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1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家庭氛围 伙伴关系 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

普斯季林和普尔季林曾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技能和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学习者,学习道路上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握自己的方向,并能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一、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家庭氛围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及家长的教育风格影响着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家长形态大致分以下三种:一是权威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但并不过分,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并互相尊重;往往使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最为出色。二是过分宽容的家长,往往心太软,或者对学生的教育不闻不问,更为过分的是对孩子没什么期望。三是专制型家长,太过严厉,万事不妥协,让孩子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并缺乏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来自后两种家庭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不怎么理想。

良好的父母—子女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家长应不时寻找一些孩子身上的新的优点来保持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当孩子的坏脾气让家长想起一位非常讨厌的人时,或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叛逆时,家长应当注意自己的态度。

当孩子有机会发展个人的兴趣时,孩子的学习动力就会增加,家长可帮助他们成为该方面的专家。家长可利用这种机会,鼓励孩子进行阅读和写作,以及上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信息,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应在合理范围内)可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如果家长能够在合理的期望和自由之间建立一种平衡,那就再好不过了。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会变得既能负责任,又有学习主动性。青少年会有要求自由的强烈欲望,并常跟父母顶嘴;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勇敢地接受挑战”。比如,父母不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对孩子的一生没有什么重大影响的问题(不是太注重个人卫生方面)上放开一些,但在一些重大问题(如逃学)上却仍要保持坚定的立场。

如果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协作制定学习目标,孩子的学习动力就有可能被培养起来。长期目标可以是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短期目标则可以是学好高中课程,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不是如何避免失败。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这些目标应该由孩子来共同确定,而不仅仅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让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家长都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可示范自己的求知欲,鼓励孩子的求知欲,以及带他们去图书馆、博物馆或其他地方,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当然,如果这些活动刚好迎合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伙伴关系

在学校里,学习通常是一种社交性的努力过程。同伴关系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负面的学习伙伴关系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而良好的学习伙关系则可以促进学习,培养正面的、健康的伙伴的关系极为重要。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不是竞争),以及开展一些创意良好且饶有趣味的合作型学习活动(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也可促进良好学习伙伴关系的建立。

自主学习的伙伴关系确立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和学习小组是非常有帮助的,鼓励学生跟学习伙伴打电话,或邀请他们到家中学习。孩子有一位学习伙伴效果会更好,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但随后,就需要家长立些规矩。一般来说,学习地点应设在家长能看到的地方,以便家长为孩子所需的物品并进行监督;要尽量避免使学习时间成为吹牛时间。要鼓励孩子多与那些看重学习的同伴交往。如果学生的父母和朋友都看重学习,他们就更有可能取得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可从家人或学习较好的朋友或同学那里得到对自己学习的肯定,但令人遗憾的是,少部分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根本不支持学习;有些学生只期望得到某些学业上毫无成就的亲友的肯定,这样的学生难以取得好的成绩。同伴之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与那些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起学习。应当注意,最好的朋友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学习伙伴。

引导学习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引导学生按课程的不同确立不同的学习伙伴,一般来说,学习伙伴应该在一起:充分讨论各种学习任务;在备考过程中相互提问测试;互相提醒对方使用自监测策略;针对对方的成绩和表现,提供具体、正面的反馈意见。在掌握互相提供正面反馈的方法之后,学生应学会如何进行相互间的指导。经研究发现,同伴间的相互指导可有效提高学习能力障碍和注意力障碍的孩子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通过悉心指导,深入了解学生个人状况,耐心交谈和聆听,及时提供学习帮助,展示公平的教育态度,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例如,建立“5分钟约见卡”,要求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有些老师则会想办法定期与那些“很难约见的”学生一起交流5—10分钟(如每天早晨上课前跟学生一起校对作业)。很多中学老师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接触,还有一些教师利用QQ、电话等加强师生间的联系。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与老师之间长期保持负面的互动关系,而且不大可能单方面转好。虽然,学生行为和态度确实会影响师生关系,但教师可在改变师生关系方面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教师应抱着真诚的态度,有意识地将自己对学生的欣赏之情表达出来,而且要不怕重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负面师生关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是,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相关研究表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辅导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师应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

老师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靠合理的学生行为来烘托。积极的课堂管理、始终如一的监督、明确的行为准则,适当的奖惩措施,以及强调人性化的鼓励,都是培养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要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行为的能力,并让课堂成为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场所。老师应让学生一起参与行为目标制定,并监测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同时,要让学生一起帮助分析那些不合理的功能,确认更多的有相同功能的合理行为。譬如,可让学生帮助老师制定课堂规则,与老师签订课堂纪律责任状,并倡导同学之间相互监督。

