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传统习俗,风俗,习惯等的文化现象。传统,就是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没有被历史所淹没的对现代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事物。当然,这种影响力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优秀的传统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结合作一个修改。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的作用表现亦在于此。
1.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具有利用价值的。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争鸣,所提倡观点复杂多样。但从整体来看,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有人将儒家代表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征作了归纳如下:群体本位,中庸之道,强调集体,以和为贵,人情关系的重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这些特征与西方所倡导的个体主义和极端的思想相抗衡,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亮点。利用传统文化,需要首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所以,在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时,我们应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从微观上看,现代企业管理仍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2.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批判地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应用。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文明和现代化企业文明也向传统文化发起冲击。此外,现代企业的分权化和社会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提出了挑战。面对多重文明冲击的背景,传统文化还能一帆风顺吗?当然不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与社会接轨,与市场融合,与法律统一。为此,我们在利用传统文化管理现代企业时,必须保持适合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基本价值观念不变,加以改革其形式特征,且对于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摒弃。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所在
1.法制与仁制结合
法家倡导的依法治国和利益驱使与儒家倡导的仁德至上的观点成为了历史上自相矛盾的话题,但其思想对后来的君王治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将二者集合起来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又“大一统”的他礼法并用,阳儒阴法,创造了汉朝大一统时代。直至唐朝时期的“礼律并重”,二者思想的融合还得以体现出来。国家治理如此,企业管理亦是如此。法学思想表现了管理中的“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儒家思想体现了管理中的“仁义道德,民主平等”。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总结为:制度法律法家化(严格,专制),态度方法儒家化(开明,亲善)。
2.和谐思想
佛教与儒教的“天人合一”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思想,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在其中表现了一个道理: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自己的发展规律,无论人类做什么事情,必须遵循这种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外,和谐思想还重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3.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思想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管理模式,没有过多人为的参与性。无为,即不为,不做事情。无为而治,这是管理模式中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通过自觉性或是一种无形中存在的道德法则约束自己,恢复人的自然属性。
1.日本文化的特征
个体团体来看,日本传统文化的“忠”、“诚”的观念和身份意识非常顽固。形成自己和团体的相互依存拥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此为基础,日本人是命运共同体意识。“忠、诚、义”的核心伦理体系日本人的理论价值观表示:“忠”。“诚”是行为的评价标准。日本人认为履行义务是人生的最高任务。把追求幸福作为人生重大目标是不道德的行为。幸福仅仅是消遣,是否幸福以国家和家庭的评价为标准。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职业中与日常生活中一定坚守武士阶层身份出来的义务。其内容为义——“不害怕或没有顾虑地大胆行事”、“堅忍不抜”的精神,仁——“同情心”、“礼”、“名誉”、“忠义”、“克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被全体国民所景仰和得到灵感。“大和魂”成为岛国的民族精神,武士道精神到目前为止一直都对日本人产生影响。
2.日本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
没有日本的传统文化,就没有其特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但如果说日本传统文化决定了日本企业也是不确切的。客观的说传统文化对企业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文化在日本企业之前生成。与自然的变迁不同,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制度移植。因此,企业制度和文化之间有关系也有区别。因此,日本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日本企业制度的特性。然后,雇佣制度,产权制度、企业合并制度、经营制度、分配制度、企业家精神的背后是日本传统的“家”的观念、独特的“继承”的思想,团体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武士道精神等文化观念浮起。这一传统文化对日本近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日本的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发展
现代企业要想发展、繁荣适合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东方的企业则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在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认识现代企业文化。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儒家、释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活跃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流派,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层意义。
1.1儒家文化的精髓在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字真言,有爱心,讲规则,懂礼貌,求知识,重诚信,这是做人的基础;温和,善良,恭敬,勤俭,礼让,这是做人的态度。同时这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另外儒家还特别强调忠孝,这是贯穿了整个中国的两个字眼,忠即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企业,而孝则是每一个中国人背负一生的责任,不孝之人何以谈对国家、对企业尽忠?
