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析化学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尊重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数学学科具有生活化和实际化的特点,在学生成长及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数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生活,并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观念十分落后,教师难以根据新时展的要求来改变教学思路,教学观念和时展理念严重脱钩,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制约。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或数学概念,方程等进行死记硬背,而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从而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也难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需求。
2.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而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也难以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和对教师的畏惧感,从而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并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有效提升数学学科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连,根据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对抽象和复杂的数学知识加以转变,帮追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在商场中对学习用品购买的场景,学生在购买学习用品过程中,通过不同物品价格采用加减乘除法则进行计算。例如“小红一共带了10元钱到商场中来购买学习用品,其中橡皮1元一块,圆珠笔2元一支,铅笔1元一支,碳素笔2元一支,问小红在买完学习用品后还可以剩多少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购买用品的经验,可以很快计算出问题答案。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将生活内容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可以有效发现生活和教学之间的联系性,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展开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通过身高、桌子、书本等与生活相关的物品,让学生来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今后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结合生活中问题的处理办法来进行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3.教学手段生活化
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书面语言来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探讨,如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如在讲解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扑克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随机抽选两张牌,并对两张牌中的数字进行加减法计算,从而得出计算的结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经济学分析;应对策略
1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主要特征
1.1移动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形态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移动化特征非常显著,且其终端结构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甚至还将颠覆PC电商。电子商务平台的终端逐渐由PC电商终端慢慢发展成为移动终端,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形态逐渐发展成为移动化。另外通过2015年的洗礼,在电子商务平台中,以“微商”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会不断将行业的发展秩序规范化,将商业模式创新化,从而探索出更大的增长空间,且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还能实现更大的突破,从而有利于促使移动腾讯电子商务平台更快的发展,并促进阿里系电子商务平台也逐渐朝着移动化的平台转换。
1.2服务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内容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服务化特征逐渐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这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内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2015年,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已经开始向生活电商服务方面进行投资,例如百度糯米,快递与滴滴的合并等。在今后的消费需求中,其会由产品销售逐渐转变成服务类的销售。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也会逐渐拓展到服务化的平台中去,这样一来其在未来的电商市场竞争中将会获得更大的优势。
1.3纵深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辐射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服务化的特征日趋明显。随着各种扶持政策、物流快递网络以及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也正在逐渐下沉,在一些乡镇地区以及三四线的城市中,电子商务正在表现出飞速的发展趋势,京东、苏宁以及阿里等电子商务平台都在大力的开发农村市场以及三四线城市等。
1.4融合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还具有较强的融合化特征。目前,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且两者也逐渐有冲击关系转变成融合关系。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虚拟现实的销售模式也会得到更大的创新,并且实体商业也会面临又一次发展的机遇。另外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局势的不断加剧,实体商业还能够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好的支撑,从而极大的促进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寡头的纵向融合。
1.5全球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格局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正逐渐趋向于全球化。近些年,电子商务平台的跨境使得电商获得全新的增长点,国内庞大的消费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等促使电子跨境商务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是在电子跨境商务中,由于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例如边检以及海关等,因此各个国际对于者方面的政策还存在较大的动态性。
2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应对策略
2.1辩证认识“寡头化”趋势: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本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与行政力量干预下的形成的寡头具有本质差异。因此政府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辩证的、客观的认识电子商务平台的“寡头化”趋势,不仅要看到其存在的弊端,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有利因素。同时企业们也要对其进行理性对待,要清楚的认识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及生存中,用户才是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将用户的需求充分考虑到,才能促使电子商务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
2.2健全法律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寡头垄断会对其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首先就是在确保政策以及立法灵活的前提条件下,以行业公约自律以及规划发展为基础点,实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要对电子商务平台给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造成的损害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不断吸取电子商务平台的有效规制滥用市场的科学经验,从而促使电子商务平台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2.3重视差异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并不代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缺乏机会。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为一些特色领域以及细分的行业带来了一些商业机会。因此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可以制定一些具有特色差异的扶持计划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还可以支持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网站的发展和建设。同时还可以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交易扶持,并不断激励电子商务企业注重创新和增量,这样就能打造出一批更具有特色的电商平台。
2.4创造有利环境:最后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对于市场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始终坚持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将市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更加开放的、公平的、和谐的市场有利环境,例如搭建监管部门、企业、港口码头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多元化的服务性、公共性商务平台从而确保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的趋势之下,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对待,要辩证的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寡头垄断下的市场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出能够促使电商平台、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都能获得最佳效益的有效策略。
作者:李东升 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8班
参考文献:
[1]林鹤.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零售业的经济学分析———结合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J].现代商业,2016,05:9-10.
[2]何勇.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03:104-111.
[3]王法涛.电子商务平台纵向关系治理及竞争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关键词】 肺活量;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55-02
肺活量是测试人体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反映了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是反映人体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由于肺活量与身体功能的多项指标有高度相关,可以间接反映人体的最大摄氧水平和心肺功能,也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的一项常用指标[1]。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对近20 a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生肺活量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该市中小学生肺活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1985,199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武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198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各200人(其中男生9岁177人,11岁165人,12岁138人,17岁132人,18岁120人;女生10岁192人,11岁144人,12岁137人,15岁196人,17岁122人,18岁120人),1995和200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各100人(其中2005年女生12岁113人,17岁103人,18岁123人)。男生共4 532人,女生共4 550人,总计9 082人。
1.2 方法 对上述3次体质健康调研中武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的肺活量数据进行统计,对1985-2005年各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每10 a及1985-2005年的均值进行比较,并对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见表1。1985-2005年20 a间,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肺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20 a中除15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下降,平均下降302.17 mL,其中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813.76 mL,高出平均下降幅度169个百分点。
从每10 a的变化情况看,1985-1995年10 a间,7~15岁年龄组呈上升趋势,其中以12岁年龄组增长最快,平均增长287.44 mL。在这10 a中,中小学男生肺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5-2005年10 a间整体呈下降趋势, 7~17岁年龄组大幅度下降,18岁年龄组略有增长,其中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913.87 mL,比平均降幅336.31 mL高出17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生2005年的肺活量比1985年有大幅度下降;但前10 a小学与初中阶段有所增长,高中阶段有所下降,后10 a则是各年龄组均显著下降。
2.2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女生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由表1可见,1985-2005年20 a间,武汉市城区女生7~18岁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14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为635.21 mL。
从每10 a的变化情况看,1985-1995年10 a中,7~12岁年龄组均有所增长,18岁年龄组下降幅度较大,为141.12 mL。1995-2005年10 a中,武汉市城区中小学女生肺活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14岁年龄组最为显著,平均下降596.87 mL。
总之,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女生20 a来肺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2005年的肺活量比1985年有大幅度下降;前10 a小学阶段有所增长,高中阶段有所下降,后10 a则是各年龄组均显著下降。另外,在各个年龄组中,7岁和14岁年龄组的下降幅度较其他年龄组更为显著。
3 讨论
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男、女生的肺活量近20 a来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报道[2-7]一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力性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足。而造成学生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足的原因涉及我国教育体制、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学生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8-10]:第一,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体制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并因此使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11]。第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某些误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快乐体育”,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吻合。因此,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内容的安排上过分强调重视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到枯燥、苦、累的内容(如长跑)就不安排[12-14]。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因此有36.9%的被调查学校“基本不组织”长跑,46.7%“偶尔组织”,只有 16.4%的学校“经常组织开展长跑活动”[2]。第三,现代生活方式客观上造成城区人群的体力活动减少。人们步行的时间大幅度减少、家务劳动社会化等,在客观上大大减少了城市人群的体力活动机会,也给中小学生的肺活量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肺活量及体质水平:改革现行教育制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真正为中小学生“减负”,确保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真正落实;在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部分,不能因为极少数学生在长跑时出现了安全问题或因为学生不感兴趣,就将长跑这一传统的锻炼方法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去掉,应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持续大力开展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的群体性长跑活动;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中学生的耐久跑由选测改为必测项目[15],并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增加耐久跑项目,在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强制”中学生进行经常性长跑锻炼,以促进中小学生肺活量的提高。
4 参考文献
[1]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3.
