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学指导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
1、信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加强信仰教育,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信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反对和抵制非科学信仰尤其是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的必要保证。进行信仰教育,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培养出合格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2、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一个公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3、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内涵,也应该有其自身的位置。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5、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和其它优秀文化传统一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都会为它打上政治、经济和阶级的烙印。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现代诚信既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又是对传统诚信的发展和超越。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哪个阶层,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是为人处事的最重要的品德。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6、人文精神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及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其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内容,正确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荣辱问题、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上。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力;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处理好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善于发现、不断创新,促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的观点,处理好学习环境与育人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观念;统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形成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校与社会相统一、优秀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的思想教育新格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又能促进工作持续开展。
三、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构成人的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由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确定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把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义利观、苦乐观,养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四、以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基础内容
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资源具有浅显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道德和法制教育重在实践,当前,高等学校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基本内容,精心设计开展道德和法制为主题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大学生“讲学习创新、讲文明诚信、讲团结友爱、讲安全守纪”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学法指导 学会阅读 学会总结 学会质疑 学会思考 学会实践
Strengthens 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enhanc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validity great
Chen Shanwei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esented the new challenge to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not only requests the student “the academic society”, but must guide the student “to be able to study”. The teacher reads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academic society to question that the academic society pondered, participates in the practice and so on, enabl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science gradually the study method, enhanc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the validity.
【Keywords】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Academic society readsThe academic society to summarizeThe academic society to question thatThe academic society ponderedThe academic society practice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必须引导学生“会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会学”呢?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指导学生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1问题阅读法。教师根据该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方法阅读目的明确,学生就容易抓住关键,初步熟悉教材,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
1.2泛读教材法。就是要求学生粗略地浏览一遍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提纲式地把握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精读教材法。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圈等符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句,理清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新的概念、观点与已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温故而知新。
2.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常借助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浓缩学习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形象直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比如我在组织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时,就指导学生采用下面的图表进行总结归纳:
3.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在进行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选民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得投票吗?这能体现民主选举吗?等等。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
4.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问题答案全盘托出,完全代替学生的思考,而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说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难以消除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和说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
5.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证。
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大,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多元化问题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差。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高校辅导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原则
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1.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必要条件
作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唯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对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形成正面影响。
2.高校育人偏重智育、德育,高校辅导员应以身作则
辅导员优秀的个人魅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道德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3.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辅导员要有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要多做换位思考,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三、辅导员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策略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循序渐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成才。
1.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
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悄然发生改变: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强等。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教育
