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什么是风险管理
简单地说,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防范、处置措施和方法的系统的管理机制。建立了一套这样的完备的防范、处置机制,在常规市场一般意义的风险和非常时期突发的市场风险来袭时,企业才不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为要建立这样一套机制,有必要对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或防患于未然,或化解于无形,以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风险。风险和危险的含意是不同的,风险含有不确定性,而其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预估的;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冒其风险,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化解于无形或降低至最小,使之不发生或最小限度的发生,甚至利用风险所带来的转机,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风险可以这样定义:风险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风险一般具备以下要素:一是事件将发生不希望发生的变化;二是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三是事件将引起不良后果。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必须结合各行业、各企业自身的特点,符合或顺应其客观发展规律。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表层上看,风险管理是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深层次上分析,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过程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风险管理人员,客体是生活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管理负责人。
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几个阶段,下面分述之。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以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职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它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包括面临的和潜在的,对它们进行特性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结构不确定性,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的后果做出定性、定量的估计。这一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明确风险源并对其进行分类;二是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一项有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化、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改变初始风险的性质而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规律及特征。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境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定量分析,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于衡量风险的严重性,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为可为决策者决策提供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风险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方法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论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风险处理。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危险等级,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样的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制定或施行多种策略。
施工改造过程中的典型作业环节主要包括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起重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射线作业等。做好各项作业环节的风险分析是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现在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作业安全分析法(JSA)、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安全检查表(SCL)法和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现以中石化各企业广泛采用的作业安全分析法(JSA)为例,对直接作业环节的JSA分析方法进行相关阐述。
1.1JSA分析的目的与适用范围
作业安全分析是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潜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方法。具体的目的是规范作业风险识别、分析和控制,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JSA分析法主要用于生产和施工作业场所现场作业活动的安全分析,包括新的作业、非常规性(临时)作业、承包商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和评估现有的作业。
1.2作业安全分析(JSA)的程序和要求
1.2.1JSA基本步骤JSA分析时应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由多个有作业经验的人员在一起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讨论,基本步骤包括:①成立工作小组;②分解工作任务到具体步骤;③识别每一步骤的危害和现有的控制措施;④制定相应的补充控制措施。1.2.2作业步骤划分作业步骤划分是直接作业环节JSA实施的基础,需要JSA人员将作业活动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作业步骤的划分和描述原则如下:(1)针对某一项作业活动,将其划分为若干步骤。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每一个步骤都应是作业活动的一部分。划分的步骤不能太笼统,否则会遗漏一些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危害。另外,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应经大家讨论后确定。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为3~8步。如果作业活动划分的步骤太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危害分析。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步骤的正确顺序,顺序改变后的步骤在危害分析时有些潜在的危害可能不会被发现,也可能增加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危害。(2)应由有相当工作经验并能完整辨识整个作业工艺的人划分作业步骤。(3)作业步骤的描述要简练,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描述作业步骤一般用动宾词组;不能用动宾词组描述的,也可用含有动词的短句。按照顺序在分析表中记录每一步骤,说明它是什么而不是怎样做。1.2.3危害因素辨识及现有控制措施描述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明确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风险。清楚企业现有的风险控制手段是JSA实施主要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辨识危害的基本方法包括对具有该项作业活动工作经验的人询问交谈、对作业活动的现场观察、查询已有事故(伤害)资料以及获取类似企业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材料。通过这些方法,依次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危害的辨识,将辨识的危害列入作业安全分析表中。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危害因素辨识提示表(表1)和控制措施提示表(表2)开展风险分析。
1.3典型作业过程的JSA分析表
对于油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作业过程如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起重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射线作业等,应分别按照JSA分析方法,开展风险分析并填写相关表格。表3是用火作业JSA记录表范例。
2油库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
2.1施工方案审核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施工项目在进入油库施工前,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提交相关审核材料,包括施工方的资质、工程开工报告、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方案、应急处置方案、施工工程各类设计图纸、工程进度表以及相关作业人员的资质及其它材料等,在审核这些材料的工作中油库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或没有资质的施工方严禁进入油库施工作业。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整个施工管理的重点,先期安全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深浅,关系到作业人员是否能长期遵守油库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①安全制度法律法规。包括企业、油库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及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要明确告知施工作业人员油库各种高压线,比如(违章动火用电、在内违规作业和各种特殊作业的要求等),要使施工作业人员十分清楚地认识到禁令及法律是绝对禁止的,“碰不得,不能碰”的。②油库存在的各项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告知作业人员应急逃生方法与路线。③相关的事故案例、视频等影像资料。特别要将与本次施工作业相关或者相近的一些案例与视频用来进行安全教育,以达到警示作用。④施工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明确告知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报告义务,要告知监督管理人员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好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2.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
2.2.1人员的管理
油库施工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不安全行为上。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引发的事故约占70%~75%。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事故,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96%,尤其是违章操作占67%以上,为此,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管理。(1)人员入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入场时的安全管理首先要从着装上进行管理,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等,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拒绝入场作业。其次要从人员的精神状态上进行管理,观察某人的思想情绪是否波动较大、注意力不集中或做事经常出错,此刻要立即向施工方管理人员提醒,应及时查明原因,杜绝作业人员因精神问题而导致事故发生。第三要对人员佩戴的牌证进行管理,通过油库安全教育并且发放出入牌的人员方可入场作业,没有出入证的禁止入库作业。(2)人员作业的安全行为管理。人员的作业管理应重点放在行为管理上,监督施工人员是否有不规范行为:一是违规操作,不按正常的作业程序进行操作。二是不按规定路线通过危险区域等行为。三是不按规定摆放物品,堵塞消防通道与员工通道等行为。四是私自动用油库的消防设备与其它器材。五是在禁火区使用非防爆器材。六是作业人员为赶工期野蛮施工,违章施工等。七是专业技术工种由非专业人员操作或使用。
2.2.2工艺方案和许可管理
