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

第1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前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24-01

虽然音乐这门学科被看做副科,但是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也必须给予初中音乐教学高度的重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人格,优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兴趣,使学生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乐的天性在音乐课堂中得以释放。

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深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仅要像以往那样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加以控制和组织,还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乐学、会学。而凭借着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前置式教学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下面结合实际浅谈如何搞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前置式教学,以期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前置式教学以及前置式学习定位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前置式教学模式就是把一部分教学环节前移,形成教学前置,主要包括预习前置、作业前置,也就是以往总提到的先学后教。在前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也需要像以往那样发挥主导作用,不过此时的导需要注重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等准备,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先知,促使学生充分思考、自主思考。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了思考的自主式学习状态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可以将音乐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起来。

为了充分发挥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指导学生进行前置式学习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几点:(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前置性学习内容;(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权;(4)确保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5)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学模式:①指导学生自我调控(借助情境创设):丰富教学语言和教学动作,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当中。②促使学生自主体验(融技能和兴趣为一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游戏、情境创设、即兴表演等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诱发学生参加听、唱、玩、动、奏、创等活动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在自主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③促使学生自行提高(实施分层教学):在掌握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实施分层评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发展。④促使学生自我感悟(善于运用启发诱导):若学生在教学活动产生了质疑,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描述,结合音响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诱导、启发,促使学生在有情感投入和兴趣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最佳结合点,使其可以对音乐情感加以充分的体验,对知识真谛加以充分的感悟。⑤鼓励学生自求创新(加强审美的创造):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度延伸知识范围,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习目标加以确定,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先前学习经验获得新的音乐体验和知识技能,以达到延伸情感、创造美的效果。

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前置式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2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新课程标准概述

课程标准是国家进行各科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依据,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课程标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教育部门开始对课程标准进行改革。

新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论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除了应注重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笔者总结了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不太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他们认为,音乐只是一门“副科”,音乐学习的好坏与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音乐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次,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都注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音乐欣赏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堂教学目的的要求。再次,音乐教学方法单一、过时。纵观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课程教学和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其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最后,音乐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教学实践中,很多音乐教师都把焦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上,而忽视了音乐评价的重要性。他们对于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过分表扬,而对于那些音乐能力较弱的同学缺失关怀;甚至部分教师还以“唱歌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养的评价,给初中音乐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转变音乐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的首要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摆正观念,把初中音乐课程摆在和语、数、外等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明确初中音乐教育目的 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以外,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音乐素材的深层含义及寓意。例如,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教师在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领会歌曲的深层含义:祖国是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全面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等是素质教育对新时代中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课堂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改革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师要改革自己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在每堂课上都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模仿优秀歌唱家或者歌手的唱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努力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坡》时,教师先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基本知识,然后让每个学生积极创新,把这首歌曲改编成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曲。这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第3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强了教学思想的更新力度。音乐学习内容具有欣赏性,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是每一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思想的问题。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关注度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音乐欣赏的目标。在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也应当从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与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少有教师去考试这些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对自己定位不科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科知识。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内容的呈现者,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命令中。教师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命令下完成一步又一步的学习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权威,无视自己的不足,使得教学行为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与理念传统

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当代音乐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音乐作品。但是,这些更新后的内容也没有引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足,让欣赏教学意义不大。脱离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教学没有内容基础。

4.传统教育体制限制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音乐,一直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看待。在学校中,音乐不受教师欢迎,在家庭中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教育相关人员都将文化课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许多初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虚假性,学生很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特别是在考试之前,音乐课会被其它文化课占用,学生不能接触音乐,更别提欣赏了。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只有教师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音乐作品欣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内在动力。要让音乐教学的欣赏作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调动。音乐欣赏课,是增加学生音乐知识,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在欣赏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有利于其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祝福祖国》的时候,教师先不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话不多说,直接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与节奏感。在聆听过后,教师就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提问,并针对音乐作品使用的主奏乐器进行提问,让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进行辨别,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深度,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2.加强音乐欣赏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多利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课堂中一次又一次地欣赏,会让学生产生音乐欣赏的厌烦感,使学生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聆听、表演欣赏与讨论分析活动进行有效穿插,对学生的各个感官加以调动,鼓励学生成为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让音乐欣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活动丰富起来,学生也不会再觉得课堂无聊。