大一新生适应能力普遍不够强,许多大学生会出现失落感和自卑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减弱等现象。在大二大三,学生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加大,往往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叛逆的心理。辅导员要多加观察、分析学生的各种心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正确引导。
最后,辅导员要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增加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便于思想交流和沟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说的传道,就是当今所提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光荣使命,把传道、授业、解惑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教育、专业教学、科研指导等方面尽职尽责。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一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不能单兵作战,要注意与其他队伍的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明确定位、协同工作,只有这样,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才能切实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唐景莉,杨晨光.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6(1).
[2]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3(6).
[3]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一、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2、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关键词: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86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殊的群体成员,承担着“特殊”任务,肩负独特的功能,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俗活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渊源在于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抓住青年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大学生的心声,辅导员要发挥联系学生、了解学生的工作优势,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力,针对不同个性特质的学生要善于尝试开展分类指导,必要时启用个性化帮助。新时期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多、压力大,可以尝试利用班务活动、学生资助、职业生涯规划、党团活动等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 培育一种精神:即“辅导员精神”,培养一种文化:“辅导员文化”
“辅导员精神”是辅导员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实践、积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也是辅导员在长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滋养熏陶的结果。延安精神的内涵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延安大学为例,延安大学地处革命圣地,延安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拥有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可以利用延安特有的政治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结合延安大学独有的办学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延安大学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乐于奉献)。坚持用延安精神和延安大学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培育“辅导员精神”,形成高校辅导员特有的文化。
2 努力处理好两种关系
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大一新生进校后,由于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不熟悉、不适应,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迷茫、困惑、好奇的不适应心理现象。作为新生的辅导员,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营造一种班级学风浓、宿舍关系亲的良好氛围。
3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学生的“知心人”
辅导员代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代表最科学的管理理念,代表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具体来讲,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心理特征。换位思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学生日常管理、评优助困等工作。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好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规律。
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要利用网络抢占主导地位。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提供广阔学习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辅导员要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弘扬时代“主旋律”。借助网络、微博、博客、QQ、微信、飞信等新兴科学技术手段,运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科学地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 具备“四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
辅导员的责任心体现在对学校,对学生,对家长“三位一体”责任制,一方面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政策规定,保证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另一方面需要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并尽可能地与家长保持联系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爱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保证。对学生的爱心体现在利用或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觉学习、自主生活的能力,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关爱和感化每一个学生。
辅导员的工作是针对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群体的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有耐心,不能出现厌烦、急躁的情绪,对学生提出或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耐心解答。辅导员工作的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发现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
另外,要重视反哺教育。文化反哺来自于成语“乌鸦反哺”。传说乌鸦在自己的母亲因为年老或双目失明而无法觅食时,会四处觅食,然后衔回家嘴对嘴喂她们吃,从不厌烦,直到乌鸦妈妈老去。于是,就用“反哺”来表示晚辈对长辈的一种反方向的影响。而文化反哺指的就是晚辈对长辈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的影响。
90后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及对各类信息的了解和吸收已经深深刻上了时代烙印,他们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思想前卫,观念新潮,性格直率,个体意识强,甚至在价值取向、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审美和生活情趣等方面都具有超前意识。而教师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直与时代同步。在校时接受的教育、知识、技能甚至价值判断都会有所落伍,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有时不能接受。于是出现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的,由学生以现代价值元素教授老师学习的现象。基于这样的代际,教师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提升自我;另一方面要积极向学生“学习”,吸收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莹.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49(9):128-129.
[2]陈瑛,董晓慧,梅龙.浅谈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J].西北医学教育,2009,13(2):148-149.
[3]郑贞勤.浅谈高校班主任工作[J].党史博采,2010,(5):52-53.
[4]张光存.谈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J].黑龙江教育,2009,(2):82-84.
[5]闫军.谈班主任工作的着眼点[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97-98.
[6]郑丽红.对新时期大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80-8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人为本;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257-02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指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1]。教育领域中,“学校教育,学生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提倡正与“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吻合,或者说这种政策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不如人意,反观其问题本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际间并没有完全吻合,迫切需要一种教学理念指导现实中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由此,在“以人为本”理念的主导下,如何打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非常关键。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面临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知识教育功能、能力培养功能和独特的育人功能,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如今,“内容易懂,脱离实际生活,考试易应付,不能带来实际意义”几乎成了学生眼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标签。通过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秩序,我们可以略窥一二。首先,思政课需要靠外在严格的考勤制度保证学生的到课率,教师需要通过课堂点名,记旷课等方式约束学生听课。其次,思政课课堂气氛沉闷、“两张皮现象” 普遍。讲台上教师可谓激情满怀,全身心投入;台下学生却毫不领情、无所事事,游离于课堂之外。学生互相聊天,睡觉,听音乐,打游戏,看与本课程无关书籍现象大量存在。最后,学生本能抵触思政课堂上讲述的一些观点与内容,比如远大理想、人民服务等。由此可见,目前思政课对广大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强,实效性太低,许多学生仅仅为了能拿到必修学分而来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教师之用心与学生之无心这一矛盾本身彰显了当前这一矛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未能深入学生内心与需求,获取学生喜爱,也未能实现其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预设功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面临困境之原因分析
