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渗透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企业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互联网及各项网络信息化服务和应用进一步发展所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的研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它不仅契合所有可获取的信息实时评估网络的安全态势,还包括对威胁事件的预判,为网络安全管理员的决策分析和溯源提供有力的依据,将不安全因素带来的风险和对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降到最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网络的监控能力、预测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和应对互联网安全事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全面准确地摄取网络中的安全态势要素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研究的基础方向。然而由于网络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使得网络安全态势要素的摄取存在很大难度。目前网络的安全态势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静态的配置信息、动态的运行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甄别信息等。其中,静态的配置信息包括网络的拓扑信息、事件信息、脆弱性信息和状态信息等基本的环境配置信息;动态的运行信息包括从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日志采集和分析技术获取的标准化之后的威胁信息等基本的运行信息[1]。
电力企业作为承担公共网络安全艰巨任务的职能部门,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规范制度,对本地互联网安全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测分析,掌握网络安全形势,感知网络攻击趋势,追溯恶意活动实施主体,为重要信息系统防护和打击网络违法活动提供支撑,保卫本地网络空间安全。
态势感知的定义: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环境因素的获取,理解和对未来短期的预测[1]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是指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中,对能够引起网络态势发生变化的安全要素进行甄别、获取、理解、显示以及预测未来的事件发展趋势。所谓网络态势是指由各种网元设备运行状况、网络行为以及用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的整个网络当前状态和变化趋势。
国外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面很早就已经做着积极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Bass提出应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建立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的框架,通过推理识别入侵者身份、速度、威胁性和入侵目标,进而评估网络空间的安全状态。Shiffiet采用本体论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并提出基于模块化的技术无关框架结构。其他开展该项研究的个人还有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的DeMontigny-Leboeuf、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Yurcik等[3]。
1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架构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一),由威胁事件数据采集层、安全事件基础数据平台、平台业务应用层构成。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在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和网络安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进行通报处置、威胁线索分析、态势分析完成对网络安全威胁与事件数据的分析、通报与处置,态势展示则结合上述三个模块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展示,身份认证子模块为各子平台或系统的使用提供安全运行保障。威胁线索分析模块在威胁数据处理和数据关联分析引擎的支持下,进行网络安全事件关联分析和威胁情报的深度挖掘,形成通报预警所需的数据集合以及为打击预防网络违法犯罪提供支持的威胁线索。通报处置模块实现数据上报、数据整理,通报下发,调查处置与反馈等通报工作。态势分析基于态势分析体系调用态势分析引擎完成对网络安全态势的分析与预测及态势展示。
1.1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图(如图二),由采集集群与数据源组成,采集集群由管理节点,工作节点组成;数据源包括流量安全事件检测(专用设备)和非流量安全事件(服务器)组成。
1.2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平台由数据存储数据存储访问组件、通报预警数据资源和基础数据管理应用组成(如图三),数据存储访问组件式基础数据平台的多源数据整合组件,整合流量安全事件、非流量平台接入数据、互联网威胁数据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分析与预警涉及的数据较广,有效地态势分析与预测所需资源库需要大量有效数据的支撑,因此通报预警数据资源须根据态势分析与预警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基础数据平台负责安全态势感知与通报预警数据的采集、管理、预处理以及分类工作,并在数据收集管理基础上面向通报预警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1.3威胁线索分析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基于对网络安全威胁监测和网安业务数据关联分析实现入侵攻击事件分析引擎、恶意域名网站专项分析引擎和攻击组织/攻击IP专项分析引擎。在业务层面通过威胁分析任务的形式调度各分析引擎作业,包括日常威胁分析任务、专项威胁分析任务、重要信息系统威胁分析任务、突发事件威胁分析任务等。通过上述分析任务分析得到攻击行为、欺诈/仿冒/钓鱼等网络安全威胁线索;分析得到攻击组织、攻击者IP或虚拟身份相关的网络攻击或恶意活动线索信息;分析得到重点单位、重要系统/网站、重要网络部位相关的网络安全线索数据(如图四)。
1.4网络安全态势分析
态势分析功能(如图五)应从宏观方面,分析整个互联网总体安全状况,包括给累网络安全威胁态势分析和展示;微观方面,提供对特定保护对象所遭受的各种攻击进行趋势分析和展示,包括网站态势、重点单位态势、专项威胁态势和总体态势。其中网站态势应对所监测网站的网络安全威胁和网络安全事件进行态势分析和展示;重点单位态势应支持对重点单位的网络安全威胁事件态势分析和展示;专项威胁态势应对网站仿冒、网络钓鱼、漏洞利用攻击等网络攻击事件、木马、僵尸网络等有害程序事件,网页篡改、信息窃取等信息破坏事件进行专项态势分析和展示。此外,态势分析应提供网络安全总体态势的展示和呈现。
1.5攻击反制
通过分析发现的安全事件,根据目标的IP地址进行攻击反制,利用指纹工具获得危险源的指纹信息(如图六),如操作系统信息、开放的端口以及端口的服务类别。漏洞扫描根据指纹识别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漏洞扫描[4],发现危险源可被利用的漏洞。根据可被利用的漏洞进行渗透测试,如果自动渗透测试成功,进一步获得危险源的内部信息,如主机名称、运行的进程等信息;如果自动渗透测试失败,需要人工干预手动进行渗透测试。
通过攻击反制,可以进一步掌握攻击组织/攻击个人的犯罪证据,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证据支撑。
1.6态势展示
图七:态势展示图
态势展示依赖一个或多个并行工作的态势分析引擎(如图七),基于基础的态势分析插件如时序分析插件、统计分析插件、地域分布分析插件进行基础态势数据分析,借助基线指标态势分析、态势修正分析和态势预测分析完成态势数据的输出,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展示[5]。
2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发展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技术指通过对历史资料以及网络安全态势数据的分析,凭借固有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内容整理、归纳和判断网络安全未来的态势。众所周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发展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且预测性质、范围、时间以及对象不同应用范围内的预测方法也不同。根据属性可将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分为判定性预测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以及因果预测方法。其中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判定性预测方法指结合网络系统之前与当前安全态势数据情况,以直觉逻辑基础人为的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指依据历史数据与时间的关系,对下一次的系统变量进行预测[6]。由于该方法仅考虑时间变化的系统性能定量,因此,比较适合应用在依据简单统计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对象上。因果预测方法指依据系统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确定某些因素影响造成的结果,建立其与数学模型间的关系,根据可变因素的变化情况,对结果变量的趋势和方向进行预测。
3结语
本文主要的信息安全建设中的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进行了具体设计,详细定义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对系统各个模块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通过对地址熵模型、三元组模型、热点事件传播模型、事件扩散模型、端口流量模型、协议流量模型和异常流量监测模型各种模型的研究来实现平台对安全态势与趋势分析、安全防护预警与决策[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安全问题 防范对策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存在着网络的影子和影响,网络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网络存在一定的缺陷,计算机网络安全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和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是指利用网络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规划。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 免于破坏、丢失等。计算机网络具有的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互连性、开放性等特征,使网络容易受到黑客、恶意软件等的攻击,所以网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问题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也都在侵犯着我们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特性的脆弱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的特性,其面对的对象是全世界,每个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在网络获取信息、传输数据、互相交流,正是因为互联网的这些特性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危机和挑战。首先,网络具有开放性,使网络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攻击,例如:网络协议、物理传输线路、计算机软件、硬件存在的漏洞,都有可能受到各种攻击。其次,网络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使得其他国家的黑客也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对本地网络进行攻击,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威胁已经升级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最后,网络还具有自由行的特点,用户没有任何束缚和禁锢,可以自由的和获取各种信息。
(二)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
操作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管理功能,特别是针对管理系统软件和硬件资源。然而操作系统软件本身具有不安全的特性,这些大大小小的破绽都给计算机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一些网络黑客借助操作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是得计算机服务器接近瘫痪,甚至崩溃。
在网络传送文件、进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功能也会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不安全因素,由于文件传输功能是网络相当重要的功能之一,这些认为编写的可执行文件一旦出现漏洞极易造成系统的全面瘫痪。
