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科研情报监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情报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情报监测

第1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竞争情报 网络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竞争情报是指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通常情况下竞争情报是指某个企业、实体或者国家机构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所需要的经过加工的信息。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的服务层次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竞争情报。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

1.文献资源储备丰富。竞争情报主要的获得渠道是公开、合法渠道,所以文献资源是其主要来源。由于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最系统、丰富,而且每个高校馆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文献库,所以从文献资源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针对性来说,高校图书馆具有很大优势。

2.软、硬件设备先进。由于为科研服务的职能要求,相比于小型的民办情报机构,高校图书馆的条件非常出色。据笔者了解,高校图书馆使用的软硬件设备更新很快,而且均购买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有的高校馆还购买了国外的大型数据库如DIALOG等。

3.人力资源丰富。高校图书馆拥有的工作人员,均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复合知识和工作经验。长期的校内咨询服务工作使得他们在使用检索工具、收集和加工信息方面的水平很高。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泛滥,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信息的识别能力要强,这一点正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长。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身处高校,对于某学科的敏感信息,还可以求助于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无形的人力资源储备也是极其丰富的。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获取竞争情报的主要途径

使用网络服务之前,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是通过联机检索系统、专利数据库系统等传统渠道取得的。常用的联机检索系统如DIALOG、OCLC等,目前九成以上的联机检索系统推出的WEB版,节省了情报采集费用。常用的国外专利检索工具有DIALOG的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国内专利检索一般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查询系统”或“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试用版)”。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馆竞争情报主要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取得。

1.专业数据库。以我校图书馆为例,目前常用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几个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国研网、国泰安信息公司CSMAR财经数据库以及福卡斯特的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等。其中国研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的简称,是专业性、权威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极强的经济信息数据库。

2. 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清华大学虚拟图书馆等取得丰富的数字化全文文献。

3.网上国家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公开信息。比如国家统计局每周、每月、每季度到每年的统计信息海关总署在“海关统计快讯”中公布的当月的进出口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进出口重点商品量值等等,其“进出口监测预警”是我国权威的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对进出口货物的全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快速反应、科学预测和动态预警,是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重要的竞争情报,是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情报源。此外相关部委的工作报告、其主要负责人的讲话等等,也都是企业必需的竞争情报,高校图书馆在采集时都应给予充分重视。

4.竞争对手、上下游行业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其它企业的网站、网页。其中竞争对手的网页最具价值,比如网页上对手相关设备的说明、新合同的说明、对手的主要营销活动和计划等等。除了明显信息外,从竞争对手的招聘信息可以发现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其网页的主要链接可以发现其主要的商务关系,这些隐藏的信息也是竞争情报的来源。另外,上下游行业的动态可以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战略和合理库存提供有用依据,这些企业的网页也是图书馆员采集情报的重点。由于现在供应链理论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所以企业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动态情报也需要引起图书馆员的重视。

5.网络搜索引擎。高校图书馆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同类的公司,确定竞争者的分布,了解竞争者的各种新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的搜索引擎如百度建立的自己的百度文库,目前还建立了百度云智能终端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划词搜索服务,即搜索时不再跳转、即划即搜,即搜即看,获取情报更加快捷。此外利用百度统计可以获取网站流量的专业分析,利用百度指数可以搜索权威的关键词数据分析,百度的“专利搜索”可以简单、方便地查询专利等等。

6.微博.微博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信息传播和获取平台,信息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微博信息是开放获取的,而且具有集成性,就是将一些孤立的信息通过后台或某个信息点集中并产生联系,形成的信息也是开放的。以腾讯微博为例,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加“特别收听”,动态监控某一方面的最新情报,还可以在“微频道”中直接按照腾讯给的分类查找相关的最新情报。另外,微博中的信息和受众是动态集中的,相同信息和受众被分成分众社区,社区中人际关系网络的动态常常比实际生活中的更真实、更快速地体现出来,因此图书馆员可以在社区中挖掘潜在的隐性情报,更进一步,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企业竞争情报的需求方向建立相应的社区,或主动建立微博圈,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竞争情报。

总之,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有偿服务领域,缓解经费不足,以增强对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等高端读者的吸引力,以适应web2.0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永超. 竞争情报创新与发展[ J]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第2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随着目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科技信息机构已经不断地介入并且深化竞争能力情报服务工作中,实现了传统情报工作信息收集、加工、分析以及研究等各个方面的延伸。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科技信息机构的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第三方角度讲,科技信息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取得相关的情报信息,客观评价企业竞争能力,让企业能够清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优势和劣势,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建立属于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帮助企业优化信息源,同时,确定企业的工作原则,确定情报工作总体目标,构建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反情报工作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信息机构具有情报意识强的特点,通过情报人员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度的视野,以及其专业的计算机情报服务技能,进一步为企业开展情报服务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发展契机,特别是情报人员的综合分析对比,集合于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术,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加地明确现有的竞争环境,了解竞争对手,明确竞争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竞争策略,通过这些系统全面的情报服务,更好地增加社会效益。

(3)从整体上讲,竞争情报搜集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一些公开的信息,如杂志、图书、行业协会出版物、专刊、政府报告、各种年鉴、政府报告、企业名录以及光盘、会议资料、互联网以及数据库等,而这些情报资源也是科技信息机构最为优势的情报基础,加上现代化的联机检索系统和功能、实现对国际、国内资料的统一整合和处理,进而得到准确、全面、可靠的信息源,一方面为企业以及客户提供了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有利于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

2当前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现状

科技信息机构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系统整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素材,从而为企业的竞争效率和工作效率提高提供基础。但是同盱情报分析资源的多样化,加上情报的零散性,一些企业缺乏对情报的综合利用,从而导致了一些误差的存在,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发现,当前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各个情报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尤其是深度沟通,对于企业情报需求情况不了解,加之情报工作主动性较差,缺乏针对性的服务局面和体系。

(2)综合性情报人员缺乏,比如一些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得理论知识和市场发展的人才,还有一些情报人员虽然专业技术强,理论基础巩固,但是对于现代市场的发展缺乏了解,导致情报人员竞争意识薄弱,观察较为落后,更无法谈及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竞争情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3)只是单纯地注重于一些二手信息的收集,如报刊、杂志等,对于人际信息的收集完全没有考虑到。

(4)经费投入不足,由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国家对一些单位的投入相对较少,相应的经费的投入也相对减少,目前大多数机构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开发利用较为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情报竞争需求。

3大力发展科学信息,积极推广竞争情报

针对以上提出的信息情报存在问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科学信息机构的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的全方位信息情报工作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把握情报服务的关键,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竞争能力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具体可以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构建信息技术平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信息机构必须要充分利用一些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资源优势,建立一些完善的情报网络,深化科学信息工作改革,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增强数据库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系统性,并且通过一些会议文献、图书、电子文献,融合国内外数据,为我国科技信息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丰富的、系统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情报竞争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竞争情报服务,实现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和设备优势,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作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与此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此,要加大力度开发和建立一些数据平台和网络平台,比如我国一些省市就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政府和主管部门也帮助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情报系统,还举办了各种高水平的技术培训活动和学术报告会,通过现场的深度交流,大面积地实现情报普及,开面启动信息情报工程,为这各省竞争情报工作开展奠定工作基础。

(3)发挥人才优势,保证竞争情报工作开展工作人才优势在科技信息机构的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吸收与培训,尤其是对于一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比如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情报咨询服务,推动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加强重点建设,构建全新情报应用体系要加强监测与分析,包括经济发展与经济动态的监测、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监测以及社会动态的监测,通过监测分析,全面掌握国家经济发展动态,结构变化、经济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定出适应于我国发展的发展计划、措施,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动态,对当下的产业情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立,使企业能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对情报工作的目标进行修正,还要对竞争情报的相关流程与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使企业的竞争情报运营水平符合于企业的运营水平与总体目标。

4结语

第3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关键词〕泛在环境;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3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091-03

Research on the Library Service Mode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Model Under Ubiquitous EnvironmentFeng Li Gao Mian

(Library,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ode that Libraries carry ou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for enterprise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w demand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he ubiquitous library is based on the network,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24×7,open access,a variety of forms,multilingual and globalization.under ubiquitous environment.,then make knowledge resource efficient accessed and used,more information value created.

〔Key words〕ubiquitous environment;library;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ervice model

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即图书馆凭借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软硬件设施优势、情报人才储备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供给,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在扩展信息服务领域、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决定企业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帮助企业及时制定竞争决策,赢得市场与品牌优势。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必须跳出传统的模式框架,在宏观系统的理性思维下开发新的服务模式,以实现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新需求。

1 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传统模式

1.1 企业竞争情报的要素

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1]。

1.1.1 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和用户反馈。市场信息体现了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空间,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动态反应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在动力,如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前景预测;用户反馈说明了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情况和用户满意度。内部环境是指本企业的人力、财务、设备、物质资料市场、企业计划、组织、管理文化等内部资源信息。

1.1.2 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情报包括企业竞争对手的发展战略、研发能力、生产和技术水平、制造、产品销售渠道、定价、宣传广告、促销活动、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组织结构、领导背景、薪酬体系、财务状况、主要客户、销售额、销售量和利润等信息情报[2]。竞争对手分析可以细化为确认竞争对手,判断竞争对手的目标,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评估竞争对手的实力,预测竞争对手的反应,选择攻击或回避竞争对手这几个程序。

1.1.3 竞争策略

竞争策略是在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竞争目标与方针,包括企业的定位问题、战略制定选择、最可行方案、竞争策略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监测的因素、影响战略选择和决策的关键情报因素等。

1.2 传统模式

图书馆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满足企业各类信息需求之外,还可以主动为企业提供课题跟踪,代查、代译、代借资料,图书巡展,编辑科学快报、文献综述、专题题录、书目、文摘、索引等;为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和竞争情报培训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特别是开展在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产品开发等活动中的科技查新服务[3]。

1.2.1 文献服务

纸质图书的借阅和电子资源的提供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服务方式。允许企业人员在馆内阅览图书、报纸、期刊和杂志,并提供复印服务[4]。此外,纸质文献服务还包括为合作企业提供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电子资源方面,开放电子阅览室,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或联机数据库、因特网、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浏览、下载、打印和电子邮件传送等,使企业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

