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元分析研究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元分析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元分析研究方法

第1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电力线损;原因;降损;方法

电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手机等电子产品,都需要电能的支持,在日常电力企业的运行中,要保证电力的及时供应和电能的质量,企业还要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后续支持,而想要保障电力运行中的平稳发展,就要经济消耗最大的方面线损入手,线损作为一个电力企业的核心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保证电能的顺利输送,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加,所以企业在电力运行中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线路的质量和严格的连接步骤,防止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线损的发生,导致送电终止,造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电力企业经济的受损。

1 线损相关概念

线损即电力网电能损耗是电力输送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指电网在电能的输送过程中或者电能用户用电过程中,因为日常维护不及时或者电路负荷过大等多种原因,导致点电能设备的损耗,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其中电能的使用效率是研究的重点,电能的使用率是电力企业和大型用电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经营是否正常达标的一个重要凭证,并且电能的输送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线损是电力运行中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但可以将其降低到最小化,所以需要对线损问题的产生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的对策,线损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中,主要分为管理损耗和电阻损耗,关于管理损耗在近几年的社会发展中,很多地区在电网建设过后对电网中电线的日常维护工作进行忽略,对电线维护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线路过多维护费时费力,出现问题在进行维修也不迟,导致电网线损的概率越来越高,而在电阻耗损方面,原因在于电网线路在铺设施工是有不合理的问题存在。

2 线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电网线路布局不合理

我国的土地面积辽阔,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电网的分布跟随者人们生活的使用范围进行不断扩大,因为覆盖面积非常广泛所以线路的铺设过成中难免会出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发生,比较常见的不合理现象有线路延伸过长或者该供电半径过大等。这些不合理的布局就回到导致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一部分的损耗,如今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但电力设施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电力的输送和电力的需求不能形成正比,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只能加大电网线路的铺设,用多段式的线路维持正常的供电需求,但这也造成了供电半径过大超出了理论上的供电半径,形成供电格局的不合理,造成了电力运输中资源的损耗。

2.2 设备检修工作的不完善

电力设备一直处于高运转高损耗的工作状态,设备的检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的检修工作起到了提前预防和事故检修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用电量的加大,电力系统为了满足日常用电需求逐步向大容量和高压电方向发展,在这之下一些使用多年的传统供电设备因为常年得不到检修,大部分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设备安全性的要求,一些偏远地区一直都在使用这种安全性质量已经不能达大标准的供电设备,在电网负荷逐步加大的时候,这种设备的承受能力就要比其他设备低很多,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工作人员和人们群众的安全。

2.3 管理工作不到位

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力,配电网的管理亦是如此。电力企业的管理方法不到位首先体现在它不顾人力资源或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是根据自身生产能力来供电,忽略了配电网的日常检查和维护这个基点,从而出现线损问题的加剧。其次,在很多偏远的郊区,一些年久失修、超过使用年限的电器依然在超负荷运行,这必然导致配电网的线损增加最后,电力企业的各部门人员缺乏安全用电意识,有的甚至受以自身利益为主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缺少业务沟通,给用电考核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无法降低损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管是从技术手段、管理手段,还是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传统的管理方式己经不适应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

3 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

3.1 优化电网布局

针对我国许多地区用电用户分散的情况,国家应对供电工作进行适度调整。在对电网分散的地区进行配电网规划建设时,首先要做到优化、完善配电网结构,合理布局电网线路,尽量减少电力资源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根据电力资源运输的具体要求和负荷预测以及电网发展规划,在进行线路布置时,应将配电变压器布于负荷中心,尽量集束导线结构,使其紧密、对称布局,均匀分配负荷,使中性线电流降到最低,这样就可以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网负荷和损耗。其次,要优化接线方式;一般线路的电能损耗大部分集中在主十线部分,因此,我们要多采取一些辐射性的接线方式,尽量避免单线式接线方式,这样能改善配电网线路,改善用户不均导致的线损过高的情况。

3.2 加大检修工作的力度

在供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电量运输线路被破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用电检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探讨出该现象是自然损害还是人为破坏,以及如何进行维修和处理。与此同时,难以及时有效处理的突发状况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合理处理此状祝最终达到成功检查用电的目的实施状态检修可以科学合理的保养变电设备,以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为前提,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有助于从周期性、预防性维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最大限度的降低线损,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我国供电企业实行供电的用电客户主要是私人企业、商业用户,是电力企业的最大用户,针对这种情况,供电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私人企业、商业用户的重点检查机制,每个月定期检查这些机制的用电情况,不定期的抽查用电情况,然后根据这些客户的用电情况探究出线损问题的根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线损。建立适当的举报奖励机制,拓宽获取用户违章窃电的信息来源,是保障我国供电企业供电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我国居民安全用电以及国家电力设施运转的重要措施。建立适当的举报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广大群众和全局十部职工的积极性,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对解决线损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不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电力企业想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站稳脚步,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就需要从电网的基础进行管理,线损的问题虽然无法进行彻底根治,但只要在铺设时保证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加大电网网线路的检修工作的力度和有效管理,就可以将线损率降到最低,为我国电力企业的顺利起到基础性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管理;防治方法

一、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的应用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可以采集具有时效性、可靠性的环境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化的为环境监测与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其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环境监控体系。(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的传输一般是采用通讯公司的GPRS方式来实现的,该传输方式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运营费的低廉性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数据传输特点。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强;可对监控点仪器进行远程控制、建设成本低;监控范围广、良好的扩展性;系统传输容量大;数据效率高等特点。(3)污染源监控平台的功能。监测项目类别的界面,实现废水监测、废气监测项目的归类管理;监测类别是对监测项目的一个具体诠释,对污染物和污染物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达到监测数据的要求;权限管理设置是完成对用户访问数据的授权

