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诗歌语言的风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忆语体文学;结构形式;艺术表现
一、忆语体文学的内涵
一切与人类心灵有关的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都可称之为诗性艺术。就忆语作品而言,正是作者将忆语文本当作自己心灵的映现,以一颗诗心去体悟生活,方才营造出一个诗性的文本世界。明清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和变革,促使知识阶层走上重视主观自我的道路,他们开始追求性灵的表达。晚明个性主义思潮的中心人物李赘提出“童心说”,认为文学应从“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出发,以张扬自我、体现童心者为至文。随后的公安派、竟陵派乃至清中叶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作家,都同样把“性灵”当作文学本质。他们不再局限于诗歌模糊泛化的情感表现方式,积极寻求在其他文体中为自己写心,包括忆语在内的一些文学样式开始成为文人心灵的展现地,与诗歌担负着同样的抒情功用。中国数千年诗性文化加上特定时代背景的催发,促成了忆语体文学这朵诗性之花的盛开。中国古典诗歌咏情,求真情流露,《诗大序》中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向来是文人情志的抒发载体,歌吟着文人内心最为隐密的情感。构形求以情运文,诗歌亦受到格律限制,但从内部结构组织看,往往采用意象的联缀式或情感的抒发式,随诗人心性自由挥发。中国诗词虽有豪放婉约之分,但置于世界诗歌之林中,即使是最慷慨高歌的豪放之作,与西方的抒情诗比较,也显得那么含蓄富有意蕴,这与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是相通的。
二、忆语体文学结构方式
1.外部形式不遵传统传记章法规范。
忆语体文学是传记文学发展的一个分支,但以传统传记文学的结构规范来衡量它,可谓无章无法。传统传记文学构架整体严密,起首介绍人物姓氏、籍贯、身世,然后铺叙人物生平事迹直至一生完结,结尾仿史传作法以一段评价总结全篇。忆语体文学则由一系列片断随意连缀而成,形成开放灵活的散化结构,可以说只要能表达作者情思的形式,都可任意取用。我们很难对忆语体文学的结构进行归纳,只能统称之为“不拘一格”。
2.内部情节缺乏时间顺序或因果逻辑性。
考察传统叙事文学的结构方式,尤其在传记文学里,时间有更重要的意义,人物生平能否连贯始终,在于时间能否有条不紊地贯穿起诸多事件。总的说来,时间是更能把握的东西。不论事件发生在身外还是体内,我们都能确定次序,分辨先后。时间与事件,是一条分不断的链。到了忆语文本中,忆语作者是以感觉和经验去把握世界,强调联想发散式的思维方式,不重严谨、缜密的逻辑结构,其感知到的是感性琐碎的日常生活图景,文本也相应缺乏清晰完整的叙事框架。而且所选题材限于家庭婚恋生活,轻盈短小的片断描写,足以勾勒点滴生活情态,不必构建完整宏大的社会生活图景。因此忆语文本内部各个片断,不一定都以时间顺序或因果逻辑安排秩序,组织行文,这就缺少发展性与逻辑性。
3.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这种不拘一格的行文方式是与自由抒写情性的特征相伴相生,原有的一切作文教条便不能对文人形成束缚,文人们不专意地去考虑选材、结构、语言等等形式的问题,而只是一味地自由任性地去写,去创作。这样一来,文人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美的直觉把握,便在无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左右着文人对艺术形式的选择和创造,左右着文人对艺术美的把握和追求,并把这些选择和创造、把握和追求,一点一滴地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提炼主题、结篇布局、取舍材料、遣词用语等具体的创作之中,从而使闲书的行文灵动而流畅,语言自然而质朴,结构散放而灵活,达到了一种无拘无束、不拘格套的艺术境界。“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本是晚明公安派的创作观念。其代表人物袁氏三兄弟在个性主义思潮中心人物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下,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如“性灵”一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忆语体文学显然是这一性灵思潮的产物。
三、忆语体文学写意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1.节制的情感表达。
(1)直抒胸臆。作为一种抒彩浓烈的文学样式,忆语作品中有大量直抒胸臆的语句,出现在全文总括处或每则片断末的抒情感发中。它们多与叙事配合,自然顺接,点到为止,来得节制、自然、质朴。(2)诗歌承担的抒情功能。诗歌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传达尽量多的情感内涵,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诗意,这是散文笔致较难达到的效果。忆语用诗,重在精练,这与其片断单则的体制有关。忆语以“则”为单位串起行文,每则片断内部描述一段生活场景,容量较小,无法承担额外诗句的铺排,大量诗句的引用可能破坏它短小精悍的特色,因此忆语诗句总是取其精华,用在最能体现诗性价值的地方。
2.描写的意境化。
