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德育课程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课程的重要性

第1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课程是什么?对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打开任何一本课程论的书籍,满眼尽是对课程定义的分类罗列,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关注点阐述对课程的理解。那么如何理解课程?特别是如何理解成人教育课程?加拿大著名学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探索了新的课程解释,而且对于成人教育领域来说,这一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康纳利与克兰迪宁认为“我们可以将课堂比喻为一个师生互相讲故事的地方,通过讲故事而使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变得有意义,以此促进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听的越多,我们就越相信: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课程里生活故事的互动。”[2]可以看出,康纳利和克兰迪非常强调故事的意义,强调课程中故事的互动。“赋予我们的课程以意义的过程,就是我们经验叙事的过程”。[3]这种叙事课程是不同于理论学习、研究的另一种方式,它更关注于个体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及其经验的详细描述,它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它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使课程学习从传统的建构抽象理论回归到具体、生动的真实生活情境与经历,从微观的真实情境中去理解复杂的课程意义。叙事课程是通过归纳的方式而非理论演绎的形式进行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学习者从课程中了解情况,产生疑惑,找出问题,对有关的人和事进行描述和解释,达到对问题的不断深入理解。叙事课程是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叙事课程使课堂成为了叙事场所,学习者卷入到叙事学习中去,个体的故事被他人阅读和理解,引起叙述者和聆听者情感的交流。课堂不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枯燥的概念化、理论化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情感交流的叙事场所。叙事课程中并非提供一种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种刺激,一种参照,一种可能,常常能够引发思想的碰撞,生成新的经验,为“听者”和“诉者”服务。叙事课程中可以再引发、激发思考,产生认同及共鸣,最后叙事就不会只是“你”的故事、“我”的故事或者“他”的故事,而是“我们”的故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解读同样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同”,也看到了彼此的“异”,看到了故事的另一种解读角度,也学习了认识世界的另一种可能。对于学习者来说,打开了各自的触角,实现学习者之间思维的交流,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而非表面的知识学习,是触及学习者深处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交流学习,有助于成人形成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开放性的观点。同时,在叙事课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共创关系,不仅学习者之间,而且师生之间共创故事,获得故事意义。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的发生。

二、理解“叙事”

在“叙事课程”的概念中,关键是对“叙事”的理解。关于“叙事”的定义很多,但归结到最基本的核心就是“叙述”“故事”。叙事的形式有多样,可以是写出来的,也可以是说出来的,当然也可以是以其他的形式如舞台剧、歌剧、哑剧等演出来的,但是其最终的产物一定是一个有组织、有情节的文本。在叙事过程中,叙述者可能叙述自己的故事,也可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他人的故事。现今“叙事”已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叙事教育、叙事学习、叙事研究,这反映了“叙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受关注。“叙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讲故事”,因为叙述背后体现了一种思维,是一个充满智力活动的实践过程,是一件既有困难又有收获的工作。[4]

1.叙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白描式的写实叙述者通过叙事,是想向其他人传递自己的看法、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平铺直叙故事,并不只是按照时间、空间转述事件。“叙事,不是日常生活意义中的讲故事,而是对故事进行了多次选择以便有效地承载意义,以及严谨重构以便于结构能够有效地表现意义的‘叙述’”。[5]所以,叙事者的叙述只是构筑了关于事件的一种说法,而不是对事件白描式的写实,叙述是创造性的而不是描述性。

2.叙事是一个反思学习的过程在叙述的过程中,叙述者按照事件发生的一定逻辑展开,完整的、系统的呈现出来,其实是对众多的故事发展线索的重新整理。这个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对故事的思考。条理化分析故事的众多线索,表明叙述是反思后的叙述,是经验的总结。同时,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要不断地去理清自己的叙述思维,原本可能模糊的认识经过叙述变得明朗甚至深刻,经过叙述意义凸显出来。叙述的过程有助于叙述者的反思,反思是叙述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的思维过程,叙述激发了反思的发生。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叙述就为反思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3.叙事使学习者获得某种建构意义在叙述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聆听或者叙述故事,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获得新的理解,揭示新的意义,得到某种启示,使学习者获得建构意义。学习者在叙述过程中,产生了顿悟和感受,并且联系以往的经历,产生新的感受、新经验、新见解,获得新的认识,实现学习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探索、主动改变,极大地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也是有效的学习。

