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供货风险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货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火驱 提高采收率 风险分析 爆炸 安全控制

目前,我国有很多中轻质油田已进入注水生产晚期,具有很大的三次采油的潜力,此外还有许多高温高压低渗透轻质油田,注水比较困难,这些油田都可能成为火驱技术的目标。

所谓火驱采油,是指在一定的井网模式下,由注入井将空气连续的注入油层,油层自然或者人工点火形式,由生产井采油。火驱采油的过程中,从生产井、注气井、油藏到空气压缩机、地面管线和地面处理设备,每个环节都有由于氧气存在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艺风险

注空气过程由于空气中氧气和井下轻烃烃组分及氧气在油藏内的反应产物的存在,使其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注人井、生产井、空气压缩机、注气管线内的混合气体爆炸、油套管和地面管线设备的腐蚀等问题。

1.爆炸危险

注空气过程各个环节均存在着氧气混合物爆炸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注入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与原油在油藏发生氧化反应,消耗部分氧气,但在氧化反应不完全的情况下,地层中的轻烃组分就会和氧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当混合气的浓度达到爆炸范围时,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可燃气体发生燃烧和爆炸的三个基本物质因素是:可燃气体、氧气、点火能量。而燃烧爆炸,不仅需要可燃气和氧气的存在,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可燃气和氧气适当的配合比例。根据爆炸理论,能使可燃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必需的最低可燃气体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而最高可燃气体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临界含氧量是指当给以足够的点燃能量能使某一浓度的可燃气体刚好不发生燃烧爆炸的临界最高氧浓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石油产物而言,常温常压下氧含量安全限值约为10%,氧含量低于这个值,即使遇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 。

2.注入井爆炸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注入井的爆炸主要是因为空气注入压力低,导致油气回流到注气井,与空气混合发生燃烧爆炸反应。造成注气压力低的原因主要有:

2.1注气停止。有空压机正常停注和空压机故障停注两个因素。空压机停注导致注入井压力突然为零,在没有井下回压控制的情况下将会发生油气的回流;

2.2空气压缩机的重新启动。重新启动空压机时,井口压力开始时也会低于设计压力,同时由于停住时间内地层压力的升高都会导致油气回流。

目前现场应用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1)加强对注入井的压力、温度、注入量的检测,防止注井内压力低于油藏压力,井下可采用封隔器和回流控制阀等装置减少油气进入注气井。

(2)作好安全预防工作。在注入井中保持正的空气压力是防止油气回流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3)生产井爆炸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生产井爆炸主要是由于气窜和氧化不完全造成的生产井中氧气含量过高,与井下轻烃组分形成的混合性爆炸气体在爆炸范围内,如有足够点火能量时将导致爆炸。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藏温度过低,导致氧化反应速过慢,存在过剩氧;

(2)注入井到生产井间的井距过近,导致氧气过早突破。

目前现场应用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1)在工程开始之前,应筛选确定适合注空气的目标油藏,深入研究油藏动态,进行室内氧化实验研究,评估注空气低温氧化工艺的技术可行性。

(2)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气体监测分析,重点监测与注气井连通性极强的生产井中的气体排量和组分检测,气体的排量显示了油藏内气体流动的选择方向,并对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评价。

4.腐蚀现象及腐蚀监测

油田火驱现场主要有注气管线、注气井管柱的氧气腐蚀,以及生产井油套管和地面设施的二氧化碳腐蚀。对于生产井和注气井可以通过挂片和分析水样品中铁的含量等来检测腐蚀情况 。对有明显腐蚀的油井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防腐剂批量注入到油管与套管的环空中、井下安放固体防腐剂等工艺技术。

二、设备风险

火驱采油工艺中的设备主要有空气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地面管线控制系统等。由于火驱采油的排气压力及排气温度都较高,对设备机械性能的要求很高,工程设计和现场操作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空气压缩机风险及防护措施

作为注空气过程中的主要设备,空气压缩机存在的风险最多,发生的概率也最大。空气压缩机的故障风险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的爆炸、排气压力不足、排气量波动、机械故障、噪声影响等。

建议现场可采用的防护措施有:

(1)油的选择和用量要适当;

(2)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控制因密封不严而使油窜人气缸内;

(3)采用铜制波纹管式冷却器芯。

2.管线

造成管线失效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2.1管线腐蚀,由于火驱采油过程中的腐蚀现象较为严重,管线破裂潜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较大;

2.2管线机械强度设计不够,当管线设计强度低于输送介质强度时,管线就会因长期超负荷运行而破裂,这主要是因为管线选择时没有根据实际现场情况。

建议现场采取的防护措施:

(1)对注气管线进行内部涂层,防止内部生锈,减少锈皮与高速流动的空气磨擦产生的热;

