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的利与弊辩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

第1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教师“取其精华”,制作专题网站

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小学生上网获取零散的知识,其能力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退化。因此,笔者针对“小学生上网利与弊”主题,在网上取其精华,搜集、筛选众多系统、全面的知识信息,并基于学校博客平台,制作“网络知识专题网站”,栏目有网络魅力、网瘾症状、网瘾危害、文明上网、家教之窗等。

2.学生“取其精华”,筹备手抄报比赛

为调动全员参与积极性,笔者班会课前先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小学生上网利与弊”的手抄报比赛。学生根据教师设定主题上网搜集、筛选信息,编抄报过程,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过程。潜移默化中,学生体悟“有目的、有计划地上网搜查资料”是合理利用网络的一种做法。

未成曲调先有情——营造氛围,引导入境

“制作专题网站”、“开展手抄报比赛”,这些只是班会课前期“热身运动”。真正班会课开始,笔者这样营造氛围,引入情境:

1.巧设班会地点,营造班会氛围

由于班会主题为“我们,不做网络奴隶”,因此,笔者选取网络教室作为本次班会课地点。同时,网络教室四周张贴学生班会课前期准备的手抄报,营造网络班会浓郁氛围。

2.呈现真实画面,引入上网情境

视频、声像、画面,给予学生冲击力极大。班会开始,笔者从学生实际入手,播放班内学生上网录像并请学生谈论其中上网问题:没控制好时间;没控制好聊天内容;没处理好作业与上网关系……由于视频来自学生实际,因此他们看得认真,议得热烈,教师相机引出班会主题。

何愁无处下金钩——构建阵地,自我教育

1.网上心理测试,及时认识自我

网上心理测试,能保护学生个人隐私,而且答题完毕立即得知答案,及时审视上网健康程度。基于网络环境,电脑程序自动统计所有学生测试数据,使教师能短时内获悉全班心理测试情况。教师适当提点,学生内心自然会有种紧迫感,因为没有哪个学生甘心成为网络奴隶。

2.妙用网络技术,激活辩论气氛

(1)旁征博引,穿插视频图片

正反双方辩论过程中,分别穿插引用班级博客素材与“小学生偷铁卖钱上网”的案例等。丰富、翔实、形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更增加辩论赛可看性与教育性。

(2)秒数计时,渲染紧张氛围

笔者利用网络课件,设计并制作出秒数限时效果。辩论赛中,辩手发言分别限时20秒、60秒、90秒,一旦超时,网络课件自动发出警告声,渲染辩论赛紧张气氛。诸位辩手听着限时秒表声,不由自主加快语速。现场极富辩论赛效果。课件画面如上页图1所示(限时至毫秒)。

(3)辩论互动,引发全员参与

一般来说,辩论赛场上辩手参与辩论,场下人员局限于观看。主题班会课不能仅让几个学生展示,应该使更多学生“动”起来。因此,笔者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加入互动环节。例如,台下学生根据台上辩论小主席提示,每个辩论小环节后,根据自己聆听感受,举起手中红绿牌,给场上正方或反方投票表示支持;还可在辩论赛“盘问阶段”,向场上辩手提问,或“陈述辩论”阶段,起身补充观点。如此互动,大大提高辩论赛参与度。

(4)网上投票,及时给予评判

辩论结束,场下学生在电脑上实时投票选出支持率最高一方及一位最佳辩手。同时,大屏幕以柱状图不断上升状态,形象呈现出正反双方及最佳辩手支持率。其中,最佳辩手投票气氛甚为紧张,有两个辩手票数支持率非常接近,一直不停上升。那激烈递增竞争场面,扣人心弦(如图2)。

总之,此辩论环节,笔者尝试用“童声”影响“童心”,各位辩手自身获得教育,更给观看辩论的其他学生以深刻警醒。

3.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生认知

为让学生深入了解网奴危害,激发学生不做网奴的意识,笔者在学生辩论赛结束后,又播放了网瘾危害案例。学生看后,对上网弊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如网络游戏,害人不浅,毁了××的前程……网络资源精彩纷呈,只要教师有心关注,总能找出不少有益素材,强化学生认知。

能探风雅无穷意——网上研讨,多元评价

网络环境智能性有助于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寻常班会课无法企及。学生透过“网络探究室”发表“健康上网”观点,人人能在同一时间畅所欲言、分享同伴看法。教师在网上可为学生精彩发言“鼓掌”,或送上“鲜花”,或突出“加大”优秀言论字迹……这新颖的网络评价手段,大大激发学生研讨积极性(如图3、图4)。

