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安全会议范文

金融安全会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安全会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安全会议

第1篇:金融安全会议范文

当前金融风险产生和防控不力的体制根源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反映,当前我国各种金融风险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既有经济结构矛盾和经济体制转轨不到位的因素,金融体制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一)实体经济改革不到位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未彻底改变,国有资产效益不高、活力不足、加杠杆冲动较强,是企业部门整体偿债能力下降、杠杆率攀升、信用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2014年末国企资产负债率较2007年末上升了7个百分点,目前杠杆率已达到民企杠杆率的两倍左右。二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健全。“三会一层”和内控机制流于形式,董事会运作行政化,运营管理机关化。许多金融机构仍主动或被动承担大量政策性业务,预算软约束导致道德风险,资本真实性和质量不高导致利润虚高,管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不足。三是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隐性债务反复升高,“土地财政”根深蒂固,不断催生“地王”、持续吹大泡沫。四是部分行业垄断特征明显。虽然政策上一些领域相继开放,但各种“玻璃门” “弹簧门” “旋转门”下,无形的市场准入关卡仍然难以逾越。

(二)金融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是金融调控软弱无力导致风险滋生。金融监管博弈货币调控,监管部门基于对金融机构巨大而直接的影响力,自觉或不自觉地超越监管范畴扮演宏观调控角色,宏观调控令出多门,货币政策主体性和自主性不够,货币总闸门难以控制,导致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资产规模迅猛扩张,股票、房地产和商品市场泡沫积累和破灭反复出现,这是当前各类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背景。二是分业监管导致风险防控不力。首先,分业监管体制下“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风险看不穿、防不住,无法有效综合经营和大资管背景下行业交叉领域不断积累的金融风险,导致监管真空。宝万之争中各监管部门仅关注各自领域,无法实现穿透式监管,高杠杆投资风险巨大。其次,部分功能法律属性相同的金融业务分属不同部门监管,政策沟通不畅导致监管标准不一,滋生监管套利,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有效性,如信托计划和券商、基金的资管产品功能属性相同,风险资本要求却大不相同。再次,各监管部门独立发展登记结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金融统计系统,数据标准不一、信息归集困难、无法获得统一共享的监管数据,导致监管反应迟钝。三是日常监管与危机救助分离导致风险处置低效。在金融机构治理不完善、金融监管不到位情况下,金融安全网过度依赖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央行金融稳定功能被简化成付款箱,在不参与日常监管情况下参与救助,权责不对称必然导致救助处置耗时低效,兜底式“花钱买稳定”往往要付出更高代价。

防范金融风险要托底于保立足

于改

实践表明,每当改革开放遇到重大困难,总会出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面对复杂的金融风险形势,策略上应“以保为主”,避免问题恶化,主动放缓改革节奏,甚至出现改革倒退;另一种声音认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恰是关键改革不到位或配套改革不到位造成的,策略上应坚持“以改为主”,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化解风险于改革创新之中。在当前实体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金融管理体系不完善,金融风险高压高发背景下,“以保为主”还是“以改为主”争论又起,从根本上厘清“保”和“改”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理论边界和政策涵义,对于正确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意义重大。

(一)“以保为主”是对守住风险底线的曲解

什么是“保”,“保”和“改”的理论边界在哪里,要保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保”是基于底线思维,是非常态下应对危机的机制和措施,保的是底线,只有形势发展到底线时才需要保。就金融风险而言,“保”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所以说金融安全托底于保。在底线之上,过度追求“保”必然妨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仅无法有效化解已有的风险,无助于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产生、积累和传染的根源,还会造成激励机制扭曲,最终催生新的风险。

一是“以保为主”会固化既有结构性矛盾,导致风险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以保为主”理念下,许多本该有序化解的个体性、局部性、短期性风险因素迟迟不能得到处置,可以通过风险暴露而疏导的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大而不能倒的风险领域越来越多,系统性风险压力显著加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无法发挥。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是“以保为主”理念的突出表现。一旦房价上涨,则担心风险,采取限购限贷等行政化手段抑制需求;而一旦经济走弱,希望以房地产投资提振经济增长的时候,又会采取反向措施促进房地产发展,房地产调控被短期调控目标左右,而土地财政、供地制度、房产税以及房地产在经济增长和调控中的作用等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未得到实质推进,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的根本原因。

二是“以保为主”催生道德风险和新的风险点。“以保为主”主张“零风险暴露”,采取事实上“花钱买稳定”的策略。其结果是微观上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盛行,宏观上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无限救助,造成了严重的激励扭曲,催生道德风险:投资者长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和金融机构因风险不必自担而过度承担风险;监管部门因成本外生的无限救助,存在放松监管的逆向激励。当前,许多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高杠杆投资套利,金融市场紧绷下各类意外事件往往形成不小的市场震荡,过分强调市场稳定就可能倒逼央行货币投放,在这一具有明显道德风险特征的制度格局下,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必然在整体资本水平不足情况下进一步扩张,最终导致更高的杠杆率和潜在风险。

(二)“以改为主”是防范金融风险唯一出路

改革开放历史证明,唯有改革才能解决经济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唯有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破除风险滋生和积聚的体制根源。

一是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定地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的关键是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理顺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使地方政府具备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财权和财力,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顺价格机制等来有力改变激励机制。降成本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将“营改增”的减税效应落到实处。补短板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既要补发展短板,更要补制度短板,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制度短板。应抓紧制定出台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的方案和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教育等服务的具体办法,同时努力为民间资本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2篇:金融安全会议范文

今年以来,全省总体形势很好。经济继续加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5%,增速居全国第2位。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由于气候条件有利,雨水充足,目前苗全、苗齐,奠定了丰收的良好基础。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增长64.1%,投资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5%,进出口总额增长21.6%。1-5月,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44.4%,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46.2%。这样的好形势,是全省上下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增长明显,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省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受国际石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内收紧银根等因素影响,4月以来,工业经济出现增幅回落、产销率增幅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扩大的苗头。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2倍,增幅比一季度高53个百分点。4月末,两项资金占用增长28.6%,增幅比3月末高14.9个百分点。国家实行从紧货币政策对我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很大,新的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现在看,完成全年任务相当艰巨。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要努力完成5500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完成8000亿元。项目建设、工业企业生产和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较大。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和各个方面特别是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解决好经济运行中资金紧张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共同克服困难,积极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

这里,我重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和大家共同研究。

一、坚持以解放思想推动金融创新。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全会部署,“继续解放思想、推动**振兴”大讨论活动已经全面展开。省委全会把推进金融创新作为需要着力解决的影响**发展全局的八个问题之一,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要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不断突破不适应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束缚,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切实可行办法。金融工作改革步子再大一点,创新办法再多一点,真正用思想大解放推动金融工作大发展、金融服务大改善,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金融机构与地方要在相互支持中加快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为依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既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在,全省国企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体制环境得到改善,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十几户“老大难”企业和粮食流通企业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信贷主体的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这次省委、省政府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考察,分别与上海、广东、深圳达成了在我省建立工业园的协议或意向,目前广东工业园已落户农安,上海工业园、深圳工业园将很快启动,我们还在推进建立香港工业园、日本工业园、韩国工业园。这些工业园,主要承接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推进以商招商,有的已带来好的项目。这将增加金融信贷需求,也为金融机构放贷提供有效载体。希望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授信额度,增加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投放,使全省贷款增长幅度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努力帮助处置不良资产,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去年,省政府设立金融发展专项基金,对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给予奖励,今年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同时,继续实行贷款贴息政策。考虑今年的实际情况,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增加信贷投放。

三、着力解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问题。今年以来工业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信贷投放趋紧的情况下,我们要研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一要创新贷款品种。现在,全省两项资金占用明显增加。要研究利用企业应收账款和标准仓单抵押贷款,鼓励发展金融直接产品、间接产品和衍生产品。探索发展企业设备租赁贷款。二要逐步建立中小型工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支持担保机构化解担保风险,扩大担保贷款规模。三要搞好银企对接。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内各银行机构密切配合,经常沟通信贷需求信息,共同深入市(州)、县(市),到企业现场办公,对重点企业要一户一户地进行研究,解决资金困难,千方百计保证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四、努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推动民营经济腾飞,必须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融资难,这是全国共性问题,但我省更突出一些,要重点研究加以解决。一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最近,中国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总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可以在承诺承担风险处置责任的省份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有关部门要抓紧调研论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下半年开展这项试点。二要研究提出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指导计划。可以在千户成长性中小企业中选择几百户,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的资金需求,利用财税政策支持,调动各种融资手段,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资方案。省金融办、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要搞好摸底,提出具体安排意见。三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这次启明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融资近3个亿。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单纯依靠自我积累“滚雪球”发展的小农意识,敢于和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增资扩股,做大做强。要积极引导、辅导优质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国家批准在天津、大连设立柜台交易,入市企业条件远低于主板和创业板。我们要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发展柜台交易,为成长性好的非上市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五、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加强金融支持与服务。去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省成立了5家村镇银行、1家贷款公司和1家资金互助社,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要抓住机遇,总结经验,继续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今年计划成立3家村镇银行,有关工作要积极推进。同时,要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在服务“三农”中的主力军作用,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畜牧业加快发展,增强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扩大小额贷款服务,这是与农村分户经营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形式。可以推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抵押贷款,开发商业信用贷款,满足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和多种经营等资金需求。农业既要承担市场风险,又要承担自然风险。要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去年,我省农业遭受严重干旱,很多农户减产并未减收,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鼓励各类保险企业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和动员农民参加保险,切实为农民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财产等风险保障。

