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财务战略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第1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初是由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提出的,其后很快就成为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焦点。目前,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被众多当代经济家视为企业发展全球战略最迅速、最经济的方法。财务战略联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财务战略, 是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本文运用财务战略联盟的概念,对航空公司战略联盟构建过程进行研究,从而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本文从构建联盟的动因、如何选择伙伴以及联盟结束如何分配利润等维度进行了思考。

1. 理论与文献综述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蒂斯(Teece)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伙伴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而进行以承诺和信任为特征的合作活动。罗福凯在2003年认为,早期战略联盟是销售价格和采购成本的联盟、现代战略联盟的初级形式是产品联盟、现代战略联盟的中级形式是资本联盟、现代战略联盟的高级形式是知识联盟。那么财务战略联盟是指两个及以上独立的企业为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建立在资本联盟和知识联盟上的财务战略组织。王棣华认为,广义的企业财务战略联盟包括合资等股权参与形式在内的任何形式的企业间正式和非正式的财务协议;狭义的企业财务战略联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某个时期内以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某一特定的财务目标。

2. 战略联盟与财务战略联盟的优势

2.1财务战略联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战略联盟的优势就在于合作的互利性和地位的平等性——据统计近10年来在位居世界前列的2000家公司中,战略联盟取得了17%的回报率,这一数字超过一般企业的50%。财务战略联盟的建立通过财务和人力资本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投融资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财务竞争力。

2.2财务战略联盟有利于带给组织学习效应。

财务联盟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促进财务战略联盟的发展。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双向交流为特征,就财务知识而言,学习的内容包括财务管理技术的学习、财务管理过程的学习、机会学习,以及观念学习等。这为联盟者提供了竞争优势来源的动力。

2.3财务战略联盟能够给企业减少财务风险,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

财务战略联盟与企业并购明显不同,虽然两者都是企业进行扩张的重要方式,但是财务战略联盟能够运用较少的资金,减少了因为资金过度消耗而增加的财务风险。在构建虚拟组织的同时,财务战略联盟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可以为企业节省足够的资金应对变化的环境。

3. 财务战略联盟的构建方式

3.1财务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

恰当地选择联盟伙伴是财务战略联盟成功的前提, 是决定财务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在进行战略联盟的时候应该考虑双方的财务实力是否相当、双方是否能实现财务协同,以及企业文化是否相容等问题。

3.2财务战略联盟中的风险控制

所谓财务战略联盟风险是指由于战略联盟系统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而导致合作联盟的成员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建立财务战略联盟的信任机制,要考虑到合作伙伴的信誉、风险偏好、联盟的性质及行为。

3.3财务战略联盟中的关系管理

所谓财务战略联盟关系管理就是为保证联盟顺利实施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切与财务联盟有关的关系管理活动总和,其主要包括联盟内部、联盟的纵向关系管理、联盟的横向关系管理等。能够增强联盟伙伴之间彼此的沟通、协调、了解与信任,促进联盟关系资本的形成与保持。

3.4财务战略联盟中利益的分配

财务战略联盟要能健康的发展,需要平衡每个成员企业所贡献的资源、所承担的风险与从联盟中得到的收益。因此,在利益分配方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分配方案可使每个成员企业的基本利益得到充分保证,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各成员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对承担风险大的成员企业应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

4. 航空公司财务战略联盟的构建

航空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航空公司,以建立全球航线体系,以代码共享等形式为纽带,形成市场一体化为目标,签定合作协议组成一种组织合作关系。参加联盟的航空公司都是独立的主体,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或者多方的权利和业务,联合经营航空运输市场。我国航空公司要提高在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航空公司的财务战略联盟,同时,国内航空运输企业的财务联盟也将极大地提高我国民航企业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航空公司财务战略联盟是基于生产成本节约和交易成本节约两方面因素的考虑的。政府管制在航空公司财务战略联盟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航空财务战略联盟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联盟要能健康的发展,需要平衡每个成员企业所贡献的资源、所承担的风险与从联盟中得到的收益。航空公司建立联盟后, 运输网络得以扩大,可以提供许多新的起迄点连接,从而实现范围经济。航空公司财务战略联盟,使航线网络有效扩大,同时,枢纽辐射式运输的组织方式,在干线上用大飞机飞行,在支线上用小飞机飞行,运输网的覆盖范围加大,而幅员扩大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运输距离经济因而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外,由于其服务网点增多必然导致更多不同的运输产品,因此更多的是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

参考文献:

[1] 叶飞,张红,战略联盟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科学管理研究,1999.

[2] 王棣华,企业财务战略联盟的本质分析,理论探索,2002.

[3] 周宇,企业财务战略联盟研究,财会通讯,2007.

[4] 文军,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研究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

[5] 王棣华,企业财务战略联盟的建立,浙江财税与会计,2005.

作者简介:张恩豪(1989-),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09级飞行器制造;

第2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战略;财务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0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04- 02

0 前 言

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房地产业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SK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进行研究及SWOT分析,得出该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情况并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1 SK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情况

SK公司没有单独的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涵盖于内部控制系统之中。SK公司现行内控体系主要按照“控股总部、区域总部、城市公司”的“三级组织结构”进行管控,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政策,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公司通过内部审计、内控检查、专业巡查等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结合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评估相关风险,并以内部报告、通报等形式确保有效的沟通,促进执行整改和制度修订。

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实施采取多层次的监督、控制,内部控制体系。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监督内控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及其实施。

公司审计稽核部:负责日常监督。

外聘审计机构:对内控自评报告进行审计。

SK公司对于各类财务风险的管理目标和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1.1 市场风险控制

SK公司的市场利率主要来自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公司无法消除只能时刻密切关注。公司面临的现金流量利率风险是由浮动利率的金融负债产生的,而公司面临的公允价值利率风险则是由固定利率的金融负债产生的。针对利率风险,SK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方法是保持借款的浮动利率,以此来消除利率变动产生的公允价值风险。

1.2 信用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SK公司成立了专门部门,对合同另一方进行信用审批、确定信用额度、执行持续的监控程序以确保及时收回债权、以及对于过期债权采取必要的措施回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公司会审核每一单项应收款的收回情况,对没有收回的应收款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同时SK公司采用了内部政策及筛选机制,确保所有合同另一方均榫哂辛己眯庞眉锹嫉目突А3应收账款金额前五名外,公司无其他重大信用集中风险。

1.3 流动风险控制

SK公司采用定期分析债务的期限和结构的方法,时刻保证债务到期时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来偿还。公司管理层也十分重视银行借款的使用情况,时刻确保遵守借款协议并对银行借款进行及时的监控。同时为了获得一定的授信额度,公司与多所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磋商,通过授信额度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2 SK公司SWOT分析