三、成人教育课程为什么需要叙事

1.两种认知思维方式的需要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理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认知由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表象图式的前运算阶段、运算图式的具体运算阶段,最后到形式运算阶段。在最后的阶段中,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形式摆脱了思维内容,可以对假设命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但是在将皮亚杰理论拓展到成人学习研究时,“一类研究则质疑为什么许多成人从来没有达到(或者好像从来没有达到)形式运算阶段。比如,据估计,在西方文化中,事实上所有成人都在具体运算水平上思考,也许有一半的成人至少某些时候是在形式运算水平上思考”,“尽管形式运算能力可以运用逻辑分析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皮亚杰的模型对成人是如何解决‘真实生活’中的个人问题几乎没有提供有用的洞察”。[6]而布鲁纳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逻辑科学模式,是哲学、逻辑学、数学和物理等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的目的在于给认识提供一种理论化的、形式化的解释,一种普遍抽象的例证。在这种模式的主导下,人们关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理”与“逻辑”,;另一种是叙事模式,人们通常运用叙事的方式寻求实践的、具体的联系,关注事件展开的具体情节,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压制生活的“情节”和“情趣”。两种认知方式没有认识程度的高低区分,都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但现今的成人教育课程似乎过分看重成人的逻辑科学认识方式,而忽略了叙事认知思维的重要意义,其实叙事认知思维与诺尔斯关于成人的学习假设具有重要的契合性。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个人的历史,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什么及我们被引向何方;其二,人类文化史。人虽然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中,但是通过各种途径汲取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人类历史的故事也成为了个人理解中的故事。莫言讲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时提到自己小时候经常去听说书人讲故事,在高密老家听到的这些民间趣事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故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故事也构成了每一个具体的个体。通过故事明白是非,明白身处其中的世界。大仲马说:“人类中最大的谜是对自己的认识”。认识自己是一项永远的任务,叙述自己的故事有助于认清自己,对自己的故事理解越深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理解得越深刻。同时通过聆听他人的故事,与他人故事的沟通,实现他向学习,达到对生命意义的更深刻理解。而现在的成人教育课程忽视人的完整、具体而采用一套固定的规范的学科体系,必然会无视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

第2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初中教育应当把"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围绕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传授的内容,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采用结构化模式,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数学、语文、体育、美术等课程体系内构建"课程思政"系统。构建一种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协同育人,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仅仅要从大学抓起,初中教育也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和养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未来接班人的文化传承、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建立具有基础和规范的作用。

一、初中教育阶段需要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才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数学、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树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不需要思政教育。甚至于有人认为初中生思想不成熟,没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初中阶段正是孩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养成,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陶行知先生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一个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身都会起作用。

二、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教学和思想品德养成融合,实现价值观引领、价值观渗透,从不同角度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间接隐性的教育方法,将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了正确的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进行教育。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中学生面临各种利益的诱导很容易迷失方向,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发挥全部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既能够传播知识,又能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教育目标。其次,融合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够赋予课程更鲜活的生命力。一方面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鲜活的价值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所传授知识的价值观。文以载道,任何的知识都蕴含由一定的价值观。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中学教师知道和掌握知识的来源和背景,深入思考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为教师传播知识提供了判断标准,为专业研究和指明了方向。

三、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化

第3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少数民族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文,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是必要的。对于少数名族来说,少数名族的希望与未来就是他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在新时期对于少数名族来说学习汉语了解汉语就是名族与名族之间良好沟通,形成唇齿相依的良好关系的纽带。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少数名族深深体会到要发展要繁荣,除了学习使用本族语言文字外,还有必要进一步学习使用汉语文。因为汉字记载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和经验,汉语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际共同使用的语言工具。学好汉语文已成为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愿望。

