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第1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about risk management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projects,it was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risk management in tunnel constructions,and then was described a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 for tunnel projec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nalysis,risk evaluation,risk response and risk supervision in tunnel projects were also discussed. At the en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 text,it was standardized the tunnel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关键词: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流程;工作标准

Key words: tunnel project;risk managing process;work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U45;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90-04

0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一门新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在美国正式形成,从此风险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风险管理现已被公认为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要职能。风险管理首先应用于经济领域,最近10年,风险管理才真正应用到隧道工程领域。美国MIT的Einstein・H・H教授是较早从事隧道工程的风险分析的代表人物,主要贡献是指出了隧道工程风险分析的特点和应遵循的理念,诸如《Geological model for tunnel cost model》[1]、《Risk and risk analysis in rock engineering》[2]。

隧道工程项目是一个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在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因而隧道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大风险因素。为降低诸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规划、风险分析和风险监控,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主动、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及监控,达到降低项目风险、妥善处理风险事故不利后果的目的。

1991年英国提出UK MOD风险管理模型,将风险的管理分为初始辨识、分析和规划管理3部分,初步建立了现代风险管理流程的雏形。美国工程风险管理研究专家Reilly和Carr(2001)提出5阶段风险管理模式,即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该风险管理流程在2002年国际隧道协会(ITA)起草颁布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指南中得到了应用[3]。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适用于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流程,设计规划的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流程图,提出相应的工作标准。流程如图1所示。

1分析项目环境拟定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均有局限性,这就使得分析处理能力上是有限的。工程项目可被视为客观事物的集合体。因此人们对工程项目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上的不完备的问题,从而造成人们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缺乏客观认识,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符合实际的预见,这是导致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对每一个不同的项目来说,量身定做一套风险管理策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即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必须是在分析项目环境的情况下完成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项目环境拟定风险管理策略。该过程在图1中通过A2、A3、A4充分体现。由项目的领导小组分析项目的环境,根据项目的环境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确定项目的整体目标,以便后续工作更好地进行。

2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对风险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投资分析、信息安全与贸易安全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风险分析过程实际是探索系统未来运作轨迹。在隧道工程中,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便更好的控制和处理风险,将其所致的损失和后果降到最低。风险分析过程在图1中通过B4、B5、B6、B7、A7充分体现。风险评估小组组织风险分析,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最后向领导小组提交风险报告,如果风险分析可行,下一步进行风险应对,如果风险分析不可行风险评估小组重新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直到风险分析可行为止。

2.1 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识别是针对项目中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特征与风险事件或假象或现象和风险后果相关的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风险产生原因和机理进行风险辨识[4]。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开始,也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因素识别方法和手段正确实用与否,风险分析结论准确全面与否对后续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隧道工程中,风险识别是要确定隧道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它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隧道工程风险识别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敏感性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法、事故树分析法等五大类。

在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上,可以总结出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如下[5]:

①施工风险:如塌方、岩爆、瓦斯爆炸、突水、滑坡等;

②技术风险:如施工技术不合理、爆破控制不当、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等;

③自然风险:如高温、严寒、地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

④管理风险:如施工人员不合格、管理人员不合格等;

⑤设备风险:如施工设备供应不足、设备安装事故等。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的,可分为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两部分。风险估计与评价在施工风险管理中很重要。它通过对施工中风险的估计与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得出施工中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风险处置计划。

2.2.1 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在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后,估计潜在损失的规模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损失发生可能性的估算和严重性的估算,以便于评价各种潜在损失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确定风险管理对策的最佳组合提供依据。

隧道工程风险估计时,常使用风险指数法R=P?鄢C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目前,我国在隧道工程领域风险估计时,将潜在风险P分为5类,如表1所示;对风险后果C相应的分为5级,如表2所示;风险指数如表3所示[5]。

2.2.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比较,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项目的危险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

风险评价是隧道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系统地识别工程风险和科学合理地管理风险之间重要的纽带,是决策分析的基础。工程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敏感性分析法、故障树法、结构可靠性分析法、影响图法等。

近年来隧道风险评价方法在国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及应用,除了借鉴隧道工程行业以外已经发展的评估方法,应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对工程系统或工程的某一部分进行风险估计外,还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发展了许多适合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价模型。而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和实践的时间都比较短,还属于发展阶段,因此风险评价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目前也仅限于最简单的风险指数法[6]。

3隧道工程风险控制

3.1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为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自留和风险利用,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7]。在众多应对策略中,项目管理者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寻求既符合实际,又会有明显效果的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某一工程项目风险,可能有多种应对策略或措施;同一种类的风险问题,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主体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或应对措施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从理论上说,需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管理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去确定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或应对措施。隧道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

除了上述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外,保险也是隧道工程风险处理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购买保险也是一种转嫁风险的方式。但是保险并不是最保险的方式,如果想要达到最佳效果,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的决策,理性的做出处理对策。

