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第1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干预;跌倒;效果分析

内科老年病人跌倒临床较为常见,易发生跌打损伤、骨折、甚至脑损伤、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1]。为了避免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提高护理的质量,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效果分析,临床效果良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内科的13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5.4+2.3岁;观察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7.1+2.6岁;其中脑梗死57例,脑出血26例,脑动脉硬化34例,帕金森症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包括每日查房,记录每天的体温、大小便情况,日常的病房消毒、清洁,协助治疗及辅助检查及病人的日常护理等。

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预护理的方法

(1)病区安全管理。尽量减少病区障碍物,病区地面应使用防滑材料,避免地面潮湿打滑,对于浴室、厕所等易滑场所平铺置防滑垫,设置防滑警示;在患者床边安置护栏,并给予扶持工具,便于站立时使用。定期检查病区安全设施,如有损坏应立即报修[2]。(2)安全教育。在护理的过程中时刻给患者灌输安全观念,要求患者提高安全意识,并教其掌握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家属配合进行安全护理[3]。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x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护理后两组的跌倒发生率均较护理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跌倒原因分析

(1)病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发生脑损伤、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自我平衡能力降低;特别是患者突然站立容易发生一过性的脑缺血,引起缺血缺氧继而眩晕、站立不稳,导致跌倒[4]。(2)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本身机能退化严重,活动能力及反应能力都较慢,且大多伴有视觉、听觉退化,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容易出错,导致跌倒[5]。(3)环境因素。楼道、卫生间、浴室等障碍物多、地滑的场所易发生跌倒,其次为光线昏暗、空间狭小区域。

3.2 护理干预的优势

(1)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跌倒损伤导致病情加重。(2)对病区的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及执行性,针对危险区域进行安全设置,针对患者病情特点进行安全指导。(3)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要求为出发点,加强对病人安全的管控,实施全面的护理。(4)能够及时处理意外跌倒事故,尽量使伤害减小到最低。

在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的跌倒发生率均较护理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防范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莉.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3:147-148.

[2]张岩,陈翠,张昱.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413-414

第2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4.5±11.3)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2.1)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2.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2.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2.3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

第3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摘要:精神疾病已成为 21 世纪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病人的家属在判断病人是否有病、如何就医、如何进行治疗、护理以及如何对待病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通过分析来本院门诊咨询的病人的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明确了人们对精神病知识的需求以及普及精神病知识的方向,并提出了精神科护士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精神病;咨询;分析;处理

0引言

精神病是指人的感觉认识、思维、情感、行为以及性格、能力等脑功能发生障碍所引发的疾病,它们一般是由各种外因诱发,引起精神状态、心理功能等发生异常和紊乱,故此类病又叫精神障碍病[1]。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本院根据实际情况,从 2002 年 3 月份开始在门诊导诊台增设了咨询服务项目,负责病人及家属的咨询工作,根据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为其解决主要问题,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病人及家属较为满意。

1资料及分析

收集 2002 年 3 月至 2005 年 10 月到本院门诊咨询的 600 例精神病病例,根据来访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他们的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1.1来访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家属来讲,感到相当棘手的问题是判断家人是否有病、是否患的就是精神障碍疾病。其次,一些家属看到病人不正常的表现后,不到精神专科医院看病,不知道应用科学的办法治疗精神病[2]。第三,精神病易复发,而家属缺乏防止复发的知识,导致患者反复就医。最后,是愈后面临的问题,精神病人恢复后常得不到社会认可。

1.2性别及分析

男性 281 例,占 46.83%,女性 319 例,占 53.17%。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这也与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相符。因为许多资料表明一些精神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3],如精神分裂症我国 20 世纪 70 年代普查中,上海、四川南部、北京郊区资料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性别差别在 35 岁以上者男:女为 1:1.60。但是在住院病人中往往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如本院仅有一个女精神病区,而男病区就有三个,这主要与男性精神病发病后在家无法管理,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险大有关,家属宁愿花钱买平安。

1.3年龄及分析

精神病发病范围相当广,没有明显的好发年龄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向人们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迫在眉睫。(1)小儿患者:小于 10 岁的患儿 5 人,占 0.83%。儿童由于各类精神障碍往往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如不能及时就诊治疗,可影响一生的健康,家属也会后悔终身。(2)少年患者:10-20 岁的病人 103 人,占 17.17%。专家指出,我国儿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日趋严重。在 17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3)青年患者:20-30 岁的患者最多有 226 人,占 37.67%。所患疾病人数的多少依次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在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工作、学习、生活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加上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其性格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处理不好工作、恋爱、婚姻等方面的问题,适应不良逐渐发病。(4)老年患者: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 21.32%。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精神病患者也逐渐增加,加上老年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并存,加大了精神病治疗的难度。

