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的解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治理;财务管理;关系和对接
一、引言
一个好的现代企业应该是一个由人事管理、 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组织。其中,财务会计则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支撑,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做出正确决策。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背景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能提升整个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见,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专家称:“在新时期,任何智力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并相互协调,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基本职能。鉴于此,文章主要从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着手,明确了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企业财务管理水准能够稳步提升,从而促进内部财务牵制能力及总体竞争实力提高。
二、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含义
何为财务管理?简单地说,公司所需的任何一笔资金,无论大小,都要从自己所主管的财务部门中支出;公司所取得的每一笔收入,都无一例外地交到自己所主管的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管的就是“钱”。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手段控制公司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明确公司财务关系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活动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再仅是管账、编表的简单工作,而是协助公司最高管理当局运筹帷幄的重要智囊、“理财专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预测、筹集、调度与监控。财务治理是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其对象包括,包括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工会组织、政府部门等等。公司治理的主要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异同
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都是用一定的经济信息处理手段服务于企业财务工作,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
(1)制度性关联。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都是以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制度。权利的核心就是财权关系的界定,产权制度就涉及此方面,主要由董事会或总经理指定,财务治理就是为公司财务合理安排财权的配置。而如何进行部门划分、职权分配和工作协调以及人员分工和机构安排等企业框架,则是由财务管理来决定,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就是组织制度。由此可见,组织制度是财务管理最基本的制度形态,产权制度是财务治理的最基本形态。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本身不能创造绩效,它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影响财务管理而间接实现的,并因财务管理运行产生绩效而有了意义,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
(2)目标性的关联。从公司制度出发,财务治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施,来均衡利益各方的要求,如通过资金筹集制度,投资制度,分配制度等协调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工会组织、政府部门等等。财务管理更注重怎么去管理每一笔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落实到相关人员的具体经济活动。简单的理解就是,财务治理更注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更注重企业管理方式。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经济效益,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企业效益服务。
(3)作用性关联。作为财务体系内的两种财务工作方式,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公司财务治理是从宏观上对制度进行调整,均衡利益权责,而财务管理则是在微观上处理企业经济信息,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保障企业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营。两者虽然在职能划分上和最终目标上并不统一,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两者的相互补充才能使企业财务流动得以顺畅,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需求。
四、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的措施
为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司财务作用,取得好效率的财务控制效果,应精确公司财务权利,完善财务分配机构,有效地实现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工作,使得企业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各自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去完成公司财务控制。
首先,赏罚分明是体现企业管理信用的主要指标,所以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对企业财务治理和管理对接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及时的避免因为个人利益而出现的漏洞甚至严重失误造成的损失。其次,保证企业信息的良好沟通,现今的公司管理模式中,由于绝对权力和线性的机构设置,使得信息传达出现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信息失真产生的连带效应是无法预估的,甚至对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建立良好沟通平台是财务治理和管理的对接的保障。最后,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的技术条件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还有复杂多变的风险。最大程度的规避财务风险能为财务治理和管理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良性运作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治理是协调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实现财务利益主体的相互平衡和相互制约。而财务管理是在财务治理的结构下,为企业创造财富,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由此可见,财务治理是企业良性运作的基本保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方法,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和制约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都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基本职能。公司企业要想彻底地在自身企业中最大化的发展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功能,就必须树立一个战略性发展目标,然后构建一个重要的发展架构,以财务治理为公司企业的宏观财务处理措施,以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公司企业微观发展道路,最大实现二者的对接工作,使得财务治理可以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基础与责任体系框架,使其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公司企业的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郝晓雁.公司财务治理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6(06).
[2] 刘坤.公司治理财与务管理体制刍议[J].黑龙江金融,2005(10).
