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绩效审计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绩效审计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绩效审计的特点

第1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建设资金投入加大,基本建设规模加快,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和办学效益提升很快。现阶段,各高校积极投资建设新的基础设施或新校区,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如何加强对基本建设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高校教职员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高校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投资机制,规范基建工程投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高校基建管理中实行跟踪审计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审计措施,在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含义

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简称是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经济效益审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指采取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的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是提高项目建设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计。跟踪审计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造价文件等为依据,运用计算机和软件等先进审计手段对基本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决)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能够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且促进廉政建设。

2.基本建设项目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对建设项目的审计主要采取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方式,基本都是以事后审计为主,以项目合法、合规性审计为核心,尽管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没有很好的体现审计的价值所在,这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方式。实践证明,事后审计往往是对已建好的项目进行审计,很难事先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竣工结算审计核减了建设资金,节省了投资,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建设项目竣工后,在竣工结算审计中即使发现了决策失误或管理漏洞,但错误已无法纠正;即使查出了损失浪费或工作人员失职渎职仍至腐败,但资金已无法挽回。竣工结算审计方式时间滞后,矛盾突出,所以这种事后的审计监督方式难以满足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的需要。

目前有些高校在新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以学校内部审计为主、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为辅的审计模式,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并进行绩效考核,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特点

3.1不同的审计时间

跟踪审计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审计阶段,审计人员介入的时间早,参与的深度深,能及时审计每个阶段。基建项目的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全过程的审计,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完善基建管理工作,促进基建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3.2不同的审计方式

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主要是在现场进行工作,体现为就地审计方式。跟踪审计根据工程进度、施工实施先后分别进行。

3.3不同的审计内容

3.3.1建设项目资金筹集与使用审计

审计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有: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合规,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的问题;建设项目资金的筹集、拨付的情况是否合规,有无因资金原因影响工期;跟踪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的当月形象进度进行核实,对完成的工作量进行审核并计算出金额,签署支付工程进度款建议书,通过严格控制超预算支出,切实减少损失浪费。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发挥其在投资控制中的作用,对资金的运作进行监督。

3.3.2合同签订中的审计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施工合同的条款可避免与合同法相冲突,减少诉讼。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扩大到对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前的审计,防止了因为不合理条款使高校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

合同是工程项目各项费用支出的依据,审计的内容主要有:是否在合同中写明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施工范围、工作内容、工程价款、竣工日期及保修期限;是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否明确工程质量要求、验收和检验方法;是否明确设计变更的程序;是否明确竣工结算方式以及发生争议时的处理原则等内容;是否明确违约责任及处置方法等。

3.3.3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审计

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建设项目是否存在随意扩大规模,故意提高工程标准,突破初步设计概算的情况;施工单位是否为挂靠或违法分包,项目经理是否常驻现场,项目经理部是否有效开展工作;工程的进度是否与进度计划一致;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国家质量检测部门的评定;加强签证的程序和内容管理,审核签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高校利益。

3.3.4以预防和控制为主的动态审计

跟踪审计不再局限于事后的查处,而是更加注重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有效控制。传统审计范围只涵盖了施工和竣工结算两个阶段,且是一次性静态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则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算等阶段,并且对同一项目不同时点多次介入,多次审计。

4.开展高校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审计方式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高校建设项目审计方式变革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是开展跟踪审计,它是建设项目在基建工程管理中,所采取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方式。跟踪审计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将传统的事后审计程序前移至项目决策阶段,将审计工作贯穿于基建项目全过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主体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善工作机制,预防风险,使建设项目实施得以规范、有序、高效运行,促进基建项目各环节的有效管理,更好地控制工程投资,提高工程质量,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和效能监察作用是高校审计工作的客观需要。

