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德育渗透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渗透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渗透的概念

第1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幼儿小班 数的概念 渗透教育

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到自己情绪和外界的影响,容易产生无意记忆,在无意之间形成对事物的记忆,而往往记不住需要有意记忆的内容。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时,要充分运用娱乐化和生活化,让幼儿在无意间接触数,对数的概念形成一定的认识,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数的概念渗透教育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与愉悦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对数的概念形成无意记忆,进而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提问和思考,对一些简单易懂的数学知识形成正确认识。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的概念的渗透教育,如让幼儿了解“1”与“许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总数概念。

一、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的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和培养思维的学科,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学是对人类智力运作的主要体现,是对幼儿进行心智创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幼儿的心智在数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智慧。通过数学的学习,幼儿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进行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考的能力。为此,人们将数学形象称为思维的“体操”,可见,人们对数学的高度评价。幼儿数的概念教育就是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启蒙,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刺激和发展,让幼儿早日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但是,幼儿作为特殊的学习群体,难以达到成年人的学习水准,因此,在进行幼儿数的概念教育时,要将幼儿的学习内容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让幼儿在玩乐中形成数的概念,对数学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如何把数的概念渗透到幼儿小班的教育中

1.在小班教学的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渗透教育。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是幼儿展现能力、展现学习水平、展现发展水平的独特形式,通过游戏,幼儿会发现许多问题,并且会自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将问题解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在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教育。例如,为了让幼儿区分“1”与“许多”的概念,幼儿老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幼儿在进行拍皮球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皮球是圆形的,让幼儿去玩具箱取皮球,引导幼儿说出这里有“许多”皮球,然后让小朋友们每人取一个皮球,将玩具箱的皮球取光,那么玩具箱里的“许多”皮球就变成了小朋友手中的一个个皮球了,在小朋友将手中的皮球放回玩具箱的时候,就又出现了“许多”皮球,通过这个一拿一方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认识“1”和“许多”的区别,并且在脑海里形成了“1”和“许多”的概念,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形成其他的数的概念。

2.运用丰富的活动材料促进数的概念渗透教育。幼儿往往会对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接触着数,但是这些数往往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事物的本质往往转移了幼儿的视线,没有让幼儿形成正确数的概念。为此,幼儿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事物数量的关注,将事物与数联系起来。例如,老师在幼儿的小课桌上放上3支铅笔,5块橡皮,7支彩笔,2个苹果,用这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说出事物的数量,让幼儿在数这些活动材料的过程后中形成数的概念,进而促进了数的概念的渗透教育。

3.鼓励家长参与促进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重视对幼儿进行数的启蒙,通过日常生活的数数,图形认识,激发幼儿,这种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辅导模式,对幼儿的数学启蒙是非常有帮助的,达到的效果往往超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为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鼓励父母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形成数的概念。家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引导幼儿数出家中有几个人,用餐时有多少个碗,有多少个汤匙。其二,看看鞋柜里有多少双鞋,说说谁的鞋子最多,谁的又最小。其三,利用野炊的机会,让幼儿采集树叶进行标本制作,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大小和形状。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认识,采用积极有效地方式进行幼儿数的概念教育,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幼儿教师要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渗透数的概念,在幼儿课上的材料活动教学中渗透数的概念,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数的概念教学中来,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运用准确的思维方式去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

参考文献:

[1]龙艳如.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J].青海教育.1999.

第2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1.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优越,一年级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4.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书后盖印儿、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书后的“印绩”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第3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简称为CBE)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主要以提倡能力教学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通过逐渐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为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针对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渗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1.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英语是全球通用的一种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和能力,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英语应用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渗透,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可见,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渗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是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英语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英语应用能力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英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能力本位教育理念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重点突出英语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必然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渗透途径

1.丰富教学内容。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用性原则,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根据社会的需求及职业领域的要求,制定科学、多样化、实用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还应该穿插阅读能力、口语对话等训练环节,设定实习情景内容与应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其次,开放性原则,高职英语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应该坚持开发性的原则,重视英语教材的开发,拓宽英语知识的人文环境、知识背景,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2.教学方法的改革。基于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所有学生树立职业能力新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灵活地采用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同时,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够从多个感官进行协调配合,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和效率。

3.改革与完善教学考核。考核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高职英语考核制度,应该从素质考核、能力考核及知识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该种考核制度结合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将其作为考核的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遇到的难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同时,应该制定科学的奖励制度,当学生考核成绩良好,应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文章针对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渗透的必要性和渗透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开放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职业能力,进而为社会输送职业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在现代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以此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与学生就业的双向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叔芳.能力本位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5,(44):171-172.

