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微课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

第1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微课;整合路径

音乐是美育的载体,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学以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主要目标在于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用音乐抒感、表达情绪的方法,并体会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但就目前的融合实践来看,依然存在教师对微课认知有误,微课与音乐教学内容整合程度不足,微课切入时机不正确等问题,导致微课应用的实效性偏低。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立足教材,把握好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功能,探寻其与音乐教学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微课优势,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夯实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与技能。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小学音、体、美三门学科的教学地位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也对三门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者要优化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的有效性。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小学音乐教学可运用的教学媒介、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及教学软件愈加丰富,小学音乐教师也在积极思考并探索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在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微课作为时长短、内容精练、知识集中的视频教学资源,可以显著扩大音乐课堂知识容量,激活课堂氛围并调动学生表达与演绎音乐的内在动力。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对微课应用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知程度明显提升,并积累了一定的微课应用经验,甚至,部分教师能够设计制作包含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在内的微课辅助音乐教学。但就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效果来看,现状不容乐观[1]。首先,部分教师设计与选用的微课时间较长,内容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不知道将注意力集中在哪些内容上,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入学习,并弱化微课的应用价值;其次,部分教师通常将微课应用于课堂导入阶段,尝试通过直观、形象的微课视频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入效果,但学生并未在微课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微课成为除黑板、教材之外的知识呈现载体,未能发挥其总结、引导、启发的功能;最后,教师所采用的微课资源较少,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融入每一教学环节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意义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以知识灌输、教师范唱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加之音乐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课堂氛围压抑僵化,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应付、抵触、厌倦等不良心理,长此以往,便会降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边缘化。而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有机整合,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特征。其一,微课可以将抽象笼统的乐理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鲜明立体的情境、案例、故事等,有效突破音乐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培育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支撑下更加灵活自由地以音乐表达情感[2];其二,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资源。传统音乐教学以教材为核心,知识面狭窄,而基于微课的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民俗民风、特色文化、歌舞视频等引入到课堂,使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特色,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文化观念,使其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以包容、接纳、取长补短的心态看待多元音乐文化;其三,可深化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奥尔夫倡导“诉诸感性,回归本源”的音乐教育,鼓励教师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诠释与表现音乐。微课能直观呈现音乐内容、音乐形象,以形象化方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其体会到音乐中自然流露的情感。

三、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路径

基于对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整合现状及意义的分析,建议小学音乐教师采用以下策略将微课融入音乐教学。

(一)微课乐理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音乐乐理知识如人声、民歌类型、民族器乐类型、著名音乐作品、音符、各类记号、读谱识谱、基本节奏型等虽然基础性较强,但对于思维活跃、天性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乐理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沿用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很可能会诱发学生的畏难心理,弱化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并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若教师将乐理知识教学与微课结合为有机整体,化抽象的乐理知识为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以音符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播放“音符儿歌”微课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跟随视频内的音乐律动身体,自然而然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并初步感知音乐世界中绚丽多彩的音符。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借助微课呈现音符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音符的外形特点,并思考这些音符的形状“像什么”,如全音符像圆圆的鸡蛋,二分音符像空空的脑袋,四分音符像弯弯的勺子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将音符与实物建立关联,利用微课呈现音符知识顺口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微课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音符知识,还能学会联想的音乐学习方法。

(二)微课歌唱教学,化静态为动态

在传统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作品聆听—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尝试独立歌唱的教学流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出,表达情感与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而以音乐、舞蹈、歌唱等抒感则是人类固有的能力。上述歌唱教学流程违背了学生的天性,将学生局限在课桌之前,制约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积极推进微课与歌唱教学的整合,以微课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感受的机会,从而化静态的歌唱教学活动为动态的音乐自主表现活动[3]。以《丰收之歌》歌唱教学与微课整合为例,这首充满丰收喜悦的丹麦民歌节奏欢快、旋律优美,体现出丹麦人民勤劳踏实、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描绘了丰收时节人们欢声笑语的场面。为使学生直观感受音乐内容,教师可以播放庆祝丰收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打造视听一体化的审美空间。接下来,播放歌曲微课音频,请学生闭上双眼,回忆自己刚才看到的视频或亲历过的丰收场面,感受歌曲旋律的自然流淌、节奏的疏密及强弱的变化,律动身体并拍手配合音乐。在微课的带领下,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配合着律动与打拍子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播放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应当带有何种情感演唱歌曲,并请学生尝试演唱,其余学生点评并补充。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微课帮助学生完成了歌唱技巧、情感的自主建构,相对于传统歌唱教学而言更为生动活泼。

