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听课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

第1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第2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文预习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高中语文的预习环节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一、预习的概述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语文课的预习有全册预习、单元预习和单篇预习。对于单篇预习,就是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疑难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根据预习要有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功效性的要求,掌握“通读、查划、思考、比较、联系、摘录”这些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②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自己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③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自学。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④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高中语文的预习的策略

1、读。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如,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标注的字、词有的可以在读文过程中解决,有的可以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果这时你再来读几遍课文,你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2、查。

高中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地方的同学因为方言或者不够重视此方面内容的缘故,语文考试的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查包括查字典、查词典、查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和“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你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如,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也可以读完一遍后一起查。不理解的词,在读完一遍课文后查,这样有助于理解课文。当然,不同的文章预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3、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4、做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那么怎么做预习笔记呢?

第3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75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加强背诵,就可以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并不算错,但是也并不全面,基本的背诵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多依赖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单纯的背诵记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异常活跃、表达能力好、有一定鉴赏水平的时期,语文学科教学带给学生的不能只局限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滋养学生终身。从宏观角度看,语文教学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是否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感悟。从小的角度看,学好语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重点还是利用好课堂教学的45分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这些方面的训练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熟记每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特点,更重要的是指导怎样进行课文阅读和练习,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引发自己和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要学会听课,因为语文成绩的高低往往与课堂45分钟时间内的听课状态成正比,学会听课,语文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会听课的关键是做到眼、耳、手、脑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眼睛要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书写的板书,捕捉教师的微表情和肢体动作;注意力要集中,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听出教师的教学重点;手也要勤于做笔记,把教师讲到的课文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脑子要飞快地转动,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根据教师的讲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在听课过程中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能记忆和巩固这些语文知识,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单纯靠死记硬背只能维持短时的记忆,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毫无帮助。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教学实践证明,一般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是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回答教师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让学生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路始终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语文学习当中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主观意愿,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增长智慧,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要鼓励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以积极愉快的心态投身到语文学习中。继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资料、阅读文章、提出疑惑并且最终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

三、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并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班内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的不同,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问题的一步步引导下理解文章的脉络,捕捉其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帮助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评价和质疑,开展探究性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它有着极强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的美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相信经过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蓝卫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俪人:教师,2014(11).

[2] 尹春燕.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0).

第4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预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学习模式,也是课改中所提倡的。在自主学习中,预习十分重要。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得学生为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是一个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对新的知识与现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一个主动求知过程。

一、对高中生语文预习现状的思考

1.预习方式单调

因为高考的压力,很多高中生都是“时刻为考试而准备”,进而影响到他们没有将更多的心思去思考如何才能够使得自己的预习更有效,在预习语文时通常只是采取纯读的方式,而且很多学生读课文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进行过思考。这样的预习方式如何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呢?

2.预习没有针对性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学生的预习定下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制定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如果教材没有变,那么就可以完全采用以前的教学思路来为学生定下预习目标。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足够的学习自主性,只是按惯性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并且认为教师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不用认真预习,因此没有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3.对预习没有有效的检查监督手段

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所有高中学习与教学几乎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预习也不例外。因此,很多教师喜欢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却很少进行检查,他们将预习与课堂教学完全分割开来,这就使得学生没有预习的压力,预习不能深入,而只是解决一些较为肤浅的简单问题。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诱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预习效果;教师又不能够给出一个有效的检查手段来进行监督,最终就造成了学生预习时的无所适从。

二、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预习效果的策略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良好的预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出足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没有良好的预习作为基础,而想通过其他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显得更加困难。如果能够处理好预习环节,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鱼得水,学习效果有效提高。

1.重视学生的预习反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有兴趣的人会主动进行预习。预习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预习缺乏兴趣。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整篇课文初知概貌。我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从这两方面入手,培养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情,让他们能够看到预习所能够带来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黑板报、早读课等方式对预习的作用进行宣传。同时,还必须要在每节课上花一定时间,或者采取特殊的方式来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并要能够善于发现正面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正面典型的表扬,来激发学生们的预习兴趣,保护好学生们的预习兴趣。

利用竞争机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评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几分钟的“知识竞赛”,为学生们交流自己的预习经验提供机会,使得他们的预习更加灵动和充满活力。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让他们以笔记为基点来交流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和收获,并定期对他们的预习笔记进行检查,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学不会与不会学的地方,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让学生学会预习时多方质疑,减少盲点

阅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预习也是如此,而且这两者的方法应该是相互结合,多种方法同步使用,而并非决然分开。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初读中进行感知,抓住全文重点。在预习的初读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题材、知识的不同类型,抓住其中的重点,进而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在布置预习初读时,布置这样的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探讨解决:①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②题目“故都的秋”都点明了什么内容?③这篇散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④作者笔下的秋体现出了作者哪些情感?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预习,将有助于他们掌握这篇散文的重点。

细读中进行深究,理解全文大意。通过深读学生能够对文章大概有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圈划批注的方法领悟课文的深刻含义。例如在《蜀相》这首诗中“寻”“泪”这两个字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通过对这首诗的细读、理解,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够知道:整首诗词的情感都浓缩在“寻”“泪”中,这两个字表现出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诸葛亮和像作者本人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竟的惋惜之情。

3.预习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中学生需要自己摸索、动脑思考、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为学生们提供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预习就是这样的机会。要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学完成课题的分析、生字词的学习、内容的把握、中心的感知等内容,并且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应该不断地为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主攻方向,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知识。

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语文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预习;而且还要给予他们提出问题、看法和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发现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对那些在预习时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提问题时,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促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慎桢.高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初探[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12):10―11.