要把金针度与人——网络实践,拓展延伸

1.创编网络歌曲,拍摄MTV

学生在创编、学唱、拍摄《文明上网歌》MTV过程中,将文明上网的要点了然于心,这自然熟记的状态,远比教师“说一千道一万”有效。

2.网络征文比赛,铺设行动之路

学生通过一堂班会课,只是获得某种教益,懂得某些道理,真要付诸于实际行动,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笔者在本堂班会之后,接着开展了《怎样做一名新时代的网络少年》征文比赛。所有作品录入班级博客,供所有学生一起阅读、学习。网络征文竞赛,促使学生班会课后思考以后的行动实践,努力践行一位网络好少年。

3.争做网络天使,小手搀扶大手

第2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网络教育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为:“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扩张与发展,一方面,网络成为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和产生新创造的快乐源泉;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为部分青少年荒废工作与学习、逃避现实生活和沉溺虚拟空间的险恶陷阱,甚至成为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直接诱因。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网络道德教育应当得到极大的重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利用网络,确实发挥政治学科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探寻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提高思想品德学科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度。

二、教学案例

1.教学准备

以《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七年级上)为例来探讨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能通过活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的功能,合理安排使用网络的时间,积极主动去利用网络而不被网络所使用,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教学的思路:

(1)教师使青少年能全面获得关于网络使用方方面面的利与弊的知识和信息;

(2)教师和青少年一起探寻和澄清关于网络使用、网络过度使用的界限以及他们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

(3)练习做决定、设定生活目标、交流、拒绝、抵制压力的技能;

在课前我准备了有关网络成瘾的案例;建议学生上课前做“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的调查;搜集关于网络使用的利与弊的知识和信息。

2.课堂教学

我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网络连接你我他,激起学生的兴趣。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一下因网络而引起的各种问题。下面的这个活动让我们思考网络对你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请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圈。我出示一团绒线球,介绍活动规则:教师摸住绒线球的一端,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用一句话来说说网络对自己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并说出自己希望能怎样使用网络。可以采用以下的句型:

我某某某,喜欢(不喜欢、讨厌)使用网络,因为网络让我(给我带来了)――,我希望我能――

当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张用绒线球织成的网络时,可以就这张“网”和学生进行以下的一些对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张网络中的一个端点,与我直接联系的虽然只有两个人,但通过网络,我们和所有人都有联系。网络使我们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那么,同学们认为:网络使用对青少年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个过程是让学生从鲜活的情境转入问题探究中,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交流。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希望引导学生直面网络给自己带来的有利和不利,自己来总结网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能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学会使用网络而不是被网络使用。

师:据媒体报道,至少10%的中小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专家指出,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电子游戏,就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症状。电子游戏是中小学生娱乐的一种方式,但沉迷于玩电子游戏有很多危害:对视力、神经等造成损害,使大脑的灵活性下降,影响学习成绩,诱发寻衅滋事,勒索财物、打架斗殴、参与赌博等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可从四个方面入手:家庭、社会、学校、自身寻找原因和解决对策。

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抗拒诱惑计划”(包括网络及其他的诱惑),并按计划实施,一个月后检查实施情况。除了学生自评之外,还要发挥他评的作用,让同学或家长作为此项计划的监督人,帮助自己实行计划。

三、总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讲到底,采用“注入式”“满堂灌”“题海战术”,教师教学活动中片面强调课堂、课本,以教师为中心,为了换取高分数,抑制了学生们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与发展。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德育的实效性。自从尝试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成了他们的心灵俱乐部,学生在课堂上,人格得到了尊重,情感得到了体验。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通过自由地讨论与辩论,使观念得到澄清。3.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宽松的气氛与环境便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主体性人格得到体现,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得到培养。4.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步增强。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信息,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以便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更有目的、更有思想地交流互动,体验情感。5.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有了明显改善。传统教学重“知”不重“思”,教学目标过分强调知识方面,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明显不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受到严重忽视。在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德育的知识侧面,更着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学生更明显的感觉是这些道理不是教师说教来的,而是自身感悟到的,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网络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天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朱明光,蓝维等著.《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3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中政治;途径;方法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与发展,同时网络技术也在这种普及下得到了迅速的覆盖,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对信息传递过程中表现的突出的快捷性与知识传播更新获取的便利性,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媒介。高中政治作为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学科,同样需要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实际课堂的运用过程中,收获良好教学成果并非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因此,若想分析其应用中最有利的途径与方法,我们还要从其优缺点的分析着手。