(三)微课乐器教学,化笼统为具体

由于部分小学音乐方面的基础设施较差、教学资源不足,目前,小学乐器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往往对乐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法等一语带过,这不利于发展学生音乐特长,培育学生音乐兴趣爱好,并且,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乐器的多元化需求。为此,建议教师将乐器教学与微课结合为有机整体,将笼统的乐器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演示。以《新疆之春》为例,此部分教学内容涉及新疆手鼓知识,为体现新疆手鼓鲜明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新疆音乐伴奏中的地位,教师可以设计并呈现新疆手鼓微课,以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展现手鼓的形制,展示手鼓演奏时的手型、持柄姿势、拍击的位置,请学生体会与感受敲击鼓面不同部位发出声音的音色特点,体验手鼓演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展示结束后,教师请学生结合《新疆之春》的音乐风格、旋律等尝试自主演奏手鼓并进行配乐,不断调整拍击的位置使其音色逐渐向整体风格靠拢。微课与乐器演奏教学的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乐器演奏实践机会,深化学生对民族器乐的情感,并提高学生即兴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四)微课节奏训练,化枯燥为有趣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难点之一,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在节奏把握上困难较大,这会影响学生的歌唱与乐器学习成效。为此,建议教师将微课融入节奏训练,一方面增强节奏训练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节奏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降低学生学习节奏的难度,帮助其掌握感知节奏的方法[4]。比如,在讲解《小鸟,小鸟》歌曲节奏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xx|x0xxx0xx|x0xxx0|,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xx|xxxxxx|x.xx|x.|,引导学生跟随微课中的小鸟做动作,感受跳跃或者自然流畅的节奏。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附点的时值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节奏,自然而然地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再如,讲解基本节奏型时,教师可以应用游戏型微课,如引入“擦窗”节奏游戏,教师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做出节奏指令,如“tiritiri”等,学生在教师指令的引导下有节奏地做出上下左右擦窗的动作,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参与到节奏学习及训练中,感受音乐魅力,并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五)微课游戏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计和导入环节十分重要,它关乎着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进行正式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让微课短小精悍且同时具备视听效果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使教学活动更好开展。例如,微课游戏教学就是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利用微课制作一些视频,设置合适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感。比如,在教学经典儿童歌曲《火车开啦》时,教师可以先用微课制作好一段火车开动的视频,然后把游戏规则详细展示给学生,学生们按照制定好的游戏规则站成一个数列,然后,后面同学的手搭到前面同学的肩膀上,接着,教师就可以大声告诉学生:“火车开啦!”学生们则要问“往哪开?”教师可以随即说一个地名:“北京”,然后,指引做火车头的同学往北京的方向移动。依此类推,每一个同学都要说一个地名。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制作的微课可以播放《火车开啦》作背景音乐,进而烘托课堂氛围,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六)活用微课,增加教学内容

有时,学生们在学习歌曲时,对待一个发音点,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发音的节奏和曲调,这个时候,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教师只能反复讲解,这一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教学效果还很一般,但是,有了微课就不一样了,微课除了暂停、播放、前进、倒退外,还具备快放、慢放的功能,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进行倒放和慢放,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发现教学难点中的节奏规律和发声规律,这十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除了这个功能外,微课还可以进行舞蹈剧的教学。舞蹈剧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很多专业的动作,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学生很难熟练掌握。但是,如果要练习,学生们又缺乏充足的时间。这时,教师就可以先自己录制好一段跳舞的视频,然后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再融合视频制作成微课,然后发给学生家长,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中遇到不是很通顺的地方时,学生就可以拿出老师制作的视频来观摩和学习,这十分有利于学生们学习更多音乐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加授课内容,还能让学生们感受音乐教学的美学特点。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小学音乐教师逐步认识到微课与音乐教学整合的重要价值,但是,目前的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过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微课时间长且内容复杂,切入时机不正确,微课资源较少等。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并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微课与乐理知识教学、歌唱教学、乐器教学、节奏训练的契合点,发挥微课直观简洁、生动形象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提升音乐教学质效,培育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莉.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11-12.

