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基本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控机床;基本功能;方法与技巧
1.前言
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是机床调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数控机床厂家的技术人员在用户现场通过设置机床参数来完成,但此类技术并不作为培训内容对用户的维修人员开放。然而,在数控机床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如操作意外等原因造成数控机床部分或全部参数丢失而引发数控机床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的状况却时有发生。若要恢复数控机床的功能,就得求助于数控机床生产厂家,而他们的服务不仅是有偿的,而且也不可能保证随叫随到,这样势必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于用户单位的数控维修人员来说,学会数控机床基本功能恢复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保障本单位数控机床得以及时修复,而且还可以使数控维修人员能更全面地了解数控机床的控制功能,有助于拓展排故思路,提高日常维修效率。
2.数控机床常用参数介绍
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恢复与调试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参数的设置与数控功能测试这两部分工作,而参数设置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么,究竟有哪些参数决定着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它们的作用及意义有如何?
2.1 数控机床参数的作用及分类
数控系统的参数在数控机床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完成数控系统与机床结构和机床各种功能的匹配,这些参数在数控系统中按一定的功能组进行分类。例如,伺服轴参数配置数控机床的轴数,各轴伺服电动机参数、速度及位置反馈元件类型及反馈元件参数,串行通信口参数对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波特率、停止位等进行赋值等等。
下面,就以配备有FANUC 0i-mate-TC数控系统的CK0625数控车床为例,具体介绍与伺服轴及伺服有关参数的意义。
2.2 伺服轴设定参数的意义
(1)1825#参数:各轴的伺服环增益,该参数是用于设定各轴的位置控制环的增益。在进行直线或圆弧插补时,各轴的伺服环增益必须设定相同的值。环增益越大,位置控制的响应速度越快,但是设定值过大,伺服系统会不稳定。位置偏差量会储存在位置累计寄存器中,并进行自动补偿。
(2)1828#参数:各轴移动中允许的最大位置偏差量。在X或Z轴移动过程中,如位置偏差量超过此参数设定值,会出现“某轴超差”报警,并立刻停止移动。如果经常出现此报警,可将该参数设大些。
(3)1829#参数:各轴停止时最大允许位置偏差量。当X或Z轴运动停止时,如位置偏差量超过此参数设定值,会出现“某轴静止超差”报警。如果经常出现此报警,可增大该参数的设置。
(4)1320及1321#参数:各轴正、负方向软限位坐标值,此值是相对参考点设置的,根据机床行程及位置确定,要求正、负限位位于正、负硬件限位开关之内。
(5)1410#参数:空运行速度。此速度为程序模拟运行时各轴的运行速度。
(6)1420#参数:各轴快速运行速度,在自动方式下G00的速度,需根据机床刚度设定,选择适中速度。
(7)1421#参数:快速倍率F0的速度,即选择操作面板上快速倍率F0时的速度。
(8)1422#参数:所有轴的最大切削进给速度。此值为限制值,即在所有方式下,各轴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此数值,当速度超过此值时,以此速度为当前进给速度。
(9)1423#参数:各轴的手动连续进给速度,指进给倍率开关在100%时的进给速度。
(10)1424#参数:各轴手动快速运行速度,即快速倍率选择为100%时的速度。系统回参考点时的速度=[1424]×快速倍率,若回零速度过快,可将此值改小。手轮运行速度的上限速度也是此值。
(11)1425#参数:各轴回零的FL速度,回参考点时,各轴先快速移动,碰到减速档块后,以回零的FL速度搜索零脉冲信号。
(12)1620#参数:各轴快速进给的直线型加减速时间常数T或铃形加减速时间常数T1,系统推荐值64(不要轻易改动此参数)。如要改动,应设定为8的倍数。
(13)1622#参数:各轴插补后切削进给的加减速时间常数,系统推荐值同1620#参数。
(14)1624#参数:各轴手动进给加减速时间常数,系统推荐值同1620#参数。
2.3 伺服设定参数的意义
(1)初始化位设定值:系(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统通过FSSB初始伺服参数后显示00001010,若没有初始化过,设定为00000000,重新上电,系统会重新初始化参数。
(2)电机代码:根据实际电机类型进行设置,本装置采用βis4/4000型伺服电机,故应设为156。
(3)AMR:采用标准电机,故设置为00000000。
(4)指令倍乘比:通常,指令单位=检测单位。指令倍乘比为1/2~1时,设定值=1/指令倍乘比+100;指令倍乘比为1~48时,设定值=2×指令倍乘比。
(5)柔性齿轮比N/M:根据螺距设定。设定好螺距再按自动,系统会自动计算柔性齿轮比N/M和参考计数器容量。系统最小指令脉冲为0.001mm/Pluse,且系统计算电机一转时的计数脉冲为1000000个脉冲。计算公式如下:
参考计数器容量=丝杠螺距/最小指令脉冲。
柔性齿轮比=参考计数器容量×指令倍乘比/1000000。
(6)运行方向:从脉冲编码器看,顺时针设定为111,逆时针设定为-111。
(7)速度反馈脉冲数:设定为8192,此参数不可更改。
(8)位置反馈脉冲数:设定为12500(半闭环的系统设定值),不可更改。
3.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方法与技巧
下面,具体介绍数控机床基本功能从无到有的调试方法与技巧,掌握了这个技能之后,对于由于部分参数丢失所引起的机床对应功能丧失的故障维修就会显得轻而易举了。
3.1 系统参数的配置
系统第一次通电时,最好先做一次参数全清,所谓全清就是将系统所有参数恢复出厂设置,即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同时按下MDI面板上RESET+DEL键。全清后一般会出现如下报警:
100#:参数写保护打开;
506/507#:硬超程报警;
417#:伺服参数设定不正确;
5136#:FSSB放大器数目少。
注意:在初次调试时最好进行全清,如果只是进行参数的修改,切勿全清!
参数全清后,显示器上将恢复英语显示。若想改成简体中文,则需按照下列步骤操作并设置参数:
(1)在操作面板上选择“MDI”方式,按“OFS/SET”功能键,再按[设定]软键,找到设定画面,将“参数写入”选项设置为1;
(2)按下“SYSTEM”功能键,再按[参数]软键,找到参数设置画面,将3190号参数的第6位设置为“1”,即设置系统语言为简体中文;
(3)警“000请关闭电源”,按操作面板上的“停止”按钮,再按“启动”按钮,重启数控系统。
各表(1―3)提供了与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相对应的各个参数及其建议值,分别为一般参数、伺服参数、主轴参数及轴设定参数。请按照下列各表的顺序并依据“设定值”一列中提供的值对每个参数进行设定,这样可使我们在机床功能调试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参数设置的过程中,每次遇到提示要求断开系统电源的时候,都说明刚刚被设置完成的参数需要断电才能生效,那么就要对系统执行一次断电再上电的操作,以激活所设参数。
3.2 数控基本功能的测试
分别选择手动连续进给、手动回参考点、手轮、超程检测、MDI、编辑及自动运行等操作,观察伺服轴及主轴的工作是否正常。另外,还要进行各进给倍率开关、急停按钮及手动/自动换刀等测试,用以检查机床是否正常工作。
当功能测试全部完成后,千万不要忘记将配置的所有参数及时做好备份以防再次丢失。至此,数控机床基本功能的调试工作结束。
参考文献
[1]FANUC Oi Mate-TC简明调试手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2008,6.
