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德育的地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目前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小思想品德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教育,这使得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更为重要,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好的学习态度,本文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分析,通过教学案例重点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谨以此为之后的教学给予参考依据。
一、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现阶段来说,农村地区很多外出打工人员正在逐步增多,而他们将子女留在农村接续接受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造成极大的困扰,部分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导致其思想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对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他们的学习乃至生活都起到了极好的引导作用,而中小学正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理想萌芽的关键时期,而学生本身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独立完成,这时就需要家长、教师的帮助,而家长外出则将重任落在学校教育上,对于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教学挑战。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凝聚力,让他们能够具有良好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具有一定的团结精神,塑造良好的价值观,这些都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性。
二、优化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现实,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是特别明显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差异性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以农村为例,很多家长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念书,这势必会给儿童的内心给予一定的落差,导致他们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缺乏正确的指引,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蛊惑诱导,这就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需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填补学生内心情感空缺。例如:教师在进行情感与态度教学时,需从正确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尊敬师长,爱护家人,针对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贺卡或是明信片,将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邮寄给学生家长,这样能够让学生与父母之间构建情感的桥梁,增进他们的情感,不会由于距离的间隔而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立足现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也是极为有利的一面,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善。
(二)创新教育观念,完善课前教学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搬书上的教学内容,讲课形式都是以传授为主,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从教学全局掌控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师在进行家庭的爱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起到良好教育效果,缩短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让他们感知父母的爱。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还能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最大限度改善,最后促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完善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不再具有吸引力,因而教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因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课件教学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课程教学的乐趣,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的播放,或是影片资料的截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内容,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被调动起来,而且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及效率,以更好的教学形态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
三、结语
总体来说,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展开教学活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并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期获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艳明.浅析当代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2).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1.体育锻炼能培养高职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人体动作构成,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伴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和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负荷。它要求参加者动员较大的意志努力,用于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障碍,并使之达到统一,来完成预定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意志品质就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和完善。
2.体育锻炼能促进高职学生情绪稳定、心理愉快,对高职学生的情绪健康有着独特的调节和积极作用。体育活动具有技术的高难性、造型的艺术性、配合的默契性、易于参加的实践性、强烈的竞争性和健美的观赏性,因此,使它具有娱乐功能,成为现代年轻人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反映在观赏性和实践性两方面,从观赏性方面来讲,现代体育运动向更高、更快、更强方向发展,使其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运动员能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把身体控制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使健、力、美高度统一,加上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使高职学生在观看体育比赛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由学习所带来的绷紧的神经、疲劳的脑力和紊乱的情绪得到了积极调节、恢复。从实践性方面讲,高职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自己喜爱和善长的运动项目,会在自身完成各项复杂练习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的斗智斗勇拼搏中得到美的和心理上的满足。
3.体育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适应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加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而体育对此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本身就是有章可循、有约束的社会活动。运动员必须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在体育运动中,参加者都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对培养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以及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大有好处,同时,也是产生和强化各种心理适应的较好机会。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之间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交锋,会时刻考验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如对方犯规时,是不斤斤计较,还是以牙还牙;团队配合不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彼此报怨;裁判员误判时,是宽容豁达,还是怨天尤人;比赛胜利时,是谦虚谨慎,还是忘乎所以、骄傲自大。只有经过了这些考验,才能培养团队意识、大局观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素质。体育运动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大家在一起不分身份平等参与,这种交往是不带任何个人隐私目的的交往,是胸怀坦荡、心情愉快的交往,没有思想负担,促进了人与人情感诚挚的交流,产生了一种亲密感,联络了感情,密切了与他人的关系,对培养个体适应集体的心理品质有着积极意义。
二、影响高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到位,在课程安排时时间量明显不足,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规定在校大、中、小学生每日必须保证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相比,相差太大。
