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化学元素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元素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元素的含义

第1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摘要】 目的 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40名由平原乘飞机初次进入高原的战士进入高原前后的血清NO、IL-1、IL-6、IL-8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变化的意义进行探讨。结果 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后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IL-1、IL-6及IL-8的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以进入高原第3天最为显著(分别为P

【关键词】 高原;一氧化氮;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

急性高原病的始动因子是高原缺氧,但最终导致急性高原病发生的是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以及缺氧应激情况下引起的非感染性肺部及血管炎症,且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已被证明与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及炎症介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清NO及炎症介质IL-1、IL-6、IL-8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 目的是了解急进高原者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试验对象为由四川入伍初次进入高原的新兵,男40例,年龄(18.6±0.98)岁,身高(173.0±4.0)cm,体重(61±5.81)kg。所有受试对象均由成都(海拔400m)乘飞机进入高原(拉萨,海拔3658m)。

1.2 试验方法 对象在进入高原前1天及进入高原1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严防感冒。在进入高原的前1天及进入高原的第1天、第3天、第7天清晨各采取静脉血5ml,注入试管中待凝固后,分离血清,-70℃保存,测定前冰水复融,混匀后,4℃3000rpm/min离心5min,取上清测定。IL-1、IL-6、IL-8采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生产的SN-697型双探头Y-计数器检测,试剂为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N0采用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厂生产的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径0.5cm,波长550nm,试剂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所有检测步骤及方法按药盒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

2 结果

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后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IL-1、IL-6及IL-8的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以进入高原第3天最为显著(分别为P

3 讨论

近年的许多研究证明,缺氧除可导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外,缺氧还可导致肺部及血管明显的炎性改变,且炎性改变的性质是由细胞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所致而非感染所致[1,2]。IL-1、IL-6和IL-8是由诸多细胞产生具有趋化作用的早期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其中主要以粒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为主。IL-1是一种多肽调节因子,IL-6为糖蛋白,分子量为21~62KD,IL-8为一种蛋白质,由7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8.4~8.9KD。IL-1、IL-6和IL-8具有急性期反应作用,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抗感染作用,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其中IL-8主要是趋化和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并参与嗜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过程的调节,能促进粒细胞变形、脱颗粒、释放自由基和生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人体在正常情况下,IL-1、IL-6和IL-8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年有研究发现,在缺氧、缺血及应激状态下,IL-1、IL-6和IL-8均表现为明显的上行调节和持续的分泌增多[3,4],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而N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人体正常的功能调节和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低浓度的NO能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内皮细胞壁上的粘附,抑制巨噬细胞的氧化产物和淋巴细胞的增殖。试验显示,抑制NO可使IL-1、IL-6等炎症促炎症介质显著增加[5],吸入NO可使急性高原病患者的血清IL-8显著降低[6],故具有拮抗炎症的作用[7]。本次试验显示,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后,与平原比较血清NO降低和IL-1、IL-6、IL-8升高均非常显著(P

参考文献

1 Minamino T,Christou H,Hsieh CM,et al.Targeted expression of he me oxygenase-I prevents the pulmonary inflammatory and vascular responses to hypoxia.Proc Natl Acad SciUSA,2001,98(15):8798-8803.

2 牟信兵,郑建保,左天林.高原肺水肿患者炎症性质的研究.高原医学杂志,2002,12 (4): 10-12.

3 Hartmann G,Tschop M,Fischer R,et al.High altitude increases circulating interleukin-6,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and crecative protein.Cytokine,2000,12(3):246-252.

4 Karakurum M,Shreeniwas R,Chen L,et al.Hypoxic induction of interleukin-8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 Clin lnvest,1994,93:1564-1570.

5 邱海波,陈得昌,潘家琦,等.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对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急诊医学,1999,8(3):153-155.

