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进行分析,即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绝对数额和相对额出发,通过分析计算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本文以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所需的数据易于从一般财务报表中获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为其它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一、筹资风险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而产生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而产生筹资风险。
耀华玻璃筹资风险分析见表1。
从筹资规模分析。耀华玻璃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大量举债。从表1可以看出,耀华玻璃长期负债由2003年的14525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142.4万元,增幅达66.21%。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的0.40上升到2008年的0.91,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已经超过其资本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逐年减弱,偿债风险加大,时刻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从借款利息分析。耀华玻璃的利息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款付息的压力逐年增大,该公司2002年利息费用为1442.98万元,到了2008年上升为6216.92 万元,增幅达到了330.84%,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负担沉重,还款付息的压力很大,如果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将会产生筹资风险。
并且,近年的长期借款利率不等,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高于借款利率,则面临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的风险。长期负债的浮动利率也增加了该公司的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从广义上说企业的投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由此得知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 实物、 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 债券方式向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 使投资产生经济损失, 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耀华玻璃长期投资及投资收益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耀华玻璃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 2002年长期投资为11142.2万元,到了2006年增长到27209.2万元,增幅达114.20%。而大规模的投资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耀华玻璃投资收益在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为负数,2006年的投资产生了高达109.2万元的损失。2007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由于处置耀华玻璃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实现收益3957万元。由于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投资项目涉及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某一环节脱节,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破产。
三、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需要顺利回收,首先要求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销售,完成由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耀华玻璃2004~2008存货及存货周转率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4~2008年存货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企业内部积压有大量的存货,存货周转率在3.5~4.6之间变动,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但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说明该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存货周转速度较慢,销售能力较差,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较慢。存货占用水平高,流动性差,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较慢,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回收的另一个环节是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销售收入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会受到结算方式、信用政策、催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耀华玻璃2004~2008年应收账款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2~2008年应收账款额有升有降,与销售额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要低,说明耀华玻璃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较低,销售收入不能顺利收回,或收回的金时间较长,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耀华玻璃2002~2005年的收益分配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2年和2003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为1927.11万元和 1563.38万元,支付普通股股利均为1044.9万元,分别占可供分配利润的54.22%和66.84%。2004年和2005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大幅增长,而支付普通股股利并没有随着可供分配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分别只占可供分配利润的18.52%和36.08%。虽然公司利润增加,而股息分配却低于相当水平,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和一系列利益相关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化解,就会使企业陷于困境,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和银行等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会计研究》1994年第4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上市公司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凸现。如何准确预测财务风险并作出快速的反应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及时察觉财务风险的信号,能够使管理者在财务风险向财务危机转化之前就采取措施、改善管理,从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状态。财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和每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本文以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为A公司)为例,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一、筹资风险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而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而债务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面临的主要是债务性筹资风险。
(一)从债务性筹资规模分析
A公司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大量举债。该公司2002―2008年债务性筹资规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的短期借款为25292.2万元,到2006年增长到69687.2万元,增幅达到371.71%。长期负债由2003年的14525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142.4万元,增幅达66.21%。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的0.40上升到2008年的0.91,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已经超过其资本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逐年减弱,偿债风险加大,时刻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二)从借款利息分析
A公司的利息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本付息的压力逐年增大,该公司2002―2008年借款及利息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该公司2002年利息费用为1442.98万元。到2008年上升为6216.92万元,增幅达到了330.84%。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负担沉重,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如果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将会产生筹资风险,并且,近年的长期借款利率不等,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高于借款利率,则面临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的风险。长期负债的浮动利率也增加了A公司的筹资风险。