除了提供一次文献服务,图书馆还可为企业提供二次文献服务。以专题剪报为例,图书馆为合作企业量身制作专题剪报,剪报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以及产品手册,连续性地为企业提供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及竞争策略的信息,并且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需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泛在环境下图书馆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研究Feb.,2012Vol.32 No.21.2.2 代检服务

针对企业各种目的的研究课题,以描述课题的主题词、关键词作为检索入口,从开题立项、研究中期、直到成果验收,开展全程的文献检索服务。检索结果大部分提供文献的文摘,也有一部分为电子全文。

商业经济信息检索服务范围包括:国内外公司的名录、产品、经营范围、雇员人数、财政状况、销售额等;国内外机械、电子、计算机、化工、石油、建筑、医疗设备等各行业的产品及其供货商的信息;市场趋势、经济发展、经济统计、经济预测及国际贸易等经济信息;科学数值、统计数据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的数据。

1.2.3 定题情报服务

图书馆主动选定企业用户的重大研究课题为其服务课题,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方法,定向传递系统情报,其特点是用户的固定提问和用户对图书馆的反馈。比如深圳图书馆编印的“窗口信息”,开设了电子、食品饮料、房地产、期货贸易、服装等多个主题,定期向用户提供有关专业产品的开放和市场动态信息[5]。这种情报服务方式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得到所需情报,而且为图书馆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1.2.4 科技查新

图书馆根据企业的查新要求,以馆藏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查新报告为企业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等提供客观依据,并可作为企业是否开发该项新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1.2.5 情报技能培训

图书馆定期为企业进行竞争情报知识的技能培训,以讲座或者授课方式向员工传授系统知识,提高企业相关部门员工的竞争情报意识,为企业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情报人才。

2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情报服务新特点

2.1 泛在图书馆的特征

图书馆的泛在化,其基本特点是“无所不在”,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图书馆的服务。泛在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型态和发展模式,它突破了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求一种从用户需求出发、遵循用户需求、适应用户行为变化的服务模式,将图书馆的服务渗透到用户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提供一种随时随地的贴近服务,并且把这种服务与用户空间相融合。泛在图书馆的6大特征[6]:

(1)基于网络:利用因特网和万维网传递信息资源和服务;(2)24×7:泛在图书馆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续提供服务,没有时限,也不存在地理上的局限;(3)开放获取;(4)多种形式:动态、无缝地提供异质信息;(5)多语种:为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提供多语种支持;(6)全球化: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肤色、种族、宗教、语言能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素质如何。

可见,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重点是以用户为中心、高度智能化,以及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时空大范围。

2.2 泛在环境下企业情报新需求

泛在环境下,企业获取竞争情报似乎更加容易,能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幅增加。然而,要获得最为及时、精准的竞争情报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向导,以及开展本单位反竞争情报业务却变得复杂起来。因此,企业对图书馆提供竞争情报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2.1 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泛在图书馆对企业用户提供24×7的全天候服务,并且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图书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协议规范、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合作企业提供实现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时时刻刻方便企业获取和处理信息。例如电子数码产品每天每一时段的价格都在波动,相关企业要随时监测产品价格走势,并根据每日监测绘出价格波动图表,用作产品价格调整或者新产品定价的依据,这个监测、分析和绘图的工作就可以由图书馆的竞争情报部门来做,并可以随时向企业提供实时信息。

2.2.2 多媒体的形式

泛在图书馆能够动态、无缝地提供异质信息,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流媒体、移动终端获取多媒体信息,例如新产品结构分析图像、新技术的分解影像、竞争对手的宣传视频等。流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呈现信息直观、内容丰富等许多优点。企业用户还可以进行视频点播、远程教育以及跟图书馆情报人员开展远程视频会议等。

2.2.3 系统性的产业平台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仅仅依靠固定资源和系统,提供僵化、浅层次的竞争信息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应构建合理的、方便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框架,并且在提供竞争情报方面,合作建立情报平台,根据所服务对象的需要,合理分配印刷型资源、电子资源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整理、组织、存贮和开发利用,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重组和导航,使之有序化,为用户提供查询便利,保障用户获取信息的满足率[7]。

3 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新模式

图书馆服务的触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献提供、科技查新、被动参考咨询上,而应该有一种全新的泛在化的服务理念,重视建设自身知识管理,挖掘内部人才,组成一个具有专业特色、情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团队为企业服务。

3.1 成立一定范围内的企业情报保障体系

图书馆可以牵头成立一定范围内、一定行业内的企业信息保障网络,吸纳一定地理范围内或者行业内有信息需求的企业作为其服务用户和网络成员,并且在图书馆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在图书馆和各企业都有专门的信息联络人员,各单位可以以缴纳费用或共享其自身资源的方式取得会员资格,图书馆则为网络内的企业提供传统情报服务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同时,为企业开通远程访问,将资源送到企业的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桌面上。

3.2 构建企业情报服务平台

企业情报服务平台通过集成服务,为企业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情报服务。包括平台统一检索、机构仓储、文献请求、个人图书馆、我的期刊和交流中心等[8]。平台统一检索是为提高企业检索文献的效率,在专题文献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检索。机构仓储是将企业管理层和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申请的专利、企业标准等文献资源,纳入平台机构仓储。文献请求是当用户通过统一检索未能找到目标文献,或者未能找到目标文献的全文,平台提供文献请求功能。个人图书馆、我的期刊和交流中心等是企业用户特制项目,体现了泛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3.3 建立企业情报数据库

图书馆根据企业信息用户对信息、科技动态方面的需要,建立竞争信息资源库,为用户提供行业内最新的竞争情报,以应对特定用户更深层次的战略预测等方面的需要,可以建立个性化的专门数据库。图书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设施和技术,对网上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形成电子速递、数据库等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实行多网合作,建立与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用构建专门的特色个性化数据库的方式为企业系统搜集、组织信息资料[9]。

3.4 开通SNS网站,开辟多渠道的信息交流

图书馆不可能单独为某一家企业服务,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也不局限于某一行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信息服务效率,泛在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自建SNS网站等方式,将合作企业连接起来,通过统一的平台行业消息和动态,保证各单位在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行业资讯,并且开放了企业之间互相交流的渠道。

4 结 语

总之,泛在竞争情报服务作为未来知识型社会图书馆对企业提供的一种全面的数字化集成服务,容易成为企业注意力的聚焦点,极具发展力。图书馆应当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拥有规模化版权的内容集成平台,通过和终端的融合来实现泛在情报服务。虽然泛在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其先进理念和技术支持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未来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意方式得到竞争情报,并且实现与其他企业的交流甚至合作,实现知识资源的高效获取和利用,并创造出更大的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

[1]竞争情报[EB/OL].http:∥baike.省略/view/139067.htm#2,2011-10-17.

[2]许真玉,王文佳,杨晓玉.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与图书馆情报服务[J].现代情报,2006,(11):185-186,190.

[3]熊冬萍,程结晶,张方.基于图书馆的企业信息需求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21-24.

[4]吴小璐.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提供信息服务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9,28(12):238-239.

[5]许真玉,王文佳,杨晓玉.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与图书馆情报服务[J].现代情报,2006,(11):185-186,190.

[6]泛在图书馆[EB/OL].http:∥baike.省略/view/1487337.htm,2011-11-02.

[7]孙波.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9):51-53.

第4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关键词〕科研院所;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

在我国,通常使用的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主要有按图书馆隶属关系、按馆藏文献范围、按用户群划分等。这些标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的类型,但任何单一的标准都不能完全揭示各类型图书馆的特点,把各种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划分图书馆类型才具有完全的意义。根据图书馆的隶属关系,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用户群、馆藏文献范围等标准来划分,目前我国图书馆主要有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多种类型。在以上各类型图书馆中,通常认为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与科学图书馆是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科学图书馆都非公共性质而隶属各类科学研究机构[1]。

众所周知,国内对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研究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尝试。通过检索学术数据库论文发现,十几年时间里,国内对开展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而关于科研院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研究探索相对较少。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三大支柱之一的科学图书馆,基于网络环境下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自身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也可以和应该尝试探索学科化服务的道路。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文中简称国家科学图书馆)这一大型科研院所图书馆从2004年开始就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借鉴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体会,笔者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科研院所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科化服务展开思考,以期对国内拟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科研院所图书馆有所启示和帮助。

1 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

1.1 学科化服务之服务对象

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是由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来决定和推动的。虽然高校与科研院所同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其他大学都还同时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相较于此,科研院所区别于高校的根本标志就在于“科学研究”,研究性工作是科研院所日常运转的核心和重点,“创新”是其立足之本。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它所面对的用户大部分为实验室里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此外则是以研究型学习为主的博、硕士研究生。这样一类研究型用户群体,虽数量上不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但因其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工作决定了相对应的信息需求是长期且深层次的,因此,要想起到辅助科研人员工作的作用,科研院所图书馆提供学科化服务势必要围绕科学研究过程,全面而又深入。

1.2 学科馆员定位及服务目标

初景利教授等人提出“如果把传统的以联络人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称为第一代学科馆员的话,那么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可被称为第二代学科馆员。[2]”基于第二代学科馆员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探索。事实上,如同web1.0与web2.0的关系一样,第一代、第二代学科馆员只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界限并非一分为二,第二代学科馆员的工作是第一代学科馆员工作的延伸和深化[2]。那么具体来讲,究竟什么是第二代学科馆员?笔者认为,除了通过与第一代学科馆员进行区别对比外,可从“嵌入式馆员”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近几年,国内同行开始了对嵌入式馆员的研究,其中有研究者提出嵌入式馆员的实质是从服务方式角度对图书馆馆员进行的划分,包括参考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等在内的任何一个馆员都可以成为嵌入式馆员,它所提供的服务是多层次、多种手段的[3-4]。因此,第二代学科馆员可看作学科化服务领域中的嵌入式馆员,即嵌入式学科馆员。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这种嵌入式学科馆员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嵌入式科研服务――学科馆员嵌入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动中去。通过这种嵌入,学科馆员可以及时、清楚地了解研究进程的相关信息,进而掌握科研人员当下和潜在的信息需求,这样学科馆员就能有的放矢,结合科研流程为课题立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以及成果评价等方面提供全过程的信息、知识服务。