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中优点与弊端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情的都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同样存在相应的利与弊。

从其应用的优点看:首先,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是以直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的同时,运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把学习的重点展示在学生面前,而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运用此种教学方式,自然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根本提高。其次,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角度看,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把较为抽象的政治概念形象化,从而帮助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从其应用的弊端看:首先,由政治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教师制作课件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还存在着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问题。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多媒体教育过程中把课件作为电子书一样的普通文档,与以往灌输式教学的区别仅在于电子化的应用,而非本质的变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行为关系逐渐淡化,使得教学成果愈发的不明显。许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功能,在政治知识讲授过程中,将全部的知识点集中在多媒体之上,从而使得知识讲解层面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成果的大大下降。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笔者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优缺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应用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政治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制的能力。相较于高中其他学科而言,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取材广泛的特点,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社会性、复杂的综合性和科学的实践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掌握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肤浅的皮毛,而是要深化技术的掌握,从而为丰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丰富与多样化奠定基础,确保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精制化。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手段是增加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政治多媒体化教学成果的增长。依据教育学理论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对教学成果的收益上有着较高的促进作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绝不是师生互动的阻碍,而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辩证法的学习是一教学难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效设计,开展师生辩论、生生辩论等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对辩证法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增强教学成果的收益。

第三,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全面认识,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也是当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盲点,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变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太过花哨的使用多媒体造成教学内容偏离的后果,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教学需要作为基本诉求,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效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发挥。

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使用的利与弊,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一定教学目的性的独运匠心的设计,就能够在根本上促使多媒体网络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做到完美结合的同时,促进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凸显,从而实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及政治思维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兰善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6)

第4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育;英语教学;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实质上就是教育观念、思维模式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一、英语教学呼唤着信息化

新时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组织者、学习资源和信息的管理者及研究者”。在英语教学中,成功的话题讨论是课堂内容的精华所在,是将课堂的气氛推向的保证,是语言服务于“使用”的最佳体现。信息化时代为话题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英语工作者,应该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拓展话题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信息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优化教学过程,不仅仅满足于教科书。而网络环境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它要求教师具有开拓新的工作热情,并付出比传统教学多得多的精力与耐心。同时,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技术,它还要求教师本身还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制作网页、上网搜集信息、制作课件等。

三、对话题设立的研究

在话题设立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我们必须基于一定的研究基础之上。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具有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的个体,因此第一步必须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研究。我们的调查的范围涉及学生平时的阅读层次面、关注的话题及日记记载的内容等等。我们可以在话题中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如引入“克隆人”的话题讨论。它不仅涉及生物基因工程,还涉及社会伦理问题,使学生在趣味看认识到“克隆人”的利与弊。

四、利用信息环境,开展多种话题讨论形式

1.演讲式。演讲式的话题讨论就是让学生处于某一个人的位置,去思考解决某个问题。

2.辩论式。辩论式就是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分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并在过程中给予评价。

3.报告式。报告式的话题讨论必须是在一个课题任务――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发言。报告的好处在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和锻炼主体精神,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转为“主动的探索”。

4.讨论式。讨论式可按人数分成不同的组,每组2~4人。组长由成员轮流来担任。组员各抒己见,组长组织整理信息并作代表发言。讨论式是一种常见话题讨论形式,它有利于学生对分散知识点的归纳、组合,培养他们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第5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关键词:职校生 网络 手机游戏

0、 引言

职校生与中学生相比,独立性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更小,加上手机价格的下降,所以手机在职校生的普及率非常高。通过我所带过的班级调查估算得知,90%以上的学生持有手机,且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渐渐发展成手机挂QQ、听音乐、玩游戏;利用手机上网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发帖、投票活动;利用手机作为考试作弊工具更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何对待和引导职教生对手机的使用问题,已是我们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

1 、手机带来的便利

手机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可以及时与家长和老师以及同学沟通;手机可以利用上网查阅资料,帮助学习;拍照功能可以随时拍下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学习之余还可以玩智力游戏,开发智力、调节大脑等。