[2]张婧.微课在小学乐理知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师博览,2021,(24):87-88.

[3]高琴.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家长,2021,(24):139-140.

第2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一)音乐审美的思想主张分析

审美的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的教学理念,审美教育是通过教学内容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的基本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美,这种美包含了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以及奋斗的美好等等,把审美的学习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了审美教育的终身特性。审美情感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内心情感还能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们的品德与品质。

(二)音乐审美的基本认识

我国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前进,所涉及的教学领域也不断的加深,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有了新的教学认识。将音乐提升到了美育的教育中来,这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音乐是集合了美的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双重理念,通过对学生美的培养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未来世界的美好。音乐教育就是人类美好情感的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切身的体验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一种美的享受,每一个学生对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方式,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理解,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一种引导的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能够给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误区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训练比较重视,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和音乐情感方面的培养。由于教师水平的不同,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本身节奏感不强就会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基本节奏的展示过程中只是使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刚刚学习音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更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被动

在音乐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对音乐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缺乏学习兴趣、对音乐的学习比较被动。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失去,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没有更多的意义可言,所以对于音乐审美的学习也就没有了体验和感受。只是被动的为了取得成绩而学习音乐。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和方法的教学

(一)不同音乐作品的对比和唤起共鸣的引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比较鲜明的反差,这样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比较中体验出不同,帮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蕴含的人文感情和生活之美。音乐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一种审美的形式。在我们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授中,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引起自己内心对祖国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对一些歌曲进行思想感情的表达然后让学生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种美的存在。

(二)激发兴趣,产生审美联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进行歌咏比赛、分小组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自编创作等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以此进行审美感受的提升。审美联想是指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对音乐中表达出来的美丽画面展开想象,并将这幅画面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三)音乐审美教育案例分析

很多老师疑问怎样在音乐作品中进行审美感觉的设计,而在进行湖南湘教版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设计出合适的课程,例如对音乐课本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音乐曲目进行分析,包括歌曲的创作时间与创作背景等内容,随后我们让学生共同聆听这首歌,感受祖国山河以及祖国处于水深火热时祖国人民的反映,听过以后,让学生进行回答,这首歌对自己的启发,还有这首歌的演奏特点是什么?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怀。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继续演唱的方法反复的体会这首歌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引导地位,学生是思考的主体,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出教师问题的答案,从而才会真正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音乐审美的评价方式

第3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7-02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群体,看到他们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快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是如此。怀着一颗童心,播撒爱的种子,渗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将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爱我做主,我愿意用爱的趣味性教学,来完成自己的园丁事业。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求音乐课程要力求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此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与时代变化相接轨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教师要传授知识更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该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享受体验,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兴趣是趋使人活动的一种力量,学习兴趣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不会一上来就教一首歌该怎么唱,而是先让学生凝听、感觉,再开始解说,“一首歌会分首次凝听、再次凝听和最后凝听,让学生学会本身去感觉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讲故事给学生听,甚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边边表演边讲,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吸引力,从面听进去,就融入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借着这股子劲,继续填充,既而完成教学。尽可能的给学生都分配上角色,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

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劝、活泼的科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作为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资料,这只是小备课之需。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应该树立大备课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可以这样说,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当老师怀着一个被奥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励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营养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你一定会引经据典、激情满怀,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如果我们再能把读书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读书,那么二者将会相得益彰,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兴趣盎然的遨游知识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读书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热爱,感染他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是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每个音乐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体现,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爱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创设良好的音乐趣味环境,愉快的学习,正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表现出美,体验爱的享受和感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师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适应前进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剑芬.谈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院,2012,14(3):130-131.