[2]FANUC Oi Mate-TC参数手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2008,6.
作者简介:
关键词:基本手型;自然;支撑;稳定
基本手型是钢琴初级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由于钢琴教学偏重实践性,不少教师易忽略必要的理论指导,他们并未了解钢琴基本手型的内在的功能要求和科学依据,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从外观上模仿所谓“标准”手型,缺乏对基本手型的明确规格要求,致使学生手型疲软、关节塌陷,或肌肉僵硬、动作呆板,进而养成难以纠正的错误习惯,影响钢琴演奏技能的正常发展。为此有必要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手型问题从理论上作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钢琴弹奏的机械原理和发声的物理特点,决定着人手的生理适应性。并不是任何人随便把手放上键盘就能完成正确、科学的弹奏。钢琴演奏作为一门学科,受其自身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演奏者既要遵循和利用钢琴弹奏发声的性能特点,又必须适应并发挥手部运动生理方面的科学性与可能性,使之达到控制协调,动作自如,灵活准确,省力高效的演奏状态。钢琴学习初级阶段训练培养的正确基本手型和良好的弹奏习惯,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坚实基础。
根据钢琴基础弹奏技术(包括非连奏、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等)形成的基本手型,在静态下具有明显的自然圆拱型外部特征,初学者易识别和模仿。然而手型并不是刻板固定、一成不变的某种“样板”姿式。在钢琴弹奏的动态环境中,基本手型与具体弹奏内容紧密相关、是充满活力的、积极的技能状态。常见的书籍里对基本手型只是外形的简单描述,让人不知其所以然。
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探析钢琴基本手型的功能和要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与协调
当演奏者把手置于琴键上时,首先必须做到自然协调,确保手型及整个手臂处于舒适放松状态。其功能要求是:
(1)消除肌肉的紧张僵硬。手部僵紧是多数人初次接触钢琴时心理畏惧引起的生理反应,只要从心理和生理上予以放松,手部肌肉即可恢复正常状态,避免肌肉紧张导致的种种恶果;
(2)防止肌肉相互干扰。表生理学揭示,人体所有关节的动作都是由配置成对的、功能作用相反的肌肉(称对抗肌)共同参与,并相互调节完成的。弹琴更需要手部肌肉神经之间精确的调控。既要保证与弹奏有关的肌肉必要的收缩运动,又要不断通过放松去抑制那些与弹奏无关的、包括已经完成了弹奏动作(如触键)的肌肉因过度兴奋引起的多余紧张,有效防止它对正常弹奏动作的干扰。
(3)提高动作的控制和反应能力。当肌肉分工明确并相互协调后,大脑与手指弹奏有关的肌肉神经就能逐步建立清晰准确的控制联系,形成正确弹奏动作的条件反射习惯。如弹奏连音、双音时手指之间敏捷准确的交替衔接,实现手指的独立分工和灵活反应。
二、支撑与传力
科学的自然重量弹奏法要求基本手型能够胜任手部从上臂到指尖,甚至肩背弹奏重量的支撑与传力。因此基本手型应具备以下功能-
(1)构筑圆拱。①由于手部屈肌的先天作用,在自然情况下各手指均会微微向内弯曲,关节稍外凸,掌指呈现自然圆拱形。从力学上看,圆拱形受力均匀、结构牢固,能以较少的力达到很强的承重效果。这种手型最符合钢琴弹奏的需要:②手部重量会根据不同的弹奏任务而变化,比如运用自然臂重弹奏的和弦、重音,或仅用手指弹奏的单音、弱音等,就需要及时改变手指屈肌张力,调节圆拱形的稳固程度,去支撑不同的弹奏重量。
(2)有效传力。①传力的关键在于指尖(第一关节)牢固与否,指尖位于圆拱手型的基底,所有弹奏重量都通过指尖传递到琴键上发声。强奏时需要指尖牢固支撑传力,即使弱奏时指尖也应结实稳固,才能细致触键,控制声音;②手部肌腱软弱的儿童甚至成年人,在支撑时因手指触键角度改变,或指尖关节、掌关节塌陷造成圆拱变形,使弹奏产生分力,削弱了弹奏重量的正常传递。
(3)张弛有度。圆拱手型并非始终要用力支撑。按照钢琴发音的机械原理,指尖击键发声时绒槌已退离。琴弦处于自由振动状态,传力任务宣告完成。这时只需用较少的力维持手指在键上保持住手型。手部不需也不应继续对键盘施加压力,造成多余无用的紧张僵硬。这在弹奏和弦,重音或长音时尤为重要。
(4)手型各异。不同的演奏者手部条件亦不相同,不存在人人必须模仿的“样板”标准。应根据不同演奏者手部发育的程度、掌指的宽窄长短、肌肉力量及肌腱柔韧性等具体条件,去建立弧度不尽相同,但又能有效支撑臂重的圆拱手型。对于小手,手指较短或手指纤弱者,其手型弧度需相应缩小,更接近半圆(球)形,以充分发挥掌指关节构筑圆拱的稳固性;大手、手指粗壮有力及手指较长者,手型可适当伸展,这时圆拱虽然较为平坦,同样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传力。每个演奏者都必须经过探索、检验,建立符合自己手部生理条件的恰当手型。
三、平稳与定位
正确手型下的基本弹奏动作,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技能,它要求手指以掌关节(也称第三关节)为轴心,干净、准确、灵活有效地起落运动。因此:
(1)掌关节的定位。在基本手型状态中,掌关节与键盘之间的高度距离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基本弹奏的动作和效果。必须保证掌关节稳定在最佳位置,才能发挥手指的正常运动功能:①提供各指自然有效的活动范围(幅度),获得足够的弹奏动势,②使弹奏的肌肉(肘部伸屈肌)处于效率最佳状态,即肌肉收缩最轻松灵活的位置,手指动作得以迅速有力。以上两点对初学者很重要。反之,掌关节的变位(下陷或过高隆起)会使手指活动受限,弹奏无力,进而依赖上臂压键,腕掌部位颠簸摇晃。
(2)腕部的稳定。腕部连接手型与手臂,在基本弹奏中应大致稳定在合适高度,即与掌关节平行或略低的位置(弹琶音可略高)。其功能:①确保掌关节与键盘之间的最佳活动高度,让手指正常有效运动;②提供前臂(肘部)肌肉协调舒适的环境,防止腕部过高过低时,对抗肌(伸屈肌)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引起手部僵硬不适,并可提高手指弹奏持久性(耐力)。必须注意,这里要求腕部的稳定是针对初学者建立正确基本手型后的基本弹奏动作而言,不包括大幅提臂,分句、呼吸等腕部位置需要变化的演奏状态。随着学习程度加深和音乐表现的需要,腕部会随手指手臂的大幅运动做出各种方位的、适应性的协调配合。
(3)手指的稳定。在基本弹奏动作中,手指依照运动杠杆原理工作:肘部屈肌为力点,掌关节为支点,手指为动臂,指尖 为阻力点。在正确圆拱型下,手指关节因自然弯曲,缩短了动臂,使弹奏轻松省力。因此,固定手指前三个关节的弧形状态(即指型),可防止抬指及下键时出现伸指或勾指多余动作,使弹奏过程干净,准确。
(4)触键点的定位。①在基本弹奏时,手指应以指尖部位垂直(大指以指甲侧沿)触键,使力点集中,触感敏锐。触键点勿随意滑移,以保证重量传递、弹奏准确和发音质量;②从学琴之初就应建立一个手指对准一个琴键中央,手指“各就各位”的良好的把位习惯。但对掌指太小的幼儿则需注意,防止伸展时肌肉过度紧张;③肩、臂亦需自然平稳,不可耸肩、拐肘或任意伸缩前臂。确保各手指的接触点在键盘上相对固定(呈自然弧线排列),避免手部随便挪动摇晃,指尖在键上滑移,以提高手指弹奏质量。为音阶、跑句的准确均匀、干净流畅打好基础。
四、把握基本手型功能的辨证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清楚看到,科学正确的基本手型具备的各种功能之间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圆拱手型既是手部自然放松、肌肉协调的产物,它又是支撑臂重的牢固构架,并为手指弹奏动作提供舒适合理的位置状态;再如指尖在圆拱手型中接近垂直的触键,既是手部放松的生理结果,它又为弹奏重量的支撑和传递创造了科学省力的最佳角度(与地心引力方向一致):而手指自然状态下的适度弯曲,又形成高效、省力的杠杆动臂。它们各自的功能都在弹奏过程中达到了科学合理的协调统一。
凡事总有度,不能走向极端。基本手型也存在如何恰当把握尺度分寸的问题:
支撑非常重要。它是手型牢固承重和传导弹奏重量的前提,需要手部肌肉积极参与。但过分强调用力会造成力量浪费,肌肉紧张、传力受阻,弹奏生硬。因此,支撑用力应针对弹奏任务(可归纳为强支撑或弱支撑)的不同要求而区别对待,该用力则用力,该节省则节省。
“经济法”这一概念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而其真正兴起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于民商法等传统部门法,经济法是一项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独特功能。本文着眼于西方经济法起源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在要素,试图通过对其起源地详细分析,得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进而揭示出西方经济法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1市场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动因
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核心条件之一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正是主张自由竞争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斯密的《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斯密认为,只要能保证市场充分自由竞争,国家行政机构的权利对经济的干预就没那么重要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模式并不存在,事实上,市场失灵似乎才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常态。如1873年后,相继五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剧了企业的兼并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主要行业无可避免的被一家或者几家超级企业控制,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出现了。这说明垄断、外部经济效应、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等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都在证明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存在着客观缺陷。
此外,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还表现在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这一切要求必须借助另一种外在力量去弥补缺陷,而国家干预正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必要手段,正如弗里德曼所说,“自由竞争的存在并不排除对政府的需要,相反的,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解释和强制这些规则执行的裁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失灵构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在需求,而经济法的产生就是为了确保国家干预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因此,可以说,市场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动因。
