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第1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 服从管理

事件案例:为了学生能够专心学习,不要总是想着在头发造型上有过多的造型装点和颜色,从而引起攀比的心理,学校规定男生不能烫发、染发,头发长度以刘海不过眉、鬓角不过耳,X后不过耳垂为标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时尚个性,不愿意去剪发,经常让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甚至有个别学生为了追求头发个性,宁愿退学。

案例分析:发型问题其实并不仅仅在于头发的长短,还是在于他们是否服从管理。可见,纵然不懂教师的意图,但不找借口地服从,这才是教师所期望的好学生。同样,不找借口地服从并执行,这才是学校所期望的好学生。

何谓服从,服从: 服其事而从君,即:遵从;顺从;服从命令 :屈服于别人的意志或权力;从心理学来讲,服从是主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通过对客体提供的社会信息的概括、判断和推理,为寻求奖赏或免受惩罚而产生的与客体一致的行为或态度。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个体服从有两种,一是在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二是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社会生活要求每一个体服从基本规范,任何一个群体,不论其规模大小与层次高低,都要求其成员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完成其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实现群体目标并维护团结。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其机构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才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其实,服从是一种美德,只是许多学生都误解了,对“服从”两字很不服气,以为“服从”了有损其尊严,有损其个性,使其受到束缚,失去了自由。要是学校一要求,他们就服从了,他们的脸该往哪搁?学生多点服从意识其实并非是坏事。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理应有足够的规矩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服从这些有益成长的规范,并非就是坏事。张扬个性没有错,服从应该服从的,同样没有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其实多数学生刚入校的都服从老师管理,认真完成学校的要求和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只有个别的学生,不服老师的管理,所以,常违犯学校规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久之,便成了“问题生”。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会说“俺奶奶说做不完作业就不用做了”,看来,他还是服从奶奶的,这也许是个借口。

但是时间久了以后,学生逐渐不服老师管理了,常与老师顶撞,有的学生抓住对老师不利的一件事或一句话,与老师大吵大闹,并以此在学生中炫耀。有的家长听说孩子的表现后,还洋洋得意“我孩子有个性”。这种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学生“张扬了毛病”,学不到知识,不会有好的发展。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管不得,你说一句,他有两句等着你!”

世界上最无私地希望别人超过自己的有两种人,家长和老师,家长希望孩子比自己强,老师希望学生获得最大进步。如果学生在家不服从家长,在学校不服从老师,工作后也不会服从领导,试想,一个不服从领导管理的人,工作能得到认可吗?他的处境和人际关系必定很糟,心情和生活也一定很灰暗。

服从,是一种基本素养。服从会使人降低位置仰视别人,这是一种虚心的状态,是接受知识必须具备的心态。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过程,好比一个小容器从大容器里得到水的过程,小容器的位置低于大容器的水面时,水才能顺畅地流入小容器。学生具有服从意识,在家服从家长的管理,在校服从老师的管理,孩子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最大收益。由此可见,服从也是智慧的表现。

服从也是一种荣誉,荣誉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学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对此我深信不疑。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荣誉感,即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他可能也不会把自己的学习做到很好,他可能会对某些要求不理解,或认为是多余而觉得厌倦、麻烦。成绩可以创造荣誉,荣誉可以让你获得更大的成绩。

服从是一门艺术,善于服从是良好关系的必备条件。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处世技巧,将有助于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使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优化环境,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能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渠道畅通,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的幸福。

《明史杂俎》里有这么一则典故:一日早朝,太祖朱元璋忽然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功高盖世的,有言金榜题名的,有言富甲一方的……朱元璋听了均不满意。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天下守法者最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赞万钢的见解“甚是独到”。

是的,法规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只有畏惧法度、服从法度管理之人才会“不逾矩”,其自由、权利才会得到法度的保护,才会活得潇洒快乐。超越法度必然会受到法纪的惩处。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不能抛弃服从讲自由,就像不能让列车脱离轨道飞驰一样,像风筝得有根线牵住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我们也一样,只有在我们身上系上一根“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线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让我们一起服从制度,服从管理,努力学习,享受人生。

第2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

1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秀芳.核心素养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3)

