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校园网络的本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前言
网格又称下一代互联网,是继Internet出现之后的又一次科技进步。网格是计算与资源环境于一体的互联网,以消除信息孤岛为核心,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我国教育部多次在许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都提出了在教育上使用网格的计划,要求我国的学校,尤其是高校能够充分利用我国教育科研网以及其他许多计算资源与信息资源,通过互相开放相应的网络软件,再互相配合网络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将这些资源分布到教育科研网上,把海量的教育资源集成一体,从而实现学校在国家教育科研网的环境之下的资源共享。
要想实现以上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先在每个学校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环境,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网格平台进行设计与实现,把校内的所有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全面功能的资源池,方便校园用户在以后的使用中提高校内资源的使用率。
2、数字化校园的含义、主要特征和层次结构
2.1数字化校园的含义
所谓数字化校园,就是以学校的校园网为背景,构建出把教学、管理和服务集为一体的新兴的数字化校园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平台,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与信息化技术,从而实现从校园的硬件资源到校园活动等软件资源的全部数字化。
2.2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特征
郭顺青教授早在2002年就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讨会上提出了关于数字化校园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以集成化为本质,以应用为重点,以服务为核心,以个性化为主体,以信息到用户。这五个方面就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开始到使用的所用方面进行了总结。而石良武教授则认为数字化校园的特点主要凸显了三个方面,即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及个性化。
2.3数字化校园的结构层次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结构是一个具有层次化的结构,根据其每个层次的不同功能,总共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2.3.1网络基础层
由于数字化校园网络最基础的设施就是学校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因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才能够使教育数据与资源得以流动。网络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由计算机连成的网络、服务器系统以及校园数据网络三个部分,由这三个部分来保障信息的存贮与流动,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硬件基础。
2.3.2网络基本服务层
网络基本服务层就是保障校园网络能够进行数字流通的软件基础,这部分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校园域名服务、电子文件传输、网络身份认证、网络教学、电子邮件传送、网络会议、网上办公等,是用来衡量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功能是否足够完善的标志。
2.3.3应用支撑系统层
应用支撑系统层是数字化校园数据的核心支撑系统,这个层次可以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并且能够对信息资源提供一些保护措施,然后通过一些相关的逻辑把教育信息提供给用户使用,该层次是数字校园网络的支撑平台。
2.3.4信息服务系统层
信息服务系统层是专门给校内用户使用的界面,这一个层次把校园教育信息数据进行了条理化的分类,按照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2.3.5虚拟大学层
虚拟大学就是指网络学校,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功能之后学校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功能突破传统教育围墙的限制,逐渐成为一个网络覆盖范围能够实现无疆域限制的学校。
3、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结构设计
3.1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结构组成
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的门户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信息标准以及充分共享的计算软件和数据。
3.2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技术结构
从技术的角度来划分,可以把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结构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公共基础平台、信息基础平台、应用组件平台、个性化门户。其中个性化门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和内容定制。
3.3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构建
3.3.1身份认证平台
这一平台可以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用户的身份管理、保障网络服务的安全。学校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具有独立性、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身份认证与管理系统,由这个系统来提供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单点登录,使用户操作更加简化,从而提高成个系统的安全性。而单点登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用户在经过网络身份的验证之后,不需要额外的验证就能访问所有授权的网络资源。这些网路资源都能够在一个不同类型的服务器或只是正在运行不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
3.3.2信息门户平台
信息门户平台的统一把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了四个层次,包括信息的接入、授权、展现与统一管理,每一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特色。统一接入管理可以将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登记,然后到统一的资源库中,方便以后的统一管理与授权。统一目录管理就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目录化的管理,实现对所有用户的分类与分组管理。统一授权管理可以实现单点登录,对整个体系授权认证后可以实现用户与栏目之间的双向授权。统一视图管理就是统一信息的输出方式,把信息分层系、分权限的进行个性化的输出。
3.3.3云计算共享数据平台
高性能的云计算技术在近年的发展中取得很大突破,其应用也逐渐广泛。云计算平台包括有必要的存储部分、计算部分以及通用的计算软件等。现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并应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共享数据平台可以建立起学校统一的数据标准,能够保障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尤其适用于高校的数据共享机制。用户可以依据自身的需要从资源管理中心应用资源进行必要运算。云计算的采用可以将学校有限的资源扩大化应用,解除用户计算机系统繁琐的应用及维护过程,进而让用户更加便捷的享受数字化校园平台。
