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人才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联网+;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
0引言
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商机,创造新价值,“人才大数据”应运而生。浙江省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近年来人才需要量巨大。但是目前浙江省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浙江省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带来了新的生态。用“互联网+人才服务”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及其移动终端实现各类人才大数据的整合,从而评价发现高层次人才。因此,如何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优化,是浙江省实现人才服务转型升级,提高浙江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欧美一些国家较早认识到人才大数据在人力资源优化中的作用。例如国际人才交流组织、美国人才服务中心、英国人才服务组织分别在相关人才项目中利用大数据建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以便科学评价人才资源、发现高层次人才。中国国家人才服务中心围绕“互联网+人才服务”需求,在科研管理机构、科技人才创新服务与人才大数据资源共享等领域提出了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的人才服务机制,标志着人才大数据服务体系进入了政府统一规划、政企协作的新阶段。新华社公开报道了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系中的“大智慧”实践问题。在此背景下,2016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中指出要更大力度实施两院院士、“千百人计划”、“海外工程师”、“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杰青”、“新世纪优秀人才”以及海外科学家、领域专家等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服务计划。以上研究为本文研究的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2“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2.1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优化
第一,在浙江省政府层面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完善、制定“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的有关政策、法律,将“互联网+人才”背景下大数据开发利用与服务开放共享纳入法治轨道。
第二,制订切实可行、科学、细致、合理的“互联网+”背景下的浙江省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体制和智慧管理战略。
第三,依托载体,打造泛互联网化的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中心、人才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互联网+”环境下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人才大数据服务管理机构。
2.2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策略与模式创新
围绕企业用人需求,所有人才服务机构参与“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资源规划与设计,成立人才大数据资源中心,创新有效性、多样性、公益性的人才大数据资源的服务策略。
在此基础上,构建、优化“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发展四位一体的集成式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式。具体概括为“互联网+人才服务”环境下跨部门、跨领域的人才大数据“自助集成”和“参与开放”服务模式,集成人才大数据资源、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水平、主要服务手段,让互联网与“人才大数据”进行深度开放融合,改善人才大数据咨询开放服务的参与内容,实现人才服务的自助化。
2.3基于大数据的人才需求预测与评价发现公共服务机制
运用互联网Web of Science聚集索引、积累、聚焦功能以及信息抽取、数据源分页和lucene技术分词器提取关键词,基于降低数据传输量来提高服务响应时间的优势和网络爬虫程序强大的搜索机制,借助互联网的以及大数据关联分析功能从成果来源、人才水平状况及完成单位构成等方面,寻找网页中有关成果级别、进度、获奖、进展、任务目标、社会价值、领域相关性等科研活动大数据,对质量因子指标大数据进行索引、查找、统计、整合、推理、更新、归纳、定量化与规范化清洗,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智慧集成技术整合页面中这些海量的科研活动轨迹关联大数据,将科研成果按照类别分为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理论成果和软科学成果,进行面向互联网主题和SQL临时表的人才大数据挖掘融合,获得每一维度上每项科研记录的质量因子关键数据,得出获得应用技术类成果的人才所占比。
3“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的搭建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和用人单位,借助于“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策略、模式、基于大数据的人才需求预测与评价发现公共服务机制及信息共享技术,多方参与,政企协作,共同打造统一的开放式“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平台利用运用互联网Web of Science、信息抽取、数据源分页和lucene技术的分词器根据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关联关键词,采用基于相似项策略实现如下的浙江省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的在线化、数字化和智慧化。
3.1人才招聘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人才招聘是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因此,利用“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的大数据特征分析和智慧集成技术,能够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与科学评价发现、人才招聘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带来变革。
3.2人才咨询与评估公共服务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为提高浙江省人才咨询与评估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效率化,利用“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实现包括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在线咨询、在线协商、科技查新与评估、专利分析、竞争情报、人才综合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浙江省人才咨询与评估公共服务在线系y。
3.3人才培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人才培训是保证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可持续优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传统的培训方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不能有效地满足不同人才培训的需要。搭建“互联网+”环境下基于人才大数据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人才培训智慧服务公共体系,实现了浙江省人才培训过程、实时互动、共享实验培训、数字资源培训、移动泛在学习的泛互联网化。
3.4人才薪酬绩效设计公共服务泛互联网化、智慧化
用人单位薪酬高低是吸引人才加盟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浙江省很多用人单位人才薪酬绩效设计并不合理,影响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搭建“互联网+”环境下基于人才大数据的人才薪酬绩效设计智慧服务公共体系,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分析员工工作量、绩效,计算工资标准,实现浙江省薪酬绩效设计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3.5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公共服务泛互联网化、智慧化