(2)尽量减小注气管线的拐弯,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但与设备、阀门和附件的连接处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3.其他风险

火驱工艺中涉及到的其他辅助设备较多,其安全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在工程实施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在生产中更要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三、人为风险

1.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人员对现场管路系统的设计,管线材料的选择、加工制造的技术水平、强度设计都影响着管线的运行安全。同时对于相应的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要慎重选择合理配置,对于井网和管线布置要谨慎考虑,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井、油井和管线,又要符合火驱操作规程和安全控制技术的要求。

2.人为失误

操作失误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包括施工误操作、运行误操作、维修误操作和管理失误等多方面的原因。火驱采油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各项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四、结语

目前,火驱采油仍是一项二次、三次采油高新技术。在火驱采油的过程中,从生产井、注气井、空气压缩机到地面管线和采油设备,每个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火驱采油的现场经验,制定火驱采油现场安全控制技术及监测方案。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控制标准、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防止事故发生,对这项技术的成功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政府投融资公司,是地方政府投资设立,以政府资金、资源和信用为依托,承担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融资及建设任务的国有企业。是政府实现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资金筹措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县的国有投资公司在进行项目投融资和建设,推进了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升级,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投融资环境的改变,政府投融资公司在发展中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营入不敷出,

债务大幅度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近两年来,通过对县国有城市建设、农业、水务、交通、文化旅游等“五大投资公司”进行了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审计,审计结果很不乐观,五大投资公司情况各不相同,但共同存在公司经营入不敷出,企业连续亏损,债务大幅度增加,融资风险提高,融资难度加大的问题。个别公司自身没有资金和无法融资,但为了承担和完成建设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施工企业“垫资”参与项目建设,造成许多项目已完工,但投资公司无钱支付工程费用,形成企业债务和隐性债务,增加了偿债和融资风险。致使个别企业全负债经营,自有资金短缺,财务风险大,偿债能力极差,引发政府债务风险的概率较高。

一、造成企业亏损、负债经营和高额举债的主要原因

(一)政企不分,主体定位不明

国有投资公司一般都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为了政府筹集资金的目的而产生并存在,政府和公司紧密相关。目前公司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现象,监事会和董事会形同虚设,受到政府行政性指令影响较多,存在着政企、政事不分的现象,公司主体定位不明确,为公司在经济市场中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同时由于投资公司承担的项目多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的,其本身伴随着极少的收益性或者基本无收益。

(二)举债规模大,偿债能力较低

目前投资公司普遍存在高债务,低偿还能力的情况,一方面,投资公司筹集到的资金一般都是投入到基础设施和公益建设项目或者长期资产构建等方面,但是这类工程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多,收益少甚至无收益,短期内的经营不会弥补其投入的成本,经营利润很少甚至为负,造成自身缺少持续运转及用来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只能借新还旧,拆东补西。另一方面,投资公司成立初期,承担了一定的政府融资职能,为增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举借了大量债务。

(三)融资难度大,遇到再融资瓶颈

 投资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积极作用,其自身也积累了大量债务。同时大部公司有效资产少,资产流动性不足,且不能做为融资抵押物,造成再融资难的问题。并且近年来,由于政府偿还债务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市场监管机构认识到加强平台公司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约定了融资平台的筹资类型,缩减了融资渠道,加大了投资公司进一步融资的困难程度。

二、优化和改善投资公司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引导投资公司有序发展

稳定投资公司的发展,应适时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和企业进行明确的划分。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对企业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给予支持和指导,将政府在企业运营中起主导作用向为其运营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后备力量的职能转变,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积极引导公司市场化转型,恢复投资公司的市场化法人主体地位,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和经营实力。另一方面,投资公司要加强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经营管理队伍,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明确企业投资建设的运行规则和方向,实现市场化发展

厘清投资公司与政府投资的边界和规则,走市场化道路。对于投资公司承担的政府项目融资和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或不直接产生收益的建设项目确定合理的结算体制,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服务、政府PPP等方式进行商业化运作。改变以往只管融资,不管投资、收益,不考虑偿还的状态,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成果和充裕的现金流,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三)促进平台建设规模化,破解再融资瓶颈

通过授权、专项资金注入、划转政府所持有的优质资产等多种方式,壮大公司实力,提升融资能力,为实现全方位投融资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支撑。政府和投资公司要积极利用国家各种有利政策,通过合法渠道将政府持有的经营性资源、资产转为公司优质资产。同时政府也可以采用授权、专项资金注入等方式,多渠道充实公司资产,使得投资公司资产规模化,增强融资能力,破解再融资瓶颈。