信息服务层主要是面向最终使用者,可以给校内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校园一卡通服务、应用系统的服务、共享数据统计与查询的服务、对外数据的服务。
数据访问服务层中的各种服务并不能够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必须要经过同意数据访问模块的调动之后,才能够实现数据库的操作。
公共数据库层中的数据主要包括学校中活动所涉及到的、可以用于共享的公共数据库,这部分的数据来源于学校每一个的业务部门,并且有谁产生,谁维护的统一原则,然后再交由对应的业务部门进行管理。
4、小结
综上所述,建设数字化校园紫铜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带动现代化教育的手段。本文对数字化校园网以及网格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数字化校园网格平台的基本模型。由于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网格,所以在校园网中使用网格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应用的现状。随着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网格技术也会相应的发展,届时网格技术将会应用到各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之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数字资源,远程服务,虚拟专用网(VPN,服务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长,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采购或引进了各种数字资源,以满足本校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需求。但由于大多数数字资源出于版权保护和商业利益的考虑,往往仅限于校园网内使用,使其合法用户只能在本校 IP 地址范围内的办公室、机房或图书馆等地使用,而当其回家或出差在外时就将无法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 这样,不仅损害了图书馆合法用户的利益,也大大降低了本馆所购数字资源的利用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为本校合法用户提供校外远程访问数字资源服务。
1构建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VPN)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因受IP地址的限制,目前只能被校园网内用户访问。为便于住校外教工、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可引入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VPN)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获得VPN授权的用户,可在非校园网内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1.1虚拟专用网的简介
简单地讲,VPN就是利用开放的公众网络建立专用数据传输通道,将远程的分支办公室、商业伙伴、移动办公人员等连接起来,并且提供安全的端到端的数据通信的一种广域网技术。VPN本质上是一种网络互联型业务,通过共享的网络基础架构满足企业互联需求,在共享使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具有与专网一样保证用户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VPN业务并不限制网络的使用,它既可以构建于因特网或互联
网运营商(ISP)的 IP网络之上,也可以构建于帧中继(FR)或异步传输模式(ATM)等网络基础架构之上,如图1.1 所示。简言之,通过利用VPN 技术,就可以在学校内部网络与外网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安全通道,从而实现学校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1.2虚拟专用网(VPN)的优势
1.2.1 运行成本较低
VPN只需要通过现有的公用网来建立,不需要另外铺设如光纤之类的物理线路,减少了专线的租用数量,同时也减少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辅助设备,而且VPN本身带有路由功能,节省了费用和资源,因此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
1.2.2 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VPN采用了隧道技术、数据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身份认证等独特的专有技术可以实现在内部服务器上对用户资格的认证,点对点加密及各种网络安全加密,确保了本地网络和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了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1.2.3 灵活的运用方式
只要网络顺畅,VPN技术就可以将图书馆内部的网络设备与外网实现安全互联。这样,图书馆的资源就能够通过该技术传输语言、图像和数据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灵活便捷的使用方 式。
1.2.4 易用性
客户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不在用户操作系统安装过多的插件和程序,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和应用快捷方式,一键式操作,简单易用;可以使读者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安全便捷地访问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1.2.5 便于管理
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带宽资源。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具有对设备、端口等的管理、流量统计分析,及可提供故障自动报警。
1.3 图书馆如何利用VPN技术
1.3.1 应用VPN技术授权校园网合法IP段内的用户使用数据
例如我院图书馆每年都要购买大量的电子资源,如CNKI、万方、维普、EBSCO数据库、英语学习中心(SRC)等,由于数字版权的原因,这些数字资源都有限制访问的IP地址范围。图书馆支付费用以后,数据库服务商根据访问者的IP地址来判断是否是经过授权的用户。图书馆应用VPN技术就可以授权校园网合法IP段内的用户使用数据,无需额外支持费用,使图书馆数字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
1.3.2 应用VPN技术以远程访问的形式访问图书馆数据
由于数字版权的原因,校园网及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大多数资源都不对外开放。然而又因为学校人群的特殊性,有的教职工居住在校外,使用的是公网IP,不在校园网IP范围内,无法在家或在出差的时候使用图书馆和校园网内的其他资源。暑假、寒假在家的学生同样是由于IP问题无法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应用VPN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图书馆的问题。用户只需要向图书馆技术管理人员申请认证证书和注册账户,就能成为远程访问系统的合法用户。在本机上安装VPN 客户端,然后登陆该账户就能通过Internet访问图书馆资源。用户无需作任何调整,网络配置也不必作任何改动。
2、除了上述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利用远程数字图书馆软件、RASDL以及Cookie跨域名技术;由图书馆咨询人员提供全文;利用检索充值卡;预设账户和密码等等的方案来解决远程访问问题。
3、结束语
随着校外合法用户访需求的增长,校外访问服务的开展显得越来越急切和重要,图书馆应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式,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同时,图书馆应加强电子资源的本地镜像建设,以减少合法使用受到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王彩虹.局域网内地方高校远程访问服务模式.图书馆学刊 [J].2011,(1).
[2] 王健.利用VPN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J].图书馆学研究. 2006,(5).
[3] 郭峰.高校图书馆VPN网络建设研究.情报探索[J].2010, (2).
