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识别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COBS模型;二元离散选择模型;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7)02005106doi:10.11847/fj.36.2.51
Study on the High Cost Booms Identification in Real Estate Marketand Its Real Tim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Based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Data
HU Wenxiu, WU Tingting, FU 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ffect of house price’s irrationally rising on macroeconomic,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the house price booms. According to 27 countries from 1990 to 2014 real estate price data, by constraining the smooth Bspline model(COBS), this paper identifies each country’s real estate price inflation interval. Subsequently, it distinguishes the high cost booms and the low cost booms by the macroeconomic reactions after different inflation intervals. Then, using the determinants through nonparametric tests, it establishes the real tim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high cost booms in real estate market, based on discrete choice model. Finally, this paper uses China’s real estate data to make insample test and outofsample test of that real tim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Key words:high cost asset price boom; COBS model; discrete choice model; real tim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1引言
资产价格膨胀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急速暴涨是近年来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重要经济现象[1]。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了3倍左右,一线城市部分区域的房地产价格甚至上涨了5倍以上。同样,国外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价格过热的情况,如日本房地产价格从1985年以来,经历了数次房地产价格暴涨[2]。然而,在经济发展中,有些资产价格膨胀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消退,而有些资产价格膨胀却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最终以泡沫经济为后果,直接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十年萧条[3]。2007年美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引起的次贷危机甚至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房价大幅上涨却并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太大影响[4]。
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房地产价格膨胀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但是忽视了不同阶段资产价格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同,在研究时不可一概而论。我国的现有研究尚未对资产价格膨胀进行区分,但是近年来,国外已有一些学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资产价格膨胀都会引起较大的产出损失,如Dieter和Hans[5]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的资产价格膨胀会对膨胀期后的宏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他们根据膨胀期后经济增长率的不同将资产价格膨胀分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和低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之后的学者根据这一结论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Detken和Smets[6]将资产价格膨胀定义为是一个连续的至少4个季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际总价格指数超过其趋势至少10%以上。Adalid和Detken[7]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将资产价格膨胀根据膨胀期后的GDP增长率分为低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和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如果GDP平均实际增长率在膨胀期中高于膨胀期后,则这个膨胀期就可以称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
在识别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区间之后,如何对其进行预警进而通过宏观政策控制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现有对于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分为非模型预警和模型预警。非模型预警由于其操作简便,在前期的危机预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8,9]。然而,Berg和Pattillo[10]通过实证分析对模型预警和非模型预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模型预警的准确性要远高于非模型预警,因此现有的危机预警研究以模型预警为主要方法。由于研究内容和视角不同,不同学者对于模型的选择也往往具有较大差别。首先,KLR信号分析法[11]和STV截面回归模型[12],以其指标选择的广泛性被广为运用。史建平和高宇[13]通过KLR信号分析法对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进行预警。张元萍和孙刚[14]通过STV模型得到中国金融环境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干扰。但是以上预警模型在运用时不能区别不同的指标对危机的影响,显然不适合具有复杂影响因素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研究。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15]则主要针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周期、经济冲击及国家间经济影响的研究。朱钧钧等[16]改进了马尔科夫区制转化模型,并重新研究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但是马尔科夫区制转化模型在价格波动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明显优势。二元离散选择模型[17],其本质是测度危机发生概率的方法。马德功等[18]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各种危机预警模型,得出Logit模型更适合构建中国的货币危机预警。Cipollini和Kapetanios[19]得到预测经济危机的指标后,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动态危机预警。该模型可以直接计算危机发生的概率,适合多指标研究,可以反映每一指标和危机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较为适合的资产价格膨胀的预警模型。
扈文秀,等: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识别及其预警机制研究――基于国际经验数据
Vol.36, No.2预测2017年第2期
根据历史经验,中国资产价格膨胀区间有限,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有影响的资产价格膨胀更少,研究中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国际经验数据就更为重要。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阶段房地产价格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识别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房地产价格膨胀区间,对于价格膨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综述,本文主要分析以下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如何识别房地产价格膨胀区间以及高风险价格膨胀区间?哪些因素会对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具有显著影响?如何对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进行预警?
3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预警体系的构建
3.1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预警指标
识别出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区间之后,其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房地产价格发生急速上涨时,区分每次膨胀是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还是低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首先本文通过非参数检验确定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的预警指标,作为构建预警模型的基础。
3.1.1原始指标的选择与预处理
结合多国经济环境,本文首先列出了可能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的18种因素,作为实证分析的备选指标。具体分为宏观经济因素和金融指标,其中Xi为第i个原始指标(以下数据均为季度数据,取自万德数据库):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是否平衡是衡量一国金融w系是否稳健的根本条件。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一国宏观经济出现不平衡的表现之一。因此,宏观经济因素的异常是对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进行预警的基础指标。本文选择GDP(X1)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核算变量。
CPI(X2),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作为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先行指标,其变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程度。
社会融资规模(X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X4)、财政收支余额(X5)分别从金融角度,投资市场和国家财政说明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及对资产市场的潜在影响。
税收收入(X6)、工业增加值(X7)、公共财政收入支出(X8)从国家资金储备量的角度说明国家经济的繁荣或者衰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资产市场的活跃程度。
(2)金融指标。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是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后产生的严重后果之一,因此,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利率(X9)和汇率(X10)变化是国家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所采取的最直接的行为。低利率使得对于未来股票红利和租金水平的预期提高,同时又会降低贴现率从而引起资产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在资产价格膨胀期中,利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强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的违约率,进而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汇率的波动对于本国货币的升值和贬值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的数据均为剔除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利率和实际汇率。