利用“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获取并在线分析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关注数据,开展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特性分析,实现浙江省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3.6人才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利用“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深入开展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实践研究,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人才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3.7人才量化决策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利用“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实现对岗位人员、业务等进行全面关联性分析和进行量化决策,实现浙江省人才量化决策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智慧化。
3.8人才成果转让与技术交易公共服务泛互联网化、智慧化
传统的技术转让与成果交易通常缺乏整合信息平台,花费时间和成本相当高。依据“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构建泛互联网化、数字化的实体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实现浙高层次人才成果研发转让与技术交易智慧服务公共的泛互联网化、智慧化。
3.9人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实现人才社会保障服务的智慧化,将会深远的影响浙江省人才引进的质量。因此,依据“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智慧平台,构建泛互联网化、数字化的浙江省人才社会保障智慧服务公共体系,实现人才医疗监护服务、医疗保险支付、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养老保险服务的泛互联网化、数字化、智慧化。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省科技实力稳步发展,人才需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口巨大,然而人才服务体系却不够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根据人才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构建人才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是浙江省集中各类人才智慧、最大限度发挥人才资源服务的效用、适应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参考文献:
[1]Weierson A L.Big databased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system for highlevel scientific talent[J].Journal of talent Studies,2016(1):2326
[2]余海萍.“互联网+”驱动下大数据在人才公共服务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158163
[3]姚辉杰.大数据促进人才服务模式的智慧化[J].中国人才管理,2015(23):173177
[4]周亚飞.基于网页大数据的人才服务推荐系统[J].人力资源管理,2015(6):221225
[5]杨霞.“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服务,2016,21(5):163168
一、健全组织,明确任务,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为确保对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商务局党组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市商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商务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要求、任务落实到位。
二、完善管理,加强商务系统人才建设
结合实际,把管好用好现有人才作为抓好人才工作的基本保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现有人才作用发挥的最大值。
(一)启动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商务局按照人岗相适应的原则,加强人才岗位交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我们把懂经济、通管理的干部安排在重要股室;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股室,在干部使用时也要注意其专业性,比如我们的投资促进股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在安排负责同志时,重点考虑熟悉招商业务和统计报送工作的同志,让既有丰富的招商业务作经验,又懂统计报送的干部担任,这样更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优秀人才,我们坚持安排在重要岗位予与重用,形成人才的梯次发展。
(二)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人才,鼓励人才成长。我们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真诚关心企业人才的工作和政治上的进步。今年6月在深圳蛇口希尔顿酒店召开“智能制造暨数字经济推荐会”共邀请企业家客商100多名,签约企业13家,为市引进大量企业型人才。
(三)促进本地电商直播基地启动。搭建电商直播技能提升平台、农产品展销平台、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农副产品带到电商商店,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今年11月在市数字经济大厦召开“心悦”电商直播基地启动仪式共邀请10余家企业嘉宾和32家电商企业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为市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助力。
(四)优化环境,搭建平台,鼓励人才成长。我们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真诚关心商务人才的工作和政治上的进步。商务局建立亲商安商台账,着力解决企业子女入学问题。
(五)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现有各类优秀人才不多、引进相对困难这一实际,加大了自身选拔、培养的力度,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队伍。确立了各类人才的后备队伍,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采取切实措施,大批培训干部,强化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首先,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各种培训主体班,根据不同特点对统计人才进行大规模、大面积培训。2020年结合市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举办电商培训班,共培训4期,培训人数181人,其中贫困户19人。其次,市商务局各业务科室不断加强对基层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做到知识观念常更新、技术水平常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构建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大连池市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县级市,中国矿泉水之乡、全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1家.主要从事矿泉特绿色农业、旅游、房地产开发及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学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确立“以农为本、兼顾旅游、立足五市、服务黑河、辐射全省”的发展定位,构建以学校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买单、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42处,现代农艺大师工作室1个。形成了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人才培训网络。开展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实训,企业接收学员1500人/月。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1300多人,其中获职业资格证书1293人.获证率99.4%.从而.初步建立了一只数量够用、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北大荒集团、鑫瑞集团、圣丰种业等企业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年经济效益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学校为企业贡献率同比增长了2~3个百分点。