关键词:数字校园 电子化参与 电子化民主 数字校园民主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论点之后,2012年3月,教育部又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可以说,这两个文件奠定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调。
我国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发展向来走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前列,扮演着引领者角色。在刚颁布的《规划》中,专列一章论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要求“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等。
可以看出,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将是引领和代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个典型样板。它将直接决定整个高校信息化的水平与方向,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重新认识高校的数字校园
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其所依据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
在20世纪末,当高校数字校园初建之时,它通常也已水到渠成,稳步发展;管理似乎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校园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呢?
本质上说,数字校园是展示信息技术对高校整体性、全方位和结构性深刻影响的重要舞台,其所体现的是一种信息时代社会变革整体背景下的共同发展趋势。它的核心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推动高校组织模式、管理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与科研之目标,最终实现高校管理与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简言之,就是要用“数字校园6E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未来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模型。
“数字校园6E理论”认为,数字校园是由6个要素组成: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学信息化E-learning)、科研信息化(E-research)、校园网络生活方式(E-lifestyle)、电子化参与(E-participation)和电子化民主(E-democracy)。这6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数字校园的基本结构(见图1),各要素之间既有先后顺序,同时也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数字校园的发展进程。大基本职能。相应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也是围绕着这3个核心来展开和延伸,即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学信息化(E-learning)和科研信息化(E-research)。进一步讲,数字校园还构成了大学的网络生活方式(E-life style),即一个由信息通讯技术所构成的工作、学习与交往的“数字虚拟生活环境”。它主要是针对大学校园中数量最多、最为活跃和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而言的,他们是校园网络生活方式的核心主体和代表人物。
在校园网络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就是“网络化参与”(E-participation)和“电子化民主”(E-democracy)。信息与数据的传递与交换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环境的改变仅是手段,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之,以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以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为核心,以网络生活方式为表现形式,最终实现校园管理的民主化,是大学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也是认识数字校园建设重大作用和意义的基本出发点。
理解网络环境下的校园管理民主化
我们认为,当前数字校园对大学的影响与作用正在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高校的管理民主化问题。教育民主化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初看起来似乎与教育技术关联不大,但实际上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数字校园将可能会对高校的教育民主化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值得重视和研究。
当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管理学家克里斯第纳·贝勒梅等人(Christine Bellamy&John A,Taylor)曾指出,在当今信息时代,“现存的政治制度能否找到一种同信息通讯技术联系的新形式,借以更新它的合法性,并在新的民主政治中适得其所,将至关重要。”确实如此,放眼世界,在当代民主化研究的诸多思潮中,“各种民主理论都力图同信息通讯技术‘交朋结友’,然而又都将信息通讯技术视为手段”。
关键词:课堂网络化教学;建构主义;交互;数字校园;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21-03
综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教育技术的进步总是带来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深刻改变;教学手段的变革时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引入,课堂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简称TEL)成为包括e-learning在内的几乎一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代名词而被广泛关注。[1] 从早期的电化教学、远程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CAI、MCAI)到计算机网络教学,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我们正面临一个互为师生的教育时代;[2] 教育技术的创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习过程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进步。
网络化教学的引入和不断实践,让人们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网络化教学完全符合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计算机教育应用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1]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如图1。
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
数字校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境,门户网站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学资源库是教学的实时支撑,校园网络成为教学的根本工具。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讨论者;在建构主义认识论下,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因此,学习者需要“支架”来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形成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资源、教学媒体都可以看作支架, 它们是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物质基础。教学方法也能为知识建构提供支架。[3]因此在网络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显得更加重要,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环境的构建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引导比讲授更重要;角色多元化是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中的重要特征。学生的主置更为突出,因为学习更多是个体和学习伙伴的多向互动,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式学习,意义建构和学习过程就没有办法有效实现,学习的过程既是意义建构的情境,更是知识学习的实现方式;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准备上需要更加投入,网络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网络化教学取得实效的保证。
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化教学的核心,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学习的情境,决定着意义建构能否顺利实现。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意味着教师在课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复用。数字校园的提出,首先解决了网络平台问题,其次解决了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的难题。依靠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共建与共享,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获取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决定取舍,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自主获得教学资源库的学习支持,自主学习和提高;社会学习者也能够从教学资源库中获益,实现校园教学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让学习真正成为个性化的选择,而不再是课堂上的教师灌输!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实质上延伸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空间和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和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支撑,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数字校园平台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它担负着资源提供、教学情境创设、反馈交互、探究合作、教学控制等多项职责,既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又是教学的载体;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何熟练地使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探究合作、反馈交互也是意义建构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网络化教学对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平台是开展网络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教室及其软硬件环境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有网络机房的学校都可以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网络机房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上机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所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也已成为可能,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和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课不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网络开放式教学在未来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更多选择。
