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所有化学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思路
一、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1.备课
初中化学教师在备课时还是完全按照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进行备课,毫无新意,因此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际生活展开灵活的备课。重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习题讲解等方面进行改进,课堂不一定是要严肃的,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2.教学形式
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课程,学习很多知识前都要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遇到实验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观察现象,自己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敢于表达,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从而督促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
二、通过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和思考的内容,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往往把这些思考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但是学生往往不重视这样的思考,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要求把思考的问题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或者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做到,咬文嚼字,抓住关键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整理出清晰的知识网络,理清知识间的联系。要对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理解到位,并且分类掌握。教师要对初中化学课程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和利用,从实验、思考、作业等多个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资源整合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纵观多年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实施,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探索创新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化学泰斗戴安邦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为学生构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及平台,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提供活的源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供实践的广阔平台。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独立运用实验的手段,对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未知现象或数据进行探究,在观察现象得出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总结出结论,以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什么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它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兴趣,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一)夯实理论知识,奠定探究基础
任何实践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找到探究的切入口的。尤其是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如果不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使对探究活动很感兴趣,也很难参与探究。例如,在教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节中,在“活动与探究”这一栏设计的活动是“:请你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纸杂志等方式,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如果要探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那就还需要学生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以及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条件的要求。例如,对燃烧的木材和燃烧的酒精的灭火的方法为什么不同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参与探索。如果教师在学生还没有了解这些理论之前,就开展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那将是徒劳无获的,而且,还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坚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奠定探究的基础。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法
究性实验教学重在动手,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做了、经历了,才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才能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才能获得知。因而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经历探究的过,掌握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按一下步骤进行。首先,根据实验要求,由各组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做出假设,预测实验结果;其次,根据假设结果设计出实验方案,得出假设结果;复次,各组分别指派一名代表表述本组的实验方案,师生一起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最后,按照拟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分析处理数据,并与实验前的假设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的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实验、获得了知识,而且还使他们认识到假设对于实验的重要性,知道了探究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数据和证据等。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进行探究,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化学实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会使学生产生极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对充气包装中的气体为何种气体进行实验时,可能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和实验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比较哪种方案更简便、易行、可靠,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讨论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发散思维获得了训练,从而有利于探究实验活动的开展。
(四)处理好探究性实验中的“放”与“扶”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等,但如果教师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全面或不系统。因而,在探究过程中,尤其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应当适时的扶一把,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解决实验时的障碍,做到“放扶适当”,从而有助于探究性实验学习的进行。
(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改革
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要有平时评价和终结评价。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在情感、科学态度方面的现状,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学生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教师还可从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和结果中加以评价,对于学生在活动中所提的意义不大的问题和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地否定,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正确合理的成分,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小制作、社会调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出学生的能力,而对于初中化学来说,研究型实验教学就是最佳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所以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积极的研究和学习,为学生设计出好的实验,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献峰.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2.7.
[2]金福华.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育,2002.9.