操作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还表现在其可以创建进程、远程调用等,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而远程调用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中间的通讯环节很可能会出现被人监控等安全的问题。而且操作系统的无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无论是多么与时俱进的操作系统都会存在漏洞,甚至一个小小的漏洞就足以使计算机整个网络瘫痪掉。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
由于计算机网络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刻不容缓。管理者在规划、建立和使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基础设施时,应该确保其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除了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法规和技术标准外,还应该更多的从技术入手,实施更为可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
(一)建设网络防火墙和VPN网络
防火墙主要是通过提前制定安全策略,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控制和监测,本质上属于通过隔离病毒来实现对网络安全检测和控制技术。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建设网络防火墙有助于保证管理系统资源的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隐私的空间,防止敏感信息被窃取和扩散。
建设虚拟专用网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内部局域网络,它通过借助网络的方式,从而设立一个安全性的、临时性的,能够有效的连接公司内部网络的通道。虚拟专用网络的主要对象是远程用户,可以在使用中确保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二)全面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离不开网络管理,而网络管理又离不开必要的网络安全技术。管理与技术是关系到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方面因素。当网络病毒出现以后,网络上便会一些杀毒软件,一段时间之后又会产生新的病毒,想要从根本上防止病毒是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来说,大部分用户意识薄弱,认识不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缺乏主动维护系统安全的意识,甚至会出现一些操作性的失误。因此,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体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并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同时,网络安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需要我们在深刻剖析网络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华平;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J];《机电信息》;2010; (12):33-34
[2]刘君;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风》;2010; (09):57-58
[3]王翔;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探讨[J];《科技风》;2010; (8):46-4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安全教育也由此逐渐变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网络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高校的网络安全体制不健全,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不强,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不小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就成了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网络化的发展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
(一)网络安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分析
网络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网络化的大环境中,网络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使用网络的效率[1]。网络安全教育也对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上的思想和言论比较开放,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干扰,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效率,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也引发不少网络安全事故。一些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地出现,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且网络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很多思想和言论在网络上进行传播,都容易对人们思想和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进行网络购物、娱乐和社交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目前对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却很少涉足,而且大学生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在网络使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安全问题[2]。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网络购物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辨别能力比较差,购物后往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教育载体建设滞后
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载体来支持,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支持。目前高校教学中,对网络安全教育不重视,相关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问题,特别是校园网络系统的相关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对网络安全问题不能很好的保证。例如TCP/IP协议、域名系统、以及防火墙等建设不足,对危害性的信息和病毒不能进行有效拦截,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许多安全问题[3]。
(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不强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主体,其网络安全意识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及其效果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接触网络比较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没有大学生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和应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增强网络安全教育意识。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网络在社会中广泛延伸,一些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过程容易上当受骗[4]。大学生网络活动比较频繁,特别像网上购物、网上社交和娱乐等,给很多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另外,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一些虚假信息不容易分辨,在网上购物和消费中容易上当受骗,不仅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还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未制定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致使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中,对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涉及得比较少,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和内容也有限。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相关技能掌握的考察,却忽视网络安全问题,没有将网络安全知识的考核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估[5]。因此,面对当前网络化发展的大环境,必须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策
(一)利用社团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大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多,学校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可以成立学校的安全教育社团。在安全教育社团开展的工作和活动中,可以增加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并展开相关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网络安全教育的活动中。
(二)开展安全通识教育
面对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高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教育课程的调整,增加网络安全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的网络应用进行正确引导。学校应该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6]。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的培训,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在课堂上渗透网络安全教育
全面实施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知识。一方面,要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安全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总结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去熟悉网络安全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法制知识的教育。
(四)营造良好校园网络安全环境
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环境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涉及到网络安全方面的设施和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保障学生上网安全[7]。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阅读的专栏和标语,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以及网络安全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辨别意识。
(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评估
随着网络的发展,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还要加大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考核和评价,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一方面,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增加网络安全通识教育;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掌握,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其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7-88.