要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时间,不要让学生过分关注细节或不重要的任务,也不要让他们承担太多的任务、低估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安排太多的课外活动或者养成拖延的习惯。教师可就上述问题安排在班会课内讨论,让学生集体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获得控制时间的意识。

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一些基本作业,还有时间探究个人感兴趣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完成的任务给予表扬,这样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减少逃避作业的次数,并取得较大的进步;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作业难度不同,部分同学会出现烦躁的心理活动,教师对每位同学作业征求作业难度的意见,了解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及学生个人学习经历和期望,让作业挑战性和学生的自效能都维持在一条较高的水平线上,并确保两者的平衡。

四、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

高效的自主学习者会调节他们自己的情感状态。他们尽量减少不良情绪(如沮丧和焦虑)的产生,并能有效地应对这些情绪;同时,他们还会在学习中培养正面的情感(如自豪和愉悦)。成年人应指导和帮助学生运用情绪控制策略,培养他们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

案例:高二年级王某同学往往能以很高的热情和质量完成全部作业(即使他有些功课不大感兴趣)。他的最薄弱环节是英语。虽然其他功课成绩名列前茅,但英语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同学们都取笑他。然而,这些都没有给他造成困扰。当然,他也很努力地学习这门功课,并常常以做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为乐。王某成功地在情绪上补偿了他的薄弱环节,并对自己的学习成就充满了自豪感。

王某知道怎样在学习中自我调节情绪状态,在应对不感兴趣的功课时,他能控制自己的无聊感,积极地控制了焦虑和沮丧。他的应对策略很有效,使他对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情感。

焦虑是与学习相关的最常见的负面情绪。学生一般会在上课、在家学习或参加考试时产生这种情绪,并受其影响。当出现学业压力时和失败时,焦虑情绪就会加剧。过度的焦虑会导致成绩下降,以及课堂展示和考试的失败。

想要缓解令人身心疲惫的焦虑情绪,最有效的策略是对面临的任务做充分的准备。比如,高明的音乐家和演员往往在演出前反复研究手头的材料;这样,他们在演出时就能“胸有成竹”,从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表演风格和方式上。同样,如果学生对与考试相关的材料了如指掌。他们在考试中大脑一片空白的几率就会降低。

参考文献:

第2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一、转变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1、转变观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微笑迎接每个学生。微笑是人内心情感的体验,是对孩子宽容理解、欣赏赞许,无以回报的给予。感情交流是双向的,教师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无比的关怀。

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是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

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三、多读感悟,引导自主合作

1、多读感悟。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提倡多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合作学习。课堂要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变少数人的发言表演为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

四、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五、鼓励学生打破权威意识,大胆质疑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应当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气氛: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正确对待,因为学生的任何探索都是有意义的。

六、变“教学”为“导学”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去参与作者的创造,去对作品中的“未定点”与“空白”进行创造性的补充与组织,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

七、给予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因此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才能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八、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携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孩子尝到学习的乐趣,这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使孩子尝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作为父母的至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催促学习,但不要做得太过分。不仅学习,做什么事都一样,只有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学习才能产生乐趣。

2、与其对结果进行评价,不如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不要一看到孩子得到的分数,就开始评价是好是坏,而应该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付出了某些努力,煞费苦心,甚至对其结果感到无可奈何,需要在孩子的学习之中找到并承认孩子积极的心情。

3、承认孩子的长处,增进孩子的自信。其实,与其让孩子尝到对不擅长功课的失败感,不如让孩子尝到对擅长功课的成功感,这样就让孩子有成功感而产生自信,然后让这种自信波及其他的科目,最终是会带来好处的。推而广之,不光学习,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如此。无论哪个孩子,一定都有长处。虽然和别人相比有些差距,但从孩子自己的情况上肯定有其长处。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中注意其短处之前,一定要先看到长处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以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第3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 培养途径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科学知识急剧增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在学校获取的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陈旧性,并认识到只有提高伴随自己一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而自主学习是人们离开学校以后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一旦自我学习能力跟不上时代需求,那么自身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高中生是承上启下的特殊学生群体,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就相关学习的某种内在品质而言的,我国相关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自己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做好扎实的学习准备工作,整个学习活动之后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我补救和自我反馈,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同时相关学者还把“自我学习”简单概况为:建立在自身意识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需求上的“想学”;建立在自身努力上的“坚持学”。所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学习,都是一定程度上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对学生树立学习信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持之以恒的原动力。