学生是网络化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自主式学习是网络化教学的特征,也是网络化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网络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协作沟通是主要学习形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4]
二、课堂网络化教学的交互模型与交互分析
教学交互的核心是学生,目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当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能够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时,教学交互是有效的。[5]
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化课堂教学存在三种交互,即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②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③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而这三种交互得以顺利实现的三要素为:教学情境(网络课堂环境、资源库、立体化教材等)、网上通信(网络平台)、互动参与(论坛、聊天室、网络课件、博客、留言板等)。网络化课堂教学当然也不排斥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和交互形式,如黑板(白板)、课本(教材)、练习、提问等,教材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立体化教材将教材展现的形式多样化和电子化,有经验的教师更应该把这些传统教学手段作为网络化教学的必要补充。
课堂网络化教学的意义建构模型中的交互与图2“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陈丽,2004)是基本相符的,操作交互是信息交互发生的条件,概念交互产生于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概念交互的水平和方向决定了学习结果,概念交互的结果将决定信息交互的内容和形式。[6]从教师的课堂网络化教学角度来看,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交互能力是实施课堂网络化教学的前提,教师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需要设计和关注的是教学交互的直接外在实现形式: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主要体现在学生与某种教学要素之间,通过各种符号进行有关学习的信息交换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习伙伴之间的交互等三种形式;交互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顺利完成意义建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因此,课堂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是借助于教学交互的多样化来促进意义建构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益最大化。
当以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作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手段时, 我们已经可以运用新的观念与模式——“技术方式观”来实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改善学习的品质,因为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这样的指引。[3]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网络,也会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比如网络的开放性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很好地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等。因此,黄荣怀教授等提出了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值得教学设计者和学习组织者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等.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1):11-19.
[2] 李志民:互为师生的时代即将到来[EB/QL].中国教育网络.2011-07-11.
[3] 简婕,解月光.试论学习环境及其数字化——一种教学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2:14-18.
[4] 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关键词】校园网应用 教育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44-02
校园网(Campus Area Network,CAN)是局域网的一种,专指各学校内部建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通过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将校园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等,传输介质为光缆和双绞线。校园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已成为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大师生的学习和思想观念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校园网的主要功能
校园网作为连接师生和管理者的中枢,已经成为学校采用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方法的基础。通过校园网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功能,校园网的主要功能包括:
(一)信息传输功能
信息传输是校园网最基本的功能,校园网内的计算机终端既可以互相传输信息,也可以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校园网用户可以在办公室、宿舍、计算机机房、图书馆等地的电脑上浏览查询Internet信息,使用Internet中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也可以利用授予的权限建立个人或者部门的FTP服务器,上传图片视频文件等共享资源。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
随着校园网的建立和发展,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单机版的PPT课件,到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从各学校的独立开发,到国家规划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到足不出户的远程教育,校园网都发挥出时间和空间上的独特优势。
(三)办公自动化功能
在校园网的软硬件系统之上可以运行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校办公的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日常办公管理系统,实现公文流转、视频会议、上班考勤、财务管理等功能;教务管理系统,实现课表查询、考试成绩录入、查询学生学籍状态等功能;学生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动态数据收集、评先评优、社团管理等功能;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书籍上架外借、网上办理预约及续借、查阅科技文献等功能;后勤管理系统,实现水电报修、费用查询和充值、校园一卡通等功能。
满足教学需要,为教学服务,是校园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学校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适应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模式等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二、校园网的应用现状
随着教育部主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大力推进,校园网建设得到了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校园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网的软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校园网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组网技术的变化,带宽的不断提高,校园网的通信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其次是计算机终端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种应用软件不断丰富和成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等关键应用软件得到推广和应用。校园网从最初的以建网为主要任务的硬件建设发展为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日益关注校园网的实际应用的新阶段。
(二)网络课程建设发展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提高了网络教学的集成度
最初的课程网站建设多出于精品课程的申报需要,由各学校计算机专业老师或者软件公司参与课程开发。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标准,各网络课程差异很大。随着建设课程数量的增加,这样低效率、低水平的建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这就促使不少有先见的学校依靠专业的软件公司建设或者引入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后台管理模块,没有计算机编程能力的普通教师,也可以建立起自己课程的教学网站。对于学生而言,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平台也更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校园网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