第3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风险;风险度量;风险管理

我国金融租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目前金融租赁业的风险较多,最主要的有金融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纯粹风险。信用风险是融资租赁项目中最大的风险,因此本文主要就金融租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一、信用风险的种类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承租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偿还租金,或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上的变化导致资产价值发生变动使得租金无法收回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租赁公司主要面临两种形式的信用风险。(1)来自承租人的信用风险。来自承租人的信用风险是指因承租人或担保债务人不履约导致资金不能安全回收的风险。因此,主要的风险有两类:一是债权风险;二是物权风险。债权风险表现为承租人或担保人不履约可能导致的出租人不能按期收回租金。物权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承租人非法处置本应属于出租人所有的租赁资产。第二,承租人违约的情况下出租人不能行使租赁物收回权利的风险。(2)来自供货商的信用风险。来自供货商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所有权无效的风险;二是供货商与承租人联合欺诈出租人的风险。所有权无效的风险是指出租人因不能以合法形式取得对租赁设备的所有权而遭受损失的风险。由于我国金融租赁企业大多数不是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往往以承租人与设备供应商草签的供销合同置换为自己的采购合同,这就给供货商与承租人联合抬价恶意欺诈出租人提供了机会。

二、信用风险的度量

(1)以资本市场理论和信息科学为支撑的信用风险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资本市场理论和信息科学为支撑的信用风险模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加上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出现了信用风险计量的各种模型。(2)KMV模型是美国KMV公司1995年开发出的,基于莫顿期权定价理论,其基本思路是:贷款公司的违约与否决定于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如果贷款到期时公司资产市场价值高于其债务(贷款),公司有动力还款:当公司资产市场价值小于其债务时,公司有违约的选择权。换句话说,银行贷款相当于卖出一份欧式看跌期权。所以,金融租赁的违约风险比银行贷款更大。综观国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从主观判断分析法转向以多变量、依赖于资本市场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为主的趋势发展。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

1.非价格手段。非价格手段主要包括设电抵押条款、提高保证人保证、预收租金、或有融资计划等方式来降低出租方的信用风险。一方面,出租方可以在承租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对抵押物进行处理以补偿其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信息甄别机制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不良企业或不良项目。

2.法律手段。融资租赁业务主要靠租赁合同和供货合同来约束各当事人行为,尤其是承租方行为,因此,法律手段是出租方的重要权益保障。(1)正常情况下。承租方处于正常生产情况下而出现实质性违约对,出租方可以提前收取未到期的租金、解除合同或要衷进行损害赔偿。出租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以避免遭受更严重的损失。解除合同通常在两种情形下执行。一是在租赁行为开始之前,因承租人的行为而解除合同;二是在租期内承租人出现实质性违约,金融租赁公司无法提前收回租金时解除合同,取回设备。(2)违约情况下。承租方处于破产情形下出现破产违约时,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行使破产取回权和抵消权。一旦承租企业破产,当实物形态的租赁物存在且为破产管理人占有时,出租人对租赁物享有租赁物取回权。如果租赁物被承租人或破产管理人非法转让于第三人且第三人并不能以善意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情况下,出租人通过向第三人行使物之返还请求权期间接行使取回权。

四、结论与展望

金融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行业这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大量的风险因素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而信用风险是金融租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而金融租赁行业迫切需要建立符合自己行业特征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应对风险。

参考文献

[1]Ahmed RiaIli-Belkaoni,Long-term Leasing-Accounting,Evaluation,Consequences,Quorum Books,London.1998

第4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一、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

主要风险。风险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风险按照造成后果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按照分布情况分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按照控制程度分为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和有利可图的投机风险;按照是否可管理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照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按照导致风险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等风险图法。综合评价法是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地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次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等风险图法是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构成的二维坐标图上通过画出等风险曲线来比较风险的大小。

3.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相关后果。风险分析可以使用进度网络模型,寿命周期费用模型或者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考察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在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确定项目过程优先级时考查工程进度风险和工程项目费用风险,多用进度网络模型和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在工程项目资金出现问题时候多用快速反应速率模型来确定该项目规划的各种备选方案所需的预算分配。风险分析可以从整体出发弄清楚各个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可以考虑各个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把威胁化为机会,进一步量化已经识别了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减少这种估计的不确定性。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风险对策选择。选择风险对策时,要根据建设工程的自身特点,从整体上考虑管理思路和步骤,从而制定一个与建设工程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

第5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资采购;招标;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69-01

石油企业涉及到油气资源的开发、运输以及炼制销售等,其业务范围广泛,而且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对于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石油工程的物资招标过程中,部分企业的物质招标没有按照相关的招标部分进行,不能满足精细化的采购需要,给物资的采购带来了比较大的风险。在石油工程的建设中,所需要的物资种类和数量十分广阔。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每年石油物资的采购规模和数量都非常的大。为了降低石油工程在建设中的物资供应成本,应当加强对物种采购招标中的风险控制。