第2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化学用语 教学问题 应对措施

化学用语在初中学校的教学存在很大问题,也是国际性的化学科技语言,是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贯穿了整个初中的教材,如果不能合理的找到教学的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大的降低学习的兴趣。化学用语在教材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化学的重要技能和基础的知识,在学习中很多的同学感到十分的困难,对化学的学习也没有兴趣,导致化学教学也非常的吃力。在实践中同学们也很难过关,对学习的探索精神也的下降了,主要是同学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化学用语,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动力,我应该更具化学的特殊性制定学习方法,并对老师的教学模式加以革新,主要方法有:

一、将难点和重点分散,增进学生理解

初中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不好化学,对化学不感兴趣都是对化学用语不够了解,也就是从我们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很多的学生记不住元素符号,然而元素符号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也就跟不上,在化学中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都是元素符号为基础。所以要学好化学首先就要记住化学符号,并深入学生们的心中,这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取难点和重点分散,增进学生理解。

在化学教学中,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有主动探索的精神,这也就是在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学生留下悬念,有目的的讲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化学式,告诉学生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让学生们初步认识一下化学元素,并对这些化学元素要会读会写。到我们学习化学元素符号的时候也就会减少学生们的陌生感,学生们也就不会对这些化学元素感到排斥,反而会更加有学习的精神,而学生学习起来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对元素理解起来也就更加的劲松。我把化学符号在学生学习中反复的学习,学生看多了也就会形成自然记忆,到学习化学用语是学生们也就会更加的容易接受,掌握起来也就比较的容易。

二、教学时要落实的学生书写,加强师生互动

我们学习了化学元素,也掌握了这些化学元素。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实践中,所以化学式的书写也就是老师们重要的教学问题,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怎样学会化学式的组合,这也是书写化学式的关键。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的同学就是化学式的角码是最容易出错的,对于这些应该采取关联的方法,理解他的含义,理解学习化学式落实到书写。

在学习化学原子结构意识图的时候,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独立的画出结构意识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最外层的电子数,互相对比做出总结,总结出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接下来学习物质的化学式时,可让学生分类进行理解和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在记住化合价的基础上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依据如下口诀进行书写: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数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再检查。

三、对学生加强培训,使用优化配平方法

在化学的学习中,有很多的化学方程式,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在什么反应中化学方程式是相互平等,很多学生在化学配平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方法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平时使用的方法有。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首先要熟练的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在熟练掌握了化学是的书写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书写的方法,找到最优化的配平方法,平时我们可以采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这也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设“1”配平法进行配平,所谓设“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让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为1,(所谓组成最复杂是指该化学式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最多,原子个数最多),通过在其它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数字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画等号,并注明相应的反应条件,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四、加强学生的发散练习

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贯穿了化学的整个教材,和化学教材的各个部分紧密结合,我们学习化学用语主要是应为化学用语学生不容易忘记,也方便学生们理解,所以化学用语贯穿了化学教材的各个环节,学习好化学用语是相当的重要。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使用化学用语解答问题,能够解答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有主动性、求异性、独立性、发散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问题,最终找到问题的解答方法。

五、加强监督,提高学生书写与记忆效果

在我们学习化学用语时,老师要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加强巩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等;强调规范化,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减少了学生们犯错,这些责任主要在于老师们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老师敬职敬责,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结束语

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我们只要掌握好以上几点教学方法,也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们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只有大家共同的学习社会才会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会的学习是增加见识的最好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发展了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学生也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第3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学习目标

化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与我们的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学---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周围,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小至分子、原子,大至地球甚至整个宇宙,都充满了化学物质,也可以说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宇宙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可见,化学是多么的重要!

说到化学离不开的是“元素”.可以说宇宙中任何一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元素也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就有组成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多数元素,虽然还有很多未知,未发现,需要我们这代人去进一步的探索.

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列好框架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学习的状态.

一、学习目标

①理解原子序数的含义,知道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②掌握并把握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自主学习

①周期表的排布;②周期;③族;④相互关系.

三、合作探究

①理解记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②各周期中元素的种数与0族原子序数;③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比大小定周期;求差定族数;④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⑤同主族及0族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

图1 四、典例精析

如,原子序数为 z 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4z (B) 4z+10 (C) 4z+5 (D) 4z+14

解析: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C和R 或 R与D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8、18、32,即 C、D原子序数之和存在三种情况:2z、2z+10或2z+14,而A、B原子序数之和为2z.

答案:(C)

教师引导学生做题的同时又多方面的、深入的了解并巩固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课下给学生留下一些习题更一步的巩固这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评价. 整体在课堂中通过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知识内容的梳理,同时也对必要的知识点加以必要的阐释.通过典例精析对代表性例题讲练,提高其解答能力,也对学生常出现的疑难问题作了必要的讲解和辨析.最后可以精选适量的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检测,科学的学习,并在其中自我评价,为更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要多讲述化学的发展及其领域.一切化学物质的发展、形成都离不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形成新化学物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但是这个新物质的生成,是在原物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有一种守恒叫做元素守恒,这个所谓的元素就是组成原物质的元素,化学变化只有物质的变化,并没有元素的变化,元素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单位,其本质上不发生变化!