(1)科学编制应急预案。要针对风险评估结论,结合作业现场特点,设备、工具和施工人员构成的实际,分析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和灾害的危险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2)周密拟定作业计划书。要在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依据作业任务、工程进度、质量要求及有关资料,编制切实可行的作业计划书,主要包括作业方案和防火、防爆、个人防护及用电安全措施,作业技术、人员、设备、现场准备和油气检测工作。(3)作业许可管理。作业许可证要按程序报批,要依据批准的动火作业计划,按规定权限填报相应作业许可证。在作业许可证上填写分析数据、分析人、作业时间和地点、执行人、监护人、批准人等内容,而且要注明作业的安全措施及落实情况,逐级审批。(4)严格制订作业责任制。要及时成立由油库领导负责,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施工作业领导小组,做到任务明确,时限清楚,责任到人,设备到位,措施落实。施工作业要逐级签订责任书,划定界面,明晰责任,落实责任制。用火单位领导应为作业现场的全面负责人,把责任细化到每项作业、每道工序中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确保每项工作的安全责任、每道工序的安全要求、每个人员的安全措施都落到实处。(5)动火作业及现场监护要规范。监护过程管理主要包括现场人员监督、动火过程监护、动火现场监护、执行动火计划监督、检测及记录监督。(6)检查验收要全面。主要包括清理现场、检查验收、撤离归位。
3结语
总之,油库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强、危险性大且任务艰巨的工作,只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根据施工作业的各种实际情况制订全面、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树立风险防患意识,狠抓落实,那么施工作业的事故发生概率必将大大降低。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应时刻在施工过程中给大家敲响安全警钟,唤醒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给社会和人员带来最大的安定和幸福。
作者:罗旺 彭刚 单位:中国石化海南石油分公司
关键词:安全风险;电力技术措施;管理
前言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与发展是电力企业的职责,但是随着电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电力企业的主要问题。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指导思想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面对当前形势,电力企业应该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尽可能的消除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隐患故障,实现电力安全风险的“可控、在控以及能控”的安全目标,以此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文章针对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力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实际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客观的存在许多环境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人的不安全因素等安全风险,一旦这些安全风险因素失控,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对电力设备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电力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识别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安全风险消除,尽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进行。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形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诊断、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危险隐患。
2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2.1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
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故障树分析法,其原理表现为:以系统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事件)为分析目标,采用逻辑演绎的方式对导致顶事件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利用逻辑演绎联系各个原因,创建一个倒立的树状图形,同时标明各个系统以及单元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概率统计法进行故障树的定性分析,这样能够获得基本事件(底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顶事件的最小割集,以此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2)危险点分析法,该种安全管理方法属于逆向思维,即在作业之前,分析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所有因素,并制定防护、警示以及隔离等措施,以此防止安全风险的发生,降低对人身以及设备造成的损害,危险点分析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事故预防水平与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致使其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众多电力企业中;
(3)安全性评价法,该种安全风险诊断方法是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度量以及预测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且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划分等级,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其目的在于追求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最小的事故损失以及最低的事故率,安全性评价法需要借助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等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协作,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造成的影响。
2.2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
电力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现场作业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暴露率的措施,包括统筹安排作业计划、实施状态检修、延长检修周期、加强设备保养与维修;降低概率值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安全管理、防止出现交叉作业、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创建完善的安全奖惩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按照消除、降低以及个体防护的顺序,进行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设备安全风险控制,设备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常采用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方式控制设备安全风险;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应该采用电气预防性试验、增加设备巡检频率、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功能的设备、实施在线检测等。
2.3实施“三措”、“两票”
“三措”指的是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以及组织措施,三措在保证电力安全方面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等优势。对于针对性,指的是制定“三措”时,应该准确的找出保证工作安全质量的关键点、安全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本次工作的关键点以及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技术、安全、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多重保证;对于现场性,指的是应该根据本次工作任务、现场环境等制定相对应的“三措”,不同工作的“三措”存在差异;对于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决定了“三措”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实施“三措”的根本与价值所在。“两票”指的是工作票与操作票:对于工作票,明确本项工作由谁负责,控制哪些人员;采取怎样的安全保障措施;由谁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度;工作结束后由谁验收;安全措施由谁拆除;送电工作由谁负责等,即通过工作票,能够实现对工作任务的布置、组织、协调、措施以及验收等整个过程的控制;对于操作票,通过操作票可以控制一次设备的运行顺序、备用或者停用状态,安全措施的布置以及拆除,并且通过命令人、监护人、操作人的相互监督,能够实现对整个控制过程的控制,以此保证设备操作的正确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保证电力工作的安全性。
2.4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
通过创建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对电力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多方面的管理,有效的改变传统的安全风险事后管理的现状,通过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能够将安全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创建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安全隐患等进行预测、判断以及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将安全风险与隐患等消灭在萌芽阶段,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种未雨绸缪、事前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方式,能够防患于未然,由此可见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电力安全风险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电力安全,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地提高电力安全风险系数。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对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使电力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与规范化,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梁威.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技术的措施[J].科技传播,2014(9):80-81.
[2]李广生.浅谈电力安全风险工作的重点[J].价值工程,2010(27):148-149.
[3]莫廷昭.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0):139-140.
[4]张颖浩.加强电力妥全生产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4,5(4):125-126.
【关键词】特殊电梯;ahp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
abstract: based on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elevator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analyzed the major risk factors in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levator, and us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various risk factors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quantified the effect of all kinds of risk factors, provided the basis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enterprise.
