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中职学校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学校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学校管理制度

第1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大中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背景下,大中高专院校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份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是大中高专院校提供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综合情况反映,是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以创新的思路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主作,充分挖掘学生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中等职业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推进作用,使学生档案管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创新管理工作尽快得以解决。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l世纪以来,信息化浪潮的掀起以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就需要在急剧变革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加之中等职业院校各项改革的深入,学生档案管理也在这些影响之下,表现出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l、学生档案归档内容程式化,不符合时展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冲击,首先反映在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上。学生档案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经失去应用价值,同时许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却未被记载。如涉及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总表、入党入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位授予通知书、报到证存根、体检表等比较多,而用人单位希望了解的个人素质、成绩、能力、诚信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少,学生鉴定材料内容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没有全面真实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貌和个性发展特征,档案材料不完整,信息量不足,档案材料归档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2、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档案作为记载大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然而,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学生档案是否具备内容丰富的,能真实反映大学生整体情况的有价植的信息储量。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3、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且,学生档案材料质量不高,利用率较低。从中职院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档案材料基本上是一些由个人填写的主观判断式材料为主,全面反映个人各方面素质的客观分析性材料,尤其是实践过程中的定量分析材料过少。如反映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材料,只是简单一句“同意以上意见”,“情况属实”等评语,没有给予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使得档案材料较为粗糙。

4、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到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与职能一体化来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降低成本,为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电子档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为电子档案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保障。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一般系统软件都会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另外,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亟待解决

二、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创新管理的几点对策

1、强化意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

主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强化师生的档案意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抓手之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网络硬件和数据库的建立。为加快学生档案信息化进程,学校应抓住中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尽早完成校园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配齐各种必要的硬件设施。这已成为当前高中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使中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突破口。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也应提高现代化意识,强化信息技术观念,同时要增强职业道德,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杜绝私自修改信息现象,坚持原则,确保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在软件建设上,要丰富内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针对学校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一切为学生档案工作趋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统一建档标准,明确归档内容与范围。

作为人事档案基础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适合高职使用的统一建档标准,统一的制表内容。同时,各院校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并建立健全收集、归档制度,使学生档案按照统一立卷内容和建档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统一的建档标准,做到归档材料收集齐全,保证不缺人、不缺项目、不缺页,确保每个学生的每份档案材料填写清楚、齐全,签字、盖章不遗漏。

3、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工作者应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重藏轻用的旧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使档案工作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真正做到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结合以人为本思想,重新规范归档内容。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应该兼顾档案的全面和个体性。既要收集学生档案的常规材料,如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在归档过程中,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扩大收集档案材料范围,充实档案内容。如反映学生特长的个人作品、发明创造等材料;还有反映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如诚信、助人为乐、道德作风、考试有无违纪行为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材料;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情况、学校大型活动的参与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与见习情况、毕业论文、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制作和竞赛等材料,都可以归人档案,特别是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将学生有关的“亮点”数据细致准确地归纳起来,如奖学金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各种奖励的获得情况,各种特长及在校对培养的情况(担任过干部、党员发展等)汇总成证明材料,使其在推荐就业中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就拿上次周宁县纪委要录用我校一名往届毕业生为例,这位学生录取的笔试不错,但开始用人单位不了解其在学校的品德表现,由于录用单位有多人竞争,经过多方面思考,用人单位决定到学校了解情况,从档案中得知这位学生曾经获得市级、校级三好生后顺利将这位学生录取。可见,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摆脱学生档案千人一面的程式化面目,为用人单位提供翔实、生动的档案材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2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等职业学校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备案,实施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等。

第三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包括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和因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三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第四条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用于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中央与地方分担的比例为6∶4;国家助学金地方分担部分,由省、市按3∶7的比例分担;市以下分担部分,按照学校的现行管理体制和财政隶属关系,市属中等职业学校由市财政负担;县(市)属中等职业学校由县(市)财政负担。

第五条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学校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见附件1)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见附件2)随同入学通知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包括: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提供户口本原件,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家庭所在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