另外,对占所有债务大部分的长期借款的偿还期限的分析可以得知,A公司2004年到2006年借款的偿还期限比较集中,这就意味着到了还款年度该企业将以大量的现金支出偿还长期负债,通常一个年度大量的现金支出会给企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旦现金短缺,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见该公司长期借款期限比较集中也增加了债务性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从广义上说企业的投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由此得知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方式向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使投资产生经济损失,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A公司投资规模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A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2002年长期投资为11142.2万元到了2006年增长到27209.2万元,增幅达114.20%。而大规模的投资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A公司投资收益在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为负数,2006年的投资产生了高达109.2万元的损失。2007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由于处置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实现收益3957万元。由于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投资项目涉及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某一环节脱节,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003年,A公司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生产线,并购其他企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虽然当期扩大了企业规模,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的不断升高。导致利润水平下降,后期调整产业结构的难度加大。随后A公司又对多个企业进行投资或参股,这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至今也没给A公司带来多大利润。A公司近几年的一系列投资活动在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构筑了一个结构复杂的经营主体:公司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存在多重委托关系,管理链条加长,对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目标和财务资源配置的要求更加严格。受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
三、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需要顺利回收,首先要求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销售,完成由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A公司2004―2008年存货及存货周转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A公司2004―2008年存货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企业内部积压有大量的存货,存货周转率在3.5~4.6之间变动,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但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说明该存贷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存货周转速度较慢。销售能力较差,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较慢。存货占用水平高,流动性差。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较慢,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回收的另一个环节是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销售收入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会受到结算方式、信用政策、催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A公司2004―2008
年应收账款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A公司2004―2008年应收账款额有升有降。与销售额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要低,说明A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较低,销售收入不能顺利收回,或收回的时间较长,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风险是由于税率变动或利润分配不合理,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偿债能力的改变和对企业再生产规模的影响等。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与留在企业的保留盈余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发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该风险很难用数学方法或是财务指标法来进行估测,但可以凭经验进行定性分析。A公司2002―2005年的收益分配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A公司2002年和2003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为1927.11万元和1563.38万元,支付普通股股利均为1044.9万元。分别占可供分配利润的54.22%和66.84%。2004年和2005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增长为1044.9万元和3089.39万元,而支付普通股股利并没有随着可供分配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分别为1044.9万元和1114.56万元,占可供分配利润的18.52%和36.08%。虽然公司利润增加,但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和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化解。就会使企业陷于困境。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和银行等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三张报表来进行分析。简单来说,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绝对数额上能够看出企业是否资不抵债、是否盈利,而更为精确的方法是从财务报表的相对额出发,即通过分析计算一系列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来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为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J].会计研究。1994(4):21-25.
[2]李新文.如何全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J].现代商业,2008(23):262-263
关键词寿险公司投资风险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
1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702.79、5799.25、8378.54、11249.79和14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588.3亿元、金融债1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3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参考文献
1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8)
2刘喜华.保险资金运用与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与保险,2004(6)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及控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的内容
1、房地产企业的成本
房地产企业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和经营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土地的征用和拆迁补偿,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前期工程费以及开发间接费和公共配套费等。
2、房地产企业的费用
房地产企业的费用主要指的是应摊费用,具体来说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和经营期间应承担的各种费用。主要包含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销售费用。
(二)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
1、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
立项阶段需要做好成本规划,成本规划的确定对成本控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通过成本规划,可以对项目的预期成本分布、收入,利润和风险进行相应的分析。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活动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经济分析,成本规划及估算,现金安排及敏感性分析以及利润测算等几个方面。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成本,需落实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格按照立项阶段确定的成本规划落实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二是要强化技术沟通,贯彻执行限额设计;第三要大力推广价值工程方法;第四要强化施工前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3、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设阶段是成本控制中心环节,除了要做好现场控制,严格按图施工、控制变更及签证外,还应注意:第一,结合现场的情况,做好土方平衡;第二,对照施工图纸,做出详细的预算,拟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与工程部一道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措施;第三,制定和落实招投标制度,选择质优、价廉的承包商;第四,规划和落实好工程款的支付时间节点,有效控制财务成本。
