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内部审计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审计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审计汇报

第1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愈来愈高,并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计事务所,通过提供各类审计服务以有效稳定我国市场经济。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当中常常会出现审计失败的情况,为相关企业和我国资本市场的自身发展均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内部控制评估理论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燃眉之急”,通过积极将其与会计报表审计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完成对企业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在进一步提升会计报表审计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内部控制评估同会计报表审计的紧密关系

(一)共同之处

1.审计目标。无论是内部控制评估,还是会计报表审计,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二者“殊途同归”,即拥有共同的审计目标。二者均致力于推动披露会计报表信息以及其他相关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在有效保障各类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基础上,使得信息用户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的信息,并与信息提供者之間建立起互惠共赢的信任关系。[1]

2.审计模式。内部控制评估和会计报表审计使用的模式基本相同,二者均属于企业风险导向审计范畴,均作为企业评估风险中的关键举措,内部控制评估与会计报表审计在对重大报错风险的存在进行评估过程当中,都是建立在评估重大报错中的缺陷以及可能存款基础之上。

3.审计方法。会计报表审计工作需要立足于大量的财务报告以及其他相关环节的内部控制,而这与内部控制评估完全一致,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审计方法。通常情况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评估的过程的当中,主要使用调查分析、执行测试等审核方法。

4.重要地位。会计报表审计主要审计是否存在重大会计报错或是会计信息的隐瞒、欺诈等行为。内部控制评估则是通过相关人员有效评价内部控制财务报表是否有效,因此二者无论是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还是相关标准等方面均基本保持一致。这也意味着在企业当中会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同的重要地位。

(二)不同之处

1.目的不同。内部控制评估和会计报表审计在目的上略有不同,会计报表的审计目的大多集中在会计报表信息数据的真实与否,而内部控制评估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预测信任程度、提供审计意见与支持,有效缓解工作压力与强度等其他目的。

2.范围不同。内部控制评估和会计报表审计在测试范围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审计人员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对业务领域成本效益的考量,并非直接参与会计报表的各项环节,如资料收集、内容编制等。但内部控制评估则从获取审计证据开时对其进行评估,直接参与控制测试直至最终能够获得满意的审计意见。[2]

3.要求不同。会计报表审计需要有效识别出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具体风机,并通过适当选取部分样本进行控制测试,对于样本量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内部控制评估对于最终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等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控制测试过程中需要庞大的样本量以保障其结果真实可靠。与此同时,内部控制评估在对审计缺陷评估进行控制时,要求更为细致。

4.内容不同。通常情况下,会计报表审计的最终意见会受到报表自身缺陷、会计审计事务所等一般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审计会计报表的过程当中鲜少会考虑包括内部审计提等特殊影响因素的存在。而相对于会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评估需要考虑的评估内容以及影响因素则更多,除了常规的影响因素之外,各类特殊意见和特殊因素也同样在其考虑和评估范围之内。

三、内部控制评估运用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意义

(一)完善审计程序

在会计报表审计当中积极引入内部控制评估,可以有效使得审计人员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与了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搜集整理有关被审计单位、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从而完成对会计报表中重大报错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在此基础上从工作性质、审计时间、审计范围等各方面入手,实现对审计程序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3]

(二)弥补自身不足

内部控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同时对企业各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以有效帮助其降低需要面临的风险数量和风险等级。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部控制本身是完美无缺的,在将内部控制评估运用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也可以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发现内部控制评估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将发现的缺陷与漏洞整理成报告的形式及时上交给相关领导,能够有效弥补内部控制评估的自身不足。

(三)控制审计风险

为了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重担,保障企业单位能够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管理人员与审计人员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优化、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弥补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而在内部控制评估的运用之下,也可以使得相关审计人员能够主动发现在审计会计报表当中的遗漏之处,进而有效提升报表的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帮助企业单位完成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这对于企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内部控制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实际运用将内部控制评估运用在会计报表审计当中,需要相关审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掌握企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具体核算特点等,这也是实现内部控制评估与会计报表审计有机整合的关键前提。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内部控制评估如何运用在会计报表审计当中,本文将以某啤酒公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风险评估阶段

会计报表审计当中,内部控制评估运用的第一关键阶段便是风险评估阶段,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准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容与情况,同时以此为基础完成控制测试点确定的工作。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引导企业单位员工在官网当中填写调查问卷,或是工作人员通过对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流程进行观察、查阅相关文件与记录等方式完成这一任务。[4]