第六条每年元月五日前,各县(市)和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本县(校)中等职业学校本年度在校学生数及生源状况等,向市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市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设在市教育局)提出国家助学金预算申请,市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后于1月20日前报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于1月底前报省财政厅、教育厅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8月20日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省财政厅、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下达的国家助学金分配名额及国家和省、市应分担的经费预算下达到各县(市)和各市属中等职业学校。8月底之前,各县(市)财政、教育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上级下达的经费预算和本级财政应分担的经费预算以及国家助学金分配名额下达到所属各中等职业学校。

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本办法和各地制定的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受理学生申请,组织初审,并将初审结果在学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见附件3)报至同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将审核意见报同级财政、教育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同级财政、教育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向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所辖学校批复审核意见。尚未成立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地方,由教育部门按上述程序完成相关工作。

学校应于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开始发放国家助学金。

第八条学校应按实际受助学生名单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及时报送同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由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教育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和县(市)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于11月10日前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汇总表》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统计表》(见附件4)上报至市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市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于11月底前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统计表》上报至省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并报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全市使用国家统一建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电子注册,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提供支持。

第九条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助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学校要制定本校国家助学金具体实施办法,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助学工作,要为每位受助学生分别办理银行储蓄卡,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一律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不得向学生收取卡费或押金等费用,也不得从学生享受的国家助学金中抵扣。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年度建档备查。

第十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学费,并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学费标准、扩大招生就业渠道、完善学生资助措施。

第十一条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公办学校每年应提取不低于事业收入5%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鼓励各地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对携有可证明其家庭经济困难材料的新生,可先办理入学手续,根据核实后的家庭经济情况予以不同方式的资助,再办理学籍注册。

第十二条各级财政、教育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学校对双注册学生(中专技校双注册、校校联合办学双注册)重复申请。对于中途退学的学生,学校要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同级财政、教育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停止支付其助学金。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行为,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好、成绩突出的县和学校予以表彰。

第3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1、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技能。

2、保障校内的各种灭火设施的良好。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3、教学楼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4、学生聚集场所不得用耐火等级低的材料装修。

5、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用品、做到专门存放、由化学实验员责保管。在利用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做实验时,教师必须在做实验前向学生讲清楚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6、图书室、实验室、库房等场所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下班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关好门窗,确保安全。

7、学校消防设施,要人人爱护。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和损坏,违者要严肃处理。

8、加强用电安全检查,必须经常对校内的用电线路、器材等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维护、确保安全。

第4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开始至今,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全院共77个临床和诊室使用后的止血带约1200条,经过预处理后,采用茂名市消毒用品厂生产的茂康含氯泡腾消毒片配制的消毒液浸泡,清洗干燥后按需包装,下送临床使用。

1.2方法

1.2.1回收 各临床使用后的止血带每20条扎绑好后放进科室的密闭式回收箱中,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统一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若为传染性患者使用的则用黄色医疗垃圾袋装好回收,并在医疗垃圾袋外详细标注患者的疾病名称。

1.2.2预处理 止血带经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一回收后,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穿戴好防护服防护面罩、手套围裙等,按规定配置含氯消毒液,现配现用,浓度为500 mg/L。将止血带进行预洗,打开捆绑,有血液污染的浸泡酶洗液,以分解去除血渍污渍。

1.2.3浸泡消毒 将预处理后的止血带浸泡于浓度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时间30 min,要注意全打开捆绑,使止血带充分浸泡,确保消毒效果。传染患者使用的止血带先浸泡于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再按以上程序处理。

1.2.4清洗 经过浸泡消毒后,将止血带捞出进行清洗、漂洗,最后用纯水漂洗,直至消毒液充分清洗掉无残留。然后将止血带放入专用洗衣机中采用碱性清洁液进行清洗,清洗后注意检查清洗质量。