国家外汇储备(X11)衡量了中央银行外汇贮备的充足程度,是一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如干预汇率的波动,稳定资产价格。M0(X12),M1(X13),M3(X14)这三种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以及基础货币余额(X15),经常被用来分析经济动态变化,且通过影响产出引起资产价格膨胀。实际信贷变量(X16)与进口价格(X17),出口价格(X18)在经济研究中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影响资产价格波动,这些变量均常用于资产价格波动的早期预警指标。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统计结果,本文对以上指标进行HP滤波法,线性趋势偏离和计算增长率等变形处理,以得到统一的度量标准。本文中,宏观经济变量统一使用偏离趋势的偏差进行变形处理,其公式为DevXi=Xi-TrendXiXi。其中DevXi为偏离趋势的偏差,Xi为第i变量,TrendXi为通过HP滤波法得到的趋势值。金融指标除实际利率、实际汇率使用水平值,其他指标统一通过计算得出同比增长率。
3.1.2实证检验
该实证检验的理论基础为,如果我们认为某变量是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我们就会预期该变量在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期中与膨胀期前的表现特征是不一样的。因此,本文运用KruskallWallis检验目标变量是否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决定因素。假设任一变量Xit为i国在t时期的各解释变量的值,其变形形式为Tit,滞后期为Kit,则:将目标变量分为两组,一组为处于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期内,设置为A组,一组没有处在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期内,设置为B组。根据AB两组计算KW的值KWXT,K。如果某目标变量的置信度在95%以上,则说明这一变量与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呈相关关系,否则说明该变量与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通过SPSS软件,将房地产市场价格高膨胀区间与非高膨胀区间之间的指标值进行面板数据的KW检验,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宏观经济因素,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经济指标与房地产市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指标如实际利率,实际汇率,货币供应量,国内信贷增长率以及基础货币余额等与房地产价格高风险膨胀之间也有着正相关关系。
3.2预警模型的构建
3.2.1解释变量的建立
根据以上KruskallWallis检验,我们得到了总共10种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的影响因素,将其作为预警模型的解释变量。但是由于处于同一经济体的各个经济指标之间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直接作为预警模型的自变量,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预警模型的构建之前,首先应对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消除相关性的处理,KMO检验与Barlett检验,应用SPSS软件,得到原始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前三个主要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因此,我们提取3个公因子代表原始指标数据的主要信息。对三个主要因子命名为F1,F2,F3,其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因子F1在X1(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X2(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X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三个解释变量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这三个解释变量分别为宏观经济因素中代表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将F1命名为宏观经济因子;因子F2在X9(实际利率)、X10(实际汇率)和X16(国内信贷增长率)这三个解释变量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而这三个指标可以说明银行系统的国内外信贷水平,将 F2命名为信贷变量因子;因子F3在X12、X13、X14(三个货币供应量的指标)、X15(基础货币余额)这四个解释变量上有较大的载荷,而这四个指标均与货币变量有关,将F3命名为货币变量因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最终得到三个主要因子表达式
F1=0.8975X1+0.6423X2+0.4372X4+
0.1841X9-…-0.1832X16
F2=0.3215X1+0.1093X2+0.0322X4+
0.2473X9+…-0.0478X16
F3=0.1047X1+0.0421X2-0.0216X4+
0.8424X9-…+0.8430X16
3.2.2动态Logit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三个主要因子为解释变量,以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发生的概率为被解释变量,将其定义为二元定性变量。本文定义yit为i国在t时期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概率:当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发生,yit为1;当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不发生,yit为0。
设yit的值通过另一虚拟变量V确定,且V=f(X),f(X)=Xβ+ε 。因此,危机预警信号Yit出现的概率为
P(Yit=1)=P(V>0)=P(εt>-Xβ)。
Logit原始模型为logPit1-Pit=α+βXit+μit。其中Pt为第t时期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概率,Xit为各解释变量的值,α是常数项,μit为随机干扰项。
由于静态Logit模型没有考虑到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在时间维度里的持久性,因此,本文将因变量的滞后值引入到模型中去,构建包含滞后二元变量的动态Logit预警模型。即
logPit1-Pit=α+βXit+δyit-j+πit。yit-j为i国在t-j期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概率。由此,得到最终的动态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动态Logit模型为
Pit=Fyit=11+e-yit=
11+e-(α+βXit+δyit-j)
其临界值为0.5,即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运用Logit模型得出的结果大于0.5,则认为高风险资产价格泡沫会发生;反之,则不会发生高风险资产价膨胀。将分析得到的主要因子F1、F2、F3直接带入模型中即可得到动态的Logit模型。运用Eviews软件,通过t显著性检验,最终确定其滞后项阶数为1。接下来,将这些公因子作为新的变量建立态Logit模型,得出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基于动态Logit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预警模型如下所示
logPit1-Pit=-0.099-0.891Fit+
0.246Fit+0.689Fit+1.092Yit-1
4预警模型的检验
为了对本文中构建的预警模型的拟合程度及是否适合我国经济环境进行检验,我们分别对预警模型进行基于中国数据的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样本内检验主要对比分析前述研究,验证模型的准确度,样本外检验则是对本文的模型进行实际运用。其具体检验方法为利用动态Logit模型对样本内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中国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模拟,验证模型的准确度;对样本外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济状况进行预警判断。本文将对应的预警指标数据统一进行变形处理,求出增长率,带入预警模型中,通过Eviews软件得出预警模拟信号曲线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样本内预警模拟信号
图2样本外预警模拟信号
从图1的样本内检验可以看出,预警信号值在2007年8月到2009年1月出现了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这与本文之前的研究相契合,说明模型可以准确地识别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区间。图2的样本外检验则说明2015年并没有发生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这也与2015年的经济状况相吻合。从2015年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状况来看,个别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暂时性急速上涨并没有带动整个行业的价格膨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这次局部的房地产价格膨胀不会引起宏观经济的显著反应,不属于高风险房地产价格膨胀,不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首先,运用COBS模型分别识别出27个国家,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膨胀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房地产价格膨胀期后宏观经济的反应,区分出不同国家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周期。第二,通过KruskallWallis检验对27个国家18个潜在影响因素,共486个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经济变量与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10种对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具有显著影响的预警指标,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实际利率,实际汇率,三个货币供应量指标,国内信贷增长率以及基础货币余额等因素。第三,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得出的房地产市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预警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三个主要影响因子,将这三个影响因子作为变量,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构建出房地产市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预警模型。最后,通过我国的实际经济数据对构建的预警模型进行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样本内检验说明了预警模型的准确性,样本外检验说明2015年以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发生高风险的资产价格膨胀。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我国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根据本文的研究,并不是每一次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膨胀都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金融体系的过度风险偏好和系统性风险,并不能像中央银行调节市场利率一样频繁。因此,宏观审慎监管制度不应该对每次房地产市场价格膨胀都予以干预,应该在区分资产价格膨胀性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发生的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进行干预。一方面控制政府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经济体自身的市场调节机制而并不只是宏观调控控制经济。其次,并不是价格越高就会导致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发生,是否为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不仅与价格高低有P,更与整体经济环境有关。其中,货币政策与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货币政策不应该在低通胀的情况下盲目提高资产价格,这样很可能导致股票、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最终出现高资产价格和低通胀的现象同时存在,进而诱发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的产生。根据本文实证部分对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决定因素的研究,房地产市场高风险价格膨胀与信贷、货币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分扩张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关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宏观调控中应着重关注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整,而非仅调整房地产价格。最后,对于2015年后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局部资产价格膨胀,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不属于高风险资产价格膨胀。因此,应该采取调节利率等金融政策工具以及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等政策,旨在通过房地产市场的自身调节机制稳定价格,从而避免采用过多宏观调控政策人为干预房地产市场价格。
⒖嘉南祝
[1]杨俊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J].经济研究,2012,47(S1):117127.
