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进出口贸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104-02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张钰洁(1987-),女,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国际商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主要进行《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广东 广州/510095)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中职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以国际贸易合同为主线,阐述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和程序,介绍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和贸易惯例,具有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点。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在之前的学习中主要以中考为目标进行基础学科学习,缺乏经济类学科知识的基础,并且大部分学生是普通高中的落榜者,故有些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害怕恐惧心理。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整个国际商务类课程的核心,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好坏,所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愿意学并有所收获,这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笔者认为,把生活实例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经济贸易知识就在身边的意识,并运用以疑导学法,通过以疑导学,以疑促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以致用,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该课程中的其中一堂课“商品的包装”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明确“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业务问题的能力,并能参加行业规定的相关技能证书的考试”的教学目标。首先每一位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均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课前认真专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需要掌握,培养哪些能力和养成哪些职业素质,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的知识目标、技能提高的能力目标和素质养成的情感目标。
二、适当加工教材,优化课前导入
本专业该课程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职商务类教材《进出口贸易实务》,该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如果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当地的经济环境、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的现状和自身的教学经验,适当地加工处理教材,使知识更加贴合当地经济状况和学生接受的层次。可通过改变概念性的知识学习,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插入视频、生活素材和具体案例,把抽象知识转化为生活实例,让学生更理解和接受,贯彻知识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在“商品的包装”这节课中,笔者首先对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有哪些因素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教师请学生主动回答,接着,播放视频《名产糕点搭3C热潮创意包装助长业绩》;进一步讲述:除了商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外,精美包装也是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的一种因素。同时,选取同学们带来的精美包装向全班展示;最后,接着引出本课的课题:商品的包装。在这个环节中以生活素材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有趣并且生活化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产生“经济与贸易就在身边”的意识,并为引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三、以疑导学,以疑促学,突破重难点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在问题中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在“商品的包装”这节课中笔者按照商品包装的重要性,包装的分类以及运输包装的标志三个内容分步骤讲解,以疑导学,以疑促学,层层点拨,重点难点突出讲解。
第一部分“商品包装的重要性”中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家里买回来的陶瓷碗总是用厚厚的纸盒来包装,为什么没人用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糖果纸?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表看法;之后讲述:陶瓷是易碎品,用糖果纸不方便储藏和运输,包装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宣传和美好商品,还需要能够保护商品。以此引出包装的重要性,并配合实例,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包装的分类”中笔者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的包装主要有哪些类型?接着PPT图片展示常见的木箱、纸箱、麻袋、塑料袋、瓶、罐等包装,再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课本所得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把它分成两类,最后做出总结。在书中出现销售包装上面的商品条形码相关知识时,笔者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在超市结帐时,收银员不像以前那样需要一件一件地看着包装上的标价计算商品的价格,只需轻轻一扫,价格就显示在电脑上,那么他们扫描了商品的哪个部位?由此引出商品条形码的内容,结合课件和书本进行讲述,并鼓励学生观察手上物品包装上的条形码(饮料瓶、课本等)。
第三部分“包装的标志”中提出问题:观察教师提供的纸箱,说出其文字和图案的意义。通过实物展示,在学生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纸箱上图片和文字,同时简单复习回顾商品品名、品质和数量的知识。接下来对包装标志进行一一学习,在这部分中,对运输标志(唛头)必须充分掌握,并做到能实际操作设计,对指示性标志和警告性标志要求能够进行简单的认识和分类判断。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的方法,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对商品包装标志的三个部分进行肢解,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把生活素材贯通其中,进一步加深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用所学解释生活现象。
四、实践探索,综合运用
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商品的包装”这节课中,笔者安排了以下两个设计运输标志的活动。
任务一:我国某公司与英国客户ELOF HANSSEN GMBH签订一份服装合同,商品名称:WOMEN’S BLOUSE,成交数量:8000件,合同号码UE 67598,目的港:LONDON,每20件装一纸箱。
任务二:我国某公司与客商Codan Co.成交20000件男式衬衫,收货人代号:Codan BWT,目的地为英国Liverpool,开出信用证号码为2500713,这批服装每10件装一袋,20袋装一箱。注意Liverpool是一个重名港,并按商品特性选择合适标志。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另外,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解决;优秀作品的全班展示,又让学生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汇率制度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年底和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
[4]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5]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国际形势 贸易保护 进出口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2009年,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实现恢复性的缓慢增长,估计全球经济增速在3%—3.5%之间。这次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实现难度较大,发达经济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2010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2006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贸易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增加结算币种,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5.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6.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壁垒;SWOT;矿产品贸易;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丰富,资源总量也较大,但是从目前国内人口现状来看,中国矿产资源储量仍然相当地缺乏,对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为促进国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进口更多的矿产资源。因此,我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矿产品生产国以及第三大矿产品进口国。但自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财政赤字,于是各国实施包括进口禁令、贸易许可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和提高关税的关税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我国矿产品的出口。
1 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矿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统计数据表明,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全国所有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正因为如此,国内矿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量、结构、金额、效益、成本、政策等均在逐渐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程度进一步加深。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剧增,矿产品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矿产品贸易不单以出口创汇为手段,更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国内逐渐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属矿产原料等的国外进口量,中国开始从矿产品生产大国逐渐转型为消费大国。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对某些矿产品产生了很大的进口依存度。随着国内矿产品进口量的陡增,国内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增加,我国开始过分依赖外国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石油产品进口量已达到45.2%,铁矿石55%,铜金属70%。尽管国内钾盐生产技术促进了钾盐增长,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内钾盐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达到77%。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伙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融合,矿产品贸易在全球范围拓展,并且有多元化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内有多大二十多种主要矿产资源依赖进口,例如煤、铁矿砂、原油等,其中涉及的进口国或者地区数量多达200多个。出口国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为出口矿产品市场及矿产品货源稳定均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我国矿产品贸易SWOT分析模型