1.控制公司层次。企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都有效识别企业单位层次控制,即相关环境控制、风险评估等众多方面。在该啤酒公司当中,工作人员通过积极深入公司一线,在与员工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公司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人事政策等各方面内容,譬如说下图展示的就是该啤酒公司的组织结构情况:

而在评估公司风险的实际考察当中,工作人员将工作重点放置在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管理、财务、市场环境等方面中风险的分析识别与应对能力,以及管理层能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其面对的真实风险,在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对公司中各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公司在交易生成与记录、文件资料的存储保管、信息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公司在信息交互传输方面是否高效,各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等等。另外,立足于监督控制活动需要工作人员主动掌握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查看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表了解其实际工作情况等,并对公司会计审计工作的落实和完善程度进行大致判断。

2.掌握重大账户。在完成识别公司层次控制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及时掌握公司的重大账户以及具体业务流程,譬如说在该啤酒公司当中,工作人员在积极搜集整理公司应收和应付展账款金额的同时以500万元为单位对其重要性、准确性、计提分摊等进行科学认定,掌握与之相对应的业务循环。例如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对应的业务循环为销售与账款循环,而货币资金对应的业务循环为货币资金循环等等。通过全面了解重要账户、会计报表编制数据以及相对应的业务循环等内容,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评估包括公司交易及记录等各项内部控制機制,进而掌握是否发生重大错报、错报具体来源,为之后的审计评估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3.识别控制错报。整体会计报告虽然作为内部控制评估的主体对象,但审计人员无需对所有控制活动进行一一测试,只需测试同影响会计报表审计结果相对应的控制活动即可。在选择准备测试控制当中需要建立在控制项重要程度的基础之上,如果该控制项与评估错报风险的认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则应当被划为选择范畴当中。通常情况下,在识别企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及其对会计报表影响程度的过程当中,按照重要性将从重要账户入手,其次为重大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自身的顺序,完成对影响内部控制评估相关风险的分析识别工作。[5]

4.初步评估报表。在完成识别公司内重要账户、层次控制和重大报错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初步评价环节,也就是初步评级测试的相关控制有效性,并以书面记录的方式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如果会计报告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确实有效,因此审计会计报表当中可能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概率则相对较低,但如果在公司内部控制关键业务的过程当中存在漏洞和不足,则反映出公司的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因此审计会计报表的过程当中既有可能出现重大错报的情况。

(二)控制测试阶段

1.了解业务流程。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估的另一大关键之处,即为控制测试阶段,也就是测试控制设计及运行是否有效。在该啤酒公司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将重点放置在其最为关键的两大环节当中,即销售环节和收款环节,对有关收入方面的控制进行识别分析,进而执行相应审计程序,完成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是否真实有效的评估工作。在通过查阅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之后,发现销售啤酒与麦芽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公司在销售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制度规范,对各种销售行为和费用支出等进行有效控制。图2主要展示的是该啤酒公司在销售环节和收款环节中最主要的业务活动。

2.设计测试控制。在对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进行测评过程当中,审计人员主要使用了询问、观察等方法,对经营者评价过程和内部控制程序等进行全方位了解,该方面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部控制设计是否真实有效。在该啤酒公司当中使用了MIS销售管理系统,实现全程监管销售流程的重要目的。通过了解发现,公司中各部门如销售部、市场部等,每年都会对企业中的各项实力如市场拓展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销售预算计划、方案等,同时公司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用以向客户提供良好的市场支持。譬如说在及时记录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目标当中,关键内部控制为内部核查以及使用在发生销售时,控制开具收款账单以及入账等级等方法,而在测试控制运行情况时则重点检查公司的相关凭证上是都有内部核查的标记,以及没有开具收款账单的发货、没有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等。

3.测试控制运行。执行控制活动的主体如果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和相应权限,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内部控制运行真实有效。审计人员在科学评估设计是否有效之后,需要进一步评估出无法执行控制项所面临的具体风险,对有关控制的交易性质、数量等给予高度重视,并立足于此完成明确测试程序性质以及时间、范围等工作。在该啤酒公司当中,工作人员在评价销售环节控制运行、收款环节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过程当中,结合公司在出库单连续编号是否完整、核销坏账是否准确、是否能够定期与客户进行对账,并对差异进行精确调整等方面的记录,完成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同时评估出控制运行与会计报表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