3.2 风险监控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风险会不断发生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而隧道工程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风险变化的可能性显得尤为明显,及时对残余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并进一步修改风险策略,对于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这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对隧道工程进行风险监控是十分重要的。

风险监控是指隧道工程进展过程中,密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风险监视和风险控制。前者指对风险和风险因素发展变化的把握,后者指在风险监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7]。

在某一时段内,风险监视和风险控制交替进行,即发现风险后经常需要马上采取控制措施,或风险因素消失后立即调险应对措施。因此,常将风险监视和控制整合起来考虑。风险监控过程在图1中通过B11、A11、C12、C13、A13充分体现。由风险评估小组制定风险监控策略,交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项目团队执行风险监控策略,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更好的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有:项目风险应对;审计;定期项目评估;增值分析;技术因素度量;附加风险应对计划;独立风险分析[8]。

4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工作标准

根据以上的分析,规范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工作标准,如表4所示。

5结论

风险的管理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使隧道工程这一复杂系统的诸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在这一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风险管理者才能通过全面的识别、细致的分析、合理的评价、恰当的处理、实时的监控,才能使工程免受重大损失,保证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Einstein H H & Vick S G. Geological model for tunnel cost model[J];Proc Rspid Excavation and Tunneling Conf,2nd,1974:1701-1720.

[2]Einstein H H. Risk and risk analysis in rock engineering[J];Tunneling &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1996:141-155.

[3]张云飞、赵云胜:《隧道施工期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2):55-57。

[4]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78-79。

[5]贾剑青、王宏图等:《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探讨》[J];《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171-178。

[6]路美丽、刘伟宁等:《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6(4):462-469。

第2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风电;管理;风险

Abstract: since 2009 July benchmark on-grid wind power pric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easures,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a series of new targets in the wind power development scale, which marks China's wind power industry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wind power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has become a required course in front of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company.

Keywords: wind power;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认识发现、有效规避和合理转移公司在获取项目、加工制造、安装调试和质保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是风电企业迈向成熟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介绍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下简称“W公司”)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措施,以对其他同行提供参考。

1、风险准备

中国风电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复杂而激烈的态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的风险尤显重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事件的可能性。W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潜在问题发作以前就标志它们,这样就可以在生命周期中可以适时地计划和启用风险处理活动。

1.1 风险管理的组成

W公司的风险管理如图表1所示,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两部分。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优先级定义,风险控制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化解和风险监控三部分。

1.2 风险种类

W公司的风险种类通过专家访谈方式根据以往经验列出各类风险进行分类,形成风险分类基本表,如图表1。具体到各个项目实施前,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相关人员针对该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在图表1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识别。

图表 1风险分类基本表

1.3 定义风险参数

风险参数可用于评估、分类和划分风险的优先级;W公司将风险参数分为:“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性”两类,见图表2。

图表 2 风险参数定义

1.险管理策略

识别出风险后需要进一步制定风险的应对计划,风险应对就是对项目风险提出正确的处理办法。风险应对计划在项目的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就做出;当风险发生时根据情况调整相应的策略方法。

1.5 风险管理角色及职责

风险管理角色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和风险审计小组。项目经理对风险管理工作负全部责任。项目组成员作为项目风险分析组的成员,对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记录,并整理成书面材料。风险审计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审,确保所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符合组织的要求。

2、风险识别

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由项目经理召开由项目组相关人员参加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会议。在会议中,项目经理向项目组相关成员介绍项目风险分类方法,并向所有到会人员分发一张项目风险分类表,列出组织建议的风险分类,供风险分析组成员在识别项目风险时使用。会议讨论输出一个初步的项目风险清单,以便将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3、风险分析

W公司主要通过风险核对表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风险分析的依据是“风险识别”出来的“风险清单”。依据“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性”计算风险的得分,依据以下公式统计风险得分由高到低排列风险项。

公式:风险得分= 发生可能性等级分 * 影响的严重性等级分

4、风险的控制

4.1控制方法

4.1.1风险管理计划

重点是制定一个计划,以处理在排位靠前的高风险项。图表3是W公司风险管理计划的例子:

图表 3W公司前十大风险清单

4.1.2风险的化解

风险的化解主要围绕风险的管理策略展开,包括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和减轻风险等三方面。

避免风险,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且不利后果很严重,又无其他良好策略减轻风险,则采取主动放弃项目或在现阶段缩小项目范围,或者改变项目目标,或者改变项目技术方案。

转移风险是将项目本身面临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他方承担或者共同承担的策略方法,是一种合理合法的市场或商业行为。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他方或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这一风险应对策略多用在风险概率小但后果损失大的项目上。

减轻风险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和处理策略,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缩小其后果的不利影响程度。包括风险预防和损失抑制两个方面。风险预防特指在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和风险发生概率的技术及管理手段、方法,如设备上“备份”的采用,特别在技术设计、质量规划,安全管理角度注意应用。损失抑制则是指在风险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减少风险或事故的损失范围、影响面、后果程度的处理方法。风险一旦发生,需要这一积极的减轻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预防和损失抑制应综合考虑,以发挥减轻风险的最大功能。

