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医学教育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新的医学模式的出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求对患者有全面认识,不仅局限于病情,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其他方面予以治疗,如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状况等,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应具有人文素质。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有利于树立其人文精神,使医学生,培养其成为一名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生,同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正常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医学人才更应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加强医学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从而培养社会进步需要的全方位人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人的生物学因素,而忽视了其社会属性;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当今社会医患矛盾日益激烈,人们对医务人员的评价较低。认为有些医务人员医德不高,缺乏对病人的精神关怀,没有真正尽职尽责。医生为病人看病除了让患者身体恢复健康,还应考虑其经济利益等因素。但是有的医务人员将重点放在如何谋取利益,违背了职业道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医生人文知识匮乏,没有将职业理念落到实处。因此,。要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教育,使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医学生是人们生命的未来守护神,要使其成为全面发展、道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院校必须对医学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2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2.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教育被边缘化。
尽管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出现,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虽然很多院校都出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案,但是只将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其他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也只是通过增加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开设,对更深层次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应地在人文教育投入方面也不够理想,严重削弱了人文教育的教学效果。使得医学人文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
2.2课程设置重医轻文,教学安排随意性大,存在着不合理性。
首先,在长期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医学院校仍以传授医学专业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较重,无暇顾及人文知识的学习,对人文教育缺乏或重视程度不够。在此影响下,忽略对人文知识的学习,造成了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学校开课的随意性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对医学人文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破坏了人文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第三,尽管医学院校均开设人文教育课程,但其教学仍然采取传统“满堂灌”的方式,缺乏应有的“实践课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体验,无法在各种实践中感受和领会人文精神的博大内涵和深远影响。使人文教育虚有其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医学院校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的形成。
2.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大多数医学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仍不合理,人文学科建设较薄弱,人文社科类教育师资匮乏,大多数医学院校中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均毕业于非医学院校,尽管在医学院校受到医学相关的熏陶,但是对医学知识缺乏基本的、系统的了解,不能从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在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没有将医学知识和临例进行有机的结合,导致文医分离;而医学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毕业于医学院校,他们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技术,但受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讲授,对人文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缺乏对人文素养的渗透,不能将临床查房与医学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忽视了对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医文分离。而在美国担任人文课程的教师,不仅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具有很高的素养,同时还是医学专家。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人文教育的质量,还可以保证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与美国相比我国人文课程师资力量略显薄弱,由于学科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虽然能够较好地完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往往很难实现人文教育与医学相关实践活动的完美融合。
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
3.1转变医学教育模式,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点于转变教育模式,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大健康观的需求。医学学科包括科学和人文两种不同属性的知识,作为医生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和技能知识,更要掌握深厚的人文知识,并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体现在医学的行为当中。在成才中成人,将就业与做人有机结合。树立全面发展的医学教育理念,强调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专业知识的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创新医学教育的新模式。
3.2构建全面科学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综合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习阶段医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贯穿于医学教育始终的、完整的、科学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要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有必要对目前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课程内容应涵盖文化基础、人文、医学科学等类型,还可以增设一些医学临床相关的人文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医学和法律等社科类学科的交叉,如医患沟通、卫生法学等,科学合理的设置人文课程是医学人文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要改变当前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当中的不合理现象,须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培养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形素养的要求为依据,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生自身成长的他点,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另外,还应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实践能力。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医学的社会内涵,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医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其真正做到“仁心,仁术”。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传播者。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医学院校的专业特殊性使得其中的人文教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而医学专业教师又缺乏人文知识的现象长期存在。所以,要注重医学类和人文类教师专业知识的互融互通,人文类教师可通过参加医学课程听课旁听的方式补充自身的医学知识,增加其对医学教育要求的了解;对于医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师教育培训和知识讲座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的人文意识与人文践行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修养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加强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教学观。