4.给出审计意见。在通过运用内部控制评估完成会计报表审计之后,工作人员已经可以掌握充足的审计证据,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之后即可得出相关审计结论,并通过和项目组、管理层等各部门人员进行积极讨论,对发现的重大报错和风险识别中的不足提出相关设计意见,帮助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从而为其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五、结语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在会计报表审计当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估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应用和发展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还有待日后进行进一步提高完善。但内部控制评估对于会计报表审计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通过将其积极运用在会计报表审计当中能够在有效优化完善审计程序的同时,实现审计风险的合理控制,并有效弥补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在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估与会计报表审计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之上,分别从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两个阶段入手,对内部控制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相关参考和帮助。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作者简介:范喆(1971—),男,天津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陈红.内部控制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98-99.

[2] 裴英.探究内部控制评估对会计报表审计质量的实际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04):20-21.

[3] 屠芸.初论内部控制审核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关联度[J].农场经济管理,2016(01):62-64.

[4] 施永珍,李芳.略论内部控制审核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4):60-61.

[5] 姚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研究:一种新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及其实现[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第2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regulating internal audit procedures is described. The necessary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conditions to achieve and regulate the internal audit program's content are analyzed.

关键词:内部审计程序;意义;必要条件;内容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procedures;significance;necessary condition;content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08-01

1规范内部审计程序的重要意义

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客观要求。审计程序是确定审计方法的前提,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规范、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程序,才能高效地实施审计,才能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要求落实到审计工作各阶段、各环节和各步骤的内容。第二,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减少内部审计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只有严格而又灵活的内部审计程序,才能将内部审计理论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三,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是树立内部审计职业形象的要求。通过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达到维护内部审计职业信誉、树立内部审计职业形象的目的。

2实现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条件

2.1 潜心研究和借鉴《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年2月10日,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了审计署6号令,要求自2004年4月1日起在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派驻机构试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撰写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全过程的审计质量控制。

2.2 制定出适合中国石油行业特点的内部审计程序中国石油集团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也不同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国石油集团必须制定出适合中国石油行业特点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和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地规范中国石油集团内部审计的全过程,实现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达到审计质量水平的提高和飞跃。

2.3 持续改进,逐步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在不断变化,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应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不断改进,才能够不断提升审计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服务与监督并重的职能,才能够促进中国石油企业实现更高的价值。

3规范内部审计程序的内容

3.1 审计计划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年度审计目标,结合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年度内将要开展审计项目的类型、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覆盖面等,并测算出年度审计任务预计发生的审计费用。经审批后严格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定期分析计划执行情况,找出计划变化的原因,并及时调整计划。

3.2 审前准备阶段①制定审计方案。②规定审前调查程序。③制定作业计划。④规定审计组进驻前准备事项。

3.3 审计实施阶段①规范审计组进点会议和退出会议工作程序。审计程序中应规定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召开进点会议和退出会议工作程序,规定递交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提供审计资料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承诺书》;规定审计组成员的统一服装要求;规定审计组退出会议要简要总结审计组的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宣读交换意见稿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等程序。②规范审计方法。为了提审计效率,应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审计目标规定具体的审计方法和步骤。如:规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由审计组长和主审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领导班子进行谈话的内容和谈话提纲;规定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审计程序,以便使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对照会计科目的审计程序即可知审计方法;规定审计抽审所属单位数量的比例和抽审资金量的比例等。③规范审计工作日记的撰写要求。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在每天结束之前记录审计日记,并规定审计日记应该记录的内容和记录时间要求。④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规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除了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字体、排版外,还应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各要素的具体要求,目标是可以直接粘贴到审计报告中加以应用。⑤规定审计组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为了及时掌握审计组的工作动态和审计人员的身体状况情况,规定审计组定期进行汇报和总结审计组工作开展情况,规定汇报撰写提纲和汇报内容撰写要求等。

3.4 审计报告阶段①规范审计报告的格式及撰写。内部审计机构应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审计报告统一的格式,包括对字体、字号、排版、标点符号等进行规范;规定每种类型的审计报告撰写提纲和撰写要求,规范使用报告语言等。②规范审理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应制定出对审计项目的审理程序,规定审计组离开审计现场后的规定时间内将审计资料移交给审理人员,由审理人员检查审计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规范,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查证事实是否透彻、审计判断是否准确、判断依据是否合理,检查交换意见稿的审计报告格式是否规范、报告语言是否精炼、条理是否清晰、审计意见是否正确和审计意见是否具有操作性等。

第3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关键词: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制度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概念内容及建立的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心环节,也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保障。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现状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不仅造成单位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案件。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情况。

   3、法律意识薄弱,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松弛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相关会计法律规章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人们的法律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投机取巧,执法不严,姑息将就,违法不究,卖人情给面子的现象普遍。有些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松弛,造成了一些经济犯罪。?

