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安全防护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网 二次防护 实用性
1 专业背景
对电力企业来讲,电网调度部门需要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时掌握电网运行状态,做出正确决策,必须要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各种形式的侵害。可是,对部分电力企业来说,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实用性不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性能,才能更好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
开封公司2011年第四季度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统计显示,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累计维护时间254小时。维护时间较长,如若存在突发时间,可能造成系统可用率低于《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和《电力调度技术标准汇编》中单机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5%的要求。
而结合开封公司实际调查发现,影响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实用性的最主要问题是:IDS误报漏报。要解决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不安全因素,首先要解决IDS误报漏报这一问题。
2 原因分析
对IDS误报漏报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出7条末端原因:
(1)经验不足: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投入运行只有一年,维护人员对系统的掌握大多停留在表面,对攻击告警信息的分析能力不够。
(2)人力缺乏“班组人员共计5人,肩负开封地区地调主站、四个集控站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子站的自动化设备,以及调度数据专网、电量计费等系统的维护工作。但是,由于班组定员数量是依照全公司的工作需求,进行合理分配的结果,不属于我们的调配范围,因此不是关键因素。
(3)责任心不强:维护人员有时候抱侥幸心理,延长巡视间隔时间,不能自觉进行巡视工作。
(4)规则策略不完善:部分规则策略的检测条件过于严格,在抓到几乎所有的攻击行为的同时,但可能导致一些误报;部分规则策略的检测条件过于放松,这就导致漏过一些攻击
(5)存在后门或:安全防护大区外部存在后门或,时刻威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6)误操作:使用方法存在过失,经常习惯性操作导致误操作。
(7)系统存在漏洞和开放端口:系统开放与业务无关的端口,提供与业务无关的服务,存在系统漏洞,尤其是新被发现的漏洞。
综上分析结果不难发现,导致IDS误报漏报的要因就是:
(1)规则策略不完善。
(2)存在漏洞和开放端口。
(3)经验不足。
3 对策措施
实施1:完善系统监测规则和策略。
(1)过滤误报。对系统产生的告警,根据所监控的具体网络环境可以判断为明显误报时,可以设置为不告警。
(2)过滤不关心告警。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报告很多类型告警事件,比如登录成功、登录失败及探测扫描等。有些事件对于事后分析非常有帮助,但日常监控界面上大量的这些事件有时会影响对主要事件的关注,因此需要标注那些不关心的事件让其不显示,但仍然记录进数据库。
(3)定制关心的安全事件。通过查询系统我们发现,安全厂商仅仅通过定义规则来检测常见的应用、系统攻击事件,而针对具体应用系统的攻击行为和网管人员自身关心的事件可能没有涉及。因此我们针对这一特点,寻求厂商的支持,添加对应规则。
(4)正确判断误报。根据网络环境进行判断,具体判断过程中会有迹象可寻。常见的误报通常会导致大量报警,这样在入侵检测系统运行一段时候后,使用日志分析工具对所有告警进行一个统计分析,选取告警数据前10位的告警,或者直接在控制台界面上选取告警率比较高的报警,通过对这些告警进行分析,协助进行判断,从而达到减少误报漏报才来的影响。
实施1:减少了IDS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减少了维护人员对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维护工作量,提高了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同时,也从侧面减轻了人力缺乏对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
实施2:修补系统漏洞,关闭系统业务无关的端口及服务。
对IDS系统的系统漏洞进行了检测,并及时修补相关补丁。同时,经过和厂商相关技术人员的交流,关闭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无关的业务端口及服务。
实施2基本完全抵制了攻击利用系统漏洞和相关端口、服务,绕过IDS系统进行攻击的方法,使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得到了加强,能够有效的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实施3:开展技能培训。
聘请技术工程师向调度自动化班的全员讲解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整体结构、联接关系、维护方法以及故障处理等过程。
培训后,工作人员对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故障预判、处理及分析能力大大提高,各项工作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4 取得成效
对2012年第四季度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再次统计的结果显示:开封公司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累计维护时间51.5小时,比去年同期的254.0小时,减少了79.72%。通过前后对比也发现,IDS误报漏报已经不是影响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实用性的主要问题。
同时,经计算,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可用率高于97.38%,达到并超过了95%的目标值。可以说,通过以上举措,成功降低了IDS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了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
5 结语
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稳定运行,对确保电网调度自动化稳定运行,帮助电力调度部门及时地了解开封地区电网运行信息,正确地进行调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为抓手,以确保开封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目标,为开封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度融合,现代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与信息系统本身的动态性、脆弱性、复杂性、高投入性之间的矛盾日趋突显,如何有效防护信息安全成为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仍侧重于技术防护和基于传统模式下的静态被动管理,尚未形成与动态持续的信息安全问题相适应的信息安全防护模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效益低下;另一方面,资源约束性使企业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防护的投入产出效应,最大程度上预防信息安全风险的同时节省企业安全建设、维护成本,需要从管理角度上更深入地整合和分配资源。
本文针对现阶段企业信息安全出现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领域的一般过程模型,从时间、任务、逻辑方面界定了系统的霍尔三维结构,构建了标准化的ISM结构模型及动态运行框架,为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设备以及网络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面综合的前瞻性立体防护,并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提高整体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的相关建议。
1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概述
1.1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概念
