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较多,其中采用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实际活动中去直观感受、观察实践。社会调查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在实践基础上从搜集直观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的认识过程,就是调查的过程。
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填写后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老师打分和学生评分三部分组成。交流汇报中,参加汇报会的课程组教师和各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打分,分别汇总平均后得到教师评分成绩和学生评分成绩。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程序和相关知识,通过大量实例的训练和学生课外实践,使学生了解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至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为学生能够实际完成调查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问卷、访谈、文献、实验法的操作流程和适用范围,掌握抽样的方法和具体操作,了解基本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有选择合适的调查课题和设计科学可行的调查方案的能力;能够根据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收集资料方法和抽样方法;能够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能够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3.职业素养目标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完善的职业价值伦理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服务对象负责的职业操守。
二、设计思路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还遵循比较固定的程序。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紧紧围绕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这五个阶段安排学习内容。
1.以实际社会调查工作为引导,围绕工作任务,按模块设计教学内容
围绕实际的社会调查工作,结合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将一般程序的五个阶段总结成三个学习模块(如图1所示):认识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每个模块中划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按模块分任务设计实践教学。
2.按照社会调查的操作程序,学生分小组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
为确保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课程采取“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做操作对象,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从选择调查主题——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调查实施——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不同阶段,随课堂进度完成不同的任务(见图2),操作训练与学习内容同步,先训练后学习,在实践中发现学习内容,在学习中检验实践效果。三、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课内项目(围绕
任务提交的书面作业和课堂展示)、课堂参与程度,比例为1∶4∶1,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和对于社会调查不同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重点内容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效果
在选题阶段,每个组围绕着身边现象,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选择的题目多是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如饭堂满意度调查、阅读兴趣调查、大学生网购现象调查等,小部分学生针对市民开展调查,如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状况调查。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是完成作业的情况看,学生普遍认可该种教学方式,学习知识较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我们选择了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在学校门口集合,分别去了代表中式餐馆的百年老店刘长兴和代表西式餐馆的肯德基、麦当劳做社会调查。开始,餐馆的服务员并不欢迎我们,在刘长兴店甚至被餐馆里的服务员给赶了出来,这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多了。当我们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麦当劳的时候,服务员开始也不同意我们进行采访,也许是看我们几个小朋友很执著,又因为那天天气非常的冷,餐馆里就餐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我们一再的恳求下,服务员终于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这可是他们餐馆第一次接受小朋友的采访呀!)。我们这时心里有一种胜利的喜悦,一种成功的骄傲,我们终于迈出了社会调查实践的第一步,而且这全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全没有顾得上冻得通红的小手,就和服务员阿姨聊了起来,服务员先将我们安顿下来,又给我们每人端来一杯热水,这才回答起我们的问题。这时我们心理热乎乎的了,有一种被别人尊重的感觉。在这之前父母就曾告诫我们外出做社会调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开始我们还认为是父母看不起我们,你们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就办不到?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衷。。。。。。
社会调查工作结束,我们就开始赶紧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就调查什么样的人群、什么内容等一一商量,并用电脑设计打印出来,分发到我们组组员手里,在学校请班主任王老师帮助在其他年级共选择了3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附件。)开始,我们认为调查完了,我们社会调查的课题也就结束了。可哪里知道,这只是要做的一部分工作,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将调查的结果统计出来,并做文字处理后写出结论。当时我们一听吓了一大跳,原来做社会调查课题那么复杂,那么烦琐。我们都有些泄气了。这时,王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泄气,并教会我们一些统计的方法,(比如筛选、对比等)。我们又重新鼓舞起士气,赶紧投入到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统计之中。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将所有的调查问卷一一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用电脑做出统计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统计结果表明:在我们所选的调查人群中,高、中、低年级同学各占1/3,男女生的比例也接近一半,同学们之所以能够接受西式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口味比我们中式餐饮的口味要新颖一些,其次是在外出或节假日与父母共同享用,再就是在考试成绩较好或过生日的时候,父母或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会带我们去享用一下,做为对我们一次奖赏或是庆祝。但对于我们每天在家或在学校里多数时间仍然享用的是我们的中式餐饮而言,我们同学们还是喜欢中式餐饮,有时父母在带我们外出吃一些好吃的中式菜肴后,我们同学们有时还在一起相互交流,特别是在今年元旦的庆祝联欢会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在家动手每人做一道菜,最后大多数同学带到学校的仍然是中式菜肴多余西式菜肴,而且受同学们欢迎的仍然是中式菜肴。