5.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作用

5.1跟踪审计对合同制定、执行的把关作用

在基建工程管理中,需签定《施工合同》、《安装合同》、《材料合同》、《设备合同》等一系列合同。无论哪种合同,审计人员都需要逐字逐句的推敲、斟酌,对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可行性、合规性、真实性,作出判断。对合同涉及的专业性强的条款,审计人员进行咨询或通过专家论证。审计人员发现合同条款有缺省、遗漏以及有隐含不公平的地方,应及时提出,经工程例会讨论、达成共识,进行修正。在合同的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变更合同的,应严格按相关的制度、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对购进的设备、材料的规格、品牌、型号、材质、色泽等方面要求监理和有关人员对照合同验收后,签章认定,作为审计核算的有效依据。

5.2跟踪审计对材料、设备采购过程的价格把关作用

材料价格对整个工程成本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目前的建筑材料市场很不规范,一物多价、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各种优惠如折扣、甚至回扣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此种现象,跟踪审价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施工方提前报出所需的材料。审计人员对所报材料有市场信息价的,按规定月份的信息价执行;对没有信息价的材料,审计人员执行“货比三家”的原则。跟踪审计在监理方把质量关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电话咨询、网络查询、到市场询价,搜集所有材料价格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在三至五家报价的基础上,通过工程例会,由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参与论价、议价,最后由甲方综合各方情况进行定价,并经各方签章认可,作为决算价格,计算工程成本。

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价格一般比较高,审价员必须在掌握大量价格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比质量、比信誉、比资质,使用“质优价廉”的设备。

5.3跟踪审计对设计变更的约束作用

学校每年在对高校财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常常有超预算的情况,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超支占相当一部分。究其原因,很多是设计变更引起的。有的基建项目在施工中进行设计变更,在变更中进行施工,导致超投资、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跟踪审计对单项或单位工程的设计变更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变更是否合理,计算变更部分增加的投资额,如发现变更幅度大,出现超投资现象,跟踪审计应及时向学校发出超支警示,防止随意增加工程成本。

5.4跟踪审计对现场签证的牵制作用

针对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的随意性大、不切实际的现象,跟踪审计制定了“现场签证制度”,规定了签证程序、设定签字权限和责任,并实行基建处、监理、跟踪审计联签制,而对数额较大的签证,要求施工方提前申报,跟踪审计等各管理方人员到现场商定。这样使得现场签证有章可循,各方互为牵制、互相约束,使工程成本更加切合实际。

5.5对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审定作用

跟踪审计要求施工方按月申报工程进度款,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跟踪审计根据施工合同及形象进度的完成情况,审定工作量,并与基建处、财务处、审计处相关人员共同确定工程进度款的支付额度,使工程进度款不会超支或积压占用。

5.6跟踪审计有利于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

跟踪审计有别于其他的审计模式,在于它的全程性。跟踪审计克服了事后审计的局限性,审计贯穿到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可以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可以随时对建设项目提出建议和意见,监督工作进程,真正做到“边建设、边审计、边纠正、边规范”。

跟踪审计的效能监察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6.1跟踪审计可以加强决策阶段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落实高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决策阶段主要是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估算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等。建设项目各项经济决策对项目造价以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决定性影响,决策是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阶段。审计计人员能从审计专业和各业务专业提出具体的分析,修正决策者的不足。

5.6.2跟踪审计以审查设计的效益性为重点,确保建设项目选型经济实用

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来支撑,科学的工程设计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达到经济实用的效果。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关口前移,既可以避免项目决策错误造成损失浪费,又便于后期审计工作开展,切实从源头堵住资金流失,因此,审计设计方案对有效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6.3跟踪审计可促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质量监控,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成本核算,开展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施工和建设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第2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1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弱春偏半冬、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势壮,抗冬寒,耐春冻。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成穗数多。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力强。株型紧凑,旗叶上冲,穗层整齐,穗多穗匀,结实性好。穗纺锤型、较长,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容重高。平均每667平方米成穗42万,穗粒数35粒,千粒重43克。耐旱,耐后期高温,叶功能好,熟相好。

