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组织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组织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静疗护理小组;重症医学科;静脉治疗;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0)06(c)-0148-03

静脉输液是在临床治疗当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因静脉输液具有快速、多方式以及长时间留置的特点[1]。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输液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静脉炎以及药物外渗、感染等情况,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使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负担也随之加重,特别是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因为其病情的严重性以及肢体活动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障碍、意识上的障碍,在临床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若是发生静脉炎以及静脉外渗时,产生的些许疼痛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因此就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2-3]。该次研究主要探究静疗护理小组在重症医学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将该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2280例静疗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该院收治的1212例静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滴注护理,将2018年7—12月该院收治的1068例静疗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静疗小组管理。研究组中男性患者623例,女性患者445例;年龄23~59周岁,平均年龄(32.5±3.9)周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92例,女性患者420例;年龄24~61周岁,平均年龄(45.1±4.8)周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属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同意签署知情书,就该次研究该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滴注护理,主要包括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以及病房检查、巡查,还有及时的更换药品等。

1.2.2研究组实施静疗小组管理,具体如下:①选择大专学历及其以上的,且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的护士组成静疗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再由副护士长担任其护士长助理,按区域进行划分,每科室留有一名联络员;②小组成员均进行规范化教学以及培训,内容包括有静疗相关的技术以及理念。③制定静疗质量监控表,由各区域组长负责并督导,1次/月,而静疗小组每3个月需进行1次互检,内容包括输液顺序、静脉管道的通畅、遵医情况以及药物性质与患者年龄、病情是否相符、巡视卡填写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药物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是否了解等。④静脉穿刺评估:穿刺前需了解患者情况、对其配合度以及用药种类等进行评估。穿刺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范围8cm×10cm以上,并连续消毒2次及其以上,待干后穿刺,尽可能一次成功。穿刺成功后,采用密闭无张力敷贴固定,并标记操作者以及穿刺日期等。每次输液治疗前后冲管及封管[4-6]。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其中主要包含GF(一般健康)以及RE(情感职能)和PF(体力功能)、VT(活动度)、BP(躯体疼痛)、MH(精神健康)、RP(生理职能)、SF(社会职能)这几个方面,其中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分析。并发症包括液体外渗、静脉炎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分析。判断标准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以及护理人员态度、来进行评估的,100分为满意,60~99分为一般满意,<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7.8%高于对照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静脉输液的要求以及护理质量也是越来越高。因为在临床静脉输液当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大多是不相同的,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药物外渗以及留置针脱出等情况,这就加大了临床输液的风险,还会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幅度的降低[7]。近几年,在临床护理当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临床称为静疗小组[8]。通过成立专业的静脉输液护理小组,使得静脉输液的制度逐渐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并且针对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主要包括有领取药品以及保管、配置以及换置等服务,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并对其护理步骤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降低输液故障的发生情况,还能提高临床的满意度[9]。

静脉输液既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同時也是临床护理的操作技术,有时候很容易就引发各种纠纷。因为临床护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要随时的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在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面对不同的风险事件,从而就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10-11]。而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控制存在的未知风险。在以往的输液管理当中,还没有较为规范的静疗小组,并且临床护理人员对于输液知识也有不了解的地方,在临床操作当中,未能够遵守规程,甚至有一部分的临床护理人员对于药物的给药途径还不是很明确,就会引发很多的问题,并且还会使患者的痛苦明显提高[12]。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使得静疗护理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13]。

第2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企业财务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必开课程,其理论性和应用性强,若以讲授为主的常规教学法,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满足中职学生教学需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表现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数据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感到有压力。案例有情节、有内容、有事实、有逻辑推理和论证、有讨论、有辩论,其贴近现实生活,很容易激发中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和饶有兴趣。

2.有利于把握和深化理论学习

在《企业财务会计》教学中,如果仅就理论讲理论,容易陷入抽象和乏味,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探索会计的基本理论,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利于把握和深化会计理论。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典型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1.做好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组织

教师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适当的形式,通过教学案例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其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可以联系到现实情况的理论要点,辅以众所周知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讲授“材料采购”一节时,可以针对运输方式、银行结算办法、商品交接地点和方式举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案例教学实施程序

2.1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一个案例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案例还应体现真实性、客观性和代表性。教师在设计案例时首先视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好理论准备,比如规定书目、资料让学生自学,或者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系统讲授,或者在案例分析前进行简单提示等。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教师指定章节内容和相关案例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难点和问题,但案例的生动性和现实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目的地听教师作理论讲解。