第4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一、以问题为导引的卓越课堂是立足于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力的课堂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从一个对世界(学习)充满好奇、疑问、天真,富有创造性的疑问者、探究者演变成一个沉默寡言、失去兴趣、少年老成的失落者与沉默者,除了社会对教育评价的缺失偏颇之外,教师在伴随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急功近利的知识学习考查,为了追求一个静态知识结论或某项技能让孩子被动学习得多,甚至违背学生意愿强加练习量,让孩子感受学习无趣,以至于在被动中禁锢学生的主动与疑问,让他们感受学习索然无味,身心疲惫。我们的课堂至今还存在着单刀直入知识的核心要点的教本课堂,没有让学生充分暴露他对这一知识的已有经验和水平,主观武断地给学生学习状态下结论,唯教师讲授,缺少汽车行驶的发动机预热,调和各部分达到最佳状态,否定学生学习潜力的存在,看不到学生学习的正能量,否定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长持以往,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教师帮他思考,促成形成了思维的懒惰,以至于缺失了质疑问难的主动性,因为每一个问题老师已经帮他设计好,最佳答案已经准备好,只需要接受。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中了解学习的起点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开展学生的合作研究,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兴趣满满,充盈持久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以问题为导引的卓越课堂不仅是双基达成的课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的课堂

双基更多的体现为知识是什么,而对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类知识,如何学,学了有何用处,体验怎样的数学活动经历和渗透怎样的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却是思考不够,预设的少。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就知识论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不到数学美,数学的趣味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何用处,将把他要带到哪里去,感受不到数学的广博,更多的体会是数学枯燥,单调乏味。例如在五年级上期西师版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学中最直接的检验标准为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乘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的教师教学单刀直入,将从生活引入小数乘法需要淡化和忽视,直接出示小数乘法题开始讲授方法,然后就是练习,在练习中理解方法,忽视算理理解,忽视算理与算法的内在联系,算法以算理为支持和依据,算法是算理的简洁化、操作程序化的外显。忽视让学生思考遇到一个新问题如何让学生联系旧知采取策略的独立思考过程,直接点出方法,讲解方法,确实这种教法和学法比学生思考来得快,学生练习的时间更多,但并没有经过孩子的独立思索与学生思维的碰撞,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表达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只有枯燥的知识,永远也认识不到数学美的一面,有趣的一面,生活中的一面。那么在设计这个教学单元时如何让学生除双基外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呢?首先教师要理清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生将怎样学?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准备?这部分知识的核心要点是什么?这部分知识有何用途?学生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当教师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后,再来定位每一个单元学习素材---例题的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研究,这样的思考就是促进和保证课堂有效性与学本课堂的实施。以此我在教学中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引方式的合作学习。这里的问题是包含教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自身产生的问题。一开课让学生根据学习课题说说自己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学生能提出许多问题包含枝末细节的问题,教师对此进行梳理引导为学习的核心问题即为什么要学习小数乘法?学了有何用途?怎么学?怎样算小数乘法?用到哪些旧知识?把握住学生的问题是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的不同表现形式,点出本节课重点要研究的问题,就形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更多地来源于学生,教师结合自己的预设问题并加以调整,这种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情。然后让学生解读例题素材,细化例题的解答思路,扫清例题素材理解的难度,紧接着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围绕提出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并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讨论情况。第三个环节让小组有序汇报,其他小组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第四个环节个人问题交流,凡在小组里没有讨论出结果的或还有疑问的可以向全班提出来进行交流讨论。第五个环节学习小结。要求不仅从知识方面小结,而且对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开展情况予以小结。第六个环节运用所学,巩固学习成果。这样的课堂还是让学生围绕枯燥知识的乏味学习吗?还仅仅是为应试的双基课堂吗?