意境化是忆语体文学诗性特征重要表现方式。意境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与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与想象中的无限丰富的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真实实景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为艺术接受者提供一个可以生生不息的想象世界。包括:(1)诗性语言的运用。描写的意境化,首先来自诗性语言的运用。忆语文章选词用调相当讲究,其语言采用典雅精粹又流畅浅显的文言文字,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性,深情蕴于其中,往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2)意象的选用。“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融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在片断描写中勾绘一些简单而别有深意的形象或物象,这就将作者隐含的思想情感指出来,既传达了作者别样的心思意绪,也造就了描写的意境化。
3.叙述的空白意蕴。
诗化的意境不仅体现在有形之景中,有时“不言”更能传情达意,达到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效果。苏轼《送参寥师》:“欲令诗语妙,无令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华琳《南宗秘诀》:“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作来,凭空跳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莫不点出空白之境的意蕴。忆语作者深谙这一点,当他们在讲述事件时,有时会有意省略一些情节发展的重要内容,这里的空白就扩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文本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
4.和谐美的女性形象。
诗要展开审美想象,必须进行高度概括,这种概括性使不同人的情感差异进入一种共同的情境,因而在诗中最高境界是内心与外界、内心与内心高度统一的“意境”。忆语体文学作为一种诗化的文本,同样强调高度统一的“意境”,表现在其中的女主人公身上,便是对和谐美的追求。因为任何一个形象胚胎都产生于生活特征与情感特征的化合。在诗中更突出的是对生活的普遍概括性和情感的统一性。普遍性和统一性使诗的形式有一种求同的功能,不管在生活中有多么大的差异,一旦进入抒情诗,这些差异就被概括、缩短了,乃至消灭了。忆语女性是一群诗化的人物,她们的性格往往恒定不变,一出场就带着美德与诗性气质进入读者视野,并在以后漫长的时日里,通过日常生活琐事的展现,不断巩固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如忆语作品写到身为贤妻的女子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提到她们如何为病患的家人忧心难寝,并耐心地照顾他们,或如何辛苦地操持家务、料理家事。类似这样的细节场景一再复现,但每一次展示。都只是人物善良天性的平面铺展。
关键词:英语演讲;审美传统;艺术创作手法
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一种特有的、有约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即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智慧和气概。而且,中国人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的审美追求,讲究温馨蕴藉,平正中和,慧而不露,引而不发(陈志椿,2009)。这种独特的气质和审美对于中国人的语言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即使是在英语演讲中,其影响也不可避免。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形成了中式英语演讲中的艺术创作手法。
一、思想成因之艺术创作方法及风格体现
1.含蓄蕴藉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含蓄观念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代人的尚象精神、例如“周礼”的委婉和《周易》尚象,中国的含蓄成为了一种审美理想,被禅、道、儒共同推崇。对不同风格、不同诗体、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都用是否含蓄作为评价的重要准则,例如:《诗经》“乐而不,哀而不伤”;《离骚》“引类譬喻,优游婉顺”;《古诗》“婉转附物,怅切情”等等。
2.含蓄观源于“周人尚礼”
周礼的委婉蕴藉的特性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儒家美学的含蓄观。因此“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礼记・礼运》)就是礼的原则在周代这一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体现,礼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三揖三让、恭维之语、谦卑之辞等,礼在表现方式上有着其内在的蕴藉性:“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己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己。”(《礼记・礼器》)。正因如此,人们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通常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含蓄的礼尚敬让,需要“三辞三让而至”、“七介以相见”。