keywords: special elevator;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risk evaluation
一、概述
电梯作为一类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住宅、办公楼、超市、机场、地铁等场合随处可见。电梯的类型较多,除了常见的乘客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外,还有一类电梯服务于一些特殊的场合,如石油、化工、军工、医药、船舶、大桥、矿井等。这些场合有着不同的特殊性,比如,防爆、防尘、防水、耐盐雾、抗腐蚀、抗冲击等,普通电梯不适用于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现场需求,开发专用的产品,这类电梯一般称为特殊电梯。
特殊电梯开发项目具有结构复杂、要求多、指标高、以及开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特点。其开发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一般企业在开发这类产品的时候,精力往往局限于前期方案的可行性,较少关注甚至忽视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次,对于风险因素的分析,一般通过会议,根据经验定性判断,缺少定量分析,难以准确地进行风险决策。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特殊电梯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类与分析,然后提出基于ahp的风险评价方法。从定性分析入手,结合定量计算,对各类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二、特殊电梯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产品开发体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按照不同方法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系统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按层次可分为决策、组织和项目层次。张瑶[1]将企业技术创新分为研发、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风险存在,即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而环境风险与管理风险贯穿始终。王桢[2]将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分为:技术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市场风险、价格风险、环境风险。本文根据电梯行业的特点,结合电梯企业的组织结构,将特殊电梯开发项目的风险因素分为如下几类。
2.1市场风险
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产品的开发,都源自于市场的需求。市场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起点,也是技术创新的终点。市场风险在特殊电梯开发项目中主要体现在:1)产品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充分性。目标市场、年需求量、竞争者优势、有无行业壁垒、门槛限制等,有些企业以赶进度,抢市场为由,对于新产品开发前的论证投入资源非常有限,匆忙上线,其结果很可能是“一步错,步步错”。2)产品市场定价体系的健全性。在节奏日益加快的招投标环节,项目初期能否及时、准确地给出价格测算对企业占领先机,夺得项目至关重要。如市场定价体系不健全,就难以快速准确地估计项目成本,价格太高会缺乏竞争优势,价格太低又会增加项目开发风险。
2.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新产品开发的基本风险,又是特殊电梯开发项目中的核心风险。特殊电梯项目的技术风险表现为:1)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特殊的工况与需求,往往连客户也不能完全表达对产品的全部要求。而且随着客户对产品认识的逐步加深,其想法很可能会变,会提出相应的变更需求,容易导致项目开发周期拖延,开发成本增加等风险;2)技术方案的成熟度,这是项目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些关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方案,初期看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然而,一旦实施,就会发现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或无法解决,需要进行较大的改动,甚至变更方案,而企业又可能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精力,新产品开发项目不得不半途而废[3];3)产品的安全性。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等都
会带来新的与安全相关的风险。有些新产品的技术会突破现有电梯国家安全标准的范畴,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能否充分地对新的安全风险因素识别和应对,尤为重要;4)专业能力与技术产能是否满足项目开发需要。特别是项目群开发时,有无足够胜任的技术资源成为特殊电梯项目开发稳定性的保障之一。另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的健全性,对保护特殊电梯开发项目产出的技术成果很重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但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象征,更能保护企业的专有技术不被竞争对手模仿。相反,若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即使企业花了巨大的精力开发出了新产品,一旦上市很容易被对手抄袭,甚至改进,给企业带来竞争风险。
2.3生产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经营过程中产品的生产风险以原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导致的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对于特殊电梯开发项目,一方面企业的生产工艺不过关、设备适应性差,不能满足特殊部件加工工艺的要求,容易导致次品率高,生产成本过高等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与部件供应商的合作深度会影响到一些特殊部件的供应稳定性,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企业的供货周期,还关系到部件的技术保密性。如何约束供应商行为,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生产风险因素之一。 2.4施工风险
电梯有三分制造,七分安装的说法,这体现了施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特殊电梯有着特殊的产品结构,设计思路,和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需及时介入,了解技术背景与特点,尽早制定适宜的施工工艺,否则容易导致施工工艺不适应,施工反复,进度缓慢的风险。施工的过程控制是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像导轨安装、层门安装等环节,若得不到及时监控,会极大地影响后期电梯的整体运行性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一般的电梯工程公司尚不具备特殊电梯施工作业的一些特殊能力和工艺需求,因此,电梯制造企业组织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的特殊电梯安装施工队伍亦是项目品质的有力保障措施之一。
2.5组织管理风险
组织管理风险是贯穿特殊电梯开发项目的全过程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组合管理决策失效,是特殊电梯开发项目中组织管理风险的首要因素。一些企业创意很多,而且觉得这些创意都有开发成新产品的必要。但是,企业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过多同时开展的项目导致重要项目一再延期上市或者最终开发不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3]。2)企业风险决策机制的不健全,会导致风险应对的滞后。面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若没有应急预案或措施,则会造成风险进一步扩大。3)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也是因素之一,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是员工安心工作的基础。组织结构朝令夕改,频繁变动,体现了企业的战略不明确。使得员工缺乏安全感,员工岗位的调动,不仅涉及人事的变化,更会影响已有项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外,像员工的稳定性问题,特别是核心人员的稳定性,这在特殊电梯开发过程中尤其显得重要,如果核心人员的流动性大,不仅给项目组带来进度上的影响,更加容易给企业带来机密泄露的风险。
三、特殊电梯项目的风险评价
综上,特殊电梯开发风险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产品开发不同阶段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不一,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直接量化较为困难。本文采用基于ahp的风险评价方法对开发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确定各风险因素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综合影响度,为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上述特殊电梯开发风险因素的分析,首先构建特殊电梯开发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应了特殊电梯开发风险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将特殊电梯开发风险a作为总目标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b1-b5五个风险环节作为准则层;第三层c1-c16的风险因素作为指标层。
确定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构建判断矩阵。可由新产品开发小组有关专家和成员对所处同一层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相比较的两个要素相对实现上一层评价指标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小进行评分,形成判断矩阵(见表2)。再根据判断矩阵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a-b层为例,判断矩阵结果如下:
其中:判断矩阵中的数字为各元素确定的标度,定义分别为1:同等重要;3:较重要;5:重要;7:很重要
9:非常重要。数字2,4,6,8为介于上述两个相邻标度之间的标度。以上各数的倒数则表示为两目标反过来比较的结果。
由表2可得:最大特征根λmax=5.053,一致性检验:c.i.=0.013,c.r.=0.0231<<0.1一致性满足要求。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继续分析与计算b-c层各判断矩阵的评分值与相对重要度,限于篇幅此处不再累述。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并经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可得出特殊电梯开发项目的综合风险影响因素评价表(见表3)。
从综合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在b准则层,特殊电梯开发项目中的技术风险和组织管理风险的影响度最大,市场风险次之,然后是施工风险和生产风险;在c指标层,影响度排序为c13>c4>c1>c5>c15>c14>c10>c6>c8>c3>c2>c7>c16>c9>c11>c12,可以看出16个风险因素中,产品组合管理决策的失效,技术方案的成熟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具体项目过程中(如施工环节),施工工艺的成熟度和施工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则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些结论都可以作为特殊电梯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日趋成熟,定量分析的风险评价方法很多。笔者针对电梯企业组织结构以及特殊电梯开发项目的层次性特点,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对特殊电梯开发项目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计算,量化了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度。藉此希望能为电梯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的整体风险管理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更好地协助企业顺利完成项目开发。
参考文献
[1]张瑶.技术创新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5(4).