2、 手机带来的弊端

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产生了手机使用的弊端。

首先,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职校生每月话费大部分在 20—50元,少数甚至达上百元,可见同学们的消费也是较高的。另外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快,职校生虚荣心强,攀比心理下追求更新款、功能更强大的手机,会给家长带来更重的负担。

其次,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有学生在宿舍熄灯后长时间玩手机而不睡觉,对身体及学习成绩带来坏的影响。

再次,影响校园治安。手机聊天,容易让职校生过早的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例如,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去作为谈恋爱的“良好工具”,手机便成了早恋的帮凶,方便“增进感情”。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住校生的手机在宿舍里也经常出现失窃。一些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路边发短信,丝毫不注意身边的车辆行人,这种情况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题,手机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最后,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手机可能成为考试作弊工具,不少学生在考试期间,通过手机传送答案、相关信息,让监考者防不胜防,看似方便,实质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作弊心理。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其弊端并且想办法去解决它。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对策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杜绝学生使用手机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在允许职教生使用手机的基础上,实行一些有效对策。

(1)利用班会召开主题辩论《学生在学校能不能用手机》,提高学生对正确使用手机的认识。学生在辩论赛准备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现象的积极和踊跃,双方学生都精心做了准备,都为了辩倒对方而找材料、搜证据。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唇枪舌剑,辩论异常精彩和激烈。辩论的结果双方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双方还是达成了共识:使用手机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此外,学生们也一致认为,短信是他们最喜爱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辩论比赛,同学们都表示他们一定会避免弊端,尽量发挥手机增进亲情交流、便于交流和相互联系的优势。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同时给班级里的学生定规矩:上课期间,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一旦谁的手机在发出声音的话,老师将手机交给班委、学生将手机将给老师,由对方保管一周作为惩罚。

(3)学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2009年以来我校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在我所带的班还写进班级公约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核。

(4)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同题。

(5)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6)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而言,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其次,家长们在为孩子买手机和付话费的同时,要多关心关心孩子们究竟用手机在做什么。必要时调取其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等。

4、 结语

总之, 在当前环境下,要处理好职校生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足实际,大胆施为,探索独具特色的有效的工作方法,疏引结合,构筑起一道道德与技术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在校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的蓝天碧海中健全心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积钧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研究[M].湖南大附中海口中学

[2]李振宇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J].科技信息.2011(10)

[3]杨阳. 浅谈中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J]. 科技资讯. 2007(30)

第6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21世纪被公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人类健康、生态平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命科学成为科学大系统里最有竞争力的带头学科,引领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基本国策。21世纪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在这一历史时期,高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懂得一点生物学的知识,成为所谓的“生物盲”,将无法适应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加强生命科学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有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对民航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应该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以整体素质教育为主,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层次整体素质教育。《生命科学概论》是一门融合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是当今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著名大学,如哈佛、剑桥和斯坦福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全校开设类似生物学课程,1995年以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重点理工科大学也陆续把《生命科学概论》列为非生物类专业的限选或必修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也面向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导论》的公修课。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发挥航空器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开展航空人因工程研究,开展在航空环境下飞行员的行为及作业工效研究,弄清飞行员与航空器在航空飞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提出航空器飞行器的适人性设计要求、安全救生与防护措施、评价方法以及人员的选拔与训练方法等,使人、航空器及其所处的飞行环境有机协调与配合,探讨航空环境对航空人员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对抗措施,为航空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这些将大大促进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民航院校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增加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对人体自身的了解,将有利于学生发展仿生的设计思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来更好地为民航服务。