在2016年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排名中,SK公司排名在前20名。根据排名,前20名可以分为三个战略群组。而SK公司隶属战略群组C。对战略群组C的SWOT分析如下。

2.1 优势

(1)市场挑战者或市场追随者;(2)规模较大;(3)品牌影响力较大;(4)进入壁垒高,避免过度竞争。

2.2 劣势

(1)跨地区开发风险;(2)行业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存在风险;(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退出壁垒较高,风险较大。

2.3 机会

(1)扩大国内经营范围;(2)塑造品牌影响力;(3)低碳环保的绿色住宅方向;(4)关注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

2.4 威胁

(1)同类市场内存在竞争;(2)政府的管制与约束;(3)关于高房价的白热化的公众争议;(4)国外房地产企业进入市场。

根据SWOT分析中的劣势,可以看出SK公司业务过度集中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且房地产开发地区过度集中于华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行业和地区过度集中,如果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或某一地区影响较大或房地产行业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启示

3.1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体系

SK公司对财务风险并没有给予极大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仅包含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公司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体系,如在总部设立风险管理部,总体评价和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下属公司设立直接责任人或部门来预测和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预测或评价出重大财务风险时,有专门的项目小组或临时成立的项目小组来消除或减弱风险等适合本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把控财务风险。

3.2 多渠道筹集,降低资产负债率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与其他公司进行战略联盟、发行股票、房地产信托等方式将传统单一的银行贷款筹资方式转为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来降低筹资风险。

3.3 多元化发展战略

在业务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战略联盟、协同联盟、特许经营等方法进入其他相关联或不相关联的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行业。可以借鉴行业龙头企业涉足银行、医院、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产业用地等多个行业的经验。在地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其他地区的市场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潜力大的地区进行跨地区多元化发展,来降低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或可能进入衰退期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4 结 语

通过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实现房地产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邢雪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基于远洋地产集团案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3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远洋航运 周期性危机 财务管理

2011年的全球经济回落之后,2012年的全球经济也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形势给我国远洋海运带来了严重冲击。由于市场供需失衡,运价水平偏低,成本高企,船队结构不均衡,特别是由于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低迷,使得干散货航运业务亏损进一步加大,成为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2011年,中国远洋巨亏104亿元,根据中国远洋最新年报显示2012年更是亏损95.6亿人民币。

有鉴于此,本文特地选取我国航运企业的重要代表中国远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期待能给我国航运企业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提供相关建议。

一、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研究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Ansoff教授在1976年第一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在此后Tom Copeland等学者经过20多年时间发展,公司财务和战略这二者的思维和行为已经逐渐融合到一起,逐渐对公司财务战略进行研究,对公司管理和发展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E.F.Harrison与C.H.John等两位学者在1985年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的“战略实施”一章中提出了“财务战略”,定义财务战略是“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 R.B.Robinson和J.A.Pearce在其《战略管理学》(1988)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财务策略可以分为筹集资金、分配资金和资金运营管理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的研究学者们对财务战略进行研究,主要的角度是职能层战略,战略主体主要是单一企业的财务战略;主要包括:资金筹资、资金投资、资金分配及资金营运管理四个部分;从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研究战略计划、施行、监控和反馈的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这方面研究主要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根据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思路: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和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

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郭复初在2001年研究了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等财务战略问题。王锋在2006年结合了经济发展理论与国家财务理论,推演出两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一个是优化价值结构战略,另一个是构建资本平台战略。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研究:张延波在2002年对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预算控制体系、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投资政策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王斌在2002年对预算控制体系、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体制、业绩评价研究、财务委派制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会计管理目标与政策研究、内部信息披露研究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主要有罗福凯(2000)论述了成本减除、选择最优资产组合、资金结构理论等企业通用的财务战略。魏明海(2001) 以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制度基础,研究了周期性因素对财务战略的影响和财务战略生成的理论框架。

二、周期性危机与财务战略相关理论分析

1.周期性危机。周期性危机是指一个循环周期中所累积的矛盾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的破坏,来结束一个循环,而成为新的第二个循环的起点的危机。

(1)周期性危机的表现。周期性危机有以下基本表现:商品卖不出去,市场饱和,商品大量积压,支付手段严重缺乏,信贷关系遭到破坏,现金奇缺,信用丧失,生产遭到限制或停产,失业大量增加,饥馑严重,最必需的生活资料一方面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又卖不出去和被毁坏,生产力和产品大量浪费和破坏,政治统治制度动摇,阶级斗争尖锐。

(2)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整个周期循环的基础。每一次危机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固定资本的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走向经济复苏和高涨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固定资本的更新,为新的经济危机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

2.财务战略。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1)财务战略的内容。财务战略主要考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战略问题。财务战略分为筹资战略和资金管理战略两个部分。筹资战略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来源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等。资金管理则是通过建议、评价、计划和控制等手段,促使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2)财务战略分类。财务战略有两种分类方法:将财务战略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营运战略和股利战略是按照职能分类的结果;将财务战略分为扩张型、稳增型、防御型和收缩型则是按照综合类型来分类的结果。

(3)财务战略的意义。财务战略是在对企业环境与整体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它对于企业的财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还能够提高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整体的协调性,这样,协调效应也会增加,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中国远洋“A股亏损王”案例分析

2013年3月27日,中国远洋2012年年报称,中国远洋实现营业收入720.56亿元,同比增长4.6%,净亏损95.59亿元人民币,上年净亏损104.5亿元。两年连亏也令中国远洋创出了多个第一:央企公司首尝披星戴帽、两市最大ST股、亏损王。中国远洋在年报中对于亏损给出的解释是:受市场供需失衡、运价水平偏低、成本高企、船队结构不均衡等因素影响。

1.中国远洋面临经济周期分析。航运行业一直被看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晴雨表,伴随着经济周期而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走势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量的变化,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贸易量。根据“蝴蝶效应”理论,国际航运企业不可避免市场疲软,需求不足。中国远洋不可避免受到了这一影响。

2.中国远洋巨亏原因分析。

(1)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运力严重过剩、货量减少。中国远洋巨亏外部原因为航运市场大环境不好。全球经济继续疲软,国际贸易需求低迷,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供需失衡的矛盾没有改善。这跟目前全球的经济下行周期是一致的,运力严重过剩、货量减少,特别是铁矿石和煤炭的国内需求减少,传导到航运方面,货量严重下滑。

(2) 中国远洋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风险的防控能力不足。中国远洋的发展战略,主导操作思路是“拥有和控制并举”,不仅要造船,还要大量租船,以扩大公司船队规模,形成中国远洋全球物流经营竞争优势。金融危机一来,本身运力就过剩,货量满足不了这么大运力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中国远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对市场的风险预估是不足的,缺少风险对冲的意识和手段。