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是指为保障企业信息的有效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提供覆盖到所有易被威胁攻击的角落的全方位防护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一般步骤、具体阶段及其任务范围。
1.2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环境分析
系统运行离不开环境。信息产业其爆炸式发展的特性使企业信息安全的防护环境也相对复杂多变,同时,多样性的防护需求要求有相适应的环境与之配套。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文化环境、政府政策环境、行业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指在企业信息安全方面的社会整体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行为习惯、道德准则等。政府政策环境是指国家和政府针对于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行业技术环境是指信息行业为支持信息安全防护所开发的一系列技术与相匹配的管理体制。
1.3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霍尔三维结构
为平衡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的时间性、复杂性和主观性,本文从时间、任务、逻辑层面建立了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的三维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
时间维是指信息安全系统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实施按时间排序的全过程,由分析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改进四个基本时间阶段组成,并按PDCA过程循环[5]。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识别、危险性辨识、危险性评估、防范措施制定、防范措施实施五个步骤。任务维是指在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具体内容,如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该霍尔三维结构中任一阶段和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2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解释结构模型
2.1 ISM模型简介
ISM(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Model)技术,是美国J·N·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为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而开发的结构模型化技术。该方法通过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并利用矩阵等工具进行逻辑运算,明确其间的相互关系和层次结构,使复杂系统转化成多级递阶形式。
2.2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要素分析
本文根据企业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将立体防护体系划分为如下15个构成要素:
(1) 网络安全:网络平台实现和访问模式的安全;
(2) 系统安全:操作系统自身的安全;
(3) 数据安全:数据在存储和应用过程中不被非授权用户有意破坏或无意破坏;
(4) 应用安全:应用接入、应用系统、应用程序的控制安全;
(5) 物理安全:物理设备不受物理损坏或损坏时能及时修复或替换;
(6) 用户安全:用户被正确授权,不存在越权访问或多业务系统的授权矛盾;
(7) 终端安全:防病毒、补丁升级、桌面终端管理系统、终端边界等的安全;
(8)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涉及安全风险的评估、安全代价的评估等;
(9) 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包括安全措施的制定、实施、评估、改进;
(10) 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巡视、巡检、监控、日志管理等;
(11) 标准规范体系: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措施、安全操作等规范化条例;
(12) 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配套规章制度,如培训制度、上岗制度;
(13) 评价考核体系:指评价指标、安全测评;
(14) 组织保障:包括安全管理员、安全组织机构的配备;
(15) 资金保障:指建设、运维费用的投入。
2.3 ISM模型计算
根据专家对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中15个构成要素逻辑关系的分析,可得要素关系如表1所示。
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和级位划分,确定各要素所处层次地位。在可达矩阵中找出各个因素的可达集R(Si),前因集A(Si)以及可达集R(Si)与前因集A(Si)的交集R(Si)∩A(Si),得到第一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见表2)。
2.4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结构
结合信息安全防护的特点,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15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构成递阶有向层级结构模型。图2中自下而上的箭头表示低一层因素影响高一层因素,双向箭头表示同级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内容为四级递阶结构。从下往上,第一层因素从制度层面阐述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该层的五个因素处于ISM结构的最基层且相互独立,构成了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的基础。第二层因素在基于保障的前提下,确定了企业为确保信息安全进行管理活动,是进行立体防护的方法和手段;第三层因素是从物理条件、传输过程方面揭示了企业进行信息安全防护可控点,其中物理安全是控制基础。第四层要素是企业信息安全的直接需求,作为信息的直接表现形式,数据是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的核心。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四级递阶结构充分体现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整体性、层级性、交互性。
图2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解释结构模型
2.5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过程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它随着环境和信息传递需求变化而变化。本文在立体防护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结构进行扩展,构建了整体运行框架(见图3)。
从图3 中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过程按分析建立到体系保持改进的四个基本时间阶段中有序进行,充分体现出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性。具体步骤如下:
(1) 综合分析现行的行业标准规范体系,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人员组织结构和企业资金实力,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目标,并根据需要将安全防护内容进行等级划分。
(2) 对防护内容进行日常监测(包括统计分析其他公司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形成预警,进而对公司信息系统进行入侵监测,判断其是否潜在威胁。
(3) 若存在威胁,则进一步确定威胁来源,并对危险性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能通过现有措施解决。
(4) 平衡控制成本和实效性,采取防范措施,并分析其效用,最终形成内部信息防护手册。
3 分析及对策
3.1 企业层面
(1) 加强系统整体性。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15个构成要素隶属于一个共同区域,在同一系统大环境下运作。资源受限情况下要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就必须遵循一切从整体目标出发的原则,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的整体布局,在对原有产品升级和重新部署时,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追求整体效能和投入产出效应。