1.4文化程度

来访者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34.17%。由此可看出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及家属对精神病的知识需求水平高,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精神病的相关知识。文化程度低的只希望花最少的钱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5职业及分析

600 例 病 人 中 学 生 146 人,占 24.3%;有 职 业 者245 人,占 40.8%,无职业者 129 人,占 21.5%;退休者80 人,占 13.4%。有无职业对精神病人具有一定的影响。(1)无职业者:无职业者占 21.5%。无职业可看成一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对个人和家庭都可造成经济压力和困难,还会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争端。(2)学生:学生的比例占 24.3%。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主要因素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6地域本市的来访者 568 人,其中,城镇居民 381 人,他们的问题最多,比如治疗方法、治愈后怎样对待生活、婚姻、家庭的长远问题;农村居民 187 人,他们咨询的问题就是需要多少钱能够控制病情、可不可以治好等。来自外省的来访者有 32 人,他们大多在外地经过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家属感到无助在别人的介绍下慕名而来,咨询的问题多是能否治愈,用什么方法治疗等问题。

1.7婚姻

已婚病人 174 人,占 29%;未婚者 342 人,占 57%;离异者 58 人,占 9.67%;丧偶者 26 人,占 4.33%。婚姻在精神病人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大多精神病人都没有稳固的婚姻,在精神病反复发作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感情破裂,来自经济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使配偶放弃了婚姻;也有的是因为患病后婚姻问题难以解决,未婚者患精神病后结婚的几率很低。

1.8来访目的

来访者迫切需要知道是否患病的问题,占来访目的的 44.7%。因为这关系着方方面面,如确认患有精神病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进行系统的治疗等等。其次是如何治疗的问题,比如是住院观察还是门诊治疗;第三个比较多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问题,如应该何时带病人来看病?来精神病院被别人知道产生的影响等等。第四是看病住院的经济问题。另外,来访者比较关心的还有病人的生育问题。

1.9来访者与病人的关系

在来访者与病人的关系中,占首位的是病人的父母。虽然来访的病人已婚率达 29%,但是由配偶来访的只占 13.5%,因为在精神病人的婚姻关系中,病人占被动地位,他们的婚姻很不稳定。我国的医疗体制和对待精神病人的福利尚不完善,需要改进,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精神病人。本人来访的不在少数,占 11.67%。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很关心和敏感的,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去看病或咨询。1.10初诊病程病人从有症状到医院来咨询看病的时间,最长的达 3 年,有 6 例;1-2 年的占多数有 442 例;1 年内的有35 例;最短的 1 例是病程在 5 天的一个急性应激反应患者。这说明精神病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多发病,有的可能还伴随病人的终身;另外,说明人们对精神病存在偏见,认识不够,有的病人家属都下意识否认患病事实。

2处理方法

根据来访者的叙述,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然后指导病人或家属处理问题。对于症状明显伴冲动伤人行为的病人,确诊后立即送入病房作进一步的处理;对于病人不愿来家属又送不来的,根据具体情况派车去接回病区进行封闭式治疗;对于有病但表现不严重的或病情复发的,根据家属的意见门诊治疗或住院观察治疗;对恢复期门诊随访的病人耐心解释遇到的问题并教给家庭护理的方法;对本人来访的根据需要给予心理指导,如对一位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她分析其诱因、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认识自己的病态心理。对距离医院很远的老病人则告知他们就近开药服用,可以打电话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再来复诊。

3体会

3.1对精神卫生的社会需求水平越来越高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目前我国正处于这种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精神疾病患率病呈上升趋势,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病是特殊的病种,家属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病及复发征兆,精神病院设立咨询处是病人及家属的迫切需要,我们有义务承担这样的责任。另外,精神病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多数精神病发病时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而且不同年龄阶段需要普及的精神卫生知识不同,因此社会迫切需要普及精神卫生知识[4]。