化学,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他的科学技术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生物学中也体现了化学的奇妙.在人体内也时时刻刻的发生着化学反应,我们体内的化学元素,对我们的生命活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也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在我们体内,含有大量的碳、氢、氧、氮、磷……是这些元素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才使得我们的生命可以延续!就拿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来说,一切的运动,做功都需要消耗能量,但是这些能量从何而来呢,化学反应.通过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ATP和ADP的相互转换来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当然ADP向ATP的转换需要吸收能量,这些能量就来自我们日常的一日三餐,通过食物来提供能量.这些食物转化为能量也需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以,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化学反应.

化学,涉及最多的还是我们的生活.化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初中我们就开始接触化学,学习化学,再到高中,我们学的都是一些基础的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如,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都是用自然界的一些树叶,动物的皮毛等来做衣服.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衣服也就慢慢的用化学物质合成的一种材料来制作.这就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穿的衣服……

第4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基本观念;科学本质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新事物、新情况、新信息不断涌现,传统的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大量事实性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做法已难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只有以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为依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方法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并对科学的价值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并承担相应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化学基本观念是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需要

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过于强调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降低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价值和意义。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化学教学,重视学生对典型事实和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突出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基本观念,增进对化学科学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三)培养化学基本观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基础,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科学的价值观念是归宿。因此,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关键在于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二、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构成

(一)元素观。元素观是人们对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所持有的看法,反映了人们从物质的化学组成方面来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思维倾向。化学组成是反映物质内化学元素的质与量的范畴,是人们认识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出发点。科学元素观的建立,有助于人们理解庞大的物质世界和有限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自觉地从物质的元素组成上来认识物质的类别和性质,这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

(二)微粒观。微粒观就是人们对物质微粒性的基本看法,表现为自觉在原子、分子、离子的水平上认识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变化现象的思维倾向。在初中阶段学生建立的微粒观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宏观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极其微小的并且存在着质量、体积大小不同的差异;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存在间隔;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三)物质变化观。物质变化观就是指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现象的基本看法,表现为自觉从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日常生活中包括生命现象在内的各种物质变化现象的思维习惯和意识。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四)物质分类观。物质分类观就是指人们在学习、研究形形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转化为系统性和规律性的思维倾向。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物质和反应逐一研究。

(五)化学价值观。化学价值观就是指人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和应用所形成的对化学科学的价值与局限性的根本看法。通过中学化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化学价值与局限性的终身意识,对化学正确的信念和态度,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化学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策略

(一)统筹规划,及早培养

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应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化学基本观念并非一定要等到学生的心智完全成熟以后再专门进行培养,因为“任何观念都能够用学龄儿童的思想方式正确地和有效地阐述出来;而且这些初次阐述过的观念,由于这种早期学习,在日后学起来会比较容易,也比较有效和精确。”

(二)设置问题,驱动思维

在观念为本的教学实践中,一种关键的教学策略就是围绕问题设计课程与教学。为了尽快地将教材和教师视野中的化学观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根据课程进度,将化学观念的基本含义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思维活动。明确问题可以使学习活动超越那种时刻存在的随意性,问题不仅仅起着促进理解的作用,它们在课程学习中还起到倡导化学观念的作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受到思维的锻炼和情感的陶冶。

(三)创设情景,活动建构

情景活动是把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以及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中介与桥梁,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通过经历特定的活动去认识客观事物,个体借助于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感受,把内心的经验世界与外在的事实结论联系起来,用自己深刻的内省体验去洞察、领悟与解释世界。

(四)巧用类比,促进观念建构

类比是促进学生在已有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观念或更高层次观念的有效工具。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有限的化学元素与庞大的物质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往往用英语字母之于英语单词、积木块之于积木造型进行类比,以便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大多数类比是由教师提供的,其实应该培养学生自发运用类比的能力。有学者研究指出,让学生自发运用类比并对所使用的类比作出精致化的要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观念的深层理解。

【参考文献】

第5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化学用语 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化学用语是国际上通用的科技语言,它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基本工具。它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计算的学习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先学好化学用语。

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化学用语不像化学实验那样直观,它只是一种符号,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是将枯燥无味的化学用语知识填鸭式地教给学生,造成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将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有些教师虽然也觉得此部分知识枯燥无味,学生接受很困难,却苦于找不到正确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造成教学质量低下。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逐渐形成了一套针对化学用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超前学习,分散重难点