六、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这是解决企业贷款难、扩大信贷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努力,我省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到去年底,全省担保业资本金为43.2亿元,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73家,其中县级31家。去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35.4亿元,今年一季度又提供24亿元。各地在信用担保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有的地方组建了管理者、业主、金融机构三位一体的信用担保机构,取得很好效果。我们要总结经验,创新方式,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担保机构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尽量降低或减免收费,支持担保机构发展壮大。要加强风险控制,鼓励社会资本、企业资本进入担保领域,放大担保能力。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今年初正式在我省挂牌成立,这为我省发展担保业、使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创造了条件,希望积极运作好,充分发挥作用。

七、积极引进外资外埠金融机构。这是壮大我省金融业规模、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的重大措施。近几年,我省引进了几家外埠银行,但还不够,特别是没有外资银行。我们要在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支持**银行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造的同时,继续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现在,韩亚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得到银监会批准,正在筹建长春分行。中信银行也有望在近期得到银监会批准筹建。这样,今年将有2-3家域外银行在我省挂牌营业,引进外资银行将实现零的突破。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与香港东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的联系,争取明年再引进2家以上金融机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在我省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按注册资本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并在办公场所、开展业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3篇:金融安全会议范文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路径;存款保险制度;联席会议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6-0073-03

一、引言

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相对而言的,是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外的一种民间融资活动。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是由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本世纪以来,甘肃省正规金融支农服务乏力,民间金融对全省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危机时代我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正规金融的逐利性,甘肃省正规金融更加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又催生了民间金融的更快发展。但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国家监管,从而容易增加金融风险,产生经济纠纷,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为进一步引导民间金融为我省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服务农村经济和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规范甘肃民间金融发展的新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二、甘肃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分析

民间金融在甘肃省从城市到农村普遍存在。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从古到今,民间金融以其手续简便等比较优势在农村生生不息,再者本世纪初我国推行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以及其他政策行为也催生了当前我省民间金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一)甘肃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

与正规金融相比,甘肃民间金融在借贷手续、利率确定、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等方面有很多优势。

1.借贷手续简便。调查发现,民间金融的借贷手续比较简便,中间环节少,通常的小额借贷都是调剂村民的资金余缺,借贷范围都锁定在相互比较熟悉的亲戚、同村或邻村村民、朋友之间,人情关系成为隐形担保,借贷双方对对方人品、信誉有充分的了解,双方无需担保人,直接发生借贷行为,但大额借贷通常都要借贷双方都熟知的中间人做担保,签订协议,无需抵押品。

2.利率灵活。民间融资的利率非常灵活,借贷利率由双方根据市场供给情况协商议价,如果当时资金供给趋紧或借款人急需用钱,则利率较高,反之则利率较低。另外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也决定利率的高低。

3.信息成本优势。民间金融大都建立在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上,融资资金来源于熟悉的居民,借贷信息的传播都以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朋友、生意伙伴的人际网络为主渠道,长期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起到了抵押品的作用,较之于正规金融的信息搜索成本更具比较优势。

4.监督成本优势。“民间金融交易中借贷双方往往具有持续的社会关系,这种持续的社会关系大大减少了贷款者对于借款人的监督成本”。民间持续的社会关系奠定了融资双方的良好信誉,“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便是民间融资中信誉的经济价值。信誉的道德约束降低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也降低了贷款人的监督成本。

(二)甘肃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缺位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强化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贷款重心向大城市集中,县及县以下机构被撤并,造成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缺位”。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缺位,也催生了民间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1.国有银行改革:农村金融资源更加稀缺。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开始实行以效益为中心的商业化运作金融资源向大中城市、大中企业、优势产业转移。甘肃省各商业银行对农村信贷严加管理和控制,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幅收缩我省基层金融机构和网点,据统计,近五年来,甘肃省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机构由3459个减少到目前的1795个,全省平均每个县(区)减少了21个。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导致农村金融资源极度缺乏。

2.农村信用社贷款。僧多粥少。甘肃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面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提速,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严重不足。据测算,2011年若要较好地满足涉农贷款需求,全省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规模最低也要达到3 10亿元,但央行要求甘肃省农村信用社201 1年新增贷款不得超过159亿元,农村信贷是僧多粥少。

3.邮政储蓄银行。杯水车薪。邮政储蓄在甘肃省乡镇分布网点较多,但在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前,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将存款资金直接转存到人民银行,成为农村金融的“抽血机”。2008年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甘肃分行成立,目前营业网点还未完全覆盖我省乡镇,三年来虽然对中小企业和农户开展商务贷款和小额贷款试点,但相对于农村融资需求依然是杯水车薪。例如,2010年甘肃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0.4亿元,针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仅为27.9亿元。

三、甘肃民间金融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由于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甘肃省民间借贷进一步升温。“民间金融在我国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应当予以承认和支持”。但我省民间金融规模庞大,融资方式隐蔽,一直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其逐利性正在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跑路”现象的发生,更进一步说明了隐蔽的和不规范的民间融资的社会危险性,因此加强监管便成为当前规范我省民间金融发展的题中之意。

(一)金融风险高,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弱化国家宏观调控

民间金融是一个风险极大,且易出现欺诈行为的行业。甘肃省民间融资不规范,隐藏着较高的金融风险:首先是制度风险,“典当行、租赁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性金融机构相比,在组织方式、运作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普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贷款程序等必要的制度,也不提取存款准备金及呆账准备金”。蕴含着巨大的制度风险。其次是道德风险,民间融资多以口头约定或签订简单协议,借贷双方仅凭信誉这种软约束指标,没有硬化约束机制,一旦借方出现拖欠,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再次是市场风险,民间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农村基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普遍都规模小、经营范围窄、抵御风险能力弱,一旦出现损失就会发生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民间金融的高风险不仅会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同时民间金融还会弱化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因为“体外循环”的民间金融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更为突出,它们只追逐利润,当国家对某些产能过剩或淘汰行业实施信贷紧缩进行宏观调控时,受利益驱动,民间金融就会流向这些限制性行业,从而弱化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二)高利贷等负面因素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我省民间金融市场主体鱼目混杂,除了近几年国家政策核准范围内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外,还有早期的民间自由借贷、民间互助会、和会、地下钱庄等多种民间金融组织。民间金融以“逐利”为核心,借款利率极高。根据2011年初的一份调查,2010年以来,兰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利率月息高达10%,如果借款10万元,月息是1万元,10个月本金就翻一番。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4倍的就界定为高利贷行为,并严厉打击。贷款公司深知高利贷是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违法行为,他们放贷手段隐蔽,通常采取多种手段逃避法律:一是口头约定利率;二是借条上只写本息累加的数额;三是放款时就扣除利息,采用现金放、收款;四是一旦事发就立刻销毁放贷账目。贷款公司通常与讨债公司合作,由讨债公司帮助讨债,借款出现拖欠时,讨债公司就会使用暴力手段讨债,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高利贷不仅是金融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四、规范甘肃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2年,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又处在一个新的起点,金融如何支持经济发展,对甘肃省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看,以正规金融为主、民间金融为辅成为当前及今后解决我省各项建设资金瓶颈的主要途径。但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看到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其消极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就不仅关系到金融稳定,而且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法律制度是首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正式提出发展民间金融,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2012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至此,民间金融不仅得到“正名”,而且投资领域也进一步拓宽。根据中央精神,甘肃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降低了民间资本投资金融的准入门槛和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但是如何保障民间金融的投资权限和合法地位却没有法律依据。同时我国民间金融监管法律几近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2)》指出,一方面由于民间借贷的相关立法滞后于社会实践,相关法律规则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暴露出零散化缺陷;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市场监管缺位,其法律地位陷入尴尬境地。我国民间金融立法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一步推进。为此,应尽快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规范的民间金融法律。《民间金融法》重在体现以下要点:一是确定民间金融的组织行为,如依法成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开展业务;二是纳入国家监管范围,要求民间资本到工商管理局依法登记;三是对融资利率设定参考标准;四是要制定统一、合法的借贷合同;五是制定市场退出机制;六是界定民间融资与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非法活动的界限。民间金融具有消极的一面,高利贷、非法集资等常常蕴藏巨大的金融风险,严重扰乱金融、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引导民间金融步入阳光化、法制化轨道,使民间金融从“地下”野蛮成长走向“地上”理性发展。