校园网应用初期,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地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的互动很少,即使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单向知识传授为主。随着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网络课程的基础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也有质的飞跃。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生无需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也可以借助校园网开展自主的学习。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性教学结构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可以根据个体需要,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同时,课堂教学和课后的网上学习,借助校园网交互系统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网上答疑、电子举手、作业提交及网上批改等功能,和教师产生互动,更能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三、校园网的应用原则――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教育理论的考察
教育理论是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校园网应用于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都会在教育领域产生相应的变革,促进形式多样的教学原则的形成,为校园网应用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例如,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等应用能很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交互式的网络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符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等等。目前,影响校园网应用的教育理论主要有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下即根据这两种教育理论分别提出校园网的应用原则。
(一)人本主义理论下的应用原则
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凯利等,人本主义哲学是其基础。人本主义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得益于其理论核心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提出学习活动要围绕人去开展,目的是为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这个主要观点体现了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
按照人本主义理论,校园网应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人本主义更注重于人的具体需求,注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认为外部环境只是使人自我实现和充分发展的一种条件。建立校园网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校园网用户提供与其需要相关的共享资源和具体应用。不管是网络课程还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用户需求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校园网用户的体验结果和反馈意见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从实践到理论的原则。人本主义认为科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经验和描述具体方法之上的,因此,校园网的设计要提供大量的共享资源,建立适当的情景,通过用户自己的体会和实践,概括出对事物的一般原理,形成自己的具体看法。
人本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它过度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客观的科学知识本身,忽视了外部条件的限制和干扰,甚至否定客观条件对人的影响。针对这一局限,在校园网的具体应用中要注意掌握好尺度。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应用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卡茨(D.Katz)、科恩伯格(O.Kernberg)、维果斯基(Vogotsgy)、斯滕伯格(R.J.sternberg)等。关于对世界的认识,建构主义在承认世界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更强调的是人对世界的主观反应。人对世界认识的差异性源于自身不同的过往经历和积累的社会经验,表现出自主性。关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带有群体性特征,是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学习过程和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一样,会影响到个体的思维成果,表现出其情景性和协作学习特征。关于学习目标,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获得的主体,学习的目的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自己对事物性质和规律的认识,即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并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它强调学习的情景化设计,强调学习过程的会话和协作,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校园网的具体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校园网应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相对于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主的授课环境,校园网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包括个人定制内容、学习进度控制、学习习惯记录和反馈、学习效果自测等个性化内容。同一个网络课程,同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对不同的学生,其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程度各异,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2.情境性原则。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应该把学习与具体的情境结合在一起,通过有目的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应用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校园网环境下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动画视频、系统虚拟器等等都体现了学习的情境性。
3.社会性原则。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具备社会性。建构主义所认为的社会性,是指学习者虽然是获取知识的主体,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共同学习的其他个体,都会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学习结果。校园网应用应该提供观察他人的学习反应,并进行对话交流的机制和平台。校园网环境下的BBS、论坛、QQ群、分组学习等等都是社会性原则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万里鹏,等.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学科,2004(3)
关键词:军校学员 信息素质 校园网
1.引言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军革成为当今军事领域的最显著特征,给战斗力生成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信息技术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在未来的战场上,掌握丰富的信息知识、操纵数字化武器装备、具有信息决策与控制能力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将主宰战争的走向,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
面对这种信息战争发展的趋势,江总书记于2000年4月颁布了《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纲要》,为我军的指挥信息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此纲要的指导下,我军为实现电子对抗战,信息网络战需要的信息网络建设也开始踏上新的里程。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也是培养大批能适应未来信息网络战人才的地方。院校校园网作为我军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始在全军高等院校得到建设和广泛应用。我们大学于2012年给每一个学员宿舍配备了可以上军网的计算机,使学员在宿舍就能了解周围乃至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还可以下载软件、教案,看电影、听音乐等。如何利用校园网来提升学员的信息素质,而不单单只是将校园网当成放松娱乐的工具,是我们学员队干部需要思考的问题。
2.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作为军校学员,其信息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信息意识、熟练的信息技能、高尚的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在军校里一般只能在电子阅览室可以上互联网,上网相对不方便,信息比较闭塞,总体来说军校毕业学员和地方大学毕业生相比,信息素质较弱,还不能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信息意识不强
现代军人如果缺乏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无从产生强烈的信息需求,也不会有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在动力。从目前军校学员的总体情况来看,一部分学员没有从本质上认清新军革的重要意义,没有树立信息致胜观念,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意识不强;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靠教员讲授来获取信息,很少想到利用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来获取文献资料,学员们利用网络的主要活动是聊天、玩游戏、浏览娱乐新闻等等,很少利用网络来检索专业信息,专业期刊也只有高年级的学员为了写论文才去阅读,这说明他们尚未认识到信息时代掌握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新新信息、交流传递信息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2信息能力有限