[3] 王雷,钟华.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战略整合[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5).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意义;问题;措施
一、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的意义
首先,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它关乎党群关系,关乎政府形象。街道办事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它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专门管理街道工作,是当地的经济社会管理机构等,街道办事处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是行政村,和当地居民关系较为紧密。因此,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它是居民判断党和政府是否廉政、勤政的重要参照,对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关注度需要提升到战略高度,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的财务工作。
其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街道办事处自身的发展。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街道办事处更是要抓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街道办事处规范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提升点。这样有利于提升街道办存在的现实意义,使街道办可以做好自身服务角色的转变,提升其服务职能和公共职能,使其得到群众的认可。
再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基层组织,它的财务管理能够让政府知晓基层经济发展,知晓基层的经济数据,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在金融危机影响到财政收支的现状下,在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历史号召下,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能够让街道办事处的行为更加科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支出等,最终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第一,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一般街道办事处的财务会计人员较少,很多街道办事处难以招聘到合适的财务会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多是随意搭配的,他们的专业水平较差,不能够按照专业的规范进行会计处理,因此造成账务处理很不标准。另外,街道办事处的财会人员调动较为频繁,财务类岗位也没有办法互相协调和监督,工作的交接较差。
第二,财务基础薄弱。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完善的相关制度设计和执行,这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无序。很多街道办事处没有相应的预算、决算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街道办事处的经费支出、办公开支等没有有效的监控,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也没有计划,审批混乱,资金安全性差,运营效率差。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不完善。首先,在核算上由于技术素质不够,很多会计人员并没有分清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造成很多不符合固定资产的项目入账,而有些应入账项目却没有入账。其次,在管理上简单粗放,容易产生账实不符的现象。例如,有些固定资产并没有定期盘点,没有及时对调入、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记账;有时候街道办事处无偿使用所属社区购置并入账的办公设备等并没有开具调拨单等。
第四,财务核算不真实。很多街道办事处按照其内设部门分别设账,向财政部门提供也不是合并报表,而是行政经费账的报表,这就会导致报表难以全面反映街道办的总体财务,影响了政府部门分配社会资源,也不利于廉政建设。街道办容易出现财务核算不实,决算不准的现象,如街道办将收取的道路改造配合劳务费计入暂存款科目,就导致收支不准确等现象。
第五,重大事项履行不规范。首先,很多街道办在工程管理上不严格,如有些街道办在办公楼装修中并未将该工程单独核算,完工也没有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表等,这就缺乏对工程质量、竣工及结算的管理。其次,有些街道办事处的大额支出没有相应的合同,有时有些街道办在做宣传、广告等支出并没有和设计公司及其他供货单位签订合同,结算也没有签字验收等;另外,有些街道办事处并没有通过政府采购系统进行采购,而是自行购买一些设备。
三、街道办事处现存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街道办事处定位不明确、职权不匹配。在我国目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下,街道办事处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除了有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外,还有事业、经济、城管等职能,职能迅速膨胀,大量的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任务压力导致街道办的工作重心容易发生偏离,经济职能压力大,容易导致政企不分,这就会让街道办难以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财务工作。
第二,领导不重视,法制意识不强。街道办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领导并没有理解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仅仅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认定为财务人员不贪污、数据准确即可。为了各种目的街道办领导也会大力进行投资等,财经纪律性不足,在财经法律意识的认识上较为薄弱。而有些街道办的领导在接待费等的开支也没有限制,对公款的使用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甚至用公款搞个人娱乐,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没有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权力滥用现象严重。
第三,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目前很多当地政府仍然没有对街道办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多市区级政府并没有对街道办、乡镇等进行有效系统的财务监督,没有设立专职的机构,也没有配置专职的人员进行该项工作,主要还是靠财政部门的会计科人员兼任,这就容易导致当地政府无法直接了解到街道办的财务水平和资产分布情况,也没有正确地将这些单位的财务预算纳入正常统一的预算内,街道办财务人员碰上相应的问题也难以向上级专业人员进行咨询等,容易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单位的经济信息等。
四、街道办事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街道办事处职能,集中精力做好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过于膨胀导致其精力分散,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政府要规范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转变自身的职能,作为基层政府组织的街道办事处,它需要剥离职能中的“非政府”因素,将其职能范围收缩至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将原本属于社会和市场的职能交由市场和社会来承担,以利于其他组织作用的发挥,并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对街道经济的带动效应。这样街道办事处才能够有精力和时间集中于提升自身社区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才能逐步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这种职能的收缩可以参考上海市的社区建设改革方案,它的方案主要是对社区职能的重新划分。对于综合协调管理的职能要区分工作内容,只有对社区街道内的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内容才是以街道办事处负责牵头进行;对于监督专业管理的职能,如公安、工商、税务等,由专业部门承担,街道办事处则只是起到监督、督促和配合的作用;对于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街道办事处也只是承担和当地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事项;对社区自治指导工作,街道办事处主要是指导、帮助、服务当地社区内的自治组织和自治制度的建立等。这样的改革能够为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剥离,利于街道办事处自身职能的体现。
(二)领导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
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将其财务管理、街务公开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大事情抓好抓牢,将该工作纳入街道办事处人员考核和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年终政绩考核内容。审计部门也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抓紧这项工作,可以进行任期事中的审计,加强对这些领导干部的经济监督和审计。
同时,当地市区政府还需要建立专职的部门,配置专职的人员加强对街道办和乡镇政府等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对街道办事处等宣传最新的财经法规和政策,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辅导等,市区政府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服务。街道办事处需要定期向是区政府提供月度、季度、年度的报表,由区政府进行审核以查错防弊,并发现其主要的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提升。
(三)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完善人员配置,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财务核算中心,以集中反映街道办和其所属部门的财务收支,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整个街道办的财务状况,可以在街道办及其所属部门内成为财务核算中心,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将所属单位的资金和财务活动纳入街道办的财务中心管理,进行统一的资金核算和会计核算。对人员的招聘要加强对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和评估,进行公开的招聘,在招聘中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门槛限制,减少关系户的影响;在招聘后要加强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等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动态考核和提升,通过形式多样的考核和培训等加强财务人员的自我提升和相互提升。
街道办事处也要加强自身的相关财务制度建立,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等,加强资金使用的预算和审批等,严格单据报销制度。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防范违法违纪现象,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国有资产不受到挪用和贪污。街道办事处可以从以下制度入手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要加强街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要实行岗位分离制度,加强内部的授权审批、职责分工、会计记录、实物管理、审计监督等制度;加强对票据等会计资料的审核和审计等,严格落实国家的资金发放政策等。另外,街道办事处也要加强自身的预算编制执行工作,根据上年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情况,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街道办事处的财务人员要从工资发放、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文化建设投入等方面进行预算编制,并严格执行该预算,提升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果。
总之,街道办事处作为国家政府的重要基层组织,其工作影响到党群关系、政群关系的稳定,因此,需要加强对其工作的指导。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街道办事处目前财务管理的意义、主要问题,并分析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单位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姚芳.社区管理中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2、何海兵.中国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j].当代中国研究,2006(1).