[2]修国英,陈思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1-2.
[3]黄蓉,赵惜群.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133-136.
[4]雷丽,王树江.网络动员策略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6):51-53.
[5]张青彩.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2):125-128.
[6]邓晖.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4(7):79-8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铁路信号系统;安全威胁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与广泛应用,我国铁路系统的信号系统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的跨越式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给铁路新号系统带来了新的新的挑战。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系统尽管具有相对独立的内部网,在实施安全管理策略方面较之于其他系统会难度要低,但我们必须看到TDCS是构建在一个通用开放的操作平台上。因此其系统安全防护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铁路新号TDCS系统网络安全防护问题做以下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一、TDCS系统遭受病毒侵袭的主要途径
(一)日常管理维护的不到位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TDCS维护人员日常使用硬盘盒维护,给系统带来了安全隐患。比如本该属于TDCS系统专用的硬盘盒而用来存储其他数据文件,由此为感染病毒创造了可乘之机。
(二)网络系统设置的不科学
在TDC系统网络中,由于与其他系统合用一网,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使得病毒从网络传入而感染系统,在当前互联网病毒盛行时期,这种风险时刻存在。
(三)计算机资源存在欠缺
典型的情况是,一机多网使用。这样一来给TDCS和其他工作都带来了病毒入侵的可能,造成系统安全隐患。
(四)遭受恶意攻击等其他非正常途径
这主要是各种形形的恶意攻击,来给TDCS系统网路安全带来威胁。
二、TDCS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的需求与可操作性
(一)系统需求
随着各种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成熟以及防护方案的不断完善,现有TDCS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初步形成,但还不够成熟、稳定。因此,面对当前无处不在的网络病毒和安全威胁,TDCS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必然要求结合铁路信号系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实施。从而要确保系统骨干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并建立其完整有效的备份方案和应急预案。以面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与挑战,确保数据不会遭到破坏与丢失。
(二)TDCS系统安全状况的可操作分析
(1)针对早期建成的TDCS系统,组织专门的渗透测试,检查安全漏洞是否存在。这类工作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小组或聘请专业公司的形式来协助完成,从而避免系统漏洞的安全风险。
(2)可以通过增设网络安全服务器,安装防火墙来加强TDCS系统网络中心的安全。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对TDCS系统网络中的相关机器,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3)成立专门的维护中心或工作站。对于TDCS系统,需要建立技术故障处理体系,并组织技术骨干力量,从而使得各电务段的信息设备安全养护和故障处理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持。
(4)优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在TDCS系统中,由于应用的软件程序较多,加之当前一些程序软件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因此,在应用中可能存在补丁与正在运行的操作的冲突现象。针对这种可能存在的现象,我们管理员在进行安装补丁时需要经过检测与验证后,在确保不会影响到T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情况下,才能进行更新与处理。
三、相关网络安全机制及改进方向
完善铁路TDCS网络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是在现有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护、漏洞扫描、防病毒系统等安全技术及产品在整个安全体系中所起到的不同防护功能,增加相应的硬件设施,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更有效的保障骨干网络系统的运行。因此,在铁路信号系统中运用网络技术时应要做好充分的考虑。
(一)相关安全因素的防护作用
(1)防火墙防护:对TDCS系统而言,其网络安全防护的策略就是防火墙。防火墙技术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目前防火墙发展技术水平来看,部分防火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与完善。可以有效地抵御来自于互联网的外部攻击或者局域网内部病毒感染引起的内部攻击。对于TDCS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而言,防火墙是加强其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入侵检测系统:在TDCS系统中,由于网络安全威胁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病毒的入侵和外来攻击,因此加强入侵检测系统(IDS)的研究无疑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重要途径。作为防火墙的有益补充,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胁制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有效地使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得到了扩展(比如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从而从系统整体上提高了信息安全性与应对安全威胁的处理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和软件都存在安全漏洞,但是我们却无法时刻进行更新与打补丁,这无疑给病毒入侵造就了机会,实践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必须加强漏洞扫描技术,堵住病毒入侵通道,维护TDCS系统网络安全。
(3)防病毒系统:针对病毒传播的特点,以及病毒的常见类型,我们需要针对铁路TDCS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防病毒系统。在安全防护的改进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不同的安全保护因素,创建一个比单一防护更有效的综合保护屏障。这种分层的安全防护体系成倍地增加了黑客或病毒攻击的成本和难度,从而大大减少了他们对骨干网络的攻击。
(二)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在骨干网络系统中,建立一个集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漏洞扫描、防火墙系统和防病毒系统于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这种分层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具体来说包括攻击检测,攻击防范,攻击后的恢复这三大方向,每一个方向上都有代表性的技术手段和安全产品。
(三)证网络安全的其他注意事项
(1)硬件安全:具体包括:①瓶颈安全:每种网络都有其弱点,如采用的星型以太网,其瓶颈在于交换机,交换机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因此,选择硬件时在备品备件上应做好充分的考虑,如采用双机热备,条件许可再冷备等等。②硬件期限:电子设备特别是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周期在铁路信号的维修规程中无很明确的轮修周期,因此,选择优良的国际品牌、便捷优良的售后服务是关键。③隔离措施:强电、雷电等冲击很容易造成硬件的损坏,除做好系统防雷外,硬件本身的每个I/O应具备光隔措施,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