国家科学图书馆曾为其学科化服务设定三大目标[2]:一是打通资源与服务的通道,向科研人员广泛宣传、揭示已有的资源、服务系统和信息工具等;二是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素质教育,提升用户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三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这三大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但在服务开展不同时期及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层层递进的服务目标体现了科研院所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策略,学科馆员借由各个阶段不同形式的服务的开展与服务对象之间频繁接触,一方面,科研人员能够体会到学科馆员是可以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帮助的,从而在产生信息需求时会想到求助于学科馆员,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在深入科研一线的过程中能够学习、积累到服务对象研究领域的知识,为提供深入的知识服务奠定基础。伴随着层层目标的实现,学科馆员逐渐“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最终实现由第一代学科馆员到第二代学科馆员这一目标定位的角色更替。

1.3 学科化服务之具体措施

从科研院所的研究型用户群体特点和需求出发,围绕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战略目标,学科馆员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开展服务,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3.1 资源与服务推介

用户对图书馆利用率低这一状况形成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图书馆资源订购覆盖面的问题,还可能因为用户对图书馆已经拥有的资源、服务等并不了解而没能很好地使用它们。因此,借由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接触的机会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是打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通道的良好举措。

具体地讲,学科馆员可向科研人员推广介绍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资源、服务项目、服务系统和信息工具。根据科研人员当前的信息行为和习惯,他们使用最多的图书馆资源便是各种电子数据库,尽管图书馆网页上通常都会对购买的中外文数据库有所介绍,但如果学科馆员能够分门别类地对这些数据库信息进行进一步整理,并通过PPT讲解等方式系统展示、推荐给科研人员的话,势必会加深科研人员对各类数据库的了解,助其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在与科研人员实际接触中笔者发现,许多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部分传统服务项目并不知晓或了解。比如,科研人员并不知道除了电子数据库资源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原文传递服务进行文献获取,而当学科馆员通过面对面、邮件或电话等沟通方式告知原文传递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细节信息后,科研人员可能很快就会在图书馆建立原文传递账户,开始使用这项服务。类似地,其他的项目内容如科技查新服务、定题服务等同样需要学科馆员的推广来扩大用户范围。除了资源和服务项目外,很多图书馆都引进了资源整合系统、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等这样的服务系统和信息工具,由学科馆员进行广泛宣传介绍,能够在科研人员当中尽量普及它们的使用,只有更多的用户去利用这些系统和工具,才会实现图书馆帮助用户获取和管理信息的初衷。

学科馆员推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同时,还可给众一线科研人员发送学科馆员名片、学科化服务宣传彩页、以及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登记表,让用户在需要帮助时能够想到图书馆并方便找到学科馆员,同时自己可以掌握服务对象的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目前的信息行为习惯和需求,为之后开展主动的针对性的服务提供线索和依据。

1.3.2 信息素养培训

虽然信息检索课程已普遍纳入现今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且科研院所中不乏一些检索能力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科研人员,但总体来说,多数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科馆员不是要代替用户查找需要的文献,而是教会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因此深入科研院所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是有必要的。针对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用户至上”作为服务理念,学科馆员可提供“培训形式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培训时间灵活化”的信息素养培训[5]。

(1)多元化的培训形式

主要以学科馆员一对多的面对面培训课程为主,即学科馆员到科研院所中为某一实验室或为整个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做专题性讲座。除此之外,当科研人员在利用图书馆时遇到问题,如某些数据库或Endnote使用方面的困惑等,都可找学科馆员寻求帮助,通过双方一对一的问题讨论和具体演示操作等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其问题。再者,有些数据库供应商可安排培训师到购买或潜在购买单位做数据库使用培训,这时学科馆员可根据内容的适用情况通知到相关专业方向的科研人员前来图书馆学习。

(2)实用的培训内容

信息素养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和学习。因此,培训应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尽可能贴近其研究领域和学习任务。比如,对于医学科研工作者来说,PubMed、Embase等都是重要的医学文摘数据库,是查找专业文献必需的检索工具,根据主题方向,如何检索PubMed、Embase会更全面、准确地查找到相关文献对每个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都是很有意义的。此外,还可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比如,为临床工作者介绍培训一些循证医学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辅助其日常工作,帮助刚刚加入研究队伍的研究生学习利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来辅助科研选题等。

(3)灵活的培训时间

信息素养培训时间的灵活性体现在依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确定,而并非十分固定。由于科研人员日常的研究、学术工作紧凑而繁忙,人员集中相对困难,因此学科馆员需通过与院所或实验室的联系人沟通来灵活安排具体培训时间。当然,有些面向研究生的培训大体时间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学期开始学生刚入实验室的阶段。

1.3.3 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提供

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来说,学科化服务不应仅仅停留在图书馆资源推介、信息素养培训等面向广大用户的普遍服务上,逐渐侧重学科或课题情报服务等知识服务的提供才能更深入地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这也是学科化服务发展的方向所在。

学科馆员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的知识服务种类是多样的。例如,在课题申报或成果鉴定阶段,对于具备查新资格的图书馆,科研人员可直接找学科馆员为其提供课题查新报告。一般来说,学科馆员们均具备科技查新的技能和资格。再者,学科或课题情报服务属于深层次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学科情报工作是根据服务对象所在领域、学科的不同,及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行业政策、研发信息等学科动态,为用户节省时间、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编制信息监测快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相关学科信息,作为知识服务的切入点,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又加强了学科馆员与科研一线的联系[6]。课题情报工作是把握某研究领域总体发展状况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课题情报的调查可以了解课题相关方向的历史进展、研究分布、最新动态等情况,这能够使科研人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很好地“知彼”,无疑对整个科研过程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要做好学科或课题情报服务,掌握一些情报研究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文献一直是科学研究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在情报研究工作中常把文献作为重要的信息源[7]。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基于文献的情报研究可以借助多种工具来进行,如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信息资源整合管理与分析系统、文献分析可视化软件RefViz、CiteSpace、TDA等,关于这些工具在学科情报服务或课题情报分析中的应用,近年有图书情报领域的同行专门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这对于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来说也是应该掌握的业务技能之一。

2 结 语

学科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是当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改革传统服务内容,提升图书馆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尽管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已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存在数年,但由于服务对象差异的存在,科研院所图书馆欲开展学科化服务不可能完全照搬高校图书馆的模式,也不是成立专门部门、设立学科馆员便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修正服务思路,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学科化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01-102,112.

[2]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

[3]唐丽娟.用户服务新模式――嵌入式馆员[J].新世纪图书馆,2008,(6):56-58,55.

[4]林燕.嵌入式馆员――图书馆用户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10,(1):71-74.

[5]江洪.研究型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训服务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02-204.

第5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关键词]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 服务模式 保障机制 科研人员

[分类号]G251.5

1、前言

我们面临的知识环境以及知识创造的方式和过程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深刻认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内涵,对于研究型图书馆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学科馆员为主体、面向科研一线的学科化服务是适应这种变化的图书馆创新服务产物,体现了图书馆核心价值从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与发展。为适应信息环境、技术与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国内外许多研究型图书馆都推行了学科馆员的制度。有关理论研究也从学科馆员的基本概念、能力素质、岗位职责逐渐发展到对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服务流程与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结合学科馆员工作实践,对学科化服务的模式和保障机制进行总结与探讨。

2、科研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特点

2.1 科研用户的基本结构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面向用户的服务,掌握用户及其需求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前提。实践中发现,研究所科研用户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所领导及科研管理部门,他们是决策者和管理者,主要承担着研究所总体发展规划、科研部署、业务与行政管理等任务;第二类是学科组长及科研人员,他们是科研活动的主体,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通过争取国家、地方以及其他基金项目支持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杰出青年人才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基金、国内外合作基金以及系统内部基金等纵向基金项目,同时也包括来自支持地方科学与经济发展的横向基金项目;第三类是以在读研究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与交流人员,他们是科研助手,直接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主要承担着对信息资源搜集、分析与提炼,实验数据的获取等工作,是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三类科研人员之间相互交叉,研究所领导大多是学科组长和科研人员,他们不仅承担着管理工作,同时也承担着研究项目和培养研究生的任务。

2.2 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特点

2.2.1 对原始文献的需求 无论用户在科研活动中担当什么角色,对反映原始科研成果的文献信息需求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尽管网络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是仅有网络信息是不够的。因为大量学术信息资源,尤其商业化的数据库的使用受制于本机构是否购买使用权限,昂贵的数据库价格使一般科研机构难以承受,不能确保本机构科研人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资源;同时科研人员在信息查询与获取方面不如图书馆服务人员那样游刃有余,经常会因为无法获取所需文献资料感到苦恼。

2.2.2 把握领域发展态势 为了确保所从事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学科组长和项目负责人在制定研究计划或申请项目时,十分关注相关领域研究热点是什么?该领域有哪些国家、哪些机构、哪些人在从事相关研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什么?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相关关键技术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等。

2.2.3 跟踪学科研究动态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和跟踪同行科研进展,通过了解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技术与方法,指导和修正自己的研究侧重点和突破方向,加速推进自己的科研进程,提高科研效率,因此他们需要以最便捷的方式随时关注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2.2.4 掌握机构科研实力 研究所领导和学科组长着手搭建某个领域科研平台时,为了赶超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考察本机构在同行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希望通过某些关键指标对比,发现所在机构的优势与不足,这些指标包括科研政策、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团队构建、经费投入、科研产出及其影响力、国际交流、战略定位与未来发展部署等,用以指导科研机构的学科方向和重点领域布局。

2.2.5 个性化知识环境建设 web2.0时代,网络不仅提供信息,同时也能信息,形成用户交流与互动。作为科研单元的学科组(或项目组、课题组),既是研究所科研组成部分,也是独立的科研单元,他们拥有自己的科研领域或研究方向,也有自己的科研团队,需要向外展示其科研活动与成果,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需要通过个性化信息空间集成信息,以提高对本领域特色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通过网络搭建开放的用户个性化知识环境也成为网路时代学科组的需求。