1.2.5干燥 清洗后的止血带约50条一扎,用胶圈捆扎,松紧适宜,太紧干燥不充分还易老化,太松则止血带会滑掉,将捆扎好的止血带悬挂于干燥柜内,温度70℃,时间30 min。

1.2.6包装使用 包装前止血带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容易导致细菌繁殖,达不到消毒目的。按照临床交换数目用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的保鲜袋进行包装后封口,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止血带数量等资料,下送各科使用,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

2 监测

2.1目测监测方法 包装人员在包装前对止血带的清洗情况进行目测,检查清洁度及有无粘性老化,管道通畅无污物,充分干燥为合格。自集中回收止血带处理以来,共处理了约24000条止血带,随机抽查500条,洁净498条,洁净度达到99.6%。

2.2随机抽查细菌学培养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3]中的相关标准,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接触皮肤与黏膜的医疗物品的细菌计数需

3 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止血带优于临床分散式管理,消毒规范,检测合格,有利于医院医源性感染的控制,保障患者安全;有利于临床护士从零星繁琐的清洗消毒止血带工作中解放出来,缓解工作压力,把时间交给患者,优化优质护理工作;按需包装使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得到保证,节约了成本,增加医院经济效益。

4 讨论

医院感染的危险物品按其危害程度分为三类: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和低度危险物品[4],止血带是临床必不可缺少的常用诊疗用具,其临床应用频率非常高,再加上其使用会与患者的皮肤进行直接接触,故止血带被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属中度危险物品。因此,医院必须对止血带进行严格消毒,以达到高水平消毒效果[5],即应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大多数细菌芽孢。

在我院集中管理止血带之前,各临床自行清洗消毒晾干,往往存在浸泡时间不够或过长现象,时间不够导致消毒不合格,存在医源性感染隐患,按照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进行监测[6],便于医院感染控制的监管,同时,减低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是对医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的科室。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体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达到了资源全院共享,保护了临床各治疗室、处置室的环境,保障了医院再生物品供应的质量,减少了职业暴露,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工作效率[7-8]。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止血带明显优于分散消毒管理,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伍文.科室分散消毒与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止血带效果的对照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2,12(12):1389―13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12.

[3]杨华明,易滨,钱培芬,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质量控制与技术常规[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1-25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 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5]芦慧.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73-1875.

[6]张宏英,董月清.止血带集中管理的实施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585-585.

第5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一、制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

法治管理是学校根据法律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以及学校的各种规定要求,规范人在学校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言论与行为。它明确规定教职工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核心是让人按照规定和要求工作。制订学校规章制度,实施法治管理,是依法治国在教育系统的具体实践,也是学校行政主体的内在需求。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同时避免自身工作的随意性,克服教育管理上的倾向性、片面性,使学校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在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人(学生、教职工)的独立性、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存在与价值、人的情感与沟通。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肯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展示的机会,尽量使其发挥所长,积极鼓励其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尊重教师的见解和建议,营造民主氛围,使学校的奋斗目标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从全体教师的高度凝聚力中产生强有力的发展动力;高度重视教师的创新,积极引导、支持和协助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建立教育教学成果专项奖励制度,奖励并大力推广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等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三、以人为本和制度管理的关系实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和“法治管理”,二者的概念内涵各不相同,在学校管理中的侧重点和作用也不相同。建立学校规章制度,实施依法管理,有利于理顺各种管理关系,使学校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从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坚实的保障。“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利于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但是,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不利于建立规范的秩序,会对学校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尽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学校管理这个主体来说,以人为本和法治管理的落脚点都在学校的发展上,它们的目的和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两种管理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学校的管理更趋于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

四、在管理实践中追求两者的有机统一

1.约束与激励的协同进行

要完善规章制度,既要有约束性的,也要有调动性的。约束性的如:“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调动性的如“学校评优制度”、“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制定规章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管理者要注意这个问题,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规章制度相互配套。调动的另一层意思是要防止“力”的抵消,注意及时排除离心力。要设法变约束抵制为调动竞争,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