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我们还利用电脑进行网上查资料,了解中西餐饮食文化各自的特点,我们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我国有菜系(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鲁菜、赣菜、闽菜、徽菜),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并且各自菜系里都有自己菜系的看家本领。有些菜系的名字如果不是通过这次查资料,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呢!比如:徽菜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另外我们还听说或吃过上海菜、天津菜、潮州菜、淮扬菜等等。我们曾经也思考过我们国家有那么多菜系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象西式快餐那样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开那么多的连锁店,并让在世界五湖四海所有外国的朋友们都喜欢我们中国的各种菜肴,就象现在人们预计在21世纪将是“汉”字的世界一样,人们为能够吃上中国菜肴并宣传中国菜肴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次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使我们学到了在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社会知识,增长了见识。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并不是像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我们要尊重父母给我们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而不能由着自己的个性来。以后在遇到任何事情,均要先思考,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做好全面的、充分的分析和准备,分析事情可能发生的两个方面,好的形势要分析清楚,坏的趋势同样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分析问题感到有困难时要请教父母,请他们为我们把关,毕竟父母比我们更能了解社会。同时在学校里我们要学好文化知识,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急于处理或了却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前进和进步,才能在锻炼中健康成长。
一次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收获和快乐,它的意义远比社会实践本身所赋予的要求,我们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条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和知识。
附件:
关于“中西餐饮食文化”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收回调查问 卷135份,调查有效问卷率达100%。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
?
你在学校是属于哪个年级
低年级 33%
中年级 33%
高年级 33%
?
你的性别
男 52%
女 48%
?
你爸爸的职业
干部 64%
外企职员 11%
下岗工人 0
其他 25%
?
你妈妈的职业
干部 36%
外企职员 38%
下岗工人 0
其他 27%
?
你在什么情况下享用快餐
考试成绩好 40%
外出游玩 51%
节假日
?
你认为西式快餐吸引你在什么地方
口味 62%
营养 22%
快餐中随增的礼物 16%
?
你在过生日的时候是否选择西式快餐
是 40%
否 20%
随意 40%
?
你多长时间享用一次西式快餐
每月一次 11%
每半月一次 11%
不定期 78%
?
你去吃快餐是否有宣传活动
是 18%
否 24%
其他原因 58%
?
你了解宣传活动的途径
电视 56%
报纸或其他 18%
同学处 27%
?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工作任务;解构;重构
《社会调查方法》是有效地获取社会信息、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有力工具,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书面作业、技能考试等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增强学生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一、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藏在每个工作任务之中。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工作任务驱动下,在探索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所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程定位要准确,要以社区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设计课程,实现个人成长和岗位需要的双重目标;二是按社区行业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原有的知识体系,依据社区工作任务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三是课程实施的操作性要强,学生学习过程以完成社区工作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四是课程实践任务要符合课程要求,严把实践环节,确保课程实践的效果。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解构与内容重构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三、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区合作的新型关系,搭建课程实践的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与街道、社区签订正式实习协议,安排该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就《社会调查方法》而言,学生作为方案设计者、调查员、数据录入员、资料分析员和报告撰写者,可以帮助社区完成各项调查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工作能有效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升社区工作实效。
2.采取小组式学习法,提升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根据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数量和类别,将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5人,分组时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搭配。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社区调查工作任务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主动选择适合的调查任务,并制订调查任务实施方案。再次,为了避免在小组式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包办所有工作任务或者有些队员坐收渔翁之利、置身事外,教师可以将小组内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轮流定为主访员、次访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并加强协调、监控,确保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3.采取联合督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协调、推动和评估。为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大力加强实践督导工作。而传统的实践督导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学院督导和社区督导。笔者认为,由社区专业与社区行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课程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学院督导实行“项目督导”,主要负责联合实践项目的规划、联络、协调、过程监督与总结评估;社区督导则负责“职责督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工作安排、社区环境适应、社区调查的程序指导与调查实效鉴定。