2.1 优势分析(S)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看好,区域联系日益密切,在贸易、投资、金融以及产业结构分工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与其他各国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
第二,矿产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中国是世界上矿种种类齐全,资源总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共有171种,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有158种,矿产地包括没有开采的共有180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以上的有7000多处,特别是中国的煤、稀土、钨、矽、钼、锑、钛、石膏、芒硝、磷镁矿、银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煤、钢、10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都占世界首位。
2.2 劣势分析(W)
第一,与之相关的进出口政策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进出口政策还不完善,矿产进出口政策很容易收到行政指令以及人为地干扰。也正因为矿产品的资源形势不能从全局角度加以考虑,因此,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固定地位。
第二,贸易观念落后,交易方式单一,无法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贸易观念欠缺,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均采用单纯的“进口替代”、“调剂余缺”等平衡策略加以解决,而交易方式上则采取较为单一的现货交易方式,这直接造成国际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第三,“高进低出”现象在非金属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最近几年,国内非金属矿产制品的出口额逐渐攀升,但是,出口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加工程度较低,尤其是出口中占有很大优势的石墨、水泥等矿产。而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非金属产品大多为精加工的化肥,高级家用陶瓷等矿产。
第四,矿产品出口的创汇效益呈下降趋势。尽管从数量上来看,国内最近几年的矿产品出口创汇额逐渐增加,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出口创汇额仅仅是矿产品出口增量的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很大。从最近几年的单位产品创汇效益来看,矿产品出口创汇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如原油、钨、锡、铝、锑的情况均是如此。
2.3 机遇分析(O)
第一,悄然变化的国外矿业投资环境为矿业实现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条件。
虽然国内的矿产资源较为短缺,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矿产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这与我国矿业现状实现了很好的互补,也为矿产资源实现国际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很多实体经济均收到了影响,矿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很多矿企债务增加;另一方面,矿业企业融资途径少,融资成功率低,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目前,许多国外企业均出现了现金链断裂的情况,直接导致矿业经济转向了低迷。尤其是一些资源型国家,面对骤变的矿业经济,国内经济形式也是急剧下滑。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某些资源大国考虑到金融危机以及引资等因素,逐渐开始对矿业政策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式。例如,俄罗斯国内经济很大上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一旦金融危机引起国际油价下跌,则可能会引发俄政府财政收入的降低,造成当局政府地担忧。俄罗斯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向油气领域承诺资金援助,支援油气公司帮助其尽快偿还外债,从而保证整个国内经济动脉的安全。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还强化了与国际矿业之间的合作,其陆续地与中国以及委内瑞拉等在多方面签订了相关合同或协议。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很多国家均采取了保证矿业领域正常运转的有利政策,这也为我国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现全球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努力抓住机遇,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同的共赢局面。
第二,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这为我国获得境外矿产资源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金融危机导致矿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很多对于矿产品依赖性很高的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由于出口额大减,经济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石油国,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占有重要资源的发达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均希望借助资源开发利用以增加社会的福利,并且积极地为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如此背景之下,矿产品已经从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买方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是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的主要消费国,是世界上矿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市场。所以,在金融危机促进形成的“买方市场”背景下,中国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境外矿产资源的主动选择权,这也为中国获取价格谈判话语权创造了机遇。
2.4 威胁分析(T)
从目前来看,传统贸易壁垒慢慢走向分化。关税、配额以及许可证等各项壁垒逐渐减弱,而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尽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但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要的新贸易壁垒将形成并不断发展,并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从而形成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这也是较为主要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和形式。占有优势的仍然是实施技术壁垒的发达国家,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和形式均占不到优势。
3 发展矿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关策略
我国资源匮乏,支持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国内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18%、7.3%。矿产品国际化贸易过程中,不但要对国内稀缺以及基础性矿产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又要增加进口,以缓解矿产品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并有效减少能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点措施进行考虑。
(1)鼓励企业走出去,走合作勘探开发及加工之路。为有效增加国内资源经济的增长点,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是缓解和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地探索和开拓海外市场,并将此转化为基本国策,海外市场开拓往往通过跨国公司形式进行国际经营。通常,合作开发可采用如下两种:一是就地加工非能源型矿产品。为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可在目的国建立矿产品加工企业。矿产品就地加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跨国矿业公司的赢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初级矿产品及加工这些初级矿产品所用能源的进口,从而降低该类产品加工、冶炼对国内环境形成的巨大压力;二是选择合作勘探、共同开发、为我所用的方法使用能源类产品,并最大程度地进口能源类矿产品。
(2)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矿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科技水平是矿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提升的关键。具体而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共生、伴生矿;二是合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余热、余压等。有关数据显示,国内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左右;而对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5%左右,并且很多矿产几乎没有利用。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然显得过于粗放,致使高资源消耗、高能耗的产业发展很快,但是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却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3)利用技术壁垒措施对进口矿产品进行合理调节。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消除因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然而,我们不得不清楚地知道,各国的某些技术壁垒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应该允许各国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等限制措施。
(4)利用出口限制措施保护本国基础和稀缺矿产资源。基础性矿产资源以及稀缺矿产资源均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例如稀土资源。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各个国家均需要提高对重要战略资源认识,制定合理的出口限制措施,如出口税、许可证、出口配额等。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源也必然向全球化的方向前进,这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分析资源问题时,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观察,以全球共同进步的目标来思考,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像国际上对中国矿产资源的认识一样,仅从进口量一个数字来分析,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分析方法,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林伟斌,林枫.对出口工矿产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实例分析[J].中国检验检疫,2011(7).
