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的音乐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师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模式 差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70-02
由于过去长期对幼儿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启动后,幼儿音乐教师队伍的缺口急剧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因而成为热门专业。在此情形下,作为学前教育主干课程的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就产生了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之间的诸多矛盾。本文试通过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幼师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对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有所裨益。
一、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差异
(一)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差异
1.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有较大差异。幼师音乐教育比较注重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价值,重视审美体验,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要求完善的人格培养和美化的人生理想等。而幼儿音乐教育则只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强调音乐教育对德育的作用,往往把音乐教育作为德育的一种形式,忽视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价值,忽视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及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得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艺术性出现缺失。
2.对音乐教育规律的认识有差异。幼师音乐教育过分强调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化倾向严重,强调培养专业人才,而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教师基本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幼儿音乐教育脱离其自身的规律,强调音乐教育内容的全面、系统、高难度,而忽视幼儿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失去对音乐教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师对自己所受的幼师音乐教育产生怀疑。
3.对音乐教育与外部环境的依存性认识有差异。幼师音乐教育十分注重自身的内部环境建设,强调模仿国外音乐教育理论;而忽视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忽视幼师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联系。幼儿音乐教育则十分依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认为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由它们来替代,所以经常忽视和取消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或把音乐教师挪做他用,或以其他教师替代音乐教师。
(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是指师范院校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学习活动,其培养的目标就是为幼儿音乐教育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这也是幼儿学生和学校的要求。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幼师音乐教育却以是否培养了拥有专业技能、技巧的演员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当然音乐教育需要技术,技术是音乐教育需要具备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幼师音乐教育出来的高才生却很难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究其原因就是幼师音乐教育没有明确自己活动的目标,或者是没有认真研究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实质,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更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育人。
(三)课程设置存在差异
正是幼师音乐教育对自己目标的盲目性,使得幼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艺术院校基本相同,强调专业课的多、细、精,忽视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聚人和气能力、决策能力、业务传带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课程开设,忽视了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感受力与鉴赏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情感形成。而正是幼师音乐教育忽视的课程设置,往往就是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的能力要求。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就是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强调对幼儿学习者的音乐兴趣、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要求。
(四)课堂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师多为专业人才,只担任几个有基础和良好素质的学习者教学,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没有压力和竞争,教育者可以不讲究教学的方式,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学能力完成学业。而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要面对的是全体学习者,且没有基础,对音乐有形式爱好而无实质认识,更形成了诸多错误观念,同时还受到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这就使得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独立在幼师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之外。幼师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从事他们的实际工作时,可以说是要从头开始,甚至是养成了错误的教学方式。
(五)对教师业务素养要求存在差异
长期以来,幼师音乐教育一直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和专、精、深,以把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培养成为专业性音乐人才为目的,过多地强调专业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这就使得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识和准备,更不知道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性。幼师音乐教育对教师业务素养的要求是精、尖、深、专,有一技之长;而幼儿音乐教育对教师业务素养的要求是博、大、新、泛,拥通才之能,要能够完成幼儿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统一的“科学审美”标准,以每位教师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知识为尺度来选择优秀与合格,忽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重视专业知识的要求,而忽视专业知识如何运用的技能和技巧。而幼儿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一是看教师能否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教育的特点;二是看教师如何处理音乐教育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三是看教师是否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结合;四是看教师是否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幼儿音乐教育的这些要求就强调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注意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和经历,需要的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如何激发学习者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方法和技巧。
二、对策分析
