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1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检验科  医院等级  评审

我院检验科下设5个临床检测专业实验室,在院领导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的努力下,依据甘肃省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督查细则的相关规定,终于通过了省卫生厅医院等级评审组的评审。现就我科在这次评审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以与同仁分享。

1甘肃省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临床检验部分从科室任务、科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室内及室间质控、组织机构、技术水平、教学科研、实验室防护等方面考核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从而评价能否达到三级医院对实验室的要求。

1.1技术水平的仪器设备方面,我院在2004年为检验科增添包括HITACH7080全自动生化仪、法国梅里埃细菌鉴定仪及德国LUMINU化学发光仪等大型仪器,从而在硬件方面完全达到了考核要求。

1.2科室管理中,我科编写了全科的管理性文件系统(GOP)和各专业标准化操作文件系统(SOP),其中GOP包括急诊制度、标本管理制度、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与临床沟通信息反馈制度及事故登记制度等共2O个文件,并且每个制度有落实的记录。SOP包括每台仪器、开展的每个项目都有详尽具体的标准操作,而且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做改进和更新。每月进行两次与临床科室随访及征询意见工作,并在每月的总结会中分析解决,并分为三级:A当前立亥4能改进的;B通过努力可改进的;C通过努力不可改进但在以后的发展中才能改进的。对A事件责任到人,当即改进并向临床通报;对B事件在规定的期限内责成相关人员协调解决并在改进后通报临床;对C事件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报告,时时关注改进的可能性,在条件允许后改进并通报临床。

1.3实验室管理中,我科从人员资质、科室各专业分组管理、仪器试剂的性能评价、检验报告单的审核、标准化及发放、质量控制等方面人手,遵循“高标准、精技术、优质量、亲服务”的精神。特别是在质量控制方面,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建立健全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检验质量抽查制度、质量控制失控处理程序等16个管理文件,切实落实室内外质控工作,对科内开展的各个项目,有商品质控物的项目使室内质控成为每天报告结果真实可信的基础和前提;对无商品质控物的项目以试剂标准校准仪器或进行定期的室间比对监测措施,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第2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防护

一、亟需注意的生物安全隐患

(1)医院领导重视不够。有的医院领导认为感染管理部门不能创造经济效益,因此,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支持,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实际上对管理流于形式。(2)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不足。部分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吸烟,甚至穿着工作服进入休息间等。这是因为检验人员缺乏全面的生物安全防控知识。(3)检验科工作区域的布局欠合理。部分医院室内布局不合理,设计不科学,采光通风欠佳,有的用房面积不足,不能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防护设施很差,未设生物安全柜,也没有超净台。(4)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部分检验人员在工作中不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图方便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工作,甚至用接触传染源的手接听公用电话;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急措施不当,如遇到标本溅洒、皮肤破损、标本污染面部、眼部、溅入口腔时,忙乱中往往忽视了伤口的消毒处理,如为传染性血清标本,则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二、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的措施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医院领导应组织员工学习《人员培训制度》、《意外事故登记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职业暴露个案登记、处理、上报制度》、《实验室消毒记录制度》、《废弃物交接处理制度》,《污染区桌面、地面、仪器消毒程序》、《防护服穿脱程序》等,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及应对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通过这些制度和程序来约束工作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新职工应进行生物安全的岗前教育,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化验室工作。(2)加强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由于化验室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标本,有感染的危险性,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橡皮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实施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个患者操作前洗手。对疑似艾滋病、性病、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应严加防范,进入隔离区操作,工作人员穿隔离服、戴隔离帽和口罩等,标本及时就地无害化处理,并将疫情尽快上报上级机关进行善后处理。检验人员在操作时容易被针头、锐器、碎玻璃刺伤,引起感染,遇到上述情况,要立即挤压伤口、排出血液、清洗消毒,必要时根据污染物携带的病毒及细菌种类及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加以预防。(3)检验科生物安全设施的建设。检验科由于生物安全的需要,必须改善工作环境、严格划分工作区域,加强实验室通风采光。检验科应合理设置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并有明显的标识,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功能,工作人员严禁将传染源带到清洁区。生物安全柜是一种用于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操作场合的安全装置,用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及实验材料,避免接触在操作原始培养物、菌毒以及诊断标本等具有传染性的实验材料时可能产生的传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资料表明,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可有效减少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及培养物交叉感染,同时也可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添置生物安全柜,同时配备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遇到职业暴露时可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洗手池必须安装实用经济型的感应水龙头或脚踏式水龙头,可减少医护人员交叉感染。(4)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类存放,分别用防渗漏的黄色和黑色垃圾袋收集后集中无害化处理。污染的采血针头、刀片等放入利器盒存放,高压消毒后再行处理。医疗废弃物有专用的表格进行重量、数量登记,由专人收集、运送,杜绝医疗垃圾未经消毒灭菌处理流入社会。(5)加大检查督促,指导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科加强对检验科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督促,派专职人员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管理水平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检验人员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监测,促进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总之,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不仅关系到个人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也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工作实力,甚至威胁医院的医疗安全。无论医院规模大小,进行医院安全管理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要领导思想重视、职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执行规程、事事责任到人,就一定能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第3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科研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然而,即使在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教育中,也会有比尔·盖茨在大三时毅然弃学从商;刚刚辞世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在里德学院学习了6个月后退学,乔布斯说:“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从他们身上却体现了在高等教育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前几天看电视招聘类节目,一位应聘者是2008年毕业于北京某学院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她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窍不通,致使两门课程挂科,经过几次补考,一直没有通过,毕业时她没有如愿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离校后她又参加了2次补考,依然没有通过。在校期间,虽然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在记者团中工作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毕业后找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无关,而是与编辑有关的工作,她想应聘到大的企业做企业策划和编辑工作,在场的18家大型企业的达人普遍认为:仅凭一张结业证想进一些知名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因为毕业证是敲门砖。这仅是一个例子,代表的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她为错误地选择了专业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我们看到的大得多。

