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中学数学教学园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数学教学园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数学教学园地

第1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一、初中数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学生对数学学习没兴趣

所谓学习过程,是一个调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过程。其中,兴趣是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兴趣也是提高成绩的捷径,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是提高初中数学低效的手段之一。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也才能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事实是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本身,二是教师的因素。从学生方面分析,学生从小学跨到初中,有很多知识不能很快地接受,有的不能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而初中数学从难度和深度来讲,都较为深奥,学生听不懂,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会影响对数学的兴趣。从教师方面来分析,答疑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但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学,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驾驭的问题,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不但教学观念落后,而且教学手段也不丰富,或者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只知道盲目地灌输,而忽视了教学氛围的营造,数学本来就不如其他科目丰富多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和定理缺一不可,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得心应手地应用,才能学好数学。研究发现,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缺失,正是导致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之一,背诵和理解对于学生来讲,觉得不如探索难度系数大的问题有挑战性,所以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不言而喻。

3.学生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于概念与公式的解析,再三强调知识的本质性规律,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偏颇的。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盲目的,初中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认知与接受水平也有待提高,需要选择一种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笔者发现,一些学生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成绩并不理想;还有一些学生,投机取巧,照搬教师的讲解方式,这样的学习成绩是短效的;也有的学生以大量的做题作为提升成绩的途径,所有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学习方法本身并无优劣,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是模仿,就是照搬,这都是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理念,新课改与时俱进,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核心,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教学,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切以学为中心。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有效地改变数学低效现象,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其学习的教学手段,变数学的枯燥性为形象性和趣味性,也就是千方百计地提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给学生讲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勤于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相联系进行讲授,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形象的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学习相似三角形为例,我预先让学生注意和三角形有关的东西,比如学校的花坛为三角形,我问他们种了什么花,然后再问花坛的形状,先提起他们的兴趣。

2.加强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之一,这与传统教学中的双基教学并没有冲突,双基教学作用重大,二者的共同点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文科的学习,它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由浅而深是数学教学的原则,没有基础知识,就没有数学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传统和新课改并进,双基教学要坚持下去,教学方法要依据新课改有所改变,要让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方式,基本的概念和定义一定要掌握并熟练使用,这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基础。

3.加强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第2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关键词:美术资源 高中 创新教学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部分建议: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教学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我市和我校的实际,我们整合地方各种美术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利用校外美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地方和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地实施的重要条件。适时的利用好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把教材内容与校外美术资源相结合,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美术教学,易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和学习兴趣的产生。

我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才辈出,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有富春江文化、山水文化,造纸之乡、书法之乡等,富阳的山水、造纸、书法、城市雕塑等都是很好的校外美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极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山水画《富春山居图》一课教学中,通过富阳报的一则新闻来激发学生兴趣的,2011年9月13日,富阳日报一则新闻:电影出品人兼总导演――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孙健君,随同两位好莱坞联合导演,及动作、摄影、灯光、美术等28人团队,对富阳市进行开拍前最后一次选景,富春江、黄公望隐居地、富春山居度假村以及江南中学等地将会出现在电影中。电影主演:刘德华、张静初、林志玲、佟大为(图1)。

师问:这是什么电影?

生答:富春山居图。

师问:为什么以画名作为电影的名称?

生答:它有名,值钱,艺术价值高。

师问: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到富阳取景?

生答:因为它很长,有意境,在富阳画的。

师答:同学们说的很对,富阳是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实景地。“天下家山水,古今推富春”,是富春山水成就了该画,我们生活在富春山居图很惬意,舒坦。

学生大都有追星情节,通过这几个问题一问一答,一下拉近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提到该电影要在我校取景,一下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看到喜欢的明星,还可以有可能在电影中看到我校的美景,学生非常期待……

通过地方新闻激趣导入,让学生意识到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之美,也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带着这种情感,再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富春山水居图》的构图、意境、笔墨之美。我利用节假日带领同学们,参观黄公望隐居地、黄公望纪念馆、黄公望风情小镇,去感受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水宁秀、灵动之美。通过考察,学生深深感受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的、校外的、身边的美术资源。