4.2风险监控

项目从规划、实施到完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项目风险一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随项目进展,项目风险也可能变化。因此在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基础之上,还应对实施中、执行中的项目主动跟踪和实行动态化的风险监控,即全方位的项目风险管理,以及根据现场反馈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应调整,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达预期的目标。W公司通过周例会机制循环往复的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并不断的识别新的风险并加入到风险管理清单中进行监控。

4.3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管理是指对于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超前或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有发生风险的征兆,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校正行动,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利后果的发生。

第3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风险评估是保险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极易被忽略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频发,单一事故造成的损失巨大,虽然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根据保单约定进行了积极的赔付,但事前的风险管理与评估工作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与各保险公司人员进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从认识上各保险公司都能够意识到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除了风控经费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风险管理的思路、流程以及方法认识不清,尤其是面对各种风险时,把握不住重点,存在畏难情绪,所开展的风控工作也仅限于现场识别风险,缺乏统一的风险评估思路,所取得的成效不大。通过对保险承保风险特征的分析,保险风险存在大量风险与同质风险的特征。因此,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的思路,将保险的风险评估过程标准化,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对于有效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的概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保险风险及标准化的概念特征

(一)保险风险的特征

保险是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或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通过保险,将众多的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变个体对付风险为大家共同对付风险,从而提高风险损失的承受能力。保险的经济补偿制度,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又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将众多投保人所面临的分散性风险集合起来,当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又将少数人遭受的风险损失分摊给全体投保人,通过保险的补偿或给付行为分摊损失或保证经营稳定。保险风险的集合和分散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大量风险的集合体。保险在于集合多数人的保费,补偿少数人的损失。大量风险的集合,是基于风险分散的技术要求,也是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原则在保险经营中得以运用的前提。二是同质风险的集合体。所谓同质风险,指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和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如果风险不同质,那么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就不相同,风险也就无法进行统一集合与分散。此外,不同质风险损失发生的频度、幅度也不同,若对不同质的风险进行集合与分散,极容易导致保险公司财务的不稳定。

(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根据标准化法条文解释,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因此,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作为标准化的对象。标准化的对象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的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包括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且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简化原理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协调原理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最优化原理是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标准化是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的技术保障,也是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实施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应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三、保险风险评估标准化的必要性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对于保险中的风险评估,不同的主体,甚至同一主体如保险公司内部的不同层级和部门,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关注的焦点也存在差异,造成了各相关方之间的不配合,难于开展对风险管理效果的客观评价,也就难于达到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通过将风险评估活动标准化,为风险管理活动提供一种共同的语言和公式,有了统一的标准,实施风险评估的各相关方就可以使用相同的风险管理过程,有了相同的决策、处理基础,对风险评估活动持有共同的认识,有利于规范保险的风险管理活动。保险所面对的风险具有“大量、同质风险”的特征,风险评估标准化的过程,也就是针对各类大量同质风险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进步的新成果以及实践中累计的先进经验,使之相互结合,加以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和概括的过程。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规避风险或减少损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和经验如果以标准的形式来表达,对于保险公司在实施风险评估过程中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风险评估过程的标准化分析

保险风险评估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要基于标准化的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原理,根据保险风险因素的特征,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过程中的共性的、重复性的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识别出来,使决策者及有关各方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各类承保风险,以及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为确定最合适的风险应对方法奠定基础。根据《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结合保险风险评估的特征,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环节中的标准化重点进行逐一解析,分析各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和方法,实现风险评估过程的标准化。

(一)风险识别标准化

风险识别是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也是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基础环节。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保险事故发生的事件或情况,一旦风险得以识别,保险公司应立即对现有的控制措施进行识别。风险识别的范围包括对风险源、风险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识别的方法包括:1)基于证据的方法,例如检查表法以及对历史数据的评审;2)系统性的团队方法,例如专家团队遵循系统化的过程,通过一套结构化的提示或问题来识别风险;3)归纳推理技术,例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等。此外,也可利用各种支持性技术来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技术,其关键是在整个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组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二)风险分析标准化

在风险分析过程中,重点应当考虑导致保险风险发生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事件的正面和负面的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后果和可能的因素、不同风险及其风险源的相互关系以及风险的其他特性,还要考虑控制措施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为确定风险等级,风险分析通常包括对风险的潜在后果范围和发生可能性的估计,该后果可能源于一个时间、情景或状况。在某些情况下,风险可能是一系列事件迭加的结果,或者由一些难以识别待定事件所诱发,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分析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和薄弱环节,检查并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风险分析的方法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定性的风险分析可通过重要性等级来确定风险后果、可能性和风险等级,如“高”、“中”、“低”3个重要性程度。半定量法可利用数字评级量表来测度风险的后果和发生的可能性,并运用公式将二者结合起来,确定风险等级。定量分析可估计出风险后果及其发生可能性的实际数值,并产生风险等级的数值。