1.招标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分析

1.1 招标机构风险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油田招标机构与招标机构的委托合作日益增多。但是,有的招投标机构搞恶性竞争,或唯建设单位领导意见是从。有的人为设计市场准入门槛,本地的交易市场只对本地企业开放,外地企业进入相当困难,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公开、公平竞争。还有种种不规范的收费行为,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还为减免或少缴费用存在严重的营私舞弊行为,滋生行业腐败。

1.2 标流程风险分析

招标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从而决定了它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流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石油类物质种类繁多、情况各异,从而对其可能突发的情况很难全面预计。加之石油物资的特殊性和专有性,中级环节多,招标过程少则一个月,长则数月,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出现组织不完善、废标或结果被投诉等情况,要是处理不当轻则对石油生产建设或石油工程进度产生很大影响,重则违法、违规,风险极大。

1.3 招标文件中的技术风险分析

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石油项目物资供应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招标文件中的技术参数稍有疏漏,势必在实施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石油物资技术复杂且特殊性强,易出现物资统一规定与实际使用效果不相称,使各装置通用设备不配套、供货时缺件或没有按所需安装顺序供货,形成采购风险。

1.4 投标人行为风险分析

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投标人在竞标中,为谋取中标,以虚假方式、虚假材料参与投标活动,投标件时提供虚假资质,伪造、变造的销售业绩,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检验报告,甚至伪造投标保函等等。或者大幅度降低投标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竞标,而低价中标的背后却隐藏着获取“不正当”利润的阴谋,投标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往往降低自身材料采购成本去弥补竞标中的亏损,造成了石油物资质量隐患,给招标管理带来较大风险。

1.5 评标过程风险分析

评标是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投标人的过程,是招标投标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评标专家是评标过程的主要依托者,应本着为招标人负责的态度评标,但不排除一些评标专家借此机会,违规评标或与投标人串通。另外,由于评标专家评标水平参差不齐和知识结构差异,评标时不能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评审过于草率,或者评标时间过于仓促,不能保障到评标工作质量和深度等,都会影响招标质量,形成风险。

2.招标工作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2.1 谨慎选择招标机构,减少招标风险

油田委托招标公司招标,要选择信誉好、责任心强、人员业务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公司来完成,争取做到招标过程严谨缜密,各个招标环节都严格合法合规。健全完善对招标机构的惩处激励机制,建立信用档案,加强协作的清出力度,对招标发生严重事故的机构,要严肃处理。招标单位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估计,对预期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制定特定的应急预案,及时将各种信息与招标方和管理单位进行沟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控制措施,确保服务的时效性和公正性。

2.2 提高石油物资招标工作人员责任心,杜绝流程风险

由于招标工作事项繁琐、细节多的工作,需要招标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顺利完成。因此,全面提高石油物资招标从业人员责任心,是杜绝流程风险重要手段。招标工作者需认真、仔细做好招标事前准备工作,努力规范招标流程各个环节,妥善处理招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况,避免造成废标、违法、违规等。同时,应尽量缩短招标周期,保障石油物资的及时供应以确保生产进度。

2.3 规范编写招标文件,避免技术风险

招标文件的编制逐字逐句都应严谨缜密,每一条款都要清晰明了,更要掌握石油物资具体技术参数,并细心检查核对以免张冠李戴,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对待每个潜在投标单位,将各项条件和要求充分体现在招标文件中,在各项条款中充分考虑潜在风险,避免出现物资统一规定与基础设计不相符,各条款互不协调等情况,以致在今后的实施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

2.4 组建石油物资市场信息体系,防范投标人行为风险

投标人为获取中标,不择手段,伪造资质、财务状况和业绩等,给石油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招标管理风险。要想杜绝这种风险,可以组建石油物资供应环境的市场信息体系,对供应商建立重要石油物资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和建立同类物资的价格目录,掌握供应商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等可靠信息,随时进行比较和选择,合理制定招标价格。另外,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招标管理的一部分,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供应商“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从而有效的保障石油物资供应质量,减轻招标的质量风险。

2.5 严格选择评标专家,防范评标过程风险

对于评标定标,评标专家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评标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是否能认真严谨的进行分析评审,是否能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招标的质量。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全面优良的素质,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根据改革进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努力改善自己的素质构成,才能使评标工作具有深厚、扎实的根基,才无愧于评标专家的光荣称号。

3.结论与认识

随着我国项目招标的普遍化,招标管理的风险因素也将与日俱增,招标的风险管理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石油行业的项目招标工作者更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在招标过程中时刻注意招标风险防范,将招标风险管理有效地融入油田各种项目招标工作中,不断提高石油企业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对于石油工程的物资招标来说,由于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大,所占的资金量也比较大,所以应当加强招标过程中的管理,尽可能的保证招标的质量,降低招标的风险。要从招标的各个程序和环节上进行把握,对于物资的质量和规格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规范招标文件,做好资格预审工作,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强化专家在评标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林志光.论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第6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47-01