1.2政府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需求
由上文论述可知,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内在缺陷要求国家干预经济,而国家干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问题又构成了经济法的重要内涵。事实上,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其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藉此,凯恩斯提出要建立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体系。在面对1929一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凯恩斯主张要依靠国家的干预来刺激有效需求,保证整个社会充分就业状况的实现。战后,英国政府发表的《就业白皮书》(1945年)和美国的“就业法案”(1946年通过)都反映了凯恩斯所倡导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至于上台伊始即遭遇自1929 年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奥巴马政府,更是采取了和平时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经济干预政策,以至于美国保守政治人物惊呼: 奥巴马要把这个国家推向社会主义!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政府经济社会职能限度的争论。
国家干预的实现要借助于国家权力机制的运行,而国家权力本身也存在着天然缺陷。例如政府的权利寻租行为、谋私行为以及由于对政府过于依赖而产生的权力膨胀。20世纪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和经济危机很好的验证了政府的过度干预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法律体系来监督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厘定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方式。一方面保证国家干预职能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制约国家干预职能的过度行使。正如李昌麟教授认为的那样:“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因此,可以说,政府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需求。
2. 经济法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功能
经济法作为规范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工具和重要制度载体,应当从单纯地关注市场失灵,转向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均作为自己的调整目标,以保证国家权力作用于市场的及时与适宜。事实上,各国经济立法逐渐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功能,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干预。那么由上述对经济法起源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经济法本质内涵,一是经济法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平衡之法;二是经济法为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并举之法;三是经济法-社会本位之法。
基于对经济起源以及其本质内涵的认识,可知经济法具备调节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功能、对市场环境进行规制的基本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而这四项基本功能也构成了经济法的主体内容。综观现代经济法的内容结构可知,经济法包括了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国有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优抚安置法律制度等。 其中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国有企业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凸显了经济法对市场调节机制的修正,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证券法、房地产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凸显了经济法对市场环境与秩序的维护和保障,也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行为一系列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的内容体现出了经济法是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平衡之法的内涵。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的等则凸显了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是调整政府干预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现了经济法是政府干预和敢于政府的并举之法的内涵社会保险法、有福安置法、劳动保护法等则凸显了经济法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关注,凸显了其服务于社会,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益的立法宗旨,从而也体现了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的内涵。
3. 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
上文对经济法基本内容、基本功能、本质内涵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结。那么正如本文所提出的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通过本文第一、二段的论述,我们就可以得到相关结论,应该说,经济法的起源同时也构筑了经济法的本质内涵、调整范围、主要内容和基本功能。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逻辑纽带。具体的内在逻辑为市场失灵要求国家干预,国家干预的制度载体是经济法,国家干预的缺陷产生政府失灵,政府失灵需要经济法的规范和约束。故,简言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常态存在必然催生经济法,经济法是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之上的国家干预的法律依据。那么,经济法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功能和内容才能与其起源的诉求相匹配呢?这也是本文要揭示的内在逻辑。其所具备调节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功能、对市场环境进行规制的基本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恰恰与经济法的起源和本质内涵遥相呼应。
关键词:农民工;相对能力;人力资本投资
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06-01
农民工的相对能力是指农民工本身具备的能力与所从事的岗位要求的能力的匹配程度。农村劳动力(包括外出劳动力)虽然内含的人力资本量不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各种劳动力高,但从其出生到就业都程度不同地接受过一定的正规教育,而且不同的外出劳动力可能接受了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所以,并非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才具有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一般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这种资本只能通过教育、培训、交流以及实践总结等途径来获取,是能够使价值增值的特殊资本。而舒尔茨认为,按照投资类型可以把将人力资本分为五种,即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成人学习项目、就业迁移和医疗保健。
一、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所谓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和传统的产业工人相比,农民工具有新的独特的、典型的特征:第一,几乎都居于城市就业体系的底层,而且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第二,他们中的多数生活困难。第三,他们的流动性大,却又难以向上流动。总体而言,农民工无论从制度、能力,还是从市场地位看,都属于弱势群体。而目前农民工人力资本低下的严峻现实,一方面难以满足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进而延缓我国城市化步伐。为了缓解农民工人力资本低下的现实问题,笔者将从政府、农民工自身、用人单位三个不同的投资主体角度,分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分析:
(一)个人投资
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主要集中表现在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状况、工作经历经验等方面。一般地,一个人教育程度越高,通常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其本身拥有较好的人力资本存量,学习能力强,因此就业竞争中相对有利,而教育水平低的人却处于不利地位。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地位,就需要不断提升以教育水平为中心的竞争力,从而加大这方面的投资。而根据示范效应,如果一部分人因为提高教育水平而增加了社会收入,提高了社会地位和竞争力,那么就会引起更多其他的农民工仿效和跟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同时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长期这样就可以形成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良性循环的局面。
(二)用人单位投资