三、以问题为导引的卓越课堂不再是唯双基为基本评价导向,而是以学生学习全过程、多方位为考查评价纬度,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作为评价内容,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促进学习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学习力

第5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一、创设宽松,愉悦心理氛围,激发创造思维

小学音乐是入门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及时充电,努力掌握时代所要求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够跟孩子拥有共同语言,扫除代沟。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我总是努力营造着这种友好的氛围,并且根据语言点设计一些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我在这里早已没有了师长们所惯有的威严,宛如他们的伙伴一样,融入这一个群体。我看到了他们说说笑笑的高兴劲儿,我又看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富有创意的构思和设计才能。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学生所感受到的是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都得到了综合的培养和发挥。

二、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创造思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的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这在教学中,就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音乐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厚的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运用适合个性和创造思维的教学方法,一旦开了这个阿里巴巴的门,学生便会如饥似渴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而不用教师赶小绵羊似的威逼利诱。

三、积极评价,鼓励创造思维

第6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侗族大歌;进课堂;课程资源;思考

中图分类号: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58-02

一、侗族大歌进课堂的惹义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我国西南著名的林区,同时也是我国最典型的苗族侗族聚居区。黔东南林区有苗族180多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21%),侗族140多万人(占全国侗族人口的48%),苗族圣山――雷公山、侗族母亲河――都柳江孕育出这两个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的古老文化传统;孕育出蜚声海内外的原生态苗族侗族民族文化,其中有生与斯,长于斯的被誉为“中华民族音乐神迷奇葩”的侗族大歌。这里是“世界苗侗原生态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这里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十八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中外蝣人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在黔东南林区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的谚语,真实地反映了苗族、侗族人民对自己本土音乐的喜爱。

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一部史诗,它与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在侗民族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仍然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得益于侗族不断变化的居住区域在地理上具有的相对封闭性,更得益于以族群聚居的侗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交流中形成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倡导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传统文化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各民族的文化予以保护、挖掘和传承同等重要。国家对包括侗族大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保护的政策。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黔东南林区就有39个项目、53个保护点,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的1/27,位居全国地州第一。作为优秀的富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侗族文化的精华,侗族大歌在国际社会的申遗获得成功: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确定将我国的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苗族侗族聚居的黔东南州,丰富多彩的民族原生态文化独具特色,对各民族土生土长的少年儿童对苗侗文化的教育,将侗族大歌引人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于拓展音乐教育资源,优化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音乐的兴趣,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疑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

二、侗族大歌进课堂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学习者

作为黔东南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思考,如何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尤其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定位。

侗族大歌目前的主要流传区域在贵州黔东南林区以及与之相邻的广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allaox]或“嘎玛[al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众人和声音宏大的意思,它是一种参加演唱人数众多,流传历史久远的侗族民间合唱音乐,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侗族大歌的主要特点。侗族大歌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侗族人生活特有的风俗习惯,其演唱形式讲究细腻婉转,用母语进行演唱富有侗族歌曲的特色。大多数担任音乐教学的教师是科班出身,即毕业于正规的高等学校音乐专业。众所周知,我国的音乐教育模式自创立之初就是以欧洲音乐体系作为培养模式,中国传统音乐被边缘化,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在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受到忽视。即使是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也不得不抛开自己的民族传统音乐,来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所以,音乐教师,即使是侗族苗族出身的音乐教师,也要更新观念,放下架子,深入研究侗族歌曲的特点,广泛收集并精心整理侗族大歌的纸质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研究侗族的民风民俗,要深入到林区侗族大歌流行的侗族聚居地进行田野调查,特别是虚心向侗乡的歌师学习演唱技巧,让自己的民歌素养得到丰富和提高,为成为侗族大歌进入专业音乐教育课堂的“内行”教师做好心理和知识技能的储备。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国家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新课程下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许多音乐教育专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将本土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黔东南州浓郁民族文化的氛围,使当地的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长期耳熟能详,其中许多师生本身就是苗侗族文化的爱好者。如何在教学中学习音乐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资源予以开发,实现音乐技能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教师本身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关系,研究在本土文化土壤的意义上构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的认识和实践,并让学生获得技能的训练实践机会和体验思考的空间。显然,这种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感受,必须考虑挖掘学生原生的民族素养,充分利用他们在黔东南“百节之乡、歌舞之乡”的民俗体验中积淀的快乐与兴趣,而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则是对引导者角色的意义所在。