3.中国远洋应对全球周期性危机策略分析。由于航运业自身的特点,国际航运企业无法彻底摆脱周期性的影响。只有顺应其内在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降低航运业的风险,打造百年企业。本文总结的财务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投资管理方面。第一,注重平衡投资的时间和结构,保证投资效率。

中国远洋产业投资需综合考虑揽货能力、管理宽度、负债水平等多项因素。首先,规划资产投入的时间策略。航运企业周期性强的特点要求航运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其次,平衡不同类型资产的结构比例。再次,当开展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一方面,航运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并不算高。另一方面,航运业在航运周期的顶端一般都会有大量现金收入,如果适当的分散投资,有助于航运业平抑市场波动。

第二,利用市场周期性把握行业收购机会,壮大企业。

对于周期性强的行业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来自于明智的资产买卖和财务杠杆的使用。航运业的周期性恰恰提供了收购兼并的最好机会:第一,航运低谷时收购的成本可能很低。第二,减少竞争对手。第三,弥补母公司业务上的不足,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2)融资管理方面。第一,采取受托资产管理模式,降低财务风险。

航运业的辅业租箱行业大多都采用基金运作模式减少风险。受托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有两种:第一,如果中国远洋仅作为资产受托管理人,可在不增加资产负债情况下保持增长,降低风险。第二,如果中国远洋直接成为基金管理人,可优化航运公司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

第二,完善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资金的集中管理对中国远洋至关重要。首先,航运业资金的大进大出需要资金的集中管理。其次,众多以航运公司子公司形式存在的公司和物流公司资产小但数目多,沉淀的资金很多,如不集中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大大降低。最后,航运集团上下游企业多,内部平衡和结算的需求大。

(3)盈利管理方面。第一,强化市场高位时的成本约束,降低成本水平。

面对周期性波动,踏准周期是航运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远洋的成本控制必须在市场高位进行。首先,融资需要在市场高位进行,以获得长期低成本的资金。其次,在市场高位控制营销成本的效果更好。最后,在市场高位适当控制管理成本效果更好。

第二,实现船舶买卖获得资本收益,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航运业是周期性强的行业,资产价格和收益高低波动巨大,因此,中国远洋适合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资产经营,获得传统的产业利润;而通过资本经营,实现资产的低买高卖,可获得高额资本收益。

四、研究小结

全球航运业的寒冬将一直延续至2013甚至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对国际海运业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冲击,国际海运业出现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低迷的状态。这要求我们国际航运企业更应该做好应对措施,迎接漫长的寒冬。

我们知道应对周期性危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独的某项措施都不可能化解风险,笔者只希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现在航运业发展面临低谷,希望我国的国际航运企业能够在危机中涅槃重生,化危为机,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化,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国际航运业的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胡群峰,詹诗想全球金融危机下航运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交通财会,2008(12).

[2]冯燕.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容琛.天奥集团资金管理体制的构建[J].西南财经大学,2005.

第4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基本理论 反思

一、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

当战略管理理论风靡西方多年后,H.I.安索夫(1976)发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战略管理与财务资源管理之间并没有形成足够紧密的联系。美国的梅厄教授(1984)也指出,尽管财务理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它对战略规划却几乎无影响,财务理论必须加以扩展,以便协调财务和战略分析。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是公司财务的关键问题(J.F.Weston,1992),并将财务管理定义为“有关创造财富的决策”(A.J.Keown,1997),其决策功能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产决策”(J.C.Van Home,1998),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决策的制定是如何适应、支持公司战略与经营战略,或者说财务决策如何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相互动。这表明公司财务与战略管理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第一次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来自一项实证调查(在这之后财务理论界还引发了一轮研究财务战略的)。麦肯锡公司通过每年与全球范围内数百家大公司的合作,研究持续改进经营状况的战略,发现过去十年来,思想与活动都曾水火不相融的两大管理学分支――公司财务与公司战略,经剧烈冲突后融为一体。公司财务不再是财务专家的禁地,公司战略也不再是总经理的特区,战略与财务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和明显(汤姆・科普兰,1997)。尽管财务活动就其本质而言不能说是全局性的,而是企业活动的一个职能领域,但某些内容对企业全局的长期发展确有重大影响,因此“财务战略应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滕维藻,199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司财务与战略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已日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有选择地应用于实践。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相互协调的动态反馈关系。即一方面企业战略居主导地位,对财务战略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财务战略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对企业战略起着制约和支持作用”(刘志远,1997)。明确了公司财务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辩证关系后,再看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应该说,“财务战略”的出现,远滞后于战略管理理论,即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其财务管理或战略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一般极少出现财务战略一词,通常只是用一定的篇幅论述在作财务决策时应考虑战略因素的影响,或在战略管理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魏明海,2001)。如美国战略管理专家W・H・纽曼(1996)曾指出:在制定关于资本运用和来源的战略时,最需要关注的是现金流量。对“财务战略”一词没有明确的定义,更缺少系统的研究。由此可见,财务战略理论研究尚属“婴儿期”,人们对“财务战略”持有不同的认识也就不足为奇。西方学者哈利森和约翰(1998)认为:财务战略的本质旨在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卢斯・班德和凯斯・沃德(2003)认为:财务战略是企业通过采用最适当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有效管理这些所筹集资金的使用,包括企业所创盈利再投资或分配政策。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也进行了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刘志远,1997);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出发点必须是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之上的(陆正飞,1999);“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魏明海,2001);科学地界定财务战略的本质,既要反映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又要揭示其‘财务’个性(陈兴述,2003)等。

上述学者从不同的战略管理角度,对财务战略本质范畴作了开拓性研究,但仍有商榷之处。资本结构和资金计划是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或目标;以适当的方式筹集并有效管理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动,并非财务管理所独有;将财务战略界定为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未揭示其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只是财务战略实施的一种过程。笔者认为,财务战略的本质是基于企业价值分析之上的一种竞争性财务。因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企业价值是财务战略管理的最高价值管理层次;竞争战略理论是财务战略思想的渊源;财务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财务战略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其重点是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顾客创造价值,将企业发展置身于可持续盈利的竞争优势上。”

二、财务战略制定的逻辑起点及战略财务管理目标

对于财务战略制定的逻辑起点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理解并应用财务战略的重要基点,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取向。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理论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进而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职能、原则和方法等理论问题。鉴于财务战略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在战略方向上的一种延伸,是发展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很自然地将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作为财务战略制定的逻辑起点。事实上财务战略的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财务战略的制定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推理,以财务战略本质作为逻辑起点,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违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此外,财务战略本质呈现出动态性,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作为起点制定财务战略,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战略管理系统的影响。陆正飞(1999)认为:对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分析和研究,是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分析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突出了财务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助于财务战略管理理论的有效运行。但企业目标和财务目标受财务战略本质范畴的制约,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会强烈地感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不是财务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不能作为逻辑起点。而且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时还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是财务战略谋划的起点,没有正确的“知”就没有对“行”的正确谋划,“知”是一切竞争行为的基础和前提。笔者认为,理财环境决定了企业目标和财务目标,并进一步决定财务战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研究财务战略制定的逻辑起点,必须从理财环境人手,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战略,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理财环境具有高度综合性,包含了财务战略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财务战略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点出发制