二、利用校内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利用自然坏境资源,陶冶情操

我校环境优美,建筑采用现代经典风格,整个校园坦荡、正气。校内校训石所书“诚正博雅”“进德修业”(图2),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身处其中,既能使人胸怀开阔,又能养人心灵雅致。这些学校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随时欣赏江南风景、建筑、名家书画等美术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习和提升。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校内的美术资源,我在每年春暖花开之时组织学生校园写生,用艺术的眼光,把在校园看到的山水、建筑用绘画的形式创造出来,将美术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董得“生活即艺术”的道理,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方法,课外欣赏和观摩,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大气、整洁、有序的校园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增强和美术素养的提高,必然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2、利用人文景观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我校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教学楼走廊、阅览室、食堂请我市的著名的书画家创作了一系列大气、儒雅的书法、美术作品,还利用橱窗、展板定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展,学生在食堂吃饭,在阅览室阅读,在课间休息中,耳濡目染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美术作品(图3),养成了健康的审习惯,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利用地方特色美术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美术课程,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方性,更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笔者所在的富阳市是山水文化名市,特色的美术资源非常丰富,有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书法艺术、造纸文化、龙门古镇古建筑、峡岭湖笔、富阳书画家、园林雕塑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上稍加调整,注意去引导,学生就能近距离地去感受和理解他身边的美,并且我们也应有责任去传承和宏扬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

根据我校的实际,美术组已经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富阳中学艺术鉴赏校本教材》,其中我编写的《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和《富阳的雕塑欣赏》两课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兴趣空前浓厚,课堂参与高,已经成为我校开设地方课程的有效课例。

美术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人文、地理、环境的独特优势,整合成地方美术资源,融入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美术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整合地方美术资源,创新高中美术教学,是开创地方特色教学的又一种全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关键词:课程基地;资源;高中数学;体验;整体构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阅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支持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1]但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也做过一些数学实验,由于条件、认识与应试的影响,没有认真规划与设计,做得不多、不实,大多是应景行为,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我校“数字化高中数学课程基地”建成后,为应用“课程基地”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一、“数字化高中数学课程基地”建设内容

我校“数字化高中数学课程基地”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后,就在已往思考的基地上,积极开展了硬软件平台、数字化数学学习中心建设。1.硬软件平台首先对学校已有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增建配套的录播教室一间。建设了支撑课程基地的软件学习平台:建立了一个基于Web的能支持和管理教学过程、提供共享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工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在进行数字化学习时提供支撑与服务。建立课程基地主题网站,网站建设指派电教中心专人负责,对课程基地的建设进行宣传推广、成果、活动介绍。学习平台建设突出互动性,让师生能即时、顺畅交流。2.数字化数学学习中心数字化数学学习中心建设了数学应用体验馆、数学趣味体验馆、数学阅读体验馆。(1)数学应用体验馆。馆中有TI图形计算器、平板电脑、高中完全版立体几何模型、3D打印机、TI无线网络版交互系统、TI教师备课软件、学生版对应软件等。通过图形计算器作图、多媒体演示、(成品或制作)模型呈现等方式,进行情景模拟、互动场景设置,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的魅力,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开设数学探究实验,变“学”为“做”,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2)数学趣味体验馆。馆中有科技模型、玩具模型、多媒体游戏等趣味资源180多套,还有近千本(套)数学趣味书籍(图片)。在运行中不断收集增添古今数学故事、生活中趣味数学、数学游戏、数学谜语、数学对联等等,根据财力不断增添一些趣味模型资源。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或数学社团活动中,让学生从故事展示、图片欣赏、多媒体游戏演示、玩具操作中体验趣味数学。(3)数学阅读体验馆。馆中有高中数学阅读课程校本教材、高中数学竞赛相关书籍、数学专著、全部的高中生数学杂志、数字化高中数学阅读资源平台。由于师生基础和体验不同,教师教学中的引入、讲座中的介绍一定加入了教师的理解,这个视角不一定适合学生。在数学阅读体验馆中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知识的原文,从原创中寻找自己的东西,自我体验、理解,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子。

