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共享经济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经济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共享经济的思考

第1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共同愿景 组织 个人价值

一、什么是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这一概念是由彼得.圣吉在他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率先提出的,也是其中的修炼之一,作为组织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同,被誉为“21世纪管理的圣经”。共同愿景的含义是指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它的建立能发出一股较强的感召力,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同时遍布组织的全面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到一起。这样的景象无疑是任何组织单位追求和期望的,此种工作、学习的氛围可展现每个成员的个人才华,形成强大的合力。

在世界级企业和组织中,他们是这样描绘他们的愿景:

1.沃尔特.迪尼斯公司:让人们快乐;2.3M公司:创造性的解决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3.惠普公司: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4.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给女性无限的机会;5.今天的索尼公司,将愿景定位在“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的快乐”,但20世纪50年代初,索尼追求的是“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6.今天的沃尔玛公司,将“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的企业愿景变得家喻户晓。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每个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我们想要创造什么”的图像。当这种共同愿景成为组织全体成员一种执着的追求和内心的一种强烈信念时,它就成了组织凝聚力、动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二、班级如同一个组织,应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应建立共同愿景

一个高效、优秀的班级应该发挥目标效应。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或使命,这个目标或使命通常包含在班级的班规中,他反映了班级的远大目标。相对于整个班级团队来说,小组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小组每个成员的作用也很清晰明确。其次,必须有充满活力的班主任,他知道如何利用团队各个成员的力量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再次,在团队中,沟通的方式一定是开放和坦诚的,班级成员可以通过合作发现并处理分歧。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决策,而且小组可以做出重大决策向前推动工作。最后,高绩效团队的气氛良好,每个人以成为团队的一员为荣,做到荣辱与共。

针对高校的学生特点,班主任需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之成人、成才、成功,确立目标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适时提出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无论学生面临何种困境,班主任都要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给他们以美好的梦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资格当班主任。

三、班主任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共同愿景

(一)共同愿景应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共同愿景就层次和范围来讲,可分为班级大原景,团体小愿景和个人愿景,然而,不论何种愿景的建立,都蓄意学生个人愿景为基础,否则愿景也无从谈起。首先,在确立共同愿景前,应了解学生的个人愿景是什么。共同愿景不是个人愿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班学生的共同关切,所以,必须对学生的个人愿景进行测试,了解他们,描绘并设计班级在某一时期或某个阶段的状况。

(二)共同愿景应划分为阶段性景象,增强学生实现共同愿景的信心。

共同愿景是一个班级确立的在一定时期内所希望达到的现象,是学生为之努力的总目标。譬如学生在刚入学阶段、大二学习专业课程阶段、大三就业阶段的愿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通过阶段景象的来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共同愿景的信心,鼓舞士气,二方面强化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三)共同愿景应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人生舞台上学业有所建树,才华得以施展,情感得到尊重,这是所有个人远景都应包含的。因此,对于这样的个人愿景必须鼓励和支持,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个人,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形成一种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身体力行。一个班级或一个团队,犹如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轮船,作为这艘船的领导者,应成为何种角色,是船长还是舵手,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问题。可以说船本身就像一个组织,如果本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再高明的班主任也难以驾驭。共同愿景是班级中的师生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景象,但对于班主任来说,这个共同愿景也应该是他的个人愿景,而且班主任的个人愿景在共同愿景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因此,为了共同愿景的实现,班主任必须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发挥“头雁”的作用。

共同愿景可集合众人的团结感,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中,可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同样,班级的共同愿景是全体学生的所想所愿,能够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实现自我超越,通过班主任的带头践行,必然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斗志。

参考文献:

[1]顾志跃.如何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2]毛震名.学校心理扩展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

第2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蛇吞象 公司收购 长远利益

一、以蛇吞象的公司并购类型与以往常见并购模式的比较

1. 与传统并购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公司并购类型从实力对比上讲主要有两类,一是优势大企业兼并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长期资不抵债的小企业,使得小企业或者起死回生或者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大企业也可以借助于小企业的人才、市场资源、特色项目等获得整体发展层次的提升,可谓各得其所;二是两个势均力敌的企业主体自愿达成了合并协议,并获得了双方全体股东绝对多数的通过进而走向强强联合,短期内获得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在和其他共同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获得更加有力的话语权。

如果我们以收购方的主观意图分析之,可以得知又可以分为善意收购与恶意收购,通常情况下的收购都是市场主体自愿协商一致的结果,是企业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正常生死存亡,但是个别大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打击对手,抢占其他企业提供的基础服务,而实施恶意收购行为,例如,英伟达公司(NVIDIA)把台湾宇力公司(ULI)收购,导致劲敌冶天公司生产芯片组的南桥部分被截断,造成了冶天公司主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直接影响了冶天公司公司的预期盈利收入。

纵观本次超微公司收购冶天公司案,我们无法将其强行塞入这大类传统的分类方式。首先,从实力上,超微公司自身并不具备吞并冶天公司的能力,因为两家公司的规模、营业额、品牌知名度等商业要素互有所长,且高达50多亿美元的收购成本,超微公司自身只能提供大约一半,而有25亿美元的巨额款项是通过贷款方式获得的,所以我们只能已蛇吞象来形容这种独特的兼并方式。其次,超微公司收购冶天公司也不属于恶意收购或称“敌意收购”,因为超微公司收购冶天公司并没有造成向NVIDIA收购ULI那样导致竞争对手的上游产品供应链条断裂,而且无论是超微公司在计算机处理器市场的占有率还是冶天公司在显卡市场的占有率都明显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收购并不足以导致新的垄断,况且从政策法规角度,已经获得了美国反垄断调查委员会的批准,故不属于敌意收购。

2. 与传统并购模式的联系

虽然我们不能把这桩并购案归入强强联合或大吃小的类型范畴,也达不到敌意收购的标准,但是通过分析超微公司的市场策略可以得知,我们可以用企业的“横向、纵向一体化或集团化”产品整合或集约增长的并购分类模式相对应,超微公司通过收购冶天公司获得了宝贵的GPU和主板芯片组设计实例,可以通过走“3A平台”的产品整合道路,提高电脑整机硬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既有利于自己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也有利于消费者获得优质的套餐产品,所以说与谁都有好处,同时超微公司获得了支持其计算机处理器产品的配套产业链,让主板芯片的控制权不在成为超微公司的噩梦,降低了NVIDIA或INTEL等其他竞争对手敌意收购其他基础厂商而造成的供货中断或者商业机密泄露的可能。