2.2.6 有效管理科研机构知识资产 机构知识库是利用网络及相关技术,依附于特定机构而建立的数字化学术数据库,它收集、整理并长期保存该机构及其社区成员所产生的学术成果,按照开放标准语相应的互操作协议,允许机构及其社区内外的成员通过互联网来免费地获取使用。面对科研机构大量的学术论文、专利、研究报告、学术专著、学位论文以及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各类知识产品,以机构知识库方式进行管理,它能实现对本机构知识资产的有效组织、统计、分析、调用、长期保存、合理开放利用,能有效促进科学交流,因此受到研究机构管理层的青睐。

2.2.7 信息素质提升要求 信息技术与环境对科研用户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检索、管理、分析、利用能力以及遵守信息道德等。具体包括知道与科研相关的专业信息资源及其获取渠道;掌握数据库使用方法技巧;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查找合适的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运用信息工具分析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此外,还包括各种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技能等。

3、学科化服务的主要模式

以上分析发现: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大量的、随时发生、普遍存在和多样化的,这就为开展学科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具有差异性,图书馆需要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既包括面向广大科研用户的基础,也包括针对重点用户的知识化服务。结合笔者的学科馆员服务实践,将学科化服务的主要模式总结为以下6种。

3.1 嵌入科研一线的学科咨询服务

融入科研用户,发现用户需求,建立长效的用户联络机制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基础。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让科研用户随时随地方便地找到学科馆员。服务实践:①经常到科研一线、到科研人员办公室、实验室和研究生工作间提供现场服务;②利用网络建立学科化服务空间或通过各种有效方式与科研用户建立密切联系,如加入到科研用户QQ群、Email、MSN、Blog、手

机等针对咨询问题提供及时解答;③利用图书馆网络咨询平台,通过实时咨询和离线表单方式解答用户所咨询问题。用户咨询问题主要包括文献检索技巧和全文获取类、信息分析类、信息管理类、学科情报类和学科组平台建设类等。

3.2 开展提升用户信息素质的培训服务

组织策划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推动科研用户信息能力提升。培训方式主要包括:①现场培训。定期到研究所对全所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对研究所每年新招收的博、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中培训、深入课题组的个性化培训、针对研究所重点用户的个别宣传辅导等。②网络辅导。通过MSN、QQ网络视频以及电话等方式对用户进行远程辅导。③组织各类课件提供给科研人员,帮助科研人员自我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资源方面:主要介绍特色资源的获取、分析、管理、文献调研方法等;服务方面:主要宣传图书馆提供原文传递、实时咨询、随易通、e划通等服务项目,促使科研用户的信息利用能力显著提高。

3.3 围绕重点用户提供学科情报服务

为重点学科和重要专家提供学科情报是深化学科服务的必然发展。学科情报能总结过去(如学科发展脉络)、把握现在(如学科发展态势)和展望未来(如学科发展趋势预测、前瞻等),所提供的学科情报产品类型主要有学科领域态势分析、机构竞争力分析、科研成果分析、产业技术分析等,为用户的科研决策提供参考。对于学科馆员提供的情报产品,科研用户给予了高度的认可,科研用户主动给予经费支持,希望这项服务能够可持续发展。

3.4 跟踪科研动态开展定题服务

根据用户所承担的项目与研究课题,对重要的网站、数据库、专家博客等网路信息源进行定期扫描,经过分析加工整理成专题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服务内容与方式包括:①编辑快报,例如为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学科组提供了《艾滋病研究领域快报》,为承担中国科学院创新先导项目的课题组提供了《干细胞领域研究快报》等;②单篇快递,在了解用户研究重点的前提下,对于重大消息或成果以单篇形式及时推送给相关科研人员;③通过帮助用户建设的学科组平台动态信息,并形成领域动态信息的集成;④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部门编辑的《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定期发送给科研人员(选择相关分册),有效地支持了用户对科研领域的动态监测与跟踪。

3.5 为科研用户搭建个性化信息平台

学科馆员为学科组搭建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是将信息服务嵌入科研用户的一种尝试。过去图书馆搭建信息资源导航,服务针对性不强难以持续发展;而学科组搭建的平台仅用于学科组科研活动信息,没有发挥集成网络资源的作用;学科馆员利用了解科研用户和熟悉资源的优势,将学科组的科研活动与特定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关联与集成,建立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平台既包括学科组研究领域、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等与用户科研活动相关的栏目,同时嵌入常用期刊、重要数据库等图书馆资源;另外包括领域动态、学术会议以及试验方法、软件工具、科学数据等网络资源。例如学科馆员为用户搭建的《HIV分子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组》、《肝炎病毒学学科组》、《艾滋病致病及免疫保护机理研究专项》、《神经病毒学科组》、《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既是学科组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学科组利用特色资源和跟踪学科动态的工具,有效支持了学科组的科研活动。

3.6 以知识库建设推动研究机构知识管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发了面向科研机构开展知识库建设的技术平台,以推动和提升研究所知识管理能力为目标,开展综合知识管理。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学科馆员在充分调研研究所需求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机构知识库建设宣传,协助组织建设团队和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帮助研究所搭建了研究所的机构知识库,如华南植物园知识仓储在半年时间内被点击次数达到32多万次。

4、学科化服务保障机制

4.1 充分认识学科化服务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环境、技术手段、用户信息需求及其信息行为的变化,图书馆服务必须向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发展。学科化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趋势,开展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核心价值发现和转变的过程,是深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全馆上下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部署,以指导图书馆服务工作未来的发展。

4.2 设置专职学科馆员岗位

学科馆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联系用户、组织用户、策划服务、组织服务,解决用户问题。随着服务的不断深入,学科馆员处于持续不断地融入用户及其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这是兼职学科馆员难以胜任的,因此图书馆应该改革现有的体制机制,包括学科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和管理机制,一方面从现有馆员中选拔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和丰富服务经验的人员向学科馆员岗位迁移,另一方面招聘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高层次专业人员,组建高素质的专职学科馆员服务团队。

4.3 注重学科馆员能力建设

学科馆员不仅要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同时要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工具和服务技能。信息技术与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科馆员及时掌握新资源、新工具、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除了上岗强化培训外,学科馆员还要接受各种新的资源、服务、工具以及各种政策、规范、流程的培训。坚持每年集中开展学科馆员能力培训,通过项目带动、工作推动、服务竞赛、学术交流、方法研讨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科馆员能力建设。

4.4 协同全馆构建服务保障体系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资源、技术、人力合作的更加复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一方面,全馆有义务和责任支持学科馆员的工作;另一方面,面对来自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信息能力建设、情报研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各种复杂的用户需求问题,学科馆员要学会利用全馆资源,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全馆资源,为科研用户提供服务保障。张晓林馆长曾言:“学科馆员就是一个图书馆馆长”,即要求学科馆员不仅要集多种服务能力于一身,而且需要具有协调、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调动包括资源、技术、情报以及馆领导在内的全馆资源,构建支持面向科研一线的协同服务保障体系。

4.5 强化领导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组建学科馆员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要重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策划、组织、检查、总结与考核。尽管学科化服务还处在不断探索中,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服务内容与方法逐渐清晰,因此,管理部门应该对经验进行梳理,形成模板和流程,结合制定服务计划、组织、检查与总结,并建立用户参与的考评机制,确保学科化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与发展。

4.6 培养学科馆员的职业素质

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激情是做好学科化服务的基本前提。学科馆员要热爱工作,忠于职守;要努力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要主动融入用户,与科研人员建立密切的关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用户需求,发现潜在需求,并能根据科研需求积极策划服务、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要能够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上不断取得成绩与突破。

第6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关键词〕省级;科技文献;共建共享;信息服务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为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服务的信息平台,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是解决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资源分散、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实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之一。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会带动地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为例,通过网络调研平台的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后续发展策略。

1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及信息服务情况

11平台建设情况

2000年6月,科技部会同经贸委、农业部、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组建了虚拟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开始国家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此后各省市也陆续开始地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1],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份,包括直辖市在内都建设了不同称谓的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各平台具体名称见表1。自2007年以来,NSTL积极支持部分成员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深化企业信息服务,陆续推出了专业化服务平台、产品资讯、企业竞争情报平台、成果转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方式与产品,为全国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2]。截至2010年底,已经基本形成以NSTL为核心、以地区和行业文献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共建共享的国家科技文献保障和服务体系,新型市场化、个性化科技信息服务不断发展,在支撑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不同用户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全部采取用户注册的方式,为注册用户提供各种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例如广东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提供的服务有:科学数据代查代检服务、标准、专利、期刊等文献的传递服务、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情报分析、实时咨询、信息检索、咨询策划、技术查新、定题跟踪服务,这些科技信息服务内容,为科技用户提供了方便。调查发现,有16个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没有标明具体的服务收费标准,只说明对提供的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15个平台根据不同文献类型标明具体的服务收费标准。例如天津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原文传递服务,标明复印费、缩微胶片还原费、查询费等;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登录,通过积分获得全文传递5篇权限。笔者把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内容归纳为文献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竞争服务与专利服务等科技情报服务。

121文献检索服务

文献检索服务是信息服务中最基本的服务方式,调查发现,除海南、福建两个平台没有提供文献检索服务外,其他29个省、直辖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均对注册用户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检索、代查代检、原文传递、订阅推送服务等。

