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周数

题目

诗人

《春雪》

唐·韩愈

《访袁拾遗不遇》

唐·孟浩然

《送郭司仓》

唐·王昌龄

《洛阳道》

唐·储光羲

《观永乐公主入蕃》

唐·孙逖

《春怨》

唐·金昌绪

《思君恩》

唐·令狐楚

《春夜喜雨》

唐·杜甫

《题袁氏别业》

唐·贺知章

《罢相作》

唐·李适之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湖上》

宋·徐元杰

《伤春》

宋·杨万里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晦日送春》

唐·贾岛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山亭夏日》

唐·高骈

《村晚》

宋·雷震

《题北榭碑》

唐·李白

《泊秦淮》

唐·杜牧

《中秋月》

宋·苏轼

《客中行》

唐·李白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题榴花》

唐·韩愈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十一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十二

《送别》

唐·王维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十三

《台城》

五代前蜀·韦庄

《松江》

宋·王安石

十四

《忘湖楼晚景》

宋·苏轼

第2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关键词]古诗瑰宝 丰富资源 理解粗讲 熟读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诵读浅近的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体会作品内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能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生背诵古诗词100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1 理解背景,粗讲大意

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从理解课文背景开始,正所谓“言为心声”,只有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此文的,才有可能对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如:在学习《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首诗时,背景介绍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不知道,当时正处于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时期,我们怎能体会作者听到这个喜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试想昔日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犹如飘蓬。今日突然听说收复失地了。逃至四川避难的杜甫,怎能不涕泪交加。肋下生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有些课文,涉及作者的思想渊源或人物的精神品德。这时,有必要借用诗词歌赋追根溯源,使学生从思想本质上认识作者的人格、情操、爱憎,以更准确地领悟课文的主题,如:李白的诗想象瑰丽,狂放豪迈,充分显示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而他又特别重感情,处处流露处对友情的依恋。《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就是这样的代表,学习时,应充分体会诗句,把握思想感情。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重阳节,寒食节,春节,有时它会以背景信息出现在诗词中,这些也必须充分了解。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还有《寒食》、《元日》,里面都有所涉及。这时我们可以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引导诵读,达到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生背诵古诗词100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更有甚者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多么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必要条件。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吧!不过读也是有技巧的,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引导背诵。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学生自然而然就将诗词内容背诵。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客的时间、地点和送客时的环境与心情,其中第二句,作者着意用“楚山孤”表达送别的心情:芙蓉楼上,俯瞰长江,寒雨凄凄,远眺楚山,望客帆远去,心情惆怅,仿佛觉得楚山是孤寂地峙立在那儿一样。一个“孤”字,看似写山,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惆怅孤独之感。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后,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背诵全文。

3 以乐配诗,升华情感

第3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月亮一直是古人诗词中的重要描写对象,它不仅可以寄哀思,还可以歌物志。中国古人尤其是唐朝都有哪些关于月亮的诗词呢?小编为你整理了30首歌咏月亮的经典诗词,一起来品味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之美。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0,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1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郎》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1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14,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秋夜》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2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2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2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第4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一咬文嚼字,腹黑火拼斗心计

宫斗片,观众自然不是来享受甜蜜的风花雪月,一如等了大船十五年,大家也不是为了看什么3D冰山,兴趣所在,自然是端庄姿态下你一言我一语的笑里藏刀。长达76集的《甄传》,就算不能出一部《后宫争宠秘笈》,也能出一本《斗嘴的方法论》。面对跳与不跳都难收场的“惊鸿舞”,甄以一句“臣妾未曾见纯元皇后作惊鸿舞的绝妙风采,实在是臣妾福薄,臣妾今日所作惊鸿舞,是拟梅妃之态的旧曲”,化解敏感问题,再以“萤烛之辉,怎能与纯元皇后的明月之光相较”摆对自身位置,顺利搞定烫手山芋,后更抛下名言“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气度,能不能让娘娘容下是嫔妾的本事”,让观众见识到了什么叫腹黑,什么叫女王。