二.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管理

1、视频监控系统.目的是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状态,检测仪器工作状态等情况的图像监视,对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将视频信息传输到地市监控中心及省监控中心。系统由摄像机、DVR(视频服务器)等设备,主要完成图像采集、编码和传输等工作。视频监控设备的功能要求。远程视频监控设备需长时间运行,处理数据量大,因此要求设备稳定性好,运行速度快,达到实时监控效果,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为方便远程视频监控,前端的各种设备如:视频参数、支持的解码器协议要求、录像控制、报警功能等应实施统一管理。

2、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环境保护部颁布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旨在落实污染减排指标,强化监测和考核体系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国所有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治污设施,均要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要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3、移动车载应急视频监控。(1)移动环境检测车。在环保部门制定的车辆上进行改装,配置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远端站、350M警用无线集群系统、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是应急指挥系统的远端移动信息采集平台。(2)5.8G扩频数字微波系统。无需频率申请,系统可靠性高,传输能力强,安装使用灵活方便。(3)监控中心站显示系统。(4)广播系统。在应急通信车上完成现场的宣传广播和喊话。

4、工况在线监控系统。此系统的建立可以对企业污染治理实行全天候监控,对无组织排放污染源进行有效地定量控制,同时弥补视频监控由于夜晚光线不好的难以取证的不足,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该系统由传感器系统、采集系统、信号分配系统、存储系统、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系统平台组成。用户根据需要对现场设备进行配置,对检测频次、通讯延迟、报警参数、通讯参数等各种参数进行设定,并在中心系统平台上显示及控制。

5、其他措施.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实施在线监测管理的污染源,比如,小型企业,农业,固废等,我们通过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控制来完善污染源管理。其中污染源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物消长规律,结合环境质量监测可以监测量变化趋势,同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和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污染源调查,可以找出一个区域或一个工厂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资源、能源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企业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加强管理指出方向;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指出防治什么污染物,在哪防治;为区域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研提供依据。污染源调查是污染综合防治的基础工作。

6、监控方面的日常工作.监控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前端情况的掌握、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环保相关业务的支持等等。(1)企业前端情况主要包括:装机容量,机组情况、机组运行负荷、发电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治污工艺、排放口基本情况、设备检修等等。(2)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掉线处理,数据异常处理、数据超标处理。(3)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联网情况统计、数据传输情况统计、超标分析,总量分析、异常情况分析等。(4)环保相关业务支持包括:环境监察部门、污染控制部门、环境检测部门等提供相关的业务支持数据。

三、环境污染源的防治方法

环境污染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大气污染源.(2)水污染源状况.(3)固体废物污染源.(4)种植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5)畜牧养殖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等等。以下就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1、针对水体污染的防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尽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治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高度重视污水再生利用。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

2、大气防治方法.(1)加强大气监测,大众媒体监督;(2)促使企业进行工业改造,加大环保投资;(3)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4)选好树种,搞好卫生防护林的营造与管护。

3、固体废物的防治方法。(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名环境保护意识;(2)逐步推进固体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3)实行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许可证制度;(4)积极推行ISO14000生命周期思想。

4、土壤种植业的治理方法。(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2)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3)普及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积极回收农膜,大力推广新型可降解农膜;(5)依靠科学技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5、畜牧业污染治理方法。(1)合理加工日粮,在饲料中减少使用含硫矿物质如硫酸铜和硫酸铁,可降低含硫臭气;(2)添加酶制剂,消除相应的抗营养因子,补充动物的内源酶,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排泄物;(3)粪便能源化和肥料化,畜禽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填充原料,经发酵后的残渣返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减少化肥的用量。

结束语

当前污染源污染日益加剧,通过环境保护部门颁布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源污染,但是仍然需要相关人员继续探讨污染源的监控及其防治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在线监控系统管理模式和自动监控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8

第3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安全投入;铁路运输部门;经济指标

在神华集团公司2009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张喜武董事长对集团公司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逆势图强、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一系列骄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包神铁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瞻望,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基于对于这四句话、八个字的理解,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同仁们探索与交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略成为一个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成为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张董事长在谈到战略出问题而导致破产的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到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对于包神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运营的作用及功能在理念和认识上需要有新的转变和定位,完全有理由和必要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强调社会效益、社会伦理、人类情感和生命价值,同时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和生产力功能。不仅要把安全运输作为铁路运输业的基本要求,也需要重视以安全运营促进铁路运输经济效益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目标。然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保证铁路运营的最大安全,同时又不失经济效益,安全和经济发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安全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于探讨的问题。

一、铁路事故经济损失概念

(一)铁路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和或经济损失,属非计划性的意外事件,对国计民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定义的内容阐述了铁路事故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人员伤害和或经济上的损失铁路事故是一种非计划性的事件。

(二)铁路事故损失指铁路交通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损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

(三)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铁路货物运输事故导致的资源、设备、材料、产品等物质或财产的损失。

(四)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估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赔偿费、劳动时间损失、运输中断等铁路事故非当时的间接经济损失。

(五)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所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环境的毁坏等无直接价值只能间接定价的损失。

(六)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声誉损失、社会安定影响等。

(七)铁路事故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

(八)铁路事故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

二、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系统地研究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及其规律,科学地评价铁路运营安全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建立一批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的指标,以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各个方面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铁路运营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任务、运营安全状态、行车安全效果等许多铁路运营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总和。它们对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运输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一)建立原则

安全经济系统是一复杂的系统,用统计的手段是认识安全经济系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铁路事故伤亡、事故损失、安全投入及消耗等数量状况的统计,可以为研究和分析铁路运营安全问题、为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提供客观基础的数据,从而为铁路安全生产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可行的保证。