所以,对于少数名族而言学习汉语是未来发展繁荣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的重要性;汉语课程;结束语1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的增强,国家的影响力不断的提高,于2001年8月17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地位,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的汉语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少数民族要发展要进步学习汉语是必要的,汉语不仅是一种交流语言、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学习汉语能带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同时对中国经济也有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发展各种优待政策陆续对少数民族实施,少数民族的发展一日千里。所以对少数民族来说学习汉语对少数民族来说是一条发展的捷径。

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希望与未来就是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们,他们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少数民族发展快慢,所以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是必要,因为只有教育成功了那么经济等方面发展就自然提升了,因此,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是毋容置疑。那么应该如何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呢?

2如何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

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展汉语课程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违背民

族之间平等、团结、尊重、和谐的宗旨。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汉语课程的开展。

2.1在开展汉语课程时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教育程度不一样存在差异。所以对少数民族的汉语课程开展应该从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民族社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雄厚,而有的民族社会发展较慢,经济实力较。这些不同的特点,决定中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教学应当根据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汉语的目的。

2.2要善于处理少数民族的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学习汉语是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自己本族的语言文化是不会去改变他,在少数民族管理中明确指出,在教育中不去干扰改变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遗产。在进行汉语课程改革时应该做到少数民族的母语与汉语以和谐、尊重的关系相处。在进行教学时学会运用少数之间的母语与汉语转换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即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同时针对学生母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通过以前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掌握本族语言文字水平越高,接受汉语文的能力就越强,学习汉语文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原则上应在掌握民族语文的基础上再安排汉语文学习。而例如: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汉语文教学只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这当中必须解决怎样使用民族语言授课的问题,这样才能汉语课程顺利进行。

2.3在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学过程时,应该多运用汉族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汉语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教学时应多融入一些教学理念,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有效教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这种已经成熟的教学经验实施在还处于教育初期的少数民族中,能使其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为了让汉语课程在少数民族的教育课堂中很好的教

第4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法 新课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法教学有这样的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明确提出“语法”不作为考试的内容。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知识教学,甚至根本不教;即便是教也只是蜻蜓点水,觉得在不考的内容上花费太多时间不值得。对这个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在这里谈一谈自己对于语法教学必要性的一些粗浅认识。

1.语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何为语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感,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这个解释比较笼统,但它告诉我们:语感就是指对语言内容形式的领悟能力。一个养成语法思维习惯、语法功底较好的人,对一个用语的结构特点及是否规范等能很快做出判断,而一般人未必能够这样。比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这一长句,有语法思维习惯的人能自觉的从结构关系入手,明白其谓语“看到”与众多宾语中的“乡音”、“笑声”不能搭配,而没有语法思维习惯的人可能对其就无从入手了。语法思维习惯的养成、语感的形成有赖于语法的学习。

2.语法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中的语法是该语言使用民族传统认知思维方式的表征,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正确合理地教授语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把握惯常的认知思维方式,还可以直接给学生提供民族认知思维的多样性的惯用途径,丰富其自身的习得,从而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的品质进而提高学生认知思维的能力。

“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大致可分为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具象思维。”这些思维方式,投射在汉语造字、构词、组词成句、组句成段成章的方方面面,并以语法规则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组句成段为例:组句成段的通常模式为总分(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递进,而在总分、并列、递进之下,又还可以有正反的对比、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或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如下面的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这段文字就结构而言,有总分,有并列;就结构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而言,有整体思维(燕子、杨柳、桃花、日子的并列)、辩证思维(燕子、杨柳、桃花与日子的对照)、具象思维(所引起的对杨柳、桃花等的想象)。合理的语法教学就是让学生习得如此的多样的民族认知思维的惯用途径,从而使学生获得多角度认知思维和清晰思维的可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的品质和能力。