自主学习能力本质上是学习中自主寻找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个人品质及创造精神。现代相关心理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其实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保持清晰意向和拥有积极研究精神的智力活动,是一种对未知事物拥有探索精神的认识活动。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明显的个人心理特征,是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

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可以理解为:在没有教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独自学习的主观条件。

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看法,目前比较常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位学生独立获得技能和知识的一种能力。心理学常常把能力定性为:可以独立完成某件学习活动时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按照心理学定义,自主学习能力被理解为:个体为顺利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时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2.自主学习的特征

2.1能动性。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人的能动性基础上的,而能动性是与受动性相对而言的,自主学习一般以发挥自我的能动性、信任和尊重为前提,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积极及自觉监督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学习不是在受到外界压力时才被迫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所以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和自我式学习,自主学习与人的内在需求有关,所以能动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加强自身相关训练和培养,彻底激发人的内在需求下形成的,如责任、动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等。

2.2独立性。

独立性是与依赖性相对的。一般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对人的依赖上的,但是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上的,因此自主学习是自身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自主学习不以别人的意志而转移,摆脱对教师的严重依赖,使自我独立地进行选择和决策,开展相关学习活动。自主学习难能可贵的是独立,它是学生实现自我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能在高中生自我实践时表现出来。

2.3个别性。

因为先天因素的影响,一般人的独立性都有所差异,同时每个人还会受到外部生长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会影响个人对外部事物的看法,所以即使在同一个学习活动中,每个人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而自主学习对高中生学习的差异是十分尊重的,尽可能给予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想学知识的机会,允许高中生按照自我方式学习。

2.4自主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意识,从而在自主活动中自觉完成相关内容。

3.如何培养高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3.1认真设计教学, 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3.1.1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自我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内部动因。动机一般来说总是与高中生的自我需求相关,高中生之所以要学习是各种需求的推动,而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行动的内部终结,只有帮助高中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愿原则上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让高中生时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从哪里动手努力,才可能让高中生积极对待学习活动。

3.1.2设计有吸引力的科目,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生一般情况下基础比较扎实,同时他们对于外部事物的兴趣十分浓厚,所以高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新颖时髦又紧贴课本的科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3.1.3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研究报告证明,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教师如果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帮助高中生的自主学习铺好路程,因为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高中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都充满兴趣。

3.2高中生的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的本质是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创造及自我构建过程,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高中生自我学习的作用。通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加深对某些科目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促进相互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独立的,自主学习同样需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只有在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才不会半途而废。

4.结语

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学工作,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高中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杆之一。所以增强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当前高中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第4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提倡学习者承担学习责任。70年代,外语教育学家开始探究“自主学习”这一课题。到20世纪80年代,HenryHolec最早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入到外语教学中,他认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潜在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而不是个体在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1]自此,自主学习(autonomouslearning)的概念深受国内外语言学家的青睐。有些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2]其他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指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和认知策略的学习者,在个性化且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以达到某一个学习目标”。[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4]因此,当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便是大学教师重中之重的责任和任务。接下来笔者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看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的许多语言学者对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于静态和动态的两个层面做了诸多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⒈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自主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⑴学习计划性不够。进入大学校园后,仍然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安排,缺乏自主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的意识;⑵课前预习不够。中国的学生普遍缺乏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习惯于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式教学,这就造成了当下学生厌恶却又依赖的“填鸭式教学”很难得到彻底改变;⑶课堂利用效率不够。学生习惯依赖于教师的直接传授知识,在课堂上偏重于听课,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对知识的思考和吸收。大学又区别于高中,大学教师上完课后便与学生的联系甚少,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教师在场的教学课堂,将疑惑难点一一攻克;⑷多媒体网络资源利用不够。课堂上,基本上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很少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学习,课后也很少将网络资源与学习进行捆绑,电脑网络在学生心中依旧游戏成分高于学习成分:⒉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年级的提高并不成正关系。主要变现:⑴大一新生的学习信念较高.新生入学,满怀抱负,想着好好学干一场,故大一新生的学习态度普遍较高;⑵1-2年级阶段,经历了一年的新生学习后,在缺乏家长和教师督促下,集体生活下的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不断减弱;⑶3-4年级阶段下浮幅度更大,从大一新生的身份逐渐转变为学长学姐,在学习上兴趣不断减弱,在生活上缺乏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大三向大四过渡过程中,学生重心由学习转向实习和找工作。因此大三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速下降。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面临的困难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无法及时进行转换,监控力度不够我国大学英语课普及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一直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完全适应当下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也曾试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下新的教学需求,但由于诸多原因,最终都是无疾而终,长此以往,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乏有效的引导,无法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也无法对学生自主形成的综合技能做出正确的评估”。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诸多限制大学英语课在大学课堂中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作为学生的必修公共课,每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占四个学分,甚至在一些大学中大学生获取英语四六级与毕业证进行了捆绑,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课在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中只出现在前两年。并且课程的时间普遍为一周只有四个课时,因此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重视度不够;此外,课程内容和模式也受到教学进度表的限制,教师自身对于课程的创新和调整空间相对较小。