(三)风险评价标准化

风险评价将包括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风险评价利用风险分析过程中所获得的对风险的认识,对外来的行动进行决策,包括:1)某个风险是否需要应对;2)风险的对应优先次序;3)是否应开展某项应对活动;4)应该采取哪些途径。依据风险的可容许程度,将风险划分为如下三个区域:不可接受区域、中间区域和广泛可接受区域。不可接受区域内无论相关活动可带来何种收益,风险等级都是无法承受的,必须不惜代价进行风险应对;中间区域内的风险应考虑实施应对措施的成本与收益,并权衡机遇与潜在后果;广泛可接受区域中的风险等级微不足道,或者风险很小,无需采取任何风险应对措施。

五、结语

第4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机场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3-0152-02

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建设安全管理体系(SMS),加强机场安全管理,以提高航空安全运营的水平。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四大支柱”包括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等四部分。其中,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功能之一。

机场作为客货集散中心,是民航业最重要的重要载体,是民航安全的重要节点。据业内统计,有70%~80%的事故发生在机场或机场附近区域,说明机场对航空业安全健康地发展十分重要。随着中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场的风险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而且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 机场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1.1 机场SMS风险管理体系

①基本概念。机场安全风险管理是对所有影响机场安全运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安全政策、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对各种风险加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从而提高机场的安全管理水平。②体系组成。一般而言,机场SMS中风险管理体系由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环节组成。③基本流程。机场风险管理的流程是通过全面、详细的系统和工作分析,识别出机场运作系统或操作流程中各环节危险源,适用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种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由此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而通过判断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实现对风险的闭环管理。其流程如图1所示。

1.2 机场SMS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现状评价

目前国内各大小机场均推行SMS的的总体情况来看,通过建立健全完善SMS,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成绩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管体制和制度,建立安了一整套安全审计、安全评估、运行监察流程以及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确立了“系统安全管理”的科学管理思路,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等等。但总体上来说,全国在探索实行SMS管理中仍处于初步阶段。

在风险管理上,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的方法,收效不是很明显。主要是:①对危险源识别多为静态管理,没有实时进行动态更新,建立新的危险源信息库,将SMS风险管理应用于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成为“守株待兔”。②对风险分析和评价没有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③风险控制手段不是很成熟全面,相对落后。④中国民航管理当局也没有制定出一套可以让各机场运行管理中能够普遍借鉴或参照的风险管控模式,没有总结归纳出成熟可靠的风险管控办法。目前机场风险管理整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说,针对各种风险源,如何进行风险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是各机场风险管理者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重大难题。

1.3 实施SMS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目前的机场风险管理水平而言,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是在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①风险辨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机场全体管理和运作人员全体广泛参与度不够,仅仅是操作性岗位特别强调和重视,领导层和辅助管理岗位对此重视和参与程序不高;风险辨识缺乏动态识别和更新机制,危险源信息库更新不及时;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全员培训力度和深度不够,涉及层面少。②风险分析评价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风险评价的量化和分析机制,如果某些方面的风险突然增加时,往往由于缺乏量化分析,没办法从根本上管控。③风险管控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风险管控的闭环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很多风险能够识别和评价,但在整改措施和力度上往往跟不上,导致“虎头蛇尾”。

2 机场风险管理的实施要求

为确保机场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针对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笔者经过研究,在具体操作流程上提出如下要求。

2.1 系统与工作分析

系统和工作分析是风险管理的起始阶段和重要基础,其工作质量决定着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所谓的系统,是指保障飞机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相对独立的部分,如飞行运行、运行控制、机务维修、客舱服务、地面保障、货物运输等系统。所谓的工作,是指为实现系统功能所设定的一系列流程。在系统和工作分析时必须应用“SHEL模型”,涉及到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环境(Environment)和人员(Lifeware)等各种因素,评估上述要素的影响程度和相互影响。其结果体现为《运行流程分解表》及《系统和工作分析表》。

2.2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识别”是指在系统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流程与SHEL要素编制的“网”,来查找机场运行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源,找出其特征及其相互联系。除了关注所识别出危险源的数量和质量外,深层次、根源性的危险源要特别关注,还要注重研究危险源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建立机场的危险源信息库,并实时动态更新和维护。在危险源识别方法上,总体上可以采用“目标推导法”、“要素分析法”和“事件推导法”等,具体操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因素,提高保障水平和危险源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急需开发和应用更多新的危险源识别方法。

2.3 风险分析

根据机场事先所确定的等级标准,对已识别出的有效危险源实施全面、系统的分析,确定有效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目前,大多数机场采用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LEC法)等两种方法分析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实施风险分析涉及到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危险源在环境中的暴露程度等要素。风险分析的结果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并为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风险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定量的或半定量的。具体应用需依据实际应用情况、历史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工作经验以及领导的价值取向来选定。为满足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风险分析方法,开发出更多新的风险分析方法。

