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辩论思维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辩论思维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辩论思维训练

第1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思维方式的形成取决于训练和培养。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极其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进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活动更加明显。

作文训练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笔者以为应该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程序作文训练,换个说法就是应由感性思维训练向理性思维训练过渡。自然,对初中生进行这一训练应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

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一、感性思维训练

1、创设情境,启发联想,促进思维训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浪花。在这一阶段中引导学生的主要学习心理活动是兴趣,因此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促使学生产生联想,产生疑问,进而萌生写作的兴趣,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我在教《卧看牵牛织女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册)一文时,针对学生年龄小,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利用课文前杜牧的《秋夕》诗,让学生想象并体会这首诗描摹的宫女望着光彩美丽的织女星,想到织女每年还能和牛郎相会一次,而自己却被关闭在冷宫,过着孤寂的时光,因此倍感凄凉的心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急于学文的行动,而且激起了学生形象思维的浪花,使他们欲休不止,欲罢不能。借此时刻,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习牵牛织女星的有关知识。然而这还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在教学生学完课文后,出示课后练习第四题:在晴朗的夏夜观测牵牛织女星,并写下一点感想。没想到第二天、第三天有好多都写了比较令人满意的习作,拿来让我欣赏。因此,我深感在这一阶段中引导学生的主要学习心理是兴趣,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敲好这开板的第一锺,就会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最佳的形象思维状态。否则,学生对你提出的发散点不感兴趣不说,还会抑制他们的思维,表现出郁闷不振,厌烦不堪。

2、学会观察、培养描写、促进思维训练。

贾平凹说:“当作家有三个条件,就是会观察、会想象、会描写。”而观察、想象主要靠形象思维,相应的这种思维形式主要靠观察和描写,这既是写作的实际,也是创作的一条规律,作家是这样,初学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极为重要。

观察是一门科学,对作文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作用。矛盾说过:“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固然不可不下一番苦功夫,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夫的是观察能力的形成。”足以看出培养观察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我在教学中,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更注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我让学生野外春游,就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受: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田野……听到的鸟啼、淙淙的流水声、风中叶儿的絮语……闻到的花儿的清香、泥土的新鲜气息……用舌头尝尝花蕊中的露珠,会觉得有一丝甜味,在草地上让他们游戏,觉得草是软绵绵的。此时,学生感到了愉悦,感到了春之美,春之乐。

当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展开想象。施耐庵写武松打虎,他本人不一定有过打虎的经验,是借助想象的力量,把打虎的场面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因此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好的文章。仍以野外春游为例,学生欣赏到美丽的景物之后,然后使他们静神默想刚才用“五官”接触的景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蓝天、白云、树木、花草、都怎么样……通过这样的思维,就可以抓住观察对象的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启发诱导学生:欣赏到的野外景象怎样?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感觉愉快吗?如果换成秋天、冬天又怎么样呢?这样引导,就使学生逐步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为他们进一步写文章立意打好基础。

学生形象思维的表达应以什么为主要表达方式呢?是记叙,还是描写?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所谓形象思维,是用客观事物的形象来思维,直接用客观事物的形象在脑海中“放电影”一样,是用一幕幕的事物形象、场景、生活画面的映象来进行的,是形象化的思考问题。那么要把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文字来表达,仅靠记叙那是远远达不到的,而心须依靠描写的手段,才能达到介绍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具体性的要求,也才能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此,对学生进行描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对中小学阶段训练的记叙文,似乎更应强调描写训练,这也才合乎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原则。当然,记叙文是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进行的。不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罢了。同样,以前面的野外春游为例,如果只用记叙表达方式来交代春游的经过,那可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形象性较差。若用描写方式表达,则会重显事物的形象,使人觉得生动、有趣。实际上,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是以描写为主要手段的。所以加强描写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训练,而且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理性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就是精心地、有计划地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如此。逻辑思维中的推理是用两个以上的判断获得新的判断。在议论文教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为了进一步训练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这也就上升到了理性思维阶段。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针对教材,有序训练,促进思维训练。