4.引入能力本位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表现给予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评估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质量要高,调查报告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符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点;再次,组织小组展示和答辩,每个小组成员按工作任务进行总结陈述,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等与大家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给予互评。
总之,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社会调查方法》的课程设计,彻底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和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获得社区调查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培养了学生学习创新、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了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青年记者》:请问您对媒体的民调实践有哪些忠告和建议?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无冕之王”的媒体,在民意调查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在舆论监督和推进中国社会和政治文明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媒体调查应注意其客观性、科学性,样本选取要采取随机方法,得出结论的时候要谨慎,避免媒体的话语霸权。
要想得到一个科学的结果,最重要的还是方法。我们写调查报告,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交待方法,说明你的研究结果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在科学性上尚有哪些不足。
社会学的统计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个是叙述统计,回答是什么;一个是推理统计,回答为什么。统计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可能不一样。分子、分母稍微改变一下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比如说,抽样的调查方法,它就涉及一个“总体”的概念,在什么架构下确定的总体,样本研究结果只能适用该架构下的总体,而不能向其他人口推广。样本抽取的总体不能局限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层面,而是要有代表性,有全面性。现在,随机抽样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统计方法。
拿破仑一世说:“一个记者是一个埋怨者,一个批评者,一个劝告给予者,一个君主摄政者,一个民族导师。四个有敌意的记者比一千万刺刀更让人害怕。”媒体人肩负使命,要好自为之。
袁岳:不会对专业调查形成冲击
《青年记者》:报纸介入社会调查,您认为会不会对一些专业调查公司构成冲击?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基本不会,全球有不少媒体介入社会调查,还没有任何一个在规模与方法创新上对专业机构形成真正的冲击,实际上他们最后都要借助于和专业调查结构的合作才能维持下去。因为,任何一个媒体在方法的投入与专业话题的覆盖性上,都是无法与专业调查机构相匹敌的。
《青年记者》:您认为当前报纸的社会调查存在哪些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当前,我国的舆情调查机构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政府型”。是指政府部门下设的调查单位,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信息的一个直接渠道。1987年国家体改委成立了中国社会调查系统,为制定中央改革的方针进行事先探测和事后效果评估。两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有关决议,国家统计局组织在全国统计系统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截至2006年8月,全国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及副省级城市统计局成立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不少都配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累计完成调查项目近1000项。③
二、“商业型”。是指走市场化道路、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市场调查和研究公司。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他们的调查方法日益科学,其业务范围已从起步时单一的数据采集扩展到营销和咨询服务。尽管他们以服务于特定客户的市场调查为主业,但也会适时组织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民意调查,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商业型调查机构又包括本土和涉外(合资与外资)两种情况。本土调查公司中比较典型的是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大陆首家社会调查机构―――中国社会调查所。涉外调查机构中让人耳熟能详的无疑是最早抢滩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盖洛普和尼尔森。
三、“媒体自办型”。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媒体自办的受众调查和研究部门,目的是了解受众需求、把握传播效果,帮助媒体自身改善内容制作的质量,同时为广告主提供广告投放的依据。但是这类机构中有不少已与所属媒体脱钩,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比较典型的是成立于1995年、以收视率调查起家的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另一类是媒体自办的社会调查机构,是与精确新闻学和民意调查报道的兴起相伴而生的。1993年,《中国青年报》率先成立了“社会调查中心”,开展广泛的读者调查和民意调查,并在该报上开设调查专版。时至今日,国内数十家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地推出五花八门的各类民意调查报道,其中固然有不少调查是委托专业公司做的,但媒体自行组织的调查最为多见。
四、“学院型”。即高校或科研院所成立的研究性的舆情调查机构。其中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等是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同类研究机构。2006年9月,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正式成立。10月11日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消息刚刚,该中心连夜对上海市民进行了一项电话调查,了解市民对全会的认识和看法。中心负责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介绍,中心的建设主要服务于两个目的:一是测定新闻传播效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二是把握社情民意,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综观我国各类调查机构的发展和竞争态势,笔者认为“学院型”舆情调查机构存在着诸多优势,主要体现为:一、品牌美誉度高。从事社会调查的人都知道,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是决定调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公众心理来说,人们对于不同类型的调查机构的信任度是不同的,对于知名与信用良好的品牌有更高的配合度。在美国,有些公民以被盖洛普抽中访问为荣幸。美国著名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at ionalOpinion ResearchCenter)本是一个独立的社团法人组织,却将总部设在芝加哥大学,该中心后来成为高质量调查和公信力的代名词,恐怕与芝大的品牌效应不无关系。在我国,高校在公众心中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少有政治或商业色彩,因而更容易获得公众的好感和信任。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所做的关于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电话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不少上海市民在受访时坦言,正因为访员在电话中自报家门是“复旦”的,他们才没有立即挂断电话,对调查的内容也表示欢迎。
