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合理化建议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理化建议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理化建议案例

第1篇: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1铁路轨道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实施的目标

铁路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的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线路的改造。但发展经济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就要伴随着事故的高发。因此,我国铁路轨道施工必须采取安全的施工措施,确保铁路轨道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行车的安全。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一些不必要事故的出现,确保施工安全的宗旨和目标,做到安全施工,这才是我国铁路轨道建设的最终目标和目的所在。

2铁路轨道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2.1施工前的安全控制措施铁路轨道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施工之前,要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尤其是首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人员,制定具体周密的施工方法和各项组织措施,并对全体施工人员交底,使其对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在封锁的施工现场进行那个现场的实战演练和工序作业演练,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另外,施工前的准备还包括材料的运输和装卸等等,铁路建设的材料和设备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因此,在装卸的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在保证材料的安全。除此以外,还要对施工所用的设备进行试运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这才能确保施工的完全和工期内正常竣工。对于既有线路进行改造时,还要对这条路线的行车进行翔实的调查,更具选定并认可的预铺位置和点内横纵移等作业影响范围,提前与设备产权及使用单位联系,对既有设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或转移;对纵横移就位的道岔,必须进行一次全过程的实地演练,对多有人员的工作和设备都要进行实地的演练。铁路轨道可谓是不动产,一旦建成无法更改,而且建成后的维护也需要很大的费用,因此,在建设前再多的考虑和担忧都是必要的,对于施工人员以及行车安全的考虑更是尤为重要的。

2.2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铁路施工安全隐患多,风险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各个环节,确保铁岭路轨道施工的安全和正常的完成。在施工的前一天,要带领全体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包括作业程序、应急材料、安全注意事项等控制点,尤其是安全隐患易发场所,更要重点控制。必须进行预防性的强调部署,做到安全隐患的预想预控,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地点,了解自己的责任,从思想上给施工人员敲响警钟,做到有备无患。现场指挥人员下达封锁施工的命令就意味着施工的开始。铁路施工不是一项普通的施工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设施建设,因此,施工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行车安全。开始施工后,各组人员要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进行施工,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注意事项来执行,切不可投机取巧。另外,作业人员必须要主义防护人员的信号,这是对既有线路进行改造出现的问题之一,火车在行进中的速度是非常快得,一旦防护人员给出信号,作业人员就要马上撤离作业场所,我国在铁路建设中也发生过类似事件,施工人员忽视安全防护,没有注意到防护人员的信号,最后酿成了惨剧。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遵守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防护人员的信号,避免重大伤亡的出现。

2.3养护及验收阶段的安全控制措施铁路轨道的修建完成后需要一批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定期检查轨道的状况,及时补充石碴并加强捣固,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的控制,铁路维护人员要时刻将自己和行车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切不可为了方便,不按程序规章操作。另外,铁路的维护实行的是24h的巡道养护制度,夜间的维护更要注意安全,必须备齐所有夜间养护必需的设备和各种应急料具,严格巡道检查交接班制度,尤其是应该设专人密切观察每一趟行车后路道岔的变化情况,杜绝暗坑和空吊现象,出现异常要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做出应急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2.4制度方面的控制措施铁路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关乎到亿万人乘车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对于铁路施工人员必须要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才能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首先,铁路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上岗,进行作业是精力要集中,严肃作业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另外,防护人员必须统一着装,口笛、信号旗等随时应用设备必须携带齐全,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防护人员的信号对于正在施工作业的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既有线路的改造工程,虽然正在施工,但该线路及两侧铁路仍在正在使用,随时都可能有列车通过,这就要需要防护人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为即使一秒之差,也有可能使不该发生的惨剧发生。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防护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2篇: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移民问题与措施

本水利工程是我国“八五”计划重点工程,移民涉及人数总数多,移民项目投资几十亿元人民币,施工区已经搬迁移民十几万人。搬迁后,在自然条件方面,安置区多数位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交通干道和城市附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每个村都修建了公路,架设了输电线和通讯线,移民从原来的窑洞搬到了采光、通风、卫生条件较好的砖混结构的房屋中。

水工移民工作多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是移民由非自愿搬迁到自愿搬迁,从而求得移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发展和安居乐业的关键。

