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小学朗读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朗读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朗读训练

第1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朗读的训练是一个学生整体联动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记性最好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强化他们大脑对字音和字形的一些记忆,通过不断反复的朗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1]。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以及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并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发音,而是要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添加个人对于文章理解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自我判断理解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应该要先自身理解文章的意义,然后将个人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带学生来进行朗读,培养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确保他们进行全面的发展。

二、朗读对学生的作用影响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在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教师需要仔细的观察学生的朗读过程,要求其要读音准确,不能自行添加或减少文字,必须将句子读通顺。语言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经过多重的考量选取,里面所涉及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文章,学生学习其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文章中会涉及一些生僻字,小学生在朗读中多少会出现读音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出并正确的教导。语文阅读的朗读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语言能力,通过朗读优秀文章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相关的语文素养,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朗读其实是一个重复持续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断重复文章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语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朗读学习习惯。尤其在语文教材中会涉及一些古诗词和现代诗词。古诗词不同于一般的白话文,需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熟悉的掌握每一个词的正确读音和使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功底。对现代诗词的朗读,可以通过不断的朗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内心想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内涵,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

(二)有助于有效提高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大多是一些描写自然的文章,例如《火烧云》《草原》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利用一些优美的文字来描述大自然的美丽。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来感受语言的美感,感受文字所描述的一副美丽景象,通过朗读进入作者描述的画面当中,感受自然的美。长期以往的对小学生进行优美文章的朗读训练,从而可以加深他们对美的理解,了解到什么是美,具有正确的审美观。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的话,就会在朗读中出现问题。学生如果能够沉浸在朗读中,一边朗读一边对文章进行深度的思考,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认真的对待朗读,了解朗读的重要性,通过自身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高。在小学朗读训练当中,就是教师提出阅读的目标,要求学生对教材文章进行朗读,并且通过自身的朗读解决课后习题,做好各项朗读任务。例如,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作者的内心变化?或者本文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朗读获取,只要学生仔细的进行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一般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训练,这对学生十分重要。朗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真实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朗读,才能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

第2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一、明确朗读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1.正确:要用普通话,要吐字清楚,字音正确、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要声音响亮,但不得超过本人的音色,不能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大喊大叫。

2.流利:朗读要通顺、自然、流畅、不复读、不断读,不拖腔,速度要适宜,有节奏感,节奏适合表达内容的需要。

3.有感情:朗读要语调自然,富有感情,朗读应是说话人真情的自然流露,不能矫揉造作,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技能与技巧

朗读教学如果仅限于教学生模仿而不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的朗读教学也只流于形式,不是完整的朗读教学,我们在教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传授一些朗读知识,让他们在朗读实践中形成技能与技巧。

朗读知识的传授要围绕朗读要求进行,它主要指字的正确发音和语调方面的一些知识。

有关字音,如:易错字(特别是由方言引起的),多音字,轻声、儿话音、叠音,一七、八、不和上声的变调及“啊”的读音变化,只要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多加注意并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即可逐渐达到要求,而语调知识的传授则是教学的难点。下面就此谈点具体做法:

语调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朗读时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主要包括重音、停顿、节拍、语气的升降平曲和速度的快慢几个方面。这些知识可根据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一些抽象的名词术语不必生硬地强加给他们死记硬背,而应通过具体课文的指导,让学生感受、领悟,直至理解和运用。

三、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是在朗读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只有对学生进行有目标、长时间、多形式的训练,学生才会把平时积累的朗读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朗读实践,并在朗读实践中揣摩、内化、直至转化成能力,在这方面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训练呢?我们可根据不同的训练时间,来确定其训练点及形式。

1.合理利用早读

朗读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而早晨是最佳的练声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可进行自由、快速、高声朗读,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加读的次数,这也是保证学生能够流利读书、发音吐字不绕口的最佳训练形式。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基本功训练时间,能否利用得好,对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

2.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

课堂是训练学生朗读,培养朗读技巧的主渠道。在此时间内,教师既要传授其他语文知识,又要注意读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灵活地确定每节课的训练点和训练形式。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第3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小学生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都习惯说本地方言,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方言,普通话表达却很差。学生中普遍存在字音不准、朗诵无表情、语言水平低下等状况。我从教语文工作十几年,常常发现许多小学生都快毕业了,还是不会读书,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他们读起书来不是漏字添字,就是结结巴巴,稍微流畅一点的却拖腔带调,读书象唱歌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农村小学任教的经验及平时的观察,发现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其次,农村教师平时不大重视朗读的基本功训练;最后,农村小学生的朗读缺少教师科学的指导方法。