3.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有人认为,汉语语法对培养读写能力没有作用,作家不是先学好语法再写出作品的。从现象上看,这好像是有一些道理,没有谁是先学好了语法再根据语法规则去学习语言的,人们是在大量语言材料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学到语言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学习都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归感性这一规律。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文本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文章段落大意的概括把握能力比较欠缺;作文中生造词语、随意搭配词语的现象以及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逻辑、表意不清等病句随处可见;而在口语交际中对句式的选择、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又认识模糊。上述弊病的矫正虽不能完全由语法教学来解决,但学生如果熟练掌握了语法规则并自觉灵活地运用语法,那么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是可以期待的。

4.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前人在各个领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要继承这些遗产,必须首先学习阅读文言文。而文言文中的许多语法规则同现代汉语是相似的,因此,学好现代汉语语法对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比如,同样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做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寺”中,它做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做定语,修饰“风”,释为“微小、微弱”。这些词义就是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的。又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句的点断,如果不明白文言文同现代汉语一样,其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这一语法规则,那么便有可能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再如“金玉之贱,人民是宝”一句的翻译,只有看出其包含的宾语前置、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才可能明白“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这一句意。除却实词、断句、翻译等方面,语法知识的运用还体现在虚词、句式等诸多方面。因此,语法教学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作用不可小视。

5.学好语法是培养终身学习的需要。

第5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一、开设体育选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质

现阶段全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据可靠资料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平均身高比日本中学生的平均身高都低,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人矮,可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中学生身体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这一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不愿意上体育课或者不参加有效的体育活动。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生学习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的体育技术、技能的同时,开设体育选修课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开设体育选修课,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 、开设体育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新的需求和目标,而不会满足于现状。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体育课选修项目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赞成“开展选修课的体育教学”,学生选择自己愿意选修的运动项目(以选择人数的多少)的排序是:篮球、足球、乒乓球、形体、羽毛球、武术、排球、田径、体操。这说明:我们过去的体育课在教材内容和时数比例上,只注重教材搭配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需求。而在中学阶段积极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中学阶段的学生,有些动机是心理活动自然形成的,有的动机萌发出来的是为了获取利益的一种利己主义思想,从而决定着中学生正在形成的道德观念和个性特征。因此,强身的同时要注重育心,寓思想品质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在中学阶段积极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体育兴趣的内在驱使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而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设体育选修课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

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上的发育,学生成人化的心理逐渐成熟,过去心目中的教师权威在逐渐消失,在他们之间会重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威信人物。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的强制式教学方法和“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为创造式的教学和情感教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性教学,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知识。一旦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能力,才能在感受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找到表现自我个性“闪光点”,才有可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宜人的教育环境。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到快乐,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成功――失败――成功”过程中感受到“满足”后,真正地领悟和体验到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这样的学校体育才有精神感召力,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才会得到张扬。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体育选修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更好地学习

开展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更好地体现“教学相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很清楚,自己并不是对所有运动项目都很“在行”和非常娴熟,也有“弱势”的项目存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特长项目,有区别地进行体育教学。 在开展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中,更能充分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熟练地把特长发挥出来;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娴熟地传授技术和技能;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探索、提高和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也有利于学生从体育教师身上看到终身体育锻炼给生命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最大快乐,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最好榜样,用体育教师无声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五、开设体育选修课,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6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一、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从客观世界中直接或间接抽象出来的,其定义大多通过“展示(或具体操作)——抽象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得出。因此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在暴露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在思维上亲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概括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

如:在讲授绝对值概念时,可借助数轴来给绝对值下定义。先让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2,—2,0,+1/2,—1/2,这些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与原点的关系,启发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对应起来,这就完成了由“具体操作实例(画数轴)——抽象本质属性(绝对值)”的过渡。此过程也从直观上说明了绝对值的非负性(距离),学生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就不难理解了,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由形到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视揭示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44-01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及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通过不同程度的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改善教学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四、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英语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反思不仅像操作性教学一样发展学生,而且可以全面发展教师的各项能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当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经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反思是“专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教师只有坚持积极的自我反思,以主体身份参与,投入其中,逐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才能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 语文类课程 语文发展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要想运用语言,则必须了解它的思维方式,而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语言的学习应用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今,我国地方高校语言专业学生的中文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更严重地影响到学生日后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