(2)软件安全:具体包括:①系统安全:作为网络技术支撑的UNIX和Windows NT(2000、XP)等,本身系统具有广泛的开放性,部分代码是公开的,系统在发展中必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安全漏洞,黑客利用漏洞制造的病毒全球泛滥。从安全上的考虑,在选择操作系统时可采用一些专用的操作系统,这将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起到独特的效果。②网络安全:杜绝与互联网相连的可能,整个系统网内任何一个子网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不得存在与互联网相通情况,远程诊断服务端计算机的安全性也不例外,这可能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另外,设置防火墙是网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且需定期升级。③协议安全:协议间的相互认证是网络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采用增加协议的认证层次或区别于目前流行的通信协议等方式也是确保网络安全的一个层面,软件设计时是应该可以考虑的。④程序安全:核心程序通常由某个人或小部分人开发,软件的维护有时就会出现人走茶凉的局面。⑤存储安全:系统维护用的光盘、软盘、磁带只能是专用,需要外用的存储设备只能出不能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铁路领域的渗透,我国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促进铁路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TDCS系统网络带来了安全隐患与威胁,如何积极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是TDCS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权衡利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鉴于目前网络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中运用较为广泛的现实,我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提高警惕,积极应对各种安全威胁,从而促进铁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科技更好地为改善我们的生活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薄宜勇.传感技术在铁路信号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铁路,2004,10
[2]李增海,谭侃让.我国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维护对策
众所周知,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众多领域中应用广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些特点,比如高度开放性、网民的良莠不齐等等,会使得计算机网络在安全性方面出现一些威胁或危险,因此我们应当未雨绸缪,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维护对策,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通畅。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就是指利用技术将网络信息进行保密保管,将网络信息资源完整准确地传播给所需要的网民,同时网民能够安全地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接收他人的网络信息,每个网民都应受到切实的利益保护。下面我们将讨论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1.1病毒防范技术
病毒是计算机网络的一大威胁,病毒的恶意传播极大地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对病毒的防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技术之一。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有:阻塞计算机网络,使计算机系统瘫痪,,肆意篡改计算机文件信息等,这些危害威胁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而病毒防范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而且还能够检测到入侵的病毒。这种技术的实现通常是在内部网络中的每一个服务器及主机上都安装上病毒检测软件,一旦发现病毒入侵便可及时隔离或消灭病毒。此外,病毒检测软件可以进行定期病毒库的更新升级,以保证病毒库处于最新的工作状态。或者可以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服务器或主机的核心区域进行周期性的病毒扫描,以及时检测出病毒。这种技术有效地防范了病毒的入侵。
1.2 防火墙技术
目前,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它能够实现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同时防护。计算机防火墙在网络连接的边界,有效地保护网络进出端的信息安全,同时能够在取得相关的访问控制权限之后,实现对有效信息的过滤。防火墙技术不仅可以通过防范外部网络的恶意攻击来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接收,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传出。截至到目前,防火墙技术主要通过应用级网关和过滤防火墙来实现。
第一,应用级网关。它主要针对特定的网络,比如可以对网络服务协议下的指定数据进行过滤,并可以针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进行完善地报告。应用级网关的防护可以进行精细化、复杂化的访问控制。与此同时,应用级网关可以对进出的数据进行检查,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复制,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阻止客户主机和危险服务器形成直接联系。第二,过滤防火墙。它主要应用了数据包过滤技术,数据包过滤技术就是对网络数据包进行选择与分析,并通过数据包的地址、协议等信息来审查信息数据源能否安全通过。
1.3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在目前非常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最安全最基本的技术之一。简单地说,数据加密技术就是通过将受保护的信息按一定的规则转换成密文,并以密文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储存或者传输的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保护。数据加密安全系数可以用来表征数据加密的安全程度,此系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文的长度以及密文的转换规则,在不同状态下的密文,其保密程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应用对称密码和非对称密码来进行加密。所谓对称密码,是指在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的是同一个密码。而非对称密码,就是指在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的是不同的密码。可以看出,使用非对称密码进行加密比使用对称密码加密要更加安全。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对策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给网络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环境,我们就要提出相关的措施来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2.1 健全网络安全制度
计算机网路技术与安全管理需要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来支撑,作为网络安全管理员,我们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制定出可以有效应对突发性威胁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办法,同时,我们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网络安全制度。网络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网络安全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重要存储介质保存、销毁管理制度;数据密码管理制度;意外事件处理制度;危险事件报告制度。此外,我们还要制定安全责任制度,以制度的形式约束责任承担人;制定重要信息保密制度,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保证信息的秘密性。
2.2 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意识
随着网络上信息的纷繁复杂化,作为网络安全管理员,我们应该加大对网络安全保护的重视,提高网络安全的保护意识,努力学习加强网络安全的技术,把学到的技术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当中去,以更好地做到网络信息安全。比如,我们可以监测控制好连接到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检查清楚威胁网络安全的不良因素,并及时做出必要的纠正,以减少网络危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2.3 做好日常维护网络安全工作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需要做好日常维护网络安全工作,网络管理员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需要做好定期的网络监测,以更好地避免因网络系统漏洞而出现的网络隐患。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日常的维护记录工作,对所监测的网络设备进行记录,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数据要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因突况导致的重要数据的损坏或丢失。另外,我们在进行日常维护网络安全工作时,要分清工作的主次顺序,对威胁网络安全的危险进行重点防范,如增设防火墙、升级病毒库、增加入侵检测设备等。
3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面临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化,我们必须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具有开放性这一显著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正逐步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只有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使计算机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参考文献
[1]张伟杰.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分析[J].硅谷,2014,(16):197-197,199.