那么,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朗读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了?新课标对学生朗读是分阶段要求的:

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整个小学。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为了让学生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一、提出要求,明确朗读的目的

从一年级开始,我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并要求他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这对于刚入学的农村孩子们来说,非常艰难,但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这一要求,学生认真朗读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二、教师正确的范读领读是必不可少的

低年级的儿童读书不流利,,常读破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刚开始识字,认识的字不多,他们的理解水平比较低,不能根据意群来停顿,词与此之间分不清,在这个阶段,教师正确的范读、领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模范能力强,容易接受比较直观的指导。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后,教师也可以分析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教会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很爱读“白字诀”,有口无心,这与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把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这样学生才会有感情地读。比如,《动物过冬》一课的小蚂蚁它独自站在落满树叶的树林里,朋友们都不见了,让学生图文对照,理解小蚂蚁的孤单,学生就会用低缓的语气来读。

四、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得生动一点”,“要读出感情来”那是没用的,因为学生不知道怎样读生动怎样有感情,如果只是机械得提示学生哪儿要重,哪儿要轻,哪儿要高兴,哪儿要悲伤,那是没用的,只会让学生读得矫揉造作。我们只有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表达的愿望,才能使他们自然地读出感情来。

五、注重“评读”,让学生在读中求新

虽然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即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地给予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学生们不仅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六、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一旦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自然会读得更精彩。教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更高。

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第4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阅读;朗读训练;策略

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我在教学中探讨了如下几种形式:

一、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朗读训练

“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彩。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句子:“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初读很平淡,可放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下,就不一样了。此句描写路长人多,不正是为表现人们悲痛欲绝的感觉吗?因此,把这句话放在文中体会,学生意识到前半句应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来读,后读“望”字时要延长声音,加深感情。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读”的训练是阅读最常用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二、创设情境进行朗读训练

看到波澜的大海,会心胸开阔;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会心旷神怡。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广阔、草原的美丽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媒体演示、实验、欣赏自然、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阅读活动富有情趣,学生如身临其境,得其熏陶感染。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本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使小兴安岭在他们心目中有个朦胧的印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词语,想象树木的长势、颜色以及小溪悦耳的声响,小鹿顽皮的动作、神态等,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最后,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迷人,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宛如步入小兴安岭美丽的画卷之中。

三、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课文,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比如一位教师上《桂林山水》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桂林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 何为 “美美”?景色又美在何处?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文中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的“大”体会也更深了。

四、通过榜样示范进行朗读训练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应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示范指导,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运用恰当的语气、节奏。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对一些比较难领悟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教师全文范读可放在总结课文之前。至于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和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

五、运用比较法进行朗读训练

比较法是就同一内容向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读法,让学生比较这些读法,指出哪种最合适。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和感受课文。

常用的比较法有三种:

1.删减词语,进行比较朗读。指导朗读时,在不影响句子通顺的情况下,删减一些准确、传神、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探究课文的内涵,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2.调整词语,进行比较朗读。朗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词炼字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采用调换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

第5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关键词】朗读;审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1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只是徒劳。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第6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到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环节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1.初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钻石》这一课,学生都有知道钻石的珍贵,通过读都会想:这是写钻石的什么呢?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查一查字典,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中的“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这句话不大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弄清各段意思,试着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是高年级,还要概括中心思想)。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2.细读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2.1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如《穆老师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②穆老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何特点?③这一段怎么读才能读得好呢?(指导停顿和重音,并练习朗读。)这样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了朗读。

2.2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赞美的心情来写的。结尾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姑娘: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柔和安详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泛有炫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句描写姑娘外貌的话,学生朗读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

为了拨动学生的心弦,我便将这句话提出来让学生轻声读,并划出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接着提问:这是一个姑娘献宝时的珍贵镜头,写得好吗?学生当然会说“好”,我便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旁边提示:这最后一段是叙述姑娘进城献宝,主要描写她的外貌、神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这句话,理解了隐藏在语句中的深刻含义:作者通过这六个排列整齐的句式,充分地表达了姑娘的坚定信念,高度赞扬了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姑娘献宝时那动人的一幕,都被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再次朗读时理解更透了,感情也更深了。