4、交付阶段的成本控制
交付阶段分两个阶段,第一是承包人按照图纸完成全部工作并取得验收合格证后向房地产企业交付,第二是房地产企业按照合同向业主交付产品。第一阶段成本控制关键在于加强竣工结算的管理,重点审核竣工图、审核施工过程的变更和签证以及审核工程结算。第二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和物业管理方协调好,做好产品交付工作,防止出现产品交付纠纷、违约情况。
二、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分析
融资风险指的是企业为取得财物利益而产生的举债,这会增加企业到期付息的负担,还存在着资不抵债和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在财务的杠杆作用下,如果付息前的收益下降,那么股东的收益将会有大幅下降的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规模持续增长,融资渠道集中于银行信贷,房地产资金信托等。
(二)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指的是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益,从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以及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的表现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规模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库存较高,房地产企业部分投资行为不合理等。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回收与收益分配的风险分析
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房地产企业由于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再生产时发生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利润分配给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带来的影响。房地产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内外两个方面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为管理层制定的企业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规定不合理;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对所处环境了解不足,如未能掌握行业和国家政策的变动等。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于财务风险间的关系
由于房地产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等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将会带给企业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会导致破产的危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融资规模、投资时点以及资金回收等方面。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融资规模的大小及投资收益等。如果成本控制做得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预警;目标:内容;运行机制
一、财务预警的概念和特点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预警系统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及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依托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原因及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当局提早做好防范措施,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和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财务预警系统的特点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夏敏性等四个特点:
1 参照性。从参照性特点看,依据企业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大量的企业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系列,运用财务管理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出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或指标体系。
2 预测性。企业财务运行各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或推算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
3 预防性。一旦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相关指标接近安全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同时,通过企业的记录系统,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过程、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以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4 灵敏性。由于企业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
二、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目标和功能
(一)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目标
1 培育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2 随时捕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管理漏洞、管理失误、重大风险和隐患,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持企业资金运动始终处于安全区域内。
3 减少忧虑和恐惧,为企业提供一个有安全保障的理财环境,使企业领导和职工在应对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形成坚强的台力。
4 实行例外管理,使企业领导能从纷繁杂乱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企业重大决策。
5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IT(信息技术)技术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档次。
(二)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功能
1 信息收集功能。财务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预警始终的活动。
2 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3 预报功能。能够预测危险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最终后果,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 诊断功能。诊断是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能够判断事件的危险程度。并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5 治疗功能。财务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能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制定有效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
6 免疫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平息波动和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还可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三、财务预警的理论方法和内容
(一)财务预警体系的具体内容
1 企业财务环境预警。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基本前提之一是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企业应当关注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就要适时调整财务预警体系,以适应新条件的要求。
2 企业资金运用活动预警。
企业资金运用主要反映在采购、生产、营销和基础管理活动中,从其循环过程看,一部分购买原材料,一部分以人工费用进人生产成本和费用,一部分购入固定资产,以折旧的形式进入成本和费用。
客户是企业的上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要以客户为中心展开,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营销是企业的龙头,财务是为营销服务的。因此,我们的财务预警体系,是站在资金角度,全面跟踪、反映、监督、评价企业的增值业务过程。
3 企业筹资活动预警。筹资活动预警以筹资方式方的不同分项目进行。主要包括短期借款、票据融资、商业信用、中长期借款和权益融资预警,对筹资活动中的不同情况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对策方案。所提供的预警指标主要有筹资方式所占比重、筹资增长率、付款逾期率、应收应付配合率、财务费用增长率、财务费用水平、利息支付率和留存收益增长率等。
4 企业对外投资活动预警。对外投资是资金循环运用过程中产生了剩余,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以长期投资为目的,实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投资。对外投资具有金额大、期限长、风险大等特点,稍有不慎会导致全盘皆输的结局。因此,应十分重视长期投资的财务预警。