[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国学校体育,2006,10:6-8.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5-2000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动态分析.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119.
[4] 王素平.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和肺活量15年下降的思考.浙江体育科学,2005,27(6):62-64.
[5] 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少年体质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2):84-87.
[6] 杨阳,周晓东,林章恩,等.福建省2000年6~22岁汉族学生血压、肺活量调查分析.福建体育科技,2006,25(5):43-49.
[7] 赵付霞.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 140-141.
[8] 黄元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状况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196-19.
[9] 朱天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现代康复,2001,5(10):128.
[10]黄建军,黄旭强,江文辉,等. 广州市6~12岁儿童肺功能正常值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70-172.
[11]万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245.
[12]杨继钊,王建.从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6,23(9):87-88.
[13]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77-78.
[14]杨秀芹,张守华,王健,等.构建现代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131-132.
>>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提高中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融合药学专业特色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中药学类本科专业课程编制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制药工程专业特点的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医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 浅析化学教学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循证医学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任务驱动教学改革与实践 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药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整体观及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化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探讨 高职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初探 关于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激发 “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 浅谈中职中药学的兴趣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曾金祥 朱继孝")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分析化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与实用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课的基础。激发学生了解、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学好分析化学,是中医药院校分析化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文章分析了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分析化学兴趣的影响因素,并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分析化学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60-02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极为广泛,如:中药材的GAP建设,包括引种、栽培、采集、加工、炮制、检定、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中药材内在质量及其与药效间的内在规律研究;中药药剂学中制剂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制剂生产工艺的制订;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化学中药效物质基础的分离制备及结构鉴定等。因此,分析化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与实用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分析化学可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未来从事药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中医药院校从事多年分析化学的教学实践,在此对如何激发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进行浅谈。
一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1.分析化学学科交叉性较强,偏重于方法原理介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分析化学是由化学、化学计量学、数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而成的综合性学科,而课程内容侧重于介绍基于各学科发展而来的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但对各种方法在中药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却涉及较少。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储备不足,加上对分析化学在中药学专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造成学习分析化学原理的能力常显不足,主动性下降,久之则兴趣下降。
2.对课程的认识偏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特殊性。分析化学虽然非常重要,但内容上易使学生产生与专业相关性不强的错误观点。另外,许多分析方法与技术在其他课程如药物分析中也会涉及,这同样会使学生认为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不如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分析等课程。因此,极易对分析化学产生轻视、排斥、拒绝情绪。
3.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虽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当前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考试内容为半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具体的仪器设备、实验操作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学生往往学而不知,最终导致其感觉课程枯燥、乏味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 激发学生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
分析化学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与动力,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从分析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药现代化是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产品,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中药材的GAP建设;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药剂的开发及质量控制;谱―效关系;药代动学研究等诸多方面讲述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分析化学与中药学学科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既强调分析化学学科内涵,又突出了中药学专业特色,在学生学科储备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2.从分析化学方法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用一些分析化学在中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即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从现代中药研究文献讲起,既介绍中药研究的过程,又介绍其中应用到的各种分析化学技术和手段,然后再导入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现代中药研究文献中HPLC、GC及其联用技术、NMR、IR、UV、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等现代分析仪器以及经典分析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从文献开始介绍各种技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如笔者从陈竺对中药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白血病研究工作的文献介绍现代原子吸收光度法与PCR技术的应用;从中药利尿研究中的应用到容量滴定分析方法氯离子测定文献中强调容量分析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同样具有的重要作用;从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介绍NMR、IR、UV等技术的重要意义。这种授课方式既介绍了分析方法技术的应用,又阐述了方法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另外,笔者还通过文献及时将分析化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如电分析中的电化学传感与生物传感、中药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分析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发展前沿。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方式教授分析化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日益浓厚。
3.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从三个方面大胆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笔者大量选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及仪器内外部的结构图片来演示分析化学的分析操作过程与原理。比如笔者制作了化学的分析虚拟实验动画;GC、HPLC分析原理动画;质谱分析原理动画;拍摄了仪器大量内外部结构照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动画和照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笔者大量采用教学道具,演示分析技术的操作。如容量滴定分析酸碱滴定、配位滴定等所用仪器设备非常简单,可以酸碱式滴定管为道具;色谱分析教学可以应用色谱柱、滤头、滤膜、注射器等色谱耗材为道具;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可以使用比色皿为道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使用元素阴极灯;毛细管电泳法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及其色谱柱卡盒等作为道具。将道具与照片、动画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学生参与程度高,效果很好。再次,让学生走进研究中心了解参与科学研究。如我校具有中药制剂国家工程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中医理论分化研究中心、大型分析仪器共享中心。这些中心拥有大量的先进分析仪器,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具体的实物,还可以现场学习各种操作,因而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笔者还邀请主持国家各级项目的负责人讲解课题研究中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学生不仅能学习分析化学原理,还能了解分析化学所产生的重要科研成果,因而学习兴趣愈发浓厚。
三 结论
【关键词】课程 区域分析与规划 模块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41-02
1 引言
伴随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区域规划出现了蓬勃发展新景象。其中之一是区域规划类型多样化:(1)地方政府或由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功能区划”、发展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战略规划;(2)建设部门组织编制的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3)国土部门组织编制的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另一种景象就是区域规划目的性、实践性性越来越强。区域规划已由过去求全求齐、面面俱到变成为设立有限的规划目标、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规划。
在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课程中,如何使《区域分析与规划》这一门课程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能满足各类型区域规划工作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提高城规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本文对模块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2 模块式教学的内涵
“模块课程”的概念最早于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英国出现,近几年它在俄罗斯的教育研究中得到较大的反响。[1] 所谓教学内容模块化,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按照模块的形式,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有鲜明的主题,有突出的重点,同时有相关的基础知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可以延伸的内容。[2]
经验表明,模块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合作交流和科研能力的成长,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3]
3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模块式教学的可行性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内工科、理科、农林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经济地理专业、自然地理专业等许多专业都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为教材。该书共15章56节,字数达63万字。[4] 各高等院校该课程教学时数普遍三、五十个课时。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内,要系统讲授这么多的专业内容,而且该课程涉及规划空间尺度较大,让学生短时间内融会贯通,有一定难度,效果也不一定好。如果将课程内容模块化,精心设计,突出课程重点,效果将更加理想。《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进行模块式教学的可行性理由如下:
(1)模块式设置,有机整合课程内容。
模块教学的提出是基于系统的整体观念。《区域分析与规划》教材虽然每个章节有一定独立性,但是区域规划是个有机的系统工程。各章节上下内容联系颇多,易于拆分,易于合并,也易于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各院校各专业的教师可以按照自己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设置教学模块,充分体现理科、工科、农林学科不同背景的专业教学特色。
(2)模块式教学适合与规划实践结合。
该课程应用性强,本科教学应该和区域规划实践相结合。模块设置可以根据区域规划工作阶段或主题,设置相应教学模块。针对不同模块主题,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将实际的问题融入课程,加强教学与规划实践的联系。因此,本科教育不但能承担起培养行业高端研究型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承担起培养大量高水平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5]
(3)本科高年级适合进行模块式教学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有四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学制,一般到高年级才开设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如同济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安排在第7学期,中南林业大学安排在第8学期,中山大学安排在四年级学习。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来说,有能力进行教材自学和查阅课外文献,可以适应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组织,能够适应模块式的教学要求。
4 教学模块的构建
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要求,对该课程划分不同的主题模块组织教学。例如,教材内容为区域分析知识的,划分为“区域定位”主题,可以相应延伸教学内容为区位分析、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不同内容;教材为空间结构知识的,划分为“区域开发模式”主题,结合国家五个统筹政策,延伸教学内容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等;教材内容为土地利用知识的,划分为“功能区划”主题,延伸教学内容为区域管治、主题功能区等。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模块的设置可塑性很大。模块主题的设置和延伸的内容都是灵活的、可变的,每个模块的授课时间和教学实践时间也是可调整的。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有鲜明的主题,教学活动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师生可以有很好的教学互动。讲师可以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考虑目前形势和专业热点,灵活设计每个主题模块,实际上突出了课程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体现了具有特色的差异性教学,本专业学生普通反映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模块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模块式教学要求师生互动和良好的协作关系。模块式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模块设置,而教师在模块设置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本人需要精心钻研教材,还要有良好的区域规划知识积累、理论修养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设置教学模块,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智力和思维的训练,有效组织教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自然对学生的学习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模块教育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要求学生围绕模块主题,自主预习和查阅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不断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
6 结语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实践性强,与规划工作实际有紧密的联系,课程内容前后相关,易于划分为若干模块,适合进行模块式教学。模块式教学是课程教育方式的重大改变,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开放的、灵活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丹. 模块教学 ―― 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及人发展的教学形式[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11-115.