在集成检索平台服务方面,大部分提供高级检索、中外文检索服务;个别平台提供高级检索、模糊检索,如辽宁省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个别平台统一检索点击页面需要先注册才能服务,如青海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平台集成检索较有特色的如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共享服务系统的文献检索,用户注册后可以进行普通检索、分类导航检索、期刊检索、按文献类型检索、按馆藏单位检索、高级检索;湖南省科技文献与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一站式检索,可以对期刊、学位、会议、成果、标准、专利、法规、图书、国研进行检索,检索字段分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刊名,其自定义检索提供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建特色资源的跨库检索功能;安徽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可以对期刊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专利数据库、论文数据库、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进行集成检索,还可以进行二次检索,可以查看查询历史,可以添加到我的收藏、可以订购文献,保存检索策略,查看检索策略等。以上平台的检索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题名、文摘检索,要平台注册用户才能下载全文。平台的文献检索服务,大部分有服务说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收费说明,其中广东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免费文献传递服务,其系统集成了广东数字图书馆的4 000万篇文献供用户检索,用户选取的文献将在24小时内免费发送到用户指定的电子邮箱中;代查代检如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文献代检服务,为用户提供文献收录及被引用检索服务查找文献被SCI、Ei、ISTP等收录及被引用情况,有服务申请表、收费标准及联系方式。而订阅推送是根据用户订阅信息资源,为用户定期推送最新信息,有这项服务的平台共6个,专题订阅3个,如江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订阅推送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提交专题、热点订阅请求之后,平台后台邮件推送服务自动根据用户专题、热点订阅需求,获取专题、热点信息,并根据用户邮件地址,进行专题、热点信息推送服务。

122参考咨询服务

调查发现有11个平台没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方式,只有平系方式或电话或邮箱及地址。20个平台提供不同方式的信息咨询服务,具体见表2。65%的咨询服务为参考咨询,其服务方式一般都是要先登录或注册为该平台用户才能进行咨询,有7个平台的参考咨询点击后可面向领域咨询、面向专家咨询,设有专业领域导航,可以查看已回复和未回复问题,这种咨询方式专业性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选择相应的专家咨询。有5个平台的参考咨询点击页面是实时咨询、或通过非实时咨询途径提出问题,实时咨询要先登录QQ在线,非实时咨询可以留言,并说明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有8个平台已有参考咨询又有在线客服,这种咨询服务方式用户无论在哪,都可以咨询。平台咨询方式较全面、较有特色的如,天津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参考咨询服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将用户与专家和学科专门知识联系起来的问答式服务,用户通过各种电子方式,如E-mail、电子论坛、聊天软件等提出问题,管理员通过电子方式给予解答;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的专家咨询服务平台,可以向专家咨询、技术工艺、新产品开发、新品种研究、可行性研究、向机构咨询、专利、查新与综合咨询、科技投融资、科技立项咨询等,点击页面栏目有完成咨询、难题库、咨询领域、咨询机构、专家团队、发展历程、成功案例、成果及文献、联系我们,使用说明有用户咨询流程、意见建议及投诉等。参考咨询是平台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桥梁,平台建设是为地方、区域经济、科技文化服务的,多与用户沟通、交流有利于平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管理。

123定题服务与科技查新

定题服务是一种根据读者需求,一次性或定期不断地将符合需求的最新信息传送给读者的服务模式。而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调查发现有定题跟踪的平台有18个,有科技查新的平台有17个,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平台有定题服务和科技查新服务。平台服务流程清晰,服务项目多,有收费说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科技信息服务,例如云南省科技文献信息综合集成应用平台的定题服务流程是:首先用户注册填写定题服务委托单,将每个委托信息详细填写完成后提交,然后信息检索人员通过电话与用户协商检索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其他相关事宜。江苏科技信息网的查新咨询中心,服务栏目有政策法规、查新委托、查新流程、服务内容、查新合同、网上委托,其他服务栏目很有特色,有专利信息咨询、专题信息咨询、引文查证咨询。

124其他情报服务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除了提供常规的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科技查新服务之外,还提供了竞争情报、知识产权、专利分析、科技评估、战略研究、创科技新报告等多种实用性强的科技情报服务类型,提供的科技情报服务情况见表3。

笔者调查发现,有科技情报服务的平台,情报服务都要先登录或注册为平台用户才能提供科技情报服务,有服务简介、服务流程及收费说明等。竞争情报服务是指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竞争对手分析、竞争环境监测、竞争战略分析等在内的具有针对性、谋略性、对抗性、超前性等特征的情报服务,从而帮助服务对象实现竞争目标,提升竞争能力[4]。如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战略研究是为决策主体提供全局性、深层次、科学化情报决策研究服务;四川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通过ASP竞争情报服务系统,集成国内及本区域各种信息资源,为中小型企业提业发展政策、行业发展动态、竞争环境监测、科技文献信息、市场预警与决策支持等服务。科技评估,主要服务对象是准备进行项目科技可行性论证、项目科技评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有此项服务的平台一般都有服务说明。创新报告服务,是面向科研、分析以及决策人员提供的科技创新辅助决策报告申请服务,如山东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创新报告服务形式是注册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申请的报告类型,并认真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申请订单;由平台订单管理员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科技创新报告的制作工作,并上传至平台;申请者可以在“我的信息中心”中查看最终的报告。调查发现,知识产权服务、专利服务、战略研究等服务项目必须注册成为该平台的合理用户,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2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发展对策

21加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我国各省虽然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但共享资源数量少、联合共建单位较少,建议与成员馆联合共建共享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等,集中同区域内各机构的优势资源,共建一个资源优势互补、地方资源特色明显的共享服务平台。例如,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服务社会、科研、企业为己任,按照“政府支持、资源共享、开放服务”为原则,采用理事会模式,成立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以六家科技文献资源集中的大学、科研机构成立科技文献资源分中心,其平台技术特色是基于元数据仓储的统一检索功能,平台突破传统的跨库检索方式,采用当前先进的元数据仓储知识库技术,对资源中心的文献进行深层次整合,实现了文献统一检索。调查发现,多数平台都是通过跨系统建立的,但有12个平台没有区域共建单位,例如江苏省既有科技文献信息网,又有工程技术信息文献中心、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有江苏科技成果档案网,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分散于上述几个网站。共建共享是将本区域的资源通过多方协调、协商整合在一起,突出平台的特色服务,平台文献资源要方便用户利用。因此,加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平台建设单位应完善信息共建共享协调机制,实现跨单位、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突出特色服务。

22多举措提升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

如前面分析,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开展了参考咨询、科技查新、专利分析、竞争情报、知识产权等信息服务,但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技术等尚需进一步完善,不断应用新的服务技术,如专利分析服务系统应不断完善其分析功能,深度挖掘更加有价值的专利内容;科技查新服务不仅注重课题申报前的查新、课题开展过程中也要跟踪查新,结题后为科技奖励、成果鉴定与验收、科研成果转化等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信息资源,如科技报告、科技档案、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等,并加强网络环境下国内外科技情报资源获取能力和共享能力建设,提升知识服务的层次和扩大知识服务内涵[5]。参考咨询应招纳聘请聚集社会各领域专家,面向不同企业主体服务,共建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联盟,开展行业联盟咨询服务。开展新形式服务,如专利翻译、国外知识产权新动向、行业分析报告等服务,采用WEB20技术,吸引用户参与行业信息资源建设、互助服务、服务质量评价等。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向用户推送移动服务内容,如北京世纪超星公司的“泛舟移动图书馆”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可以随时获得所需要的文献资源,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可通过与OPAC系统的集成,实现纸质馆藏文献的移动检索与自助服务;与数字图书馆门户集成,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与全国共享云服务体系集成,实现馆外资源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并构建读者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公告信息与读者个性化服务定制。同时只要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一次性的身份认证后,就可以直接进行一站式检索资源[6]。通过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向用户推送信息服务,以多种方式方法提升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

23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就是要整合区域内多方的信息资源,以平台为载体,面向社会公众、面向不同用户服务。在平台网站设计上,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登录入口,如企业用户登录、个体用户登录。具体如:面向大企业,平台可以通过与综合性、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的合作,为大企业提供战略研究、竞争情报、产品研制开发前的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知识和情报支撑。面向中小企业,应帮助中小企业随时获得国家产业、行业政策,获取期刊、专利、标准、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跟踪最新行业动向、技术进展等[7]。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信息技术、免费信息资源等服务,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相对匮乏,平台应针对中小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调研采购部分适合中小企业的文献资源、整合网络免费资源、有偿数据资源使用实行费用减免等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面向科研院所,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相关培训、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服务、免费开放“中外专利数据库”检索服务。面向政府机构提供全局性、深层次、科学化情报决策研究服务,提供科技信息的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服务,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区域现有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创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面向本地区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为政府决策者及管理部门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面向社会个体用户,提供各类科技文献全文下载、科技文献检索与获取服务,提供网络服务及各种资源查询、使用方法,提供视频演示及互动咨询服务。

24加强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个体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多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服务。要提高平台的利用率,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很重要。因此,建议平台信息服务应重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如开通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讲座培训、会议交流、视频教学等,对用户进行培训。还可以不定期举办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企业专利申请培训,面向社会民众、地方大中小企业举办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术讲座,新业务培训班。可以利用RSS技术主动推送说明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指导说明;也可以在网站提供相关软件的免费下载链接,提供图文并茂的安装使用手册,并开展针对个性化服务的用户培训工作,注重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切实提高用户的信息能力,增强用户体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个性化服务的好处[8]。其次,可以通过用户手册、用户指南、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用户的培训,主动了解用户使用平台资源的频率、效果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看、回复、关注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屈宝强,吴家喜,赵伟,等.地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服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68-72.

[2]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企业信息服务研讨会在上海召开[EB/OL].http:∥/hy/xshd/201305/t201305273851052.shtml,2013-11-15.

[3]屈宝强,吴家喜,赵伟,等.地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数据库建设情况分析[J].情报杂志,2011,(8):71-75.

[4]刘小琳.抓住区域发展契机构建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J].图书情报工作,2008,(1):85-88.

[5]王朝晖.企业创新驱动下的科技情报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8):76-79.

[6]泛舟移动数字图书馆创新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的新模式[EB/OL].http:∥/NewsCenter/newsdetail2012.aspx?Newsid=5448,2013-11-20.