定财务战略符合推理逻辑,可以揭示财务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

不同的财务战略制定的逻辑起点,说明了财务理论研究者们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有着不同的认识,对财务战略理论研究还持有不同的方法,而这又势必影响到战略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大卫・艾伦(1997)认为:财务战略决策者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买卖活动管理现金流量,财务战略的目标就是公司所有者的预计现金流量现值的最大化;陆正飞(1999)认为:财务战略的目标是增加利润与实现企业的成长;魏明海(2001)将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界定为: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赵月圆认为:长期利润最大化、技术上切实可行、现金净流量有结余是财务战略管理最为合理的目标;陈兴述(2003)从研究财务战略的基本范畴出发,提出财务战略目标是财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企业未来一定时期财务活动的方向和任务;卢斯・班德和凯斯・沃德(2003)则认为:财务战略目标就是使管理人员掌握运用最佳的财务策略来增加公司的未来利润。笔者认为,财务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其源于企业战略目标并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许多学者在研究领先企业时发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财务”个性表现得愈突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愈强,企业就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在现代市场中,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是财务战略管理追求的基本目标。成长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追求成长是财务战略管理者精神本质的体现。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的成长性是提高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保证。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帕卡德说:只有持续的成长,我们才能达到其他的目标,同时保持竞争力。而盈利和成长能力则是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正如国内学者朱开悉(2002)所言: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基础是盈利,目的是成长,关键是可持续,三者缺一不可。在现阶段,就整个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来看,应以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为出发点,把企业的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最大化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精心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不断进行财务创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财务战略的类型及其选择

因研究者对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视角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一般按照战略的目的性,可分为成长型战略和竞争性战略;按照战略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度,可分为进攻战略、防守战略和撤退战略;按照战略的地位,可分为总体战略和分战略;按战略所涉及的内容,可分为资金筹措战略、投资战略、企业并购战略、公司控股战略、成本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等。根据企业发展阶段论和寿命周期规律,张延波(2002)认为,如按照企业集团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初创期财务战略、发展(成长)期财务战略、成熟期财务战略、更新调整期财务战略;按所在行业领域的寿命周期,可分为行业幼稚期财务战略、行业成长期财务战略、行业成熟期财务战略和行业衰退期财务战略。李选利(2002)则在细致考察了制定财务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后提出三种类型的财务战略,即: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其特征表现为“高负债,低收入、少分配”;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其一般特征是“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和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其主要特征是“高负债、低收益、多分配”。文献中关于财务战略的类型论述,还有其他各种,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赘述。无论人们对财务战略的类型如何划分,关键是战略管理者如何选择适当的财务战略,这才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关键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应以财务战略目标为指导,从一系列备选的财务战略方案中选择最合适、最满意的战略方案,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财务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近年来学术界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从分析财务战略环境入手,进而选择不同的财务战略。这里的财务战略环境与通常所说的企业理财环境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那些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制约和影响企业财务战略安排的环境因素;后者是指那些会对企业的日常理财过程的某些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严重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战略安排基本不具影响的环境因素(陆正飞,1999)。根据重要性原则,构成财务战略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法律、经济体制、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行业竞争、投资、管理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文化等(程淮中,2001)。郭复初(1998)认为: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坚持以经济效益和本金扩大化为中心的财务战略思想,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配合: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公司应科学选择财务战略。同上所述,蔡一珍(2003)则从环境导向角度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行为,认为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经济周期波动、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战略联盟、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等,并要求及时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动态地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另有学者还对财务战略的选择赖以存在的前提作了相关基础性的研究,赵月圆(2002)认为:企业的一切战略选择都应当满足三个前提条件:长期利润最大化;技术上切实可行;现金净流量有结余。由此可见,必须建立这样的财务战略选择机制,尤其是知道如何开展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环境和战略管理者三者间的沟通与协调。

第5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MBA 生源调查 招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58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MBA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1 当前广东MBA教育面临的机遇

2.1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视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总体规模很小,专业学位的类型较少,而且以在职和非全日制攻读为主,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2009年3月2日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抓住机遇,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面临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大好时期,我们必须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结构,尽快改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原有的以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格局,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与此相适应,2009年教育部新增5万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同时表示今后国家将打破单一招收学术专业类研究生的招生格局,要在适当缩减学术专业类研究生招生总量的同时,扩招应用专业类研究生,在此基础上,还在政策层面给应用专业类研究生以多方面的照顾。

2.2 珠三角发展纲要的出台,为广东MBA教育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2008年7月在考察广东省时明确提出 “今天,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在实现科学发展、参与全球竞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文。这一规划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包括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并提出珠三角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国是2021年),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国是2049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指出珠三角地区目前存在的“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等问题,并且珠三角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企业之间很少以联盟、联合、并购、参股等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同业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成国际性的大企业,一定要企业家们改变观念,革新经营思路,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为此要实现规划制订的目标,把珠三角建设成像伦敦和纽约一样的大都市商圈,需要一批具有全球化经营意识与创业精神、熟悉国际商务法规和谈判、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规划是广东站在新时期新时点上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同时,也为MBA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规划中目标的实施过程必然带来MBA教育的新。

2 MBA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生源调查研究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看,许多国企和民营企业都需要大量的MBA人才。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我国MBA人才的需求量在30万以上,而历年的MBA毕业生也不过1万人,MBA在未来几年就业行情看好。在MBA发展最为悠久的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一直占当年硕士学位授予数的20%,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远未达到市场的需求。从2007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了“考研”降温,MBA持续“升温”现象。2008年,全国有52000多人参加了2009年MBA的考试,比2007年约增加26%-28%,广州几大高校商学院MBA报考人数也均有20%以上增长。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曾经对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95%的MBA毕业生认为对他们的事业发展帮助很大或者较大,90%的毕业生认为学习期间的主要收获是提高了综合能力;MBA毕业生中担任企业中高层管理职务的比例由入学时的54%上升到78.5%,其中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比例由入学时的18.3%上升到33%,平均工资显著增加。90%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单位对其非常重视或者比较重视。具体到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而言,财务知识是所有企业经营者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其重要性在于让经营者掌握财务分析的思路和技巧,理性投资,可以从财务的角度找出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我们对可能的生源发出问卷,包括广东省有关会计与财务行业主管部门、与本校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广东省大型企业、广东省的部分中小企业以及已经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他们对广东财经大学MBA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的态度和认知进行调查。我们共计发出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147份,其中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1115份。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受调查者认为广东财经大学具备开设MBA专业的能力,90%的受调查者认为广东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培养能力良好,26%的受调查者认为,如果有机会,他们愿意来广东财经大学读MBA,而其中,又有37%的受调查者认为他们会选择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