(三)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普遍整体不高1.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绝大多数经历高考的学生,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另外,少数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反映自身没有明确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计划,制订了英语学习计划的学生也普遍反映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足,或不善于安排时间,或不善于系统规划。2.学生缺乏相应学习策略。国内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的训练策略不均衡,普遍是阅读策略使用的比较好,写作和听力策略相对很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阅读所占的比重最重,所以学生比较侧重四六级阅读的自主训练,与此同时忽略了在听说写译上的能力训练。这样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的”哑巴英语“的诞生。会看但是说不出,长此以往会打击学习英语者的积极性,认为学了也是白学,终究还是不会说,最终出现厌学和弃学的后果。3.学生缺乏利用周围环境学习英语的意识。现今是一个多媒体的网络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本可以利用更有利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英语,但是就笔者所教的几个班看来,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寻求学习的意识。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此外,英语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向学生传授好的学习策略则是锦上添花;最后,教师自身也应当以身作则,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地开发第二课堂和更多的教学资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以适合每一个不同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自古就有古语“千金难买我乐意”,可见倘若一个人愿意做某事,乐意干某事,那种发自肺腑的心甘情愿是什么也抵挡不住的,这个就是乐趣,就是爱好。兴趣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广泛兴趣,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兴趣这个突破口,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学习情趣,并学有所效。最终目标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合二为一。这样学习英语便不是痛苦的旅程,而是一次语言的享受。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学习策略“给学生一座金山,不如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的良策。”“惠亚玲(2003)指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认知策略的培养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两部分组成,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如听的技巧、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和解题技巧;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通过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建构”。[5]“文秋芳(2003)认为,学习策略不但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它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6]因此,在大学新生入校后,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进行预习和习惯,自主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并合理的自主安排学习任务以及监控学习过程的元认知学习能力。

(三)开展第二课堂。教师应当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在互联网多媒体网络时代,计算机的技术日新月异,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诸多有效资源和途径。大学英语课限于每周的4个课时,间隔时间也长,但是学生的课外时间是极其丰富的。学生可以利用当下的网络资源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并及时得到相应的反馈,随时了解学习情况。因此,教师通过安排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实现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5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一、转变学生观念,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学生大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成长的。他们熟悉传统模式的教育,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认可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转变学生观念,主要是将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封闭型、接受型的、依赖他人的学习转变为开放的、自主的学习。转变学生观念除了在课堂上潜移黙化教育外,在平时对学生的集中教育和个别谈话中,也应贯穿观念改变的教育。教育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让学生了解开放教育下的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的、互动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担负有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的任务;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知识的获得不再被动接受,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

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即使最初不适应自主学习,他们也会善于想办法,使巧劲,千方百计的加强学习,尽快使自己适应自主学习的模式,表现出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格,因此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情感积极,学习意志坚强,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等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应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能使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对学习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活动,热情高涨,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信心,端正了学习动机。

第6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73-02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转变观念,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传统。过去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只是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现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着。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进而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

2.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学习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还具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的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而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注意逐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渗透。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我激发学习的动机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确定目标,制定能达成的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自我测评能力。如指导学生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3.培养自我制定计划的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的自我组织,制定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4.培养自我培养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5.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几个要素

1.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除了课堂上设计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活动之外,按照孩子们的性格特点从网上搜集他们喜欢的卡通图片用彩色纸打印出来,借学生争夺“小小朗读家”“最佳表现奖”等各种奖项的机会奖励给他们。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的亮点、优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

3.大胆创新,自主互动

第7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改进、完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络,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获得主动的发展。本文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出以下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理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不同题目的解法,却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所以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地去思考、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通过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注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沉闷乏味,教学效率低下。而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为主,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以学生为本,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具有无限潜力的学生,充分认识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有效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与喜悦。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教师要适时引导、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计算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课堂,设置自学环节,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最后自主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答疑解惑。在这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并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去获取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活力和光彩,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愉悦教学,营造自主课堂氛围