[2]周宝娟. 园林专业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1):101-103.
[3]高明海、王宝乾、靖晓英. 高等数学模块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102-104.
[4]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
关键词: 安阳地区; 商周分界; 西周遗存; 分期
Abstract: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boundary between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Anyang region, a pile of Western Zhou remains ar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ttery patterns and combinations, Western Zhou remains are divided into 3 archaeological phases and the archaeological chronology of Western Zhou in Anyang region is initially established.
Key words: Anyang region, boundary between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y, Western Zhou remains, archaeological phases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曾是商代晚期的都邑所在。根据文献记载,周公二次东征后,“大邑商”遭废弃,“殷遗多士”被强行迁往洛阳等地。然而,商王朝灭亡之后的殷墟遗址并未变成无人区,殷墟遗址以外仍然存在众多小型聚落。本文对安阳地区①的西周遗存进行全面系统梳理,提出安阳地区商周分界的全新判断标准,新辨识出一批重要的西周遗存,在分析陶器形制与器类组合特征的基础上,对安阳地区西周时期陶器进行系统分期研究,初步建立安阳地区西周时期的陶器分期年代框架。
一、 考古材料与以往研究
根据以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安阳地区发现西周遗存的地点有30处②(图一),经过考古发掘并已公布材料的有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③、刘家庄北地(电业局)④、刘家庄南地⑤、孝民屯⑥、西北冈⑦、小屯东北地⑧、西高平⑨、黄张⑩和大寒南岗11等9处。此外,侯家庄南地亦发现有西周车马坑和墓葬12。
发掘者曾将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清理的26座西周墓分为四期,推测“四期应是紧密相衔接的,墓地的总体时间跨度不长”,“与关中地区的西周墓葬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刘家庄西周墓的年代大体在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偏早阶段”13。有学者将西高平遗址西周时期遗存的典型单位分为四组,认为“应该是从早到晚的四个发展阶段”,年代相当于西周早期偏晚至西周晚期偏早14。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安阳地区的西周遗存进行过全面梳理,安阳地区尚未系统建立西周时期陶器分期年代框架。
二、 典型单位及层位关系
本文选取典型单位的原则:(1)所出陶器的时代特征较为一致,陶器的类型和数量较多;(2)尽管所出陶器的类型和数量较少,但时代特征较为一致,能够填补分期上的缺环。依此选取的典型单位有西高平H18、H24、H88、H89、H90、H91、M1、M4,黄张H19、H64,孝民屯M742、M788、M843、M872、M882,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79、M81、M82、M85、M97、M104、M129,刘家庄北地(电业局)96T1⑧+96T2⑧15、M27,刘家庄南地M64,侯家庄南地M4、M13,大寒南岗M5、M7和小屯东北地M2。上述典型单位间可用的层位关系仅有“西高平H90H91”和“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2M81”两组。
三、 陶器形制分析
安阳地区西周遗存所出陶器的常见器类有鬲、簋、豆、罐、盆、甑、瓮等,以鬲、簋、豆、罐最为常见,且特征变化最为显著,故选取为典型器类进行形制分析。
鬲
皆为夹砂陶,多为灰陶,颈部以下饰绳纹。根据足部特征可分为三型。
A型 肥袋足,无实足根。根据器体、颈部、口沿、腹部和袋足特征可分为五个亚型。
Aa型 扁方体,无颈,宽斜沿,斜腹微鼓,袋足外撇。根据沿面和腹部绳纹特征可分为三式。
I式 沿面无凹槽,腹部饰纵向绳纹。标本刘家庄南地M64:2(图二,2)。
II式 沿面有粗细不均的凹槽,腹部饰纵向绳纹。标本西高平H18:25(图二,3)。
III式 沿面有粗细均匀的凹槽,腹部饰纵向左曲绳纹。标本西高平H24:11(图二,4)。
Ab型 扁方体,无颈,宽斜沿,鼓腹,袋足内收。根据沿面、腹部绳纹和裆部特征可分为三式。
I式 沿面有粗细不均的凹槽,腹部饰纵向绳纹,裆。标本西高平H18:27(图二,6)。
II式 沿面有粗细均匀的凹槽,腹部饰纵向左曲绳纹,裆。标本西高平H88:10(图二,7)。
III式 沿面有粗细均匀的凹槽,腹部饰纵向左曲绳纹,裆下鼓。标本小屯东北地M2:2(图二,8)。
Ac型 扁体,无颈,宽斜沿,斜腹微鼓,袋足外撇。根据沿面特征可分为二式。
I式 沿面无凹槽。标本孝民屯M788:2(图二,9)。
II式 沿面有粗细不均的凹槽。标本西高平M1:1(图二,10)。
Ad型 扁方体,无颈,宽斜沿,微鼓腹近直,袋足内收。暂不分式,已有标本的式别特征为沿面有粗细均匀的凹槽。标本黄张H64:2(图二,11)。
Ae型 扁方体,束颈,窄斜沿,鼓腹,袋足内收。暂不分式,已有标本的式别特征为沿面有粗细均匀的凹槽。标本侯家庄南地M4:1(图二,12)。
B型 柱足。根据肩部和腹部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肩部无戳印纹,腹部无扉棱。根据器体、沿面、颈部和裆部特征可分为五式。
I式 扁方体,沿面无凹槽,无领,低裆。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5:1(图二,13)。
II式 扁方体,沿面无凹槽,矮领,低裆。标本孝民屯M872:2(图二,14)。
III式 接近方体,沿面无凹槽,矮领,高裆。标本孝民屯M843:4(图二,15)。
IV式 接近方体,沿面无凹槽,高领,高裆。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79:3(图二,16)。
V式 接近方体,沿面有粗细均匀的凹槽,高领,高裆。标本侯家庄南地M13:1(图二,17)。
Bb型 肩部通常饰一周戳印纹,腹部通常有扉棱。根据器体、颈部和裆部特征可分为三式。
I式 扁方体,肩部的戳印纹与折沿之间留白形成一道“假领”,低裆。标本西高平M4:2(图二,18)。
II式 扁方体,矮领,低裆。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97:3(图二,19)。
III式 接近方体,矮领,高裆。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104:2(图二,20)。
C型 尖足。根据器体、肩部和裆部特征可分为二式。
I式 长方体,肩部无旋纹,高弧裆。标本刘家庄北地(电业局)96T2⑧:1(图二,21)。
II式 扁方体,肩部饰旋纹,低弧裆。标本大寒南岗M7:4(图二,22)。
簋
皆为泥质灰陶。根据口部和唇部特征分为二型。
A型 侈口,厚唇。根据口沿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 口沿外折。根据口部、腹部和圈足特征可分为四式。
I式 口部微侈,腹部微鼓,粗圈足。标本孝民屯M788:3(图三,2)。
II式 口部外侈,腹部外鼓,粗圈足。标本孝民屯M882:2(图三,3)。
III式 口部外侈,腹部外鼓,细圈足。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104:6(图三,4)。
IV式 口部外侈更甚。标本西高平H89:44(图三,5)。
Ab型 口沿内错。根据口部可分为二式。
I式 口部外侈。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1:1(图三,6)。
II式 口部外侈更甚。标本西高平H90:32(图三,7)。
B型 敞口,薄唇。根据腹深、腹部纹饰和圈足特征可分为三式。
I式 深腹,腹部饰S形卷云纹,粗圈足较矮。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104:9(图三,8)。
II式 浅腹,腹部饰S形卷云纹,粗圈足较高。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79:1(图三,9)。
III式 浅腹,腹部素面,细圈足较高。标本侯家庄南地M13:2(图三,10)。
豆
皆为泥质灰陶。根据腹深以及盘和柄外壁的纹饰特征可分为四型。
A型 深腹,盘和柄外壁素面。根据口部和唇部特征可分为二式。
I式 侈口,厚唇。标本西高平M4:1(图三,11)。
II式 敛口,尖唇。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1:7(图三,12)。
B型 深腹,盘和柄外壁饰旋纹。根据口部、唇部和柄的特征可分为二式。
I式 敛口,尖唇,粗柄。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104:4(图三,13)。
II式 侈口,方唇,粗柄稍细。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79:5(图三,14)。
C型 浅腹,盘外壁下部多饰旋纹。根据盘和柄的特征可分为四式。
I式 盘圆折,腹较浅,盘外壁下部饰数道旋纹。标本西高平H18:30(图三,15)。
II式 盘方折,腹稍深,盘外壁下部饰数道旋纹。标本西高平H89:18(图三,16)。
III式 盘方折,腹稍深,盘外壁下部饰少量旋纹,细柄,柄上有粗凸棱。标本大寒南岗M5:1(图三,17)。
IV式 盘方折,腹稍深,盘外壁素面,柄更细,柄上有细凸棱。标本小屯东北地M2:3(图三,18)。
D型 深腹,盘外壁有密集凸棱,柄素面。根据腹部和盘外壁凸棱特征可分为三式。
I式 鼓腹,盘外壁凸棱靠下。标本黄张H19:5(图三,19)。
II式 直腹,盘外壁凸棱靠下。标本大寒南岗M5:3(图三,20)。
III式 直腹,盘外壁凸棱靠上。标本小屯东北地M2:1(图三,21)。
罐
皆为泥质灰陶。根据器表纹饰可分为四型。
A型 肩部饰旋纹。根据器体、口沿、肩部和底部特征可分为四个亚型。
Aa型 长方体,窄折沿,近折肩,小平底。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97:2(图四,2)。
Ab型 长方体,宽卷沿,圆肩,平底。根据口部、颈部、肩部和底部特征可分为四式。
I式 大口,高领,高肩,小平底。标本孝民屯M788:1(图四,4)。
II式 大口,领稍矮,肩稍低,小平底。标本孝民屯M882:3(图四,5)。
II式 中口,领稍矮,肩稍低,小平底。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104:1(图四,6)。
III式 中口,领稍矮,肩更低,小平底。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79:2(图四,7)。
IV式 小口,矮领,肩部低至通高的一半,大平底。标本侯家庄南地M4:3(图四,8)。
Ac型 方体,宽卷沿,折肩,平底。根据肩部旋纹特征可分为二式。
I式 肩部饰稀疏旋纹。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2:3(图四,9)。
II式 肩部饰密集旋纹。标本小屯东北地M2:4(图四,10)。
Ad型 扁方体,窄折沿,折肩,平底。暂不分式,已有标本的式别特征为肩部饰密集旋纹。标本大寒南岗M5:2(图四,11)。
B型 素面。根据器体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长方体。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129:2(图四,12)。