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现代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理念转变为以风险为核心,将财务审计和风险管理融合在一起,紧密跟踪企业的风险战略,制定审计计划,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将结果和意见反馈给企业高层管理者,防范潜在的管理风险。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风险

(一)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承揽任务越来越艰难。如果没有成揽到足够的工程任务,企业的生存就举步维艰。企业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在投标书中有意在预算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投标价格,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率,降低计划利润或者是降低材料的单价等,这种为了中标而投标的决策往往具有盲目性。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往往给企业带来以下风险:一是低价经营易形成经济纠纷,损失难免;二是经济效益低下,项目在运行阶段资金周转不力,将面临财务风险;三是企业缺少效益积累,不利于长期发展。

(二)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风险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管理风险有合同风险、资金风险、质量和安全风险。建设单位的合同实际上都是单方面约束施工企业的条款,其中的不合理、不平等的条款是施工单位潜在的风险。如果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或者把价格波动大、无法保证供货渠道的材料强加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势必陷入被动局面。在我国的现状下,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后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对项目一般是垫资经营。项目施工设备等固定成本的支出以及日常周转都需要企业投入资金,企业为补充现金流向金融机构大额贷款,一旦资金周转不畅将面临巨大压力,很可能导致续贷或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建筑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技术难度高。项目为了更高的获取利润,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铤而走险,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使用价格低廉的不合格材料,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给企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也会降低企业的信誉和资质。

(三)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风险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由于建设单位拒绝向项目提供有关资料,或者由于项目不能按照有关规定提供齐全的资料,致使无法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验收和决算受到影响。工程没有决算,总价款不能最终确定,施工单位不得不被动等待付款或放弃部分工程款为代价,换取建设单位对工程款的决算,有的甚至形成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内部审计在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

(一)制定合理的风险审计计划

通过对项目运行各阶段的风险分析,紧密配合企业的风险战略,确保审计计划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一致。在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执行审计的基础上,识别工程项目的风险程度,将风险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优先考虑开展相关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掌握被审计项目的生产经营状况,在计划阶段识别和分析潜在的风险,做好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为企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制定内部审计方案,把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或是潜在的风险分析及评估贯穿于整个审计实施阶段,以第三方的身份从全局的高度客观公正的管理风险。一个项目从投标、中标施工到竣工决算始终处于复杂的环境中。项目是否为低价中标而存在不能回避的经济风险,项目在施工是否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合同要求而存在合同风险;项目的资金未能按照施工进度收取和支付而存在资金风险;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是否因不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而存在信誉风险;项目是否对施工中可能预见的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施工加速、施工图变化以及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预案。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以上种种方面的分析,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危害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的提出减低风险、规避风险或者转移风险的建设性意见,提高项目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和管控能力。

(三)根据审计实施结果,总结审计项目存在的主要管理风险因素

第7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铜原料 采购 风险 防范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市场经济是在一种竞争的、开放的、平等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资源的有效配置,给了企业最大限度的自由性,同时,也给了企业更大的风险。特别是铜原料的采购工作,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巨大。同时,它又服务于企业内部加工和销售,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和经营,给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进行外购原料风险分析并制定风险防控体系,势在必行,也是企业风险防控体系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

一、铜原料采购风险分析

(一)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分析

1、资源风险:原料采购首先要有资源、有提供原料的渠道。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给了生产企业最大的自由、自,何时生产、生产多少、何时销售、销售多少,都由生产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由决定。尤其是在我国铜资源严重不足,大量需要进口的情况下,国内铜原料生产企业决定着国内资源的供给量,这就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加工企业的资源供给量的风险。

2、价格风险:铜原料采购价格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原料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是否能够抓住机遇,适时适当调整原料采购价格,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3、欺诈风险:欺诈是伴随着市场经济有生具来的产物,只要有买卖就存在着欺诈,就存在着被欺诈的风险。我矿在这方面同样有着经验教训。

4、原料质量风险:外购原料的质量,对企业生产加工、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原料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提供的原料质量标准采购原料。但是,在原料严重紧张的形势下,在可以满足加工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原料采购标准,是增加原料供应的有效途径,这就将给企业加工生产以及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分析

1、库存原料风险:企业要想维持正常生产,就必须由一定的原料库存储备。然而,铜原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同时库存占用资金也非常大。合理安排原料库存,是有效防范库存原料价格变动风险和资金占用风险的必然手段。

2、销售风险: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原料采购是为了加工后销售,产品销售是为了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并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在原料及其产品价格变化非常大时,如果原料采购不能与产品销售实现统一的整体,就会有高价买低价售的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效益,甚至使企业亏损。

二、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就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一个管理过程。根据原料采购所面临的企业外部、内部风险,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风险防控体系和有效地防控手段,才会把原料采购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1、建立资源防控体系,扩大原料供给资源。