二、经济法学视角论本类并购的是非成败

1. 收购失败论——超微公司收购冶天公司整一年,市值缩水到50亿美元

公司设立的首要目的就是盈利,公司虽然有自己的人格,但是从本质上依然是股东用来赚钱的工具而已,那么这么大规模的市值缩水到底要让谁来买单?公司、决策者还是股东自身?一些愤怒的投资者把怨气直指那次所谓“失败”的收购案,但这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这种迫切关注企业的生存压力和合理要求自身利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到2007年11月底,超微公司的市值远远低于一年以前。

2. 收购成功论——GPU+计算机处理器双收,超微公司扭亏为盈利润达2.57亿

战略家的眼光总是超乎常规的创造者企业并购的神话,在短短几年暂时亏损后,超微公司出现了奇迹般的业绩增长,而且通用计算技术把以前高高在上的竞争者抛在了脑后,引领了新技术革新浪潮,这充分证实了上市公司收购确实需要全面统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暂时的亏损可以看做是企业的低成本支出,当然是为了以后的高回报!根据2010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超微公司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扭亏为盈,各项指标也都高于分析师此前的预计。

3. 不以暂时成败论英雄,该种模式实际上是收购方的长远战略投资

该种收购模式有益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加速度的提升和发展潜力的充实,为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驱使超微公司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冶天公司:

第一,品牌优势的积聚和科技人才的发掘。我们知道企业品牌是维系企业发展的无形战略资源,高等级的品牌知名度代表了高水平的市场认可度,无疑会吸引众多的客户资源和上下游营销渠道,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缩短盈利周期。而人才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更凸显了人的创造力在推动一个企业发扎方面的战略价值!如果直接把一个优秀的团队拿过来进行整体的直接利用,要比单个人通过长期磨合然后达到的“整合”成本低廉的多,见效也快,所以在企业收购中,人才的要素不仅以个别人的形式被发掘,而且更深层次上是以整个团队的发掘为典型。

第二,技术融合加深和技术更新周期缩短的竞争压力。超微公司虽然多年前就已经涉足板卡制造领域,却是一直都是在低端发展,该公司试图投入很多资金来发展高端板卡制造业,但成效很低,再加上几乎陌生的市场认可度,让超微公司自家的主板和显卡远不如其他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客观,这样就催生了超微公司借助兼并其他企业驶入快车道的念头。所以超微公司在收购冶天公司的同时,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重冶天公司足以匹敌任何竞争对手的世界级顶端的核心技术。超微公司已经成功的收够了冶天公司的全部股份,这也就代表超微公司已经成功的收购了冶天公司能成为世界顶级板卡制造商的核心技术。

第三,营销网络的构建和纵深扩张的需要。说到超威公司收购冶天公司,超威公司除了想要冶天公司的核心技术之外,更看重的是冶天公司的品牌价值。通过对具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国际著名品牌的收购,可以提升自己本国的品牌效益。

三、蛇吞象之争可以休矣

超威公司收购冶天公司以后,很多人认为超威公司收购冶天公司是蛇吞象,超威公司无法保证超威公司本身的正常运营的同时,让本公司扭亏转赢,甚至会降低冶天公司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市场竞争力。但是冶天公司已经说明始终会把品质放在第一位,无论在哪儿都会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高品质的板卡产品。不但不会降低超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反而会增加超威公司在板卡市场和通用计算技术市场的竞争力,甚至是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收购冶天公司就把冶天公司长久以来许多的核心技术归到超威公司旗下,这样超威公司不但本身的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冶天公司和超威公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细分市场的品牌,超威公司得到冶天公司的核心技术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本身的产品,而冶天公司被超威公司收购也有利于冶天公司在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市场更好更便利的发展,而此前加拿大冶天公司收购中国上海图诚XGI公司不是想要得到梦寐以求的更多中国市场份额吗?所以无论是其股东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消费者,都会给予冶天公司更多的支持,所以超威公司在收购冶天公司以后,超威公司不但不会降低市场竞争力,反而会大大的增加超威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期带给消费者更多实惠和更多惊喜,更好实现“融聚未来”的伟大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周友苏;新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周友苏;新证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

第3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协同创新;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4)01-0065-04

一、引言

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该计划以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是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机遇。

国内众多高校,如工信部所属高校、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及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都具有军工学科或军工背景,多年来与国防科技工业有着深入的合作基础,在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校要以实施“2011计划”为突破口,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面向国家战略及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核心共性问题,依托与国防科技工业结合紧密的优势特色学科,吸引集聚国防科技行业内优秀创新团队和优质资源,建立多学科融合、多技术集成,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高校和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1]二、高校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中

的历史使命 1.高校承担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责任

协同创新是高校提高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开展协同创新也是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期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使命任务,要求不断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国防科技工业“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也引进不来的”,已成为新共识。国防科技发展也存在诸多不足,基础性科研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家急需高校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等优势,支撑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要求,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承担更大责任。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具有人才密集、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是国防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知识和技术支撑的重要任务,而且在解决国防安全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从历史责任理解和国防发展战略考虑,站在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这一历史新起点,高校必须以自身的使命,融入国防科技创新发展体系中,勇于承担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责任。[2]

2.高校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重要力量

高校拥有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领先地位和优势,围绕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实现理论引领和技术突破,对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核心技术能力将发挥重大作用。

国内众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具有军工背景高校,国防特色学科鲜明,科研方面与国防研究院所、企业有着深度合作关系。在“十二五”期间,这些高校承担了大量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参与了众多型号和重大工程研究,承研项目的体量与层次均有大幅提升。据统计,2011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15所高校的国防科研项目到位经费超过亿元。高校“服务国防”的意愿不断增强,从事国防研究的科研队伍逐年壮大,已成为国防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军。这是对高校在国防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推进协同创新必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3]

3.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需要协同创新

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刻把握世界新军革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目标要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供给能力的现实要求。

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需要有先进的科技实力支撑。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与欧美军事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防科技工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主要是武器装备研制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在军工关键技术、关键材料等方面还存在瓶颈。其次是军工科研体系主要以满足武器装备发展需求为取向,尚未形成适应军民结合、高技术发展的科技支撑和创新体系。三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高校、国防科研院所、国防企业的科研子系统独立运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未能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导致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协同创新。只有推进协同创新,才能促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使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能紧密地与国防科技工业需求结合起来,服务于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需要。 三、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开展协同创新

的目标和定位 1.明确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目标

高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承担着提供知识源的任务,要以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要为创新目标,探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求的协同创新机制。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要求,“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4]