一、搞好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项目设计是移民安置实施的蓝图,是恢复和发展移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措施。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就不可能妥善地安置移民,移民的权益就不可能得到保护。2006年7月7日,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其中明确,移民安置规划应与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同时报主管部门审批,没有移民安置规划的,不得审批工程设计文件、办理征地手续,不得施工。由此可见,我国对水利工程移民项目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视的。要做好移民安置设计首先应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设计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必须以人为本。

设计工作遵循以下原则:①淹没损失的调查要全面、客观、公正;②安置去向的选择要尊重移民的意愿;安置点的确定以环境容量分析结果为主要依据;③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④移民项目的实施不能造成环境破坏;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在安置后应得到保护。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的确定:

生产安置人口是指由于水工淹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而需要重新安排生产出路的农业人口,包括劳动力和抚养人口。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一般以村为计算单元,初步设计阶段以村民小组为计算单元,按计算单元内的征用耕(园)地和总的耕(园)地比例确定生产安置人口的数量,通常的计算公式如下:

P’=A’/(A/P)

式中P’——生产安置人口;

A’——基本计算单元的征用耕(园)地面积;

A——基本计算单元总的耕(园)地面积;

P——基本计算单元总农业人口。

——农村移民搬迁人口的确定:

因水库淹没及淹没影响需要迁建房屋的人口称为搬迁人口。搬迁人口包括淹房搬迁人口、淹地不淹房需搬迁人口和水库浸没、滑坡等影响区居住人口中必须搬迁的人口。

规划搬迁人口:B=B1+B2+B3

式中 B——搬迁人口;

B1——淹房搬迁人口;

B2——淹地不淹房需搬迁人口;

B3——影响区必须搬迁的人口。

移民安置持续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多年,考虑规划指标的增长因素,应将各规划指标推算到规划水平年。预测移民搬迁后是否达到或超过未建工程条件下的原规划发展水平,是否与安置区居民经济发展同步。

监测评估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其目的是监测落实该项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移民政策情况,评估项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执行情况,提出实施单位和项目业主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内容包括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经济收入、农业产量以及移民对组织机构、社会服务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从而在各方面维护移民的权益。

二、后期扶持工作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与规划的编制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确定是贯彻和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最基础的工作,后期扶持人口的准确核定关系着每一位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后期扶持范围的界定是一项十分复杂、极为敏感的工作,为了顺利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移民的切身利益。

移民自愿选择后期扶持方式,我国采取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基本都是项目扶持,虽然有一部分地方采用了困难户移民现金补助、贫困学生上学补助、银行贷款贴息等直接或间接的补助方式,但中央和地方原则上都没有明确扶持

资金可以直接发放到个人手中。

采取了自愿选择的方式,确定了 3 种扶持方式供移民选择:①现金直补方式,后期扶持资金能够发放到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移民个人手中,直接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这是一种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移民群众直接受益;②项目扶持方式,以资源调整、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科技培训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各种项目的组织实施,达到改善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增加移民收入的目的;③采取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涉及到移民与安置区原住居民的共同利益,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在确定后期扶持方式的时候应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广泛听取移民安置区原住居民的意见,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确定,严厉杜绝使用行政命令等方式进行决策。

三、引入社会监理监测机制人们的合法利益

社会监理及监测评估机制的引入,是我国水工移民走向正规化管理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在过去的50年中,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因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移民有上千万人,通过政府坚持不懈的扶持,目前,大部分已得到了妥善安置,但是,还有一部分移民生活水平仍然处在贫困线以下,存在许多遗留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了政府在当时对水库移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投资偏少外,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科学,缺乏有效而公正的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3.1水工移民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策宣传落实不够,部分移民对者政策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政府行为与部分移民行为不高,对后扶政策的期盼等产生过高的心理预期;移民对政府存在着依赖心理,使移民处于消极、被动和等待的状态,增收致富的自觉性难以发挥出来;部分移民对政府存在着不信任心理,从而影响了移民搬迁安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移民同政府的合作态度,进而阻碍着安稳致富的实现。

3.2解决措施

移民最终能否安居在当地,最根本的成功因素就是要符合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移民大部分都是就地后靠,移民和当地居民在血缘、历史、文化等方面并没有大的差异。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只有十几多万,因此移民不是强势移民,不要期望它会在移民史上发挥很大的作用。移民更多还是一种解决生存的移民,不会带来大量的资金、人才,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能否安置好,是否出现回流,才是移民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3.3移民政策的完善