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础要求确立或定义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指标。总的来说,安全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必须是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安全的人物、安全的状态、安全的效果等许多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指标总和。它们应能对安全活动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建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②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靠性原则。③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铁路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又能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站段、部门的安全经济特性。④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⑤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是铁路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⑥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能反映安全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⑦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包括计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二)铁路行业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是指铁路运输部门用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个人防护用品投入、职业病预防费用等。具体的有以下一些指标能反映安全投入,它们是

(1)安技人员配备率指铁路运营安全专职人员占铁路部门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反映活劳动的消耗,可用于考察铁路运输业安技人员配备情况。

(2)铁路生产总值安措投资指数指安措费投资占铁路运输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安措投资的水平,是铁路运输业负担安全的指标之一。

(3)铁路运营安全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4)铁路安措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安措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5)人均安全措施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安措投资量,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均安措负担或消耗量。

(6)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劳保用品费负担或消耗量。

(7)人均职业病诊治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职业病诊治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职业病诊治的负担或消耗量。

(8)铁路运营安全资金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投入在安全上的资本要素,计算时可采用固定资产原值或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计算。

(9)铁路运营安全劳动量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在安全上投入的活劳动总和,计算时可采用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投入的总工时或总职工人数计算。

2.铁路运营安全产出指标

(1)安全产出指铁路运输业通过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成果或效益。

(2)减损是指铁路运输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从而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由于意外事故的减少,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和物质财产损失得以减少。

3.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1)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投入产出比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安全投入和由于此项投入而带来的产出之比。

(2)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效果系数表示为了获得铁路系统内的安全产出需要在第类别安全生产上的投入。

(三)铁路行业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的是铁路系统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投入与其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毫无疑问,安全运营能为铁路运输业带来效益(包括是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生产的效益到底有多少,我们却缺乏定量的计算依据。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生产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定性、定量地考核铁路运输业的安全生产效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l.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指铁路部门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运营条件,在车辆维修和行车组织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2.铁路运营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铁路运营安全的社会效益,它是指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条件的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有序进行、对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

3.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指当铁路系统对安全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总安全效益的增加量。

4.铁路事故伤亡减少率:指后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减少量与前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量的比值,反映铁路事故伤亡的增减变化状况。

三、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分析

安全投资即是安全成本的投入,而安全成本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成本产生于整个运营的全过程,涉及到运营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的产生于技术设计、经营、管理等过程有的产生于生产、运营过程。因此安全成本与安全决策、安全管理与运营组织、安全设计、安全保证措施等方面有关,它是铁路运输产品的一种附加性成本。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由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构成。

(一)保证性安全成本

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铁路运营安全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铁路运输所构筑的安全工程、安装安全设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监督以及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等,其作用就是确保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和运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

1.铁路运营安全工程费用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为实现一定的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其项目包括:(1)为构筑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检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工时费、设备费);(2)安全监测费(包括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的维护维修费以及安检人员工资);(3)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4)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维修费。

2.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

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作用就是防止铁路系统内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安全预防费用主要项目有:(1)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2)安全奖;(3)安全培训教育费用;(4)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费用;(5)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资料、表格打印、宣传等费用。

(二)损失性安全成本

运输企业的特殊产品决定了运输企业必须最大程度地保证运输旅客、货物途中的安全性。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轻则影响全路的正常运营,重则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生、财产安全,产生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列入成本时,则为损失性成本。铁路运输业损失性成本包括铁路内部损失和铁路系统外部损失两部分费用。

1.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指由于安全出现问题使铁路运输业内部引起的运行延误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全路范围内受到事故的影响所产生的延误损失费用;(2)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费用(如设备报废、材料报废、工程报废损失费用等);(3)恢复生产费用;(4)报废设备、工程等的处理费用:(5)安全事故处理、分析费用。

2.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是指因安全发生问题而造成的铁路系统外部的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人员伤亡的医疗费;(2)货物丢失、损坏赔偿费等。

四、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投资决策方法

企业如果不知道合理的安全投入,可能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多,多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定的浪费;也可能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钱少,少了可能就不能够保证所需要的安全水平。这就需要从理论及实践上了解企业合理的安全投入。

对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的社会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运输安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铁路系统的安全投资究竟应占该铁路总产值的多大比例才算合理?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衡量一个系统投资的比例是否合理,主要是以其有限的安全投资是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视其安全投资量是否有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成为确定铁路系统安全投资量是否合理的基本原则。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系统预推法

是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经过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在进行系统的目标设计和分解的基础上,推测确定安全经费的合理投量。其步骤是:

1.预测确定企业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2.在考虑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经济效益和条件的前提下。推出安全发展总体目标,考察行业可用伤亡率、损失率、污染量等来反映,微观考察(设施、设备、项目等)可用安全性、可靠度、隐患率等来反映;

3.在实现安全总目标的前提下,分配给各部门或各子系统安全的分目标;

4.按各分目标的水平,测算未来所需的安全投入费用(安全成本);

5.累计各类(项)安全费用,求出安全所需投资总量。这种方法显然有很多具体的技术方法需要采用。如安全的定量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安全总目标的分配技术(不同部门的分目标水平)。各种安全目标的成本计算等。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和严密的,但目前其可操作性差,应用技术难度大。

(二)历史比较法

这种方法既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历史做法,选择比较成功和可取年份的方案作为未来安全投资的基本参考模式。在考虑未来的生产量、技术状况、人员素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并考虑货币实际价值变化的条件,对未来的安全投资量做出确切的定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精确性较差,但有应用简单的特点,因而是目前实际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三)评价指数法

这种方法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表明单个安全投向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程度,但不能获得各种安全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指数能够反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系统的综合效应。在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评价分析时,应先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再按指数大小划分等级,过程繁琐,评价指数选择不当还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