关键字:全球化;多元化;风险管理;前兆性因素;虚拟现实;岗位职责
一、前言
随着我国纳入全球化的深度、广度和纬度不断增加和深化,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互连接碰撞,各种社会关系趋于多元化、复杂化、立体化和泛关联化,组织和人、自然界和模拟现实的网上世界面临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各种突发风险,例如,2003年的非典;2005-2006年间的禽流感。尤其是在“非典”的初期,我国社会和政府在突发的灾难面前极力掩盖的惊慌失措和“善意”的谎言交织并行,错过了最初最佳的宝贵的治理时间。酿成影响巨大的灾难。但在2005-2006年间的禽流感,我国各级政府经过“非典”的历练,积极防御和主动配合,禽流感在我国得到很好的监控和掌握下,在全世界取得赞誉。风险管理的概念正在逐步深入我国各个层面。但是,这与我们面临的实际各类风险现实相比,我们应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相差很远,为了尽快提高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我们应该将基于预防的风险管理引入全社会的各级工作岗位的职责中去,使得全社会的每个工作岗位职责都建立在基于预防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下,监控着每个工作角度的可能出现的有关每个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前兆性风险因素,使得社会中大部分风险能够得到前置的监控,从而化解和减小风险,减少灾难的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和资源的浪费。
风险管理起源一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50年代起风险管理问题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重视并得到推广,并逐渐展开了理论探讨和一些大企业的初步实践。1963年,美国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率先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门独立学科。(2)
二、全面理解风险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风险,以科学的手段,为了防止风险的结果出现,对可能发生风险的各种前兆因素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
全面正确理解风险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人类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但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风险管理是为了预防风险发生,对风险发生可能的前兆因素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处置等环节组成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过程,通过综合、合理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实现其目标的。
(3)风险管理以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为中心,可以体现成本效益的关系;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2)
(4)本文所涉及的是整个社会的大视野下各个个体基于预防的风险管理体系概念,可以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宽泛的风险管理。人们通常所说的风险管理是狭义的风险管理,即专指企业风险管理。
(5) 风险与行为相联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行为。不与行为联系的风险是危险。而行为受决策左右,因此风险与人们的决策有关。
(6)客观条件的变化是风险的一个重要成因,尽管人们无力控制客观状态,却可以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风险,以科学的手段,认识并掌握客现状态变化的规律性,对相关的客现状态作出科学的预测,这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
(7)风险的正负偏离。风险是指可能的后果与受体发生多种多样的负偏离,且重要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风险管理强调控制负偏离;现实中也存在正偏离。由于正偏离是人们的渴求,属于风险收益的范畴,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也应予以重视,以它激励人们勇于承担风险,获得风险收益。(2)
(8)风险管理的概念外延很大,风险管理的主体和受体可以是自然界物质实体,即人类社会、动植物和天体地质气候因素等;甚至虚拟世界的网络灾害同样能够引发大的灾难(千年虫、黑客攻击、病毒等)。
(9)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可找到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科技手段的应用促进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10) 风险的可变性。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在发展每个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诱发因素。尤其在大型项目中,由于风险因素众多,风险的可变性更加明显;新出现的一时难以辨别风险诱发因素,使风险的可变性加大增加了风险监控难度。
(11)大型项目中的风险特点是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还会相互作用随时衍生新的系统风险,使大型项目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因素交叉影响使风险显现多层次性。
(12)风险的分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同的需要、目的、角度、标准和分类,可以划分出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不断演进,风险的划分类别会不断深化和激增。(3)
三、风险识别与预测
为了预防风险发生,对风险发生可能的前兆因素进行预测和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预测与识别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引起什么风险?这些风险的严重程度如何?风险预测和识别就是要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各种前兆和主要因素,再对后果做出定性和定量的估计。
风险预测和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一步,但经常会夸大或缩小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从而使对风险的评估、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风险识别特点。
风险识别是通过搜集、鉴别、测试初步分析、记录鉴别最终结果计划中风险事件的过程。风险分析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结果用于测试已鉴别的风险、孤立风险根源、确定其与其他风险的关系、表述分析结果的技术和系统过程。风险分析的关键在于搜集所需数据。这些数据可由风险管理专家提供,或者根据相似系统进行类推而得。在实际工作中,风险鉴别和风险分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往往是贯穿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评估三位一体的整个过程。风险不仅指遭受创伤和损失的可能性;风险识别还牵涉机会选择(积极成本)和不利因素威胁(消极结果);明确风险存在的可能性,为风险测度、风险决策和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风险识别包括确定那些潜在的、可能的前兆性风险事件,只有事先识别出这些风险事件并知道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应对和处理。因此,风险识别是预防风险和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第一步。由于风险管理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进展原先可能导致风险的机会和条件或许已经不复存在,而新的机会和条件可能发生,因此风险识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随时关注可能导致风险出现的前兆性风险的蛛丝马迹及新衍生出的系统风险因素。(6)
2.对前兆性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的方法。
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法、奖励全员举报法(形成有效的监控网络)、故障树分析、头脑风暴法、系统分解法、情景分析法、检查表法、德尔菲法、SWOT分析技术等方法来识别的风险。(3;4)
风险识别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组织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组织等控制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
3.风险测度。
度量风险大小不仅要考虑损失或负偏离发生的大小范围,更要综合考虑各种损失或负偏离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概率分为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客观概率是指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推断、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对大量历史先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主观概率是当某些事件缺乏历史统计资料时,由决策人自己或借助于咨询机构或专家凭经验进行估计得出的(虽是主观概率也是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并非纯主观意想)。风险测度主要难度在于科学地运用统计学确定主观概率和确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以及期望值和方差等参数。
4.定性测度。
定性评估是将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出的各种前兆性风险促成和演进因素,定性的评价已识别出的各种前兆性风险促成和演进因素的影响和可能性大小,排列划分为高、中、低三档。低风险是发生的可能性低,发生后对风险的影响微弱,具有偶然性特征,是容易控制的风险因素,这类风险不必采取专门措施来处理;中等风险是发生的可能性比较高,是具现代科技的技术特征新衍生出的有待进一步认识的风险影响因素,控制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审,并应采取相应的现代科技手段或方案来降低风险;高风险因素是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其后果将对风险的诞出产生极大影响,运用现有的技术和手段,难以影响风险的演进步奏,有难以逾越的技术和成本瓶颈来遏制风险的诞生。