2.4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应根据风险矩阵明确的危险源风险分布状况,确定风险控制优先等级,为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其内容可概述为以下几点:①明确机场各运行安全管理层级中风险的可接受标准、权限、责任和程序。②明确机场风险的分布状况、责任分配状况及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③评价已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5 风险控制

各机场一般会事先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如风险消除、风险减少、风险转移和风险隔离等。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识别出的有效危险源所可能产生的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尽可能地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接受范围内。开展风险控制工作时,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效果和采取措施的难度等因素,以及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最大的风险控制效果。

3 提升机场风险管理水平的思路

针对目前机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要建立以周期性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专项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长效动态管理机制,提升机场风险管理水平。

3.1 周期性动态风险管理

一般而言,动态风险管理周期为6个月。每一周期结束,要分析危险源产生或消除的情况,及时更新机场危险源信息库,分析机场危险源分布状态、变化规律,明确各系统下一周期危险源的重点和关键点,并调整相关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

3.2 系统风险动态管理

风险管理的系统评价功能能够反馈出机场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新的危险源以及无效的控制措施,通过开展相应的分析、识别和评价,确认新危险源的有效性,修改无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地开展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

3.3 专项风险管理

当运行需求、运行技术、与运行相关的组织机构或关键人员发生变化,与运行相关的系统硬件、软件发生变化,及运行政策发生变化等等情况下,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危险源,或使得现有危险源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启动专项风险管理。

当出现专题风险项目时,首先应判断是否需要启动风险管理工作,以及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将专题项目中的因素与相关系统和工作流程相结合开展系统和工作分析,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

4 提升机场风险管理水平的配套措施

4.1 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机场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员工队伍素质密切相关,这些素质体现在: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过硬的管理技能、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加快建设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空管安全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其主要出路在于:①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建设结构合理、人员比例适宜的人才队伍。②注重空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更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③提升各层级的执行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2 建立并完善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体系

用高度流程化和系统化的方法规范机场机场安全运行,必须借助完善的管理文件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到本机场的安全政策和方针、安全目标、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运行层面的一系列高效、易于操作的风险管理程序文件和操作规程,从而使机场员工能够以文件为依据,指导实际作业。

4.3 加强风险管理效果监控

机场风险管理的效果必须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采用的风险管理程序贯穿系统、任务和活动的全部过程,通过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等方式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用来保证机场的风险管理在机场管理层和各部门得到持续有效运行的执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索.中小型机场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第5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检验检疫 监管 风险管理

近年来,检验检疫工作中遇到的质量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使得检验检疫工作风险问题越来越频繁的被提起。目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认识、避免以及化解检验检疫各类风险已经成为检验检疫机构必须重视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范围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和守法情况及其变化;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标准、技术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异同性;产品本质特性及环境信息;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方的质量控制及变化;管理相对人的信用情况;境外通报信息、疫情疫病信息、退货信息、媒体信息及其通过外部合作和行政互助获取的信息等。内部风险包括检验检疫相关制度和资源配置、业务管理模式、运行及通关机制;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建立情况;发生的重大工作质量事故或业务风险事件的情况以及执法者素质等。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追求卓越绩效的客观要求

境内外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检验检疫人员的素质、管理相对人的诚信缺失等,都会对检验检疫的目标实现产生影响。而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解决检验检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化解风险,提升应对能力,从而确保检验检疫实施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到通关快速、风险可控、监管有效、资源节约、质量提升。

(二)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实现严密监管和快速通关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突出重点,重视对国外通报、退货调查、工作质量督察等风险信息和进出口业务数据的分析,及时风险预警和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督促各业务管理部门加强相关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避免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发生,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提前实施风险布控。如对出入境货物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包括口岸布控核查、暂停或禁止存在重大风险的货物出入境等,有效防范不合格货物传入传出的风险,实现严密监管。检验检疫部门通过风险分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收集的各方面信息情况,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了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简化检验检疫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三、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一)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出口产品的检验监管风险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确定出口产品的品质检验、数(重)量鉴定。安全卫生检疫、病虫危害检疫等风险,并将这种风险减至最低的检验检疫管理过程。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应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思想,充分认识出口产品风险的客观存在并接受一定程度的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出口产品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管理,合理调配检验检疫机构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重点集中到对高风险产品出口的管理上,极力降低出口产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1、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

出口产品风险因素识别是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一个风险因素没有确定,就不可能找出风险的源头,更不可能找出减少该风险的措施。根据对出口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出口销售全过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出口产品可能导致的风险因素可以大致概括为产品特性风险、企业风险、市场风险、检验检疫机构内部风险等几类,其核心风险是产品特性风险和企业风险。