近几年来,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多数教师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与扩招后一些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基础较差有关。本人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曾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调查:3个班80多名学生中,报考时对所学专业了解并且也很感兴趣的学生不足20名,仅占约25%,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不令人担忧?

一、因材施教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1.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深入分析,厌学背后有着多方面、较复杂的原因

(1)高考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带有功利性、盲目追随所谓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其实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等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时,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方向性错误,但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撑着往下学,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结果只想混个毕业证能就业就行。

(2)部分学生的家长社会关系广泛,已为孩子安排好工作,就差一张文凭了。而且以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他们认为学什么都没用,缺少了学习的动力。

(3)部分学生没有考上感兴趣的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把学校该学的课程当成了副业,考试及格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4)少数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终于挤过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认为该歇歇了,因此将大学当成避风的港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沉溺于网络或花前月下的同时,考试成绩一次次亮起红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上需要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1)学校方面。

1)高校可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在大一时不分专业,大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在大一的一年时间里,一是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感性认识,对专业情况可以用心地了解;二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专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这种模式在条件允许时应该被更多的高校借鉴和推广。

2)层次相近的文理高校及专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为选择专业时犯方向性错误的学生调换专业开辟绿色通道。以上文女学生为例:当她发现对所学理工专业根本没有兴趣,而对另一个文科专业感兴趣并很有天赋时,她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调换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她的申请对她文科相应专业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由学校负责她的专业调整甚至是层次相近的学校间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是力所不能及的,而对于学校,只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要去做,制定好相应的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这样的学生很少。而教育要实行因材施教,要人性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要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厌学的几个原因,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满足多数学生正常要求的同时,对于厌学的几类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引导。

1)对于第一类学生,在当前不能调整专业的形势下,鼓励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在保证所学专业各科成绩合格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参加自考,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争取在毕业时拿到两个专业的文凭,将来可选择喜欢的专业就业,有少部分学生按照本人的建议如愿以偿。

2)对于第二类和第四类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因为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因此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真心地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朋友,逐渐改掉他们理所当然混日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对于第三类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只有在感兴趣的领域才有可能出成绩,已有许多学生从中受益。例如:有一名学生经常缺课,后经多方了解,他对所学专业一点兴趣没有,不上课的时间他是在学习程序设计,毕业后想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与他认真沟通后,本人给予了他支持和信任,允许他在课程冲突时选择他喜欢的课程,课程结束考试中,他实现了对笔者的承诺——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及格,并在不久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对市场经济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最终形成信誉和声望而站稳市场。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迷茫时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把所有的学生打造成标准化的产品。

二、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自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体”以来,高校开始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能。到20世纪末期,随着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减少及大学间竞争的加剧,研究在大学中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远远超过教学。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教师的薪水、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确定最终是依据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其教学绩效,大学制定的教师学术奖励体系中几乎看不到教学的影子。”