完善土地合理流转制度,将移民的土地经营权相对集中,为移民就业和转业提供配套政策支持;调整补偿政策,出台城镇商贸流通企业迁建改制和关破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商贸流通企业的搬迁,确保商贸流通企业的安置稳定;建立移民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对城镇居民移民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参保费用由中央、市财政共同承担。

3.4政府工作的改善

移民是政府了解移民情况的主要方式,也是移民向政府反映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可是实际情况表明,县政府在对待移民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对一些难解决问题的推卸,对某些长期问题的拖沓,机构接待速度过慢等。移民向县政府反映问题,这是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工作的质量是及时解决移民问题的重要前提。

3.5提高移民各方面素质

提高移民的培训和教育质量,保证多元化,同时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最好的移民模式是有进有出,吸引外来高素质的移民的同时,也要鼓励本地居民走出去。能在外地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环境的,应该鼓励他们外迁。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第3篇: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医院的档案管理见证着这个医院发展的历史,对医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个医院的宣传和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说服力,医院的档案管理,不光是为医院进行服务,更是为人民服务,医院里的档案管理作为医院重要的一部分,把医院档案管理做好了,有利于提高这个医院的工作效率,是为这个医院着想,更是为广大民众着想。医院的档案是各种医疗数据的收集和汇总,然后加以分析,对医疗的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⒈医院的档案管理

1.1医院里的档案在工作中常以几种形式存在,有文件、相册、图表、录音、录像、光盘等各种载体记录着档案,是医院里的一笔宝贵财富,所以要对医院档案进行强化管理,把握好医院的发展之路,对于一个医院的未来发展,档案的管理又是极其重要的,档案不仅涉及到医院本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就医看病等。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院未来的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对医院档案加强管理。

1.2医院的档案事关重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通过档案的内容可以认识到,有利于医学应用的发展,要充分的去发挥档案在医学中的贡献。它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它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所以我能们要充分的发挥它和利用它。

1.3医院里的档案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正处于关键时期,所以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档案管理对医学的发展和医院的研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导着这个医院协调发展的重要资料。

⒉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病案是临床实践的记录,它记录了医疗过程中病人的所有数据和资料,是医生诊断病人的重要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档案在医院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各个医院对于档案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医院档案工作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发挥它的作用。 2.2好多医院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对于档案的利用率也较低,档案工作对于社会上的各种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的信息资源只要有效地去利用它,就会取得巨大的资源和效益。近几年来,好多医院对档案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对于档案的利用效率还是少之甚少。

医院的根本任务是对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长久以来,各个医院对档案的管理没有严谨的态度,在正常的工作中对档案管理也是可有可无的认识,尤其是高层干部,他们对档案管理的态度没有高的认识,所以档案管理这方面也是受到约束,在经费、人员方面也就受到冷的待遇。这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致使大量资源得不到利用,档案的利用率低。

2.3档案管理的机构和管理的范围不明确,医院档案管理一般是由综合档案室负责,由于悠久的历史原因和医院对行业管理的要求,像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等都是由综合档案室负责的,像一些医疗病历单位档案是由病案室管理负责的,由一个单位内分支形成多个部门来管理格局。各个科室没有专门的档案员来负责管理,是对档案的业务管理的缺乏。到现在为止,医院的档案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档案的内涵都在发生着变化,各级医院还没有自己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方案,根据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去进行管理。

2.4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一,但是在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档案专员的人现在很少,知识不够、学历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合档案管理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态度决定着档案管理的质量,在各个医院只重视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忽略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造成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缺乏。

⒊ 档案管理的解决策略

3.1加强对档案管理的学习,提高各个干部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高层领导,只有他们重视了才能带动低层的干部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让各个员工有这个意识,才会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的顺利。

3.2要有一个相应的制度去管理,建立档案管理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要不断的去学习,提高到相应的水平,跟上社会的节奏,对于医院的档案管理,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于此同时需要去扩展档案管理的范围,去收集有关档案管理的知识。

3.3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光是对医疗人员的培养,也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按规章制度去执行,要全面的提高人员的素质,通过专业的培训,知识的增长学习的进步,去发展档案管理人员,来带动档案管理的水平。

3.4资源的利用,档案是一笔很好的财富,你去开发利用它,就知道它存在的价值,不光是记录东西,通过开发,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价值,对临床医疗、教学和研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会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所以档案管理给医院带来的不仅是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对于一家医院来说是存在很好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3.5制定严格的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档案管理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做好,要长期的投入到其中,所以必须有相应严格的制度去考核。