3、邹尚勇.加强薄弱村财务管理,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茌平县振兴街道办事处财政所[j].科技信息,2008(30).
4、邹尚勇.切实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茌平县振兴街道办事处财政所[j].科技信息,2008(30).
1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农村干部拳头大的掌权,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长此以往的财务管理混乱屡见不鲜,滋生出诸多违法乱纪的不良行径,再加上农村干部多为家族大、亲兄弟哥们比较多的家庭成员组成,纵然违法乱纪的情况裸,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由于种种弊端长期无人敢管或者说是无人问津,从而为农村贪污挪用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大量敷衍生息的温床。再加上由于农村处于最基层,点多面广,法律法规存在不足及查处机关在管辖权上认识不一、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司法、纪检查处部门不能全面开展工作。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核算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在农村还是死角,构成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1.2 综合大量调查数据,基层农村账目管理超常杂乱无章,亟待大力加强规范化治理力度。很多村会计在进行账目账簿记录和统计过程中,不遵循制度要求来处理明细账目,细账与总账迥然不同。在农村会计中,同时兼任出纳职务的实繁有徒,大多村会计毫无责任意识可言,账目中多记、少记、漏记及随意调账等违规状况司空见惯、俯摭皆是。农村财务资料和会计档案管理和保存比较混乱,无法正常开展账目的核算查证工作。
1.3 农村财务干部长此以往借用或者使用村组集体资金,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办理交接清算手续,还有些村庄财务管理不规范。
由于财务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严的缘故,有的农村干部目无法则,毫无纪律可言,于各项开支上肆意妄为,随意动用上级所拨的各种款项,甚至专项资金;由于缺乏民主监督,有的大搞”一言堂“,财务人员唯令是从,不敢大胆直言。财务报销凭证采用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情况令人堪忧。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的恶果;从而引发村民不满情绪,酿出干群矛盾突出,群众上访不断。
1.4 许多村会计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程序不了解,许多村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许多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财务工作知之甚少,长期“依然采用单式流水账,对其他会计核算内容不核算记录,仅仅记录现金的收支,造成无法稽查考核。财务管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一定的任职资格,从事财务管理时间相对持久,可是多数农村会计根本未曾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账目管理认识不够,理论知识缺乏,无业务技巧可讲,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审批不严格、凭证不查实、记帐方法简单等多种账务处理随意的不良现象,难以达到会计基础规范要求。所以难以客观地反映村组集体资产的全貌,上级有关部门无法从杂乱无章的账面上进行监督。
2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五个统一“。
严格坚持”五个统一“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才可还干部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农村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农民也不会因财务问题而上访。
2.2 保障工作,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会计法规培训工作,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财政部颁布的新《制度》针对当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于积累工票据管理、费用开支管理、共同生产费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及义务工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定,大大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农村会计法规制度培训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的建设与健全,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彻底杜绝任意批款的不良状况发生。
2.3 加强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财务公开规范化、有序化建设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可行使民利。这些优秀措施得以贯彻的基础是让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管理能力。
首先,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健全村级年度财务预决算体系、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使财务人员遵章而行。
一言以蔽之,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是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只要《会计法》得以有效实施,严肃纪律,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包青天,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及时纠正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全面正确的贯彻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财务管理行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市场营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手段,而企业生存又要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为基础来支撑。(二)企业存续期间,只有良好有序的财务管理行为才能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链条和实物链条,才能保证企业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得以执行,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三)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行为,可避免盲目的、财税风险较大的市场营销行为,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得以保证。
二、做好市场营销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业务流程、信息传递反馈流程等各项制度应制定完善,尤其应注重市场营销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应便于两部门的沟通交流,在兼顾各自部门使命的同时,更应加强互相协作的要求及为便于对方部门的工作而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的要求,如财务管理部门应对市场营销手段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而市场营销部门应对财务管理行为制约销售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建立健全两部门例会制度等。只有这样,两部门才能在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又协同和完善对方部门的工作。
(二)企业领导层的重视
任何一项制度的顺利实施,都要有管理层足够的重视才能大力推进并得以常态化执行,各管理层人员不应片面重视销售工作而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也不能一味强调财务管理工作制约销售行为的发展。管理层人员应站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高度,以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辩证地利用好两部门的信息资源,使两部门协同发展,为企业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财务分析
1.针对不同营销方案的比选,财务风险及税务风险分析,参与决定市场营销方案的优化和决策。2.对待执行的营销方案做较全面的销售预算,为企业购买、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提供决策建议,销售预算的编制必须科学、合理。既要关注销售预测,还要避免过高风险。 财务人员在编制销售预算时要考虑多个因素,现阶段销售预算可包括以下方面:销售净额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销售毛利预算、营业费用预算、应收账款回收预算、存货预算等。3.依据所记录的实际销售数据,进行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采取措施纠偏,或者通过改变销售预算来对营销进行有效管理。
总之,财务分析贯穿于整个销售行为,要不断的记录、分析、改进,纠偏,这样才能指导市场营销行为,使企业在前进中不断扬长避短,丰富营销经验。
(四)销售过程的财务管理
1.财务核算:针对销售业务首先应建立清晰的业务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据以制定票据传递流程,实物传递流程、货币回收流程和财务核算流程。销售过程的财务核算应适应销售行为,并对销售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督,最终达到服务于销售,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
2.库存管理:首先,伴随着销售过程的财务核算,应定期进行产品账面财务信息与库存实际信息的核对盘点工作,以做到账实相符,使财务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实际销售情况及库存情况。其次,要按时对库存状况做库存分析,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等。
3.费用控制: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的岗位应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应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享,确保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随着单位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修订不断完善,以始终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从经费来源和使用的源头上进行监督把控,对采购成本及营销费用的控制,应遵循授权、批准、经办、核算分离的原则,杜绝越权行事的现象。如遇大额支付,应执行领导集体会签制。
