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零基础音乐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技校钢琴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越来越多的家长赞成孩子学习钢琴,不仅为了孩子自身艺术涵养的提高,更为了孩子在就业问题上有一定的优势。技校学生往往出于家长因素而选择报考的学校与专业,这就使得在技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着过多的问题。此外,技校的钢琴教学与专业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有所不同,技校学生往往成绩与心理素质都要低于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在音乐造诣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一、根据技校钢琴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技校就是专门培养具备专业性技术较强学生的院校,客观的来说技校的学生往往都是学习成绩不太优秀,甚至是思想态度存在一定问题或者直接可以说品行不端正的学生,他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家长选择或者强迫的因素而报考技校。因此在技校的钢琴教学中就会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钢琴学习基础有所差距
在技校学习钢琴的学生大多数是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的,但是仍然会有少部分的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甚至于存在钢琴学习零基础的情况。学生参差不齐,在钢琴教学中就会给教师带来过多的负担,使教学进度难以统一,从而影响整体学生的钢琴教学。长期以往就会使钢琴基础好的学生产生优越的心理,降低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还会使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失去学习钢琴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在教学中往往需要竖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去进行教学活动,毫无例外,在技校的钢琴教学中也需要竖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我国,技校的钢琴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具备较高钢琴专业涵养的学生。对于这一点,大多数技校教师的认识尚未形成。教学目标是技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方向,教学目标不合理带来的连锁问题就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三)不完善以及陈旧的教学设施
俗语有云“要想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技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学设备是促进技校钢琴教学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由于我国对技术专职院校的重视不足使得对技校的钢琴教学也存在或多或少忽视的问题。此外,钢琴教学设备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尽管我国经济正处于不断的发展时期,但是仍然难以在各个领域都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技校钢琴教学设施的陈旧化使得本就不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技校学生对钢琴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难以提高。
(四)技校钢琴教师团队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技校钢琴的教学中,教师团队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教师是促进一项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技校钢琴教学中的教师团队质量往往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在技校的钢琴教学中大多都分成各个班集体进行教学,教师质量不同,钢琴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就不同,就会影响技校钢琴课学生的质量,长期以往就会使技校中钢琴专业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技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技校领导、教师团队以及学生对钢琴学习的重视
针对在技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引起技校领导、教师团队和学生的重视,在引起对钢琴教学任务重视的基础上才能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教师与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钢琴教学的重要性,钢琴学习的质量在某一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到技校钢琴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经常举办与专业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交流活动,通过交流使技校领导清楚的认识到自身院校与其他院校的差距与不同,从而加强对自身院校学生的培养。
(二)提高技校的学生入学质量
学生钢琴学习的基础差距是技校钢琴教学的一大问题,要想解决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的难题就要在入学时提高技校学生的入学质量,在根源上予以解决。可以在学生的入学考试中设置相关钢琴考试的内容,根据乐理知识、钢琴弹奏以及对钢琴作品的了解程度来制定入学标准,择优录取。还可以在招生简章上明确提出对技校钢琴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在报考志愿时就对学校招生标准有所了解。
(三)实施分层次的钢琴教学活动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会使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具有各不相同的基础,因此在技校的钢琴教学改革中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活动。以对钢琴学习能力基础好、基础差、零基础来分类,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因材施教。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团队的分工明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质量不一的问题,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优劣去选择不同钢琴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加强技校钢琴教学中所需要的设备
在技校的钢琴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设备就是钢琴,由于钢琴的购买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在技校中钢琴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此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就算具备优秀的教师与教学方法都难以展开教学活动。技校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可以采取引入数码钢琴的办法,数码钢琴既具备钢琴的功能又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除此以外数码钢琴中所带有的耳机功能还可以降低学生在练习钢琴时的噪音,使学生可以更加专心的练习钢琴。
三、结语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全面培养,特别是重视对孩子的音乐能力的培养,其中钢琴是家长最常选择的内容。因此我国对技校的钢琴教学越来越重视,在找出技校钢琴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是技校领导与钢琴教师团队的责任也是我国各界人士的义务。技校钢琴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一直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抓住70%的成年人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培训体系中,琴行和音乐教育者们大多遵循着“乐器应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将消费主体锁定在少年儿童市场。整个行业似乎仍然只关注占总人口不到30%的青少年,而忽视了超过七成以上的成年、老年人市场。在当今中国现代社会,对很多成年人来说,学习音乐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演奏乐器还是一件难事。从教育角度来说,并没有开辟出一条适合他们的道路。但是目前,许多从事音乐教育培训的人正在尝试开辟这样一条新路。
“疯狂钢琴”是北京的一家主要针对成人的乐器培训连锁机构,成立2年多来已经开了5家分店。“疯狂钢琴”的门店大多开在高档的商场和写字楼附近,经常在这些区域活动的白领阶层也就成为他们主要的顾客群体。“疯狂钢琴”有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号称能够让一个没有基础的成年人60分钟内学会弹钢琴。在北京崇文门附近的一家“疯狂钢琴”门店,记者曾体验过这种“疯狂”的钢琴速成法。