(二)建立民间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机制

从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若干意见》到2011年甘肃省出台《实施意见》,都为我省民间金融参与区域金融、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民间金融在服务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据调查,在甘肃省民间资本雄厚的庆阳、平凉等地,借方可以在短期内聚集几千万的资金,没有抵押、担保的巨额资本一旦发生市场风险就会血本无归,甚至引发社会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以来由国家承担隐性担保,但是发展民间金融只能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甘肃省对民间金融实施有效监管,要建立民间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机制。“在金融市场逐渐开放、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日益多元化背景下,为了降低民间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维护公众信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民间金融存款保险机制不仅能够保障农村存款,保障民间资本持有人的利益,而且直接推动民间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存款保险机构要根据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信誉等因素实行差别保险费率,有权要求民间金融机构因主观经营不善出现危机时退出存款保险机构,或由其他金融机构并购,将风险降至最低。

(三)建立监管民间金融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

我国当前对正规金融机构实施“一行三会”分业监管制度,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分业监管已难以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例如,2001--2005年江西富泰投资有限公司擅自在证券经营场所从事股票融资,利用民间出资者身份直接充当炒股中介,五年融资上亿元,使南昌、九江、厦门等地几百名股民损失惨重,事情败露后,央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江西证监局相互推诿,均表示自己不负责这一领域的监管,这充分暴露了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分业监管不合作的管理弊端。“事实上,分业监管机制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的监管机制,否则,要么会出现监管真空,要么就是一些应该改革、应该创新的业务得不到监管机关的认可,而中国的监管体制恰恰有这种弊病”[引。民间金融投资多样,根据我省出台的《实施意见》,民间金融不仅能够投资银行,也能参股证券、信托、保险业务,所以民间金融出现混业经营也是必然,建立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就监管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协商,互通信息,研究对策,有目的、有计划地联合建立金融监管方面的公告制度、督办制度、质询制度,形成监管合力,以备民间金融混业监管之势。

(四)创造有利于民间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

要努力为民间金融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完善甘肃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等机构的全面监测和有效监管,严厉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地方金融市场秩序;支持民间金融参与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金融机构改制,支持民间金融参与小额贷款公司、参与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改革创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主动为金融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

五、结语

第4篇:金融安全会议范文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邮政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加快邮储银行创业步伐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邮政金融十年发展历程,总结2010年基本情况,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以思想的新解放、改革的新举措、工作的新成绩推动全市邮政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邮政金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从邮电分营到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这十年,在省公司、省行及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紧抓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遵循经济规律,勇担历史责任,逐步走出了一条思想观念大转变、金融事业大发展、各项工作大突破、企业效益大提升的科学发展之路。十年来,我们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活。储蓄规模从1998年的7.02亿元,XX年突破10亿元,XX年突破20亿元,XX年突破30亿元,XX年突破50亿元,XX年突破70亿元,2010年一举跨越100亿元大关,跃居全市银行同业首位;资产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现在的小额质押贷款累计发放过2.5亿元,小额贷款累计发放过5000万元;保险规模3亿元;公司业务自开办到现在的2.5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这十年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气象,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年来,邮政金融整体经营效益越来越好。分营前邮储收入仅为1320万元,占邮政总收入的22.86%,10年来收入不断攀升,特别是从XX年开始,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收入仍然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末已经达到1.5亿元,占邮政收入比例达到70%以上,规模总量是10年前的11倍多。十年来,信息科技推动发展的力量越来越大。邮政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是一个金融服务手段由手工向电子化服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单一化柜台服务向全方位电子化服务的发展过程。目前金融信息化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各类系统软件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依靠信息技术推进银行发展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过去的十年是全市邮政金融经受考验、艰苦奋斗的十年,也是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十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能有这样的局面,难能可贵,来之不易。十年的发展成绩,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的结果,与省公司、省行及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市分行,向奋战在邮政金融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0年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市分行运行的开局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省行的正确领导下,××市分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行各种会议精神,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构建企业合规文化和执行力文化,促进企业和谐进步,推动全市邮政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经过全行干部职工一年的努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迈出了改革发展坚实的第一步。

一、2010年邮政金融工作情况

(一)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1、全市邮政储蓄余额净增22.44亿元,完成计划的112.19%,其中银行自营网点余额净增5.13亿元。全市总资产净值增加32.65亿元,其中银行自营网点余额净增10.55亿元。

2、年末定活比例达到27.44%,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其中银行自营网点定活比例为26.73%,同比提高2.13个百分点。

3、实现汇兑业务收入269.37万元,其中银行自营网点72.24万元。

4、实现保费2.94亿元,完成计划的91.92%,其中银行自营网点保费4742万元;基金保有量达到7.47亿元,完成计划的74.73%。

5、小额质押贷款新增发放1.46亿元,完成计划的146.14%;小额贷款业务新增发放5114万元,完成计划的63.92%。

6、对公存款年末结存212户,结存余额达到2.52亿元;完成计划的193.52%。

7、全年实现银行自营收入3922万元,完成计划的95.66%,其中非利差收入占比达到19.05%;实现净利润1041万元,完成计划的100.34%。

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8万元/人,用户满意度达到了90分。

(二)主要工作特点:

围绕转变邮政金融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着力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业务发展的质量,加快在存款规模有质量增长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步伐。

1、业务发展上“以余额为基础、中间业务为重点、资产业务为新的增长点”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保持邮政储蓄存款规模快速稳定增长。继续强化政策引导激励,紧抓旺季精心组织做好业务竞赛,营造发展氛围,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发展邮政储蓄业务,并不断推进负债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顺应市场的新变化、新要求。全市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为29.28%,新增市场占有率为31.43%,均列××金融机构首位。

二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大力发展保险、基金和理财业务建立邮政储蓄的中、高端客户群体,竞赛推动保险业务,主推风险较低、投资收益稳健的保本型和债券型基金,通过电话、上门、窗口等多元化营销方式挖掘内外源客户群体,累计销售理财类业务5.73亿元。 (1)

三是高度重视开拓和发展对公存款和对公业务。公司业务开办以后,全行主要从挖掘已经建立业务来往关系的客户、加强财政类资金的公关营销、与信贷业务相结合培养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等方面入手,按照低成本、高效益原则积极开拓对公存款和对公业务市场。

四是继续做好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突出账户汇款、网上汇款等新功能市场拓展,以淘宝绿卡、epos转账电话为载体创造绿卡消费环境。全市年发放绿卡33.83万张,绿卡用户达到106.78万户,卡户余额19.36亿元。其中华商联盟业务全市累计布放转帐电话2249台,完成计划的112.45%;淘宝绿卡全市累计发放10.37万张,成功激活6972张,完成计划的103.74%。

五是进一步拓展资产类业务。在继续做好小额质押贷款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策划和广告投放大力拓展小额信贷市场规模,实现贷款利息收入258万元。

2、加大渠道能力建设,提升科技应用水平

一是加强旗舰网点建设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加大自助设备投入,10年全市共装修改造储蓄网点13处,并加大了自助设备的投入,通过与东信公司联合运营的方式,投入atm自助终端61台,总量达到了91台。二是全市共安装e-pos转账电话2249台,拓宽了支付渠道。三是全力做好小额信贷、公司业务系统的组建任务和上线工作,并全力保障了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网上银行等系统的上线工作。四是继续开展安全运行年活动。

3、加强邮政金融会计核算管理

会计核算部门积极转变思维模式,不断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和收入统计核算、强化成本费用预算和内部风险控制、规范内外资金账户和银企分账管理、提升资金运作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管理的独立规范运行。省行下达费用支出计划2641.22万元;1-12月份全市费用支出2827.48万元。其中固定成本费用支出337.99万元;变动成本费用支出2489.49万元。

4、狠抓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是继续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和邮政金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二是强化稽查力度,深入开展非现场稽查工作力度,加大对新开办业务的稽查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三是加大对发生储汇案件的责任人、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四是深入推动储汇岗位轮换工作,全面开展储汇从业人员日常行为排查,继续强化储汇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金融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

