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探究式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式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式教学策略

第1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设疑;导学案;合作讨论

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深蒂固,所以,新课改强调,变我们的“传授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学生的“接受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便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并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呢?下面,笔者就从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说明与阐述。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根源。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有疑问和困惑的问题,喜欢追根究底,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疑,创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从而促使学生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文本内容的学习与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神奇的镜子》一课时,一上课,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我非绘画家,来者被我画,绘画不用笔,胜过绘画家”,“是镜子!”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没错,是镜子,爱迪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用镜子做了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想!”“好,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爱迪生究竟用镜子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谜语,并提出富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都想知道镜子神奇在哪,于是,都对本课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进而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和探索中。

二、编制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究机会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是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步骤走,即以自身为主体,向学生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分析、探究问题的机会,而导学案则可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文本内容编制一份导学案,课堂上,让学生参照导学案上的内容对课文自主阅读,并通过认真分析和深入探究,在课文中找出导学案上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凡卡》这一课时,我就给学生编制了一份导学案,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上的内容为参照,对课文进行阅读,导学案上的内容大致如下:(1)了解作者和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2)扫除字词障碍,弄清楚作品中的人物关系;(3)思考问题: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有着怎样的身世?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是哪几个自然段?哪些段落是描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读了凡卡乞求爷爷带他回家的部分你有什么体会?文章是以什么为主线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出段意。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仔细阅读与分析,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我就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探究的机会,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三、设置合作讨论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总是一节课都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要依据具体的课文内容,为学生设置合作讨论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通过与学生的合作讨论,寻找出合理的方法与答案。

比如,在学习《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在授课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更嬴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然后,让学生朗读第九自然段,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即“更嬴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就掉了下来’”这段话,而后,我又继续提出了问题:“更嬴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让学生继续合作讨论,如此,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合作讨论环节,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学生会一直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中,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以上为笔者对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几点意见,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第2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92-02

1 目前大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现状

大学物理教学包括的内容极多,我们以教案为例,分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论不完善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由于存在对教学理论的排斥,导致对教学理论涉猎较少,他们忽略了教学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一般而言,理论的功能:一、解释;二、预测;三、指导实践。其中,对于理论的指导功能来讲,不仅可以加强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化发展,而且,还可以加强教师对教学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教学理论可以让教师明白教学什么、怎样教学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教学理论不完善,影响了学生自主的获取信息的认知方式和能力。

12 教学目标比较模糊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最终结果,其对教学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但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教学目标的存在,过于注重教学的细节,如内容、方法、学生的行为等,造成了教学的不良结果,一方面,使得教学缺乏方向,教学内容选择失当;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的模糊性,影响了评判学生行为的标准的形成。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教学内容的处理,却严重忽略了内容对教学目标的支撑作用;第二,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相违背;第三,对于课程意义,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课程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一致性;第四,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将自己的兴趣与研究领域作为教学的内容,忽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物理专业学生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致使对于学生究竟应当获得的发展根本无从了解。

13 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虽然目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教师仍旧沿用或者世袭一些传统的方法,而且一些教师惯于一种方法,即讲授法,这样,极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在自己教育经历中某位或几位自己认为优秀的教师的教学为榜样,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于一些教师在在教学的内容、体系、教学风格等都一味地模仿,严重忽略自己的个性与理念的渗透,这样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

14 教学内容处理的随意性

相较于中小学的教师,大学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更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这极易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的随意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会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增加和减少,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结构和体系于不顾,按照学生的愿望随意增加或者是减少教学内容。

15 教学评价缺乏系统性

目前,大学物理教学评价存在着严重的两级现象,同时,这也是所有学科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学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是对于多数教师来讲,他们会将教学的标准在进行教学之前,就确定下来,从而束缚和影响了教学评价真正作用的发挥,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只是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而且还常常是以教师的偏好来决定。

2 大学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

21 营造轻松氛围,促进学生勇于探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设计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去研究。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情景、问题情景等来愉悦气氛。

比如在研究光学时,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22 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精研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教学中,逐渐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比如,在实验《声速的测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问题: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场做实验,证明多普勒效应,并让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演示实验1用音叉在学生耳朵边运动;用录音机在教室边放音乐,边运动。)人的耳朵能听到任何频率的声音吗·怎样划分呢·次声波有什么用途呢·超声波有什么用途呢·并且,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多普勒效应。这样,来引导学生的积极进行自主探索。

23 引入生活元素以及热点问题,发展探索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生活热点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完声学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声污染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3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57-01