“疯狂钢琴”所用的乐谱并不是传统所见的五线谱,而是经过加工和简化,指法谱和五线谱相对照。“疯狂钢琴”自制的带有指法谱的教材,起始阶段的曲子通常都非常简单,而高级阶段也多是一些简化版的流行歌曲或者《梦中的婚礼》之类的流行钢琴曲。零基础学员第一堂课的内容不用从认识五线谱开始,而只要按照指法弹奏即可。即便没有指法谱,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般人在一堂课内学会《送别》或者《欢乐颂》之类的简单乐曲并非什么难事。但是要取得进一步的提高,还是要依靠坚持不断的长期训练,因此“60分钟学会弹钢琴”云云不过是商家宣传炒作的手段而已。
但即便如此,省却了枯燥的乐理知识和“车尔尼”或者“哈农”这样的基本功练习,“疯狂钢琴”的速成教学对于那些仅是为了自娱自乐的成年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疯狂钢琴”的营销模式有点类似于健身房,只要办一张年卡就可以随时到琴房去练琴。一张年卡在2000元左右,两年的年卡大约在3700元左右,据该机构的一位负责人称,目前已经拥有2000多位会员,按照这样的数量计算,每年仅会费收入就能达到400万元左右,还不包括其他的课时费和乐器销售收入。
跨界让音乐教育效果备增
与“疯狂钢琴”的思路相类似,“新跨乐”也是一家以成人音乐教育市场为主的公司,所不同的是,他们玩得更“出格”。“新跨乐”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传统乐器的领域,他们的目标是要将自己的icanmusic系统植入传统乐器、电子乐器、音乐教育、互联网应用、手机应用、软件、网络游戏、电脑电视游戏、手持数字硬件等等,串起整个音乐产业链。
所谓的icanmusic是一种比较容易入门的数字乐谱,它的原理是将12平均律音高循环与古典时钟图形相对应产生“音圆”,得到12个时间数字作为音高代码,再用这些数字配合代表音区的辅助颜色对现有乐谱和钢琴进行配对标记,以达到快速提示演奏信息的目的。
目前新跨乐已经在许多大型企业和音乐培训机构开始推广这套系统,经过体验后,许多大企业都对此很感兴趣,他们觉得组织员工学习钢琴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活动。年终,他们将经费拿出一部分来培训或者组织内部钢琴演奏比赛和音乐会,而以前这部分经费可能会用做泡温泉。
原来音乐培训的目标人群仅仅为5-12岁的少年儿童为主,许多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参加考级或成为“郎朗第二”。而针对成人的音乐培训则将目标人群扩大到了所有人,而且培训的目的更加注重音乐的娱乐功能。成人群体有消费能力,只要突破了识谱、练习曲、乐理知识三大障碍,成年人学习音乐将不再是“很难很枯燥”的过程。
对接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人口
减低了门槛,扩大了消费群体,自然能够带动乐器的销售量。但是仅限于此却还不够。将互联网产生的规模庞大的音乐人口转化为传统音乐产业的消费群体,才是真正迎来音乐教育行业和乐器制造行业的又一次爆发。
放眼音乐消费的大环境,大批的音乐人口诞生于互联网,新兴的信息技术带来了音乐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中国互联网的在线音乐用户已达3.2亿、手持终端移动音乐用户达到4.7亿。这些人有创作欲望、有学习动力,但是单纯依靠互联网却无法让他们找到音乐学习的工具。传统音乐教育领域和互联网音乐消费领域成了互相割裂的两座孤岛。
职业学校学生来源比较纷杂。职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分为早期招生和现在招生两种。就职业教育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源早期为“院校”式招生,因为早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少,设备缺乏,就业机会少,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少,所以对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比如唱歌、跳舞、钢琴以及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音乐常识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基础知识,也可以减轻专业课老师的负担,使专业课老师更加轻松地教学。而现在甚至是之前十五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已经不再是“院校”式招生,而是“介绍式”、“招入式”,不再对考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测试和培训,也就是学生在进到这个专业时,有95%以上是零基础。但是,这样的招生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是零基础(就钢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课老师的教学难度。
为什么说钢琴的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最难的学科呢?它是由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决定的。首先,钢琴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共开设了舞蹈、美术、声乐、视唱、练耳、手工、音乐理论和琴法等几门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手工等都是易学科目,并且,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小孩子来讲,他们并不需要老师们对这些科目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舞蹈,不需要幼儿园老师教小孩子基本功,只需要教一些很简单的动作组合及造型就可以了。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学钢琴的兴趣呢,在工作中主要是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教师才艺展示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也就是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教师通过自己的才艺展示,直接能带动学生,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兴趣的目的。教师才艺展示主要分这么几个环节:一是,课堂才艺展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100%的做到,要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在讲授完新的曲子后,要至少做一遍精彩的演奏,以此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高年级学哥、学姐们的精彩表演来树立他们一定能学好本学科的信心,观摩高年级学生的汇报演出,来让低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能尽快融进来专业课的氛围来,感受本学科的学习氛围。三是,从校外培训机构选派年龄段小(6―10岁)的学员做精彩的钢琴演奏来激发他们学习本学科的学习热情。从年龄的差距上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进一步奠定他们学好本学科的决心。有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信心、有了决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巩固、提高他们学习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四是,通过实际考查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本学科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有计划的每次选派15―20人作为每班的学生代表,定期或不定期的到附近幼儿园去观模,亲身体会幼儿园老师上课实况,亲身体验才能“现身说法”,只有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才能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去为之付出更艰辛的劳动,以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五是,通过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文艺活动、艺术大赛等活动来展示自己并找到差距,这样,就会为自己制定更高的奋斗目标,就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六是,通过网络来观看高水平的演奏来提高他们的观赏水平,这也叫(或组织学生到音乐厅现场观赏器乐演奏、声乐汇报、个人演唱会等活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学生。想要自己的才华不被掩盖,就得开阔视野,不怕变化且多做尝试。
2 钢琴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每一个人努力做任何事情,总是希望获得成功的,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获得成功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而成就感会随之产生满足感。成就感恰恰是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兴趣的一个有力的动机。像学生学习文化课一样,哪门功课他努力学,他就学得好,哪一科他学得越好,他就越喜欢学,哪一门他学得不好,他就没有成就感,越没有成就感,他越是不想学这门课。在学习中成功、成就感的体验也就是我们讲的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为了让学生有成就感,能经常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在上钢琴课时,要把学习目标放低一点,把一个大难点分解成几个连贯的较容易解决的小难点,让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这样一来,学生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程度,也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后能有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学生就有了成就感,所以会对这学科感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一定能学好这门学科,我们也就达到了良性循环的教学目的。这样老师的教学工作就会轻松顺利的了。