   4、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执行力不够

    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重在执行,有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的较为健全,但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主要目的是应付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而不是为了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5、企业内部审计不到位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或者是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已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企业,内部审计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建议

   1、以会计控制为基础和核心,逐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是致力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发生,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其次,制定时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概念要新,意识要前。二是先抓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由点到面开展,最后形成体系。三是考虑成本与效益,做到合理制定。

再次,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作用,带头严格执行,否则就是管理者的失职。

2、政府政策引导为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首先从所有者立场处罚,要把企业经营者行使权力过程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监控对象,时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管系统各司其职。其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者要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并受到严格的监管与制约,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同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

    首先,必须明确自我评价什么。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现或纠正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以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必须明确由谁来评价。要保证自我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及权威性,必须由具有相对独立权限的机构来负责。该机构应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工作,由董事会垂直领导。

第三,必须明确如何评价。一是必须明确评价标准。应由企业权威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使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有章可循。二是必须明确评价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面对面的直接口头汇报、正式的书面文字汇报、直接观察、抽样检查、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等。三是必须深入基层,踏踏实实地了解实际情况,并制度化,实事求是,切忌只凭下属的汇报作判断,也要防止检查中走过场、搞形式、工作不踏实,走马观花,点到为止。

第四,必须明确评价结果如何奖惩。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评价完成以后,评价部门应形成书面的“内部会计控制自评报告”,详细说明本次评价涉及到的范围、所用的方法、各环节的风险程度、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改进措施等,同时报经董事会批准后,对相关当事人给予奖励或惩罚。

   4、企业应考虑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力

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切实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工作的领导,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否则就是管理者的失职。因为企业全体员工能否形成自我控制的思想和意识,与企业管理者能否自我控制密切相关。

    其次,督促企业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除了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合理性外,必须做到:一是惩戒措施必须严厉;二是执行必须到位;三是责任必须明确,奖惩必须分明;第四、积极进行培训、学校教育、倡导建设自动化会计系统等手段来保证和提高。

第一,从技术上对企业经营活动行为及会计行为制定详细的规定,包括设立独立的内部会计控制监评机构和会计监督机构,执行更严厉的内部会计控制,更及时的年报披露,强制的注册会计师轮换,等等。

第二,加大企业舞弊相关各方的法律风险、切断其舞弊的利益激励。其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控制约束规范和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5、企业还应着重建立舞弊汇报、监察机制,查漏补缺

使各种舞弊事件或舞弊迹象能够迅速、有效地汇报给有能力采取行动的管理层。这就要求企业有顺畅的沟通渠道,例如专门的举报邮箱、举报热线等。同时企业应有效地保护汇报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并运用经济等手段对有效举报行为加以鼓励。监察力量应有能力根据公司书面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有效地采取行动,纠正、处理舞弊事件,同时应检讨导致舞弊事件出现的内部控制漏洞,查漏补缺,使内部控制真正成为闭环运行的良好过程。

参考文献:

[1].作者曲铭《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电信商学院》.2005年第30期

[2].吴江涛,韩颖.违规会计问题-会计国家化秩序的破坏与修复[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02).

[3].刘峰.萨班斯.法案与中国企业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7,(01).

第4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一、内部审计概概况

1.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为防止局部利益可能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要求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由本部门或本单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对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办事机构的经营活动或经营状况等方面做出相对独立的评价和鉴定,为企业管理者服务从而达到内部效益最大化。

2.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1)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①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维护国家法纪。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还要监督企业内部方针、政策和程序的遵循程度,保证企业所拟订的规范得以高效率运行。

②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信息,因此也是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方面。内审人员通过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以衡量和确定企业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报告制度的可靠性。

③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审查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是否全面、有效、及时,有无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内审人员及时将审查的结果向管理层报告,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企业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使管理层明确症结所在,尽快处理,保证企业运行的效率。