目前,国内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师和专家们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研究,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的检测、防护、恢复和对应策略都进行的分析,经过大量的计算与反复的实验,现在已经建立了实用性强的PPDRR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分析模型。这个安全模型通过对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网络的不同阶段分析来探测其信息系统工程和软件系统的安全状态,这是一种主动性的防御模型,它会定期地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检测、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范围较广,基本上跟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科学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在一种软件的设计阶段、实验阶段以及使用阶段都必须要有相应的保证网络安全的系统和措施。现在,大多数计算机专家和学者们都在研究能够查找系统攻击时的攻击路径和导致系统信息发生变化的方法。通过大家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分析方法相继被开发出来。例如:Moore提出了一种“攻击树”的网路安全分析方法,它主要用数学方法表达了攻击时信息的变化过程,但是他在攻击树有关的叶节点的分析上显得比较繁杂冗长而且不够全面。另外还有一种是法国Ortalo提出的“特权图”的网络分析方法;除此之外,有一个是由中国科技大学的Phillips和Swiler发现并提出的一种有关网络弱点的分析方法,之后经过同校的Ramakrishna和Sekar对其进一步研究与分析,最后生成了“基于图”的网络安全分析方法的模型,这种模型被广泛地运用在计算机主机的弱点分析中。直到现在还有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在不断的被研究开发出来,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因此我们对网络技术安全分析模型的研究还是要继续下去。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属性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现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分析模型对于安全级别的划分有问题,主要是划分的依据不是很合理,对于计算机网络硬件的设备没有考虑进去,其次是没有考虑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划分的太过单一和简单。另外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和传输的任务区分也有重复之嫌。最后现有的模型对于安全网络分析的弱点的研究比较单薄,应当更进一步地加大对弱点的分析与利用。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属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评估就是对其使用时的安全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检测相关软件,预防或防止相关系统发生渗透变迁。另外,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模型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因素。首先是要具备通用性,也就是指评估模型必须全面地考虑各个相关因素,来对不同的系统分别进行评估;而另外一个要具备的是可行性,可行性的评估就是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评估模型能够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属性包括安全需求、系统设备、访问权限、主体连接模型以及计算机的弱点等五个方面。安全需求是指计算机用户对自己的信息的完整程度、保密程度等方面提出的基本的要求;系统设备是指不同的计算机的网络设备都不相同,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程度,例如路由器、交换机等服务器都是系统设备;访问权限,顾名思义就是系统出于保密或者安全角度的考虑会设置不同程度的访问权限,评估系统则会对这个访问权限的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估、分类和保护;主体连接关系模型是计算机的网络联机的关节处,由于传输信息的系统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进行模型测试,做好保护措施;计算机弱点则指的是计算机软件在设计或者编程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上这些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了。
三、结束语
关键词:互联网通信;技术改进;安全性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当前针对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改进以及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安全体系与安全体制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移动终端的安全研究。
1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
伴随移动网络自身技术的不断演进,逐渐出现2G,3G以及现在的4G LTE移动通信系统,并且随之出现了移动网络与WLAN,WiMax等其他无线网络的融合和衔接,这些技术的出现逐渐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因此针对这些新技术建立与之匹配的安全体系以及安全体制至关重要。
当前移动互联网通信主要采取的安全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1 身份认证机制
身份认证机制,也称之为认证与秘钥协议,主要的目的是保护移动网络的核心安全,其中核心是根据用户以及相对应的使用网络之间的身份的双方面的认证,从而保证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主要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加密算法实现的。[1]
1.2 完整性保护机制
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还需要通过保护机制进行完整性保护来保障。保护性机制主要是实现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基站之间的信号的传输安全,例如不受到信息的插入、信息的删除、信息的修改、信息的置乱以及信息的伪造等等。终端与基站之间传输的信息主要是通过TD-SCDMA以及LTE采用分组算法的方式进行,算法之后再通过验证将消息认证码附加在传输信息之后,从而确保信息源的合法性与完整性。[2]
1.3 空口加密机制
空口加密机制主要是对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数据的传输以及信号的传输进行加密,从而加强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基站之间的传输的保密性以及空口的保密性。由于移动通信终端在计算空间以及计算能力方面的局限,空口加密机制主要是利用是密码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GSM、TD-SCDMA以及LTE等等。[3]
1.4 用户身份保护机制