针对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应进行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主动适应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幼儿音乐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改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革过程。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教师集体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服务机构,必须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也要考虑个体发展的需要,必须立足于每个人的发展,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发展,更应该在强调个性心理、情感和意志发展的同时,考虑幼儿音乐教育教师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社会公民。
2.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创性与继承性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有相当发展历史的专业体系,在对其进行构建时,必须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其精华,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更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开创性地建立新的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3.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专业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保证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这是建构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但教育教学知识是把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转变成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专业需要。因此,幼师音乐教育应有别于音乐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时,应加强传带的规律性研究。
(二)做好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
任何教育模式的建构都离不开教育内容的改革。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是一样,必须做好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这是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核心问题。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理念。其要求:一是增强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意识,认真研究课程计划,努力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计划落实到实处,摆正专业科与文化课的关系。二是明确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概念,形成对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正确认识,注意显性课程,更要强调隐性课程(即幼师音乐教育教师本身素养)。三是深化对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功能的认识,挖掘幼师音乐教育课程中的素质教育素材,真正提高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注意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知识具有广博性。笔者在对幼儿音乐教师和幼师音乐教育毕业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查中发现,幼儿学生更喜欢中师毕业的音乐教师。因此必须加强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科际联系,确定科际知识的联系点。尤其要强化教育类课程。增加教育实践理论课的比率。如幼儿教材研究、电化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基础课程。
3.选择合理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结构模式有三分模式(即核心课程、扩展课程和隐性课程)、三三二模式(即三学期公共课、三学期专业课、二学期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四分模式(即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分成四个系列:专业学科课程系列、教育学科课程系列、思想教育课程系列和科学文化课程系列)、五分模式(即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分成普通教育课程、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系列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笔者相对倾向于选择三分模式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而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关键是抓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教师拥有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和综合教育教学的通识素质,使其对自己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应增强教育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能力,使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变化中形成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 以节奏为基础。
3、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 综合性。
2、 即兴性。
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 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 、 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活动中的体现
(一)音乐本性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是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在他的思想中,就有着音乐的本能。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听见音乐会作出反应,有的兴奋,有的安静。婴儿的时候,唱歌给他听,他会笑,会目不转睛看着你,会手舞足蹈。幼儿的时候,给他段音乐,他会随音乐舞蹈,作出一系列反应。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所有的音乐环节是为幼儿服务的,将幼儿的音乐方面的本能发挥,扩大,强化。
(二) 以节奏为基础
节奏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的准确与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乐感符合。记得我带的中班的一个小朋友,叫杨宏宇。他刚来奥尔夫音乐课堂的时候节奏非常的不稳。老师示范完四四拍子的节奏后,请他来模仿,这个还稳一些。可是四二拍子的节奏却非常的不稳。随之,听音乐律动的时候,也不能与音乐合拍。更别说音乐表演,即兴表演了。这样的孩子,就是因为节奏感不强,不稳定。也可以说是听力辨别力较差。看出了这一点,我平时跟在一起说话,走路的时候,会刻意的体现节奏,让他模仿。还有,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不清晰老师示范的节奏,我就在他的后背上、腿上轻轻的拍出同样的节奏,让他不仅用眼睛和耳朵辨别节奏,更是用身体各个部位去感受。经过一年的训练,现在他的节奏已经比较稳了,乐感也强了。能够拍出四三拍子,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了。
三 、实践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原则
(一)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是结合了音乐,舞蹈,美术,语言,等多方面的教学法。不止是单纯的音乐。如《我的好妈妈》中,首先要用语言形容妈妈,声势感受音乐,然后唱妈妈,打击乐配乐器表演音乐,最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 我觉得在幼儿教育方面音乐是不可缺少的。
(二)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中的即兴性。我理解为,出示一段音乐,请幼儿即兴舞蹈,即兴配乐,即兴打节奏等。即兴性,可以让幼儿尽情的发挥,不局限于某个命题或动作等,使幼儿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发挥所长。《印度之舞》课中,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即兴舞蹈,孩子们舞蹈的非常好,但没有体现出印度风情,那么老师将一些具有印度特点的舞步、动作教给幼儿。再次播放音乐即兴舞蹈,孩子的舞蹈可以说非常漂亮,舞出了幼儿的特色,孩子的心态,印度的风情,即兴的味道。在孩子积累的素材中,可以现场即兴发挥,是充分考研孩子的临场发挥能力。孩子本身就很自由,不喜欢拘束。然而,音乐课中让孩子放松,发挥,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音乐本身就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陶冶情操的,不是一板一眼很拘束的活动。
四 、教师队伍的提高
一、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幼儿音乐教育太刻意
由于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期望高,目标远,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来讲,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培养乐感,陶冶情操,让孩子能够具备基础的音乐素养。但是幼儿专家们却建议家长,这样太过于刻意的教育也许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而培养孩子们获取乐感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孩子们从大自然中自由寻找声音。