抗病性鉴定:田间自然发病,综合抗病性较好,中抗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接种抗病性鉴定,2007年表现,中抗纹枯病和白粉病,中感赤霉病、叶锈病。2008年表现,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慢叶锈病。

品质分析:2007、2008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混合样分别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试,品质测定结果为:容重795/800克/升、子粒硬度指数65、蛋白质(干基)14.95/15.04%、湿面筋35.7/34.7%、沉降值30.1/34.5毫升、吸水率64.2/63.6%、稳定时间2.3/2.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74/145E.U.、拉伸面积51/47平方厘米,延伸性200/220毫米。

2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22.1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8%;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87.2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0%。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00.5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9%,居第1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中北部、苏北、皖北、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中晚茬地种植。

3.2 播期播量:适宜播期为10月8日~18日,播量8~9千克/667平方米。

3.3 提高播种质量:要求精细整地,足墒下种,浅播匀播。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确保苗匀苗全。

3.4 平衡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与微肥相结合。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为:纯氮12千克,磷(P2O5)6千克,钾(K2O)6千克,锌肥1千克。磷、钾肥和锌肥一次性底施。

第3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临床特点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神经内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病、神经系统病变、痴呆、脊髓炎、脑部炎性病变、偏头痛以及脑血管疾病等,然而对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治和研究则较少。神经内科疾病通常具有院内感染发生率高、病情危急、发病迅速等典型特征,尤其是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其他临床并发症,所以,加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次临床研究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60例患者发院内感染症状,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42.5±24.6)岁,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者原发病情况为:1例病毒性脑炎,2例脊髓病,6例周围神经病变,5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4例其他。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1年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患者的院内感染症状进行诊断,准确记录患者的感染时间、感染部位、有无医院感染、住院时间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由神经内科医疗人员对患者的诊断,并进行感染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部位主要包括:泌尿系统、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黏膜及皮肤等,且不同部位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具有意识障碍发生率高、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且发生率高、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使用率高以及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等特征,受到患者自身特点的影响,这类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通常较高。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且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会有所提高,且主要受到医源性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影响;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存在意识障碍和生理反射障碍,因而需要接受各种侵入性治疗,这一治疗措施会损坏其机体抵抗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3.2 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第一,控制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用药情况、治疗方法和医疗操作等,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抗生素用量,从而对患者的各项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第二,强化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抵抗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力,改善其营养供给状况。第三,加强患者自身危险因素监控,主要包括血肿破入脑室、脑组织中线移位、发病部位、脑出血的量、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卒中史、慢性肺病史、糖尿病病史和年龄等,尽管患者自身因素具有不可干预性,但积极有效的并发症和原发症治疗,有助于患者意识的恢复,血肿的尽早清除,以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从而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第四,强化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卫生,控制探视人数,减少陪护,加强口腔的彻底清洁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

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工作,以降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依据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种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严格遵守院内感染防治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感染预防意识,定时进行物体和病房消毒通风,避免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以及向患者传染病原体,实施各项侵入性操作前需严格洗手,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达到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目的[3]。

3.3 总结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对操作的必要性进行核实,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在患者感染属于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尚未确定前,不能盲目应用抗生素,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定时进行病房通风和消毒处理,以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孙晓静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39例临床分析.健康必读杂志,2011,10(10):2526.