当今高校科研氛围愈来愈浓,许多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得有声有色,更有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许多项目,体现了学校与高科技接轨以及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使人才培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与创新的结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协调得好无疑会相互促进,过分地注重了一面,都会相对削弱另一面。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将过多的经历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努力写论文,以完成科研工作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于是,一方面少数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不喜欢他们的课,却没有硬性指标来考核,课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上着,学生厌学愈来愈重;另一方面,重压之下,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找不到合适项目的教师只好“另辟蹊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案例屡见报端。

这些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比例严重失衡,这种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轨现象,势必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声誉,进而影响到生源、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问题。

笔者认为,未来发展中应该让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全身心回归课堂,但他们要关注科研的成果,关注科研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让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专注于科研,多出精品论文,并负责指导学生科研,经常将科研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各自发挥优势。教学与科研并重应体现在对于教师考核的方方面面。正像科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样,不能期待着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科学家,高校毕竟不是研究院。

第4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检验科;质量控制;临床科室;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65-01

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室的配合。多年的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于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 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 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3]。

2.2 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 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找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

参考文献

[1] 康格非,巫向前.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70

第5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手工制作课;现状分析;意义;实践研究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学生在手工制作的探索中,培养了动手能力,提升了审美素养。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制作与实践过程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作等多种教育契机,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一、高职学生手工课之现状与分析

自学院针对全院女生开设《手工制作课》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女生“从没拿过针,针线活零基础”到“穿针引线,游刃有余”的蜕变。本课题通过《手工制作课》的研究,让我院学生从动手能力出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实现对我院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女生掌握一门生活技能,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手工制作课程开设的意义

我院立足校园,开设了以丝带绣绣制与民族音乐赏析相结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将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的针法、技巧简单化,在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扩大刺绣地应用范围,将绣制地美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较好的实现了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一)高职学生手工制作课开设的必要性

通过手工制作的学习,教学生学会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丝带材料再利用,提高学生的美化生活的能力;欣赏优秀的手工制作作品,从中体会到手工制作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

(二)增进音乐修养,培养审美素养

老师在教授刺绣的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通过对传统乐曲的聆听与赏析,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在音乐中受到熏陶,增进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增加学生对传统刺绣的了解,提升基本生活技能

丝带绣作品虽然从原材料、绣制效果等方面与传统刺绣有了一些不同,但其所使用的针法和技巧都是从传统刺绣中改良而来的,这也为90后的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刺绣作品奠定了基础。让90后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老师传授的简单针法和技巧,完成一幅有主题、有意境的作品,并将所学能够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坚定信念

通过对刺绣和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能够在学生解决绣制难题、完成绣制任务等教学驱动中,帮助他们树立坚定信念,努力发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追求、持之以恒以及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手工制作课程实践中应强化的问题

一是加强专任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手工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取长补短,效律利用教学资源。

二是欣赏范作、激发创作灵感,杜绝“依葫芦画瓢”。质量高、数量多的范作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当学生看到精美的完成品,才会兴趣大增、跃跃欲试。范作的样式创新越多,越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三是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指导老师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提前制作好手工作品。通过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自身努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时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是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的培养。并与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同时加强纪律、安全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品质量意识。

通过实践,手工制作课作为我院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多形式的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在手工制作课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我院学生不仅具有专而精的动手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培养了诚实守信,努力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加有效的传承!

参考文献:

第6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计算机网络专业 高职院校 能力培养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系统的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也能在IT行业从事网络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更加强调职业素质,更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那么,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何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突破传统,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成为了高职教育和实践的重要任务。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研究所在院校——北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

1.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指“在组织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以,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备特有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北美CBE、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英国的BETC与国家职业资格(NVQ)证书、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AQF)和培训包(TP)等先进的职教理念基础上,汲取其精华,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的有力创新。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按工作过程中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串联整合。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体系,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重大的转变。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激发了学习兴趣,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也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从演员变成了导演,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导者。

2.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的行动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它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岗位能力标准的集合。行动领域体现了职业的、个人的和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应该有利于完成这些行动情境中的任务。行动领域的开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开发的主导思想,以专业定位——职业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经过专业定位与岗位群论证,工作岗位调研,典型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等最终确定具体岗位或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形成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平台。

3.学习领域。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通过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描述的课题单元”,是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院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学科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知识相对孤立、自成体系,缺乏融会贯通。而学习领域包括了学科课程体系中相关的课程知识,将相关课程知识融合于一个学习领域,在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实际。它包括实现该职业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和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

4.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也即实施方案,或称作实施单元。它是设定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1.调查和分析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任务就是满足社会对这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设计起始点时,首先就要调查和分析社会对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根据高职教育应先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在所在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对企业现有的专业岗位和新的岗位对从业人员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调查。通过职业能力的分析,使我们知道学生职业发展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为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依据。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体系设计工作。