新课改背景下,“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一个知识点引出一项知识内容,并以此不断地引出更多的教学内容,同时不断温习学过的相关知识。“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一、“递进循环”,读识结合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将识字教学列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领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理解课文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才能读懂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的效果。同时,阅读也是学生积累识字量的重要途径。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可以让阅读和识字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获取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识字时,让学生阅读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经典诗文。以贺知章的《咏柳》为例,全文共28个字,可采用全部注音的方式,让学生朗诵这首古诗,并熟记每一个生字,要求学生朗读的时候发音要准确。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比较顺利地诵读整篇古诗,并理解古诗的含义。循环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字词,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培养了学习兴趣。

二、“递进循环”,写好汉字

写字教学是一个基础性的教学环节,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是引领学生写好汉字的有效策略。“递进循环式”策略在写字教学中的应用,应分如下几步进行。第一,对汉字全部的笔画名称进行全面的学习和背诵。首先由老师给学生进行示范说明,让学生初步了解笔画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去背诵笔画的名称,并一边默念一边书写,直到全部熟练掌握。第二,进行生字描红。每一个字都要认真描红练习,写得不好的,要擦掉重写,直到写好为止。第三,偏旁部首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每一个偏旁部首,引领学生通过书写带有偏旁的合体字,感受汉字之美。第四,学生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掌握书写汉字的基础后,进一步练习书写生字。教师要做好指导,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生字的书写,做到正确、美观。第五,学生书写一部分汉字后,让学生进行书空记忆,强化对字形的印象。

三、“递进循环”,优化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接下来结合阅读材料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沿着思考方向去探究主题思想。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运用这样的方式去找课文的主题思想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课文的主题思想。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递进循环式”的策略来引领学生学习,让学生熟读课文,慢慢感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读读写写,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形成个性化认知,优化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田园诗情》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然后一步步进行课文解读。老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才能逐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去学习描写,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关于语文的重要学法。

四、“递进循环”,促进写作

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因为很多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练习量比较有限,在作文时经常遇到困难,比如,字不会写、有病句、表述不清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质量,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渐渐失去作文兴趣。基于此,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并使之持久。“递进循环式”教学就是值得应用的策略之一。教师要做好“写话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好基础性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是起步期,需要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与写作素材,并应用于写作。要结合学生的习作情况开展作文教学,帮助学生去掌握更多的字、词、句,以此来指导学生提升写作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让学生查找更多相关的词句,“递进循环式”在此环节中将会体现出更高的应用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应用,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是强化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注意递进和循环有效结合,夯实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在循环往复中有效提升,实现螺旋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 教学探索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首先,指导性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指导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引领、促进、合作、监控和评价上。这表现在:在学生探究学习前,教师要创设特殊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能够发现和胜任的感觉,做好各种探究材料的准备。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对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法的选择、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成果展示等各方面加以指导,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诊断学生的思维,指出错误或不足,促进其转变;对于学生知识缺失的地方,要及时弥补。其次,建构性是学习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建构知识结构。在探究学习中,重视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强调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联系实际的客观性,不能走徒有形式没有探究内容的虚探究。同时,教师要注重选择好真实、复杂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再次,自主性。主动性指教师扶着学生走路,学生毕竟还有自己走,教师把学生是为有个性、有潜力的人,根据其年龄水平和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指导或干预。最后,协同性。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还要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商、交流和对话,这样多种观点得以比较、被考虑。

二、探究式教学的培养目标

1.良好的交流能力

良好的交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包括接受、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即用数学进行交流、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流活动。正是师生、生生的相互对话、交流和合作才能使学生的自助建构的意义更加完善。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观念、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协商交流等,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得到提高。

2.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态度是决定个体外部行为的内部准备状态。观察和模仿对于儿童态度的学习发挥关键的作用。当学生作为一个新成员进入探究共同体时,会观察和模仿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再以共同体为参照,在参与共同体活动中,学科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内化并组成个体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

三、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学探究

创设情景包括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与问题情景两个方面。教学氛围主要是指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宽容、鼓励创新、敢于提问的教学氛围。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创设教学情景,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唤起学生的好奇信和求知欲,所以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大胆探究,学生就会认真地听,认真地做,用心地想。这样掌握知识牢固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创设情景主要方法有: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景、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景、为加深概念理解,创设直观性问题情景、从相关学科中创设问题情景、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景等。

2.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帮助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探究式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可贵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善于激趣、设疑、引导鼓励、帮助、调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时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获得进步的动力。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习,把握课改理念,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3.建构教学模式,落实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它的主要形式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汇报。

(1)自主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操作、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归纳。对自己的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对尚未理解的知识或理解不够够的知识提交小组讨论。

(2)小组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或疑问,展开讨论探究,各抒已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交流的能力。

第5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要求和推动下,地理教学的革新对于较多的地理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经在教师的思维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重新构建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等均成为教师当下的重大课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要求下一个重要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概念及原理时,通过阅读、分析、探究、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知识概念的理解及掌握、运用,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知识和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会学习的人奠定基础。下面笔者以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为例,分析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意义。