第4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79-01

糖尿病肾病主要指的是糖尿病微血管发生病变,引发肾小球硬化,是比较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肾病通常是进行性发展,最终会出现肾衰竭【1】。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通常患病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免疫水平较低,容易出现感染,治疗存在困难,经常出现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痛苦,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现阶段,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方法。相关的研究显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蛋白尿发展,缓解肾功能减退。本次研究主要是选择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为35至78岁,平均为61.5岁,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非糖尿病肾病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50

例,其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8例,年龄为31至70岁,平均为58.5岁,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透析机型号是GambroAK-95、Fresenius4008B,每周进行透析,时间为2至3次,每次时间为4至5h。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降压,并补充如下药物:(1)促红细胞生成素,(2)叶酸,(3)维生素,(4)活性维生素D,观察组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对血糖进行控制。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P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透析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以及脑血管意外。在低血糖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5.0%、4.0%;在感染方面,发生率分别为30.0%、10.0%;在透析低血压方面,发生率分别为30.0%、6.2%;在心功能不全方面,发生率分别为45.0%、12.0%,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方面,两组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时间的受到疾病痛苦,血液透析方法是一种替代式疗法,在进行透析时,患者身体存在不适,透析费用比较高,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在临床中,部分患者的情绪比较低沉,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之间相互的进行交流,使得患者能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心理疏导,增加患者自信心。

3.2 并发症护理。首先是透析低血压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植物神经变性,神经调节的功能降低,血管的顺应性比较差,容易出现低血压。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体重增加,是危险的因素,是引发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解释体重过度增长所产生的危害。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水分的摄入量。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泵速由慢到快,首先是60mL/min,结合血压和患者的反应,增加到150―260mL/min,若患者具有进餐习惯,降低速度,开始为20―40mL/min,直到结束,低血压发生率得以降低【2】。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若患者存在出冷汗、头晕等症状,平均动脉压降低大于30mmHg,就应当想到透析低血压,采用高渗盐水、降低血流量等处理方法。

其次是心功能不全。这种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本次研究中,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5.0%,发生率较高。在透析之前,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容易死亡【3】。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提前进行透析,用药和饮食合理,在透析过程中,限制水的摄入量,对体重进行控制。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应当多吸氧,观察是否出现憋气等症状,帮助患者选择卧位。定期进行血液滤过,使得透析更加具备充分性。

再次是感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增加,糖代谢出现紊乱,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感染发生率比较高,在本次研究中,感染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发生率为10.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者适度的强化营养,适当的进行活动,机体的抵抗力能够增加;房间定时的进行通风,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4】。并注意进行皮肤护理,注重个人卫生。

总之,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做好早期的护理,进行心理护理,并针对并发症做好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相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7(8):2326-2327.

[2] 张晓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47-49.

第5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规性

近年来我们各级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资金收支审计中都会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绩效管理情况单独反映出来。部门预算是指微观意义上政府组织的收支计划,是各个政府组成部门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自身的职能特点,由各预算部门编制,向财政部门上报,再由财政部门审计核后报同级人大批准,再下发给各个单位执行的综合性的计划。绩效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根据审计署的要求,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现就基层的审计经验,谈谈对有关部门预算执行中有关绩效审计的认识。

一、目前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判断部门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的评价标准。部门预算执行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的关键工作,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绩效审计的标准现阶段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业(或部门)、项目的成形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依据内部有关绩效的要求,与有关各方进行磋商,选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对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的四性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正因为各职能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针对行业、项目的绩效考核标准,再加上绩效审计的组织实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无章可寻,因此造成绩效审计结果的社会认可度、接受度较差。同时,由于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有着各自的固有属性和独立性,决定了部门资金的使用主要是体现社会效益、宏观效益、长远效益,所以很难直接量化经济效益,从而对制定合理的绩效审计标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标准的制定科学与否,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每个行业和项目的这些标准可能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更不会是成形的。即便是同样的项目,其衡量标准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会导致审计结果大相径庭。