采购成本的控制可采用集中采购、联合采购、招标采购等方法,并尽量通过相关合同条款达到延后付款或降低先付货款的比例,较多采用对方提供的商业信用等方法来达到控制总成本的目的。
营销费用的直接管理者应该是销售部门的管理者,但是他只是负责按预算计划执行,包括其中机动部分的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应将营销费用按类别、作用、可确定的项目(包括经常性项目)进行细分,留有机动余地,并与业绩挂钩。预算总体以及其中的大项目应当由总经理审批,财务管理部门对费用作总体审核后备案,作为拨付资金或报销依据。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业绩与营销费用的配比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营销投入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分析,以提高营销费用使用的效益。
(五)风险控制
1.客户信用:在新客户关系确立之前,企业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才能针对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客户关系,进而搞好销售风险控制。市场调研的目的主要是寻找产品需求量大、综合风险因素较小的客户。这时,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是尽可能的记录并分析客户的相关财务信息,以确定对方的信用,从而为是否确立长期客户关系提供决策依据。
2.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在市场中经营发展,必然会发生应收账款。销售企业要做的是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坏账损失的出现。此时财务人员要做的工作有:充分利用客户信用档案,积极分析、科学确定赊销对象;分类别、赊销期等及时登记发出商品电子台账,对到期的赊销合同及时通知相关销售人员提醒客户,对逾期未收回的款项,及时提出坏账申请报告,对已确认的坏账损失,做出相应账务处理等。
参考文献: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职能对比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相同点
管理会计是至上而下建立的会计体系,遵循管理原则,具有层次化、系统化等特点。而财务会计则专注于财务部门管理,是财务信息获得的主要来源,遵循会计准则。但事实上,二者共同作用于财务管理,具有诸多的相同点。其主要表现为:相同的信息来源。即管理会计的职能发挥要以财务会计决策为基础,将此作为管理依据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具有相关的工作内容和一致的信息来源,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统一性;相同的侧重工作对象。显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侧重点不同,但从对象上,均是为了服务财务管理,是为了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而构建的两大管理体系。只有二者之间统一配合才能考察资金流向f并确保其合理性。财务会计更侧重于具体事务的核算和解决,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基于财务发展现状对其做出正确的决策;相同的职能目标。从根本上讲,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应服务于财务管理,其职能目标在于通过财务核算和对相关财务问题的解决来确保经济效益的获得。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职能的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侧重于整体策略的出台,涉及多个管理层面,其作用发挥取决于主体部门和关键部门作用的发挥。而财务会计则主要以经济活动来判断基本财务状况,服务范围小。其次:二者遵循不同的工作章程,财务会计以国家财务法律和会计准则为基础,要求财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职业操守,?财务经济活动进行负责。财务管理要具有清晰性、合理性等特征,以正确反映财务水平。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的稳定性取决于财务人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对成本、利润以及发展方向的正确分析。新时期,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这也体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交叉性。而管理会计主要针对现在的发展状况做出相关决策,财务部门负责财务信息的统计,而管理部门则侧重于信息的审査和管理,其目的在于对资金状况做出调整。再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如时间差异性。财务会计虽然重点在于财务部门,但其应贯穿财务管理的始终,只有合理的财务核算才能确保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财务会计的内容体现在每一个时间点,包括季度核算、月核算和年度核算等,体现的是过去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而管理会计则具有随机性,并且主要关注点在于制定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财务策略,财务管理要求各个管理层都发挥其个体作用,并且具有与之发展相统一的目标。最后?.二者之间的工作信息不同,其中财务会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判断资金运行状况,并对其进行核算、监督等具体的财务措施,确保每一笔财务支出都具有合理性。制定财务监督制度,以保证财务资金动向的准确性。而财务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财务管理提供管理角色,是在财务核算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财务核算能力决定了其管理策略。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不仅局限于一种形式,其取决于管理者对其自身发展_动向、发展水平的判断。在财务管理中,二者采用不同的计量方式。财务会计的计量单位为运营中的信息货币量,包括其对内、对外的全部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变动的成本是影响管理者决策的主要因素,管理者要根据成本变化对其财务管理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确保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不同的工作原则,就者之间的结合是促进财务管理的主要策略。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
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具有诸多不同之处,但从目的上出发,二者均是为了确保财务核算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而要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资金管理和财务策略的出台能够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具体表现为: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进一步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确保市场竞争力。尤其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以后,财务信息的合理性,财务核算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其屹立于众多企业中的基础。并且,新型企业的出现使企业财务核算更加复杂,单纯依靠财务会计的核算无法满足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需求。此时便需要管理部门的干预,通过财务管理范围的扩大,使财务管理可以合理掌控其内部资金动向。这一背景下,实施必要的内部控制是关键,主要针对其资金流动和资金管理,以便于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其次,传统的财务管理重视财务核算而轻财务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其造成的结果就是财务信息失准,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信息不能完全反映出运营的效果。而随着我国财务制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现代的管理思想应用于财务管理势在必行,既注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结合。这使得管理者提高了风险意识,并注重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财务管理可以更好的满足生产和运营的需求。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结合
(―)发现二者的共同作用,降低财务核算成本
在成本预算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成本核算功能,还应进行正确的成本控制,出台必要的管理方法,而这恰恰需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结合。利用管理会计的内容,可进一步确保成本分析的合理性,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加工工艺、市场前景以及设计过程等信息^分析在此基础下的成本与财务核算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抓住生产管理的特点,降低产品成本影响因素,将成本控制在最低,以维持产品的竞争力。
(二)注重财务核算、分析与评价的结合
注重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的结合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还是管理者应关注的问题。管理者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发挥二者的不同作用,并通过管理人员作用的发挥实现对财务会计的监督,最终实现二者的共同目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财务数据的复杂性逐渐提高,且涉及各个环节,因此单凭某一部门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的长期发展。只有将二者进行融合才能构建现代化的、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制定。
(三)制定长期的和短期的经营目标
应用,不仅是管理层的问题,也难以真正的落实到普通员工中去。
当然,任何变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关键的是要正视这些问题,结合实践情况,予以积极的解决,并稳妥的推进。关于如何在国企绩效考核中使用大数据,本文拟抛砖弓I玉,在下面提出一些建议。