5.定量测度。
定量分析是量化分析风险的概率及其风险造成可能的后果,估算风险大小及其严重程度的方法。风险定量评估是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各种前兆性风险影响因素逐项评分的方法来量化风险的大小,即事先确定评分的标准,对预先识别出的风险影响因素打分,得出不同风险的估算大小。
风险评估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结果,对于预期的风险事件进行鉴别和分析。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鉴别和分析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以便对关键的重点的风险诱发因素加以控制。
6.风险评估中风险与原因的关系。
无论是何种因素,风险管理都要对各要项的执行目标完成程度,以及每个目标的控制方法进行度量,然后进行多级的综合评判,最后得出风险程度。该方法可以与ISO标准分类体系相结合,覆盖和影响风险要素,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造成风险的各个原因,要项与目标,目标与控制方法间的对应关系。
7.风险评估包括风险鉴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风险事件对项目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并根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对项目风险由大到小分级排序的过程。
风险评估在应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量化工程实践中。一方面使风险评估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完善和趋于成熟;更重要的是,可以依据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中所提出的关键环节建立量化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可在企业大框架下整合、梳理现有资源并着重开发适宜企业实际和实践的指标技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支撑我国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实践,为企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服务。
目前,处置企业风险的技术仍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8.风险评估的过程和难点。
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准备、风险因素识别、风险程度分析和风险等级评价四个阶段。风险因素的识别方式包括账本、文档审查、人员访谈、现场考察、辅助工具等多种形式,在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如何度量风险是一个难点。风险评估通过风险的识别与赋值,威胁评估,弱点评估,现有风险措施评估,综合风险分析等环节,对组织当前的风险现状进行评价,为制定改善风险措施提供依据。(2)
四、计划、测度、评估和分析风险方法
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是对风险管理活动的详细表述,需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企业运作过程的设计、生产、测试、设备、后勤和管理方面的风险点及其管理做出的规划。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反复分析研究的过程,但一旦确定下来,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宏观和微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也应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审查和修正。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就能了解和预警运行过程中出现风险因素,也能够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
风险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分配特定风险区的责任、确定必需的技术专家、描述需要考虑的评估过程和区域、明确选择风险处理方法需要考虑的程序、制定风险等级计划、规定必需的报告和文件种类以及报告包括的内容及其检测标准等。
2.可以利用PFMEA的方法展开,从风险时间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和能否有效监控风险发生三方面来定量分析。可以规定从1到10分的等级来评估风险,如果在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时,认为它非常不可能发生,得3分,但是一旦发生后果则非常严重,得9分;而且,风险很难控制,得8分,然后把这三个数字相乘,即得到该风险的风险级别。风险级别越高,表示风险越大,需制定相应的措施认真监控。
3.层次分析法是整理和综合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评价问题。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阶梯层次结构。然后在比原问题简单的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可以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处理,可以同时处理定量和不定量因素。也可以提示人们对问题的主观判断是否存在一致性。层次分析法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一定模式使决策思维过程规范化。例如,杜邦分析系统就是首先ROE、ROA、权益乘数和主营业务周转率第一层面的财务分析,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对影响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和股东权益的构成指标展开下一个层面的分析……。
4.灰色系统是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就符合灰色系统的特征,因此灰色评估理论适用于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分析的因素进行定量化,而后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2)
6.目标评价法。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情况(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再将风险管理的目标与风险结果对照评价;或者风险发生事前与风险发生事后比较法来评价的评价风险发生的危害程度;按照风险危害程度排列指标,用平均先进比较法继续对比鳞选出前列的风险因素;最后按照评分法排列出的风险因素综合评价风险的正负偏离损失和收益。(5)
五、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的五种基本方法: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风险保留和虚拟现实缓解风险。
1.风险回避是对风险极端厌恶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以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在无能力消除、承担该风险或转移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才会用这种方法。
风险回避有两种含义,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前兆性风险因素事件呈现与其它事件的多重关联性或无法辨别和预测,后果极其严重,又不能控制,感到无计可施,采取主动放弃或改变目标的策略;二通过变更计划,消除风险事件本身或风险产生的条件,从而保护目标免受影响的方法。虽然不可能消除所有的系统风险,但某些特定的风险还是可能回避的。例如,保险公司认为某项目的风险太大,拒绝承保;采用一种熟悉的、而不是创新的方法;避免使用一个不熟悉的分承包商;建筑工程上尽量避开梅雨季节施工等,这些都是风险回避的例子。大多数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如果感觉到呼吸、后背和手臂有些不适及感到心脏的不适(心脏病爆发的前兆性风险因素),就要立即卧床歇息,尽量停止体力和心力的支出,这个休息的决定就是风险回避。
2.损失控制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3.风险转移在自然界的风险如气候或地质灾害风险可以通过当代高科技手段的转换或转移灾害的来临形式,降低灾害的出现的可能概率等;在人类社会可以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保险转移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保险和契约风险转移是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进行应对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风险转移本身不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能减轻风险带来损失的大小,只是将风险损失的一部分转移给他人。
从财务的角度看,转移风险的财务责任是风险转移最为有效的方法。转移风险几乎总是会伴有向风险接受方支付风险成本,这类成本包括保险费用、履约保证金、担保和保证费用。或者,可以使用合同方式将某些特定风险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例如,可利用远期金融工具买空卖空来转移风险,购买金融工具的支付是转移风险的成本。风险转移的方法还可以有:出售、分包、保险与担保等。
4.风险保留即风险承担。损失发生灾害受体将以可利用的资源进应付和抵抗灾害主体的侵扰。风险保留可分为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留。
(1)无计划自留。灾害承受体意识不到风险损失会发生时,或显著低估风险损失时,就会无计划应对风险。但当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组织或个人的生存困难。
(2)有计划自我保险。灾害承受体预计风险损失会发生,在预计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源安排以确保风险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支持补偿损失。以及积极筹备风险应对措施:包括紧急措施和预防措施,紧急措施是风险发生后采取的应对操作方法;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风险出现采取的防范手段。
所以,风险自留是将风险的后果自愿接受下来的办法,风险自留可以是主动和积极的,也可以是被动和消极的。前者是已经有了行动计划和应急方案,当风险事件发生时马上执行这些计划和方案;后者是并没有事先制定风险应对计划,而是在风险发生时,临时采取权变措施来对付风险。