(2) 明确系统层级性。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各个防护层级上的管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涉及技术层面防护、策略层面防护、制度层面防护,三个层面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其中制度和保障是基础,策略是支撑,技术是手段。要有效维护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体系间的纵向关系,在寻求技术支撑的同时,更要立足于管理,加强工作间的协调,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
(3) 降低系统交互性。在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同级之间,相关要素呈现出了强连接关系,这种交互式的影响,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加快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建设,界定好每个工作环节的边界,准确定位风险源,并确保信息安全策略得到恰当的理解和有效执行,防止在循环状态下风险的交叉影响使防范难度加大。
(4) 关注系统动态性。信息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它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防护时,应在时间维度上对信息安全有一个质的认识,准确定位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所处的工作阶段,限定处理信息安全风险的时间界限,重视不同时间段上的延续性,并运用恰当的工具方法来对风险加以识别,辨别风险可能所带来的危险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防范措施,实现企业信息安全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3.2 政府层面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受制于环境的变化。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助于整体安全防护能力主动性的提高,有力的政策是推动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高效的行业技术反应机制是信息安全防护的推动力。因此在注重企业层面的管理之外,还必须借助于政府建立一个积极的环境。
(1)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大力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提高全民信息安全素质,从道德层面上防止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政府应督促企业加强信息安全思想教育、职能教育、技能教育、法制教育,从思想上、理论上提高和强化社会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自律意识。
(2)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及其衍生问题。政府应加快整合和完善现有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建立多元监管模式和长效监管机制,保证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得到公平、公正、有效的实施,为企业信息安全创造有力的支持。
(3) 加大信息安全产业投入。政府应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信息安全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支持信息安全服务行业的发展。
4 结 语
本文从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基本模型,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落实提供有效指导,节省企业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上的投入。同时针对现阶段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汪应洛.系统工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齐峰.COBIT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0):282?285.
[4] 肖馄.浅议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J].标准科学,2010(8):20?23.
根据总公司排查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的要求,结合科技公司的经营工作实际,经认真排查确定,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为:*至*k4+690至k6+119处声屏障工程,其中,人身安全为重中之重。
为确保声屏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劳动人身安全,公司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力支持。施工之初,公司成立了工程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常务)成员:*。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常务)*成员:*,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在基础开挖工作中,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一、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身穿防护服。
二、横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左右机车、车辆的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
三、严禁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四、严禁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里坐卧或停留,严禁将钢筋、钢管等金属物横放在两条钢轨上。
五、顺线路行走时,应走两线路中间,随时注意机车、车辆的动态。
六、必须横越停有机车、车辆的线路时,先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动,然后在机车、车辆较远处越过。
七、注意爱护行车设备、站场设备及各种表示牌(灯)等站场标志。
八、当防护员发出报警信号后,施工人员应立即离开行车线路躲避,以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
九、施工中较长的施工工具及材料应顺线路摆放,以免侵入限界造成事故。
7月17日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内容的变化,我们对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及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一、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制度
1、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路局有关施工安全文件,组织学习工程指挥部有关工程施工的文件和电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贯彻措施。
2、每天召开安全碰头会,总结安全工作,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研究制定次日的安全关键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3、每天派出专人参加施工队的班前会,对前日的安全工作进行点评,布置当日的安全工作重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设立警戒表识和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穿防护服,绝对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两端施工队设专人进行安全防护,配备喇叭并保证作用良好。
3、派出专人到车站联系行车计划,提前掌握车流状况,作好安全防护准备工作。