归纳总结

剧中部分诗词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蔡伸/《白头吟》――卓文君/《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梅花》――崔道融/《杏花天影》――姜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纳兰容若/《子夜歌》――李煜/《山之高》――张若琼(张玉娘)/《洛神赋》――曹植 /《有所思》―― 萧衍/《牡丹亭》――汤显祖/《赏牡丹》――刘禹锡/《湘妃怨》――曹勋/《画菊》――郑思肖/《怨歌行》――李白/《采莲曲》出自乐府诗/《女诫》――班昭/《离思五首》第四首 ――元稹/《楼东赋》―― 江采萍/《九张机》/《古意》六首之六――吴梅村/《金缕衣》――杜秋娘/《诗经》/《菩萨蛮》――温庭筠/《诗经・大雅・卷阿》/《八 至》――李季兰/《鹊桥仙》――秦观/《春望》――杜甫/《代赠》――李商隐/《永怀赋》――张华/《柳塘词话》――冯延巳/《短歌行》――曹操 /《李凭箜篌引》――李贺/《江滨梅》――王适/《醉花阴 》――李清照

二红楼句式,

搭上文绉复古风

今年不仅服饰流行复古,妆容偏向复古,脑残清宫戏看多了观众的智商和审美也迫切需要解救。《甄传》正好搭上这股风潮,主打的复古“红楼句式”――“最好的”、 “极好的”、“何曾……”、“……也是有的”……倒也不打紧”、“不过是……罢”、“……来”也成为观众新宠,“这”、“便”、“若”更是几乎每句必见。而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等对白遣词造句皆透着封建社会背景下女子的温和婉约,截然不同于时下穿越剧的古今错乱,为整部剧增添一股清丽之风。

三吟诗作赋,

花瓶一秒变女神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腹中有诗书,气度才不凡。《甄传》里的甄却并非以国色天香的天仙容貌、天真无害的圣母个性或是帝王独宠的玛丽苏剧情获得观众亲睐,相反却以诗书见长。自打倚梅园祈福时甩给观众一句十人有八九需要百度谷歌的偏僻诗词――“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到杏花疏影里对杏花的深刻解读,再到后期各种典故分析、各种诗词解读、各种深刻感悟……观众惊呼到,这哪里是17岁萝莉的文学修养?简直比中文系女研究生还研究生。

四直接抒情,

悲催虐心泪沾襟

除去宫斗部分节奏紧凑的心计与言辞,《甄传》古风台词更多展现的则是在舒缓深情的人物独白,情深意重,赚足眼泪。即便嚣张跋扈如华妃,亦在多少个夜晚孤倚门柱独自叹伤“我就这样等啊等,等到天都亮了,他还是没有到我这儿来。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么?”红颜尚未老去,却要斜倚熏笼坐到明。而全剧结尾“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从一开始,便都是错的。”以甄自白的形式奠定全剧主题,所谓繁华,不过成空,所谓浮生,不过一梦。

活学活用

让别人记住名字

“一袅楚宫腰。”

出处:《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蔡伸

还在发愁如何让别人记住你的闺名?倘若还停留在“在下甄子丹的甄,是左边女字旁右边上面一个四blabla的”,那你就弱爆了!如果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容颜,起码要有令人过耳不忘的名字,至少好歹也甩出一句和名字有关的诗词。这不,尽管甄低头极力保持低调装路人,可惜一句“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正投知识分子“四郎”所好,立马接过一句“那更春来香减玉消,紫禁城的风水养人,必不会叫你玉减香消。”这不,印象深刻了不是。

博取同情与怜惜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出处:《楼东赋》―― 江采萍

此乃华妃经典复宠“神诗”,华妃特意设计甄舞惊鸿舞让其出糗,另一方面引出《楼东赋》,意在以悲怜之色埋怨皇帝有了新人,却冷落了旧人。当然复宠也有技术含量,二位的经历告诉我们,1,梨花带雨神马的最有效,2,只有让敌人永远不知道你会什么,只知道你不会什么,才能百战不殆。

如何讨人欢欣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念诗谁都会,关键是念的是谁最爱的诗。甄在倚梅园这一念诗不要紧,尽管是首冷门诗,却偏偏是纯元皇后生前喜欢的诗。念诗的时机把握得也极巧,正巧在黑漆嘛乌的园子里就能跟皇上撞上。这也侧面警示醒今人,隔墙有耳,管住口舌,当然没事在办公室多念念老板或是领导喜欢的诗词也是不打紧的,秘诀在于投领导所好,跟紧领导步伐,毕竟领导也是渴望精神统一。另外,QQ签名为“如果爱,请深爱”的看到此诗请改一改,不觉俗气么?