高校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开展协同创新,需要明确三个目标:一是应面向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突破基础理论和关键机理。二是以解决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为目标,围绕提升军工核心能力升级换代,不断加强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制约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三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资源共享。四是以培养造就领军型军工核心人才为重点,着力提高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人才、国防关键技术人才、国防基础科研人才、国防先进技术应用人才以及年轻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2.明确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

协同创新实质也是一种管理创新。开展协同创新需要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因此,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中不同的主体,拥有不同的创新资源,也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高校要在协同创新中,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自身定位,处理好与企业的合作,这至关重要,关系到协同创新开展是否成功的关键。

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开展协同创新,高校作用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扩大。在协同创新中,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主体。协同创新系统中内容和环节很多,存在从解决国防面临的重大问题或关键共性技术,到基础理论研究到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到服务社会等一系列问题。高校的优势是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因此高校要在协同创新系统中定位清楚,发挥自己优势,能够起到引领作用。这样才能促进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实现多方互惠共赢。[5]

3.明确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

高校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开展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将触及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应该具备特殊要求:一是要取得从事国防工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军工三证”,即“军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质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这是高校面向国防开展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二是强调安全保密意识。三是要树立质量意识,以质量为生命线。 四、高校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开展

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开展协同创新就是要围绕国家战略,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从而提升高校创新能力。高校要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精髓,在建设协同创新过程中,切实肩负起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培养领军型军工核心人才,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任。

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将通过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而实现。高校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协同创新。

1.以解决制约发展的国防科技重大问题为着力点开展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必须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求。当前国防科技工业仍然面临着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高,需要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需要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针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的深层次问题,科研院所和企业基础理论研究能力仍然薄弱,从事基础科研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相对有限。而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学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优势,需要高校集聚资源,集智攻关,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以基础理论的突破推动国防科技重大问题的突破,在协同创新中解决国防科技重大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模式。[6]

2.以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促进创新要素有效融合为着力点开展协同创新

当前,高校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还处于相对封闭、分散状态,高校自身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大量问题,这也是制约高校在国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原因。高校与国防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基于共同利益驱动的自愿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造成当前国防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导致国防科技工业创新能力不强。

因此,要着力突破高校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壁垒,有效调动和汇集多学科、多部门的创新力量,打破高校和国防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体制壁垒,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交流整合国防工业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充分释放彼此之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促进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有效融合,推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造就体制机制的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和引领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和发展。

3.以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开展协同创新

目前,高校、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资源共享和利益分享机制,合作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合作平台创新机制不够灵活,创新效率不高,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长期以来,高校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多为资源竞争对手,创新要素互相封闭,难以实现深度合作。与欧美等科技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高校面向国防科技工业,以学科交叉和创新资源共享为纽带,有效解决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制需求之间不合拍的问题。产学研合作应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为目标,致力于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打破高校部门之间、高校与行业之间界限,整合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力量,建立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进而推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这种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各主体要有着共同目标和追求,能够把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建立一种利益有机结合、市场融合、分工明确、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有效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充分激发和调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积极性,这也是产学研应用平台健康发展的保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要坚持各主体定位清楚,优势互补,完善创新合作链条,促进协同创新,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发展。[7]

4.以搭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为着力点开展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和根本任务,必须是贯穿到高校任何工作之中的任务。开展协同创新也不能偏离培养人才的主线,这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任务。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环境下,不同学科间的交流要更加顺畅,学科融合也更加频繁,这显然有利于推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利于利用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并锤炼领军人物,促进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的成长。

实际上,协同创新融合学科优势,构建交叉学科平台,也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具有科技创新活动最为鲜明的特征。因此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有效载体,有效汇聚协同创新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为跨学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和保障,才能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领军型核心军工人才,从而为国防领域源源不断地输入充满活力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求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N]. 人民日报,2012-10-26.

[2]本报评论员. 积极推动协同创新[N]. 科技日报,2011-09-01.

[3]本报评论员. 再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N]. 科技日报,2011-09-26.

[4]王焕杨,黄波,胡大伟. 面向国防开展协同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2(12):16-17.

[5]翁沈军,史红兵,金钢. 高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2012(8):32-33.

第4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社交网络、智能手机、微博、微信、飞信、qq等新媒体快速发展,以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播信息的“海量化”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大学生自身出现的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也让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形势。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化解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广大高校当中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了工作成效。但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也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各种新媒体的属性和特点认识不清,造成使用不当,影响了工作成效。比如,微博属于公共媒体,信息海量,瞬时即可刷新多条信息,相对信而言它更适合做一个公共信息分享的平台和话题讨论的平台,并不适合给学生一对一的、时效性比较强的工作通知等内容,因为并不能保证同一时刻所有同学都处于微博登陆状态;而飞信由于和手机终端挂钩,直接可以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不仅可以将信息直接传达,而且可以及时、畅通的收到学生的信息反馈,更适合做工作通知的“利器”。

第二 ,辅导员在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角色定位不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是2006年7月颁布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中对广大辅导员老师的明确要求。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单纯的靠面对面的方式,而往往借助qq、飞信、微博和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生内心,开展“深度辅导”,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必须改变原来的以“管理者”、“布道者”自居的角色定位,更多的以平等的心态,以话题的“参与者”、“倾听者”、“引导者”的角色来被学生接受,否则就会被学生排除在各种新媒体之外。我们常常看到,有辅导员老师要求自己所带的班级建立qq群,自己也加入进去,但是群里常常是冷冷清清,没人发言,也没有人响应老师的话题,这往往都和老师的角色定位不准有关。

第三,过度依赖新媒体,忽视了现实当中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尽管新媒体能给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为迅捷便利的平台,让我们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和学生交流,但其并不能代替我们现实当中的工作。毕竟单纯的、冷冰冰的文字沟通很难取代我们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实现和学生“共情”,影响和改变学生思想状态方面的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基于以上情况和对工作经验的一些总结,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人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及时进行理念创新。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角色调整的现实,要在坚持教师主导的前体下,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服务学生、多尊重学生、多关心学生,以平等心态和学生能接受的网络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沟通;要明白新媒体时代,单纯的靠和学生“拼”信息量,“拼”知识面已经很难赢得学生的信服,更多的要以自身公平、公正的做事方式,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通过“言谈”和“身教”的结合来达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5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措施;工程质量

一、概况

巷道是矿井的基础和根本,巷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稳定,也是矿井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做好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各生产系统正常,解决新掘及维修巷道的支护质量标准化及支护参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必然,根据上级及公司对井巷工程管理的要求,并结合矿井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成为工作的必然。

二、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在井巷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管控分析