二、应用“课程基地”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对于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形象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数字化高中数学课程基地”的建成,为进行数学实验提供了条件,必须重新认识和组织高中数学教学。

1.不同层面的体验在学习立体几何时,由于体验经历、心理表征和知识水准等不同,有的学生只要教师作图讲解就能掌握,而有的学生要通过动画模拟或者模型体验才能掌握。问题1: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面与各条棱都为a的正四棱锥一个侧面叠合构成的几何体是几面体?在练习中给出这个问题,学生大多数答案是七面体,当教师给出的答案是五面体时,许多学生表示惊讶。按照过去方法进行处理,即作图讲解:按照条件作出组合几何体后,语言解释“叠合后正四面体的两个面分别和正四棱锥的两个面在一个平面上(两个“三角形”面组合成一个“菱形”面)”,给出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五面体)的结论。只有52%的学生表示接受结果,部分学生觉得不可能这么巧。在“数学应用体验馆”中通过动画模拟或模型体验进行教学,学生掌握的情况明显不同。动画模拟:制作将各棱长均为a的正四面体和正四棱锥在运动中叠合成三棱柱(五面体)动画。有89%的学生表示接受结果,有一些学生觉得叠合后,动画中两个三角面合成一个菱形面不平。模型实验:在立体几何全套模型找出已有成品模型一组,用两台3D打印机打印两组、用“木工实验室”工具让学生动手制作几组,然后让学生将模型组合后观察、触摸进行实验,学生都对结果表示接受。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二面角大小(的余弦)的计算来说明。通过不同层面处理,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掌握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层面的处理,帮助相应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

2.先实验后概括有些数学知识和方法,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学得枯燥、做得无兴趣,而且不易掌握。采取先实验、后概括的方法进行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问题2:如何引导学生概括“数学归纳法”原理?若按照以前教学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对其实质也理解不透,以后学生证明时常有以下错误出现:不验证“n=1命题成立”;不用“假设n=k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由“n=k命题成立推出n=k+1时命题成立”时,只写形式,不进行实质推导。而应用“数学趣味体验馆”中的“多米诺”骨牌进行操作实验,考虑:(1)当其中一块骨牌倒下,紧接着后面的一块怎么样?(2)要使所有骨牌倒下,只要第一块骨牌倒下是否就可以了?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得到实验结果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数学归纳法”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必须验证n=1命题成立(第一块骨牌要倒下);假设n=k时命题成立(第k块可以倒,但现时倒与未倒状态未定),必用n=k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证明出n=k+1时命题成立(第k块骨牌倒下,第k+1块骨牌必倒下)。后来调查发现,通过这样实验,学生能主动、有兴趣地学习抽象原理,也解决了我们教学中强调而没有效果的问题(如忘记验证n=1成立、不用“假设n=k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等)。

3.呈现隐蔽关系对于函数图像、解析几何、数形结合问题,蕴含的对应联系、运动变化中隐蔽的关系,应用基地中的图形计算器、平板电脑、多媒体等准确地“特写”或动态呈现出来,引导或帮助学生思考。图1问题3:已知点D(0,3),M和N为椭圆C:x2/9+y2/4=1上两点,且DM=λDN,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用常规的解析几何处理方法很麻烦,有些学生类比圆的处理,直觉λ的取值范围为[1,5],但是没有依据,对所得到的结论不踏实,往往不敢确定。而在“数学应用体验馆”中,学生可自己选择基地中图形计算器、平板电脑、多媒体等,将椭圆C拉伸成圆(如图1所示),“特写”拉伸时实数λ不变(联系线性变换知识),然后将问题放在圆的情景下处理,就容易得到λ的取值范围为[1,5]。应用“课程基地”资源,将一些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处理的抽象问题、暗箱问题等,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图像或组合实体,可能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