3.6创新档案管理的模式要与科学发展同步进行,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去进行集中管理,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更完善,全面的去发展医院,用一种创新的管理。注重管理的一些细节,结合现代化技术,去开发去档案管理。

3.7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科学档案管理化,也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医院的领导干部,还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都要结合当代科学发展技术去执行、去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广大民众服务。

第4篇: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摘要:随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速。公司总部与分公司之间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已引起关注。在信息化时代,会计档案逐渐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会计档案的产生与管理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对会计电子档案实行安全管理,是财务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点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得到了优先发展。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惠开放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和海外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核心也愈来愈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环渤海地区被称作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经济一体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要素一体化,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产业转移的需要。目前,中东部、中西部、京津冀之间产业转移非常普遍,这就产生了企业总部与分公司之间会计档案管理问题。虽然信息化时代产生了会计电子档案,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便利,但也产生了安全问题。本文对电子会计档案安全管理提出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会计档案的特点

(一)电子档案成为主要工具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会计档案逐渐由手工记账向电子记账转变。电子档案不仅包括纸质档案,也包括计算机、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及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因此,其存储的数据较非电子化档案大好多倍。

(二)电子档案传阅频繁

公司总部与分公司之间由于距离较远,会计报表以及往来审核项目需要通过网络频繁传阅。随着会计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现在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的整合,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现代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需要查阅的资料,只要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输入相关资料的名称或编码,即可显示该资料的全部相关信息及相关扫描附件,大大节约资料调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电子档案载体对环境要求高

电子档案是先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然后再以磁性介质如软盘,硬盘,磁带,缩胶片为载体或以光盘的形式存放,因此对保管环境要求较高,要求能够防磁、防潮、防尘、防震、防高温等。此外,还要对存储载体定期进行杀毒,否则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如果遭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就有可能无法恢复,容易造成文档损坏。

(四)电子档案容易遭到破坏

电子档案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专用存储介质上,容易被电脑病毒感染,导致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由于电子档案信息高度集中,一旦遭到黑客攻击,数据就会被恶意篡改,并且修改后不易留下痕迹,造成会计数据失真。

二、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子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多数单位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仅限于档案归类、存放、查档及到期销毁,没有意识到通过科学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可以折射出企业有用的会计信息,成为企业领导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档案是企业整个经济活动的全部真实记录,具有法律凭证的性质。因此,保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尤为重要。

(二)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会计工作越来越精细。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的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很多单位简单地认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是数据处理的工具,对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的编辑、收录、查阅以及销毁全过程仍采用手工系统制度。在电算化的早期阶段,由于大多数财务人员不精通计算机,有些单位便将会计电子档案交给管理财务软件的人员负责保存,久之便形成了习惯。财务软件管理人员毕竟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容易造成会计数据丢失和自然的损害现象,使得会计信息不完整,失去了应有的利用价值。

(三)安全管理和保密意识不强

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电子档案传阅交流虽然方便,但也容易造成泄密。当用网络传输会计文件时,一旦写错地址就会发生误传,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让计算机记住密码的操作,很可能给黑客入侵造成机会。

(四)缺乏维护计算机系统的专业人员

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及应用离不开网络传输。由于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和网络安全检查。但目前情况下,中小企业很少聘用专业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办法是对财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然后让这些人员充当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角色。由于财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掌握计算机的维护技能,不能承接难度较高的工作,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三、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财务部门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会计档案资料实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互补的作用。第二,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多层权限管理、加设多层密码、加强密码设置的安全性、安装正版防毒工具等有效措施,使企业系统内部的机密重要数据得到安全保护,不被非法访问、窃取、冒用。第三,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使用权限管理制度,既要防止内部人员对外泄密,也要防止外部人员向内窃取财务数据。

(二)做好细致的日常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第一,需要明确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内容。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 )监督会计电子档案的生成程序;(2 )保证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3 )保证会计电子档案的高效利用性。第二,要严格执行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操作授权管理、修改手续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管理等。第三,定期备份会计电子档案。为了防止档案材料丢失,建议对财务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并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灾害给整个信息化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确保会计信息化档案保存环境的安全

针对电子档案的自身特性,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的保存环境。除了防盗以外,还应注意库房温度、空气湿度的要求。存放电子档案的场所应有防火、防潮、防磁、防尘、防热等必备的硬件配套设施。入库的电子档案存储介质应放入具有一定强度的软件盒中,尽量竖直摆放,防止挤压变形和意外的损坏。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杀毒措施,防止财务专用机感染上计算机病毒,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最后,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四)提高财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财务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知识培训,全面掌握财务软件系统的基础操作,熟悉会计电子档案保存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要求财务人员严格遵循会计法规和行为准则,客观公正地办理会计业务。

基金项目:

天津市财政局和天津市会计学会2015-2016年度重点会计科研项目,kjkyxm150902。

参考文献:

[1]张贵,王树强,刘沙等.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4,(4):14-20.