二、人才集中。舆情调查,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科学,与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传播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关系紧密,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实证、量化的研究方法,因而从事舆情调查的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绝非人人都能胜任。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2004年底,湖南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成立时,给中心揭牌的不是政府要员,而是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柯惠新教授。另外,当前各类调查机构的访问人员主要由大学生来担任,这在高校也是现成的资源。不少大学生还来自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科系,修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富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热情。
三、客观中立。舆情调查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特色,对公共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负责调查的机构必须确保调查是在理性和客观的情况下进行,反映普罗大众对重要事件或政策的真实意见和感受。众所周知,高校组织的调查研究少了一份功利心,而多了一份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会把自己主持的“五大城市非典舆情调查”称作“一种历史的记录”。④政府统计部门自办舆情调查,其用心固然是良好的,但毕竟有“一手调查、一手决策、缺乏监督”⑤之嫌。新闻媒体在进行舆情调查报道时,偶尔也难免受利益驱动。商业性的市场调查公司更加鱼龙混杂,借舆情调查之名行商业推销之实者不在少数。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相比其他调查机构,高校的舆情调查机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我国尚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同时又要看到,舆情调查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基本是从西方特别是美国引进来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避免走一些弯路。
第一,打破学科界限,建成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国外的同类研究机构中,以问题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是被普遍采用的研究方式,因为学术界普遍认识到,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许多复杂紧迫的现实问题,无法通过任何单一的学科得到解决。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一个面向全校的跨学科调查研究中心(Surv eyRese archCenter),绝大多数是独立的,不从属于任何学院,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调查研究中心直接受该校分管研究的副校长领导,斯坦福大学的定量社会研究所直接向该校研究与研究生政策办公室(Of ficeofRese archandGraduatePol icy)负责。这些中心利用所在的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背景,召集和聘请来自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统计学等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教师和研究生担任兼职研究人员。不同学科的人相聚一地,刺激了新的调查方法的产生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提高中心设备的利用率,拓展服务范围。舆情调查中心建设是一个耗资巨大的项目,光是调查设备和软件就需要几十万的经费投入,因而不管最初由哪个学科发起成立或者挂靠哪个院系,都不应该成为该学科的专有领地,而应该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资源,以便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也是国外同类机构的普遍做法。在美国,一般每所大学都设有一至两个调查研究中心,这些中心除了自身承接和实施研究项目外,还面向全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开放,协助各学科的教师和学生设计和实施他们的调查研究计划,鼓励他们使用中心的设施,并在研究设计、抽样、工具开发、数据汇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且对以上服务仅收取一点成本费用。在我国,定量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但苦于设备的落后和方法的粗糙,很多研究计划无法真正地施展。不少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需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但因为个人力量的单薄和对定量研究的不擅长,最终不了了之。高校的舆情调查中心可以尝试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填补这方面需求的空缺,同时开展定期的教学和培训,推动实证的、量化的研究方法在我国学术界的应用。
第三,重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创新,将调查方法论本身作为一门研究领域进行研究和推进。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舆情调查从调查方式上经历了面对面调查―电话调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的发展过程。如今这4种调查方法同时并存,而尤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最为实用和流行。随着我国电话、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单就调查的技术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太大,国际上广为流行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也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得到了开发和应用,而我们的薄弱之处恰恰在于对调查方法论(surv ey methodolo gy)本身的研究。调查方法论是指探究调查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研究领域,国外的同类研究机构在这方面着力最多,研究成果也可谓多如牛毛。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柯惠新教授在十多年前访问美国时就发现他们对调查中每个步骤、每一细节的研究都做得十分深入,特别是一些现代统计方法的应用。我国高校舆情调查机构要与国际同行开展对话和交流,必须把调查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摆到战略的高度,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参与跨国比较调查项目,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调查。
第四,树立品牌性调查项目,寻求基金会等外部支持。相比校外的同类机构,我国高校的舆情调查中心如果说有什么明显的弱势,那应该就是经费来源的问题。舆情调查的成本一般都比较高,做一次普通的调查,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况且那些最有价值、能够树立起品牌的调查项目往往是大型的长期跟踪调查项目,由于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也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获得资金资助尤其困难。再加上舆情调查机构不同于大学的院系,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需要通过承接各类项目自筹经费。在美国,各类基金会是大学研究机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费来源。成立于1992年的普林斯顿大学调查研究中心(SRC)长期得到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的资助,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所开展的“综合社会调查(General Social Survey)”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迄今为止所支持的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本论文得到复旦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注释:①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第9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寻找与媒介和市场的最佳接合点―――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载袁军、龙耘、韩运荣:《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者访谈》第175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③国家统计局:《我局对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有关提案进行答复》,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年10月26日