如果课堂是在教师的强制管理下进行,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这样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教师授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觉得沉闷乏味。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积极,学生态度也转好,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境之一。首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放低姿态,走下讲台,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给与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会感到压抑。其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再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成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鼓励自主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在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容易引起烦躁情绪,教师应更加耐心与学生交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思维共鸣,让学生在聆听和自主思维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融洽平和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学教“相离”现象比较严重,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放开教学思路,把握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大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思想空间,积极发言和交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自主学习有效引路。

(一)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课堂合作学习提倡学生互启、互教、互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极大增强,这对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很大帮助。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来进行合作方式的建构,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组建“帮扶型”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互动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彼此的认知冲突中进行更广泛、更多元的思考,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激发探究能力。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单靠一味的学习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或者以典故、趣事的方式,创设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层层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数学方程式的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未知数的变化来提出不同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数学的运用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积极采取生活中的数学实例,选取相关的数学开放题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处处服务于生活。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现在各大商场的抽奖活动为背景,所学知识,计算获奖的概率问题。通过这种题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转变自身角色,关注每一位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李丽珍.刍议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

[2]杨振东.论如何培养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J].数字化用户,2014(5).

[3]侯进国.促进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

[4]方松.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探究.读写算:教研版,2013(14).

第8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老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彻底转变,真正树立以“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容器,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备课时,以备学生备学法为重点。教学中,发现问题时,老师要适时,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不能为了追求单位时间完成了多少“任务”而牵着学生走。

二、变“教学”为“导学”,认真研究学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度到“会学”,变“教学”为“导学”。

教学中首先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讨论,扩大学生的有效参与面,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补充。教师一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突出抓好三环节,全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开始,教师就下一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在上一节课结束时留出五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来培养其预习的意识。一段时间后,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进行预习。教师要在下节课检查预习作业,这样即敦促了学生,又可使教师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教学。

2、课上,自主活动。

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能学生,教师着力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把问的权利、读的时间、讲的机会还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辨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想方设法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3、活动后,自主反思。

在每节课的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努力方向是什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吸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优化自主学习的评价。

第9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农村小学;兴趣;评价;动机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写,以及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运用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本领,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现代社会造就高素质人材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农村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农村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大多是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注入式的教学为主。这种强迫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违反了他们以兴趣为动力的学习习惯。容易导致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或者存在学习的障碍。另外教师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常常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以记忆公式、背诵典型题,去取代较能灵活解题的理解和思考策略。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有的数学学习文化,教师、学生都对偏颇的‘熟能生巧’深信不疑,强于常规的运算题,却又缺乏面对新问题的策略和信心。”可以说当下的小学教学存在这种单一的、片面的教学缺陷。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小学生,这需要教师精心培养。

二、激发兴趣,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的教师”,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追求的心理倾向。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激发学生兴趣,总的来说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课堂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违反了小学生以兴趣为学习动力的年龄特征。即使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影像植入课堂,但是这大多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并且这种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也不十分的普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学生疑,产生认知冲突,制造悬念等激发学生想学和我要学的愿望。

例如,在讲述正方体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如何让小学生理解正方体各面的对立面,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想办法,要引导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剪纸,折叠,然后粘合的方式自制正方体来解决。通过正方体这一三维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提升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也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活动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知识的实用性

小学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也不仅仅是一种书本上的公式与数字。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购买日用品时付钱与商贩找回零钱的过程就是数学计算的过程;我们每天制定的从第一件到第N件的日程安排这也是数学中的数的顺序的排列。可以说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规划生活、理财都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农村小学的教学大多是将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知识实用性的教育。学生单纯的将数学当作机械化的计算与记忆,当作单纯的考试题目去学习,无疑这样的学习动力是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的。

教师要注意加工教材,借助学生生活背景,选择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已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知识的趣味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评价的激励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评语评价有着其它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激励性评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奋进。所以,写好评语,极为重要。为了写好评语,教师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多渠道多侧面了解情况。只有评语具有激励性,评语的教育、导向作用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小学生争夺“数学大王”、“最佳勇敢奖”、“最佳展示奖”、“最佳表现奖”等各种奖项的机会奖励给他们称号,还可在荣誉榜上面写上获奖学生的姓名,结果是小学生就会个个竞相表现,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价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积极灵活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其自主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少要具备下面几种能力:

(一)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可通过指导学生制定能达成的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二)自我制定计划的能力。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最好帮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三)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是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四)自我评价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恰当的评价,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四、动手操作,感悟自主学习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课前预习,起初可以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二)鼓励学生思考,展示见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的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程中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