诚然,之前思政课给学生所留下的枯燥乏味的先入之主见、学生本身实用主义倾向及高校思政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和重复是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的原因所在。但真的是主要原因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其他一些理论课也存在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那为什么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遭遇如此冷遇,究其原因有三个:
1.有当代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颇具时代特点,他们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时期,本身缺乏现实生活磨炼,社会阅历比较简单,思想呈现不成熟性。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时,思维方式较为偏激和固执,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甚至对的基本理论知之甚少,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缺乏学习热情,甚至抱有冷漠和不满情绪。同时,当代大学生又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强烈的一个群体,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80后”和“90后”。他们身上有着特殊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其在课堂交往中很少愿意成为交往的发起者。加上现在大学生逆反心理较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现实要求,往往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确的,对于老师条条框框的教条充满抵触情绪。
2.有教师群体自身示范力不强的原因。思政教师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作风、情感、意志、知识和才能等方面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自身思想和品德的状况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它直接制约着学校德育效果的好坏。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思政课的教师来说,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三者任务,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示范力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对其讲述内容都不是从内心深处的体同,不是其情感的真实表述,而仅仅只是生硬的表层说教,这样的为说教而说教的授课方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学生对思政课逐日缺乏应有热情。再者,教师的示范力还体现在教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上。
3.有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原因。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等灌输式教学法,一方面缺乏教育本身应有的“亲近感”、“认同感”,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积极参与的教育主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表现。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习惯于获得老师给出的现成答案,久而久之形成思维的被动性与懒惰。正如散落的珍珠需要合适的丝线穿引才能最后形成晶莹透亮的珍珠项链一样,教学实效的体现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一定的教学艺术来体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教师与学生两方主体,教与学两层面的统一,把教师教授的内容与学生想了解的内容和谐结合起来。 所以,思政教师能否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布置适当的课堂任务、能否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加以施教,让学生真正地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融入课堂是解决思政课堂吸引力非常关键的因素。
三、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指导
纵观以上原因,要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实现其预设功能,必须首先解决教学两造主体存在的原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老师的发展为辅助,通过一种有效沟通的途径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技能积累,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宗旨所在,更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1.思想政治课堂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体现为以生为本。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与自己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产生共鸣,就必须对学生有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了解。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学习的主人,是责权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之上,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和交往。才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的解决思想问题和学习难题。在此基础上把握他们的真实思想情况,尤其注意他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反映,努力把握他们围绕某一事件发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的全过程,再针对这些现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和指导,这样才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有效”是课堂教学的基点和底线,但这只是一个基本追求。如果每堂课只驻足于达成一定效果,久而久之也会趋于乏味、低效。反之,如果学生有鲜明、强烈的学习动机,内在学习愿望被唤醒,那么教学活动就可能取得更有质量、更持久的效果。
2.思想政治课堂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体现以师为范。思政教育最终目的是品性教育,而品性教育的成功不能靠说教,而必须靠身教。金耀基指出,品性教育只有在一个心灵与一个心灵真诚相遇时,才能彼此发生感染力。在道德教育上,教师对学生最有益的帮助不在抽象的不关痛痒的说理,而在如何切己相关的提出她的感受和判断。真正的让学生在教师身上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1]。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这点是教科书都无法替代的。布勃曾说:“笼统的口授什么是善,什么事恶,不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在于回答具体的问题,回答在一定的情景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问题。这,只有在一种有信赖的气氛下才能发生。”[2]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与分享知识的过程。尽可能帮助学生发展其德性,体现教育之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踊跃参与的学生给与积极的评价,如每次发言都有记录,增加平时成绩中课堂表现的含量等,然后对学生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观点和采用的论据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运用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其中不正确或模糊的观点,最终以理服人把全体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上。这样做不仅可以突出理论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科学性,还可以纠正学生对理论的误解,还理论的本来面目。
3.思想政治课堂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体现以导为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不会综合规划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抓不住教学内容中的要点和重点,不善于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的合理配合方案,那么,教学过程永远不会有成效。”[3]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关注热点问题、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人们熟知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要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需将枯燥无味的理论与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将复杂深奥的知识结构化、简明化、准确化和形象化并被清晰简明的表达出来。这需要教师在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善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学习经验、提炼升华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由“他觉”走向“自觉”。从他觉走向自觉的途径就是通过指点迷津、启之醒悟、引出误区的方式,把同一问题给出多种观点供学生分析、参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拓思路。即做到“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4]。教学要相通,理论要润心,才能激起受教育者的心灵呼唤,启开学生的心扉。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以人为本”贯穿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把以生为本,以师为范,以导为重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素质教育中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芳,孟祥瑞.以人为本视阈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26-133.