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的搜集、分析与管理更为重要,制信息权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因此要求部队官兵必须有很强的观察力、判断力,掌握网上查询、搜索的技巧,具备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手段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整理、分析和管理。虽然军校学员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但部分学员在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时却存在诸多障碍,他们不熟悉检索系统,不了解数据库检索方法,不熟悉所在学科领域的主要信息源,不会运用好的检索策咯,不能很好地分析和评价文献信息等。比如在网络上常常不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找到了却不会用便捷的方式获取资料;或面对纷繁的信息难以迅速将其分类归纳、去粗取精、采摘有用的信息点。
2.3信息道德薄弱
目前,部分学员对信息活动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应恪守的道德准则不甚了解、不予重视,如,信息安全关系国家安全的观念、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和保密意识比较淡化,违反相关保密规定致使信息泄密的事件屡有发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网上背离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言行,侵犯他人隐私;不尊重知识产权,大量复制他人学术成果等。
3.利用校园网提高学员信息化素质
3.1营造信息素质生成的范围
一是树立现代的信息观念[2]。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军校学员,必须以未来战争为出发点,形成。信息就是战斗力、“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制胜因素”的信息价值观念,增加信息忧患意识,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在校园网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员使用计算机、校园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举办信息素质教育展览、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征文、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既能丰富军校军校学员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军校学员的信息意识。三是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介绍信息化战争的新动态、新趋势和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扩大军校学员的信息视野。
3.2建设优良的信息装备和场所
一是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3]。军队院校校园网建设和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校园网络,丰富信息资源。二是建设更多的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模拟训练场馆、模拟指挥中心等,为网络化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学员创造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拥有丰富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现代化的信息检索工具和具有丰富信息检索经验的人员,因此,图书馆在学员信息素质培养方面应起重要的作用。
3.3着重规划,扩大校园网的影响力
首先,按照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控制和调节网络信息的传递和;其次,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文化队伍,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规定,加强网上监控,及时清理不良信息和言论;三,加强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引导学员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上网的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其辨别、吸收和转化信息的能力。
4.小结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校园网已经成为军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军校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加强学员的信息化素质。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校园网已经成为军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在成为拓展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的同时,对传统的军校校园文化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而是要扬长避短,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和管理,着眼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员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信息化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增强学员信息化素质的手段和工具。
参考文献:
[1]徐华,等.影响我军信息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探析[J].中国军事教育,2005(2).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 藏书馆 大学图书馆 校园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图书馆日渐网络化和数字化,越来越多的师生习惯于从网上寻找信息或阅读电子文献。他们到馆次数和停留的时间日趋下降,甚至有些大型图书馆的每日到馆人数不到1000人。这不是图书馆办得不好,而是网络时代有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服务使得读者在家里上网就能得到所需资料,无需步入图书馆。这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是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必然结果。
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服务是多元化的,既可提供纸质印刷型资源服务,又可提供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服务,服务上更加主动,图书馆员不再仅仅是被动地管理资料,接受查询,他们必须主动积极地配合师生的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在网络服务、信息整合与检索等方面提供定向专题服务,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甚至家庭提供联网服务。这种服务将集中在图书馆的资料,分散到读者的检索终端,实现了服务模式由一馆一地馆藏服务向共享化的专家咨询服务模式转换。图书馆以馆藏、信息技术、网络服务和知识导航为主体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和体系。
一、网络环境下的新观念
新观念的第一个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到人”的服务形式,当读者习惯于网络化数字化获取资讯时,当读者要求“找什么有什么”时,继续像传统图书馆那样将其资源局限在自己的高楼里,要求读者必须“到我的地方,用我的资源、我的方法”来获取信息为服务形式时,肯定会使读者感到不满意。因此,将资源和服务推送到读者桌面、融合进读者学习研究活动中,必然成为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流形态。大学图书馆必须在资源组织、技术支持、服务方式、人员配备等方面能够做到这点,否则就对网络条件下的读者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校园网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办公室、宿舍、家里和野外现场都能像在图书馆一样使用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二、网络对图书馆传统服务形式带来的挑战
一般定义的图书馆从古代藏书楼发展到当今的现代化图书馆,其存在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藏为主”发展到“以用为主”,即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提供符合社会、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已经不仅可以从本地图书馆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他们借助Internet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快捷的传送手段,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网上数据库、网上期刊、网上图书以及网上各种其他信息资源具备纸质文献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网上资源的丰富度、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纸质出版物,大大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其次,网上资源具备纸质出版物无法具有的自动化搜索功能;再者网上资源的传播所受的限制比较小,通过网络容易获得很多个人和团体研究者的最新观点和研究心得。这些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用网上资源,给图书馆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图书馆界面临新的资源环境。
三、馆藏建设观念和理论的主要变化
传统的馆藏观念是以收藏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拥有”是其本质,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传统的馆藏建设主要是针对“藏书”的,即围绕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开展各项服务;网络环境下的虚拟馆藏建设是针对“读者”的,是以人为本,并根据读者需要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建设。