有序训练,指在训练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可分四步进行:第一阶段侧重“一事一议”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观逐渐向抽象过渡;第二阶段针对教科书中的议论文进行列提纲训练,这是抽象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第三阶段,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状况,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进而分析论证;第四阶段,针对某些错误论调言论,写比较简单的驳论文。

其次,开辩论会搞演讲赛,促进思维训练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是同步进行的。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语言修养越高,思维能力就越强。为此,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特点,除了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以外,还重视口语交际训练,诸如辩论会、演讲赛等活动。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这些活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开辩论会,就不难看出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那些思维活跃开放的学生,语言就表现得丰富灵活;那些思维凝滞、板结,不善言谈的学生,语言就表现得贫乏、呆板;那些思维严密的学生,语言就表达得准确、精练,而且清楚明白;相反对那些思维混乱的学生来说,语言则表现得含混累赘,模糊不清。因此,大力开展有意义的辩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赛,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最后,教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促进思维训练。

第2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语言和思维训练 面上开花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打开中国古典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教学历来也是高中语文的重点。但是,在当今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的生僻难懂为学生们深恶痛绝。学生们对学习文言文怨声载道,教师们也面临着上一堂文言文课,学生们几乎沉默整堂课的尴尬局面。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已有的基础,只是一味讲授,不注重思维训练和培养,使学生思维缺乏应有的锻炼,难以系统化,难以形成清晰、有效的认知结构也就难以避免了。这样的文言知识,只是被固化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已,只是一些零散的死记硬背的商品,它们很快就会被遗留在记忆的货架上,然后错过保质期,被当做记忆垃圾遗忘。这样的文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容易被提取,也就难以作为新知识的建构基础,对于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提高内驱力都会造成影响。同时,语文学科因为大量隐性知识的存在 ,要突破“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于漪非常注重语言和思维训练,她认为语言和思维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语言学习是语文学习的载体,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那就必然要伴随着思维的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发生。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是一个信息海洋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性人才的时代。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也担负着同样的时代性使命。不可以仅仅局限于对于文言字词的疏通和记诵,而是要通过对文言的学习和赏析,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我们要创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进入他们头脑的知识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于漪老师的理论,有如下实践方法:

(1)面上开花训练法:这是强调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快节奏的思维训练方法。在讲授《劝学》这一课的课文中,提前给学生们勾画好重点字词,尤其是课文中多处“而”的意义和用法需要他们用心掌握。然后在课堂上以先老师点拨精析,然后当堂随机“开火车”轮流进行回答。这种思维训练的方法,第一是紧张,因为提前告知要进行讲解之后的提问,学生在学习时,思维会不自觉地紧张,集中注意力。这样原本很枯燥的字词,就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掌握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文言字词的积极性。第二是参与度广,因为是随机开火车的形式提问,人人都有被提问到的可能。对于班上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更可以起到强制参与的作用,让他们在参与中逐渐找到学习文言文的自信。

(2)纵深发展训练法:这一方法强调的是思维的深度和难度,突出一个“深”字。于漪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实质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在学习《师说》一文中,“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一句,“之”和“徒”的解释,学生大都将“之”理解为“助词,的”,将“徒”,理解为“徒弟”。而教师并没有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接着往下疏通。等这一段讲完后,问他们徒弟到哪里去了?接着,点明“之”应该做“代词,这”来讲,“徒”应该做“同一类的人”来讲。并且问“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当中的“徒”怎么解释呢?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不光融入了文言文课堂,更是在掌握字词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纵深训练。

(3)鼓励求异训练法: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独立人格的形成,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晏子治东阿》这一课中,学习完课文,问大家晏子这样的劝谏方法是否高明。刚开始同学们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高明,但后来逐渐有不同的声音。到最后,干脆组织学生们围绕是否高明展开了一场辩论,大家的参与度很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会时不时地引导大家回到原文当中去推敲,寻找相关的暗示和证据。这样一堂课下来,想必同学们的收获不仅仅限于枯燥文言字词的掌握。