如何帮人解围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出处:《赏牡丹》――刘禹锡

后宫不仅拼排位,斗斗小嘴也开心。华妃和皇后赏花也叫板,皇后折了一支牡丹,华妃挑衅牡丹的粉色是妾侍所用,不如她手里的芍药的正红是正室所用。正在皇后尴尬的时候,甄迅速以一首《赏牡丹》帮皇后解了围,智商满分。国人尤爱借物言志,建议朋友们闲暇之余找出梅花杏花松树柏树等等各种花各种树各种草的诗句分门别类提前背好,以备不时之需。

举一反三

随着《甄传》热播,“甄体”也随之在网络大肆流行,网友纷纷投入到“甄体”欢乐的实际运用中来。

(原句)“甄体”之甄:这个天下很快就是臣妾的了,只是臣妾要这个天下来做什么,臣妾要的始终都没有得到。

(网友例句)chuhongya009:这把芹菜很快就是臣妾的了,只是臣妾要这把芹菜来做什么,臣妾连炒菜的锅都没有了。

(原句)“甄体”之雍正:“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网友例句)雅芝姐 :那日在洗手间门口初次见你,你匆匆推开门,急躁焦虑的样子,仿佛在你前面排队的人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第5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关键词:诗歌 标题 诗类 增删调换 建模

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不重视诗歌的标题,对标题一扫而过,或者干脆就不读标题,径直读诗。其实诗歌的标题传达了不少的信息,重视标题,认真阅读标题,能帮助我们明了诗歌体裁,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一.读题明体裁

很多诗的标题就明确告诉了我们诗歌的体裁,是古体还是近体。例如“琵琶行”、“长恨歌”、“走马川行送封大夫西征”、“轮台歌”、“李凭箜篌引”等,标题中的行、歌、吟、引等字,揭示了诗的体裁为古体诗。这就意味着这些诗在平仄、押韵、字数、句数上比较自由,长短不限。诗歌的形式的自由能够为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思想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读诗知内容

“咏柳”、“咏梅”从标题我们就知道,这些诗是咏物诗,咏物诗借咏叹之物来表达作者的志向、情感,托物言志是这类诗常用的手法。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标题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些诗是送别诗,一般会表达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从标题中我们大体可知诗的类别,所写的大体内容。从而为我们读懂诗词奠定了基础。

三.增删调换显本色

1.删 对标题进行删减压缩,化长为短,显类别,将标题的重要信息显示出来。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删减为:白雪歌,即描写雪景的古体诗。或变为:送武判官归京,可知为送别诗。综合起来,可知写雪景表达送别之意。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删减,可变为:梦游天姥吟。可知诗写梦游天姥山,目的是留赠朋友。

例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删减,可变为登楼。可知此诗为即景抒情诗。

2.增 对标题进行扩展,化简为繁,显背景,把标题中省略的信息补充出来。

例如春望,可增加信息,变为:被困长安春日眺望,或时逢国难春日眺望。这样将诗人写作的背景恢复出来,理解诗歌就更容易了。

3.换 对标题中的要素进行替换,打通诗与诗之间的壁垒,彰显一类诗歌的实质。

例如送武判官归京,换去武判官为杜少府,标题就变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再换去杜少府为孟浩然,标题就变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诗的要素就这样显示了出来。

再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替换掉柳州城楼,就可以变为,登岳阳楼。登楼即景抒怀诗类就显示出来了。

4.调 对标题进行变序调整,显示出诗歌内容的要素。

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变序调整,可变为,饯别校书叔云于宣州谢眺楼,饯别的地点就被凸显了出来。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诗句中的“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建安骨”,这些都是由饯别之地引发的。

通过对标题进行增删调换的变形,标题的特点,诗歌的要素,那些不明显的地方就被显现出来了。这就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要素。

四.诗题依类建模

1.咏物言志诗建模 咏柳、咏鹅、咏松、、题竹石、在狱咏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咏(题)、(赞)、(赋)、(吟)+物。

2.即景抒怀诗建模 望庐山瀑布、望岳、终南望馀雪、登岳阳楼、登幽州台歌、登金陵凤凰台、登乐游原、登鹳雀楼、黄鹤楼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登(望)+某地。