2.服从与协调的相互结合

要做到服从与协商的相互结合,应努力建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及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有效协调的前提是信任,在协调中管理者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信任和协调配合。

3.奖励与惩罚的共同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奖惩的依据,考核和奖惩又是法治管理的保证。但实施奖惩时必须慎重,要论功行赏,论过处罚,功不可顶过,过不可掩功。既要防止躺在功劳簿上沉沦,又要防止自暴自弃。特别是对于受过处罚的教师,切不可一棍子打死,要适时地发现其闪光点,抓住时机,再晓之以理,予以肯定,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第6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县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实施管理,明确目标、分清责任、规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圆满完成“工程”建设,根据《*省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市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实施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效益”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三条“工程”资金由省、县财政专项安排,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5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47万元。

第四条“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省财政通过上下级财政年终结算将配套资金集中到省,并同省补助资金一道,下拨至县财政国库部门设立的资金专户。由县财政局根据教体局审核后的工程进度和质量按进度拨付给商品供应商。

第五条“工程”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或挪作他用。要积极配合各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工程”完工后,要组织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并编写专项资金审计报告书。

第三章建设内容及范围

第六条“工程”建设首先一次性解决农村中小学课桌椅问题,杜绝学生自带课桌椅现象,更换、维修破旧不堪课桌椅,各农村中小学课桌椅问题解决后,结余资金用于解决学校厕所、饮水问题,在安排具体项目学校时,优先解决无厕所和饮水条件的学校,再改善条件差、饮水设施不完善的农村中小学。

第七条通过网点布局调整,将被合并、取消的学校不列入“工程”实施范围。

第四章建设标准和模式

第八条项目建设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进行:

(一)课桌椅、讲台购置标准和改造情况

课桌椅、讲台的购置,我县主要以木质材料制作的单人套为主,课桌、讲台尺寸规格执行GB/T3976-2002国家标准。

全县计划新购课桌椅69435套,其中初中19775套,小学46303套,九年一贯制3357套,单价概算60元/套,投入资金4166100元;维修课桌椅1770套,单价概算20元/套,投入资金35400元;讲台2822张,单价概算160元/张,投入资金451520元。

(二)厕所新建、改建标准和模式及改造情况

农村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以建室外水冲式厕所为主,村小学以非水冲式厕所为主,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冲水厕所由省统一设计,结合实际,从中选择,建设规模按学生人数确定,即小学按在校男女学生总人数平均16人设置一个坑位,每个坑位建筑面积3.75平方米,男厕所按每32人设置1米长的小便槽,中学按在校男女学生总人数平均20人设置一个坑位,每个坑位建筑面积3.75平方米,男厕所按每40人设置1米长的小便槽,造价概算550元/平方米,非水冲式厕所概算1000元/坑位。全县共改厕113个,建设面积7210平方米,资金3190000。

(三)新建、改造饮水设施模式及改造情况

村小学应采取打水井安装水箱为主,中学、中心小学采取打水井建水泥水池为主,水井大小、水池容量应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进行测算。大井水箱式造价概算7000元/个,大井水池式造价概算13000元/个,全县共新建饮水设施80个,改造2个,投入资金837000元。

第五章建设管理

第九条“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行业标准等规定,严格规范项目申报、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工作。

第十条各项目学校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把好质量关,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完成。

第十一条项目竣工后,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并镶嵌项目终身责任牌。

第十二条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制度,项目学校在“工程”竣工后,将有关资料系统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备查。

第7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车辆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减少校园安全隐患,保障全校师生人身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制度。

1.外来车辆和家长车辆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进入校园。

2.以下车辆在学生上课期间可进入校园,门卫告知驶速度控制在10km/h以内,要避让行人、注意安全。

(1)学校公务车辆;

(2)供应学校食堂粮油、蔬菜、肉类等车辆;