1、巷道中腰线在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中的基础作用。(1)巷道中腰线是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中腰线执行好坏直接影响井巷工程质量和巷道的使用;(2)抓好中腰线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中腰线日常检查及延引;二是班组必须把巷道中腰线与巷道成形工作一并进行;三是要学会中腰线的日常校验和使用。

2、巷道基本几何尺寸的管理。(1)巷道基本几何尺寸包括的内容:巷道宽度、巷道高度、支护排(棚)距、支护间距、支护材料及规格、前倾后仰(迎山角)、扭距等;(2)影响巷道基本几何尺寸的主要因素:一是人为施工因素(施工随意性、操作不规范、不掌握标准等);二是地质构造影响因素(断层影响、顶板脱层破碎、巷帮跨落严重等);(3)巷道基本几何尺寸存在的影响:一是造成支护材料浪费和过剩;二是不能满足支护强度要求;三是不能满足巷道使用要求;四是降低了巷道施工标准。

3、巷道成形的管理。决定巷道成形主要因素:一是巷道轮廓线的标定(方法);二是打眼角度及综掘机截割尺寸的掌握。

(二)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在现场的具体实施方法及经验

为加强巷道支护参数及巷道成形管控在现场的实施,采取了如下方法:

1、抓好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矿组织了区科长、班队长、验收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和理论相结合的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检验培训效果,强化现场落实,矿又进一步出台了帮扶政策,由副总以上矿领导对口进行施工队组的帮扶,以此解决现场实施问题。

2、加强现场检查和考核,进一步推动巷道施工拉线量尺管控工作,由技术科、安检科在旬检、月检工作中对施工队组在现场的操作情况进行检验,严格质量标准化考评管理。

3、采区作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单位,更进一步细化了现场管理工作,明确了现场必须标定的项目,主要加强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由验收员把中腰线标定到施工迎头,每班标定好巷道轮廓线,架棚巷道标注扭距和检测架棚迎山角,锚杆支护巷道帮锚位置标定,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强化班组现场质量意识,按照支护参数进行量尺支护,确保了基本几何尺寸在现场得到落实;三是采区还执行了自检制度,对队组进行评定奖罚。

二、推进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首先从巷道设计着手,尽量避开煤柱集中应力区,采面巷道坚持沿空或留设小煤柱布置,开拓巷道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层中。

2、能适应锚杆支护的巷道尽可能采用锚杆支护,特殊区域地段不能满足锚网支护方式,采用可缩性支架进行支护,以此解决支得住的问题;同时加强支护监控,进一步优化支护技术参数,按照支护科学、合理、不浪费的原则,强化巷道支护管理工作。

3、提升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执行力度,从巷道成形、控制基本几何参数和巷道基本支护质量三要素为着力点,以进一步推进井巷工程质量建设为基本突破口,切实加强井巷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

4、树立巷道是质量标准化前提和基础意识,由于矿井喷浆工作欠账较多,喷浆工作跟不上井巷工程施工及支护需要,投入队组做好新掘开拓巷道的喷浆工作。

5、在现有系统优化简化得到好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系统优化简化工作,以此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系统能力;

6、提高全员质量标准化认识,查找差距,持之以恒,分专业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力度。

第6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隐形知识;显性知识;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010-04

一、SECI模型的概述

SECI模型创造的四个阶段,即:基于 SECI 模型中的知识社会化(Socialization)、知识外显型是知识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模型,揭示了隐性、显性知识转化的本质与内涵,强调了知识场的重要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属于SECI模型的原始场的演变,知识社会化(Socialization)、知识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知识联结化(Combination)、知识内隐化(Internalization),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场”中实现知识的社会化、外显化、联结化、内隐化,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创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引入SECI模型实现对知识的管理,关注知识目标、知识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以及知识评价等主要环节及其产生的效能,将原来知识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导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建设模式,将挖掘师生的隐形知识和知识的创新作为建设过程的重点,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成为学生获取多种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平台。笔者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通信工程概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应用知识管理中的SECI模型,研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模式及实施流程。

二、基于SECI模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模式

在建设通信工程概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四种模式,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阐述。

(一)主题式课程建设模式:精品课程建设中知识的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实现的是“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也是个体交流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用“社会化”一词主要是强调隐性知识的交流是通过社会或团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社会化”是指通过社会或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经验分享、观摩、体会与模仿等方式,创造个人隐性知识的过程。

实践中,为了实现“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我们先以“主题建设”方式吧通信概预算课程分成各种知识板块,如“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课程预期的成果目标”、“课堂单元的成果设计”……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知识板块建设需求,采用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直接的经验分享、对话互动、教育叙事、直接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分享与创新。

如关于“预期成果目标”的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讲课教师不一样,部分教师对预期成果目标的制定缺乏深入思考,因人因时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很多教师避免了预期成果目标制定的随意性,明确了预期成果目标的基本目标和弹性目标,在上课时候首先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弹性目标的内容。通过主题式的精品课程建设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提高了课堂讲授目标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分享。通过主题式的教学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实现了知识的创新。

(二)主讲引领式课程建设模式:精品课程建设中知识的外化

主讲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开展的,由一个人主讲,听众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这样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目前主流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在本门课程上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引领作用,对新教师进行教材研究、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成果目标制定等方面进行指导,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属于师傅带徒弟一类的课程建设模式。

例如,我们讲授通信工程概预算课程中“工程量统计”这个单元,先开始由某一位教师陈述教学设计,随后,大家针对预期成果目标的设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越讨论,越清晰,氛围越来越浓。

资深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引领年轻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下还要把自己的教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经验等一一传授,这种模式充分使用优质资源,使得年轻教师成长更快,更好,利于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但是缺点是容易造成学科上的权威垄断,这种权威垄断不利于年轻教师的个人思考,限制了年轻教师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利于知识从年轻教师向资深教师的传递。

主讲引领式的精品资源课程建设模式是教师喜欢的一种模式,通过一个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然后将自己的隐形知识显性化,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提高,共同打造一份优质的教学设计,主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分享、讨论、碰撞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从隐性到显性,再由显性到隐性,实现知识的创新。参与讨论的教师和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把主讲教师的显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凝练成自己的显性知识外显化出来,实现知识的创新。

根据上述案例可见,知识的外化是指教师通过描述、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方式,把个人经验、诀窍等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并将之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公共资源。它所实现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化过程。外化是知识创造的关键,因为知识的发展过程正是隐性知识不断向显性知识转化和新的显性知识不断生成的过程。

在通信概预算精品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建设的双主体,故知识的外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优秀教师教学智慧的具体化。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在课程建设中通过专题报告、公开发表、交流讨论、专题报告、优秀课题观摩等方式实现。二是学生的实习成果。