2.高职学生不喜欢体育活动,课余时间安排上网、玩网络游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其次是找异性朋友。男生较女生在玩扑克、打游戏机、家教打工等方面取向明显,女生则在逛街购物、化妆打扮、聊天等方面取向明显高于男生。
3.学校运动场所不足、设备陈旧、体育教师师质力量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的开展。
4.高职学生学习负担重无时间、经济条件差也无形中扼制了运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比重
1.高职院校要充分提高对学生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在高职院校教学安排中增加体育锻炼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内容讲授,体育锻炼系列宣传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的开展,学校应从思想到行动上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大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场地,增加器材,为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硬件”保障。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实效;园林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67-02
教育的“产品”是学生,学生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且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有效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适应职教改革需要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习者想学、会学、乐学。
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并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注入式教育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将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成了配角,教师成了教学中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影响学生主体教学的主要因素
学生原因 首先,知识基础不扎实,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知识功底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氛围的形成。其次,学习习惯未养成,初中阶段形成的懒散思想致使学习无激情,无自觉性。再次,学习目标不明确,找不到努力方向,失去前进动力,学生学习无积极性。
教师原因 一是教学理念不新。园林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制定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展了“说课改、行课改、研课改”和“行动导向教案评比”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先进的教改理念引领课堂。二是知识储备不足。教师本身的阅历不深,未能及时吸收园林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很难在教学中驾驭课堂。三是学法指导不够,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对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抓优带差等教法未能合理运用,未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思想,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设施设备原因 课程标准还需进一步修订与完善,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超前性。专业实验室偏少,设备不全,实验课职业特点不明显。校内生产实训教学素材少、工位不多、技术含量不高,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实训需要。
创建学生主体学习环境的途径
(一)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
依据园林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我校提出“三重六抓四结合”,制定了适应教改需求的课程标准,并汇编成册。以园林CAD课程标准为例,“三重”即重树理念、重组内容、重构体系。在课标设计理念上,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强调应知理论和应会技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突出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理念。
在内容安排上,将《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原则、方式和图案绘制等知识融入CAD设计,实现课程间的融合;同时,将《AutoCAD》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重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在课标体系上,改传统的章节结构为项目任务驱动,共分10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基本知识、训练与应用、拓展与提高、教学实训、考评体系等环节,在具体任务上突出应知理论、应会技能和疑点注释等,充分体现能力培养。
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做到“六抓”,即抓应知理论、抓应会技能、抓实验训练、抓教学实训、抓综合技能和抓拓展提高等,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课标特色上体现“四个结合”,即《AutoCAD》与《园林规划设计》相结合,实验实训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任务驱动与图例教学相结合,强化技能与理论够用相结合。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先后投入162.78万元建设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成了景观设计室、组织培养室、园林苗圃和校园绿地等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立足“四共、三面向”。在管理模式上采取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与企业共同谋划和建设植物生理、营养分析、园林病虫等实验室;园林苗圃按教学和生产需要,兼顾育苗、栽培、施工与养护等技术环节,分区管理,方便教学;先后引种实习树种达300种以上,通过师生共同管理,实现校企共享资源。在功能定位上,基地建设面向学生能力发展、面向园林行业需求、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建成同行领先、省内一流的实训基地。
同时,积极引企入校,实现“三突破”。在现有11家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力争每年新增1~2个校外合作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合作形式上求发展,采取订单培养、就业基地、实习场所等方式进行深度合作;在合作内容上求创新,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推广、课题研发等合作项目,互惠互利,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00-01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为儿童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相比较其他的类型的文学作品,其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儿童读本,更是具有内容多样,通俗易懂的特性,且创作题材也是较为多样化,有小说、诗歌、影视、童话等。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儿童文学更是具有丰富日常生活、辅助课堂学习内容等积极意义。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儿童文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超过60%的内容都来源于儿童文学,与之前相比其所占的比例是有明显上升的。更是奠定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毕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而儿童文学在语文教材中又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课堂教育资源。
比如,儿童文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五年级下册《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以及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不到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更能够具有深刻的教育指引意义。如《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一课是用叙事诗写成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老太婆总是不满足,向小金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老太婆无休止的追求变成了贪婪,从最初的清苦,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又回到从前的贫苦。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良好,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通过《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让学生们知道了追求好的生活处境没有错,但关键是要适度,过度贪婪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等重要价值观。通过分析上述所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课堂教学活动中枯燥乏味的知识,增强课本知识的可读性,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教育意义。