4.模拟体验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制约“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学生可以将大量重复的实验在计算机上实现———计算机模拟,将重复性的工作变得更加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3]应用“课程基地”资源进行数学教学,就可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来模拟抽样、掷硬币试验、估计概率(包括用模拟方法进行几何概型的学习),用计算机、图形计算器画频率直方图、折线图等,用计算机对提取的数字特征进行计算与评价,进行相关性处理。帮助学生体验和认识“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制约”,真正理解统计与概率。

5.展示不同情境中的同一结构对同一个问题放在不同情境中展示,是设计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而学生经常出问题的原因。“只有经常变换课题的具体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同一结构关系,学生才不会被具体情境所迷惑。”[4]应用“课程基地”资源进行数学教学,将同一个数学问题设计在不同情境中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问题4:ABC为边长2的正三角形,∠AOB=45°,求CO的最大值。将这个问题设计为多媒体“动画”,在以下两个情境中进行展示:[情境一]如图2所示,正三角形ABC边长为2,点A在x轴的正向移动,点B在45°角的终边上移动,展示C点的轨迹。[情境二]点O对边长2的正三角形ABC的边AB的视角为45°(即∠AOB=图345°),移动点O,展示O点的轨迹。在情境一中,展现出C点的轨迹;而在情境二中,展现O点的轨迹。情境一中求出C点轨迹方程很困难,情境二中O点的轨迹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RtABE的顶点E为圆心,EA为半径圆的)优弧AB(如图3所示),学生通过对两个情境的体验,就可以找到处理办法。

6.在活动中“算玩结合”动态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在活动的过程中,静态的数学知识会“动”起来,学生就能从动态中感受知识,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为深刻理解知识找到固着点,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5]应用课程基地资源,将活动过程充分呈现出来,学生先独立地体验感悟,教师再“以基地个性化体验读取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向着学生天分努力”[6]。问题5正方体展开图有多少种?在教室上课,师生更多的是用笔在纸上画画,教师至多用实体(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将带来的正方体盒子“剪”开来)展示。作为综合实践课在课程基地中进行,可用多媒体动画、成品模型展示、(借用木工实验室中资源)制作模型展示。教师个性化指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除去重合的)排列出35种6个正方形拼成的平面图形(得出后为更清晰,教师可用PPT展示)。先判断哪些能做成正方体,哪些不能做正方体,再动手操作。在得出11种展开图后,师生总结规律。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得到全部呈现,切合新课标中倡导的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也好。

三、对应用“课程基地”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我们虽然对数学理论十分重视,也意识到让学生体验过程的重要,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却是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天性是“玩”,即进行快乐的、生动的、创造的、思维的自主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之树才能长青。“玩”的主体是学生,教的主体是教师,教是我们的使命,“教”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玩”。但教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学”有可能转化为“玩”。但在实践中,这个思路往往到“教”转为“学”就断了。[7]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将“教”转化为“学”,再转化为“玩”,笔者试图通过“课程基地”资源的应用,将学进一步转化到“玩”。为发挥课程基地的价值与功能,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必须对应用“课程基地”资源进行数学教学作出自己的思考。

1.在动态与开放中运行“课程基地”建设将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财力情况进行增补,也努力与其他“课程基地”合作,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也提倡师生将“个人资源”放进基地共享。因此,基地的资源是动态与开放的,必须“扬弃传统、突破区域、立足课堂、提炼思想”,才能充分应用“基地”资源促进高中数学教学。(1)在应用中“扬弃”传统。设施现代、理念超前的课程基地不应是对传统的抛弃,新技术、新思想并不是突兀地出现,而是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清发展过程中“扬弃”的脉络,会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创新。如应用3D打印,并不抛弃通用技术选修课木工课中的手工制作。(2)让活动突破区域。在课程基地中的活动不应只局限在划定的区域,可用基地专题网站或借出资源让课程基地的活动延伸至校园、家庭和社会,争取上级组织的活动在基地中进行,多与兄弟学校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用“课程基地”资源进行数学实验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研究与应用水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有意识地将校园、家庭和社会中活动的“成果”,添加到“课程基地”的资源中。(3)在运行中立足课堂。课程基地如果只是注重硬件,花高价进行装修、购置先进的仪器,不注重课堂的实效,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注定会成为摆设。把工作重点放在“课程基地”资源建设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上,努力把高中数学核心内容融入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构建自主学习平台,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效能。(4)在思考中提炼思想。陶行之生活即教育思想对我们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只是学习与引进,而应在对自己的生活与教育活动思考后,进行思想的概括、提炼,形成自己的数学教育思想:“在活动中寻求数学教育智慧、把数学教育过程变成有情趣的生活,把生活融入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