不管是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还是学生的实习成果,要实现他们知识的外化,要做好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是资料学习。这是知识准备阶段。教师或学生先通过教学研习、网络、杂志和教师间的交流等方式学习相关教学知识,运用某种模式、理念,并结合个人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系统地思考和设计,并形成自己的或策略。第二阶段是对话交流。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教师或者学生通过对话交流,传递和分享各种知识,再对此加以整理,建立知识菜单,并加以分类储存,从而使教师或学生之间的经验真正文件化和电子化,让有需要的教师或学生分享。

(三)知识菜单建设模式:区域集体备课知识的结合化

结合化(Combination)是指将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所产生的零碎的教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整理,使显性知识向更复杂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转化,从而使知识由个人扩散至整个组织,实现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知识菜单建设模式开展。知识菜单建设是指精品课程建设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本门课程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并将其以文稿、视频等多种课件的形式以知识菜单的方式显性出来,提供给所需要这方面知识的教师和学生能随时共享。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团队、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持续更新与共享、实训条件、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等。教师对各个模块信息进行管理、更新操作,学生根据各个模块进行学习。为了便于教师和学生获取需要的知识,我们还通过积极建设网站,制定教师知识图式和教师知识目录索引等方式,将教师贡献出来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显性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索引后存入知识库,以备日后他们所需时能及时地进行检索、调用、分享和更新。

(四)校企合作式课程建设模式:精品课程建设中知识的内化

知识的内化是指显性知识在个人及区域范围内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实现这种转化,主要是通过个体实践活动。基于高职院校学生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因此,无论是教师或者学生,都需要在具体的技能实践环境中内化习得的知识。故校企合作式的课程建设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校通信概预算专业同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南方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校内、校外建设实训基地,企业工程师既是师傅又是老师,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徒弟,以企业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手把手的教学生,学生在实训基地这个“场”下,企业工程师引领,通过教学观摩,师生共同研讨等多种形式,使得企业工程师的经验、知识流动起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造。作为教师,在参与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也是进一步思考教授本专业时运用的教学策略或者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的过程,然后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把个人的感受和心得体会表现出来,与课程建设团队进行分享。

三、基于SECI模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流程

(一)课程负责人备课

课程负责人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课程负责人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对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负责人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借鉴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结合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精品课程的备课,为后续的精品课程建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程负责人的备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开始,与课程负责人的知识厚度,讲授课程经验等息息相关。我校在建设通信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时候,通过教师间的竞争选拔,结合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选择具有企业丰富经验的老师作为本门课程的负责人,为本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集体研课

课程的集体研课分为两种,校内老师间的集体研课、校际间老师的集体研课和校企间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之间的研课。集体研课是教师间互动对话的过程,是知识的传递与分享,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

1.集体研课的原则

集体研课就是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是实现知识的传递、交流、乃至创新的过程,是建设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环节。要实现好这一环节,必须遵循几个原则:①平等对话原则: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中的老师在对话过程中,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局畅所欲言,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没有所谓的知识权威,只有知识的互动,大家把自己的隐性知识以文本、视频、语言等多种形式贡献出来,把这些显性化的知识存储起来。②竞争激励原则:采取各种竞争方法、各种激励手段,鼓励老师、企业工程师把自己的多年的隐性知识分享出来,营造团队间知识传递、交流、分享的文化机制。③互利互惠原则:在校内教师间备课、校际间教师备课和校企间与企业工程师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教师贡献自己的知识,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己所用,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可持续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一步精益求精的保证。

2.集体研课的方式

在集体备课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受权威人士的影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做法使得集体研课变成了部分人士参与的集体活动,而其他教师只是带着耳朵参与的集体活动,违背了集体研课的初衷。在集体研课中,要结合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如访谈、座谈、深度汇谈、头脑风暴等。如访谈形式的集体研课,可以让年轻教师没有顾虑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头脑风暴式的研课方式在交流对话中,禁止批评和评判,只强调大家提出设想,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教师,都可以畅所欲言,一律平等。

(三)构建知识菜单

第7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共享经济;Uber;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04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之势在世界各地发展得越来越迅猛。《美国时代周刊》在2011年就将共享经济创新模式列入改变世界经济的十大想法之一。目前共享经济被认为是引领全球创新经济发展的主流。所谓共享经济(也称为“分享经济”)就是物品所有者将闲置资源,比如汽车、房屋等闲置物品通过第三方电子服务平台出租或租借给物品需求者,以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并获得一定的报酬。以Uber、Airbnb、Eatwith、Wework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型科技企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标志着共享经济创新时代的来临。

2 共享济发展现状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经济衰退,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急剧下降。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开启新的财源之道是他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闲置物品,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率来增加额外收入。如果说金融危机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么互联网的发展为共享经济点燃了助推剂。如今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共享经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互联网平台大大加快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经济在2014年之后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并且迅速渗透到许多行业领域中,如出行领域共享、住宿领域共享、知识技能共享、物流领域共享、办公领域共享、餐饮领域共享、金融领域共享、物品领域共享、美容休闲服务共享、医疗服务共享等等。2016年全球范围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00亿美元,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3350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左右。随着共享经济风靡全球,出现了以Uber和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龙头。Uber经过多轮融资一共募集了150亿美元,2016年Uber和Airbnb的市场估值分别为625亿美元和255亿美元。共享经济在中国也是以高速度在发展着,在《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中国参与分享经济的总人数已超过5亿人,其中分享经济各个领域提供服务的人员约为5000万,占劳动人总数的6%左右;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亿元(其中融资额为1460亿,交易额为18100亿),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房屋短租、金融领域、生活服务等方面。这些惊人的数据表明共享经济这种创新型经济在未来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