一、语文类课程对地方高校外语专业的重要性

语文类课程教授学生汉语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各类语言专业要学些汉语知识,中文系同样也要学些外语知识。”吕先生一语道破了学生的薄弱点,这也是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关键。在语言方面取得成就的学者,例如丁树声、吕叔湘、季羡林等有名的语言学家,以及我国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像鲁迅、巴金、钱钟书、林语堂等,他们既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又比较学习各类语言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在文坛取得了巨大成就,甚至是影响着世界的文学发展。对语言类专业学生是否开设语文类课程,实际上是语文与各类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也正是我国语言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之一。

汉语作为母语,是学习好任何学科的基础,对同样是一门语言的学习来讲更不例外。对于那些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样也要有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学习语言的人体会到,对语言学习越深入,就越来越会感觉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在众多语言学习者中,语文基础较好的,外语通常会学得较好;而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语言水平的提升比较慢,且会越来越慢。由此可见,语文知识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对语言学习十分重要。而语文类课程是学习者语文知识的主要来源,不仅是学校应该重视的,学生同样也需要对语文类课程引起重视。因此,地方高校一定要认真开设语文类课程,例如汉语语法、写作、形式逻辑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分析概括,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实际掌握与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应用自如,能很好地传达我国的优秀精神、文化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有坚实的汉语功底以及语文素养。这些论点都点明了语文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地方高校对语言专业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

二、语文类课程在地方语言类高校开设的途径探索

语文知识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地方高校开设语文类课程是必然趋势。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地方高校中有效地落实对语言专业开设语文类课程,是各大高校需要积极探索的。

1.高校必须对语文类课程引起重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学校是保证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地方高校必须积极了解语文类课程的重要性,了解语言专业学习过程中所必要的语文知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与任课教师商讨,在确保语言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语文类课程,并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应及时了解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改正,真正达到对语言学习有用的目的。

2.完善、丰富语文类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语文类课程不仅仅只是包括对汉语语法、写作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作为学习内容。地方高校对语言专业开设语文类课程时应在语文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可开设一些中国文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我国的信仰以及价值观等精髓,应作为必修课程。通过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之更努力学习,为祖国早日实现复兴而奋斗。

3.积极研究语文知识与语言学习之间的联系。语文知识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对任何学习者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地方高校可以以本校为研究对象,对在语言教学、语文类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原因,联系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研究、发现,才能保障在地方高校语言专业有效地开设语文类课程。同时,各大高校应积极联系,研究成果共享,共同探索出有助于学生高效应用语文知识帮助语言学习的方法。

4.编写适合语言专业学生的语文教材,探索新教学法。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语言专业开设语文类课程仍采用通用教材,缺乏针对性,甚至导致了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地方高校应组织专家,结合实际学习的需要,编写一套全面的适合语言专业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一套优秀的教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地方高校还应积极探索新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综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在中国文化课程上,可利用一些电影、戏剧等,形象生动地传达我国思想的精髓。增加学生的参与,使学生通过准备、演示、总结等阶段,通过用脑、动手,真正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理解语文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关系,更好地帮助学习语言。

5.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文学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直接的接触者。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同样也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发展。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研究,同时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将两者综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加强对语文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语言专业学生在语文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中,没有专业教师的系统性教学,或是相关专业课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造成的。一些教师本身就缺乏与语文知识的直接接触,更不用说了解、熟悉语文知识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只是按照课本的知识去转述给学生,没有能将书本知识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对地方高校语言教师进行一定的语文知识培训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地方高校可联合培训,既可便于专家对新手的培训,又可以使各地方高校的教师加强沟通,相互学习,真正促进教学的发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给予经费支持,让优秀的教师出去进修,学习先进的方法,在我国语言专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出适合我国语言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语文和语言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真正了解两者的异同,才能更好地利用两者的长处,达到高效、有效的学习。语文类课程在我国地方高校各类语言专业中十分重要,对语言专业学生开设语文类课程是必然的。面对新形势,地方高校语言专业一定要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创造条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开设语文基础性课程以及文化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生药学;成绩;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c)-137-02