当下,国企绩效考核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考核目标、考核方式、以及考核实施等方面,而以上所有环节中的问题,基本上都能通过大数据管理得到解决或者改善。
首先是考核目标。企业制定考核目标,当然非常必要,但在目标的制定上却往往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考核目标的制定。国企通常采用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参考历年的经营状况给出一个增加数,但其僵化是显而易见的。即使目标不能达到,引起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必须针对各神情况认真进行辨析。
其二是绩效考核往往成为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这虽然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却又产生了为了达到目标而有意无意对生产经营中某些问题的忽视。如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刚性目标,就有可能牺牲企业为长远发展所投入的研发成本。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约有75.90%的被调查企业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当作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人歧途。3引人大数据之后,考核目标就可以更加科学。在海量数据分析基础上制定的目标,明显更具有执行栓。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通过大数据的方式,也可以让数据调整显更有活力。
引人大数据之后,绩效考核不再简单是两方考核与被考核的博弈,而是在弓i入大数据运算模型之后,数据运算的结果。因此,不管是资金运转的效率问题、单位的总体决策问题等等,虽然看上去都是运营者的主观活动,但其实却是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大量数据上的科学判断。
其次是考核方式。当前的国企考核方式众多,这些考核方式各有利弊,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费用预算,由各部门上报本部门的本期的可控半固定费用及可控变动费用,从公司层面审核后,参照实际现状及历史数据重新核定额度并下发,并制定配套的节奖罚超制度,期中期末据此控制并兑现。八、对标管理是饲料公司提升自我的捷径对标的主要目的为寻找与对标公司的差距并持续改善,学习对标公司的优秀做法。财务人员每月应将对标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转化为对公司经营有用的数据在公司经营会议上展示,与各部门讨论,寻找改善点,以此给公司经营提供明确方向;词料公司完整的对标管理应包含以下内容:经营结果对标、销售结构对标、客户结构对标、原料成本对标、单产品毛利对标、费用对标、能耗指标对标、效率指标对标、各架构人员结构对标等。切记对标不能只是数据的罗列,要从对标差异中找出问题症结,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先易后难,先重点再次要,要有持续改善的计划及完成时限。
总而言之,饲料行业财务人员若想发挥有效的职能,更好的服务于制定发展目标的目的在于推进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使财务管理更好的为生产和运营服务。尤其是财务支出和财务管理上,管理者要具有明确的理念,首先制定长期的目标,并将其分阶段完成。这不但可以推进财务管理的发函,降低运营风险,并且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管理者要不断的接收新的理念,并将正确的理念应用于生产和运营,时刻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化与真实性,确保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虽遵循了一定的原则。但事实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是分离的。随着新时期经济活动的频繁,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抓住二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二者之间的结合,从而共同作用于生产和运营是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策略。现键绩效指标(KPI)为例。所谓KPI考核,是指在对工作绩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关键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的模式。要实现有效考核,关键指标的有效量化是关键。在量化的过程中,引人大数据模型,可以有效提升两个方面:其一,哪些是关键指标,在对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何种意义,从而排除掉某些似是而非想象性的操作;其二,关键指标的弹性空间,在大数据模型中,可以将外在环境、产业变迁等各种因素考虑在内,在一定的计算框架上得出较为科学的数据。
最后是绩效考核的实施。国企往往存在一个通病,绩效考核往往沦为薪酬考核,甚至具体到单个部门内部,薪酬考核最终成为了平均分配。这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绩效考核的效果。
之所以实施不力,很大程度上依然来自于考核整个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脱节。在这个最终环节,在弓I人大数据之后,不仅让激励机制落实在日常经营中,而且可以让企业的最终考核激励本身纳人到整个大数据管理之中。由于大数据管理本身依然只是一种科学工具,因此各种能动性因素等,主要还是受制约于具体操作的人员。因此,不断优化大数据模型,将考核本身的效果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最终一定能构成比较适合各个国企自身特色的科学的考评体系。
绩效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提高国企运营效率,激发员工积极性上,引人大数据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过于主观引发的管理混乱,从而促进国企更加健康的运营。
一、新形势下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结合新形势下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业特征和笔者的从业经历,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执行不严格,信息化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街道办事处预算管理执行不严格,信息化建设不足。部分街道财政支出预算编制较粗,未按要求细化预算,特别是项目经费预算不细化,未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及具体的执行单位上。而且,预算约束性较差,预算观念淡薄,有些街道财务工作者故意做大预算,将资金需求扩大,普遍存在超出定额标准支出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对资金的使用没有有效的评估机制。此外,人们对于街道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深刻,而且普遍缺乏街道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复合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缺乏信息化管理思想及能力。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稳定性
我国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专业人员一般比较少,并且也很难选拔到较为合适的人员。一般的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高标准的会计能力和业务素质,在工作的时候也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操作规范,这就会导致街道财务账务处理不标准。而且在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工作不是很稳定,调动较为频繁,这就给财会人员工作带来困难。此外,街道办事处财务岗位之间协调、监督机制缺乏,就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工作交接出现问题,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核算不真实
在我国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的固定资产达到了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但是没有进行入账;有的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混淆;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区分不清使用权和所有权、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不实;还有的财政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调入、调出等情况,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登记和盘点清查,甚至于给其下属社区办公设备的调拨单,也时常没有及时地开具等。再者,多数街道办事处缺乏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简单粗放,没有专人管理,极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费支出不规范
当下我国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费支出不规范的现象。街道办事处内控缺失,而且内部审计工作也极为不规范,且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由办公室人员、财务室、纪监室人员进行兼职,内部审计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并且在诸如财务报销、各类工程开工到验收、预算的执行、固定资产的采购等重要的资金流转环节缺乏有效监督。此外,部分街道?k事处经费支出不规范现象严重,现金管理失控,虚列支出。
二、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的实践措施
针对上述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笔者认为,要想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促进街道办事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促进财务管理规范