[2]刘贻南.“十一五”矿产品贸易形势简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天津进出口贸易;贸易条件
作者简介:窦金美(1959-),女,天津市人,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0-0051-03
一、人民币升值的近况
(一)基于弹性理论的分析
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具备改善效应的条件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其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当EX+EM>1时,其货币贬(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增加(减少),进口支出减少(增加),贸易收支逆差(顺差)减少,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当EX+EM=1或
(二)人民币对外币中间价的数据分析
笔者收集了2001-2007年人民币对主要外币平均汇价的数据,以此来说明人民币近几年的变化。下表可知,人民币近几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3年尤为明显。以美元为例,2005年100美元相当于819.17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6%;2006年100美元相当于797.18元,比上一年增长2.76%;2007年,100美元相当于760.40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84%。由数据分析可知,人民币保持稳步升值的趋势。
二、人民币升值对天津进出口贸易的有利影响
第一,有利于解决天津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对外贸易不平衡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的现象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由于实行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天津产品始终保持着“廉价”的优势。在多数天津市的企业可以承受的幅度内,人民币适度、小幅升值,表明天津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第二,有利于降低天津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部分天津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由于很多的天津出口企业实际上是“两头在外”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再进口同样美元单位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实际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有利于促进天津贸易条件改善。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升和进口价格下降,从而使贸易条件改善。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条件改善系数为0.37。通过对1997-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比,天津贸易条件将改善0.353个百分比。按人民币计算,进出口总值从1997年的1787.55亿元到2007年的9616.05亿元,增长了437.95%。其中,出口总值从1997年的1088.02亿元到2007年的5612.12亿元,增长了415.81%;进口总值从1997年的699.53亿元到2007年的4003.93亿元,增长了472.37%。天津贸易条件在华北最好,贸易成本为华北最低,背靠腹地广阔,可交易的商品品类齐全,人民币升值使天津的贸易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由此看来,人民币升值从某些方面来讲,对天津进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第四,有利于促使天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我国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上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减少了自己的收益,让外国进口商渔翁得利。人民币升值后如果提价,可能会失去市场;如果不提价,可能会增加亏损。因此,只能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
第五,有利于促进天津对外经济合作。关于人民币适度升值对天津对外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应该是肯定的。长期以来,天津出口一直走低价竞销的路子,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外币价格的上升,会对那些高成本、低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具有挤出效应。同时,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先进设备的进口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天津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截至2007年底,天津市共有59家企业获得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经营资格。其中,设计院所12家、外经外贸企业11家、工程和生产性企业36家。涉及行业包括建筑、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海洋石油等。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多次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天津市具有承担援外任务资格的企业13家。其中,援外工程4家、援外物资9家。本市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无缝钢管等优势企业纷纷到国外投资从事跨国经营,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异军突起。目前,境外投资已经涉及各类所有制企业。
三、人民币升值对天津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第一,降低天津企业的盈利空间,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虽然目前天津的外贸顺差再创新高,表明出口未受到实质影响,但来自企业方面的呼声日渐强烈。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特别是一些主要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影响非常大。同样的产品,由于我们的价钱高于其他国家,进而失去了相对优势,使天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
第二,加剧某些领域的竞争。一些出口产品的天津生产厂家会加入国内市场竞争的行列,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某些企业可能倒闭。为了维持企业存在,一些生产企业不得不加大力度将自己的产品推进国内市场,从而获得一定利润,维持生存。这就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影响国内市场的正常运转。
第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如果食品、服装、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出口商品有40%-60%转移到国内市场,必然造成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供过于求。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一些产品只能积压于国内,进而转移到国内市场,从而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有些企业为了尽快卖出积压产品,获得周转资金,不惜降低产品价格,只赚取微薄利润,甚至最后亏本售出。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或者过剩,也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大影响。
第四,增加外商在天津投资的成本,利用外资可能呈现逐渐下降局面。特别是非出口创汇型的天津外资企业,不能享受升值给进口原材料带来的益处,却净增加了投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减少了盈利空间。人民币升值使原本打算在天津投资的外商打消了投资念头,或使一些外商撤走了部分资金,这些都使外资利用大大减少。相对于人民币的稳步升值,外资利用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四、人民币稳步升值趋势下对天津出口贸易的几点建议
第一,遵循“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考虑到外界的态度,但不屈从于外部的压力。一是坚持原则,明确主体和主导地位;二是善于沟通和斗争,有理有利有节,让对方明白一损俱损的道理;三是坚持小幅、稳步地推进,把幅度控制在多数国内企业短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第二,不要急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充分利用天津贸易条件优势。不能一方面升值,另一方面减少退税,双管齐下,企业难以承受。升值是面对外部压力适当妥协的结果,而退税政策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
第三,以应对升值压力为契机,调整天津的出口结构乃至产业结构。那些低附加值特别是以严重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出口商品,我们可以逐步放弃。比如,那些大量消耗木材的家具,我们不仅要自己少生产少使用,更不要用于出口。要以此为契机,加快调整天津出口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天津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7,(11).