这是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工作后表现出的高业务水平和快速适应能力,为会计学院积累了好的声誉;会计学院的老师主持或参与的省科研项目的成功,为广东省企业做的专业培养,以及老师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研究,都是受调者认为广东财经大学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可选的因素。

现在,大家都形成共识,国外MBA费用高,并且多数用的是哈佛商学院案例教材,不能反映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即使学成回来,不意味着就会大有作为。而在国内读MBA,可以使用国外教材,还有本土案例。学员也大都是来自各个企业的管理层,熟悉本企业的经营思路,在与他们的讨论中更能熟悉本土企业的情况。我们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67%的受调者认为他们如果读MBA,会选择国内的学校,其中72%的受调查认为他们会选择在广东省。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大多数是想半脱产读MBA,在省内读书更便利于生活和工作。

调查结果还表明,只有1%的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人员认为读MBA是必要的,15%的大型企业的人员认为他们认真考虑过读MBA,而在中小企业,这一比例是48%。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系。行政和事业单位由于工作稳定,如果不是想转换工作,从事商业活动,没有迫切的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大型企业的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或是为了更好的职位和薪金做打算而选择读MBA。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一方面他们有不系统的知识,这是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他们需要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他们更多的愿意选择到学校就读MBA专业。可能中小企业家更多关注企业财务问题,或者认为会计与公司财务更具有实用性,所以他们比起其他受调人群,更愿意选择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

3 广东财经大学MBA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招生策略分析

在确定几个最可能的生源,并对一系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在全国招生,重点是广东省。

第一,动员会计与财务行业主管单位中,与我们学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单位,如广东省经贸局、国资委、国税局、地税局、金融办等,促使部门这些部门积极鼓励并推荐本行业系统的管理人员报考广东财经大学MBA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并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和实施,会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知识需要打破局限,预计这些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对MBA的需求会逐年增加。

第二,鼓励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广东省大型企业的人员就读我校。我们已经与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物资集团、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我院已给这些合作企业定期培训了初中高级管理干部,承接了他们委托的研究课题;这些企业的CEO将被聘为我校的讲座教授和外聘导师,他们定期将为学生上课或开讲座。我们要采取优惠政策,促使这些企业每年鼓励和选拔优秀的初中高层管理人员报考广东财经大学的MBA,这将是我校近期MBA学员的一个主要来源。

第三,开发广东省中小企业家群体。广东省目前有60万多家中小企业,其中有20%左右中小企业家虽然具有本科学历,但没有受过MBA教育,他们是目前广东省MBA教育不够重视的一个群体。广东省这一庞大的中小企业家群体,将是我校以后MBA学员潜在生源的主体。我们将设立“广东中小企业家MBA教育奖励基金”来支持在广东财经大学就读MBA的中小企业家,力争广东经贸局中小企业局的支持和宣传,扩大报考生源,这将是广东财经大学MBA教育主要开拓市场。根据我们的调查,想就读MBA的中小企业家中有77%对会计与公司财务比较感兴趣。

第四,动员我校毕业生报考我校MBA专业。我校与MBA相关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现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有2000多人、接受成人非学历培训的4000多人。目前,毕业生总数已有37000多人,尤其是工商管理、应用经济等学科的毕业生有70%在企业,部分已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出了比较优秀的成绩,为广东财经大学赢得了声誉。会计学院培养出的优秀会计人才,对我校MBA会计与财务方向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可能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们对我校会计与财务专业的实力有更清楚的认识。

第五,在全国范围内作宣讲。介绍我校软硬件设施,具有MBA授课资格的师资,以及学校发展MBA的规划等。尤其是珠三角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会使更多的有志之士选择来到广东,能选择MBA专业,熟悉广东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环境,为以后的事业奠定基础。相信通过我们的介绍和有口皆碑的声誉,我校MBA会计与财务方向会成为我校MBA专业的热门方向。

参考文献:

[1]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Z].2008.

[3]丁浩,霍国辉.基于二维耦合模型的MBA招生规模与效益分析[J].河南科学,2012.

第6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写作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是实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毕业生必须十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确保毕业论文写作任务的完成。

二、毕业论文(设计)可选择三种类型:

1、毕业论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内容选择适当题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

2、方案设计: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较完善解决方案或制度设计。

3、调研报告: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一社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注意: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岗位,最后成果要求对本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对某一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三、可选择的指导老师信息

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五、提醒

1、项目、提纲和文稿完成后及时以电子文档发给指导教师,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并在指导教师要求的时间内补充、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字数在3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实际,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分析现象探索实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

  3、论文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请与指导老师商量沟通后定题;题目选定后,报经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动一次。

  4、选定指导老师后,非报经系上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5、请每位同学积极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凡有未及时完成的,警告一次,相应成绩降低一个等级,但仍需在15日内补齐;出现第二次,取消成绩。

6、如果不按规定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步骤,或者在论文写作中不认真写作、敷衍了事,指导老师可以拒绝继续指导论文写作。

  7、超过论文定稿时间一周,仍未定稿者,视为论文未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不及格。

六、参考题目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接合工作实际与指导老师共同确定,也可参考以下题:

会计部分

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

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

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

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

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

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

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

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

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

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

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

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

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

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

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

27、 刍议权责发生制

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

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

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

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

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

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

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50、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5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52、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3、 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研究

54、 机构投资者与委托投票权竞争研究

55、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问题

56、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财务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58、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59、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60、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6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63、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6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65、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66、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67、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68、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9、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70、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71、 试论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

73、 企业投资决策结构体系研究

74、 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75、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76、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77、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78、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79、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80、 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8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82、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83、 对企业理财务目标再认识

84、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85、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87、 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88、 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

89、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90、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业税收筹划

92、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96、 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97、 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研究

98、 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00、 试论资本市场与信息控制

101、 企业财务本质研究

102、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03、 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探索

104、 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105、 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

106、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107、 债券融资对我国公司治理影响研究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部分

108、 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

109、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110、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111、 论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112、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113、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114、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115、 论成本的经济实质

116、 关于ABC法的研究

117、 责任会计的研究

118、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19、 标准成本的研究

120、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1、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2、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23、 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124、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现代工业的特点及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

127、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8、 试论成本效益原则

129、 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部分

130、 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131、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32、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34、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135、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36、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37、 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38、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39、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0、 企业对外担保内部会计制度研究