企业对外投资的关键环节是项目论证、投资款拨付、项目管理和处置等。对外投资的财务预警指标分别适用于对外投资的不同阶段,包括发现重大虚假信息、证券投资跌价损失率、投资收益率变化率和经济增加值等。
5 货币资金管理和报表分析预警。资金计划和货币资金管理是保证资金良性循环的神经指挥系统和动力系统。其预警指标主要是计划变化率和合理保险储备量的选择。
对资金运行结果的跟踪分析是促使资金健康运行的必要保证。在财务报表分析方面,国内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体系和方法,主要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也可以进行企业安全率、Z值计分的评价。
在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或有事项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
是那些风险意识较差、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企业,或有事项往往能导致一些致命性的问题。其主要预警指标有无原则对外担保和被第三方追索等。
6 财务组织预警。健全高效的财务组织系统是财务预警体系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财务预警所应关注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财务组织管理预警的内容、财务组织担负的职责、财务组织管理等。通过设置管理功能完备率、管理制度完备率、规章制度合理率和管理行为差错率等预警指标,建立财务组织管理预警体系及各种警情的相应对策。
(二)企业预警管理与危机管理、风险管理等的关系
企业预警管理不同于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主要区别见表1。
(三)企业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行机制
1 建立财务预警的电算化系统。财务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需要建立起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大范围的分析比较,包括同企业、同集团甚至同行业。由于计算机的自动性,它还可以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提供“标杆”的作用,一旦实际值超过警戒值,系统就会自动向主管人员或者经营者发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2 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这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经营波动或财务危机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系统,在这个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信息收集、传递的完整、快捷的渠道。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个信息系统还应能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资料和数据,使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能以实际经营状况的数据体系,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还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实施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及反馈的职能,并向预警系统输送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另外,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子系统对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关键词:基准收益率;现状;影响因素;确定方法
基准收益率是企业、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受益水平。它代表投资资本应当获得的最低盈利水平和边际收益率,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目前状况
我国目前项目经济评价中使用的行业基准收益率的依据是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在1993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与参数》基础上修改形成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它明确提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使用的财务基准收益率,由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但由于近几年来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较快,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尚未消除,又出现了物价上涨迅速、社会全面通货膨胀的过程,但基准收益率却没有随之调整,因而再用
2006年测算的基准收益率作为评判项目和方案优劣的标准已不能正确引导投资决策。
二、影响基准收益率的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经济环境及国家政策的改变等,都将影响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下面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风险分析
国民经济增长率与项目所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展状况、市场特点、投资开发特点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等有关。风险来源主要有影响经济体系中所有(或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般性风险和只对某些企业产生影响的特殊风险。一般性风险包括消费、税收、利率水平及能源价格等,企业特殊风险包括广告促销效果、企业管理能力、管理效率等因素。由于影响企业因素不同,风险在不同企业是不一样的,如果对风险不同的项目用统一的基准收益率,就可能导致投资倾向于高风险的项目,使企业遭受损失。
2.不确定性
(1)受国民经济状况影响
国民经济增长率呈一定周期性变化,在“增长—衰退—调整”之间转换。不同经济时期,投资者受经济风险影响,对风险收益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导致投资风险收益率的变化,而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控制通货膨胀,调整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储蓄利率,直接影响了投资机会成本,从而引起投资风险收益率变化。
(2)受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影响
任何一种产品都可能经历供不应求、产品过剩和供需基本平衡的阶段。在不同阶段,投资者所获得的利润和承担的风险差别明显,投资收益率亦随之波动。生产要素的变化将影响投资项目在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直接导致投资收益的变化。
(3)受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影响
行业基准收益率的高低也体现着国家产业政策,在一定时期,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其基准收益率可适当降低,以鼓励此类项目的建成投产,而需控制发展的行业则可相应调高,达到限制建设
目的。
三、基准收益率确定方法
企业的投资和收益率是紧密相连的,合适的折现率是任何投资决策成败的关键。综上所述,资本成本应是确定基准收益率的
下限。
1.资本成本的确定
资本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也是评价投资决策是否可行的基本经济标准。一项投资要实现盈利目标,收益率必须大于资本成本。
投资所需的长期资金主要有两种来源: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在确定企业资本成本时,可通过对不同资金渠道的单个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得到,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用公式表示为:WACC=·kd·(1-Tc)+·ke
其中:V——企业资产总值,D——债务资本,E——权益资本,kd——债务资本的成本,ke——权益资本的成本,Tc——企业税率。
2.通货膨胀率的确定
货币购买力不断变化是所有现代经济体系的特点,因此只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才能进一步增加投资决策的准确性,特别
是对现金流量中价格波动范围较大的方案。由于通货膨胀而出现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实际利率和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名义利率。
设通货膨胀率为P,名义利率为R,实际利率为I,则三者之间关系为:
I=-1
当通货膨胀率处于一般水平时,I·P的值较小,因此,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费雪将公式衍生为:I=R-P
从上式可知,实际利率随名义利率的提高而提高,随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降低。在计算现金流量时,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就用实际利率,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则用名义利率。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一般都较长,为防止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导致投资项目失利,应根据物价变动率调整基准收益率,以保证在物价水平变动率较高
时,投资项目在经济上仍然可行。
3.风险利率的确定
在考虑风险因素时,应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把折现率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无风险利率,第二部分是一般性风险利率,第三部分是企业所具有的或决策者风险偏好的特定风险利率。
用公式表示为:I=I1+I2+I3
其中,I——基准收益率,I1——无风险利率,I2—— 一般性风险利率,I3——特定风险利率。
一般性风险利率可参照国家一定时期的产业政策,对于产品
市场前景好、收效快的项目,可选择较低利率,如果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需要开拓、采用新技术的项目,则应选择较高利率。
基准收益率是投资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应随客观经济环境
变化制订出更为结合实际的评价指标。
以上仅是笔者对基准收益率所做的一些初步探讨,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静.投资决策中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
[2].中国通货膨胀:特征、逻辑与趋势策略探讨[J].金融前瞻,2007(10).