3.2明确了向社会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的方向

(1)纠正偏见。经常有朋友或熟人对在精神病院的工作感到好奇和惊讶,在进行解释和带领他们参观医院后,他们都会对病人表示同情和理解,也不会再感到过度的恐惧。精神病已经成为 21 世纪的多发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也会治愈,社会要尊重和接纳精神病人。

(2)普及方法。通过精神病院门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社区布置板报、向家属和病人发放自制的健康小册子等形式来宣传精神病知识,还可以在网上精神病的知识供大家浏览。

(3)卫生宣教。向社会广泛宣传普及精神病的有关知识,讲解精神病的发病机理、诱发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和预防的知识,使社会不再觉得精神病很神秘。

(4)增强应对能力。精神病人一旦发病,很多都会失去自知力,即否认自己不正常的表现是病态,还可能对家人作出危险的举措,应该指导家属学会判断精神病的潜在暴力行为,掌握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法,以达到减少病人复发次数、促进康复的目的[5]。

3.3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由于精神病的反复发作,使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在人性化的文明国家,需要社会建立相关福利政策来帮助精神病人,使他们得到治疗、康复和工作的条件[6]。

(1)国家政策利。国家应该加大对精神病的救助,对重症精神病人应有保障措施,基层政府更应关注他们,特别是农民患者,农村合作医疗应增大精神病人的看病区域和增加其看病的报销力度。

(2)医院自设福利项目。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增设一些福利待遇[7],如本院对于特困、低保精神病人每次门诊看病免挂号费;对于本区精神病人办理残疾证予以高度的优惠、减少收费等。

3.4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尽的责任

精神科护士不但承担着一般护士应该做的工作,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具爱心和耐心。没有一种精神病可以通过某项实验室检查就可以确诊。精神症状的判断来自病史、交谈检查和观察,所以要取得病人的信任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他们才可能充分暴露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8]。况且这种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作用,可使患者感到护士的亲切,消除住院的恐惧,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高甜 , 何俊 , 王玉文 , 等 . 精神专科医院药物咨询分析及探讨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36(18):1608-1612.

[2]王 兆 芹 , 殷 德 华 . 精 神 病 病 人 家 属 相 关 知 识 调 查 [J]. 护 理 研究 ,2016(02):190-191.

[3]谭菜军 , 黄美莲 . 女性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J]. 全科护理 ,2016,14(34):3635-3637.

[4]张爱菊 . 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社区医学杂志 ,2016,14(08):18-20.

[5]王栋 . 家属应该如何正确的与精神病人相处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7):181.

[6]卫学莉 , 张帆 , 卫学芝 . 精神疾病患者就业现状及对策 [J]. 医学与社会 ,2016,29(01):27-29.

[7]王聪 . 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权益保障 [D].兰州大学 ,2015.

第4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1.1自知力缺乏:新入院或首次入院病人,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躁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重症精神病人,入院时否认有病,拒绝治疗,言语行为异常而丢药、吐药,闭口。病人住院期间病情复发时,表面上服从治疗及护理,但实际上往往不认真服药,把药夹于指间或藏于衣袖内等;

1.2精神症状分配:由于受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认为有人要害他,服的药是毒药;受幻觉支配的病人称:“有人对他讲这是毒药,吃了就会死。”有的病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认为拒药是对自己的惩罚。

1.3药物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多引起的副作用如嗜睡、静坐不能、流涎、便秘、肠梗阻、尿潴留、四肢震颤、吞咽困难等,病人主观上感觉不适,故而采取丢药、藏药、留药等行为。

1.4担心药物影响身体健康:文化层次高的病人在自知力恢复后,担心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身体产生毒副反应,如心、肝、肾、脑、肺的损伤;有的怕影响记忆力,影响智力而变傻;有的病人怕长期服药成瘾而不敢服药;

1.5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反复长期住院,认为病医不好了,对治疗缺乏信心,故而出现假服药,有的甚至悲观厌世,想通过假服药积累药量用于自杀,故出现假服药行为。

1.6疾病因素:部分老年痴呆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知道药味是苦的就拒绝服用。

2 拒药方式

老年精神病人拒药方式也很多,部分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往往有附加动作加以掩饰,不仔细观察是发现不了的。病人常将药片贴于舌下、两颊后方、上腭、上下牙床及上下牙内侧;或将药倒入掌心佯装查数药片数目,将药物分批藏于指缝中或衣袖中;病人用自己的水杯服药,乘喝水之机将药吐在水杯之中然后倒掉或将药咽下后趁护理人员不注意时用手刺激咽部部将药呕出;也有明显拒药的病人将药丢掉或吐于地上;有的老年痴呆患者喂药时直接吐出,自诉“是苦的,不想吃。”