传统意义上,用人单位只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追求经济利益,不会主动加大对职工的人力资本投入。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多数会在注重企业发展利益的同时,主动考虑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长久。因此,用人单位增加对职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也就可能成为一项长期的措施了。而随着国家对“农民、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财政加大对企业在职培训的扶持和补贴,特别是对农民工,更是前所未有。那么企业就会通过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一方面增加其技能种类,提高工作熟练度和职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没有付出多大的投资成本,因为有各种国家政策的照顾,包括缓缴社会保险费,培训补贴,吸纳富余人员补贴,税收优惠,政府奖励基金等。而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政府更是把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于促进就业的投入也是空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更要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一方面是争取政府优惠政策的长期支持,另一方面,这也是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机遇,一旦此时留住了人才,保存了人力资源,就相当于保持了金融危机后重新分配市场的有利位置。
(三)政府投资
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政府投资主要体现在政策和财政上。对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繁荣,以及公民社会文化、道德素质提高等目标的追求就成为其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动机。
政府投资主要体现在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其与农民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同时,加强失业预防和调控,稳定农民工岗位。强化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各市、县要继续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加大实施力度,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
二、小结
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化是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的根本。在农民工人力资本形成过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投资主体应该有各自投资重点的选择,三方投资主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从而使各种有效资源积极进入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领域。
参考文献
一、关于隐喻哲学家、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是人类语言和思维不可或缺的基础[1]。语言的进化、演变和发展离不开隐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借助语言来反映。而我们知道,简洁乃语言的生存立身之本。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学科领域在不断拓展,语言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载体,不可能随之无限膨胀和扩大,它往往通过利用现有词汇和结构及熟知的概念去认识、去思维、去经历新拓展的领域和新生成的概念。这一过程往往要实现认知方式上的跨越,这种跨越正是隐喻的理据。什么是隐喻?隐喻在英语中的对等语是metaphor,其希腊文词源包括两部分,meta-意为“超越”,pherain意为“传送”,因而该词的意思是将甲对象之特征“传送”到乙对象,使之得到“超越”其自身的某种意义。Lakoff and 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种迅猛的语义变化过程,是在两个语义域之间通过某种抽象图式类比方式,将一个词从一个语义域应用到另一个语义域[2]。长期以来,人们将隐喻现象看作只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构建我们的概念系统、构建我们每天所从事的各种日常活动[3(]Brato)的一种有效工具。实际上,在认知这个世界时,我们正是不断地通过抽象图式类比方式建构各种关系[4]。我们所建构的这些关系不断形成网络,组成我们的认知系统构架,使得这个世界“可以想象”。Lakoff和Johnson还认为,人类概念系统的构建本身具有隐喻性[5]。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隐喻性词语就是佐证,它证明我们在理解事件和经历时就已具隐喻性,如,有关建筑物的用语常用于谈论理论建构:语言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都需要有模型? 26(models)、构架(constructs),这些模型和构架又需有结构(structure),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需紧密结合(bonded)或粘合(cemented)在一起,这样它们就会根基扎实而不至于倒塌(shaky/crumbling)。另外还需要有证据来支持(buttressing)它们。由此可见,隐喻时时处处都扮演着重要角色[6]。隐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使用,不断被创造。语言学家I.A.Richards曾说,人们时刻都在运用隐喻,不使用隐喻,就不可能流畅连贯地说上三句话[7]。不使用隐喻,要描写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难以想象的。而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又在不断创造新隐喻,从而推动语言不断向前发展。如,我们常说The ship sailed the seas,但由于sail一词已失去生动性,于是有人创造性地使用The ship coursed theseas和The ship ploughed the waves。这里,course和plough均用作隐喻义,它们更生动地再现了船只向前航行的方式。作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语言变体——商务用途英语,其中的经济类文本里也含有大量隐喻现象。本文主要就其中经济类文本里的隐喻机制和隐喻功能进行探讨。二、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机制要对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类文本里的隐喻有深入理解,首先必须对商务用途英语的定义有一清晰概念。商务用途英语是指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于一身、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世界里,包括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商业广告等在内的商务活动,无不涉及到英语的使用,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都统称为商务用途英语[8]。众所周知,商务用途英语基于普通用途英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类文本,亦基于普通用途英语。换言之,所有经济类文本都是普通用途英语应用于新的领域的一种语言变体。这种将语言的使用从一个领域应用到另一个领域本身就具隐喻意义。更何况,经济类文本中借用大量日常用语来讨论、描写、阐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或事件。Henderson也认为,是隐喻所具有的生成力使得日常词汇可用于讨论、描写、阐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9]。经济类文本中所含大量简单和复杂的隐喻,无不说明这一点,如:marketsare bullishandbear-ish(各种市场行情看涨/行情下跌),profitssoar,peak,pe and plummet(利润飙升/达到巅峰/急剧下降/骤然下跌),banksemployascorched-earthpolicyinthefaceofhostiletake-overbids(各家银行在盘进出价的各个对手面前采取了焦土政策)。上例中,英语斜体部分为日常用词,但在此它们均用于描写或阐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因此它们通常的意义已延伸,因而属于隐喻用法。另外,在经济类文本中,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原本属于隐喻,但因长期使用而变成约定俗成的表达法,人们现在只将它们看作专门术语而非“鲜活的隐喻”,如equilibrium,float,inflation,leakage,boom,liquidity,slump等,它们已成为从事商务活动或经济活动的人们经常使用的行话,原先的隐喻意义已不再明显。Indurkhya将隐喻分为三种:约定俗成的隐喻,基于近似性的隐喻和创造近似性的隐喻[10]。约定俗成的隐喻是指因长期使用而成为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因而看上去几乎不再具有显喻的那些隐喻。在经济类文本中,人们常将它们看作专门术语而非隐喻。如在We’re running out of time.这句话中,“时间”被看作有限的资源或宝贵的商品,它曾是隐喻,但现在,人们不再想到或认为它具有隐喻性。再如,…the Fed has allowed the stockmarketbubbletodevelop…,toraiseinterestratestodeflateabubbleinitsearlystages…mostcentralbankersarehostiletotheideatotrytopuncturebubbles…,centralbankersofferthreereasonswhytheyshouldnotattemptto prick bubbles…。英语中,人们讲bubbl(e泡沫);汉语中,人们讲“泡沫经济”,这些都已习以为常,它们已变成约定俗成的隐喻。基于近似性的隐喻会让读者对于本体和喻体进行比较,因为对它们意义的转换是基于两者之间所存在的某些相似点[11]。如:Ifprivatefundingreallydriesup,wewillbeoutofthemarket.读此英文句子,读者自然就会将资金的停止供给比做水源已经枯竭的河流或湖泊。创造近似性的隐喻是指,读者在刚刚见到该隐喻时,很难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什么近似点,但经过仔细斟酌和推敲才发现或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确存在相似点。这类隐喻在术语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人们利用storm和enemy之间的关系来描述“通货膨胀”这一概念。以上三种类型的隐喻在经济类文本中大量存在,这些隐喻往往基于以下隐喻机制或起源于以下根隐喻:1.