3 共享经济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3.1 以Uber为例看共享经济

Uber是一款为出行共享、利用闲置汽车的打车软件。2009年Uber由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好友加雷特・坎普在美国创立。Uber作为出行共享经济的领导者,它不拥有一辆汽车却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在成立5年的时间里市场估值已经达到625亿美元。目前Uber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席卷全球,现已覆盖全球63个国家,344个城市,未来Uber有可能会占领全球市场。有数据显示,95%的私家车都是闲置的,这就导致了巨大的交通资源被浪费。而通过Uber平台整合线下闲散汽车资源,让等车的人用最快的速度打到车,而不是跟滴滴打车一样通过抢单来进行人车匹配。抢单模式是为了加快乘客对车辆需求的响应,可是这样真的快吗?往往通过抢单进行匹配的却不是离乘客最近的出租车,因此出租车要行驶很长的路到达目的地同时乘客也花掉大量时间去等待,这反而花费了财力物力,降低了乘客的打车体验效果。而Uber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乘客和司机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通过系统智能的为乘客指派附近最近的车辆来完成交易。这样的打车方式既省时省力又省钱还让闲置的车辆动起来创造更多的价值。Uber让更多闲置车辆和闲置劳动力进入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Uber的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说在欧洲Uber已经为多个城市创造了50000个就业岗位,并且计划2020年前为全球女性司机创造100万个司机岗位。Uber让私家车充分的运动起来,减少了私家车闲置的时间也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碳排放量。同时增加了劳动收入和提高了劳动效率。这正体现了共享经济的理念:绿色环保、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Uber相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便是一种发展模式上的创新,但人们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创新成果,现在“Uber+”创新模式也在逐渐的发展着。2014年4月Uber推出了送上门的同城快递服务UberRUSH。一般同城快递最快也需要一天的时间取件,但是通过UberRUSH服务只需要叫一辆Uber车告诉司机送达地址便可在同城实现一小时快递寄件取件。2015年4月在美国境内Uber推出午餐外卖服务UberEast。用户下单后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查看订单递送的进度,UberEast无需配送费以及小费,送达时间也在10分钟左右,用户像正常使用Uber叫车一样约司机到最近的路边取餐,而Uber司机也会在完成每单配送任务获得相应的报酬。Uber自2014年起在全球推出“一键呼叫直升机”服务Uber Chopper,目前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葡萄牙等地开展此项服务。此前坐直升机可能是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是Uber推出的这款“一键呼叫直升机”也可以让普通人花费很少的钱坐上直升飞机体验飞翔的感觉。这次“一键呼叫直升机”服务是Uber利用创新思维与线下“按需服务”的全新结合。此外,Uber还进行了其他的自身探索,比如Uber for Business(差旅服务)、UberCargo(货运服务)、UberTree(送圣诞树)、Uber Ice Cream(送冰激凌)、Uber Moves(搬家服务)、UberDream(一键呼叫CEO)等。Uber的这些创新经济模式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另一番新景象,同时也加快了共享经济在创新领域的发展。

3.2 以Airbnb为例看共享经济

Airbnb意为空中食宿,是AirBed and Breakfast 的缩写。Airbnb是为出门在外的旅游人士、办公人士或者是其他居住需求的租客提供住宿地方的服务网站。住宿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手机APP在网络上供求信息并完成在线交易。目前Airbnb用户遍布全球190个国家近34000个城市并且拥有100万左右的房源。Airbnb每年的I务量达到1.29亿间夜次。Airbnb在2016年被巴西里约奥运会选定作为其住宿提供方之一,为里约奥运会提供20000间房间,期间大量的游客和粉丝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民宿来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由此可以看出Airbnb这种酒店式创新型租赁业务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住宿需求者用低于酒店的价格住到了像家里一样的房间,提升了租客的生活体验。Airbnb平台通过低价将闲置房屋租赁给需求者,让需求者在入住时间能感受到当地的风俗文化,也为当地的旅游发展业带来生机。Airbnb用户通过服务平台把闲置的房源分享给住宿需求者,既为自己利用闲置资源创造了收入也为租客节约了一大笔住宿费,这种房屋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共享经济添上一笔靓丽的色彩。

3.3 结论

通过对Uber及Uber的创新“Uber+”和Airbnb的分析可以看出共享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为什么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共享经济能受到全球青睐?原因有以下几点:(1)低成本。共享经济以较低成本为用户提品,比如闲置的出租车或私家车为人们出行提供服务,空余的房间为人们在外提供住宿服务,剩余的劳动力给现有的劳动力市场带来双倍效益,闲置资金的周转运用。这些物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利用现有的低成本物品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2)节约时间,就业形式多元化,提高共享经济参与者的收益。就像Uber是离乘客最近的车辆接送客人,而Uber司机不光是全职司机而且可以身兼数职比如送外卖、送快递等,这就充分利用了业余时间和自身职务特点来体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经济实质就是整合线下闲散资源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目前餐饮外卖、网络约车、在线短租等领域都有实际体现。共享经济通过共享物品、知识、技能、时间、空间等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减少了物质能源消耗,社会资源利用更加优化,社会共享合作更有效率。

4 共享经济在其他领域的创新发展

4.1 美容休闲个人服务共享

在以前美容、美发、美甲、化妆、按摩、健身等休闲活动都需要客户自己本身到实体店去亲身体验,到了现在的共享经济创新时代,通过互联网把上门服务变为现实。客户可以根据其他用户评价以及自己中意的技师来进行下单。对于客户来说这样既可以提前预约自己心仪的技师来为自己服务也节约了时间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相对于传统雇佣式门店,技师只能在实体店里服务客户,假如一天生意惨淡,那这一天就赚不了什么钱,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技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来赚取报酬。这种上门式服务创新经济也在共享经济队伍中发展着。目前国内“美容总监”、“河狸家”、“嫁拍”、“功夫熊”等这样的平台在提供这样的上门服务模式。

4.2 生产能力共享

生产能力的共享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线下各个工厂的空档时期、闲置的机器设备、剩余的劳动力整合在一起与线上产品需求者的有效结合,以实现全部资源利用时的最大产能化。在这种创新模式下较为典型的代表是沈阳机床的i5职能机床和i平台以及阿里巴巴的淘工厂。阿里巴巴淘工厂主要是为淘宝卖家提供特定需求的产品生产服务的。淘宝卖家在相应平台上搜索需求产品所对应的空闲档期的工厂而淘工厂利用工厂的空闲档期整合所有闲置资源为淘宝卖家生产特定需要的产品。在这种共享方式下有效实现了生产能力的优化配置和生产产品数量的最大化。阿里巴巴淘工厂在2013年12月正式运营,到2015年1月全国已拥有8000多家淘工厂企业,全国范围内拥有最高交易额的企业一年达到近2000万元。

4.3 金融共享

金融共享创新领域是共享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以P2P网贷为例,金融共享是资金供给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把自己盈余资金借给资金需求者。P2P网贷平台让供需双方直接达成交易从而让闲置资金在资金需求者手中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更多的利润,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了便捷性,为个人贷款提供了融资渠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金融共享也快速发展起来。网贷交易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635家P2P网贷平台,截至2016年底,全国P2P网贷的贷款余额为1.21万亿元,比2015年底增长115.9%。2016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这些庞大的数据不得不使我们相信共享金融创新模式将继续快速增长,金融共享参与者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5 对共享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建立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发展道路上必然会经历多重阻碍。共享经济既然是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存在,那么就不能用传统的市场准则来管理共享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监管部门要打破传统监管模