4、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力度和巡查频次,认真检查作业现场的工具和材料的摆放,避免侵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5、对于登高作业,施工队派出专人现场盯控,防止高空坠落伤害,防止材料、工具和人员侵入接触网的安全限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杜绝断网的行车事故。
6、制作专用工具,解决架设h型钢和吸声板难题,从根本上防止触电事故和行车事故的发生。
7、搬运金属材料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轨道电路短路,影响行车安全。
三、应急预案
1、施工安排坚持“先难后易、先内后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进度。
2、帮助施工队合理调配劳动力,科学施工,分组分段,倒排工期,严格按进度计划完成当日施工任务。
3、制作辅助器械,减轻劳动强度,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4、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反恐防爆观念,加强内部治安秩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特别要加强夜间的安全巡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闲散人员,严加盘查,劝其离开,如发现可疑迹象和故意破坏行为,应立即报警。
7月27日正线开通以后,我们根据《*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技规》、《行规》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办法》。
一、声屏障施工现场必须全部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按照《技规》第395条第一款第一项基本建筑限界图的规定,距离钢轨头部外侧1.6米以外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工具和备品,严禁侵入施工安全警戒线以内。
二、声屏障基础抹面作业方式,采取分段作业,100米以内为一段作业面,施工现场(包括安装吸声板)不得超过3个作业面。根据施工现场的了望条件,以作业面两端为起点,向两端延伸50至80米处各设立一名安全防护员,安全防护员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佩带臂章,手持喇叭,站姿面向来车方向。在接到来车通知或看到有机车、车辆、轨道车移动时,立即吹响喇叭,警示施工人员停止作业。施工人员听到警示信号后,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并站稳抓牢躲避列车和移动车辆。列车、车辆在作业面内通过时严禁人员走动和其它作业。待列车全部通过或移动车辆远离作业面后,重新作业。
三、吸声板作业和安全防护,除严格执行声屏障基础抹面的作业方式和安全防护办法外,施工人员听到警示喇叭后,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人员迅速从梯子上下来后,将全部梯子、吸声板以及施工器械横到并顺线路方向摆放于警戒线外方,施工人员站稳抓牢躲避列车、车辆。待列车、车辆通过后,重新作业。安装吸声板作业时严禁在电网以及带电体2米范围内进行安装和其它作业。
1电力通信网的安全问题
(1)隐私性:电信系统的发展与完善,扩大的运行用户的数据资料的信息对于电信系统十分重要。大多指由于电力企业的疏忽而出现秘密侦测导致电力通信网络通信内容的泄露,出现一些关于电网、经济信息、高层对话信息的侦听,会让整个用户网络出现危机,同时也侵犯了用户的隐私。(2)可运用性:电力通信网电力系统延时与可靠的性质要求,促使电力系统在传输数据的时候相对于普通网更加及时。也因此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使安全防护更难实施,对于数据的可运用也出现了极大的漏洞[3]。(3)完整性:系统、过程、数据时电力通信网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发生了对信息篡改却并未被系统检验出来的情况从而造成损失,完整性将遭到了破坏。在电网通信中的具体活动中,是指通过特殊方法没有被管理的系统检测到部分变电站SCADA数据被篡改,从而导致整个电网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而造成巨大损失。(4)身份认证的保护:在当前的电力通信网络中,身份认证已经成为了通信安全运行的首要方法与重要的措施,其最大的目的是证实通信方信息的真实性,来有效的预防比如一些未在、攻击或者篡改,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网可以顺利地传导信息,也可以保证命令执行的有效性。(5)电力通信的可信性:全社会创新科技的口号带动着电力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也不断鞭策整个电力通信系统对于创新安全的认识,在原来通信方式的基础之上在根据实际实现稳定中求发展,循序渐进向更加完整的电力系统迈进。在形成更加完善、发杂、科技性提升的电力系统之前,应该让系统已经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解决,加强每一个电力系统网的子网络的安全保障,才能保证系统报告的安全性目标,实现可信性的电信系统环境,将电力通信的安全问题落实到实处[3]。
2有关于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体系的探究
电力通信技术的提高所取得成果同时也伴随安全问题的出现,在电力通信的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安全防护的标准、对于安全防护的提前认知与规划方面、对于安全防护准确的评估标准、对于支撑网与接入网的安全防护措施、物理防护手段的缺乏,这些都是实际的电力通信的运转过程中,阻碍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因此要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作出相应的安全保护策略。在安全防护方面,很多是以企业的防护标准与规范为基准来要求,而真正以电力通信网的安全防护为标准的相比较而言少之又少。企业自制的安全防护标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将其标准运用于整个电力系统网络。因此要时时刻刻以电力系统网络的安全防护标准去做好安全问题。在安全防护提前认知与规划方面,电力通信网因做好对于安全防护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其正常的安全运营。在安全防护准确的评估标准方面,不断地完善对于电力通信网的安全防护的评估方法,做到科学准确的去评估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在支撑网与接入网安全的防护中,应该加大对于支撑网与接入网的重视,全面的做好安全防护的措施,让电力通信安全网的安全性的到保障。在物理防护方面,加大对于物理的防护,在做好通信设备安全与业务保障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物理的安全防护。以上几个方面是对于电力系统安全防护的解决,除了做好对于安全防护的预防,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注意做好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在管理方面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密码管理、技术管理、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五大方面。为了保障电力通信的安全,着手管理电力通信网络的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讲座培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防止网路机密的泄露。同时也要管理好电力通信网络的密码,避免一些常规的默认密码。对于技术方面,最基础的安全防护技术室基准,将目前的网络安全技术综合利用。在数据管理方面应提前备份好数据信息,做好有关数据出现问题的防护。在以上问题保证的情况下,也要做好对于信息设备的保护,以防出现意外安全问题。
作者:马明峰 单位:内蒙古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
关键字:二次防护、SIS、MIS、DCS、边界隔离、第一平面、第二平面。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迅猛发展,在电厂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网络、SIS网络、MIS网络,调度网络等等。众多的系统互连,内部网络开放,外部网络接入,从而产生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如果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没有保障,企业的重要信息就存在泄漏、被更改的危险。因此国家对电力数据网建设提出一系列规范与标准,形成一套非常严密、可靠的防御体系。本文在电力二次防护要求基础上,对火电厂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安全加固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全面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对业务的保障能力。