将经济视为有机体,如:economic growth,intoday’sinfant electroniccommercemarket,healthyeconomy,economicdisease,economiccure,economicdecay,ailingindustrialcompanies,anover-richdietofcheapcapital等。就像有机体,经济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情绪波动,并会呈现出有机体所呈现的各种活动方式,如recovery,healthy,qualms,flu,limpingalong/hobble,sweat,depressed等。另外,很多时候经济被看作被动的实体,其状态往往受制于决策的正确与否所影响。这一观念使经济学家们把自己看成医生,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动向。2.将经济视为船只,如:…Mr Grasso needed fur-therwarningthatheissteeringapotentialTitanic,butthefattestratshavebeenpreparingtojumpship…,thechancesofnavigational errors arehigh,andnewhazardsarelooming which thenavigators等。此时,银行的行长就是船长,助手就是船员,大海就是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大海中的暗礁和风暴就是经济中的危急关头,航海的用具如锚、指南针和地图就是指导方针或指令。3.将各类经济组织类比为家庭成员之关系、类比为各种类型的人员或传说中人们根深蒂固的形象,如:theparent/mother company,thesister company,thedaughtercompany,theholdingcompany,thecompanydoctor,giant或the WhiteKnight(指“援助某个公司使之不被其他公司接管的公司”)等。这类表达能隐喻各种组织之间所呈现出的关系及所实施的人的行为。4.将市场视为流体或球体,如:thecurrencyfloat,ahugefloat ofchange,buoyantdemand,buoyantcon-sumerspending,themarketbouncesaroundandrebounds等。这样表达可隐喻经济市场上的瞬息万变。5.将下滑的市场运动视为自然灾害,如:Rita’scommissionsbegantodry up asherclientsquitherforabetterdeal,theriverofgoldwillsoonrundry,theoutlookforthestockmarketwillremaincloudy/isbleak,thebanks’worst days werebehindthem等。同自然灾害一样,市场下滑给受灾人们带来灾难。6.将市场视为游乐园,如:tohaltaslide insales,to continue theirslide againstthedollar,tohavearollercoasterride,toprofitfromswings等。这类说法通过游乐园中娱乐设施的方向运动来隐喻经济的运行状况。7.将股票市场视为剧院,如:thatthe stock mar-ketplayersoperateaccordingtoapredictableandprede-termined scenario等。这里,股票市场被隐喻为戏剧,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8.将各种类型的商人视为各种类型的动物或动物的行为,如:bear,bearrun,bearish,beartrap,beartotal,bull,bullish,bulltotal,runaway,gallop,horsetotal,lameduck,catandmouse,stag,prey,predator,huntertotal,head-hunter,head-hunting等。通过各种动物的状态、性情、运动方式等来描述经济活动的运行状态、性质、运动方式等。9.将经济竞争视为战争,如:trade wars,the warbetweenCoca-ColaandPepsi-Colahasbeenragingforyears,Carrefourcouldstillbevulnerabletoahostilebid,localbanksarefightingback,localcigarettemakersareupin arms,tofend off hedgefunds等,这一切隐喻经济活动中你死我活的斗争。10.用有灵的实体来描述无生命的实体,如Hungary’sRábaandIcaruscourt foreigninvestors…,noforeignsuitorshavesteppedforwardasyet…,theoddcouple(twoPoland’sleadingbanks)damaged bride(Poland’s)…,thePolishpartnersreceivedthewinkfromthenewlotandstartedsellingtheirstakes等。此外,经济类文本中还使用许多有灵动词,如grow,recover,need,pickup,continue,slow,move,suffer,think,reckon等以及无生命的动词,如boom,collapse,expand,overheat,open,fall,rise,remain,become,crash,close,slump,increase等,它们均具有隐喻意义。三、经济类文本中隐喻的功能在隐喻学研究中,隐喻被视为一种认知现象。它帮助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来认识所谈论的事物的特征,同时又使所使用的语言简洁、形象、生动。不同的隐喻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多数隐喻同时具有多重功能。束定芳先生将隐喻分为四种功能: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此外,隐喻还有美学功能[12]。隐喻最初是作为修辞来研究的,它具有很强的修辞功能。其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隐喻可以使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新奇,让人耳目一新。尽管经济类文本属于非文学性语言,但作为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的领域,它同文学语言一样需要简练生动的表达,同文学语言一样需要形象新奇的效果,同文学语言一样需要有很强的可读性。而要具备这些特点,往往需要借助隐喻。说the infant car indus-try比说thecarindustryatitsinitialstage要简练生动、形象新奇得多。从语言学的功能来看,隐喻为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语言是反映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每当一个言语社团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文化科技等有了新发展,社会政治发生变革,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时,就需要有词汇来再现这一切。然而,如果使用全新的词汇来再现这一切就会使语言无限膨胀,这会违背言以简洁为贵的法则。因此,大多时候,人们往往从其他领域里借用词语[13]来填补词汇空缺。而一旦从其他领域借用词语,就会出现隐喻用法。经济类文本基于普通用途英语,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日常用词语义的变化,这种变化即是隐喻用法[14]。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人类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即根隐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的,因此可以说,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具有隐喻性。换言之,隐喻构成了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作为与日常生活既有一定联系,但却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经济领域,其中的概念必然要借助根隐喻得以说明。经济活动充满了复杂性,对经济活动的认识可以从不同角度,因而借助不同的根隐喻来对经济领域的概念和现象进行阐释。本文第二部分将与经济有关的各种活动和现象视为不同的根隐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隐喻是“用一种概念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概念”[15]这一本质。隐喻具有美学功能,表现在隐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美学角色。在经济类文本中,隐喻的美学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对隐喻的使用,让人们有了更为丰富的联想。这种丰富的联想是由于隐喻的“用一种概念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概念”这一本质和人类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现存事物的模仿而促成的。经济领域中的语言使用要依赖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用途英语,反过来,正是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用途英语在用于阐述经济活动或现象时,经过语言的隐喻而使得语言具有了美学特质,从而取得美学功能。束定芳先生认为,隐喻的社会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交往中加强“亲密程度”,二是出于委婉和礼貌的考虑[16]。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主要体现第一个方面。前文讲到,在经济类文本中,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原本属于隐喻,但因长期使用而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表达法,因而现在人们往往将它们看作专门术语而非“鲜活的隐喻”了。这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法,正是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类文本里具有独特行业特点的词汇部分,它们承载了经济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也正是这些经过隐喻化而约定俗成的词汇使得从事商务活动或经济活动的人们紧密地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体现出隐喻本身强烈的社会功能。四、结语隐喻对人类的现实生活至关重要,对人类探求和认知未知领域也同样重要。在商务用途英语中的经济类文本里,隐喻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该类文本中的隐喻机制丰富多彩,这是由于经济这个领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同用于其他领域里的隐喻一样,具有多重功能。对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对隐喻这一认知现象作更加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Goatly,A.1997.TheLanguageofMetaphors[M].London:Routledge.