1.2释家创始人释迦摩尼是印度人,本是来自印度的外来文化,但经过中国千百年的锤炼演化,已经完全的本土化。释家提倡清心寡欲、三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些理念适合历代统治阶级的胃口,故而释家在中国可以扎根生存,成为对中国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一种文化。
1.3道家对中国的影响也是经久不衰,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著有《道经》、《德经》,合称《道德经》,共计81章,这是全世界销量第一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图书出口的王牌书目。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警句千载之下听来依然萦绕心怀,给人以当头棒喝之感。道家所倡导的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思想现在被各个企业管理阶层重拾,作为至理明言摆在企业的显赫位置。现代企业管理就有一条重要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互不干涉,给彼此最大的信任。
1.4法家的集大成者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使积贫积弱的秦国一举达到一流强国的地位。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而法家的两位杰出代表韩非和李斯又各自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把法家思想发扬光大。法家对于管理学的贡献在于提倡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以制度来管理企业,把管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
1.5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尚贤”即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兼爱”即完全的博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墨家对于管理学而言,它提倡一种民主式管理,这样的管理可以认为是现代企业民主管理的雏形。
2.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式其核心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旨在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约束管理员工,从而快速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单纯是以产品质量和价格来较量,仅靠质量、价格等因素已不能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其起决定因素的是不同管理文化之间的竞争。
耿村煤炭企业属于特殊型企业,大多数煤炭企业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服务等诸多因素基本类似,如何在众多类似的行业中脱颖而出,赢取最大利益,那就需要煤炭人不断在管理上下功夫。近年来,企业文化作为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式逐渐被众多企业所接受,煤炭企业如何以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凝聚力、感召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快速发展、做强、做大,已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并为员工提供可以展示自己价值的平台,当企业文化真正融入了每个员工的价值观时,员工才能真正认可企业,才会把企业追求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煤炭企业是个“苦、累、脏、险”不断同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艰苦行业,而这种蕴含了煤炭工人不畏艰辛、勤劳勇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这种外在表现更加鲜活、饱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让社会各界了解、信任并与之合作,使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更具竞争力。
“全聚德”是一家老字号餐饮企业,130多年的历史奠定了深厚的企业文化根基。总理曾将“全聚德”的内涵解释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信至上”。这3句话精确地概括了“全聚德”130年来一贯追求和秉承的经营理念。而在多年来的传承中,“全聚德”并没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在其丰厚的不同凡响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坚持创新发展,不断追求卓越,全力打造我国餐饮业的旗舰品牌,在持续的发展中进一步扩大了“全聚德”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
“全聚德”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影响力体现在许多方面,根据“全聚德”的传奇历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经排演了话剧《天下第一楼》,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老店》,分别荣膺艺术大奖。1997年,集团公司聘请中央民族乐团著名词、曲作家创作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京腔京味的全聚德集团歌《一炉百年的火》。在1999年举办的“全国企业之歌”大赛中,由全聚德合唱团演唱的这首集团歌受到一致好评,一举夺得大赛金奖。一系列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全聚德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愈加深远,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现在的全聚德虽然是一家上百年的老企业,但发展和管理已完全现代化,尤其是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开展的体制、机制、管理、营销、科技、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七大创新”活动,其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的扎实推进,已使之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由此可见,文化与品牌联系密切,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内涵是文化,同时,文化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也展示着其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全聚德”企业文化的营造及品牌影响力的形成,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如果“全聚德”没有文化与品牌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就不会孕育出丰厚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品牌。
笔者再举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的洋快餐为例。我国是饮食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但现在快餐业的大半江山却几乎被洋快餐所攻克,同样是快餐,为什么洋快餐与中式快餐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如此巨大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洋快餐在我国大中城市的迅速扩张,本质上是伴随现代生活而来的休闲文化的胜利。美国的两大快餐品牌在国人眼中是休闲饮食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而更重要的是,洋快餐借助其文化内涵和品牌的力量为中国的家长和孩子在休闲时建起了连结亲情的桥梁。洋快餐的经营理念和核心策略是,用充满文化品位的休闲式餐饮,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恋爱中的伴侣之间构成一种文化亲和力;在这里,年轻一代找到了休闲玩乐的感觉,年长的人们同样可以欣赏到一种典型的外来文化。这就是中式快餐难以抵住洋快餐的奥秘。鉴于此,中式快餐在发展中除了要学习洋快餐的标准、干净、服务外,更要学习它们为消费者所提供的“软性”内涵,如亲情等人性化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亲和力,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产生和谐。
传统文化就是历史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人们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个历史时期的人在创造新的历史时,都离不开社会历史环境,都要面临对历史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创新,在这种扬弃的过程中,文化与人类,文化与历史,相互影响,同步发展。可见,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又是炎黄子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营养。传统文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哪一种民族文化能比得上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那样久,底蕴那样厚。二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一般地说,诞生于历史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被当今社会认可、容纳,其主流是正确的,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普遍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关心社稷、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公正廉明,律己修身,崇真尚美的人格规范;尚志立功,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志气;遵道贵德,敬老尊贤,见义勇为的道德追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奋不顾身的价值取向;勤劳俭朴,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博大能容的美德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正是这些精华,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斗不止。应该说,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2企业文化建设应借鉴传统文化