比如在学习《万马奔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一次音乐作品,再鼓励全体学生起立,随着旋律进行律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动起来,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欣赏兴趣的提高与欣赏能力的形成。

3.加强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极为丰富的内容。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在欣赏的同时,准确地了解词曲作者传递的情感。从情感感悟上来讲,音乐是一门较为高深的艺术,只有切实走进音乐世界,才能让欣赏过程更有效率。

比如在讲解《秦王破阵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深入到当时的情境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内容与情感。

第4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 多元化 教学评价

一、音乐与文学综合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初中的音乐教材中,现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例如歌曲《阳关三叠》就是其的经典之作.在演唱过程巾,伴随着古典韵律的诗句,优美古朴的音乐曲调慢慢呈现,将学生带人一个充满情思的、富有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领略到了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音乐与美术综合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郡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礼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如德彪西的印象派交响诗《大海》中第二部分《海浪的嬉戏》就是与美术紧密结合的音乐作品音乐课中加入法国绘嘶大师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学习歌曲,更直接地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音乐与历史综合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融入在音乐教学内容中,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如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一曲时,我就贯穿了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冈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学唱来!来这三个加强递进时,学生会油然而生民族的责任感、紧迫感。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卒1: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既能掌握音乐知识,又能复习历史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二、音乐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音乐教学手段必然,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生动多彩。以歌唱和音乐欣赏两个模块为例:

演唱教学的多元化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存在不同性质、风格、特点的歌曲,如歌曲《江河万古流》可以引导学生将声音竖起来些,寻找美声演唱的感觉;《青春舞曲》等民歌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声音靠前,用偏向民族化的唱法演唱;《茉莉花》等用自然的、有表情的声音演唱即可。初中的演唱教学提倡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对三种唱法进行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种唱法的共同点以外。也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不同点,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各自特点,对三种唱法进行因材施教。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习并掌握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表现力。同时,在注意三种唱法的基础上,音乐教学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风格上的理解和音乐特征的把握。

欣赏教学的多元化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存以往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初中音乐课改的深入.欣赏课更多的是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所表达的意境,从朗读、画画、舞蹈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对非语义性、非可视性的音乐有更直接、更具体的感知,从而巫完擎、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

创作教学的多元化许多青乐教育家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音乐创作教学,初中音乐课样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创作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单独创作之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使每一位创作者都充分发挥优势并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性,同时还要提倡即兴创作.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音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因此,以往各种把演唱、演奏、曲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指出,音乐教学评价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初中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特点。

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新课程将情感态度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第5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业评价

1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现状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了传统的两种学业评价方式:一种是“一唱(奏)定音式”的学业评价;另一种是在期末采用笔试与演唱(奏)相结合的方法。

例一:学期快结束时,音乐教师向同学们宣布:“今后的三节课进行音乐期末考试。这星期考唱歌;下星期考口琴演奏;接着考乐理知识,最后取平均分。请每个同学做好准备……”“唉!又要考试了。”“老师,可以不考唱歌吗?”“可不可以弹电子琴?”……还没等老师把话说完,下面就一阵喧哗,同学们有的担心、有的着急、有的无奈,议论纷纷。

例二:本学期的最后一堂音乐课,音乐教师宣布:“为了减轻同学们的负担,我们这个学期免去音乐考试,下面分组讨论,根据你对同学的了解互相评出ABCD四个等级的成绩……”学生深感意外,有的茫然,有的惊讶。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出,两位音乐教师错误理解评价改革的精神,以为样样都考就是全面性评价;以为提评价就不能提考试,评价就是不要考试,把评价与考试两者对立起来,错误理解了两者的关系。显然这两种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地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而且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等要求。更值得我们反思是:评价一定要面面俱到吗?评价要统一标准吗?评价学生是为了难倒学生,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快乐和成功感?因此,无论是从新课改或是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要求我们有必要探讨和大胆尝试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2 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怎样的音乐学业评价才是科学的,才真正促进学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出“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范围。”当然,每个学期和学年的终结性检测也非常重要,它检测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音乐技能及能力,目的是帮助教师对本学期音乐教学和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从中获得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两者要结合考虑,科学、客观的对学生一个学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

2.1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强项评价

我们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指出新课程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学习经历及先天的因素,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乐感及生理条件存在差距,音乐教师面对这些现实,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音乐成绩,不能一刀切,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要求衡量每个学生。

