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企业运营情况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运营情况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第1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环境

1运营管理及战略研究概述

1.1运营战略决策

所谓运营管理战略就是指根据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产品特点,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运营管理方案。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长远经营的目标。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总成本领先战略。所谓总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对手相比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于对手而言,自己的成本是最低的,以此获得产品市场份额。这种运营管理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价格优势获得市场。总成本领先战略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数量多的优势。但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这样才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第二种是差异化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创新,即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利用和其它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占领市场。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时也要控制产品的成本。为了实现差异化运营管理战略,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必须共同努力,从而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也可以是多方面都有优势,例如,产品的功能比较强、质量比较好、设计比较独特等。但是采用差异化战略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前期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产品的独特性也会使得消费者愿意花高价钱购买;第三种是目标集聚战略。所谓目标集聚战略就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将市场进行细分,然后确定企业针对的消费群。即企业只针对市场中具有某些特点的特殊消费者生产产品。企业在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后,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采用这种运行管理战略对企业本身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企业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才能采用目标集聚战略。在实施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涉及到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采用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时侧重点有所不同[1]。例如,如果企业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就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如果企业是以生产制造产品为主的,则应将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运营战略决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其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做好资源配置工作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一问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对现有的经济效益不满,会继续寻找新的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但此时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没有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对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将资源用于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的项目中。企业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即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有运营管理战略的支持。由此可见,运营管理战略对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有人曾经说过,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决策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还是对外投资过程都是企业不断决策的过程。由此可见,决策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所有的决策都应以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为标准进行。只有符合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策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和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2]。如果企业实现了长远,企业员工的生活也得到了保证。即制定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可以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中的,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围的环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某个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而企业自身又无法改变环境,相比于环境而言,企业是渺小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让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为我所用。大量的理论研究证明,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往往要比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大,但是这种影响可能是间接,并且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的。因此,企业选择和实施运营管理战略前应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1政治与法律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即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府的行为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政策的变化都比较大,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是需要面临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为了降低企业经营中的政治风险,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要全面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进行某项投资前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第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应随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避免出现违法行为。例如,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管,规定了禁止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名单,这些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而言就是比较大的政治环境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生产内容调整。

2.2经济环境

企业在研究经济环境时应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经济环境。其中,进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变化等,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这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了大的方向。进行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企业所在地区消费能力、消费者的偏好、产品销售情况等。通过研究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判断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2.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将决定居民的需求层次,从而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参考依据。企业所在地区的习惯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例如,在回民聚集的地区则不适宜从事与猪肉加工相关的行业。企业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可能会使居民养成固定的消费习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居民的消费习惯相符,则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

2.4技术环境

企业对技术环境的分析也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分析宏观技术环境。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情况如何,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际水平,国家是否支持该领域技术的发展。研究宏观技术环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要分析微观技术环境。即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相关技术发展的情况,该地区是否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研究企业所处地区的技术环境对于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进行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企业是由资源组成的,不同类型的资源具有的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竞争。所谓企业资源就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资源可以分成三种,分别为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组织能力。企业应在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前明确企业拥有的资源数量,主要清点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发明、驰名商标等。而有形资产则指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此外,企业还应对自己现有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节奏[3]。其次,是企业组织能力分析。第一,要判断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产品生产周期以及产品质量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对此进行判断;第二,要判断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的原材料种类以及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第三,要判断企业的运营能力是否能满足销售需求。这就涉及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则应根据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但现在很多企业仍采用经验式的管理模式,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最后,是对企业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企业应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判断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这对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帮助。

4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

4.1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是建立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即需要根据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方案,再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所有的运营管理战略方案进行评价,选出其中最优的方案。这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的步骤,但因为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具体使用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

第一,完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现有的企业组织机构,使其更加完善是保证运营管理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首先,要改变组织结构的形式,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明确各个职位的权责范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建立严格的考评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第二,加强财力保障。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如果在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资产投入不足的情况将严重影响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增加融筹资的渠道,为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财力保障。第三,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首先,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愿为企业长期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企业发展的过程同样是企业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要对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的考核,准确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并给予物质奖励,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第四,要加强对运营管理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战略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预算、审计、现场控制等。战略控制过程包括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以及纠偏等几个环节。

5结语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也没有实质性的运营管理战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悦.ERP信息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3(13):40-41.

[2]田利军,郑晓红.奥凯航空公司财务战略选择分析[J].财会通讯,2015(5):78-80.

第2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摘要: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是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存在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将在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以及过度投资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基础上,通过实例论证,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提升。

关键词 :企业;负债融资;过度投资;非效率投资;决策行为;关系;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导致企业的投资行为以及数量规模等也呈现出不断增加扩大的变化趋势,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导致企业投资建设中“投资过热”现象发生,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影响企业运营发展中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建设发展与进步提升。尤其是企业运营发展的现金盈余比较充足的情况,企业管理阶层的过度投资冲动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更加明显,对于企业产生的不利作用和影响也就更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企业在负债运营状态下,对于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发展中的非效率投资现象发生率,成为企业运营发展中研究和关注重点。下文将在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以及过度投资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基础上,通过实例论证,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提升。

一、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

1.企业过度投资理论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投资行为与企业经营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企业的融资情况以及经营风险、经营发展的绩效等因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未来时期内更多的现金流的一种资金支出行为,它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结合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投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行为都能够为企业运营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企业的各种投资行为中还存在一种非效率投资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投资过度或者是投资不足两种情况,它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就有着不利的作用和影响,是企业运营发展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企业过度投资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70 年代中期提出的,认为企业运营发展中投资净现值为零并且减少企业价值的项目就是过度投资,随之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进行不同的研究分析。比如,有学者认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是企业将拥有大量现金流的资金投资在NPV<0 的项目中的一种投资行为,还有一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是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将资金投入到陌生领域中或者是将资金投入在和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中的一种投资行为等,出现了各种关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理论研究。此外,在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中,国内外研究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认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主要是通过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性质类型的识别,在将企业投资行为定性化基础上,以投资现金流敏感检验实现企业投资行为的度量,或者是通过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性质与程度的衡量,直接进行企业非效率投资数值的估算,在实现企业非效率投资量化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量化,实际上就是通过预期投资模型实现的过度投资度量方式。