3 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对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的拒药首先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耐心接触,取得病人信任,充分了解病人拒药的原因,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讲解有关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种类、作用及服药时间、注意事项,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反应,预防和处理原则及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以及服药治疗与健康、工作、生活及家庭的关系,使他们权衡利弊,正确认识,自觉服药;若出现药物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给予相应的解释,使他们正确对待;对悲观厌世,缺乏治疗信心者,要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心理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给药护理:严格把好服药关,发药护士至少2人以上,一人发药,一人负责检查。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发药原则先易后难,先发给服药合作的病人,最后发拒药病人。发药前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开水、服药杯及压舌板,集中病人按顺序排队服药,发药时认清病人面貌,集中注意力,认准病人是否发到药。注意观察病人服药动作及神情,必须做到送药到手,服药到口。护理人员应严格检查口腔,舌下,上腭、上下牙内侧等。在确认药物是否服下后方可让病人离开。急性发作期的病人一般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故大多数人都不愿服药,有些患者能够辨识以往吸过的抗精神病药,可将药物装在胶囊中给其服下;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来说,多是由于药物苦而不愿意服药,我们多采用将药物放于喜欢喝的饮料中、饭菜里、水果及糕点中一起吃下,禁止强行喂药防止呛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拒绝服药的患者,经过耐心劝说解释无效的,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根据病情给予注射治疗。当发现有的病人用药时间较长而病情无明显好转、服药剂量较大而又无副作用,治疗加药期病情突然波动应首先考虑有藏药的可能,发药时应重点监护。

第5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64-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0例,男性22例(44%),女28例(56%),年龄在55-80之间。其中城市退休老人35例(70%),农村老人15例(30%)。

1.2诊断及用药情况精神分裂症14例(28%),情感性精神病3例(6%),老年性痴呆6例(12%)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12例(24%),麻痹性痴呆3例(6%),精神分裂症合并心血管疾病6例(12%),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6例(12%)。用药情况:单用氯丙嗪14例(28%),氯氮平5例(10%),奋乃静6例(12%),氟哌啶醇3例(6%),利培酮4例(8%),舒必利合用奋乃静3例(7.2%),氯丙嗪合用氯氮平2例(4%),奋乃静合用二甲双胍8例(16%),利培酮合用地高辛5例(10%)。

1.3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钾改变

1.3.2神经肌肉表现:全身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卧床不起,行走不稳,蹲下站不起来,四肢酸痛麻木,软弱无力,严重者发生肌肉麻痹。

1.3.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1.3.3心血管表现以心律失常为主。在心律失常以前,心电图上已可出现低钾改变。心电图提示如下:a. S-T段压低。b. T波减低、平坦、双相(-+)或倒置。c. U波增高,常超过同导联的T波,T-U相连成双峰状。d.可出现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房室阻滞。心室颤动是缺钾的致死原因之一。

1.3.4泌尿系统表现排尿不畅,尿储留。血钾定量:2.5~3.5mmol/L ,重者2.5mmol/L以下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病情观察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各种功能性精神疾患在老年期前因反复发作,病程逐渐转为慢性,到老年期多表现在慢性精神衰退阶段。痴呆病人多伴智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缺乏主诉和自知力,往往言语颠倒,答非所问,或者缄默不语,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了患者对躯体疾病的躯体反应。因此,临床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精神与体力改变。护士应熟悉病房每个患者的病情,对经常言语过多、行为紊乱、精神兴奋患者,一旦发现由兴奋状态转为安静,言语动作减少,精神差,走路有气无力,必须警惕是否存在低血钾症等异常情况。

2.2补钾治疗时的护理低血钾的治疗原则是补钾,防治并发症,预防医源性高血钾。

2.2.1服补钾 大剂量服钾常引起肠绞痛和粘膜溃疡,将10%氯化钾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用,则明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2.2.2静脉补钾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氯化钾的用法。剂量要遵照医嘱执行,用10%葡萄糖稀释至0.3%以下静脉滴注,禁止直接静脉注射。24h补钾总量成人一般为6g。

2.2.3饮食护理低血钾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护理更为关键,低血钾患者肌无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食欲差,重者累及呼吸肌,呼吸困难,消耗大,应适当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钾的易消化的饮食。可进食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应少食多餐,忌高碳水化合物,限制钠盐。