(三)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共鸣者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营造情感教育的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引导他们抒感。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边欣赏地道的侗族大歌,一边介绍侗族人民悠久的民族文化:侗族人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与人为善,能歌善舞,勤劳互助的良好传统;介绍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迁徙史,奋斗史,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压迫中执着保留本民族的特性,尽管没有自己的文字,却能够完整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原生态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侗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辟土造田、美化家园。耍通过音像资料的播放方式告诉学生,现在国家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政策给侗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现在的侗乡是林海中有侗寨,侗寨中有侗族鼓楼,侗寨边有清清溪流和层层梯田。侗乡是歌舞的海洋,是人间乐土,是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美好家园。要通过侗族大歌的学唱,掌握侗族大歌的发声技巧,通过模仿侗族方言的咬音吐字,解读歌词大意,来体验侗族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让学生体验生活在风景如画、民族风情浓郁的家乡之幸福感、自豪感,进而进发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要组织好学生,利用身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

源,适度的参加当地大型的民族节日庆祝活动,自己参与合唱、参与联欢,体验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快乐。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学中乐,乐中学,欢乐溢于言表的情绪,这种情绪与学生同时产生,具有很强的交叉感染力,从而使音乐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将不断得到加强,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成为学校构建办学特色的重要内。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我国传统音乐的合理部分加以吸收,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风俗特点和民族特色,以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对黔东南林区而言,本地具有悠久丰富、多彩绚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把深深植根于当地民俗民风土壤的侗族大歌纳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是任课教师课改研究的重要课题,应该积极面对。在林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在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具有音乐天赋,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组织他们参加音乐课外活动的训练,尤其在黎平、从江、榕江县的侗族聚居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写侗族大歌乡土教材,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歌队的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多彩贵州风”、“贵州原生态民族歌咏比赛”、侗族重大节日的比赛,以此来培育侗族大歌的继承者、爱好者。一些歌队的演唱水平达到代表县乡、甚至代表贵州到外面比赛演出,效果良好。近两年来,在苗侗族文化的中心――凯里市,作者选择在凯里第八小学就《侗族大歌和苗族反排木鼓舞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侗族大歌和苗族反排木鼓舞与小学的音乐课程的这种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挖掘、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整体水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研究表明,音乐课程教学的这种改革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与自然和谐相处教育,对于愉悦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效率呈正相关的关系。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009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赵媛,侗族大歌生态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2):122-126,

[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陶健,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6):108-109

[4]肖育军,侗族大歌的种类厦特征[J],电影文学,2009(8):129-130,

[5]秦银辉对地方传统音乐融进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版),2009(1):197

第7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国家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宽专业、厚基础、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声乐、钢琴的技能技巧训练上,而作为音乐教师教育应有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课外辅导能力的培养严重弱化。因此,导致在学生学习心理上存在着重视专业课程、轻视非专业课程的现象,在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上都较为薄弱。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应聘中往往败于普通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演唱能力却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甚至学生毕业后由于执教能力差强人意而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折射出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缺憾:单方面追求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教学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认知空白等。

笔者曾就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状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0.4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有17.77%的学生根本不清楚,只有23.97%的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而且被调查的三个年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专业观念的教育和教学技能培养十分必要。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为了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色,研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需要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实践效果。在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理念、音乐教育专业思想等内容逐渐渗透入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教师教育意识,从而促使其转变观念,将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作为专业学习内容之一而加以重视。

其次,将微格教学模式引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体系,以音乐微格教学为基本手段,探索适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扭转音乐教育“表演专业化”的倾向。针对“音乐教学法”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师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技能,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学目标,开展多途径的专业实践活动。

第三,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等内容的教学指导分量,逐步使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相衔接。

第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要充分体现师范性。构建音乐教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逐步突出师范性专业特色、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在加强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增设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书法、语言训练等课程,或者增加课时,从而保证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

二、建立“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习”三位一体平台

加强实践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学生角色向准教师角色的转化,需要构建一个实践平台。

一是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特色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中保持并加强与师范性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如增强声乐、键盘课程教学法分量,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歌唱、演奏教学能力的训练;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合唱与指挥、即兴伴奏、音乐微格教学实训等课程,强调课程内容间的融合、贯通,逐渐形成一套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是鉴于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见习、实习难以落实的现状,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进一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将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音乐教师请进大学课堂,通过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学生作报告、实际授课并进行音乐教学指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学习音乐课如何教学,加深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三是利用音乐微格教学模式,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教学技能专项训练,满足学生毕业教学实习和将来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音乐微格教室还能满足学生专业课的实践表演等需要。在音乐教学法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方向,实行音乐教学法分级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包括音乐教学设计技能、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等基本教学技能训练。