[2]郭荣欣,李金凤.日本房地产泡沫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39140.
[3]李方.应对金融泡沫经济拓展东亚金融合作[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923,87.
[4]Semlali M A S, Collyns M C. Lending booms, real estate bubbles and the Asian crisis[M].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2.
[5]Dieter G, Hans E R. Asset price misalignments and the role of money and credit[J].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10, 13(3): 377407.
[6]Detken C, Smets F. Asset price booms and monetary policy[R]. Frankfurt am Main:ECBWorking Paper Series,
2004. 164.
[7]Adalid R, Detken C. Liquidity shocks and asset price boom/bust cycles[R]. Frankfurt am Main:European Central Bank, 2007. 151.
[8]蓝湛恒.通胀预测、不确定性与先行指标体系的构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6872.
[9]师应来,王平.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及综合预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11):1621.
[10]Berg A, Pattillo C. Assessing early warning systems: how have they worked in practice[J]. IMF Staff Papers, 2005, 52(3): 462502.
[11]Kaminsky G, Lizondo S, Reinhart C M. Leading indicators of currency crises[J]. Staff Paper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8, 45(1): 148.
[12]Sachs J, Tornell A, Velasco A. Financial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lessons from 1995[J]. 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6, 57(1): 147215.
[13]史建平,高宇. KLR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对现阶段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2(3):106117.
[14]张元萍,孙刚.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透析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3(10):3238.
[15]Hamilton J D.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16]朱钧钧,谢识予,许祥云.基于空间Probit面板模型的债务危机预警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10):100114.
[17]Frankel J A,Rose A K. Currency crashes in emerging markets: an empirical trea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6, 41(3): 351366.
[18]马德功,张畅,马敏捷.货币危机预警模型理论与中国适用[J].上海金融,2007,19(12):1013.
关键词:动态环境;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
在快速发展的商业社会,物流的通畅离不开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商业模式主流的今天,供应链的安全与便捷是时代对物流的基本要求。在整个供应链条上,每一个供应链企业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可控性,供应链的风险预测与控制是每个供应链企业所要面对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动态的情况下,这类对相关风险预防及控制的难度系数有增加了很多。本文从供应链存在的主要潜在风险入手,探究其在动态环境下的识别与控制。
一、动态环境及供应链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环境有动静之别,这也是客观的规律。当然,动态环境与静态环境都是相对而言的。针对目前的市场来说,这就是一种动态的环境,因为市场的的形式,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明显或者微妙的变化。大到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是环境的一种。小到市场中的每个组成部分,每个公司企业自身经历的内部调整与发展变革。总之,对于动态环境来说,它的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它一直处在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只有随时关注这种市场形势的变化,才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处于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
供应链是新鲜名词,但它的发源却有着比价悠久的历史。在贸易文明发生之初,它就已伴随着贸易的成长而不断成长。我国古代早期的“丝绸之路”就属于这种供应链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只不过当时的供应链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供应链的功能也不是十分的完善。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经济交往活动与交往层次变得更加频繁与复杂。当前的供应链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运行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目前常见的供应链主要包含物品的畅通与信息的畅通两个层面。但是流通的宗旨或者说宗旨和以前是大致相近的。也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以最低的商业成本,把需要运送的物品如数的送达指定的运送地点,这就是现在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二、供应链的风险来源及主要类型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国外物流研究的高度与水平还是领先于我国当下的理论研究的。我们首先来大致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初步的认知。从原因的来源上来看,供应链的风险主要存在着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的来源。所谓的外部原因,就是由于在动态环境中存在的不可控制的环境要素。例如在上文提到的,市场政策的调整,国家与政局的变动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在这种环境中所出现的供应链风险就属于不可把控的风险。另外一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供应链条中某一具体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例如供应公司自身制度的缺陷造成供应时间的延期,或者由于供应企业的具体员工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或者较高的职业责任感而造成的供应货品的损毁等等。后者的风险由于是一种人为的风险在具体的日常供应链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预防,因此,这样的风险可以归类为可控制的风险。
也有国内的学者和研究专家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供应链中的风险归类为关系的风险与绩效的风险,这种归类主要的依据是合作关系。简单来说,由于在供应链条中有无数的企业间存在着彼此的信息的互通有无。因为相互信赖干系的不稳固很轻易造成信息交换不顺畅而造成的供应链的潜伏危害。另一种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除信任关系之外的其它的所有的风险,其中就包括上文所提到的供应链企业的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员工的业务素质。当然也有学者从风险的产生来源将供应链风险归类为内有的与外在的两种风险类别。内在的风险主要归因于供应链中的企业与员工本身,包括员工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平,以及法律观念等方面。外在风险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动态环境中的变数,包括相关政策与法律的调整以及政治与政局的具体变化等。
无论是外在风险,还是内生风险,可控的风险还是不可控的风险其本质都是基本一样的。那就是,这种风险严重地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完整与健康发展。这种风险的存在不仅会波及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还会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造成很大的冲击与损失。所以有效地识别与控制这种供应链中的种种潜在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能在相对动态的环境之中,进行供应链风险的有效识别与控制呢?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数据链风险的有效识别与控制。
三、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1.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对供应链风险的准确识别是有效控制其潜在风险的关键环节。在相对动态环境下,风险的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应环节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其中有人为的因素,也有物体本身的因素,所以供应链风险有效识别的第一步就是识别和判断风险的具体来源。