移动网络通信的用户身份保护机制主要是为了进行用户真实身份的识别,并且对其进行跟踪,主要是通过身份识别码技术实现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无线网络上的用户身份标识主要是临时身份识别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例如在开机以及临时身份标识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才会再次使用真实身份标识。与此同时,临时身份识别码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并且更新换代的技术越来越快。[4]
1.5 网络信令安全交换机制
保护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并且实现互联通通信技术的改进就需要格外的重视网络信令安全交换机制,进而保障网络不同单元以及不同空间的信号的机密和完整。例如LTE的网络信号安全交换机制主要是通过MAPSec机制来进行保护和实现的,主要保护的核心内容是事务的处理的应用的内容,进而又通过IPSec ESP机制来保障服务网与分组网之间的数据的安全以及信号的机密。[5]
1.6 移动终端安全衔接机制
对于移动通信技术来讲,移动终端的安全机制是最后的落脚点。这主要是通过PIN编码进行实现的,通过编码进行用户识别,进而通过USIM机制进行终端衔接网络的范围的合理性控制,在此基础上附加TLS(安全传输层协议)以及IPSec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主要是移动终端与智能卡之间。[6]
1.7 安全服务对用户的可见性与可配置性
安全服务对于用户之间的可见性与可配置性主要是指提供用户获得安全服务的信息,并且了解安全服务的状态的一种渠道,并且安全服务的可见性与可配置性需要简洁方便,这样才会让用户对其产生依赖性。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源头,是进行数据操作的源头,主要包括创建、存储以及处理。因此尤其需要注意移动终端数据的安全性、可见性以及可配置性,从而不仅实现安全,也实现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关于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主要工作是进行病毒传播的防控,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识别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没有授权的非法软件,正在运行的恶意的代码以及部分用户的不合理的操作,对于以上行为的基本的防范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和使用环境。
移动病毒的防控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存在于网络层面,主要是通过精确的移动病毒的传播模型,分析病毒在移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动力特征以及典型特点,并且基于以上分析设计移动网络的病毒免疫模型,从而在这一层面防范移动病毒的传播,另外一层面主要是在移动终端层面,主要的方式是通过直接的杀毒软件安装的形式进行,通过杀毒软件对于病毒进行深层次的查杀,为达到查杀的准确性,杀毒软件需要定期更新,并且需要不断的钻研和检测。
2 提高互联网通信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移动网络通信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的通信方式,其安全性的研究存在着诸多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作者总结了在移动网络通信安全机制构建,以及移动通信终端安全性能提高方面的技术现状,但是为进一步提高移动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还需要加强以下关键技术。
2.1 需要提高移动网络匿名漫游协议的安全性
提高移动网络匿名漫游协议的安全性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从而保证该协议的安全系数更大,以及更好的可操作性。该漫游协议可以实现更加广泛的用户服务,功能更加强大,不仅仅可以实现用户匿名,并且可以兼顾用户的兼容性和口令的验证等。
2.2 加强对于病毒的防范
对于病毒的防范是互联网通信安全性能提高的必要前提和主要途径。作者总结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要加强移动病毒的传播途径的控制。根据传播动力学,移动病毒可以在网络和移动终端任何一个空间通过不同的传播突进进行传播,甚至于可以通过同一种传播途径在多层网络生进行传播。[7]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病毒多途径传播的概念,建立病毒多途径防范模型以及多层面网络模型。构建模型的同时结合渗流理论,计算得出多层网络的传播临界值,从而加强病毒的精准防范。
3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通信尤其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也在与时进步,文章主要从移动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以及安全机制的核心协议部分进行总结和研究,并且指出加强网络匿名漫游协议的安全性以及病毒防范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对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的加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金.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问题[J].好家长,2016(33).
[2]肖伟.无线网络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5).
[3]梁富强.计算机无线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2014(02).
[4]王宇,蔡满春.无线网络安全课程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3).
[5]蔡志福,谢志贤.浅谈无线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23).
关键词 二次系统;网络;安全防护;预案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28-02
Region Scheduling Data Network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System
CAO Jianfeng
AbstractSecondary power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Fuzhou region of the second grid system to assess network security, in view of the Fuzhou region of the second grid system issues of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research, practice, and to identify areas of Fuzhou, the second grid weak point of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and scientific solutions. For the safety assessment report to study the formulation of security polic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ilot programs and practice, and then test it again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power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to system, and summed up the defense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ndard model.