3 因材施教,作业布置难度适当
我们知道,学生对于任何知识、技能的掌握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农民伯伯种庄稼,园丁培育花木,必须深入产出,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一旦跨越了某一、二个环节,再往下走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要遇到问题,甚至会前功尽弃。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了,从出发点上来看是好的。但往往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希望学生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进步。这样以来,给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曲子,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基本功,这样学生还能接受。而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学生,那就是超越了他的能力。虽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努力,但仍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而不得不进行新的练习时,学生就不会有成就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付出和收获做一个权衡,通过比较,就会认为劳而无获,往往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要给学生布置力所能及的作业,要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事半功倍。
4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有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上课怕老师提问,课下见到老师就溜之大吉。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主动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有些老师向学生灌输要服从老师的思想,否则就是不尊敬老师,这样将会降低学生的独立自主、大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家长式的班主任形式要尽快用协商交流民主的形式进行沟通。想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老师要先做到,并且要尊重学生的感情、愿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和信任老师,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愿,真正了解学生的感情,从而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育,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不仅限于以上几点,还有,如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意志,培养学习成效与学习成效感等其它因素。总之,要用多种教学方法,适用多种途径,稳定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我们的民主和谐、法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同梅,王倩.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2]梁剑英.钢琴技巧练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存在问题
(1)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考前要进行声乐、钢琴、舞蹈(作为主考专业选修一门)和乐理、欣赏、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的学习。以上三门主考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一直以来都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即: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报考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多,这样,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个别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内容因循守旧,围绕应试内容反复操练,机械模仿,忽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呆板。艺术特长生的教育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手段,对现代教育媒体使用很少或基本不用,教学效率不高。
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发挥学校传统优势,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与矛盾,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为探索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规律,为具有艺术特殊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目前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基础:
针对目前高中音乐特长生情况,学生专业基础比较薄弱,零基础人数儿占90%,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每周一三五下午半天练习专业,因为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专业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平时加班加点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补课,利用大课间,自习课等时间分别上小课,采取分类推进的办法,专业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承包到人,开展老生带新生,学生一对一,教师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力争提高每个学生的专业成绩。
(1)分组教学
对于初学音乐的学生,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等。一般以 3--4 人为宜。声乐课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如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操作步骤为:集体练声、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举一反三。学生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2)开展实践
声乐、钢琴、舞蹈学科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以后,教师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
为了及时检验学习成果,专业课也借鉴文化课的模式,进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而且学校还可以通过每年组织音乐会,参加县艺术节,高考庆功会,教师节文艺汇演,中秋迎新生晚会等活动,多给艺术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3)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开阔师生眼界,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艺术教育搞的好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让教师定期到高校进修学习,充电,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回学校,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每学期到附近高校,比如河北大学,保定学院,保定农大等学校定期参加观摩演出,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高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讲座,和学生辅导,给学校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统一管理
关键词:“整合连贯型”培养模式 钢琴 教学改革 理念 技能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随着我校“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推进,面对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钢琴技能教学?面对钢琴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展开“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笔者近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自己的一些钢琴教学实践和对改革理念的理解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 “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解读