此外,结合企业经营发展中过度投资的实际情况,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企业法人以及管理层之间的成本出现冲突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它主要是企业运营发展中法人以及管理层之间利益的矛盾性;其次,企业法人与企业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再次,企业运营发展中信息的不对称也会造成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产生,它主要是指企业委托人和人之间所获取的信息之间存在不对称性;最后,融资约束理论也是造成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融资约束理论认为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融资主要以内部融资为主,而企业内部融资不会受到市场监督,因此容易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同时内部融资能够减少企业现金股利的支出,有利于增加企业自由现金流,因此也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产生。

2.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是指企业在满足内部所有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后的剩余现金流量。企业运营发展中,法人与管理阶层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企业运营发展中产生巨大现金流的情况下,管理者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将资金用于再投资以扩大企业的经营生产规模,因此,就会造成企业过度投资情况发生,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影响企业生产运营价值的扩大提升。

结合目前对于企业自有现金流量的研究,进行其度量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在将自由现金流量定义成企业可分配的现金流量情况下,通过企业折旧前的营业性利润与企业税收总额、长短期负债利息总额、企业优先股股利以及企业普通股股利之间的差值,实现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度量计算;或者是通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企业资本支出的差值,再加上企业资本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随意支出,以实现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度量计算;再次,在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流量的度量中,在满足企业的预期投资支出和维持性资产投资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就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就是说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在减去企业维持性投资与适度投资所需现金后的剩余现金部分。

3.企业负债融资理论研究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企业的负债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者是非银行机构进行贷款或者是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企业资金的融入,以满足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或者是企业债券、租赁融资、商业信用等债务形式进行企业融资,它是企业融资生产与经营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企业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积极的约束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负债运营本身的性质作用和影响,对于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强制性约束作用,在企业不能够按时进行本金偿还的情况下,负债运营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破产风险,因此,就会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法人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进而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避免企业过度投资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在负债运营状态下,对于企业法人以及管理阶层的成本也会造成相应的减少,因此,在企业管理阶层进行过度投资时,企业负债本金以及利息的支付能够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而对于管理阶层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企业过度投资发生。

二、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

1.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的条件设计

在进行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中,其研究设计主要包含研究条件的设定以及计算方法与计算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选择样本进行实例计算与验证后,就可以对其关系进行验证确定。

首先,在进行研究条件设计中,结合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中涉及因素与相互关系,需要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之间以及企业负债和过度投资行为之间、企业负债期限结构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化进行设定,以便于研究开展和分析实施。结合我国企业运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运营生产中的过度投资最为明显,因此,以我国的民营公司为例,首先,在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变化的设定中,假设我国民营公司中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其过度投资的程度是随着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而呈现严重趋势;其次,在进行企业负债情况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关系变化的设定中,假设负债运营对于我国民营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最后,在进行企业负债期限结构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关系变化的设定中,假设企业短期负债以及长期负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约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短期负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

2.变量的计算度量

在上述假设条件中主要存在有对于企业过度投资以及自由现金流量两个变量的计算度量。其中,在进行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中结合上述两种企业过度投资度量方式,其度量计算公式如下(1)所示。在下列计算公式(1)中,IT表示的是其企业的总投资,它是由企业的维持性投资IM以及企业新增项目投资IN 两部分组成,而企业的新增项目投资又是由企业的适度投资和非效率投资两部分组成,其中,IS表示的是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部分。

IT=IM+IN

IN=Ia+Ig (1)

在进行企业过度投资度量中,通过上述公式(1)对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部分进行计算,其结果大于0 时则说明企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计算结果小于0 则表示企业的投资不足,因此,进行企业过度投资的度量计算,关键是对于企业的适度投资IO进行确定,如下公式(2)所示,即为企业适度投资的函数计算公式。在该公式中,Vgo,t-1是由企业前一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托宾Q值、市净率通过因子分析构造企业成长得分函数,根据下列公式(2)即可求出企业的适度投资结果,最终实现企业过度投资的量化计算。

Ia=α+βVgo,t-1+ε (2)

其次,在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度量计算中,可以通过下列公式(3)进行计算度量,在下列公式中,IM 表示的是企业的维持性投资支出,IO 表示的是企业的最优投资,而Ocf表示的是企业当年经营现金净流量。

Fcf=Ocf-IM-Ia (3)

3.研究模型的设计建立

根据上文中对于企业负债经营和过度投资研究条件的设计以及相关理论计算的分析,在实现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分析研究中,还需要建立以下模型,以进行研究分析。

Iεi,j=α+β1Fcfij+β2Sizei,j-1+β3Ggri,i-1+β4Year+ε (a)

Iεi,j=α+β1Fcfij+β2D*Fcfi,j+β3Sizei,j-1+β4Ggri,i-1+β5Year+ε (b)

Iεi,j=α+β1Fcfij+β2Dri,j+β3Sizei,j-1+β4Ggri,i-1+β5Year+ε(c)

Iεi,j=α+β1Fcfij+β2SDri,j-1+β3LDri,i-1+β4Sizei,i-1+β5Sizei , i-1+β6Year+ε(d) (4)

在上述模型公式中,其中公式(a)和公式(b)能够进行企业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相关性的计算验证,而公式(c)能够从企业负债运营情况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进行计算验证,公式(d)则能够从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上对于企业短期负债或者是长期负债的过度投资作用影响验证分析。在上述的研究分析模型计算公式中,ISi,t表示所选取样本企业的过度投资情况,也就是i企业t年的过度投资数额,而Fcfi,t以及D*Fcfi,t: Fcfi,t则表示i企业t年的自由现金流量,其中,D 是一个虚拟变量,在Fcf大于0 的情况下,D为1,此外,D为0。在上述建立的模型计算公式中,Dri,t 以及SDri,t、LDri,t 分别表示i企业t年的资产负债率以及短期、长期负债率。

4.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验证分析结合上述所建立的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研究分析模型,在进行实际计算与验证分析中,可以通过选取相应的样本模型,结合样本数据通过上述模型公式,实现其关系的计算验证。

本文选取某一时期我国某地区的民营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分析样本,从便于计算验证角度出发,在各种因素条件的分析假设下,最终确定4 家民营公司的样本观测值,应用EXCEL和spss软件对于获取样本以及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上述计算公式与分析模型,对于选取样本的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变量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得出如下表1 所示的样本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相关变量统计表。

在完成对于样本企业的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主变量计算统计后,根据上述所建立的模型公式(4)对于模型企业的过度投资和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过度投资与负债融资之间的假定关系进行回归验证。经验证分析可得,我国某一时期某地区的民营公司自由现金流和企业过度投资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随着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而企业的负债融资能够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短期负债对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

三、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分析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验证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负债运营能够对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和约束作用,因此,在我国的企业运营管理中,应注意通过对于我国企业债权市场的有效完善,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充分发挥负债运营的约束作用,以促进企业的运营发展与管理进步。但是,在通过对于企业负债运营约束作用的发挥应用中,还应注意结合上述对于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分析研究,通过适当的提升企业负债比例中的长期负债比例,同时通过对于企业负债运营法律体系的完善,建立相关的企业债务偿还保障制度,积极发展企业运营发展中的债券市场等方法措施,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充分发挥负债运营的作用机制,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抑制,以促进企业投资的合理化,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运营发展。其中,进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拓宽企业负债融资的渠道,进而推动我国企业负债融资结构的协调发展,减少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同时还有利于企业负债融资约束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约束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进行企业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对于两者关系进行正确把握理解,并应用到企业投资约束与管理中,促进企业的健康以及持续运营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星,彭程.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决策:破产风险视角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1).