第7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关键字:大数据 情报研究 情报研究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6-0001-08

1 引言

当数据和黄金一样,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1],当科研处于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2],当数据开始变革教育[3],这些无不宣告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不同的学科领域,正在不同的层面上广泛地关注着大数据对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深刻影响,情报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大数据,顾名思义是大规模的数据集,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概念,IBM公司指出,大数据的特点是4个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及Veracity(真实),它提供了在新的和正在出现的数据和内容中洞悉事物的机会,使业务更加灵活,并回答以往没有考虑到的问题[4]。Gartner公司的报告也提出,大数据是大容量、高速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们需要新的处理方式,以提高决策能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5]。

由此可见,大数据强调的不单纯只是数据量多少的问题,其背后隐藏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理念,这些理念包括:①将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里的分析不是一般的统计计算,而是深层的挖掘。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利用好积累的数据和信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机构以及科研工作者首要关注的问题。“业务就是数据”、“数据就是业务”、“从大数据中发掘大洞察”等意味着对数据分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这么说,大数据时代就是数据分析的时代。②多种数据的整合和融合利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多样性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数据既包括结构化的数据,也包括非结构化的数据,表现方式可以是数据库、数据表格、文本、传感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同一个事实或规律可以同时隐藏在不同的数据形式中,也可能是每一种数据形式分别支持了同一个事实或规律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这既为数据和信息分析的结论的交叉验证提供了契机,也要求分析者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融集各种类型的数据,从多种信息源中发现潜在知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③更加广泛地应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数据量大(Volume)、类型多样(Variety)、增长速度快(Velocity)是大数据的突出特点,这必然会带来数据获取、整合、存储、分析等方面的新发展,产生相应的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创新地应用于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同时,大数据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传统的、以人工分析为主的工作模式将遇到瓶颈,计算机辅助分析或基于计算机的智能化分析,将成为大数据时代数据与信息分析的主流模式。

对于在数据分析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情报研究工作而言,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情报研究工作正在得到空前的重视,大数据为情报研究的新发展提供了机会,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待情报研究的定位,研究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研究理论与实践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本身也要求各行各业重视情报研究工作,这就必然使得众多学科有意识地涉足到以往作为专门领域的情报研究之中,并将其作为本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建设。文献分析(本质是文本分析)不再为情报研究所独占,以往情报研究领域积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很有可能优势不再。因此,如何把握住自身的优势,并抓住机会有所拓展,是情报学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

2 大数据环境下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带来的新观念,正在引报研究的新发展,而且,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地从情报研究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引导情报研究的未来走向。英国莱斯特大学的Mark Phythian教授在2008年10月作 了题为“情报分析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6],指出:①获知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忽略战略环境、领导风格和心理因素等更为广泛的问题,将导致情报研究的失误;②要加强信息之间的关联。美国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障碍,致使分析人员无法获取充足的信息来支持分析活动,导致情报研究中的预测失败;③要汲取更多外界的专业知识。这一举措虽然不能保证分析的成功性,但将是竞争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

综合大数据背景的要求和以往情报研究的经验教训,结合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情报研究的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单一领域情报研究转向全领域情报研究;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源;注重新型信息资源的分析;强调情报研究的严谨性;情报研究的智能化。

2.1 单一领域情报研究转向全领域情报研究

随着学科的深入交叉融合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一体化程度的增强,情报研究正从单一领域分析向全领域分析的方向发展。

首先,表现在各领域中的情报研究从视角、方法上的相互借鉴。从方法上看,社交网络分析方法、空间信息分析等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军事情报、科技情报等领域,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也用于情报分析的认知过程,以指导情报分析及其工具的研发。同时,情报学中的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也被借鉴用于网站影响力评估。从技术上看,可视化、数据挖掘等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为情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视角,情报研究获得的知识反过来又给予其他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引导。可见,无论从思想上、方法上、技术上,各领域之间的交叉点越来越多,虽然这种相互借鉴早就存在,但现在意识更强、手段更为综合。

其次是分析内容的扩展,这也是最为重要和显著的变化。在情报研究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就本领域问题的分析而分析,而将所分析的内容置于一个更大的情景下做通盘考虑,从而得出更为严谨的结论。联合国的创新倡议项目Global Pulse在其白皮书“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 Challenges”[7]中指出,情境是关键,基于没有代表性样本而获得的结论是缺乏外部合法性的,即不能反映真实的世界。在情报研究领域,一些数据往往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完整,如早期的科技数据,可能由于国际形势等外部因素,导致一些国家的科技信息无法获取,基于这样缺失的分析样本来评估该国的科技影响力,如果仅就数据论数据,无疑是会得“正确”的错误结论,这时应针对这样的异常情况,将研究问题放置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揭示背后的原因,从其他方面收集信息来补充,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也就是说,必须要考察不同时间戳下的相关信息,再对分析内容加以扩充,这实质是一种基于时间轴的扩展。另外,将内容扩展至本领域的上下游则是一种更为重要的扩展。例如,考察某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如果仅就该技术本身来讨论,可能会得出正面的结论,但如果结合特定地区人们对该技术的态度、当地的技术水平、物理条件、发展定位等,却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就说明,在很多领域中,环境不同,发展程度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同。一些地区当前关注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其他地区要关注的问题,某些欠发达地区当前不一定就必须照搬另一些所谓发达地区的当前做法。这需要通盘考察,分析相关思想、观点和方法产生的土壤、使用的条件,结合当前环境再做出判断,否则可能会对决策者产生误导。

2.2 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源

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源已经成为情报研究的另一大发展趋势。Thomas Fingar[8]从军事情报角度指出,军事情报界需要综合利用人际情报、信号情报、图像情报和外部情报,进行全资源分析(all-source analysis),即利用多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来评估、揭示、解释事物的发展、发现新知识或解决政策难题。科技情报界也是如此,如利用科技论文和专利,发现科技之间的转换关系、预测技术发展方向,综合利用政府统计数据、高校网站、期刊、报纸、图书等来评估大学等科研机构。可见,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源是从问题出发,系统化地整合所有相关信息资源来支持情报研究,信息源可以是学术论文、专利等不同类型的文献集合、文本和数据的集合也可以是正式出版物与非正式出版物的集合等。

这一发展趋势是由几大因素决定的。一是情报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在大数据背景下,情报不再局限在科技部门,而成为全社会的普遍知识。公众对情报的需求使得情报研究问题更为综合,涉及要素更为多元,同时也更为细化。这导致单一数据源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源相互补充。例如要分析科技之间的转换关系,就避免不了涉及科技论文和专利这两种类型的信息源。二是各种信息源的特性。不同信息源可以从不同角度揭示问题,如专利、研究出版物、技术报告等,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研究者对某科技问题的理解与描述,而评论文章、科技新闻、市场调查等,可以反映出社会对该科技的观点、认知情况[9]。因此,各类信息自身的特性就说明他们之间可以、也需要相互补充。此外,从现实角度来看,通常会遇到某些信息无法获取的情况,这就需要别的信息加以替代,这就从实践角度说明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源的必要性。三是分析结果的重要性。以评估大学为例,评估的结果会引导各学校在比较中发现自身优势和差距,指导未来发展定位,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报考提供参考。可见,研究结果对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要做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必然先要从源头上,即分析数据上加以丰富完善。

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源也意味着诸多挑战。首先分析人员要熟悉每一种信息资源的特性,了解相似信息在不同资源类型中是如何表现的,不同信息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其次,针对待分析的问题,要选择适合的信息,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类型越全越好,尤其是当问题含糊不清时,可能需要不断地调整信息源。再次,情报研究人员要能有效地综合、组织、解释不同信息源分析出的结果,特别是当结论有所冲突的时候,识别不当结果、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

2.3 注重新型信息资源的分析

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媒体形式。Andreas M. Kaplan等人将构建于Web2.0技术和思想基础上,允许用户创建交换信息内容的基于网络的应用定义为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包括合作项目(如维基百科)、博客、内容社区(如YouTube)、社交网站、虚拟游戏世界和虚拟社会世界(如第二人生)等六种类型[10]。这类媒体形式依托于Web2.0等网络技术,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传播信息,信息可以是用户创造性的言论或观点,可以是围绕自己喜好收集的信息资源集合等。由于社会化媒体的易用性、快速性和易获取性等特点,它们正迅速地改变着社会的公共话语环境,并引导着技术、娱乐、政治等诸多主题的发展[11]。这些通过庞大的用户社区来传播的高度多样化的信息及其网络结构,为洞悉公众对某一主题的观点、研究信息扩散等社会现象[12]、预测未来发展方向[11]等提供了机会,有助于发现有共同兴趣的社群、领域专家、热点话题[13]等,带来了网络舆情分析等研究内容。此外,这类信息结合其他类型的数据,产生了新的情报研究领域。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和GPS的广泛应用,使得可以从社交网络和网络交互数据、移动传感数据和设备传感数据中获取社会和社区情报(social and community intelligence,SCI),揭示人类行为模式和社群动态[14]。

此外,机构知识库等作为一种反映组织或群体知识成果的智力资源,也正引报界的重视。网络信息联盟的执行董事Clifford A. Lynch[15]从大学的角度指出,成熟完整的机构知识库应包含机构和学生的智力成果(包括科研材料和教学材料)以及记录机构自身各项事件和正在进行的科研活动的文档。这暗示着学术界从过去只关心科研成果正逐步转向关注科研过程。从机构知识库中,可以发现隐藏其中的科研模式、揭示目前科研状况的不足,引导机构未来科研的发展走向等。但现有的机构知识库工具还缺乏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这些资源的机制[16],在大数据环境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必然趋势。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还会不断的有新型资源出现,并不断促进情报研究的发展。

2.4 强调情报研究的严谨性

情报研究活动在宏观层面上是一种意义构建(sensemaking)[17],依赖于分析人员根据已有知识构建认知框架(frame),通过对认知框架的不断修正来达到理解的目的[18]。这意味着情报研究活动本身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因素影响着情报研究的有效性。如何使情报研究工作更加严谨,减少情报分析的不确定、提升情报成果的质量,正成为学术界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情报研究严谨性(rigor)不等同于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它衡量的是情报研究的过程,是指在情报研究过程中“基于仔细考虑或调查,应用精确和严格的标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得出结论”[19]。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Deniel Zelik[20][21]从评估角度,给出了8个指标来衡量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假设探索、信息检索、信息验证、立场分析、敏感度分析、专家协作、信息融合和解释评价。从这几项指标看,信息检索和融合是从分析信息源上消除不全面性;假设探索是要使用多种视角来揭示数据和信息;信息验证侧重于数据的溯源、佐证和交叉验证;立场分析强调分析的情境性;敏感度分析指分析人员要了解分析的局限性,目的是从分析方法上消除主观影响;专家协作是防止分析结果受分析人员自身的学科背景或经验带来的偏差;解释评价是要正确对待分析结论。可见,情报研究的严谨性意在消除人的主观偏见,用更为客观的视角对待情报研究。如果说之前的情报研究活动依赖专家的个人判断,带有较为强烈的主观色彩,那么走向严谨性的情报研究活动正逐步转变为一门科学。