3.送别赠别诗建模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芙蓉楼送辛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金陵酒肆留别等,基本形式可构建为:某地+送(别)+人+事。

4.思乡怀人诗建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梦李白、月夜忆李白、天末怀李白、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除夜有怀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时间)+忆(怀)+人。

5.咏史怀古诗建模 赤壁、隋宫、马嵬坡、贾生、蜀先主庙、蜀相、西塞山怀古、楚江怀古、苏武庙、乌衣巷、越中览古等,基本形式可构建为:地(人)+(怀古)。

6.闺怨宫怨诗建模 春怨、闺怨、春宫怨、玉阶怨等,基本形式可构建成:闺(宫)+怨。

诗题依类建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一般情形帮助我们把握诗类,迅速把握诗歌所写的大体内容和表达的常见情感。同时,也可以进行差异比较,从内容上,表现技巧上,语言上,比较同类诗的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第6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一、粗讲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

那么怎么粗讲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点考虑:

一是比较生疏的字词。如“歌声震林樾”的“樾”,“煮豆燃豆萁”的“萁”,“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再就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直”,“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还有,就是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客的时间、地点和送客时的环境与心情,其中第二句,作者着意用“楚山孤”表达送别的心情:芙蓉楼上,俯瞰长江,寒雨凄凄,远眺楚山,望客帆远去,心情惆怅,仿佛觉得楚山是孤寂地峙立在那儿一样。一个“孤”字,看似写山,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惆怅孤独之感。又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一联对偶句,“日暮”对“天寒”,写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对“白屋贫”,写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状况,一个“远”字,写出了天气昏暗中周围青山的朦胧;一个“贫”字,点出了投宿的这户山里人家的贫寒。以上所举诗句中“关”、“出”、“孤”、“远”、“贫”这些字词,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二、熟读

通过粗讲,学生对诗句的雕有了大概理解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熟读。而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说起诵读,其实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难怪有人说“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了。因此,读诗也不应该离开吟咏诵读,所以古人又说:“读诗之法,须扫荡胸坎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宋代的朱熹更是进一步提出读书成诵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即晓其义也。”所以书声琅琅,“南窗读书吾伊声”,“夜半犹闻读书声”,才是读书富有诗意的境界。读书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动嘴“读”书,心、眼、口、耳并用,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其效果较之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读书时读出声来,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文句的理解,也容易记住。

什么是熟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达到“使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换句话说,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致于混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第7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28-02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充沛、想象丰富、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而且可以提升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锐度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要求,规定了每个学段的学习篇目和背诵内容,并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上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等教学建议。

所以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古诗词分类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去领略古诗文的文化美,感悟深厚的人文底蕴,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语文课程。

二、小学古诗词内容分类及特点

小学古诗词选编以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标准,时代从春秋到清代,体裁丰富,题材多样,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韵律和谐优美,富有传承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2002)共选古诗词64首,诗作58首,词作5首,元曲1首[2]。以题材为标准,小学古诗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1、咏物诗词

咏物诗词即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的诗词。此类诗词共有11首:王维《画》; 骆宾王《咏鹅》;唐寅《画鸡》;白居易《草》;贺知章《咏柳》;苏轼《题西林壁》;杜甫《春夜喜雨》;李贺《马诗》;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咏物诗词的特点是借物咏人,通过事物的特征来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借此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2、写景诗词

写景诗词即以景物为主的诗词,描写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此类诗词有17首:邵雍《一去二三里》;孟浩然《春晓》;杨万里《小池》;苏轼《赠刘景文》;杜牧《山行》;北朝民歌《敕勒歌》;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绝句》;叶绍翁《夜书所见》;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朱熹《春日》;陆游《游山西村》;刘禹锡《望洞庭》;白居易《忆江南》;《诗经・采薇》;白朴《天净沙・秋》;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写景诗词的特点借物抒情和写景言志,以景物寄托诗人的情感。

3、抒情诗词

抒情诗词就是抒发诗人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古诗词。此类诗词有15首:李白《静夜思》;贺知章《回乡偶书》;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郊《游子吟》;李白《独坐敬亭山》;林杰《乞巧》;李商隐《嫦娥》 ;张籍《秋思》;纳兰性德《长相思》;刘禹锡《浪淘沙》;王安石《元日》;曹植《七步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龚自珍《己亥杂诗》。抒情诗词的特点是不具体描写事物而是集中抒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送别诗词