[2] 杨帆.透视汇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 雷达.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海外采办风险防控风险管理
海外采办风险是海外采办活动中由于受到政治风险、国际宏观经济风险、外汇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和合同风险等的影响而造成的采办活动的损失可能。我国学术界对海外进口采办上的风险关注大多倾向于国防方面,而对于市场化经济业务方面的海外采办风险防控研究关注不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海外采办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伴随着海外采办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可控程度也越来越低。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海外采办风险防控进行深入研究。
一、海外采办风险因素分析
1、政策风险因素。国家宏观政策直接影响着与这个国家相关的进出口贸易。而政策风险因素在海外采办中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贸易相关国的政令、法规、风俗习惯等。海外采办条例,以及地区与地区间的贫富、文化差异等。这类因素是属于不可控因素,所以,在海外采办中对于这类风险难以控制。例如,进出口关税因素造成的风险,进出口合同的交割与履行期限风险。由于合同履行期一般都在两个月或者更长,在这期间,倘若出口国出口关税或进口国进口关税调整。采办方将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关税税率,导致采办成本的增加,这无疑加大了采办风险。
2、汇率风险因素。外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它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而给贸易双方带来风险的可能。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外汇风险称为交易风险。主要指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期限内,在债权债务得到清偿期间,由进出口贸易合同选定的外币与本币之间的汇率变动而造成的交易风险。简而言之,即用于合同计价的货币汇率升值,采办方就得支付更多的本币,采办方将承担成本增加的风险。
3、信用风险因素。包括采办合同中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包括支付结算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而导致的信用风险。采办合同中的信用风险是采销双方对合同的履行风险,不履行或无力履行采办合同规定的事项,造成的采办业务不能顺利完成的风险。
4、合同风险因素。采办合同的履行是以合同条款为依据的。因此,在签订采办合同时采办方必须详细阅读合同,仔细考虑合同条款。
海外采办条款检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在实际工作中,采办人员往往忽视了对合同条款的仔细检阅,导致合同漏洞以及条款出错等。采办合同中,因漏订商品检验条款或订得不详细、不全面、不科学而发生的采办风险从而使采办失败的事例屡见不鲜。
5、价格风险因素。采办方面临的价格风险是采办方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造成的潜在性经营风险。国际市场环境的波动决定着全球汇率、资金、原材料和劳务价格的变动,同时风险无处不在。
此外,由于海外采办人员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等还不够高也是海外采办当下风险因素之一。另外,海外采办还将面临着诸如洪水、海啸、飓风、地震、火山喷发等引起的物流不畅或货物灭损的自然风险。
二、海外采办风险防控对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中,海外采办风险无处不在,倘若不能做到有效的控制,也应注意合理规避这些风险。因此,在海外采办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合理选择中间商与供货商,这是规避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规避和降低海外采办信用风险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正确地选择中间商与供货商。倘若选择不当,将很可能造成采办失败。因此,在海外采办之前必须充分调查和分析购货渠道的选择。中间商与供货商资料的考查应包括对其政治背景、管理层、资金状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等方面。
2、信用证结算下风险的防范。信用证是海外采办中最主要的结算方式,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方式进行风险规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的可证条款。采办公司作为进口方,开设信用证时通常要以采办合同规定的条款为依据。然而,在实际业务中,又可在信用证中加列一些不违背合同基本规定的条款,所以,在开列条款时要做到充分调查和权衡。
(2)规范的单据处理。在收到采办单据时,开证行应会同采办公司,应该做好单据审核工作。
(3)要求商品出口方提供银行担保函,在海外采办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出口商须提供银行保函或备用证。
3、合同风险的防控方法。海外采办合同属于进出口贸易合同具有特殊性,除了具有买卖合同性质外,还具有双方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的共性,具有国际性。因此,采办方在签订海外采办合同时不仅要了解我国法律,还要熟悉对方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以及有关国际惯例等。采办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下面几个事项:首先争取合同起草权,合同起草一方都会斟酌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措词、条款和解释条款等。二是严格审查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资格。在签约时,必须要求对方提供相关法律文件,证明其合法资格。
4、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在国际经济往来业务中,如何选择计价货币,直接关系到采办双方的汇率风险问题。当下,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越来越严峻,在签订采办合同时,可以适当避免使用人民币。然而,作为贸易主体的双方在交易时,对于计价货币的选择都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有所分歧。此时,不妨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或调整价格、利率等措施来进行利益维护。另外,外汇交易也能起到对冲作用有效规避外汇风险。除此之外,外汇风险担保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海外采办业务中被应用到。
参考文献:
[1]丁辉文.降低外购采办服务中的风险[J].半导体技术,2003;28 :4
一、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的现状
(一)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总额呈扩大趋势,近年略有下降