此法能对多因素影响的模糊事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综合评价中多类多层次的模糊性可科学化、定量化。需指出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评价结果较最大隶属度法合理、全面。因最大隶属度法仅考虑了最大评判指标的贡献,舍去了其它评判指标提供的信息;另外当最大的评判指标不止一个时,用最大隶属度很难决定排序的结果。

(五)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其原理依据的是邓聚龙教授创建的灰色理论。基本思想是将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归一化得归一化数列后,将每个指标的最大值(数小成绩好取最小值)组成参考数列,待评单位各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的归一化值为比较数列,计算关联系数、关联度,以关联度值r的大小对待评价单位进行排序。

五、结束语

责任,是一种品德,一种态度,一种能力而且胜于能力。张喜武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在全集团倡导一种责任文化,让每一位神华人树立‘神华兴亡,我的责任’这样一种新的理念,让每个神华员工都成为负责任的员工,让每个部门都成为负责任的部门,每个子、分公司都成为负责任的公司,共同来塑造“神华是负责任的企业”这样一个品牌。对于包神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对于铁路的运营安全,我们更需要负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艳.安全投资经济效果指标体系浅析[J].安全,2002.

[2]封雨,凌生弼.企业安全效益的量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

第4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衡阳市;地方高职院校;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特别是由于非公有制和民营工业的迅速崛起,农业从业人员有较大幅度下降,从1978年的89.03%降至58.9%,而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状况趋好,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衡阳工业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达106.82点,比上年上升4.5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达1928万人,农民工在人数上已经超过有城镇户籍的公有制第二、三产业的职工,而在有些行业、有些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农民工已经成为职工的主体,如建筑、建材、采掘、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第一线职工80%以上是农民工。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为14.8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3.9%。显然,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地方经济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

(一)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面向地方,主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衡阳5所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的,办学层次的提高只是第一步,办学的定位和办学观念的转变将成为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又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方式上不能完全照搬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必须针对社会应用人才需求趋势,坚持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因而,衡阳高职教育应根据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以及企业经济结构的特点,加强与生产实践、新技术推广、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报务业,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制定相关的专业教学计划;并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专业结构和方向,建立具有衡阳特色的办学模式。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按经济规律去操作。

(二)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面向社会,主动为社会优化资源配置

要加快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步伐,就是要通过社会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体制空间的拓宽、改革,大大提高公有教育资源质量。解决公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与国民日益旺盛的教育需求的矛盾,以为老百姓更多、更合理的教育机会和利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样可以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培训工作“证”的问题,拓展高职院校办学空间,从而为学校面向社会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政策。

(三)发展高职教育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积极调整专业布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研究和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推进高职教育从学科专业本位向职业岗位本位转变,从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转向实践应用教学为主,要积极建设具有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及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保证办学质量。专业的师资和实训条件必须保证“双证书”教育,即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共同实施。调整后的专业能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中,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目前衡阳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办学经费不足,规模偏小,发展缓慢

目前衡阳市设置的5所职业技术学院,其前身大多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薄弱,发展规模有限。在校生人数、专任教师人数较少。而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高职院校特色教材的编写,双师型师资的引进、新专业教学的组织都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投入,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地方政府办学,因而所获得的教育经费和得到的政府重视的程度不太令人满意,使高职教育又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弱势群体。

(二)专业分布分散,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但衡阳的地方高职教育却呈萎缩状态,问题还是培养模式上。高职教育一定要坚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只要有一两个专业打响了,学校也就办活了,只有首先做活,才能做大做强。有的地市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多,而农牧类的畜牧畜医、园林花卉、环境艺术等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少。可见专业发展不平衡。同时在同一城市的高职院校中开设有多个相同专业,专业结构也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更是力不从心。双师型教师不到在职教师的一半,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总数偏低,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屈指可数。

(三)产学研形式单一而封闭,高职学生就业较为被动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鲜明特征。然而,目前衡阳的5所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些特征,主要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并没有通过拓展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去求得高职院校就业渠道的畅通,真正赢得市场,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据统计,2008年衡阳5所高职院校在校生总数为6.6万人,占衡阳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3.4%。高职大学生数量如此众多,如果其就业导向不明,就会导致严重的就业问题。二是专业设置严重脱离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首先,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某些热门专业并没有经过市场论证,便开始盲目投入,最终所培养的人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倾向,造成了巨大浪费。其次,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上严重地脱离实践,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与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产学研合作难以落实

目前衡阳高职院校至今没有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的专门部门,办学模式基本上是按照普通高校的机制在运行,尤其是在近年由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很多专业都在脱离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轨道,学校和企业、行业间还不能达成“默契”。尽管衡阳的高职院校都对产学研合作都是学校比较主动,而企业则是很少真正参与,更无需谈积极性。

(五)办学模式没有体现地方特色,农村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化水平还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也很落后,人们的就业观念还未得到转变,对职业教育培养三农人才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轻视对农村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在专业设置和产学研方面忽略了农业的主题旋律。我们在对高职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8.8%,并且比例在逐年上升,有的院校比例则更大,因此,如何将这些劳动力培养成为新一代的城市建设者和现代化新农民是高职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和就业导向。

三、发展高职教育对策

(一)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衡阳生态农业发展

服务三农主战场。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07年,衡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50元,这一数据相对全国平均收入而言,明显偏低,如果按衡阳未来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计算,提高农林业科技人员素质,增加农林产品附加值必将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实行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模式,将我市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因此,必需在政府主导下,加强院校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农林职业教育集团,为服务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建设“生态衡阳”,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我们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面向社会,主动为社会优化资源配置