“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我校罗明东校长结合学校实际,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育机构的整合需求、本科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现实需要等三方面发展态势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举措。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将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以及高中教师的培养训练进行整体融合、全面贯通、统一培养,面向整个基础教育各阶段与突出基础教育的某一阶段相结合”,以便“培养能承担基础教育各阶段的新型师资人才”。
“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大基本特征,分别是“整体性”、“阶段性”、“选择性”、“宽口径”。其中“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中,同时兼顾基本性和连贯性。音乐学专业《钢琴》可以尝试在训练学生基本演奏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方面的技能基础,如基本伴奏训练、钢琴视奏训练、钢琴作品赏析等,这些技能应该融入在四年钢琴曲目教学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不仅仅只为练曲子而练曲子,也不仅仅为以后的中学教学中的伴奏打基础,而是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需求打基础。罗校长还提出:“阶段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师范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同时兼顾重点性和针对性。就我们音乐学专业而言,是否可以适时开设一些选修课供不同演奏基础、兴趣和就业需求的学生选择呢?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具备了一定钢琴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某一方面。模式的“宽口径”主要体现在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中。学生若在掌握一定基础伴奏的同时,对某一层次的伴奏技能又有专攻,面对教师招聘,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通过系统培训做好相关应试的准备。
2 艺术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情况
2.1音乐生源质量差
我校属于二本院校,地处祖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95%的新生是零基础,学生大部分会弹一首高考乐曲,但不熟悉键盘,不太识谱,仅有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的学琴经历,很多学生连乐谱都看不懂,其他基本训练几乎没弹过,视唱乐理基础薄弱,从学习钢琴条件看,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技巧基础都很不理想。每一届都有一些学生可以说是既没有基本的音乐素质又没有起码的乐感,打不稳拍子,搞不懂节奏比例关系,协调能力差。
2.2音乐素质有可塑性
尽管表面上学生们入学时基础差,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从钢琴的学习基本要求方面来看,还是具备一定的可塑性。这些学生普遍来自偏远山区,自小就在歌舞的海洋中长大,民族音乐和民族打跳活动给予了他们另外一种音乐熏陶,打跳时三弦的“嗡嗡”声和族人们不停歇的跺脚声培养了他们稳定的节拍感,各种歌舞、民族乐器和民歌的倾听和学习磨练了他们的韵律感、音乐记忆力和音乐表现,这些都是学习钢琴必备的音乐素质。在初学钢琴时,有的演奏要领对他们而言,采用模仿的方式恐怕要比理解和运用乐理知识来得更快捷有效些。
2.3有民族艺术特长
在我们当地有“弦子一响脚板就痒”的说法,音乐舞蹈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所以我校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都能歌善舞,有一定的艺术特长。这一点在演唱和器乐演奏方面尤为普遍,有的学生天生一副好嗓子,有的学生弹得一手好三弦,还有的会吹葫芦丝、口弦、竹笛、芦笙……
3 结合“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开展多方面钢琴教学活动
3.1教学内容的调整
我们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音乐基础差,在枯燥的音阶琶音、练习曲、乐曲训练过程中往往难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毅力。“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培养能胜任各级基础音乐教学任务的音乐人才,若学生只会独奏是不行的,不会弹琴不会伴奏那更是不行,我们必须培养出会思考能弹琴能伴奏的合格音乐教师。钢琴弹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伴奏技能培养的基础,出于实用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我们不必等到大四才系统地教学生伴奏,而是把简单的伴奏技巧融入到平时的钢琴教学中,同时加强相关辅助技能的训练,如钢琴视奏训练、钢琴作品赏析等,这些训练应该融入在前三年钢琴曲目教学的各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因人而异地加一些辅助教材曲目作为补充。对于伴奏来说,除了教材的训练内容,可以选取《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部分内容给学生进行即兴伴奏能力训练,同时增加与所学节奏型相关歌曲的简易配弹练习。
3.2钢琴选修课的灵活多样化
如果能面对全体学生适时开设一些选修课供不同演奏基础、兴趣和就业需求的学生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重点学习某一方面,如初级演奏水平的不论年级纳入一个选修班选修《儿童歌曲即兴伴奏》或《儿童歌曲自弹自唱》、课程每年开设一或两学期,学生无论哪个年级都可以选,虽然不同年级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但他们情况相似、水平相当,便于教师集中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3.3开展钢琴技能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结合“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和钢琴教学实际,通过开设钢琴音乐沙龙,举办钢琴独奏、四手联弹、钢琴即兴伴奏、钢琴自弹自唱等系列钢琴技能比赛为学生搭建交流钢琴音乐,展示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平台,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实践促进教学。
3.4钢琴学习状况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基础教学的内容
基础教学不等于基础课程教学,它可以泛指绘画能力强化、各类艺术欣赏课的开设、系统的有组织的专业讲座、工作车间的使用、适合的选修课、有条件的展览与访问、多类设计软件的熟练使用等,是以提高继续教育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水平、动手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并且是可以从头至尾不间断地有组织地适时调整地渗透整个学习过程。高等教育全日制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会在四五年的学习中,获得类目丰富的选修课,这种“修养”的补充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并作为学分计入成绩。学生可以通过此途径接触其他艺术领域、其他设计专业的知识,如绘画类、陶艺等,久而久之,对艺术的大印象会有促进作用。在接触专业选修课的同时,又会涉及诸多专业工作室的工具使用技巧。很多一流的艺术院校都有很多实验室,提供了许多设计作品的制作条件。相比,继续教育的设计专业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几乎很苍白,在设备条件上投入也几乎很无奈。但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角度看,从培养的要求看,继续教育的学生在最终毕业时,是与高等教育全日制学生的证书是一致的,是受国家承认的。在国际领域范畴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同样受到认可,并不是说继续教育,“半途学习”它的含金量就低了。
反而继续教育的学生更应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毕竟所学习的课程时间比同等学历全日制高等教育要少一半。某种程度这也向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中国早年20世纪90年代时候,中专教育中,基础教学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基于时代环境,那个年代没有超丰富的图文输出,印刷业未空前发达,许多设计作业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学生排着队使用喷枪、喷笔,用以完成广告设计、装饰画,靠平时累计的手绘作业而掌握的绘画技能表现包装设计,自己缝衣自己走秀完成服装毕业设计,通过三件套小圆规、鸭嘴笔学会基本的美术字体以及黑白制稿,也学了刚进入国内市场的Photoshoop、Pagemaker、AutoCAD等应用软件。相比,当前的继续教育缺漏了许多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更具实践性、便捷性的应用能力课程。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几乎完全依赖电脑完成一切设计作业,知道的是Photoshop中的喷枪工具,不用写美术字,诸多字库一张光盘解决问题。这已是较好的学生,至少掌握了基本的软件操作。但那些零基础的、尤其是专升本学生就必然有点累,学校未必开设长课时的软件课,需自己好好消化。既没有手绘功底,也没有技术,加上眼光未入专业之门,那么完成终极专业要求是及其困难。