3.4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音乐教育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针对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一些法规和政策,能为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但是,这些法规和政策比较片面,不够深入,许多法规都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办学模式落后。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属于公办院校,其办学模式的相似度很大,办学形式非常单一,基本是在国家的扶持下运营的。但是,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却是多元化的,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单一的办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高校的学生管理作为学校办学内容之一,也必然会受到办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管理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管理的效果自然也不太理想。(2)生源质量不够高。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高校的招生标准在不断的放宽,导致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为大众教育,致使部分学生的素质即使达不到大学生的标准,也能进入高校学习。比如,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高考录取率就已经高达60%,在2013年和2014年,高考录取率还分别达到了75.11%和74.33%。于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管理难度也在增加。此外,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使得他们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方式都不同,使得学校的管理目标只能分层次实现。
1.2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1)基本只注重专业学习。在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中,基本只有音乐专业安排了与音乐艺术相关的课程,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选修课接触相关知识的熏陶。即使是音乐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道德方面的内容却很少涉猎。尽管许多高校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思想却没有转变过来。比如,理科类高等院校基本没有开设与音乐有关的专业,所以学生基本没有接触音乐的机会。而在专门的音乐学院,绘画等专业也基本没有开设音乐课程。(2)音乐艺术教育起步晚。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要晚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的缺陷导致的。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都更加重视文化类教育,而不太注重艺术类教育,学生如果想在音乐艺术方面有所发展,就需要在专业的音乐学院学习。并且,我国社会普遍认为,音乐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局限,社会对音乐艺术类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因此,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会受到多方面的阻碍,这也是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解决问题的策略
2.1利用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工作后,会接触到形形的人,在工作中必然会跟其他人共同协作完成同一项工作,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要富有集体主义荣誉感。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由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组织一场音乐合唱比赛,或者组织学生表演音乐剧,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分别组成小的团队,选择合唱比赛的曲目、音乐剧表演的主题,并对演唱和表演形式进行具体的规划。从最初的确定团队成员,到整个表演的组织、规划、排练,以及最后的台上表演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整个团队的荣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富有集体主义荣誉感。
2.2利用音乐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爱的,但却不是所有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都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素质教育要求高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利用音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比如,学校可成立音乐社团,定期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并要求音乐专业教师对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懂得如何去评价一首音乐作品,如何去欣赏音乐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方面富有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气质。并且,通过音乐鉴赏活动,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能够通过动听的旋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在美的熏陶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艺术教育是高校美育教育的核心部分,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融入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心理的健康的发展。并且,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莉.浅谈音乐艺术教育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结合[J].艺术科技,2016(6).
【关键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人文
艺术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35-02
我国医学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质较低是其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此,应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广西科技大学结合临床岗位的素质要求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进行了构建医学高职高专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医学院校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当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管理艺术化、服务人性化、环境家庭化和医务人员的审美观与人际沟通艺术,以及手术的工艺等都渗透着各种人文艺术元素。这种变化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人文艺术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而长期以来,我们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文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也提出:人文艺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所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地位。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有助于启发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强化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建立“普及型与提高型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普及型”即把艺术类课程列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与本专业相关联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并以观赏、讨(评)论、讲座、体验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型”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以课外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活动、职业礼仪培训、艺术讲座、艺术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1.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广西科技大学于2007年7月将艺术鉴赏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2个学分(总课时32,其中理论12课时、实践20课时)。