一、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为了顺利、有效地展开教学而设定的教学活动方向和教学预期值,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正确地引导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据相关调查分析发现,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在教师的“教”,因此教师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并相信通过自身的经验教学促使学生掌握预期的知识,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漫无边际的交谈,甚至是脱离课堂知识讲解等现象,极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步入教学探讨的“轨道”。

以《气压带和风带》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例如可以将该篇课文的目标设计为:(1)掌握大气环流概念、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2)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空间图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生活的态度。教师可以从设定的教学目标中确立教学方向,避免教学过程偏离轨道。

二、重视学生体验

地理这一学科囊括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具有抽象性等特点,仅仅通过教科书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使学生理解的。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仅局限于教科书、试题上,而没有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造成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据相关心理学分析表明,人们通过体验后得到的感悟、情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均较抽象体会来得真实,并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课上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更深刻的知识认识,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学到和运用地理知识,摒弃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本身的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如正在展开“楼间距”的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如“你们生活的房子,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阳光是否可以照射到你们的房间,为什么有的房间里有阳光,有的却没有”,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激起好奇心,然后可以以学校的教学楼为例,带领学生对学校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分析优缺点,然后鼓励学生课下回到自己所在的住处进行楼与楼之间的测量,为下节课学生分析及感悟“楼间距”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顺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实际运用的兴趣,培养其运用的能力。

三、重视小组作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今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极为重视,并逐渐演变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组讨论是一种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分享、探究、质疑等活动获得学习的解决思路和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每个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同学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心态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教学课堂因为只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导致学生失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局限于自我的“不解-思考-不解-放弃”恶性循环模式中,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城市化》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区域、街道的规划进行观察,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假设你是这个城市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交通管理人员、环保局局长等,你会怎么规划这座城市?”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人数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分析其中一个点,如街道的走向、店面的分布、环境的设施等,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的缘由和优缺点,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城市规划的猜想,待学生经过一番探析之后,再让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城市规划的定义和规律性、合理性、条件性等。

总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内容的广泛性、抽象性、深度性等,因此教师需要以探究性教学中渗透的优点为依据,从而设计相关策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地理的理论知识,强化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蓉.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2]廖小芳,郭颖.愉快教学在高中地理的应用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21).

第6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问题;手段;学习氛围

探究式教学,具体而言,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和探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和探究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中。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对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一、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对于求知欲旺盛、喜欢追根究底的中学生而言,问题是促使他们展开学习活动的动力,在产生疑问时,他们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和动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问题为契机,以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特点和能吸引学生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和深入的思考,如此既能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以《台阶》这篇课文为例,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我就设计了问题研讨环节,使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设计的问题如下: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既然父亲一生的愿望就是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那么为什么文章不就建造新屋来详写,而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父亲是怎样造成新屋的?在建造新屋时,作者对父亲作了怎样的描写?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合作讨论,之后各抒己见,我则从旁进行适当点拨和引导,如此,课堂教学气氛立即变得热闹活跃起来,课堂教学达到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自主探究能力与自学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

升,最主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讨、分析问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变得更为透彻和深刻。

二、利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教学课堂,语文教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机械地讲解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无法凸显,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单向活动过程,不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高质量语文课堂的构建。因此,我们应利用有效手段来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动性,并且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以《桥之美》这篇课文为例,课前,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搜索和收集有关各种桥的图文信息,如威尼斯的石桥、江南水乡的石桥、赵州桥、乌镇的石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并将其制作成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挑选几个小组到讲台上对本组所精心制作的课件进行讲解和介绍。这样,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的机会,且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而且也实现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为我们接下来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留足空间,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习思维较为活跃,教师教学方式与课堂氛围对学生个人学习热情极大。因此,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留足空间,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鱼,我所欲也》这篇经典的课文为例,鱼和熊掌是否兼得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议,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这一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如此便为学生营造了探究性学习氛围,之后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与讲解,使学生的辩证思想被引发,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对接下来语文内容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我们要改变传统机械沉闷的教学现状,积极研究和发现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探究式教学策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且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和

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环节。科学有效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当前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解,教学目标不能够有效实现,进而导致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是教师正确地指引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与思考,对具体的知识进行学习与建构,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对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的模拟,是以学生的“学”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进行具体问题的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与帮助,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执行者。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为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综合培养学生将具体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策略探究

1.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趣味性的研究课题,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选取趣味性的研究课题作为化学探究实验的核心,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增强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关键是趣味性问题的设置,这也是有效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途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原电池”实验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在实验环节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将10个铜锌原电池进行串联,将MP4连接在其中的电路中,开关处于关闭的状态,此时,MP4播放歌曲;当MP4开关处于启动的状态下,音乐停止。学生对于此种现象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和好奇,在这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科学地对原电池的基本构成条件进行有效的探究,进而有效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有效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对具体的研究课题进行设计与探究,促使学生利用专业的知识、理论、原理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与探究,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化学实验为核心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促使学生亲自对科学实验进行理解与探究,有效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究式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实践操作、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结论的归纳、反思与评价、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技能。