传统的馆藏建设中的藏书结构理论已经改变,传统的馆藏空间结构只有物理馆藏,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由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组成。随着印刷出版物价格的上涨、网上资源的海量化,使得“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做法根本无法实现,而网络环境下不再强调馆藏文献的程度,而是重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大学图书馆多年来传统的收藏、使用和服务模式,而且打破了图书馆彼此独立封闭的壁垒。由于打破了围墙障碍,没有了时空、地域和人数限制,信息获取更加直观和便捷,使得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面向社会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泉,实际上也是一个服务性的公益网站。这种服务对象的扩大和延伸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的公共平台上应加大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与校内计算机中心的联合,促进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工程的实施和校园信息网建设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计算机中心和图书馆任务迥异的格局。
随着图书馆网络化的不断加强和计算机中心资源服务导向的强化,通过联合可以突出它们共同作为大学学术信息中心的地位,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充分利用高校信息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1.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主要是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联合院系资料室、科研处、教务处、网络中心、档案馆、学报编辑部的全校性的文献保障体系。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以信息服务为目的,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统一进行信息资源采集,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建立统一的分类、编目规则。具体包括:使用统一的分类法、主题法,统一的信息标引深度,统一的信息著录格式等。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布局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保证,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在此前提下,图书馆和校园内各信息服务部门应分别对自己收藏信息在类型、学科、语种、数量及收藏重点和特色等方面进行调研,为今后的协调采购提供依据。根据信息时代读者对文献需求的特点,重新确定采购战略和目标。建立突出本校特色的、合理的信息资源布局。
3.建立统一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结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应当由传统型的信息服务和数字信息服务构成。而数字信息服务体系应当包括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和网上参考咨询平台,以传统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为依托,提供在线信息服务。根据师生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开展高效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建立信息网站,通过该网站给读者提供馆藏文献的查询、续借、预约、催还、新书通报、读者信箱、读者推荐等服务,以便读者利用信息资源。
4.信息服务主动化。变被动工作为主动询问和咨询服务;加强调查研究,为教学和科研做好文献订购工作;掌握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使服务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校园网开展信息服务,根据重点学科和专业设置及师生的信息需求,用链接的方式在主页上建立信息导航系统,使教研人员、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前沿和进展情况。并将图书馆重点学科建设的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重点学科的建设开展综合,从而弥补馆藏的不足。
5.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实现校园网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各信息服务部门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积极培训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网络设备维护人才,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当由“局外人”向“参与者”改变,利用专业知识和文献信息,直接介入教学、科研、生产、决策等活动,设立专门的学科馆员,直接参与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6.信息服务开放化。图书馆必须承担把零散文献中的信息汇总并使之系统化的工作,直接向读者提供筛选、加工、针对性强、专指度高、信息量大、系统化的文献信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服务设施直接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工作,同时服务对象立足于学校,服务于社会,加强校际协作,馆企合作,真正使图书馆成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信息服务的发源地。
五、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1.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有两种: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资源(包括印刷型信息资源和电子型信息资源);二是虚拟馆藏资源(包括共享资源、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等)。尽管图书馆网的设置内容十分丰富,但“馆际互借”、“远程借阅”等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栏目还有待开发,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师生服务,是目前信息咨询服务面临的一个问题。
2.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应引入全新的管理、服务机制,图书馆在继续存在着物理形态的文献收藏和馆舍设备的同时,其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却包括图书馆的物理“围墙”及在其中的活动而成为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优势,有计划、分层次地拓展信息服务范围和项目,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服务平台。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员不仅是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而且还是信息导航员和信息咨询专家,他们一方面联系信息源,一方面联系广大读者,成为信息需求的中介、纽带与桥梁。图书馆应注重信息咨询人才的培养,使他们熟练掌握获取现代信息资源的方法和能力。
4.读者信息意识、信息素质的培养。开展以以图书馆利用常识为主的新生入学教育,培养新生信息意识;开设以图书馆资源介绍、信息资源利用等为主的专题讲座;主动向大学生介绍本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及一些有助于增长知识才干的网站;开设《科技信息检索》必修课等,使他们熟练掌握利用图书馆的各种知识、技巧和方法,逐步加强和提高高校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
论文摘要:如何建设学习资源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学习资源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以便于及时检验所建资源的质量和效果。要把资源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研究解决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时建设好适用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作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工作会得到各个方面的极大关注。
教材的改进。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社会对其需求的变化,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教材的内容和形态也必须发生相适应的变化。教材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是衡量教材优劣的重要标准。优质的高等教育需要优秀的教材,优秀教材本质上是给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显然,在现代条件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即使就一门课程而言,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也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完成教学要求的全面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掌握这门课程优质的学习资源。
教材不一定都要求最新,但应具有各种各样的特色,使得能够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系科使用不同的教材。但是不同专业,常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教材要起一种引导作用,要强调应用意识和应用技巧,应特别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尽快建立起高校教材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科学客观的书评制度,建立一个完善的教材评价标准和办法,对一门教材的要求、意义和作用等等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力求做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要重视教学主体参与性,以及合理的版书等,重点在于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质量。进行多媒体教材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求、学习者状态来分析是否需要制作多媒体教材;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来设计多媒体教材。
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一堂课讲授的是否成功,多媒体教材的介入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正确估量多媒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应是无休止地“讲”,而应是采取一些紧扣教学目标的提示点拨,配合教材演示,“点”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忽略而与教学重点、难点紧密联系之处,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材演示过程中插入问题,提高学生心理上的参与,即使不要求学生回答,也能产生推动学习者思考的效果。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要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参照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特别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和规定,根据高校的实际和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要求,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开发标准,使数据库能够满足网络化、易检索、能共享、多媒体的要求。建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统管机构,负责全军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统一组织协调,确立信息资源建立机制,以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加大经费投入,使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专业人才:一要有计划地从高校或地方院校选拔专业人才;二要加强对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三要建立激励机制,解决专业人员的实际困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更好地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服务。