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促进财务管理规范。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街道财务预算监督审核机制,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核。对于街道部门预算进行严格审定,要求下属各社区、街道各站所在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社区、各站所制定的下一预算年度工作计划,对次年需要的资金,列出一个详细的书面计划,之后成立工作组展开严密审核,并确定最终的项目资金需求,次年严格执行此预算并对其进行评估。二是提高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重视,监督其做好政务公开、财务管理等工作,并将其作为街道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三是加大对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力度。政府相关审计部门可以成立针对街道办事处专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做好对街道办事处主任的任期审计工作以及负责向街道办事处及时宣传国家政府出台的最新相关政策。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财务综合人才
新形势下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以及一定的信息化能力。首先,把好人员入口关。要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任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财会人员要持证上岗。其次,定期开展对街道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对街道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做账准确。再者,还要注重培养财务信息化综合人才。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街道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是必然的、必要的以及必须的,然而,信息人才才是信息化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街道办事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举措进行信息人才的挖掘、储备及培训,例如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信息化管理培训等。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确保固定资产完整
为了加强街道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做好固定资产静态管理工作。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规定,对街道范围内固定资产进行清理,重点清点办公设备类、车辆、房屋等固定资产,规范资产管理的流程,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报废报批手续,做好其核销、处理工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固定资产完整。第二,做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建立街道办事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数据库,完善固定资产责任追究机制,实现固定资产常态化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算。第三,实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购入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管理,直至报废,分析其使用状况,对报损、报废资产及时处置,针对资产管理中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问题,采取固定资产实时查询措施,为其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第四,做好固定资产精细管理。通过实时了解资产闲置状况,做到闲置资产有效、及时使用及调配,达到提高资产利用率、节约财政资金的目的。
(四)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用经费支出
要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首先,健全和完善街道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往来账款管理和财务收支的审核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制度进行工作,并做好应收账款催收工作,定期核查、清理往来账款,同时还要做好票据管理工作,严防不合规发票问题的发生。其次,强化内部审计职责,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参与到各类工程验收、预算的执行、财务报销、固定资产采购等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中,做好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监督。最后,规范公用经费支出,加强对街道财务预算编制合理性、严肃性、科学性的高度重视,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纪律,规范各项公用经费收支,对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先审核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再提交街道党委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内部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想在强手林立的建筑行业立于不败之地,内部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和更新成本观念等方面提出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是工程技术人员出身,虽然施工管理和技术经验丰富,但是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企业管理者的不重视和财务管理意识的缺乏,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下属的很多项目出现“连连中标而个个亏损”的非正常局面。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项目利润率较低,甚至出现巨额亏损项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监督力度不够。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而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更侧重于成本费用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性工作,而忽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等职能,内容单一,已有制度执行不全面、不严格。财务管理漏洞多,财务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不能有效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财务风险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预算管理薄弱,资金管理不规范。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规范程度和预算推行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对资金的控制力。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预算的推行和管理缺乏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指标约束作用发挥不到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出现整个预算工作名存实亡。另外,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对资金管理掌控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不规范、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和财务支出审核不严等方面,导致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坏账风险加大,资金使用效率低,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损公肥私,造成企业利益严重流失。
(四)会计核算信息不真实,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客观计量。但现实中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总部对基层财务的监督难度大,使得会计信息不集中,标准不一,有些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随意性大,为了某种目的,擅自修改财务数据。此外,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较薄弱、知识结构老旧、学历层次较低,对于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现代化财务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够,工作效率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和落实程度,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财务管理制度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变为分层管理
传统财务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颁发,下面照章办事。改革后,企业财务管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法规,是财务部门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绳。第二个层次: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的《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即所谓的行业财务制度。第三个层次:企业根据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办法。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不能只重视技术而轻视财务管理,应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加强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使企业节支增效,实现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预算和资金管理,提高企业对资金的掌控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要重视预算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的工程和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并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化资金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技术掌控分散在各地的子公司及项目部的财务信息,及时掌握企业资金的动态,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提升企业对资金的控制力。