在包豪斯早期阶段,也有类似的基础教学开展。包豪斯早期阶段的教学有两大块组成:艺术类修养课程与师傅带徒弟式的工作坊实践课程。学生既学艺术课程,又学设计方面的实践课程。在艺术课程教学方面,有一大批杰出的教员: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等,为学生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艺术美学基底,某种必然的高审美的方向与境界。在工作坊中,学生从“师傅”那里学会了如何动手制作陶艺茶具、如何制作编织毯,两方结合,真正将艺术与设计结合一起,推向了市场。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艺术与手工艺技巧的有效合一。上述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教育环境中,提供了诸多丰富的教学线索,可以作为当前继续教育设计类教学的补充。或许在补充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因为很多课程在实践的自我动手过程中会给人带来乐趣。完全的电脑化未必是完美,加上一两项动手的绘画技巧、制作技巧,会帮学生迅速解决实现方案表达的困惑。有学生有审美有创意,无手绘技巧无电脑技巧,苦于难以表达,表达不尽满意,影响设计方案的表达。这类学生在继续教育中不在少数。
(二)基础教学的内需与课程结构
基础教学的需求一方面是继续教育的诸多特征所提出,另一方面是学科本身所要求。设计源于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在艺术修养、审美境界未到一定高度时,学生对设计中审美的把控会存在明显问题。其他艺术领域的欣赏课程作为基础教学中的一种辅助也是多多益善的。在某些设计院校中,每星期都会有一个半天看不同艺术领域的影像,不作点名,学生出于自发兴趣,内容涵盖了名著歌舞剧、音乐、游戏片头等,日积月累,对学生的视觉艺术印象与感觉会产生积极作用。欣赏课程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基础教学的重点形式持续展开。学生的基础薄弱,通过系列的欣赏课,潜移默化、由初入深地入门。从不知何谓“好”何谓“不好”到自己学会感觉、学会看,专业审美得到一定提高,有利于进入设计课程的学习状态。对于继续教育学院设计类专业来说,基础教学的重点就是审美的提高与动手能力的强化包括最基本的绘画表现技巧。其最终目的是尽快让学生适应接下去的专业课程,达成很好的链接,从而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
国外的设计类继续教育,基于优良教育体制与深厚的教育文化,比我国要优先许多,也更为开放性与合理性。如美国帕森斯设计学校的继续教育主要开设五大专业方向:数字设计、时尚设计与商务、纯艺与基础、图形设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五大专业课程又分为学分教育与无学分教育。在图形设计中,课程结构明晰,提供了在线教学、业余集中教学两种形式,除了开设一些专业工作室课程外(字体、图形、插画、卡片设计与市场、品牌形象、广告、印刷制作与程序、图形设计史),还特别强调了基础课程与基础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是:电脑技术——Photoshop\Illustrator\AdobeInDesign\DigitalImagingwithPhotoshop\DigitalGraphicswithIllustrator这与数字设计的设计课程一致。基础核心课程(BasicCore):介绍视觉传达概念与工具,学生将学会字体设计与编排的基础,学生在知道如何利用前面的电脑技术完成典型的练习与了解设计的基本面貌。并且发展有关于印刷、广告、企业形象设计及其他媒体的基本设计技巧。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的课程结构同样如此,均有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开展于一切专业工作室课程的前面。此设置可让零基础的学生对该专业有个整体的视觉印象与操作印象,有利于接下去每个单元课程的开展,是教学的重要节点。此外,还有BusinessandProfessionalPractices、Entrepreneurship(商务与专业实践、创业精神)。
我国的继续教育课程结构相对平和单一,是模范了全日制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按部就班的从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到专业课到毕业设计。并未对继续教育的特征进行量身制作,缺乏了各类专业特征的内需。如设计专业与市场的关系性,设计与客户的关系问题,多数教学是自我评价,学生没有太多与市场直接接触机会,尽管有许多实践案例引入教学中譬如某个住宅小区景观方案、某个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但评判的依然是指导教师,这些模拟案例的沟通场景与真实的与客户面对交流还是存在本质区别,因此许多学生出去后依然无法适应市场对专业职位的要求。这一点与继续教育培养的初衷恰恰相违。继续教育的学生多数应该是有工作经验的,入学前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并能毕业后马上能胜任岗位。故,调整继续教育的教学结构,强化基础教学内容,增加专业与市场的关系课程是相当必要的。一方面是各类专业课程的内需要求,一方面是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市场的要求。
(三)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中常规的教学形式有集中授课、工作室导师制以及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虽早已出现,但在继续教育中尚未形成气候。根据不同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可以呈现合理的多样化。在软件技术培训上,可以进行集中授课,在市场关系课程上,可以直接由第三方介入(客户方与中间机构方);在技能培训上,由专业技师带领。而在专业熏陶等鉴赏方面,专业教师系统组织较好。当然,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必须建立在课程的丰富性与必需基础上。在作业沟通上,作为继续教育有灵活的机动性,网络互动可为教师与学生双方节省很多时间与资源。
二、时代因素对设计类继续教育的影响与要求
(一)人的生活方式与信息技术
当下,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SOHO的办公早已有,自由职业者则伴随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甚至有IT人士称以后的工作就是碎片工作,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在不经意的碎片时间段完成工作任务,人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人的生活节奏在科技时代下变得非常自主,人的意识与交流也相对更为开发,接触的视觉文化也极为丰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然向教育提出了要求。继续教育恰逢时机,由于业余性质的机动灵活性,可以比高等教育的教学格式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就如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强调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变革传统学校教育、重视学校后教育、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相结合、适应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的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在继续教育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自学考试制度与学分银行、灵活的学习方式的政策要求……”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思路、专业概念、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强调前瞻,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应开放性与互动性。课程的设置更应注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学分银行的概念,变得选择性多样化。
(二)市场环境
在节奏快速、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是随之变化的。就如帕森斯设计学校的GraphicDesign、FashionDesignandFashionBusiness专业都开设了有关市场化的创业课程,图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BusinessandProfessionalPractices、Entrepreneurship这类课程里了解知识产权、财产法律和学习如何识别和保护版权、商标、专利的申请。时尚专业的学生在FashionEntrepreneurship课程里得到如若想成为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一些专业知识,如财务运作、如何操作成功的时尚商业。通过协作研究和动手练习,学生学习开放商业元素、团队下协商沟通的复杂性,并且学生能了解如何创建商业模式和合法的商业组织机构以及探索融资和保险的详细信息。这些课程的内容紧密市场,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对于继续教育的学生似乎在未来工作出路上多了更多的选择性,也具备了一个专业设计师在实际市场环境里运作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素养。
三、总结
[关键词]点面结合、立体分层教学,开放武教学,“新媒体”课后反馈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对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扬长避短,必须找准方向,深刻领会教育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积极推进、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当前艺术类高职声乐专业在发展上面临的困难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速度较缓慢,不适应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及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艺术学院是由艺术类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艺术类中专学校升格后,虽体制上转型,但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中的基础,重中之重的授课组织形式依然沿用中专“一对一”授课模式,教学内容也与本科如音乐学院,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高度重叠。培养出的毕业生存在着知识结构错位、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相对短缺,课时安排上只能被动缩减学生课时量。由每周一节减至半节课。第三、生源质量(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有的新生入校时专业基本零基础。