第5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1高中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堂是一个教师教课、学生听课的场所,而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以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听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尽最大努力传授书本知识之余,就是向学生提问,听学生回答。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阻碍了社会发展,而且扭曲了师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转变教学理念,成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新课标要求,教学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在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基本理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此,由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答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在讲授诗词鉴赏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不对诗词大意进行解释,而是以一个词来诠释整篇诗词,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自己组织语言描述场景。例如在鉴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以“无奈”一词诠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诗词场景进行描述,之后,教师再对学生描述的各式各样的场景进行点评。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诗词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老师依据教学辅导书,对每篇课文的体裁、作者、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进行介绍,之后以教师为主熟读课文。整个教学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教学效果很差。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创新、运用新式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对此,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学方法不断被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活动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的方式,促进高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如辩论会、读书会、演讲会以及参观活动、调查活动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多人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侧重地发挥高中语文相关课程的主题,有效组织学生合理进行活动,以活动促进学习,以学习完成活动。如此,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而且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实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景观进行游览,古代遗迹或者是现代化建筑都可以,在游览的同时,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对游览地点的相关事物进行解说,尤其是那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背景介绍。这样,游览的景物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游览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拟题目写观后感或者游览笔记,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写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和想象力,更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3高中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无非是讲台、黑板、粉笔,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之后用粉笔把板书和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写在黑板上。如此的教学手段难免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后来随着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录音机、投影仪逐渐被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但由于两者的单一性,使得它们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也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如此情况,引入新式教学设备,运用新式教学手段,成为高中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合理地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成为有效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完成新时期课程标准的重中之重。具体实践如,在学习《阿房宫赋》的时候,教室用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短片,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头脑中形成一个形象具体的历史场面。这样,不仅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可以轻松省力,而且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做到教学轻松有效。

第6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状 出路

我不敢妄言我县语文教学现状如何,先研究我校现状。我从2004年进入长沙县七中任教语文,担任了9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带过四届毕业班,考试成绩多次获得全县普高第一、二名0。我上过三次市级示范性学校优秀课,参加过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二等奖,并被评为“优秀实验组长”,对我县、我校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利现状和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有所了解。为了搞好语文教学工作,我也想了一些对策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近两年也对山东“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了一些模仿和探讨,但感觉不是很理想。在北京已经将语文高考分值提到180分,湖南也准备行动之际,我想谈谈个人的感受和经验,以供参考:

1 高中语文教学不利现状

近几年,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要求打破原来的“填鸭式”、“题海式”、“照本宣科式”等生硬教学模式,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教学形式,一方面又苦于找不到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模式试试,那种理念学学,今天有上级检查听课则践行一下流行的新理念新搞法,明天没检查又回到“解放前”,没有思想没有灵魂随心所欲者甚多,应试教育还是那些招数,事实上出点成绩也还蛮有效。学生中忽视语文、不爱好语文的现象也很严重。

1.1 目前,学生轻视语文这一学科的现象很严重。轻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厚积薄发,非一日之功,无法立竿见影,所以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语文被他们打入了“冷宫”。尤其高二分文理后,语文更容易被边缘化,高二第二学期要搞学考,语文有将近一个月时间是完全忽略的学科。

1.2 学生有明显的投机取巧心理。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很聪明”、“我靠运气”的心理,寄希望于高考考场里“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1.3 学生无预习意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高中的课文大多篇幅长、内容深,教师备课都需要反复研读教材,学生如果没有预习,课堂上又没太多时间让学生慢慢地反复地阅读课文,所以上课时有的学生基本上是不知所云;有的学生即使比较认真也只是机械地听讲、记录,而未能充分思考、吸收;尽管有的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密密麻麻地记,脑袋里却可能一片空白。学习的内因没有调动起来,总是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很难提高。

1.4 学生无动手动口意识,课堂沉寂。高中语文的课堂,有的鲜闻学生的读书声,老师更愿意自己讲授——满堂灌;学生尤其部分男生不愿或不敢或不能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迫不得已开口,也是磨蹭许久,支支吾吾词不达意。课堂上无纸无笔,不肯或不会做笔记,更遑论思维活跃、积极思考了。

1.5 课后无复习、总结意识,无知识积累。高中语文的课后作业一般是卷子、作文、抄写,少有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提高的,因而学生也不会主动去复习和归纳知识,基本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内容左耳入右耳出。