其次,部门预算执行绩效的指标体系没有形成。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要提高预算执行单位的的责任心,强化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规范预算分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财政支出的合法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目前,虽然审计署提出进行全面绩效审计,但有关绩效审计方面法律法规涉及的内容并不多,审计准则中也没有对指标体系进行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论述。因此,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准则和业务操作指南,有选择的对部门预算执行展开整体绩效、重点绩效以及单项绩效的审计,以便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专业的绩效审计人才队伍急需加强。部门预算绩效审计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就目前而言,各级审计机关能全面掌握并能准确进行绩效评价的复合型的审计队伍严重缺少。这就需要现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项目业务有一个快速的学习过程,从而较为深入地对相关的情况有个了解,否则就不能对被审计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价。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实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绩效审计的全面推进,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绩效评价结论无法得到被审计单位利用。从目前审计报告整改反馈的情况看,绩效审计评价所提的意见建议也只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的层面上。财政和各级预算部门并很少有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各项经济发展目标很好地与政府绩效考核对接。还有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评价结果的考核办法,但是由于部门预算项目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有关的预算项目确立是否合理,执行效果如何、出现问题如何追究相关责任等均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所以,审计评价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没有起到预想的的作用。这不仅是一种人才物的浪费,也是影响了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预算绩效审计工作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二、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中的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有关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政府各级预算单位应从上到下,统一要求,加强行业、各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合理安排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构建和完善相关的预算执行评价体系。审计机关也要从顶层开始,根据不同部门业务的特点,并与职能部门的指标体系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设计一系列能够正确评价行业和项目的指标和标准。审计部门应结合财政和各有关部门的特点,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和符合实际需要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规范绩效审计项目实施,确保审计质量,从而达到应有的社会有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是要加强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任何的工作开展的好不好,关键是在于人,绩效审计队伍建设也决定着绩效审计走的有多远。相对于传统审计,绩效审计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关人才严重不足,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内外在潜力,把建立复合型的绩效审计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审计工作的重中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审计机关内部的人员,集中各业务部门的骨干加强审计绩效队伍。同时对所有的审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单位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制度,增强其对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专业性强的项目,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和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加入,以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单位业务精湛的内审人员,充实到审计组中,发挥他们对本单位业务熟悉的特点,快速熟悉单位情况,做到事半功倍。

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整改情况直接反映了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开展的好坏。对审计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督促部门、单位按法律法规和绩效目标去有效落实,督促整改到位,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审计机关。同时应逐步建立健全绩效审计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应向社会公告审计绩效审计结果,同时也应公告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情况,增强审计监督和整改落实的透明度。(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审计局)

参考文献:

第6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对策

一、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政府绩效审计指的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审计项目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进行评价、监督、鉴证,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政府绩效审计具有范围广阔、过程延续、审计方法多样等特点。

二、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不合理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我国于1994颁布了《审计法》,并于2006年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虽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了一部分绩效审计的内容,但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进行阐述,对绩效审计并没有进行系统性规定,导致政府绩效审计存在困难。

(二)政府审计体制设置不科学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采用的是行政审计体制,即国务院设置审计署,国务院总理主管全国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仅要对政府负责,还需要对上级审计机关负责,实行双重领导体制。这种体制存在很大漏洞:一是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审计机关在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审计时,要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之下,具有共同利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绩效审计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二是透明性差,。从目前来看,政府绩效审计为审计单位垄断,审计人员在明细资料的收集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对政府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三是会计信息失真。财经领域会计舞弊行为猖獗,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

(三)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视度不够

一是由于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环境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在内的多种因素。我国审计环境较差一方面受到政府行政体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都受到社会公众参与意识较低,对绩效审计缺乏认识。二是在政府审计工作中,绩效审计仅占有较低比重,审计结构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还停留在传统的合规性审计阶段,而没有对经济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经济性进行分析,导致绩效审计得不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同时,政府绩效审计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在审计后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的专业性强、领域跨度较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知识结构有很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达到以上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的组成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人才。 二是审计方法比较单一。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也快速发展,手工查账、经验判断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三、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加快法制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首先应重视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法律法规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对其进行修订和补充,保证政府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在法律法规中,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审计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如何开展进行阐述,为审计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同时,还应该尽快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具备如下特征:一是全面。即应包括政府所开展的所有经济活动项目,对资源利用效率、行政管理效率、社会效益等进行有效评估。二是应有弹性。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特点进行设置,在评价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时也应留有余地。