2.2独立分析和思考案例

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学生对案例情况和会计理论有了一些基本认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地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对案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从中发现可供探究的问题,然后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找出关联,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确定案例分析的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站在案例中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抓住问题的主次、轻重关系,找出产生这些关键性问题的原因及其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帮助学生确定思考分析的方法。

2.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对于案例教学来说,课堂讨论是中心环节,也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学生为主体,将自己前期精心准备、思考的所得呈现出来,相互交流 、探讨,互补不足,并对有异议的观点展开辩论。课堂讨论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式、学生扮演角色、指定学生重点发言等形式,确定某一问题的正确性或错误性,对合理、正确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验证。教师在讨论中因势利导,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最大收益。

2.4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

案例分析可以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三方面考虑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后,教师还应给学生加简短的评语,评定时注意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本身对案例分析的局限性。有些案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准确的评分尺度,而学生常常会创造出很多很好的答案和结论。因此,评定成绩要力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例选择要有“度”

结合当地企业,挖掘一些有本地特色的实例编写教学案例,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实践感。案例不管是选择经典还是自己编写,都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选择要有“度”。学生能通过学习、分析去发现案例所揭示的矛盾和会计理论之间的关联,学会从会计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2.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内容上应该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在讲授“销售产品”这一理论,可以选择这样一个案例:销售产品若为大批量时,可以给予顾客商业折扣;产品采用赊销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政策。要求学生讨论:商业折扣的计算办法;如果你是会计主管,你会为企业选择赊销还是现销?经过这样的案例分析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容易掌握什么是商业折扣,什么是现金折扣,懂得二者之间的区别,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通晓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实现创新。

第3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自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921年首创管理案例教学方法以来,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在西方国家备受青睐,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目前已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临床医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科等得到应用。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掌握学科理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货币资源的取得和分配进行研究,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尚没有广泛开展起来,以至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未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用应用案例教学法非常必要。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要使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组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做好课前案例准备、课中教学组织、课后报告撰写三方面工作。

1.课前案例准备

课前案例准备主要包括教师选择或编写案例和学生预习案例两项内容。其中,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尤为重要,因为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理财观念、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实现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案例类型多种、内容各异。为保证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在选择或编写案例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选择或编写案例要符合财务管理课程及相关章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案例内容及授课顺序要与课堂教学基本同步;(2)实践性原则。选择或编写的案例要符合实际情况,即使是虚构的案例,其情节设计与现实情况也应基本相符;(3)启发性原则。选择或编写的案例应蕴含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并通过互相讨论,启发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4)生动性原则。选择或编写案例时,要选择或编写生动活泼的案例要做到生动活泼,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案例学习中更好地学好财务管理专业知识。

课前案例准备阶段,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或编好案例外,还要并认真备课,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背景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学生要根据教师安排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针对案例中的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关对策,必要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以发挥群体智慧。

2.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

课中案例教学组织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两个环节。在案例分析与讨论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自主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另一方面在讨论中教师不应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没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之处不应立即纠正,而应在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加以修。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自己要积极发言,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

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总结时并不一定要给出标准答案,因为除了个别案例外,多数财务管理案例很少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关键是要从案例讨论中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从事理财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书面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要求:一是能反映案例分析与讨论中的不同观点和案例讨论的结论;二是案例分析总结报告要符合写作规范。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后,教师应对案例分析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组织案例教学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尽管有许多优点,但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而传统的讲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这使得案例教学与课堂讲课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在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效率、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把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对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课程中重点与难点仍可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传统教学法。当然,讲授教学不应是灌输与填鸭式的,而应是诱导与启发式的。除了案例教学、课堂授课等教学方法外,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组织学生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组织学生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案例教学只有与这些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模式,课堂上的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容易处理。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案例教学组织的难度以较大,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选用案例、带领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案例、做好讨论后的总结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踊跃发言,同时要对讨论内容加以引导,以免脱离案例主题。在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则应在课前按要求收集资料、阅读分析案例并撰写发言提纲。在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其他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要注意聆听,要敢于和其他学生和老师争论问题。

3.不同类型案例的关系

财务管理案例,存在各种各样的类型。根据案例功能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可以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按案例的范围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可以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按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定量分析案例与定量分析案例等等。不同类型案例的功能和作用是有差异的。为此,教师在选择或编写案例时,要注意处理好不类型同案例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类型案例的合理配置,以确保实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专题性案例要体现一定程度的“专”,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以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对课程中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综合性案例则要体现一定程度“综”,以利于提升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课堂秩序,就会出现一位同学人大声讲,其他同学人交头接耳地小声讲的混乱局面。为此,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时,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处理好“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为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必要时也可以对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发放一些小礼品;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地引导和实施一定的行为约束,维护好课堂秩序,以保证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爱荣: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5,(4):59