第4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德育 自由软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42

Moral Education Perme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WANG Yunqing,LI Meiling, JIANG Yue

(Bohai Polytechnic Vocational College, Cangzhou, Hebei 061199)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 In this paper, we stated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perme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It focuses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ree software in teaching. As a result, it may give the students correct guidance and enhance their law awareness and copyright concept, so that they can resist the use of pirated mathematical software.Connecting with the practice , we will summarize some notations in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moral education; free software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教学中只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高等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该以它特有的方式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挖掘数学中隐含的德育因素,深入研究,把数学教学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在传授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高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有很多学者研究,①但他们介绍得并不全面。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的渗透德育的方法,即通过数学实验引入自由软件,抵制使用盗版数学软件,此种方式用于数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版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1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1 通过榜样示范教育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意志和道德素养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史、数学成就和中外优秀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数学家高尚的思想、优秀品质和卓越成就,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获得动力,找到模仿的目标。比如,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介绍微积分的两位创始人――牛顿和莱布尼茨,讲解他们专注、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与奉献精神。再比如,讲授极限的概念时,由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在《庄子》中引述惠施的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引出极限的概念,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优秀数学家的事迹,比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未受过正规教育,却才华横溢;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1.2 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高等数学是一门客观、严谨的自然科学,本身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哲学思想。数学中的概念都是从具体的客观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比如,函数的概念、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概念、积分的概念等都是由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来的,最终要应用于实践,经过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及“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再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再比如,求导与求不定积分是互逆运算,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深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为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1.3 教学中挖掘数学的美学价值,可以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如何去感受数学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数学中概念的简洁美、定理的严谨美、解题思路的逻辑美、图形的对称美以及数学的符号美,老师的语言美、板书美、教态美、心灵美等等,每一种“美”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导数与微分的关系,体现了各部分之间固有的和谐;导数与积分意想不到的联系产生各部分之间奇异美。再比如,将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平面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等函数变化率问题统一归纳为函数导数,体现数学的统一美;在讲解基本初等函数时,画出图形分析性质,让学生欣赏数学图形的和谐美、对称美。因此,教师从数学美的角度挖掘教材,培养学生感受、发现、表达和创造数学美的能力。数学的美学价值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是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1.4 同学间的互相帮助,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下,仅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实施德与智的教育。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启发,共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比如,在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切线斜率的特点,进而得到“极值点处的切线平行于横轴”的结论。再如,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堂相互交流的方式实现了学生与人相处的需求,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缓解学生中现在普遍存在的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忽视面对面沟通的局面。

1.5 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高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过程也包含学生学的过程,况且,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学生只凭兴趣和热情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知识的保障。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做事不拖泥带水。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一个“严”字。只有通过持久、严格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养成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6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教师是德育渗透的组织者和实施者,②教师的世界观、情感、素质及教态,时时刻刻都会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表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以及对学生的关爱等都会起到“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相呼应,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行为和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识。

1.7 杜绝使用盗版数学软件,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盗版软件也随之而来。对于盗版软件,科学、规范的定义是“未经授权而制造拷贝,使用他人开发的软件”。盗版软件的危害教多,如侵犯著作权、破坏电子出版物市场秩序、影响软件市场的正常管理和税收、用户得不到合理的售后服务、质量低劣甚至传播电脑病毒、内容不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风气造成危害等。

目前我国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用的数学软件以MATLAB、SPSS等商业软件为主,很多高校在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数学实验时使用盗版软件。一项针对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③有53.6%的学校与教师使用盗版的数学软件教学。教师错误的示范与引导加剧了盗版软件的猖獗,降低了教师的威信,扰乱学生正常的德育教育,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我校选用的是免费的、开源的R软件,R软件在GNU协议下自由发行,核心开发小组完全出于自愿、工作努力负责。我们在使用R软件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进行版权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习R软件志愿者的主动分享、无私奉献等科学精神。

2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注意事项

首先,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做到理性科学地理解德育,找准德育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注意德育量的适度性。如果对德育本身的内容模棱两可,理解片面肤浅,就谈不上渗透,更不可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其次,要认真分析学科内容,不要生拉硬扯。不是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必须灌入德育,不含有德育的教学部分就不要牵强附会。比如数学中的集合就没必要渗透德育。在教学中要自然而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总之,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数学中的德育教育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注释

① 魏玉成.探析高等数学课中德育的渗透[M].科教论坛,2009.10.

第5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1.从高中数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等知识体系中发现并实施德育教育

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作基础.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应用的.如定积分概念,由分割、作和、取极限这几个过程,形象地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和事物变化的过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发射塔的高度,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等问题,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圆锥曲线中,根据离心率由e<1,e=1,e>1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品质,进而引导学生从事物发展与联系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偏激、从众、自私等不良性格倾向,减少学生之间矛盾的发生,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促进作用.