[3]郑垂勇,岳金桂.项目分析技术经济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4]约翰·拉夫特里.项目管理风险分析[M].李清立,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关键词:保险投资 投资渠道 风险分析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三大组成之一,在稳定社会、保障民众、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来看,保险投资与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融为一体,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并驾齐驱,二者被誉为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所谓保险投资,又称保险资金运用或者保险资产运用,是指保险公司在组织经济补偿过程中将自有资金和保险准备金,通过法律允许的各种渠道进行投资或运用来获取投资收益,以达到资金增值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保险投资是一种融资活动,社会保险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保险公司维持其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的重要保障和途径。
然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风险,这些对我国保险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多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保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风险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都投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第二阶段,从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此阶段我国经济增长过热,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导致盲目投资,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第三阶段,从1995-1998年,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第四阶段,从1998年以后,为拓宽投资领域阶段。1998年以来,随着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可运用资金大量增加,国务院开始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定,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全面开放,这也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多元化运用新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保费收入按年均约30%的速度高速增长。截至2007年12月底,2007度全国原保费收入7035.76亿元,同比增长了24.72%,远高于上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保险资金总额29003.92亿元,同比增长了63.86% 。巨额的保险资金表明了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也预示着保险业的风险。
二、我国保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方面。保险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不能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使保险投资难以成为与保险业务并重的主导业务。长期以来,回报率低的银行存款一直是我国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近两年,尽管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了新的规定,但整体资金运用结构仍不能起到保险资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造成资产与负债匹配失衡,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证券化投资程度(见表)。而且保险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工具和品种过少。
1998年~2006年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分布状况表(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2.保险投资效果方面。保险投资收益率较低,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由于我国保险资金很大部分都投资于现金和银行存款,而这些投资工具绝大部分是以银行基本利率为支点,而且对利率的弹性较大,因此,利率的变化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3.保险公司管理方面。我国保险公司管理水平落后,投资管理仍然不规范,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其业务组织架构及业务平台已无法满足资金运用发展的要求。
4.保险投资的外部环境方面。投资环境不成熟、资产负债不匹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它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做。另外,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对保险投资的管制政策和法规严重限制了我国保险投资的发展。
三、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及风险分析
1.风险识别。一般地,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商业风险以及保险投资风险等。其中,保险投资风险是保险公司最大的风险源。而各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都具有其特殊的投资风险,在我国市场尚存在许多不足的情况下,对我国保险资金可能选择的投资渠道进行风险分析是制定投资决策的最主要依据之一。
2.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及其风险分析。
⑴银行存款。目前,保险公司的存款中大部分为协议存款,极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形成政策性风险。我国存款市场利率尚未放开,从而存款的利率风险比较小。总的来说,我国保险资金银行存款的风险较小,不是保险投资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⑵投资债券。债券是各国保险资金运用首选的投资渠道被许多国家的保险公司视为长期的资本保值和增值手段。但是,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⑶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很好的收益――风险平衡机制,是保险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投资工具。近几年的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公司已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但是,我国基金重仓持股现象十分严重,投资股票的集中度比较高。因此,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⑷投资股票。股票是另一重要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目前,股票投资在各国保险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票市场还很不成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使得保险公司投资股票时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⑸直接投资不动产。对不动产的投资,主要是指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初始的投资调查比较困难和费时,投资规模巨大且投资期较长,流动性较差,投资分散化的努力极为困难,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比较敏感。因此,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和政策性风险。