风险自留决不是被动挨打,如果能提前制订应急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风险发生时应对行动的成本。如果风险发生后影响巨大,或所选择的方案可能并不完全奏效,那么就应着手编制一个后备措施,后备措施可能包括管理后备措施、研发后备措施、进度后备措施等。(6)
5.虚拟现实缓解风险。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可以节省巨大的社会资源和防止失败造成的就巨大浪费,例如,已经比较成熟的高炉冶炼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的模拟高炉中可以反复改变炉料的配比,有效地防止各种高炉冶炼的系统风险出现造成的研究事故和浪费;美国之所以同意并推动停止核试验,就是美国已经研制出完全能够模拟核试验的超高速计算机,而能够拥有这样计算机技术的国家很少,美国这个举措真实一举数得。通过虚拟现实可以缓解风险并将风险事件的概率和/或其后果降低到零或可以承受程度,是人类高科技高企的结果。
风险缓解采用的形式也可以是执行一种减少问题的新的行动方案。例如,可以采用更简单一些的作业过程、进行更多的地震实验或工程技术试验、或挑选更稳定的供应方。它可能涉及变更环境条件,以使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例如,增加项目资源或给进度计划增加时间。风险缓解可能需要进行模型开发,以减少由模型放大带来的风险。
如果在风险发生时,早期采取措施,监控前兆性风险促发因素事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的影响,比在风险发生后茫然无措,错过最佳的反映时机再亡羊补牢要更为有效。但也应据风险可能的概率和其后果,缓解的成本应是与之相配合理的。我们能采取应急措施,就能减轻其后果。例如,汽车里安装安全气囊,就是试图在万一发生撞车事故时,减轻驾驶员和乘客受伤的程度。在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供给中,独家供货是必须考虑的风险,缓解风险就要多开发可供货的渠道,这样,如果其中一个渠道不能时或按规定要求供货,另外一个渠道可以代位,这就是风险减缓。(1)
六、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运动、WTO后过渡期的临近结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和经济的多元化、复杂化和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混成一体化,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社会、网络、自然、政治、经济组织和个人活动的实施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风险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要求加强全社会全方位的工作职责引入风险管理职责。
引入基于预防的全社会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岗位职责对企业和整个经济、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风险管理能为全社会提供基于预防的日常安全环境,能促进全社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能促进全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并保障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其次,建立基于预防的全社会风险管理岗位职责应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革命性的创举,有利于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有利于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组合;有利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及其不良后果;有利于创造出一个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形成。建立基于预防的全社会风险管理岗位职责能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良性循环和不断发展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东起赵军号《美军国防采办风险管理》中国科技公众网2005-09-14
2..范红吕俊杰《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采集技术的几点考虑》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登20050914
3.杨建平 杜端甫 李鼎《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进展》易建科技有限公司网站ebuilds.net 2005-6-18
4..瞿云华《市场监管理论先行》99,8,25《广东工商报》第二版
1.1受限空间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正确的分辨受限空间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是预防受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的基础。通过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分先进行分辨,可以发现受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作业场所所产生的风险
受限空间作业的场所比较特殊,这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作业场所主要包括烟道、烟囱、煤气柜、油罐、管道、下水道等。受限空间作业场所的主要特征就是通道受到限制或者空间密闭,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作业人员不能及时撤离作业地点,引发二次事故的发生。
(2)受限空间内的有害物质
受限空间内通常空气流通能力差,很多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这就容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受限空间内的有害物质主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甲烷等。
1.2受限空间作业中的主要事故类型
(1)中毒或窒息
中毒或窒息是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故之一,此类事故通常发生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内,这主要是由于未对作业空间内的气体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就容易造成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突况而出现中毒或者窒息。2009年3月21日14时,中冶四公司的5名工人,在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炼钢部除盐池进行防渗维护作业时,因池内缺氧而没有准备供氧设备而导致作业人员窒息死亡。
(2)火灾爆炸
在进行一些接触可燃物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由于措施不当而导致可燃物质的泄露、挥发等现象,在作业过程中一旦遇到电火花等火源,就极易发生爆炸和火灾,这就会对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以及附近的工作人员造成严重伤害,严重的会造成人员的死亡。
(3)淹溺
在进行有积水的受限空间作业时,由于作业空间附近的暗流或其它液体的突然涌入,导致作业空间内液体水平面升高,可能会造成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溺水的事故,还有些应为水流的涌入可能造成设备漏电等现象。
(4)坍塌掩埋
在进行一些地下受限空间作业时,空间周围或上方的土体由于本身性质松动或者液体渗入而发生坍塌现象,这容易引起作业人员被掩埋的事故,这种事故多发生在煤矿作业中。
(5)其它事故类型
除上述事故外,受限空间作业的事故还有灼伤、触电、以及一些有机械引起的物理伤害等。
2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管理
2.1做好危害识别工作
在作业任务明确后,生产单位及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受限空间中的环境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分析和分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和作业要求,以保证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2.2检查
首先,检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许可证、用火作业许可证、用电作业许可证等,必须要求作业许可证件齐全。其次,检查具体的气体分析票据,要确认票据分析项目是否齐全正确,从各项数据判断是否符合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条件。
2.3作业人员检查
人员检查包括:检查监护人员是否到位,并进入工作状态;检查现场作业人员与票证上注明的工作人员信息是否一致;检查作业人员身体状况是否符合受限空间作业要求。
2.4安全防护器具检查
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要检查施工现场是否根据施工需要及受限空间条件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供风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酸碱服装等各种防护器具。并且还要检查防护器具的质量、密封性等是否完好。
2.5作业人员着装检查
检查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着装是否符合要求,如进入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不能穿戴容易产生经典的化纤衣服、衣服上面不能带有金属物质,必要时还要穿戴防静电服装。作业人员的着装还必须要符合工业卫生和文明作业的要求。
2.6展安全交底及安全教育
生产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共同给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工艺处理方案、施工作业方案中说明的安全应急措施、还有施工要求等。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施工单位要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讲话。
2.7实紧急救护的安全措施
根据作业现场需要,必须在现场准备充足的救护用具,包括安全带、供风式场馆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等,并且要检查这些用具是否完好,如有却缺失应及时补充或更换。在受限空间要设置合理的逃生通道,通道数量必须有2个以上,并且通道必须保证随时通畅。在作业现场必须要准备灭火器等消防措施。作业人员及工作人员要清楚火警电话、急救电话等,如遇事故发生,必须熟悉报告程序和报告方法、要求,要以先救人为原则。.