(三)加强考核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考核监督制度是建筑施工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根本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要突出财务的管理职能,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不仅要规范各子公司、项目部会计核算,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挥财务工作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奖优罚劣,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建立保障。
(四)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建筑施工企业要通过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法律知识,提高风险意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和完善的奖惩制度,定期进行考核,有效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办事效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子公司和各项目条件艰苦,长期流动难以与家人团聚的现状,可采取轮流制和增加补贴等制度提高财务人员深入一线的积极性,确保财务工作的开展和延续。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重视财务管理队伍梯队建设,形成老、中、青年龄层次和学历结构合理的财务管理队伍,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保障体系,确保企业健康有序进行。目前,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让企业背负着越来越重的市场竞争压力。为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信息手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保障体系,适时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隐患,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遏制于萌芽状态,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确保企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工作,深入挖潜,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恩霞.浅谈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经济师,2008.1.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问题引入
党的十报告指出:保险业要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中建功立业,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推进各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发展,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压力。保险公司作为朝阳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经营环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保险企业管理工具,在现代保险企业生产决策、目标考核、绩效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险企业实现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但是,与此同时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已经成为保险企业发展中所必须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所谓财务风险,即作为会计主体的保险企业为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实施相关财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造成保险企业的财务工作未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财务目标进行,进而导致可能发生损失,致使保险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强化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对于保险企业顺利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因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考虑不全面,或者制度制定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执行时因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执行走样,都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巨大财务风险,这些都不利于保险企业的顺利健康有序发展,并严重制约着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完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和管控水平,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
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首先应强化保险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并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理念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职责分工,将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逐级逐项落实,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险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有必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水平,增强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不光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也不是仅依靠公司高管就能实现,需要依靠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强有效的执行力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保险企业一般采取集团化模式运作,企业管理层级多,战线长,基层人员往往更清楚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在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建言献策,及时识别财务风险,未雨绸缪,有效应对。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事事有人负责的有序发展状态。
2.强化内部控制,增强内部牵制,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机制
保险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现金流入流出量巨大,保险业务包括客户开拓——出单——缴费——承保——理赔查勘——保险给付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财务后果,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和有效实施,增强内部牵制。
在日常管理中不相容岗位的设立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应收应付台账的登记与保管工作,不得兼任财务档案的保管工作,营运与财务岗位分离,单证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分离都是较好的管理手段。同时还需加大经济事项的复核力度,加强内部牵制,定期轮岗和对重要岗位设立AB岗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3.设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保障其应有的权限与独立性
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活动工作时,不会受到各部门的掣肘,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客观、公正、有效地开展,准确直观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针对管理控制中的较为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完善制衡机制。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应当强化预算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及时审核控制和反馈分析。应当坚持以进度控制为主线,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实时监控,重点控制关键的业绩指标和盈利水平指标预算。并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结合实际运行过程实施指标控制,保证各项预算费用支出的可控性,增强企业把控能力。并及时召开预算分析会,对预算的实施情况及时分析,寻找差距,纠正偏差,针对性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切实落实责任,保证预算管理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强化预算考核,对于推进预算管理的落实,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具有积极意义。要分解落实责任,实现分层考核,确保考核意见的真实可靠,将考核部门与执行部门相分离,保障考核部门的独立型和客观性。并设置科学的考核标准,既要重点突出又要详细可操作,根据不同的指标性质和重要程度,实施月度、季度或年度考核。
总之,保险企业应当积极结合企业自身及行业特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保险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现代保险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只有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规避各种财务风险对保险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静.我国保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中小企业科技,2010(7).