除了以上五种投资渠道外,保险资金还可以考虑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用于抵押贷款等。这些投资渠道各有其特点,也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如果保险公司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保险资金投资风险可能成为公司整体经营发展的阻碍,会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危及公司的生存。
参考文献:
[1]肖 潇:《保险资金入市的必要性及其风险管理》,《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12。
[2]周稳海、赵桂玲:《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防范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8。
[3]卢春香、戴志辉:《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研究》,《商业时代》,2007.12。
[4]孙家瑜:《当前保险资金运用的机遇与挑战》,《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
[5]石 磊:《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比较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6。
论文关键词: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 防范风险 防范
论文摘要:商业房地产的投资在我国乃至于全球都是备受瞩目的,因为房产投资本身的获利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不过跟一般的投资项目一样,商业房地产的投资风险也是存在的,怎样正确认识商业房产的风险并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本文讲述的重点。
由于前期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商业房产方面的有利措施,所以现在很多人愿意投资商业房产,以获取既得利益。不过商业房地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的投资风险也很大。尤其随着国家近期房产政策的调控,部分城市的房产价格肯定会降下来。作为商业房产,由于投入比较大,房租比较高,房价也一直在攀升,超过了商家所能接受的范围,这样房产投资就很有可能面临巨额资金难以收回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商业房地产的投资风险,并采取策略应对其带来的风险。
一、商业房地产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商业房地产”,顾名思义,就是指用作商业用途的房产。像是商超,酒店,街道上的商铺,还有那些商业广场,批发市场或者是购物中心等所用的房产都属于商业房地产。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购物中心,它是最典型的一种商业房地产形态。当然,之所以叫做商业房地产,肯定跟住宅地产有明显的差异。首先,商业房地产的收益高。不同于住宅直接贩卖,商业房产主要靠租金来增加收入。所以地段的好坏,建成后的管理层次,开发商的商业品牌,最终的资金流通程度对于房租的多少都会产生作用,而且影响深远。商业房地产的收益还跟当时的物价水平紧密相连,随着物价的上涨,房租也有可能随之上升。其次,商业房地产的经营方式相似,但内容多种多样。虽然商业房地产一般都是将各个店铺租给相应的商家,然后通过租金来获益,但是出租给商户的经营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搞餐饮还是搞IT都可以。再次,商业房地产一般投资规模大而且建设周期和资金回收期比较长。就像购物中心,如果要建成一个特色的商业区,前期必须投资大量的资金,而且大部分的商业房地产都要经历两到三年的过渡后才能走向正轨,这就要求房产开发商有雄厚的资金来周转才行。最后,对于商业房地产来讲,经营管理要求也会偏高一些。由于商业房地产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自身的盈利状况,而且现在商业房产的市场竞争特别激烈,所以对于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也变得比较苛刻。
二、商业房地产的投资风险
由于商业房地产本身投资比较高,收益比较慢,所以在此过程中肯定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之商业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所以高收益肯定包含高风险。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虑,现在商业房地产的投资主要风险如下: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针对于商业房产投资者而言的,是指由于自身的经营问题而导致收益水平实现率不够或是没有实现收益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资金流出与期望不符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企业或者投资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决策出现严重失误就很有可能导致运营成本增加,期望值减低。值得一提的是,经营风险也是目前商业房地产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商业房地产投资者或者其它主题财务因受到影响而使得商业房地产不能完工或者不能形成资金回收等状况。第一,投资者在运用财务杠杆时可能带来风险。所谓财务杠杆指的是投资者运用借贷的资金来扩大自身的透支产出,这样就会导致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也会增大。第二,拖欠风险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当房屋购买者或者租赁者不按时交房租或者借款的时候,由于拖欠自己所带来的风险就压到了商业房地产投资者的身上。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商业房地产市场价格得变动而给房产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这一点是很值得重视的,因为市场风险是最难把握的,它会随着市场的走向而变动。
(四)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商业房地产投资因为利率的变化而影响收益所带来的风险。众多周知,商业房地产在开发初期的投资力度都是很大的,所以大部分的开发商都会选择跟银行合作,进行贷款等动作,这样一来,银行利率的增减就跟商业房产的投资风险直接挂钩了。 转贴于
(五)无流动性变化风险
由于商业房地产从建房开始都是不能流动的,所以投资进去的资金就不能够随时转出转进,这样就有可能由于投资周期过长,使用周期等早场房地产价值增大,交易成本也很高的局面,也由于这种流动性太差的原因很有可能导致投资收益水平,而造成无流动性变化风险。
(六)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估计一般人都可以理解,像是地震,水灾等风险对于商业房地产业也是不可抵挡的,不过这项灾害可以转嫁到保险公司那里,相对风险比较低。
三、商业房地产风险的防范策略