首先,按照上文关于供应链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在供应链系统中存在着上下游各个环节的风险。具体来说,在整个物流环节中,由于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当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在原材料的采集上,由于商品质量的把关不严等原因,会导致以次充好的产品原料混入产品的生产线,从根源上导致整个批次的产品的质量问题,为今后的物流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此风险识别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产品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对于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对一个完全的供应链系统来讲,一方面要包罗供应链中上下流的物品的畅通。另一方面,也应该包括上下游之间的供应信息的有效沟通。这种风险的识别需要在不断扩大的供应链规模上,不断地提升信息传递渠道与平台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无论是产品上游的生产企业还是产品下游的消费者个体,包括整个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会规避因为这种信息的不畅通而造成的潜在的供应链风险。
再次,提高对于供应链企业员工中的道德风险的有效识别度。制度和章程虽然在供应链的体系中起着一定的约束与限制作用。但是由于具体的实施个体职业道德素质的不同,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期,我们的供应链的很多企业内部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官僚行政主义作风。因此,在具体的供应链的道德风险的识别过程中,要把握员工的职业道德表现,并且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道德风险的数值评估。这一点虽然在详细的操纵阶段还存在必然的实际难度。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种针对员工的道德风险的评估已经当作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与工具在供应链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使用。通过对这种道德风险的识别,可以避免一系列的因为违反相关的操作章程而引起的商业合作伙伴中存在的造假与欺诈等恶性的风险行为。
最后,物流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产品从工厂出厂到最后送达目的地,中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物流过程。当然随着现在物流企业中普遍应用的全球定位技术,以及以激光射频扫描为代表的物联网的技术上文不断进步与成熟。这种在物流企业中出现的风险更加容易被供应链系统所监管与识别,在这过程中的包括选择分销商与可跟踪的商业行为。例如,在分销商的日常操作行为当中,由于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市场把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产品的行销渠道出现变窄甚至塞滞的局面产生。物流的具体操作风险包括对库房的管理与产品的存储与调动,还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与安排,由于缺乏全盘的规划与管理,极易造成某一具体批次的货物运输的不畅,最后影响着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声誉与发展。
上述这些风险的识别是在一定的客观数据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计算模型而制定的风险识别机制。当然由于在动态的环境中,还存在很多不可控制的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如果从原材料的采集,到产品的生产以及分销商的选择和物流的配送等诸多环节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将会为未来的供应链的风险的控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降低供应链的风险控制难度。
2.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控制
由于市场的动态开放性,风险会伴随着整个市场供应链的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也激励着供应链企业不断地通过科学地分析与判断来为今后的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随着供应链体系的日趋完善,我们发现虽然在动态环境下,市场中存在着更多的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只要建立一整套的供应链的风险控制体系于预警机制,那么由于市场的波动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风险所带了的潜在的损失将会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
首先,要注重提高供应链参与企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的主动性。从上文的风险识别我们可以看到,对供应链的整个供应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每个参与供应链的相关企业,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对供应链存在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重要性。从目前来看,由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很对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而且一旦被短期的商业利益所吸引就会背离商业的从业守则,最终影响和破坏了整个供应链企业的长线运营与发展。所以,从供应链参与企业的自身角度出发,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意识,才会有助于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健康与稳定的发展。
其次,在供应链体系中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预警机制。预警是在危机与危险还未发生以前,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举措与应对方案来将潜在的风险降低在萌芽状态。从目前的供应链的体系来看,这种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这种协同合作的预警机制,一旦当市场发生大的变动,可以发挥整个行业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与风险的有效抵制。另一方面,这种风险预警机制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产生规模效应。随着行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这样的以行业为竞争单位的趋势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竞争的局面将会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更加激烈。在这套预警机制中,最为关键的是为行业的风险设立一个最低警戒线,或者最低的承受阈值。一旦这样的风险阈值设定,那么一旦市场中的变动触及这一最低的警戒线,那么一系列的报警机制与各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就会展开,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
再次,加快信息平台的设置速度。在动态环境下,市场中的波动信息可以说是每一秒钟都不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供应链中风险具体内容的改变。只有设立信息的平台,做到供应链信息的及时公开与共享,才会避免由于市场的滞后性而带来的企业间彼此的猜测甚至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的存在。这种公开的信息应该包括从产品的出厂到物流的中间环节以及产品的最后的反馈等一系列环节的重要信息。只要疏通这一供应链过程中的上下游的信息沟通渠道,就会避免因信息交流不畅而造成的物流过程中的错误等不好的后果。这种不良的后果会带给企业与市场带来一系列的反应,就像市场推开了一套多米诺骨牌一样,在这中无序竞争的背后是供应链的信息不通畅以及企业间合作的不通畅所导致的。因此,公开行业信息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严格提高供应链环节中的企业准入门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铺开,很多企业也看到了物流供应这一未来发展的蓝海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导致了供应链中的很多企业的资质与服务水平并没有达到行业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所以,从市场经济的长远的发展角度,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具体的国情出发,抬高我国供应企业的门槛,并设定相应的考察标准,从企业自身来为供应链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种门槛的调高应该从当前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在供应链只表现比较积极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通过这种企业本身到行业约束的机制的确立的方面,为供应链中的风险控制做到保驾护航。在这种行业门槛的设置时,要注意一定的灵活度与柔韧性,因为动态环境的特性已经决定,没有可以适用于一切的行业准则。所以把这种企业的门槛的抬升与行业的灵活性进行一定的优化组合,最终实现行业秩序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动态环境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表现,这种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供应链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方式与渠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从风险的有效识别入手,通过从商品流通的源头做好供应链的监管以及预警机制的设立,最后达到行业的整体优势。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与对策下,供应链中的风险就会得到最大水平的抑制。当然,这种基于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未来的市场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维政.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3(09).
[2](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DonaldJ.Bowersox)等著.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刘伯超.供应链风险特征与防范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02).
[4]李书芳,张雪芹.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
[5]张存禄,黄培清.数据挖掘在供应链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1).
[6]时晓,张毕西.基于模糊评价的供应链风险评估[J].科技咨询导报,2006(09).
[7]张立君,范丽君,赵雪峰.RFID技术在供应链风险可控环节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04).