我国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其精华不仅可为企业文化所借鉴,而且也只有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企业文化的发展才能更具有活力。根据目前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借鉴传统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认真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继承忠心爱国,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精心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实践告诉人们: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没有强有力的正确的精神支柱是不可能的。这种精神支柱,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基于自身特点、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发展而精心培育成为整个职工群众认同的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等等,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是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灵魂,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和效益。我国传统文化,主张“公而忘私”,主张爱社稷,爱集体,为国为民为天下,提倡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这些宝贵的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有识之士报国为民,立志兴邦。继承这一思想精华,这对于凝聚职工,对于形成有利于企业竞争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定势,对于培育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不畏艰险,敢闯敢冒的精神,不仅完全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大批企业开展爱国家,爱集体,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大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企业面貌为之一新。
(2)弘扬“正义”“公正”、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不断加强企业的道德建设。企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根本。企业道德建设有对内、对外两个系统,对内是指企业职工之间彼此处事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是人与人之间以什么准则相处,对外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就是以什么原则对外相处。传统文化历来主张提倡诚实守信,继承和弘扬这一精华,在企业内部“公平“公正”的准则处理人际关系,提倡一视同仁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同情人,帮助人,坚持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对外坚持信誉高于一切的原则,信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尤其要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不坑蒙拐骗,这对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克服“一切向钱看”、利己主义和乐虞我诈的不良现象,对于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企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3)传承以人为本,修身为先,博学、贵德、律己、求美的优秀传统,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素质。企业是人的群体,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以人为本,以修身为先,主张博学贵德,律己求美,历来十分注重人的因素,继承这一优良传统,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人的道德思想和科技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取胜市场的法宝。按照市场要求,按照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目标,认真组织学习市场经济、科技等知识,学习市场法规和优秀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这是企业文体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领导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因此,企业领导应借鉴古代有识之士修身为本,率先垂范,公正廉明,自强不息的做法,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政策,自觉按完美的人格标准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人格凝聚企业,从而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4)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中的习俗、习惯和礼仪及成文的或约定欲成的制度等。制度文化既是企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又是推动企业发殿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一切讲究有序、有节、有制,违制必究,赏罚严明。这是文明的象征。借鉴这一思想,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但这不是主张要把古代的一切礼制统统搬过来,而是主张继承按一定规范做事的文明传统,礼制的内容应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我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强调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制度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企业严整有序,有条不紊地发展。目前,市场经济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如企业产权制度,生产经营中的责任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设,都有赖于人们借鉴古今中外,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地探索。
3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与时俱进与管理创新
3.1与时俱进蕴含着进取创新精神
把握现在,着眼发展,这是时代主题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管理创新就是根据时主题的要求作出正确选择,二者具有内在联系的关系。与时俱进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听从实践的呼声,合乎历史的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不留恋于任何过时的旧事物,不拘泥于一切陈规陋习,不受制于任何陈腐教条,不沉迷于任何偶像崇拜,不屈从于任何权势压迫。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蕴含着积极的首创精神。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张与时俱进,其内涵是超越前人的。不仅表现在文明发展的位差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与时俱进在今天意味着全方位的创新,包括人们的观念、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方式的全面创新。实现这些创新的重要条件首先是管理上的创新。
3.2管理创新对企业的作用
具体说来,管理创新对组织变革起着如下作用:
(1)先导作用。组织变革首先必须更新观念,使企业管理者、员工对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达成共识,树立想变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必须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具有前瞻意识,并且还积极地持之以恒地倡导、灌输新的观念,为变革做思想、舆论准备。
(2)促进作用。企业改革有赖于各个局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的变革和优化。这是十分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管理的理论,制度、技术、措施和方法等因素的改进与更新,而且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以实现整个组织机制的彻底更新。
【关键词】企业文化;几点建议;创新行业;精神文明发展