四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教学实习工作。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点环节,根据现实状况可以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灵活解决毕业生实习学校问题。学生需要完成的实习任务包括:(1)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教学实习;(3)教学实习报告与总结。

三、尝试专业教学与教学法结合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也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导向。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基础教育阶段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尺度,创新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必要。通过变革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既能懂得如何唱、奏,又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是在键盘演奏、声乐演唱教学中强化音乐教学技能成分。乐器演奏、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线,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娴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奏演唱技能,并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范奏和歌唱进行教学。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实施公开课教学活动旨在解决教学和教学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意在给每位教师和同学提供互相学习、不断思考、学术争鸣的机会,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正确的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的目的。通过公开课教学展示给学生不同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课例,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扩大学生专业学习范围。

三是充分利用好电子琴这一具有特色的教学工具,在器乐技能提高的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扩展到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关的领域。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重要的位置,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2)基本应用教学技能:电子琴演奏、歌曲伴奏、电子琴合奏、和弦编配等。(3)音乐创作:利用电子琴独有的多音色、多节奏、多伴奏等功能,进行音乐创作和乐器编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4)合奏: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难得有参加乐队的经历,电子琴的合奏就会使学生对乐队有直接的感受和认识,并从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5)电子音乐应用技术:了解、熟悉音序功能、录音功能、MIDI制作等功能运用,除加强课堂教学外,更有利于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及培养电子琴所涉及到庞大的商业音乐产业的人才。

四、开展教育实践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增强学生的教学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相应加大艺术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能力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

一是加强教学实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能力转化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提高教学能力提供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实力拓展途径。如课堂教学实习、课外活动实习和社会普及音乐教育实习。

二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搞好理论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将一部分可以分割的知识点、教学点纳入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艺术教学实践场所和设施,认真做好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各类演出,如院际、年级、班级的专业交流汇报,音乐知识竞赛、晚会、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音乐创编与演出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兴趣,很好地开拓音乐教育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践机会。

第8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关键词 农村地区;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73-02

1 前言

随着微课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运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思路。信息技术属于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该门学科的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教学改革目标以及实际教学环境条件,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是其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逐步完善信息设备及相关微课教学条件,结合农村地区人口综合素质、家庭因素、教师自身意识等实际情况,不断改善微课教学,使微课形式得到有效运用。

2 微课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制作微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是指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的精心设计,以媒体形式将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形成的一个完整且简短的教学活动。如在讲授“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组织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的关于信息技术的东西,激发学习兴趣[1]。

此外,在实际的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建的方式引发学生关注。不同的教师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表达方式,其创建的微课教学情境也各不相同。但是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出发,教师可以创建趣味性较强的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始终集中在课题上。另外,教师制作微视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做到图文并茂,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字介绍,还要配备图片,甚至是相关的影视资料,增强视频的趣味性,同时使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如在讲授“认识机器人”时,学生对于机器人的认知非常少,而学校也缺乏机器人器材,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很少,一般讲授会使机器人教学导入较为枯燥。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首先要有问题与图片介绍,进入导入环节后用摄像机录制机器人拼装到导入程序、调试完整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一过程了解机器人。

简化微课,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且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一切学习活动,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去探索、挖掘问题的答案。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目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要达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仅要重视方法,而且要戎赜谟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用“Scratch”搜索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搜索的流程录制下来并制作成微课,课前播放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视频配备背景音乐,然后向学生介绍如何运用电脑搜索内容。教师要注意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可以适当将一些趣味小游戏穿插在其中。

为了验证微课教学效果,教师在播放完视频之后,需要及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自主实践。比如,教师播放完“复制、粘贴”的微课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脑的“Scratch”搜索功能,去搜索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或是文字等,然后通过“复制、粘贴”功能,创新整理到一个新的文档中。而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及时指出并说明他们的操作错误,增强其对此知识点的记忆。微课视频教学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互动讨论,增强微课教学效果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其学习潜力。引入微课之后,将颠覆传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位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播放完微课视频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如在教学“用Word排诗集”的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诗集介绍给大家,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互学促进共享。又如在教学“给诗集配图”的内容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最后确定能够与诗集内容最佳匹配的图片。此时,学生在Word中插入所选的图片,务必要通过一些搜索、复制等操作,不但可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能够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课堂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在不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并且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建议或者思路等。