近年来,我国与非洲各国间的贸易合作往来日渐频繁,双边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如D1所示,2006-2016年,我国与非洲地区的双边贸易总额由554.6亿美元上升至1491.2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虽然受全球经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非贸易往来合作略有下降,但总体看来,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呈扩大趋势。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国际对非竞争加强等因素的影响,中非贸易合作略有下降。在中非双边的贸易往来合作中,货物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占比超过80%,可见中非双边货物贸易合作总额也在不断增大。以义乌小商品贸易为例,随着中非贸易往来合作的加强,双边的义乌小商品贸易总额不断扩大,近年略有下降,主要包括机电、鞋帽、服装和玩具等,遍及南非、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50多个非洲国家。据义乌海关统计,2016年上半年,义乌小商品出口非洲的货物总额达33.5亿美元,同比增长0.26%;从非洲进口货物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5%。
(二)中非货物贸易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
近年来,我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合作日渐加强,且贸易与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据《国际货币基金贸易方向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对非洲货物贸易出口主要集中于五个国家,即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加纳,五国贸易额在我国对非洲货物贸易总出口额中的占比约为60%。并且,非洲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国家也较为集中,主要为南非、安哥拉两国,占非洲对我国货物贸易总出口额的比重达75%,而冈比亚、刚果、赞比亚的占比均不足7%,其他国家之和更是不足10%。以我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最大的国家南非为例,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额达132.2亿美元,占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的近20%。其中,我国对南非出口62.7亿美元,从南非进口达69.5亿美元。可见,我国与非洲进行货物贸易合作的国家较为集中,其中南非与我国的货物贸易合作最为频繁。
(三)中非货物贸易合作的产品类型存在互补性
在中非货物贸易合作的产品类别上,双边货物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非洲各国从我国进口的货物主要为制成品,包括家具、服装、玩具、塑料制品与电子产品等。例如,2014年我国对尼日利亚出口牙刷共计937.3万美元,对南非出口内裤约1600万条,占南非男士内裤进口总数的88%;对毛里求斯出口酱油43.89万美元;对肯尼亚出口马桶盖819.75万美元。近年来,随着非洲地区对电信、医药需求的逐步增大,我国对非洲通信产品的出口也不断增多。2015年,深圳传音控股公司共出口手机5000万部,在非洲的市场份额已超40%。而非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因此我国从非洲进口的货物则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包括石油、矿产等。据中商情报网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从非洲进口的各类资源,包括原油、钻石、铁矿砂、未锻轧铜及铜材等金额分别为160亿美元、16亿美元、8亿美元和14亿美元。以石油为例,当前,我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主要集中于苏丹、安哥拉和刚果共和国等国,已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33.3%。总体而言,我国与非洲由于自身发展状况与自然条件的不同,双边货物贸易合作的产品类型具有显著的互补性。
(四)中国民营企业是双边货物贸易合作的主导力量
在我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中,民营企业是双边货物贸易的主导力量。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非双边贸易额达314.6亿美元。其中,我国民营企业对非洲各国贸易的进出口额约为172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我国对非洲进出口总值的54.7%。相较于民营企业,我国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同一时期内对非洲贸易的进出口额分别为94.1亿美元和48.4亿美元,占我国对非洲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1%和16.2%。另据“中国对非洲出口企业百强榜”显示,2016年前半年,我国对非洲货物出口贸易的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83%以上,主要包括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欧于美贸易有限公司与义乌市泽南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而国有企业的数量极少,仅有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内的不到20家公司。由此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中非货物贸易合作中占绝大多数,是双边物贸易的主导力量。
二、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的障碍
(一)非洲社会环境不安定
近年来,非洲社会环境不安定,难民增加、人才流失、社会就业率低与不安全等,制约了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的有序开展。据联合国全球难民趋势报告称,截止2016年初,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接收难民人数分别达到66万、55.1万和38.5万。并且,非洲国家人才流失与工资水平低等现象较为严重,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双边货物贸易往来。据联合国一份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8月,非洲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成人总的1/9,其中大约有290万人移居于北美洲与欧洲等地区与国家,这一数据在过去十年内增加了50%。此外,我国在非洲面临诸多安全性风险,致使双边贸易合作难以有效实施。例如,2015年,在马里中铁建公司的3位高管遭遇害。2014年,尼日利亚、赞比亚与喀麦隆产生了一些针对内地工人的绑架事件。由此可知,非洲国家的社会环境不稳定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了双边货物贸易合作。
(二)非洲经济发展不平衡
现今,非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据次撒哈拉非洲经济增速报告显示,2016年,次撒哈拉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仅为1.4%,且各国经济增长存在分化现象。如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平均GDP增长速度仅为0.3%。其中,尼日利亚经济发展产生了倒退现象,安哥拉经济没有增长,且国内通货膨胀率达到38%。而不依靠资源出口的科特迪瓦、毛里求斯等国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平均增速为5.5%,且石油价格下跌对其有利无害,其他各方面发展也比较强劲。非洲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各地区贸易往来极不均衡。在5个国家中,埃及、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日利亚与留尼旺9个国家约占整个非洲地区进口贸易的80%,其他44个国家约占非洲进口贸易的20%。由此,加大了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均衡合作的难度。