引言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品牌,是企业在社会形象“活广告”,体现在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的社会效应。因此,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文化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创新,引领行业精益求精,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加强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培养职业道德情操,激活企业生产、质量的的提高,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保持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于积极地探索行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文化与社会的内在联系
履行社会义务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行业精神文明的前提,是企业文化以独特内涵服务、影响、回报社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信誉,企业为社会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社会以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择优选择企业,构成良性互动的纽带。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市场经济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自由竞争,通过正当合法的竞争,谋求企业最大化利润。对于企业的发展空间,来自市场环境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追求利润的同时就必须遵守市场游戏规则,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影响力,能促进企业更好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入,优劣的标准取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自身的建设关系与社会的联系,经济利润的分配,增加就业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减轻社会的负担,这本身也是行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从自身而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这个信誉有利于企业争取拓宽市场的空间。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企业文化与社会具有内在联系。
2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提炼企业自身文化,更新企业时代精神
体制改革后,整合企业改革和改制,原有的企业文化保留具有特殊的传统和环境,延续了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等方式,以独特的内涵塑造着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饱经风雨历程,企业品牌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烙印,具有秉承的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推陈新出,才能符合企业时代精神,保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底蕴,是支撑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需要稳步发展。世界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与时俱进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必然选项,多元文化的发展冲击传统文化,国外企业文化的精髓逐渐受到企业吸收。因此,博采众长,吸取古今中外之精华的多元文化是先进企业文化必备。从而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各项发展的软实力,因此提炼企业自身文化,要保持吸收多元文化,符合企业时代精神。
2.2 激励全员参与,携手共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确立,确立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企业精神的体现,它的前提是建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让企业目标与信念在员工心目中达成共识。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员工的权益,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关心员工的疾苦,以多种形式(谈心、家访、慰问、送温暖等),帮助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统一员工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思想教育教育,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现代教育方式,弘扬先进典型事迹,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激励全员参与,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以人为本,合力推动企业品牌
在探索与实践中,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管理文化,牵手企业文化,实施人本管理,努力打造企业软实力,是员工共同担负的责任。有效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始终保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善于在资本运作,用心经营的管理风格,传承辉煌,造福员工。员工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依靠员工的理解和认可。因此企业文化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团队文化的前提,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带头遵守、模范落实,使职工群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共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本职岗位。同时举办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使员工充分体现善于学习、积极探索的姿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本管理的指向,使员工形成站排头、争第一的使命意识和价值取向。事实上,许多优秀企业都是在学习和实践的相互带动下,逐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要依靠员工,才能铸魂、立道、固本、聚力和塑形独特功能的企业文化。这样企业的辉煌品牌展示了企业文化的魅力。
3 创新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建设
3.1 企业管理体制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建设
企业管理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市场经济竞争的前提,必须以自身的管理为依据,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精神文明建设是创新企业的管理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是“人本管理”,不仅仅需要创新生产秩序和具体的生产行为的管理,而且需要促进企业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过程。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创新管理方式,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业务精干的员工队伍,才能够形成企业文化,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保持不败,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员工能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脉,是不可替代的企业发展潜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把企业的发展与自己追求融为一体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增强合作精神,企业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发展。
3.2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是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之一管理人才资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员工热情和激情,使企业发展充满活力。员工工作的动力体现经济和工作成就感,企业管理要创新思路,以尊重、信任、成长作为员工工作平台,营造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组织环境,使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 “以人为本”经营发展战略的能动效应。打造企业共同语言、共同品牌。因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通过有效途径提供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指导思想。使员工共同的信仰与追求保持一致,认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的企业文化,自觉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快企业的经济战略发展,推进和谐企业发展,提炼凝聚成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4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创建的。当前,企业面临深化改革的需要,肩负的新的起点。因此,企业文化着眼于维护员工根本利益,同时需要企业员工适应时代要求,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司佩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行业精神文明[J].企业管理,2012.