2.课程内容。由于学制为三年的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二年、临床实习一年,而且医学课程繁重。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方面的精力投入更显不足。为了解决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与人文艺术课程开设所占用专业教学时间的矛盾,主要结合医学职业特点,开展教学内容的重整:(1)美学与医学。根据医学审美原则对医学生进行自身审美教育、审美能力培养,在传授美学和医学美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参与医学审美实践,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和分辨美与丑的能力,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能力。主要内容有:美学基本原理、医学美学基本知识。(2)视觉艺术与医学。视觉艺术是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美的载体,与医学具有广泛的联系,在医学领域,视觉艺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并在教学、科研、医疗中发挥作用。主要内容有:视觉艺术基础知识与视觉艺术作品欣赏、觉艺术与医学、色彩学常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基本技能训练。(3)音乐艺术与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的作用在医疗中也得以体现。主要内容有:基础音乐知识与音乐鉴赏、合唱训练与指挥、“音乐治疗”的发展动态和基本知识。(4)文学艺术与医学。“文学”作为医学人文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医用文书写作更是伴随着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始终。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文学”提高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审美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并以此促进、发展“文学”、书法等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内容有:文学基础、文学赏析、医患语言交流技巧、医用文书写作医用文书写作的语言特点、硬笔书法赏析。
3.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和艺术欣赏采取大课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及围绕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等实践环节采取小课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艺术在为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进行观察、模拟练习。同时,在教学中本着“艺术与医学”相融的原则,强调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教学的融合,将艺术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即医学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艺术类教师结合医学要求开展艺术教学。如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舒适性为原则,在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中,把“操作者个人形象准备、服务时与对象沟通效果、操作动作流畅情况”等内容增加到临床医疗、护理操作及医技操作项目中。
(二)发挥社团和校园艺术活动的载体作用。课外艺术活动一直都是学校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以大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手工协会、鼓乐协会、戏剧协会、吉他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等学生艺术社团为依托,以举办包含舞蹈、服装设计、中英文演讲、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戏剧、综艺、征文、主持人、国旗法知识竞赛等大赛和影视展播、影视评论、艺术讲座等多项内容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课外人文艺术教育。并本着“以赛促技、以技促艺、以艺促德”的活动理念,开展医学生职业形象大赛、医学职业礼仪比赛、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口腔工艺技能操作比赛等具有医学教育特点竞赛类项目。
(三)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医疗岗位对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对评价体系结构、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建立符合医疗岗位素质要求的医学生人文艺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学生自评、校内课程教师评价和临床(实习、用人单位)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课内评价、课外评价、校外评价方式,强调实际工作的体现,最后形成一个人文艺术综合素质得分。在编写《医疗技能操作考核手册》中强调医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增加人文艺术方面的考核内容,体现对医疗操作时的仪态仪表、语言沟通、动作的流畅性等要求,使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教育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师资队伍与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和基础建设关系着教学质量,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
1.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师资队伍的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人文艺术教育师资的不足,也存在着人文艺术教师与临床分离及医学教师人文艺术素质缺乏的现象。广西科技大学自2000年成立了医学人文艺术教研室,由4名毕业来自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教师和5名来自医学教育、医学临床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负责完成日常的课程教学任务及课外实践、训练和辅导。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医学类教师与艺术类教师素质的互融性,通过利用假期的对医学教师的培训增加人文艺术培训内容,对医学类教师进行人文艺术教育培训,派送医学类教师参加校外医学礼仪相关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书法、演讲、医学礼仪、绘画、摄影等比赛,提高医学类教师的人文艺术素养;安排艺术类教师参加医学专业听课及参与医学类实践操作考核,增加艺术教师对医学教育要求的了解。
2.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学校建有艺术练功房和馆藏的中国名陶、名瓷、玉器、奇石、铜器、字画、工艺美术品等上千件各类收藏品的人文艺术馆,近两年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内外艺术品展览、笔会及书画比赛等活动45次,共接待参观4000多人次;与柳州市书法院、文联、柳州市书法院、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等3个单位签订了人文艺术教育基地协议,为师生拓宽了人文艺术教育的实践场所。
(五)加强教学研究。多年来,广西科技大学教师在完成繁忙的教学、训练、辅导等工作外,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由广西科技大学教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学校规划教材《艺术鉴赏》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院校特色规划教材《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已在医学院校中应用。教师积极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重点资助项目)《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改成果三等奖,承担人文艺术教育研究课题4项。此外,教师多次受邀担任柳州市各类礼仪文化艺术比赛评委,为人文艺术教育的开展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重视和加强人文艺术教育,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人文艺术教育已成为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各专业平均就业率由90.18%上升到98.66%,毕业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在区内外医疗单位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杜华,刘理.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2]沈菀真,蔡竹,杨文波,等.谈医学院开设人文素质类等选修课程的重要笥和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黄明智.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4]傅义强.医学院校的艺术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医学与哲学,2005(9)