3.在解题教学中优化学生意志品质

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健康心态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正是起于对一道道平常数学题的解答.这种对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快乐与成就感是数学的精神魅力所在.学生的不良心态常是解题落败的重要原因,如对结构新颖、题型陌生问题的畏惧,对道理简单但操作计算烦琐的厌恶,由于兴奋点转移而造成的顾此失彼.所以有“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影响成败”之说.教师在解题教学时不仅要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心态与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以美启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渗透,完善德育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学语言特别是符号语言简约、明析、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叙述给人以简洁的美感享受,抽象的数可以代表丰富的具体的物———抽象美,图像对称、点的运动、函数的周期等无不给人以美学感悟.因此课堂教学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美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发展美育,而这份美自然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好资源,在教学中只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抓住时机,通过教师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引导和挖掘美,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无穷魅力,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鉴赏和审美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

第6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31-01

当今,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的德就涉及到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我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总体规划,合理安排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都要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安排。初中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一般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概括总结的,因此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和形象思维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多联系到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这些内容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教材侧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和物理规律的推导,可以重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教育。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尖端科学技术,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以激发他们为祖国顽强学习的精神。当然,其他方面的教育,也要兼顾进行。

其次,哪些德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参观访问、课外实验、专题讲座、物理晚会中进行,也应有统筹规划。但大型讲座,参观等活动的安排,要少而精,注重实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制订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时,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

二、紧扣教材,有机渗透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关键是渗透到当中,这中间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我们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不同意认为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在讲授时,可集中时间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但大部分章节,思想教育因素并不明显,而融汇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出现思想教育的名词术语。如在讲授全反射时,临界角是光路发生质变的关节点,渗透着量变质变观点。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如在讲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时,可以说明电势差只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条件,而且自然地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科学性,渗透的内容要正确,符合的观点,采用的材料和数据要准确。同时,切忌牵强附会。

三、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在介绍某些内容时,可利用图表、挂图、教学电影,有时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校内外结合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出物理板报,搞物理晚会,举办小型演讲会,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四、加强评价,正确导向

目前,对物理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测量和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测量和评价研究较少。我们认为学科德育系统也有德育目标、过程和评价。学科德育的评价,既是对德育效果的检验,又是实现德育目标情况的反馈。

物理教学中德育的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制定德育的目标,实施的方法。一目标的检验和测试等。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德育目标可制定为: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名著《墨子》中有关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使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二千多年前,已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了较正确的认识;结合练习题,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建桥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3、道德品质教育。通过介绍伽俐略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第7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引导;德育教育;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

一、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物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学生健康成长及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自然至于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实验的进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得出、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二、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学史的回顾,激发爱国热情

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1.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

例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为“平民法拉第”。

2.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与杨立伟太空旅行、神威与曙光超级计算机”等。评析:通过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及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三、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还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方法: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教师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图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评析:这样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把知识学得更好,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在物理教学中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物理教学中不同教材渗透德育方法不同,灵活生动的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例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填进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从而消除逆反心理,收效良好。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五、物理教学中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搞好德育渗透

物理教材中教师需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评析: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物理教学中教学方式要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做好德育渗透

物理新课标指出:中学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要求改变教学方式,以促进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

例如:如:在“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的教学中:如何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回地面?请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得出。

方法一: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

方法二: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

教材还为不同智力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例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这些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冯海燕.论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13,(02).

[2]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科技资讯,2013,(02).

第8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摘要: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大纲要求的,。本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德育目标的明确、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从而改进教法,激发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感受其美,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理念和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及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物质最普遍运动形式和基本结构知识中受到。观察、实验、思维等品质的熏陶;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成为物理教师探讨的课题,下面谈几点见解供参考。

1.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物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学生健康成长及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大至宇宙星系,小到基本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至于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实验的进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得出、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

2.激发爱国热情

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爱国热情。①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事业,在物理和化学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改甘“平民法拉第”。②爱因斯坦: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对科学世界观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③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做了400次实验,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④实际教学中,还可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与杨立伟太空旅行、神威与曙光超级计算机”等。通过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及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3.渗透德育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通过加强实验,引导热爱科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还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热爱科学。如: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师把它抽象为:因果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惯性。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或者把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其方法:①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师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象。③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评析:这样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把知识学得更好,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4.改进教法提高艺术

物理教学中不同教材渗透德育方法不同,灵活生动的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①德育渗透应力求“新”。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填进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从而消除逆反心理,收效良好。②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如:教学中设计:什么是重核裂变?举例。什么是链式反应?画图说明。什么是轻核聚变?为何轻核聚变又叫热核反应?原子核衰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一般人工核反应有何区别?人们一般用核反应堆控制核反应速度,核反应堆通常用什么方法控制核反应速度?生生互动讨论的同时,师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简介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场景,调动学习积极性。

5.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搞好德育渗透 物理教材中师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①教学核能时,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②教学分子原子结构时,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评析: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9篇:德育渗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10-01

一、数学教学的德育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因此,德育渗透要符合的科学性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把握德育渗透的适度、力度、结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渗透性原则。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本点,由此深入、辐射,才能收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三)系统性原则。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要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水到渠成,见到功效。

(四)量力性原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五)情感性原则。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数学教学的德育方法

(一)利用人格魅力,发挥德育功能。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仪态仪表,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

例: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其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挖掘德育素材,创造德育情境。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讲述趣味数学故事,如,“小数的故事”、“圆周长的故事”、陈景润歌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

此外,借助德育素材,还可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借助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借助数学知识的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研究数学课堂教法,渗透德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例:平面几何教学时,在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棱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讨论比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们认识了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弄清了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数学美育讨论、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实例的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