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采取自培、委培、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按总行和省分行培训计划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指派专人参加高管人员、信贷员、公司业务、劳资员等专项培训,组织开展反洗钱知识、反假币、商业银行法、职务犯罪等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开展新业务培训及大学生入职等专项培训,积极组织职工学历教育,开展同业交流实践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继续实施柜员大专化、持证上岗工作,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大堂经理、柜台从业人员咨格认证和动态管理,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6、组建银行运营机制,推进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按时完成了全市分、支行的组建工作,77个分支行全面挂牌营业。××市分行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二是全力做好稳定工作,按要求划分接收了211名银行从业人员,并通过引导教育全力做好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工作,没有不良情绪产生传播。三是深入开展“共谋发展,同创未来”主题教育活动,在9月26日省公司召开“共谋发展,同创未来”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市局、市分行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共谋发展,同创未来”主题教育活动,银邮双方建立了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和沟通协商机制。

7、提升邮政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了网点装修改造力度,投入atm等机具,努力改善网点服务形象,提升网点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二是以创建“精品网点”活动为切入点,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精细化服务为基础,以星级服务为目标,以个性化服务为前提,以量身打造为宗旨继续深入开展“双创”活动,××邮政被推荐为全省“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

三是奥运期间,全市全体动员从网点及自助设备形象标识规范、人力资源调配、窗口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执行、网点服务等方面开展自查入手,规范服务流程,美化服务环境,努力提升企业形象,加强节假日网点大堂客户经理轮值工作,提高对高端优质客户的差别化服务管理,在营业网点窗口及自助服务区提供特殊业务服务指引和自助设备操作指导,提高客户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加强通信设备的维护检查,确保用卡环境的安全和通畅,为奥运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我市震感强烈,邮政金融服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地震造成全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78.9万元,其中企业损失1012.9万元,职工个人损失66万元。全市共有包括汉台区在内的10个县区行受灾,8栋县支行生产楼、50余处农村分支机构和部分生产设施设备等均不同程度受损。宁强、略阳、南郑支行损失严重。市分行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指导全行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及时派出工作组赶往宁强、略阳、南郑等县,现场察看灾情,慰问基层员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在灾区设置“临时办公室”、“帐篷银行”,调整atm、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在略阳县人员撤离时,调拨资金,确保大灾期间客户的需求,并动员捐款13000余元。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全行干部职工不畏艰险,沉着应战,全力保证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和恢复营业,全行无一人员伤亡、无账款损失,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提供优质服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宁强县支行、市分行行长分别被评为银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 2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转变缓慢

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转变缓慢,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够地创造性地完成新形势、新局面下的新任务,对一些全新的任务目标缺乏必要的过程督导意识、方法和新领域新事物的开拓、应对能力。

(二)经营方式转变滞缓

目前的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导致了经营方式的转变过程严重滞缓。人员配备不充足、设备投入不到位及考核方法缺乏指导方向性使得一些高收益、高回报的新业务不能够在相应的时期内迅速拓展并扎根,不仅影响当期盈利还会因为经验积累不足、有效资源流失造成今后的业务发展成本增大、同期效益低下。

(三)从业人员数量、素质待提升

目前全行从业人员211人,辖20个一类网点,单位管理支撑和窗口营业管控等部位环节普遍感觉人员紧缺,同时从业人员风险排查、安全防范、作业处理、业务操作、市场拓展、目标控制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离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差距还比较大,急需增补人员和强化培训以加强人力资源储备。

(四)高效业务规模、效益不突出

基于以上原因及业务开展时间较短,目前全行资产类和中间类高效业务的收入比重远不及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形成影响较大的规模,更没有产生突出可观的效益,今后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三、目前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一)外部环境分析

1、09年宏观经济分析

金融危机爆发,作为世界经济动力的美国在信贷紧缩和房市调整的双重打击下深陷严重衰退,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快速蔓延到实体经济。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在2010年将非常低迷,且在信贷危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难以通过金融中介传导至资金需求的终端,财政刺激将是各国提振经济的主要策略。

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主接发生在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与欧洲,中长期来看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支柱难以为继,经济加速下滑引发的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破裂,增加了通缩风险,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未来两年内陷入通缩,人民币升值波动趋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继扩大内需保稳定的“国十条”出台之后,央行又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八”,并于11月27日、12月23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和0.27个百分点,同时12月5日和12月25日分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双率”的不断下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释放流动性有利于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底部构筑。在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组合拳”之下,如果仍然无法遏止经济下滑趋势,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出台,并且将充分考虑就业压力和产业技术革新。

2、宏观经济对国内银行业的普遍影响

(1)政策风险:宏观经济下行,政府为了为宏观经济大局的需要,有可能进一步推出让渡银行业利益的政策,使国内银行业净息差缩窄、信贷成本上升,从而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产生较大影响。

(2)信用风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入侵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下行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整,在现阶段已对中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产生重要影响,信贷规模成为一把“双刃剑”,中小企业的放款风险偏高,若银行主要着眼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将有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这对国内银行业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制造业、房地产业、商业贸易业的信贷质量尤为重要。为了防止不良资产的反弹,基础设施领域的信贷资产投放成为各家银行的聚焦点和竞争点。

(3)中间业务:随着经济下行和资本市场的低迷境况,银行卡、支付结算、投资银行、基金托管等等各项中间业务都将遭受较大考验,但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盈利占比仍然比较低,财政扩张和降息预期对国债、保险、理财、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金融租赁或成为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新亮点。

3、××邮政金融的特殊外部环境

(1)面对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支付结算能力强、产品结构化程度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四家国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家政策性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邮政金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打拼了一定市场空间,培育了一批忠诚客户,并确立了居民存款的市场主导地位,但信贷业务、公司类支付结算业务的市场拓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2)××邮政金融以农村市场为主体客户资源的存款结构在央行不断降息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提供稳定的资本来源,为信贷业务的快速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业的新生力量,存量资产优质,在09年信贷资产规模的成倍扩张过程中,区域内“三农”服务、扶贫开发、灾后重建及大规模基础建设等项目将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以支付结算业务为主体的公司业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 3

(二)内部环境分析

1、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入,集团公司及邮储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更有利于我行09年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陕西省××市分行2010年2月22日挂牌成立,积极开展各类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地整合资源配置、完善运营机制、拓宽业务领域、转变增长方式、提升盈利水平,通过近一年时间的独立运行,为今后的大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3、09年,消费信贷、公司信贷、信用卡等产品的丰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的拓宽,以及相关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本的投入,将带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四、2010年金融工作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10年全市银行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省邮政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重点拓市场,抓改革活机制,抓管理促发展,抓服务树形象,调结构增效益,积极稳妥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稳步推进××邮政金融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市金融汇总收入达到1.85亿元,整体收入增幅达到25%,银行收入增幅保30%,争50%。

(三)工作措施

1、抓重点拓市场,提升业务发展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方针,突出“重点县、重点业务、重点客户、重点阶段,重点保障”,以重点带全行,提升各类业务的经营规模和效益。全市邮政金融业务发展增速要达到10%,其中银行占比要达到30%。

(1)坚定信心,稳步发展负债类业务。

牢固树立“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以规模抵御风险,向规模要效益。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抓好重点阶段、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邮储潜力挖掘,一是继续强化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业务的政策倾斜,通过政策引导将干部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储蓄业务发展上来,将发展热情凝聚到储蓄业务上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余额规模再上新台阶。二是抢前抓早,紧抓旺季,精心组织好各季度、各阶段业务竞赛,为规模化发展打好基础。要以通报、战报等多种形式对竞赛组织推动工作进行指导;努力提高执行能力,发挥龙头行带动作用;要积极树立各支行发展典型,营造旺季发展氛围。三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时节特点,加快业务开发。全力抓好一、四季度业务旺季,一季度开展客户走访活动,“福满中国”宣传营销活动;四季度抢抓农产品收获季节,抓好农产品资金的回笼结算服务。2010年一、四季度分别要确保净增余额2亿元,奋斗3亿元;二、三季度要确保净增余额2亿元,奋斗3亿元。在城市的业务发展要充分体现其经济的特点,对不同的客户推介不同的产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扩大市场份额。

(2)突出重点,积极拓展资产类业务。

以宣传为重点,加快零售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建立起强行之柱。一是加快发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要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各种新模式,继续加快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发展。通过贷款的规模发放,实现贷款平均余额、结存客户和利息收入的规模化。二是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工作,提升资产业务综合管理水平。在省分行授权范围内,大胆尝试,积极做好小额贷款业务宣传和市场拓展工作。并通过客户贷款需求调查工作的开展,在控制好信用风险前提下,不断增加资产业务种类,不断满足贷款客户的需求。要把城市作为信贷业务的主战场,农村作为重要的补充,千方百计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3)高度重视,大力开拓和发展对公业务。