2.岗位工作过程分解。工作过程是指一个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完成企业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一个完整的劳动进程。针对具体的岗位和岗位群,必须由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专家、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分析调研,并将其分解成为完成这一岗位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进行排列整理,从而形成一整套从业人员所需岗位能力的标准。

3.工作任务向课程方案进行转换。将工作任务向课程方案进行转换的过程实际就是如何将岗位能力要求转换为课程方案的学习领域,这项工作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的关键。按照“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将具体工作过程所需岗位能力一一进行分类转化成多个具体的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即每一节课的理论和操作内容,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学习、训练内容,并以此作为依据制作具体的课程方案。

4.设计学习情境。通过与精通岗位技能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学团队的合作,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设计指导思想, 以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为导向,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这些能力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并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增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情境的顺序,设计出具体的学习情境。

5.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建立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而由于不同工作行业、工作地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性质、职业能力要求等因素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不同。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地企业行业的具体情况开发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密切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让企业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当中,并同步收集更新企业的生产知识、技能要求,迅速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和调整。

四、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实践方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真正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要求,分析研究本校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与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由职业相关的工作任务按教学论要求,进行归纳总结,设计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教学计划的四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彰显了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并鲜明地表现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网站建设能力”、“网络建设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设置课程。其中,在“网站建设能力”模块中开设了网页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站测试、网站运营等核心课程,使学生熟悉网站架设。了解网页设计构件,既具备网站前台设计技能,又具备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和程序开发能力;既能从事有关网络程序设计、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页面设计及美化等相关工作,又具备网络自主创业能力。在“网络建设能力” 模块中开设了网络服务器管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等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安装、配置和维护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常用的网络设备,培养学生把各种设备和不同的技术整合起来,提升整体的网络集成能力。在“网络管理能力”模块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等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掌握一般的防黑客技术及防病毒技术,掌握主流操作系统安全机制,能够规划计算机网络安全平台,具有信息安全分析与实施能力,并具备快速跟踪信息安全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此外,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教师应适当地安排各部分课程的学时比例。在突出实用性的基础和够用的原则上,各专业模块课以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理论知识为主,尽可能安排的学时数少些,门类多些,范围广些,内容新些。坚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由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倒排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1:1比例。

同时,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生动的动画形式来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学到知识。二是将类比法、启发引导法、讲练结合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以行动作为学习的起点,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校内实训室作为主要教学场所,将基本理论渗透到实践训练过程中;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方式进入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工作。四是构筑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网上教学、网上练习和网上答疑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中的疑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是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做出实验方案,实施后写出分析报告,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六是开展通过走访企业和举办“技术论坛”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五、体会与思考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建设中的课程设置的方式,成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明显区别。

2.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能力培训和培养,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双师型”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项目则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理念,很好地解决了实际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学习,能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并能将学习的知识及时地应用的实践中,对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

[3]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中国高教研究,2009.

[4] 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

[5] 严中华.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能力为本;医学文秘;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完成职业岗位完整、典型的工作任务所涵盖的知识与能力及工作过程知识的总和,由不同类别的课程组成。它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课程体系,而是根据典型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来构建课程体系界定课程内容的。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医学文秘专业的学校之一,目前已经有一届毕业生38人,就业率为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8%,其中68.5%以上在省内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就业。为了使医学文秘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学校在近四年的医学文秘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广泛听取师生、用人单位反馈的基础上,现针对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因素――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并力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医学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按照学科,围绕“医学”与“文秘”课程来进行设置。以《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专业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全校必修课,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医学、文秘、管理三类课程。如右图:

四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发现,专业课程及课时分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内容重复和遗漏的问题

现有课程一方面未能涵盖医学文秘专业人才所需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却有一些课程内容重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例如:医院管理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内容重复,应用文写作与新闻写作也存在重复的教学内容。而同时,作为医学文秘须掌握的儿科、医学文献检索、财务等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并未体现出来。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数\&总计\&理论\&实践\&专业基础课\&大学语文\&64\&64\&0\&现代礼仪\&32\&26\&6\&解剖生理学\&96\&66\&30\&药理学\&54\&46\&8\&免疫学及病原微生物\&54\&40\&14\&病理学\&54\&46\&8\&医院管理学\&54\&44\&10\&临床医学概要(内科36、外科36、妇产科36)\&108\&96\&12\&卫生统计学\&36\&30\&6\&预防医学\&54\&36\&18\&卫生事业管理\&54\&44\&10\&社会医学\&36\&30\&6\&卫生经济学\&36\&30\&6\&卫生法学\&36\&32\&4\&专业课\&公共关系学\&54\&44\&10\&秘书学\&72\&60\&12\&文书与档案学\&72\&60\&12\&办公自动化\&36\&18\&18\&秘书行为规范\&32\&24\&8\&管理心理学\&32\&24\&8\&应用文写作\&72\&66\&6\&市场营销\&36\&30\&6\&病案管理学\&54\&48\&6\&行政管理学\&48\&44\&4\&新闻写作\&54\&44\&10\&]