式,建立主动、开放、包容的管理模式,为共享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讲,共享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区域。在新兴行业发展的同时,政府也要制定相应的新规章制度以达到市场稳定。对于政府部门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旧的规章制度,建立新的法律制度来权衡传统商业和创新商业之间的利益,既要保障传统商业的发展又要保证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力度。

5.2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共享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步骤。共享经济中供给者和需求者是基于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往来,所以他们的信用记录和交易记录的缺失是制约共享经济发展的障碍。所以个人信用程度的高低关乎着每个人的方方面面,目前各国对于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加快建设个人信用法制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查询大数据平台,增加信用评级机构、统一个人信用评价标准,建立有效的失信行为惩罚机制等可以加快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5.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产物,且互联网是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间桥梁,其需求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城乡之间。但是目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力推动光纤宽带驻入每家每户,低网络资费,提高网络速度和提升互联网服务水平,加强互联网建设与管理、优化互联网秩序,落实“互联网+”创新创业新发展相关政策,从而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设备,促进互联网在共享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 总结

总之,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利用闲置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实践了创新创业,同时也推动了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建设。共享经济商业新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但并没有挤压传统商业,而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共享经济带来的创新发展,鼓励支持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Z].

[2]王若琳.Uber还是滴滴快的,谁更能体现共享经济的未来?[Z]

[3]颜婧宇.Uber(优步)启蒙和引领全球共享经济发展的思考[Z].

第8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共享经济;初期信任;持续信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34

“共享经济”概念由Joel Spaeth(1987)首次提出:一个由第三方创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市面上涌现出不少共享模式的平台,如Airbnb、Uber、OFO等。共享经济通过协作消费、协作生产、协作金融、协作学习等方式,实现闲置资源有效利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共享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规范仍不完善,商业模式仍不成熟,因此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共享是基于陌生客户之间一个短期性的个体间行为,这些共享行为通常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相对缺乏契约精神。因此,较传统的一般商品交易而言,共享经济存在更大的道德风险、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定价机制不易规范,交易过程不易把控,从而更容易出现信任问题。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租客毁房、共享单车遭破坏等事件使得需求与供给双方利益受损,同时共享平台商业信誉也受到重创。共享经济的核心和基础之一是信任。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信任问题,将为共享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因此,共享经济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信任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本文基于传统的信任理论,将信任关系分为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两类,并从环境、平台、共享资源三个维度出发,建立了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消费者信任形成机制。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探究了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影响因素的存在性与差异性。

1信任形成机制建立

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的形成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见图1。

图1信任形成机制

图1中实线部分表示初始信任形成机制,虚线部分表示初始信任达到持续信任的添加项。初始信任依赖于外部条件,如环境、平台和共享资源的外界口碑和声誉等。

与初始信任不同,持续信任产生于消费者接触使用产品过后,因此在共享资源维度上,又增加了定价机制和体验满意度这两个影响因素。在消费者体验后,会不自觉地衡量共享资源的性价比,使用过程的舒适程度等。只有客户认为该资源的定价机制合理、质量可靠、体验满意,才有可能产生二次使用,即持续信任的建立。另外,在初次体验过后,消费者更依赖于关系营销措施。由于共享经济用户的差异性更为明显,供给方所提供的共享资源不再是传统的标准化产品,因此不仅要注重售后服务,更应将关系营销融入整个体验过程,使不同的用户在共享经济中体验到超值。

2基于客户端的问卷调查分析

我们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寻找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的影响因素。调查中,我们共收回113份有效问卷。其中,19~25岁的受调查者占比823%,26~40岁占比97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为9646%。因互联网新兴软件的受众以有一定学历的年轻人为主体,所以本次数据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同时,我们根据平时对共享经济、共享服务相关领域接触程度,将531%的受访者归为初次信任建立的人群,剩下的469%则为持续信任建立人群。

图2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建立影响因素差异对比由图2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法律法规、行业制度和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个领域的监管政策在信任形成过程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从结果对比显示,无论是曾经接触过还是未接触过共享经济的群体,涉及法律监管的选项基本都是首选。

其次,平台品牌声誉、对共享资源的可信度在初始和持续信任的建立中均为重要影响因素且前后变化幅度较小。

再次,平台易用性,资源的口碑、价格、体验满意度,关系营销措施对于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建立的影响具有^大差异性。接触较少者对平台的熟悉程度较弱,简洁方便的操作流程对其吸引力更大,而随着接触次数增多,这一方面的影响逐渐削弱。在共享资源口碑方面,接触较少者更加看重他人的历史评价、权威体验点评或商业报道等。接触较多者则在体验过后更偏向于相信自己的感知,而不会轻易被他人所左右。同时,共享资源定价机制合理性及体验过程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会在体验过后有明显增加。而关系营销虽然不是信任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但对初始信任和持续信任形成影响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最后,在平台安全性方面,被调查群体表现出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一现象反映国人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还有明显欠缺。

3建议与意见

首先,共享经济模式应建立自己的行业规范。目前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行业规范,多以平台自身监管加上政府与组织的强制规定形成,这一形式下的规范效果存在差异性,更不利于行业的联合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性、法律性、普适性和联合性的行业规范为时下所需。而行业规范的建立又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配合各参与企业的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从法律规范、政策扶持、行业监管、对点扶持、区域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招商引资等角度实现共享平台产销渠道的搭建与稳固。

其次,共享竞争的本质是平台价值理念、资本实力与市场执行力的竞争。对应到平台端与客户端的信任建立角度,则关键在于两端的信息和渠道中的反映成效。为此,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仅要周全地考虑到客户端所能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更要从平台端出发,准确分析并取舍客户需求、目标市场,仔细揣摩商业模式和运营体系,打磨产品与营销体系,保有商业道德并提高资本的有效利用,将营销体系、产品服务质量、用户体验、商誉等自身发散因素做到极致,最终实现共享经济平台内外的财务和人力关系平衡。

最后,参与共享经济的消费者也应该撇除“我的我要好好用,别人的我就随便用”这一心态,共同维护分享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平台端给出的用户售后评价体系,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实现共享精神的传递,以便于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参考文献:

第9篇: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

共享经济模式是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的广阔服务平台,优化配置各种信息资源,并以此来提升对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企业内部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要求企业要不断更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和思想观念,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共享经济带来的发展需求。

一、共享经济的主要特点

共享经济又被称为是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搭建平台,为客户共享各种类型的可用闲置资源,以满足各种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属于一种新形式的经济模式。现阶段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了许多共享经济类型的应用平台,涉及到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很多领域(见表1)。