2.2 关注学习过程,实施经常性评价

中小学音乐课时有限,每位音乐教师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因此,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活动参与度、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合作意识,通过提问、抽唱、演出等,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性、经常性的评价和记载。平时评价可采用星级累加制,也可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作为形成学生学期成绩的一部分。

音乐课上,同学们期待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老师手上的一叠小卡片。老师请一位同学抽出一张卡片,念道:“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哪位作曲家,请说出他创作的2首歌曲。开始!”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争着举高手,跃跃欲试,老师请最先举手的一位同学起立回答,他自信地回答:“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做的歌曲有《鳟鱼》《魔王》。”“回答正确,加星一颗!”同学开心地就座。接着,老师又抽出一张卡片……

类似的抢答,是这位教师每节音乐课上都进行的评价方式,成为了惯例,有时三、四个问题,有时十来个问题,有时是几段音乐听力;有时在刚上课时作为引入,有时在课结束时作为巩固。同学们总是期待着、渴望着这一刻的到来,那时,他们感到自信而满足,紧张而快乐。

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的注重激励和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经常性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和审美情感实际水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2.3 关注自主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第6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音乐;后进生;兴趣;自信心;发展

音乐教育主要是以审美为核心,以育人为目的的学科,包括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价值观的构建、情感态度的形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等,能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得到放松。而音乐后进生就是那些不愿意学习音乐以及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不能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那部分学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转化音乐后进生呢?不妨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细致观察、深层挖掘,积极诱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源泉。初中音乐新课标也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和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要细致观察音乐后进生的言行,挖掘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的闪光点,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他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1.鼓励式。鼓励式是在学生活动之前。那些后进生活动的时候,肯定畏缩不前,害怕出丑,不敢表现,他们不会举手回答问题、上台表演以及在大众面前唱歌、跳舞。我们要设法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即使他们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歌舞、不能演奏,但是,同样可以学会赏析音乐,培养自我审美能力。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和表现并体味成功。

2.表扬式。表扬式发生在活动后。评价是任何一门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进取。人在有了成绩的时候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肯定,初中生更不例外。所以,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和成绩,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也许他们不能够在大众面前歌舞,但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很到位,他们的审美水平很高。这样也能够帮助营造一种活泼、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便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奖励式。奖励式可以说是表扬式的深化。对于学生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如果我们在给予他们表扬的同时再给予适当的奖励,其效果就会不言而喻,一张卡片、一张奖状、一个本子都可以作为奖品。当然,一句怡人的赞许、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阵热烈的掌声同样也是奖励,都能够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所有这些都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让他们领略音乐的乐趣,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灵性。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

二、帮助分析、合理归因,努力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有人说自信心是成功的内驱力。要让学生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音乐的自信心。其实,排除个别学生的先天因素外,大多数音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都是由于某些非智力因素所导致。我们务必帮助他们认真分析他们音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让他们意识到,许多事情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做到,而且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效果。我们应该将一些以前音乐后进生转变的事例拿出来激励现在的学生。事实上,我们有些学生语数外并不太好,可是,他们却对音乐有着不同寻常的灵气;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也不都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他们却在音乐方面表现奇特优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只要自己坚守那份学好音乐的自信心,一定能够做得很好,甚至是优秀。

三、承认差异、目标分层,致力每个学生的音乐才能得到发展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的学生因为各方面因素,他们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存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音乐教师,当然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在乐理、视唱、演奏、歌舞等各个方面,帮助这些音乐后进生确立合适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因为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单薄、识谱能力较差、表演才艺欠缺,我们就应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内容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否则,可能会让他们畏而不前或是退下阵来。也许他们不能够唱歌、跳舞或演奏,但是,他们却能够学会音乐赏析,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许他们学不会五线谱,但是,他们能够把简谱掌握的很好。教学中,我们就把这部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名音乐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做他们的辅导员,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音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后,利用音乐知识PK、歌曲大联赛、曲艺大比拼、音乐鉴赏等形式来检验和评比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初中音乐课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让每位学生的音乐潜能得以开发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学习音乐的独特方式,我们要创造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7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互动教学 审美情趣 欣赏意识