关键词:企业文化;国家电网;培训创新;培训室;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刘冰超(1987-),女,陕西西安人,陕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管理人员培训部,助教。(陕西 西安 71003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70-02
目前,陕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之一。在陕西省电力公司及兼职培训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近几年建成了许多高水平的实训基地。[1]“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室”是其中之一,这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室”2012年10月11日顺利通过公司专家组验收。培训室展示内容丰富、手段新颖,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视角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的丰硕成果,是陕西公司员工素质的培养基地、企业精神的教育基地、国家电网文化在陕西传播实践的承载基地、激励进取的创新基地和发展改革成果的展示基地等。建成至今,已接待江苏省电力公司以及公司系统约300人次的参观学习。
一、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和培训面临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直接引导员工的工作方向、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文字所能代表的外在表象,更是其所形成的智慧力、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合成力,越来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谁能够拥有先进文化的优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国家电网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对品牌元素不断进行梳理,增强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发挥文化统一思想、凝聚队伍的作用,通过文化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近几年,为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国家电网公司已精心打造一套独具特色和极富内涵的品牌识别系统,形成富有电网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掀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篇章。在企业内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培训是具体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文化强企战略,推进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笔者发现目前的培训工作尚且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对全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将企业文化培训工作体系化、流程化、制度化,是一项需要研究的课题。
1.培训方式固化单一
通常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会将地点设定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以展示幻灯片、播放影像记录和宣传片等传统培训方式进行企业文化宣贯。通过研究调查显示,员工作为成年人的受训对象,对于这种以大学授课的灌输模式为主的培训方式,会有种先入为主的厌倦感。这就导致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参与和思考,无法积极主动去配合培训师参与课堂活动,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内容简单枯燥
国家电网“五统一”(“统一的价值理念、统一的发展战略、统一的企业标准、统一的行为规范、统一的公司品牌)企业文化体系通过较强的宣传力度已经在系统内产生了广泛的认知,但是员工对于这些内容尚且停留在一种浅显的意识状态下,仅仅对琅琅上口、排比押韵的文字有种表象了解,并未究其深层意义。这就导致其错误将企业文化等同理解为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文字,而企业理论和理念却在大部分员工中缺乏执行和实践。如何将“五统一”企业文化体系与日常工作相联系并在培训内容中加以体现,让学员能够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3.员工意识消极淡薄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错误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企业文化误认为统一服装、统一标志,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却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文化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或者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在宣传标语,问卷调查,文体活动等,将企业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形式主义的概念上。第二,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电网,公司通常重视科技创新、技术变革等硬实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企业文化这种软实力发展。然而文化就像血液之于身体,是确保企业竞争力持久、基业长青的软性因素,为此要形成长效的管理和培训机制。
二、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建设路径
纵观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史,经历了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国家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之后政府监管、技术革新的双管齐下让电力短缺的局面得到基本遏制,目前网厂分离、特高压等科技进步让国家电力事业的步伐愈加平稳,这段历史同时成就下来电网人历经坎坷、穿越风雨的思想积淀,逐渐转化、积累为“五统一”企业文化体系。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即是把这种文化的积淀结合创新的培训模式再次传递到员工队伍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对公司全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是具体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文化强企战略,推进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原则是建立“大文化”的培训模式,将企业的历史传统、资产经营谋略、营销战略战术、生产操作规程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纳入培训的范畴,在进行文化培训时,根据人员的层次差异、工作内容、接受程度,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从而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在挖掘企业文化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从培训需求到培训课程的转换,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习课程,循序渐进提升员工对国家电网企业文化的理解度、认知度,促进企业文化在管理和行为上的落地。
1.科学划分培训对象,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1)按照“层级”划分,贴近岗位特征内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全员培训的要求,培训对象可以划分为五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班组长、基层员工和新入职员工。结合各类岗位业务特征,针对特定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训。
对于高层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内容的安排更侧重于如何实施战略决策、企业伦理、文化创新,国外一些电力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的本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何实施文化变革等内容。
对于中层管理者,培训的侧重点在于如何领导下属、实施考核、团队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与管理技能的结合;拟定培训计划与选择培训案例,让中层管理者理解如何把公司战略分解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安排。[2]