2.课程广度与深度的问题

根据调查,2013届38名医学文秘专业学生中81.6%为临床科室助理,其余进入医院行政部门或考入事业单位。2014届学生中,仅有5人在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行政科室实习,其他人均在临床科室进行轮岗。目前,专科学历层次的医学文秘人才主要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助手和文秘而履行工作职责,这就要求医学文秘不仅要有扎实的文秘功底,更要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而现有课程体系存在文秘和管理“多而不透”,临床医学知识“散而不够”的现象。因此,需要在知识和广度和深度上进行调整。

3.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

现有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时远多于实践课课时,所培养人才的“技术型应用型”特点体现不充分。因此,应考虑依照“医学实践操作适度、够用、有效,文秘实践操作熟练、高效”的原则构建实践课程,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4.学历提升与课程衔接的问题

目前,云南省甚至国内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学生“专升本”等学历提升通道狭窄,本科层次没有医学文秘对应专业,该专业学生“专升本”只能报考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教育等专业。专业间的偏差为学生提升学历造成了一定难度,而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并没有设置相应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知识,适应考试和升本后的知识衔接。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

医学文秘课程体系构建应以明确的理念作为指导,针对目前课程与工作岗位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改革。

一是课程体系构建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这一核心思想。课程学了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及解决就业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最大可能性。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同医学一线的工作者共同开发医学文秘的职业能力标准,确定从事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再对每一项综合能力进行分解,将对应的知识点、技能进行归类,将其中相同的和相近的集中在一起,构成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教学单元或模块,若干教学单元(模块)加起来构成一门或几门课程。

二是课程要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要按照系统工作过程确认、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把多种领域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呈现工作任务―教师讲解演示―分析解决问题―模仿操作”,逐步达到能力标准。同时课程体系中要有拓展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课程模块,要围绕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应知、应会技能,构建符合近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能力是由诸多能力模块所构成的统一系统,通过调查分析,本文将医学文秘职业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当然,每项能力之下还可以细分出各种单项能力。如图所示:

根据医学文秘职业能力,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可以进一步细分出各项工作程序,进而为整合课程资源或开发课程提供依据。将文秘专业现有相关课程对应职业能力及典型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可形成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医务文书处理课程模块、医院行政管理实务课程模块、卫生信息技术课程模块四大模块,每一模块下设置相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1.临床医学课程模块

重点课程: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解剖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相关课程:免疫学及病原微生物。

2.医务文书处理课程模块

重点课程:秘书职业道德、秘书工作实务、秘书写作实务、医用文书写作;相关课程:中外文学、英语写作与翻译。

3.医院行政管理实务课程模块

重点课程:卫生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现代礼仪;相关课程:管理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研究、媒介素养、文秘英语口语。

4.卫生信息技术课程模块

重点课程:办公自动化、速记基础、医学文献检索、病案管理学、卫生统计学;相关课程:预防医学。

除以上课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开设哲学、逻辑学、书法、演讲与口才、新闻摄影、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增加秘书职业资格证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培训课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志梅.《医学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总报告[J].安徽文学,2013(2):138-140.

[2]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第8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一、分析检查阶段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从2008年12月初起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环节多、政策性强、工作具体、要求严格、党员、群众关注。针对这一情况,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统筹安排,联系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在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围绕第二阶段重点环节有序开展活动,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主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第一,精心准备,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为切实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针对这一环节的要求,市局党组坚持走群众路线,早动手,早部署。在学习实践活动之初,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企业、相关部门、基层单位进行调研,邀请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召开座谈会,在本系统内也采取多种形式面对面听取意见,市局各直属事业单位也采取多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通过上述工作,切实增强社会参与面和透明度,把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置于有关部门、企业和全局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以求找准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是认真梳理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结束后,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征求到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向局党组进行了反馈,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类和认真梳理,共整理出9类54条对首都质监工作的意见建议。领导小组对涉及局党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查找了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了依据。对涉及各部门的意见、建议,按照分工,向分管局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反馈。