KeyWordSecondary system;networking;security
0 引言
电力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与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服务相关,而且与电网调度、与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紧密关联,是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生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电力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改善,其可控性已满足闭环的要求。随着变电集控所模式的建立、变电站减人增效,大量采用远方控制,这对电力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而另一方面,Internet技术和因特网已得到广泛使用,使得病毒和黑客也日益猖獗。目前有一些调度中心、发电厂、变电站在规划、设计、建设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时,对网络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构成了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除此之外,还存在黑客在调度数据网中采用“搭接”的手段对传输的电力控制信息进行“窃听”和“篡改”,进而对电力一次设备进行非法破坏性操作的威胁。因此电力监控系统和数据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1福州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评估概述
1.1 概况
福州地调二次系统安全评估包括:二次系统资产评估、网络与业务构架评估、节点间通信关系分析、二次系统威胁评估、现有防护措施评估、主机安全性评估、网络系统评估、安全管理评估、业务系统安全评估、二次系统风险计算和分析、安全建议等评估内容,评估之后针对系统的薄弱点进行安全加固,并制定《福州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急预案体系》,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预防和正确、快速处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瘫痪事件,不断提高福州电网预防和控制调度自动化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影响和损失,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安全评估的实施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2 网络安全评估的过程
1.2.1资产调查
资产调查作为信息收集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开始安全评估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安全加固工作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准确全面的获得被评估系统的信息资产清单。
因此,在进行评估项目实施时,我们很重视资产调查的过程和方法,以期收集到准确、全面的信息资产清单。对于每一个资产来说,都需要比较准确的收集各项属性,因此我们计划整个资产调查过程如下,以确保我们的资产调查目标的实现。
1.2.2采用了正向测试与逆向渗透相结合的漏洞深度检测方法
在本项目中,安全扫描主要是通过评估工具以本地扫描的方式对评估范围内的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扫描,从内网和外网两个角度来查找网络结构、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数据和用户账号/口令等安全对象目标存在的安全风险、漏洞和威胁。应用正向测试与逆向渗透相结合的漏洞深度检测方法,对电力二次系统主机信息安全进行分析。
1.2.3采用了远程漏洞扫描与本地主机自动化脚本检测相结合的脆弱性获取方法
渗透测试主要依据安全专家已经掌握的安全漏洞,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对系统和网络进行非破坏性质的攻击性测试。所有的测试将在授权和监督下进行。渗透测试和工具扫描可以很好的互相补充。工具扫描具有很好的效率和速度,但是存在一定的误报率,不能发现高层次、复杂的安全问题;渗透测试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较大、对测试者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渗透测试报告的价值直接依赖于测试者的专业机能),但是非常准确,可以发现逻辑性更强、更深层次的弱点。
1.2.险计算和分析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风险计算部分主要以业务系统作为风险计算和分析的对象,以福州电业局本部为例,本次对福州电业局SCADA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OMS系统和DMIS网站共4个业务系统进行了评估和测试,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资产价值、威胁发生可能性和脆弱性严重程度的进行赋值,并通过风险计算,得出风险计算结果,确定各个系统的危险程度,找到业务系统的安全薄弱点。
1.2.5安全建议
根据计算出来的安全结果,通过管理和技术等两方面来加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安全性,对访问重要设备的用户应遵循一定规章制度,对网络配置的更改、权限的分配要及时进行记录备份归档。
对重要业务系统和服务器进行定期的漏洞病毒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并归档。对新系统上线前应进行扫描和加固,对扫描的日志及时进行安全审计并归档。
对网络运行日志、操作系统运行日志、数据库运行日志、业务系统运行日志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并提交安全审计记录和报告,对报告中的非法行为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对于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配置日志应另存储在日志服务器中,而非存储在本地路由器或是交换机上,并定期的进行备份归档。对于日志的种类应当包括所有用户对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查看、更改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地区电网自动化系统整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1应急预案体系的出现
现阶段地区调度自动化各系统联系紧密,单个系统的故障将连锁影响多个其他系统运行,电力调度数据网建设向县调及110kV变电站延伸,接入系统种类日趋复杂,二次安全防护木桶效应日趋明显。由于系统风险主要来自于病毒及相关联系统的故障,故障类型复杂并存在触发或并况,应急预案的思路逐步摆脱了自动化单个系统预案的思路,慢慢向以自动化二次整体应急预案体系进行转变。该思路面对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整体地考虑恢复手段及措施,隔离故障区域,屏蔽受影响系统的部分功能,将日常人工或自动备份的硬件及软件快速导入故障设备,恢复系统。在日常备份及演练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系统间的互补能力和约束条件,并切合地调实际,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该预案体系。该体系重视系统整体恢复的效率和日常投入成本的二维标准,兼收并蓄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优势。
2.2 应急预案体系的特点
该预案体系适应自动化系统日益联系紧密的特点,摆脱之前针对某一系统制定预案的思路,采用“整体考虑,互为备用,分散管理,集中恢复”总体思路,避免出现系统孤岛,综合考虑,兼顾各个系统及全面事故预想,具有兼容性强,各子系统预案操作性强,入门要求低,恢复手段有效快速,投资成本低,日常维护工作量少,实用化推广价值高的特点。
预案体系总体框架图各子预案关联关系图
2.3 预案体系各个子预案之间的关系
2.3.1共存关系
各预案体系间存在互相引用,互为补充关系。简化了对预案编写的复杂程度,将复杂的系统问题转化成为多个专项问题来解决。
集控系统资源成为EMS预案中的备用设备,将整体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考虑,互为备用,充分利用资源,降低预案成本。
2.3.2互斥关系
预案体系中的电源子预案和其他预案间存在互斥关系,当涉及到整体电源异常时,就要考虑牺牲小系统,保全大系统的整体
3 结论
本项目对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开展了专题研究与实践,研究结果有效提高了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对网省调度中心乃地市电业局的二次系统安全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根据研究结果构建了调度自动化应急预案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开发的快速备份恢复系统,投资少,效益高,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该项目的开展促进了调度中心对现有二次系统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有了深入的了解 ,确保调度中心对二次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手段和部署选用必要的安全产品 ,对今后全省乃至全国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王俊,唐跃中,顾立新.上海电网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分析.电网技术,2004(18).