[2]余杰文集:大学的危机和人文教育的缺失[EB/OL].省略/hero/yujie/29_2.shtml.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问题导向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除了具有普通大学共性的特点之外,还应该焦距在“实用”和“能力”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某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理论的博和深,忽视了学生的需要。“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自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自为”的学习状态。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三个动态因素以信息为载体的互动过程[1]。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单向灌输理论为主,这种模式过分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打破了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中解答”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过程。借此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在价值判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反感与质疑,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良性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而言,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囿于当时知识水平的局限,致使学生对一些比^关心的问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会再次将这些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挖掘出来进行追问。除此之外,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必然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在这一点上,“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所以,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过去习得的思维方式及固有的价值规范产生再思考,进而会采取与中学时代全然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如果此时思政课教师只是对旧有理论的重复或者是对教材知识的照搬,学生是不会感到满意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学生最迫切、最感兴趣的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挖掘出来,在深度把握教材理论的同时,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关注的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讨论,使得问题最终得以解答。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理性诉求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我通过“蓝墨云班课”对山东华宇2015级230余名本科学生就“课程改革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该调查不是专门针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因此仅选择其中与教学改革相联系的几项作分析。
(1)您喜欢具有哪些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多选)A.理论素养深厚,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B.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C.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D.能有效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度;E.语言风趣幽默;F.其他。学生的选择是:选A的占70%,选B的占75%,选C的占25%,选D的占30%,选E的占42%,选F的占5%。(2)您认为《概论》课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特点?A.对时政有独特见解;B.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C.能提供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D.上课时多联系国内外时事问题。选A的占41%,选B的占14%,选C的占20%,选D的占25%。从以上两题学生的选择来看,学生普遍对于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对现实问题有独到见解的老师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是厌烦的,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要更多一些。
(3)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A.教材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B.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C.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D.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E.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F.其他。其中选A的占57%,选B的占41%,选C的占10%,选D的占10%,选E的占26%,选F的占5%。从学生的选择来看,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不足及单向度的灌输性教学是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教材体系联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体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我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3、4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3班,电子信息工程1班的同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举行了座谈会,学生代表们对“纲要”课教学方式提出了如下改进意见:一是多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多播放一些历史性的影视片;三是多联系一些时政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四是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想法。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有所期待的,他们希望教师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希望将教材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就是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这是学生对于课程的一种诉求。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的精度创设
“问题”――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破解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的导向,是实现或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3]。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本身的质量。如果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顺利地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4]。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方面除了关注授课内容之外,还应该关注三点:一是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当地热点问题;二是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三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可联系“德州雾霾的产生及影响”及“宿舍(校园)环境卫生”来创设问题。这样的问题接近学生实际,学生不陌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对于问题的产生,最为直接的方式是由教师提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课下交流、蓝墨云班课、课堂调查;以及运用现代通信手段介入学生私人空间的方式(如微信、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较准确地把握学生所关注、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问题的精心包装
对精准创设的问题进行通俗化的理论包装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如果教师展示的问题太过直白或太过枯燥,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这样的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对问题进行精心包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抛出大量历史素材或者提供必要的案例,在分析案例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展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剖析来包装问题。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通过剖析当下理论界五种“流行”观点,提出问题“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对五种观点进行解说,然后引发讨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问题得到解答。
(三)模式的合理设计
1.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师生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设计就是把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师生互动就是要把这些经过精心包装后的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分配给学生,学生按照所选择题目进行分组,分组后小组内的成员根据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并搜索相关的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由组长汇集组员的意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出解答问题的发言提纲。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课堂上作中心发言3~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后,同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e极参与相应的讨论、引导和点评。通过“问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2.以“热点话题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要求人人准备、人人参与,演讲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选拔,然后推选优秀者到课堂演讲每人3~5分钟。演讲题目可根据主题自拟,文体也可以形式多样。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以“改革开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实践效果很好。通过这种主题演讲,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均有提高。
3.观看视频资料并写出观后感。教师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围绕一定主题事先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准备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后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其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必要的解说,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归纳和理论的升华,课后学生根据各自的体会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写出观后感。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将偏重于“以师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转向重视学生需要的“以生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以进一步促进“问题导向”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继东.“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53):76-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也是考验一个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和使命意识的重要指标。在互联网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顺应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探析网络媒体的含义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从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网络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兴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形势、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如何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和社会课题。