分类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微课有利于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视频方式简单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主张借助网络视频制作,根据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内在链接及逻辑性,将知识块进行细分后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出来。众所周知,每个学生性格特点不一样,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微课教学时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积极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讲授“制作表格”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分类教学,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作一类,其微课视频就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其他的知识拓展内容进去,对学生实施强化训练;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则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演练,强化学生的基础学习。通过分类教学,可以使微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最后达到同步发展。

3 结束语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微课教学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师通过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改进信息化技术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实施微课教学方法,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微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微课教学环境,使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也能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微课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9):46-47.

第9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为提升教学品质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校英语教学不断摸索教学模式,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随着高新科技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从投影教学到白板教学再到目前的微课教学,高新科技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将目光投向微课,并进行微课教学测验。微课以时间短、重难点突出、灵活性强的特点广受学生的欢迎,根据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反馈显示,52.36%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对自身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32.13%的学生任务微课能够促进自己英语学习。为此,高校英语教学应着重研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推动学生学习微课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微课优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教学越来越离不开教育技术,尤其是我国教育的排头兵--高等院校。高校教学反映了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是最新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首要实验基地。微课从提出到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可以看到微课的成长过程。结合微课教学实践,总结微课在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比具备的优势。

1.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是一门极为复杂、涵盖内容广泛的语言学可,高校英语教学始终无法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以讲授法为主,讲授英语语法与阅读理解,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微课的应用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微课,微课结合视屏、音乐、图片、文字等内容将一知识点制作成5-10分钟的视屏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微课教学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间灵活。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将教学内容控制在5-10分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资源上网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第二,内容灵活。微课教学主要内容是为了讲解重难点,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录制,经过调查显示许多微课涵盖了视频、课件以及音乐等,且讲解内容也丰富多彩,例如讲解同一知识点,运用材料就千差万别,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只是广度。因此,微课模式较好的李永乐学生的课余时间,帮助学生灵活自主地完成辅助学习过程,保证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2.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校英语是对中小学英语内容的深化,内容涵盖面广,学习内容复杂,同时,学生还要努力通过四六级考试,日常学习压力以及四六级考试造成英语学习重难点极多,学生难以抓住重难点。由于重难点较多,学生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及质量。微课由于时间、内容灵活多变,材料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经过一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微课教学对于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效解决重难点混淆、知识体系混乱的情况,而针对业余时间较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情况。可以说,微课教学成为教师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3.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学科教学要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英语教学由于开放性、灵活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性不高,较为懒惰。而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根据实验和调查,微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课灵活多变,内容少且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微课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发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的爱好。

二、英语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研究

1.制作优质的微课

开展微课教学的先决条件就是教师要完成微课的制作,微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结合调查及实践,制作优质微课资源,首先要做好微课的选题.优秀的、符合学生兴趣的选题可以极大的提升微课的应用效果。为此,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一课一题的选择方式,也就是说一个可以只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微课教学,同时还要注意微课要涵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利用微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要明显好于传统讲授的方式。只有保证了微课选题的合理性, 才能保证微课教学的质量。其次要注意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合理、高效的布置微课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增加微课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内容,将其合理融合到一个内容中,同时预留学生思考时间。 最后是保证微课课件的制作质量。在微课制作质量的保障,是我们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2.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资源平台的作用

高校英语教学可利用资源极多,内容丰富多样,且高校教师水平较高,对高校英语教学及英语学科理论研究丰富多样。因此,高校开展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平台作用,做到高校间的教学资源互通有无,合作教学,促进英语教学整体进步。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资源平台主要是资源共享和习题共享,对于微课共享模式研究较少。微课是提升英语教学、突破英语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放宽资源平台限制,增强高校英语微课的分享与合作,搭建高校合作网络平台,真正让微课服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