[8]丁玲.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防御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6(05).
[9]周渝霞,李望春.如何有效管理供应链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 2009(05).
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一)内涵
具体来讲,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即为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财务管理活动可能会偏离预期结果,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日趋迅速,企业财务各个方面都容易出现风险,需要科学识别与管理。
(二)主要类型
首先为资金回收风险,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之后,方可以收回对内投资成本;在对外投资中,则需要将更加复杂的因素给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对外投资回收风险就比较的复杂。其次为分配风险,现代企业在企业保留盈余与分配盈余之间具有互相制约的联系,如果企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高额回报给投资者,影响到企业的保留盈余。而企业为了促使外部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对投资者的分配进行减少,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然后为筹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会直接受到负债资金比例的影响,同时,外部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进而改变银行利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筹资风险。最后为投资风险,现代企业向某一领域投资之后,因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资金实际使用效果,导致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进而造成投资风险的产生。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
因为在企业财务各个方面广泛分布着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科学掌握。其中,经常运用到的财务管理风险识别方法有这些: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本种方法是依据财务报表,将企业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等指标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要紧密依据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来对企业财务指标科学评定,以便合理评估风险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等,将潜在风险给及时发现和解决掉。现阶段,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中,已经开始广泛运用财务报表识别法,除了开展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动态分析工作。此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财务风险分析中还需要加入客户财务报表的内容。总之,企业需要将财务报表分析法给综合利用起来,对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评估,对存在的风险及潜在的风险及时了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受影响。
(二)经验总结识别法
通常情况下,在对企业每一项财务风险进行评定时,需要对比企业以往财务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风险。企业需要与员工定期经常的沟通,对其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积极征求,集中整理征集到的各种意见,依据不同的类别,如影响、特征等,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等经验给总结起来,帮助企业对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更加科学的识别。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研究发现,现代企业客观存在着财务管理风险,不能够将财务风险完全消除掉,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力健全和完善
财务会计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内审制度等都属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企业的性质与规模等会影响到这些制度的制定。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大力完善与健全,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针对性的防范,对资本结构科学确定,合理管理企业内部资金,促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合理制定,优化资本结构;将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实施下去,促使企业将长短期负债比例给维持下去;借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强化,还能够对企业各项费用使用状况及时获取,进而向个人及部门头上落实责任。
(二)科学管理投资活动
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深入研究各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在长期投资方面,可以组合多种类型的投资,以便互相抵消掉存在的收益不确定因素,促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同时,企业将重大投资决策审议决定责任制度给实施下去,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立项、评估、决策等。在短期投资方面,则需要科学分析存货项目,对信用政策科学制定,保证存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现金,进而实现资产流动性提高的目的。此外,为了对财务风险有效防范,还可以有机结合长短期投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部分风险是企业无法规避的,可以采取风险转移措施;如部分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可以与其他企业联合参与,共享收益,共同分担风险。结合某一类风险,也可以投保于保险公司,从而获得相应收益,促使风险得到显著降低。
[关键词]维修电焊工 风险识别 控制
中图分类号:T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96-01
油田生产中油、气、水等压力管线以及相关的工艺、设备经常需要维修,电焊作为一种常规手段是要经常用到的,但在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对较大,在安全管理上,对其要求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在特殊环境和油气聚集空间作业,存在的风险系数会成倍增加。所以,识别维修电焊工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维修电焊工在油田生产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维修电焊工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由于油田属于油气的生产区亦是油气易聚集区,而采油矿维修电焊工在此类的特定环境下,产生事故风险概率增加,结合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后退五步法来进行分析,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生产维修现场作业环境分析,对其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和科学的识别,以确保找出操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常见的风险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实施管理的主体,也是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主体,是构成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也是决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美国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明确认定: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认真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从而导致了悲剧发生。管理经验和事故总结告诉我们:要抓好安全管理,首先就要抓好每一个人的安全管理。
2、物的不安全风险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因此,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在进行施工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
3、环境的不安全风险因素
外界环境如气候、光线、噪声等条件都会引起操作人员失误或设备故障,是发生风险的间接因素。
二、风险危害
“违章指挥等于杀人,违章操作等于自杀”这就告诉我们,管理者不能违章指挥,操作者不能违章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才能保证企业财产不遭受损失。在油田采油矿电焊维修班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现象,领导在派工时,明明知道一套车组的一个有事不在,在没有专业监护情况下,派另一个人去井上干活,这就形成了领导的违章指挥,员工的违章操作,给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风险。某单位生产任多,有两名员工有事请假,在人员紧张情况下,副队长安排焊工一人去采油队焊套管封堵器,到那口油井后发现套管封堵器被老百姓砸坏漏油,还伴有石油伴生气,当时不具备焊接条件,因为采油队马上要迎接上级检查,就当场打电话联系电焊工所在单位的副队长,说了他的活很急,副队长听说这个活急,当时也没问现象实际情况,就安排电焊工把漏点焊上。当电焊工刚一打火焊接时,漏点处就喷出猛烈火焰,当时就把焊工头发、眼眉和脸烧坏了。休息一个月才好。通过这次烧伤事故,虽然没有造成残疾,但是给焊工留下了心里阴影,可见违章指挥的危害性。
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领导不清楚现场实际情况,违章指挥。
(2)操作工人没有识别现场风险,违章操作。
三、维修电焊操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面对在油田特殊环境下由于缺乏风险识别意识而导致的严重性的后果面前,值得每个人进行深思,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做为经常接触到高压管线、登高、油气聚集等特殊环境的电焊工,更要知道安全生产的必要性,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血和泪的教训;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以及他人的安全;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违章操作,真正的做到从我做起,安全第一。如何能做到风险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加深安全生产职责的学习,提高操作风险识别意识
维修电焊工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才允许上岗,并且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熟悉本岗位HSE风险,并掌握防范知识。派工前按照派工单要求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操作前进行核实,做好监护工作。
2、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班前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重要的一环,也是有效的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以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加大安全培训的宣传力度,一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让员工更加广泛的意识到出现安全事故对家庭、对个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提高员工自身的警觉性;二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安全操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原则。
3、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漏洞和缺失,可以有效的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利用制度管理人,杜绝违章指挥等情况的发生,然后使员工形成自身的安全意识,达到制度管理人向理念制约人的转变,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四、结束语
“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如果我们能够预先识别特定的一种危害因素,我们就能通过管理和制度来避免事故发生,或设法使人、环境、财产免受损害,即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
当面对生命及财产的损失,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防范于未然,做到安全无小事,切实做到四个到位:人员安全培训到位,隐患查找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员工操作执行到位。在安全环保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在油田特定的环境下,在维修电焊工所面临高风险作业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电焊工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做到警钟长鸣,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艳玲,等. 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M],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06.