[5]沙涛.医学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徐盈.医学与音乐的关系之我见[J].广东医学院报,2002(5)
[7]刘德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书法艺术课程的必要性[J].浙江医学教育,2005(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200911MS289)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是教育活动中资源耗费的综合反映,也是体现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综合性指标,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经营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同时也是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拨款标准和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不同高校教育成本差异,对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改革,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育成本界定与测算依据
从经济学与会计学上探讨成本概念是有差别的,经济学考察的是成本本质,会计学则更侧重在实际财务系统中的计量。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角度所界定的高校培养成本有其特殊的指定。
(一)高校教育成本概念的界定
首先,从完全成本及费用发生与教育服务相关程度的角度出发,基于高校教育活动规律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框架,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价值耗费应属于财务范畴的狭义成本,须围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对象――学生进行费用归集和分配。其次,教育成本的概念体系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对实际发生或支付的教育资源耗费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成本概念;第二个层次是根据教育决策和教育成本分析的需要对教育资源的耗费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成本概念。虽然学生(家庭)也为教育支付了学费等直接货币币成本,但教育部门应仅计算高校实际发生的教育资源耗费,而不应将某一特定交易主体的成本计算在内。最后,尽管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均要为教育支付难以估量的机会成本,但这种非货币成本实际上并未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准确无误地由多方来进行分担。
因此,在讨论高校教育成本问题时所研究的教育培养成本通常是属于财务范畴的狭义高等教育成本,不包括学生或家庭支付的个人教育成本,也不包括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间接教育成本。
(二)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确定
教育成本核算不同于一般的成本核算,也不同于学校的日常收支核算。高校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用于人才培养的资源价值,学校经费支出中培养学生以外的活动以及非教育产出的成果并非都属于教育成本核算的范畴。因此,正确核算教育成本必须剔除与受教育者教育活动无关的开支。
从项目构成看,教育成本由高校经费支出中的部分项目构成,并会随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增加而提高;从项目权重看,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中的主要项目都分别包含在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和高等教育成本中,二者有较多的依存性。实际操作中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基于教育活动的相关规律,从成本组成内涵出发,依据高等教育成本支出的界限确立教育经费事业性支出与教育成本的对应关系,并制定统一的调整转换规则。
第一,不应计入的项目。剔除事业性支出中与人才培养无关的支出,如经营支出、捐赠和上解支出等;剔除离退休费用,但在职人员的离退休保障必须采用替代方式计入;成人教育类学生的人数及其经费收支均不计入核算项目。
第二,部分计入的项目。将与人才培养有关但不应全部计入的支出,采取分担的方式计入成本,如:在学校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权重较大的项目,即科研经费支出,包括在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中,却不符合教育成本核算对象的界定要求,不完全构成教育培养成本。但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科研添置的设施也会为教育教学发挥长远的作用。因此,科研成本可依据国家发改委《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05〕1008号)的规定,按科研费用占教育总支出比例的70%相应核减各成本项目支出,并考虑一般科研项目需2―3年完成与科研经费结余等原因,计算时科研项目经费可分摊到3年支出。
第三,折旧计入的项目。固定资产是培养学生的必需条件,其转移价值也是构成教育成本的重要项目之一,计算成本需将资本性支出采用折旧的方式替代计入。按照我国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依据经济学原理,学校在实施教育活动时,所购置的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由于客观存在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及一段时间内物价的变化,其价值会相应改变,账簿记录中却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已耗损价值。因此,应根据资本性支出的特点,对现有固定资产原值分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具体而言:房屋建筑物应提折旧,统一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分类折旧率(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折旧)计提折旧,计入当年教育成本。
(三)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方法
利用高校实际教育经费收支的会计资料反映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按照国家发改委《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规定,实施会计调整法将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教育事业性支出明细科目的数据,按照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对象以及统一的调整转换规则进行分类归集,从支出角度将高校培养成本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及固定资产折旧与利息支出四部分,测算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图1)。
二、高校教育成本差异性的实证研究
由于高等学校学生教育培养成本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投入、物价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同属江苏省域的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学科类别的13所本科院校及4所高职院校进行实证调查,以这17所高校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学校基本情况与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为样本,其中经费总支出达75.4亿元,标准全日制学生数约31万人。借鉴会计调整法的基本思路归集教育成本,通过对实际财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进行成本比较分析。将所调查高校按学校层次分类为:重点本科(以是否属于国家“211工程”以上院校为划分依据)、一般本科、国家示范高职与一般高职四类;按学科专业分类为:人文(社科)、理工、医学、艺术(体育)、农林类,分层分类调查研究教育培养成本的差异性。为确保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避免基建支出和设备购置在不同年份的非均衡影响,以各高校近三年各项财务数据的平均值为基础,测算出江苏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17所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与有关效益指标(表1)。
(一)不同层次高校教育成本差异性分析
由于教育质量产出的模糊性及难以计量,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规定的部分合格指标来表征教育质量,以保证学校能够培养出基本合格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为首要原则进行样本筛选,进而用以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本次成本调查所选各项高校办学条件指标既是本科教学评估中用来衡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高等教育成本效益的显性指标。表2所涉及高校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利用SPSS V19.0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见表2)。除生均校舍规划建筑面积以外,学校层次与培养成本及各项效益指标显著性均达到显著程度(Sig.≤0.05)。无论从生均培养成本的角度考察,还是从办学效益指标上看,本科和高职之间、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之间、示范高职与一般高职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运用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分析方法,重点本科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以及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从成本―效益指标维度考察,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差异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教育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成本与效益的变化,与教育质量直接相关。