二、构建“三级”技工培训体系。扩大社会服务面
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在全市建立了12所乡镇技工分校、4所综合分校和87所村教学点.形成了市有总校、乡有分校、村有教学点的“三级”技工教育培训新格局。根据农时季节进行分段教学,农闲时上理论课,农忙时上实践课。为改善实训条件,三年学校投资306.45万元.为各分校及教学点购置教学仪器和办公设备,开通了数字化远程教育网站,开设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等专业.开展农艺工、园艺工等多工种的职业技术训。开发“理实一体”涉农校本培训教材32本,公开发行6本,其中《农民创业教育》在全省农民创业教育培训中推广使用。开发了5门精品课程和20门网络课程.制作微课200多个.电子教案、课件、动漫等教学资源总量1.75T。通过这些举措.使农民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了社会服务辐射面。并且,学校利用培训载体,向农民推广耐寒、早熟、高产大豆、水稻等种植新品种23个.以及“水上矿泉鸭鹅养殖、水下矿泉鱼养殖、池塘边矿泉鸡养殖”等新技术15项.增加了部分农民收入。助推了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共同致富奔小康。
三、构建社区技工培训体系,搭建全民教育平台
加强社区技工教育培训是拉动产业链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此,学校面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社区居民.于2015年9月成立了社区学院。市政府投资1200万元,新建面积4600平方米的培训综合楼。社区学院全程渗透技工教育。建成阳光社区、天鹅社区等5个学习中心和福康社区等10个教学点,备置了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依托黑龙江社区教育网和广播电视大学网.设立了区域社区技工教育分平台,实施“互联网+技工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利用微信、云技术、博客、电子书等形式,开展远程技工教育网络培训。举办面点加工、老年保健、刺绣等技能培训班23期.培训各类学员2450人次,开展技工教育论坛、学术报告等活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市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社区和乡镇建立技工教育书屋10个。发放培训教材和书籍2万余册,满足了城乡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下岗职工卢红创办火山红特种养殖场年收入20万元以上,五大连池矿泉蛋获国家“地理标志”。她逢人就说,是社区技工教育让我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技工学校是我们下岗职工的贴心人。
四、构建技工培训创新体系,增强办学吸引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现代管理学的思想根本是把人作为核心并进行相关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当中,其主要是利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及其内容来保证人员配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对企业人才的竞争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此过程当中,要对人事档案这一重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根本和依据便是人事档案,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人力资源的基础情况,充分体现出人的过往经历与现下状况。基于此,人事档案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准确且全面的对员工进行考察和选拔。再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度贴合人资管理的需求和目标,不可以脱离人资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要将人事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将人资管理当中的相应内容及信息准确地记录在人事档案当中。
二、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1.人事档案管理对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实效有着助力作用。人事档案是企业进行选用人才以及提拔员工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企业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必要工具。企业可以利用人事档案对员工的过往经历及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目标性的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架构进行调整,以便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优化。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对人才的年龄、性别、技能及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有充足了解,以此进一步提高人员配置的实效,从而实现人尽其才的工作目标。2.人事档案管理对人才培训和整合有着促进作用。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不能一味地利用人力资源,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科学化且合理化的整合及配置,从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部分业务逐渐开始细致化及繁琐化,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因此,企业可通过利用人事档案工作并依据人资现状大力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人才竞争力。特别是要对人事档案中的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以便更加准确且直观地掌握现下企业人才的知识以及技能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训的效果。再者,有效的利用人事档案还可以促进人才在组织之间的合理性流动,将人才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做到充分调动。综上所述,人事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训及人才整合工作当中有着较大的助力作用,是现下人资管理当中的重点所在。3.人事档案管理有利于科学化且合理化需求预测。人事档案无论在决策上还是管理上都具有重要的咨询作用,可以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且合理的预测。通过有效的利用人事档案,可以提升企业岗位配置更具科学化及合理化,继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由于社会环境以及企业环境的持续发展及变化,企业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需求也会逐渐变化。因此,需要企业制定出符合现状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利用人事档案中的数据信息,开展集中分析,从而了解并掌握企业现下人才储备及缺口情况,以备开展具有目标性的人才引进工作。再者,依据人事档案中的数据信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拟定工作,可以有效避免人资管理浪费成本,为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供需平衡提供有效保障。
三、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下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