(三)非洲的贸易政策多变
非洲各国的贸易政策变动情况比较频繁,尤其是征税政策方面。据2016年9月网易财经网的数据显示,在加纳,2015年12月通过的《2015能源领域征税法案》重新调整了石油商品的部分税项,致使油气价格相应上调。若以48元/桶,计算价格,新法案致使油价上涨到5.8%,液化气价上涨为2.9%。致使我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困难重重。2015年9月,南非贸工部上调钢铁产品,包括镀锌、镀铝锌,以及彩钢等钢材关税从原先的免费关税上调至10%进口从价税,并制定了多项苛刻条件。例如,要求生产商不能提高商品价格,并减少部分商品价等。2016年4月,南非政府提出对一些钢铁产品征收紧急税,主要打击中国进口钢铁产品。2016年1月,卢旺达政府将二手皮革制品的进口税从原先的35%提升至70%,而同年7月份之后又提升到100%。以上非洲多变的贸易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中非货物贸易额的不稳定。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非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91.2亿美元,同比下降16.6%。
(四)非洲主要靠资源性产品出口
直至目前,非洲多数国家的货物出口仍以资源型产品为主,包括黄金、石油与矿石等。据凤凰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加纳的黄金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44%,尼日利亚政府的收入有75%依赖于石油出口。与尼日利亚相似,地处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对油气出口的依赖度也极大,油气出口创汇占国家收入的90%,其中原油出口收入占油气出口总额约60%。据阿尔及利亚国家信息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6月,阿尔及利亚出口贸易总额为126.8亿美元,其中碳氢化合物仍为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达118.6亿,占总出口额的93.55%。另外,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卢旺达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钽铌矿与铁矿砂等矿产品,且卢政府计划在2017年实现矿产品出口4亿美元。非洲国家对于资源型产品出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中非货物贸易向多领域方向拓展。
(五)非洲的贸易逆差日益扩大
近年来,非洲各国的对外贸易大多均为逆差,且逆差额正不断扩大。以阿尔及利亚为例,据该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9月,阿尔及利亚货物进出口总额为538.4亿美元,同比下降17.1%。其中,出口额为192.8亿美元,下降26.8%;进口额345.6亿美元,下降10.4%;贸易逆差额15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9%。再以南非为例,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7月-2016年1月,南非对外贸易的逆差规模逐渐扩大,由3.97亿兰特增至179.6亿兰特。并且,非洲对我国的的贸易额也于2015年起转为逆差。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非洲对我国出口贸易额为569亿美元,同比下降19%;从我国进口922.2亿美元,下降15%;贸易逆差额为353.2亿美元。总体而言,非洲地区日益增大的贸易逆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从当地的进口,不利于双边货物贸易均衡发展。
三、推进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采取多样化价格调控方式,稳定双边货物成本
针对当前中非货物贸易供需不平衡与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我国应采取多样化的价格调控方式,稳定双边商品价格,从而降低贸易成本。我国应不断完善对外贸易的市场法律体系,注重反垄断与反暴利等法律法规的建立,为稳定商品价格提供保障。同时,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货物贸易的期货交易市场,创建远期合同、国债与外汇等风险规避工具来化解价格风险,增强我国对货物定价的全球“发言权”;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应成立货物贸易转向协调机构,加强对中非货物贸易的宏观指导。此外,国家应引导外贸企业根据国际价格变化与非洲国家需求,灵活、自主地确定进出口数量与金额,并建立相应战略储备,如有机结合现货与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 组合各类货物贸易,以此稳定货物成本。
(二)加强双边自贸园区建设,促进货物贸易合作援助
我国应加强双边自贸园区建设,推动中非货物自贸区合作,创造援助成果惠及非洲国家的群众。我国应与非洲开展自贸区合作,大力支持非洲国家确认非洲自由贸易区目标;我国与非洲协定全面自由货物贸易,如与非洲洽谈货物贸易、服务货物贸易和货物投资合作等,充分挖掘双边货物贸易合作潜力,进而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促使众多非洲商品享受到我国大货物市场的福利,推动更多我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合作。此外,我国应在中非货物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合作计划项目下,充分发挥双方货物贸易合作潜力,应不断提供促进货物贸易合作的援助。例如,要针对非洲各国不同需求,实施50个促进货物贸易合作的援助项目,在区域层面深化中非货物贸易合作,援助非洲打通内部货物市场隔阂。
(三)建立双边货物贸易预警机制,防范系统性贸易风险
建立中非双边货物贸易合作保护协会,完善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我国应大力推动关于《出口管制法》立法工作,设立重点货物贸易行业预警机制。如应全面应付光伏产品、钢铁产品贸易摩擦,增加交涉力度。一方面,中非双边政府机构应妥善处置马里恐怖袭击与也门撤侨等境外突发事件。我国应不断开展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中国制造海外形象;不断创立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止和规范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中非双边货物贸易的各试点试验地区应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增强支持与建设中非双边货物贸易保障机制、创设和完善中非开放型货物贸易安全保障体系,进而应对非洲复杂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优化公平、稳定、可预期、透明的营商环境等。并且,中非政府机构应协商创建开放型安全的货物贸易相关金融预警机制,加强支持双边货物保障机制建设。
(四)完善质量监管新标准,加强货物贸易质量安全机制建设
增强对进出口货物质量的监管,重新构建和完善相关检测标准。相关货物贸易质检机构应设定分蛹兜募喙鼙曜加牍娣叮从货物生产、制造、与出口等各环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与安全。并且,质量监管新标准应以国际普遍认可标准为基准,根据非洲当地对货物需求的具体实际而设立,从而生产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同时,我国应加强货物贸易质量安全机制建设力度。在推进新一周期的中国制造产品海外形象维护行动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合不同国家的多样化物贸易进出口质量检测机制。例如,借鉴“市场采购集聚区”、“智检口岸”和“园区入驻”等监管方式,通过“场景式服务”业务办理,安全卫生商品大力抽查检测,商品红黑名单、质量信息与负面清单,及检测业务结果互认等方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出口。