[3]左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005-04-07
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要用上按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而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讨这一问题对初中化学教师在面对现在的学生,能够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自如地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现以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下星期三各“科学小组”进行展示。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前要求各“科学小组”先把设计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
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八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组有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门,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他们的实验橱更是哪个国家实验室也找不到的,用各种粘粘纸、彩笔画装扮得漂漂亮亮。
曾有一位科学院的院士说:能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是最了不起的。我们的学生不正是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的了不起的人吗?而且有的实验跟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完全不同,当然不一定更好,但都是他们通过查资料想出的,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如把探究学习的5个基本阶段印成小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品质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初中所有的学科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做了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中新接触的一门功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一些新颖的方法带领学生入门。而要学好化学,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任何的理论和观点都是由实践得出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还有利于化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存在的困境
(一)教师的意识不足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引导者,只有教师具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强烈意识,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当下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高度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只把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只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并没有把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考试以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氛围沉闷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讲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使一节课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剩余的时间教师也只是让学生做练习,这就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不能融入课堂中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与教师很好地互动,这就使课堂上往往只有教师的声音,造成课堂氛围沉闷。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他们往往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背诵下来。这就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对化学课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这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建议
(一)激l兴趣
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才能给学习化学带来动力,激发学生想要探索化学新知的意识。针对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化学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寻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现代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与众不同,这样学生自然会对化学存在新鲜感,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例如,教师在教学元素周期表这一内容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元素周期表的来历,以此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受到电脑键盘的启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元素周期键盘,按照元素周期表进行排列,这样新颖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住元素周期表。
(二)亲自做实验
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在化学教学内容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知识不仅仅是教师讲解就可以让学生理解的,实验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学生亲自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溶液酸碱性检验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可以是花瓣,也可以是紫甘蓝类的蔬菜,自己制作植物汁液酸碱指示剂,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汁液滴入到酸性和碱性的液体中,让学生观察这些汁液在醋、氢氧化钠等液体中的颜色变化,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践活动
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就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化学知识可以解释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不能只是给学生讲解已经探究出的化学成果,而应该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解铜、铁及其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说,铁制品为什么会生锈等,告诉学生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化学反应,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初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证实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一、知识扩展与化学教学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求知的哲学名言和学知识的动力。但知识的扩展不仅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用精力和时间。把握不好环节,学生因知识扩展走得太远,顾此失彼,耗时太多,会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我的经验是从以下三个环节做好:
1.知识扩展紧紧围绕教材。
化学课程的开展是从初中三年级开始,而初中所开设的化学是以基本的定义性知识为主,学生掌握以记忆的方式,考查知识也是记忆性的判断类型。升入高中后,学生中有些具有了推理判断的能力,原来的记忆性就不适合于学习化学,而教科书中许多知识点由于页面和教学时间因素不可颠倒顺序加以叙述,这样只能将教材中不同章节、不同内容、深浅度不同、抽象度不同、贯穿程度不同等加以分门别类,哪些需要进行知识扩展,哪些需要贯穿,需要多少时间等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扩展要有层次性。
化学知识具有延续性,有些知识初中接触,高中学习,大学再深入学习,研究生探索学习,工作后研究发展学习。化学知识又是发展的,知识在不断积累、理论不断增加,仪器灵敏度增加,测定精密度不断提高,探索领域不断拓宽等,概念定义也有所变化。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扩展要充分有助于所学知识的更深理解;知识扩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程度,否则欲速而不达,反而弄巧成拙。
3.知识扩展要有多种形式。