1.没有足够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对人事档案管理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并未将其当作重点工作看待,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始终没有得到完善及建设。同时,人事档案的真正价值也一直未曾有效发挥。再有,现下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进行详细划分,造成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且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当中无论是人力、物力投入还是财务投入均显不足,这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有着不利影响。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人事档案管理无法有效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面。2.档案材料管理方法陈旧,降低了人资管理效率。现下,有部分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当中选用的工作模式过于陈旧,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及设备,造成无法准确且全面地通过人事档案了解人员的详细情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过于单一化,还停留在仅能对人事信息进行简单的录入工作,无法深层加工人事档案中的信息数据,从而难以发挥出人事档案的决策和管理咨询作用。其二,企业还没有综合利用数字扫描技术以及数字微缩技术对纸质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继而造成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3.没有全面的人事档案延伸信息,致使利用价值低。大部分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都存有重管理轻利用的现象,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延伸及扩充没有做到足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信息资源收集的过程当中将重心仅放在文化水平程度、年龄、性别以及工作经验这些基础信息上,而对于个人综合素质及心理健康情况等深层次的信息收集较为忽视,从而形成了无法全面了解员工真实情况的现状,使人事档案难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在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人事档案的实施策略
1.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有效优化,提升人事档案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需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人事档案制度的建设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持续优化。首先,企业需要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对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相关制度进行修改,从而形成更具科学化且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其次,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在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务上都予以支持,从而将人事档案管理环境进行有效优化。2.创建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以此提升人资管理效率。当前是数字信息化时代,企业要了解创建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首先要创建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并搭建相关的数据分析模型,以此实现信息资源的分类处理和数据统计,从而突显出人事档案的决策咨询和管理咨询的重大作用。其次,企业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云存储技术,以此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最后,为了保证人事档案内容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企业应通过数字扫描和数字微缩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处理,以此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进行有效提升。3.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内容,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企业除了需要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外,还要加大利用力度。首先,人事档案应依据企业不断提升的用人要求对人事档案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及优化,要增添具有价值性和传承性的档案内容,从而对人才的过往经历、整体素养、身心健康以及专业能力的正确反馈做出有效保障。其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改变工作理念,抛弃以往的服务观念,积极主动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保质保量的信息服务工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数字化技术 问题 对策
1.前言
电脑科学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是一项全球性的革命技术,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当前信息科学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核心,而且信息的载体日益数字化,信息的传播趋向网络化,基于这种情况,图书馆作为信息加工、信息传播的公共服务机构,也要最大程度采纳数字化技术,广泛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一方面是适应了未来文化战略的发展,另一方面满足了新世纪人们的接收信息的需求。总的来说,已成为未来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认真分析在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存在的缺陷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进程。
2.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建设资金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会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数量很大的数据转换、购置设备以及进行系统维修、维护。这些资金紧靠图书馆自身的效益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或者领导时代意识薄弱,不太重视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因此没有进行充足的财政支持。而缺乏建设资金,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举步维艰,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2 技术方面的问题
数字化信息技术首先是在国外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当前来说,这个方面的技术仍然依靠外援,没有自己创造的核心技术。在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大量的数据计算和转换技术以及压缩信息技术、解压缩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存在欠缺;(2)中文信息的输入和识别技术基本上完成改造,但是一些内码转换、自动翻译、自动分类、以及自动文摘等中文信息机器理解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继续攻关;(3)检索软件功能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缺乏方便实用、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的检索软件。
2.3 不够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很薄弱,经常拷贝、翻译、下载、上传或打印一些未经原著作权人授权允许的作品,导致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蒙受损失。部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成为网络资源,更多的读者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而且可以随便参考引用,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健全的信息类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助长了部分阅读者抄袭的风气。以上行为都会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4 缺乏高素质的综合类型人才
人才是非常具备价值的资源,在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中,人才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原有的图书馆馆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是要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建设技术,例如数据库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管理技术和光盘技术等。然而现阶段,由于图书馆处于转型时期,还未来得及人员的更新换代,因此,缺乏高素质的综合类型人才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这令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加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3.1 筹集充足的建设经费