在大数据背景下,情报分析的严谨性,不仅体现在理念上,还暗含了对技术的要求。面对海量数据,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当信息的检索更多的是借助检索系统,而不是人工的收集,信息融合更多依赖数据仓库等技术手段,如何在这样的分析环境中将情报研究的科学性落到实处,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以看到,利用技术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的主观性,但面对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技术手段,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何避免由技术产生的偏见,也许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或采用不同的算法,全方位地展示信息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产生信息的误读,是一个解决方案。可见,在大数据时代,情报研究需要多种手段来加强其分析过程的科学性,而这又需要多种技术方法加以支持。

2.5 情报研究的智能化

大数据背景下的情报研究,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报告[22]所说,美国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越来越取决于利用数字化科学数据以及借助复杂的数据挖掘、集成、分析与可视化工具将其转换为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情报研究来说,应用智能化技术能自动进行高级、复杂的信息处理分析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把情报研究人员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尤其在信息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及时收集信息分析并反馈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这都需要智能化技术加以支撑。从信息源来讲,情报研究对象得以扩展,其中可能包含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信息,可能包含图片、新闻等,大量非结构或半结构化数据的涌入,必然需要技术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以供后续分析。同时,多元化的信息,需要根据分析需求加以融合,这可能需要语义层面上的技术支持。从分析需求来讲,简单的统计分析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决策需求,需要从大量信息中发现潜在模式,指导未来的发展,这就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此外,要寻求情报研究的客观性,摒除过多的主观意愿,也需要多种技术来支撑。可见,这一发展趋势是大数据时代下的必然。而各国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也在推动着情报研究的智能化,如欧洲网格基础设施(European Grid Infrastructure,EGI)[23]项目就致力于为欧洲各领域研究人员提供集成计算资源,从而推动创新。

目前,对情报研究中的智能化技术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概观之,可以将情报研究智能化的本质概括为定量化、可计算、可重复。定量化是针对过去情报研究更多的是依赖人的主观判断,即基于已有文字材料或数据,根据研究人员的经验等给出粗略的结论,如果说这是一种定性化分析,现在更多地依赖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原始材料并获得潜在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辅以人的判断,可以说是一种定量化的分析。可计算是指将各种信息资源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处理的形式,如从新闻、论文、专利等中,提取出科研组织、科研人员等实体,再基于这些结构化的、富有语义的信息,采用统计、数据挖掘等方法加以计算,获取隐含的知识。可重复是指自动化分析技术消除了许多主观因素,从理论上讲,如果分析数据等条件一致,分析结论也应该是一致的,这也体现了智能化技术为情报研究带来客观性的一面。

3 情报研究中的技术问题

情报研究的上述发展走向,决定了情报研究既不能仍然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也不能仅仅靠简单的统计替代情报研究中的计算技术,由此对情报研究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1年5月了研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24]。报告分六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讨论了大数据技术,并围绕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可视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列举了26项适用于众多行业的分析技术,包括A/B测试、关联规则学习、分类、聚类分析、众包(Crowdsourcing)、数据融合和数据集成、数据挖掘、集成学习、遗传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网络分析、优化、模式识别、预测建模、回归、情感分析、信号处理、空间分析、统计、监督学习、模拟、时间序列分析、无监督学习和可视化。这些技术绝大部分是已有的技术,也有部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对大规模数据挖掘的需求,在原有技术的角度发展起来的,如众包就是随着Web2.0而产生的技术。

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些技术大致可以划分为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以及语义处理三大类。这三大类技术也是当前情报分析领域应予以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技术。

3.1 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分析(Visual Analytics)是一门通过交互的可视化界面来便利分析推理的科学[25],是自动分析技术与交互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帮助用户在大规模及复杂数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理解,推理和决策[26]。它不同于信息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关注计算机自动生成信息的交互式图形表示,关注这些图形表示的设计、开发及其应用[27],而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知识发现过程,关注自动分析方法及其选择,以及如何将最佳的自动分析算法与适当的可视化技术相结合,以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目前的情报分析系统,虽然也提供了多种视图来揭示信息,但更多的是一种分析结果的呈现,系统内部分析、处理的机制对分析人员来讲是个黑匣子,分析人员无法了解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的局限性或者有效性,这无疑不符合情报研究严谨性这一发展要求。同时,现有的分析工具需要分析人员输入各种繁杂的参数,又缺乏对情报分析认知过程的支持,这就对使用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分析的难度。而可视化分析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整合了多个领域包括采用信息分析、地理空间分析、科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应用数据管理和知识表示、统计分析、知识发现领域的成果进行自动分析,融入交互、认知等人的因素来协调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呈现、理解、传播分析结果[28]。佐治亚理工学院的John Stasko等人应用Pirolli 等人提出的情报分析概念模型[29],建立了一个名为Jigsaw(拼图)的可视化分析系统[30],并将其应用于学术研究领域(涉及期刊和会议论文)以及研究网络文章(如网络新闻报道或专题博客)领域,也说明了将可视化分析技术应用于情报研究的可行性。

将可视化分析技术应用于情报研究领域,有众多问题要解决。首先,在情报研究工具中,是以自动化分析为主,还是以可视化为主?Daniel A. Keim等人将待分析的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分析过程中可视化和自动化方法可以紧密结合的问题,第二类是应用自动化分析潜力有限的问题,第三类是应用可视化分析潜力有限的问题。在研究这三类问题中交互程度对分析效率影响的基础上,Daniel A. Keim等人指出,应分析如何通过考虑用户、任务和数据集特点,来确定可视化和自动分析方法的优化组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31]。可见,要将可视化分析技术应用于情报研究领域,需要明确每类问题适用哪种组合方式。其次,情报研究领域适合使用哪些可视化交互手段?这可能包括原始分析数据、析取出的关系数据、深层挖掘的模式数据等的可视化手段,分析人员与系统交互的方式,分析过程的可视化展示等。第三,情报研究领域中的认知过程是什么样的,关注哪些问题,涉及哪些实体,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哪些认知困难,需要在哪些环节加以支持,这些困难能否通过技术来解决。此外,从现有的可视化分析技术来看,主要是将各个相关领域的技术以优化的方式整合起来,但在将来会产生一体化的可视化分析解决方法[32],这种一体化的方法可能是什么形式,又会对情报研究带来怎样的影响等等,都是在情报研究中引入可视化分析技术需要关注的。

3.2 数据挖掘

广义的数据挖掘指整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涵盖了数据分析和知识发现的任务,从数据特征化与区分到关联和相关性分析、分类、回归、聚类、离群点分析、序列分析、趋势和演变分析等,吸纳了统计学、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算法、高性能计算、可视化、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领域的技术,并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数据仓库等基本形式,也包括数据流、序列数据、文本数据、Web数据、图数据等其他类型的数据[33]。

从数据挖掘的涵义看,它与情报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数据挖掘的方法看,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实现过程,可以有效地解决情报研究的问题。例如,情报研究可以借鉴关联规则发现的成功案例——超市的“啤酒+尿布”,尝试用关联规划来分析研究主题的相关性,从科技论文与专利的关联中发现科技的转换关系等等。但从目前的情报研究成果看,许多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频率统计、共词计算层次上,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这些工作仅仅是数据挖掘的数据准备,还有待于更为深入的发掘。可见,数据挖掘能够也应该应用于情报研究领域,这不仅是数据挖掘应用扩展的结果,也是情报研究自身发展的需求。此外,由于较少有专门针对情报研究领域研发的挖掘工具,现有情报分析通常借助于其他工具,不同工具的功能不同,这就导致常常同时使用好几个分析工具,如在使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的同时,还使用Ucinet分析社会网络。这带来的问题是,分析缺乏完整性,可能社会网络和其他信息之间有关联,因为工具的分割性,就导致潜在模式的丢失。由此,研发适用于情报研究的挖掘工具,是必要也是紧迫的,尤其是面对大数据的挑战,智能化地辅助分析人员,减少认知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首先需要研究情报分析任务,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支持的,这类问题有哪些共同点、特殊性,能否对未来可能的情报分析问题进行扩展,哪些问题不适用于数据挖掘技术,原因是什么等。其次,对于某类或某个分析问题,使用哪种数据挖掘技术或几种技术的组合才能有效地解决,涉及的算法是否需要针对该问题进行适应性改造,如何评价挖掘的结果等。第三,数据挖掘出现了交互挖掘这一发展趋势,即构建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探索式挖掘环境[33],这与可视化分析在某些方面上也不谋而合,这样的趋势会对情报研究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探索情报研究工具的新发展,寻找情报分析的新模式,值得我们关注。

3.3 语义处理

语义是关于意义(meaning)的科学,语义技术提供了机器可理解或是更好处理的数据描述、程序和基础设施[34],整合了Web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数据库技术、通信理论等技术方法,旨在让计算机更好地支持处理、整合、重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35]。核心语义技术包括语义标注、知识抽取、检索、建模、推理等[34]。语义技术可以为信息的深层挖掘打好基础,即通过对各类信息的语义处理,在获取的富有语义的结构化数据上使用各种数据挖掘算法来发现其中的潜在模式。数据的语义性支持了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内在功能[36]。

从现有的情报研究实践和工具看,语义支持的缺失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其中又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对于传统的情报研究对象,如科技论文、专利等,有较为成熟的分析工具,但这些工具往往缺少深层次的语义支持。例如,要分析论文的内容主题时,需要从摘要等自由文本中提取出主题信息,在数据处理时,常常无法识别同义词、近义词等,需要人工干预。一些工具虽然在语义方面做了努力,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形成的主题聚类结果上,缺乏有效的主题说明,自动形成的主题标签不具有代表性,需要分析人员深入其中重新判断等。这在小数据集环境下,还可以接受,当面对大数据的冲击,这种半自动化的处理方法无疑是耗时又费力的。此外,对于新型情报研究对象,如网络新闻、博客等,已有如动态监测科研机构等的系统工具,但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状态,目前较多的还是依赖人工筛选出所需信息,并整理成结构化的数据,同样也不利于大规模的数据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消除语义鸿沟(semantic gap)[37],应用语义技术成为广泛需求及必然。