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果只是一味的平淡讲授字词,然后疏通文意,同学们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想必会大打折扣。借鉴于漪老师的语言和思维训练核心说,让文言文课堂也像现代文那样正常起来,生动起来。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自己。

参考文献

第3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正文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运用导学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中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学中进行。开始时,教师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出自学要求或编拟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老师或同学,把自己的收获和疑惑记录在《目标导学读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目标导学读本》让学生经历“前言链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我的疑惑——自主整理——后继链接——课外实践——学习反思”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议论、质疑、操作等,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在个人或者小组探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研讨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把学生所提出的疑惑进行整合,教师重视加强操作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三、从学生辩论说理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来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说理。

四、从针对性训练中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课堂练习。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巧设和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从评讲中培养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学了例题后,学生都要进行巩固练习,学生练习完毕再组织评讲,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基本原理对每种问题先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然后再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有根据地说明理由,这与引导学生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一样,都是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

六、从总结中培养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第4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21-02

哲学方式课型是有效教育九大课型之一,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发散思维和聚合训练,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思辨能力、联系综合能力、听说表现力、批判质疑力和答辩技能,其中渗透了矛盾论、发展论、对立统一等哲学思想。它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哲学辩证关系,它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以‘少是多’作为调控的重要理念,运用哲学中事物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等哲学原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型方式”。

哲学方式课型教学的基本流程是:第一步,教师出示任意一个素材;第二步,发散形态的思维扩张(即学生针对素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创设问题);第三步,民主形态的汇聚或收缩(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集、复式强化、民主筛选);第四步,逻辑形态的思维扩张(即学生群体答辩、主题扩张与个性品质演化)。该课型可单独进行,也可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其倡导的理念是不依附任何学科,不解决学科问题,不下结论,只注重思维开发的训练,但是可以对学生辩论的观点进行点评和肯定。该课型在1~2周内上一次为宜。

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玉林市玉州区开展的有效教育实践活动,谈谈对哲学方式课型的探索。

一、选好素材,激发兴趣

选好素材是能否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哲学方式课型的教学素材选择依照循序渐进的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浓厚探究兴趣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能力因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的设施等,教学素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有话可说。如可选择“网络游戏”“礼物”“生日”等学生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展开教学。教师在刚开始进行该课型实践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是选择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教学环节和素材。教师可以把哲学方式课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哲学方式课的兴趣。如思想品德学科可以选择一些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或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素材,体现学科教学有机渗透思维训练元素的理念。

三是选择任意教学素材。师生对该课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对任意一个教学素材都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处理。素材的选取通常有物品,如一部手机,或是数字和算式,如3,1+1=2,或是字、词、句、段落、文章等。

总之,选择的素材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情感的共鸣。把素材选好,自然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环。

二、充分想象,发散形态扩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充分自由民主的研讨空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设疑要多向度,提出的问题也要多向度。而学生则根据素材进行个人思考,展开想象,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一般来说,教师刚开始实践哲学方式课型时,所给的向度要达到12个左右,而16~18个更理想。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推进,一节课的向度往往有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如我校某教师在参加校级哲学方式课型比赛课以“美”为素材,创设了良好情境,学生提出了“什么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如何塑造美”“祖国的山河”“家乡”“心灵”及与“丑”相关的逆向思维向度约20多个向度。在这个环节中,其操作要义如表1所示。

这个环节的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

三、筛选问题,民主形态收缩

在这个环节中,当问题汇集后,教师要迅速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强化、筛选、补充。一般来说,可以用大卡、中卡、小卡、微卡进行问题的呈现和筛选,个人问题写在微卡上,小组筛选的问题写在中卡(卡条)上,全班筛选的问题写在大卡上,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呈现和筛选问题。接着,教师可以用小组统计、举手表决等方法确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般以提出问题的学生人数决定最感兴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把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群体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在这个环节中,其操作要义如表2所示。