Bb型 扁方体。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1:6(图四,13)。
C型 肩部饰旋纹,腹部饰绳纹。根据口沿和肩部特征可分为两个亚型。
Ca型 卷沿,圆肩。标本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27:1(图四,14)。
Cb型 折沿,折肩。标本孝民屯M742:1(图四,15)。
D型 肩部和腹部饰绳纹。标本侯家庄南地M13:3(图四,16)。
四、 分组及相关问题
根据上述器物形制分析,可将典型器物中式别特征相同、文化面貌近似的典型单位归为6组。
第1组:刘家庄南地M64,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5,西高平M4、孝民屯M788。
第2组: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97,刘家庄北地(电业局)M27,孝民屯M742、M872、M882。
第3组:西高平H18、H91,黄张H19,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1、M104,孝民屯M843。
第4组:西高平H89、H90,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79、M82、M129。
第5组:西高平H24、H88,大寒南岗M5,侯家庄南地M4、M13。
第6组:小屯东北地M2。
根据可用的两组地层关系“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M82M81”和“西高平H90H91”可证第3组早于第4组。检验各典型器物的式别顺序,应为由第1组依次发展至第6组,无颠倒现象。各典型器类及其型、式在典型单位中的分布情况见文后附统计表(表一、表二)。
五、 分期与年代
考虑到除第3组与第4组以外的其它组之间缺乏层位关系,典型器物的式别特征存在上下浮动的可能,另有部分典型单位暂无法细分入上述分组,因此有必要根据式别特征之间的差异大小进行并组。
第1组与第2组的B型鬲皆为扁方体,第3组与第4组的B型鬲均接近方体,第1组与第2组的A型簋为粗圈足,第3组的A型簋为细圈足,第1组与第2组的Ab型罐为大口,第3组与第4组的Ab型罐为中口,可见第2组与第3组之间的差异较大。第3组与第4组的Ba型鬲的沿面无凹槽,第5组的Ba型鬲的沿面有粗细均匀的凹槽,第3组与第4组的B型簋腹部饰S形卷云纹,第5组的B型簋腹部素面,第3组与第4组的豆为粗柄,第5组与第6组的豆为细柄,第3组与第4组的Ab型罐为中口,第5组的Ab型罐为小口,可见第4组与第5组之间的差异较大。尽管第3组与第4组之间有明确的层位关系,但这两组的器物形制差异明显小于第2组与第3组以及第4组与第5组之间的差异。据此可将第1组与第2组合并为第一期,第3组与第4组合并为第二期,第5组与第6组合并为第三期。
在对上述各期进行具体断代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第一期的年代已进入西周,而非商代晚期或“商末周初”16。之所以判断第一期的年代已进入西周,标准如下:
1. 西周早期周式联裆鬲的出现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刘家庄北地(电业局)所出C型I式鬲96T2⑧:1(图五,2)的长方体、高弧裆、饰细绳纹的特征与周原IVA1H4:217(图五,3)相似,后者为周式联裆鬲,年代为西周早期。96T2的地层堆积与邻方96T1相同,96T1所出Aa型I式鬲96T1⑧:1(图五,1)为商式分裆鬲,形制特征与殷墟四期相同,但年代已经进入西周早期。
2. 柱足鬲的出现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至殷墟四期,殷墟遗址普遍流行无实足根的A型鬲(图二,1),少量鬲有小尖足(图二,5),极罕见柱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刘家庄北地(抗震大楼)发现的西周墓葬随葬陶鬲皆为B型鬲,最初形态的M85:1(图二,13)是在典型商式鬲的基础上增添柱足而成,属于商式鬲的变体。相同形制的陶鬲亦发现于洛阳摆驾路口M167(陶鬲015号)(图五,10),与之共出的有西周早期周式联裆鬲(陶鬲016号)(图五,11)18。
3. 扁体肥袋足无实足根鬲的出现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殷墟四期流行的肥袋足无实足根鬲多为扁方体,洛阳北窑铸铜遗址在西周早期出现扁体肥袋足无实足根鬲H83:219(图五,24),相比商末周初的陶鬲标本苗圃北地PNM238:120(图二,1)器体更扁,邢台南小汪遗址的西周早期遗存亦出有形制相同的陶鬲H89:3421(图五,25)。孝民屯M78822的随葬陶器组合为鬲、簋、罐,随葬Ac型鬲M788:2为扁体肥袋足无实足根鬲(图五,21),共出的陶簋M788:3(图五,22)较商末周初的侈口厚唇簋标本后冈圆形祭祀坑H10:2623(图三,1)圈足增高,但仍具备粗圈足特征,共出的圆肩旋纹罐M788:1(图五,23)是西周早期新出现的器型,相比商末周初的圆肩素面罐标本GM233:624(图四,3),在肩部新出现数道旋纹。
4. 高圈足侈口厚唇簋的复出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安阳地区在殷墟三、四期流行侈口厚唇簋(A型簋),腹部通常饰三角划纹内填细绳纹,演变规律为由高圈足变为矮圈足,商末周初的侈口厚唇簋标本后冈圆形祭祀坑H10:2625(图三,1)为粗矮圈足。进入西周,侈口厚唇簋的圈足重新由矮变高,同时也有由粗变细的趋势(图三,2、3、4)。另外,Aa型簋在商末周初为窄折沿,进入西周变为宽折沿,且外侈逐渐明显(图三,1、2、3、4)。
5. 敞口薄唇簋的出现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商末周初墓葬小屯西地GM233出有仿铜陶簋GM233:4126(图六,1);西周早期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27所出陶簋M1:397(图六,2)的形制几乎与之完全相同,惟腹部新出现S形卷云纹,长子口墓所出陶簋M1:395(图六,3)已摆脱仿铜作风,腹部亦压印有S形卷云纹;西周早期墓葬洛阳摆驾路口M16728和洛阳车站6:0129已出现典型形制特征的敞口薄唇簋(图五,13、19)。可见,敞口薄唇簋脱胎于商末周初的仿铜陶簋,成型于西周早期。目前的材料显示,腹部压印S形卷云纹的敞口薄唇簋(图六,4、5)在安阳地区主要流行于西周中期。
6. 豆的复出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至殷墟四期时,居址中的豆已近绝迹,墓葬中的豆基本被盘取代30。西高平M4随葬柱足鬲M4:2(图五,5)和豆M4:1(图五,6)各1件,柱足鬲的出现表明年代进入西周,豆的复出也表明年代进入西周。洛阳摆驾路口西周早期墓葬M16731亦有豆(014号)(图五,12)复出的现象。
7. 圆肩旋纹罐的出现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商末周初墓葬小屯西地GM23332新出现圆肩素面罐GM233:6(图四,3),由于该墓为仿铜陶礼器墓,其形制可能是由铜简化而来。与殷墟文化流行圆肩绳纹罐的情况不同,圆肩旋纹罐(Ab型罐)常见于周原33、沣西34等地,亦见于西周早期墓葬洛阳摆驾路口M16735(01号)(图五,14)和洛阳车站6:0136(图五,20),为西周时期的常见器型。
8. 墓葬随葬单鬲或鬲、罐组合的出现表明年代进入西周
殷墟商墓的随葬陶器组合以明器化的陶觚、爵为核心37,也有部分墓葬随葬陶鬲,甚至有以随葬单鬲为主的墓群38,但这些墓葬通常随葬典型商式鬲。安阳地区西周墓葬随葬陶鬲多为柱足鬲,但也有西周早期墓葬随葬肥袋足无实足根鬲,由于后者的器物形制与殷墟四期无明显差异,故对其年代的判断需要借助考古背景进行综合考量。如,刘家庄南地M64出有肥袋足无实足根鬲M64:2(图五,15)和柱足鬲M64:3(图五,16)各1件,柱足鬲M64:3的折沿、微鼓腹、低裆、柱足的特征与洛阳车站西周早期墓葬6:0139所出陶鬲(图五,18)相似,据此推知肥袋足无实足根鬲M64:2的年代为西周早期。刘家庄南地M64还出有陶罐残片,表明该墓的随葬陶器组合为鬲、罐组合。
鬲、罐组合应是受到了周人的影响40,鬲、罐组合出现在安阳地区表明年代已进入西周。如,刘家庄北地(电业局)M27为鬲、罐组合,随葬陶鬲M27:3(图五,26)的扁方体、低裆的特征与张家坡M175:5(图五,28)相似,随葬陶罐M27:1(图五,27)的卷沿、圆肩、下腹斜收、平底、肩部饰旋纹的特征与张家坡M175:2相似(图五,29),张家坡M175的年代被定为昭穆时期41,可知刘家庄北地(电业局)M27实为西周墓葬。
上述标准并非孤立,也并非绝对,必要时需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由于陶鬲在安阳地区西周遗存的居址和墓葬中最为常见、数量最多,且为器物组合的核心,故将上述分期成果中陶鬲的典型形制与周原、洛阳、邢台、琉璃河等地西周遗存已有的年代分期标准中陶鬲的典型形制进行比对,佐以上文的判断标准,对上述分期成果的绝对年代进行推定。
第一期:上文已论证Aa型I式鬲、Ac型I式、Ba型I式鬲和C型I式鬲的年代为西周早期。Bb型II式鬲的扁方体、矮领、低裆的特征与洛阳北窑M93:442相似,后者的年代为西周早期。Bb型I式鬲、Bb型II式鬲与Ba型I式鬲、Ba型II式鬲除肩部饰戳印纹以及腹部有扉棱外,其余式别特征相同,故可将年代均定为西周早期。
第二期:A型鬲的沿面有粗细不均的凹槽、腹部饰纵向绳纹的特征与琉璃河97LG10H11:10相似,Ba型IV式鬲的接近方体、口沿无凹槽、高领、高裆的特征与洛阳北窑M186:143相似,Bb型III式鬲的接近方体、高领、高裆的特征与洛阳C3M198:144相同,后者的年代均为西周中期。Bb型III式鬲与Ba型III式鬲除腹部有扉棱外,其余式别特征相同,年代应为西周中期。
第三期:A型鬲与Ba型V式鬲的沿面上有粗细均匀凹槽的特征与琉璃河95LF10H106:245相似,Aa型III式与Ab型II式、III式鬲的腹部饰纵向左曲绳纹的特征与邢台南小汪T13④:3446相似,C型II式鬲的扁方体、肩部饰旋纹、低弧裆的特征与周原H98:1847相似,后者的年代均为西周晚期,据此可将第三期的年代定为西周晚期。
六、 小 结
根据出土陶器及层位关系,本文对安阳地区西周时期陶器典型器类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总结,将以陶器群为核心的安阳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分为三期,年代大体与西周早、中、晚期相当。通过对安阳地区西周遗存所出陶器的系统梳理,初步建立安阳地区西周时期的陶器分期年代框架。该年代框架的建立,为判断安阳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分期年代,以及进一步探索西周时期商人故地的文化、聚落与社会提供了一把比较详细的年代标尺。
注释:
① 本文所指的“安阳地区”包括今安阳市辖区和安阳县在内的洹河中游地区。
② a.胡厚宣:《殷墟发掘》,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洹河流域的考古调查》,《考古学集刊》(第3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c.安阳市博物馆:《豫北洹水两岸古代遗址调查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第3期; d.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中美洹河流域考古队:《洹河流域区域考古研究初步报告》,《考古》1998年第10期。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殷墓与西周墓》,《考古》2005年第1期。
④ 安阳市文物工作队:《1995~199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
⑤ 安阳市博物馆:《安阳铁西刘家庄南殷代墓葬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第3期。行文简洁起见,本文将“刘家庄南地85AQMM64”简写为“刘家庄南地M64”。
⑥ 殷墟孝民屯考古队:《河南安阳市孝民屯遗址西周墓》,《考古》2014年第5期。