1 SIS系统的二次防护总体要求
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6月8日颁布的《电网与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第30号令别提出电力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电力系统中,安全等级较高的系统不受安全等级较低系统的影响;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高于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电力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高的自身安全防护设施,不得与安全等级低的系统直接相连;电力监控系统必须实现物理层面上与公用信息网络的安全隔离。
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及各相关业务系统的重要程度、数据流程和安全要求,将典型电厂二次系统分为两个大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还部署了调度第一、第二平面接入网络作为生产大区与省调度中心的连接专网。
1.1 生产控制大区
安全Ⅰ区:既实时生产过程控制区,用于监控机组的安全生产运行,执行生产过程中各类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直接控制。典型的控制系统有:DCS、TDM、烟气脱硫、NCS、辅助控制等。其主要使用者为调度员和运行操作人员。安全Ⅰ区是安全防护的重点与核心,安全等级极高。
安全Ⅱ区:既非实时控制生产区,用于监视和采集实时数据,为控制决策和结算交易等提供依据,常见的Ⅱ区系统有SIS、ERTU、电力市场等。该区域安全等级低于Ⅰ区。
1.2 管理信息大区
该安全区Ⅳ中的业务系统或功能模块的典型特征为:实现电力生产的管理功能,但不具备控制功能,不在线运行,该区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该区的外部通讯边界为发电企业的广域网路及internet。SIS镜像服务器、WEB服务器也位于该区域,用于Ⅱ区的实时数据库同步。
1.3 调度第一、第二平面接入网络
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第二平面由2级自治域组成,由国调、网调、省调、地调节点组成骨干自治域(骨干网),由各级调度直调厂站组成相应接入自治域(接入网)。骨干网第一、第二平面在网络层面上相对独立,各接入网应通过2点分别接入骨干网双平面,形成独立双网、双归接入的网络模式。各电厂通过两套接入网络分别接入第一、第二平面。
2 SIS系统安全防护
SIS系统通过横向安全隔离装置向位于Ⅳ区的厂级管理信息系统传送数据,数据只能由Ⅰ区传送至Ⅳ区。Ⅱ区需部署防病毒服务器和补丁升级服务器作为安全控制大区的杀毒介质。因该系统严格与外网隔离,故Ⅰ区设备还须经由Ⅰ区和Ⅱ区之间的隔离防火墙连接Ⅱ区安全服务器升级病毒库和下载补丁,Ⅱ区的设备直接访问安全服务器升级病毒库和下载补丁。而安全服务器需通过调度网络连接省调的服务器完成病毒库升级和系统补丁升级。
由于SIS网络可以完全隔绝来自外部系统的攻击,因此系统安全方面的隐患主要来自系统本身的故障和输入介质(DVD光驱,软盘)本身携带的病毒软件,针对以上两种安全隐患,设计了系统备份方案。根据二次防护的要求,在接口机与SIS实时/历史数据库之间设置了防火墙,从而保证了SIS应用与接口机之间的安全。此外,采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入侵检测等手段作为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防止各类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人为的破坏和SIS实时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丢失。
3 网络安全防护
3.1 和控制网之间的安全防护
由于SIS网络在物理上和控制网络直接相连,因此必须设计完善的安全方案保证控制网络的运行不受SIS系统的影响。为此,我公司以下措施保证控制网络的安全:
SIS系统只从控制系统读取实时信息,不对控制系统进行任何写入的操作。
SIS系统只通过接口机和控制系统连接。接口机负责从控制系统中读取数据并发送到全厂实时/历史数据库。SIS系统的其他部分(客户端,服务器等)无法直接对控制系统进行操作。
在接口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及时升级安全补丁,严格限制U盘的使用。
3.2 和调度网之间的安全防护
Ⅰ区与调度端有数据接口的二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通信单元、功角测量装置。他们通过双链路连接到Ⅰ区的两台实时交换机上(一、二平面),交换机再连接各平面的纵向加密装置,分别通过两个数据网的接入路由器分别连接省调接入网和地调(网调)接入网的实时VPN子网。
Ⅱ区与调度端有数据接口的二次系统包括电能量计量系统、保护信息管理子站和指令下发系统等,他们通过双链路连接到Ⅱ区的两台非实时交换机上(一、二平面),非实时交换机再连接各平面的防火墙,分别通过两个数据网的接入路由器分别连接省调接入网和地调(网调)接入网的非实时VPN子网。
Ⅲ区主要运行电厂与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之间的运行调度管理系统。只是通过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与省调Ⅲ区连接,与其它区域之间无交互信息,用以实现管理信息区的相关业务与省调之间的互通。进行安全隔离时可采用通用的隔离设备(如硬件防火墙等)。
3.3 和MIS网之间的安全防护
由于MIS系统和外部Internet网直接相联,因此MIS网的受外界攻击的概率较大,而SIS系统作为和生产控制系统直接相联的生产管理系统,安全防护等级要高于MIS系统,为了保证SIS网的实时/历史数据库中的信息向上传递到MIS侧,需要在MIS网和SIS网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间设立数据单向传递的安全隔离装置,采用南瑞公司生产的物理隔离器。SIS系统只从控制系统读取实时信息,不对控制系统进行任何写入的操作。SIS系统只通过接口机和控制系统连接。接口机负责从控制系统中读取数据并发送到全厂实时/历史数据库。SIS系统的其他部分(客户端,服务器等)无法直接对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根据二次防护的要求,在接口机与SIS实时/历史数据库之间设置了防火墙,从而保证了SIS应用与接口机之间的安全。
4 其他安全加固措施
SIS系统只从控制系统读取实时信息,不对控制系统进行任何写入的操作。
Ⅰ区网络与Ⅱ区网络地址分配不同网段,在防火墙做严格访问控制策略。
在Ⅰ区的采集交换机上对各接口机划分VLAN,将接口机地址分别设为不同网段,并做访问控制,使各接口机间不能相互访问。
在生产控制大区核心交换机上做地址绑定,限制其他设备接入网络运行。
关闭接口机与服务器系统中的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5 结语
通过以上对SIS系统安全防护的加固措施,使得SIS系统有了较为可靠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陈瑞华;马莲台电厂SIS安全防护设计及实现[J];宁夏电力 2011年05期
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只有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支持与管理,安全防护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安全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保证行业标准中的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认真贯彻落实。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管是国家安全防护部门还是企业安全管理部门都需要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改善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对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的考核与监督维护。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没有访问权限的用户闯入信息系统之后,应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跟踪,防止信息系统内部资料数据外泄。
2、完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包括防火墙隔离技术、网络设备控制技术、路由器控制技术以及安全入口接入控制等方面。具体来说,防火墙隔离技术是通过设置防火墙安全对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络开放程度进行控制的过程,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病毒、木马程序等不安全因素的入侵。网络设备控制主要是指接口设备的安全性设置,对一些存在有安全隐患的服务进行选择性的关闭,确保接入信息系统的终端设备都是安全、可信的。