2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课外延展是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范围是极广的,其教学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室,还能够延展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小学语文的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而在学生的课外学习阅读中,又尤其是以儿童文学作为阅读的重点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习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习时间与空间,通过阅读大量内容丰富的课外文学作品,以提高其文学理解力与读写能力。学生采用课外延展学习的方法也可以开拓视野,增强其自身的文学知识储备。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受其他教育活动的基础,所以若在这一阶段学生并未能够好好把握,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到了初中阶段,学习会更加的吃力,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在小学阶段,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其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过当前时代之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上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其反映在学生家长的不重视、课余补习任务过重以及多种垃圾文化的入侵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其语言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会降低,并且会对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小学生也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与家长都要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推荐适合其身心发展,有益于其学习的儿童文学读本,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积累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增强其独立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辅助是儿童文学
就目前的时展情况来研究,小学语文这一教学科目除了要教学最基本的教育功能之外,其最本质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审美观,增强其文学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要从小学抓起,从小就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以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对事物的求知欲,牵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利用动手操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讲解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要想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必须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形成长久、稳定的兴趣打好基础。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兴趣培养和增长的土壤,只有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展开思维,从而愿意自主地学习、探索,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类比方法就是把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导出另外一种与它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数学中很多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从而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
(一)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这一道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又给学生出示另外一道类似的题目:“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是学生之前熟悉的内容,学生们很快就得出答案。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把这道题跟上面的题目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样通过类比的方法,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联想,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所学归纳出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万能计算公式”。经过学生的不断讨论和我的引导,最后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适合于小学阶段所学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即:平面图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写为: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三角形可以看成一个上底是零的梯形,它的面积公式也可以写为:(0+下底)×高÷2=底×高÷2。另外,圆的面积公式也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的,所以圆的面积计算也适用于这一万能公式。通过这样的分析、归纳过程,学生不仅能更熟练地掌握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切实要求。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迈入创新思维的门槛。另外,在创设情境的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都不尽相同,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合理的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力争使所有学生都有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2)问题情境的设置难度要适中。如果太难,学生就会无从思考;如果太简单,学生则会不屑思考。难度的设置应让学生“踮脚能够到苹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3)问题情境要具有开放性,这种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至关重要。
【关键词】母语 高校 英语教学 地位
在漫长的英语教学历程中,已经很明显的得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双重作用,母语既可能促进英语的学习,也可能影响学生正确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这种双刃剑的问题其实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如何更大程度的发挥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令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纯正的英语才是教育者需要重视的。以下围绕着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展开简单的分析。
一、母语是良好掌握英语的重要基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母语的存在,想要令学生完全掌握一种独立的新语言往往较为困难,任何新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建立在自身母语的基础上。因此,就需要根据母语来形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W习新的语言必然需要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将英语与母语相结合,知识才能更加的牢固。汉语作为母语,不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更是一种在生活中、学习中都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好汉语并且积累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根据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能够更加清晰的比较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由此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特殊的语感,而这种情况是单独学习英语所无法做到的。
另外,在高校中学生之所以能够用几年的时间去掌握英语,正是因为其通过结合自己的母语来学习英语。通过现有的母语知识以及具体的形象去更好的掌握英语的表达。虽然语言与文字都存在巨大差异,但在表达与理解上,语言存在许多相通的地方,这就更加方便了高校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了解与掌握英语。正因为这样,学习好母语同样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母语在英语学习中具有知识迁移的作用
根据现在已有的知识去推断未知的知识是人类求知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办法,在高校英语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通常都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一整套规律,因此在更进一步学习与探索英语这门语言时,自然会结合母语存在的一定规律,这也使知识能够在不同的语言中进行很好的迁移。
早在二十世纪中期,语言学家就开始研究不同语言的知识迁移,并且也总结出了母语在不同语言学士过程中的作用。语言学家认为母语作为一种非常好的可利用资源可以更好地帮助人民学习第二语言。无论是学习新语言,还是传播新语言,母语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了想要完全抛弃母语去掌握一门新语言是非常困难的。
英语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其中,在初级学习阶段,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结合母语知识来进行英语的学习,虽然语言有很多相通性,但还是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知识迁移中也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例如,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多义词就不能用一个单一的中文词汇来进行替代。而在中级学习阶段,学生逐渐了解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词汇替代不准确的情况也明显减少,但还是会有理解上的缺陷。而到了高级阶段,学生基本上完美的完成了英语与母语知识的迁移,可以使用英语基本准确的表达母语想要表达的意思。纵观整个学习过程,母语所造成的影响与其地位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三、在英语教学中需要重视有关母语的问题