2、出口产品风险分析

出口产品风险分析是评估风险识别步骤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里面包括了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针对出口产品不同的风险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应用上述的风险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出口产品根据其产品特性、生产企业及销售市场来进行风险分析。

3、出口产品风险控制

出口产品风险控制是在对出口产品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对出口产品风险的有效防控。对于不同风险类别产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利用风险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出口产品的风险,从而更好的使检验检疫把关和服务相结合。

(二)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进口机电产品的批次与金额日益增加,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的工作量也在逐步上升,并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外贸发展和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的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模式中,一方面没有对进口机电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导致了检验监管工作无法确定工作重点,检验检疫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对外贸易节奏正迅速的加快,而依然采用传统的检验监管模式则会降低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减慢通关速度。

同出口产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制度一样,进口机电产品也有风险影响因素,结合进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实际操作,在确定了风险影响因素之后,同样是要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进口机电产品的风险分析是对进口机电产品实施风险管理的依据与基础。由于机电产品种类繁多,单纯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很难对各种机电产品的风险作出评估,故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为在对进口机电产品各种风险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分析后,根据机电产品具有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危害性较大的操作以及安装、维修等通用作业等特点,对每种类型机电产品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所需采取的措施

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为总的原则,最根本的目的是明确组织对风险的态度,降低长期风险成本,使潜在长期收益尽可能最大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建立现代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有效解决把关与服务的平衡,以及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检验检疫管理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就当前而言,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2011年以来,各直属局相继成立了风险管理处,首次明确了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但目前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的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统一全国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着力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

风险管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融合,对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检验检疫部门都处在执法把关的风口浪尖,更加关注的是对具体进出口货物、物品的检验检疫货物风险分析,而对体系化的全过程的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思考的较少,掌握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的专家则更少。因此,应在全系统尽快开展风险管理理论的培训,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让风险管理嵌入检验检疫的各项活动和过程中。

随着现代生活速度的加快,进出口贸易的日益频繁,检验检疫工作的逐渐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企业的生命,风险管理是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加快检验检疫通关效率的先进管理理念,既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重点的问题,也将检验检疫人员合理的分配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使得检验检疫工作真正的做到“寓服务于把关之中,在把关中体现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建春,吴穹,张金钟.机电产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19(4):69―70

[2]高岳峰,王远,方敏,周后贵.进口机电产品风险分析及风险影响因素识别[J].检验检疫科学,2007,17(3):79―80

[3]袁长祥.关于出口机电产品实施分类检验监管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1.11(5):7―9

第6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民航客舱;客舱安全;安全管理;风险模式

一、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

1.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民航正常运行依赖于安全,客舱安全对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涉及航空器、飞行员、乘务员以及旅客在特定环境下的安全管理。虽然飞机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但是旅客乘机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仍成为航空安全的一大隐患,这就给客舱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规范流程,确保旅客在正常、非正常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客舱安全水平直接影响民航的整体安全水平,不应孤立地看客舱安全,而应从整个民航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客舱安全的重要性。

2.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当下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内容比较健全,但是乘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机组人员的沟通协调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些本可以规避掉的风险,例如,在飞机颠簸过程中的厨房设施未能固定牢固,导致了物品跳出砸伤乘务人员;再如,由于机组人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驾驶舱发出的颠簸预警信号未能及时传达到乘务仓,最终造成了乘客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措施的预防。这些都是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细节中存在的基本状况,只有提高航班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飞行中的风险,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平稳的航程。

二、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洞悉潜在的未知风险,将预计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识别出能够导致客舱安全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风险的识别要经过汇集材料、预计潜在风险和分类识别风险三个阶段。关于材料的汇集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搜集,例如,通过对机组的工作人员和机修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等参与民航飞行活动的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汇集成为材料册。关于预计潜在的风险可以对材料册中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知晓对客舱造成危险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客舱安全的危险指数,进而能够对客舱的安全管理有初步的全面的认识,最终能够确定当前客舱的危险程度。关于风险识别和分类可以分为直接可识别风险和间接可识别风险。对于直接可识别风险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方法来消除安全隐患,而对于间接可是别风险,要有其间接判据以供日程排查风险参考。

2.风险分析

通常情况下,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与之匹配度较高的模型来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风险性质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够对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风险分析兼顾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此外,风险分析中还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风险产生概率)和风险发生的可变动性(即风险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能够依据潜在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风险走向来编制风险规避策略,进而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高质量的处理。在飞机的安全管理中,客舱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大,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客舱中人数基数大、公共设备多以及空间设计系统复杂。

3.风险评估

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估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是明确风险评估的基础准则、明确潜在目标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依照评估基础准则对潜在目标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的分析。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理论来确定风险水平,即风险水平等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严重程度两者的乘积。风险类别确定则需要以单个评估基础准则和整体评估基础准则为评价准绳,将潜在目标风险事件与系统风险水平与之对比,从而能够确定风险的类别和规避风险以及处理风险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在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以提高民航客舱的安全指数。