第5篇: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R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36-02

医院档案是行政、科研、后勤、资产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音像等具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医院发展历史的缩影,它在医疗改革、科学研究、提高管理效能、维护医院权益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时代下,档案信息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因此对医院档案进行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所谓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在档案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并提供利用,达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目的。对医院来说,它是科学高效地为医

疗、科研等各项工作服务的有力保证。

1 医院档案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文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把收到的文件用计算机登记,按照批办的次序在网络内传阅,并设定传阅时间和批办时间。若传阅文件未及时返回,催办程序会发出信息 ,提醒承办人及时阅文,并对处理完毕的文件进行自动管理,大大减少了文书处理部门的工作量,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缩短了决策时间,节约了成本,使得医院决策的效率大大提高。

1.2 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准确、迅速地提供人事档案信息尤为重要。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运用现代 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从实体管理向网络管理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实现查阅统计、档案变更、报表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的管理。不但便于管理部门管理、监督,也便于个人对自己档案的了解。

1.3 病历档案的网络化管理: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将各种微创性手术的开展包括腹腔镜、胸腔镜下各种手术的名称进行分类,运用计算机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将各类手术及疗效情况进行分类汇总,通过网络提供给各临床科室,便于医务人员查询、分析、讨论,进行统计后编写相关的学术论文。病历档案也包括医学影像图片的储存和查询,使得医护人员及患者可以方便的查询。

1.4 设备和后勤管理档案的网络化管理:设备和后勤所管理的医疗及后勤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医院投入产出分析、医院资产汇总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这些设备的采购时间、采购价格、维修情况、出借情况、报废处 理的资料形成档案,输入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达到有权限的共享 ,不但便于设备和后勤科室对于医疗和后勤设备的管理,也便于各使 用科室对本科室设备的管理。

2 基层医院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医院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首先表现为医院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其次表现为医院员工的意识淡薄。医院的中心工作是医疗,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重视医疗而轻视档案管理的观念极为普遍。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认识不到这一点,必然不能充分开发现有的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为医院建设发展所用。

2.2 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医院管理中,大多数医院一般都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则较少,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检查考核措施。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甚至漏洞百出。例如,有些医院没有建立严格的档案利用制度,对于档案的借阅、复制等没有作出严格的规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些人借用档案忘记归还或故意不归还的现象,从而导致档案丢失或者泄密,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甚至给医院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3 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档案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档案专业人员在业务水平、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表现为专业出身的人员少、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低、现代科学知识贫乏及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此外,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与医院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也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3 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认识: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领导如果能将单位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的高度去对待,加大档案信息建设的投资力度,改进管理手段,将对档案现代化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档案工作人员要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保持主人翁姿态,拥护并且支持医院的档案现代化建设是每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2 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计算机硬件、网络、数据处理、信息和规范、信息安全等众多技术问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实现。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同时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储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开展业务培训,积极引进档案专业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3.3 消除部门障碍, 保障档案安全:现有的基层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相对独立,组织界限分明,这不仅妨碍了各个之间的沟通,也给档案信息的收集与编研造成障碍。所以必须淡化科室的概念,消除医院科室之间的界限,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横向联系,从封闭式、分散型走向开放式,形成网络化、一体化,实现“无缝隙”管理,使医院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及时汇集到档案管理部门。

3.4 重视并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首先档案管理者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对医院多年来建设和发展过程的历史记载,一旦丢失或损坏,就会造成永久不可逆的损失,所以务必保证档案实体完好无损,对涂改、丢失或擅自销毁档案等行为坚决预防和制止。其次要加大经济和技术投入,确保医院电子文件的安全。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配备专门的档案安全人员,对档案的安全实行专业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对档案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防止电脑黑客的盗取、篡改档案信息和破坏信息系统。要给档案系统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电脑病毒入侵,确保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