[2]朱磊,潘爱玲.负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第3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 数据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熵权;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2?0039?04

0 引 言

随着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深入,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数据环境。信息数据的大量产生,以及从各种渠道收集获取的不符合系统要求的数据造成了维度不完整、数据取值范围不一致、历史数据缺失、频度不一致和计量单位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对企业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影响非常严重。

数据作为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对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对整个系统有直接的影响。好的数据质量是各种数据分析能够得到有意义结果的基础条件,而质量低劣的数据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

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级数据资源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核心资源,为公司领导及各业务部门及时全面掌握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科学分析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公司确定将对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数据开展数据质量评价、通报、考核工作。

数据质量评估是为了保障电力企业两级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及时、完整、准确地接入,提升数据质量,为了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数据质量,有效地指导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工作开展,必须在建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本文基于当前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研究的成果,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法[1]和层次分析法[2]分别确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观指标权重和主观指标权重,然后综合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而建立了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的熵组合权重评价模型。

1 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1 数据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作为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模型,需要通过对一组关键性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以此来反应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水平情况,因此建立科学的公司数据质量水平评价指标是建立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水平评价模型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数据现状,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以下原则建构了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范围覆盖运监中心所有业务数据,包括各源业务系统线上自动接入的系统数据和各业务部门以线下方式手工录入的各类数据;重点核查系统自动接入数据,并进行数据溯源、分析和数据评价,以逐步提高线上自动接入比例,减少线下手工录入数据,支撑运营监测(控)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2)统一规范、客观高效。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质量规则和评价工作流程,并将规则和流程固化到运营监测(控)信息支撑系统中,依托系统对数据质量进行在线监测,客观、真实、即时反映数据质量情况。

(3)循序渐进、持续优化。以运营监测(控)数据需求为基础,根据数据接入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数据质量核查规则,完善和提升评价标准,动态调整评价指标,持续优化评价体系,实现以通报评价促进数据及时、完整、准确接入,逐步提升运营监测(控)数据质量。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中,根据不同评价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性质的评价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应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的现状和趋势。

(5)实用性与可比性原则: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能够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指标要简化以及数据易于获取。

1.2 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指标分析

根据以上原则和数据质量原理,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的指标维度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1)数据接入情况要求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入全部接入系统。主要从数据应接入数量、实际接入数量、指标历史数据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接入情况用指标数据自动采集率和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两个指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自动采集率反映指标通过系统接入的自动化程度,是指实际由源业务系统自动接入的指标数据占指标体系中应接指标总数的比例;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反映历史数据接入情况的指标,指历史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和频度周期内接入系统,由月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周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日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等构成。

(2)数据质量及时性规则要求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和频度周期内接入系统。主要从各源业务系统数据接入及时性及各省(市)公司数据上报及时性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质量及时性用指标数据接入及时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接入及时率反映数据接入及时情况的指标,指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和频度周期内接入系统的比例,由月指标数据及时率、周指标数据及时率、日指标数据及时率等构成。

(3)数据质量完整性规则要求数据记录内容完整。主要从数据业务维度组合完整、单位维度完整、指标值完整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质量完整性用指标数据完整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完整率反映数据接入完整情况的指标,指数据记录内容完整,包括数据业务维度组合完整、单位维度完整,指标值完整等,由月指标数据完整率、周指标数据完整率、日指标数据完整率等构成。

(4)数据质量准确性规则要求数据符合各业务规则和业务实际。主要从数据间业务逻辑准确和数据内各种维度、频度、字段之间业务逻辑准确,以及数据值、精度属性准确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质量准确性用指标数据准确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准确率反映接入数据准确情况的指标,指数据符合各业务规则和业务实际,包括各种数据间业务逻辑准确和数据内各种维度、频度、字段之间业务逻辑准确,以及数据值、数据精度等属性准确,由月指标数据准确率、周指标数据准确率、日指标数据准确率等构成。

本文依据上述原则和文献[3?5]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实际情况,确定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 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模型

2.1 层次分析法及应用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将决策者的决策思维过程与经验判断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层次分析法在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综合评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6]。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目标问题分层逐步分解细化,将专家经验知识引入不同的层次中。问题分解的最低层元素是可以明确获取和度量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的各个单项指标,以相对标度作为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度量的测度,从而回避了绝对量求解的困难。

2.2 熵权法及应用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专家经验水平要求很高,评价结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信息熵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信息熵是用来度量随机变量不确定程度,可以用来解决信息量的度量问题,即对不确定性的了解所需的信息量,可以被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多少来表示。如果某评价指标的熵越小,说明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权重就越高[1]。应用熵权法[7?13]可以尽可能消除人为因素对应用层次分析时计算各指标权重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实际。熵权计算方法如下:

设有[m]个待评对象,[n]个评价指标,则原始数据矩阵为:

2.3 组合评价模型

基于直接计算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的困难及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不足,本文采用组合权重法对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进行度量,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识别,确定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xi],建立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2:应用层次分析法获得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Wj],[j=1,2,…,n]。

步骤3:根据式(1)~式(3)应用熵权法计算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wj,][j=1,2,…,n]。

步骤4:计算综合权重

[ω=W1w1j=1nWjwj,W2w2j=1nWjwj,…,Wnwnj=1nWjwj=(ω1,ω2,…,ωn) s.t. j=1nωj=1; ωj>0] (4)

步骤5:计算评价结果。利用式(4)可得第[i]个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Ai]:

[Ai=j=1nωjX*×100i=1,2,…,m;j=1,2,…,n] (5)

式中:[ωj]为综合权重;[X*=(xi1,xi1,…,xin)]为预处理后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度量值。

3 算例分析

以电力企业8家下属单位运营监测(控)中心基本信息为依据,根据本文所建立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这8家单位进行综合数据质量评价。

(1)获取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数据。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部分指标数据通过人工线下收集,经过预处理后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度量值见表1。

(2)对图1所示的5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向量为:

该评价结果和公司下属8家单位的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从而证明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4 结 语

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起来建立了电力企业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使构成的模型具有两者的优点。应用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适用有效,能够较全面反映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文军.基于熵权法的航空公司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22):6939?6941.