[2]郑晓云: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62~64

第4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VB 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理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必修课程,这是一门实用性强,面向程序开发与应用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利用VB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算法, 同时也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发图形界面下的应用软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为学生结合本专业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

1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课程设计理念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主线,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因此,我们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师通过呈现案例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来进一步主动剖析学习内容,最后通过案例总结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通过课程评价和撰写教学案例来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2 课程总体设计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是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结合VB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案例教学理念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生学习、生活及将来工作需要,设计教学案例及组织案例教学,并且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验证案例解决方案是否合理。

本课程是学习Visual Basic(简称VB)这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VB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小程序为案例展开,将整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以章节为单位拆分为若干个小的案例。当然,由于VB程序设计要牵涉到很多理论知识为铺垫,因此,案例教学要接合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我们首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使用案例教学。每个案例的学习按照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等步骤来组织教学。在进行教学之前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序对同学进行“动态”分组并且选出组长一名,让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分工及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及报告。

3 课堂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课程一直以来都存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学生第一次学习这门课程是决定他们是否有信心和兴趣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对于这章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让同学们熟悉VB编程环境和步骤,理解可视化编程中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窗体和基本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及方法。我们以“简单计算器”为案例来进行第一章的教学,具体如表1。

通过对案例的展示、分析、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特点、运行机制,对VB程序设计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②

4 课程评价

第5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在课堂讲述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时,通过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以便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更重要是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被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法学院使用。经调研发现,在提升现代法学教学质量方面,案例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为什么在法学课程中要应用法学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具体性、实际性,在法学课堂引入这种方法,利于把知识性较强的法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使学生理解法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对法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娴熟运用法学知识和原理去分析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因此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有三点:一是掌握教材。因为教材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法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理论。二是熟读法律法规。因为法律法规可以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法律实际情况。三是学习分析案例。因为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将法学知识和法律法规综合运用通过逻辑去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得学生体会所学法律法规应用的环境和时机。

2.2培养自主思考

在传统的法学课堂上,授课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或者主导者,通过灌输式的讲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无需自主思考。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它恰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缺点。在法学课程中,授课教师通过法学案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学生个人发言。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小组讨论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对案例问题的认识从不清晰到清晰,对案例问题的理解从浅显到深刻,对案例问题给出的解决办法从不完善到完善。这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形成严谨的法律思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2.3增强互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授课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观点不能质疑和批判。但是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如对现在社会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虐待幼儿实践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可以针对案例发表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件发表个人观点。在讨论和辩论中,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最终使得学生掌握运用法学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的模式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形式,在法学课堂上授课教师可以依据讲授的知识点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3.1模拟法庭

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如检察官、被告及被告律师、原告及原告律师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样例,进行模拟审判。这一形式被称为模拟法庭。授课教师在讲述诉讼知识点时,可以应用这一形式。模拟结束后,教师对模拟状况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进入司法庭审模拟状态,感受真实的审判过程,使得学生对诉讼程序的印象深刻。同时,在模拟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3.2课堂讲授

授课教师在对法学知识点进行基础上加入法律案例讲解,并对案例进行分析论证。这一形式被称为课堂讲授。课堂讲授形式对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如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有重点、有目的选择,选择发生在近几年的案例,选择难度由浅至深的案例。通过这一模式可以较为迅速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并且通过法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相互综合,便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3课堂讨论

授课教师在讲解完课程知识点后,针对教学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这一形式被称为课堂讨论。在法学课堂中使用这一形式,授课教师选择讨论的案例要明确选择案例的选择是为教学服务,是通过案例来阐明知识点。教师在总结和点评过程中,应该对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运用法律依据将案例中的法律知识点讲透彻,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网络教学

授课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传递法学知识点和法学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形式被称为网络教学。教师使用网络作为辅助工作进行教学,在课程开始前,通过网络将法学理论知识点及问题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课程之后,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向学生布置案例分析等作业。

3.5媒体教学

授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电子教案、媒体视频播放工具向学生传递法学知识点和展现应用法学的场景。这一形式被称为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展现法学案例和庭审等场景,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点

在法学课程中如何成功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哪些关键点需要关注?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4.1授课教师在课堂的定位是关键