商业房地产的投资收益是建立在对未来房价走势判断的基础上的,只要判断的准确就一定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不过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使得很多情况下房产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偏差太多,所以防范这种预期收益的偏差成了商业房产风险最重要的防范策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仔细认真的市场调查,考虑各种因素,最终进行归纳统筹,得出最准确的数据最为投资依据。要做到这些,首先作为投资者来讲,要对经济市场比较了解,对于市场的走向要有比较深刻的意识,最重要的是要针对自己所投资的商业房产的未来发展有非常客观的认识,要能统筹全局,掌控趋势。其实防范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大体上有这几种途径:一,风险规避、损失控制与风险转移。简单地讲就是回避一些风险比较大的项目,而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这是一种最理性的策略,可以将房产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二,损失控制。它主要是指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而将房产损失控制到最低。就像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管理方法,减少风险投资。三,风险转移。这点的意思就是把风险转嫁到其它项目或单位上,比如保险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结
总之,商业房地产的投资风险是不可忽视也不可阻挡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的同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慎重选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杨洋,房地产估价风险分析与防范[J]价值工程,2010,26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种类
在房地产投资活动过程中,收益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特别是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房地产投资,风险更是在所难免。房地产投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供求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二、新风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平顶山市新风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鹰城房地产企业中的后起之秀,其投资风险决策的分析是不容忽视的。
(一)开发前期投资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
平顶山市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房价处在中间水平,涨幅比较平稳,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比例有限。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平顶山市政府出台的《平顶山市住房建设规划意见书》相关土地、房产限购、住房、价格等政策等,均有可能对本企业房地产投资收益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2.金融风险
新风景房地产开发公司65%的资金来源于外部融资,其中长期债券融资占55%,长期借款占7.5%,短期借款占2.5%,这种融资结构扩大了投资的利润范围。但是这种融资方式财务风险很高,若在公司发展不景气时,还本付息可能将成为公司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有可能导致本公司破产。
3.法律风险
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房地产项目必须拥有合法受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地产企业资质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有的项目虽然开发前景看好,可如果不顾及农民利益,征地拆迁无法做完,更谈不上开发。如:在楼盘的审核验收中、买卖交易过程中、租赁中等都有可能造成投资损失。
(二)建设实施阶段投资风险分析
1.工期风险
建设阶段任何环节的时间损失都会使工期拖延。平顶山是小麦玉米的优良产区,受本、外地农民工受到春种夏收等条件的制约,以及由于资金不到位所引起的建筑工程物资不能及时到位使用等都会引起工期的延误。
2.工程质量风险
工程质量是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和环境特性的综合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个重要因素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
(三)投资回收阶段风险分析
1.市场供求风险
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会使房地产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发生偏离。
2.经营风险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平顶山市消费者大多数青睐于80-200平方米的中等户型,其中150-2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但是新风景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建造四栋17层的商品住宅房,80%的户型均为三室两厅120-150平方米的大户型,户型较为单一,所以其面临的经营销售风险不可小觑。
3.购买力风险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将消费从住房中转移,从而影响房地产消费需求,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三、防范投资风险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
在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通过科学预测,对项目准确定位,选择适宜的投资项目类型、投资区位和开发时机,减少房地产投资开发的盲目性 。
(二)灵活应用投资组合理论
在投资领域里,要懂得分散投资以达到分散风险、降低风险的目的。房地产投资可以选择不同区域、房产类型的投资组合,甚至是同一类型不同项目的投资组合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普通住宅投资一部分,在高档写字楼投资一部分等等。
(三)关注政策变动
我国房地产受政府政策影响大。因此,要时刻关注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及我市政府政策的变化。研究各项政策,有助于房地产投资确定正确的投资开发方向,并根据政策变动及时调整投资策略,进而有效控制政策风险。
(四)合理融通资金,减少金融风险
房地产投资数额巨大,通常采取融资的方式满足其投资需求。而金融风险的存在,要求房地产投资者考虑贷款规模减少和利率可能升高因素,合理安排投资资金。另外,房地产投资者可以合理利用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将因利率引起的金融风险转嫁给银行。
(五)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为了更好地实现房地产投资决策,新风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必须对风险投资决策工作进行具体的组织,确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其职能,使企业各部门协调工作,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