2010年,要将对公业务作为拉动邮政金融收入增长的关键点,打造起富行之源,高度重视和突出公司业务的战略地位。一是充分挖掘目前已经与邮政储蓄开展业务的通讯、烟草、代收付类用户的对公业务需求,对目前已开展的福彩、体彩、非保资金发放等业务所涉及的对公资金要争取由邮政储蓄对其实行资金闭环流动。二是积极与政府沟通,主动寻找合作机会,发展与政府合作的对公业务,针对政务类收费、公共事业类收费进行专项公关,更加充分的利用邮政储蓄网络优势和储蓄、传统汇兑、商务汇款等业务优势,大力发展邮政储蓄符合政府施政需求的对公业务。三是结合国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经济政策,培养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在具体发展中,充分利用这类用户群体分布广、交易频繁的特点,结合邮政储蓄网络优势,对这些用户群体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整合邮政储蓄各类资源,创新业务品种,满足这类客户群体需求,培养这类客户群体使用邮政储蓄对公业务的意识,从而占领这一客户群体。

(4)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做大做强代收付、基金、保险和理财业务,通过大力发展基金、保险和理财业务来发展和建立邮政储蓄的中、高端客户群体,保证现有的中低端客户群不流失。一是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的有效做法,实施项目管理,加强市场调查,掌握市场需求,制定落实项目营销计划,积极拓展新的代收付服务领域。二是保持保险业务的增长势头。要不断深化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拓展合作范围,开拓发展领域,不断丰富险种,促进业务全面均衡发展。三是深化与金融同业的合作,推进理财业务发展。加快推广期交产品、交强险等新险种,在规模不断壮大基础上推进保险多元化发展;四是稳步拓展理财市场。按照总行和省行的总体安排,积极推广和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销售范围,做好组织营销工作,统筹理财产品,提高一线人员的理财知识水平和营销水平,实现理财业务新突破。 (4)

(5)以做大结算规模为主要发展目标,做大绿卡业务规模。

2010年,继续开展以拓展商贸市场为目标的华商联盟发展,以校园市场为目标的绿卡校园行活动;以及围绕重点节庆日开展绿卡有奖消费等活动,充分调动各层面不同客户使用绿卡消费结算的积极性,提高绿卡结算市场占有率。要加大力度,加强与商家、学校等单位的联合,加快pos机具布放,不断改善刷卡环境,为绿卡消费创造条件。持续做好组织策划和宣传营销工作,使各类不同主题的消费促销活动有声有色,见到成效。不断总结绿卡校园项目活动,完善活动方案,构建绿卡校园经济体系,进一步发掘校园市场的业务潜力;继续以基金、保险等优质客户为重点对象,加强营销与服务,发展绿卡vip客户,构建邮政绿卡高端用户群,为信用卡业务奠定基础。

2、抓能力促发展,发挥网络支撑作用

要立足××的实际,切实抓好银行营业网点规划建设改造,推进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加强银行骨干网点、自助服务终端等服务渠道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企业服务形象,提高网点自然吸储能力。

(2)抓好作业组织优化和流程再造,整合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要逐步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营销体系,全面推行“弹性工作制”,积极探索建设“流程银行”,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3)配合邮政企业抓好信息网应用工作,支撑企业管理和发展。深入市场走访客户,充分了解客户经营状况及金融需求,加强邮政金融专业名址库建设维护工作,为各类业务的市场开发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4)抓好邮政注资基建项目的建设,提高银行综合能力。

3、抓管理上台阶,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要加强各项管理工作,推进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具体来说,要努力做到“六化”。

(1)营销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根据银行业务特点要积极探索采取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多元化营销方式,多采取能人营销、数据库营销和专业营销,少采用全员营销模式,逐步实现营销管理科学化。

(2)支行管理积极实施标准化。网点改造装修、人员设施配备、营运服务质量、内控安防管理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进一步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杜绝人为的执行偏差。

(3)维护管理坚持推进规范化。

(4)财务管理努力迈向法制化。一是要建立健全邮政储蓄银行会计组织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对基层各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内部管理水平,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定期进行财务收支测算和成本费用控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抓好会计规范化等级管理和会计出纳达标升级验收工作,夯实会计出纳基础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头寸管理机制,提高资金运行效益。四是加强邮政金融会计管理,继续做好收入到网点的核算工作,增加收益,降低和控制风险。

(5)安全管理大力促进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预案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安防预案,通过警示教育、学习讨论、宣传提醒等方式,大力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化,减少各类人、财、物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6)监督检查要求做到经常化。逐步建立一套全员参与无间隙的监督管理体制,促使监督检查工作无处不有,时刻存在。

4、抓内控防风险,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要继续强化稽查工作力度,深入推动审计工作。

(1)严格规范落实“三级权限”制度,强化过程控制,有效提高过程控制岗位的风险预见处理能力,相互监督、相互协作,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过程控制。

(2)着力改革提高后督部位的风险防控能力,由过去的“事后监督”提升到目前形势下所必需的“事中控制”,全过程跟踪监控,弥补审计人员机动性高而预见性、经常性不足的缺陷。

(3)加大对新开小额信贷、公司业务的稽查力度,加大对违规现象处理力度。

(4)深入推动岗位轮换工作,全面开展银行从业人员日常行为的经常性排查,继续强化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金融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完整,风险可控。

5、抓培训提素质,增强人力资源储备。

(1)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要建立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培训机制,加强金融职业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各类金融人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邮政金融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2)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按照不同岗位,分层次,采取自培、委培、校企联合、岗位练兵等方式,强化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拓展视野,提高素质,全面提高邮政金融的经营管理水平,在理念和思路上向其他金融机构看齐,为邮储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6、抓落实强服务,树立邮政金融品牌

坚持向服务要效益,走品牌化战略,狠抓规范制度的落实,提升服务能力,树立邮政金融品牌。 (5)

(1)大力开展创建精品网点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品牌服务形象。

(2)统一服务仪表、物品摆放、服务言行、服务纪律等、提高窗口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与网点服务质量。

(3)要以客户分类为基础,开展个性化服务,做到售前有推介、售中有辅导、售后有回访,做到服务全过程管理。要为优质客户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并建立详细的客户动态信息的滚动式档案,建立定期联络拜访制度,为优质客户颁发vip卡,由专职客户经理全程陪同办理业务,使其享受一站式绿色待遇,体现贴心服务理念。逐步建立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中心受理业务咨询和业务投诉服务,促进客户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4)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对个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一线柜员继续实施大专化,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大堂经理,柜台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和动态管理,严格考试,持证上岗,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5)加快邮储银行品牌建设,加强新产品、新业务和新功能的宣传,推动邮储银行新闻宣传顺利开展,树立邮储银行品牌,展现邮储银行新形象。

7、抓创建塑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010年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按照“创建文明单位,建设和谐企业,培育忠诚员工”的工作思路,推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按照省行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建立健全党、政、工、团组织,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为企业文化的沉淀形成开辟专用通道、搭建新平台。

(2)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统一认识,创新思路,优势互补,团结协作,以共识及合力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3)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参与总行、省分行及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各类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4)建设和谐企业。建设和谐企业,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体现。建设和谐企业,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企业改革既体现创新性,又保持稳定性;企业管理既提升规范性,又突出人本性;业务发展既注重规模性,又提高效益性;服务营销既顾全普遍性,又满足特殊性;资源整合既符合方向性,又增强有机性。企业文化既打造形象性,又强调协调性。

(5)培育忠诚职工。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培育忠诚职工为切入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诚信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以培育忠诚职工来创建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来感染干部职工。

第5篇:金融安全会议范文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全县金融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金融工作任务。刚才,政府县长宣读了2015年首届“县长金融奖”表彰决定;签订了2016年金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政府金融办和住建局负责同志就相关工作作了汇报发言。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把强化金融支撑作为贯彻落实市委“”战略和县委“”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召开了全县金融联席工作会议,设立了“县长金融奖”,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解决农民、小微企业、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加强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很多办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不断创新金融发展举措,抓金融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努力扩大信贷投放,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服务,强化银企合作,破解金融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17.45%;各项贷款余额达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截止今年9月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同比增长%,有力支持了全县实体经济和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发展。

二是金融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大银政、银企合作力度,至去年底,各项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占总贷款的%;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12%,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双联农户贷款万元。截止今年9月底,全县发放“三农”贷款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个百分点;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万元,下岗失业人员贷款万元,草畜养殖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万元,双联惠农贷款万元,金融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的力度明显增强。

三是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甘肃银行在我县设立了支行,目前全县共有金融机构家,营业网点个,信用联社设立便民服务点个,农行和邮政银行设立银行卡取款便民服务点个,对偏远乡镇、行政村布放“三农”服务终端,金融服务已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成立政府出资担保机构家,全县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家,累计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家,担保服务体系基本建全。保险业发展迅速,全县初步形成了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金融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方位、多形式的金融支撑。