社会调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这里只介绍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来划分的三种类型。
一、全体调查。也叫普遍调查,就是对所要调查的全体对象没有遗漏地逐个调查。全体调查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凡是对调查的对象作普遍的调查,都叫全体调查。但一般是指全国性的调查,如人口普查。全体调查范围广,耗资大,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个人和单位无法承担,一般是由政府主持。
二、抽样调查。即从调查总体中选出若干样本作调查,然后把样本调查的结果推及总体。
抽样调查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或偶然遇到的个案进行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是无法知道它的代表性,因此从这样的样本调查中获得的资料,只能作为研究总体的参考,不能推及总体。真正科学的研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随机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简单随机抽样法。就是把调查总体的名单或名单编号放在一起,用抽签方法,任意选取若干个案作为样本。这种选择方法使每一个个案被选中的机会相同。如我们从5,000个个案中选500个作为样本,那么每个个案被选取的机会是10%。用抽签的方法不可能把500个样本单位一次抽齐,为使每个个案被抽中的机会相同,可以把被抽中的样本单位放回去再抽。遇到大样本采取抽签方法是很不方便的,一般是利用随机号码表(也叫乱数表,现在出版的统计学书中都把它当作附录放在后面)进行抽样。方法是把全部抽样单位编成号码,然后在号码表中任意找出一个号码,按顺序选取需要数目的个案。
第二,系统抽样法。这种方法是把总体中的全部个案排列起来,并按抽样间距分成若干段,然后在每一段中抽取一个个案。例如,总体为5,000,样本为500,抽样间距为10。根据这个间距,我们把总体分为500段,在第一段中我们任意选取一个样本单位。然后每隔10个抽取一个,最后正好抽足500个样本单位。
第三,分层抽样法。就是把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组,然后从每组中抽取样本。按照同一比例分组抽样叫做分层定比抽样法,按照不同比例分组抽样叫做分层异比抽样法。如把总体中的个人按照年龄分组,然后从不同的年龄中按照定比或异比原则抽取样本。
长期以来,各级统计部门(包括政府统计部门的综合统计和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专业、行业统计)年年讲天天讲的是,统计要为政府服务,要为领导服务。这种提法本没有错,但却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应该成为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面向公众是统计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统计用数字描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数量特征。统计数字覆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统计数字的需求自然也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绝不仅限于政府部门或有关领导。如果无视或轻视更为庞大的社会需求群体,统计工作就是不全面、也是不完整的。
统计面向公众是发展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所决定的。一方面,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愈来愈强,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必然愈来愈多。另一方面,所谓政府职能,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法律赋予的管理手段为社会公众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逐步变管理为服务,政府统计部门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职能。
1、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改革,推陈出新,将陈旧的内容删减,增加前沿的理论内容,并且紧跟时展的步伐,紧密结合实际,吸收新近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成果、以及信息技术的成果,重组知识单元。例如:《管理学》针对课程的不同知识单元,分别采取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汇报、制作市场策划方案和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行政管理学》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课堂模拟教学、选取时下公共管理热点事件举行听证会、新闻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外增加了上机操作等实践环节;《社会调查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实践,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每讲授一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课题选题、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到统计分析,并补充大量社会研究方法、定量分析、统计软件SPSS应用等知识于其中,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组建课外兴趣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的能力,例如《管理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市场策划和创业策划比赛,并将策划方法付诸实施,孵化一系列创业项目;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例如指导学生与杭州市翠苑社区合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3、积极探索更为灵活的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考核方式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考量更多的是其综合素质方面,独立学院对学生成绩的考察方式也应该有多重选择,应具备遵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灵活设置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等特点。第一、科学设置考试内容,考试的内容和标准应当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反映,设置考试内容时应更多地注重知识点的应用和创新。尽量减少只有一种解题思路、一种标准答案的题目。例如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时,可以改为给出一种相应社会现象的描述或者举例,并解释所表示出的概念或原理。教师评分时重在分析学生的观点、答题思路,标准答案把握大致的方向即可,提倡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二,灵活的选择考试方式,将设计作业、模拟表现,总结汇报等方式运用于课程考核中,科学合理的评估学生的成绩,使成绩作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反应。例如,《社会学》和《社会调查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针对选题、调查方案设计、设计问卷、实施调查、运用SPSS等软件统计分析等环节进行指导,课程结束时提交调查报告并且汇报,并将学生综合表现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
二、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