(二)继续加大审计体制的改革力度

当前,行政式审计模式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应继续加大审计体制的改革力度,将审计机关从行政体系中分离出去。在审计体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设立中央审计委员会或者审计院,推行一府三院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转化为立法型。在审计试点工作中,由于受到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试点工作中应特点注意。从我国国情出发,创建一个适合我国的审计模式,重点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专项资金、公用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审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还能积累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同时,应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惩处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基础,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政府绩效审计缺乏合理的依据,影响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的发挥。

(三)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

社会公众的重视和监督是推动审计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提高社会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才能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监督。政府绩效审计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因此,要特别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找出政府管理中的缺陷和问题,改进政府管理的方法。另一方面,将审计的结果和行政问责制度结合起来,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严格管理。将审计结果和政府财政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审计的结果优化和调整政府支出的结构和方向。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熟悉财会、法律、工程、社会学、经济学知识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尽量采用在职培训模式,注意培训方式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才能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政府绩效审计不仅关系到政府行政职能的发挥,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当前,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审计体制设置不科学,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视度不够,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绩效审计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审计体制基础之上,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深入认识,加大人才培养和开发力度,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东梅.浅议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2,(14):96-98.

[2]陈远.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师,2011,(11):189-190.

第7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审计职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真实合法性财务审计逐步向绩效审计延伸,成为国家审计发展的一种必然方向。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也越来越被重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国有企业审计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特点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现状,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具体途径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审计机关积极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向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延伸。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把专项审计调查当作开展绩效审计重要的方式,目标主要是立足于服务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

从我国审计实践看,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并不如意。实践中,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主要表现在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和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两大方面。大多数的绩效审计项目都是在经济责任审计或者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给予一些关注,其目的主要是在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能够对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所表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

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包括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方面。既包括财务部门,也包括生产、销售、采购部门等其他业务部门,还涉及后勤服务部门;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

(二)审计标准的多样性

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的绩效不仅仅涉及经济效益,还有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而管理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多角度综合评价。

(三)审计方法的灵活性

不仅要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采用统计分析、管理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价、固定成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工程概预算评价、环境分析、体制/运营模式分析、咨询等多种分析法、评价法,有的甚至采用定性综合评判法等。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四)审计结论的建设性

绩效评价结果是企业经营成果、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成长性的综合反映,通过全面评价被审计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经济和有效程度,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经营风险,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途径

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在企业绩效审计方面,审计机关已经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推进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就必须转变企业审计发展思路,创新企业审计模式和工作方法。

(一)制定适当的企业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评价标准

绩效审计标准是衡量、考核、评价审计对象绩效高低、优劣的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是与审计判断直接相关的。 只有选择好评价标准,建立合适的参照系,才能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绩效审计标准的确定,笔者认为一是参考已有的行业标准。每个行业各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特点,很难为每一行业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被审计单位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办法等。被审计单位为加强管理制定的控制制度、办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也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分析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缺陷,评价管理责任;三是国家制定和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目标、指标,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规范、技术标准等。

(二)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大局,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创新企业审计模式,改变目前企业审计技术方法,使审计监督融入国有资产管理之中,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当前应拓展企业审计新思路、新方法。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等技术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调查研究可以用来调查事实、收集信息,也可以用来收集对特定问题的不同观点。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座谈会法,征求关于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想法。同时,有针对性选取部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围绕审计评价来设计各项指标,使审计人员更广泛的听取意见,收集资料,为深入分析,准确把握问题实质提供依据。

(三)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多元化的审计队伍,为企业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审计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税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要具备公共行政管理、计算机技术、环保知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知识、工程管理、数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这并不是要求每个审计人员同时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是要使审计队伍总体知识结构多元化且科学平衡。这不仅需要吸收引进多学科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多途径地对现有人员审计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审计业务熟练的骨干人才,保证人员素质和结构满足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中效率性标准追求产出投入比的最大化和效果的最优化。效果性标准,指的是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经营实现程度以及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中,效果性标准追求效果的最优化,强调的是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的关系。