④监督被审查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经济责任的审查。具体到内部审计,则表现在内审人员在本企业管理层的指导下监督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经营中所采取的行动是否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内审人员将他们监督的情况向总公司汇报,可以作为评价各部门和下属公司业绩的依据。

(2)内部审计评价职能

①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内部其它要素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履行其职能,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健全性、适当性进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为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②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查,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总体业绩,并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问题所在,有利于管理层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

③评价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的经营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必须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内部审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目标与方针是否适应了企业及环境的要求,是否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以此来确定企业的方针、程序、标准和道德准则。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现状问题

1.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国内部审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这使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隶属于财务性质,从而归属财务部门领导,虽然政府也曾多次提出财务与审计分立但大多数仍是一班人马,这使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成为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其公证性就可能受到质疑。

2.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还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而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加强内部审计的观念。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东拼西凑,造成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企业领导不但不能有力地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反而不断削弱内部审计的力量,使内部审计制度发展缓慢。

3.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偏差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数是事中、事后的查错补漏,而内部审计的真正的任务是通过事前的预测,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则根据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信息,参考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制定经营决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事实上无论经营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未能做到。

三、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好全面审计与抽样审计的关系

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财经纪律松弛,存在“小金库”、账外账、截留收入、乱摊成本、乱投资等违规违纪行为。因此,我们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必须扩大审计工作覆盖面,对有关事项要全面详细审计。同时,在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评审、工程项目审计等方面又要学会运用抽样审计技术。抽样审计是现代审计技术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实践中,我们要将详细审计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在详细审计过程中,对非重要事项可以实行抽样方法,遇到重要事项必须详细审查取证。

2.正确处理好企业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与主动争取领导支持的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各级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审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任务,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这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大胆开展工作,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好建议,并积极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各级内部审计部门要大力开拓审计领域,做出审计业绩,用审计的成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重视,提高审计权威性。

3.正确处理好合规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关系

合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针对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不实,财务收支中弄虚作假的情况,严格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效益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是内部审计生命力之所在,必须作好内部审计工作。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完善措施

1.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1)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展

①监督时空范围的拓展。就目前而言,财务审计仍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但已由注重合法性的审查转向强调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内部审计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制度上。另一方面,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已涉及到企业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客观上要求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以便及时防范和发现威胁,消除单纯事后监督的时滞效应,将可能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②监督重心的转移。现代内部审计已开始转向以经营审计为主导的管理审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依赖智力资源和知识创新,知识正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远远超过有形资产。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侧重于无形资产,突出对技术资产、人力资源等知识资本的审查,做到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现状。

(2)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发展

①风险评价日趋重要。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相应的内部审计在执行评价职能的过程中,不同活动的相关风险就成为关键的因素。内审人员要先行评价活动的风险,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获得的新情况修正最初的评价,即将评价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以确保企业经营者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②评价目标的深化。内部审计发展的管理导向型趋势,使内部审计不仅要评价企业已有的经营成果,更强调评价企业未来决策的适当性与可行性。评价主要关心与决策有关的关键性因素,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效地利用了各种物力、财力及人力资源,资本的适当性,预算及战略计划,各级管理人员的能力。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定,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

(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比较而言,监事会领导模式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首选。

3.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企业经营,也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要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能够同企业内部的违纪违法及腐败行为作斗争。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经常进行有关业务培训,使整个内审队伍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从而提高内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三昌主编:企业内部审计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张彦主编: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英)安德鲁D.钱伯斯(AndrewDChambers)等著;陈华等译。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第5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摘 要 国家电网公司刘总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了“三集五大”管理战略和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的工作部署,湖南省电力公司审计部沈主任在年初审计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审计管理体制机制,要从审计“人、法、技”等方面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实现审计资源集约化管理。客观说,内部审计工作多年来为电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改进经营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受机制体制等方面影响,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认为,电网公司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内部建立相对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突破内部管理体制瓶颈,实现管理上的创新。

关键词 电网企业 审计管理体制 独立 垂直

一、目前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第一种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副总;第二种是内部审计隶属于总经理;第三种是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第四种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第五种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