三是开展谈心活动,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活动,坦诚相见,沟通思想。与此同时,班子成员每人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报送市委指导检查组审核把关,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2月11日,经请示市委指导检查组同意,我局召开了市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第六指导检查组组长胡新民同志、市纪委常委边学愚同志到会指导。会上,市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市委建设“人文*、科技*、绿色*”总体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市局提出的“提升质监水平,服务首都发展,构建质量首善之区”活动主题,紧密联系本单位和各自分管工作的实际,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的学习调研成果,交流了认识和体会,认真查找了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剖析原因和思想根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与会的每位班子成员准备充分、态度认真、开诚布公,会议气氛和谐,达到了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团结一致促发展的目的。

12月4日~12月11日,市局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也分别召开了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本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局分管领导分别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认真发言,结合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检查,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要求上来。

第二,认真研究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第二阶段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检验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为此,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到早准备、高标准、严要求。赵长山局长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全程主持参与报告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报告的主题、框架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起草好这个报告,起草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央、市委和总局精神,研阅市局党组、市局各位领导以及各单位各部门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重要共识的文件材料。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领导班子成员仔细审阅、修改,先后三次召开领导小组会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集体讨论,并多次征求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见,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又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向分管部门进行全面解读。

市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主要突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了目前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突出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二是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筹备举办奥运工作中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主要成效;三是仔细查找我局目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四个方面主要问题,并深刻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四是总结提炼首都质监部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五是明确了推动首都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总体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三条主线和八项具体工作任务。

各直属单位在起草和形成本单位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过程中,都是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集体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力求使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使分析检查报告真正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一些特点

一是在第二阶段整个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分析检查与推进工作结合起来,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应改尽改,能改快改,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比如,认真研究制定市局业务管理标准化行政许可事项优化工作方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针对涉及质量技术监督主体业务的27项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受理环节,优化办理程序,明确行政许可办理过程中五个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高效、便民、廉洁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标准化体系和责任体系。在计量工作方面,启动*地区中国石化加油站测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本市加油站测量管理体系试点工作,并以此试点,全面推动全市其他行业诚信计量管理。在特种设备监察方面,总结奥运会安全保障成功经验,研究安全保障工作办法,编制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实施办法》,建立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在质监质管方面,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从12月10日开始开展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和遏制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市稽查大队确立了执法课题研究与稽查执法检查并重的工作方向,制定出台了《*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大队执法调研活动管理办法》,针对食品添加剂问题到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座谈。计量院和质检所重视科研创新,计量院努力构建科研工作管理体系,修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制定科技人员培养、激励等措施,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质检所成立研究室,整合所内科研力量,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环境,并制定奖励措施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信息所在为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认真搞好“首都标准网”建设,提高面向企业、社会和消费者的全方位服务力度。为方便用户报检,特检中心实施了网上业务申报,及时向社会公告,并不断完善网上报检系统,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大网上报检业务范围。纤检所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被处罚企业回访制度,引入服务作为行政执法工作效果考核指标,完善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与服务企业有机结合的行政执法责任制。

二是把学习贯彻始终。12月2日,市局召开了转段动员大会之后,坚持把学习培训贯彻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党组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召开之前,继续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网上知识问答等形式,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增强科学发展质监事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是继续加强学习实践活动宣传和营造氛围工作。在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落在领导层,为了使学习实践活动继续保持较好态势、较好气氛,市局和各单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制作宣传栏目和有关刊物,及时更新图片展板内容,在市局网站上及时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相关信息内容。为帮助大家学习中央、市委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精心编制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100题》,挂在网上供大家学习参考。与此同时各单位还组织党员收看影像资料,参观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

总的来看,市局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第二阶段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同志出现松懈思想,精力不够集中等。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及时提醒加以改进。

二、认真贯彻上级精神,扎实推进第三阶段各项工作

整改落实阶段是体现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关键阶段,是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阶段,是对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成效的重要检验。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第三阶段包括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的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还要进行满意度测评和总结工作。

最近,中央对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要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位的整改落实方案,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要具体化,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第二,要根据整改落实方案,集中力量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第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第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好时间,掌握好进度,统筹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和其他各项工作,把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群众生活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刘淇书记在1月6日召开的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落实项目、目标和时限要求、措施和责任,对整改落实要做出公开承诺。要进一步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我们要认真领会中央和市委精神,全面贯彻,狠抓落实。根据中央和市委精神,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把学习理论贯穿活动始终