要加快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步伐,就是要通过社会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体制空间的拓宽、改革,特别是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市场需求,开设既能突出合作院校专业特色,又能满足市场缺口的专业。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湖南环境生物职院、湖南交通工程职院、湖南科技经贸职院和湖南理工专修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财经职院的会计和数控专业、科技经贸职院的汽车修理等,在省内外都有些名气。2006年财经职院开设的材料成形与控制技术、SMT电子表面贴装技术两个专业,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新设立的。同样,湖南科技经贸职院物流管理专业,也是市场导向的结果。一方面,学校是围绕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开课程;另一方面,为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衡阳市在7个省级重点专业之外,还设立了10个市级重点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建设。

(三)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主动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注重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实训室,通过与企业、行业的联合来达到使工业训练中心更为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利于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训。为此,如衡阳财经工业职院甚至将工厂搬进了学校,建在校内的3家工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天可挣80元。2008年4月9日,学校又与辉进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意向书》,由学院提供厂方所需100个工位的生产场地和办公、仓库用房,投产后的普通操作工原则上由该校学生担任,厂方按学生实际工作量计算生产津贴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们既有了生产实习基地,熟练后又能实际上岗拿工资,一举两得。2004年合并创建的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建成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制造与维修、电子电工、铆焊技术及综合实训6个车间,有34个面积为12907平方米的试验、实训场所,该院的实践开出率现已达到95%以上。如今,衡阳的5所高职院校与100多家单位签订了稳定的用人合同,与150家企业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仅2007年一年,就“订单式”培养学生1万余名。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开放型的办学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地区的高职教育应当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同时,高职学校也必然提出要求:地方应当为本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结果,是高职教育地方化,即本地区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地方为本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高职教育的地方化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地方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开发本地区优势资源、发展本地区优势产业的需要。为此,地方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必须与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地方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促进地区经济向区外发展。为此,地方高职教育要加强与本地区企业的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且重点建设与之有关的学科专业,逐渐把学校建设成为在本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一所大学。三是地方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地区经济向国外发展。地方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促进地区经济早日走向世界,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基地除了由学校和政府财政的支持外,还有些是由企业参加与支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求教学面向企业培养人才,设置课程,做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2005年衡阳整合湖南交通工程职院、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湖南科技经贸职院等多所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覆盖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4大专业,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2006年已得到中央和省财政各500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扶持;今后5-10年,每年都将获得中央财政500万元以上资金支持。2006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再次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核工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通过这两项中央实训基地建设,整个衡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都被带动起来,目前这一块的投入已达到1.53个亿。

参考文献:

1、张仁全.区域经济发展与湖南高职教育[J].职业时空,2008(76).

第5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一)思辨分析能力不强

通过对教学研究者定性思辨问题的分析发现,虽然一些研究者在定性思辨态度上有一定的改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定性思辨法的论文中有10篇文章是运用历史性思辨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总体研究中占据的比例为3.25%,而采用比较性思辨方法在研究中所占据的比例为1%,采用多学科思辨方法的比重占据总体研究比重的2%。从该数据上说明研究人员对于教学研究的思辨深度不够,采用历史性或者是比较性思辨分析方法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研究人员个人的感悟以及总结。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存在量高质低的现象,从而使得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进展受到影响。

(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分析发现,教学研究视野较为单一,研究方法之间存在较强的对立性。主要表现为教学研究理论的经验型强,但是时效性低,采用定量研究法较少。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思辨性研究,但是只是一味的重视思辨性思维而没有将理论分析与科学规范相结合,研究的结果往往没有很好的说服力,容易导致研究出现偏差。此外,如果人们一味的强调所谓的科学化方法,追求一些自然科学般的价值取向,强行使用自然价值标准要求教育学教学研究,会导致教育学的独特性遭到忽略,整个研究过程也不会有很好的进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需要将研究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加强教学研究的时效性。

二、转变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师教育观念应该与新课程内涵相契合,树立为学生为主,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念。在现有的教学形式上引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但是在公共教育教学中,其教学方法有多种形式,可以采用讨论法、谈话法以及教授教学法,也可以采用练习法以及试验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调研法以及参观法进行教学。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将校内教学的方法与校外教学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校外教学实践不仅需要学生记笔记,同时还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多观察和思考。例如在讲解“学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中小学或者是教育机构进行调研,更清楚的了解学校的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同时还能够加深对学制的认识。师范院校在讲解到“班主任工作”这一课程时,可以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中小学校进行实习,同时与中小学的班主任多沟通,更好的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采用这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避免了课堂讲解的乏味,也能够让学生将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策略分析

(一)加强研究者的研究分析能力

对于高等教育学教学研究者而言,掌握基础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基本方法论的学习,只有提升夯实基础,才能够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此外,还应该增强教育研究者的多学科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历史性与比较性思辨能力是教学教学研究者研究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研究者需要在加强哲学思辨分析的同时增强历史性以及比较性思辨分析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研究水平。加强多学科的分析有助于其全面进行定性研究,并且能够增强研究内容的说服力。多学科分析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研究中比较稀缺的研究部分,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在加强本专业功底的同时应该扩展其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将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采用跨学科的角度审视研究对象,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其综合分析能力。

(二)加强教学研究的创新

高等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需要进行创新,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研究法。为此,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的采用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才能够使研究走向合理化。其次,应该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动态和发展的视角探究研究方法,既要重视教育研究的规范性,同时重视研究的独特性,研究内容需要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在现有的教育方法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现代化研究方法的体系。此外,研究者可以从研究实际出发,将定性思辨法与定量思辨法相结合,不仅能够消除两者之间的对立性,还能够真正的做好研究。