送别诗词,是诗人所写离别感情的作品。此类诗词共有 4首: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别诗词充满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5、田园诗词

田园诗词是以田园生活为写作题材的诗歌。此类诗词共有15首:李绅《悯农》;高鼎《村居》;袁枚《所见》;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胡令能《小儿垂钓》;孟浩然《过故人庄》;翁卷《乡村四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渔歌子》;吕岩《牧童》;杨万里《舟过安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王维《鸟鸣涧》;苏轼《浣溪沙》。田园诗词的特点是自然朴实。

6、行旅诗词

行旅诗词是写诗人在旅途中的各种感慨。此类诗词共有2首:李白《望天门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行旅诗词浅显易懂,感情真挚,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希冀。

小学古诗词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于其精炼含蓄,富有韵律的语言特色。古诗词可以用少的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在于用字准确、生动。同时,适当第使用典故,也可使作品内容丰盈。古诗词语言节奏鲜明,借助音节见的组合与诗句后的押韵表现了强烈的音韵节奏。

除此之外,古诗词中非常注重意象,诗人借助意象来表答自己我感情。意象形式简介却蕴含丰富。有时,同样的意象承担着不同诗人的情感。 第一,咏物、写景诗词的的意象多为自然意象。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1、中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

小学古诗词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领悟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占主导,教师主要考察学生背诵默写能力;教师讲解忽略意象作用;讲解中实词词义,轻视语句感悟。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不高,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存在问题,则上课疲于应付,无法深入讲解。

总体来看,古诗词教学存在着教师观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的问题。

2、中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学建议

不同的分类表明了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与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不同类别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配合讲解,例如分角色扮演,引入音乐,营造意境,分享故事,提升理解等。不管在何种方法下,教学需注意两大问题。

第一,深入理解,扩展延伸,提升教师古诗词修养和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修养,掌握教材,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理解的话语进行教学表述,采取

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明确目的,重视教学内容连续性[3],帮助学生以学固旧,以旧促新。以联系的观点来串联新旧知识,通过复习已获得的基础知识来降低新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小学古诗词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 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第8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身上肩负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本人发现,从俗语、楹联、诗词曲赋、四书五经、传统美德、民风民俗及语法等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与语文教学结合,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间一长,师生都感到“中华文化,妙不可言”。

一、传统节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可近年来一些人为了赶时髦,过起了洋节日,传统的节日却忽略了。圣诞节各大商场张灯结彩,圣诞老人站在门口迎接各位顾客,门口的圣诞树光彩夺目,商场里到处都是头戴圣诞帽的售货员……气氛煞是热烈。情人节大街上处处是大幅的标语,玫瑰卖得特别火爆……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七夕节,却显得冷落了。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说:“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有什么风俗吗?”学生说:“家家户户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上人们互相庆贺,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等。”

我又引导学生说关于春节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了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我又告诉他们,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相关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人们在这天的风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辟邪等。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人们常用“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来象征美好的爱情。中秋节人们观月祭拜,寄托情怀,留下了许多思乡的佳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在上语文课时,我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去讲,以便活跃语文课堂学习,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语文课堂上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又穿插相应的古诗词,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这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灵活运用,无论是导入、解答问题、小结、总结时均可加以运用,达到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亲情、友情教育的目的。

(1)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中最浓郁、最强烈的亮点就是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初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忧国爱民的真实情怀, 陆游《 示儿》一诗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陆游临死之前,仍然惦记祖国的一统大业,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兼济天下苍生的远大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何等的气势,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抒发了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感。学习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体察探究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伟大诗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的高尚品质,长大后做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能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2)对学生实施亲情教育。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点。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颂扬了母爱的伟大。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其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成为千古佳句。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教育我们亲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且不可相互残害。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注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给学生编织一个和谐的亲情关系网。

第9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范文

【摘 要】 吟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诗词的吟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动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法。诗词是一种声情摇曳的语言艺术。吟唱最能体现诗词的声情,律韵之美。