3.自由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先哲一贯重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陆机在《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韩鸟缨缴,二坠曾云之峻。”来描绘创作者闭目塞听,展开想象的翅膀,各种物象纷纷涌现的情景。齐白石的佳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一幅别具匠心的作品。此画题形象的东西太少,又必须用形象语言来表达声音,显得难度很大。齐先生不愧为艺术大师,他巧妙地运用了山泉这个特定的形象,狭长的立幅构图,泉水从上往下流淌,在清澈的流水中点缀了几只生动可爱的蝌蚪,潺潺的小溪给人无限遐想,蝌蚪的出现让人油然想到青蛙,并且,人们仿佛已听到了那十里之外的呱呱蛙声,这就将画的意境充分达了出来,达到了“画中有祷”、“诗中有画”的境界。
二、思想成因之审美传统及风格表露
中国的审美传统受道家影响,讲求“心斋”、“坐忘”,强调主体意识,尊重审美主体的个性,听任其“自然之性”,反对人为地束缚,审美主体自得其得,自得其适。审美是情与理的统一,不是单纯的感官知觉,必须用“心官”去感受,不可停留于感官直觉,“以神遇则不以目视”(《养生主》),“直觉”、“存在认知”、“泰然状态”、“禅的趋近法”、“审美体验”都强调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进入这一精神状态的人,完全是净化了的人,是纯粹的人,是完全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的人,这时的人没有世俗的偏见,也不受任何知识的阻碍,没有外物对身心的困扰,不用感官去觉察,也不用头脑去思虑,而是把整个身心扑在所体验的宇宙万物上。这种体现了自然本性的人,“返璞归真”或为“含德之士”,才能开启宇宙“众妙之门”,叫“常无欲以观其妙”。
1.虚静无欲观
审美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无欲”之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人要保持得之于道的素朴人性,需要采取静观默察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庄子》也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只有在静观默察中,以素朴人性与诸物本性自然契合,才能把握事物本质。道家的这种认识论,被人们称为“妙悟”或“神秘的自觉”。道家讲的虚静,就是要求主体在审美时要保持一种超功利的自置惠悟的心理状态,它通过对各种世俗态度的滤清,达到了扫除主体心理所有实用的、功利的状态,以实现主体理想人格的目的。而在获得纯净精神的同时,也就是审美态度的浮现。
2.超凡脱俗观
在中国古代,有些文学理论家把道家揭示的认识规律,直接当作人的审美活动的规律,提出了一种超感官、超言象的审美认识论。人对外物的审美把握,不是凭借感官去把握外物的声、色、形、象,而是在静观默察中去妙机、直契美的本体。庄子认为:“吾以无为城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无为之乐才是真乐,而世俗所谓乐者,无非是“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至乐之乐是指超脱世俗之乐。只有道才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天籁之音,是最美的音乐,凡人听不到,只有“万物与我唯一的”获得个体人格自由的得道之人,如至人、圣人、神人才能欣赏。
“明见无值,辨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将宇宙本体和万物本质都看作是超验的存在。因此,不能靠感官和言辞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真正把握。大音希声“是说到的声音是不能为一般人的听觉所能把握的。需要借助于人内心的联想、想想、情感、思维诸多因素的作用才能体验到,远远超出了对声音的单纯感知。最美的合乎人的本性的音,既是储存在潜意识里的,因此就必须通过“修行”的手段,去私去欲,抑制显意识作用,从而激活潜意识,这样就可感受“大音”之美了。(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封隔器;楔入式;高压密封;分层注水
O、引言
目前我国各大油田井下分层注水采用的封隔器主要有扩张式和压缩式两种.但在一些复杂深井或层间物性差异较大的分注井中,分层密封有效期短、解封不可靠等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井下楔入式封隔器。该封隔器具有液压坐封、上提解封、卡簧止推及反洗井不解封等特点,在实现分层注水的同时,能够承受较高的层间密封压差。
1、设计思路
楔入式封隔器主要应用于分层注水工艺中,与配水器、洗井阀等配套使用,随油管一起下井,经地面泵车打压坐封后即可实现分层注水:起出管柱时,通过上提管柱,便可使封隔器解封。该工具在结构设计上力求简单,机加工方便。主要设计方案为:
(1)坐封部分采用锥形刚体楔入胶皮中,撑开胶皮贴在套管壁上,同时卡簧防止楔入锥体后退。
(2)解封部分采用剪钉控制,上提管柱负荷达到剪钉极限值时,封隔器外部胶皮自动收回。
(3)注水时,下端活塞上顶皮碗坐,控制密封胶筒不发生移动,保证胶筒部分不随压力波动而蠕动破坏。
(4)密封部分采用皮碗式长胶筒,胶筒的一端硫化在钢件上,胶筒内部设计有一定强度的钢丝,提高了胶筒的强度和韧性,最终达到延长封隔器有效寿命的目的。
2、技术分析
2.1 结构