一、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主体价值歪曲,学生参与度不高。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主体价值歪曲现象普遍。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部分学校依然是以音乐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教案展开,不允许任何违背“备课本”教学计划情况出现。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教师神化、权威化现象严重,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如部分教师在音乐作品欣赏课的教学课堂上,谈及对该作品的理解,教师备课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里,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与教师“意见”吻合,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意见”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想象力和思考力发展,教学内容理解单一肤浅。

2.部分教师对音乐欣赏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中学教师过度追求升学率,在学生文化课成绩上关注较多,往往未能将音乐欣赏课放在相应位置,对音乐欣赏认识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欣赏,为了应对考试,压缩欣赏课课时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甚至直接取消音乐欣赏环节,未能发挥音乐课程学习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意识的作用。

二、互动合作教学,提升课堂实效

1.转变教学主体,加强师生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未来的初中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与过去音乐环境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民主,巧妙创设提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见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音乐做适当延伸,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欣赏价值的流行歌曲,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如在教《青春舞曲》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分别对该乐曲故事背景、内容情节和欣赏做好基本了解,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选出部分小组代表按照课程设计对该乐曲进行分析,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学生代表在台上提问时,教师也参与回答,将台下学生的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对乐曲欣赏作出总结和升华,并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加深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显著。

2.有效互助合作,营造教学氛围。鉴于音乐本身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营造出“时时有音乐、处处有音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协作欣赏音乐之美。例如,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小报、音乐明信片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初中生多处于13―15岁,这一年龄段学生群体活泼好动,记忆力与模仿力都极强,对音乐学习充满了热情;音乐教师作为活跃在教育事业第一线最重要的因子,音乐理论素养较高,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加强师生合作,取长补短,将学生的青春活力与教师的知识理论紧密联系起来,体现音乐教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学生应积极向音乐教师推荐教学素材,将生活中接触到的好音乐、好作品介绍给老师,丰富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时代特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外音乐生活的引导,通过建设班级群的方式实现现代化管理,为师生互动合作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班级群和朋友圈中分享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3.重视欣赏环节,培养审美意识。音乐本身是一门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欣赏环节,通过倾听音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情绪,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仅仅停留在听音乐上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多时间听音乐而耽误学习的做法偏离了音乐欣赏的本质,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其他学科学习。重视欣赏环节,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可通过观看音乐纪录片、专题片,写鉴赏小品文等方式将音乐欣赏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工作在教育事业一线的部分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纵观我国整体基础教育,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封闭,存在明显问题。初中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模式上也亟待改革。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转变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合作教学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沈雪.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第8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 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2-01

音乐课程是人文类学科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是对学习者开展美育的主渠道,而初中音乐课堂又是对初中生群体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亟待破解的问题。下面,将就此谈谈看法。

一、创设一流的初中音乐教学氛围

既然音乐教学属于美育范畴,那么布置好初中音乐教室就能够创设出一种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们一进入教室就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再加上悠扬的音乐,会让人感到爽心悦目。学习者能够极快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很好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音乐教师应当勤于动手与动脑,依据需要对音乐教室实施改造。比如,在座位设置上,可打破一贯以来的单一呆板的排列方式,设计出富有艺术感的圆形或者半圆形等新排法。在教室的墙壁上,还可贴出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画像,也可贴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风景图片。比如,一次在让学生们欣赏《祖国颂》时,就挂出了一幅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片,其中包含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初中生们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就如同置身于美景怀抱之中。可见,根据画面来加以欣赏与体会,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种代表美的艺术,而音乐教师则是美的化身和使者。音乐教师应当用赞美、肯定、微笑的神情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初中生们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均应予以充分地鼓励,为其带来勇气与信心。同时,要尽量让每一位初中生均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关心、帮助他们。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畅所欲言,从而让初中音乐课堂中展示出浓郁的民主意识,让每一位初中生都能有发表自身见解与上台进行表演的契机。在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后,其思维就会变得极为活跃,这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全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要依据初中生群体心理与思维特征,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出初中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学生们认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并且还能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作用。在新赏乐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们依据音乐与画面以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力度、速度以及乐器音色等。所以,多媒体教学就能为初中生们欣赏乐曲营造出良好的情境,发挥非常强烈的感染作用。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好之后,学生们就能十分容易地区分出各段乐曲所表达出来的意境与情绪,从而自然地产生出美好的联想。