“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实用性”、“高技能型”的特点,为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声乐课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继续沿用艺校类中专,也不能照搬高等音乐学院及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必须结合所在学校具体学情,建立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人才培养中的基础,重中之重的授课组织形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培养出的毕业生一专多能,能在就业岗位上充当多面手。
二、个别课授课组织形式改革具体改革方法
课内由传统“一对一”授课组织形式调整为:个别课与小组课相融合的一体化、开放式、分层教学授课组织形式;课外运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实现日常跟踪教学。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1、“一对四”为基础,不改变教师总授课量的前提下,延长学生单次授课时间
每周半节课对教学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三年的大专学习,去掉毕业实习及军训和各类节假日,实际授课时间还不到两年。众所周知,艺术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熏陶和积累。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学生培养出有一定专业演唱水准,仅靠一周半节课是很难实现的。
把每人每次半节课,调整成四个人一起上、轮流唱,每人每次上二节课。在没有增加教师总课时量的同时,延长每位学生单次授课时间。
一名老师同时授课四名学生。教师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组合搭配。例如,将唱得相对好的,接受能力强,能够尽快进入歌唱状态的学生两人,与程度不高、歌唱状态要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才能进入的学生两人,搭配在一起。先给唱得好的学生授课,把课堂气氛带动活跃起来,对唱得相对差的同学进行感染,节约了单个上课的个别“预热”时间,提高课内教学效能。
2、“点面结合”,个别问题个别讲解,共通问题小组集体授课
声乐教学包括演唱,表演,语言的教授。对于基础性训练,比如歌唱的站立姿态,舞台形体姿态、手势、眼神;个别声乐技术、技巧知识点比如如何吸气、换气,如何打开喉咙,抬起软腭等;语言教授,比如怎么念意大利文,德文歌词(学生除了学习中文歌曲还要学一定量的外文歌曲)等共通的知识点进行授。这样既避免重复性教学,节省大量时间和老师精力,也方便开展课内讨论。
教师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心从怎么“教”转移到怎么“学”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共同讨论,思考、共同解决问题。比如老师问“歌唱时怎样的站姿是最科学省力的?”老师发问后,学生共同思考、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综合性归纳后再发问。在几轮的发问、讨论、归纳后,引导学生自主找到答案。通过讨论,学生统一了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再个别进行演唱尝试,教师再针对每个人的问题依次予以纠正。这种讨论班形式的小组课,确保人人有机会发言,演唱,避免上集体课有可能引起的肤浅、片面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学习的机会。
3、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
笔者对我校声乐毕业生的就业现况进行分析,就业方向以艺术培训班,家教、少年宫、文化宫、群众文化馆、演艺公司及企事业单位艺术团为主,专业演出团体为辅。这些工作虽对专业性的要求不像音乐专业团体那么高,但都需要有较好的舞台表演经验和舞台组织,调度经验。比如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发展,需要招收能在单位文娱活动中独挡一面的人。既能独唱或领唱,又能充当音乐指导,o单位职工排练和指挥合唱,小组唱;还能组织编排文艺节目,主持晚会。因此,除了在琴房里教学外,还要把部分教学内容直接移植舞台,按每周一次、每月四次授课课时计算,授课地点两周安排在教师独立小琴房,两周安排在配有正式舞台的学校音乐厅或有舞台的大教室。让学生更熟悉舞台,使教学实施更贴近今后的工作需要,将教学与艺术实践合二为一。
4、开放式教学
教师在音乐厅或大教室上课时,采取开放式教学,加入旁听生。老师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学生参与旁听,(也欢迎对歌唱有兴趣的在校生旁听)。对旁听生而言,长期的观摩交流会使学生得到“灵感式”的启发。从长远的就业角度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到教师给不同学生授课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的解决方法,长期耳濡目染,学生能学会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对于将来从事声乐教育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大有裨益。对舞台上表演的学生而言,旁听生充当真实的观众,舞台的特殊空间和台下观摩学生,会给台上表演的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刺激。增加台上上课同学的演出现场感,促使他们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字一腔都从舞台实际效果出发,而不是单纯的发声训练。观摩人数越多,越能锻炼学生的舞台感,激发表演欲。一曲唱罢,在老师的安排下,旁听生从观众的角度给舞台上上课表演的学生提意见或建议。听听观众(旁听生)的意见而非老师一家之言对学生来说大有裨益。唱得好,老师的表扬加上观众(旁听生)从不同角度给予的赞赏,会让舞台上表演的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加深了对自身优点的认知、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唱得不好,老师的教导和观众(旁听生)提出的意见也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对自身不足的认识。此教学方式既锻炼台上的上课学生,又给旁听生提供了观察、学习、熏陶的机会。台上台下“一箭双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传递的知识量,远大于小空间,短时间的单个教学。
5、立体化分层教学
针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基础好,条件好的学生,声乐教学向纵深方向延伸,以培养专业演员为目标。曲目量,高难技术、技巧掌握程度,舞台表现力要求较高。基础差,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教学过程以声乐基础培养为主。曲目够用为度,突出经典曲目与常用曲目教学。以培养培训中心音乐辅导、音乐陪练、群众文化馆、群文工作者为目标。注重发展学生横向综合能力,如基础音乐辅导能力,组织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即兴伴奏等。
6、增加课后反馈,运用新媒体“微信”、“QQ”实现课外跟踪教学
建立学生微信群或QQ群,为师生间搭建课外互动交流平台。
首先,实现学生课后反馈,老师跟踪教学:学生在课后练声,练歌中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与老师进行视频对话,教师通过视频,进行教学,及时给学生解惑答疑。避免学生课后练习“走错路”。
其次,老师定期推送国际、国内优秀歌唱家音乐视屏及声乐论文、音乐评论文。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认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最后,搭建学生间互动平台,将课上的“小组讨论课”形式延伸到课后。用于学生间课后交流,探讨歌唱艺术,组织学生课后互学互练。
二、改革的授课组织形式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
以唱歌时眼神的运用为例。教师要求学生眼神的落点要稳定,眼珠子不能乱转,要根据歌曲的需要运用眼神。但是在个别课中,学生经常过度重视发声而忽略了眼神,下意识地到处乱看。在新授课方式中,上课要求学生当着众人演唱,在这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教学环境中,刺激学生跳出单纯发声训练的禁锢,注重舞台整体表现。主动管理自己的眼睛。台下的旁听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眼珠子乱动的危害,也会警醒自己。在学生演唱完后,可以让观摩的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合理地运用眼神”的问题。而后老师进行引导,总结,提炼。此教学法有利于在同一空间、时间内,同时调动诸多人的学习主动性和观察、模仿力,提高教学效能。
2、培养协同合作,创新力