四是征信系统建设不断加强。加强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制定了《**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县农村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了“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及“征信宣传月”等系列活动,“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截止9月底,全县创建信用村121个,评出信用农户家、信用工商户多户,农户信用贷款余额达亿元。

五是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加强了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县投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监督管理,小额贷款公司和恒信小额贷款公司全面运营,金融综合服务水平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围绕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金融活力进一步激发。农村物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风险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支付结算更加完善,网上银行、自动存取款转账业务大幅增长。

六是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县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工作的管理,坚决打击和果断处置非法集资,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非法集资犯罪行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不断加大,征信知识宣传在全县范围广泛开展,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明显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征信体系全覆盖。灾后重建贷款回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全县共收回灾后重建贷款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收回亿元,收回率达%,为我县信用环境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金融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一年。各金融机构切实发挥职能,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努力增加信贷投放,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在内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整体偏紧的大背景下,我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力推动的结果,也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狠抓落实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金融战线的同志们和为金融工作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金融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从中央金融政策来看,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对于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带来一定压力。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势必会收紧地方投融资公司的融资,对地方投融资公司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将导致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同时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我县部分工业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明显,对很多依赖于传统行业和大型企业的金融机构带来较大影响。三是从我县金融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资金、政府资源同金融资金的融合刚刚起步,杠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较少、服务网点少、规模小、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融资渠道较少、银行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金融发展还不平衡,受抵押担保物不足、抗风险能力差、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保险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覆盖范围还不够广;金融创新发展能力还不强,创新融资模式的工作还比较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仍然较低。四是受当地经济条件限制,加之群众对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的认识不够,导致到期贷款回收难度大,金融安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还要看到,加快金融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难得机遇。一是国家、省、市出台了“金融十条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委“433”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金融改革和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发展“新三板”政策,将会为我县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加强非公经济金融服务、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二是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将为我县金融发展提供更好的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工程将为金融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三是面临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圈、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和正在打造的甘肃南部交通枢纽重大机遇。四是面临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贷款及畜牧蔬菜贷款良好机遇。五是面临中央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机遇。国务院7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部署了7个方面的金融支持措施;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土地、资金等经济发展要素供给趋紧,资产价格上涨,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更加灵活。这些优厚的扶持政策和可靠的经济效益,都能极大的激发银行投资热情,拓展金融发展空间。

纵观全县经济金融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按照去年书记和省长来调研扶贫工作时指出的,要敢于用银行的钱,善于通过融资来破解投资难题,放大信贷资金效应。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不足是最大的矛盾,投入不足是最大的制约,融资不活是最大的瓶颈。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金融工作作为破解投资难题的主要渠道,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全面做好各项金融工作;各金融机构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促进**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现实性、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省市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反哺养育自己的一方热土,惠及支持自身发展的一方百姓,认真研究,积极应对,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全县金融工作新局面

今年全县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和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转型为主题,以贯彻省、市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为抓手,以落实货币信贷政策、调整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为着力点,正确处理实施宏观调控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金融业的引擎作用,以金融业适度超前发展助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奋斗目标是:全县实现新增贷款亿元以上,县农行,县工行亿元,县农信社亿元,县邮政储蓄银行亿元,甘肃银行亿元;新增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家,争取设立银行业机构家;发放双联农户贷款亿元,妇小贷亿元,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亿元;灾后重建贷款回收率达到%以上。

实现全年发展目标,重点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着力把握好三个重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要做大贷款增量。要向上争取,加强与上级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全力争取扩大信贷规模,实行区别性监管,努力扩大信贷资金投放额度。要向外拓展,充分利用区外资金,借助区外资源,同时积极拓展表外非信贷资金,增加资金流入总量。要向内挖潜,通过内部整合盘活资金,通过调优结构,调快周转,调活存量,做大信贷总量。二要提升信贷质效。对我县而言,信贷资金是稀缺资金,必须用活、用好、用到位。金融部门要有统筹观,既要保大企业,又要兼顾小微企业,保证大企业出效益,中小企业出岗位;既要保当前,又要兼顾长远,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既要保财源,又要兼顾信誉,公平对待每个企业;既要落实“行规”,又要兼顾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要优化信贷投向,促进转型升级,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市场细分,为不同客户群体间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三要推动改革创新。要积极加强与商业银行沟通,争取实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全覆盖。稳步、有序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主体,有序发展民间融资信息服务企业和民间融资公共服务机构等民间融资服务主体,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要组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资源和产权规范有序流转。要加快推进产品创新,推出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惠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创新财政引导机制。探索建立财政性资金与银行贷款挂钩的机制,逐步将新增财政性资金向存贷比高、对地方贡献大的银行机构和新型金融主体倾斜,特别是对大力支持“三农”和非公经济的金融机构,加大新增财政性资金倾斜力度。四要扩大受益面。县农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甘肃银行**县支行等金融机构要扩大涉农贷款,特别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各银行机构要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助学等改善民生类的信贷支持。

(二)着力打造三个环境,营造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金融是区域竞争的新领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生命线”。今天的会上,我们奖励了支持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的金融机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评比和奖励工作,通过这种形式,努力营造支持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一要完善工作环境。要把金融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各级领导都要认真学习金融知识,把握金融发展规律,掌握金融工作方法,提高做好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科学制订金融业发展规划,加大金融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做强做大;要做好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各经济管理部门要主动与金融部门联系,主动为金融部门提供资金需求信息,协助金融机构做好信贷项目储备。二要优化信用环境。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要大力支持金融部门,继续巩固和扩大信用乡镇、信用村建设成果,确保每年至少新增信用乡镇1个以上,努力提高全县信用乡镇覆盖率。各银行业机构要对信用乡镇、信用村社和信用评级农户,在贷款额度、利率、还款期限及担保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县人行要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努力扩大覆盖范围。企业要把信誉看作无形资源和生命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推进“诚信**县”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的行为,切实维护各金融主体的合法权益,真正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让诚实守信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今后县政府将每年评选一批在征信方面突出的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村,树立典型,发挥表率。三要提升政策执行效能。金融发展需要地方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年要着重抓好四件事:一是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三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三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特别要切实执行银行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制度,保证补偿资金和贴息资金落实到位,提高银行机构放贷的积极性。二是要围绕做大做强金融业,研究制定支持金融改革的政策措施,为金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要研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金融支持政策。各经济管理部门,各金融机构一定要认真研究、梳理,加大向上沟通对接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指导,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支持。四是要完善奖励金融贡献的政策,继续实施“政府刺激金融,金融刺激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奖励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奖励额度,拓展奖励面,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三)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推动金融工作上新水平。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正确处理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主动为金融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一要处理好发展与监管的关系。县人行、银监局要切实负好监管职责,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资金互助社、民间融资服务中介公司的全面监测和有效监管,督促各金融机构健全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金融监管部门为主体、执法部门密切配合的金融风险处置化解工作机制,坚持金融创新发展同风险防范两手抓、两手硬。要建立金融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金融办、人行、银监、工信、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的联合监管,促进民间融资阳光运作。要切实加强金融执法,严厉打击恶意逃贷、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确保全县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二要处理好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对于当前金融领域一些制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县政府金融办和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特别要解决好各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资本、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积累和准备,防范风险;对于综合性、体制性的问题,要统筹考虑,逐一化解,实现金融发展的持续性。三要处理好金融服务与自身发展的关系。针对我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存贷比率还很低等问题。要强化服务,注重创新,努力开发符合我县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信贷投资方式,拓宽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渠道,更好地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金融自身发展良性互动。

三、强化措施,攻坚克难,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县政府已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意见》和县长“金融奖”管理暂行办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要一定要认真领会《意见》精神,把握政策实质,创新金融工作思路和方法,凝智聚力,扎实打好金融服务攻坚战,力争在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在扩大信贷投放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全县银行业机构要新增信贷资金4亿元,力争贷款投放增速达到20%以上;存贷比上升5个百分点。要积极争取加大信贷投入的优惠政策。各金融部门要合理运用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好信贷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县政府金融办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县人行要加强与上级人行的汇报衔接,争取增加对我县的支农再贷款额度,扩大再贷款投放对象和适用范围,增加信贷规模总量。县农行、县工行、农信社要积极向上级行沟通汇报,争取信贷规模,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特别是扩大县级支行的授信额度。县邮政储蓄银行、甘肃银行**县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要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稳步拓展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小企业贷款、个人住房及消费类贷款业务,做大贷款市场份额。要加快金融体系建设步伐。县政府金融办、人行、银监办要用足用活国家放宽对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准入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县的优惠措施,吸引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稳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主体发展,积极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各乡镇设立村镇银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要加快县级投融资公司组建工作,逐步将国有企业股权、资产优良的国有企业、城市经营性资源等优质资产注入公司,着力破解重点项目融资难题。