1.6 教师苦于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但又无法突破瓶颈,渴望有效的解决途径。语文教师因为工作量大,而且成效甚微而叫苦不迭,课改呼声很高,课改意识强烈,但鲜有找到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具备了推广实施有效教学的心理基础。

对有效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浓厚兴趣,但也疑虑重重。主要是质疑其操作性。①学案的适用性。学案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即使我们能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学案,但如何用来适合我们本校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仍是个未知数。②学案的编制需要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也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第一轮的备课,如何协调分工合作,仍在摸索。③学案的使用情况如何督查。如果是每天都要批改两个班学生的学案作业,再加上大作文和每周随笔,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将倍增。④小组合作模式如何真正作用到差生,避免课堂只少部分人热闹,大部分学生置身事外的困境。⑤高中课堂一贯沉闷,即使优秀生也未必是活跃的,有领导能力的,而有表现欲的往往是学困生,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 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2.1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收获,因此,一定要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办法是很多的,包括课堂激趣、鼓励表彰、个别谈话、家校交流,让同学们充分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的趣味和功用,感受学习的进步和收获带来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然效果就会不一般。

2.2 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调动全班。高效课堂固然存在模式化的弊端,但是通过巧设情境调动所有学生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分组竞争和团队合作是有效的,课堂讨论和黑板展示是有益的,及时鼓励和阶段总结是必须的。多媒体的运用是调动学生的有效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情境,丰富他们的视听,改变课堂的沉闷乏味局面,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等等,这是改换学生“口味”的调味剂,事实上,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到语文课学生就翘首期盼上电教课。

第7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一、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考。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把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熟悉,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熟悉,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quot;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要害的字、词、句,注重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要害,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只有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把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要害的一环。

但是有的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校(补习学校)"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所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不专心听课,两个小时家教补不过来。

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一课一课按照老师的要求, 课前预习,课后反复朗读,主要课文熟练到能背诵的地步,就一定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要害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二、听课方法

上面我们谈了谈听课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听课的方法。

1.听视并用法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重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熟悉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把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聚精会神,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第8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高中三年是学生自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水平最高的阶段。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大而言之,语文学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到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感觉、经验和领悟。小而言之,随着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学好语文也成了重头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重点在我们的课堂,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学生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小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空间。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教学任务的繁重、时间的紧迫,却往往使讨论开展了却又草草收场。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弱的学生可能根本就还没进入状态,能力强的讨论也不深刻充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真正的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设置高素质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授之以渔,在充足的时间互相聆听,探讨得到最终结论,这种真正的讨论参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文课堂上的研讨不同于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教师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肯定他们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三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所以,学生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边听边思,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第9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课堂的顺利实施,关键还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如果学生未进行课前的预习,那么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便无法有效的实施。因此,做好高中语文的预习工作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语文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预习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把预习上课复习作业阶段复习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简化为上课作业两个环节。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习的听讲必然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和效果。学生课前如果没有进行预习的话,听课就会变得很被动,课堂上会显得很紧张。这时,他们既要听讲,又要做笔记,对于什么是重点,哪些又是难点根本无暇顾及,更别提什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了。分组讨论时,他们也只能充当“旁听生”,无法积极参与讨论,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久而久之便产生消极的思想与情绪,对语文学习也便逐渐失去了兴趣。足见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好了,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自我解决字词的读音,简易语句的含义等问题,自己弄懂、掌握的知识其实是更不容易忘记。而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预习的时候做好记号,在课堂上便可提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经过与同学讨论和老师点拨而得出的答案,让人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这样的话,学生听起课来就主动了,听课也变得有针对性了,他们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以便更好的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跃,让人受益终生。

二,预习的步骤与方法

对于预习,相信每位教师都会进行强调,可能更多的只是告知同学们预习哪篇课文。而对于如何去预习此文,需要预习哪些内容,却很少给出指导。这也就造成学生预习时只是简单的看一遍文章便了了。其实,预习也是有章可循的,有一定的步骤与方法的。

首先,总览本单元提示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提示内容,学生可了解到本单元文章的体裁,以及此类体裁的文章在理解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样的话,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便可顺着这些要求去理解,欣赏课文,也能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进行思考问题。做到目标明确,从而少走些弯路,以免盲目预习。长此训练,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独立阅读、鉴赏文本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预习单元提示时,要了解体裁。如学习小说单元时,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品析语言与细节。学习诗歌单元时,则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同时还要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其次,初探课文,掌握基本知识。

首先,审题目,题目是文章的文眼,透过文眼学生可以抢先了解文章大致要写的内容。题目蕴含丰富,它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反映作者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便是初读文本,这时学生手旁应备好一本《现代汉语字典》,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偏僻的生字,陌生的字音,要养成随手查找字典的好习惯,通过预习,自己牢固的掌握此项内容。

同时,在初览课文时,学生手中还需拿支笔进行圈点,勾画。主要是画出一些表明观点,表达情感的语句,勾划出一些自己能够自主理解的语句等。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则做标识,留待课堂与同学与老师共同探讨。

查阅资料,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观念、写作风格以及文本创作的背景,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最后,再探课文,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