四、群体探究,逻辑形态扩张

在群体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确定探究主题后,教师首先让他们根据主题进行自我思考、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其次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最后让学生对主题进行群体探究,扩张主题,运用哲学的观点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这个阶段中,个人和小组以及大组活动十分活跃,学生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答辩,培养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高速高效的学习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听说能力、交往说服能力、敏捷性、顿悟力、批判和被批判的承受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领悟知识的能力,以及群体讨论技巧、答辩的艺术技巧和培养批判精神、团队精神、自信心、意志力、世界观。

在群体探究活动中,玉州区教师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辩论式,即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分别对主题进行辩论,当辩论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有的教师还让学生进行正反两方角色互换继续进行辩论。二是主题演化式,即将主题演化成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三是主题深化式,就是沿着某一个问题进行更深层面的探究。如卢婕妤老师在有效教育第三次全国级全员培训会上展示的哲学方式课,就是以“嫦娥”的小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对太空是否存在嫦娥、月球上是否有外星人居住、人类能否在月球上居住等问题进行主题深化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随机式、综合式、敌对式、沙龙式等主题演化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其操作要义如表3所示。

在这一教学阶段中,教师要注意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当好组织者。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探究的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迅速收集、处理信息,特别是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加以点拨、引申,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要适当指导和照顾反应较慢的学生,可以用鼓励、暗示、提示、提名等方式,为他们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人数达80%以上的为优秀,达到60%~80%为良好,少于60%为一般。二是当好参与者。教师要选择一两个新鲜、有趣、热点并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建设性意见和独创性见解,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分析社会热点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当好引导者。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冷场或无法继续探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扩充或变换。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以“战争”为主题的哲学方式研究课时,当学生对“如果将来发生世界性的战争,地球会不会毁灭”这个主题进行辩论时,教师发现学生的辩论缺乏深度和广度,就引导学生对“如何解决我们的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进行探讨。教学通过对主题进行演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品德教育及能力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5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一、加强口才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口才训练不容忽视

目前中学生中尤其是初中的一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当差,表现在复述、答问、交谈或讲述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手足无措,表情全无。有的学生甚至连汉语拼音字母都读不出来,是什么原因造成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差的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教师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不是本着三个“面向”的宗旨培育“四有”人才,而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没有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舞台。其二,学生在小学的汉语拼音没有学好,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没有掌握,一旦脱离文字的凭借,就会出现夹杂方言的现象。其三,语文教师中不少同志的普通话水平比较差,不能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其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不少中学生放眼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张口说不明自己的意思,当众说话时心慌气短,过分紧张,更不用说口若悬河的辩论。凡此种种,都亟待老师的引导而加以改进。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并努力通过加强“说”的训练,带动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既增长学生适应社会的才干,又增长学生观察社会、思考问题的见识。

2.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是当务之急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3.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口才训练非常必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进入了大协作时代,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辨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4.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十分迫切

从所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初中生目标是中考,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也不多。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从无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这样长期以来形成不良循环:越不会说锻炼机会越少,锻炼机会越少越不会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口才训练中的主要问题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呢?笔者认为非常必要,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纯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6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90-01

初中语文课堂,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这一创新教育基本教学理念,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趣的学习情境,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弘扬,学生创新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课堂教学中,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设情境、讲故事、找答案、发异议、定方向等办法,引起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使他们认真细致的思考。如教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先通过投影或放映剪辑影视片的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与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直接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憾。然后在播放轻音乐《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讲诉我们农村中的抗日英烈事迹,再,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让没有家园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的学生很快能听懂黄河的倾诉,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掷地有声的爱国誓言。可以说,巧妙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会吸引学生步入佳境,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迸发学习热情,诱发创新意识。