⑦ a.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上、下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b.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三本・1002号大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年; c.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四本・1003号大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年; d.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五本・1004号大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 e.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八本・1550号大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年。
⑧ a.邹衡:《试论殷墟文化分期》,《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文物出版社,2010年。
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市西高平遗址商周遗存发掘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第4期。行文简洁起见,本文将西高平遗址的器物单位编号进行了简写,如“04AXH41”简写为“H41”。
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张发掘队、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安阳市黄张遗址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4期。
11 a.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洹河流域几个遗址的试掘》,《考古》1965年第7期;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安阳大寒村南岗遗址》,《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资料。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殷墓与西周墓》,《考古》2005年第1期。
14 豆海锋:《太行山东麓地区西周文化分期研究》,《华夏考古》2013年第2期。
15 刘家庄北地(电业局)96T2的地层堆积与邻方96T1相同。
16 已有的研究认为:“殷墟第四期文化IV4段以前都属晚商时期,而IV5段文化跨商末周初。”(唐际根、汪涛:《殷墟第四期文化年代辨微》,《考古学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17、33、47 黄曲:《周原遗址西周陶器谱系与编年研究》,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年。
18 郭宝钧、林寿晋:《一九五二年秋季洛阳东郊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9册,1955年。
19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1975-1979年洛阳北窑西周铸铜遗址的发掘》,《考古》1983年第5期。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年。
21、46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商周遗址》,文物出版社,2011年。
22 殷墟孝民屯考古队:《河南安阳市孝民屯遗址西周墓》,《考古》2014年第5期。
23、24、25、26、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年。
27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市文化局:《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28、31、35 郭宝钧、林寿晋:《一九五二年秋季洛阳东郊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9册,1955年。
29、36、39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二队:《洛阳的两个西周墓》,《考古通讯》1956年第1期。
30 邹衡:《试论殷墟文化分期》,《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34、4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3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1期。
38 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安阳徐家桥村殷代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
40 邹衡:《论先周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42、43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北窑西周墓》,文物出版社,1999年。
实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
永吉二中学
王闯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诸如能量转换、信息处理等重大科学难题都得到生物界去寻求启示和答案,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以及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21世纪的生物科学将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世界。这就意味着,21世纪将需要大量的生物科技人才,而这些人才将主要从今天的学生中产生。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的升学模式下,初中生物学科结业成绩根本不记入升学成绩,学生、家长、其它学科的教师甚至一些学校领导对生物学科教学的轻视溢于言表,要让学生自觉地学好生物是不可能的。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的生物教学困境,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学习效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现将我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选用何种方法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只有从实际出发,优选教学方法,才能满足中学生广泛而多变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思维,为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一)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有部分实验演示时的可见度较低,成功率较低,有的实验材料因地区限制很难采集或多次演示会耗费较多的材料费;有的实验只能看到实验的结果而看不到实验发生的微观过程。另外,学生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运动等动态过程以及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等则更加难于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做到愉快、轻负、高效。
1.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情景示题。我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等心理活动,设计录制或剪辑录像片段或制作课件,其中蕴含着要研究实验的问题,创设一种学习的情景,使学生看后主动卷入到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如讲《家鸽》一节,目的在于探究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录像所创设的“活”画面是:海鸥、丹顶鹤、家鸽等鸟类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随后配音点出蕴含的要研究的问题:鸟为什么能飞?仅仅是因为它们有了翅膀吗?通过声像并茂的情境示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了学生以家鸽为例去探索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索性学习,优化了新课的导入。
2.利用电教手段加强直观记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电教媒于“经验之塔”的中上层,它们为学生提供较上层的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和动画等更易于理解的经验。因此,电教媒体提供的经验,既容易向具体经验转化,又容易向抽象经验转化;既能使学生在学习的抽象概念时有具体经验支持,又有利于学生对获得的具体经验进行不同层次的抽象。我根据这个理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的特点,研制出具有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过程、文字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教学辅助软件或投影片进行辅助教学,采取演、讲、练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降低了学习生物学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达到初中学生学习生物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讲《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一节时,学生对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袋鼠,昼伏夜出的鼠、蝙蝠,生活在水中的鲸等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了解得太少,没有什么印象。于是我收集了鸭嘴兽、袋鼠、鼠、蝙蝠、鲸、黑猩猩、大熊猫、虎等生活习性的影像文件或大量图片、背景音乐等,制作了蝙蝠回声定位的动画过程,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了本节课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对辅助软件的播放,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嘴象鸭喙,脚象鸭脚,在水中滤食的鸭嘴兽;头小、眼小、前腿短、后肢发达,胸前兜个小宝宝在广阔的草原上一蹦几米远的袋鼠妈妈;呲牙咧嘴的老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等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通对回声定位动画过程的观看,清楚直观的看到蝙蝠的喉发出的超声波在碰到物体时返回,由蝙蝠的双耳接受,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物体的种类、性质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对课件的演播,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哺乳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活习性的多样性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记忆。