1.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方式结合母语。母语对于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单方面迁移,而应该结合分析。英语的出现必然存在一定的历史与相关文化,不能仅仅结合母语文化来进行学习,也要通过母语来了解有关英语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习英语过于片面的情况,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2.明确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目的。需要重视的是,母语在英语教学中是为了更方便学生英语的学习与理解,因此一定要准确的认识母语与英语不同的语法与内容。英语的句子通常更加强调句式与结构,而母语汉语则更加重视语义的表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例句来让学生适应这种不同于母语的语法结构。另外,也要注意英语的表达方式,切忌使用母语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英语表达。明确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目的,科学合理的掌控母语在英语中的融合程度,尽量发挥母语的促进作用、降低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母语作为第一语言对于高校英语学习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需要做的是最大程度发挥母语的促进作用,并降低母语的负面影响。明确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让英语的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系统化。在结合母语文化的同时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其中的内涵与其中蕴含的文化。只有通过结合母语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深化英语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才能更好的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关注的重点不应该在教学过程用英语还是母语这样无关紧要的问题,而是重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英语的内涵,而英语综合水平是否真正提高才是教育者最应该关注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85-01
将儿童文学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利用儿童所喜闻乐见、可以接受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文学的殿堂,更能够开阔文学视野,促使儿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世界形成新的认识,徜徉在文学与想象的天堂。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对儿童文学认知的模糊与应用的不足,这使得儿童文学的作用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本文旨在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简单介绍与分析,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启示。
一、儿童文学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分析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9~99岁人群阅读的文学作品,在体裁分类上包括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儿童曲艺等,儿童文学的语言多风趣幽默、老少皆宜,适合各个年龄段。在儿童文学的发展中,不仅许多优秀的作家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名著,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等,都有儿童版,即将名著改编为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近年来,儿童文学本身的意义与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
尽管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被逐渐发现,但在文学与教学的融合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存在套路化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区分不同题材文学作品的特点,全部按照相同套路进行讲解,最终服务于课程教学。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过多的文体概念,如果此时教师不加以说明,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困惑,且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不同,在教学中也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加区分的程序化教学,会破坏儿童文学本身的风格。其次,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已经出现严重的成人化倾向。在教学中教师会用自己的理解解读儿童文学作品,却忽视了成人与儿童间的界限,在儿童的世界与教师的理解总会有所偏差,以成人的眼光解读儿童文学,总是显得用力过猛[2]。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儿童文学能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儿童文学一般情况下语言简单风趣,比较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与阅读兴趣,通过儿童文学的讲解,能够吸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自觉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与学生发生互动。在新课改中,要求更多的关注到学生、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通过儿童文学的学习与讲解,教师与学生能够找到共同的话题与关注点,完成教学目标。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对事情尽管没有自己的观点,却已经有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通过儿童文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语文教学的完全之策[3]。
2.儿童文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儿童文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还可以借助于儿童版的名著,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启蒙。除了专门的文学名著外,如我国的四大名著都已经出现青少年版,或者是拼音版,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师可以借助于儿童文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会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3.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实现语文的人文性
在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有些隔阂,例如在《金色的脚印》中,就讲了一个小男孩与狐狸的故事,这与学生的际生活相距太远,与我们日常生活状态相差较大,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无谈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我国一些儿童文学家创作的作品,则能更符合我国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知,透过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冰心的《小桔灯》、《船》等在文学中为学生传递关于爱、友谊等,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学从来不是一个仅限于文字与文章分析的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人文情怀的培养与传递的重任。
4.通过儿童文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常情况下,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海底两万里》、《绿野仙踪》、《蓝色城堡》等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着科幻色彩,学生通过与儿童文学的接触,能够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儿童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是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很少能养成的。
5.促进教师的进步
新课标以来,教学的目标与思路都发生了转变,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具体要求都做出了新的规定,而这种转变的把握,是需要教师自己完成的。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师能够更多的走入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眼光思考问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只有当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思路,尊重学生,看到儿童文学中反映出的儿童的思维特征、处事方式等,然后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而不再是单纯的从成人的思维与眼光中去看儿童。儿童文学对于教师把握新课改方向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论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作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而存在,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到儿童文学中蕴含的人文性,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分析与研究儿童文学,方能使儿童文学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磊.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时代教育,2015,22(3):245.