要继续组织党员、干部认认真真地学习规定书目,要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学习领会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市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各总支、支部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书记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怎样对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采取有效措施,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根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对查摆出来的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梳理,紧紧围绕首都质监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归类,明确哪些是具备条件,在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区分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既要有近期安排,又要有中长期目标。

根据工作计划进度安排,近期要召开领导班子务虚会,集体研究整改落实方案,对梳理的整改落实项目,逐个明确主管领导和责任单位。然后由主管领导组织责任部门、协助部门针对整改落实项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按照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原则上是: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问题,按照倒计时要求提出明确的具体步骤;对未来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列出大体的时间表;对解决起来确有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理清工作思路。市局在本月20日前后召开党组会议,最终讨论整改方案,把需要整改的问题、需要修改完善的规章制度,细化分解到相应的分管领导和有关处(室),把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人。在形成整改方案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各直属事业单位也要按照上述要求和步骤开展工作,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要及时吸纳到整改方案中去。

整改方案形成后,要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接受大家的评判。按照要求,市局整改落实方案要及时上报市委第六指导检查组进行审阅把关,征得同意后,1月23日前以适当形式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尤其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整改的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公布,做出承诺,接受全局党员干部、群众监督。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2月14日前,市局领导班子和6个直属单位班子要明确重点,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前一个阶段,我们立足于实践,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已经着手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我们要看到,毕竟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还不长,解决的问题还只是初步的,还需要继续努力。在这一阶段,我们要突出重点问题,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时间和力量,以重点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既考虑必要性,又考虑可行性。各单位、各部门要重点围绕市局整改落实方案、确定的整改目标和措施,抓落实、出成效。对迫切需要解决、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集中时间和精力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四)努力完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体制机制做保障。在工作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很多都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有关。创新体制机制,是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盘考虑,做好这项工作。2月18日前市局各单位、各部门认真整理现有规章制度,必须要从职能的设置和分工上、从工作的激励机制上、从完善工作的制度上、从人员的任用和选拔上、从工作的推进模式上着力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出废、改、立措施。从促进首都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在已经形成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我们已经列出了部分近期需要建立的新的体制机制的主要方面,在第三阶段要加快实施,作为我们创新体制机制的第一步。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体制机制,其难度要比解决具体的突出问题大得多,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同时也要意识到它的紧迫性,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五)做好满意度测评和总结工作

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严格执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2月20日前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满意度测评。要制定群众满意度测评方案,对解决影响和制约质监事业科学发展主要问题的整改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尚不能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抓好落实。

第9篇: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结合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方面的规范,笔者认为可控选择的审计模式主要有三种:在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中进行;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审计;利用对科研项目经费审签时进行审计。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

(一)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开展 有利的方面在于,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纳入学校整个财务运行管理中审计,便于整体了解和把握科研经费总体状况,对科研经费的总收入情况、各科研项目的经费拨入、划转、结存、结余等、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报销等方面比较清楚,对科研经费和学校其它经费管理的异同情况便于对比分析。不利的方面在于,由于学校财务本身项目较多,科目较细,财务系统庞大和繁杂,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量很大,而审计人员的数量普遍不足,精力有限,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可能无暇顾及科研经费的具体管理和使用情况,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可能变成走马观花式的了解,不能发挥审计的指导作用和审计的威慑作用。

(二)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这是一种比较值得推广的审计模式。通过此种方式,使审计人员专注一点,集中精力摸清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而发现管理中的风险和漏洞,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同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相关人员共同探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规范和理顺管理关系,指导制定一些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通过对具体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深入审计,发现经费收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指导,并对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和人员发挥警示作用。不利的方面在于,此种方式工作力度大,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需要同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配合,否则可能遭遇的阻力较大,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那些科研经费总体有限学校。审计工作的力度过大,把握不好审计监督和服务的度,可能在科研人员和相关领导中形成不支持科研工作的不良印象,有害于审计的权威和形象。

(三)利用科研项目结题对项目经费审签时进行审计 根据现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结题时均要求编制项目经费收支的财务决算报告,财务部门应在财务报告书上签署意见,审计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签字。这为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监督提供了切入点。审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审签的机会,对单个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签署审计意见。但问题在于,科管部门或科研项目组习惯于在项目结题的时间临近点才慌忙报送结题报告和编制财务报告,使得审计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研究部门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入审计。考虑大科研项目结题的紧迫性,同时显示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审计部门只得在面对财务部门已签字认可的财务报告中签署审计意见。因此科研经费的审签在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