4.利用多媒体演播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够表现或者表现效果较差的内容,适时、适量地用自制的或引入的CAI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对生物的微观结构、生理活动、生殖过程、生活过程等动态过程进行模拟演播,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学方法。每个课件中精选的习题和智能化设计,通过鼠标或键盘完成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控。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适时适量地应用电教手段辅助生物课堂教学,通过眼、耳、口、手、脑同时并用,优化了学生的视听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和谐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目标分层教学
目标分层教学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程度、接受能力等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依据教学大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相应的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主观努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和确立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动手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落后生和弱生)三个层次,并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定出不同的、适当的目标(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对基础较差、能力不强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上进心,知识上基本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重点落在理解掌握知识点上,在期末考试中大多数能及格。对中等层次的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潜能,知识上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能力,增加思维的变通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良好。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其力争成为尖子生,冲刺生物竞赛,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培养创造力、自学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层次划分、目标确立之后,通过不同的方式通知学生,在能力上适当提高一个档次,在学习成绩上如实相告,分析其优势和弱点,确定竞争对象,使他们在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激发热情,积蓄力量。
落实目标。课堂教学立足于中等生,在展示目标时,给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叶芽的结构和功能要求理解,通过教学,使中等生能够理解,而让优生掌握叶芽的生长与枝条的关系,并要求思考有关的问题;对于落后生和弱生来说,只要求初步了解,课后能再现。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根据难易程度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尽量让他们获得正确答案,增强自信心。另外,在布置作业时,分别使用探索性练习题、主体性练习题和基本练习题进行训练。
阶段调整,激励进取。在阶段(可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一个阶段)考察、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显著的提高一个层次;对综合结果下降的可降低一个层次。对降低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自信心以利于进步。对提高层次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有所获。使尽量多的学生朝前一个层次发展。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初中三年生物学习之后,学生层次的分布有很大的改观,落后生和弱生面不断减少,优生不断增多。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法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等的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动,并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探索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生物实验教学常用的科学观察方法有:
1.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就是在生物实验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按照由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由整体局部,从外内、从左右、从上下等次序进行观察,以达到认识、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2.局部观察法即细微观察法
局部观察法就是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在形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和水稻花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进一步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3.对比观察法
对比观察法就是将事物进行纵横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比较、鉴别、识记、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例如:在观察植物茎的结构时,将单子叶植物(如甘蔗)的茎与双子叶植物(如椴树或南瓜)的茎进行对比观察认识单、双子叶植物茎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在观察双子叶植物的茎时,又将木本茎(如椴树)和草本茎(如南瓜)进行对比观察,认识和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和草本茎的异同点。
4.重复观察法
重复观察法就是为了保证生物实验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进行多次重复的观察,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即“观察、观察、再观察”。重复观察法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保证了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脊髓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多次翻身反射试验,确定脑是否除尽。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重复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
三、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组织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动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在生物活动中,我和我的同事们选择了符合学生年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活动方式。如选择具有新颖、知识性强、有趣味、科学性较强的课外活动项目,如褐云玛瑙螺、金鱼的饲养,番茄、辣椒等常见植物的栽培和管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拓宽了生物学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大自然中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3.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如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等。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进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根据设计进行观察、记载、系统掌握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进行实验总结。以上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4.成功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辅导学生将实验(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并将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
总之,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会学,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课
听课是相对于教师的讲授或启发而言的,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讲好,学生听好,只有二者互相配合好,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生物课的学习,学生课后不可能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和消化,教会学生听课,把知识完全消化在课堂上。
1.要情绪饱满、精神集中地听课。上课时,情绪越饱满、精力越集中,就越能听出道理,就会越听越主动。