以上五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比较:第一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无论从层次、地位和独立性来说都是较差的。第二种模式设置层次、地位和独立性稍高,但审计工作的开展往往受总经理个人因素制约。第三种模式与监事会职责重合,实际工作中因监事会本身权责不明、权力偏小而形同虚设,这种设置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第四种模式与第五种模式其功能基本相同,两种内部审计模式的层次地位虽然较高,但由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人员与管理层基本上是一套人员,独立性仍较差。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审计机构设置是总部设审计部,由总经理直接管理,审计部门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工作;同时在五大区域电网公司所在地设有审计派出机构;各网省(市)电力公司都设有审计部;各地市电力公司(电业局)大都设有审计部(室),有些省电力公司在地市电力公司所在地设置了审计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审计模式属上述第二种审计模式,审计工作独立性较差。

湖南省电力公司审计管理模式是:省公司设审计部(处),各地市电业局设审计部(科),在审计业务上,实行省公司垂直管理,人员可以由省公司统一调配,审计人员编制按属地化管理,全省划分四个虚拟型审计片区,根据省公司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公司审计部由书记直接领导并向总经理汇报工作。省公司审计管理模式延伸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审计模式,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受总经理(书记)的重视程度影响较大,且独立性较差。

二、建立相对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特点和作用

由于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公司化改造远未完成,内部治理不规范,故本文认为宜在公司总部设置总审计师,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协助法人代表工作,同时在公司系统自上而下建立相对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在人员编制和利益方面保持相对独立。

1.相对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特点

独立、客观和公正是审计的基本要求,是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根本保障,而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集团企业相对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强化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种独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机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集团企业内部其他机构和所属单位,上级内审机构与下级内审机构之间不但在业务上而且在行政上均形成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二,人员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独立承办内部审计事项,其工作的基本定位是集团整体利益而不是内部各单位个别或局部利益,内部审计人员力量统一归属于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调配。

第三,经费独立。集团能切实保证内部审计经费的预算和执行,并从工作实际和强化内部审计要求上不断增加对内部审计经费的投入,审计经费单独预算和列支呈报,审计人员在组织关系和经济利益上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独立,从而割断内部审计与内部各被审单位利益上的依赖关系。

第四,精神独立。上下级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以集团利益为出发点,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内部审计监督,提出内部审计报告,实施内部审计处理和处罚。

2.相对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作用

上述特点表明,集团企业相对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能集中体现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内部审计机构尤其是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受制单位管理层的局限性;

二是理顺了内部审计上下级之间关系,建立了科学、规范、有效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和规范体系;

三是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开展集团内部联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并为优化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提供了可能;

四是有利于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考核,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发挥内部审计的总体功效;

第6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企业内部所实施的一种自检与管理行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作用与影响,使企业内部各种业务与经营活动能够更为全面而直观的展现出来。由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活动实施有效性管理,能够排除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进而对企业发展形成一种保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一项更为独立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其根本作用是改变企业自身的管理与经营环境,使企业价值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改善企业内部的运行环境,促进企业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能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提升,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增强企业的正规化管理,并以财务报告等为手段来督促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管控。

二、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现状

1.经济责任审计的确认与咨询的作用不显着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以财务审计为主,但内部审计工作绝不仅仅是以财务报告就能够将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较而言,并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如果在对企业审计或者项目进行审计时,缺乏内部的相关配合,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极为困难的。

2.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通过审计查出企业内部运转存在问题,不过却没有给予足够的的重视,导致企业遭受到一定的损失。很多企业的专业人员数量有限,且专业性不强,导致在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时,没有将内部审计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

3.审计人员管理意识偏差弱化了内部审计地位

多数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对企业经营所给予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却忽视管理。企业所参与经营的项目,多是采用事后管理,且受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对内部审计中的投标竞标、工程造价、资源配置与管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认识,形成的财务报表不规范,导致企业管理内容的缺失,这在建筑企业中比较常见。

4.内部控制环境差

如今,正值我国经济的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道德观碰撞比较激烈,受利益驱使,部分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对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这体现在内部控制方面就表现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不力,没有将我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获得的效果也极为有限。

5.内控制度执行不得力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高度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尽管企业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如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水平,那么内部控制所获得的效果就极为有限,无法对经营与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加以应对,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全面、具体的展现出来。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工作

在企业外部监督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相关执法与行政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注册会计师事业的专业水平,提升企业审计工作在专业性。此外,还要依托于社会力量来构建企业审计与监督体系,增强办理会计事务人员所拥有的职业道德水平,对违法乱纪现象要及时加以曝光,通过各种有力的监督手段来督促和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应及时向董事会、总经理汇报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情况。董事会具有任聘的权利,而总经理则没有这种权力;若企业内部运转存在严重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汇报给董事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董事会的权利,使企业内部权力得到平衡,也能够使审计部门的地位得到提升。