四、结语

第6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科研管理系统 现状 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建设国际水准、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目标的提出,高职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就对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加强科研信息化的管理、提高科研信息管理的质量、降低科研管理的成本,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是体现学校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管理系统也已成为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自2006年起,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高职院校内部的科研管理工作才有较大发展,不少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处,构建了较完善的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并且国家也启动了相关科研管理工作的国家培训、省级培训项目。但对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构建和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工作而言,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大,二是发展时间不够长,三是缺乏理论与实践经验,四是由于由中专升格而来高职院校起点低,发展过程中良莠不一、参差不齐,所以好多工作开展起来针对性差、难度较大,致使在学院的整体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科研管理工作的提升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科研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急待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二、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科研信息化程度不高,科研管理人T负担较重。当前不少高校都迫切需要提升科研信息收集和加工效率,然而更多的数据整理工作还是处于手工操作状态,一般仅能采用一些简单的编程技术,进行科研数据的输入、查询、删除或更新,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规范数据的作用,但要花费科研管理者和教职员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还是难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科研资料不齐全,难以反映学校科研现状。许多高职院校在科研信息的管理方面,注重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管理,忽视了对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科研数据资料的管理,这些同样也是反映高校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导致科研资料难以全面反映出学校的科研现状。

3、科研信息传递速度慢。先进网络技术的缺失,致使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到学校最新的科研状况,这就导致从事科研的教职员工不能充分的应用本校的科研资源,整体上极大地影响了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

4、科研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不能齐抓共管。科研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更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主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科研积级性。但由于目前科研管理工作方式的滞后,致使广大教职员工没有能主动参与进来,良好的科研氛围也没有营造出来。

三、研究趋势分析

随着《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提出,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有较高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来作为支撑,科研管理水平的内涵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创新发展的推动力。

构建科研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专门网站和服务系统,在线完成课题申报、研究进度、成果转化等各环节的材料递交,对项目基本信息、专家信息、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经费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管理,使管理工作初步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进行主动式服务、参与式服务,为教师进市场拉项目,为企业进学校找技术,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开发、查询、跟踪鉴定以及科研成果与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此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服务,为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四、创新科研管理的发展方向

1、建立开放式的科研管理体系。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建立后,既能面向本校一线专业教师,又能与学校财务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资源的共享。要彻底改换以前不能开放的运行模式,逐步解决数据资源对全校开放性的问题,要求教职员工能够将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审核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2、具备实时统计和考核功能。高校分管科研的领导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全校科研工作的总体情况,所以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及时了解教师的科研进展情况,同时又要了解全校的科研工作状况。为实现这一要求,科研管理系统应自动实现按照不同的模块采用相应的计算方式,实时生成各种报表的功能,以提供不同权限人员查看,这是系统的关键。若能实现,既保证了科研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极大程度的减轻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实现二级管理功能。科研管理系统中各系、处室等部门,主要担负的是其部门的各项科研管理任务,具体包括人员、项目、成果(论文、著作、专利等)及学术话动等数据资料的审核管理工作,以及负责所在部门的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及考核等工作,各部门的科研秘书还负责向所属部门的教师发送和反馈信息,因此科研管理系统要充分构建二级管理体制。

4、具有科研绩点核算功能。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工作量的自动化核算,在建立了学校科研工作量化标准的基础上,系统能自动根据新增加的科研项目、经费、成果、获奖、学术活动等数据计算出教师的工作绩点。

第7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曲磷混合液;铅

【中图分类号】O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2-01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广泛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它是具有蓄积性,多亲和性的毒物;在人体内逐渐蓄积,工人及附近村民在各种场合长期与之接触,易发生慢性铅中毒。对各种组织都有毒性作用,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和肾脏,铅对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危害极大。血铅是职业性铅中毒和儿童铅中毒的重要观察指标,为建立更好适合血铅检测方法,我们进行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的方法研究,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空白值低、结果准确,适于血中铅的检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WFX-2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石墨炉),自动取样器,铅空心阴极灯及热解涂层石墨管。铅标准液〔GBW08619〕:1000mg/L,硝酸(优级纯),磷酸二氢胺(分析纯), 曲拉通(Triton-X100),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1.2方法

1.2.1实验前准备:将所用的玻璃、塑料及采样管用(1+3)硝酸浸泡24小时以上,用超纯水洗涤、晾干、备用。

1.2.2采样、运输、保存:采血部位先用0.1%硝酸擦试,在行消毒,采早晨空腹静脉血1ml,置于盛有40μl肝素钠(0.5%)抗凝管中混匀;耳垂或手指血:取0.5 ml置于盛有20μl肝素钠(0.5%)抗凝管中混匀。冰瓶运输,于4℃下可保存3周,分析前用振荡器振匀。

1.2.3试剂和标溶液配制:0.5%曲磷混合液:取0.5g磷酸二氢铵(AR),加少量超纯水溶解,再加0.5ml曲拉通,用超纯水稀至100ml。

铅标准应用液的配制:临用时取铅标准储备液(1000mg/L)用0.1%硝酸10倍递稀释至1.0μg /ml的铅标准中间液,然后用0.1%曲拉通(Triton-X100)溶液稀释成0.1μg/ ml 铅标准应用液(Ⅰ)和0.2μg/ ml铅标准应用液(Ⅱ)。

1.2.4仪器工作条件:灯电流60-80mA,狭缝0.2nm,主阴极电流3 mA;测量方式:标准曲线法,波长283.3 nm;氘灯扣背景;石墨炉上升程序:干燥Ⅰ 90℃,斜坡10s,保持10s;干燥Ⅱ 120℃,保持10s;灰化Ⅰ 400℃,保持10s;灰化Ⅱ 600℃,保持20s;原子化1900℃,保持5s;停气,清洗,2200℃,保持2s。

1.2.5标准曲线绘制:按表1配制标准管,按1.2.4仪器条件操作测定其标准系吸光度。

样品测定:将血样40μl置于盛有0.32ml 0.5%曲磷混合液,的带盖离心管中,再加入1%(v/v)硝酸40μl,进样10μl,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标准质控血样和空白对照。样品的吸光度值减去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浓度即为稀释血样中铅的浓度,测定前后及每测定10个样品后测定一次质控样。2结果