2.2.4生活护理老年精神病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下降,尤其低血钾患者大多肌力减退,应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协助病人洗漱;注意观察病人大小便的情况,防止便秘及尿储留,三日无大便应给予缓泄剂或低压灌肠,尿储留应给予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注意病人安全,行走及上厕所时应给予搀扶,防止跌伤。床旁放置床栏,专人陪护防止坠床。

2.2.5皮肤及呼吸道护理病人由于低钾伴发肢体无力常卧床,应加强皮肤及呼吸道的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局部按摩,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以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2.2.6泌尿道护理病人由于低血钾引起排尿不畅或尿储留,应给予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洗会阴,下腹部放热水袋,按摩膀胱等,无效时给予导尿,预防泌尿道感染。

第6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精神科病人 暴力行为 护理

南通市紫琅医院(又名南通市精神病院),始建于1959年,是南通地区建院最早的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现为南通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南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南通市民政局优抚对象定点医院。主要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承担南通市内“三无”、“五保”、“优抚”、“110联动”精神病人的收容治疗任务,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医院最主要的职能;二是承担社会贫困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并实行慈善医疗和低偿收费;三是承担部分精神病学的教学科研任务和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四是承担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及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任务。

由于精神病病人行为与正常人差异较大,因此,必须要掌握好护理病人的方法,才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将护理精神病人的技巧报告如下:

一、对精神科暴力行、攻击行为的护理对策

1、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是防止暴力行为的基础。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攻击行为Ⅰ级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患者重点观察。对攻击行为Ⅱ级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必要时给予隔离。对攻击行为Ⅲ级患者,严防冲动者,给予隔离或掊护,接触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单独与其接触。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1h以下。对攻击行为Ⅳ级患者,应重点防护,严防冲动者,时刻不离护士视线安排24h陪护。必要时给予保保护胜约束1h以上,保持安全的距离,不单独与其接触,密切观察不同时期的心理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2、新人院患者护理对策。紫琅医院承担社会贫困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本院病例中几十例是由于被哄骗或是强制人院,由于急性其强制性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因素。患者进入病房后与家属分离,由于内心恐惧害怕和愤怒,拒绝入院治疗,踢门、外出、极度冲动、攻击护上。护士接待患者时要注意技巧,要态度和蔼、语气温和。耐心解释劝说,根据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蔬导,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安全护理工作,防止伤人、伤已。

3、加强对暴力防控能力培训。教会护士识别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身防护方法,做好分级管理,对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患者应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并备有防范预案。加强病房人力配备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人力,维护病房秩序,对人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与存在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钟情妄想等患者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情及行为举止,与患者保持治疗性人际关系。对患者的过激言行采取不辩论、不注意的方式,但不轻易迁就;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给予处理,以缓解其不适。

二、对情绪低落、妄想病人的护理对策

1、对情绪低落、有消极念头和自杀行为病人的护理。对此类病人,护士应持稳定、温和与接纳的态度,甚至在护理不语或言语反应很少的病人时,有时只能静静地陪伴病人,或以简单、中肯、缓慢的语句表达对病人的关心和支持。不恰当的言语和态度会导致病人的情绪及行为转入极端,增加自杀行为。

2、对夸大妄想病人的护理。对此类病人,护士不要与其辩论;对罪恶妄想、嫉妒妄想者要加强心理疏导;对钟情妄想者,护士必须对其保持一定的严肃性,言谈举止要稳重,防止被视为妄想对象;对有冲动行为者,护士要沉着冷静,可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等。

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其症状表现以患者的性格改变、思维怪异、行为奇特及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或与现实环境完全脱离为主要特征。本病程进展缓慢,愈后差,常导致精神衰退,需要较长时间的巩固治疗。

一是做好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降低复发的基础是长期坚持药物治疗。据研究统计,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一年内的患者复发率20%,停药2年复发率达63.1%,停药5年复发率达81.9%。且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每一次复发都会延缓病情的康复,使康复不完全;增加患者病人人院的次数,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使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治疗变得不敏感;因此,必须严格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仔细观察患者各方面的异常变化,及早发现复发先兆,及时复诊。

第7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意外事件;防范;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153-0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医疗保险的普及,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除具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外,大多年老体弱,可能伴发有多种躯体疾病,发生意外的可能性相对增加。本文根据意外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寻找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来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意外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精神科2008年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306例,2009年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386例。