[2]张春生.现代保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辨析[J].现代商业,2009(35).
[3]刘欣.我国民营保险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科技,2011(10).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推行,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已经确立。财务预算的管理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到功能和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讨论了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及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预算 预算管理措施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的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科学方法之一。正确深化实施企业预算管理,可有效促进企业形成简捷、有序而高效的管理框架,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力和执行力,并有力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推动下,以及众多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已经逐步认识到预算信息化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很多国内企业已经置身于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如何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预算的概念及内容
(一)企业财务预算的概念
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企业财务预算是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及投放,此外还包括对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的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做出的安排和统筹。企业的预算要事先确定经营管理目标,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计划管理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成绩的有效工具。企业实施财务的预算制度,会使企业的计划更加协调,管理更富成效。
(二)企业财务预算的意义
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后来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企业广泛应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企业经营的风险和企业财务的风险,合理的预算手段是防范企业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随着企业预算管理的逐步深化,企业需要制定和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和控制的机制,并将预算管理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层面,使其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全面预算与企业费用控制体系息息相关,全面预算是成本管控的基础,也是确定成本指标的依据。仅仅制定成本指标,并不能保证企业各种耗费都一定控制在预算之内。因此,要以成本标准为依据分解预算,要将成本预算层层分解,具体到部门,实行责任制,严格控制部门耗费,确保成本不超标。
(三)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根据企业所预测出来的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财务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对宏观环境的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评价企业掌握了多少资源?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成本管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等。财务预算要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预算可反映出企业财务的目标,并控制企业财务的活动,保障企业财务目标顺利实现。企业财务预算包括企业的营运收支预算、资本性收支的预算、企业现金流量的预算和企业资产负债的预算。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的体系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前提,同时也是实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核心。财务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是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保证财务预算管理顺利实施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约束机制。
二、我国企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预算并没有得到全面的重视
很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普遍存在着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和控制的功能,却不能正确处理好企业的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忽视预算管理与企业效绩评价之间的关系、与企业资源分配的关系、企业风险控制的关系和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缺乏企业战略性的指导,经不起市场的检验。很多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忽视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教差,预算的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使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无法实现。还有些企业编制的财务预算缺乏弹性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树立预算管理的意识,并且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将预算管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为企业经营服务。
(二)财务预算的执行不到位
在企业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企业的各层管理人员没有完全落实和执行财务预算,并且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很多企业只是按期报送预算的执行分析。这就导致当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时预算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就会使预算脱离实际。不管预算的规划听起来多么的宏伟,只要预算不能变成现实,那么就只能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将预算的管理系统作为可操作和可执行的管理工具,对预算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预算管理要以效益为出发点,并以市场为导向,进而全面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的市场化管理模式。
(三)国内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考核和激励措施
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也是很多企业在执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我国,考核与奖励措施不到位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要以预算标准考核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要以考核的结果来执行奖惩。同时也存在着在考核过程中掺杂个人情感的现象出现,考核并没有做到公正公平,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就导致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只能流于形式。预算指标约束作用的丧失, 会使整个预算的工作名存实亡。
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所作的具体安排,因此,财务预算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发展的规划,并以现金为核心进行编制。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规划和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行动规划,财务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以要依靠市场的发展为依据,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有生命力。
(二)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的流程
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的过程,包括建立预算决策机制和有效管理企业的文件两方面。财务预算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机制,可促使企业系统内各部门按照企业战略目标要求而发展的内在作用力。因此就要依靠完善的预算管理决策机制来保障。完善预算管理决策机制是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通过预算策划会的方式实现预算制订、执行、分析与生产经营的结合。此外更要规范和细化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将预算管理的文件作为公司领导决策级的文件下发,完善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并做好管理文件的体系。
(三)实现企业预算管理手段的电子化
预算管理手段的电子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预算的编制、调整、控制和评价。预算管理手段的电子信息化是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工具。预算管理的电子信息化不仅能使企业更加有效地贯彻经营战略,而且能控制和调整预算以适应变化。与传统的预算管理手段相比,预算管理手段的电子化可主动执行既定的企业战略,使预算与战略管理相互促进。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费用管控是企业健康运作的有力保证,企业的全面预算与企业费用控制体系息息相关,全面预算是成本管控的基础,也是确定成本指标的依据。如何让企业的全面预算与费用管控成功的实现落地,不仅需要优秀的落地工具,更需要企业管理者拥有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财务管理信息化日益发展,行业内的竞争已经不再容许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新时代的财务战略如何利用信息化独占鳌头,将成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者们面临的重要考验。一个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这个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高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化.辽宁师范大学.2009.05.
[2]谭安华.浅谈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3]王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外资.2011.20.
[4]王英.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中国城市经济.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