2.做好整体构建在课程基地规划与设计中,对数学教学所需的“资源”进行了摸底,争取纳入课程基地建设中。然后在基地活动中有意识将数学教学中所需的实践活动作为示范操作内容,引导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基地中的资源,探求处理问题的新方法;将数学教学中所需的实践活动作为实验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找出处理数学学习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即:将“基地”资源与“数学教学”内容双方作为整体放在一个共通的系统中,构建相互开放与结合的体系,让对方成为自己的“资源”或自身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和研究。几年来,通过应用“基地”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变了以往我校高中数学教学过于注重讲授的倾向。教师形成了积极试验、主动研究的教学态势,数学教师在素质大赛中成绩突出、教研科研成果丰硕、省教学成果奖榜上有名,满足了教师和学校发展要求;学生形成了积极体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竞赛成绩突出、自主招生和高考捷报频传、科技创新大赛名列前茅,满足了升学要求,又很好地实现了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数学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4-5.

[2]胡述洪.浅谈高中数学实验的功能及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7):24-25.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08.

[4]董培仁.利用木工课“资源”进行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10):1-3.

[5]曾木英.基于“背景”的数学教学:让数学“活”起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8):20-22.

[6]马斌.课程基地领跑学习的革命:关于开创课程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1(10):46-50.

第4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关键词:地方民间美术 艺术设计教学 创造力 视觉语言

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哲学观念、情感气质、文化意识和心理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间审美文化。它从基础性文化特征、设计思想、丰富寓意、纯真风格等诸多方面,丰富了艺术设计的语言和思想内涵。地方民间美术是地方民间艺术和地方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美术形式,是一切其他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一、地方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1.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性

地方民间美术始终遵循着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的创作原则,它是在人民群众的劳动与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实用品,具有实用性,同时又是具有艺术价值的装饰品。

2.稚拙、自然、质朴的原发性

民间美术是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具有原发性。民间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时思维不拘常规,构图视点随需要来回移动,表现的效果是动态的、四维的。艺术灵感直接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作品具有稚拙、自然、质朴的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

3.充满浓郁乡土特色的地域性

民间美术有着自己发生、发展、传播的土壤。地方民间美术蕴含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情意味及文化观念。造型原始纯朴,内容寓意深刻,是民间创作者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的生动体现,充满浓郁的乡土特色。同一个品种的民间美术,其形式因为使用材料、制作工艺、地方民俗等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域也会体现出各自的地方风格。民间美术是劳动者的艺术,为人民创造和利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民间美术没有因其表面的粗糙而掩盖其内在意义,民间美术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构思,反映出人们真实的思想和热爱生活的真情。民间美术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了当地百姓质朴、善良、憨厚的品格。

4. 充分利用物质材料和自然美的工艺性

利用物质材料和自然美的工艺性是民间美术的另一特征。民间美术选用的材料没有严格的规定,木、石、泥、布、草、竹、麻、柳,甚至玉米叶、高粱秆都可充作材料。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材料自身的肌理、纹饰、硬度、光泽等自然形态都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二、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现状及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于1986年成立了民间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也开始招收民间美术专业的研究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地方民间美术的教学与研究还需深入。目前,我国只有部分美术院校将民间美术作为研究发展的方向,单独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还不多见,这种状况对于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资源闲置,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课程资源,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地方民间美术在学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地方民间美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

地方民间美术图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汲取地方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元素和图式符号,抽取其可用之处并将其进行解构,转化为可利用的设计元素、图式符号,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尝试视觉的冲突和语义的转换,重新进行组合、变构、再创造,赋予新的形式和含义。