新近人员系统性的企业文化培训则分为很多方面。可以包含企业的蓬勃的发展历程,让员工增加归属感;企业愿景和企业精神,让员工在进入每个时期前做好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职业道德与良好行为习惯、规章制度,让员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企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体系,让员工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2)按照“职能”划分,贴近员工实际工作。企业的培训工作一定要掌握成年人的学习心理。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衰退,但理解力相对增强。对于所学内容不再是疲于应付考试,而是注重以实用为导向的能力本位学习。不同部门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也不一样。以对象的职能不同确定相应的文化培训内容,并将文化培训与实际工作特点相结合,可以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各单位、部门得到最为充分的运用。进而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使分布在公司生产、营销、基建、管理等各领域的员工都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从而避免了以往文化培训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等问题,使文化培训能够直接服务于员工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员工事业的发展与进步。[3]
根据国家电网的专业职能类别,区分对待讲解的内容,与工作职能有关的企业文化知识重点讲解,跨专业、交叉学科的知识点则要求学员做一般性了解即可。比如针对客户服务的一线员工,要着重讲解“统一的行为规范”。因为统一的行为一方面来源于思维的同化,另一方面更需要制度的固化。统一的企业标准是在生产作业和管理流程上实现规范化管理,那么统一的行为规范就是要在员工的行为上实现规范化管理。我们可以通过让员工集中学习相关文本教材《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国家电网公司基本礼仪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国家电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交易服务“十项措施”》,来培养员工共同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和服务承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展现公司全体员工基本素质,树立公司整体良好形象。
此外,如何把企业文化同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相联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入职员工在应聘工作之前对公司有浅显的了解,在进入公司后对公司愿景、公司使命相关企业文化进行学习,让新员工把公司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与个人职业规划进行融合,让员工在发展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为公司的整体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创新企业文化培训方式
激发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必须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讲求技术性和艺术性,对载体进行设计。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公司企业文化内容,创造出更多健康向上、生动活泼、让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各层次员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1)走出枯燥课堂,多模式培训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培训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使培训流于形式。而应该走出课堂,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变“教学式”为“体会式”,提高员工培训的参与度。[4]
陕西省电力公司通过建立“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室”,变课堂培训为展厅参观,将展厅变为企业文化展示和培训的教育基地。利用展板、互动触摸屏、弧幕电影等多元化展现形式,让受训学员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感受公司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成果。这种平面展示与动态互动触摸屏相结合的方式,以艺术效果的冲击和现代科技学技术的应用,转变以往枯燥的受训模式,营造现代感与强视觉吸引力,寓教于乐,令学员和来访者产生兴趣,提升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培训的号召力。
(2)转化抽象文字,切身体会文化力量。针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培训,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性文字渗透组织成行动性强的活动,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加深印象。比如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这短短的八个字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是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的。我们就可以开展诚信义卖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邀请一线巡线工讲述什么是责任,参观特高压以及750kV变电站或者观看国家电网在科技领域的先进成果宣传片体会创新的力量,组织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电力员工先进事迹宣讲团让大家认识到什么是奉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用具体的案例故事来诠释文化,使文化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更丰满。比如公司在抗灾抢险、重大保电、优质服务、爱心奉献、电网建设方面涌现出大量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通过颂扬国家电网人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的精髓。让员工切身地体会到文化指引行为的作用——就是依靠每一个员工的一言一行去塑造公众心目中良好统一的企业形象,让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自发“感悟”,自觉自愿地遵从和维护企业的制度和文化。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支撑培训体系。企业文化的建设除了依靠完善的培训体系,丰富的活动,还应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力求将企业文化培训形成一整套基本制度体系,进行长期的认真贯彻并执行。比如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考核评估、激励奖惩机制,重点提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考核评估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原则,减少程序化检查。认真贯彻执行培训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优化企业员工队伍结构、提高企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目的。
三、结论
企业文化培训不同于企业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是将一般的理论知识进行透彻讲解并结合实际操作让企业员工理解并懂得掌握即可,而企业文化培训还必须依靠大量的企业文化案例结合基础理论增强企业文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企业文化培训要切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特征,任何企业文化都是其通过历史的积淀并传承下来的。先行的企业文化培训工作要通过科学创新的培训方式和健全的培训体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文化强企战略,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员工整体完善提高和持续改进的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冰超.中澳合作办学中职业规划与发展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43-44.
[2]王初东.企业文化培训的良性发展[J].人力资源开发,2006,(3):68-69.