第3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现就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政治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地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再延续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地、仔细地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要学会真诚地赞扬学生,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阶段同学们都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那必然会引起同学之间在学习、纪律、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学会自爱,这才是中学时代男女同学恰当的交往方式。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要培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未知的动力。由于政治课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老师只有以爱心撞击学生、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的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老师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因此,师爱的力量对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因素之一。

第4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德育教育 小学教育 老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现代教育中,德育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素质教育直到关键的基础作用,而且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德育教育不仅针对学生,同样针对教师队伍,教师的德育化专业水平决定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具有良好德育水平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榜样与激励的作用,将对学生的认知、体验与实践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队伍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更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对德育的倡导与实施将不再是个体教师的任务,更是学校与整个学校所共同实施的庞大课题。

二、小学德育专业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管理

学校领导应该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专业化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德育教育的工作往往并没有给予过高的重视,并且在开展相关德育活动的时候也停留在重形式轻过程忽视德育效果的层面。因此要深入开展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实现专业化管理,学校的领导就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其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各类活动中的德育内容和德育功能;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小学生年龄比较低,学习模仿比较强,所以老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学校的领导需要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开展全方位、多方面、立体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开展,制度上有保证,真正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培养教师德育能力

德育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包括传授知识与道德讲义,还包括都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组织、参与、交流、示范等的综合能力。这种表率性的意识,由教师展现给学生,将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小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展开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亲身传授学生德育文本知识,构建学生未知的道德体验,创设一个个熟悉的道德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体验,使得学生可以从对话与交流中感知道德的魅力,获得对于道德的美好体验。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单方面的,课堂式的,叙事形式的,而新时代信息科技下的德育教育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性的方法实施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小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创新,通过网络教育、情境教育、课堂互动、案例教育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理念。

(三)注重德育实践基地的管理扎实做好每一步

学校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思想品德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学校的课堂是开展德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可是课堂之外的德育教育也是不能够忽略的。学校应该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育特征,开展校园德育活动。有效的组织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积极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及文化知识的娱乐活动,使得小学生在学校中在接受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培养自己的情操。进而在学校创建一种高雅、自由、优美的德育文化氛围。

(四)加强学生德育评定管理

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德育评定的管理。首先,要对学生每个学期的德育操作展开评分。做到科学性以及可持续性。其次,根据指导性文件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全校所有师生共同配合发展下,德育教育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且才能实现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可是德育教育管理,需要始终坚持,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不断的进行经验的总结以及探索和创新,加快发展的步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结论

德育是一个人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尤其小学学生,智力与德育尚处于发展之中,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个人成长⑵鸬胶芎玫拇俳作用。德育为育人之本,无论时代与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丢掉德育这面大旗,德育的倡导与实施是终身性的,是每一个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茂松.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2]秦文娟,李巍,张立冬.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爱心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

第5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在当前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当中,德育教育始终是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的教育环节之一,它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思想水平以及个人修养,并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并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说明了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办法。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德育教育 融入 办法

不管在学生学习的哪一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始终是各大学校必须要一直开展的主要环节。而体育教学因其灵活多变的特点,成为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一个良好载体。老师除了教授给学生体育技能外,更需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体育教学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因其涵盖面广,且拥有较强灵活性,且体育精神中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正好可以同学生的德育教育完美匹配。因此,体育教育是满足教学实情的。并且,在体育教学之中,有别于其他科学的是体育往往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身体展现的,老师可以依据学生所表露出来的举止言行判断学生的个人素质水平,这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因此,老师要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一举一动,及时纠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组织观念,让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而这些在教室内老师是无法进行观察和培养的,因此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显得极为重要。

二、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体育的教学中,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动作的指导之外,还不能忽略教材的重要性。利用体育教材中对体育名人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这些体育名人除了拥有高超的个人实力之外,还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例如,体育老师在进行室内教学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乒坛名将孔令辉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孔令辉在为体育事业不断拼搏的同时也有一个爱国情怀,在悉尼奥运会上,经过鏖战,他终于战胜对手,并亲吻胸前国旗的行为无不使人动容。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当下党和国家创造的美好条件,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集体主义教育