(二)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不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系到幼儿身心正常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对音乐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联系研究不够,目前在选择音乐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乐曲的选择等都显得过于草率,这样是不利于幼儿身心正常发展的。因此,幼儿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音乐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太少
音乐源于生活,应该从生活中体会音乐。但目前的幼儿教育虽然以为幼儿带来快乐为最终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快乐的质量。孩子们在学习音乐中是由于快乐而学习,并不是由于学习而快乐,因此,孩子们并没有从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本质。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是由于幼儿音乐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太少,没有从自然的生活中让孩子们体会到最自然的音乐。
二、大胆开展尝试教育,促进幼儿音乐教育改革
幼儿音乐教育要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找到符合现代儿童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可以大胆开展尝试教育。在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尝试教育的出现为幼儿教育改革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思路。尝试教育要求幼儿能够主动去想、去做、去探索、去尝试,把教师从教学的“主体”过渡到了“引导”,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得教学过程不再由教师来控制,而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去把一些枯燥的学习变为快乐的学习,这种自然的学习是幼儿教学中最需要,也是重要的学习内涵。
(一)尊重幼儿,教学自由,增强其自信心
尝试教学首先需要尊重幼儿,包括他的思想、行为、兴趣等,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讲是很重要的,虽然有时需要用命令的方式来约束幼儿,但是更多地要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学变得更加自由,不要给幼儿过多的约束,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音乐中的内涵,并且不断地采取新颖的方式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先尝试后练习的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大多数幼儿乐曲都是浅显易懂的,而且韵律的节奏比较好掌握。在对这些乐曲进行教学时,不要采取一字一句的教学方式,而是培养孩子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音乐,去欣赏音乐,在尝试对音乐进行了解和学习后,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环境下,自由地演唱,自由的舞蹈,自由的创作。
(三)营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幼儿尝试学习各种演奏乐器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乐器的演奏,对一些简单的乐曲演奏乐器,要让幼儿在一种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去自主地尝试学习。比如打击乐中的鼓,在教师播放一些乐曲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先尝试着打击鼓,虽然开始时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声音,但是对于幼儿来讲,这种方式可以提前熟悉鼓发声的特点、特色,激发孩子们对鼓这种打击乐器的兴趣,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四)把尝试教育融入游戏中,创新各种游戏环节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教师需要各种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音乐。在对游戏进行创新时,可以把尝试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尝试游戏的过程中去自由地体会音乐的乐趣。比如“开火车”游戏,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速度,以此来让孩子们了解音乐的节奏。
(五)音乐教育要适应幼儿所处的时代特征
音乐是人类的朋友,能够给人们精神上的美好享受。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个时代的音乐特色都在不断的改变。幼儿音乐教育要跟随时展的脚步,要把音乐教育与幼儿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正如目前流行的“80后”“90后”“00后”“10后”说法,每个时代都会给他们留下不同的印记,不能把陈旧的音乐元素强加在幼儿的思想中,让幼儿在接受和认识音乐时出现厌烦心理,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排除传统的音乐,而是要批判地继承。
三、结束语
幼儿音乐教育由于教育的对象还处于不太成熟的发育初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方式还显得很稚嫩,因此必须采取更多有趣、有效、有新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基础音乐素养,为今后的一生发展打下基础。采用尝试教育的思路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路和方向,不过完善幼儿音乐教育,仍然要更多地去研究和发现幼儿究竟需要什么,想要学习什么,还有想要怎么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幼儿发展 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同志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之士认为音乐是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这说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独特意义。所以说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音乐与智力的关系的基础上,阐述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认识生活,认识自然,产生想象和联想,学习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情感共鸣,在有意无意中使幼儿受到情感教育,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多方面的优良品质。
我班幼儿在学习了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等乐曲后,他们首先感受到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激发他们激昂向上的情绪,同时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素养。《幼儿园里好事多》使得幼儿学会了积极帮助老师、小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处处为别人着想是件很愉快的事。合作、谦让、助人、善良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在诸多的音乐活动(歌曲、歌表演、音乐游戏)中,伴随对孩子们的品德和情感的教育,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得以培养。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在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学习的革命》一书形象地称左右半球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呈睡眠状态。
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参与,而在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音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半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
三、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
乐谱中很多符号是不断变化的,幼儿必须在瞬间通过视觉、听觉和两手的协调完成,而且要认真领会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和理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和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幼儿听觉的敏锐性,促进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
四、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音乐具有直观性,能刺激人的感官并引起记忆等心理反应。整齐的节奏、和谐的旋律使人的记忆有一定的根源基础,优美的旋律容易上口并储存于脑海中,使记忆进一步加深巩固。