>> 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维度研究 珍爱网――消费者感知风险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分析及度量 各类网上支付模式及消费者感知风险研究 消费者网上感知风险多层影响因素体系分析 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感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感知风险理论的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分析 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风险感知实证研究 网上消费者感知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感知风险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服务企业消费者感知风险探究 移动营销中消费者风险感知研究 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转基因食品消费者风险感知调查 消费者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影响 中西方老年消费者感知年龄维度属性的比较研究 消费者感知的行业污名维度:一个探索实证研究 城市体育节事消费者的顾客感知价值维度研究 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维度和测量研究 浅析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20.[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 ,2013-09-20.]
[3] LiTianyuan.Introductionto Tourism[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Press,1991?17.[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17.]
[4] GuHuimin.TheResearchon TourismCrisisManagement[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Press,2007?87-88[谷慧敏.旅游危机管理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87-88.]
[5] RoehlWS,FesenmaierDR.Riskperceptionsandpleasure travel:Anexploratoryanalysis[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2,30(4):17-26.
[6] MitchellVW,VassosV.Perceivedriskandriskreductionin holidaypurchases:Across?culturalandgenderanalysis[J]. JournalofEuromarketing,1998,6(3):47-79.
[7] S?nmezSF,GraefeAR.Influenceofterrorismriskonforeign tourismdecision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8,25(1):112-144.
[8] BauerRA.Consumerbehaviorasrisktaking[A].//:Hancock RS.DynamicMarketingforaChangingWorld[C].Proceeding ofthe43rdConferenceof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1960?389-398.
[9] DerbaixC.Perceivedriskandriskrelievers:An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1983,3(1):19-38.
[10] KaplanLB,SzybilloGJ,ponentsofperceivedrisk inproductpurchase:Across?validation.[J].Journalofapplied Psychology,1974,59(3):287.
[11] StoneRN,GrONhaugK.Perceivedrisk:Furtherconsiderations forthemarketingdiscipline[J].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1993,27(3):39-50.
[12] TsaurSH,TzengGH,WangGC.TheapplicationofAHPand fuzzyMCDMontheevaluationstudyoftouristrisk[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1997,24(4):796-812.
[13] MoutinhoL,BallantyneR,RateS.Consumerbehaviourin
tourism[J].StrategicManagementinTourism,2011,(2):83-126.
[14] WenBiyan.TheoryandEmpiricalResearchonCustomerPerceived ServiceQualityofTourismRnterprise[M].Beijing:SciencePress,2011?21-28.[温碧燕.旅游企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1-28.]
[15] PizamA,JeongGH.Cross?culturaltouristbehavior:Perceptions ofKoreantour?guides[J].TourismManagement,1996,17(4):277-286.
[16] ParasuramanA,ZeithamlVA,BerryLL.Aconceptualmodelof servicequalityanditsimplicationsforfutureresearch[J].Journal ofMarketing,1985,49(4):41-50.
[17] GusemanDS.Riskperceptionandriskreductioninconsumer services[A].//:DonellyJH,GeorgeWR.Marketingof Services[C].Chicago,IL:ProceedingsofAmericanMarketing Association,1981?200-204.
[18] MoutinhoL.Consumerbehaviourintourism[J].European JournalofMarketing,1987,21(10):5-44.
[19] TsaurSH.Evaluatingtouristrisksfromfuzzyperspectives[J]. 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7,24(4):796-812.
[20] MaserB,WeiermairK.Traveldecision?making:Fromthe vantagepointofperceivedriskandinformationpreferences[J]. JournalofTravel&TourismMarketing,1998,7(4):107-121.
[21] LeppA,GibsonH.Touristroles,perceivedriskandinternational 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3):606-624.
[22] HanJY.TheRelationshipsofPerceivedRisktoPersonal Factors,KnowledgeofDestination,andTravelPurchaseDecisions inInternationalLeisureTravel[D].Blacksburg:Virginia PolytechnicInstituteandStateUniversity,2005.
[23] QiCX,GibsonHJ,ZhangJJ.Perceptionsofriskandtravel intentions:ThecaseofChinaandtheBeijingOlympicGames[J].JournalofSport&Tourism,2009,14(1):43-67.
[24] DolnicarS.Understandingbarrierstoleisuretravel:Touristfears asamarketingbasis[J].JournalofVacationMarketing,2005,11(3):197-208.
[25] ReisingerY,MavondoF.Travelanxietyandintentionstotravel internationally:Implicationsoftravelriskperception[J].Journal ofTravelResearch,2005,43(3):212-225.
[26] CheronEJ,RitchieJRB.Leisureactivitiesandperceivedrisk.
[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1982,14(2):139-154.
[27] VerhageBJ,YavasU,GreenRT.Perceivedrisk:across.culturalphenomen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 Marketing,1990,7(4):297-303.
[28] QuintalVA,LeeJA,SoutarGN.Risk,uncertaintyandthe theoryofplannedbehavior:Atourismexample[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6):797-805.
[29] FuchsG,ReichelA.Anexploratoryinquiryintodestinationrisk perceptionsandriskreductionstrategiesoffirsttimevs.repeat visitorstoahighlyvolatiledestin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11,32(2):266-276.
[30] DolnicarS.Fearsegmentsintourism[A].//:Universityof Wollongong.CDProceedingsofthe14thInternationalResearch ConferenceoftheCouncilforAustralianUniversityandHospitality Education(CAUTHE)[C].Australia,2005?67.
[31] ChenNan,QiaoGuanghui,LiuLi.AStudyonthepreferredtravel behaviorsofoutboundtouristsbasedonpreceptionoftravelrisks:CaseonBeijingtourists[J].HumanGeography,2009,24(6):97-102.[陈楠,乔光辉,刘力.出境游客的旅游风险感知及旅游偏好关联研究———以北京游客为例[J].人文地理,2009,24(6):97-102.]