在球类、田径的接力项目和一些游戏性体育活动中,往往都有着深刻的集体主义文化。老师可以在进行该项目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进德育教育,使学生真正明白团结对于集体的重要性。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足球项目的教学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领悟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场五人制足球比赛。老师要注重队伍双方实力的均衡,在足球赛中让学生领悟到个人实力的强弱在团队当中其实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要想获得胜利,必须要做到对队友的信任。在体育比赛结束后,老师需展开点评,对于没有团队意识的学生老师要进行适度的批评,并且教育这些学生在今后一定要重视团队精神。

(三)个人意志的培养

现在教育心理学认为,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尝到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可以让学生的意志力变得更加坚强,会磨砺学生朝着更高、难度更大的目标迈进。转化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体育学科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磨练,由此让学生的个人意志力得以锻炼。

例如,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之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心肺功能得以强化,增强学生的个人意志,并让学生敢于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原来的记录,让学生理解今后自己所做的每一步对自己而言都是挑战。只要这一次比之前做的都要好,那么学生就是成功的。体育教师通过一些语言上的刺激或激励,让学生在进行相应的体育课程教学时,爆发出更大的潜能。学生在面对挑战勇于尝试并成功以后,老师需要报以诚挚的祝福,使学生尝试到面对挑战勇敢尝试后胜利的喜悦。

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面对今后的生活与学习当中,不畏惧接下来所面临的挑战,并且乐于面对当前的困境,努力尝试突破,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四)爱护共有财产的意识

当下各学校老师面对的学生几乎以九零后为主,其共同特点是几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和祖辈的百般宠爱。但在校园中,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较为欠缺。因此,在体育教学之中,应让学生爱护相应的器材,并让学生了解损坏公物需要赔偿的道理,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直至进入社会工作之后都需要明白的道理。并且在课堂上课之前,鼓励学生帮助老师进行上课道具的搬运,让学生养成劳动光荣的思想。并在学生开展活动时,要求学生对于道具轻拿轻放,不准摔踢,建立完善的表扬机制和惩罚制度,让学生对公共财物有保护意识,并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结束语

体育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往往可以实现其他学科所无法完成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所有学校体育老师所必须长期坚决完成的目标,体育老师应把“育人”理念牢记在心,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1当前国内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国内德育教育工作中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策略

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要求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主要起着组织与引导学生的作用。为了能够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班主任一般都会制定相应的激励策略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纵观全国,大多数的学校在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并没有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激励策略,从以下是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首先小学班主任没有告知给学生一个清楚,明了的激励措施,其次对于这个激励策略的实施过程没有完整的记录,最后进行激励的项目就那几项,没有新意。这些存在的问题是的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作为小学班主任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彻底把这些存在的问题解决掉。

1.2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经验不足

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经常都还是沿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当被动的收音机。这就造成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接收到老师教授的德育知识。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可能还不会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师生间的互动并不强,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到底如何并没有底。老师只是在宏观上对德育工作进行了解说,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以由于自身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经验不足造成了所实施的激励策略其实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1.3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组织得不完善

由于学校没有完善的组织系统来开展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单靠着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的了解开展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收效甚微。通常,德育教育工作只是针对问题学生才进行教育工作,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事先没有预见性的德育工作自然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从平时抓起,建立起专门的德育激励机制,要求全程记录教育工作开展的具体细节,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

2.1实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德育自律的激励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发的养成遵守德育要求的好习惯,树立起优秀的道德素质,培养出品德兼优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充分的把激励策略应用到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比如说可以轮流让每个人管理班集体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对于每个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记录以及对违矩同学的处理,提高学生本身对于德育工作的了解,在一轮的管理活动结束后,进行德育十佳的评选活动,对于优秀的同学给予奖状及时口头表扬,连续几轮,相信同学们会做得越来越好,在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水平,形成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2.2小学班主任采用的德育教育策略要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想象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就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质,触动到学生的心灵。采用表扬积极的激励策略可以很好的使得学生养成自发遵守德育要求的习惯。比如说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在全校升国旗的时候,班主任就可以把近期表现较优秀的同学,进行重点表扬与表彰,看到家长引以为豪的表情、老师的肯定以及其他同学的羡慕,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发誓我要做得更好,我要一直这么优秀下去。

2.3以实际生活为点开展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想要做得好,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细节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班主任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开始抓起,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利用能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激励策略,使得学生自发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平时乐于助人的、尊重师长的同学,在期末的时候老师会进行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对于垃圾随手扔垃圾桶的同学不断的进行口头的表扬,对于平常和同学和睦相处的同学,在班级上特地进行公开表扬。采用这些激励策略,就像无形中的一只手使得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遵守德育要求。

3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从分析国内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及做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希望能够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作者:邝丽云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兴文,康欢欢.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3(22):88-89.