高中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对化学教学课时进行了划定,而对划定课时的依据是教材和教学大纲,完成教材和教学大纲内容是首要任务,也是高中学生化学考试考核的内容。这样就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知识的扩展。我采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扩展,相关来龙去脉化学发展历程中在化学园地中进行,实验科学探索在兴趣团队中完成,推理知识扩展在探疑讨论中进行。这样不同的层次学生就有不同的机会,充分利用各个方式,各种可用时间,既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充分完成了教材内容。
二、兴趣激发与化学教学
1.化学发现、发明的故事、秩闻。
有些化学知识要以教科书中的叙述,学生感觉没有激情,甚至课前预习学生已看过,但课堂教学要照顾全体,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从化学发展史、化学家传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等选择结合课题进行讲述,或提出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充分以他(她)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讲述效果会更好。
2.化学实验演示激发求知欲。
有些化学知识是总结性,有些是一笔带过,但学生心目中会留下悬念,有些在后期还会再次用到知识点,这些可选择现象明显,实验准备简单、易操作的演示性实验。这样在学生心目中印象深刻直到下次课堂或场合一提及该知识,学生还是历历在目,更有利于学习。如浓硫酸的氧化性,就可用玻璃棒点灯试验来表演。
3.课外化学小组研究项目方式。
任何一个科目都有不同程度的爱好者。化学学习同样存在课堂讲授已不满足于他(她)们的求知欲。通过化学学习课外活动小组来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热情,制订切合实际,又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内容让他(她)们去探究,并将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或报告会形式讲述。
任何学科领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初中化学实验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也不例外,而脱离了现实的化学实验课程,无疑会因其抽象性增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具体实践中,应当在备课及上课时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学生所说的身边实际案例,将其设计进实验教学中,进而由教师引领他们进入到自己熟知的情景中,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促成初中学生有效进行实验。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用醋可以除茶壶里的水垢,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呢?”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如在学习“酯和油脂”时,可指导学生讨论探究“餐具上附着的油脂的最佳清洗方案”,让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用冷水、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洁剂四种方案,清洗餐盘上的油脂,观察哪种方案清洗效果最好,所有时间最短,并对其中所含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方法、技巧等,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运用案例教学
在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方面,案例教学法结合了学科的知识特点,促进了学生的有组织有目的性学习,进而积极锻炼出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很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利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重现性,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辅助功能。如:进行“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反例:为测定某种溶液的PH值,某位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①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液体,将其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对比标准比色卡,确定溶液的PH值;②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体中,对比标准比色卡,得出PH值。让学生对该例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实验能否成功。通过对“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进行分析,可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润湿的试纸,也不能直接将溶液放入待测液体中,因此以上两个方案都是错误的。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中错误之处时,更进一步了解实验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开展拓展性实验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计算依据
学生在化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错误最基本的原因是学生不能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不深刻.如果老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指引,学生就会走进死胡同,甚至出现厌学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思维,教授学生解题方法,难题就会随之瓦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信心也能得到增加.以下就解题方向列出了几点解题方法: 首先,在解题过程中以化学式为依据计算,其中包含化学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项元素质量分数以及化学式含义等等.其次,可将化学方程式计算作为解题依据,其中包括化学元素质量守恒、方程式配平、化学物质质量、杂质计算等等.第三,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溶质溶解度大小等因素作为计算依据,得到最后解题方法.
二、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1.联想法解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问题涉及微观粒子的计算,例如分子、离子、原子的计算,由于这些微观粒子太小,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因此在对题目的理解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比喻,将微观事物转换成宏观事物,让学生借助宏观物质进行联想,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可以得到提升.
例如,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一氧化碳28、二氧化碳44,老师在教课过程中结合身边事物如乒乓球等,建立对微观物质的直观感受.当学生在心中对物质的组成有了解之后,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具象,无需过多计算,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2.列式法解题
解决化学计算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难度不大但是求解过程非常复杂的题目,在求解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或方法不当,学生不光花费大量时间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还极易出现厌烦的情绪从而在解题上出现失误.
例如,在求解相同质量的锌、镁、铁、铝四个物质分别和相同质量的硫酸反应时释放的氢气质量.在解答这道题目时需要学生写出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以最直接了解四种物质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在化学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勤动脑、多分析,找出各个物质的共性.对于计算繁琐耗时较多的题目进行综合考虑,再将知识难点逐个击破.
3.代换法解题
有的化学题目乍看之下非常复杂,学生的知识深度还未达到,但是只要稍微将物质进行合理代换,将没见过或者不了解的物质代换成已了解的物质进行解题,难题就慢慢变得容易,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渐渐清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例如在比较相同条件下两种物质与某种溶液反应后的溶解度大小,其中两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学生熟知的,另一种是学生未知的.当学生求得已知物质的溶解度后,可以根据未知物质在元素活动表中的排列,基本得到它的活跃性,用和已知物质求溶解度同样的方式求解,就可得出两者之间溶解度的排列.
由此可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已知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代换的方法将难题一一解决.
三、初中化学计算题审题步骤
审题第一步,找到试题中涉及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审题第二步,逐条查找题目中的数据,找到一个是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是新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简单题目通常直接告知,而较复杂题目往往有多个数据.倘若题目中所有数据都不是消耗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是新生成的物质的质量,那么就有可能是差量法计算或过量判断法计算.