二、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思路狭窄,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有些课文的结尾,嘎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鼓励质疑与讨论,培育创新思维萌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我在教学《木兰诗》时,我鼓励学生提问,一个学生的提问很独特:“诗中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难道木兰12年没洗脚吗?古代女子是裹脚的呀!”我表扬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花了一周的时间,我终于在《陔余丛杂》中查到:躬足“条目”:躬足,始于南唐宫中,有一窈娘,喜欢打斜足,宫女学她,到了宋朝才流行民间。而木兰生于南北朝,距北宋有370多年的历史,显然不裹脚。学生听了这解答,提问的积极性更高了。

同时,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根据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讨论中,教师不应过早评论,过多限制,应该允许有不同意见,互相补充争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开展农村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也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古诗赏析、办手抄报等。这类活动能使学生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引发他们的新观点,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又如举办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因可随意交流、辩论,氛围宽松,常使学生的思想闪现“火花”,甚至超越教师。这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第7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口语交际 创设 语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85-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训练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式的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语境,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多元设计,调动学生主动交流的意愿,激活学生的表达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生活语境,调动交际意向

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深度挖掘生活元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产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学生在自然表达中完成口语交际训练,其口语交际能力利生成。教师列举生活案例、展开课堂演绎、创设生活讨论话题、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思考问题等,都能够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口语交际语境。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能说会道”这一内容版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自然界的新鲜事物,也可以将童年生活趣事讲给同学听。教师给出提示:“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和新信息,同学们可以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如果对童年往事有清晰记忆,也可以讲一讲经历过的趣事。在讲述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连贯,不说多余的话,减少过渡语和口头禅。”有的学生讲述童年趣事:记得刚上小学,老师总是向家长“告状”,说我不积极发言,性格太内向了。爸妈对此非常重视,要求我每天都多说话。有一天,我突然话多了起来,看到什么说什么,甚至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父母都特别兴奋,鼓励我继续说。等到奶奶回家了,她看到我以后顿时慌了神:“这孩子发烧生病了,你们还让他说这说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表达,并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提示,由于是熟悉的生活经历,学生能快速进入口语训练情境之中。由学生的表现可知,课堂学习气氛和谐,学生口语表达顺畅,其口语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历练。

二、创设思辨语境,激活表达思维

辩论是重要的口语交际手段,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辩论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教师给出辩题后,学生要对命题展开丰富的思维训练活动,搜集相关资料信息,整理表达思路,形成辩论材料。在具体操作中,学生还要有随机应变的意识,根据对手观点及时调整表达思路,对相关辩题展开深度拓展,这样才能给出有力回应。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的口语训练主题是:小小辩论会,以“环境是变好还是变坏了”为辩题展开辩论。教师先组织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掌握必要的信息,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抽签的形式决定辩论队友及对手。如正方学生提出:我认为环境是变好了。看,宽阔的马路比以前干净多了,城市绿化也比较到位,到处是绿化带。反方学生说:我感觉环境变坏了,看这空气污染情况就能够知道,过去的蓝天白云不见了,如今整天雾气朦朦,这样的环境如何能说是健康的呢……从激烈的辩论中可知,学生不仅通过辩论形式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对社会大问题有了深刻的感知。

三、创设演讲语境,历练口语能力

演讲是对个人思想、写作、口语、朗诵等能力的综合考验,教师鼓励学生多参与演讲活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演讲之初,学生需要根据相关要求撰写演讲稿;演讲时不仅顺畅表达,还需要有情感投入,特别是脱稿演讲,更能够历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八》“能说会道”内容版块的主题是“美丽的民间传说”,要求学生将听过的民间故事、传说讲给同学们听,然后大家相互评价。有一名学生讲述民间故事《尖子和傻子》:从前有弟兄二人,哥哥刁钻精明,被称为“尖子”;弟弟憨厚,被叫为“傻子”。因为父母早亡,傻子常常受到哥哥嫂子的欺负,整天吃不饱穿不暖……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利用搜集故事、展示故事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对于参与口语训练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活动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反复修改、排练、表演,教师适时给出一些提示和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8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造性;素质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界针对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其灵魂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其主体性与创造性。“创造性”一词起初是指一项作品或产品具有新颖性且在一定范围内有用,便称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或产品。所以创造活动是指第一次提供新颖而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创造的特征就是新颖、独特、有价值。根据创造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以下五方面的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人对外界的感知比其他人敏感得多,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begoingto”结构时,先出示下列句子:

IreadEnglisheverymorning.