建立资源防控风险体系和风险控制手段,就是要充分的分析市场供给能力和自身采购能力,确定好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的采购区域、采购地点和供给渠道建立不同的采购策略,实施不同的采购方法,在确保现有供货渠道的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渠道开发工作,尽可能地扩大资源,争取更多地供给渠道,以便保证原料供应,降低原料供应风险。同时,为选择渠道、选择质量、选择价格和选择供货时间打下坚实地基础。

2、将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价格防控体系。

首先是要分别建立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价格风险防控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严格的审核审批程序,以保证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完全在企业监督控制之内。其次是要建立采购与销售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批准原料采购的同时,就要制定产品销售时间、销售数量、销售办法,从而规避风险,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

3、建立原料库存风险防控体系,规避价格浮动带来的库存风险,取得资金效益最大化。

建立原料库存风险防控体系,就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库存数量和库存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以规避原料库存所带来的价格风险和资金风险。其重要环节就是科学合理地核定库存储备。由于铜原料有其资源短缺、季节性强的特点,采购周期要适合资源状况,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还要分季节分别制定。这样才能有效调整库存储备,保证原料供应的同时,使资金占用最少。

4、建立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坚持原料质量“适用”的原则。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反映快速的质量管理体系,就要在市场原料质量和企业原料质量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就是重点突出原料质量“适用”的原则,既要满足企业冶炼工艺、冶炼水平、环保要求等等对原料质量的要求,同时又要适应市场原料质量的变化。既不能因为质量要求过高而买不到原料致使原料供应不足,又不能由于原料质量的降低而影响生产、降低产品质量、造成环境污染以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5、建立反欺诈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原料采购管理。

原料市场欺诈行为不胜枚举,我矿也有着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们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根据原料采购业务的特性及重要环节,制定不同的风险防控体系,在避免发生风险的同时,全面提升原料采购管理水平。

三、我矿目前原料采购风险防控现状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我矿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原料采购风险防控体系,基本上能够应对原料采购存在的风险。但是,我们还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原料采购所面临的风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我们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对面的发展变化不能够及时掌握,我们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手段,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防范常抓不懈,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规避风险,给企业创造更大地经济效益。

1、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无论是企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思想意识总是第一位的,是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原料采购中的风险,没有对这种风险具备足够的警惕性,那么就谈不上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要使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具备这种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警惕性。

第8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 风险分析 处理

1. 项目风险的识别

一般地讲,EPC 总承包项目在EPC 合同起草阶段,就应启动项目管理程序进行项目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和风险的控制等进行研究,制订风险应对、风险控制及处理办法。

我认为,EPC 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重点是工程质量、HSE 管理、项目进度、项目成本等风险,那么EPC 总承包项目如何进行风险识别呢,首先应建立项目风险识别管理体系,确切地讲应该在项目实施的准备阶段,就要求项目管理团队(以下简称:项目组)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分别建立各阶段的风险识别体系。建立该体系的主要目的,首先是判断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各类风险;其次是找出风险源及产生的原因。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项目组要针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进度计划、合同草拟等每个具体环节所面临的风险源及产生原因进行识别,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1 充分研究项目技术、经济因素。要研究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及生产规模和建设规模、采用何种专利技术、建设资金来源、概算(或投资)编制办法;了解项目建设的技术条件、质量水平,设备制造、运输、安装条件、施工及吊装方案(尤其是大型设备,如:加氢或加氢裂化反应器、精丙烯塔等)以及采用的标准、规范;了解项目建设工期、EPC 总承包工作范围和业主承担的风险范围等等;更要了解建设项目的背景和业主(或发包方)的资信情况等。针对上述内容分别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切实发现找出很多具体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产生的原因。

1.2 建立项目风险源清单,列出项目在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中可能出现风险点。设计环节,勘察设计条件、设计文件及深度、设计技术条件、采用的标准和规范、设计主要工程量、概算编制办法及规定等等。如:某EPC 项目延迟焦化装置,由于详勘资料没有描述该装置的储焦池(120m×20m)处于一条地下冲击沟之上,开挖时发现,现场采取了毛石回填的措施增加了费用,所以勘察设计条件也是风险源。采购环节,这个环节的风险源主要研究采购合同法律层面上的风险,例如:仅合同条款方面就有合同标的、合同价款、交付与验收、合同支付与结算等等,有经验的承包商在规避物资采购风险方面会有一些关于“物资采购防范法律风险”的提示性文件,这类文件详细明确地提示了不同阶段及各项工作(或条款)所要防范的风险源,项目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制订项目自己的清单。施工环节,现场HSE 管理、施工程序、施工分包管理、施工规程及规范、现场条件及措施、大型机具进出场管理、工程进度、施工方案及变更等等。