总之,实现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确保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医院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时代既给档案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更为其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更新理念、注重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应用,调动医院各职能科室积极参与配合,确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作必然会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现一个历史性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尹青云:《以创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山东档案,2008(6)21-22

[2] 苏红艳:《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中国病案,2009,10(4)31-32

[3] 张平:《创新是档案馆 (室)发展永恒的主题》,工会论坛

[4] 林卫华.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2010,(1)

[5] 牟峰等. 浅谈医院信息化与电子档案管理[J].中国医疗前 沿,2007,(14)

第6篇: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的依据及在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策划整合方法的建议探讨。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于2001年底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10月又通过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为避免两大体系在运行中出现的管理重复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他们开始谋求既符合标准要求,又便于操作的整合型体系模式。整合型管理体系,又称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管理体系经过整合而形成的综合性管理体系。笔者有幸参与了公司两大体系的建立,在此将企业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两大体系整合的依据

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均以戴明模式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都强调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采用相同的17要素管理模式,且条款号一一对应;具备相同的控制逻辑图,即具备相同的管理思路,甚至两大体系连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都是互相补充的。因此,两大体系是完全可以整合的。

二、两大体系策划整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建立整合型体系,要了解整合体系中各构成要素间的相同、相异之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策划。

首先,是二者依据的标准存在差异,防止机械式叠加,导致名合实分。由于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两者间管理目的、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具体控制要求的差异,使得双方在整合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融合甚至是互相冲突的问题,应在确定体系结构、内容和控制措施时予以充分的考虑。

其次,标准中“4.3.1环境因素/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所直接涉及或由此引发的问题应在实践中区别对待,从不同角度都可发现两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虽然两大体系的4.3.1要素条款要求从表面上看有许多不同之处:一个讲环境因素,一个讲危害、风险;一个要求制定风险计划,一个没有在本条款明确这项要求……但抛开其管理对象不谈,二者同样具有“识别(辨识)、评价、更新”的要求,而且“控制计划”同样可以用于环境因素,“定期评审”也不必只针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风险,完全可以在手册的同一章节、同一程序中进行整合。

第三,注意矛盾点的合理解决,防止各自为阵。由环境因素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风险自身性质所决定,有些问题形成了很明显的对立矛盾,因此在文件编写过程中就该注重文件的可操作性。如粉尘,从工作场所排出去时关注重点是环境因素,密闭在工作场所则是对现场操作者造成职业危害的关注。对这类问题,在建立整合体系时要

整体认真考虑,慎重对待,选择最佳整合方式,便于体系内各单位的实际操作。 转贴于

三、策划整合方法的探讨

其一,通用要素程序,应尽可能合并。通用要素程序指在管理目的、对象和内容上不必进行细致区分,以完全相同的工作流程和控制条件即可满足要求的要素的程序,如法律法规、员工培训、内审等程序,应尽可能将两大体系的通用要素程序合并成一个程序,这样可以减少内审员几乎一半的工作,减少一套手册和部分程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差别明显的相对应要素的程序,应依企业具体情况而定。指在管理目的、对象和内容上有明显不同,必须分别明确控制条件方可满足要求的要素的程序,如“4.3.1环境因素/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从整合的角度,当然还是能用一个程序解决就用一个程序。但在程序中应该将环境因素/危害辨识的辨识以及重大环境因素/危害辨识评价方法在程序中详细写。

其三,要素4.4.6运行控制所需的程序,运行控制需要多少程序,要依方针的要求、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与风险的识别、评价结果,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内容、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作为整合体系,也还是应本着通盘考虑、能合不分的原则,尽可能将相关两个方面问题放在一个程序中控制,如:《对相关方的控制管理程序》规定对相关方的控制要求,兼顾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两方面。其四,其他应考虑的相关问题。如场所、周边环境、员工素质、工艺流程、设备设施、财务状况、操作难易以及第三层文件的支持程度等,第三层次文件因为其对工作具体程度的指导较为细致,建议分开建立并分别实施。

总之,在企业策划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时,我们应坚持通盘考虑、能合不分、简洁易懂的原则,综合上述思路的内容,策划一个关系清楚、便于理解、容易操作的体系结构。建立体系并保持其正常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整合体系则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使整合体系能够满足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还需要体系策划人员更加全面、细致的工作。

四、参考文献

[1] 张剑青,实现ISO9000与ISO14000一体化.企业标准化,2000,2

第7篇:合理化建议案例范文

摘要:社区化职业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共生发展的载体,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从办学路径、办学经验、办学模式三个方面阐释职业教育社区化的实践,分析其办学理念与目标、办学主体与功能、办学管理与运行的三个方面特点。