药学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领域中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1],而生药学在药学专业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门专业课,是学生掌握生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同时它还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药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科提供重要的关联性知识与技能。

但从表面上看,生药学的研究对象与药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科的研究对象大相径庭,甚至有点另类,因此它在药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往往被忽略,仅仅被视作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辅助学科。但它的实际学科价值决定了生药学必定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生药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药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关联。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程度[2-4],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分析,具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我院药学专业2005级大专生101名学生的10门专业学科的结业成绩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利用SPSS 16.0软件系统对10科成绩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的统计学处理。通过对各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和P值的相关性分析,寻找生药学与其他药学学科的影响程度,并展开讨论。

2 结果

生药学成绩与其他专业学科成绩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药用植物学0.706、中药炮制学0.680、天然药物化学0.613、药物分析0.560、药理学0.464、药剂学0.352、药物化学0.228、药物商品学0.201、药品经营学0.171、药事管理学0.152;以上10科的P

3 讨论

从分析结果看,生药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效果。从统计学的角度充分证实了生药学与其他药学专业学科有密切联系,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关键学科,强化生药学的教学有助于提高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且提示第一,药学专业教育要特别重视生药学的教学,要在师资力量、实验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教学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这是提高药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之一。

近些年来,药学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率也较高,这是将药学专业做大做强的难得之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加强生药学的学科开发和建设,能对药学专业的教育起到由点及面的促进作用,是符合药学教育内在规律的。国内医药行业也在近几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医药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扶持下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对具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扩大。药学专业教育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就是生药学,重视和强化生药学教学则有利于实现药学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市场对接、与社会需求对接,符合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方向。

第二,从药学专业教育的规律来讲,生药学的教学亦需要其他药学专业学科背景知识的支撑,而且它们一起构成了药学专业的知识体系,是学生今后进入该行业的基础。这就要求其他专业学科教师在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同时适当涉猎生药学及药学其他各专业学科的内容,尤其是了解它们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以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取舍;也要求我们的生药学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度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应兼顾其他专业学科,加强学科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相关性学科的衔接点,促进药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药学专业教育要求所有学科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储备,而且在其担任的学科教学中应重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和联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各学科的背景知识,这是提高其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总体上全面提高药学教育质量的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效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同时对高校教师而言,进行成绩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还有利于了解课程成绩评定的公正与否,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6]。

笔者还注意到,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依然存在各自为政、各自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争课时、抢资源的现象。为数不少的教师专心经营自己的学科,很少考虑到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就更少考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这种状况极易导致学生孤立片面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学生整体的、综合的系统思维培养。当然也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可以证明各学科有明显的相关性,由此以期为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7]。

第三,生药学与多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提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加强各学科间之问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8]。生药学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或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践工作的质量。

诚然,影响一个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的因素很多,本文只从统计学角度对生药学与其他药学课程的内在关系进行一些探究,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杨书,李婷婷.实验教学对药学专业学生综合成绩影响的因子分析[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7):596-598.

[2]吴道澄,吴红,陈长生.医学院校学员化学成绩与后续课程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02,4(2):94.

[3]罗建清,李秋云,汪恒益,等.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 1994,(12):3.

[4]程光文,李文芳,陈清山.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医学生学习成绩[J]. 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46.

[5]刘晓华,索毅,徐燕,等.对我校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生理学考试成绩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13-114.

[6]吕雄文,李俊,宣信长,等.安徽省药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成绩分析与《临床药理学》等课程教学的思考[J].安徽医药,2008,12(6):574-575.

[7]何青萍,袁斌,雷军.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成绩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7,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