(3)供应学校建筑材料、学生资料等车辆。

3.教职工车辆一律到保卫处完善备案手续后,方可进入校园,而且必须停放在校停车场内。

4..教职工进入校园后,未将车辆停在停车场内、电瓶车未停放指定位置的,汽车每次罚款100元、电瓶车每次罚款50元,在其本人当月工资中体现。

5.汽车进入校园后,必须减速缓行,行驶速度控制在10km/h以内。禁止鸣笛、超车或者并行,如遇到师生应立即停车避让。

6.在学生课间、校内进行集会活动等人员密集时段,禁止一切车辆进入校园。

第8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国家对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对学生的管理成为中职学校的难题。特别是当今面衬大部分90后的学生,管理是愈加困难。推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是对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

一、推行正副班主任的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种职业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换句话说,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较低,不考察中考分数,这种宽人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之年龄普遍偏小,特别是90后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者深思。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学生,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在本学期开始试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

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优势

(一)真正体现齐抓共管。所谓齐抓共管,意即共同参与,共同管理。面对大部分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得规范,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仅仅依靠专职班主任是不够的。实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就是齐抓共管的一种方式。

正班主任一般情况下所带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多,所带学生的层次也参差不齐,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要把学生管理工作搞好,不仅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在大政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作正确领导,具体的学生工作还是要由班主任来抓,但仅仅依靠正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实行正副班土任管理制度,让学校专任教学老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正好弥补了学生管理工作师资力量不足的欠缺。实行正副班主任制度,副班主任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态,更有利于开展自身的本职工作,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副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学校学生管理的师资队伍得到壮大,使学生感受到管理他们的不仅仅是正班主任,而且还有其他老师的积极参与。

(二)正副班主任自身价值的提升。实行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使大部分老师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在大家共同管理学生过程中,可以使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在学生实际管理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让各自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不断的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自身价值得到提升。譬如学校举行迎新文艺汇演等一系列节目,让副班主任参与其中来,一方面,弥补正班主任不擅长文艺方面的知识,使正班主任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收获;另一方面,拉近了副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无形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三、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忧虑

(一)对正副班主任管理制度的优势过于乐观。正副班主任体现了齐抓共管,但齐抓共管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具体落到实处。一味的强调齐抓共管,可能会出现齐抓但不共管的局面。拥有两个指挥家的乐队不会形成竞争力,拥有两个决策者的军队不会形成战斗力,同样学生管理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出现大家都在管,但门不对路,路难对门;同时过多的强调齐抓共管容易产生推诱扯皮的现象。一件工作无人主导,一件事情无人牵头,一件任务无人担当,总是进行分解再分解,摊派再摊派。因此对学生管理首先需要正副班主任形成合力,统一思想,口径一致。同时需要分清正副班主任的职责,正副班主任的职责各有侧重,正班主任发挥经验丰富之长,宏观上把握班级工作的思路,对管理进行全程控制,重大活动决策,具体工作操作指导和把关。副班主任思维活跃,容易与学生生打成一片,协助正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

(二)正班主任过于依赖副班主任。实行正副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壮大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无疑有利于学生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副班主任减轻了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为正班主任分担了部分工作。但过于依赖副班主任来加强学生管理是不行的,副班主任毕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协助正班主任工作的。

第9篇:中职学校管理制度范文

1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对医学院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制度是通过影响资源分配或激励方式来影响人的行为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其具有治理和预防的双重功效,是治标和治本的有机统一。

富有成效的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应围绕学科内部各要素,如重点学科带头人、学科队伍、学科环境、科研信息、科研成果和实验设备等人、财、物制定符合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管理体系。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涵盖了高校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和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内容。

可见,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今天,创新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必须合理调整和配置学科建设各要素,在团队建设、配置资源及经费使用等方面建立合理第一的评估指标体系、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等,确保制度的先导性、组织科学性、执行权威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约束的可控性,从而更好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全面实现。

2 当前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缺陷

21 制度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

学科建设工作涉及高校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纪检监察审计处等众多职能部门,但是各个部门在制订相关管理制度的时候,往往仅从本部门角度出发,注重单项制度的建设,而没有从学校整体学科发展规划出发,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关联性,形式分散、交叉重复,各项制度之间缺乏彼此衔接和配合,就制度而制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制度链,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而且制度执行力也受到严重影响。