[2] 张永艳.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39?241.

[3] 黄武锋,郑华.面向企业信息化的数据质量评估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1):186?188.

[4] 王继民,赵运革,徐波.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在水利普查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2(7):11?14.

[5] 杨青云,赵培英,杨冬青,等.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9):13?15.

[6] 高起蛟,严凤斌,池斌,等.层次分析法(AHP)在数据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1(3):168?170.

[7] 冯义,李洪东,田廓,等.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客户风险评估及其规避[J].继电器,2007,35(24):67?73.

[8] 陈文斌,龚代圣.基于AHP熵权法的信息化厂商评价模型及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2):102?106.

[9] 冯义,李洪东,田廓,等.熵权系数法在湖北某高速公路投标决策中的应用[J].工程造价管理,2009(3):34?36.

[10] 刘宁,高飞燕.基于AHP?FCE的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与应用 [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11):11?13.

[11] 朱强,阎子刚.基于AHP与TOPSIS算法的供应商选择决策方法[J].物流与信息,2008,17(2):197?199.

第4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运营;财务质量;财务质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119-02

财务质量是目前企业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运营者高度关注的财务问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逐渐形成,为分析企业财务质量提供了环境和技术支持,也为企业运营提供决策支持创造了条件。财务质量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润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方向,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企业资产状况质量分析

资产是企业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资产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从资产的周转速度、存在状态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下面就企业资产状况做以下分析。

1.1流动性资产必须具有较强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性资产除了具有必要的赢利能力外,还应具有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换句话说,流动资产应该对负债有着一定的保证程度。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该具有合理的流动比率,参照西方企业的经营经验,通常认为这两个比率应为2∶1和1∶1比较好。

1.2不良流动性资产的规模

不良流动性资产是指企业潜在亏损的主要因素,如果它的规模较大一定会引起企业后期的亏损破产。因此,不良流动性资产的规模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分析流动资产时一定要注意这类资产的规模。

2企业运营与财务质量分析

如果一个企业要健康正常运营必须得进行财务质量分析。而分析研究财务质量就必须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的。从而理清财务质量分析与企业运营之间的关系。

企业财务质量是指企业财务资源以及其产生的财务效果满足企业运营目标需求和发展战略的特征与特性的总和的质量。财务质量通常包括运营效果的增长性与绩效的真实性、资金的安全性与资产的流动性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具体包括资本结构质量、现金流量质量、资产质量、利润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运营的机理是指将企业运营活动中有关企业价值链、理财计划、企业风险管理以及财务报表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运营的筹资、投资、理财三大活动表现出来。

由企业运营机理模式看出,以追求企业六大关系人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运营目标,由报表项目出发对企业财务质量进行分析,观察企业发展运营质量,找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加快企业运营循环模式。

企业运营机理模式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运营的基本内容。对企业经营者来说,首先,考虑如何取得资金以及资金如何使用,它涉及企业资产结构和筹资渠道分布,即资产负债表所表现出的内容;其次,产品生产和销售,反映一个年度企业的赢利或者亏损状况,制成利润表;最后,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运营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综合反映出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流动性反映现金的流动情况,供企业运营者参考并制定企业发展的策略。

3资本结构质量与资产质量分析

3.1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资本结构就是生产企业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数量与结构的对比关系。资本结构质量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当前及未来运营活动相适应的质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资本结构质量很强的企业,其偿还债务能力也强、杠杆比率也合理、资产报酬率大于平均资本成本。因此,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就要了解资产报酬率和研究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资产结构与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的关系,很好地避免“短融长投”;探索研究财务杠杆、财务风险以及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关系。

资本结构的研究,要对所有者权益项目质量和负债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和解决企业运营中的问题,按照企业发展规划要求,及时优化资本结构和调整策略,使股东、运营者以及债权人利益达到平衡,促进企业良好的运营。

3.2资产质量分析

企业资产是构成企业的基本元素,企业运营就是在运营资产。资产质量就是资产在一定运营组织中,符合组织对未来计划效果的质量,反映着资产的增值能力、被企业在将来进一步利用以及和其他资产融合增值的质量,是企业资产营利性、增值能力和周转流动性的综合体现,体现出企业资产资源能够充分为实现企业的策划目标服务。资产质量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变现价值量或者被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量之间的差别。通过观察,资产质量可以表现为资产的有效组合和合理存在。可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看出企业资产是不是真实客观存在以及在各种形态的资产是不是合理分布,重点资产项目应高度关注,研究企业资产有效利用率和不良资产规模的问题,透视企业管理资源的方法,应做到未雨绸缪。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应深入了解资产周转状况。资产周转与企业赢利能力紧密相关,许多人都把精力放在利润率上,却忽视了资产周转率。其实,真正成功的CEO与管理人员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及时分析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加快资产周转速度,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4关于利润质量分析

利润质量就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程度,也就是报告利润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质量高的企业利润表现在资产运转良好、企业运营业务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企业具有较强资产周转能力等方面,分析企业利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运营的状况。

(1)由利润的发展过程分析企业利润质量来看,企业的利润主要由营业外收益、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构成。按照“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模式,分析利润形成的质量,就是对利润构成项目的分析。

第一,对营业收入项目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的收入品种构成和地区构成以及关联交易收入在所占总收入中的比例,反映了企业业务在市场的竞争能力;第二,分析营业费用项目和营业成本项目,对各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增减情况作出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作出相应的记录,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第三,对有可能出现的利润情况进行分析。

(2)对利润结构质量的分析。分析利润结构质量,首先是对企业利益结构表所涉及的财务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包括主营业务利润、总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及三大期间费用的综合变化状况,分析各项目利润增减的原因,及时作出调整;其次要分析与现金流量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与资产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3)对利润结果质量分析。对利润结果质量分析增减表中各项目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动。对利润结果质量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与损益表项目对应的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质量分析。依据二者的变化,总结报表各项目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从而了解企业运营的质量。

(4)分析企业的未来赢利发展趋势。一般来说,某一会计期间的赢利并不能说明企业赢利能力的发展能力,因此,要准确地判断企业赢利质量,应将各期指标都进行分析,来看企业赢利状况的稳定程度。赢利越稳定,对企业的发展越有利。

虽然利润仍是评价企业运营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于大多管理者来说,利润已不再是他们追逐的终极目标。德鲁克说过“那些只把目光盯在利润上的人,总有一天他将无利可图”。在很多时候,虽然企业有较高的利润回报但是由于缺乏现金流动而无法使企业正常运营。因此,在分析企业利润质量的同时,还要结合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5结论

企业财务质量是其他各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企业运营质量和发展前景的直接体现。所有财务质量指标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把握企业财务质量好坏状况,并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实质,促进企业运营质量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何凯瑜.基于企业纵向数据流的财务困境动态预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7).