2.8全面落实作业器械的安全措施
(1)检查导入受限空间的工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2)在进入潮湿的受限空间进行作业时,所带的照明工具电压通常应小于12V,当电压超过12V时,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当进入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使用电压小于12V的防爆安全灯。
(3)使用的通风机、电焊机等工具时,其漏电保护器要符合在潮湿、易触电环境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在使用前检查开关是否合格,并检查底线是否规范正确的接地。
(4)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容器应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
2.9全面落实受限空间内外环境的安全措施
(1)所有受限空间作业设备的外接管线、阀门都必须要用符合压力等级的盲板进行隔离,不能用关闭阀门进行代替,盲板要挂好标识牌。在作业前,要对照盲板图标,检查盲板封堵是否以符合要求。
(2)做好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工具、材料已经其他物品的登记工作。
(3)受限空间内外部温度要相当于环境温度,如果进入盛装过能引发温度变化物质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先按相关规定对对其进行化学清洗。
(4)做好防静电设施的检查工作。
(5)做好受限空间的通风工作,风量要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
(6)在受限空间周围环境中不要进行影响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的工作。
(7)在受限空间底部采用水和石棉布做防火层时,要保持其中水分含量充足,覆盖必须严密有效。
(8)带有转动不见的设备,在进入空间的过程中,必须停机别切断电源,必须要有专人对其开关进行监护,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9)如果受限空间内需要用火作业,需要将受限空间内的废液、残渣等进行取样,并分析是否具备可燃性,如果不具备可燃性,才能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用火作业。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要先在受限空间入口处进行试点火,确认无爆燃,才能让作业人员进入。
3加强受限空间作业时的安全管理
3.1作业人员出现事故的措施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一旦出现身体不是等症状,应及时向监护人发出联络信号,撤离作业现场。如果出现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救护人员在做好相应措施后及时进入受限空间对中毒、窒息人员进行救助,并且受限空间外至少要有一人与作业空间内人员进行联络。
3.2特殊环境中作业的要求
在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在闷热、通风不良、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长管式防毒面具,吸气口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需要专人监护,在这种环境中,作业人员持续工作的时间不宜太长,应该实行作业人员轮换作业,并减少同时在受限空间内作业的人数。
3.3地下作业
在进行地下受限空间作业时,如果作业过程中遇到埋地管线、电缆等,要及时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地下进行土方挖掘时,要保证护壁牢固可靠,在作业过程中不能给护壁施加外力,以免造成坍塌事故。
3.4受限空间内的原构件管理
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不能对其内部原有构件破坏,如果需要移动内件的,要做好移动时的保护工作,并记录好内件的原来位置,以方便完成作业后对内件进行复位。在作业过程中,不能随意踩踏空间内部管线,保护好空间内部的防经典、防漏电装置。
3.5作业时设备的使用安全
在作业过程中,要按照规定使用相关设备,如果设计到用电或用火的设备,比需做好相应的防漏电、防火措施。带电设备在使用后,必须及时关机并切断电源。对于需要固定后使用的设备,必须要固定牢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员在成伤害。
3.6作业时用火用电的安全管理
作业时要对作业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及时清理,并在旁边准备好灭火措施。在用电作业时,要检查线路是否有漏电的情况,用电管线不能铺设到有液体的位置,并且要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完好。如果在用火用电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如果危险程度较低的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时,应及时疏散现场作业人员,然后在采取处理措施。
4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完成后的安全管理
4.1统计作业人数、工具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数进行统计,看人否还有人员在受限空间内,如果有人员没有出来,应及时派专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内进行寻找,如遇紧急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此外,还要检查工具是否齐全,确保没有任何物件遗落在受限空间内。
4.2对受限空间内的处理
作业完成后,要将受限空间内作业时所移动过的内部构件进行正确的复位。对于从受限空间中清理出的残渣、废液等要进行及时清理,将作业时用到的电源、火、电焊设备、通风、施工机械等设备转移出受限空间。认真检查作业现场是否还存在不安全隐患,如果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3作业后的相关工作
在作业完成后要报告相关管理部门,作业完成情况,交待相关事宜,并办理完工移交手续。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因失误;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个人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The Research of Human Error In Power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analysismethodofrelationshiPdegree
Sun Cai-hong,Zhang Yanfei
(Ulanqab Electric Power Bureau, Inner MongoliaUlanqab012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 proposes human error in the Incident of power enterprises .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error to human accident, the key factors of human error were studied from four parts一hurnan, Equipments, environments and management. .Aeeording above all, the analysis mode of human error in power enterprises was found and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ypical case. In order to be sure and calculated the importance degree of that four key factors, the Grey System theory and the analysis method of relationship degree were introduced and applied.