3.品读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3.1品读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如《颐和园》一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通过品读欣赏,学生理解了游览顺序,作者写颐和园的不同景点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写长廊抓住长而美的特点,写万寿山抓住主要景物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昆明湖采取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为了把这几处景色紧密地联系起来,文中多次用到了过渡句,如“走完长廊就到了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等等。学生通过品读欣赏,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点滴积字”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

第7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关键词:朗读训练;朗读原则;朗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5-03

一、小学低年级开展朗读训练的意义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任教学校所使用的《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各年级的教材内容以对话语篇为主。我们应试图通过深入开展朗读训练,使学生高效地感知、领悟语言,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二、朗读的概念

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和策略

(一)兴趣第一的原则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朗读内容,抓住兴趣点进行朗读训练。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感明快的语言知识感兴趣,如数数。我在教《英语》一年级第二册Unit2 Module4 These are your legs.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当我带读本课的重难点句型“What are these?These are your legs.”时,学生一点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读起来挺拗口的,学起来也挺费劲的。有的学生开始转移注意力,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此时,我索性跳过这两句,带着学生继续往后读,当我带读到“Let's count!One,two,three...”时,全班同学开始快乐地数起数来,节奏听起来清晰明快。我赶紧抓住这快乐的瞬间,高兴地说:“Very good!”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更是高兴。我接着带读第二段,一读到“One,two,...”的时候,学生同样读得非常来劲。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读水平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能流利地读出这一串关于数字的单词,老师就应该给予他们肯定。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多数同学是像数数一样数出来的,但这一小段朗读的经历却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他们明白要学会正确的朗读就应该有意识地去认读单词,做到口、耳、眼、心并用。当我重新带读的时候,学生跟读最难掌握的那两个句型时,学生不再显得那么被动了,而且开始对老师带读的内容格外感兴趣,尤其是对数数这一段非常感兴趣。他们希望老师赶快带读到“One,two,three...”这一段。当我听到学生大声而有节奏地数数时,我知道他们初次尝到了朗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尽管他们才刚刚迈出学会朗读的第一小步,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这小小的铺路石为后来的朗读训练铺平了道路。

2.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一组都可以是参赛组,每一组也都是评委组,评委组又分为自评组与互评组。

例如,我在教学《英语》第二册Unit1Module9 I don't like meat.一文中,在开展朗读训练时,是这样做的:

T:现在,我们进行小组朗读比赛。OK?Ss:OK!活动1:自由朗读。(1分钟的时间热身活动)。活动2:开始分小组朗读。先请第一大组朗读。活动3:G1自评组:我觉得我们组读得很好。能得五颗星。(老师在黑板上为第一大组画五颗星。)G2互评组:我们觉得第一大组朗读的时候声音不够响亮。要是大声一些,肯定读起来很好听。能得四颗星。(还很懂得先抑后扬地评价同学。)G3互评组:我们觉得第一大组朗读时,学小汤姆说话的语气学得不象。(那你们觉得要怎样读呢?)我们觉得要表现出小汤姆不喜欢吃的语气。要这样读。能得三颗星。(互评组做示范。)G4互评组:我们觉得读“No”的时候要语气重一些,还要稍停顿一下,这样才能读出小汤姆讨厌吃面汤的语气,能得四颗星。T:同学们说得很好,请第一组按照各评委的建议再读一遍,OK?G1:OK!

这种以各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分层训练的原则

善于根据朗读内容,进行分层次的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正视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提高”。对于篇幅较长的故事或课文,教师可以想办法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提供朗读课文平稳过渡的坡度。

例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英语》The Three Bears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马上进行朗读,学生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先设计看图说话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先说一说,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看图说话。

例如:T: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走一走,去拜访三只小熊。

Ss:Yes!

T:(呈现三只熊的图片。)Look!Who are they?Who is he?(指着熊爸爸)Who is she?(指着熊妈妈)Who is he?(指着熊宝宝)(学生依次做回答.)

T:Look!Point to the Father Bear.Is he fat?

S5:Yes,he's fat.

T:Look!Point to the Mother Bear.Is she big?

S6:Yes,she's big.T:Look!(Point to the Baby Bear)Is he cute?

S7:He's cute.

S8:And he's little.