[2]莫亚男.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11).

[3]雷曦.我国矿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9).

第5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摘要:因为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有别于个别财务报表,所以其财务分析方法也与个别报表不同。本文将简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并对合并报表下的财务分析作了研究。

关键词 :合并报表;财务分析;方法

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诞生于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业已成为世界通用的一类会计报表编制模式。然而,会计制度不同,对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关系的认知不相同,所以现在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披露有两类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单一披露形式;第二种形式是双重披露形式。单一披露模式认为合并报表相较于母公司报表,其发挥的作用更大;而双重披露模式则认为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具备相互补充的性质。假若只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忽视母公司报表的编制,那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降低。如何有机结合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是世界范围内的课题。

一、合并报表编制的目标

(一)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决策参考

在合并报表的三项理论(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中,我国的合并报表编制遵照的就是实体理论。它是以管控为目的,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决策参考,其目标是为股东提供补充性财会信息,从而据实反映母公司的财务现状、运营成果以及资金流通情况。依据实体理论,母公司股东之所以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编入一个会计体系,是因为股权关系;子公司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资金流通情况必然会在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进而对母公司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资金流通情况产生影响。

(二)为母公司的债权人信用贷款提供决策依据对全权人来说,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团体有别于单一的企业客户,当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母公司管控下的子公司之间有着债务担保的关系时,合并报表就能为这个企业团体的债权人提供补充性财会信息。虽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债权人的索求赔偿的权利是成立在每个单独的法人基础上的,而合并报表并不能如实反映每个法律实体的债务偿还能力,所以不能全方位满足债务权利人的信息需要。

二、合并报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合并报表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反映企业团体的整体财会情况。从法律的视角出发,集团里的各个母公司、子公司都是法人,都能进行单独的财务决策,实际情况中并没有一个可以调配的“合并资源”。这就需要特殊的财会信息利用人根据母公司战略决策的需要,以合并财务报表或母公司的报表为出发点开展会计工作。合并报表和母公司的个别报表在资产结构和长期负债与权益的分配情况上有显著分别。母公司有数量庞大的投资性资产,它使母公司展示出的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和经营能力与合并报表的差别十分大。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一)从母公司股东的角度进行合并财务分析从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出发,母公司的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但与母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有关,还与子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有关。因此,母公司股东在分析母公司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时,应先从母公司个别财务状况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和“投资收益”项目着手,之后再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追踪和解析。这又分为两个小项的分析:

1.合并获利能力分析:分析母公司的获利能力,除去解析母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外,还应分析子公司的利益获得金额。对实行股份制的母公司来说,投资人并不会苛刻地要求其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只需要各子公司的获利能力能够达到预期就可以。

2.合并获利的质量分析:获利能力不但要注重利益的数量还应注重利益的质量。对位于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来说,其获利质量还会对投资收益质量产生影响。

(二)从母公司债权人角度进行合并财务分析

集团公司的债务通常是靠其运营资金流量来清偿的,只要运营策略不发生大的变更,企业就不会透过资产套现来清偿债务。这里所提到的资产包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时期股权投入等策略性资产。因为上述资产是公司生产能力的体现,它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母公司债务权利人在解析母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时,应将目光放在子公司所有的非策略性资产上。由于是股份制公司,子公司的非策略性资产在特殊状况下是可以用来偿还母公司的债务的。

(三)从母公司领导层的角度进行合并财务分析

因为合并报表全方位反映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会状况、运营成果和资金流量。而母公司领导层透过对合并报表的解析,可以归纳出影响整个公司的获利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的元素,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整顿、配置,从而调整总子公司的资产构造和资本构造,进而为整个公司的全局战略服务。

(四)从债务偿还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债务偿还能力是指公司偿还所欠债务的能力,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公司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贷款策略、有助于投资人做出利己的投资策略、有利于企业经营人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等等。

1.运营资本分析:在对合并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因为在合并的历程中母公司和子公司间有关交易形成的流动资产和短期负债互抵,所以合并报表所显示出的运营资本额是整个集团公司平日的运营活动中所需的周转资金额,而母公司报表所显现出的运营资本额在没有去除关联交易的情形下是企业平日运营活动所需的周转资金,所以对此应分别加以考虑分析。

2.对资产负债率的财务分析: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因为内部投入和内部的关联交易之间相抵,必然会导致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减少。所以,根据合并报表核算出的综合资产负债率就是企业真实的举债经营比率,有助于公司评估自身的风险和利益。

(五)从运营能力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

1.资产周转率: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投入、内部关联交易与内部往来会相抵,致使相关的资产项目和资产数额、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减少。而有关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是不成比例的。因此,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核算出的资产周转比率跟个别会计报表中该比率的核算速度不相同。但是无论谁快谁慢,期初和期末的资产总额平均数也没有囊括内部关联交易生成的资产。所以,它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整体资产周转速率。

2.盈利能力:企业在运用合并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假若合并后的企业毛利润与运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比例比母公司的利润与运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比例还要大,就表明合并后企业的整体的盈利能力比母公司的盈利能力要强,也表明子公司的盈利能力依仗于母公司,在关联交易中现金流从母公司流向子公司。

总而言之,通常情况下,合并报表主要为母公司的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服务,以助其了解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运营成果和资金流量等信息。同时,它对管理层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有着参谋作用。此外,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合并报表下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是未来财务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分水岭。

参考文献:

[1]刘榕.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系统实施难点与对策[J].上海企业,2013,(9):77-79.