四、充分拓展初中生的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教材只是一种材料与资源,只是帮助学生们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工具,但是课后所提问题与作业设计均具开放性,其答案主要不是唯一和不确定的,如此做就是为了促进与发展初中生们的个性,鼓励其自身探索与思考。这与每一个个体对音乐所具有的理想与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初中生们的个性特征,赋予其以巨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发挥出初中生们的创造能力。比如,在让学生们欣赏民乐《百鸟朝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依据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运用绘画、表演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展示出自身对于此首乐曲的深入理解,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画了百鸟鸣叫的欢快场面,另一部分学生走至讲台前生动地描述森林中鸟儿吵架的故事,从而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积极鼓励初中生实施自主性评价

笔者觉得,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学考核的标准应当不再进行统一地规定,考核的标准应当具有更大的弹性以及开放度,倡导自主性评价,让同学们在自主性评价过程中发现、提出与解决问题。以往,对初中音乐成绩的考核都是实施期末一次性考核的,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单一,考核的标准显得过于僵化。在考核过程时,学生们为了能够得到理想的成绩,只能一味地适应于这一考核的标准,这就限制了初中生的思想。音乐教师为了发挥出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成长为实施自我评价的主人,从而展示出评价的自主化程度。比如,在音乐考试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在演唱完毕之后先依据评分标准实施自我评价,随后再由本班同学进行集体审评,最后再由教师来决定分数。因为每一位学生都会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评委,所以他们在考试过程中都能集中精力听取他人的演唱,并给予其他同学以公正评价。运用这一考核方式,课堂教学气氛往往会十分活跃,同学们经常会为了某人的评分而进行交流、探讨乃至于争辩。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群体的音乐表现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自身在音乐学习上需要加以努力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出其创新之欲望,从而推动了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

六、打造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音乐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均具有难以低估的重要作用,甚至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修养与思想境界,决不能懈怠。各初中学校应当高度重视音乐教学,强化对音乐教师人才的培训,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从方法上来说,可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群体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初中音乐教师的总体素质。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育在我国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努力培养与发展初中生的音乐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为他们其他各个方面的学习创设出良好的条件,以实现初中生群体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 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J]. 中国音乐教育,2002(1).

[2]刘蓉. 关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商,2008(20).

[3]伊拉拉塔. 更新观念是成功的基石——论中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J]. 科教纵横,2011(4).

第9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阵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靠几门学科来完成。通过生动、优美、感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展示了自由、广阔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空间。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把生活贯穿到对音乐赏析中

音乐欣赏是一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音乐教育不是让他们以后成为音乐工作者,更不是成为音乐家,是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品味。初中教育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所有老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音乐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寓教于乐。比如流行音乐作品通俗易懂,大多反映个人情感和都市生活,风格多样,易让学生接受。在欣赏此类音乐时,教师要掌握主动权,引导初中学生如何辨别哪些是好的流行音乐,价值何在,如何去欣赏它,不好的音乐表现在哪儿,也就是说,要学会辨证的看待流行音乐。

二、通过广泛灵活的渠道,加强对音乐知识学习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还有大众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初中学生平时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头开不好的话,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所以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经常会酝酿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产生使学生眼前一亮的效果。由于方法得当,每一次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在讲一些比较传统且不好理解的曲目时,笔者会采用一些新奇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如在讲授《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时,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开头方式:大家知道同志的诗词吗?学生们齐生答:知道。能朗诵一下吗?于是请儿位同学来朗诵一下他们熟知的诗词。笔者对每个学生加以点评,并适时地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就通过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了儿首诗词,让其充分体会诗词本身的美,从而为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埋下了伏笔。这一次课上,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一节课下来,都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情感并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认为,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学生巧妙地带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你的课堂,享受你的课堂之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可以说,一个精彩的导入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走入课堂学习,使你的课堂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积累和归纳,为每一节音乐课都设计一个出色的开头方式。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合理的评价可以将学生引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可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与问题,改进学习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上,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两种状况。一种是缺少评价体系。学校或者部分老师对音乐课重视不足,将其视为其他学科的辅助课程,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另外一种是评价缺乏多样性。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就算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出现这样的误区,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评价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学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鼓励、多欣赏,建立学生的自信,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化,除了传统的试卷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学生成长记录袋”、“自评、互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达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初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运用一切方法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如导入激趣,课堂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灵活多变的教法原则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悟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