关键词: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地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趣味教学是指一种以玩游戏和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帮助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以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注重学生的语言交流和体验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进行探究。
一、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在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问题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小学英语趣味化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将趣味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的灌输性教学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措施。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小学英语教学逐渐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这就让趣味化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成为一种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的必要性在于它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在于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让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英语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进行了关注。通过对趣味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对英语学科的理解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这表明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1.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是小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从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来看,传统式的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这就让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呈现出了课堂有效性相对较低的特点。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的地位。
教师在对一些与水果有关的英文单词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你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和“你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颜色”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由于教师设置的这两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除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掌握,还对之前学过的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英文单词进行了巩固。这一例子可以表明,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措施。
2.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趣味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师生之间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来看,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的有效教学措施。在趣味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这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针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课堂纪律问题,一些英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对英语课堂的课堂纪律进行维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出现交头接耳的动作以后,停止课堂讲授,和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教师在讲台上喊出“one”“two”“three”这三个英文单词以后,用双手合并放于胸前的方式做出了一个坐端正的动作。学生领会到教师开展这一游戏的含义以后,立刻在教师喊出“three”这一英文数字后做出了坐端正的动作。这种整顿课堂纪律的方式在教师多次运用以后,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维持课堂纪律的有效方式,在这种措施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责骂、体罚,这种措施可以被看作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模式进行应用的一种表现。
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小学英语在趣味教学中的特性是这一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地位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小学英语趣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朱明.小學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教师,2016(3):124-126.
[2]刘小茜.以兴趣为引导以乐趣为开端——小学英语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247.
关键词 小学低段 体育课 趣味 情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形式简单机械,注重技术动作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心理、生理、情感的体验。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体育学习兴趣逐渐被消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根据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各种趣味性学练情境,通过故事情节、游戏情境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中体验情节,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和培养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一、创设动物活动情境,增添教学童趣
为了避免受伤,每一节体育课之前都需要充分热身,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热身大都是慢跑加上常规的热身操,而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单一的慢跑与热身操对他们吸引力显然不够,经常会出现不认真做热身活动的现象,导致活动时容易受伤。因此在热身部分,为了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现象,模仿各种小动物的情景教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慢跑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雁展翅飞行,并且在跑的过程中像大雁一样变换着不同的队形。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做起来也会感到生动、形象、有趣,学生就会在愉快的模仿活动中充分活动开各关节。
二、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满足学生表演欲
小学生是一个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他们会尝试大人做的任何事以此来表示他们也能行,或者想获得大人的赞扬。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的一些事融入到体育课堂中,例如在热身操或者放松操部分,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扫地、拖地、擦玻璃、洗衣服、烧饭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特别的感兴趣,在模仿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情绪兴奋,有的学生会和其他同学比较看谁的做的更像,有的会积极要求老师让他表演给大家看,然后让大家来猜他这是在做什么动作。在这一过程,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他们的表演欲望也得到了满足。
三、创设现场场地情境,激发学练动机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室外场地大,器材多。平整的场地,清晰美观的图案线条造型,新颖的器材,醒目的标志以及特制的教具,一个新颖、美观、和谐的教学场境,定能给学生一种清新的情境和直观感觉,引发其好奇心,吸引其置身于情境之中,激发其运动欲望。精心的场地布置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小学生立定跳远一课中,我把废旧的报纸剪成荷叶状,并染上绿色,铺开在地上,模拟“青蛙跳荷叶”游戏,让“小青蛙”在“荷叶”上跳上跳下,要求“小青蛙”们跳到“荷叶”上要轻巧落地,不要踩坏“荷叶”,以此来改进学生屈膝缓冲、轻巧落地的技术动作,同时提高学生跳跃练习的兴趣。
四、创设音乐感染情境,渲染学练氛围
音乐在体育课堂是最好的调味品,有时能借助音乐的旋律、意境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有时用舒缓的音乐促进放松身心,消除疲劳;有时能借助其节奏诱导学生练习节奏感、增强协调性。应用的关键点在于创设合适的音乐情境,带来独特的渲染功能,为体育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例如,在准备部分,播放时尚而有动感的《江南style》,迅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同时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和学生一起进行准备活动,师生一起融入到课堂之中。在基本部分,通过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烘托出一种激情高昂、生机勃勃的练习氛围和情境。在反复练习中,通过音乐的刺激,帮助学生战胜重复练习所带来的单调感和枯燥感,维持练习的兴趣,同时,能帮助学生维持一定的运动紧张感和运动节奏,从而增加学生练习的运动密度。在结束部分,播放一些旋律优美、强度低小的音乐,把放松动作和轻柔、抒情的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有效调节身体的疲倦和心理的紧张,身心得到放松,情操得以陶冶。
五、创设游戏活动情境,提高练习密度
游戏在体育课中是学生最喜欢的,尤其对于小学生,一个简单的游戏他们都能玩一节课,甚至在下一次体育课中都会要求再来玩上一次的游戏。因此,如果教师能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精心地创设一个游戏情境,那么学生将会非常兴奋地学练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