关键词 诗词;吟唱;语言艺术;兴趣;积累;感悟

诗词是一种音韵的文学,诗词跟吟唱是孪生兄弟。诗和音乐的结合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儿。让文学作品配以音乐,即成为真正的诗歌。《诗经》就是从民歌中整理成集的。在唐朝的时候,诗词是配音乐的,供人吟唱。吟唱艺术,是我国诗词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我们知道,诗词是一种声情摇曳的语言艺术。吟唱最能体现诗词的声情,律韵之美。古代诗词入乐,伴以一些乐器吟唱演奏。在古代,诗词是通过吟唱进行传播的,通过吟唱使人体验诗词的声情美。吟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诗词吟唱的指导学习,现将个人对教学诗词吟唱的体会略谈如下:

一、首先,吟唱能使学生始终伴随着诗中的形象,意境,旨趣,和读者的思想感情融合,交流,从中得到感情上的效应和心灵上的通感(潜移默化)。我国古代的诗歌十分讲究,韵律、格律要求严格。古诗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给古诗配上音乐来演唱,其乐无穷。像《静夜思》、《咏鹅》这些古诗,现在的音乐教材有现成的歌曲,则可直接教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古诗音乐教材上都有乐曲,所以,对于有些古诗,我们自己创编一些好听又简单的旋律给古诗配上乐曲,教学生演唱,学生唱得是不亦乐乎。而学生更感兴趣的则是给古诗配上自己熟悉又喜欢的旋律来演唱。记得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吟唱,有一位学生配上《天仙配》这首歌的旋律,效果非常好,无论是乐曲、节奏都配得很协调,全班同学都非常喜欢,甚至在以后的课前准备这几分钟里都经常吟唱这首歌。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江畔独步寻花》,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浓丽:先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又描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小径,观赏春天的风光:花儿朵朵,层层叠叠,蝴蝶翩翩、娇莺恰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平仄押韵的特点,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再让学生通过“平长仄短押韵长的吟诵节奏反复诵读、体会,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甚至有些古诗,如杜牧的《过华清宫》还被我们的学生谱上了锡剧曲调,反复吟唱,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与音乐的暗合之美。这不仅从小培养学生的乐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吟唱多了,孩子们对诗词的平仄押韵规律越来越熟练,也能得到许多创作技巧上的启示。

二、吟唱是诗词声情艺术的创作表现。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情意意趣。如在积累《过零丁洋》这首诗中,我让孩子们吟唱这首诗,由于这首诗是平起平收,因而吟唱起来曲调低婉,充满豪情壮志。多次的吟唱,孩子们自然就体会到诗人的壮烈誓词: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经常吟唱诗词可陶冶情操,敦厚人品,温柔人的心地。如在积累《鸟鸣涧》这首诗时,我就让孩子们反复吟诵,熟练之后让他们吟唱,你看,花落、月出,鸟鸣,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一派生机,诗暖人心,孩子们的心随诗情一齐飞溅。我们班的孩子自从学习了诗词吟唱,经常在班上搞诗词吟唱比赛,孩子们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氛围变得浓厚。春天,我们组织“春之韵“诗歌吟唱会,孩子们自发组织,有个人独唱的,有四人小组齐上阵的,也有小组合“美少女”、“帅小伙”“向上冲“等等,所吟唱的诗词都是积极向上,不是充满诗情画意,就是满怀豪情壮志。由于诗词的熏陶,又有读者的悟性和心灵的参与,就会使孩子们整个人生充满诗意与豪情,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三、吟唱诗词,可以增强记忆力,提高写作技巧。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次的吟唱就会领略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能生巧”的真谛。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做来也会吟。五个多月的诗词吟唱的学习,我班的孩子已有好多能把自己的所见写成诗或词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 吟唱还可以使我们熟悉理解诗词意旨内容,吸取,消化,鉴赏前人诗词中的精华,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能力。一首诗反来复去地和孩子们学习诗意,意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忆,填鸭式的把意思灌给他们,不管理解不理解。

四、吟唱丰富孩子们的诗词积累,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之前孩子们积累诗词唯一的方法就是反复、枯燥地读,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读,最后死记硬背记住一首诗,时间一长有孩子就忘了。而现在学习了诗词吟唱的技巧,任何一首吟唱会了的诗,孩子们轻易是不会忘记的,越唱越有劲。如《芙蓉楼送辛渐》是开学初我教孩子们吟唱的第一首诗,半年多了,我一次没有复习,但最近拿出来,却个个学生不是吟来就是唱,熟练于心。一个学期,我班的学生至少能积累30首古诗,这与天天的吟唱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