学龄前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表象,而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歌边舞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同时教师教唱歌曲时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这样幼儿兴趣浓厚,很快记住了歌词,增强了记忆力。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正是促进幼儿注意力、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
生理学家和医学家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变化。优美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兴奋的感觉,营造活泼开心的氛围。当幼儿听到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后,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促进血液的流动循环。长期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幼儿手脚的协调性会得到很大发展,促进大脑发育,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必须配有相应的音乐,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和效果。如我班张露的家长反映说:“原来我的孩子食欲不佳睡眠不好,性格内向,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变得爱跳、爱唱、爱画,并且吃得好睡得香。”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力争每一节音乐课都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
总之,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不是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多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为其将来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用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班音乐 游戏化 生活化 表演化
幼儿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在陶冶儿童情操,培养健康情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搞好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成长,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从早先狭义的艺术美育发展到了今天广义的人格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游戏性、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
一、当今幼儿园小班幼儿音乐教育的方式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它能促进多方面的发展。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耳朵去听、去感知音乐的节奏,在日常生活中节奏无所不有,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各种走路不同的节奏,动物们不同的节奏的叫声。感知完节奏,我们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除了用身体动作表现,接着我们可以结合乐器,可以通过弹奏不同的节拍,让孩子掌握节奏。渐渐的再结合些曲子,在认识二拍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识三拍子时放一些圆舞曲来表现;四拍子时,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小燕子》。如《大象与蚊子》能让幼儿按节奏快走和慢走,锻炼了幼儿的节奏感。当幼儿听到节奏快的音乐时就快走,当幼儿听到慢的因了时就慢走。教师还可以加入口令和衬词进行练习,激发幼儿走的兴趣。如:教师边敲鼓点边喊:“一,二,三。”幼儿:“嘿!嘿!嘿!”又如节奏游戏《郊游》X―X―铃鼓:XXXX响板:XXXXXXX串铃,让幼儿听了这些乐器敲出的声音以后就提出疑问:“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你会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示一样的节奏吗?你们除了会用手来拍,还会用哪些呢?”(引导幼儿使用不一样的身势来表示节奏)然后可以让幼儿选择喜欢的乐器来敲出节奏。
(二)培养幼儿的音乐律动
小班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我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乐曲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让幼儿通过模仿小动物走、跑、跳、飞、叫以及生活常规的动作,感知、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情感意义。使音乐与体态韵律活动融为一体,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反应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小班音乐律动活动《小茶壶》,首先教师会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并且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然后会初步创编茶杯和茶壶的动作。最后根据茶壶的外形创编动作重点放在创编壶嘴和壶把的动作,创编好以后幼儿就可以听着音乐做小茶壶的动作及茶杯的动作。
(三)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才入学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当孩子在哭闹时,有什么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呢。在活动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水龙头没关紧,有“滴答滴答”水声;墙上的钟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音乐区的小铃,会发出“叮~叮~”的声音;刮风了,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这些奇妙的声音在幼儿的耳中都是那么美妙。通过寻找声音,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兴趣浓了,经常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了强烈的敏感。幼儿的欣赏活动不同于成人的欣赏,必须要从幼儿的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环境出发以及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出发,才能激发其欣赏的欲望、探究的动力,促进其充分地根据音乐大胆想象、联想,以适合他们的方式深入的欣赏理解音乐。如:在小班音乐游戏《高人矮人》教师想让幼儿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高人矮人的图片、CD和手鼓。当教师出视高人矮人图片时引起幼儿兴趣。“图片上是谁,有几个人,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还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一会儿老师就帮他们把礼物送给你们。”然后幼儿和老师共同来创编高人与矮人的动作,并让幼儿展示出自己想到的动作。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学高人矮人走路,并把手鼓作为礼物送给小朋友,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安顺时针方向,听音乐学高人矮人走路,边走边拍打手鼓。
二、我理想中的小班音乐教育的方式
(一)小班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
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的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应该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创及、表演、欣赏于一体,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活动的热情。如《拔萝卜》《小手爬》等音乐游戏,幼儿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小班音乐活动《小手爬》教师提出问题:“小手除了可以爬到头顶上小脚上还能爬到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呀?”(鼓励幼儿积极的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手除了可以在我们身体上爬还能在哪些地方爬呀?”(让幼儿唱自己仿编的歌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小手爬》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做小手“爬”的动作。
(二)小班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的种种表现手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的依据。教师要幼儿意识地引导幼儿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为音乐欣赏活动奠定生活的基础。还要注意收集听到的声音,如动物的叫声:鸟叽叽叫、小鸭嘎嘎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羊咩咩叫;大自然的声音:暴风的呼啸、雨水的唰唰、掠过的飞机隆隆声、下雨的哗哗声、打雷的轰隆声;日常活动的声音:妈妈切菜的嚓嚓声、打字的嗒嗒声洗衣服刷刷声等等。如:《动物怎样叫》中请幼儿发挥想象,创编歌曲。
师:“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唱的小动物以外,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它是怎么叫的?”