在法学课程中使用教学案例法,教师必须准备定位,否则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及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模拟法庭和课堂讨论形式下,教师的定位是指引者,指导学生讨论案例,避免偏离讨论方向和目标;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和相关知识方面的回答,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这利于学生缜密分析案例并给出合理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在在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同时也是一位导演,是一位策划者,是一位主导者。在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中,学生在这一由讨论到辩论再给出结论的过程中也会受益匪浅,因为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法律逻辑推理能力、把握案例关键点的能力、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能力。

4.2选择案例是关键

为什么要在法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为了课堂教学方式多样?这些都不是根本目的。教会学生将特定的法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联系起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去解决社会中的法律纠纷,这才是根本目的。这样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选取的案例必须有价值,能够连接前后的法律知识点,具有典型性,具有系统性,具有难度。首先,选取的案例应该包含较多的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以培养学生在具备法学理论基础上可以解剖案例,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时代性。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法律案例,具有时代性的法律案例,易于学生融入法律案例情景,进而通过案例掌握司法实践出现的新问题。最后,选取案例要结合教学对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法律案例进行教学。

4.3平衡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时间是关键

在法学课程中,讲述法学理论知识的时间和案例教学的时间改如何分配?全部课堂时间用来进行案例教学是不合适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全部课堂时间用来讲述理论知识也是不合适的,这会导致学而不用的结果。因此,时间应如何分配是一个教学关键点。经调研统计,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普通的案例教学时间应该占据总课时时间的四分之一。对于特殊的法学知识点,如诉讼法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案例教学时间,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讨论案例,以培养学生成为学以致用的人才。

5结语

第6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刑法 案例教学法

刑法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不易掌握等特点,抽象的法律解释容易枯燥。独立学院学生,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刑法案例教学不但能使抽象、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简单、易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效地检测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案例辩论、案例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目前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独立学院刑法教学中已经普遍穿插了案例教学,但由于独立学院发展历史不长,师资队伍还不很稳定,教研投入力度有限,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阻碍和问题。

1.案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理论讲授法仍然是当前独立学院刑法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大多会穿插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举例的方法是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解释某一刑法基础理论知识。“案”“理”结合不紧,很多时候是教师设问,教师自己回答,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没能精心设计案例教学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扮演着中心角色,案例讨论的课堂组织不到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案例教学课时不足。很多独立学院刑法教学按总则与分则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教学,每学期周课时3节,其中实践教学课时没有硬性规定,因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整个刑法教学基本以理论讲授形式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全面了解案情、分析探讨争议问题,常常要花不少教学课时,很难从现有的每周3节课时里抽出时间组织案例教学。

3.教学案例没有系统化。案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任课教师往往随机从网上收集案例,很多案例都近乎虚拟,案情设计有些理想化,案例争议性较小或代表性不强,当地法院时新的审判实例使用不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刑法教学案例集。

4.案例教学考核方式不尽科学。案例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针对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的案例分析题,这种考核方法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且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5.案例教学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革新,还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从当前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上尚未形成正确、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任课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研组织力度不够,而且,案例教学师生素质也难以满足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改革设想

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刑法案例教学的改革和运用是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刑法案例教学模式

刑法案例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涉及教师的讲授方法,还涉及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课堂氛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1.列举案例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刑法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模式。列举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法律理论、法律条款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列举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细节没有过多要求。可以是几句话就讲完的一个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课内讲完的一个案例。既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有关材料加工而成的案例。

2.课堂案例讨论模式。课堂案例讨论模式可选择使用,课堂讨论可以小组讨论或对抗辩论形式进行。重要的讨论案例应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可相对固定,一般为4-6人,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要求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教师可选择部分小组当堂进行观点阐述,最后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对抗辩论通常将全体学生按照观点不同分为2-4个小组,经充分讨论后以小组形式当堂进行课堂辩论。辩论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和了解,也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合作能力。

3.模拟法庭模式。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教学可与“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由学生担任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角色,利用律所或法院提供的真实案例,按照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模拟审判。学校需建设模拟审判法庭,并购置必要的服装和器具,力争达到仿真效果。模拟法庭教学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使用次数不宜过多,一学期以3-5次为宜,每一个角色可由3-5人担任,学生可更换角色进行操练。