X341-115楔入式封隔器的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坐封部分,包括上接头、卡簧、外套、启封剪钉等:②密封部分,由胶筒及锥体等:③洗井部分,包括洗井双活塞、中心管等:④解封部分,包括下外套、解封活塞、解封剪钉等组成。
2.2 工作原理
(1)坐封楔入式封隔器随配水工具一起下入井内预定位置,油管缓慢打压,当压力达到12Mpa时,启封剪钉剪断,液缸带动密封套向下移动,同时推动锥体向下移动进入胶筒内,当压力达到18-20MPa时,锥体平面段全部进入胶筒内,使胶筒完全处于胀封状态,并且锥体下端顶在中心管台阶处,起到限位作用。胶筒胀封过程中,外套过卡簧后不能收回,保证泄压后胶筒不解封,具有止退作用。
(2)洗井油套环空进液,推动洗井活塞上移,洗井通道打开,来液流经锥体与中心管之间的环空后,通过锥体端部的铣槽进入下端出水孔,返回至油套环空,通过管柱末端洗井阀后返回油管直至井口流出。
(3)解封解封时上提管柱,胶筒与套管壁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封隔器下端刚体外套传递至解封剪钉,当摩擦力足够大时,解封剪钉剪断,下端刚体外套推动解封活塞下移,便可把胶筒退出锥体,直至封隔器完全解封。
2.3 主要技术参数
适用套管内径:121-123mm;
坐封压力:18-20MPa;
解封力:90kN;
工作承压:30MPa;
工作温度:小于160℃;
刚体外径:115mm。
2.4 技术特点
(1)楔入式封隔器密封方式为钢件楔入胶筒,密封段长,具有软锚定套管的功能:
(2)封隔器卡簧机构和解封活塞具有双向止退功能,坐封后密封可靠:
3、现场应用
楔入式封隔器于2012年加工试制20套。随后在胜利油田的8口分注井进行现场试验,施工成功率100%,密封承压效果较好,最高耐压达到了31MPa,层段密封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有效延长了分注管柱的使用寿命。
4、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
(1)楔入式封隔器有独特的坐封机构和密封形式,提高了封隔器的密封可靠性,同时为新形式的封隔器密封设计提供宝贵经验: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
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
>> 文化差异背景下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 新媒体境遇下大众化的探索 整体性视野下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视域下大众化的研究 接受美学视野下大众化的路径新探 工学结合模式下大众化的推进 现实维度下大众化的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化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下大众化的传播 微信空间视域下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政课实践视角下大众化路径探索 语言大众化探析 网络背景下大众化途径探索 文化多元视域下大众化及其道路选择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化问题研究 群众路线视域下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 新媒体下大众化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大众化传播路径探析 “互联网+”条件下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大众化路径选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cn=C01&zb=A0M0Y01&sj=2
014.
[4]国家统计局..
[5]国家统计局.http:///tjsj/p
csj/rkpc/6rp/indexce.htm.
[6]国家统计局.http:///easy
query.htm?cn=C01&zb=A0M0N02&sj=2
013.
[7]列 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列 宁.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列 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列宁.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1]列 宁.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列 .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日报,1957-06-1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5]列 宁.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6]列 宁.列宁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7]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9]杨鲜兰.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点与对策[J].研究,2015,(2).
[20]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
话[EB/OL]. http://.cn/
hqzg/2008-12/18/content_7318929_4.ht
m.2008-12-18.