歌唱有时就是靠情绪的带动。比如说唱高音,技术有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心理上的恐高情绪。坚定勇敢地大胆去试。有的同学的恐高情绪根深蒂固,还没唱就有一堆的所谓理论支持自己放弃,比如“气不够”、“快到我的换声点了”、“我是中音不能唱高音”、“今天感冒了”,其实都是内心恐惧的托词。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既慢又费劲,如果结合敢唱会唱的同学一起,形成强大的情绪气场,四个人一起鼓励,一起带动,轮番上阵,各显其能,软硬兼施,把情绪焦点由“种种恐惧”引导到“大家都能唱我也能唱,大家都敢唱我也敢唱”上来。加上老师准确的技术讲解和示范,高音会容易解决得多!老师也可以发挥多人上课优势,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歌剧重唱或由歌曲发展而来的小组唱,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类似舞台剧的合作表演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据笔者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了解,近一半的学生毕业后自考了教师资格证,当了老师。有的在艺术培训班,有的在私立幼儿园、早教、小学、中学,有的在艺术团、群众艺术馆、少年m。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教”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必不可少。笔者在“一对一”授课中选择时机,让学生改变完全“受教”角色。在对待相同发声技术,技巧点的教学上,如果甲同学已完全掌握该技巧,老师可以试着让他去教不会的乙或丙,给他们做范唱和讲解。老师在一旁监督,发现甲生教授出现方向性错误时,老师及时纠正,并讲解原因。教学相长,甲生首先要用心观察“错在哪”,然后找出错误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迅速组织语言解说,并配以范唱。为了让“学生”理解。甲生需要更主动更富于表现力地去范唱,不仅强化和坚定学生对此技术技巧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建立学生连贯、整体、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观察力。通过成功把别的同学教会,也初步建立学生“能教”的信心。在学生“教”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问题与学生分享教学经验。并介绍和引导学生阅读与教育和演唱相关的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书籍,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教学自学能力。
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培训;老年读者;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38-02[ZW(N]
[作者简介]陈丹婉(1978―),女,浙江台州人,本科,浙江省台州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一、参加计算机培训群体的特殊性
第一,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都有明确的目的,有人要求能和晚辈QQ聊天,有人要求自己能上网浏览新闻、听音乐、看喜欢的视频……对自己需要学到什么内容和方法,他们非常清楚。
第二,老年读者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而且能坚持。我馆一期培训有六节课,每周一节课,每节课约两个小时,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从不迟到早退,课堂上遇到不懂的也会主动询问教师。很多读者会在课后带着读者证到台州市无障碍图书馆上网,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目前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电脑。尽管有些老年读者是退休的知识分子,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都是零基础。电脑键盘上大部分是英文字母,大多数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要从熟记英文字母开始。
第四,老年读者的记忆能力与年轻人大不相同,有些新知识刚学完就忘记了,他们在记忆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培训方式的针对性
计算机内容博大精深,应用知识不仅多而且广。因为老年读者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融入当前的信息化社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丰富多彩,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台州市图书馆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调整。
(一)教材调整
1.计算机基础介绍。包括认识电脑的外观、开关电脑的正确操作(启动电脑、关闭电脑、认识鼠标、使用U盘)、认识操作系统(认识桌面图标、认识任务栏、认识窗口、打开程序)。2.打字基础。包括键盘的主要功能、操作的姿势与指法、各种输入法。3.计算机上网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1)介绍上网前的准备、认识上网能干什么,包括如何关闭、放大、缩小页面;页面过长,如何查看整个页面;页面字太小,看不到怎么办;怎么收藏页面;如何搜索图片;如何下载图片)。(2)新闻资讯全接触:如何查看新闻详细内容、如何阅读数字报等内容。(3)使用网上媒体:如何上网听音乐、看视频、看电影和电视剧等内容。(4)使用QQ聊天:如何申请QQ号、如何添加朋友、如何发送表情图片等内容。
(二)选择特定的教学
年轻人学习计算机时,大多没有专门学习过鼠标、键盘的操作,教师也会认为这是很简单的,可以忽略不教。但是对于老年读者来说,鼠标键盘的操作不好掌握,有时双击太慢成了两次单击,有时一点击鼠标就偏离目标位置,有的老年读者过了很长时间还分不清左击、右击和双击。教师在课堂中,会多次提醒老年读者眼睛一定要盯着光标和目标的位置。教师的反复强调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老年读者掌握鼠标操作的时间,也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因为生理原因,老年读者动作笨拙迟缓,要想很好地掌握鼠标、键盘操作等基本技能,离不开反复练习。如果教师在一些细小的环节能运用好的方法,培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年读者刚刚接触鼠标操作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玩翻纸牌游戏。老年读者对玩游戏都是有兴趣的,当他们游戏玩得熟练的时候,鼠标操作也掌握好了。教学结束时,教师还会布置作业,让老年读者在回家以后不断练习,家里没有电脑的,台州市无障碍图书馆免费为读者提供上网场所和设备,好学的老年读者会结伴而来,不断练习,效果显著。
三、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将课堂教学进度放慢,耐心地等老年读者一步一步理清思路,对于他们理解能力下降以及动作迟缓表现出足够的理解与关爱。随着年龄的上升,老年读者注意力下降,影响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放慢教学节奏,每个环节之间都留一定的时间给老年读者吸收、理解教师讲授的新内容。教师讲授新知识后,要及时询问学员的学习情况,或者走下讲台到学员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讲课节奏。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大的耐心,要确认前一个步骤或程序已经被学习者了解,然后再继续下一个教学要点。教师还要注意说话条理清晰,尽量放慢语速。
第二,重复讲解新知识、新概念,教师反复演示并要求学员不断反复练习操作。因为老年读者上了年纪,接收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一边要维持注意力学习新知识,一边要排除与新知识无关的旧知识或生活经验,这样学习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重复同一概念,而且要一边讲一边操作演示,这样就留给老年读者强化并记忆新知识的时间,能够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另外,每次培训开始时,都对上一次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在讲授新知时,如果要用到旧知识,也应该及时帮助老年读者复习旧知识。这样既有助于老年读者理解新知识,又有助于他们记忆旧知识。在老年读者计算机培训中,重复讲解和反复演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三,讲课语言尽量贴近生活,不要单独出现老年读者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因为他们大部分人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知识水平相对不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尽量使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当然,专业术语的说法也要提及。例如:当我们要输入文字时,授课教师在表达将光标移动到输入栏时,除了说你看到“光标闪动”,也可以说你看到“一小竖一闪一闪的”。这样老年读者很快就能理解授课教师要讲解的概念,也很快就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使用“趣味联想记忆法”。例如,“文件”“文件夹”这种说法对老年读者来说不好理解,也不好记忆,教师在讲授时就将“文件”“文件夹”比作“货物”“仓库”,因为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老年读者一下子就理解并记住了。