第二、在金融服务“三农”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可贷资金70%以上要用于支持当地发展,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20%。一要加大信贷投放。县农行、县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要结合“双联”行动,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主动向省行协调妇小贷、“双联”农户贷款额度,重点做好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种养殖业、农业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和管理,在生产经营状况稳定、信誉良好的农户和龙头企业中培养优质客户,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度。要充分利用农户住房、集体林权、存款质押等反担保资源为贷款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担保,做到能保尽保、能贷尽贷。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按期完成市上下达的妇小贷、“双联”惠农贷及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任务,今年要力争全县各类扶贫贷款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幅。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和金融政策的宣传,培养农户诚信意识,增强农户法制观念,确保各项贷款放得出,有效益,收得回。严格考核奖惩措施,对于发放和收回工作做得好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对于工作做得差的乡镇要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处罚。二要创新涉农信贷模式。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农村物权抵押贷款和交易试点工作。县金融办要指导相关乡镇和部门,尽快完善确权颁证、抵押登记、评估、产权交易等配套政策,争取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组建和挂牌。要加强与相关银行业机构的衔接,制订和完善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模式,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等多种抵质押方式,制定开展“三权”抵质押的具体办法,加快推进“三权”抵押贷款工作进度。县林业、建设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指导相关部门出台抵押登记、评估等实施细则;县农牧、国土等部门要加快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工作;金融监管部门要引导各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对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探索通过直接授信的方式进行发放。三要提升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县农行和信用联社要进一步降低对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的准入门槛,研究制定新的贷款品种,简化贷款流程,不断增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下沉网点,延伸服务,通过恢复和增设营业网点,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增强对“三农”的服务功能,力争实现全县350个行政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县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要以解决金融服务空白区域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四要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完善推广现行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双联”惠农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业贷款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扩大惠农贷款的覆盖面。今年,省政府针对中药材价格下跌,在金融支持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各金融机构要紧抓机遇,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和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尤其要服务好规模养殖、特色养殖产业和家庭农场、专合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加大对中药材、核桃、花椒、茶叶、木耳等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县金融办、县商务局等部门要围绕推进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金融业支持电子商务实施意见》,积极协助县邮储银行加快出台《网店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方案》,支持有志青年积极创业开网店。

第三、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全县银行业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要高于去年同期增量,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要达到22%以上。一要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要加快组建和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注入土地、国有股权等优质资产,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今年要建成1到2个融资平台,通过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经济建设融资,增强平台的融资能力。要完善土地储备中心,积极争取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为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融资平台。要加强与中介机构的衔接,在充分论证和比选的前提下,以县级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加快城投债的发行工作。争取在全市率先启动“企业融资资金池”试点工作,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各银行业机构要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贷款品种,为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要坚持抓大而不放小,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小微企业要紧抓不放,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三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缺乏抵押担保是制约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加大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担保基金注入量,提高融资担保力度。要以担保增信为重点,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财政出资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或通过资本注入等方式参股或控股现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加快发展民间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外来担保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和外来资金参与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我县信用担保机构的能力。要通过增量奖励、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引导担保公司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四、在保险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全县保险业发展增速力争达到16%以上,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速达到20%。要积极引导保险业向“三农”领域拓展,加强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县金融办和县保险业协会要引导涉农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扩大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林业保险、渔业保险品种,积极开展农民家庭财产、农房、农机、借款人人身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提高保险业在抵御农业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市场风险方面的补偿作用。要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涉农企业、农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积极参与农业保险,扩大投保面积。

第五、在扩大棚户区改造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棚户区改造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国家提出了再改造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的目标,并明确由国家开发银行解决资金信贷问题。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对棚户区改造项目提出了贷款利率下浮10%,期限长达15年,项目资本金比重低,抵押担保条件宽松、手续简便等优惠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抓紧做好项目规划和对接,尽快制定具体的融资方案,积极争取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针对部门上报棚改户数指标偏少的情况,相关乡镇要抓紧做好补报工作,扩大争取贷款的规模。要认真研究政策,力争把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工业园区、重点乡镇的棚户改造和基础设施都可列入到棚户区改造中。要加快与市住建局衔接,尽快落实增报指标。县金融办要积极做好与省国开行的协调工作,协助做好棚改专项贷款争取工作,同时要提前谋划,及时掌握政策导向,做好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工作。

第六、在灾后重建贷款清收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全县灾后重建贷款清收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距离全面完成清收任务还有较大差距。通过近期的清理核查,一些地方放贷操作不规范,遗留问题很多,致使贷款清收工作难度很大。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与各乡镇政府已签订了重建贷款清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政府要把重建贷款清收工作放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高度来抓,制定清收计划,落实清收责任,确保按期完成清收任务;县公检法及纪检监察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清收不良贷款,切实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县直有关部门、人行、银监及信用联社等银行业机构要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对灾后重建贷款入账不符的问题;要继续协调省上和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信用联社等部门,妥善解决因政策性原因形成的农户不良信用记录等问题。要把清收住房重建贷款作为建设“诚信**县”的一场硬仗来打,认真梳理,主动纠正,确保贷款应收尽收。

第七,在政府性债务化解上实现新突破。从市审计局对我县地方性债务审计结果反馈的情况看,截至2014年6月底,我县县直及所属乡镇三类政府性债务余额万元。省、市明确要求我县化解政府性逾期债务每年%,2013年化解万元、2014年化解万元。省市已将化解情况纳入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这是硬指标,县财政等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与省市的汇报衔接,研究提出债务化解的具体意见,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四、深化改革,齐抓共管,力争在金融支撑上取得新突破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王书记和刘省长在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改革创新贯穿金融工作始终,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实现金融工作的新突破。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已成立了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金融工作,对金融工作上手上位,把金融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抓金融、学金融、用金融的工作机制,破解金融工作难题,不断提高运用金融的能力。要加强金融办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专职人员,引进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的协调服务能力。

二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完善考评办法,对信贷投放力度大、服务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单位予以奖励。要逐步建立财政资源分配和金融机构贡献相挂钩的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和重大项目融资上,优先考虑对地方发展贡献大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健全多部门、多形式、多渠道的联系协调机制,发改、财政、工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通报政策调整和落实情况,为金融部门经营决策提供支持。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提供服务和支持,引导资金投向,提高信贷资金有效性。

第6篇:金融安全会议范文

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185.1亿元,增长15.7%。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地域财政收入550.77亿元,增长2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4亿元,增长21%,占GDP的比重达到5.88%,提高0.22个百分点。金融实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024.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788.4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8.3%。工业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8.8%,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56户,净增142户,完成增加值812.3亿元,增长22.4%;实现销售收入2501.6亿元,增长22.8%;利税257.6亿元,增长24.9%。市场物价稳中趋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9%,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2∶46∶46.8调整为6.6∶45.9∶47.5。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蔬菜、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7%。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61.5亿元,增长19.3%,占GDP的比重达到39.4%,提高0.3个百分点。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140.3亿元,增长5.7%。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48亿元,增长16.2%,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43.2%,提高2.5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877.5亿元,增长20.9%,占

GDP的比重达到40.2%。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端,路、水、电、医、学等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取得明显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量267.9万吨,平均单产403公斤,均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蔬菜总产量710.4万吨,增长1.3%;肉类总产量43万吨,增长2.1%;奶类总产量26.8万吨,增长16.9%。农村生态建设进展良好,完成荒山造林3000公顷,退耕还林还果2800公顷。市财政“三农”投入8.6亿元,增长41.5%,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直补全部落实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90家,比上年新增15家。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73.7公里,全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已达96.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村用电保障程度提高,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沼气用户达到4.4万户,增长3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

(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积极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9%,提高0.09个百分点。专利受理量和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66.8亿元,增长2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3%,提高2.2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2%,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4%,提高1.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4.1%,增加12.3个百分点。

(五)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6.8亿元,增长25%。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在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694个,完成投资8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5.2%,提高3.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2.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2%,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83.2亿元,占37.7%,下降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600.7亿元,占59.1%,提高1.9个百分点。外来投资势头良好,全年引进投资561.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2%。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3亿元,增长16.3%;接待游客172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6.4亿元,分别增长17.6%和19.9%。

(六)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安排城市建设重点工程281项,全年完成投资38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4%。老城改造全面铺开,腊山立交,大纬二路、英雄山路等市区道路改造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大明湖综合整治、北园大街道路改造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新区开发势头良好,奥体中心、长清大学科技园、高新孙村、历城唐冶、槐荫腊山、天桥鹊山龙湖等重点片区建设进展顺利。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投资160.1亿元,增长32.2%。世纪中华城、济发经典小区、田园新城、西区安置房二期等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和拆迁安置用房项目进展顺利。