2.要抓住教师讲课的着重点,弄懂关键问题。教师在讲重点时往往加重语气、放慢语速,或演示生物模型、标本或多媒体课件,或借助于板书、重复、强调等形式。要求学生听课时要耳、目、脑并用,看、听、思结合;眼睛要正视讲课的教师,留心他的姿势、神态和表情;如果教师以教杆助讲课,还要注视教师的教杆,要特别注视教师的板书、板演、板画的内容等;如果教师运用生物模型、标本或多媒体课件等帮助讲课,要认真观察、思考,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直观记忆,以利于掌握教学内容,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当堂理解所讲知识,真正听懂这节课。听课时,还要注意联想,联想与讲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用学过的旧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联想与讲课内容有关的生物现象、生活知识等,以利于理解、消化听讲的内容。只有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动脑筋想、动手记,听课才会卓有成效。
3.要积极思考问题,敢于质疑问难。由于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的问题、组织的活动都是经过周密思考和认真准备的,所以上课时要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见解或不理解的问题,要敢于发表意见,以免存留错误见解。另外,还要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即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预习时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为此上课前要认真预习,发现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划下来,打个“?”,或记在笔记本上。课堂上,当教师讲到这些问题时,要加倍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力争当堂找出的问题当堂消化。
4.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注意听取教师的总结,以利于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破笔头。人的记性再好,总是有限,因为记忆与遗忘是并存的,没有记忆就没有遗忘,没有遗忘也就不能更好地记忆。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课后复习。同时,记笔记的过程,本身就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笔记的方法很多,在上新课时,我要求初二学生把笔记记在笔记本上。学生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将老师的板书和一些老师没有板书出来的重点知识记在笔记本上,这样的笔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线索,便于复习,同时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在笔记本记录的基础上学会批注记录法,所谓批注记录法是指在教材上作批注而记课堂笔记的方法,是笔记本记录的一个补充。指导时,可让学生随着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在教材的有关地方把教师讲的重点,或作的某种解释、某种说明加上自己的理解、体会,记在教材上。如果补充批注的内容较多时可以记在同一页的“天头”、“地头”,或添加的白纸上(注意将白纸粘贴好)。同时,指导学生用统一的记录符号在书上作注。如在重点的地方画上“·”,在重点词、关键词的下面画上“”,将生物学概念用“”框住,并在具体的概念解释下面画上“_______”,在不明白的地方加“?”将教师讲的番号直接标注在教材的相应位置等等。这种笔记法,能紧密结合教材,既能提高看书、记笔记的速度和效率,又便于查对,复习时还利于温故知新。但要注意,批注时要言简意赅,尽量节省字数,且不可掩盖住书本上的字,以免影响看教材。
在上复习课时,我让学生用“心得笔记法”,要求学生在上复习课之前将教师要复习的内容看完后写出复习心得。比如书中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疑难点,这些内容的知识结构等,都可作为学习心得记录下来。等到教师上复习课时学生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听课了。这样长期坚持,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阅读和讨论
我对教材中难度不太大的一些教学内容,如根的形态、花的种类和结构、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人的身体等编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我编写的阅读提纲,阅读教材内容,同学之间边阅读、边在书上勾画、边讨论,在明确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了解情况,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讨论。在教师精讲点拨的启发和引导下,轻松愉快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疑点。
(三)记忆
记忆是过去识记、经历过的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由识记、保持、再忆和重现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其中“记”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编码的过程,“忆”是在大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科的具体特点,主要的记忆方法有:
1.结构层次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现行教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现行教材中生物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学生往往对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记忆起来感到麻烦,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以下方法去记忆,就显得简单多了。
(1)层层剥离法:“天生我才必有用。”生物的每一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相应的功用(功能)。在教学生记忆一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功能时,遵循从外到内的结构顺序依次记忆,使复杂的结构不会记漏。如在记忆木本茎的结构时,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它的内层是韧皮部,其中有韧皮纤维和筛管,因此,树皮有保护、支持输导的功能。剥掉树皮是形成层,它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因此它的功能是不断地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剥掉形成层便是木质部,由于木质部是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的,因此,木质部的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剥掉木质部便剩下中间的髓(树心)了,由于它是由一些薄壁细胞构成的,因此,髓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将刚才剥下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放在一起就是木本植物茎的维管束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草本植物茎、花、叶片、动植物细胞等的结构和功能的记忆。
(2)层层包裹法:这是与层层剥离法相对的一种方法。在记忆时找出结构的中心所在,然后逐层包裹而成。如花的结构中心位置是雌蕊(产生胚珠),雌蕊外面包有雄蕊(产生花粉),雄蕊外面包有花冠(保护、招引昆虫),花冠外面包有花萼(保护),包好后放在一个“托盘”(花托)上,再在下面插根“杆”(花梗),这就是一朵花的基本结构了。
2.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顾名思义,是一种在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它是有意记忆的一种。这种记忆方法的前提是理解,因而指导时要让学生对某种知识积极动脑,深入理解,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一些基本原理,应采用这种记忆方法,否则很快会遗忘或记忆混淆。如在记忆细胞吸水的原理时,就必须先理解浓度、细胞液浓度、外界水溶液浓度、物质扩散等知识才能够牢固地记住细胞的吸水原理是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又如在记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概念时,在理解了它们的过程后记忆就难以忘记了。
3.意义记忆法
这是一种利用知识本身的意义或赋予知识某种特殊的意义进行记忆的方法。如记根尖的结构时,根的顶端叫做根冠,冠者帽也,根冠的本身意义就是说它象一顶帽子一样戴在根尖的顶端,当然就有保护的作用了。对于根冠以上的结构我教学生这样记忆“冠(根冠)上(接着根冠的上面)生(分生区)长(伸长区)毛(根毛区,又叫成熟区)”。
4.字头记忆法
就是将一个内容中的词语的第一个字或第一个字的谐音记住,简化记忆内容,加强记忆。例如:学生在记忆自花传粉代表植物(小麦、水稻、豌豆、番茄)只需记忆“自(自花传粉)小(小麦)水(水稻)碗(豌豆)翻(番茄),也就是说从小装水的碗打翻了”、雌雄异株植物的代表植物(杨树、柳树、菠菜)时,教学生记“忆(雌雄异株)杨(杨树)柳(柳树)菠(菠菜)。”学生把字头当成顺口溜来记忆,就不会忘记那些难记的知识了。
5.系统记忆法
把动物和人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等知识放入系统中进行记忆,使零碎、难记的知识就容易记忆了。
6.直观形象记忆法
利用生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声音等直观形象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生物微观结构、生活习性、动态过程等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将这些直观形象记在大脑中,既不容易遗忘,又容易再现。
7.归纳记忆法
把知识的某些相同属性进行归纳而记忆的方法。如在复习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生殖方式时,通过归纳总结,只有细菌是进行裂殖,其它的都能进行孢子生殖,另外酵母菌还能进行出芽生殖。又比如在复习脊椎动物五个纲的生殖方式时,归纳出只有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而其余四个纲的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在生物复习课中,这种记忆方法举不胜举。