以上提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项复杂而且工程庞大的系统,它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最基础的物质准备,这样才能聚集社会上杰出的人员和技术进行建设。但是在政府财政无法给予充足的支持时,建设工程组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筹集到充足的资金。例如,公开对社会各界的事业单位进行宣传,令其对数字化图书馆有更清晰的了解,争取得到一些企业、单位的资金捐助或者赞助等;此外,可以与一些相关的技术企业进行协商,例如一些计算机企业、软件工程企业和通讯网络企业等,以此争取到更多的技术支持,节省了开支;在信贷上,加强与银企的合作,让数字图书馆逐步走向产业化,获得更大的发展。
3.2 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
建设公共数字化图书馆除了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物质基础外,还需要许多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建设中去,所以,公共图书馆的主管单位首先要重视人才,制定具有激励性的政策引进或者培养人才。具体要加大人才培训或聘用的资金,对原有的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在岗培训或者转岗培训等,或者鼓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深造,最大程度地适应图书馆信息化改革的需要;除此之外,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受过海外教育或者国内专业教育的人才,开拓思路,勇于打破原有录用制度的条款限制,积极引进海内外人才,这样能够满足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人才需求。
3.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文化领域,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原创作者的权利,这是一项被赋予法律意义的规定,鉴于信息文化在我国处于正在建设阶段,还未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当前许多知识产权未得到有效保护,因此要倡导国家法律部门重视这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以逐步完善整个法律体系,保护到更多文化创作者的利益。
3.4 研发或者引进关键性的数字化技术
因为目前我国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人员应该大力鼓励研发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建设品牌;此外,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已趋成熟,各种类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善于借鉴或者引用其先进的技术,令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谈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然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
[2] 曹勇.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02).
[3] 史瑛瑛,刘颖.浅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J].科技资讯.2006(06).
摘要:本文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首先分析了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然后给出了北方工业大学保障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顺利开展采取的措施,接着阐述了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所促进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截止到今天,国内招收数字媒体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还不是很多。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北京市教委重点扶持下申请成功的新专业,于2006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该专业第一批本科生已经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
众所周知,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法》[1]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3-5]。因此,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积极组织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即“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连续主办三届“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竞赛作品形式多样,分为设计类、艺术类、策划类及其他类。设计类包括游戏设计、计算机动画、DV制作、电子报刊、网页制作等;艺术类包括绘画、雕塑等;策划类包括各种创意新颖的游戏、动画作品及稿本;其他类包括有代表性的调查或论文等。“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也促进了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2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
2.1满足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专业人才奇缺。针对当前的形势,国家、北京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成立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网络游戏、动漫制作、数字影视、网络文化传播、现代文化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及衍生产业。而北方工业大学是石景山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北京市、特别是石景山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输出优秀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做好准备。
2.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过程中,既加强了专业技术培训,又参与了竞赛。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大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实用技术。而竞赛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选题、分析、查找资料、浏览文献、确定方案、设计、编程、测试、调试、撰写论文、答辩等若干步骤和过程。复杂的过程考验了大学生的耐心,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展竞赛时,我们鼓励指导教师提出企业实用课题供学生选择,使得竞赛内容趋于实用化。同时,我们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竞赛成果评审专家,使得企业了解我们的竞赛水平。企业在招聘本科实习生或者本科毕业生时,首选竞赛获奖的学生,其次是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因此,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增强了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4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大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的人才培养机制。北方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取得2个学分,该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实施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制度,表明北方工业大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学校最终的培养目标。
3开展数字媒体竞赛的有利条件
3.1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训中心”的落成