第6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一)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和早期的计划经济不同,在市场经济秩序下,企业在市场中的一举一动都与财务经济紧紧相关,如果没有了充足的财务资金作为后盾,企业在市场中就将寸步难行,一切的市场活动就将难以开展。例如无法购进原材料、无法开展市场营销、无法承接更多的业务等等,这就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导致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则能够为企业提供市场活动所必须的资金后盾,从而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增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在市场中,企业的运营经受着来自内外的各种风险,这种风险多来自财务资金,例如成本增高、资金链断裂等等,这些风险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生产运营,严重者会直接导致企业“停摆”,甚至可能使企业背负起巨大的债务。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可以确保企业财务资金健康的运行状态,控制运营成本、维护资金链、防止资金流失,增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工作当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环,它不仅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财务资金水平,更影响着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就连企业的发展决策制定也深受其影响。简单来说也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业务项目管理等,都必须要受财务管理的影响,只有首先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使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整体性提高。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健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度

要想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必须要做到“制度先行”,即首先健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真正值得参考和遵守的模板,使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有理有据、有章可循,以规范化的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这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要以健全的制度为基础,细化各岗位的职责,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监督机制,为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在健全制度的同时要确保制度得以严格执行,切忌执行流于形式,通过评价和奖惩机制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将财务管理覆盖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都与财务资金相关,因此需要确保企业生产运营中各个环节的财务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首先,要针对企业的所有岗位,制定具体的岗位工作流程,将财务管理的职能普及到每一个企业员工,渗透到每一个生产运营环节,使企业整体都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消除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内部财务风险因素,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盈利。制定实施针对各个岗位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薪酬挂钩,进一步提高企业全员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财务管理部门要提高自身在企业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性作用地位,与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合作,加强对各个部门的财务资金情况监督,确保做到企业业务发展到什么地方,财务管理就覆盖到什么地方,不能留下空隙或死角。最后,要施行动态化的财务管理与监控措施,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考评,及时发现企业财务资金存在的问题与异常,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解决,防止其不良影响扩大,对企业的整体财务资金情况以及运营造成困境。

(三)细化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所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广,期间的所有因素都会影响到财务资金的收支与流通,所以必须要细化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精细化管理。要以经费管理和成本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突破口,通过对资金运行的监控加大对各部门的控制力度,将资金使用效益同生产运营成本有机结合,实现财务管理对经营过程的全程参与。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内容,还要求将财务分析做得更加细致入微,不只限于对会计报表数字的简单归纳、总结和说明,财务精细化管理确切说是一种数据分析的管理,将财务分析全面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方面,财务和经营两方面互相审视。通过对重点业务活动进行密切跟踪,以有效的分析结果指导生产运行,让管理者及时通过数字掌握企业的资源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进的方向。通过与同行之间的比较分析,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自身与同行的差距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财务分析在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提供重要依据的同时,更应担当起挖掘潜在价值、准确预测未来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

时展到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生产之中,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都已经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这明显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例如利用计算机统计财务收支、管理账户、制作报表等等,但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作用价值还远不止于此。企业应当深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即采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手段,来辅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例如可以构建一套覆盖全面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运营中各个环节的财务资金活动情况进行动态、即时监控,或是利用专门的财务数据分析软件,来对企业的财务资金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企业拓展业务市场。

(五)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队伍素质

一支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队伍,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关系到企业整体的生产运营与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到务实勤恳、细致严谨,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财务管理、金融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合法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并且要让他们深入到企业基层,了解企业生产运营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这能确保财务管理更加符合企业现实需求。

三、结束语

第7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风险防控;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

一、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基本概述

增值税作为我国税务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我国境内产品销售、劳务企业及个人,把获取的货物及劳务收益为对象,通过征收税务的一种税务改革体系。增值税纳税筹划是国家法律允许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要求,通过优化相关政策进行资金规划安排,把减少税额当作核心目标进行筹划管理。通过加强增值税纳税筹划,能够实现企业合法避税,减少企业税负,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后收益。除此之外,增值税纳税筹划还具备转嫁筹划功能,也就是纳税人以减少自身税负为目标,通过对销售产品价格适当改变,在国家法律运行的环境下正常操作,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从整体角度来说,规范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是国家法律允许的,可以实现企业税务的统筹规划,缓解企业纳税压力,实现企业税后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风险问题

(一)税负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我国有多数的企业受到增值税扩充内容的影响,使得企业面临的税负压力随之增大。诸多企业运营发展也会受到税务改革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的税负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得企业面对的税率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加剧涉税风险出现,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二)财务问题

在没有税务改革之前,企业纳税将涉及在营业税的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中。在税务改革后,主营业务收入中包含了增值税营业额。如果转变税务类型对企业税负不会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则企业自身收益将随之减少,并且增大利润率。但是在收入报表中,将不会具体标记出增值税额,在会计方面,营业税和增值税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将无法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影响最终财务管理效果。

(三)筹划问题

增值税纳税风险出现将会给纳税筹划工作开展带来直接影响。通过合理纳税筹划,能够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税收利益。但是由于纳税筹划工作需要在纳税之前进行,根据经营活动要求进行筹划设计,是一个中长期工作。而企业纳税行为则产生于运营活动之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预期标准之间有所差异,导致筹划失败。

三、基于风险防控下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相关对策

(一)转变纳税筹划思想理念

从税收征纳双方角度来说,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给予纳税筹划工作高度注重,结合国家现有的税法要求,做好纳税筹划管理工作,实现双方共赢发展。针对企业而言,通过落实好纳税筹划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给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针对国家而言,整治纳税筹划管理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应结合实际运营状况和发展需求,对生产运营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市场发展规律,防范各种风险,从根源上增强企业发展潜力,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二)协调各方税务关系

在开展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时,企业应及时和税务部门取得联系,协调和税务部门之间关系,对最新的税法内容有深入了解,防止企业疏忽而陷入税务风险之中。首先,企业应及时和中介部门取得联系,在税务中介部门中,纳税筹划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充足,并且工作经验较为丰富,能够对企业当前纳税情况及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企业实际运营状况,便于给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专业建议,防止一些不必要纳税风险问题出现,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同时,在实际运营发展中,企业应及时和税务中间部门沟通,综合评估企业运营状况,合理规避各种风险。其次,企业应协调好和税务部门之间关系,建设完善的交流平台,对税务部门工作要求有全面的了解,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加强增值税纳税筹划管理,防止由于缺少对税务政策的了解而面临各种风险。