22 制度执行力缺乏权威性

制度权威性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的危险还要大。”在当前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领导执行制度的原动力不足,把制度当“摆设”,靠经验和行政权力来实施管理,并未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二是制度内容重点不突出,执行者对制度解读不透、不准,无法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三是缺乏对制度落实的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缺少有效的目标导向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指标机制,对学科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制度的执行缺乏严肃性,使制度丧失了应有的权威。

23 制度制定缺乏前瞻性

当前学科建设管理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例如随着学科的发展,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宽,研究团队越来越庞大,人员结构越来越交叉,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会由于信息不完全、或设计者的理性局限存在制度漏洞。一方面,有些高校领导对制度的执行和督视不够,认为制度报批后就完事大吉了,一些学科制度的内容没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进行修订和完善,致使有些制度落后于实践。另一方面,各高校对若干个学科的管理模式往往单一,缺乏差异化的制度管理,导致制度缺位,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

3 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几点创新

31 科学设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内容体系

学科建设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服务于学科发展的目标。因此各高校职能部门在制订相关文件、办法、条例时,必须根据学科建设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求制定本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是关系到学科未来发展走向的战略性构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学科定位、实施途径、战略目标、保障措施等核心内容,对学科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各高校要从自身学科总体发展规划出发,构建学科目标导向机制。只有确立了学科发展规划,高校学科建设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引领学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建立分权组织体制,以高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各职能部门根据管理权限性质,对目标体系涉及的所有制度进行梳理,将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为战略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等,要与各级、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任期目标、岗位责任目标和部门目标相结合,明确各分项制度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各部门之间制度的关联度和对接点,保证制度体系运行通畅,只有每个部分都设计得合理、衔接的清晰,整个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才能有效运行。

32 重视强化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执行力是高校内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相互作用、整合后所产生的合力。制度建立后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重视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落实的监督,就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激励体制和监督机制。

(1)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完整的评估体系是重点学科建设过程的脊梁,是根据重点学科的指标体系对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予以科学的评估和测量,形成一个以绩效为核心、有效控制和反馈的管理体系。

学科建设评估指标的实施包括学科点自评、学科点互评、专家组评估、外部监控、主管部门始终进行检查和监督等。绩效评估讲究效果、注重业绩,只有通过绩效评价,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成果,通过绩效反馈,及时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及按时保质完成,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科建设的进度、尺度和方向,产生良性循环并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2)建立制度执行的激励机制,培育执行文化。激励机制的核心在于积极激发学者的学术积极性,因此,在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中,必须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建立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教学科研业绩津贴和特殊津贴所构成的复合式薪酬分配体系,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等,在实际运用中要反对平均主义,将激励落到实处。其次,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充分运用精神激励的方式,对学者们做出的成绩给予一定的荣誉,激发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最后,要优化学校组织内环境,营造宽松、兼容、崇尚创新的学科环境,坚持学术自由,研究自由,努力为创新活动提供足够的人、财、物力资源,并从薪酬制度、考核、大型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支持学科交流和学术创新。

3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学术权力规范运行

激励诚实劳动,制裁作伪行为,是学科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学科建设管理中建立监督机制,对保证学科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科研成果评奖、科研项目立项、项目结题、学位论文审核、、职称评审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阻碍着学科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监督机制。首先,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高校纪检、监察、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的监督职能,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为大家树立执行制度的行为典范,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加强学术监督。学科建设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增加了对学术腐败监督的难度。因而必须加强学术监督的制度建设,建立权威的学术评价机构,采取学术评价公示制、公开答辩制、匿名评审制等方式,对其认定结果和评奖结果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公众举报,以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术成果进行评判,通过学术监督的制度建设增强学术管理的公正性,使学术权力在规范性和公正性的轨道内运行。最后,加强媒体监督。加强学风建设,举行学术道德交流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营造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