关键词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个案;特点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2014年社区教育重点项目“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2014SQJY04)

作者简介:杜君英,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学习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73-0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办学模式

当前学术界关于“办学模式”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春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将办学模式看成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是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式。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理解办学模式,前者着眼于国家和地区,后者聚焦于某所学校。并且,提出办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示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1]郭景扬教授认为,办学模式的内涵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抽象概括而成的,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有效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管理的艺术结构及其操作程序。[2]各位学者由于研究立场、视角的差异,致使该概念存在理解差异,要彻底明辨该概念需要运用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

“办学模式”从字面上可拆分为“办学”和“模式”两个词语。“办学”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创设、兴办、管理学校,可知“办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1)创办过程,即从无到有的新建过程;(2)经办过程,即从有到优的科学管理与良性运作的过程。办学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包括经费筹措、师资选聘、考试招生、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模式”一词在我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最先提出的。1984年,他在考察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后提出了“苏南模式”的概念,1986年,在考察温州后,进一步明确提出:模式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2]赵庆典认为,“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的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人们可以学以致用(包括研究所用)。[3]饶坤罗认为,“模式”就其外延来讲,就是指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或发展范式;就其内涵而言,应是理论化、标准化、定型化的型式及其内在运作机制。[2]

依据上述分析,综合各家观点,可将“办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对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职业院校能够以社会化开放化作为指导性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将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形态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规范化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个案研究——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

(一)办学路径

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道路,这条路径由一些关键事件连接。研究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从历史中找出学校办学的机制构成,把握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1.初成阶段。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前身是上海市闸北区业余大学,作为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只有服务社区依靠社区,才能生存发展。为适应这种趋势,学校在1992年就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当时称为“区服务办公室”,负责沟通协调,开展为社区服务工作,参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2000年,学校转型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后,重心偏向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学院领导仍然清醒地认为,学院既是高等职业学校,又是所在地区的社区学院,不应该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而应主动与社区架设桥梁,致力于社区问题的解决。

2.核心发展阶段。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附设成人高等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闸北分校。2002年,学院与闸北区社区紧密关联起来,专门成立了为社区服务的部门——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和市民学习指导中心(简称“两中心”)。该部门作为学院下属部门之一,服从学院和闸北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的双重领导,主要职责为:(1)承担沟通学院内部与外部,为区提供社区教育指导与服务的职责,承担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为闸北区提供政府决策咨询;(2)承担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3)指导服务闸北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4)作为全区社区教育信息资源库,即代表学院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发挥社区教育研究站、指导站、信息站、服务站等功能。2005年12月,学院召开以“社区发展与高职教育”为题的学生专题研讨会。“两中心”在学院领导下,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探索研究、信息沟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全面发展阶段。学院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辐射周边服务社区,结合社区特色,使得其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服务方面表现突出。2008年,闸北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可以说,学院在服务社区的理念及实践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生积极参加特奥会、世博会志愿者,学院团委组织敬老爱老、学雷锋活动,维护和促进区域发展。这一阶段,学院实现了从单一的场地开放到办班开课,从孤立服务到与社会公益机构、基层政府等合作的完美过度。2014年,学院在院内成立闸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旨在整合学院各系部优势力量集中为区服务。学院在各个方面尽高职所有、为社区所需,学院服务社区,也从社区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教职员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熟悉本土环境的资源,在发展社区的同时,也全面发展了学院。

(二)办学经验

1.开放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成立之后,并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孤立于闸北区的职业教育学校,而是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认识到学院位于闸北区,是闸北社区的一部分。多年来,学院不只做好围墙内的教学科研工作,还开放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学院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练舞蹈用的舞蹈房,这个舞蹈房在学生不上课的时候,开放给居民学习舞蹈使用。学校还安排许多实验室、机房,空闲的时候安排社区的小朋友们参观学习,让他们提前对做实验有个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院充分调动高职师生资源,为社区居民开设钢琴班、摄影摄像班,素质拓展班,吸引周边居民参加学习,并与阳光之家、居委会联动组织开展居民学习活动,开发了居民学习指南。这样既增加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社区居民学习,而且,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平台。