(三)优化纳税筹划内容

首先,科学设定增值税纳税筹划目标,明确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差异。通常情况下,一般纳税人企业缴纳的税率为13%,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缴纳的税率为3%。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以此实现纳税税额的减少。其次,注重企业购进环节中增值税纳税筹划管理,关注购进过程中增值税筹划,综合思考各项因素,科学防范税务风险。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应关注购货对象及购货时间等内容,在确定购货时间的情况下,分析买卖双方市场因素,合理选择购货对象,减少风险出现。最后,在销售环节中,应加强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管理,合理选择营销模式,系统分析混合、兼顾营销模式差异,在实践中合理选择,增加企业税收利益。

(四)加强筹划风险防范

首先,树立正确的增值税纳税筹划及风险管理意识,在满足国家法律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纳税筹划。与此同时,企业应根据纳税筹划管理要求,科学构建纳税筹划管理体系,选择最佳的会计政策,保证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其次,做好纳税筹划人员组织培训工作,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综合素养,让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企业管理层人员应给予纳税筹划管理工作高度关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纳税筹划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找出潜在风险并出现,降低风险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最后,企业应注重对税务中介部门的应用,通过利用注册税务师等税务中介专业优势,引导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顺利开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增值税纳税筹划效果,同时也能把纳税筹划风险转移给中介机构。企业应和税务部门搞好关系,加强和税务部门交流,保证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税务执行风险。

第8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运营 财务管理 预警系统 现金流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并从事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1],在这个企业组织进行自我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对资金的有效调配利用,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就必须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只有明确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才能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与稳定发展起到完善作用。

1、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况

1.1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在组织与处理企业财务活动时所进行的一项关于财务的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运营中,以财务活动为主要对象,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企业运营的导向,以经济价值管理为主要核心,因此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所在。

1.2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在企业的运营中,要进行财务管理首先就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而在进行日常的管理中,就要将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各项具体内容贯彻落实到位,而这项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出来之后就必须符合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其可行性要非常高。在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当企业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规章制度或者标准要求进行具体操作,时间一久,这种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企业内部在具体管理方面就要轻松很多,相应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就会下降,其经济效益就会显现出来。

2、在企业运营中财务管理起到的作用

2.1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

(1)财务管理的预警系统可以促使企业提升生存竞争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与影响,这其中主要包括税收政策,利率及汇率的改变,国际市场价格的浮动等主要因素,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市场前提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一旦没有对这些方面做出有效预警判断,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而财务管理中的预警系统恰好可以弥补企业这方面的缺陷,它可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有了正确前行的方向,不至于被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所影响到,降低其风险,最终提升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2]。(2)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可以降低相应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企业带来符合实际的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除了扩大产品销量之外还可以利用财务管理将生产成本降低,因此在这方面可通过四条路径来实现。1)合理地选择筹资渠道方式,降低筹资成本。2)将企业固存的闲置资金盘活,并进行适当的投资以获取短期利润,同时还可以保证现金量的充足,提高资金的使用程度以及投资所产生的回报率。3)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预估出合适的存货量,降低不需要的库存,将资金空余出来。4)对于企业外在的债务要及时收回,保证资金的周转不受到任何影响,减少赊账欠帐的情况发生。(3)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性信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很难对市场需求有一定准确的定位,而财务管理可以在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管理的同时,还能对市场需求进行一定深入了解,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性的信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决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面临财务负担,而且在企业的权益资本下还需要进行管理权与利润的分配,而财务管理在这方面通过对企业资本进行计算,从而优选出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降到最低。2)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通过信息反馈可以收集到关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预测以及财务管理相关的信息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企业的整体经营提供决策性的意见。(4)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由于某种情况处于隐形状态很难被人察觉出来,比如采购环节的吃回扣问题,质检方的互相包庇应付问题等,而在进行财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用料情况以及经费开销情况进行细致的计算分析以及检查,从而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并提出适当的改进意见,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在这方面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1)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制定的生产方案以及销售预算方案进行监督,从而发现其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最后进行调整以保证生产计划以及销售计划的顺利完成。2)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监督,从而发现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后可以有效规范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最终起到避免财经以及税务等方面的工作风险。3)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建立的相关制度进行监督,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所在,进而进行规范调整修改保证企业制度的完善。4)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中不相容的岗位,集体性的决策以及审批制度具体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做到细致管控,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有效地运行。

2.2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财务管理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财务管理的思想理念就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使得企业的生产量,现金量以及存货量都能保持一定的合理性,防止资金被无效占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3]。通常情况下通过财务管理进行资产投资,这就需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算,将其进行调整合理使用,避免资产闲置或者资金浪费,而财务管理的思想理念能够促进企业在市场环境下采购出适宜的原材料,防止成品积压导致成本增加。

3、在企业运营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3.1现金流量是评判企业发展状况的标准

当前许多企业主要以帐面上显示的实际利润以及企业资产的整体规模来评判企业是否处于盈利状态,将这种评判方法作为唯一指标,很显然这种评判方法没有考虑到企业现金流量的问题,而实际上,企业的现金流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2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可以实现企业运营的总体目标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其他部门的管理工作,而重点强调财务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显然是片面的,对此应将财务管理与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互相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企业的运营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的总目标。在财务管理上要充分认识到其他部门的重要性,如生产部门、仓库、销售部门及信用部门等的实际执行情况就关系到财务部门的管理情况,这几者之间就互相协同合作,谁也离不开谁,否则财务管理将失去其实际意义。而在企业的具体运营过程中,由于碰到的问题状况不同,企业管理者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某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性质,比如关于生产方面就应该与生产部门合作,关于产品销售问题应与销售部门合作,而关于产品质量抽检问题的应与质量检测管理部门合作,在这方面企业管理者应担当着中间协调人的角色,但同时必须具备最大的调整权限,务必保证财务管理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顺畅进行,不能影响到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以及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企业运营中财务管理的具体作用,其主要包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企业具体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另外还探讨分析了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核心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评判衡量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同时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还能实现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希望本文的研究讨论能够对我国企业的运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婷.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4):147-148.

[2]吴静萍.论财务管理对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与意义[J].财经界(学术版),2014(07):198+247.

[3]刘凤姣.浅议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运营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106-107.

作者:罗业腾 单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分所

[1]刘慧婷.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4):147-148.

[2]吴静萍.论财务管理对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与意义[J].财经界(学术版),2014(07):198+247.