141、 论经济效益审计

142、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3、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44、 论会计报表及附注的设计

145、 独立审计风险问题探讨

146、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47、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48、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49、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150、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151、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52、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153、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54、 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155、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156、 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研究

157、 论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58、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159、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160、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161、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6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163、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164、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65、 网络会计研究

166、 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67、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68、 网络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69、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170、 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71、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

第7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关键词 :民营公司;财务现状;成因;财务战略

对外开放以后,中国的民营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中小民营公司在加强就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以及扩大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也逐渐演变成了民营经济。不过,由于受金融制度、公司本身以及守旧的思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现在我国民营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的发展还有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急切希望公司可以早日策划新的运营方案予以改善现状。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的财务计划,成为民营公司的工作重心,是奠定公司是否可以迅速、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中国中小民营公司的财务状况

(一)原始资金投入缺乏,资金积累水平较弱

民营公司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初始资本,大体上凭借着发起人的资金基础。依照IFC 的研究结果表示,中国民营公司85%以上的最初资金来自合伙人、家族以及业主,资金实力非常的受限,和公司经营需要的资本水平不配。同时,我国民营公司的特质决定了其仅仅能够参与和大公司的合作生产或对入行门槛要求较低的行业的生产经营,加上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先进设备、技术,新商品的开发水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其经营水平不能和国有大中型的企业相比,公司发展状况在短时间内不易有较大的提升。

(二)生产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资金紧张、内外部融资不易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从银行进行贷款的资质,并且规模越小的企业,申请贷款就越困难。据农业部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调查表明,年收入达到600 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觉得从银行贷款不容易的占40.2%,年收入在600 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觉得从银行贷款不易的高达92.3%。事实调查,中国的中小企业去银行申请贷款的失败率大约是21.2%,中型企业申请贷款失败率大约在19.23%,不过大企业失败率仅仅是9.38%。

中国43.2%的中小企业不能够取得1 到3 年中期的贷款,即使能够取得的,仅仅只有30%左右能够满足全部的条件,42.7%只能够满足一小部分的需要,剩余的27.3%基本上不能得到所需的要求。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和国有企业比较,现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基本工作能力较差,财务体系基本上不完整,财务管理分散、账本混乱,常常缺少合适的资本实施计划。同时企业内部只重视会计的工作情况,却忽视财务管理的应用状况,所以在现金结算支付以及库存存货管理等层面缺少必须的审计体制以及内部监控,财务调控、财务预算、财务分析以及财务预测等环节水平相对薄弱,营运水平以及资金筹集十分受限。这些都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企业的扩大。

二、现在民营公司财务现状的因素

(一)国有银行的运行体系导致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困难

第一,我国银行长期一直担负着为国民经济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将在中国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支柱产业作为主要服务的目标,却对民营企业采用忽视的立场。

第二,我国银行运营重视集约型以及平稳性,极少给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业务。

第三,我国银行的制度比较死板,给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规定了颇高的限制。

(二)市场进入壁垒

目前限制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市场进入原则。现在,国家经营还有加盟布满社会的各种职业,波及的领域多达105 个。民营企业在40%左右的产业领域有着各不相同水平的“限进”现象,尤其在保险、科教、大型制造业、电信、基础设施、旅游、管理等各种服务业的投资进入相对较难,这就会导致民营企业的投资计划显现出严重的不平衡问题,严重限制了企业稳定的经营。

(三) 民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

第一,绝大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基本上凭借本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创业,底子较薄,缺乏资金,短时间内很难扩大企业自身的规模,使得市场竞争力下降,规避风险的水平较弱,破产率逐渐增加。依据中小企业局研究,美国有大概32.5%的小企业在两年时间内倒闭,有48.7%的小企业在五年的时候决定退出。中国的小企业状况也大致相同。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不高、贷款危险大。

第二,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要有着金额不高、随机性大、次数频繁的特点,使得融资成本上升且融资手续繁锁,所以银行没有方法对民营企业进行合理的债务跟踪和监督经管。

第三,民营企业现在的管理体系不是很完整,财务账表不标准,没有能够及时的给银行提供反映企业资本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余性的详尽资料,限制了银行对企业的信誉进行评价,致使信息较为片面,进而让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限额保持谨慎的心态。

(四)地方政府管理的缺失,国家缺少支撑的政策

即使国家早就拟定了许多有关的法规条文,帮助、引导以及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一直努力转变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但实际的情形依然有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经管不妥的问题。“所有制的藐视”、设租问题依然大量的出现着,大量扶持民营企业有利发展的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

三、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研究

财务计划的落实,敲定了企业财务信息合理配置的取向以及形式,限制了企业财务问题的行为以及工作效率。民营企业的财务方针应根据企业以后发展的方向,全面思考国家的相关经济制度、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提高的方法、企业本身的财务特点以及发展水平,并善长把握机会,及时完善以及调整。

(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对资本的营运

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方法基本上是粗犷型扩大生产,这种经营方法对资本有很大的需求量,并且极易出现反复投资、严重浪费资金的现象,限制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民营企业应该尽快制定经济增进的措施。利用创新思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服务状态,进而完成经济质量以及数量的同时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保持企业科学合理的资本框架,稳健理财

资本制度是否合理不仅仅会限制公司的财务问题,并且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筹集资金的水平。负债比例逐渐扩大,财务的风险逐渐变高,尤其是在公司经营成果不佳的状况时,就会特别容易发生财务问题,从而致使公司破产。民营公司在建立的时候,需要做到实事求是,依照自身的资金实力,合理科学地制定公司运行模式,尽可能规避因资本实力和发展程度不符合而造成风险增加、负债过多的状况。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状况要求民营企业需要采用稳健的财务计划,做到平稳理财,只能等到时机成熟、等到资金的储备扩大到一定时候再进行扩大。

(三)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提升资金运用率

第一,加强对资金存储的管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决定了产品出售的数目以及材料购买数量相对也较小。所以,要准确地确定材料购买的数量,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第二,提升对现金的经管。制定最优的现金持有数量,节省现金管理成本,做好对现金的支出以及回收工作,注重对闲散资金的投资,提高现金的回收。第三,提高对应收账款的经管。要制定科学的信用制度,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同时要降低坏账的折损。

(四)变革财务体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消灭家族式以及家长式管理的影响,提高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水平,严格运用我国税收体系以及财务制度。同时,逐渐提升财务员工的业务水平,重视财务调控、计算、决策、分析、考察以及预测等多个环节,逐渐提升企业的财务运作水平,为公司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

我国政府支持自主创业、构建国际金融环境等相应的动作,给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优化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政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会面临更加激烈以及开放的国际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家担负着同样的社会责任。

研究课题:

本文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业绩评价研究课题,编号:13C843。

参考文献:

[1]金华琼.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3(17).