(五)打造中非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双边货物合作周期
中国应加大支持非洲国家,对货物市场进行采购物资的法律检查、CIQ监装,进而提供配套货物物流服务、货物信息保护服务等,实施示范区的货物贸易优惠政策。通过打造中非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非洲国家货物企业,提供相应优惠的货物储藏场地、配合代办商业检查。并为顾客推荐最佳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承运人,指引签约货物运输合同、制作准备相关单证、组合货物拼装和代为清关等。同时,我国应通过多梯次、多元化与跨区域的货物资源整合机制,完成互联互通的进出口社会资源共享,打造一站式中非货物贸易服务平台。除此之外,我国应借助货物商品独有的中心式货物服务平台发展模式,构建中国与非洲“一站式货物贸易服务中心”机构,进而缩短我国与非洲双边货物贸易合作周期。
参考文献:
[1]陈霄.中国与非洲贸易合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179-181.
[2]杨洁冰.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1(02):8-10.
【摘要】
本文首先从金融危机对外贸的传导机制出发,详细分析了收入效应、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预期效应、企业之间等传导机制共同作用于当前的外贸环境。在此基础上,以浙江对外贸易经济数据为基础,较深入地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对浙江进出口贸易增速、出口企业结构、主要出口商品结构、外商投资及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影响带来了显著的变化,美国居民收入、外商投资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大对浙江出口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分析,本文就浙江外贸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浙江外贸;影响;对策探究
一、引言
对外贸易在推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快速的经济增长是由于全球的外贸产业高速增长以及国内提供良好的贸易环境共同促进的。然而金融危机使得当前世界经济实体出现快速回落甚至衰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变化以及“三率两价”(即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其他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叠加效应,对浙江省的对外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影响分别体现在:1.出口增速回落;2.出口企业利润下滑;3.外资利用后继乏力;4.主要商品增长方式单一;5.失业率上升等五个方面。本文的分析中,选择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及对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球经济恶化的情况下,浙江外贸应如何对危机并采取哪些措施保持稳定健康持续性的发展。本文以金融危机为基点,对浙江外贸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对推动浙江外贸健康稳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和借鉴作用,并通过此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其他地区外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影响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进出口增速的影响
1、金融危机前浙江外贸的发展状况
自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外贸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量连年实现大突破,成为中国贸易大省。从2001年到2006年,短短5年时间浙江外贸飞速发展,出口由全国的13位(1980年)上升到第4位,年均增长率达32%,高出同期全国9%,浙江外贸依存度从1999年的19.6%升至2006年的51.6%,提高了32%,年均增长比同期全省其他经济总量指标高出18%,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茅。1980年以来,尤其是进入WTO以来,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呈现逐年递增式发展。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全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巨大,对全国外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浙江对外贸易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度大。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排名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2、金融危机后浙江进出口贸易变化情况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江外贸增速却呈现出“明显放缓”的态势。浙江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在2007年7月到2008年4月以及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期间出现过两次大副下滑的情况。进入WTO以来,浙江贸易额首次跌到近几年的低点,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根据浙江统计局统计,金融危机期间出口增速回落,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降低。
(二)金融危机对浙江主要出口企业结构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浙江出口企业景气指数变化的影响
金融危机发生以前,浙江出口企业在2006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3季度一直呈现上升发展态势,但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从2007年第4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之间,出口企业景气指数却出现了下滑趋势,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这反映了浙江出口贸易在相当长的时问内保持低迷的态势。2009年第2季度开始,浙江出口企业景气指数有所复苏,这是与浙江政府和企业自身的调整应对措施分不开的。
2、金融危机对浙江私营企业外贸的影响