2005年,北京市经过多方考察及论证,最终决定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训中心”落户北方工业大学,依托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计算机系丰富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基地内上百家数字娱乐公司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亲临讲台,为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培养大批合格的数字娱乐人才。培训的内容都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需求讲授的,可以大大缩短大学在校学习与企业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差距。我系教师在给学员进行培训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深入的了解了目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与技术,这为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选择实用型题目与技术指导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内容实习基地的成立
2008年初,北京市石景山区发改委投入巨资与北方工业大学共建北京数字内容制作公共服务平台及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内容实习基地。该基地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动画制作软硬件、非线性制作软硬件、平面制作软硬件等。学生的很多实践学习与培训都在该基地进行,这为数字设计竞赛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软硬件条件。
3.3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我院开展数字媒体领域合作研究
2008年4月29日,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数字媒体、模式识别等先进技术领域的研究。该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引导学生对国内外数字媒体领域内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将会提高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内容的科技含量,将会大大促进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
4保障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顺利开展的措施
4.1修订教学计划
2008年,北方工业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我系结合大学生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在教学计划中列出了“人工智能基础”、“游戏引擎应用实践”、“网络游戏设计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Max script程序设计”、“Max SDK程序开发”、“Maya API程序开发”、“Maya MEL程序设计”、“嵌入式技术”等专业选修课。同时专门设计“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取得2个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此外,北方工业大学还对课程中的实验进行了认定,包括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学校积极鼓励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2保证经费
北方工业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专门批准教学仪器设备经费专项,用于购置各类数字媒体软件、硬件设备,以满足竞赛需求。自从2006年9月,学校相继批准了600多万元成立了“数字媒体基础实验室”、“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和“虚拟现实实验室”三个大型实验室,购买了国内外先进软硬件设备,这为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北方工业大学每年还批准若干项大学生申请的数字媒体研发项目,每个项目1万元,用于资助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的研发。
4.3开放实验室
北方工业大学为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免费开放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免费开放,采取学生选做公开的研究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选择指导教师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
5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5.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四年不断线
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时,张扬个性,突出特点,分层次设置实验课,并开设必修性实验课、选修性实验课、创新研究性实验课等。其中,创新研究性实验又分为短期型和延续型;短期型是一学期完成,难度系数低;延续型是分四个学期完成,分步骤学习先进技术,难度系数高,创新型强。通过延续型方式,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应能提供一个完整的大作品或软件。
5.2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内容
北方工业大学明确强调要在实验教学大纲中设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促使专业教师们按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重新修订和编制新的实验指导讲义。实验项目的设置在深化理论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能够循序渐进地反映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再到综合性实验。当然,真正落实实验时,不拘泥于理论教学的次序,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实验。
5.3鼓励参与研究性实验
北方工业大学提倡,专业教师要安排学生参与研究性的实验。研究性的实验一般与教师的科研有关。先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现,测试最后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采用这种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得到了训练提高,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活动。我系大部分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有本科生参加。
5.4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
大学生在进行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时,一般需要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进的人机交互设备、先进的数字媒体软件,这些仪器设备软硬件价格都非常昂贵,传统的实验室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结合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和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2008年,北方工业大学批准了专项,购买了先进的设备,包括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六自由度空间位置追踪器、三通道环幕、三维模型扫描仪、网络游戏平台、学生专用手写板等。这为数字设计竞赛的开展奠定了了良好的基础。
6结束语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连续主办三届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即“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同时,竞赛的开展还促进了我校的实验教学改革,如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开设研究性实验题目、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等。
当然,我们的这些研究只是开始,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搞好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数字娱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中国国家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policy_673/20060323/t20060323_150372.shtml, 2005.
[3] 刘长宏,张恒庆,王刚. 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1):70-72.