[2]聂德亮.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改进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1(14).

[3]岳希宇.民营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与实施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

[4]周琳玲.浅析房地产经纪机构的财务监管[J].大众商务,2009(18)

[5]张忠寿.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及优化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6(23)

第8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战略管理机制是保证制订出组织卓越的战略,并确保战略经营计划的执行得到有效的贯彻,实现其组织目标。由于公司经营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集团公司内部组织管理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公司战略管理的过程受到由此引起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战略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辨识公司的战略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规避由此引起的风险,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许多公司战略研究的专家自80年代中期就注重对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许多战略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公司风险,公司就有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战略实施受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带来的效果的不确定性,要求在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风险因素的影响,并形成分析和辨识战略风险因素的系统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机制。

对集团公司来说,战略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为确保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得到管理控制,并实现良好的业绩,战略研究的专家对公司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公司系统化风险(beta)、非系统化风险、资产负债率、资本密集度、研究与发展程度、资产回报偏差(ROA)、资产回报(ROE)、股票分析专家的收益预测等方面来分析,找出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资本资产价格模型(CAPM),从公司股票的回报与一般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方面反映公司的风险。引起公司经营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为了便于从战略上分析公司的风险因素,帕尔漠(TIMOTHYB。PALMERT)把战略风险分为组织风险和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管理者预先采取的涉及资源分配的战略选择,而这些选择促使组织变化带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最终影响公司业绩目标的实现;组织风险是指组织输入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组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风险行为对组织产生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帕尔漠提出风险整体分析模型,对公司战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公司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及组织内部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辨识。使战略风险因素和战略管理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更紧密结合。笔者结合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以有关战略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理论为指导,在集团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业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集团公司如何进行战略经营风险的管理及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

二、影响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风险因素

明确地辨识战略管理的风险并加以控制,被作为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目标。公司的风险通常被认为与不确定性输入有关。根据风险理论的一些研究成果,公司风险可以从风险造成的收益和损失、风险的性质、环境、对象,风险形成的原因,风险发生的范围、可控程度、存在的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但作为公司战略管理所研究的风险因素,应从公司整体系统上加以考察:

(一)战略环境的风险因素

集团公司战略管理首先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战略管理环境的重要风险因素,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行业结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公司及子公司所处的文化环境,竞争结构,主要竞争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市场潜在能力等。外部环境因素是通过输入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程度及其企业经营业绩可能带来的影响难以把握。

按照帕尔漠的观点,公司或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市场的潜在发展能力、环境的变化程度对组织风险有重要影响:首先,环境越复杂,组织的风险就越高;其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相关的市场增长,处于一个快速成长行业中的公司风险就高,而处于成熟和衰退行业中的公司,风险相对较小;再次,环境的变化越大,如技术发展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行业市场增长率不确定,环境因素变化难以预测等加大了公司经营的风险。

(二)公司战略经营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风险因素

战略经营方向决定了公司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与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对公司战略不断加以审核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局部和根本性调整。因此,高度复杂的环境增加了公司经营的风险。一般来说,正确的公司战略加上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使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地发展并取得预期的业绩目标。

公司战略按经营范围可划分为单~产品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研究表明,相关多样化公司实际运行最好,单一业务公司其次,不相关多样化公司从长远来看运行得不好,因而在集团公司经营范围中,单~业务经营和不相关多样化经营都存在较高的风险。经营的不相关程度越大,业务越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三)管理者的前期战略选择对未来战略的影响

管理者的前期战略选择或重大决策,对公司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前期涉及资源分配和经营战略方向等战略性决策对公司发展有深远影响,有时那些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结构和经营领域的重大决策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及以后阶段的战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高层管理者结构、决策者偏好与管理冒险行为对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的影响

高级管理层的构成是影响冒险行为的重要因素,高层管理者理论指出了决策者特征,战略选择与业绩之间的关系。高层管理者的构成及知识结构,反映了其对所从事的经营业务领域竞争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对公司发展的驾驭能力。经理层的个人特征和历史背景、决策者偏好,直接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公司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经营业绩。决策者性格和偏好不同,导致决策的风险程度不同。根据风险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高风险决策可能带来高额的回报或更大的损失。

(五)公司战略管理的复杂性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对组织战略贯彻的影响

集团公司的组织,因职能和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存在,使得组织因战略管理需要运筹规划和资源分配的正确性方面难度加大;公司总部对于公司的战略协调与管理控制因区域文化差异提高了难度。集团公司业务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不适应,将直接对公司的战略管理产生影响。因而公司战略管理的复杂性越高,组织结构对管理的章应性越差,战略管理的风险就越高。

(六)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对公司战略管理的影响

集团公司,因其经营范围、经营管理的层次和结构的复杂性、于公司的区域分布和文化的差异性等,使公司战略管理协调控制需要公司建立战略管理的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以准确把握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促成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过程中,及时评估战略风险因素,进而形成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降低因缺乏对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给公司发展带来的管理风险。

三、建立战略风险因素的管理控制机制

(一)战略管理风险因素的辨识

从公司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对公司战略风险按管理风险和组织风险加以分类和辨识,并把重要风险因素纳入战略管理的过程是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步骤。

1.管理风险的辨识辨识管理风险,主要是评估前

期决策对公司当前和今后的经营业绩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因素见表1。

管理风险因素分析评估的基本步骤是:

(1)审核评估公司战略经营的方向和决定企业发展的重大投资决策。分析每一项重大投资对公司发展的环境适应性,及其适应性程度对未来公司业绩所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每一项重大投资可能给公司竞争地位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决策和投资效果对公司动态核心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分析公司投资方向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及由于公共政策的出台可能带来的危机。

(2)审核评估领导知识结构、经验结构和决策偏好,及其决策水平,系统驾驭和控制能力,对公司发展的适应性程度或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与竞争者比较、评价公司的战略领导能力强弱程度对未来公司竞争力的影响。

(3)审核评估公司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重点分析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管理控制系统,预算与成本控制系统、质量改进与控制系统、科研与开发能力、营销管理系统及其它对公司战略有重要影响的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及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趋势和对业绩的影响程度。

(4)审核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及公司前期人才政策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评估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人才结构,各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结构对公司发展、公司业绩的实现经营战略,或是公司战略的适应性影响。及因公司扩张与人才储备之间的矛盾对公司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5)评估公司的综合经营状况,具体表现为公司财务状况。从盈利类指标、成长类指标、稳健类指标、效率类指标和现金流量等各项财务指标,通过与同行业与竞争者进行分析比较,来分析公司在经营运作中的重要风险因素。

(6)审核评估子公司或各事业部的经营业绩及其发展态势,重点分析每个战略经营单位的发展阶段、发展态势对公司战略经营结构和未来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