1.2 方法

统计2008年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主要为摔倒、噎食、压疮的发生率,根据这些意外发生的特点,自制风险评估表(表1)。对2009年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把患者分为一、二、三级,进行分级管理意外干预,重点防范级别为三级患者,对二、三级患者加强巡视、针对病因做出防范、干预。然后统计2009年的意外发生率,并与2008年进行比较、分析。

表1 常见意外评估内容

2 结果

2008年发生意外患者为36例,发生率为11.8%。2009年发生意外患者为28例,发生率为7.3%。各种意外发生比例见表2。

表2 各种意外发生比例[n(%)]

3 讨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但身体功能各个方面发生退行性改变,多病并存,且伴有思维、行为、意识、情感的障碍,意外发生率高。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重点防范高危人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意外的发生。未进行风险评估的2008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意外发生率为11.8%,进行风险评估,做出针对措施后2009年意外发生率下降至7.3%。在各种意外中以摔倒发生率最高,这与老年人服用精神科药物后产生的较强镇静效应及行走不便、步态不稳、夜间起床上厕所站立时易跌倒、地面湿滑或疾病等因素有关。对上述因素多种并存的患者应加强护理防范,以减少意外的发生。另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表现为吞咽困难,容易诱发噎食。同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神经反射功能的减退,常多病并存,尤其合并脑血管病后出现假性球麻痹现象,易出现吞咽困难,如进食或喂食不当,容易诱发噎食。在进食时缓慢、进食软食等有助于减少噎食的发生。有效的风险评估,能够让护理人员对于重点患者重点防范,有效地利用护理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意外的发生。因此,风险评估对于意外的防范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华生,杜权新.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2):76-77.

[2]王保红,甘雪辰.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与干预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719-720.

[3]范晓英,陈燕.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率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4):145.

第8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广州市老人院坐落在广州市钟水潭上,与从化市太平镇交界,离市中心约35公里。来到老人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花园一样的地方,院内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空气新鲜,鸟语花香,更有俏丽多姿的凉亭、雕塑、喷水池点缀其间,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好地方。

广州市老人院是广州市民政局下属的全额拨款福利事业单位,成立于1965年7月,占地面积80565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现有床位900张(其中病床457张)。主要接收对象是广州市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老人入院养老。员工编制400名,其中医技人员100多名,院内有较完善的生活保障设施和基本现代化的医疗康复设备,他们有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先建造的专门收治痴呆老人的综合康复大楼(慈慧大楼),有国内第一座为老年人提供安宁照顾(临终关怀服务)的慈爱大楼,还有能提供各种康复治疗的慈云康复大楼,他们遵循敬老、养老和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1994年12月被民政部评为“国家二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0月,获广东省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二、主要特点

1、处处体现人文化关怀

(1)园林化的设计。整个广州市老人院环境幽静,绿树成荫,绿化占有率达45%以上,院内种有四季花草,每个楼层还分别有小花园,置身其间,心旷神怡,非常适合老年人颐养天年。

(2)人性化的关怀。一走进慈慧大楼,宽敞明亮的康复大厅令人眼前一亮,该楼高四层,按照国际先进理念设计,完全适合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特点,内设各种不同的活动场所,大楼专门设计了帮助患者恢复智力的怀旧园,园里根据不同患者随时变动一些摆设,恢复老年人当年的家庭生活环境,提醒老人想起当年的旧事,从而恢复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亲情化的体贴。他们的服务承诺是“视老人如亲人,做老人好儿女”,并把它贴在了每个电梯里,以时刻提醒每个员工,同时也提请社会各界给予督促;该院还将大楼内部的纵横走廊以广州市的老的路名命名,这些路名都是许多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路牌,使老人们想起他们过去的幸福往事,令人倍感亲切,减少了老人的住院焦虑。

(4)人文化的装饰。痴呆大楼不但有宽敞的内走廊,还有宽阔的外走廊,走廊的墙上装点有各色字画,走廊里放置了一些古色古香的座椅,老人们在走廊里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活动,或三三两两聊天,其乐融融。

2、专业化、多功能的设施

(1)慈慧大楼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最先进的专门收治痴呆老人的综合康复大楼,楼内根据痴呆老人认知功能情况,分为两个护理区,内设居室、病房、认知训练厅、功能训练厅、游荡花园、资源阁和老人食堂等,可为老人提供生活照顾、康复训练、热线咨询、社区教育和外展指导等方面服务。