1.3 风险的归类。首先把项目风险源清单中列举的风险因素按照风险的类型进行分类细化,针对性地制订应对的策略、方法及实现项目目标的措施;其次参照以往项目经验,划分风险等级。对于EPC 总承包项目,项目组的主要任务是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熟悉的是项目管理体系和控制管理的程序,从这个角度来讲项目的风险可以分类为工程质量风险、HSE(环境、安全、健康)风险、工期进度风险、成本费用风险、企业信誉风险、法律风险、其他风险等。另外,项目风险按照其后果或因素属性还可以分为,经济的、市场的、业主(或发包方)的、自然的、其他风险等等,其归类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可以根据项目的工程范围、工作内容和项目的特定环境或特殊条件设定和分类,不再赘述。

2. 风险分析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项目风险可分为:工程质量风险、HSE(环境、安全、健康)风险、工期进度风险、成本费用风险、企业信誉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其他风险等等。项目组内各部门经理负责组织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共同制订风险预防措施和规避风险的办法。为了更好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各类风险需要了解掌握的重点内容有下述几个方面:

2.1 工程质量风险。了解掌握勘察设计条件、设计技术条件和技术规定、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工程量、施工企业管理和工人的技术水平、业主和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和条件等。

2.2 HSE(环境、安全、健康)风险。了解业主对HSE 管理的要求、项目HSE 管理体系、项目应急预案等等。项目安全事故是风险的性质是较严重或灾难性的,是项目风险关注的重中之重必须重点防范。

2.3 工期进度风险。了解项目实施计划、关键控制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劳动力资源保障情况等等。

2.4 企业信誉风险。调查了解项目业主和分包方的资信情况,了解业主其他项目的管理与支付的情况,了解分包方的履约能力等。

2.5 合同法律风险。研究招标文件,对合同的协议书和一般合同条件、特殊条件、通用条件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合同条件中的支付条款、税收、外汇币种、价格调整、合同结算等条款,重点分析各种限制性条款,避免合同在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不慎带来的损失等等。

3. 风险控制和处理

项目风险控制和处理的方法同风险理论是基本一致的,主要有: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自担。

3.1 风险预防,系指事先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它是处理风险的一种主要方法。EPC 总承包项目一旦成立,在项目策划书或项目实施计划文件中对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是有专篇论述的,项目组各部门经理及主要成员有义务完善风险内容,并按照文件中建议的控制和预防措施,落实到总承包合同、分承包合同及相关的项目实施程序文件中。比如项目的现场签证管理,要求现场专业工程师必须认真核实主要工程量,必要时可针对项目特点,采用颁发项目签证补充规定的方式,重申签证管理要点和工作流程,要求费用控制工程师见证和复核工程量,以避免现场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项目要预防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具体的指导项目管理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采取项目风险主动防范的措施。

3.2 风险转移,系指项目以某种方式将部分风险合理地转嫁给他人承担。项目对风险转移采取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设计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和施工分包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分包方、采购供应商和施工分包方;二是将风险转移给项目担保人或担保银行;三是通过购买工程保险和第三者人身伤害险等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旦发生损失情况由承保的保险公司承担风险损失。对于EPC总承包项目,业主往往利用强势把属于业主的风险转嫁给总承包方,另一方面项目风险转移给分包也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合同额的5%,总承包方风险压力是非常大的,项目组是否能够合理地将风险转移下去或不接受业主风险,需要通过风险分析活动进行决策。项目HSE 方面的风险,为避免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应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一部分风险损失。

3.3 风险分散,有外部分散和内部分散两种,外部分散是指通过同外部合作,将风险分散到外部去,从而减少其风险损失。风险内部分散是指通过内部调整,将项目风险损失分摊到另外的项目上去,从整体上调整一部分风险损失。一般来讲项目风险在项目投标报价或合同起草谈判阶段应充分预计到的,应避免或尽量减少项目风险分散到别的项目。对于涉及到专利供货商的EPC 项目或涉外(国外)的EPC 项目,可以采用联合投标报价的方式进行,一旦项目发生风险可以把部分风险分散到联合体的另一方,这是目前EPC 总承包项目最常见的风险外部分散处理。

第9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措施

一、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状况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承担着出租人、承租人和供应商的纽带作用,以出租人提供资金为限,承租人以较少的资金成本拥有商品的使用权。融资租赁相比较于银行贷款融资更便捷,而且租金费用可以实现税前抵扣,减少企业资金占用。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迅速,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来,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已逐渐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融资工具之一,广泛运用于各类重资产行业,如基建、航空、船舶、医疗设备、农业等,租赁渗透率约30%。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已突破7000家,其中内资租赁220多家、外资租赁7210多家、金融租赁60多家,租赁企业空置率达到60%(成立一年内无业务);不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总资产规模,都呈现明显增长。