2.组织风险的辨识组织输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由于组织输入的变化可能给公司整体经营结果及对管理者产生负面影响,因而组织风险对战略管理有重要影响。而组织输入一般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冒险行为。环境复杂程度越高,组织风险就越大。高速成长的行业,行业竞争的集中程度及竞争激烈程度高,组织风险就大型管理者的冒险性决策(即高度不确定性选择),决策者期望与预期效果的差异,管理层的特征,管理者在公司的持股状况,所处行业的资源短缺程度对管理者的冒险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使公司业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管理者冒险性决策涉及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组织风险就越大。

因此,辨识组织风险,需要从分析公司战略环境人手,既要分析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等环境因素,还重点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结构特点,市场需求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及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和特点、竞争者的策略、市场及供应者等,从而找出影响系统目标实现的组织风险。具体步骤是:

(l)分析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对公司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程度。

(2)分析行业结构特点,重点分析行业市场增长程度、发展阶段、竞争者及其实力,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成长速度和内部能力,应用SWOT法进行分析与重要竞争者相比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及其各因素变化的程度和不确定性。

(3)分析公司环境的复杂性,重点分析行业规模和竞争激烈程度,行业竞争者的数量,影响行业各竞争者的重要外部因素的变化程度与可预测程度等。

(4)分析行业市场需求的规模及其增长周期的阶段。一般来说,高速成长的外部需求和丰富的外部资源的供应,增加了决策者的冒险行为决策。特别是为增加市场份额使决策者增加了市场扩张和资本投入的冒险和赌博行为,则组织风险高。但经济低速期,使公司的前景降低,现金流量减少,经营风险加大,因而这一时期,使高层管理者谨慎决策,经营组织风险降低。

(5)分析公司环境中所有重要影响因素的变化频度,如技术的变化频度,经济环境或政策的不稳定因素,消费需求的变化,竞争者通过并购或联盟导致的行业竞争结构的变化,并评估由此引起的风险因素。技术的变化频度越快,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的成功率就越低。

(6)分析决策者期望与预期的效果差异,管理层特征,持股状况,所处行业资源的稀缺程度等因素对管理者冒险行为或高度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及冒险性决策行为对后续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及风险性程度。

(二)公司战略经营风险因素的评估、预测和计量

对公司经营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预测和计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当前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将要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所需资源的投入和规避风险后的效益的预测分析。

1.建立公司业绩评估标准(l)反映经营业绩的主要经营指标衡量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最终反映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指标包括;经营利润、现金流量、销售收入利润率、未来现金流量、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市场占有率等。(2)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定性指标,有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领导能力,管理控制能力,人力资源储备,科研与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等指标。(3)公司对财务指标根据行业情况和财务运作要求设立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对以上各能力要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以综合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非定量指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2.分析评估战略风险因素对公司各业绩指标的影响,明确重要风险因素由于公司前期业绩对后续风险因素产生影响,风险因素又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

对各风险因素对业绩的影响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相应的变量分析模型,分析各风险因素造成的影响。明确重要风险因素。

3.对提出的风险因素,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并纳入下阶段战略研究和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作为战略管理的重点,其中需技战略管理的要求分配资源,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投入和产出分析模式,保证所制定的措施和对策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目标,达到预期的业绩,又能有效地化解风险。

4.建立研究、分析和控制战略风险因素的组织机制对正式引入正式战略经营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司,建立正式的战略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跟踪评估风险因素对公司业绩和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影响。战略风险控制的组织机制的建立要和战略经营计划管理控制的组织体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公司总部建立战略经营计划管理委员会,设计正式的组织在研究战略经营计划的过程中,研究分析和明确战略风险因素。各职能领域和事业部要在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中,研究探讨风险因素的管理机制。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公司和职能领域及各事业部或子公司,通过建立内部专业管理系统,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系统、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系统等,可有效地管理管理风险因素。

四、结论

在公司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明确地辩识战略管理的风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被作为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集团公司战略风险因素的管理,因其特殊性与复杂性,需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战略风险因素加以辨识。

第9篇:公司财务战略研究范文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及特征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负债收益分配不同,战略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财务战略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扩张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2.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它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二、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

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体现在:

(一)支持性。从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关系看,财务战略不仅表现为它从属于公司战略,更是公司战略的执行系统,全面支持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表现在它从财务角度以价值形态对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提出财务目标,如:稳定增长的收入、较大的毛利率、强劲的信用等级、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在行业处于调整期的收益稳定程度等,以此来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互逆性。财务战略对公司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支持力度与作用方式。从战略角度看,公司所有者总是期望公司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经营增长的收益提高,因此财务战略将随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变动而进行互逆性调整。

(三)动态性。财务战略必须保持动态的调整过程。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和外部环境紧密关联,即财务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当环境出现较小变动时,一切行动必须按战略行事,体现战略对行动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较大变动并影响全局时,经营战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而财务战略也随之调整。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应是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一)筹资战略。

筹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企业整体战略与投资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筹资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间内所要完成的筹资总任务,是筹资工作的行动指南,它既涵盖了筹资数量的要求,更关注筹资质量,即既要筹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筹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筹资风险,不断增强筹资竞争力。筹资原则是企业筹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低成本原则、稳定性原则、可得性原则、提高竞争力原则等。此外,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筹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筹资战略。

(二)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投资的目标、原则、规模、方式等重大问题。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一是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投资原则,主要有:集中性原则,即把有限资金集中投放,这是资金投放的首要原则;准确性原则,即投资要适时适量;权变性原则,即投资要灵活,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做到主动适应变化,而不可刻板投资;协同性原则,即按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整体上的收益。在投资战略中还要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作出恰当的安排。

(三)收益分配战略。

本来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然而前三者对收益的分配大都比较固定,只有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战略也就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股利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股利战略目标、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问题。

从战略角度考虑,股利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公司应根据股利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来确定其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四、财务战略成功实施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从风险的观点看,财务战略所蕴含的财务风险应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经营风险相适应。因此,企业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在经济复苏阶段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宜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于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点、经营风险都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在初创阶段,企业经营领域的不确定性较强,大量的资金需求应尽量通过权益资金满足,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在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的,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三)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如内部约束机制应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等。此外公司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四)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财务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

五、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除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外,还要着重考虑企业整体战略要求。

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比如,定量控制标准辅以定性控制标准;长期控制标准辅以短期控制标准;专业性控制标准与群众控制标准相结合等等。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此外,财务战略实施完毕后,应对其实施进行评价,这是回头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能力的很好途径,同时也为以后发展积累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步财务战略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它提高了企业财务能力,即提高了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财务战略注重系统性分析,这提高了企业整体协调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协同效应;财务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进而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0,(9)

[2]卢斯班德.公司财务战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