论文摘要:起源于美国的新经济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而且也使中国民营企业的传统产权和管理模式受到了影响。本文在简单阐述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后,提出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构建和谐民营企业。
起源于美国的新经济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而且也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新经济的兴起,为人类在新的实践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它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尤其是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中国民营企业,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在新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如何实现传统的企业思想工作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新经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
1.新经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对于新经济这个概念,很多人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新经济就是与旧经济相对立的;也有的人认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只不过美国人讲的是新经济,而欧洲人讲的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两种说法是等同的其实,仅从新经济的表现形式来说,新经济确实是相对于旧经济而言的。但是,从其表现的内容来讲,新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知识要素来驱动、以网络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经济。
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民营企业自身开展的、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是培养“四有”职工,提高民营企业综合效益,增强民营企业凝聚力,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员工情绪,振奋企业精神,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动员和发动职工为企业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是以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结构、内容、功能、作用及其运行理论为研究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所以,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共有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及制度安排等,它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
2.新经济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当世界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的时代,中国的民营企业才在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的压力下生存,势必要把握住新的经济时代的脉搏,迅速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和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传统经济下的民营企业比较注重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建设企业,这种管理方法在以往企业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前新经济时代,在人们重视知识管理的时代,仅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企业已表现出力不从心。所以,民营企业在重视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建设的重要位置。新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和销售、管理的模式等一些硬件方面的因素,还影响到企业的软件方面的因素,例如对人的因素中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企业文化的重新思考并加以改革等等。
在新经济时代,要求现有民营企业要与这一时代潮流相适应,首先要培育一批中国的民营知识型企业以抢占新经济的制高点;其次是民营企业要实行全面的知识管理,以适应这一时代的需求。而企业的知识管理将会覆盖企业管理的全方位,使以往的、旧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发生深刻变化。在企业知识管理这一过程的实现中,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崭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将淘汰旧有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二、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更多的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它已成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保障,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企业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传统优势,是经济工作和企业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民营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改变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成分—“人”来达到改变物质产品的目的,从而在本质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现代的民营企业文化理论与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契合起来,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已成为我们现在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契合是进入新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人类己进入新经济时代,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作用,传统的权利和资本己经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重视人的价值,激发员工的能动意识,使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获得满足,使员工自愿的把自己的智力资源提供给企业,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也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企业进入市场,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进入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与国际接轨,而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国际化语言”,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拓展,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土作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能量。
3.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两者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谁也不能代替谁,这为两者的契合提供可能性;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两者存在互动关系等等都为二者的契合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和谐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细胞,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和谐企业建设。和谐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微观基础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以及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构建和谐民营企业的物质保障。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命运相结合才会使两者真的具有生命力,只有占据生产经营的制高点,着力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员工各方面待遇的提高,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为本”统一起来,才会受到民营企业主与职工的信赖和欢迎,从而有效地开展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有效,是否得力,同样要靠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检验,当然这种检验并不是直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产出的是“精神产品”,是人的认识态度、思想觉悟和素质能力,但“精神产品”可以作用于物质产品,它可以通过人的思想转化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谐民营企业的制度保障。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产权制度决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第一,从产权制度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民营企业都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管理方法即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又容易使家族外的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任。