3.总结与反思的科学性策略

第8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涵盖两部分内容,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在设计程序时,要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则是在进行网站设计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结经验,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时候,选择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掌握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在这个阶段,教学模式与内容主要由教师来设计与控制。

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就可以学习如何利用信息知识解决问题。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问题,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主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选择,然后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阶段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相对开放的环境里,让学生逐渐走入社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分析,并进行策略设计,其设计主要分为五部分,包括对课堂组织进行设计、设计情境引导、设计探究问题、设计探究过程和知识拓展。

(一)对课堂组织进行设计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身份则是引导者。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围绕研究课题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个人探究、小组探究和集体交流三种,针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与任务,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单独的探究,再组织集体讨论交流;若教学任务比较复杂,则组织小组进行探究或者集体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能够单独完成任务,有的不能,此时就要进行小组合作。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信息集成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组织形式,结合每个人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情境引导进行设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形成学习动机。在创设情境时,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情境,这样学生才有探究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例如创设假日与家人一起旅游的情境,对这次旅游进行设计,这个案例非常生活化,要对旅程进行规划,就必须了解旅行地的天气、景点门票、路线等具体情况。创设合适的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三)对探究问题进行设计

探究式教学与问题引导息息相关,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设计一个好的探究问题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为学生节约时间,防止学生走弯路。如果没有问题进行引导,学生的探究就可能会偏离教学主题,在进行问题探究时容易失去方向。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探究时对过程记录进行设计

学生探究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主进行探索,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把探究的具体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在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可以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反思,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动。

(五)对知识拓展进行设计

信息技术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教学内容还应该进行延伸与拓展,不能只限于教材,要设计知识拓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9篇:探究式教学策略范文

一、激发内在潜能,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主动探究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轻视学生内在情感的激发和培养,采用强制、高压、灌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进行机械、被动的学习,毫无“乐趣”而言.而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强调对学生内在情感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快乐学习、愉悦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要将情感培养作为首要条件,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激起高中生主动探究的内在情感,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学学科的情感激励特性,将数学学科生活应用性、历史趣味性等特点进行有效运用,引发高中生主动探究的内在情感.

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内容时,教师为激发学生探究该知识点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伊始,就利用数学学科的现实生活应用性,设计了“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速度可以分为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即一个速度分为不同方向的两个速度的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上述物理现象中感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内容,使学生内心能够受到激发,认知潜能得到激发,从而实现学习探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内在情感的有效激发.

二、注重策略传授,让学生掌握探析技能有效探究

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是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方法保障”.探究活动的深入推进,需要学生良好的解题技能作为保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探究、解答问题策略和方法的传授,认真研究教材,分析问题解法,设置具有典型特点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解题活动,初步获取解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归纳过程中,逐步明晰问题案例的解题策略,为学生有效探究问题提供方法指导.

问题:已知sinα-sinβ=13,cosα-cosβ=12,α,β为锐角,求sin(α-β)的值.

上述问题案例是关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方面的问题案例,教者在该方面问题案例教学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对该问题案例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意识到该问题案例是考查两角差的正、余弦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的应用方面.此时,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分析问题活动,师生在互动探析中认识到,要求sin(α-β)的值,考虑到已知条件的特征,可先求cos(α-β)的值,即求cosαcosβ+sinαsinβ的值,为了出现cosαcosβ,可对已知的两式的平方进行相加,由此求出cos(α-β)的值.此时学生进行解答.在解题策略总结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解题实际,进行总结,得出“对于条件sinα±sinβ=a,cosα±cosβ=b(a≠0,b≠0),常将两式平方相加,可较方便地求出cos(α±β)的值,进而求出sin(α±β),tan(α±β)的值.”的解题策略,这样,就为学生更好探究解答问题提供了解题指导方法论.

三、强化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探究素养深入探究

高中生在阶段性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进程中,逐步总结和提炼了解题思想和解题策略.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等解题思想策略,在高中生探究分析问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同时,这些解题思想策略的有效形成,能够对探究活动的深入推进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此方面的指导和教学,有意识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对解题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逐步积淀和形成进行问题有效探究的思想素养,为探究技能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如,为了培养学生转化数学思想素养,教师在教学利用三角代换求值、证明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有意识运用“已知a2+b2=1,x2+y2=1,求证ax+by≤1”类型的问题案例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案例,找寻问题解法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的结构特征,联想到用三角公式sin2α+cos2α=1,从而利用三角换元法进行解答,深刻认识三角换元法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并在解答问题活动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熟练的掌握对探究问题活动效能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逐步形成运用转化思想进行探究解答活动的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