教学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让学生学好化学用语,从开学第一课抓起。为分散学习重难点,使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我在初三新学年开始的第一节课,就会利用学生对接触新学科强烈的好奇心,送给学生一个“货真价实”的见面礼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个见面礼就是1~20号元素符号和名称。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教会学生怎样读写这些符号并趁热打铁让学生熟记,进而在接下来的几节课时间都严格要求学生按元素符号的顺序、大小来继续巩固记忆并达到准确默写的地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落实学习重点,分散学习难点,夯实基础,做到提前逐步渗透,为将来正确书写另一种化学用语――化学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较好。

二、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网络谜语――熟悉化学用语。学习元素符号书写与意义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在学习元素符号书写之后,我就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互联网上查找资源,查找有关元素符号的记忆方法及相关趣味化学知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开展化学谜语竞猜活动以及生活化学小知识竞赛活动。课后给他们出几个谜语,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如:水上作业(打一化学元素)―汞、抵押石头(打一化学元素)―碘等。这样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对元素符号有了一定的认识。

2.游戏活动――书写化学式。当学生熟悉了依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后,我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式书写竞赛。方法如下: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一组由科代表先写一个常见的化学式。例如:第一组:O2,第二组:H2,第三组:N2,第四组:Fe,第五组:Cl2,第六组:S,接下来,每一组的七个同学根据该组的第一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书写一个正确的化学式。要求所写的化学式必须含有上一个同学书写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以五分钟为限,七个同学轮流写,写对一个得一分,写错一个扣二分,写得多的为胜。例如第一组写的化学式可以是:O2――H2O――CH4――CaCO3――CaCl2――NaCl――Na2CO3……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而且这种活动可以举行第二次,在举行第二次时可以适当加大难度,例如:书写的化学式不能出现重复,否则每重复一个扣三分,书写不规范的扣一分等,学生在每个小组里为了达到竞赛的要求都会在短时间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如果要举行第二次,课后他们也会去查找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在不知不觉中就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化抽象为直观的方法――学习化学用语的意义。比如在学习化学式的意义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表示的意义。

下列模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这样可以使化学式的含义由生动变得形象具体。在课后,我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些小模型,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化学用语的意义。

4.利用联想记忆法记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比如:高锰酸钾(KMnO4)和锰酸钾(K2MnO4)这两个化学式,学生就是经常搞乱,或者是锰元素(Mn)写成“M”,而这两个化学式的书写错误又将导致后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我从物质名称着手,启发他们的想像能力:这个高锰酸钾,它为什么有个“高”字,它“高”在哪里?为什么锰酸钾却没有高字呢?接着我引导学生求出两种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一对比学生就明白了,原来高锰酸钾“高”的原因是因为化合价高。而对于写错锰元素符号的,我从拼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自己先联想了一个“m(明)、n(年)”,接着学生也展开联想,其中有个学生也说了一个:m(猛)、n(男),引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在讲解双氧水的化学式时,我对着双氧水的化学式(H2O2)氧下面那个“2”一指,学生就联想到了为什么它叫双氧水了。所以,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总结,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能力,一定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轻松掌握好。

5.“十字交叉约简法”――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是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重要途径,是化学入门的基础。我探索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十字交叉约简法”。步骤很简单,总归纳为四个字:(1)“排”――根据化合价正负价排好顺序,(2)“标”――标出正负的化合价,(3)“叉”――把化合价数字交叉写下来,(4)“查”――检查简约。如:书写氧化镁:MgOMg OMg2O2MgO。通过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顺利解决学生不会写化学式这一难题。

三、突破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难点

1.化学式的书写。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用语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化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最关健的是充分利用来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利用化合价确定化学式的方法。而对常元素化合价的记忆是关健,我把化合价编成了口诀:一价氯氢钠钾银、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碳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0价。对于氧元素,氯元素等,这些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出化合价的元素,我就引导他们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记化合价。这也跟1-20元素符号的背诵起到了很好的呼应。这样不仅使他们在记住化合价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教给他们利用化合价“十字交叉约简法”书写化学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初三化学的化学方程式大约55个,其中要记住的大约25条。我充分利用每堂课前五分钟,每节课都听写或默写化学方程式5条左右,有时还穿插化学式的书写,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我所教学生基本都能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而且书写非常规范。