(二)不同专业类型高校教育成本差异性分析
根据测算目的,样本拟定在层次相同或相近的高校范围内选择不同学科类型。首先,此次调查所涉及高校的地域范围限定在江苏省内,忽略区域经济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根据每所学校的主要专业学科类型及历史沿革,将10所一般本科院校划分为6个类别,分别是:人文类2所,理工类3所,农林类1所,医学类1所,艺术(体育)类2所,其他类1所。最后,为除去各高校之间较个性化的因素,对同一类别所有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和标准学生数进行加总计算,分别取各类型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及各效益指标的平均计算结果,虽然样本数量略显不足或比较局限,但从实际操作上看是合理的。由此,得出各类型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系数,如表3所示。
从平均计算结果来看,各专业类型高校的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可分为四档:艺术(体育)类最高,超过3万元;医学类次之,高达2.94万元;理工、农林类相差无几,为2.2―2.3万元之间;人文类也达2.04万元。若以人文类教育培养成本为基数,理工高出幅度约12%,农林类高出幅度约8%,医学类高出幅度约44%,艺术(体育)类则要高达约49%。
从不同专业类型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与主要效益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看,医学类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高于同类院校2倍以上,表明其教育过程对教学、实验设施需求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高校,因而培养成本最高;艺术类高校的生师比显著低于其他类别高校,而其生均校舍规划建筑面积又显著高于其他类别高校,因而教育成本也较高;理工类高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仅低于医学类,生均校舍规划建筑面积也仅低于艺术(体育)类,表明其对教学设施要求较高;农林类院校专业占比以理工科居多,因此其培养成本接近于理工类型高校;人文类高校生均校舍规划建筑面积与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两项效益指标均处于同层次高校较低水平,这不仅符合其专业培养特点,也是其专业培养成本较低的原因。
三、高校教育成本差异性研究的作用
1994年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高等学校“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制度。缴费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和社会及家长的能力因地、因校(或专业)确定”。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规定“根据在校学生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这两个文件明确指出,学费标准的制定,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标准都要参照生均成本确定。因此,研究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及差异性,有助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制定学费标准和拨款标准。
在以前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入门教学时,我们常采用字母、音标单独教学的方法。学生原有的兴趣渐渐地在这种呆板、枯燥的教学中消失了。在以后的单词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好在单词后面用汉语拼音标注读音,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有的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在八、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很难跟上教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尖子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样几年教学下来,教师们在这种费时低效的教学环境下感到很疲惫,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可是学生只能教一个单词就会一个单词,在日常教学中不会进行预习,缺少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彻底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宗旨。于是我们便开始思考是否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这种费时、费力、低效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番对比学习,我们选定了马承的“小三位一体”教学法,并立为我县的教科研课题。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1.英语字母的教学。英语字母的教学是由小学数学、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由浅入深展开的。如通过介绍长方形的长a、宽b、周长c、面积S,圆的半径 r、直径d等这些数学知识,维生素E,克g,小时h,扑克牌中有J、Q、K,世贸组织WTO,中央电视台CCTV等这些日常知识,把一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英语巧妙地糅合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知识来引出陌生的知识,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英语就在他们身边,一开始就消除了他们对英语的畏难情绪,让他们真正感到英语好学。第一课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第二天出人预料的是学生说出了许多我都没有注意到的小知识,如“林河XO”,小孩帽子上的“OK”字样,还有上学路上路标中的“6KM”,整个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自己周围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成就感,对于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锻炼。
2.音素教学。音素的教学采用掐头法、去尾法、对比法和字母组合记忆法。
所谓掐头法学音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把其第一个音去掉,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此法学习的字母有F、L、M、N、S和X。如F[ef]去掉[e]余[f],在单词中f就读[f],L[el]去掉[e]余[l],M[em]去掉[e]余[m],N[en]去掉[e]余[n],S[es]去掉[e]余[s],X[eks]去掉[e]余[ks]。
所谓去尾法学因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去掉最后一个音,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B、C、D、J、K、P、T、V、Z, B[bi:]去掉[i:]余[b],C[si:]去掉[i:]余[s],D[di:]去掉[i:]余[d],J[?ei]去掉[ei ]余[?],K[kei]去掉[ei]余[k],P[pi:]去掉[i:]余[p],T[ti:]去掉[i:]余[t],V[vi:]去掉[i:]余[v],Z[zi:]去掉[i:]余[z]。
所谓对比法学音素就是对于某些音素的读音与汉语拼音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来有效地学习英语音素,减少其难度。通过对比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G、H、Y、W、R,字母组合记忆法学习音素就是把一些经常在一起发音的字母放在一起来记忆学习其音素,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组合有sh、ch、 ck、 qu。五个元音字母a、e、i、o、u的音素通过其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读音来学习其音素,在开音节中它们分别读为[ei][i:][ai][?藜u][ju:],在闭音节中分别读为[?][e][i][?蘅][?蘧]。在学习音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方法都要给学生展示大量的符合此法的单词。
在教音标时,教师要告诉学生音标是音素的书面符号。学习音标的过程是建立在音素的基础上的,通过复习每个音素来引出其书面符号――音标,12个单元音的记忆方法为:[?][e][i][?蘅][?蘧][u][?藜][i:][?蘅:][:][u:][?藜:]。八个双元音的记忆方法为[ai][ei][?蘅i][i?藜][?藓?藜][u?藜][au][?藜u]。二十八个辅音音标的记忆方法为[b][p][m][f][d][t][n][l][g][k][h][?][t?蘩][?蘩][?廾][r](模仿汉语拼音顺序记忆); [s][z][?夼][?奁](读音相似);[j][?耷][v][w](与日语音似);[tr][dr][ts][dz]。在学习音标时需要注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音标来强化记忆。
三、试验结果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所学知识的考试,考试结果如图所示:
■
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总人数为122人,最高分为满分100,最低分为71,试题难度中等偏上,96%的学生达到了教学要求,全部能够进行独立的单词拼读,为以后学生进行自己预习奠定了基础。
四、反思