在创业阶段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产权集中于个人及家庭,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基本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贯彻创业者的经营思路,及时决策,充分发挥创业者个人及家庭成员的经验和合力。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随着员工队伍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专业技术分工趋势明显,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产权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从管理制度来看,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势必流于形式,这是许多企业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民营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管理粗放,源于集权式结构,不是以制度管人、管事,而是信奉人治。由于权力、利益和责任的高度统一,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强烈。个人化的权力动机很可能给组织过程带来小团体主义、官僚化和非人格化,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扼杀个人和组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协调,是非、争执、排斥、拉帮结派就会随之而来,企业的不稳定不和谐成为常态。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企业的现代化,着眼于和谐企业创建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在大力推进制度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超级秘书网
关键词:管道企业;产品策划;转型升级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京津冀设计产业协同发展”结题论文(课题编号:HB15YS007)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8日
一、关于产品战略策划
产品战略策划是一种系统的产品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即创造产品竞争优势,建立良好产品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向消费者传达不一样的产品与品牌形象和理念。在以产品为主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主品牌优势离不开新品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得益于新品开发前期以市场及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战略策划,新品设计、生产、销售能否成功取决于对未来市场及用户需求的掌握,提高企业产品形象及附加值,用产品理念去引导消费者,这些都需要对企业产品进行战略规划,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产品且具自身特色的产品形象。
二、国内外优秀管道企业导入产品战略策划情况
本文对国内外管道企业的产品系统、主打产品、视觉体系进行了调研分析,国外以德国阔盛、德国洁水为主,国内以金牛为主,学习他们如何建立产品战略策划,如何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胜,成为行业佼佼者及消费者信赖的产品。
(一)德国阔盛。全球PP-R管道发明者和领导品牌,主打PP-R管道,推出七彩管,色彩区分管材型号,使用户更易识别管道,每种管材有专用领域,管材图形有喷码信息及防伪标识,产品视觉性强,形成企业“特色”。产品策略定位:在老本行暖通领域寻求重大突破,除民用领域外,致力在专业领域中为各行各业提供一个整体管道系统解决整合方案。
(二)德国洁水。学习阔盛优点,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优化升级,首推色彩联盟理念,将原有PP-R、PE-RT管道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以色彩区分四大系统并赋予理念且有相应宣传口号,将绿色、健康、舒适、环保、节能的定位和科技、人文、时尚的生活理念引入中国现代生活。产品策略定位:为中国家庭带来高品质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国际品牌价值与全球领先管道解决方案。
(三)武汉金牛。金牛注重研发新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主打PP-R冷热水管、PE-RT地面辐射采暖管。分家装和工程两大类,以用途划分系列和系统,以用途材料特性命名管道型号,详细明了。产品图形包括防伪标识及条形码管理体系,确保产品放心使用。定期推出新品,凸显一个“变”字,具有特色。产品策略定位:以管道为基础,成套技术为延伸,在建筑冷热水、采暖、排污、市政给排水、化工等领域向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管道及系统解决方案。
不少中国管道企业热衷“打造”各种各样的品牌策划,但对产品设计和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策划缺乏足够认识。殊不知,品牌策划的成功最终依靠的是产品战略策划的成功。目前,不少企业热衷品牌的原因是企业仍有一定利润空间(成本优势),实际上,随着关税降低和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而与国际接轨,大量物美价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同时,企业对建立产品战略策划缺乏信心和相关专业人员。目前,多数企业产品同质化和低价格战现象严重,使企业丧失利润空间,带来巨大灾难。企业想成为行业规则的突破者还是制定者,产品战略策划的导入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帮助我国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管道企业导入产品战略策划基本思路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企业竞争亘古不变的准则,我国管道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目前,我国管道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要发展壮大,就要了解用户需求及市场发展趋势,当然,质量和创新是最根本的生存条件,质量过关和产品创新,才能得到长期发展。鉴于我国管道行业的现状及产品特点,了解市场发展走向,完善现有产品技术水平,研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是当务之急需要做的事情。同时,加大改性、复合以及其他新型塑料管道材料研发,以提高应用性能指标,满足不同用途塑料管道需求及安全卫生、抗菌阻氧、保温耐热、环保节能、防火降噪、增强抗震等性能要求。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要对市场及同类竞品进行分析对比,主要从产品的理念(MI)、视觉(VI)、行为(BI)三个系统入手。
(一)产品理念系统(MI)。产品理念系统主要从市场细分化、产品差异化两方面进行,在产品设计上提出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色理念。
1、在市场细分化方面。第一,需要进行市场现状分析,包括市场经济及行业现状分析、南北方市场分析、管道应用模块分析;第二,结合分析进行市场初步定位,总结主打市场、领域及产品发展方向;第三,结合市场需求分析不同行业及用途对管道需求、对生产领域及南北方市场需求进行初步定位,确定产品发展方向;第四,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技术(PEST)分析和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第五,结合社会热点分析热点社会问题、生活方式、生活需求,并总结对产品战略的指导方向;第六,对产品细分化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用以指导最后的产品策划。
2、在产品差异化方面。首先,对自身企业及产品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竞品企业概况、竞品系列分析(从产品的系列、命名、理念、型号、形状、颜色)对自身产品与国内外竞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学习其优势,结合自身品牌文化提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品理念。
(二)产品视觉系统(VI)。人们获取信息80%来自视觉,VI是最形象直观最有冲击力的部分。产品视觉系统主要从产品的命名、色彩、材料、技术、工艺、结构、特点、图形、用途与竞品同系列产品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学习优势之处,并对管材竞品进行总结,即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要有主打产品、核心产品;要学会用颜色区分管材,形成视觉差异化、统一性;加深客户对产品的辨识,产品说明需加入结构工艺图;对进行比较的竞品与自身进行总体比较,从产品结构、产品图形、产品系列宣传语建立识别;学习其优势之处,归纳总结出最终的系统划分、产品命名、图形、理念、科技、口号,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视觉系统。
(三)产品行为系统(BI)。从独特的市场、营销模式、产品推广、展览展示和特色服务等行为要素对管道产品进行推广。将企业理念贯穿到企业形象、产品设计、宣传及销售,要保持从品牌到概念保持产品延续性。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确定特色市场,将产品理念及视觉系统运用到特色市场,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要具有企业理念和管道特色),可打情感及公益牌。例如通过管道图形(结构工艺图)来帮助人们认识理解管道设计理念和推广管道产品,或加入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式推广管道产品。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管道企业进行产品战略策划分析,总结出我国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期望这种思路可以对传统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有所帮助,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创新,为企业带来增值效益,进而转型升级,对管道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钢.产品设计战略研究及实务.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