(一)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的复杂性特点。国土资源档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而且档案种类之间本身具有相对复杂的关系,而且还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流程,如果没有高度智能化的管理,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从国土资源的复杂性特点来说,数字化管理能够将数据库转化成知识库,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专家分析,因此,能够对复杂的国土资源档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流程化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效能。
(二)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易变更性特点。国土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地籍方面档案资源就非常容易出现信息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地籍信息经常会出现改变。如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显然会对很多档案资料进行追溯性修改,而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相关的信息统一搜索出来,并统一进行修改,从而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数字化管理能够轻松应对国土资源信息容易变更的问题。
(三)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国土资源档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资源集合,很多资源并不是独立信息个体,而是将多种信息资源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性资源,因此如果某一个资源信息出现缺失就容易造成国土资源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影响资源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这种完整性特点成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难以解决的难题,一旦出现某一个信息变更,就需要追溯这个资源的所有相关性信息,并对此进行修改。但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这种相关性的建立已经通过数据库完成,因此很容易轻松调用并进行修改,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推进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方面的适用性,就能够有利于改变相关领导的思想观念,在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进行推动才能够实施,因为国土资源本身的复杂性会涉及到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信息没有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就难以转化成知识库,从而实现高效的系统化管理。所以只有所有领导摒弃门户之见,转变观念,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统一收集被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二)制定实施计划分步实施。首先要明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着手。然后再进一步落实资金、实施单位和基础设施构建、人才培训和意识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接着当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对传统的国土信息资源,如纸质档案、录像带资料等进行手工录入和数字化转换,并且在录入数据库系统时,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信息资源没有失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网络化;经济学;技能型;培养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经济学技能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网络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应用,也为人才的培养实训提供了新思路。因此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类人才培养研究备受关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信息技术、网络培训技术的优势,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引导学生在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训练,带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类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
1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
经济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二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这也揭示了当前经济学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网络应用视角下人才培养主要基于这两个方面,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优势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基于网络技术,加强培训改革,引导学生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实际的经济学问题,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1]。怎么学、怎么做是教育培训的落脚点,学会学习比学会什么更具教育价值。“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属于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学生实战能力的提升,学生理论学习基础上知识的学以致用。就经济学培训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基于岗位需求,掌握经济分析、政策法规、财务分析、市场预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实践运用与实操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强、市场营销意识强、企业管理实操指导能力强、熟悉企业的管理内容、把握产品技术特点、熟悉管理的内容与财务的关系等,真正实现经济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2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类人才培养效益分析
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类人才培养也具有现实性的效益回报,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经济效益的层面,组织经济学专业人才专项培训,提升其职业技能含量,有助于经济学技能型人才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从教育的大层面看,其带动经济相关职业竞争力。经济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当地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人才基础,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升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精神。经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致力于实际经济困境的突破,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辅助当地政府做好当地经济发展的调研,通过撰写报告为当地政府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其更多的在地方发展中起到谋略指挥的积极作用。经济技术型人才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相关决策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更为企业解决发展和技术难题,努力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合作者”、“智囊团”,及时将取得的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从社会效益的层面看,经济学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回归培训机构或者企业,使得政府教育培训的压力减少,也节约了政府的教育投入。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能力后,从事有关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在社会大环境中经济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有效解决问题,真实感受实践管理过程和市场营销过程。基于网络思维和教育技术,致力于经济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经济分析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也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技能的经济复合型人才,帮助企业做好经济决策与分析。