(2)慈爱大楼是国内第一座为老年人提供安宁照顾(临终关怀服务)的大楼,楼内设有老年医院和临终关怀病床,尤其是临终关怀病房,以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尊严、注重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

(3)慈云康复大楼,主要针对老年人的脑卒中康复、骨折后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以及痴呆康复,配有医用电梯和轮椅通道。

3、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1)广州市老人院配备有100多名由初、中、高级医疗、护理、康复专业人员,梯队合理,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证。

(2)专业化的社工队伍,从1995年起,广州市老人院就香港社工专家指导,同时派送人员到香港参观交流,以后专门选派员工赴港进行社会工作学习培训,为该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近几年分别引进了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请香港社工专家定期来院督导,社会工作已介入医疗、护理、康复各个方面,还专门成立了社工部,负责指导全院社工工作。现在,该院的社工工作在全国福利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民政部社工工作示范单位。

4、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

(1)从设计布局上来说,广州市老人院的园林化布局,一走进该院,就好像进入了花园一样,院内亭台楼阁,俏丽多姿;同时,根据老年人的护理要求,划分为数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每个功能区就是一个小的花园,正所谓园中有园。

(2)从设计理念上来说,该院的设计融合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元素,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痴呆大楼,可以说在全国首屈一指,病房设计先进,宽敞明亮,分布合理,功能齐全,能够适合各类痴呆老人居住、护理和康复治疗。

(3)在分类护理上,该院老人实施科学分类,科学评估,各类老人经评估后集中统一管理,根据相应的护理级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根据老人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4)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该院管理规范设计先进,多年以前即已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同时处处彰显人性化理念,无论是医疗、护理、康复工作,都引进了社会工作介入,充分发挥团队治疗的优势,对入住老人关怀备至,尤其在临终关怀老人的护理和治疗上,充分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尊重老人的人格,使他们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痴呆大楼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了病人的需要,有体验室、怀旧室,聊天室,宁静室,有宽敞的康复大厅,在这里,痴呆病人的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几点启示

1、广州市老人院超前意识,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广州市老人院地处南国,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有毗邻香港,该院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资源,与香港相关福利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密切业务合作,加强业务往来,这对他们及时了解世界,开阔眼界提供了便利条件。

3、该院的慈云康复大楼系由香港实业人士捐资兴建的,在这一方面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也有类似的经验,但精神病福利院以往没有先例,一方面可能社会各界对精神病福利事业热情不高;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既往宣传力度不够,今后要加强宣传,可以走进社区,进行有关知识宣讲,也可利用媒体进行适度宣传,扩大我们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

第9篇: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96-01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是中风、最终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由此导致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也时有报道。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长期良好的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总结高血压护理的点滴体会,以便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1 病情观察

定期定时地对血压监测, 对病人的主诉(如头昏、呕吐等)要重视,精神病患者常常不能主动、及时、有效地反映其身体不适,在护理工作中应主动询问、细心观察、善于“察言观色”。加强卫生宣教,精神病人大多服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易发生性低血压,要嘱病人缓慢起床、站立等,切忌动作过猛过快,预防血压发生剧烈波动。

2 心理护理

2.1精神病患者常因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病,情绪易激动、恐惧、焦虑。入院后,护士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2.2高血压患者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并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渲泄。

2.3避免便其受到强烈刺激,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多用礼貌性用语,语言简洁,通俗易懂,语言要科学性,针对不同的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交谈,讲解疾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诸多因素、药物的副作用,使病人对疾病有进一步了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护理人员还要多用安慰性语言和暗示性语言,避免刺激语言,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环境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也十分重要,我们应尽力为病人娱乐场所,适当安排听音乐、读报、下棋、看电视,使病人生活充实、心情愉快,协调好病人及家属的关系,改善照料者对病人的态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3 生活护理

精神患者相对封闭式管理,户外活动少,在工作中建立每日开放一小时制度,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病人体质,并由家属或院方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切忌进食油腻、过咸过辣的食物,对有的患者必要时劝其戒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健康心理教育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血压控制。预防并发症[2]。

4 其他

高血压病人很难通过短时间治愈,治疗过程漫长,药物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解释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指导和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认识增强自信心。

综上所述,护士要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及时了解病人的病况,针对病人的自身特点制定适合患者有护理措施,以利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