T:Very good!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着故事内容,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请同学们打开英语书。)(学生开始大声朗读课文。他们显得非常高兴,就像自己在森林里遇到这三位朋友一样。)

接下来课文还有5段话,我顺着故事发展的线索,创造了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朗读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训练形式多样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些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避免枯燥的朗读训练方式,要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方式。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尤为重要。在孩子们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喜欢走进课文中的童话世界,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个角色。往往在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便把课文读懂了,语言训练也就落到了实处。

2.小老师领读带给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小老师领读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朗读训练形式。由于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先领读,学生听出“正确、流利”的标准是什么,并以此来要求自己。通过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明显提高。

总之,英语朗读训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学习活动,从低年级开始注重小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才会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华伟.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个案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9).

第8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一、朗读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班学生都有许多说话时吐字不清或发音不准、语速缓慢。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开口也只是声音极低、断断续续,更谈不上表情达意了。还有的同学谈作文而色变,语言没有条理性,更没有语言的储备。鉴于此种情况,我有意识的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加大朗读量、规定朗读篇目、指导朗读方法、培养朗读兴趣,把朗读当成语言训练,也当成思维训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训练语言及思维的协调性和条理性。在不知不觉当中,这些同学不但能在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发表见解有条不紊,而且分析、鉴赏、感悟语言的能力也有提高,自然地提高了作文水平。

二、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能力中,语感感悟是最重要的内核,而这些感悟能力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诵读才能形成。课文不是无情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首先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这种方法要优于直接听磁带,因为现场感强,亲近自然,学生更可感,情绪自然容易被调动,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思想感情,真情注入到课文,感情就通过声音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还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情绪。诸如全班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默读、领读、自由读等,如果再加上与文意和谐的背景音乐,感染力会更强。

三、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9篇:小学朗读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朗读训练 策略 引导

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强化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引导呢?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现状

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英语朗读没有兴趣,对英语朗读不够重视;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朗读内容基本都是课本上的,过于单一、枯燥,而且留给学生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够充足;教师对在小学英语朗读训练认识不够,缺乏系统、全面的朗读训练知识;英语教师的朗读不够规范,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专业等。

二、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引导策略

1.对朗读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小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小学英语的教学特点,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不同认知水平,合理、科学地安排朗读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朗读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有限的重点词、句子和课文,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对朗读的厌烦。教师应结合所学内容将一些比较典型的日常对话、经典的语段、优美的文章等作为朗读材料,一方面改变了单一的朗读内容,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因为是常用的和经典的,学生在平时会经常用到,所以能够熟读、进而熟记于心。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保证小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这样才能提高朗读训练效果。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一是要改变教师讲解时间过长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对重点单词、句型和课文讲解的同时,更要注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朗读的效率。二是英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朗读训练时间,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朗读训练,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逐步提高,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才算得到有效发挥。三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好英语早读训练时间。早读是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最好时间,也是最重要时间,不但记忆快,而且容易获得语言。所以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大声朗读,体会朗读无限的乐趣。

2.做好朗读示范和指导工作。朗读是通过各种语言技巧对书面语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所以需要在朗读时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这就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朗读训练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艺术的指导。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所以要求英语教师运用正确的语音、流利的语调、合理的节奏做好朗读示范,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积极引导很有必要。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泛读的规范性。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教师要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规范性阅读,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熏陶和感染,然后不自觉地进行模仿,进行积累其大量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如果教师口语能力不是很强,要给学生多听一些比较规范的英语朗读范文,然后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小学生多听、多模仿纯正的英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训练逐渐规范。二是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许多小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英语,对英语学习还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特别是害怕自己发音不准老师或同学会嘲笑,所以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是只见嘴动,不见其声。这个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改变对英语朗读不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自己的发音才会慢慢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讲解一些常见的朗读重点和难点知识,如弱读、重音、强调等,进而掌握朗读技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齐读、个人朗读、朗诵和小组朗读、朗读比赛等主要形式。齐读是小学英语朗读训练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朗读氛围,使那些担心读不好或不敢读的同学在读得好同学的带动下迅速进入朗读状态,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个人朗读主要是一些读得好的学生进行朗读,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起到激励和示范的重要作用。朗诵一般被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最高要求,分为全班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小组朗读中,教师一般采取分角色朗读,一方面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课文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训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朗读训练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小学英语教师通过采取对朗读内容和朗读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做好朗读示范和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对多彩的阅读活动等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朗读训练,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爱民.越读越快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