第9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一)缺乏战略性

规划预算管理策略的时候,金融企业往往不会结合自身的运营实际以及母公司的发展战略,只是将简单的业务流程规范作为预算管理策略的重点,缺乏战略性。缺乏战略性的预算管理策略很容易令不同业务之间的资源协调混乱,导致那些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业务无法获得足够资源的支持而增长缓慢,这样势必严重降低企业后续的发展动力,进而降低市场竞争力,逐步丧失市场竞争优势。

(二)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想要实现高效的预算管理,必须设置合理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可是,当前我国金融企业并不重视预算管理组织的设置,基本上都是随意在财务以及其它部门临时抽调一些人手进行预算的统计与汇总工作,这些人并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能,有时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究竟负责哪些工作。这无疑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沦为形式,各项政策与措施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预算考评指标选择不合理

当前金融企业的预算考评指标选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而且几乎都是以利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中几乎没有非财务指标,导致考评非常片面。这种考评的结果既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也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应对了;另外,不少金融企业选择的预算考评指标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性,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考评指标口径不一致,数据几乎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很难将各部门的数据汇总来分析企业整体的预算执行情况。

(四)预算编制方法守旧

当前我国很多金融企业都利用守旧的增减法编制预算,也就是以上一会计年度实际发生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进行一定比例的增减形成下一会计年度的预算。这种方法虽然计算起来非常简单,减轻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其完全没有考虑企业的发展进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母公司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确定下一会计年度的预算,可该预算对企业运营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有时甚至可能严重阻碍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因为母公司与分公司之间未必能够及时共享各项预算数据,而且分公司有时也会为了美化经营业绩而篡改预算数据,这样就使得母公司很难了解到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也就很难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修正了。

(五)预算管控机制不完善

企业必须对预算进行有效的管控,从而保证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逐步落实,进而保证企业实现运营目标。可是,我国很多金融企业还未认识到进行预算管控的重要性,认为既然已经编制并执行了预算,就算完成了预算管理工作。尤其是几乎没有对预算执行进行任何形式的管控,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不高。

二、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想要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企业必须完善预算管理内容,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完整性与全面性。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建议我国金融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1)业务预算方面。金融企业应理顺所有的业务流程,并对流程进行预算管理分析,理清各流程中会产生资金收支的环节,从而针对这些环节进行预算管理。具体分析的话,业务预算包括基本与特殊两类:基本业务预算的主要对象是保证金融企业基本运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那些业务,由于相对比较宏观,因此选择的衡量指标也需要范畴广泛一些;特殊业务预算的主要对象是金融企业的所有其它业务,这些业务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因此选择的衡量指标需要更加倾向于财务信息,从而充分反映业务的经济性。

(2)财务预算方面。金融企业应分析运营过程中的现金流情况并结合发展战略对未来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预测,从而保证拥有足够的资金调配能力,以满足运营的需求。建议金融企业应重视预算策略的规划,要在综合分析各项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对下个预算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准备好各项应对措施,进而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另外,金融企业还要注意根据现金流的情况及时调整预算管理方案,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除了完善上面两方面的内容之外,金融企业还应重视预算规划的制定,要协调好不同预算责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换句话说,金融企业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各组成部分彼此依赖又互相制约。

(二)科学编制预算

(1)优化编制流程。金融企业想要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就必须优化编制流程,结合我国金融企业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建议其通过下面的方式优化编制流程:一是明确预算目标。金融企业必须明确预算目标,并以目标为基础编制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起始环节,预算编制直接决定着预算管理的质量,如果没有明确的预算目标,那么预算编制自然就会缺乏方向,编制出来的预算很难符合企业的运营需求,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二是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明确了预算目标之后,金融企业应根据运营实际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之后逐层落实下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岗位与责任人。这样能够保证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清楚自己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以任务为驱动开展各项工作,金融企业最终需要对各预算责任主体的预算执行收效进行考评,从而真实掌握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

(2)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模式。金融企业有三种预算编制模式可以选择:由上至下;由下至上;上下并行,这三种方式各有特点,金融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运营实际慎重选择。由上至下编制模式将大部分编制权力都集中在了企业总公司,由总公司编制预算并将预算任务下达至各分公司以及部门,这种编制模式虽然简单高效,但因为过于集权会严重限制各预算责任主体的工作自主程度;由下至上编制模式是各分公司与部门编制预算之后,统一提交至总公司;总公司汇总所有预算责任主体编制的预算之后形成公司预算,这种编制模式与企业的运营实际更加贴合,但因为过于分权会导致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推进;上下并行编制模式则有效结合了上面两种模式的优点,显著提升了预算管理效率。基于此,建议我国金融企业选择上下并行的预算编制模式,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避免过于集权或者过于分权的预算编制管理,还能提升预算编制与企业运营实际的贴合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预算对运营的指导作用。

(3)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金融企业在选择预算指标的时候,需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层次性。金融企业选择的预算指标必须具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不同运营层级的预算执行效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金融企业不同层级的经营目标与发展方向可能并不一致,因此,选择预算指标的时候也不能盲目的一刀切,所有层级都套用相同的指标体系;二是操作性。虽然预算目标是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但这两者并不是等同的,因此,选择预算指标的时候必须考虑指标的操作性,不可以选择那些过于宏观以及无法测得的指标,那样只会导致预算管理陷入僵局。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为金融企业设置了指标体系,体系由三部分构成:效益指标,主要是指与收入以及利润相关的指标;规模指标,主要是指与市场份额以及资本量相关的指标;营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与资金周转以及投入产出率相关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为不同指标设置权重。综合分析了我国金融企业的运营现状并结合其未来发展战略,对上面三类指标分别赋予了如下权重:效益指标50%;规模指标30%;营运效率指标20%。

(4)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了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之后,金融企业还要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思想进行的预算编制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究竟应该选择哪种编制方法是金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上面已经提到,当前金融企业基本上还是使用增减法编制预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无法反映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导致很多时候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却并没有针对这些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得预算完全失去了指导运营的意义,沦为摆设。通过分析金融企业的运营实际,认为其当前主要进行的业务类型过于广泛,几乎涵盖了资金运作的所有流程环节,所以,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动的影响。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利润下滑,而且市场环境还在不断的恶化之中,基于此,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就显得更加重要,金融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影响自身运营的所有因素,增强预算编制的灵活性。综上所述,我国金融企业选择预算编制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两点:内外因素和可操作性。而众多预算编制方法中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两点的就非弹性预算编制法莫属了,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充分考虑了企业业务的变动情况,从而保证企业的运营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不难发现,这种方法不但符合我国金融企业的运营实际,还能够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建议我国金融企业选择弹性预算编制法,以保证预算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从而避免出现预算与运营实际脱节的情况。

(三)完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