4.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缓风险的严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即防患于未然,是风险控制的最佳方式,也是风险控制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飞行工作中发现,不可控制的自然环境变化会造成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时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降低就是最优风险控制方法了,这样可以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对防患于未然的规避风险方法和降低风险的损坏程度两个方面来对分线控制进行讨论。关于风险的预防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知识要随处可见,从而能够保证乘务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积极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能够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上规避风险。安全文化的宣传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久的安全文化宣传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安全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第二,完善乘务员管理制度,这里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保证现役乘务人员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保证乘务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神情恍惚而造成的风险判断误差。

关于风险损失的减少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要制定风险发生紧急预案,依据潜在的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严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工作人员有据可循,进而能够提高短时高效处理风险的能力。第二,要准备好应对风险的基础设备,在风险发生后,如果某些设备的运行工况出现紊乱,可以切换到备用设备,从而能够让飞机正常航行,进而避免系统瘫痪造成飞机失事,最终降低风险带来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明确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清晰了解民航客舱安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规避民航客舱安全风险,进而能够为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飞行环境。因此,相关的管理工作者要将过往的飞行经验和教训与风险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让民航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根本保障。

第7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因缺乏风险意识,影响最终的投资效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比较长,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会面临许多风险。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如何正确认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针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这四个阶段,采取合理的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镇化建设在不断地推进。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房地产项目投资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和自有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经营及销售的全过程中,以期获得预期的收益。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过程中具有多种风险,要想提高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应当从项目投资风险的特点、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

1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概述

由于房地产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地域性强、建设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以及变现能力差等特点,受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影响,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极大,企业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换言之,房地产项目的投资过程是一种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并生产产品的过程。要想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良性循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采取必要的投资风险管理方法。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是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难以预测或控制的因素要进行风险识别,经过风险评估后,采取必要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投资风险对利润的影响。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于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于维护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

2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宏观环境因素,包括货币政策、投资增速、土地供给、生产与消费政策等,受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带来风险。具体表现为政策风险、金融风险、资源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其二,微观环境因素,包括企业的资本实力、商品定位、成本控制以及产品竞争力等。这些微观环境因素受投资的具体项目所处的位置区域而发生变化,同样会对项目投资带来风险。具体表现为投资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开发流程风险以及管理风险。

3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管理方法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具体表现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这四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周而复始的运行。

3.1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只有正确识别出所面临的风险,房地产企业才能主动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应对与监控。因此,在具体的项目投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要通过深入分析,运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等方式,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房地产企业风险识别的参与者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团队成员、项目团队成员、其他项目经理、项目相关者、外部专家、房地产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一问题专家、客户、最终用户等。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时,还应当注意,受环境的影响,风险具有可变性,因此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风险识别工作要贯穿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过程,并且随时关注原有风险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的风险。

3.2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分析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已识别出的风险,要进行详细地分析。有助于确定有关因素的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风险损失,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其一,风险定性分析。通过评估风险及其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并根据风险发生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目标影响程度,来评价风险的优先级,从而指导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帮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团队成员纠正计划的偏差。风险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概率和后果、项目假设检验、后果风险评价矩阵以及数据精度排队。其二,风险定量分析。在风险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量化处理。通过对风险进行重复的定量分析,可以判断是否需要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因此,风险分析是风险应对计划的一项重要依据。

3.3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房地产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降低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威胁,以达到可接受的程度。风险应对计划必须适应风险的严重程度,成功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目标效益有效性、及其成功的现实性与时间性。与此同时,风险应对计划应当得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所有人的认可,并应由专人负责。风险应对主要包括: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和分担风险这四种措施。

3.4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利用反馈的信息,对原有的风险管理计划及时做出调整。为保证风险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根据已发生变化的风险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评估风险降低的效果。风险监控贯穿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全过程,是建立在项目风险的可控性、阶段性以及渐进性的一种项目管理工作。

4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的对策

4.1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调研及决策分析要想有效应对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风险,房地产企业首先应当分析市场行情,进行充分调研论证。通过了解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类型、目标人群、需求量以及市场购买力,识别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其次,针对已识别出的风险,需要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之前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涉及到的经济、政策、资源等风险,能否有效的规避与控制,进行综合论证与评价。通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最后,应当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风险管理。通过构建风险管理判断体系,在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的风险。

4.2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战略或联合战略在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中的经济环境与市场供需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说,房地产市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因此,房地产企业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战略或联合战略,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的地区,以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的风险。

4.3加强房地产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管为了按期完成项目,应当完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体制。首先,聘请良好的施工队伍。其次,与施工人员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最后,选择经验丰富的工程监理,对质量、工期、资金成本严格监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投资的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房地产企业要想提高盈利能力,实现长远发展,应当正确认识项目投资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文章从宏观与微观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提出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玉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硅谷,2011(2).