对于一些信息系统中存储的重要资料或者敏感信息,应该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利用访问权限、设备登陆等进行多样化的防护。另外,还可以建立网络信息系统预警监测机制,与权限访问制度相结合,发现不明身份或者不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进入信息系统时,立即发出警告信号,同时向信息系统管理者反馈信息。除此之外,健全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机制,安全防护部门定期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考核,在此基础上寻找信息安全防护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
【关键词】电网调度 自动化系统 二次安全防护 问题 途径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工业生产及居民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维护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主要是对EMS、DTS、PAS、AGC、AVC这些系统进行合理的把控,通过对电网调度系统的二次防护,可有效防范电力系统免受到各种形式的攻击侵害,增强我国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实时性。
1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分析
1.1 电力调度自动化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概述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据的收集与监控、电网数据信息存储、网络分析、发电控制等方面。在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紧密互联的,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差错,则都会导致原始数据无法收集,就无法将转发信息传达到服务器,从而影响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网的数据及信息。
据调查,目前电网的信息威胁主要来自于与之相连的外部网络,如黑客攻击、计算机蠕动病毒等。因此,构建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主要目标是防止外部边界的攻击和入侵、禁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系统、规范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等,使其能够抵御攻击,保障电力实时闭环监控系统及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
1.2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存在的风险
目前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运行。以下从多方面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1)控制区的各系统缺乏合理的防病毒措施。部分电力企业认为安装了物理隔离装置,并利用二次系统网络及办公系统,即可抵御病毒。因此,导致了控制区缺少应有的防病毒系统。
(2)各系统的数据备份方法较为单一,一旦系统遭到破坏,数据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要构建相应的系统防线。
(3)由于部分电力企业过于依赖厂家,当在进行二次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时介入较少,使得出现系统运行后无法正常维护的状况。同时,由于厂家人员较为复杂,且流动性大,若一旦出现人为通过二次系统来控制电网,那将会给电网的安全带来的威胁。
2 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体系所遵循的原则
2.1 安全分区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体系结构的基础是安全分区。按照相关规定,调度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四个区,即实时控制区、非控制生产区、生产管理区、管理信息区,其中,实时控制区是整个安全防护的核心。连接安全区的拓扑结构主要是链式、三角形及星形结构,但一般选择链式结构,因其可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减少资金的投入。
2.2 网络专用
在各个安全区使用不同强度的网络安全设备,对电力调度数据和电力数据通信网实现物理隔离,各个安全区使用各自的相互逻辑隔离的MPLS-VPN。实现网络专用,可以避免核心业务受到影响。
2.3 横向隔离
实时控制区和非控制生产区之间允许采用逻辑隔离,实时控制区、非控制生产区和生产管理区、管理信息区之间实现物理隔离。其中,进行逻辑隔离需采用有关部门认定核准的硬件防火墙,利用其保护作用,可将入侵者隔离在防火墙的安全防线以外,避免接触到计算机。其次,进行物理隔离采用有关部门认定核准的专业隔离装置,该隔离装置分为正向型和反向型,从实时控制区、非控制生产区往生产管理区必须采用正向型隔离装置单项传输信息。
2.4 纵向认证
实时控制区和非控制生产区的纵向边界部署纵向认证加密装置,生产管理区和管理信息区的纵向边界部署硬件防火强,可为安全区提供一个安全屏障,同时为上下级控制系统之间的广域网提供提供认证与加密服务,实现对传输数据的机密性保护。
3 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体系构建途径
3.1 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意识
在构建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体系过程中,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逐渐认识到二次安全防护体系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一系类地措施,强化企业内部信息安全意识。企业要加强宣传工作,并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让员工参与到构建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体系工作中去,使其不断提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心,增强其安全意识。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规定
电力企业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需建立一种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以抵御外部网络病毒的破坏,以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规定的部分建议:
(1)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内部人员的相关职责。
(2)加强日常维护及管理,成立检查小组,定期对调度自动化二次安全防护系统进行巡查,如若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问题。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出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其相关的规定,对造成安全防护体系破坏的内部人员进行惩罚。
3.3 完善数据备份管理系统
完善数据备份管理系统,可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1)网络备份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对系统进行精准记录和恢复的防护功能。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中,网络备份可作为安全系统硬件设施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抵御黑客的攻击,为数据恢复奠定基础。
(2)利用光盘或磁带等存储介质,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备份,并按照月份对数据进行标记,以应对数据丢失的突发状况,确保数据的完整及安全。
3.4 加强预防病毒管理
为保障安全防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病毒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实施以下措施。将计算机的输入及输入设备进行技术屏蔽,并使用系统功能对运行及维护的内部人员进行限制,进最大努力做到切断内部网络病毒传播的途径,并且尽量切断远程控制等功能,以减少外部网络对安全系统的侵害。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在现代电力企业有着十分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唯有在遵循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体系的原则下,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规定、完善数据备份管理系统以及加强预防病毒管理,才能达到此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飞,张莉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二次安全防护问题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m2015(09):289-289.