IamgoingtoreadEnglishtomorrowmorning.

Wesometimesswimintheriver.

Wearegoingtoswimintherivernextsummer.

Theyoftengotothezoo.

They’regoingtothezoothisafternoon.

经过观察,学生发现出现了新的时态。通过对比,学生悟出内在规律,得出“begoing+动词不定式常表示打算去做某事或可能要发生某种情况”的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

协同能力是指把看似分离的各个部分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有用的有机整体。如果采用不同领域的观点,并将它们组织在一起,使之构成一个新的体系,就是利用了这种协同能力。通过连词成句或连句成段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如将my,coat,pass,please,me这5个词连成句子就成为:Passmemycoat,please!

又如,有以下3个句子:

1.Lookingforsomethinglessdangeroustothrow,theEgyptiansmadewhatwereprobablythefirstballs.

2.InancientEgypt,aseverywhereelse,throwingstoneswasagamethatsmallchildrenlikedbest.

3.Butabadlythrownrockwouldhurtachild.

可协调为:InancientEgypt,aseverywhereelse,throwingstoneswasagamethatsmallchildrenlikedbest.Butabadlythrownrockwouldhurtachild.Lookingforsomethinglessdangeroustothrow,theEgyptiansmadewhatwereprobablythefirstballs.

这种练习对训练协同能力颇有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捕捉机遇的能力。

捕捉意外收获的能力就是捕捉机遇的能力,如X射线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都是捕捉机遇的典型实例。机遇为科学创造提供契机,但机遇并不是创造,只有具有明确的动机,具有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并且坚持不懈、执着努力,才能捕捉机遇,才能有所创造。在英语课上进行单项选择训练时,可设置语境,使学生抓住题干中暗示的关键词,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从小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抓住机遇的能力。

以两个单项选择题为例:

1.Shedoesn’tspeak_____herfriends,butherwrittenworkisexcellent.

可供选择的答案为:

A.aswellas;B.asoftenas;

C.asmuchas;D.asgladas.

可抓住excellent一词的暗示,得出A为正确答案。

2.Theyweretired,but______ofthemwouldstoptotakearest.

可供选择答案为:

A.any;B.some;

C.none;D.neither.

抓住but这个关键的信息词,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为C。

第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象是促使人们进行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培养想象力不仅对发展创造力有价值,而且对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我们应在英语课上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笔者在讲授Disneyland的对话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迪斯尼乐园的导游,置身于乐园中为旅客作介绍:

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visitDisneyland.Ifyou’dliketogototheSleepingBeautyCastle,pleasegostraightaheadtillyouseetheentrance.It’saboutfourhundredyardsdownthestreet.Ifyougothroughthegateoverthere,you’llfindtheentrancetoBearCountryontheotherside.TheTomorrowLandBuildingisbehindtheSleepingBeautyCastle.Justtakethisstreetroundtherightofthecastle.It’sabout400yardsfromhere.I’msureyou’lllikeit.AtlastI’mgladtotellyouthatyoucantakehorse-drawnstreetcars.Theyarefree.I’msureyou’llenjoyit.Thankyou!