3.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

为了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企业中顺利推广和实施,企业要构建审计工作考核制度,依此来增强个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员对审计工作操作在规范性。对各种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对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要严厉对待,并且与职务调整紧密联系起来。

4.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向经济效益审计方面逐步发展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财务审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审计能够对企业内部各种经营情况查缺补漏,有利于企业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尽管国外内部审计与经济效益相关联,但国内内部审计处于初级阶段,仍然要以审计为中心,经济效益作为重要参考而不是指标而存在。

第7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年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指导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路子,不时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继续搞好机构建设,完善审计监督和机构内部管理制度,针对部门、单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关心的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机构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区直各部门凡预算内、外收支数额较大的都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专职审计人员。继续推行内审人员持证上岗和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

(二)各内审机构要认真执行内部审计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搞好信息报道工作。

(四)依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以加大执法力度。

(五)重大审计事项应向指导管理机关汇报。

(六)重点抓好内部审计证据、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演讲的归档工作。建档要标准。

(七)依照省市要求积极完成内审刊物征订的任务指标。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一)对年审计终结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二)召开全区内部审计经验交流会。

(三)组织内审人员参与省、市举办的学习班和学习外地先进工作经验。

(四)对各单位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开展审计监督四、抓住重点。

第8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一,加强学习,更新审计观念

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对学校资金运作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更新审计观念.今年初,省教育厅下发了积极推进全省教

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文件,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为适应这一变革,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认清形势,自觉地成为审计工作转型的实践者.二是更新审计内容,在年度工作中增加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项目,使同志们能逐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后的工作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内审工作

在新的形势面前,审计工作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必须要转型和创新.本年度中对我校的基建工程项目: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中介机构;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委托合同;对内审人员进行了项目分工.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中,我们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参与了合同的咨询;主要材料的比价采购审计;工程进度款的审核;隐蔽工程的验收;已完工程量的签证验收;工程变更的确认等重要环节.通过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了关口前移,同时为工程决算积累了原始资料,以便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参与招投标项目,物资采购验收项目,维修工程验收签证项目160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

60余份;涉及资金近5000万元.通过以上工作,充分发挥了内审工作服务与监督的职能,使我校的内审工作在维护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建维修工程项目审计,全年共开展基建维修项目76项,其中:委托审计14项,自审项目62项.全年审计资金总额1939.83万元,定案资金总额1832.16万元,审减额107.67万元.一年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用我们的辛勤工作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集中力量加强了对科研专项资金的审查和监督,开展科研经费审鉴7项,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了应有的效益.根据领导的安排,对我校50年校庆捐赠资金和学生突发事件的费用列支进行了专项审计,依照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审计准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写出了全面详细的设计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配合完成了年终班子及中层个人考核工作;干部竞聘的监督工作;人员招聘录用工作;职称评审监督工作;学校新生的录取工作;各种考试的监督工作;各项评先树优的考评活动.通过以上工作的参与,规范了办事程序,避免了不正之风.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廉政意识,坚持审计业务公开透明,发扬和保持了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强化审计业务,提高综合审计工作能力.年中所有人员参加了会计和审计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实现审计工作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第9篇:内部审计汇报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履职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刘社兵(1976-),安徽安庆人,硕士,安徽省电力公司审计部,主要从事审计实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2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48-02

履职风险是指由于单位或者个人没有正确履行自身职责而产生的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履职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审计工作成效的关键。审计人员若处理不好履职风险,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甚至涉及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审计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人员履职风险并加以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审计人员履职风险的类型

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包括监控、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与控制,以及检查和确认信息与对政策、程序和法律的遵循等,并且,当组织中有任何改进空间时,内部审计人员就会提出改善过程、政策和程序的建议(IIA,2001)。根据该定义,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而言,从履职角度而言,未合理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即存在履职风险。实务中,从审计行为角度,审计人员主要履职风险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或内控建设上存在重大漏洞,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风险,是成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就像病人有病,医生不能发现一样,只能说明内部审计人员也是个“庸医”。许多企业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内部审计是否先于外部审计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以便使企业高层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实务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央企或国企,对于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都会非常重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一般都要开展政府审计,为了日后少出问题,往往要求内部审计开展全面跟踪审计,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内部审计人员发现了上述重大风险或漏洞,但未予披露。对于重大风险或漏洞,审议人员无疑应该写入审计报告,并向企业高层进行汇报,这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因为只有让企业高层知道了风险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做到工作有的放矢。若内部审计不予披露,企业相应高层必然不知道这些风险或漏洞,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企业高层的一种误导,使其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较顺利,实际上却存在某些风险。当然,这种错误行为最终会转化为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履职风险。