(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市国资委监管的255户企业中,累计完成改革改制238户。行政审批、资金管理、投融资等重大改革成效显着,经营性公用事业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43.9亿美元,增长16.7%,总量占

GDP的比重达到16%;出口创汇24.4亿美元,增长37.2%。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外商直接投资4.04亿美元,增长15.1%。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取得新进展。

(八)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普通高考总录取率达75.4%,高于全省平均录取率11个百分点。实施振兴农村教育十项工程,启动了333个农村教育建设项目。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安置就业再就业13.27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7%,控制在计划之内。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5.9万人、16.5万人和1.7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元,增长13.9%。平安*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保持了近几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等特点。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特别是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外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带动作用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还很艰巨。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压力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三是推进协调发展力度尚需加强。在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力度仍需加大,公共产品城乡覆盖差别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尚不稳固,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因素不可忽视。四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亟待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二、20*年发展环境与主要发展目标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一年。总体上分析,今年我市经济发展有利因素多于矛盾和困难,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经济组织和研究机构分析判断,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从国家政策取向看,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三大市场需求看,在投资和出口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将实现较快增长。目前我市在建投资规模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批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也将陆续开工,今年投资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资政策,今年还将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医疗体制、社会保障、教育收费等方面的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将明显增加,购买力将有较大提高,消费预期将明显改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我市加快调整出口结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较好,外贸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从支撑条件看,我市电力供给比较充足,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交通、通信、水利等各方面基础设施条件能支持经济较快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全市上下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谋求新发展的共识空前统一。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受成本上涨和市场约束的双重影响,部分企业生产和效益会受到影响,一些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潜在的亏损风险加大。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仍将是国家宏观政策的重点,土地和信贷供应紧张的约束不会有大的改变。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再加上国家外贸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出口和利用外资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对于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克服和化解各种矛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原则是: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发挥省城优势,大力发展省会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安排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为: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14%和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出口增长1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提升。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1:46:47.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调整为3.3:37.7:5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4.3%,提高2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5%。研发经费占GDP比例达到2%,提高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提高0.08个百分点,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提高0.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均增长18%。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投资增长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2.98%,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6平方米。

关于今年的指标体系,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较大调整,初步研究确定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五大类,共75项指标。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强化了质量效益、节能减排和社会民生方面的指标。目的是在计划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预期上,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要突出好中求快。

三、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

继续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使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粮食安全“三条底线”,提高优质粮食生产比重,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畜牧、蔬菜、林果和渔业生产,搞好蔬菜基地、六大精品园建设,争取新增保护栽培瓜菜面积2万亩,出口大棚瓜菜面积达到6万亩。积极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农业基础科研设施,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切实抓好农民科技、转移、绿色证书、创业、村(站)远程教育五大培训工程的实施,大力提升农业标准化、良种化、无害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争取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比去年增加10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坚持政府投入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倾斜。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灌区配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黄河标准化堤防二期工程建设进度,抓好大站水库扩容续建、营子闸改造以及50个小水库除险加固,搞好田山、邢家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供电网络,抓好道路、供电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计划解决850个村、55万人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搞好“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和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积极创造干净整洁、方便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不断增强小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和劳动力吸纳能力。规范、完善农村劳务市场,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和转移,计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次。

(二)强化工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集约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继续抓好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力争六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交通装备产业群,重点抓好章丘重汽工业园项目的规划建设,壮大产业实力,力争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加快中车集团铁路货车、青年汽车、吉利汽车等项目的建设进度。电子信息产业群,重点抓好浪潮科技园和产业园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冶金钢铁产业群,重点是加快济钢集团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中厚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石化化纤产业群,重点抓好年产60万吨PTA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在稳定原油加工量的基础上,抓好聚丙烯、丙烷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机械装备产业群,继续巩固提升数控机床和锻压设备的优势地位,做大做强汽轮机、电站锅炉、变压器等重点产品,做好济柴工业园建设收尾工作。食品药品产业群,加快将军集团异地迁建项目建设,力争形成100万箱的生产能力。继续扩制品、食品、药品等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重点行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集中开展制造业关键技术、软件技术和资源节约等技术研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全国软件出口等基地建设,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出规模,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继续加大工业投入力度。计划安排工业投资450亿元,增长20%。着力抓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加强工业经济载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安排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吸引投资的综合竞争力。

(三)繁荣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综合优势,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带动作用,巩固其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骨干地位,进一步提升以泺源大街、经七路为中心的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争取启动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前期筹划,促进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抓好物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两大物流基础平台建设,推进盖家沟、担山屯、郭店等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发挥泉城特色优势,筹划、推出“泉水节”等一批优势旅游产品,承接举办一批国内外展会,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77亿元,举办各类会展110个,直接营业收入2.2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收20亿元。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积极承接软件外包业务。积极发展和引进会计、咨询、评估、法律、房产服务、营销策划等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推进商贸服务业“一核两区四片四心”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快一批商业中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特色街区建设步伐。挖掘“老字号”资源,重点抓好“大观园”、“宏济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积极协调落实好增加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增加职工工资,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积极培育热点消费,扩大服务性消费,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健身、旅游、休闲等消费。着力优化居民消费环境。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为农民购物创造便利。加强市场管理,以食品、药品监管为重点,继续整顿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四)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方针,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初步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0亿元,增长20%,投资率为48.8%。安排续建和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498个,投资总规模3550亿元,计划当年投资1048亿元,占当年全社会计划投资总规模的85.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1个,增加33个,当年计划投资527亿元,增长28.8%。对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要继续完善计划目标制定、日常检查调度、定期考核通报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一批重点项目年内竣工并发挥效益。加强和完善投资管理。继续抓好新开工项目的清理和整改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管理,综合运用投资、土地、规划、环保、财政、信贷政策和手段,搞好政策配套联动,增强投资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坚决制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能过剩的以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投资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全方位抓好资金筹措。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库,精心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和组织推介,力争全市引进外来投资达到6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3%。积极推进市场化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五)以迎接“全运会”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一是继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深化各功能分区、重点片区和专项控制性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2000多平方公里控规全覆盖。二是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初步安排城市建设投资35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8.7%。城区,继续加强道路改造和市容整治,抓好北园大街快速路和快速公交工程,整修一批市区主次干道,完成济微路、阳光新路、舜耕路等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大明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泉城广场北侧综合开发、解放阁片区综合整治等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按照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推进东、西区开发和北跨发展。东部新城区,主要是加快奥体中心及配套工程建设,抓好孙村片区、唐冶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进区项目加快落地。西部新城区,主要是加快高校新校区二期扩建工程、教职工住宅、村民转市民安置房三期、商务公园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北部地区,以鹊山龙湖、建邦黄河大桥等项目为投资重点,推进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区项目建设。三是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初步安排房地产开发投资200亿元,增长25%,重点是改善商品房供应结构,开发建设一批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四是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河道和水系治理力度,显着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六)完善节能与环保政策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政策配套,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全年节能与减排的任务目标。

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健全完善节能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确保实现全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的任务目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建立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标准。加大节能科技投入,集中突破一批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工艺流程,积极推广应用节约型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动力,重点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加强对小清河、大明湖及市区主要河道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置。围绕生态城市建设,搞好植树造林和大环境绿化美化,重点抓好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黄河沿岸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城市干道、铁路沿线、河流水系和可视山体等绿化。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实现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

(七)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和国家出口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外贸出口与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企业扩大出口。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扩大新兴市场、开拓空白市场”的思路,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完善促进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在规避贸易壁垒、出口风险预警等方面为出口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严格执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和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完善外资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进和协调,提高项目履约率。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

(八)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构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一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已改制企业运作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城市公交、供热等经营性公用事业产权改革,逐步实现经营性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二是加快所有制改革。全面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金融、税收、信用担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4%,提高3.8个百分点。三是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有关配套政策,按照放权、方便、快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核准和备案办法。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改进政府投资资金使用办法,完善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和后评估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探索并积极推广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九)继续加强财源建设,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强化财政收入“两个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考核,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各类收入应收尽收。持续推进财源建设,突出培植税源大户,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继续加强对骨干企业服务、支持力度,增强财源大户的贡献能力。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强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的支持,加大骨干企业培植、新农村建设、节能环保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金融运行的监督监管,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运行。

(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和谐*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努力增加投入,完善发展政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健全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机制,把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分解落实,并纳入各级考核范围。采取完善优惠政策、加强培训指导、建立专项援助制度等综合措施,促进和扩大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继续完善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5万人、0.53万人和3.4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和城市困难居民廉租房制度,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