利用七年级开学初的半个月时间进行语音、音标和单词拼读的教学,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好音标,然后把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拼读教学上,所有教学项目都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使至少90%以上的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基本做到能正确熟练地读出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能借助音标正确读出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这样可使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使教师在单词教学上少用时间,学生自己就可以拼读单词。
“小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承.马承少儿英语.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2] 雎文龙,冯忠汉,廖时人编著.教育学,2009.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创新教育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教学现状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类学科教学时,专业设置同质化情况非常严重,没有认识到艺术类学科教学的本质。另外,因为培养了过多的同质化人才,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资源配置方面严重失衡。其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教学的实践性以及创新性无法得到体现。院校中没有为艺术类学科配置专门的实训平台,整个教学过程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为艺术类专业有着非常强的社会实用性,其教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艺术行业的整体水平,就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而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搭建专门的实训平台,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高校艺术类学科创新教育策略
(一)强化“地方性”办学定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很多高职院校开设有艺术类专业,这些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思考自身特点以及地区社会发展需求,找不到自身的强势专业,缺乏对自身实际条件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分配方面主次不清,优势专业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以及资金投入。另外,模糊区域特点,不同区域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存在有较为严重的同质化情况,通过强化“地方性”办学定位的方式,能够打破区域模糊限制,做好对学校区域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特点的分析,从区域优势角度出发,开展特色艺术类学科专业,将服务地方作为办学的一项主要目的,对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扩展,立足区域优势,服务地方发展。(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社会需求为核心,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足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着非常高的创新精神。高职院校想要实现对艺术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自身的教育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采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选择专业的艺术人员参与到对学生的教学和指导中,在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合一些项目内容,学生通过工作室平台,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另外,一些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机构在项目参与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多学校方面的教学资源,相互合作,最终实现共赢。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配备有专业教师以及专门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空间的有效扩展,老师在教学环节不仅担任知识传授者角色,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选择双师型教师,保证这种教育模式能够顺利有效开展。(三)建设专业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想要创新发展,不仅要完善教师体系,还要从教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设备,通过建立专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在技能扩展以及知识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在学校现有资源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好地满足市场在人才方面的需求。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专业实训基地,可以与社会有效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受到最先进技术以及理念的教育和指导。从学校来说,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展现学校在教学资源设施方面的实力水平,帮助高职院校在生源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艺术类学科人才属于综合性人才,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还需要学校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持。学校必须要提高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类人才。
三、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在建设管理方面必须要突出创新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艺术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首先要强化“地方性”办学定位,其次要选择“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要建设专业实训基地,通过这些方式,提高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创新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娟,赵爽.艺术类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6,(36):22+2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质疑”能力 提高策略
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了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小学语文学习中质疑能力的现状
1.部分学生拥有质疑的能力
质疑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以《第一朵杏花》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文章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目,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是因为文章主要围绕第一朵杏花展开的,有些学生的看法是不同的,这些学生认为文章以第一朵杏花为题,不仅因为文章围绕第一朵杏花展开论述,更因为“从第一朵杏花”能够体现科学家竺可桢科学研究的严谨精神。
2.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供学生质疑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班级中个别学生的质疑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时忽略质疑环节的设计,根本不能培养这些学生的质疑能力。以《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学习为例,文章学习结束时,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还有疑问,这些学生会和其他的学生一起回答没有,但是让其中一名学生对课后题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重点语句的分析。可见学生不懂的问题很多,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机会让学生质疑。
二、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思维、身体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学生会自主地从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独自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和同学、教师交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的头脑保持活跃,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1.营造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