2.地方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扩展了艺术设计的思维和创造力

地方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不按客观形态逻辑去造型,而是按形式美法则的逻辑去造型,如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有的提取原有形象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并加以突出、强调;有的在归纳、提炼的基础上对主体进行细部刻画,强调纹样的象征性;有的把纹样分解成基本形,通过构成的形式法则加以组合从而产生独特的剪纸纹样。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使人在设计中想得更深、更广、更合理周到。将传统图形的创作手法通过现代的表达方式用于平面设计作品,可以创作出富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作品来。

3.地方民间美术资源拓宽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

将地方民间美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从民间美术中寻求素材,将拓宽现代艺术设计与本土艺术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收集地方性民间美术原始素材,将传统地域文化元素作为设计素材,加以创造性的变化,在理论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通过概括、取舍、变形、夸张的艺术加工来指导教学,构成新的设计作品。这个过程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进而使学生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时代感的优秀设计作品。

不仅民间美术的造型可以给我们提供新鲜的创作灵感,而且民间的造物思想和造物行为也能为今天的设计理念提供启示。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地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地方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地方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把传统的民间美术的精华融入其中,在设计中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将设计作品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充分展示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领域里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美术研究,2003(1).

[3]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第5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农村小学课堂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在众多发达城镇地区,小学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技术并升级引入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学因教学设备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多媒体技术在这些地区只能是“天方夜谭”。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希望能够尽快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偏远地区农村小学课堂,以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偏远地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形成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最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逐渐扩大,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发达地区开始在小学试点“伴随式学习”,即以多媒体移动终端为载体,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海量学习资源,提供实时个别指导。

但在对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小学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村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以黑板为主要信息载体的阶段,并未涉及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偏远地区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投入,尽快引进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利于学生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堂教与学的资源,提供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其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随着小学教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效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当代主流的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增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素质教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要更新教育思想,诱发创造兴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创设良好的氛围,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思考,完全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维、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局限于知识本身,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撑,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借助一定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多媒体技术有着声画并茂、图文结合等优势,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知识、重点难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这样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的理解与整合。

对于偏远地区农村小学而言,因很少见到,学生对多媒体展示更有着足够的关注,学生可以在新鲜感的刺激下更充分发挥想想,强化创造性思维。

3.突出重点难点

传统的以黑板作为展示媒体、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展示重点难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技术优势,将重点难点知识形象化,通过视觉、听觉等给予学生多方位的刺激,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上,小学数学是以计算为主的学科,其中公式题、应用题是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知识,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这些知识,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够理想。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充分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尤其在路程、速度、相遇、追击等问题中,可以将应用题的抽象描述用动画进行演示,这样就能够直观地讲应用题的含义表达清楚,相较于黑板式教学,其教学效率要高很多,对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有着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越到越大的作用。但在广大偏远地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还未涉及多媒体教学,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教学效果。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胡家.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的好帮手[J].甘肃教育,2013,09:66.

[2]刘红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第6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1、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10前面第2个数是,6后面第3个数是。

3、7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4、10和8中间的一个数是。

5、比6大比10小的数有、、。

二、写数。

1、按规律填数。

、、2、、、5

、9、8、、、5、

2、把4,10,3,0,6,2,8,5中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

三、画一画。

① 画,比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和一样多

③把与左边同样多的 部分圈起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④看数接着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7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英文名称: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教育学院;安徽省数学学会;安徽师大数学系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4123

国内刊号:34-1070/O1

邮发代号:26-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8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地域文化;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80-02

地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见证了各个地域的历史,而且还直接反映出该地域的民俗内涵和民间审美意识,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意义