8.对比记忆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 SNS模式 教学资源分享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1 前言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材也在变革,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仅仅要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如指掌,还要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科相关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现实教学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信息化建设作为区域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众多突破,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教师和资源,将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充分展现。但是,现实中教学资源的共享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资源平台使用频率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因此,探索区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教学资源的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是个大问题。
2 区域教学资源分享
2.1 资源使用现状
教学资源平台的资源完整,覆盖了中小学教学各个学科和年级。建设资源平台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但从实际情况看,并未达到效果。主要表现在:
(1)教学资源下载量较少,教师主动上传资源几乎没有,教师使用积极性不高。教师还处于浏览、下载资源的被动操作模式上,缺乏共同建设资源平台的主动性。有的教师几乎没有从平台中下载过任何资源,甚至有的新教师都不知道有资源平台的存在。
(2)教师对平台中的资源关注度低。在日常生活中,网络上发现的好网站浏览并收藏到自身的收藏夹中,加以关注,以便后续调出重复浏览。而平台中存在一些非常优秀的资源,有的由于隐藏层次较深,教师不易发现,造成访问的疲劳,没有及时推送一些适合访问的资源。这体现了平台的资源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师真实的需求。
(3)用户表示平台的在线体验差,找到符合教师要求的资源不易。一些资源平台使用起来操作并不方便,缺少人性化设计。资源一般需要下载后再打开,才能了解到资源具体内容。当资源平台资源容量增大,在课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下载和使用教育资源平台中的资源。
(4)各个教师或学校在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频率不同。某些教师在使用平台的方式中形成一套自己特有的方式,会喜欢用平台查找资源。但大部分教师一旦在初始使用资源时产生障碍,在后继过程中就不愿意花费时间来了解平台的各类资源,再加上受学校的信息化装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教学资源平台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教师不管是心理上还是技术上,对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都存在一些问题。
2.2 资源使用状况原因分析
笔者访问众多教学资源平台后发现,许多平台的重心是在资源上,形成以资源为主的建设模式。考虑的是资源是否符合现在教学体系,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是否足够全面。学校大部分采用从外部采购优质资源的方式以满足这种模式的建设需要,但平台资源的来源单一,没有资源生产和退出循环的机制,造成过时的资源依然存在,区域自身的优质资源没有得到推广,无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内容虽然丰富,但资源脱离本区域教学实际情况,只是教学样板,无实践可能。平台的模式以给教师推送资源为主,教师处于被动地位,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负担。虽然平台用户众多,但是成员组织性不强,导致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少、互动交流差,且由于平台上缺乏引导性的活动,教师很难联系到一起进行交流,这样也不利于推动平台的发展。
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区域教师教学资源可以采用SNS模式解决上述问题。
3 SNS模式
SNS是一种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它以社会关系为中心,以人为媒介去传播信息。SNS平台上的用户都是实名制,这样对于用户间的交流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SNS注重实时性,用户和好友的动态都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对方的终端,在这个追求时效的年代,这种实时性无疑会提高用户们交流的主动性。
由于SNS强调实名制,在SNS平台中,用户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同步到网络上,并不断加深旧关系、开发新关系。
4 基于教学资源SNS交互模式设计
在基于SNS的交互式教学资源平台中,SNS学习社区里的用户处在一个团结友爱、互相促进的环境之中,用户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资源,供社区的其他教师参考,可以对别人分享的资源评价和讨论,促使双方得到共同发展,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参加感兴趣的教研小组,小组内的成员通过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来共同提高。
4.1 SNS模式主要元素构成
基于教学资源的SNS的交互式平台主要元素由以下构成:
(1)教师。新的资源平台的首要组成并不是资源,而是使用资源的教师。教师是交互式资源平台的灵魂,只有这些教师活动在平台上,平台才可能真正有生命力。
(2)教学资源。资源平台的目的还是资源的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是平台的肉体。创造优质的资源除了从外部采购,更多的应该让区域教师自己生产,经过教师整体的评价讨论,沉淀下来的资源。另外,资源并不仅是课程内容本身,还应包括对资源的背景、教学活动记录信息、教师间的讨论等附加信息,增加资源的维度,更全面了解资源。
(3)资源分享环境。在基于SNS的资源交互平台中,需要围绕着教学资源提供教师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与工具,这种资源分享环境有利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和互助互惠,达到区域教师的和谐发展。
4.2 社交维系模式设计
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师间的社会交往,只不过是将其网络化,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师通过网络促进教学活动的需求。通过这样的社交活动,区域内的教师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互动,教师的教学受到他人的认可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SNS交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信息的推送,这是维系社交的源头。当交流圈中有成员新资源后,要及时推送到各个相关人员,吸引其注意力。促使其对新生成的资源进行评价或推荐,而后反馈给生产者,生产者得到这些积极反馈后,得知本次资源的优劣,利于自身改进。这样生产资源不但利于他人,也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更能让生产者积极地再次生产资源。这种分享行为的正向作用也会刺激到平台上的资源使用者,促使他们也成为一个生产者,使用者也可重点关注某些生产者,建立与其长期的联系。
5 结语
教学资源的SNS分享模式为教师打开了一个交流资源的窗口,可以方便、快速地联系区域名师和其他学校的教师,通过群组开展的线上、线下集体活动,使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知识的共享起到了推动作用。由同类教师组建的教学实践共同体,在名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下,开展同伴互助。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案例研讨、知识共建、资源共享、讨论交流、反思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个人和群体智慧的发展,使得优质教学资源在区域内流动,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平台资源使用、更新的良性循环。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参考文献:
[1]陈菊.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之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8):89-93.
【关键词】 氟化漆;氟化泡沫学龄前儿童龋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6-01
龋病是儿童牙病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儿童少年龋齿不仅会出现牙疼的症状,还会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及恒牙的萌出,如治疗不及时可能要拔出患牙,甚至会引起终身牙齿排列不齐的畸形和消化不良,从而影响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为了解两种氟制剂氟化泡沫和氟化漆对学龄前儿童的防龋效果,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随机选取连山城区10所幼儿园3岁无龋儿童共818名,分为牙膏刷牙组281人;刷牙+氟化漆组265人,刷牙+氟化泡沫组272人。
1.2 实验试剂 氟化泡沫(品牌为“哲米芬”加拿大产),pH=3.5,氟含量为1.75%。氟化漆(列支敦士登产)0.4ml/瓶,氟含量0.1%。
1.3 操作方法 ①使用前先清洁牙齿,将氟化泡沫置于大小合适的托盘,用量不得超过托盘容积的1/3,总量为0.6-0.8g。②将含有氟化泡沫的托盘分别放入儿童口腔中,嘱其咬住托盘。③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儿童端坐,头向前,向下使口内混合液流入到可回收的治疗盘,减少儿童对氟化泡沫的吞咽。④氟化泡沫与牙列接触2-4min后,吐出口中剩余泡沫。⑤为确保效果,嘱儿童在治疗后30min内不可进食和饮水。每年进行2次,所有防龋儿童无一例出现副反应。由儿保医生下园完成。
1.4 调查方法 每年对3组所选定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对不能坚持刷牙、饭后吃甜食后不经常刷牙漱口、吃小品或甜食无节制,有这些行的儿童定义为口腔习惯不良,否则定义为口腔习惯良好。
1.5 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3组儿童实验前口腔习惯情况 见表1。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