二、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集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行业院校,在校学生均为非生物专业。学校利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师资力量从2006年开始给全校本科生开设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生命科学概论》,深受学生欢迎,每学年选课人数达到800人。向非生物学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于“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从介绍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物质基础入门,衍射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从细胞到细胞工程;从生物物质代谢深入到生物遗传的本质———基因,从基因到基因工程,直至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物的奥秘;同时还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上描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科学性、趣味性、学科交叉性和贴近生活性的内容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与我们人类自身生存和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得到提高。讲授内容在注重系统性的基础上包含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最广泛运用的生物学技术手段、最热点的人类疾病、最新的交叉学科等等。我们密切关注科技最新动态,把其中反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最新进展的内容及时移植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例如:在“遗传”部分介绍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慢性疾病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近况;在“病毒”部分介绍SARS、H7N9等疾病的致病机理、防治途径和治疗方法;在“免疫系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在“环境”部分介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等。这些“时尚”新内容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命科学概论》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知识难点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东西更易于接受、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组合方式讲授课程,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另外,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生物学相关影像资料,给学生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例如播放科教片《人类消失之后》,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开展课堂主题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组织开展了课堂专题演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重要前沿问题的题目,如生物芯片、基因工程、干细胞、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基因食品等,把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组确定一个主题,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写成小论文,并做成幻灯片在班上交流演讲。这样增强了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利用、团队协作、论文写作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快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甚至危机。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综合性,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科学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他们捕捉信息、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教师初步确定当前生命科学具有争议性的热点社会问题,如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克隆人的利与弊、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垃圾焚烧的利与弊、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等。学生通过分组每10个人一组,每2组自由选择一个辩论主题作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每个班级推举一名主持人来主持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并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计算方式为: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由课堂出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以及课堂小论文(占10%)三部分内容构成,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撰写课程论文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但评价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完成作业的质量,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多元化的考试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且避免了少数学生平时不学习,通过考前突击准备获得较高分数,导致课程成绩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四、思考与建议

第7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首先在思想方面,我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其次,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做好教学工作计划,不早退,不迟到,做到了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第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 40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教学新思路;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演讲朗诵会、读书活动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第二,抓好学习方法的转变。第三,搞好班级卫生,树良好形象,第四,积极稳妥地展开班级竞选活动,将竞争纳入工作轨道,同时借鉴他校的经验,采用成绩名次与日常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量化,分组竞争,给个人加减分,期末总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班级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感情。第五,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积极备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采用交流册的方式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应该说,班级管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四,成绩方面:上半年本人担任初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五班的班主任工作,班级的文体活动及学习成绩都走在级部前列。

下半年担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五班的班主任工作。期中考试所教语文学科也到达了优秀,班级总平均分第一;五科竞赛的学科成绩也较期中有了很大进步。

在秋运会中,班级总分获级部第二名,在政教处组织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班级;在校团委组织的“网络与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的大讨论中,班级获得优秀组织奖,班级还参加了辩论会的决赛,崔琦惠同学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

第8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 课例分析 新课改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实施了几十个春夏秋冬,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在课改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以信息为主要特点的突飞猛进的新时代的形势下,在高考制度的改革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给教学改革设置了障碍,信息技术教学课改之路在何方,教学改革何去何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将课改理念落实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下面笔者根据新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的一节课《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新课改理论的运用策略。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二节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之作”――教材的第一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上好、上出精彩,学生会学、学得开心、学得兴致勃勃,是成功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新课改的主题。

教学片段:“温故”――讨论、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讨论和回答: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装性。)

教学片段:“知新”――导入新课。

展示“海上求生”的视频画面“正在沉没的泰坦尼特号”,以及介绍这个视频的相关资料。

提出问题:这段视频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信息与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由这个视频资料和问题的讨论,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学生引领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1.自主阅读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都是新课改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学、互学,激发和培养探究、求实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态度。

教师:阅读教材,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信息技术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

教师:IT是信息技术的代名词,你知道IT的完整形式吗?那么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门技术?

学生:IT的完整形式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储存、处理和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技术。

教师:古时候,人们用“学富五车”形容人的博学,而今天一张薄薄的光盘所容纳的信息远远超过“五车”。

2.讨论交流。

教师呈现一些文献资料,如马拉松比赛的起源;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去天下;卫星传播和光纤传播等,通过这些资料的了解、讨论和交流,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及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好信息技术的欲望。

三、实验活动,学生动起来

学生动起来是新课改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假设性的实验活动:假如A生是远古时代的“人类”,没有语言;B生是现代人。给A一个字“跑”,让他把这个字的含义传递给B,B再根据A所给的信息,说出信息所代表的汉字的意思。

1.展示更多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并让学生交流后小结。

2.展示可视电视、MP5、液晶显示器、条码扫描仪、Dos操作界面等,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开展课堂小辩论

在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后,师生总结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正、负面影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对这一内容说教用途不大,45分钟的课堂教学即将画上句号,学生疲惫之感不可避免,此时的灌输毫无意义。如果把学生从“筋疲力尽”中再让其愉悦地投入学习中,课堂就会再次推向。

如以“上网的利与弊”而开展“课堂辩论赛”活动,A组学生认为上网利大于弊,而B组学生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并各执己见,通过生活、学习中的活生生的实例丰富观点,使观点有力。