2.1标准系列相关性结果:将标准系列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石墨炉)测定吸光度,计算相关系数,结果见表2。

精密度试验:采集3份病人抗凝血,按1.2.4仪器条件操作测定吸光度,同时做现场空白,计算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结果见表3。

回收率试验:于同一份血样分别加入20μg/ml、40μg/ml、80μg/ml的铅标准液,按精密度操作,按1.2.4仪器条件测定回收率。结果见表4

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采用曲磷混合液作改进剂,直接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石墨炉)测定血铅,结果准确满意,用氯化钯作改进剂价格昂贵,用曲磷混合液经济、适宜基层大批量测定,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达0.996以上,相对标准偏差0.73%-2.95%,准确率高,回收率在91.5%-98.4%之间,适用于铅中毒的检测和普查。

参考文献

[1]钱引林. 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分析方法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2]GB5009.12-2010食品中铅的测定[S].

[3]WS/T20-1996血中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S].

第8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宁波;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02-02

1 引言

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现代概念。据统计,全世界物流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而在我国特别是在宁波物流产业产值同样占有很大比重,在2007年宁波市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高于杭州、青岛、苏州等城市约1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约2个百分点。同时,与国外物流业相比,中国物流成本要高得多,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业成本仅占整个运营成本得9%左右,而我国则占18.5%。有专家认为,导致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制定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没有高端咨询的科学指导。而这些是重在具体业务的第三方物流本身所难以提供的,因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和真正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因此,第四方物流被提上了议程。

2 宁波第四方物流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于1998年首先提出的,并作如此定义:“4PL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能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2.1 国内外4PL发展现状分析

西方学术界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环境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供应链的全球化、复杂化;由互联网兴起带来的透明化;市场需求个性化,也即同步化,使传统的第三方物流已经不适应、满足不了这种需求,4PL是应运而生的。在美国,Ryder和IBM以及第四方物流的始作俑者埃森哲公司结为战略联盟,使得Ryder拥有了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特长,而如果没有第四方物流的加盟,这些特长要花掉Ryder公司自身几十年的工夫才能够积聚起来。在欧洲和英国,埃森哲公司同样与菲亚特公司的子公司NewHolland公司以及泰晤士水务有限公司的一个子公司――Connect2020进行第四方物流的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即使在美国等物流发达国家,“第四方物流”也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

国内许多物流专家认为国内的物流业虽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第四方物流的理念也于2002年开始见诸于报端,威尚集团旗下的安得物流公司于2002年11月1日宣告成立其定位物流高端得第四方物流公司――广州安得供应链技术有限公司,并开始了第四方物流公司正式的业务运作,但这种运作尚处于探索、积累阶段。有人认为,就国内的第四方物流市场而言,中国现在还几乎没有对第四方物流的需求,供应方和需求方都尚未成熟,发展第四方物流还为时尚早。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物流水平不高,惟有通过第四方物流,走超常规发展之路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2.2 宁波4PL的发展成因分析

中国特别是宁波对4PL所应持有的观点是发展还是观望呢?有此争议是因为目前国内特别是宁波发展第四方物流所存在的不足引起的,宁波物流业大多都刚刚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向市场化的道路迈进。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宁波物流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由于长期的区域、条块分割造成物流营运组织化程度质量较低。宁波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物流体系。但是宁波政府对宁波地区引入第四方物流抱有极大的期望以及准备给予大力的协助和推动,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宁波4PL的发展成因进行分析:

(1)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因为国际上对于4PL发展的代表性观点是:大宗的国际贸易合同是产生4PL需求的前提。2007年,宁波外贸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成为浙江省首个外贸总额超500亿美元的城市。2007年1月至11月,全市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其中,全市出口总额34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1%;进口165.2亿美元,同比增长39.3%。在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宁波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仅次于深圳,均列第二位,增幅则均居首位就这一点而言,宁波这个港口经济城市的经济现状是存在很大需求的,所以发展4PL也是迫在眉睫的。

(2)4PL是崛起于3PL的。成熟健全的第三方物流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关键,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处于发展初期,宁波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亦处于这个水平,宁波制造业物流和商业超市物流较为发达,对第三方物流需求比较强烈。宁波作为一个国内重要的港口城市, 具有良好的区域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吸引了马士基、联邦快递、欧尚等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在此基础上也发展了一批本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这也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

(3)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方兴未艾。这是第四方物流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信息技术的不成熟,投资费用偏高,是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可喜的是,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已经初步形成了物流信息平台,宁波市在近年来着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从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枢纽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不同层面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宁波电子口岸平台已初具规模,注册企业突破7000家;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区、港口等物流枢纽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保税物流中心投入1400多万元构筑了信息平台,自运作以来,入驻中心企业已达10家,进出口总额约3000万美元;保税区通过建设现代化公共信息系统,仅华东进口化工商品交易中心就已吸引了100多家国内外企业入驻,运作一年多来,总交易额超过60亿元。同时,宁波市还扶持培育了浙江中外运、中通、富邦、金星等一大批本土物流企业,如金星物流有限公司构筑起联接全国156个分支机构或点的信息服务网络。近日,由浙江传化集团投资建设的宁波(镇海)物流信息港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53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计划到2009年底竣工。项目投产后,将通过“物流信息中心、物流商务中心、配套商业中心、配套商住区”四大功能区块的建设,成为宁波物流业标志性项目,年创产值可达20 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7000万元,同时也可提升宁波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4)宁波高校致力于物流人才培养,宁波政府对引入高级物流人才政策优惠。我国的物流人才奇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有赖于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不但要有物流的基础和实战知识,还要具备IT、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集成等全方位知识。在这一点上,一方面,浙江省以及宁波的高校正致力于大量物流人才的培养,浙江省现有15所本科类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110210W)本科,其中宁波有4所,以及还有大量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大量的物流管理专科人才;另一方面,宁波政府对高级人才引进有很大的政策优惠。