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人文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大同于文化地理学。所谓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民间美术特质的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结晶,从洪荒时代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的民间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地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它不仅具有群族文化本体根性揭示价值,而且它又再现了各个地域的族群文化的艺术价值。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地域美术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征。其次,从应用的角度讲,地域美术造型变化万千,异彩纷呈。它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也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通过艺术课堂的引入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引领和强化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肩负着美术教育现代化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科技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使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在少年儿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冷淡与漠视,另一方面,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少年儿童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敬而远之,甚至于视而不见。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难以传承,而且也加剧了小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感情的衰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挖掘和剖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遗存,以中国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富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实践为主导的美术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当前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地域文化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各地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系统地分析、整合、把握与运用。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资源在发挥其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以中原地区的文化资源为例,从我们现行的中国美术教材中很难找到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材料,如河南地域的豫剧艺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商丘地区虞城县的“泥人李”、河南民权的画虎村、河南省虞城县的木兰文化等文化资源。这些既有传统文化资源,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典型的地域文化,以美术学科为例,这种丰富而悠久的美术资源,在中国美术史上既没有应有的陈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传统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探究、梳理与传承,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价值还需努力发扬和彰显。在当代社会普遍提倡全球化、接轨论的当下,积极探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探索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构建中国族群本土美术核心的价值,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整合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同的地区体现着不同的风格与特征。以美术学科为例,研究地域美术,需要我们依据地域特色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美术中心区的筹建,依托分析、探讨、整合、继承和发扬等必要环节,切实构建中华美术的多地域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依靠各地的高校师资力量,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建立起各有美术特色的、具有较强地域性、专题性的美术文化中心区,不仅可以引领当地的美术文化建设,还可以积极有效地引领全国美术的良性竞争化发展。而在中小学中,通过体现着地域美术资源的相关课程的开设,将会对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有着不无裨益的作用。

(二)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

各地相关教育机构,应充分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地域文化资源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当地师范院校教师,配备相关经费,形成一个集行政领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为一体的科研小组。

以专家团队为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的设计与打造,将相关教师散兵游勇式的研究队伍有效集结起来,逐步形成一个集探索、研究与最终应用为一体的涵盖专家队伍、师范教师和一线教师等不同梯队层次的科研团队,切实营造人人重研究、人人重实践的良好氛围。

品牌活动的打造,不仅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互相交流,建立一种“参与式”和“互动式”的交流机制,而且还可以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地区的美术专业教师分阶段轮训。科研团队的学术成果,不能只保持在理论研究的层次上,而应将相关的课题研究真正化为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上来。这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将当地的相关资源加以整合、梳理,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充分运用本地文化资源,使学术理论充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报请有关部门,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地域文化教材的形式,作为全国统编教材的配套教材进行有益补充。

(三)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切实建立地方艺术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艺术学科的教师教学活动,大多数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来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发课例、编写乡土教材的同时,要逐步以图书、课件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地方性艺术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通过网络公共平台,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针对体现着地域文化资源特点的优秀课件或是理论探索文字,将一线教师的个人成果整合在网络资源管理库中,使广大艺术教师之间,利用更大的资源空间,以更加平等、合作的方式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而对于各个地域的历年有关研究课题,需要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梳理、整合与公布,此举不仅可以促进美术资源共享,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域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并有利于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四)通过文体活动,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利用阅览室、宣传板报,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切实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以彰显地域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活动,如“家乡美书画展”、汇演以“家乡美”为主题的艺术节目等活动形式,将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把艺术课堂移动到大自然中,组织学生到本地风景区文化场所去观光游览。在活动中,向学生介绍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写下的诗篇,引导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感染学生进行创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而艺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新时期艺术学科教育教学的一种革新要求,而对于地域文化的探索与弘扬,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将有助于加强和推进对中国历史形态地域文化的全面系统研究,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和艺术课程体系,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丰富课内外教学,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并能给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苏岚.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评论,2006,(4).

\[2\]段宇辉.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J\].中国美术教育,2000,(4).