[2]王朝琴.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二次安全防护研究[J].通讯世界,2014(23):112-113.
[3]王玮,薛娜,陈素华.廊坊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二次安全防护设计与实现[J].河南科技,2013(10):102-102.
[4]潘柳蓉.电力调度自动化二次安全防护实施方案的研究[J].大科技,2015(21):233-234.
【关键词】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设计
1 引言
电力企业作为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的单位,其对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对电力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问题就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概述
近年来,由于我国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张,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也加快了进度,电力企业的二次系统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随着电网二次自动化系统的实施,逐步实现了地和县的调动,500KV和220KV变电站的生产控制区业务系统都接入了调动数据网和相应调度数据网边界的安全防护。2011年某水电站无故全厂停机造成电网瞬间缺电80万仟瓦引起电网大面积停电。其根源估计是厂内MIS系统与电站的控制系统无任何防护措施的互连,引起有意或无意的控制操作导致停机。此次事件说明随着系统运用的普遍,电网规模的扩张使得二次自动化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二次系统安全风险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细化电力二次自动化,可将其划分为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而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又可分为许多小区,各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 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由于电力信息系统会划分成多个子系统,并且要将其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相挂钩。由于数据库的资源共享,病毒的传播渠道就增加,传播更迅速、范围更广。病毒甚至可以从内部局域网传播到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并大力破坏子系统,致使其瘫痪,严重影响了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营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数据会相互交叉;其次,没有完善和统一的认证机制,对病毒的入侵也没有检测预警机制;然后,缺乏漏洞扫描和审计手段,其接入存在安全隐患;最后,病毒代码更新速度慢,对病毒代码的防治不到位。电力二次系统主要安全风险如表1所示;
4 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主要目标
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主要指的是各级电力监控系统、电厂管理信息系统、调度数据网络(SPDnet)和各级电网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力通信系统以及电力数据通信网络(SPTnet)等共同构成的十分复杂而庞大系统。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二次系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度非常高,同外部边界网络的联系十分紧密,通过实际情况的研究发现,我国电力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不是来自控制系统本身,而是来自和控制系统相连的外部网络。现在我国网络的主要威胁包括网络黑客攻击和计算机蠕虫病毒等,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各种方式抵御黑客和病毒对系统发钱的恶意攻击和破坏,从而保护电网抵御集团式攻击,对电厂监控系统与调度数据的网络安全进行保护,防止电力系统因其攻击而发生故障问题。
安全防护要做到的目标包括,第一,要防止由于外部边界遭受攻击和侵入引起的一次系统故障和二次系统崩溃;第二,要防止那些未经授权用户访问系统,同时防止侵入非法获取信息和重大的非法操作;第三,电力二次自动系统安全防护要保证网络专用,增加各分区边界横向安全物理隔离设备,纵向逻辑隔离设备和数据的加密;第四,电力公司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职责的规范,对电力公司调度中心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5 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设计
二次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硬件配置的防护,要实现外网的入侵检测、内外网的有效隔离;另一方面是对系统软件的设计中的防护,对二次自动化系统软件在设计时就要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要求在面对外网入侵事件时,主系统不会遭到入侵者的破坏,保证入侵者无法截获实时系统的信息。鉴于对软件的安全性高要求,必须要设置严格的多级权限管理,才能保证软件设计和操作的安全。
5.1 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防护的网络平台安全性设计
一个系统的实时运行离不开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应用支撑着系统各节点的程序安全运行和实时数据分流等功能,网络平台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运行是否可靠。很多实时监控系统的网络平台都是由各个厂家自主研发的,一般都是基于多种通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等研发而成,这种设计对安全性的考虑还远远不够。因此,为加强电力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要保证软件具有以下几种功能:首先,软件虽然应用通用网络协议,但是要将节点的IP地址、MAC地址与CPU标示号进行充分利用绑定,对网管软件做预先定置,对只经过配置的节点才允许运行网络平台程序;其次,要预先定制远程拨号节点,只有预先设定的才允许进人实时监控系统;第三,在网络平台数据流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安全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
5.2 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防护的权限控制设计
电力二次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对权限进行控制,要对能够访问的权限内容进行设置,可如图1所示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框架可通过这样的循环管理模式来加强其内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数据库访问、参数设计和web浏览等。
不同的系统节点和工作组、进程权限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从而增加多重保护措施,反正非法用户入侵等。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保证电力二次系统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高效的维护电力系统安全,才能保证的电力企业安全健康的运行与发展,从而满足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对电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苗.关于电力二次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设计的相关探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3).