[2]丁雅君.浅析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3).

第8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央银行风险管理必要性

        风险管理是指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识别其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风险,并使企业的价值增长、风险和投资回报相联系,使企业的战略和企业对风险的接受态度一致,加强企业的风险反应决策,降低损失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中央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是紧密相联的,中央银行的内审部门负责向行长提供风险以及如何管理风险的信息。

        根据COSO(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赞助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ning Organisation of the Treadyway  Commission的英文缩写由美国会计协会、国家管理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财务执行官协会等机构设立,并独立于这五个机构而存在。)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内部管理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一个风险环节的处置和干预,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风险管理过程,渗透到人民银行方方面面的业务处理过程,涉及到各级人民银行和人民银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岗位人员。COSO于1992年公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5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价程序、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2004年COSO总结公司治理最优实践,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包括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确定、事件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站在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将先前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部纳入,使内部控制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1.风险环节分析中的作用

        为了规范内审人员对组织控制中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评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本准则对风险管理的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有助于内审人员提高风险管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并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并实施适当、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风险环节分析活动中,各级人民银行的工作目标、战略部署、计划安排要合理地反映外部环境、可使用资源,要考虑到存在的主要风险。内审部门需要对中央银行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控制人员逐步减少,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各大系统的成功上线和职能部门的应用系统上线运行,虽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但也给管理者和监督部门制造了更多的风险隐患,内审人员要分析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才能进一步考虑组织机构的风险的变化和控制是否与形势变化相符,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层的审计报告中供行领导决策时参考。

        2.风险环节识别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风险识别就是能辨别出有可能发生的、影响单位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事项(情况),即所有的风险。然后对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影响(损失)程度,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风险环节识别活动中,识别新型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是摆在中央银行内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中央银行的管理层要识别内外部环境中所有的风险环节,不论大小都不能遗漏,保证风险轮廓勾勒的完整性。除了做个别风险分析,还要考虑同时发生某些风险的情况。内审人员可以采用通用的风险分析法,识别单位本身的风险和重要合作者带来的风险。内审人员还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等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管理层是否完全识别了单位的所有风险,若有遗漏的风险要及时提醒管理层加以考虑。比如,上级主管可以出于整体考虑,认为某部门经营风险较高,二该部门负责人则认为风险在控制范围之内,内审人员由于特有的独立地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风险的假设条件、计算方法来评价风险,提供专业意见。

        3.风险反应和控制中的作用

        了解了风险的重要程度后,中央银行的各级管理层应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是否接受风险、避免风险,还是减轻风险。对于中央银行完全不能接受的风险,比如违法违规经营的风险,一般是避免这种风险,即放弃带来这个风险的工作计划或行动安排,因为任何风险控制的措施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某些风险在中央银行各业务部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单位可以接受,不必再采取额外的措施。其他的风险有相对的风险回报,单位可以考虑接受,但要采取减轻风险的措施,才能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获得预先希望的回报。减轻风险的措施包括减少风险、转移风险或分担风险。内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评价风险回报的合理性、减少风险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接受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的另一方的风险。如果另一方不能接受该风险,则这种风险控制的措施是无效的。一般说来,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都要测试这些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也是内审工作的重要环节。

第9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范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causes the travel difficult of peop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venience of urban transport, many cities use the way to build the subway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pressure and ensure smooth traffic. However,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ubwa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there will be some security risks, which hav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o we need to mak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afety risk in subway operations to avoid the security threats faced during subway oper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ubway operational safety.

关键词: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Key words: subway operation safety;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54-03

0 引言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巨大的交通压力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许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都将地铁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近几年,我国地铁事故发生率逐渐升高,这些事故不仅为地铁运营部门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必须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提高地铁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地铁的作用能够得以发挥。

1 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运营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及风控技术的一门科学,具有前瞻性、目标性、计划性、经济性和管理性等特点。一般来说,地铁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不外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控制四个关键环节:

1.1 风险识别

地铁运营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地铁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地铁运营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并全面检查这些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还要分析不同种类风险对地铁正常运营造成的威胁,并确定风险作用范围,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1.2 风险分析

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分析。风险分析需要对个别的风险元素进行分析,并量化这些元素,形成一个风险清单,以便针对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地铁运营分析的难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风险分析水平,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

1.3 风险评估

地铁运营风险评估就是对地铁运营风险能够导致的后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同时考虑与其对应的处理措施,去顶风险、成本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考虑风险对整体目标的影响。综合评估地铁运营风险时,首先应该充分预测管理决策在实施期间所伴生的后果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是否可以被接受等等。风险的严重程度不同,就会造成优先处理的顺序不同。

1.4 风险决策

地铁运营风险决策就是以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一般来讲,风险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影与危害,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采取适当的措施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对运营主体的危害,但是,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够被转移。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风险决策成为最佳效益方案。

此外,在地铁运营风险中,一些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对这些风险进行跟踪,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风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