社会性标准,指的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与社会需要之间是否符合,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中,社会性标准要求减少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社会公众的意见作为主要的衡量尺度。控制性标准,指的是企业能不能构建严密的控制系统,即内部控制结构,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中,控制性标准包括两大方面: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在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中,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自先由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难以有效覆盖成品油销售企业的专业范围,因此迫切需要复合型的审计人员。其次,审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审计,而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目前还难以体现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相匹配的明确规定。再次,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人员是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这就容易导致审计的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最后,现有的企业绩效审计的理论还难以全面覆盖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绩效审计,需要审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这样的现状下,结合笔者的审计工作经验,特提出以下的对策:首先,成品油销售企业应该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进行绩效审计。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出发,逐步构建符合成品油销售企业实际特点的绩效审计工作规范。其次,应由选择地引入审计评价标准。严格遵循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数据的收集—>审计结论的这样的过程进行。在审计评价标准明确的前提下,提出客观具体的审计意见。

第9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绩效审计;发展历程;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98-02

总理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如何确保这4万亿资金用好、用实、用出效益,也就是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杜绝损失浪费,引起了人大代表以及百姓的热议。人大代表所强调的加强4万亿投资监管的三个关键点之一就是跟踪审计。因此日前应当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当前阻碍绩效审计发展的问题,全面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中国绩效审计的历史实践与特点

(一)绩效审计实践的三个阶段

1.审计署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提出:“从财务审计入手,加以分析,落脚到经济效益。”据1984年审计资料记载,当时,全国有22 个省、市、自治区的270个县以上审计局,对1 263个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试审,试审中充分注意到经济效益问题,诸如:天津铁厂经济效益审计报告、湖北省两户纺织企业效益审计报告、辽宁卷烟厂效益审计报告、山西小氮肥行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鞍钢和山东审计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都是当时比较典型的经济效益审计实例。

当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出各类问题总金额30 692万元,其中属于经济效益差的是9 195万元,通过试审,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收节支起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中期以后,绩效审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 20世纪90年代。1991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确定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经常审计,既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作出适当的审计评价,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这个时期,中国审计机关还结合宏观经济财务收入审计,开展了一些事后来看带有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活动。

3.加入WTO后的绩效审计情况。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开始注入了绩效审计内容,如进行了绩效调查审计,在外资审计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使用效益。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积极制订计划,在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等财政投入较多的部门,实施绩效审计,取得一定成效,向审计现代化迈出可喜一步。

(二)中国绩效审计特点

绩效审计走进中国这些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尽管时断时续,然而,它仍然体现了自己的特点。

其一,根据中国不成文和成文(《审计法》)法律条文关于“真实、合规、效益”的规定,把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或更严格意义上说,绩效审计寓于财务审计之中。其二,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审计对象,即是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益审计,且较多地集中在其财务成果的分析上,对经济活动审计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其三,绩效审计主要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国家审计机关尽管试验性地实施了一些绩效审计,但与内审机构比要少。其四,事后审计多,事前审计尚不多见,而事中审计,即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节,以推动被审单位改善未来经济效益,实现其潜在利益则更为少见。

(三)绩效审计的初步成效

其一,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或调查,初步摸清了被审单位资金运行的效益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其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四,一定意义上开拓了政府审计领域;其五,专项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基建项目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未来绩效审计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四)中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在现行审计体制下,中国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围绕着党政工作中心实施审计监督工作,显然这种对国家审计的定位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监督朝服务于人大立法监督方向的转移。

2.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监督的对象、范围、目标、结果等往往受某个或某些大权在握的领导的个人意志所左右。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决定审计根本大事和工作重点的决策者必然是政府首长而不是审计机关自己。这样审计工作的安排就与政府首长工作职责、政绩评价甚至个人偏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在现行审计体制下,目前绩效审计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审计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