[2]赵勇,姚中华.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J].才智,2013,16(3):154-155.

第7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价值;行为习惯;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44

一、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将德育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政治素养教育以及“三观”教育三个方面,这对于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依据的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均体现了对学生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艰苦朴素、勤于劳动、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大部分学校都将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再借助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借此让学生明白自身荣辱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步树立起集体为先的责任感。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他们进行这种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学校可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立足点,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焕发学生的激昂斗志,使之树立起与祖国共荣辱、同命运的信念。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生思想单纯且不成熟,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其日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而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是非黑白、分辨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堂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对教材当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及途径,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德育课堂,将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出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在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音、体、美等学科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拼搏精神的教育,在磨练他们意志品|的过程中,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除了在各个学科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获取与思想品德有关的信息资料。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片段、Flas等,或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说教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这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仅凭说教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探寻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正因如此,使得他们却比成年人更加憧憬丰富多彩的生活,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希望能够与社会接触。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多为他们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满足学生愿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并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老人,由此不但可以给老人带去温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进行劳动,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使其认识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小培养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其子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应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借此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络,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对其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这样既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家长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的不足之处,从而有侧重点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方针,使家长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髓,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只有学校与家长达成一致共识,并多进行交流沟通,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也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步提升,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差,正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担负起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积极构建起高效的德育教育课堂,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8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重要性 实施策略

一、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

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

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二、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

(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

(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

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

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

第9篇: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主要阐述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以期抛砖引玉。

二、立足教材抓住“德育”点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教材,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较多,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这个观念和意识。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仍然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为主,只是片面的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就无法抓住“德育”点。

举例来说,在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一课是讲述责任。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考试大纲,让学生掌握责任的概念及产生等知识点。显然的,这一课中涉及的“德育”点非常丰富。

教师在讲述责任的同时,可以向学生阐述负责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通过现实案例的讲述,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负责任的可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领悟责任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他们树立责任意识,为其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奠基,而不只是向学生灌输基本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其中的“德育”点,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责任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改变自身的观念,以己身为出发点,改变学生不负责的做法,这也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涉及到素质和道德的教育,这是一种直接映射到学生心理的教育。同时,德育教育更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形象都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进行。也就是说,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以教师为榜样,在学生心中树立正面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简单的说,教师在上课时的举止、课间的行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却不一定能够胜任德育工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将自己塑造成为正面的形象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诚信、正直,要充满正能量,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观念和形象去感化、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只有维护正面的形象,才能让德育教育具有信服力,让学生愿意去模仿。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以教师为榜样,是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让学生进行模仿。但最基本的,则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教育中涉及的元素。

显然,德育教育虽然能够渗透进思想政治教学中,但并不是独立的形象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就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特殊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让学生领悟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进行德育教育。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社会中暴力事件的报道。在观看当中,学生会深刻的了解到暴力事件造成的恶劣后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认识到出现暴力事件的原因,就是暴力分子没有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做出恶劣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恶劣的后果,了解到道德品质缺失带来的恶劣影响。此时,因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益。

五、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主体,在进行德育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抚慰、成长道路上的扶助和关爱。

造成学生道德品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灵在受到伤害的同时,受到了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灵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家庭的影响、同学之间的矛盾或者学习上的压力,都极有可能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

此时,如果没有他人的关爱,学生的心灵容易沦落,容易被外界不良的观念带入歧途。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的心灵,及时疏导和扶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关爱,用心灵的力量抚慰学生的创伤,抹除学生心中负面的情绪和心思,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勇敢的面对挫折、正确的看待社会现象。通过教师的关爱,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从而做到诚信、阳光向上,这也就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