(一)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发展前提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为人民交往思维、工作、生活和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改变,也大幅拓展了服务物品等多种闲置资源的共享数量、范围及频率,共享平台把闲置资源的提供者及需求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也是形成共享经济的基础及前提。

(二)将闲置资源作为共享经济的基础

闲置资源同传统经济需要的消耗性新资源有着很大不同,闲置资源的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相对较小,而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于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价值。闲置资源主要包括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等多种形式,其中,房屋、船舶、车辆、土地、服装、设施设备和乐器等都隶属物力资源的范畴,而技能、体力、经验和知识等隶属人力资源。

(三)三大主体为共享经济提供保障

三大主体是闲置资源的提供者、共享经济平台和闲置资源的需求者。本文中所提到的闲置资源提供者指的是闲置资源所有权的拥有者,且他们也愿意也将这部分闲散资源进行分享,通过共享平台让闲置资源产生新的效益,如专车司机等群体。共享经济平台把有需求的用户和乐于提供闲置资源的人有机连接起来,让客户需求实现满足,还能同时创造出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效应。闲置资源的需求者需要通过对闲置资源的利用,购买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来满足个人的某种需求。

二、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重视职业忠诚

共享经济使人才隶属于价值创造权,而非单独为企业所拥有,对企业来讲,其最重要的财富资源是拥有的知识数量以及其可以利用的人才数量,并不是企业拥有的人才数量的多少,企业员工在当今时代也需要从传统的企业忠诚层面,逐渐向职业忠诚层面进行转变。优秀人才需要在对企业和组织忠诚的同时,对客户、专业和职业使命也要保持忠诚,比如专业技能较强的优秀人才就可以被多家公司同时雇佣。

(二)以全面认可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手段

共享经济使知识型的企业员工成为企业主体,过去所采用的周期化、单一化的激励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而全面认可形式的激励手段通过对员工群体贡献与价值的肯定,重视他们的工作和努力成果,及时进行奖赏,有利于开发各部门员工的潜能,进一步增强其绩效水平。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交流平台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全面、快捷表达个人诉求的平台,还可以让企业全面、及时地对员工群体展开价值分配与评价,这样能够为全面认可这种激励方式带来技术层面的保障。其次,移动互联有利于使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激励、关注以及认可,进而增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幸福感及满意程度,实现员工群体、企业及社会的三方共赢。

(三)以人力资本为先,构建人才供应链

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的共享经济使得优秀人才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本将起到主导作用。首先,人力资本是一个最活跃、也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同时,和人力资本相关的投资与发展同货币资本相比更加优先,能够参与到企业内部剩余价值的实际分配中来,通过智力对公司治理以及经营决策进行参与。企业想要使组织战略实现长远发展,需要构建人才供应链,做到精准选人,建立起岗位职责和能力的优化配置方案,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性的优秀人才保障。

(四)劳资关系变得更加松散

过去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全职就业的劳资关系形势,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签订一份劳动合同,使劳动者做好岗位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享有企业提供的各项权利。而共享经济是对企业传统雇佣模式的改变,闲置资源的提供者在加入到共享平台以后,依然可以从事个人的本职工作,他们在共享平台上提供闲置服务和资源,而且基本都是通过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兼职的。上述这种共享经济的形式无疑使得劳资关系变得更为松散,也可以称其是半契约形式的人力资源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凭借半雇佣人员进行自我管理以及客户评价体系来实现,该模式的应用有利于简化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各项事务,提高了平台运行的灵活性和整体效率。

三、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

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性,对工作人员群体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工作人员群体的专业化水平无疑会对管理人力资源的整体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在人力部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需要以人力部门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作为标准,对求职者群体的各项专业素养和能力进行严格考量,这样使企业招聘的人才可以拥有胜任人力部门创新工作实际需要的能力。同时,企业人力部门的从业人员需要做到严格自律,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利用工作实践来积累经验和阅历,及时进行整理总结,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可以灵活运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解决,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的各种方法和模式,充分增强人资部门的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使人资部门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企业应当在落实各项人资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向同行进行借鉴和学习,向拥有这方面成熟经验的企业学习,根据本企业人资部门工作的发展需求和实际状况,将先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经验应用到本企业当中,发展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人资工作管理模式,对人才招聘等相关工作进行创新和优化,制定出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和健全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增设企业年金和股权激励等形式,让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也有利于提升员工群体对于企业的向心力,使员工乐于为企业进行持续性的个人专业价值输出,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转变不合时宜的人资工作管理理念

共享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想落实人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就需要对现有的人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革新,被动、单一的传统人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企业需要对人资管理的发展规划提高重视。企业要实现长远化发展,就需要重视人资管理工作,从全局范围考虑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员工对人资管理的重视,使全员都可以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各项目标及规划有全面充分的理解,进而共同努力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其次,在人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促进业务发展目标与人资管理规划有机结合,发挥出其他部门与人力部门之间应有的聚合力,提升企业内部协作的效率。

(三)增强人力部门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

要使人力部门的工作开展效率得到提升,就需要创新人力部门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掌握先进的人资管理经验,也可以对人力部门的员工开展定期培训活动,增强其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其次,企业应当强化对人资部门从业人员的考核培训与管理机制建设,对于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的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补考与考核机制。若考核仍然没有通过,就需要对其实施岗位调整,这样能够为企业人资团队的专业性提供保障,而且企业也需要对人资部门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邀请行业专家来到企业中,为人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强化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能力,进而增强人资管理工作的创新性。

(四)用制度管人,对人员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审核

共享经济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较短,可由于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导致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仍然处在不完善的阶段,对于交易中出现的人身安全和争端缺乏有效的惩戒方案,而且由于行政形式上缺乏约束,使得人们在工作中的各项行为也会表现得更为大胆。因此,共享经济平台和有关部门都需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管理办法,控制好可能存在的各项威胁行为,例如,审核平台闲置资源的提供者身份,对用工门槛进一步提高,对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展开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共享经济使得企业内部人资管理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让公司拥有更加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行的整体成本,而这种管理方式和用工方式也会导致新的管理问题出现,如平台所具备的安全指数到底如何,人工群体的稳定性有何保障,如何分配好共享经济平台创造出的财富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企业深入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邱丽华.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19(48):102.

[2]李天健,苏勇.企业平台化,共享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J].管理现代化,2018,217(03):111-114.

[3]李玲.创新: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途径[J].商业文化,2020,461(08):55-57.

[4]陶旭红.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探讨[J].各界,2019(1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