[2][5][15]Lakoff,G.andJohnson,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3]Brato,S.AComparativeStudyofMetaphorinEnglishandSlovenePopularEconomicDiscourse,At:64.233.167.104/search?q=cache:OTTKlwW3vIwJ:fm-kp.si/zalozba/issn/1581-6311/2_179-196.pdf+metaphor+economic+texts+&hl=zh-CN%20target=_blank
[4]Lee,D.1992.CompetingDiscourses:PerspectiveandIdeologyinLanguage[M].Essex:Longman.
关键词: 网店美工;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106-03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优秀的商务网站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抓住这个机会,倾心经营各类网店,在网店上淘金,市场对网店美工的需求日益增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毕业生调查回访中发现,电子商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就业或是创业时美工经验甚少,在商品图片处理、logo设计、店铺装修等工作中涉及到的图像处理能力非常欠缺。如今网店美工课程已经成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但仍沿用传统教材(《photoshop图像处理》类工具书)和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觉得内容难懂且与专业融合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工作后发现需要了解的知识却没有学习,最终违背了培养学生网店美工职业能力的初衷。因此,要调查学生就业后社会对网店美工职业能力的需求,重新梳理教学思路与方法,从满足职业需求角度研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店美工课程改革。
目前网店美工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把网店美工课程定位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但仅仅是名称的更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仍然和前导课程photoshop基础教学没有明显的区分。教学内容和现实工作脱节,缺乏针对性,学生觉得与实际工作衔接不够紧密,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方法落后
网店美工的教学仍然采用“临摹”的方法:统一案例,学生临摹,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是关于photoshop基础教学则无可厚非,但网店美工毕竟不同于基础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photoshop的操作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加工”,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境,融“教学做”合一,通过教师对学生手把手、半松手、放开手的教学,让学生达到学习工作、学会工作、理解工作的学习目标[1]。
(三)实践教学欠缺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很重要,然而知易行难。其一,学生自主创业缺乏经济基础;其二,想找到价廉物美的货源困难;其三,专业对口的实习企业很难找得到;因此只能把网店美工课程的实践教学放到学生所开设的网店中开展。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开设的网店普遍出现两大空缺:缺货、缺图。学生只能在网上寻找同类产品的图片进行处理,但是这样做一来没有特色,限制了学生的创新,二来难以进行真实客观的教学考评,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2]。
(四)考核方法滞后
网店美工这门课程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胜任企业网店美工岗位,它强调的是技能,侧重于实践操作,因此一张试卷无法检验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更加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成绩。所以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无法再适用这门课程。
二、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邀请学院督导和行业专家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对该课程进行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探索,并最终确定了课程地位与性质,以及课程培养目标,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课程的实践环节、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
(一)课程重新定位
网店美工是电子商务专业网页设计岗位“网店美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学习领域课程,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转化而来的一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中小型企业的网店美工岗位完成网店全面装修、产品图片处理、广告促销图片、产品描述图片处理等等;能够审核最终效果并总结工作经验,从而达到网站设计岗位的“网店美工”典型工作任务的职能要求。
(二)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真实的网店美工任务为学习任务,遵行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构建学习情境,并实施课程教学。
2.设计思路
(1)本课程以电子商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网店美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搭建课程教学网站,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提供平台,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采取校企联手、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发课程
(3)创建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学习场所与实习基地相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和十堰市汽配人网、十堰市新合作超市、阿里巴巴等企业签订协议,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放到企业中进行,并接受企业专家的指导点评,学生也可以在企业里顶岗实习。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的机会,提高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尽快熟悉设计规范和行业准则,为今后走上工作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内容选取
根据网店美工岗位发展需要和完成网店美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进行选择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网店美工应突出“美”感,需要美工人员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利用色彩、图像、文字等造成的冲击力,吸引潜在的顾客的关注,由此增加产品和网店的吸引力,从而达到营销制胜的效果。因此,教学内容首先应注重视觉营销,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好色彩、图像、文字来吸引买家关注。进而是网店的装修,它主要包括:产品美化、产品详情页设计,网店logo设计、产品广告设计、网店风格设计等。同时,为了网店美工的教学需要,需要任课教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要局限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类教材,可以考虑多选几本教材,并结合真实的网店装修案例,综合考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合出适合网店美工的内容进行课程的教学。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店美工课程的教学以网店美工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以实际网店美工工作任务为引领,紧密结合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从而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始终围绕实际网店美工工作的过程及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顺序,将课程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突出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2.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经过校企双方精心选择,把真实的工作任务交给学生(旧题重做和实题实做)。要求学生制定网店装修方案、实施设计方案和对最终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等,与网店美工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完全相同。例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和宝丰镇联手打造“武当福润农产品”网上商城,通过完成该任务而让学生掌握店铺装修的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真实地反映了网店美工岗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4]。
(1)课程实践的仿真性
在课程中我们通过真实企业的资料和业务,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的职业情境,学生在课堂和实训基地里学的、做的,就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面对的。从而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工作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2)“教学做”合一
在该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际网店美工工作,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
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校企合作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吹响了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的集结号。面对互联网发展大潮,十堰市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在其统一领导和强力推动下,十堰电子商务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借此良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先后和数家十堰市当地企业签订了协议,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建了校内外实习基地。并且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联手阿里巴巴打造校内实体淘宝店,不仅提供有政策上的优惠,还有企业专家的培训指导。也因此,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邮储杯全国互联网创新应用大赛中屡获殊荣。
(六)考核评价
高职网店美工课程实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的形成。因此采用“过程性考核、水平性考核”两结合的考核原则,同时注重对隐性知识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技能操作水平,工作态度、职业意识等。采取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为组长评组员、组员评组长,教师评价融入行业评价标准,将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评价的公正与客观。
课程的最终成绩构成分为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和项目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平时作业等,所占比重为百分之三十;项目成绩包括从制定方案到设计实施,再到最终结果展示。每个项目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考核贯穿全过程,所占比重为百分之七十。
(七)特色与创新
在网店美工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形成“两段三结合”的课程特色与创新设计模式:
1.“两段”即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分为校内课程实施和校外课程实施两个阶段。
校内课程实施借助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模拟工作任务,校外课程实施安排学生分批进入十堰市新合作和汽配人网等实训基地完成真实工作任务。
2.“三结合”即“难易结合”、“虚实结合”与“内外结合”。
课程设计方面: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创设的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实现课程设计的“难易结合”;
课程实施方面:将学校模拟环境的工作任务和企业真实环境的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实现课程实施的“虚实结合”;
课程评价方面:将校内专职教师评价和企业兼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课程评价的“内外结合”。
[参考文献]
[1]戴建中.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J].电子商务,2010(7):70-71.
[2]卢 奋.电商学生网店企业的实践研究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3(9):15.
[3]黄 琳.论如何将电子“商”务融入到Photoshoop课程的教学中[J].科教文汇,2013(28):74.
[4]高 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网页美工设计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09(30):203.