4.法律诊所教学模式。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由教学单位开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凭借自己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办理真实案件的教学方式。诊所通过指导教师(Clinic Professor)指导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或参与案件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主动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笔者所在单位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一直以来,利用这一平台,在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咨询、代书、调解、调查和诉讼等法律服务。学生参加法律服务的热情很高,所有参加法律援助的同学都认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堂教学中不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需要任课教师课外进行单独指导。办案过程中,教师可拿些典型问题到课堂讨论,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

《刑法学》计划课时一般为108-126课时,而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如果面面俱到,则完不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案例教学所要求的分析和讨论时间。任课教师应合理分配讲授课时,挑选各章节的部分内容着重讲解后,类似内容可通过案例教学形式完成。这样既避免了连续理论讲解的枯燥,又挪出了案例教学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刑法分则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重点罪名进行案例讨论式教学。

本课题组还设计在《刑法学》课程结束后,作为必选课程开设一门“刑法案例分析”课程,约18-20课时(9-10周),时间安排在大三年级。主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紧密结合司法考试题型,训练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法律诊所式教学也可在这一阶段进行。

(三)收集典型刑法案例,编辑刑法教学案例集

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过于简单的案例,没什么争议,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案例太难,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则会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容易造成冷场,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有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难度要适宜。

采取案例教学法,应该精心选择并编写系统案例。选编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案例要新颖。即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其二,案例要典型。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其三,案例要系统。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典型案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选定案例,并设置问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其四,案例要多样。既要选择仅涉及一个问题的单一题眼的案例,也要选择适量的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既要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微小案例,也要选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既要选择已有确切答案的案例,也要选择争议颇大,尚无定论的案例。

(四)改革刑法学课程考核方式

刑法学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可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面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是记录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时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分,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适应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2.面试成绩。面试以现场抽题并口头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主要题型为案例分析。面试可以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等。学生抽题后需有必要的思考时间,教师当堂根据学生表现,记录学生得分。评分时既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判断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维过程,教师需及时点评,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

3.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其运用情况。重点可模拟司法考试试题形式,考试题型主要采取选择题与案例分析题型。笔试成绩还是学生总评成绩的主要部分。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的适当性与典型性

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教师平时需要注重积累和搜集典型案例,适时编制教学案例集,针对主要知识点配备典型案例,并及时更新,供教学使用。教师应与司法实践部门密切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取最新、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理论。

(二)实行小班授课制

实施案例教学应当实行小班授课。目前,我国高校流行多班合并上课的做法,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100余人。在这种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实施案例教学必须实行小班化授课方式。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左右,案例教学时间弹性较大,很可能拖堂,课程应尽可能安排在某时间段的最后一节课。

第7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原意为情况、事实、实例等。将案例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我们使用的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习者是主体,案例是教师与学习者互动的平台。一般情况是教师设计案例,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训能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会计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有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简单的来说就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为绝对的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教学中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采取的是“聚合思维”而在我们的案例教学法中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发散思维”,使学习者具备广阔性、深刻性特点的思维习惯。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

近几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部分办学单位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比如开设实训课程、聘请行业企业人士进校指导实训,以此推进工学结合。教师要按照《财务会计》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和编写一套与会计理论、方法及教学进程相配套的会计案例。教学案例首先要与教材内容相适应,即按照会计专业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要求选择和编写;其次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既有反映社会经济某方面的简单案例,也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案例,以适应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再次,也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状,搜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案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此笔者设计编写了包括以下三种具体形式的具体教学实例。教师引导实例:这是指教师精讲具体案例,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独立分析案例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小团队讨论实例:让学生和教师自组学习团队。在团队中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按照传统学科体系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设置的主要教学科目有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等,各核算方法之间有其内在逻辑合理性,因而传统《基础会计》课程一般以此组织教学。这种传统设计形式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来讲,接受不是难事;但是对于刚进校的学生,无疑是会计入门的一道门槛,有人说“会计核算本身不难,就是会计入门难”,说的就是对于“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复式记账这两种方法的学习,这是因为这两种方法内容较抽象,不便于理解。同时,这种设计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核算方法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处理账务。

(二)理论知识和实训结合。这种教学设计形式遵循的是工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办学单位依据社会群体中各类财务岗位的业务技能要求,将《基础会计》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模式。实训教学中由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个小版块组成,这三个小程序的设置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众所周知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但是教师应该明白设计者本意是以基础知识模块实现学生理论储备以期指导实训,尽力避免忽视理论从而造成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训的脱节。

(三)项目导向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模式基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这种形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考虑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主要适合面向社会的短期岗位能力训练。