幼儿讨论后回答。
幼A:老虎它会叫的。啊呜啊呜
幼B:山羊会咩咩咩咩叫。
幼C:小牛会牟牟牟牟叫。
幼D:鸭子嘎嘎嘎嘎地叫.....
幼儿回答后,个别唱,集体答。
(三)小班幼儿音乐教育表演化
【关键词】 幼儿 音乐 教育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do the children music education well.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1.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1.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1.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1.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2.搞好幼儿音乐教育的措施分析
2.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2.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作用;情感;意识
音乐是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优良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成长的重要因素,音乐教育是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也毋需训诫说教。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效果。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这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协作意识
儿童的成长是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一开始,孩子的社会化表现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幼儿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
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这里同样有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潜在功能――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 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这就为他们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彼此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具备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如,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所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彩的语汇。随着幼壕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素养 识谱能力
笔者认为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下,要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应该加强音乐艺术的修养,而幼儿时期加强修养的效果会更好。因此,笔者觉得幼儿音乐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而使我们祖国的花朵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学法
(一)模仿教学法
模仿教学是指由教师向幼儿提供模仿的例子,通过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模仿和练习的活动,最终达到使幼儿记住并能再现某一具体音乐作品或音乐技能的目的。如,教师放一段音乐《蹦跳步》,这是一首具有明显跳跃性质的歌曲,乐句工整。老师放完一段音乐后,随着音乐的乐句用兔子跳跃的方式踩拍子,然后让学生站起来,随着音乐模仿兔子跳,但是需要踩拍子。模仿教学法能帮助幼儿有效地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积累音乐语汇、记住音乐知识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探索、创造教学法
探索、创造的方法主要是指由教师向幼儿提供一些音乐材料,并说明这些音乐材料会遇到的某种可能性,以及会遇到的特殊的情境和问题,来引导幼儿步步深入地通过自己的探索、创造,来改变或者发展这些材料,最终达到发展或重造某一具体音乐作品的目的。如,《大猫小猫》这首歌曲,幼儿可以用其它动物形象来为歌曲创编新词,如大猪小猪,但是唱法得要求不变,还可以尝试用正确的音量来处理两段不同歌词的演唱。总之探索、创造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创造精神,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创造能力,促进幼儿音乐概念的丰富和深化,发展幼儿的音乐认知结构,帮助幼儿掌握初步浅显的探索方法和创造方法。
二、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处于特殊年龄段,自我调控意识较低
幼儿的年龄尚小,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这个时期要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会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在教育上应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而在幼儿音乐教育上由于年龄小,认识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需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的教学能力,才能使孩子对音乐充满兴趣。
(二)家长忽视对幼儿的监督与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学校和社会,家庭是孩子们学习的另一个场所,良好的家庭氛围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庭重视了,能更好地、全方位地了解幼儿的心里,帮助他们成长。当家长加强了对孩子的监督时,他会成为我们教育孩子最好的帮手,孩子们也会进步的很快,当家长加强对孩子的专业管理时,孩子会更有上进心。所以说,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犹如一股动力,引导孩子们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有些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但是缺少经验,很容易忽视幼儿的专业水平和心里特点、兴趣等方面的认识。有些老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同老师水平和素质是有一定差异的,良莠不齐,有的老师思想比较保守,不敢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老套。对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不够,大纲明确规定了幼儿需要达到什么目标,但是有些老师不把大纲放在眼里。有的老师的文化素养不高,缺少和幼儿的沟通,使得教师和幼儿之间有隔阂,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学校音乐教育设施的落后
现在我国很多幼儿园都是私立的,有些老板不舍得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有些乐器用了好多年,音质、音色都变化了,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听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音乐感觉。而在一些国家办的幼儿园,教育设施不够健全,乐器种类不够多,使得幼儿只认识某种乐器,视野不够开拓。
三、针对幼儿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音乐教师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特殊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般的教学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专业特殊技能赖以发挥的基础和保障。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备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启迪学生思维的能力,课内外教学的组织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音乐教师应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业务水平。