KEY WORDS:power enterprises ;Human error; the grey system theory; the analysis method of relationship degree; hurnan
【作者简介】孙彩虹(1985—),女,内蒙古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电力企业安全工作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尽管在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准,但电力企业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严重。在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中,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技术方面的,而造成这些事故的深沉原因——人因问题研究较少。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创立的一门新兴横断科学,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一系统运行行为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控制。“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的普遍存在,决定了这一理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灰色系统有以下特点:
(l)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寻求系统的运动规律;
(2)用灰色数学来确定不确定量并使之量化;
(3)灰色系统能够处理贫信息系统。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功地开创了对灰信息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与度量方法,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灰色信息的作用。因此,这个方法应用面广,适应性强,现在已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地质矿产、地震预报、环境保护、军事政法、财政金融、文教卫生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是目前除GM(l,1)模型预测外,应用最广、成果最多的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中,把各因素对结果影响程度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关联度就是表征两个事物的关联程度,因素曲线与结果曲线在几何形状上的相近程度,即几何形状(变化情况)越接近,关联度就越大。所以实质上,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统计数据数列进行几何关系的比较。
灰色关联度分析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l)总体性
因素之间关联度数值大小的实际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比较各个序列对同一母序列来说,关联度孰大孰小,即排出关联序,这就称为总体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总体性突破了一般系统分析中常用的因素两两对比框架,而是将各因素统一置于系统之中进行比较分析。
(2)非对称性
在客观世界中,因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同一系统中,对于甲因素来说,乙因素与其关系最密切,但对于乙因素来说,并不一定就是与甲因素最密切,而可能与丙因素关系最密切,也就是说甲对乙的关联度并不等于乙对甲的关联度,这就是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非对称性。
(3)非唯一性
关联度与下列因子有关:①母序列不同,关联度不同;②子序列不同,关联度不同;③原始数据处理方法不同,关联度不同;④数据多少不同,关联度不同;⑤分辨系数不同关联度不同。
(4)有序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离散形式的系统状态变量,即时间系列,与相关分析不同,这种离散函数中的各个数据不能两两交换,更不能任意颠倒时序,否则就会改变原序列的性质。
(5)动态性
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随着序列的长度不同而变化,即表明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也随着不断变化,这就是动态性。
根据以上特点可以说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客观、有效、使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所研究的电力企业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时间推移和状态的变化其各个因素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素之间也有很多关系。
影响电力企业人因失误因素分析
对人因的认识经历过几个阶段,最初是“机械中心设计时代”,着重于“人适机”;尔后是要求“机宜人”即“人-机界面设计时代”;再后是“人-机匹配”。在这些阶段,我们对人因的理解和研究主要着眼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考虑的重点是作业者个体的行为失误。
这个组织贯穿或控制着个体所处的人-机系统,以及外层更大的生产系统,任何个体造成的失误或对失误的防范都是在该组织综合管理下实现的。根据对电力企业人因事故的调查,以及对人因失误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影响化工企业人因失误的因素主要是人、设备、管理和环境四个因素。
(l)个人因素
人始终是电力生产系统的中心和主宰者。人的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尽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但归根结底还要由人来控制操作,要人来组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生产、检测、维修等,要人来决策,即使所谓的智能系统也仅只是局部替代最终决策的前期动作。因而,人在系统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加重要和突出了。
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了人因失误的迁移。由运行中操作型的直接人误转变为对自动化系统设计、维护、测试、检测、管理等间接人误。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失误类型由疏忽等较低层次的认知失误向诊断、判断、决策等较高层次的认知失误类型转变。
(2)设备因素
如今的电力系统系统更加自动化。操作人员的工作由过去以“操作”为主变为监视—决策—控制。人因失误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后果及影响变得更大了。
电力系统系统更加复杂和危险。大量地使用计算机使得系统间相互作用更加复杂、耦合更加紧密,同时使得大量的潜在危险集中在较少几人身上(如中央控制人员)。
电力系统系统更加不透明。系统的高度复杂性、耦合性和大量的防御装置增加了系统内部行为的模糊性,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经常不知道系统内正在发生什么,也不理解系统可以做什么。
(3)组织管理因素
管理决策和组织过程中的失误是诱发系统失效最根本的潜在原因。组织也可能犯错误,组织错误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人因错误,且对复杂系统而言,组织错误是对其安全性最大的潜在威胁。典型的组织错误包括管理制度缺陷、不充分的培训、管理者的错误决策等。由于个体失误和组织失误的并存,人因失误只能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改善管理来减少或弱化它的影响环境与人行为的关系。
(4)环境因素
环境是围绕主体并对主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人通过各种感觉通道从环境中获得关于行为意义的信息,并运用这一信息,建立支配某种心理过程的动机和决定行为的方式,进而通过行为的实施来适应与改造环境。
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人力图适应环境,以降低自身的损耗,同时又力图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更高的需求,人类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并存,使得在一定界限内,人与环境保持着一种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动态平衡。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
关联度的计算的方法如下:
第1步:原始数据预先处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数量级也有可能悬殊,为使各原始数据消除量纲,合并数量级,使其具有可比性,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时间序列(或者经济序列)原始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两种有方法:
初值变换。
对一个序列的所有数据均用它的第一个数去除,从而得到一个新序列的方法称为初值变换,这个新序列表明原始数列中不同时刻的值相对于第一时刻的倍数该数列有共同起点,无量纲,其序列中的数据均大于零。计算公式为:
(1)
均值化变换。
对一个序列所有数据均用它的平均值去除,从而得到一个新序列的方法称为均值变换。这个新序列表明原始数列中不同时刻的值相对于平均值得倍数。计算公式为:
(2)
第2步:确定母序列和子序列。表示母因素数列的序列, 表示子因素数列的序列。
第3步:计算每个时刻点上母序列与子序列差的绝对值,即:
(3)
第4步:从表中取绝对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即和。
第5步:求在各个时刻点上母序列母序列和与各个子序列的关联系数,计算公式:
(4)
第6步:求关联度。计算关联系数的平均值:
(5)
式中:为子序列i与母序列0的关联度;n为序列的长度,即数列个数。
第7步:排关联序。将关联度按照大小顺序排成一列,即可比较出各个子序列对母序列的“主次”和“优劣”关系。
电力企业事故人因失误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根据对国内电力企业1997年到2006年3087起事故的不完全统计完成的调查报告,对事故直接、间接原因及事故责任的认定,采用按人因失误原因对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结果可看出,在这些事故中由于人的心理、生理和素质有关事故1272起,由于设备的设备缺陷和信号缺陷造成561起,由于作业环境不良造成有关事故258起,由于管理中教育培训不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人因事故896起. 统计结果见表1。
表1国内电力行业人因事故统计数据
利用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对上表进行处理,可得到如下结果,如表2.
表2关联系数计算表
从上表数据代入计算公式(5)计算出母序列与各个子序列的关联度,分别为:
G(总,个人)=0.8835
G(总,管理)=0.8919
G(总,环境)=0.6927
G(总,设备)=0.7645
其关联序列是0.8919>0.8835>0.7645>0.6927,即与该化工行业人因事故关联度较大的因素是管理,次之是个人,再是设备,最后是环境。
以上分析结果与实际调查和定性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所以灰色关联度法是可以较好的应用在电力企业人因失误分析中,且能定性的对化工企业人因失误进行分析。
6结论
(1)提出了电力企业事故中人因问题的重要性。研究次项目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影响电力企业中人因失误的因素。
(2)介绍了灰色系统里弄以及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能将其较好的应用在人因问题的研究中。
(3)经过对电力企业中影响人因失误的因数的关联度分析,说明了灰色理论在西研究问题上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上下册) 第三版[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年
[2]杨林娟等.工业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综述.压力容器[J],2005年
[3]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
[4]国家电网公司.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
[5]国家电网公司.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
[6]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
[7]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
[8]发电企业岗位事故选编[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
[9]安全文化的评价[J].《电力安全技术》
[10]王遥等.CREAM追朔法及其在根原因分析中的应用[J].核科学与工程,2005年
[11]张力等.煤矿事故的人因失误原因及控制[J].中国煤炭,2004年
[12]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
工大学出版社,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