2.结合专业特色举办特色活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有学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经济管理、商务外语系、应用艺术系5个系20多个专业。在为社区服务中,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利用本专业人力、物力等资源,创造性地举办一系列活动,不仅服务了社区,也使学生得到了实践训练。2008年,在学院、系以及彭浦镇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学前教育系慕心社与闸北区小海豚早教中心结成服务对子,协助该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对0-3岁儿童及其家长开展早教活动。募心社成员在校内完成培训后进入志愿者岗位。随着小海豚服务基地的建立,学前教育系募心社的校外服务基地数已达多所。通过在普陀区悦苗寄养园和彭浦镇阳光之家中开展的服务活动,学前教育系已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而参加社会服务,不仅为学前系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也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201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闸北区大宁剧院隆重开幕。学院礼仪社的25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担任此次活动的礼仪接待服务。其中11名同学参加了会所晚宴礼仪接待,另14名同学担任主会场的贵宾引导、嘉宾入席引导等礼仪活动。这样的礼仪服务活动,不仅为办在社区的大型活动提供了帮助支持,也使职校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从实际需求出发为社区服务。学院由“两中心”牵头,发挥社区学院在教育教学中的龙头作用,组织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积极效果。组织全区8街1镇社区学校探索特色课程建设。在对闸北区人文风俗、居民学习需求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社区学校班级——社区居民学习团队”互动模式的研讨、座谈会,指导社区学校建设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社区学校内涵建设,进而满足居民丰富多元的终身学习需求。学院高职大学生通过社团、社会实践从社区的实际需求从发,设计服务项目,为区域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在对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一种社校联合、整合资源、服务社区的办学模式。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区域高职院校,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社区化。主要表现在建在社区、脱胎于社区成人教育、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从学院的办学路径和办学经验可以清晰看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采取社区化办学模式,从其结构形态上有“两中心”这样专门为社区服务的部门,在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中,紧密与社区相关联。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社会服务的职能更加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学院走社区化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化方面的作用,为社区提供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居民基本学习服务、再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

一直以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把高职教育与服务社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理论培养与社区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学院资源开发与社区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社区化办学模式在多方共赢的状态下日趋完善。

三、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办学理念与目标

1.社会化、开放化的办学理念。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开放性特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该秉承“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理念,在生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学校规模、就业指导等方面科学预见区域的发展需求,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环与外界发生紧密的链接,应当树立开放化的理念,破除独立办教育、封闭办教育的境况,尽快使自身融入社会,与企业合作,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

2.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应当倡导“民富区强”,这是由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本质共同决定的。职业教育的首要特征是职业性,遵循“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原则。同时,职业教育作为区域性教育,应当承担促进社区发展、致力社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民富”就是要使培养出的学员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裕,既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又有深邃的素养。“区强”旨在通过职业教育与社会要素的融合、互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素养,凸显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与文化优势。

(二)办学主体与功能

1.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强调社会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办学与有效运行需要社会力量提供物质设施、资金经费、师资队伍、法律制度、实习基地、教学场所等。因此,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都理所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区域性教育事业,应当鼓励并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搭建合作平台,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对话,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办学模式多元化能够使职业教育灵活全面地反映社会需求,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2.服务社区的办学功能。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努力方向,通过促进学员的社会化来实现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推动社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促进高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维护社区政治环境稳定和谐。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员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维护社会和谐局面。(3)促进社区文化繁荣昌盛。职业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职业教育传承、传播、创新科技文化、职业岗位文化、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来濡染学员,激励社区文化持续地生成与更新。(4)实现社区民众素质提升。社区化职业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满足广大居民的教育愿望,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素养。

(三)办学管理与运行

1.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决定着必须实行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多头领导、缺乏统筹的管理局面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效益过低、发展方向不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特征逐渐得到认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法人和个体等应该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形成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合力。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高效的管理体制依赖于多方力量的密切合作,需要确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保障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2.动态全面的运行机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指职业教育内部组成要素及影响职业教育运作的外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外化的体制,它是职业教育持续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4]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1)投入机制。在职业院校新建阶段,需要解决资金、设施、场地、师资等要素的来源问题。(2)竞争机制。职业教育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品牌,获得办学效益。(3)约束机制。为保证职业教育科学规范地运作,职业院校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检查体系。(4)激励机制。职业教育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需要政府给予地位认可、财政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当有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等,而且,在具体运行中应当动态地遵循,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从对东丰县办学模式的调查中引起的几点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

[2]饶坤罗.中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1,2,2.

[3]赵庆典.关于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