学生掌握了化学用语这一工具,就能用简明的符号正确表达物质及其变化过程,就能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抽象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并将继续沿着这样一种教学思路探寻出一条更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途径。任重道远,愿与化学界有志之士共勉。

参考文献

[1]邱隆斌 化学是怎样学好的(初中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01。

第6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为此,必须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做出统筹规划,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进度,确定化学基本观念发展的层次、梯度及基本要求,使观念的培养和具体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观念的层次将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而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早的让学生接触化学学科中的基本观念,按照与学生年龄发展性适应的方式,将那些作为化学学科逻辑起点的基本观念按螺旋上升的方式从浅到深、从模糊到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也就是说,一开始并不对化学基本观念作出严格的学术性要求,只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一个一个描述性的、低层次的化学观念,然后这个观念就可以用作认识后继问题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个基本观念去解释日常生活中和人们关系密切的物质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反应,这些后继问题只是开始所掌握观念的特例,学生会在应用观念的情境中认识到观念的功能和价值,内心产生用化学基本观念来统领化学学习的强烈意识。由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引导,加深和扩大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断丰富的化学知识又是进一步挖掘、提炼化学基本观念的源泉和基础。随着螺旋式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会逐步得以发展、完善。

二、设置问题,驱动思维

当我们根据课程单元教学内容确立了一种化学观念作为教学目标并准备实现时,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课程教学以帮助学生实现观念的建构?在观念为本的教学实践中,一种关键的教学策略就是围绕问题设计课程与教学。“知识决不能以一种不加选择的方式进行传授。对于那些重要的观念,我们要想理解它们,就必须对其提出问题并加以检验。”为了尽快地将教材和教师视野中的化学观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根据课程进度,将化学观念的基本含义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思维活动。明确问题可以使学习活动超越那种时刻存在的随意性,问题不仅仅起着促进理解的作用,它们在课程学习中还起到倡导化学观念的作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受到思维的锻炼和情感的陶冶。在利用问题促进观念建构时,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例如,为了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自觉养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推断结构”的认识物质的思维方式,可以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具体事实和现象作出深层思考,“物质结构”仅仅是指物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吗?如何理解它的具体含义?为什么物质的结构能影响到物质的性质?是如何影响的?这些问题都基于这样一些事实和现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成分不同,性质就不同;物质元素组成成分相同,性质未必相同,比如金刚石和石墨等同素异形现象;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内部微粒种类是不相同的,使微粒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性质相近或相似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内必然含有相同的基团。问题使这些事实和现象不再是孤立的,它们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证据链,指明了何以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原因。

三、创设情境,活动建构

观念为本的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主张在活动中完成观念的建构。这是因为,尽管我们可以把化学基本观念像传授具体知识那样传授给学生,并且可以用语言来描绘它、解释它,但化学基本观念的含义以基本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后,就成了一些剥离了个人情感和经验的知识形态的观念,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些方法性、工具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形态的观念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和认知体验,才能转化为个体的观念,才具有指导思维与实践的能动作用。为此,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固着点”来吸收和整合新知识,建构个人对物质世界本质与规律的认识。

化学科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化学观念的建构必须与社会生活情境相融合,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融入到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来代替静态事实、结论的传授,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表达、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促进化学观念的建构。情境活动是把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以及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中介与桥梁,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通过经历特定的活动去认识客观事物,个体借助于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感受,把内心的经验世界与外在的事实结论联系起来,用自己深刻的内省体验去洞察、领悟与解释世界。如果离开一定情境活动下的深层思维加工和积极的内心体验,任何形态的化学知识都将游离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外,更不可能达到观念性认识的境界。

四、巧用类比,促进观念建构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体即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似性非常重要。类比是促进学生在已有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观念或更高层次观念的有效工具。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一些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和现象作出解释。这时,就需要把学习的新观念与学生以前熟悉的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可以缩短学生思维认识的历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发展。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有限的化学元素与庞大的物质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科学的元素观,教师往往用英语字母之于英语单词、积木块之于积木造型进行类比,以便于学生理解庞大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统一于有限元素的;在学习物质结构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政治经济学常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进行类比,使学生对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有了十分形象的理解。

第7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教学经验;多媒体;逻辑推理

结合多年化学教学的经验,我将我在九年级开学初的第一节课呈现给大家。

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看题目就知道本节课要呈现给学生一个由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所组成的缤纷多彩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由未知到好奇,由懵懂到深深地震撼,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下决心将化学学好。我是通过“四步教学法”完成这节课的。