校园网建设。对校园网的建设做出整体规划。对于部门网站,要好好地整改或者是管理,可以重新设计,也可以修改,最基本的要求是可以起到方便地信息。对于信息管理与,希望能加大参与部门的数量。如有必要和相应的条件,成立相关的小组,小组成员应该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和网站建设知识。重新引入,或者重新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破以及由其推动的知识经济崛起,正在孕育和催发一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革命和新型人才培养。校园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注重其应用,使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新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信息化军事人才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树立综合集成的观念、突出信息化建设重点、提高实验室建设起点、增强实验室建设质量和效益,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新型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应避免小而全和实验室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购买必要多媒体和网络设施、先进实验配套管理设备和与教学实验息息相关的教学模拟软件,并尽可能的与其他实验室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学校实验设备总体档次和水平。
实验教学改革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跟随教师讲课的进度及思路,边上课边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开展网上教学和实验,将实验内容做成课件方便学生自学,实验讲义制作成电子版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答疑和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设备对软件进行学习,熟悉仿真软件后,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自行设计各种电路,仿真通过后可在实验台上将设计的电路实现;充分利用工作之余时间与其他教研室、部队院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吸收新技术,新思想,学习先进的实验教学及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处于不败之地。
网络课程体系规划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问题,消除教师对新信息技术的“抗拒”意识,让教师了解新信息技术,了解网络教学,并积极参与网络教学。。
建设网络教学,基础课程应注重科学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应更注重实践环节课程建设。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是否获得自身发展,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发展。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和课程进行评估,不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进行修正、调整,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学云. 多媒体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
[2]林秀曼,谢舒潇,陈毓超.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应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成人教育, 2006,(05)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1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Network Design
Han Liu
(Tianjin Zhong-De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Tianjin300074,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institutions.In college,due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mportance,people need urgent contact to high-spe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operations.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now have built a campus network,but it need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ality we need.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Campus network;Planning and Design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方展,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且这种信息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作为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急需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和使用。高职院校的网络建设主要分为几个点来进行考虑,主要是数据库、拓扑、联机处理等。
一、高职院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习惯,从本质上渗透着新的工作和生活思维的计算机网络将人们的看书看电视等一系列习惯改为了Web浏览,电子邮件,QQ系列,VOD,文件传输,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网络和虚拟学校,于是人们在学校里经历的也开始发生转变,很多学校设立了电子图书库,网络课程,网络邮箱等和计算机网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高职院校办学基础就是做好学生的技术教育以及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所以网络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设备和教学方式无论在数量上、结构上、使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得管理在复杂的同时也变得更加重要。
二、高职院校实现校园网运营的意义
高职校园网络建设,因为现在学校都需要以教学、资源整个、学科辐射为原则,对于校园网的使用进行妥善管理。这种网络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是否能够进行完美教学的依据之一。
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是应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根据高职院校实际需求,是利用后台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手段将所有数据分析汇总,并通过直观的表达方法,显示在学生的面前,这对于学生了解学校动态的意义也很重要。
三、高职院校需要实现的设计模型以及特征
高职院校需要实现的网络技术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些问题。
(一)数据仓库。
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它以关系数据库、并行处理、快速发展的分布式技术为基础,用于解决信息丰富但有用数据较为匮乏的问题。它对存放于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擅长于对海量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提供有效的数据访问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所需的信息。
(二)联机分析处理
OLAP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者执行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的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三)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集中识别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它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包括机器学习、数理统计、神经网络、数据库、模式识别、粗糙集、模糊数学等相关技术。
(四)IP地址资源的使用
IP地址是互联网和网站上的相关设备,地址,由互联网数字委员会决心确保其在世界上唯一指定。在今天的互联网IPv4技术,到2010年的IP地址资源,几乎枯竭IPv6技术之前,我们需要IP地址资源的合理使用。当一个应用程序建立一个网络IP地址,必须合理地划分为子网,每个子网的IP地址,应合理使用,就必须满足今天的需求,而且为未来的网络需要,以便有足够的扩展的各种类型的连接到互联网服务器。
(五)对网络的首选技术
目前,可用于校园LAN技术使用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令牌环,光纤分布式数据介面和ATM。
(六)数据库系统
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中,其基本的网络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运行模式的设计都要从数据安全性、完整性设计、操作便利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以及系统的扩展性、兼容性等各方面来考虑。
四、小结
实现科学的现代校园网络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如何进一步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处理,建立面向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这种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些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最终将对高校管理的发展产生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