第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老年读者一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耐心地帮助解决。台州市无障碍图书馆的老年读者计算机培训班最大的特色是拥有一个“义工团”,这些义工在有时间的时候都会来协助教师授课,每节课一般都有3~5个义工参加。在老年读者计算机培训的课堂教学中,义工一直站在老年读者旁边,根据他们的实时反应,及时而耐心地回答他们的疑问,并将主要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这样,教师就能调整教学进度,把握教学内容。由于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在学习上网搜索视频时,有些学员喜欢看广场舞的视频,有些学员喜欢戏剧视频,有些则喜欢看热点新闻视频,对于有不同需求的老年读者,在全班统一讲解的基础上,义工会有针对性地对有要求的老年读者讲授特定的内容,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第五,鼓励老年读者。鼓励是激励人前进的最大动力,老年读者也需要鼓励。老年读者由于思维、记忆的衰退,学习新事物比较困难,并且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需要面对诸多困难,例如,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过去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担心学不会等。这时,教师的一句鼓励,甚至只是一个鼓励性的微笑,都能给予他们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表扬应该随时在课堂上呈现: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强学得快的老年读者,也可以请他们当“老师”辅导别的老年读者,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给没掌握相关内容的老年读者提供帮助;对于一些掌握得较慢的老年读者,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不断给予他们信心。
四、结论
很多老年读者都认为学习计算机是年轻人的事,即使有心想学也会望而生畏。其实,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在培训中注重老年读者的特点,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原则,认真做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老年读者同样能掌握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舞蹈专业;舞蹈教育;民办;高职院校
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的非专业艺术教育工作己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对于美的感知相对于艺术类的学生会稍弱一点,舞蹈教育针对大学生对体态美认识的缺乏,舞蹈的学习能够纠正学生日常生活的不正确姿态,提升气质和自信心。使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得到有机的统一。通过舞蹈的演绎可以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并提升大学生审美修养、情趣,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智慧、培养民族责任感、自豪感等方面,融合到校园文化素质教育中,促使在发展过程中成为校园文化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据调查得知,就广东省内民办高职院校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育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基础设施不健全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非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舞蹈教育只是作为课外活动在进行,部分院校作为选修课形式存在,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内容少,场地设施不健全、课时少,学生、教师素质情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满足。相对应的统一的教材也没有,教师们没有专业化的培训,教学内容根据相关的资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改编动作或者编排动作对于民办高职院校非专业的学生形体舞蹈课程更是都没有专用设备和教师。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形体舞蹈教学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缺少外出学习提升机会
据调查得知广东省内民办理工科高职院校对于舞蹈教育的开展多半呈现在艺术团或者选修课上,一般的舞蹈指导是有这方面特长的非专业教师兼任舞蹈指导老师,专业水平有限,学校也不够重视,不会提供兼任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造成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和教学重视度不足的现象。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体形舞蹈基础,更过的学生是出于兴趣爱好,零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难度,正确的教学教材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风度和气质,教学大纲的正确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气质,让舞蹈课程在真正成为一门在民办高职院校独立的综合性艺术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中,舞蹈教育手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根据民办高职院校非专业舞蹈的学生特性展开,从民办高职院校的现状出发,提出几点对策:
1、将舞蹈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的良好气质的重要手段
我们学院针对艺术团舞蹈礼仪队的训练也开设了《舞蹈形体与礼仪》,该课程通过让学生学习古典身韵训练和芭蕾基础以及相应的民族舞组合,礼仪训练目标要求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使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动作,纠正站立时的驼背现象、行走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等。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化,坚持不懈的训练,慢慢进步,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把训练过程的毅力和韧性用于专业的学习中,同样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2、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将舞蹈教育作为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针对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学习舞蹈纯粹是兴趣,极少数是中小学时期接触过,在平时的授课中,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舞蹈动作中的节奏性和可行性,帮助学生体验反常规动作,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理解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不同的舞蹈动作,这种有趣的体验过程,学生能体会舞蹈带来的情感和感觉,这种学习既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因为每一个成熟的舞蹈作品都是在丰富的民族的文化底蕴下完成的,学生对其的理解能体现对不同事物、人以及情节的感知觉,很大程度地提高创新能力。
3、充分把握每次校内外竞赛,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舞蹈类竞赛除了学院内部举办的比赛之外,大型的有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年一次的舞蹈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广东团省委主办的每年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舞蹈类竞赛等,把参加此类竞赛作为我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舞蹈教育的成果汇报,在比赛筹备的过程是极锻炼人的过程,是提高学生集体的荣誉感的重要手段,竞赛有输赢,每次竞赛都会给学生自己一次反思的机会,输了能带动学生更高的学习斗志,在竞赛的不同场合的也见识同类院校水平,看到自身的不足。舞蹈之所以被人称为艺术是因为它处处展现着一种美,舞蹈的美感体现在节奏与动作方面,我们在观赏舞蹈作品时,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民办高职院校中,以引导学生培养美的舞蹈感为前提,培养学生在内心独自表演和训练的习惯,丰富的表演经历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增加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认知,逐渐在训练中增加舞蹈技巧,进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内心世界同样的也会跟着提升,那么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就更加高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将舞蹈教育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一门艺术课程,实现舞蹈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全面融合。
作者:彭秋媚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东黎.论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如何跳出舞蹈精品[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25(07):13-14.
[2]郭峰,詹丰竹.非舞蹈专业大学开设芭蕾形体课程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艺术学院学报,2013,45(02):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