由此可见,上述三种模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应当结合进行方能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我们的做法是,除坚持每月查阅财务月度报表外,每年初一般3-4月份,对学校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结合国家对科研经费的要求,在翻阅财务原始凭证时对科研项目的报销单据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经费报销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资金出处和去向进行了解;在查看财务项目账时,不仅关注通过财务预算划拨到各部门管理使用的项目账,而且对科研经费科目下的收支明细进行重点关注,看科目设置和日常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通过财务报表总体把握学校科研经费的收支、结余、结转等情况。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协同科管部门普及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为审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力图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审签办法,充分利用审签的机会开展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监督。

二、科研经费审计监督新模式

高校审计工作应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对科研经费的审计也不例外。科研经费的监管和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对博弈关系,应努力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双赢局面。

(一)坚持依法审计 科研经费是学校办学经费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来源于上级有关部门的纵向经费还是来源于合作单位的横向经费均属于学校收入,是国有资金而不是个人财产,都属于审计监督的范围。因此,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责无旁贷,无论是财务部门、科管部门还是科研单位、项目组和科研人员均有无条件配合审计监督之责。那些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组、科技人员,认为他们有绝对支配权的说法和做法是经不起推敲和检查的,与国家的要求和有关规定不符,也是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容易犯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审计部门应当理直气壮,大力宣传科研经费的国有性质和公用属性,依法大胆开展审计工作,主动把科研经费的审计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确保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上,防止科研经费转化为个人的福利,防止通过申报虚假科研项目骗取国有资金、通过科研合同转移国有资金、通过经费报销化公为私等现象,促进学校科技事业和学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结合单位实际审计 各高校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自己特有的内部管理体制。有的高校科研经费总额巨大,甚至远远超过教育财政拨款,有的高校科研经费有限,科研积极性不高;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统一由财务部门分项目核算管理,比较规范,有的则由科管部门承担具体管理任务,与财务部门分工合作,还有一些协调问题。审计部门应该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特别是内部管理的不同模式探索适合本单位的审计模式。比如我校采取的是财务部门和科管部门分工合作的模式,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主要由科管部门负责,由科管部门建立项目卡片,进行分项目的登记,报销审核分金额大小分别经项目组、系院、科管部门、分管校领导、校长等签字报销,财务处仅设置科研经费一个子项目进行财务核算。因此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就必须依赖于科管部门的卡片账,审计重点关注的是科管部门的管理流程是否合理、科研经费的划转是否及时、是否有截留项目组科研经费的情况、审核是否按申报书列示的项目严格把关、是否坚持结题结账、经费余额同财务部门是否一致等问题。

(三)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工作是个无底洞,审计应当始终坚持全面审计,又突出重点,重点是否突出直接关系审计工作的成效。科研经费审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经费来源主体多元,项目众多,预算不科学、专业性强,有的项目周期较长,加之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突出,积弊太多,常常有无从下手之感。可以根据项目大小、经费多少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也可根据审计力量情况,选择能胜任,有实效的项目作为重点审计项目。还可以根据从各方面了解的突出问题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重点的选择应该有利于解决和规范有关问题,有利于防范管理风险和漏洞,有利于发挥审计的教育、提醒、警示等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一般把重点放在报销原始单据的查阅、科研经费中人员经费的支取、科研管理费的提取和使用、科研余额的处理、科研结题结账等方面,在关注这些重点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并向学校提出了诸多意见建议。

(四)做到务求实效审计 审计不能为了审计而审计,应当通过审计工作发挥学校经济和管理系统的免疫功能,促进学校的良性治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目的是发现经费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通过审计提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建立有利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科研经费合法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保护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不违规违纪,促进学校廉政建设。因此科研经费的审计既要顺势而为,借国家重视之力、之时,抓住工作开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介入科研经费的管理,确定一些科研经费重点审计项目,明确审计方向,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能全面开花,浅尝则止,搞形式,走过场,那样起不到审计的作用,反而会激发对审计工作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审计过程中要以发现问题为中心,应可能找出一些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揭示管理风险,审计后要跳出审计看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方能发挥审计的实效。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和践行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新模式,并将其运用到科研经费的审计中,努力构建“服务导向型审计”新模式。审计部门同科管部门、财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供审计咨询服务,帮助科研和财务部门建立健全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同科管部门、财务部门等一起协助科研项目的申报,试行科研项目预算评审,积极参与对科研项目申报和拟购固定资产的专家论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结题经费审签等方式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指导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管理部门防范和纠正,从而建立起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机制,增强了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审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和谐审计的局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