这个活动的开展无疑将课堂推向,学生在辩论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更多的上网的弊端的事实让学生明白网络成瘾带来的心理疾病及引发的社会疾患。

教师展示《全国青少年网上文明公约》,这个公约的学习既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的总结和提升,又是促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

再以讨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交流,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后反思

这节课以兴趣的激发为主要目的,以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问题和活动为教学的主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教材,体现教师驾驭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凸显教师的整合信息素材的素养,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树立榜样。

课程改革在笔者的课堂中表现为一丝丝的“转变”,改革的切入点小,以课例为载体,上好每一节课,并将成功的经验、好的做法慢慢渗透到整个教学中。教学改革虽然深入人心,但改革步伐还没有真正迈开,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们共同参与思想的转变、方法的改革,以新课改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信息技术教学将永远不过时。

参考文献:

第9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

语文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工具性,所以学好语文课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慢慢累积和沉淀的过程。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发展才是主体。为此,如何利用语文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就以高中语文课的早读课为例,探究了语文早读课与学生素材积累的关系,并希望高中语文教师能重视早读课,优化早读课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早读课 高中语文 素材积累 综合素养 全面发展

就目前来说,早读课的效果不佳。学生对早读课也重视不足,在早读课上,学生的活动较为单一,无非就是背诵学习过的文章,学生经常感到枯燥泛味,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偏低了。所以说,在高中语文的早读课堂,无论是在早读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都需要调整。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早读课其实就是学生知识巩固、能力拓展和素质提升的课堂,只是在早读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方位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多角度的释放、学生的自觉性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引导等等。如何上好早读课,利用早读课增加学生学习素材的积累,提升他们的素养呢?下面笔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同仁们共享。

一、重视早读课,优化早读的内容和形式

要想在早读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素材,提升他们的素质,首先必须给予早读课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须改变以往的早读课怠慢态度。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给予重视,作为教师要做到早读课必到,并做好相关的辅导和督促工作。作为学生,不准迟到早退,在早读的时候还要认真、专心。如果师生对早读课都给予了重视,那自然早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其次,要优化早读课的内容和形式,以往的早读课比较单一,学生会感觉背书的枯燥泛味,为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和学习内容的需要,及时地调整早读课的内容,就早读的内容而言可以是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诵读,也可以是课外知识的拓展、美文佳句的赏析,也可以是文学著作的阅读、新闻杂志的翻阅等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早读课的形式上,可以实现多元化,如背诵、诵读、阅读比赛、辩论赛、文学创作、诗歌赏析等。总而言之,早读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学情,不做无用功,谨记切实可行、优质高效。

二、丰富早读板块,突出知识积累

高中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主要的目标还是积累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和文学创作能力、掌握语言技巧、提升审美和交际能力。为此,早读课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早读课堂能丰富早读课的板块,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早读课也要做到梯度早读,实现分层早读,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积累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可以适当地放宽他们的早读内容,可以适量地增加课外读物的赏析和利用。比如我在教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的内容《获得教养的途径》之后,在早读课上,我先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文章及片段,如背诵《劝学》 《师说》 ,这是基础工作。然后我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类似的文章,并掌握其中精美的论述。在现代社会,网络学习已经成为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早读课堂,我又让学生开展了以“网络学习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辩论赛,学生不但了解了网络学习的利弊,还能修正他们存在的错误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掌握高效的网络学习方法。在早读课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学习途径和学习心得。让学生们集思广益,把这些有效的学习路径都让学生全部掌握,方便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总之,早读课就是知识积累的有效课堂,教师在设计早读板块的时候,一定要整合学情和学习内容,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早读板块,其一般的思路都是先让学生掌握既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增加素材积累,最后拓展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注重德育教育,突出素质提升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高中语文拥有德育的优势,所以在早读课堂,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提升文学修养外,还要发挥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功能。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早读的内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教育、修养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早读课的内容不仅仅是朗读和背诵,还要体现一定的人文气息。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三维目标,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就必须利用好早读课,突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品质品德。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颂》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祖国山川颂》 《长江三峡》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土》等文章,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感觉到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受中华儿女的团结与奋进。早读课堂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比赛,并做好相关的评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二来可以萌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开展有效的情感熏陶和德育教育。

早读课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依据学情的变化、教学内容学习的需要及社会形势的变迁自觉地进行调整,并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品德品质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吴超.如何高效开发利用高三语文早读课【J】.语文教学之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