[关键词] 人际功能;《飘》; 剧本语言
韩礼德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用于语篇分析,如汉语古诗的英译、广告用语等方面的研究。事实上,这个框架包括三个纯理功能,即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它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黄国文,2001:59)本文从人际功能入手,试图对《飘》电影剧本(杨慎生主编)中的最后一幕进行语篇分析,以说明系统功能语法在剧本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为电影中的人物、剧情分析提供功能语言学方面的依据。
一、人际功能概述
人际功能是指语言“具有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2005:115)它包含语气、情态、语调三大系统。任何从人际功能角度的语篇分析必然要涉及的要素有交际双方的角色、语气和情态。
首先,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交际的双方怎样变换交际角色,主要的言语角色只有“给予”和“需求”两种。
其次,功能语法中的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主语”基本与传统语法中的主语相一致;“限定成分”相当于传统语法中的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在无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的情况下,属动词的一部分。
小句中除“语气”的部分叫做“剩余部分”,它由谓体、补语和状语组成。谓体是动词词组中除限定成分以外的部分;补语通常由名词词组来实现;状语通常由副词词组或介词词组来实现。语气事实上有三个组成要素,即主语、限定成分和情态状语。再次,情态是人际功能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情态主要是通过情态操作词(must/can)、概率程度词(certain/probable)和频率程度词(always/often )来体现的。
二、《飘》电影剧本的语篇分析
《飘》自1939年拍成电影上映之后,倾倒了几代影迷,成为不朽的名片。影片末尾,斯佳丽终于意识到了她内心深爱的其实是瑞德,而痛苦的瑞德决意要离去。这样的结局也是该片令人难忘的一个原因。
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剧本语言的特点。“影视剧本中的语言大致可分为两种:剧作语言和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周涌,2005:169)剧作语言指的是直接转化为画面的描述性语言,包括对环境景物和人物动作的描写,其中环境景物描写要求描述环境的整体感觉,而人物动作描写要求准确描述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包括人物对话、对白、内心独白和旁白等。本文拟从剧作语言和剧本中的人物语言两个方面对《飘》的最后一幕进行人际功能语篇分析。
(一)剧作语言的人际功能分析
剧作语言中的交际行为发生在剧本编者和剧本读者或使用者之间,所涉及的交际角色是“给予”,交换物是“信息”,体现在语气上是“陈述”。因而,在该片的剧作语言毫无例外地采用陈述句,即主语在限定成分之前的形式。例如,It is grey and there is a heavy mist.这样的环境描写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恰当的氛围也为剧情发展做出了暗示。
同时,剧本编者在语气部分还加入了情态状语,引导读者或使用者把握剧情发展,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对人物动作的陈述中,用词准确,动作性强。如,Scarlett nods.She runs to him.同时也加入了情景状语来描述动作发生时人物的表情和状态,呈现给读者或使用者栩栩如生的画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剧本编者一直是信息的给予者,双方不存在交际角色的转换,所以在语气上,陈述功能被贯穿到底。而且,编者通过选用准确的谓体和恰当的状语使剧作语言的陈述更精准、到位。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剧作语言的陈述中没有使用任何情态操作词,这是因为要想了解、把握剧情,剧本读者或使用者必须完全相信剧本编者所给予的信息。
(二)剧本中人物语言的人际功能分析
本文中涉及的人物语言主要是斯佳丽和瑞德之间的对白,另外还有瑞德走后斯佳丽的独白。首先,二者的交际角色在交谈中不断转换,人际功能中所包含的四种功能在双方的对话中都有体现。如以下两组对白:
(1)Scarlett:What are you doing?(问题)
Rhett:Im leaving you … (陈述)
(2)Rhett:Scarlett, please dont go on with this.Leave us some dignity…Spare us this last.(命令)
Scarlett:“This last?” … Rhett, do listen to me! I must have loved you for years … Please believe me! (问题/命令/提供)
其次,从语气的角度看,双方在交际的角色和地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句式的使用上。例如,在涉及双方关系的问题上,斯佳丽共用了5个疑问句,即 This last?/What do you mean?/What shall I do?/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shall I go?而瑞德仅使用了一个,Do you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
与此同时,瑞德还使用了3次附加疑问句,加强语气,强调“是不是”“对不对”,有咄咄逼人的效果。例如,That makes it nice for you, doesnt it?
在祈使句的使用上,双方次数相当,差异出现在语气词的使用上。斯佳丽通常以感叹词please 开始,可见她此时恳请的态度,而瑞德的祈使句则较直白,可见他的决然。
另外,语气中其他情态状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这一结局是斯佳丽出乎意料的。在双方的对话中,斯佳丽用得最多的情态状语是“oh”,多达8次。尽管这与女性的用语特点也有关系,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的吃惊和毫无心理准备。瑞德用到的情态状语主要是三个“No” 和一个 “Frankly”, 可见他是铁了心要离开。
最后,从情态的角度看,语篇中的“情态”主要是由情态操作词来实现的。在瑞德离开之前,双方使用的次数相当。斯佳丽使用的是程度较高的情态操作词,如You must care./I must have … / where shall I go?等句中的 “must”和 “shall”,以试图挽回两人的关系。而瑞德则使用了程度较低的 “could”, 同时却使用了概率程度高的 “certainly”,如You certainly gave a good imitation of it.这表明他对所经历的事的确定无疑的态度和对他们关系不抱有希望。
情态操作词的集中使用出现在瑞德离开之后斯佳丽的独白中。高程度的情态操作词(must /can)被频繁使用。例如,I cant let him go! I cant! I wont think about losing him now! 等句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后,斯佳丽本能快速地做了自我调整,显示了她的坚强。然而,“即使高值的情态词也不如极性形式肯定”,(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2005:145)因而,斯佳丽的最后一句独白“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并没有使用情态词,却显示她的坚定和对未来的希望。
三、结 语
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的人际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分别从交际角色、语气和情态三个角度对《飘》最后一幕的电影剧本语言做了人际功能语篇分析。希望以上的分析不仅能揭示电影剧本是如何实现其言语功能的,而且能为分析人物和剧情提供功能语言学方面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葛达西.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杨慎生,主编.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 以能力为本位 电工技术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ased on the Ability - 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
LI Xiaoying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03)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echnician college students structure and student diversity,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electr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concept, combining a variety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ian technology proces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can greatly arous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competency-based; electrical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在每个理工类专业都有广泛的渗透。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寻找一种适合培养技师学院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注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组织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境下,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呼吁: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受教育者在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产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自我需要,是自我萌发的。因此,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完成工程项目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①
由于技师学院的生源结构和学生层次多元化,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大,对电工技术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对象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实践性智力突出,分析性智力不足;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但对实践动手操作课程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动手,并且在动手的过程遇到了问题愿意想办法去解决,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选取上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穿实施
2.1 巧用项目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技师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明确知识和能力结构。在课程教学中,对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淡化理论知识,突出技能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将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需求选取,直接为对应的岗位服务。②因此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前,教师首先紧扣职业技能鉴定考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将教材内容整合为适应技师学院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基础以及技能训练计划和要求的几大项目,每一项目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梯级的形式细分为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分析工作过程所具备的能力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2.2 转换教师角色,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讲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从以往教师讲解时高高在上的姿态转变为走到并融入学生这一群体,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和交流问题。教师转换角色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是光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建构。
2.3 注重教学做合一,增长知识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注重教中学,学中做,知识技能同步增长,是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或实训室,讲讲做做,边讲边做,或边学边做。比如在讲解线性电路元件电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会色环电阻的识别,并学会用万用表、单臂电桥如何测电阻值,再比如在讲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知识点的是时候,让他们动手测一测三相变压器的极性和连接组别,测一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