3.针对发现并披露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未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是审计服务企业的归宿点。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审计人员应该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控制措施。尤其是在履行咨询服务时,更是如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向企业高层汇报时,不可能说,“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请领导看着办”。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中,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提出相关整改建议或纠正措施。可以说,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具有权威性,关键就取决于审计建议的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人员履职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这方面有两种现象较为明显:(1)被审计对象有重大风险,但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判断。甚至即使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手段,获得相关信息,仍不能判断其风险之所在。(2)不能提供有效的审计建议。随着企业管理越来越复杂,现代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是一名复合型人才,能够就相关领域提出合理化建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审计人员一定要成为每一个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是为了查找风险,显然远未达到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

2.内部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具体表现在选择审计方法或程序设计,以及执行上存在缺陷。如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出于经常对被审计对象开展审计工作,对其风险比较了解,因此对审前调查往往加以忽视,审计方案的编写也凭经验来操作,甚至一些重要领域,如资金管理,类似于现场盘点、核对银行对账单等最基本的审计程序都省略不做或未做到位。一旦其中存在重大风险或管理漏洞,不能发现也就在所难免。

3.受人事关系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不披露相关风险或问题,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平常都认识或是朋友,毕竟是内部审计,属于内部问题。再加上有些企业领导经常调动,很有可能今天检查的单位领导,明天就成为审计人员的领导。这些人为因素影响,使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起来,难免顾虑较多,毕竟内部审计人员也是“社会人”,最后可能会出现随便找几个问题敷衍了事,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4.工作地位不高,受重视程度较低。目前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履职风险还未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企业,是由于上级规定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内部人士甚至还认为,内部审计是添乱。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甚至成为本单位会计人员养老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做多做少,没有多少人关注。内部审计人员履职风险意识自然会淡薄。

三、内部审计人员履职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存在履职风险,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本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实际上,这是内部审计的环境建设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是要依靠企业高层加以解决,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无法控制。但在企业重视内部审计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履职风险还需要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

(一)内部审计机构层面

1.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建设。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发展的生命线。控制履职风险,本质就是提高审计质量。因此,要在审计程序上,要求严格规范审计操作流程,按照规范操作,该走的程序一步也不能省。建立审计日志制度,要求审计人员对每天的审计情况及时进行纪录并按日报主审,主审亦要按日上报。同时,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审核与检查,如三级复核制度、业务会议制度等等。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质量建设关键要靠人。既要加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还要抓好审计作风建设,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严守职业道德,严格自我约束。并建立顺畅的审计人员进出机制,重点从其业务素质与行为作风两个方面考虑,既要把好进人关,还要对不能满足审计发展需要的人员,予以清退。

3.建立审计质量考核机制。规避履职风险,除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外,还要建立审计质量考核机制。如可以实施项目实行组长或主审负责制,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方式,首先明确项目组组长或主审的权利和责任,再由组长或主审明确下一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逐层分配,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到人,从而将压力依次转移。当然,考核的标准和方式与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密切相关,包括采用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是否先发现为标准等。

(二)内部审计人员层面

1.加强学习。打铁还须自身硬。既要勤于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做个复合型的专业审计人员,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审计承诺要求,审计过程中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不授人以柄,正人先正己。

2.遵守规定。一般企业内部审计都有相应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尤其是审计质量控制相关规定,如坚持日报、及时复核等。并学会拒绝,对于被审计单位若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可以明确告诉他们,审计发现已形成日报,组长、主审或小组长已复核。

3.加强沟通。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要相信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胸襟和水平,既不能漏掉重大问题,但更要如实反映,而不是粉饰问题。这就需要充分沟通,把握分寸,争取理解。还要加强项目组内部的沟通,以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通过解读IIA2001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J].审计研究,2004,(02).

[2] 万寿义、崔晓钟.内部审计价值变迁的结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J].财经问题研究,2009,(11).

[3]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