二、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融资租赁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融资租赁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风险,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在做好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作用。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风险贯穿于融资租赁全过程

融资租赁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设备紧缺的问题,通常融资租赁企业为承租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持,因此财务风险时刻存在。融资租赁企业是整个金融交易的主要风险承担者,如果承租方恶意拖欠承租费或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所需商品或服务,都会造成融资租赁企业资金的浪费,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在选择承租人时应对其财务状况有所了解,充分分析其偿债能力,选择供应商时应充分考虑其信用等级及供货能力,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

2.市场风险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

融资租赁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租赁周期长,受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大,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也大。利率的波动会引起融资租赁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利率上升融资租赁企业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增加,成本上升,在承租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融资租赁企业的收益减少。与外汇有关的融资租赁业务,当汇率发生变化就会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汇率风险。由于融资租赁市场竞争的加剧,融资租赁企业对承租方审核不严格,对承租方缺乏监督管理,承租方管理不到位会出现经营不善的风险,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的收益。融资租赁企业应基于友好的原则对承租方和供应商行业状况和市场发展前景充分了解,关注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可通过不断扩大融资租赁的规模,扩充融资租赁的渠道,例如可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化定制服务,实现有针对性的融资租赁,在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

3.信用风险是对融资租赁各方的约束

信用风险来源于融资租赁企业、承租方和供应商对相关方没有履行尽职义务所形成的风险。如果承租方未按约定支付租金,则融资租赁企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融资租赁企业未按时支付采购款则承租方也要承担供应商延迟供货的风险。如果供应商未按规定要求提供商品或服务则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方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由此可见任何一方违约都会给相关方造成信用风险。

4.宏观调控政策对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

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对融资租赁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变化,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例如税率的变化对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都有很大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即是通过政策对税率进行调节,进而影响企业的税收和收益。利率、汇率的变化对融资租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负债利率、汇率上升会导致企业的融资租赁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其融资租赁收益。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工艺的逐步改进,融资租赁企业还存在人才风险和技术风险,融资租赁过程中还存在地震等不可抗力风险等,对各种风险的成因我们要加以重视,并在融资租赁过程中加以规避。

三、融资租赁企业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融资租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分担财务风险的同时,对自身所面临的融资租赁风险必须进行有效把控,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认知、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把融资租赁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完善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税收政策

虽然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实现操作过程中还存在适用法律的缺乏,对融资租赁企业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快完善融资租赁的相关立法,完善租赁物物权保o制度,建立统一权威的租赁资产公示平台,达到预防权利冲突的公示作用,可以使融资租赁企业有法可依,避免交易各方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对融资租赁行业具有激励作用,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政策支持等优惠政策,可以减轻融资租赁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2.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评估系统

(1)设立公司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按时对各类风险进行计量、监测、评估和分析,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编写风险报告,并对报告相关数据和情况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2)信用风险管理。注重研究外部经济形势和政策,定期分析重点行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适时制定和修改相关行业准入标准,提供选择行业和优选客户参考,切实防范信用风险。业务部门不仅要了解客户经营状况,还要了解其所在行业特点、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同时进行发展前景分析,从整体风险、过程风险、经营策略风险等多角度分析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将项目筛选、尽职调查、初审上报、项目实施和后期管理等各环节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问责机制,全程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项目风险,为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在项目风险控制方面,明确风险管理要求和规范各环节流转程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同时提高信用风险识别和差别定价能力,开发内部评级系统,对公司所有的客户和项目进行评级。

3.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融资租赁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融资租赁风险识别系统。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培养员工对风险的辨识能力,通过可能性分析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可通过系统培训增强员工的财务知识,法律知识,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从了解客户需求到成功签订合同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照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加强融资租赁企业过程审核管理和控制

中后台控制。融资租赁公司作为类金融企业,需要在客户管理、项目审批、风险管控和资产管理、法律诉讼方面建立严格专业的制度支撑,健全不同行业统计为指导的中后台控制系统建设,完善运营模式和报价梳理。

节点控制。将租赁业务划分为租前、租中、租后三大环节,科学设定各环节的管理内容、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按照有效制衡的原t,把各环节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通过对各节点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风险控制目标。

区域经济风险地图。针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运营风险,规划区域经济风险地图,帮助企业合理部署风险资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5.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应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制度执行的过程监督检查、内部审计,评价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运行有效性。对于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防范企业的运营风险。

四、总结

融资租赁行业作为银行信贷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了其金融功能,但是其风险管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虽然随着法规、制度的逐步健全融资租赁行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风险控制仍是融资租赁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融资租赁企业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健全的风险控制系统,加强融资租赁过程管理,促进融资租赁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展霞,秦锦华.什么制约了中国企业融资租赁财务决策?[J].金融管理研究,2013(2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