第8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也就是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的分析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推论出一般的原理。在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律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时,可以针对法律案例的内容和法律案例涉及的法学知识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法律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法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既能掌握法学理论的精髓,又能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纠纷。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应用所掌握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对教学涉及的法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法律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功能

当今世界,英法美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往往把案例看作是一种经验材料,学者可以从中阐明法律理念,探究法律的渊源。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法学教育时宜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近年来,案例分析法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受到一些批评,但也应该正视其优点。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法律实务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分析、推理能力。在我国,法学教育的对象是高中起点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打下较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尚不具备基本的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相关法律课程时,虽然也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但仅是为了证实所讲的法学原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法。在法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法律教学具有以下功能:①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研究,组织讨论,领会案例中所蕴含的法学理论精神。②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受众对象。教师在应用法律案例组织教学时要妥善处理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案例的收集、取舍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等方面;学生作为法律教学活动的受众对象,直接参与法律案例的讨论,发表自己对法律案例的观点,相互讨论学习。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法学教育在法学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抽象法学原理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相关理论知识,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脱节。在教学方法上,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法律问题,探求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疑难法律问题,也就提高了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的目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达到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案例分析法的步骤是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由于所涉及的案例比较多,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分析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要点还未真正把握。主要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一是主体分析:涉案主体有哪些?二是法理分析: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三是责任分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四是启示分析:本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第9篇:组织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管理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针对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案例教学法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真正意义上的用于企业管理的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创立的。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院坚持了几十年,编写了大量案例,总结出一套案例教学的先进经验,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必要性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涵盖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的招聘于使用、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因此,具体的案例教学可以把现实问题带入课堂,把枯燥的理论编成解决问题的公开讨论,把一个战略性的理论框架变为现实问题的可操作实践,进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进一步加深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要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但是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产品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案例的不同背景、不同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路径,并在处理结果预测和比较基础上,做出满意的决策。

3.国内外经验的要求

美国的教育机构为创造繁荣的经济培养了大量一流的管理人才,案例教学是其主要的手段。据统计,美国几所著名学府的MBA学生平均每天要完成案例分析7~9个,大量的训练为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虽然我国的国情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不同,但是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素质方面,国外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案例教学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准备问题

案例教学准备问题主要是指案例的选编问题。案例教学法成效如何,在和大程度上与所选择和编写的案例质量相关,或者说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虽然较多,但是很多案例已经不能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些案例来源于国外真实案例,本土化案例较缺乏,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从本土文化出发识别问题所在,尝试性提出可行性方案。有些虽是本土化案例,但是其来源于报纸或报告文学,缺乏专业性,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的过程问题

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任何一方没有进入角色都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就学生而言,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书本上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感觉比较抽象,认为没有实际的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教师而言,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企业实践的经历,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欠缺,或者说并不清楚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控制案例教学的节奏和进程 ,如何挑选和搭配“演员”,保证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效果问题

案例分析的现实性和随意性决定了案例分析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方案和不同的结果。案例分析中有些观点相同或相近,也有些观点是相互对立或冲突,这些情况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案例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产生争论,有时会出现激烈的观点对持,使学生无法形成清晰的思路。由于学生在分析之前,缺乏理论依据,往往只凭尝试判断,在讨论时,往往抓不住要领,缺乏共同认识基础,在一些非关键性、非实质性问题上争论不休。

三、案例教学的对策

1.选好编好案例

精心组织案例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工作,建立案例教材库。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典型性。典型性要求案例资料能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将搜集编写而成的典型案例加以“储备”和使用。(2)真实性、客观性。案例资料要真实可靠,情节合理、内容充实、引用数据也要科学准确,因此,教学案例应直接来源于企业现实生活,应是全面的、实际的、要求进行管理决策的现场情景案例。(3)分析价值。分析价值主要是指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要具有启发性、创新性。对案例中设立的问题,应有启发性和创新性,应当有一定空间,让学生去思维、分析、发挥。

2.组织好讨论

组织和指导好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针对每个案例提出一些讨论题或思考题,但讨论题和思考题要具有大的、宽的讨论、思考空间,以有利于启发学生从新的、宽的、高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案例。(2)组成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可让学习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在学习小组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再以学习班为单位集中进行案例分论,由各个学习小组派代表作专题分析。(3)创造良好的案例教学分为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师生在平等、和谐、开放、生机勃勃的环境中欲言,自由地发表意见。

3.做好案例点评

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讨论中各自的优缺点,把讨论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换句话说,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三个层次的改变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史宝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03)

[2]黄 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探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