成立于1991年的蓝天海公司致力于专业创造卓越,在实现“把安全、健康、舒适献给勤劳智慧的产业工人”企业使命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产品研发、质量监管、品牌经营“的独特优势。为了突出面料防静电性能稳定对防护服装的重要性,蓝天海将防静电面料名称改为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通过对面料名称的修改,首次将安全防护概念直接注入到面料之中,在让全社会了解防护服装在工业领域重要性的同时,更多地让企业关注和重视防护服装的静电安全防护功能。社会认可让安全守护成为使命
防静电工装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煤炭、航空、航天、电子、电力、汽车、环卫、公交、水泥等特种场合,防范因静电发生易燃易爆事故而造成财产的损失,更是承担着产业工人的职业安全防护使命。蓝天海企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只做防静电或防静电+其它功能的工装面料供应商,更是国内最大的防静电工装面料供应商,承担着对工装面料防静电性能永久性稳定的责任,在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支持下,通过蓝天海人近二十年的努力摸索与总结,形成了蓝天海特有的“专业优势”,以传承“蓝翔”等系列品牌面料防静电性能稳定的优秀品质,并作为企业创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专家型企业的开局之举,蓝天海成为对产业工人最专业的安全守护者。
2003年以来,“蓝翔”等系列品牌面料连续获得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认可证书。
2010年蓝天海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共建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特种面料研发中心,成为国内少数的集功能性工装面料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同年,蓝天海成为《GB/T23464-2009防护服毛针织服装》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同时,蓝天海与上海纺织工业监督所等单位一起参与起草《导电涤纶牵伸丝》行业标准。
蓝天海还是唯一一家由中国人保财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对其面料防静电性能提供质量保证保险的企业。为避免“蓝翔”品牌遭假冒与侵权,每销售一批“蓝翔”防静电工装面料,均出具一份由蓝天海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鉴定认可的“产品合格证书”。
专家型企业让安全守护更加专业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欧洲等国家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国内近期通货膨胀严重,原料价格跌宕起伏等的市场现状使得全球纺织行业不确定性日益增高,并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面对当前市场多变和行情的跌宕起伏,知识经济主导模式成为主流。在知识经济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事实上是专业能力的竞争、专家型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为适应当前的形势,在逆流中继续前进,作为国内最大最具专业的防静电工装面料供应商的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制定了创建专家型企业的策略。
创建专家型企业是在知识经济下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有效措施,更是目前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实施首先要从企业产品的专业化开始,蓝天海“专业优势”的推出和实行,为“蓝翔”牌工装面料的防静电性能稳定提供了专业保障,更为蓝天海创建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的专家型企业奠定了基础。
蓝天海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防静电工装面料服务设计,彻底解决传统的面料选择困难问题。针对不同行业(例如:石油、化工、煤炭、航天、电子、医药、汽车、公交、环卫、电力、棉纺等)、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不同使用场合(北方多干燥、沿海地区湿度较大等)、不同标准(国家标准、欧盟标准、日本标准等)等一系列客户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专家团的讨论研究,制定出最适合客户的专业防静电面料解决方案。
创建专家型企业将是一个长期作战计划,目前首推的六大措施是创建蓝天海独有纺织型专家企业的第一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在专家企业创建第一步完成后,将陆续推出其他完善此计划的措施。产业链联盟让安全守护更加牢固
如今蓝天海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Anset”牌导电材料,“蓝翔”牌、“蓝天海”牌、“蓝翔8118”牌、“蓝翔TS”牌,业务遍及国内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并间接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专业的产品和创新服务涉及功能性面料产业链。
在企业自身不断创新和提高的同时,蓝天海紧系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目前已经连续三次举办了关于产业资源整合、产业链合作的论坛。“2011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举办将为蓝天海2012年“第三届中国特种面料高峰论坛”的召开奠定坚实的基础。之前浙江蓝天海分别于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特种面料高峰论坛”、2010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特种面料高峰论坛”。这两届论坛提出组建特种功能性面料产业链WTW联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