教师需要营造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提问,并进行提问的讲解。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予以肯定,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以《冰花》为例,有的学生会向教师提问冰花为什么会产生呢?这个问题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不相关的,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小实验:准备一个小碗放入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将棉线的一头放在小碗中,另一头露在外面,将小碗放到冷柜里,等水凝结成冰就成了冰花。教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理解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并引导学生运用比喻修辞描述制作出来的冰花是什么样子的,学习文章中的表达手法。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差别,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与学生质疑能力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学生上课时的状态、提问次数、回答问题的质量等,确定学生的现有质疑能力。教师在上课时要重点培养没有质疑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做好问题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例,针对课题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问号?”教师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使学生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会自己提问。学生纷纷举手:“是谁让谁把这条鱼放掉的?为什么必须放掉?好不容易钓的鱼,为什么放掉呢?多可惜呀!”教师的提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孩子们的问题,教师还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学成本;管理效益
目前,我国正进入“三个重要时期”,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同样,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也处于关键时期。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政府和学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了维持良性运转,维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让高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说是刻不容缓的。
一、高校教学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成本管理中的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部分高校成本管理的理念已初步确立,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方面加强节能降耗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强化内部采购的立项审批及招投标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水电费、固定资产购置费等都持续下降,卓有成效地控制了教学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实行经费定额包干使用,逐步实现电话费、交通费、维修费等费用实行由二级部门包干使用,强化干部、职工“量入为出”的管理意识,在严格控制支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二)问题和漏洞
教学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消极地降低所有成本,而是促进和提高学校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耗费,降低成本,使学校教学单位成本投入的效益最大化。但由于教学成本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还有许多方面急需斟酌和改进。以下以广州某高校为倒,做详细的分析。
1.教学经费投入大,有效利用率差
该高校学生构成是以医药类学生为主体,这类学生的培养成本很高,3个月的临床见习期、长达一年期的实习期需要支付带教费,实习地点以本省为主,也有部分是在省外,交通差旅费开支较大;作为学生,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平时的实验课耗材也比其他类型的学生多。近几年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该高校教学业务费和教学培训、差旅费投入巨大,但由于经费的使用未进行过程监督控制,事后使用效益未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效益,有效利用率低下。
2.人力资源成本多,工作效率低下
近三年,该高校每年的人员支出占教育事业总支出的比例均在45%左右,人员成本成为教学成本控制的最主要压力,见表1。虽然近几年严格控制进人数量,特别是行政教辅部门,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有数量众多的冗员,教职员工缺少流动,只进不出,只升不降,教师配置结构比例失调,缺乏统筹规划;部分行政教辅部门人员众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管理效益,造成了人员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学校的负担,不利于教学成本的有效管理。
3.物力资源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
该高校在物质资源的使用上效率较低。据调查,我国部分高校教室、实验室利用率有60%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处于闲置状态;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3690种大型仪器平均年开机时间仅400h,不开机时间占40%。近年来,该高校购置了很多高、精、尖设备,但由于各下属管理部门普遍“重购置,轻管理”,存在积压实验设备的现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造成了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加大了成本支出。
4.成本测算工作未充分展开
虽然从2007年开始,该高校开始重视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但相对于完善的成本管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全校的财务主管部门,应该对各个学院耗费总成本进行测算,以测算成本作为划拨经费的依据,以弥补当下预算的不足。有的学院经费结余太多,有的学院经费不够,参差不齐,重要原因是预算下达经费的测算依据不够准确。该高校现在运作成本和教学经费投入大、人员成本大,成为教学成本控制的主要压力。如果财务管理部门能够进行充分的调研,准确的测算,大力实行各类经费包干使用,教学成本一定还有下降的空间。
二、高校教学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健全适合高校教学成本核算制度的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学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将是大势所趋。要准确反映和核算高校的教学成本,采用企业成本核算中普遍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成为一种必然。权责发生制是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收支配比的需要。它不仅有助于正确核算教育成本,而且能如实反映高校在教育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有助于高校教育活动收入成本正确计量,真实反映学校财务运行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又能有效地将高校支出与收系起来并形成配比,从而能够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为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高校改革创造条件。
(二)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机制
高校教学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工作和切身利益,要进行长效的教学成本管理,单靠财务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方能使单位教学成本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成本管理意识,增强成本管理责任感,使各部门、学院都明确自己的成本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测算直接教学支出
该高校每年商品和服务支出占了教学总支出的1/3,其中部门经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部门经费中各二级学院的经费可以说是教学成本中的直接成本,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测算后再进行预算分配对控制教学成本来说至关重要。办公用品费等支出,通过调研可以按一定标准划拨,教师培训差旅费可以视学校的财力情况,几年之内各学院的教师在一定标准以内每人出去培训1次。最难进行测算的是实验材料费,各学院的教学实验各有不同,需要的实验材料也不同,单靠财务管理部门力量是不可能测算出来的,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需要在主管校长的支持下,财务管理部门会同教学管理部门才能共同完成。
(四)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建立预算执行与考核监督机制