一、贴近生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与化学有关的物质的图片:利用化学工艺从植物中提取纤维织成的布匹,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成为了色泽鲜艳的衣料;利用化学技术从甘蔗、甜菜中提取糖分制成的白糖、红糖和各种糖果;从大豆、花生等作物中提取的大豆油、花生油等各种油类;……利用化学工艺从原油中提取汽油、柴油等各种产品为汽车的行驶保驾护航。观看过这些图片,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接下来我介绍了磁性水:“经科学证明,用磁性水浇灌植物,能使植物生长旺盛,人若饮用磁性水,就能使皮肤白皙,促进身体生长。怎样不花钱在家里制出磁性水呢,只要你好好学习化学,化学就可以告诉你。”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到底什么是化学呢?我让学生试着自己说一说对化学的理解,然后给出化学的含义。并以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含义:我们将学习氧气、水、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和元素组成,然后学习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例如:水受阳光和风力作用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小液滴,聚集后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

二、了解学科发展,介绍化学发展史

我给学生讲:化学的发展是从人类使用火开始的,传说人类之初没有火,人们茹毛饮血,还要时常忍受寒冷和野兽的侵袭,苦不堪言,燧人氏上天求火种不得,便钻木取火,他将火种洒向人间的各个角落,从此人们有熟的食物可以吃了,可以用火取暖和抵御野兽。讲到化学就必须提一位名人“杜康”,相传杜康将谷物放在大缸里密封发酵,很久之后的一天他打开缸盖,闻到了沁人心脾的香味,尝了尝后唇齿留香,他想,这么美味的东西给它起个什么名呢?正好这时天空中一群鸟飞过,“啾啾”的叫着,他就给这种液体起名叫“酒”,他又把酒糟放到一个新的大缸中密封发酵,21天后的酉时,他打开缸盖,他闻到了不同于酒的气味的液体,尝一尝也鲜美可口,因为是造酒21天后的酉时发现的,所以他给这种新的液体起名“醋”,我同时在黑板上将“醋”字拆成“二十一日酉时”,从而让学生知道酒和醋是我们中国最先酿造的,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接着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最早的青铜器――青铜小刀,马踏飞燕等,以及我国古代化学的四大发明,重点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联合制碱法,这一切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三、多媒体演示,认识化学的利与弊

如“天梯”――碳纳米管制成的阶梯实现人类登天的梦想、“壁虎漫步”――根据壁虎脚的特点制成的爬墙器等,虽然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便利,但随着化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白色污染”“赤潮”等是全世界都急需解决的问题,播放图片四川的乐山大佛60年前纹路清晰、表情生动,现在面目一塌糊涂,这是“酸雨”的危害;两极的冰山和冰川融化了,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这是“温室效应”的结果;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这是人类过度使用含有“氟利昂”等制冷剂的后果;海里的海藻疯狂生长,鱼类大量死亡,这是水体污染的结果。播放公益片:一只小鲸鱼在水里前行找妈妈,所到之处到处是果皮、废弃的瓶瓶罐罐、塑料袋等,有的海水变成了红色,有的变成了黄色,小鲸鱼还没有找到妈妈,便生病了,越往前行海水的污染越严重,小鲸鱼最后沉到了海底。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共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交流学习经验,教给学生学好化学的方法

先让学生彼此交流学习其他学科的技巧和方法,再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应该注重,化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定义、定理、现象、规律等准确熟练地掌握的基础上的,它是一门理科逻辑推理的综合学科,尤其是化学实验,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要能用化学的语言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

第8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例1(2009年杭州考题)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A.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

B.发高热的病人会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是因为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煤气中毒时,人体会出现严重缺氧症状

D.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

考点: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人体健康状况的能力。答案为D。

说明:掌握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能对常规现象进行解释。

考点2重金属的性质(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2(2009年晋江考题)重金属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SH”基结合而产生的。误食重金属后,应尽快喝适量牛奶或鸡蛋清解毒。牛奶和鸡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考点:重金属中毒的原因。答案为A。

说明:应了解重金属可以使蛋白质固化变质从而失去活性,还会在人体内累积使人体发病。另外,对强酸碱会与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以及蛋白质的盐析现象也要有所了解。

考点3有机物的概念(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1~2分)

例3(2009年汕头考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营养素的是()。

A.食盐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考点:对有机物概念的理解。答案为A。

说明: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重点在于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应掌握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方法。