这样既巩固了对话,又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第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甚至相反答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是构成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它使不同的思路犹如百川归流汇入创造性思维的海洋中。学生不愿意自己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流于一般,希望自己是出类拔萃的。笔者就学生这种喜欢表现独特见解的心理加强思维训练。在课堂中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无拘束的开放式讨论和辩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从而创造出适合独特见解萌生的情境。

如在教学ANewFactory时,就汽车的扩大生产引导学生从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角度组织了一场辩论,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学生纷纷发掘新奇思路,提出各式各样的、言之有理的新见解。现将辩论要点归纳如下:

Topic

ADebateon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MakingCars.

Pro

1.convenienttrafficvehicles

2.fasterthanrickshaws

3.acomfortableshelterfromrainandwind

4.prividejobs

5.getalotofmoneybyexportingcars

6.akindoftaxforthegovernment

Con

1.causetrafficaccidents

2.polluteair&environments

3.noisemaker

4.causetrafficjams

5.parkingcarsoccupiedalotofspace

6.makepeoplelazy

在辩论中,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拓宽了思路,积极地投入到这一语言实践的活动中。

总之,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避免思维过程单向定势、思维方法刻板僵化。英语教师也应本着高度的责任感,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法朝此方向努力,同时做到不忽视知识教学。泰勒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我们应力争在授课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做到知识传授与智力培育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HamerJ.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3.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王才仁.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张淑芳.语言文化教学研究探析[J].外语教学,2002,(2).

[6]肖飞.学习自主性及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自主性[J].外语界,2004,(6).

第9篇:辩论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拓展 思维

在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而且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在这里,我谈一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启发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激发兴趣于训练启动之前,启发思路于训练启动之初,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应当运用什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路呢?其实,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语言。训练启动前,教师要预先精心设计好自己的开场白,语言力求简练、独特、生动、幽默,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陋室铭》一课时,我用了两句话来引导点拨学生,第一句是“哪些同学希望未来和刘禹锡一样有德有才做一个自身清洁的文人世子,请举手!”,第二句是“哪些同学希望将来像刘禹锡一样住着低矮的茅房、过着贫穷的日子,请举手!”。第二次举手之后,笑声顿起,辩论即自行展开了。

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的初始,尽管兴趣浓厚、热情高涨,但此时的思维活动往往比较无序,思路相对杂乱,甚至还可能遭遇短暂的思维凝滞,导致辩论迟迟难入佳境。这时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抛砖引玉”。在《陋室铭》训练启动伊始,冷场曾一度出现。当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金钱与道德是否绝对对立的呢?刘禹锡的时代文人世子也许视金钱如粪土,当今时代还会仍然如此吗?”此问一出,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新的观点新的思维在辩论中不断地产生。

教师的启发固然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适度,只能示范性地帮助学生开启一种思路,不能喧宾夺主地大量罗列,更不能变成有主观倾向的硬性思维牵引。总之,启发应该点到为止,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还要留给学生,大量新颖的思路和观点还要让他们在由浅入深的思考和辩论中自发开辟和提炼。

二.引导质疑问难,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学生开始不善于独立思考,上完一课,老师讲了,学生自己读了好几遍,还说不出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后来,我让学生先阅读一小节或一小段课文,仔细研究其中的字、词、句、标点,自己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提出由全班共同讨论。因为读一小节或一小段,阅读范围小,学生的注意力易集中,就能发现问题了。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零碎,但毕竟学生自己找出了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思考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研究文章的内容及结构等。这样,大部分学生思路开阔了,有收获也有问题,当然也有一些离题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进一步耐心引导,适当取舍,尽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他们就能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问题。思维能力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强化文本的速读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涵泳”的学习方法,正如宋代陆九渊所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涵泳是一种仔细阅读文本的方法,要求学习者要研读文本,用心揣摩推敲,鉴赏玩味,掂量比较,“字字未忽宜,语语悟其神”,从中获得审美感、情趣感等。目前我们重视的精读,就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只是一味强调“细读精读”,因为它存在着明显的读得慢、读得少的弱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精读文本,同时,在阅读文本时也要注重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速读能力。这种速读能力所凭借的主要就是直觉思维能力,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强化速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