[32] DowlingGR,StaelinR.Amodelofperceivedriskandintended risk?handlingactivity[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4,21(1):119-134.
[33] FornellC,LarckerDF.Evaluati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s withunobservablevariablesandmeasurementerror[J].Journalof MarketingResearch,1981,18(1):39-50.
[34] WuMinglo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Operationand ApplicationofAMOS(the2ndEdition)[M].Chongqing:ChongqingUniversityPress,2010?213-215.[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13-215.]
一、相关概述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趋势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变动,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财务风险因素日益增多。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持续深刻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协调性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存。
财务风险是指对未来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未来所发生的损失的概率以及大小的不确定性。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识别机制来讲,识别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管理微观经济领域,就是将信息检测过程中所获取到的财务风险信息、实际检测结果跟相关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偏离正常轨道的偏离值,并根据结果分级发出识别信息。对于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来讲,包含了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识别以及财务风险的评价等相关环节。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分析
现代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模式改进的内容,二是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模式改进的步骤,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财务风险识别的整个管理过程。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及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测量评估,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有效结合财务风险管理成熟度理论,诊断并发现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企业实施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成熟度理论可以认为是企业如何通过成熟度模型来提升自身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过程的相关框架。财务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最初只是应用在财务风险导向管理的执行阶段,后来随着成熟度模型的不断成熟,逐步在财务风险导向识别制度建设、过程监管以及人员培养等各个方面强化了运用,实现了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所能达到的管理要求。
在进行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时,应当围绕单位日常经营财务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环节,将开发和计量相关的分析模型作为主要手段,同时还应当明确现代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手段问题,而是相应的企业经济关系及管理机制、管理组织问题。因此,要实现现代财务风险导向识别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还应当将识别管理过程放置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之下,得到相关政府机构的政策支持;同时合理设置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或者机构来合理确定和明确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机制,确定明晰的财务风险报告线,进一步提升和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及全体职工的财务风险管理参与水平都纳入到财务风险识别管理的实施范围之中。
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管理机制的方法分析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准确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对于企业来讲,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筹资、投资、资金收付以及资金运作等,因此要确定这些经济活动的财务风险性大小,对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在进行评估时依据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宏观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并对企业的投资人以及合伙人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和把握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以及社会认可度等相关信息。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以及信用等级的高低,评估其偿债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查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这里面既有内部来源,也有外部来源,如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动所引发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协调所引发的财务风险等,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经营财务风险。
及时构建企业危机识别的相关指标体系。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相关识别指标体系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构建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模糊处理相关指标,合理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出财务风险的评估值,依据财务风险的大小和相关标准,及时识别信息。在确定财务风险指标时,可以围绕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等进行指标设计。利用现金流量法来进行财务风险表示,如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等,计算企业的债务保障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以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笔者认为,《指引》虽然是对大企业而言,但所有企业都存在税务风险,都应正确识别、评估和防控,以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界定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此次的《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但作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应考虑后者。
根据《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说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税务行为的“合规性”,即涉税事宜均须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可穿插于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环节中)。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要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二是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识别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税务规划以及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税务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和相互制衡机制;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状况;信息沟通情况;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其他内部风险因素。分析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因素,有利于企业从高管态度、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技术投入与应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制度等微观方面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3、识别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的越权或违规行为;行业惯例;灾害性因素;其他外部风险因素。对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识别,有利于企业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规定、意外灾害等方面分析企业所处大环境下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
4、将风险识别细化。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并将风险识别任务细化,对于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可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和集团型企业,由于其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流程较长,不容易发现下属单位的个别风险,通过细化风险识别,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识别实际经营存在的税务风险。
5、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企业应建立系统、有效、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体系,时刻注意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该体系可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该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税务风险的比较与汇总,从而为以后的税务风险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
6、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分析流量图,形象地描绘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从一端的经济投入所涉及的税务业务开始,经历不同的过程和地点,到达另一端的产品或服务产出所涉及的税务业务,通过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融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存在的税务风险。构建风险流量图需运用恰当的风险识别工具,常见的工具主要包括风险检索列表、PEST问卷、SWOT问卷以及风险数据库等。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企业应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法规并及时更新;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基础信息系统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指引》着重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补充和发展,它没有拘泥于固有的风险要素框架,只是强调企业内部的税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和授权、风险评估和重要业务流程内控、技术运用和信息沟通等与税务风险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而其他要素则包含在《指引》各条文中,没有独立成章。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企业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重要经营活动指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具有复杂的复合风险,其中也包括税务风险。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1.1风险的不确定性理论分析
风险在经济的研究领域通常认为是不确定性或者是信息的不完全所产生的,其中所说的不确定性就是行为人主观行为目的和对行为过程结果预测间的差异。其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就是对过程未来的不可知,以及对过去或者是现在的信息没有得到完全掌握。同时在不确定上主要能够分为外生的不确定性及内生决策的不确定性。
1.2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者是相互得到融合发展的,全面的风险管理对控制目标和战略目标都有了增加,在改进后的风险管理则主要是事件识别以及信息沟通等几个重要的要素。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财务风险识别进行的风险评估,将风险在萌芽状态中加以遏制。从我国的公司发展情况来看,其在内部风险管理的机制发展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优化,其缺陷问题也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下面主要就我国的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结构没有得到完善,是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能够保障内部控制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内部控制主体也是公司经营的必要管理层,如果是在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得不到保障,那么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就是在风险控制的意识上还有待加强,随着全球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的公司企业也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面临的风险也更加的多样化和复杂。但在公司的实际内部风险管理的意识上却得不到提升,存在着投机心理,没有在公司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再者就是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内部风险管理的控制体系还没有健全,主要体现在公司缺少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由于在风险控制及管理上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又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等,甚至有的公司还缺少健全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上较为缺乏。这些方面对公司的全面发展就形成了严重阻碍。