考点4甲烷的性质(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3分)

例4(2009年厦门考题)我市正在逐步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天然气,小明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

(1)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 8CO2+10H2O,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 (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3)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 。

考点:甲烷的燃烧及物理性质。

答案:(1)CH4+2O2 CO2+2H2O; (2)减小,空气 ;(3)甲烷密度比空气小,而丁烷的密度比空气大。

说明:应掌握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如酒精、甲醇等的性质。

考点5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5(2009年徐州考题)“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而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存在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由22个原子构成

B.莽草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7∶10

C.莽草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莽草酸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化学式的含义。答案为D。

说明:应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人体营养物质中哪些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6对有机合成材料的认识(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6(2009年泉州考题)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以其匪夷所思的表演震撼了国人,在他使用的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杯 B.金戒指C.硬币D.橡皮筋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及常见物质。答案为D。

说明:应了解常见的化学材料,如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复合材料。

考点7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7(2009年潍坊考题)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小明灼烧棉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得到下列气味:

则棉花、羊毛的编号分别为()。

A.①②B.③①C.②③ D.无法断定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化学性质。答案为C。

说明: 应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它们与天然材料性能的差异。会借助简单实验来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等。

考点8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8(2009年宿迁考题)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更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水泥、玻璃钢、汽车轮胎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D.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考点: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为D。

说明:化学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考点9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多以填空、选择、计算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分)

例9(2009年南京市考题)A物质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 g的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g C物质和9 g D物质。

(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2)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考点: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

第9篇:化学元素的含义范文

1.换角度观察,重新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常规的角度如正视、侧视等角度观察,也可以从物体内部入手观察。如,当我们不小心跌倒在地时,会看见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如,横切苹果时,我们会看到其中的星形。

2.角色转换,换位思考

通过角色转换开启新的思维角度策划广告时,设计者可以把自己设想为客户、老人、孩子,或者从产品外包装、商品的货架入手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意,必将有新颖独到的收获。

3.媒介转换,体验不同

透过不同的媒介如万花筒、太阳镜、显微镜或玻璃、水晶、水雾等进行观察,可以让常见的物体变得陌生而奇妙。

4.打破自然,逆向思维

在创意中,设计者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将固有的事物规律打乱,将熟悉的因素、事物、感觉扭曲成对立面,让正立的物体颠倒,从而制造新鲜独特的神奇效果,打破自然,摆脱规则束缚,善于超越,甚至彻底,形成耳目一新的状态,产生奇妙的创意。

二、平面广告中的图形创意要求

1.传递信息准确

这是图形设计的关键,也是图形创意的根本,优秀的设计师会选择适当的图形,用自己的设计方式传达设计理念,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实现图形信息传递的目的,使观众能够接收到图形创意表达的信息。所以,好的图形创意观念鲜明、反映准确、意义深刻。

2.表现独特新颖

图形创意要求表现独特、新颖、与众不同。有求异心理的人都有好奇心,在信息复杂的现代,只有表现独特、富有个性的设计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平面广告中的图形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醒目、抢眼、突出的图形才能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

3.艺术性效果强烈

过于直白的图形虽然能够直接表达含义,但因其是一种简单的图解,会让人觉得无趣和乏味,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高明的广告设计师会选择图形的最佳表现角度,以新颖独特的图形构成方法,围绕广告设计的主题,将图形的最终创意艺术地表达出来,吸引消费者并引发其联想,从而真正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三、平面广告中的图形创意表现方法

1.形象联想

联想是人的记忆与想象联系的纽带,是通过若干对象之间的微妙关系,展开想象而形成的心理过程。形象联想主要通过外形的相似完成,设计者根据外部形态与内在结构的相似对一个主题进行解构、分解,化整为零,从建构之后的语言所引出的形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完整的形象为设计元素。如由“圆”联想到蛋、太阳、时钟、月饼等。

2.意象联想

从A事物的多种特性中的一种联想到另一种事物B的特征。如,看到圆,联想到中秋佳节、团圆等,再想到圆滑、泥鳅、油、剂,再到轮回、旋转、时间等。由意象联想而引发的图形创意实质上如同比喻,将人们熟知的特性转换到需要说明的物质上,以此更形象生动地传递信息。如,为宣传土豆的热量,将土豆与毫不相关的灯泡联系起来,以此形容土豆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热量、体能与精力。

3.再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