关键词:初中数学;理解概念;重视例题;加强练习
初中数学作为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学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到几何知识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甚至在整体知识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初中数学成绩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整个中学时期的数学水平,还影响到物理、化学等理科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应该想办法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为中学时期所有理科学科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含义,打好初中数学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如果学生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那么就会导致数学题目不会做,数学成绩不够优秀。因此,学生想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记住课本上所有基础的数学概念的含义,并对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加以理解和掌握。
很多老师在对于数学概念的处理上往往会比较生硬,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之后,硬性要求学生背过。这种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学生只背过概念,对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想要真正提高数学成绩,就要从理解概念的层面上入手,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解答,这样学生做起题目来才能够得心应手。
老师需要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着重提出概念的背景和推导过程,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含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遇到不理解的概念一定要刨根问底,自己课后查阅资料,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进行请教,毕竟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科的基石,学生必须将这个基础打牢。
二、重视资料上的例题,借助例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要做到活学活用,将所理解的数学概念运用到题目中去。然而,大部分学生会在知识点的运用上出现问题,学生不知道具体怎么使用已有的概念,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将概念运用到数学题目中去,最终解答出题目。这时,例题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在每一章节提出的数学概念之后都有几个例题,而且例题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往往很容易看懂。老师在进行每一章节知识点的讲解时,往往也会讲到这些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帮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将知识点运用到题目中去。
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可以试着从例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且初步学会运用知识点。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点往往是抽象的,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直观的理解,然而,例题则是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枯燥无味的文字翻译成数学语言,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阐述与诠释,这样学生能够从例题中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含义。
然而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只靠眼睛,不能只读一遍题目,扫一眼解答过程,自以为已经理解了题目,然后就草草了事。这种方式并不能将例题的作用发挥出来,例题往往很简单,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看一遍就过目不忘、理解其中的解题思路和内涵。因此,学生在看例题时,要着重记忆例题中所体现的解题方法,深刻挖掘例题中的解题思路。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走马观花,不能就题论题,只记住某一道题目中的解答过程,而不去理解题目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学生应该在看每一道题目时,都要理清题目中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掌握题目的思维方式,当再次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就能立马反应出题目的解答思路,这样才能达到看例题的真正意义。
三、多做练习题,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通过练习来提高成绩。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多下工夫,多做几道练习题。但是多做练习并不意味着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所做题目的质量,学生要做的是从题目中获得解题的思路,学会思考,找到解答初中数学题目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进行题目训练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在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学完之后,学生要针对自己不理解的部分进行专题训练。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给出的例题,还要掌握课后习题的解答思路,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辅导资料,多做些课外的习题,增强自己对某部分知识点的解答熟练度。然后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综合类题目,从综合类题目中摸索初中数学综合类大题的一般规律和思路。
同时,学生需要在每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理清思路,有意识地记忆题目的解答思路,借此形成熟练地数学思维。数学学科往往注重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熟练度,学好数学的关键,往往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思维技巧。每道数学题目的解答都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利用,因此,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要养成思维定式,要从多角度进行题目的思考和解答。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多做些综合类题目。由于综合类题目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多,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比较灵活,因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综合类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漏洞与不足,因而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相比以往,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应看到,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还从在者不容乐观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改进.
1.在以“成绩论英雄”的背景下,迫使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多数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和评价制度的影响,在评价教师时主要依据还是教师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迫使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时,眼光过于短浅,只是盲目追求考试成绩,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高分数,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讲授法;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只要学生考试时会动笔考实验就行,不会动手做实验无关紧要;还有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做实验是浪费时间,通过讲实验可以节省时间,又便于突出和促进学生把握有关实验知识要点,继而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其实,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更不知道如何思维,仅仅只会一种机械的记忆和背诵.
2.多数学生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又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于我国的中学生而言,从小到初中他们对实验对的接触是极其少的,所以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动手的习惯,没有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欲望,教师在布置实验探究任务时,是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很多学生一说做实验就精神来了,别以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目的地准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其实他们当中有一些是抱着好玩的心理进实验室的,他们认为实验课好看、热闹、没有课堂作业.有时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没有动过手,完全是一个看客.
3.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对实验设备的投资明显不足
据权威机构调查研究,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不予以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在边远山区,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设备落后、器材不够、不全、甚至没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及专门的、专业的实验管理人员,使得化学实验教学难以有效实施.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和改变这些现状,如何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
1.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要转变理念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理念有关,要促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师转变观念首当其冲.一是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升学率.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暂时追求表面的效果.
2.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而初中化学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的时候,恰恰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为什么对着水吹气,水不变浑浊,而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变色龙,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等等.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唤出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看得出,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3.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