2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优化策略探究
2.1加强公司风险意识
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需要在管理层的推动下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所以首先公司的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内部风险管理意识要能够得到强化,现代公司要能够正确的对待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此基础上来加强自身对内部风险防范的意识,理清公司自己及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上的责任关系,进而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预防风险的机制。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对风险进行审计的文化氛围,从而创造审计软环境,将审计文化的导向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辅助公司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将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2.2 培育优质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理念
公司的发展在内部风险管理的成效上有着重要决定性作用,优质的内部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环境要素,也是公司与其他公司竞争的基础。所以要在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的理念方面进行加强培育的力度,内部风险管理不仅会对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同时也能够从另一方面反映公司的整体价值观。只有在优质的风险管理理念上得到良好的培育才能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使之得到健康长久的发展。
2.3构建高效的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公司要想在现阶段得到优越的发展就要在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上进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公司的健康成长。首先要能够在公司的风险管理监控机制层面进行健全,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并非是建立之后就合理完善的,还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发展进行逐步的完善和改进。结合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建立能够跟踪公司应对风险的全过程,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更正。不仅如此,还要对公司的责任追究机制进行完善建立,公司建立合理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将其得到有效落实,这对公司的风险管理流于形式问题可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同时对人员的责任逃避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促进了公司各方面协作。
2.4加强公司的内部风险应对管理体系完善
这一方面主要从公司风险事项的细分开始着手,还要能够对公司风险事项进行全面的识别,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提前对风险进行识别,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要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确保管理者对公司发展战略的深化。另外就是为能够对内部风险科学的进行识别,公司可将风险进行细化,主要将其分为业务活动及公司层面风险,这样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应对。从内部的因素来看主要就是法律法规及技术因素等,在不同的行业公司就会面临不同的风险,所以在实际的解决上公司也要能够和公司自身的发展进行实施措施。与此同时公司要在内部审计主导的内部监督机制层面进一步的加强,充分的保障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结语
1、企业风险本质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变动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来说,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
风险的本质是指构成风险特征,影响风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有时被视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讨论风险的不同侧面。可以将其归结为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风险本质上就是三者构成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风险因素增加或产生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引起损失。换句话说,风险事故是损失发生的直接与外在原因,风险因素为损失发生的间接与内在原因。三者的串联构成了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对风险形成机制的分析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的安排都以此为基础。
2、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与企业目标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其自身特点的约束。由于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获利。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使风险成本最小。
(1)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2)确保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3)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4)确保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5)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3、企业风险管理的流程
(1)信息收集:企业要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资料。(2)风险评估:企业要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3)制定策略:风险管理策略,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4)提出方案:企业要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如: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损失事件管理等)。(5)监督改进: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以及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等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二、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风险管理一般应包括八个方面的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这几个要素主要来自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和管理流程整合在一起。确定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主要就是判断八要素是否存在,是否运作有效。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分析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1、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风险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缺乏整体风险意识,未形成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企业缺乏独立的垂直管理的风险管理部门,功能性风险经理的岗位和职权尚未独立,基层风险管理职能未实现集中。企业风险管理人才仍然显得相当匮乏,尤其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而实际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人员的质量要比风险模型的质量更重要。
2、风险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应有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监管目标这四个目标。根据战略目标设计各业务风险的经营目标,明确报告目标以使报告准确和有效,提出明确监管目标并确保遵循。我国企业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指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监管目标,但战略目标和各项经营目标的协调性缺乏统筹。
3、风险识别机制缺乏系统化
企业的风险识别是兼顾过去与未来的识别技术的组合,同时要以相应的辅助工具作为支撑。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反应速度和主动性,提升经济资本的配置效率,必须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识别机制。我国企业风险识别机制缺乏系统化,主要表现为:风险识别活动缺乏整体性,风险识别标准缺失;风险识别权责不清晰,前、中、后台分工与合作不够;风险识别活动覆盖有限,识别活动有盲区。
4、风险评估缺乏量化标准
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建立量化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和市场风险评估系统,并将操作风险的内部计量包括进来,形成一体化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使风险评估的结果能够相互比较以利于决策,使经济资本能够在不同业务之间合理配置。然而,我国企业大多对风险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往往通过现实损失来衡量风险的大小。
5、风险控制和处理的方法有限
在企业的经营中,并不是所有的风险损失能防范的,比如市场风险、系统性国家风险。因此,企业也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面向风险损失的处置问题。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与处理的方法不够充足。
6、内部控制活动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只有建立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四方面:第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确切、不完整,高级管理层自我约束不够;第二,我国企业在内控与发展、内控与风险的关系上认识存在偏差,侧重于抓眼前效益、抓规模,放松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违规违纪现象严重;第三,对所属分公司控制不力,重任务布置、轻检查管理,内控规章制度缺乏落实,形式主义严重;第四,内控规章制度不健全,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方法与现代企业业务经营发展和风险控制不符合。
7、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缺失风险管理所需的业务信息,企业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无法掌握准确的风险敞口。风险管理信息失真,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受到直接影响。
8、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对风险事后管理上,对风险的事前、事中控制所做的工作比较少。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上存在空白。
三、企业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企业应该以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保持稳健的经营方式,努力以风险管理偏好引导经营业务拓展,在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内提高风险回报水平。
1、创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风险管理环境包括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权责分配以及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我国企业应从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构建垂直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养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等,循序渐进,逐步创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2、设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目标有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监管目标四类,因而我国企业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3、健全风险识别的流程,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
从我国企业识别实际情况出发,依据风险偏好、容忍度和设定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识别管理要求和风险识别的工作流程,确定风险识别的精度、频度、深度和广度,设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管理办法,并引入先进风险识别技术工具。
4、提高风险评估技术水平
针对我国企业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通过现实损失来衡量风险大小。我国企业应该对风险运用模型进行评估,但由于缺乏操作风险数据的积累,操作风险评估体系还是空白。因此,企业必须优化改进风险的评估体系。
5、建立企业风险处理体系
我国企业要建立风险处理体系,补充细化、提炼和归纳风险应对策略的具体措施,逐步优化风险应对决策程序,提高风险应对过程的科学性。
6、完善内部控制活动的运行机制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运行机制的改进和完善要牢固树立严格内部控制的经营意识,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建设,认真抓落实,要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防止管理漏洞;对于权力制约机制,要完善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的制度和民主集中议事制度;在内部稽核监督方面,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由董事会以及董事会直属领导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7、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风险报告渠道
我国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风险报告渠道,不断加大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使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前瞻性和连续性,让信息系统涵盖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同时具有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通过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完善的工作制度和通畅的交流渠道,以保证风险信息的充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