4.中国的现行审计体制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发展。当前绝大多数的预算决策及项目投资的决策和使用权集中在政府或个别负责人手中,权力的集中往往伴随着权力运作上缺乏透明度,如再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既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又容易纵容决策随意性和长官意志等现象发生,从而无可避免地使财政资金出现巨大的浪费和损失。由于许多问题与政府行为有关,审计机关也无可奈何。

5.国家审计机关对在中国条件下,如何实施绩效审计,缺乏一个战略性认识,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思路,缺乏一部战略性发展规划。绩效审计方面有组织的理论探讨、人才培训很是欠缺。

二、中国发展绩效审计的战略思考

(一)应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目光,重新认识绩效审计在中国审计的地位

我们讲的中国国情,自然是中国审计直面的国民经济活动,要点有二:一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速度低效益且重速度轻效益问题;二是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大量严重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问题,这两个问题给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后果和危害是一样的,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益,甚至不讲效益,不认识,甚至熟视无睹。

在中国发展绩效审计,可以说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轻视效益问题,找到其中一条出路。人们称审计者是经济医生,我希望经济医生把绩效审计作为中医药方,对中国国民经济低效益采用既治标又治本的中医疗法,而把财务审计作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紧应急的西医药方,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采用西医疗法。只要尽我所能,定有成效。

(二)宏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1.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审计。通过审计弄清有无因支出范围和用途计划不当而可能造成损失浪费现象,这种事前审计是把其作用在预算过程中,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的节约度。

2.财政决算审计。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弄清被审单位所花费的财政资金是否获得了效益,这种事后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帮助被审单位总结经验,挽回效益方面损失,从而促进财政资金运行的有效性,或潜在效益。

3.投资项目审计。是对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经过投资活动取得的有用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价。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标准是:(1)是否以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投资、最好的质量和最快的速度形成最大的综合生产能力;(2)能否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投产后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投资回收;(3)能否为国家提供最大效益,这是杜绝中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最重要之渠道。

4.金融审计,即主要对信贷项目计划执行及其结果的审计,在中国金融行业,贷款项目没效益甚至副效益“打水漂”问题十分惊人,审计机关除着力审计其违纪违规、内外勾结的经济犯罪案件外,势必要把对贷款项目效益审计提到日程,这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低效益的非实行不可的举措。

5.税收审计。通过绩效审计弄清税源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以提高税收率。

6.专项资金审计。国家专项资金繁多,审计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有典型主义的资金项目,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其资金使用效果。

(三)微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对其绩效审计范围主要是:(1)评价企业效益的指标状况,诸如对活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生产率与工资利润率),物化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率和单位设备产品率),劳动占用量和劳动消耗量的综合效益指标 (资金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等的评价;(2)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计划管理情况;(3)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通过绩效审计,确保企业潜在经济效益的实现。

(四)加强绩效审计立法

绩效审计急需强调人大立法监督。从绩效审计的产生和实质看,绩效审计是为了提高政府预算和公共资金支出的透明性和有效性,是为了增强对政府受托经济责任更深层次的评价与监督,这显然就有利于加大对政府公共权力约束的力度,这也正是建立良好所需要的。要积极探讨适合绩效审计的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使绩效审计的监督成效公平、公开。

(五)加快绩效审计人才培训

一个有效的绩效审计工作者,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力。这些应当是绩效审计人才培训要实现的目标,也是绩效审计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六)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绩效审计经验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绩效审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更为现实的阶段,它们的绩效审计成功经验,同样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必将为我发展绩效审计以启迪。

合理安排,循序渐进,逐步摸索绩效审计新路子,创建一套适合绩效审计的操作模式与报告模式。绩效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监督,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已成必然。但就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经济秩序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质量和人员的总体素质而言,要达到这方面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