第9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范文

关键词 :素描教学 设计素描 创造力

当今素描在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大家所认同,但如何使素描教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话题,围绕着素描教学如何有机地同提高学生潜在的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已成为焦点。早在包豪斯学院时期,艺术教育就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并聘请伊顿、康定斯基、克利、蒙特里安等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组织双轨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科学实用设计思想的综合人才。克利认为:“不应该模拟自然,而是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和法则,法则造成自然,而不是单纯地再现自然的外表而已。”这种观念曾经被人们所淡忘,但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练后,人们再次发现了它的内在价值。这也提醒人们,素描作为艺术教学的基础课程所担负的重任,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设计创作人才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当前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内容已超越了写实与具象表现的范畴,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放在首位。这一点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家中得到启示,他们把艺术语言的创造观念发挥到了极致,塞尚采用几何化的手法概括和改变对象的形体,分割画面,打破了传统忠实描绘对象的手法,这种主观的艺术处理给人一种崭新的视觉冲击,而毕加索则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尝试,不仅对物象的外部形态加以变形,更在神态上进一步夸张,采用种种反常规的手法,从而达到艺术上的惟妙惟肖的效果,这也反映出这位大师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在观念和手法上达到随心所欲的完美境界。马蒂斯则注重画面的构成形式,强调画面的色块对比及画面的装饰意味和情趣。塞尚曾经说过:“艺术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在自然中找出严密的秩序,然后重新构成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自然。”说明完美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源于创造。而另一位艺术大师罗丹也曾说过:“仅满足于形式以达到乱真,纠缠于无足细节表现的画家,将永远不能成为大师。”从以上两位大师的话语中不难理解艺术创造的重要性,其最终目的是发掘表现事物的本质,这种观念给后来的设计师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应遵循渐进的原则,重视学生的创造才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造型能力的培养,避免走极端的做法,使设计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素描表现与创造才能。首先从线条的角度练习几何形体结构素描、超写实素描,认识和掌握线语言表达的不同状态,如:情感、材质等。掌握用线条虚实表现复杂组合形体的空间穿插结构关系,锻炼学生学习空间思维想象的能力,着重理解、区分,表现石膏几何形体与不同材质形状的物体的质感、形状组合特点,了解规则形体与不规则形体之间的搭配组合关系,及实际生活中不同形状、质感、量感的物体,如何用线条、明暗、肌理等素描语言去描绘他们的本质特征,此阶段还包括物体自由组合默写素描,可借鉴实物,但要求学生主动地从构图、形体、材质、色调等诸多方面去创造一种新的画面构成语言;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学习静物素描的积极主动意识,可结合设计创新思想去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如变形、平涂、对比、夸张等美学法则,同时提供范画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能力,提醒学生注意画面色调的整体布局及构成关系,提高学生对画面的宏观调控水平。其次是人物头像与人物全身着衣素描写生与创意,目的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注重人物解剖结构的分析与处理,因学时所限,故以速写形式为主要表现方法去认识人物结构与衣纹变化的关系,以及认识人物在不同姿态下的比例关系和构图关系,增强学生的速记和默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人体写生做好铺垫。人物创意练习主要从形态、比例、重心、结构、构图、色调等方面去进行创造,采用平涂、肌理、变形等方法,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人物组合,充分体现对象的特征和神韵。再次为风景速写与创意,描绘对象的内容可以是校园、公园、街景和乡村景色等多种题材,速写是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及对画面的主次、取舍、空间等构图关系理解的最好途径,以及怎样处理好复杂事物和如何形成画面对比关系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是在生活中发现、整理、创造美的形式,也是艺术专业一贯倡导的学习方式,风景速写中注意造型关系、透视关系的同时,应提高学生对线条的理解,每个描绘的对象要有详有略,不要让学生认为画的越精细越繁琐越好,要讲究线条的虚实与粗细、画面黑白灰的对比关系的表现。风景创意要根据已完成的作品去体会和感受并加以创造,创造是对生活原形特征的高度夸张与概括,不要在创造中失去物象的原始特征。最后为人体设计素描写生与创意,它有别于绘画性素描,强调以速写形式为主去描绘在不同角度、姿态下的人体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写实能力又掌握了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人体素描写生是设计素描学习的最高阶段,人体速写还锻炼了学生快速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人体创意表现,充分发掘人体在设计中的魅力,实现设计以人为本,并最终为人类服务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