3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类人才培养对策
3.1加大对技能培训机构的关注重视
政府必须出台政策文件,加大对经济学技能型人才培训机构的支持。带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技能培训机构作为服务外包机构,必须享受到平等的发展待遇和机遇,政府重视,加强引导,规范其发展,重点解决当前培训机构高素质服务外包人才缺乏、专业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人才适用性差等问题,积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经济管理各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既有其他行业的共性内容,也存在各岗位技能要求的差异性。它要求从经济管理职业岗位群的通用能力与专业岗位能力出发,制定通用性教学体系。例如“金融与证券”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通用教学的要求。此外政府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实现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业行业的联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优化配置,管理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岗位培训,无论是教学团队的打造、课程项目的扶持还是教材建设的支持及经费的保障,都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空间。只有不断增加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机构,才能满足经济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2加大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补贴力度
经费来源稳定是教育培训机构正常运行的关键,更是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补贴力度是政府扶持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教育培训特别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运作成本逐渐提升,学生及在职人员经济能力十分有限,教育培训机构经费紧张,招生困难,难以为继,提升国家的财政补贴力度,可以缓解培训机构的经费压力,也有助于其品牌的建设、规模的扩大。财政补贴包括中央和地方,自上而下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完善的资金支持。对服务外包企业承担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新员工培训给予适当补贴。此外考虑到地区教育差异和实际需求,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倾斜和扶持,设立中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支持,加快中西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3.3规范引导下提高培训机构的质量
经济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规范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才能实现网络培训优势的最大发挥。让学习者能够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待个人与社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掌握和运用经济规律来指导个人生活和企业的经营;通过对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提前做好风险防范等。因此制定培训的标准和行业资质,加强资质认证市场准入规则的制定,加强经济教学实践指导很有必要。扩宽海外渠道,吸纳国外教师,尝试建立海外培训基地,着手实习基地、模拟基地的建设。允许其通过委培、定培等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高端课程,确保网络应用视角下经济学技能类人才的培养实效。
4网络技术在经济学技能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4.1变抽象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网络优势,借助计算机网络带动经济学教学方式的创新[2]。宏观经济学中的动态随机涉及到模型求解,金融经济学中的资产定价也相对复杂,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和求证,效率更高,准确度更精确。经济学涉及大量的复杂的概念和定理,初步接触起来难度大,而网络技术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处理,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等;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服务。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呈现,带给学生多元的学习体验。
4.2建立共享平台,教学资源集聚共享
随着网络在教育领域的渗透,网络应用视角下的经济学技能型人才培养也处于更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借助网络综合体实现了人才教育培训网站、人才数据库等的融合,通过人才招聘会、论坛、权威报告等方式,搭建服务外包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院校及培训教育机构的联合,建立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集聚共享。一些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内设的培训中心成为社会化的培训服务平台。
4.3创新教学模式,掀起教育培训新革命
以往的培训教学局限性大,多以传统线性文本为支撑。而网络时代其必须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3];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资料,而是面对多媒体数字光盘、电子图书、光盘杂志等电子读物,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学习,学以致用。经济学与数学教学、金融教学关联密切,借助网络技术载体,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关键词:人才测评 问卷 调查
为了解济南市中小企业对“人才测评”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测评”公共服务活动,济南市人才服务局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进行过人才测评的人占大多数。“贵单位是否进行过人才测评?”165人中,95人选择“进行过”,占57.58%;70人选择“没有进行过”,占42.42%。
2.大部分人认为人才测评比较重要。“您认为人才测评是否重要?” 99人选择“比较重要”,占59.28%;60人选择“很重要”,占35.93%;8人选择“不重要”,占4.79%。
3.人才测评在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等环节存在必要性。在“您认为在以下哪些情况下进行人才测评很有必要性?”问题中, 28.0%的人认为在“人才招聘(包括调入新人或接收毕业生)”中; 22.15%的人选择“人才培训、人力资源规划”;“干部选拔”、“项目负责人选拔”和“年终考核”分别有19.08%、17.85% 和 11.08%的人选择;1.85%的人选择“其他”。
4.对思想品质的考察应放在第一位。“在人才测评中,您认为测评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42%的人认为是思想品质、工作能力、业务知识;21.8%的人认为是思想品质、业务知识、工作能力;13.2%的人选择“工作能力、思想品质、业务知识”;而“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思想品质”、“业务知识、思想品质、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工作能力、思想品质”被选频率大致相同,分别是8.6%、7.5%和6.9%。
5.“面试”是人才测评中最好的技术手段。“在人才测评中,您认为采用的技术手段最好是?”44.1%的人认为是“面试”;28.9%的人选择“情景模拟”;16.2%和8.3%的人选择“问卷测试”和“简历分析”;2.5%的人选择“其他”。可见答题人对人才测评的理解还比较传统。
6.人才测评由单位人事部门组织比较好。“在人才测评中,您认为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最好?”54.3%的人认为由“单位人事部门”组织比较好;30.9%认为要“委托专业的人才测评机构”;13.7%的人认为“使用人才测评软件”;1.1%的人选择“其他”。
7.业绩和测评结果是单位判断人才的主要标准。“贵单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什么?”43.1%的人认为是“业绩”;34.5%的人选择“人才测评结果”;12.6%和9.8%的人认为是“学历”和“其他”。说明企业还是以务实的眼光来选择人才的。
8.人才测评在30%-70%的程度上反映个人真实水平。“您认为人才测评能反映人才的真实水平程度占比为?”85.3%的人认为能占“30%-70%”;10.7%的人认为“高于70%”;4%的人认为“低于30%”。
9.应普及职工和领导对人才测评的认识。“您认为贵单位开展人才测评工作的关键是?”50.9%的人选择“职工对人才测评的认识”;33.9%的人选择“领导的重视与参与”;9.4%和5.8%的人选择“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和“其他”。说明大家对人才测评缺少比较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