一、网络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媒体的概念。
网络媒体,是现代网络新闻媒体的简称,它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就具体含义来说,网络媒体是指以计算机、手机登电子产品和现代互联网为基础和依托,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迅速传播的新型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传播便捷、受众广泛、人机互动性强、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者与接受者的零距离性等独特优势和特征,使其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网络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对空”,找准不同的平台、形式和载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网络媒体因其自身具有的丰富性、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多样性等优势和特征,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具备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的优势和条件。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不强
。大多高校辅导员都来自非计算机及与网络相关的专业,因此大多辅导员都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现代网络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因而获取网络信息的综合能力不强,对获取的网络信息进行科学判断、筛选和鉴别的敏锐性、准确度不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数据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动力不强。此外,一些辅导员自身进行电脑操作和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媒体管理和维护的知识和技术比较缺乏,使得在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比较注重网络媒体的应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辅导员充分将教学内容融入网络媒体这一平台之中。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一方面,是一些辅导员简单地将网络媒体认为是信息公告栏的网络化、电子化,因而只是将网络平台作为简单地信息平台,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造成互联网资源的浪费。例如:一些辅导员只是通过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平台一些通知公告、注意事项、考试信息等,而不注重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就业创业、心理教育等重要信息,造成网络平台逐渐对大学生丧失吸引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辅导员对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不够关注和,认为与学生不属于“同一代”、没有共同话语因而忽视在网络空间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使得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
一是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树立利用现代新型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二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新闻传播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媒体应用能力,增强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敏锐性和创造性。
(二)高校辅导员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是要紧扣时展的脉搏,积极研究和探索网络媒体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阶段特征,努力提升辅导员的网络信息的可读性、影响力和感染力。二是多余大学生交朋友,多关注大学生的QQ空间、朋友圈、博客等思想性的状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大学生论坛、贴吧、群共享等讨论和传播的负面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积极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倡导督促大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为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现代网络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结构,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意味着挑战,又蕴含着大好机遇。作为网络媒体时代的新一代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树立“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并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找到网络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这把“利剑”,努力捍卫大学生思想品格和人格精神的美好“家园”。
作者:骆秋含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毕蕾.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57-58.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美术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1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1.1专业课远强于文化基础课
我们不必惊讶可以发现,许多高校的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要远远强于他们的文化基础课。的确,美术专业学生们每天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用于美术基本功的稳扎稳打,还需要创新,发展技艺。美术专业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出生在艺术世家,小时候到长大一直都接受艺术的熏陶。这类美术学生是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要大大超过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他们难免会轻视并只愿意分配很少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另一种是从高中时期转入艺术专业。考生的目的是通过美术专业的考试加分而使自己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这样的学生本来文化课和专业课就都相对较差。
1.2个性化强、感性大于理性
艺术表达需要情感丰富、细腻,需要张扬个性、思维跳跃而活泼。美术专业的学生相对要感性大于理性,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没有那么多硬性要求,没有绝对精确又严谨的公式、法则。所以,相应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非常具有个性,追求自我价值,不愿受束缚和管制。如果高校辅导员只是简单地想要让她们干什么或者告诉她们不能干什么,很难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甚者,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会过早接触社会,辨识能力不够,会沾染上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因此形成带有畸形的审美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缺乏集体荣誉感、抗拒劳动,好高骛远。
2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示范作用和榜样导向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府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要自觉主动积极做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和管理都要注意方式方法,高校辅导员要重点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导向作用。通俗直白地讲,就是要以德服人,强硬地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想要掌控学生是坚决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个人思想活跃的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只会适得其反,必须让学生们心悦诚服。
2.2吸引感化作用和激励作用
美术专业考生的考试中,对文化课成绩和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求相对不高,从而忽略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很低。高等学校的辅导员们代表了党委的骨干力量,从事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组者、实施者又是以身作则者。现如今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思想的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把控好美术专业学生的情感追求,重点发挥自己的吸引感化作用和激励作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辅导员建设起专业实践拓展基地并开办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益活动。取得的可观效果是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改善了部分学生存在的自闭等心理缺陷,以实践教训让学生们意识到要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来实现理想,最终对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正能量的、有价值的贡献。
3辅导员在美术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可以改善的点
3.1现存的主要问题
美术专业的辅导员一直都面临着几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经验总结完善问题,因为高校辅导员任务琐碎、工作繁忙,能够用来总结完善经验的时间很少,即辅导员如何将零散的感性经验凝练提升为普遍意义的指导理论再总结并生成经验性认识;二是个体局限问题,即很多辅导对象是美术专业学生的辅导员自己并非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对艺术只限于零散的、局部的、个人化的狭隘认知。不夸张地讲和学生正常沟通上都会存在障碍,很难取得学生的喜爱; 三是因材施教问题,一个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数量往往在一百人左右,很难每个人都照顾周到。优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辅导员对每位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程度,然而又很难做到不过犹不及。
3.2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综合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针对上文提到的现存的三大主要弊病,辅导员要在这项工程中扮演好伯乐教师、知心朋友、家人自由转换的重要角色。针对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育人为根本,培养出思想政合格的优秀美术专业人才。一方面,辅导员要心中相信“其身正,不令而从”,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影响美术专业大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美术专业学生个性强,针对美术专业开展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们要注意在生活细节上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用共同语言与学生们交流,真正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还要注重教育理论联系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品行在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必要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准确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因材施教,更好地综合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种手段来解决现存的一系列实践教育工作中的弊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