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外贸结构以一般贸易形式为主,而在一般贸易形式中,又以私营企业形式为主体。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位居全国首位。从2001起,浙江一般贸易出口量排名全国第一,高出全国平均30%。从2000年到2006年,浙江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保持高速发展,高于同期全国一般贸易的出口比重。私营企业成为浙江外贸发展的增长点。从2003年起,浙江民营企业在一般贸易出口上超越国有企业,2003年以来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浙江私营企业出口量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出口额达149.4亿美元,2005年进出口总额283亿美元,增长53.1%。2006,私营企业出口占到全省年总出口34.3%,与外资企业出口规模相当。连续多年成为浙江一般贸易出口的主力军。到截至2008年,全省私营企业35.9万家,户均注册资金达143.9万元,比全国平均高出10%,出口额高达674.02亿美元。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私营企业保持高速发展,对外贸的增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对未来风险防范的措施
浙江省,作为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大省,对外贸易依存度高,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得浙江的对外贸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导致进出口贸易额度下降,外商投资规模缩减、企业利润下滑等诸多问题。根据前面部分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企业方面
1、提高出口贸易的对策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浙江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地区,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市场的进口需求大副下降导致了浙江出口增速下滑。而其他新兴市场如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地区具有发展出口贸易的巨大潜力,浙江对这些地区的外贸出口比例所占份额比较低。因此,浙江出口企业在维持传统市场份额上,要积极拓展这些新兴市场。在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之前,把中东、非洲、拉美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作为新的出口目标地区。尽量保证出口额度能够稳健发展,避免贸易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在金融危机结束之后,也要把这些地区作为以后的重点出口市场来拓展。
2、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
浙江企业多数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产品的能力方面相对较薄弱。对此,企业要进行内外部整合。
3、合理利用外资
通过引进外商投资或与外商进行融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增加企业出口产能的比例。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会给浙江其他企业带来竞争压力。这就使得本地企业迫于压力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加技术革新的投入,这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二)政府方面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调查出口增速放缓的原因和程度,创造良好的外贸氛围,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出口发展,维护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实施:
1.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降低外贸经营风险。浙江政府应加大对外贸出口的扶持力度,努力营造外贸出口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完善外贸出口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出口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把维护出口市场稳定作为重心,合理利用有利于浙江出口发展的贸易政策,严格把关并积极推动出口退税、稳定人民币汇率、提倡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贸易中的使用,给出口企业提供优惠的外贸政策,解决民企融资难的问题,鼓励企业利用各种方式降低外贸风险,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完善信用担保补偿措施、控制风险投资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保障性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
2.重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鼓励出口市场多元化。浙江省有11个市区,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出口贸易额度贡献主要集中沿海城市,例如,宁波、温州、杭州等城市。而其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依存度不高。在金融危机期间,出跃的城市对外出口贸易增速显著下滑,而出口不活跃的城市却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针对这种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浙江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持稳定出口贸易发达的城市,另一方面扶持贸易落后的地区或城市,引导贸易发达城市与贸易欠发达城市进行合作,把国外订单生产合理地转移到这些城市。同时,引进高新技术,提升贸易落后地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实现省内出口市场平衡化和多元化。
3.提高浙江居民消费水平,扩大进出口需求。居民消费的提高必须要与收入分配政策相适应。只有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才能提高并且进出口增速才能上升。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政府必须要采取大量的补贴和消费优惠政策,对加电、汽车、节能环保等产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消费。为了提高居民购买力,政府应当调整和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比例。大力发展“三农”产业,从根本上注重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水平,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等措施来提高浙江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居民进行自主消费,政府以采购自主品牌的方式引导居民进行品牌消费,提高浙江居民可持续的消费购买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成.当前形势下浙江外贸出口的思考[J].浙江统计,2009(2)
[2]黄建芳.浙江外贸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3]宋树理.金融危机下浙江发展外贸经济的挑战与机遇[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姜海波.金融危机对浙江对外贸易的影响[J].浙江经济,2009(15)
[5]刘志惠.世界金融危机对福建外经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