(二)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让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的平台
幼儿处于发展时期,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常用游戏的方式去探索身边的事物,而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一般是指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游戏。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主要分为歌舞游戏、情节角色扮演游戏等。这种音乐式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习积极性提高,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音乐技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可以获得愉快的心情。
(三)政府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也在提高,作为家长都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最好的学习条件,满足了他们任何的愿望和需求,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孩子们在处理事情的某种程度上更加依赖大人,缺乏耐心、承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做事比较被动。在幼儿园,很多家长或老师都反应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于在课堂上根本不关注老师,很躁动。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演越烈,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韧性,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更多的是一门听觉艺术,它首先是用耳朵来倾听,然后感受乐曲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在听音乐的时候,能聚精会神地倾听,思考着音乐语言。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时的一种积极状态,而“聚精会神”和“思考”是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听、想、看等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注意的表现方式,幼儿不可能单纯地注意一件事情,当倾听音乐时,当在玩弄各类乐器时,他们都在感知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想象着什么、记忆着什么,当音乐或舞蹈吸引着幼儿,同时刺激着他们的听觉和视觉,自然而然地就会注意力集中了,所以,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注意力有着很有利的培养价值。
那么,怎样的音乐教育才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我们以往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大多停留在量的增加而非质的提高,目标手段单一,形式机械化,师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有些教师往往片面地追求教材的新、异,片面地拔高幼儿的技能,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感兴趣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结果适得其反,在追求高技能的同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音乐愉悦身心的自然本质。据观察有的孩子在小班的时候对音乐很感兴趣,当听到音乐时,就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扭动,脸上挂满了喜爱音乐的笑容,可是到了大班却在音乐课堂上表情茫然,兴趣日渐淡漠,后来干脆不参加任何音乐表演性的活动,究其原因,发现是老师在课堂上过度强调动作技能要求,使孩子在单一的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动作技能的要求中丧失了对音乐的基本兴趣,产生退缩行为,更别提能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里有这样一句话:“跳一跳,让孩子摘到苹果。”这体现了将教学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上的重要性。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正是具有了这种挑战性又可以找到答案的做法,才能激发幼儿的不断关注。例如,幼儿集体舞《邀请舞》以往我们更注重幼儿的表演性质,每次都会要求幼儿什么音乐段完成什么动作,机械性地反复训练,让幼儿的表现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幼儿对于音乐本身的积极情感投入,扼杀了幼儿对于音乐的真正感受力和创造力,让这堂音乐课变成了虚浮的教学表演,所以,我们要把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充分预知教材,提供难易适当的学习内容,以不同的标尺衡量不同的孩子,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这样,孩子们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正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想象与创造。后来经过我们的反复推敲琢磨,发现让幼儿先听懂音乐,孩子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音乐就像一位向导,领着幼儿主动去探索动作的要领,而不是之前那种强调动作的统一,在幼儿熟悉音乐的段落分化以后,潜移默化地加入一定的动作要领,更有一些幼儿能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举一反三地创编音乐动作,孩子的音乐领悟能力在这堂音乐课上得到了提升,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的基础上,又让幼儿真正感受到了音乐舞蹈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受。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绝对的优势地位,在幼儿时期无意注意达到了高度的发展,鲜明、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刺激物是他们无意注意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运用颜色鲜艳、有活动的形象教学教具,并运用一些电教之类的辅助教学手段,以此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我尝试了一节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吹泡泡》,在课程开始之前我用泡泡机营造了一个很优美的音乐学习环境,幼儿的兴趣点立即被激发到了极致,通过玩泡泡,幼儿能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泡泡的飘飞以及到达最高点时转瞬的破裂感觉,然后让幼儿的兴趣回到我的音乐教育主题,用声势练习发“啊……”这个音来模仿泡泡的飘飞,发“啪”这个音来感知瞬间破裂的爆发力,当我向孩子提出盯住泡泡来完成练习的要求,所有孩子都很配合地关注自己眼前的泡泡,通过这个方法培养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效果更甚于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在孩子耳边吆喝:“注意听音乐、注意看老师……”孩子的兴趣点往往只有几分钟甚至更短,那么我们还要注意教学中的层次感,目标要求的递进性,这样才不至于让幼儿产生疲倦感,我在简单声势练习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幼儿关注泡泡,嘴里发出“啊……”同时拍手,在泡泡破裂的时候跺脚并发出“啪”这个音,孩子在刚才声势练习的基础上很快就递进到了新的练习方式上面,获得了新的经验,最后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用肢体语言表现一个大泡泡的飘浮和破裂,要求幼儿在表现破裂动作上有一定的创新,在浪漫的泡泡中师生共同参与了一场优美的音乐盛会。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幼儿参加唱歌、欣赏、器乐等活动,使幼儿的注意服从于活动的目的任务,这样幼儿的有意注意就能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