3 宁波发展4PL的途径和对策

由上述的五个方面原因来看,在宁波发展4PL有其市场及行业需求,也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3PL的发展、物流信息平台的成功建设以及物流人才的大力培养和引进。但是4PL真正要在宁波成功的发展起来,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需要走相当长的实践道路,目前仅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政府在这方面进行大力的引导和支持。借鉴我国其他地区的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政府引导+网络平台建设+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支持+物流人才”,得出宁波发展第四方物流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本文从政府的角度来构建宁波第四方物流发展的五个环境:

(1)营造一个适合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治环境。

首先,制定有利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第四方物流的运行机制。除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政府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政策措施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府应该把物流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并保证其运行,促进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健康快速发展。

(2)促进适合第四方物流的社会环境形成。

首先,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理念和方法的普及,促进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来宣传4PL的先进理念,形成良好的文化社会环境;其次,政府要积极参与和组织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这个平台来组织本市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经验借鉴,以及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企业希望政府通过哪些方面进行扶持;再者,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建设科学合理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政府资源利用体系,可设一个由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牵头有交通、铁道、民航、内贸、外贸、工商、税务、海关、检验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的物流发展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改善目前物流企业服务和管理条块分割的现状,提高效率。

(3)为第四方物流发育创造经济环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政府统筹编制产业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综合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具有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除此之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体系。发展健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和提高其地位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关键。第四方物流的产生,得益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对供应链部分功能的整合,而第四方物流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整合,第四方物流应该源于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的拓展。再者,培育第四方物流服务市场。

(4)创造适合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的创造有来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物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发挥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的作用,推动第四方物流的研究和实践。

(5)创造第四方物流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环境。

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引进是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要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培养和引进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大专院校设置物流专业,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

4 结论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是物流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于物流行业来讲要整合供应链管理,才能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而作为供应链管理新理念的4PL是我国今后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具有相当潜力的,要想通过建立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来完成整个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整合,从物流发达地区――宁波开始做起是非常之必要的。因此,宁波在具备了第四方物流发展的诸多前提之后,首要任务是认清形式、摆正思路,把第三方物流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更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治、社会、经济、技术及人才环境,再稳步发展第四方物流。

参考文献

[1]约翰•盖特纳.战略供应链联盟[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田雨.浙江省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与运营模式[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

[3]周昌林.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政府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

第9篇:元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钢平台;柱脚节点;有限元;设计方法;定向滑动连接

0 前言

为了满足工业系统的设计要求,需要在下部支撑结构上建立钢平台,其柱脚节点设计多以刚性连接为主,导致不同结构之间的不协调变形在钢结构内部产生内应力,同时刚性连接的钢平台本身产生弯矩会传递给下部支撑结构,导致下部支撑钢架构件平面外失稳破坏。

1 柱脚节点设计

柱脚节点刚性连接采用焊接于下部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柱脚节点滑动连接采用聚氯乙烯布作为滑动隔离层,并在柱脚周围设置可靠挡板限制平面内水平位移。

2 钢平台力学模型

2.1 边界条件

空间杆系单元的每个端点有6个自由度、即3个平动自由度和3个转动自由度。本文定义的柱脚节点边界条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的刚性连接(边界条件1,下同),即钢平台柱脚与刚体约束三个平动自由度和三个转动自由度;一种是定向滑动支座(边界条件2),即释放柱脚一个上下自由度和三个绕形心轴线的转动自由度,限制平面内水平方向两个自由度。

考虑到滑动连接在长期受力、滑动系统老化等限制滑动有效实现的问题,这里的边界条件2限制平面内水平方向两个自由度是与实际工程所采用的定向滑动连接方式是比较接近的。

2.2 荷载定义

根据实际工程,按照恒荷载、活荷载[1],地震力[2]建立不同荷载工况(地震分别采用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法),分析工况按照静态线性叠加。荷载组合分三种情况:

2.3 力学模型建立

下部支撑钢构架的主体结构在三维模型中定义为刚体,即不考虑主体结构的侧向力和变形对上部钢平台的影响。钢平台结构依据前述的结构体系建立空间杆系模型,根据有限元连续性假定,采用三维实体单元[3]对结构进行划分模拟空间受力,通过定义的两种不同边界条件的柱脚连接方法,利用SAP2000和Midas Gen两个三维空间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材料合理的本构关系和力学模型对结构进行研究。两种软件均采用空间迭代法进行有限元计算。

3 数模分析

在相同的荷载情况下,分别对柱脚刚性连接和定向滑动连接两种模型的三个柱脚节点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1 空间变形分析

根据文献[4]给出的容许挠度限值要求可以得出,平台梁容许挠度值为>5mm(表1),说明钢梁在定向滑动支座这种边界条件下满足变形要求。

定向滑动支座在保证钢平台良好的变形能力前提下,减小了钢平台空间变形对下部支撑结构的影响。而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中的两种不同结构之间应各自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避免不协调变形导致两种不同结构的应力重分布。

4 结语

上部钢平台与下部支撑结构之间采用有效的定向滑动连接,其力学传递路径明确,最大限度保证了钢平台通过本身的空间协调变形减小对下部支撑结构的影响,减少对支撑结构的破坏。

根据工程实践证明,所提出定向滑动柱脚设计方法在工业建筑的钢支架及钢平台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定向滑动柱脚设计方法减少施工机械投入,便于安装,节省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