将语义技术应用于情报分析,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情报研究任务的特点,了解它的语义需求,是否存在规律性的准则以供指导分析工具的研发,这既需要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准则,也需要为针对多维度划分出的各类任务给出详细的规范,例如,对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其中既存在高质量的信息,也存在辱骂等低质量的信息,区分这些信息并筛选出高质量信息,就成为在分析社会化媒体中的语义任务之一。其次,语义资源建设问题,即在情报分析领域中,要实现语义层面上的理解,是否需要建设语义资源,如果不需要,哪些技术手段可以代替,如果需要,哪种类型的语义资源可以便捷、快速、高效地构建,并且这种语义资源应该如何构建,如何使用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情报研究工作。第三,信息抽取问题。科技信息涉及众多学科的专业术语、各种科研机构、组织等,如何使用语义技术将这些信息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加以标注,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源,采用什么样的抽取策略等。第四,信息整合问题,即如何使用语义技术,把不同来源的数据对象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性能的具有语义关联的有机整体,以便后续分析。

4 结语

正如本文引言中所谈到的那样,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为情报学领域中情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机遇巨大,挑战更大,需要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情报研究的若干发展趋势,总结了情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以期能为促进情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Big Data,Big Impact[EB/OL].[2012-09-06]..

[27]Chaomei Che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J].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Computational Statistics,2010,

2(4):387-403.

[28]Daniel A. Keim, et al. Challenges in Visual Data Analysis[C].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2006:9-16.

[29]P.Pirolli. The Sensemaking Process and Leverage Points for Analyst Technology as Identified Through Cognitive Task Analysis[EB/OL]. [2012-09-16].http://vadl.cc.gatech.edu/documents/2__card-sensemaking.pdf.

[30]John Stasko, et al. Jigsaw: supporting investigative analysis through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EB/OL]. [2012

-09-16].http:///fil

es/Sandbox/victor/jigsaw-VAST07.pdf.

[31]Daniel A. Keim, Florian M., and Jim Thomas. Visual Analytics: How Much Visualization and How Much Analytics?[J]. ACM SIGKDD Explorations Newsletter,2009,11(2):5-8.

[32]Aigner, et al. Visual Methods for Analyzing Time-Oriented Data[J].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2008, 14(1) :47-60.

[33]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Jian Pei.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third edition[M]. Morgan Kaufmann,2011.

[34]John Domingue, et al.Handbook of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M].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11.

[35]Dieter Fensel,et mon Value Management-based o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On-line Communication[EB/OL].[2012-09-17].http://wiki.iao.fraunhofer.de/images

/studien/proceedings-common-value-management.pdf#page=19.

[36]Bettina Berendt, Andreas Hotho, Gerd Stumme.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Web Semantics: Bridging the Gap-Data Mining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r Integrating Semantic Web and Web 2.0[J]. Web Semantics: Science, Services and Agents on the World Wide Web,2010,8(2-3):95-96.

第8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摘自《医药网》

人参二醇皂苷用于联合治疗神经精神疾病

人参二醇皂苷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氏病可达到长期有效、阻止或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左旋多巴的毒副作用的月的;人参二醇皂苷可改善精神分裂症动物的认知障碍,而现有化学药可进一步加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人参二醇皂苷还可显著降低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如氯丙嗪、非哌啶醇、氯氮平)的神经运动毒副反应。人参二醇皂苷在联合化学药治疗癫痫、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临床使用率将是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使用率的总和。

――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儿童常赤脚运动可加快脑发育

小孩子赤脚能增强体质。在国外,“赤脚”已成为一门正式课程。如有的幼儿园特地将院内的水泥地面换上沙土,以便让孩子们在沙地上尽情地赤脚玩耍。进行一段时间的赤脚训练后,80%以上的儿童体质明显增强,食欲增大,身高、体重增加较快。让孩子经常赤脚行走,使其稚嫩的足底直接受到泥土的摩擦,不但能增强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还能提高踝关节的柔韧性,有利于预防扁平足。而赤脚对足底穴位的按摩,还能调节包括大脑在内器官的功能与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加快脑部发育,增强孩子的思维灵敏度和记忆力。

――摘自《中国网-健康中国》

我国推出首创治疗性狂犬病疫苗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专家论证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狂犬病是我国报告死亡数列前三位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狂犬病Ⅲ度暴露咬伤患者约占80%。依照WHO的规定,疫苗接种时需联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但国内目前临床上被动免疫制剂严重供应不足,因此提高疫苗质量和暴露后疫苗预防效果十分必要。皮卡佐剂疫苗是一种新型、稳定、安全、高效的治疗性狂犬疫苗,属世界首创。现有狂犬病疫苗只有10%~30%的攻毒保护率,而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可以达到80%。预计投入临床使用后,可将狂犬病的致死人数减少50%以上。同时。该疫苗还成功将免疫疗程从目前的28天缩短至一周,注射次数由5针减少到3针,为接种人群带来了极大方便。

――摘自《医药情报网》

港澳台医师可在广东多点执业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近日联合五部门印发了《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的贯彻意见。《通知》指出,具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或台湾地区合法行医资格,已在广东省办理《港澳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或《台湾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且上述证书在执业有效期内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永久居民,可在广东省范围内多个执业地点执业。根据《通知》,广东医师多点执业流程简化,无需审批,备案登记即可,也即由拟接收多点执业医师的医疗机构,向主管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书面备案即可。备案管理是广东在国家政策允许探索的基础上率先试行的举措。

――摘自《医药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

广东率先推出药师多点执业

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全国累计有27.8万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而2014年全国有84万人报考执业药师,有13.7万多人通过考试,使得全国有资格注册者达41.5万人。然而,目前全国共有43万多家药店,如果按照每家至少配备一名执业药师的所需,执业药师依然紧缺。更何况,现实的情况是,这40多万执业药师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国2万多家医院、1.3万家药品批发企业,以及约7000家药厂中,最终流入到药品零售流通领域的执业药师只有区区几万。针对药品零售领域执业药师人数不足的问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意在全国推行首个执业药师多点执业的做法,从多渠道解决药店执业药师来源问题。

――摘自《医药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

京津医院与保定医院“联姻"

据保定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已有北京、天津43家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与保定所属市第一中心医院、涿州市医院等3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手术指导、出诊、远程会诊、进修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除技术合作外,北京儿童医院就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也达成了合作意向,正草拟合作协议。保定市传染病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将展开全面深度合作。保定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陈振怀表示,建设京保两地区域传染病防控协作体系,同时,建立佑安联盟区域数据中心,统一病例、统一诊断、统一临床路径、统一慢病随访管理、统一临床数据样本资源库,联合开展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传染病防控“医联体”。

――摘自《医药网》

能监测有害气体的皮肤贴膜

第9篇:科研情报监测范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 档案管理 利用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病、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为肠道病毒coxA16及EV71,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和流行。中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明确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

―、医院手足口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传染病的档案同人事、财务、病历档案一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足口病属丙类传染疾病,建立健全其档案是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医院科研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医疗机构管理好.利用好这一资料,不仅有助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减少疾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同时还能为医疗系统广泛开展应对传染性疾病的科技攻关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手足口病档案管理

从平顶山市疾病防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实践来看,手足口病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各方面:

(一)手足口病档案管理主要的内容

手足口病属丙类传染性疾病,其档案内容从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住院出院指征,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会议记录,上级批示、宣传材料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样和声像记录等不同的材料。手足口病患者的档案应包括患者姓名、家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居住环境、联系方式、诊断依据、治疗措施、疫情报告及转归情况。

(二)手足口病档案资料的收集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生,并可暴发和流行,因此其档案收集归档范围也较广,据其有传染性、流行性、暴发性,可造成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可以从医院、社区、学校来收集资料。

1.医院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

(1)医院按上级部门的统一布署成立手足口病领导组成员及分管领导的职责和相关科室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治疗工作的标准、指导原则、方法及上级有关部门与本单位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收发文件、内部会议文件、记录、简报、统计报表、重要的电话记录、宣传材料、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子文件等。

(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方案、工作总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疫情报告、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等资料。

(4)对门诊就诊病人、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筛查、确诊、隔离、消毒处理、治疗形成的材料,其中住院病人形成的病历由病案室保管,门诊病历则由患者本人保管,以便复查时查阅,但医院应有详细的登记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住址、治疗、隔离措施等、对疑似病人、接触者要进行跟踪观察,并有相应记录。

(5)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情况,考核的记录,及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医院各项经费的开支,相关设备的利用,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2.学校和幼托机构的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

(1)婴幼儿每日的体温监测记录,对玩具、用具、餐具清洗、消毒登记。

(2)对孩子可触及的进行消毒,专人负责记录。

(3)流行期间教室、宿舍进行通风、清扫的记录。

(4)发现患儿及时就诊的时间,并对其所有用品消毒记录。

(5)患儿增多时采取的措施、报告、上级指示的记录。

3.社区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

(1)社区居委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材料、以及相互间交流的材料。

(2)对预防传染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

(3)社区患儿的就诊、治疗及转归,以及接触者的预防消毒情况。

(4)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报告记录以及接触者家长的心理反应。

(三)手足口病档案的归档

1.手足口病确诊病例需住院治疗的形成的住院病历则由病案室归档保存,保存30年。

2.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调查、疫情报告、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电话会议记录、重要的电话记录及统计报表、简报、各医疗机构、社区、托幼机构的各种宣传材料、预防措施、工作总结、反映防控工作的录像、电子文件、照片等。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预防指导原则、标准方法、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消毒、隔离措施、接触者、疑似病人的处理记录均由档案室保存,文字材料实行一文一件整理归档,声像、照片使用专用装具归档,电子文件则按国家并实施的《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