2.4 启发引导式教学,掌握知识性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章从工程应用的角度重点阐述了电路参量、电路变量,电气设备额定值及电路状态,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问题,因此在这部分知识性内容的教学过程引入启发引导式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其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打好一定的基础。讲解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优化设计教学单元,合理利用FLASH动画、实物操作、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并如何学以致用。
2.5 现场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法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学而不忘。电工技术中供配电系统知识这一章节内容抽象、学习枯燥,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而且一般的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实训设备,授课时采用现场教学法,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使学生在现场学习供配电系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6 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
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的弊端。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贯穿全课程的教学,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教师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员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引导学员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③
3 教学效果分析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课程授课过程中,淡化理论知识,突出技能教学,对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2)教学做合一,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室,讲讲做做,边讲边做,或边学边做,教中学,学中做,使知识技能同步增长。
(3)优化设计教学单元,合理利用FLASH动画、实物操作、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并如何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布置任务后,教师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举一反三、自由发挥,同时也实现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计要求比较高。由于要淡化理论,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训练,因此在项目的安排上要求比较高,如果项目设计的太大,学生会因为完成不了项目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项目如果太小,学生实施起来比较轻松,反而引起自满情绪,由于技师学院学生生源结构比较多元化,在项目分组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2)教师的工作量巨大。在课程教学中,要将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需求选取,直接为对应的岗位服务,因此熟悉教材内容及教材的章节安排,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单元。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何去设计教学单元等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
(3)以学生为主体,细分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及其工作任务的完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需要较多的时间。
(4)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方面。学生习惯于老师将知识总结归纳后传授,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较差,认为完成任务就行的惰性思想。④
5 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组织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这肯定是不足取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是将“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创造型”技能人才的关键。《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熟悉教材内容及教材的章节安排,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单元。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单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争取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作为人民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级技能人才。
注释
① 颜炳乾.深化职教教学改革理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② 张志俊.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浅谈[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081-02
0 引言
火电厂多采用燃烧燃料的方式来发电,整个流程比较复杂,传统的运行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生产。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更新,电气自动化开始兴起,并受到人们重视。该技术的应用既省时又省力,管理起来十分方便,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在机、炉、电三者的协调方面发挥着重大影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自动化技术不断改进,有利于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的提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1.1基本功能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各项设备,辅助功能是实现多种数据的反馈。其监测控制的对象主要是各项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其他一些列参数,多依赖主接线图的形式来完成测量工作。同时,该系统还设置有自动警报系统,一旦有设备发生异常或出现故障,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尽早解决故障,以免事故蔓延,带来更大损失。另外,为使管理工作更加方便,该系统还有提供检修报表、设备开关次数报表的功能。其辅助功能是指数据的反馈,主要包括在线对设备进行管理,对远方修改进行校核,故障诊断以及状态检修,通过测控装置和脉冲信号实现对电量的统计等。
1.2特点
火力发电厂发电的原理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终产生电能, 程序多,管理难度较大。和内部的其他系统相比,电气自动化更为复杂,因为要涉及很多东西,需要布置大量的设备。在安装时,应按照各自功能用途进行分散安装,以配合其相应的主控中心进行监控工作,在运行时,信息量比较大,各种元件、线路复杂,加大了检修维护的难度。 各种设备不经常操作,有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运行一次,尽管如此,其自动保护装置的要求性能却很高,需快速地对其进行操作。而且,电气设备在构造组成上虽然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麻烦。从控制的方式进行考虑,应做好两台机组DCS电气的控制模式,因为自动化系统的监测控制功能多依赖DCS系统实现的,当两台机组中有一个改变时,必须保证控制权的唯一性。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工作中,要想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必须保证DCS与系统结构联网方式的质量,在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能够对其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采集各种异常状态下的数据信息,同时自动分析处理,提供相应的应急措施,从而使电气系统处于较为安全合理的工作状态。
当前DCS系统和电气系统相连,常采用“硬连接”的方法,有DI、DO及模拟量三种接入量,通常采用空接点方式模拟量由变送器将交流量或其它量变换成标准信号后送至DCS系统。此种硬连接方式有一定的缺陷,首先费用较为昂贵,DCS系统一般是按“点”收费,每增加一个量,系统中就多一个点,接入量越多,费用越高;其次是材料,该种方式需要大量的电缆,电缆数量是随着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容易造成电缆浪费;最后,就国内当前技术而言,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难以管理复杂的工作,离实现“综合自动化”还需一段时间。
2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2.1现状
传统的运行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大多数火电厂都建立了自动化系统,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就目前而言,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某些必要技术,效果十分显著,如分散分布式技术的应用。同时,还有许多新型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微机型电气系统,需对其进行保护。需要保护和自动装置微机型电厂电气系统的包括发电机和主变压器的保护,快速切换装置、励磁调节装置、启动关闭装置以及电源开关同期合闸装置等。此外,诸如现场总线技术等新兴技术在许多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2.2对电气系统自动化的改造
1)断路器的改造。对于关键性的操作务必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最主要的目标是远近皆能操作,并能够准确无误地提供断路器的位置信息。部分断路器在长期的使用中,各种性能都必将有所下降,或受其他因素影响,质量降低,寿命衰退,对这类的断路器应该及时更新改进,多采用一些稳定性高、维护量小、具备各种良好性能的无油设备。为避免信息信号出现发送错误的情况,尽量将辅助点改造为双辅助触点接线;
2)高压开关柜的改造。高压开关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其阻燃性,通常要对其柜间距离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隔离物能够将其绝缘支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母线导体和相对地间的绝缘性也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其绝缘水平的提升应靠改造来实现。此外,高压开关柜往往要满足耐受电流、绝缘水平、峰值等各种要求,必须适当改造开关柜的电力互感器,提高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3)各项设备的改造。首先应建立有专门的设备保护室,为加强保护质量,加大保护力度,必然要对各项保护设备进行一番改造,比如在上面增加消弧线圈,起到自动跟踪、调谐的作用;由于设备众多,运行复杂,工作量大,同时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残压,对避雷器造成破坏,为改善这一情况,提高工作效率,需对避雷器进行改造,通常会选择使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更好地实现远方监控。常采用的办法有更新继电器、加强线路监视、实现远控和就地控制、实现遥信等。
3 结论
电力与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关系紧密,火电厂通过燃烧燃料来发电,为提高工作效率,正逐渐实现电气自动系统化,该技术对电厂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然而就综合能力而言,和国外尚有不少差距,需要不断改进,更好地服务人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滨.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23):193-195.
[2]肖成刚.浅论电力系统控制方法[J].宁夏电力,2008,22(4):l34-l36.
[3]姚建国,杨胜春,高宗和,杨志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明[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1(1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