[2]王治华.安全运营中心及其在调度中心二次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2).
[3]陈文斌.电力二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电工技术,2008(11).
[4]民,辛耀中,向力,卢长燕,邹国辉,彭清卿.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1).
[5]葛海慧,卢潇,周振宇.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4).
[6]胡炎,辛耀中.韩英铎 二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化设计方法.电工技术,2003(21).
[7]程碧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物理隔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工技术,2008(1).
关键词:网络安全;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P393.08;TM76
智能电网现在己经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和高级应用中的深度渗透,相互依存的信息网和电力网将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智能电网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然后总结了智能电网中的几种网络安全技术,探讨了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对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提高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水平的可行对策和改进措施。
1 智能电网网络安全分析
相比于传统电网,智能电网中需要监测和控制的设备数量更多,分布更广[1]。为了实现全面和实时的监控,成本低廉的无线通信网和分布广泛的公用因特网将在智能电网通信系统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然而,电力系统中公用网络的大量接入为恶意攻击提供了更多的入口。这将为电网和用户带来更大的危害。
2 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技术
2.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2][3]是一种由硬件和软件设备构成的,在公共网与专用网之间和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的界面上形成的坚实壁垒。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可以形成Internet之间的安全网关,以达到保护合法用户安全的目的。由于目前的电力系统网络整体安全涉及的层面比较广,合理配置防火墙安全策略,就成为保障电力系统网络安全、抵御非法入侵以及黑客攻击的第一道屏障[2]。
2.2 入侵检测技术(IDS)。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电力企业需加强对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从而有效地对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进行补充,即时监视和审计网络中的攻击程序和有害代码,并进行有效的中断、调整或隔离,降低电力系统所遭受的安全威胁。
2.3 防病毒技术。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外部连接的信息系统以及终端很容易受到来自互联网病毒的威胁,因此电力企业安装防病毒软件或防病毒网关十分重要,同时必须对其及时更新、升级,防止病毒的入侵以及在网络中的扩散。
2.4 加密技术。为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电力企业要求对于重要终端上的数据传输必须经过加密。为防止电力系统工作中出现主动泄密,电力公司加强部署桌面终端管控系统、邮件安全审计系统、下发信息安全保密U盘等措施,实施对数据的用户授权、传输、拷贝进行安全管控,同时对移动终端采取硬盘加密等技术手段来防止被动泄密。通过安全管理与技术管控的结合,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安全。
2.5 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为确认操作者身份而产生的解决方法。目前电力企业不断加强对身份认证技术的重视,从单纯的静态密码,到同时使用动态口令、智能卡、USBKey、生物识别等技术,采用双因素甚至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5],并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进行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身份认证模式,提高操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2.6 VPN技术。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通过公用网络安全地对企业内部专用网络进行远程访问,可以实现不同的网络的组件和资源之间的相互连接,它提供了与专用网络一样的安全和功能保障。VPN 采用加密和认证的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专用隧道的网络,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安全级别。
2.7 建立网络安全联动系统的重要性。以上这些安全技术主要针对安全问题中的某一点而开发,对于一个系统,要取得较好的安全防范效果,一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因此,智能电网需要一种网络安全联动机制,综合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优势,从而取得更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效果。
3 网络安全联动系统模型设计
针对当前智能电网的网络安全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网络安全联动框架。该联动框架被划分为三个层次。
(1)设备管理层:直接负责对联动设备进行监控,包含联动设备和。
(2)事件管理层:对设备管理层采集的大量安全事件进行处理,产生一个确定的安全警报,送到决策层的策略判决点和安全管理员控制端;同时将安全事件存储在数据库中,供安全管理员查询,进行攻击取证时所用。事件管理层包括事件管理器和事件数据库。
(3)决策层:决定对产生的安全警报如何进行处理,下达指令到设备管理层,使相关的设备联动响应。决策层包括策略判决点、策略库和管理控制端。
联动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详尽阐述了联动过程在联动框架各层中需要经过的步骤。首先,安全设备检测到新产生的网络安全事件,随后经过格式化处理的安全事件,被事件管理器接收。通过归并的方法将各安全事件分类,随后过滤其中的冗余事件,最后实施关联分析。从而形成一个确定的安全警报送到策略判决点。策略判决点解析安全警报,通过查询和匹配预先配置在策略库中的策略,触发相应的联动策略,然后给需要联动的设备下达指令,从而使得相应设备产生联动响应。另外,管理控制端还可以处理一些上报的安全警报以协助管理员进行决策,当突发一些较为棘手的情况而找不到相应联动策略时,则需要管理员凭借自身的经验与知识来处理次安全事件,操作相应的设备,完成联动过程,并将这个过程编辑成联动策略,更新策略库。具体的联动策略可以根据电力公司实际的网络应用环境,由安全管理员进行配置和维护。
4 小结
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多种多样,正确的安全策略与合适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只是一个开端,电力企业网络将面临更大的安全挑战。
参考文献:
[1]高鹏,范杰,郭骞.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策略研究[C].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2013.
[2]Kent S,Seo K.IETF RFC4301. 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Protocol.USA:IETF,2005.
[3]陈秋园.浅谈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J].科技资讯,2011(14).
[4]翟绍思.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
[5]叶杰宏.加强电力信息安全防护[J].供用电,20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