高校要强化预算执行的力度。预算应当严格执行,不允许随意调整或追加,从而保证预算的最终结果与质量以及政策目标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在支出方面,要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工作任务、内容、数量、标准进行支出,对超预算或无预算的开支,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学校必须要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是根据上年度收支的实际完成情况及本年度预算收支的可能状况,结合年度事业计划,经过综合平衡制定出来,有一定可靠性。但由于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对这种差异,主要通过经费超收或减收数、收入预算完成率、经费超支或节支、支出预算完成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学校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考核监督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各种考核指标相挂钩,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达到以财务预算从源头控制教学成本的目标。
(五)控制人员成本
结构不合理的人员编制必然带来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甚至造成浪费的不良现象,导致学校人员经费的间接成本支出越来越多,高校普遍人员经费占40%-60%。可见,劳动力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实施高校教学成本控制的关键。上述该高校支出也不例外,占总成本占的45%左右,也是控制的重点。人员成本控制无非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成少多余人员,二是提高工作效益。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教师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他们起着传承文明、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思想道德、教学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甚至是成才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效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提升大学生的素养,让大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杰出的有用之才。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教师的礼仪教学进行探究。笔者浅薄之见,只为抛砖引玉!
一、高校教师礼仪教学的含义
高校教师礼仪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知识以及人类文明的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渊博知识、高尚道德的人才。所以说,当代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师素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给予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升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师展示个人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优雅的举止、得体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获得学生的好评与尊重。教师获得了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学生就会更加喜爱这个教师的教学,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记得有位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老师时是这样说的:“老师着装得体,举止大方,对待学生非常热情。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对我们进行课后的辅导,使得曾经那么不爱学习的我也慢慢得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老师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为人师表的美——教师美。”“老师,您的知识渊博,对人和蔼可亲。在您的课堂中,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高尚的人。老师,谢谢您!”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教师的魅力,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有利于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模范行为。符合职业要求、文明规范的行为举动既能很好地塑造出教师的端庄与自信,又能体现出教师积极进取、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不注重教学礼仪,在教学过程中随意着装,讲课时将手插在口袋里,随意爆粗口,甚至在批评学生时不注重言语、场合,这样的教师就很难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别说塑造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了。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其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教师的礼仪,没有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记得一位同学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昨天上课时,班上一位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小红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我当时就看到老师沉下了脸,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说:‘这么简单的题目,我上课都已经讲过了,你还不会吗?’老师阴沉着脸,那么大声地训斥,小红当时就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这件事情发生后,全班同学都沉默了,我们都觉得老师的做法有些过分。就这样,这位教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立时矮了一截。”我相信这样的教师即使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才华横溢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尊重,因为他不但没有尊重学生,还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只有当教师把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转化为具体的礼仪行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以及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体现出来,这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礼仪教学的体现
我们知道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在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礼仪素养呢?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注重教师礼仪,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俗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充分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是否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进一步影响教师“教”的情绪以及学生“学”的情绪。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模式,“一刀切”地将学生划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极大地打击了“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也在不自觉中表现出了对其他学生的偏爱,这样就会使学困生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也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一视同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礼仪。通过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也会更加尊敬老师,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记得在跟学生谈心的时候,学生这样说过:“老师,因为我的基础比较差,因此以前很不喜欢学习。我觉得大部分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我就索性破罐子破摔了。可是来到了您的班级,您一视同仁地看待学生,还总鼓励我、支持我,没有因为我回答不上问题而对我大声指责。老师,就是因为您,我现在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对我的人生也充满了信心。”
2.善于倾听,对学生多加鼓励。倾听是获取学生信息,尊重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尊重学生又是教师礼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来了解学生的困难与疑问,并对学生进行引导与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和尊敬老师。记得一位学生在对教师的评价中这样写道:“在我陷入思想的困境时,是您不厌其烦地开解我、鼓励我,让我没有弥足深陷。老师真心地感谢您。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但用您渊博的学识提升了 我的知识水平,还引导了我的思想,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提升教师的教学礼仪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腾飞的世纪,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公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更要具备严谨得体、符合礼仪礼貌要求的职业行为风范,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