一、准确、流畅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流畅,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并且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①基础理论;②材料数据;③学生思想实际,而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为此,政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楣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另外,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二、清晰、生动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那么具体如何表达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而:①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②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③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教师的语言要表现得:①活泼。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沦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沦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⑦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劓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活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③幽默。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三、柔婉、豪放
关键词:变革管理 拓展训练 风语者 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经营理念更新,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我们还抱着原有的观念意识、经营思路、管理方法,将无法生存下去。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变是永远的不变”。因此变革作为组织的头等大事备受关注。
一、变革管理
变革管理:是指当组织成长迟缓,内部不良问题产生,无法应对环境变化时,必须进行组织变革,对内部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善管理,以达成组织的顺利转型。组织变革的核心是管理变革,而管理变革的成功来自于变革管理。由于竞争的压力、技术更新的频繁和自身成长的需要,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变革可能失败,但不变注定失败”。“风语者”项目引入变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拓展训练帮助组织深刻理解、掌握、体验实现变革管理的魅力和真谛。
二、“风语者”
“风语者”是针对中国组织,通过游戏情景模拟引导出现实组织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的拓展训练项目。项目伊始将参与者分为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6——8轮竞赛,每轮竞赛中卡片的顺序、内容、摆放形状都会变化,每个小组按要求排列出卡片的正确顺序或内容,用时短的小组获胜。竞赛开始前给各小组10——15分钟讨论,赛前所有组员站在起始线的后面,听到开始后,第一位组员出发到前方30米左右摆放卡片处,翻看一张卡片。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迅速返回起始线换下一位组员,若翻错了则将卡片放回原处。所有小组每轮竞赛采用的策略、方法、人员安排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大有小,每个小组成绩的提升有高有低。
三、“风语者”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
1.抓住本质,树立变革意识
每个小组的目标是在所有参赛小组中获得优胜,不能只关注自己,同时更多的要注意竞争对手,从他们身上学习,不管是方法还是思路。尤其是当你已经落后竞争对手的时,是否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策略和方法,选择全新的方法,产生颠覆性的改变。经济学中有个理论叫路径依赖: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不能轻易的走出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路径依赖”。现实工作中,一旦做出某种选择,会不断投入各种资源。
2.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
提高组织执行力,首先要统一工作思路、规范和建立团队工作标准,让每一位员都能快速掌握工作方法,步调一致地完成好工作。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标准作业的精髓在于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SOP标准作业在组织运营中的作用:(1)将组织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记录在标准文件中,以免因技术人员的流动而使技术损失。(2)使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掌握较为先进合理的操作技术。(3)根据作业标准,易于追查不良品产生之原因。(4)树立良好的生产形象,取得客户的信赖和赞誉。SOP标准作业程序在在“风语者”项目中的应用:帮助我们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团队的标准工作程序。①游戏规则的标准。绝不违规,任何人一定要等上一位组员回到出发线之后才可以出发,并且严格按照排列顺序出发,否则出现犯规会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②观看前方卡牌的标准。很多团队都容易忽视这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看牌方向的标准不统一,会造成信息反馈出现错误,如不及时纠正,会给团队带来很大损失。③信息反馈的标准。第一位组员回来后应该反馈的信息包括:卡牌摆放方式、卡牌类别以及第一张翻开的卡牌内容。其余组员只需反馈自己所翻的卡片内容,其余不用关注,以免浪费时间。
3.关注细节,完善流程
明确分工,以合适的人做恰当的事,使组织发挥最大效能。活动后期,通常各小组方法趋同,当大家方法相同的时候,拼的就是细节,看哪个小组能够把流程做到更细致、更完善,最大化的提高小组工作效率。例如:优秀的小组注意到了起始线与卡片的距离问题,于是改进了工作方式,当第一个人摸清了类型和摆位,回来后大家立刻按照这种摆位排了个翻牌顺序,每位组员都按照这个顺序依次翻牌。接下来每位队员在前方翻牌后,立刻在远处大喊卡牌内容,或者做手势示意,同时往回跑。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当他回来后,其组员早已收到此条信息并可以直接出发了,看似这不起眼的几秒,整轮下来竟然足足节省一分多钟。
“风语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想赢得优胜,这必然将“变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引入小组项目运行中。借助不断优化小组人员配置、工作流程,小组在思路、组织管理、方法上不断探索、调整、改善、变革,达成组织的顺利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比赛环境,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认识、理解、掌握变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精髓,为组织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取得显著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格斗;风格;中国武术;影响;地位
武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功法、套路、格斗三种运动形式。如今,武术正迈入国际体育运动行列,在世界体坛上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然而,中国武术在世界各种格斗艺术中所占的地位和影响如何?目前尚未见系统的文献报道。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武术的宣传力度,但国际上对中国武术的了解和认识还是比较匮乏,并带有普遍的局限性。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要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考虑到生活在不同文化领域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和需求都有所不同的现实;要正视国际间目前练武团体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的实际;要借鉴国际上其它同类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发展经验,从文化的角度、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设计和推广武术,使武术真正成为世界体坛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运动项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来自世界五大洲国家和地区的280位生活在美国、爱好8种不同格斗风格的练习者、运动员、教练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事不同格斗风格练习者的项目分布如表1,职业分布如表2。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生活在美国的280位从事国际间不同格斗风格的练习者进行了接触和交流。调研的途径主要是利用在美国召开各种国际格斗组织会议、竞赛和交流活动,在各种协会、组织、学校和个人的协助下,将调查表亲自送给被访者,确保了调查的准确性。调查中发出问卷290份,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97.2%,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9.3%。
2 结果与分析
2.1 爱好各种格斗风格的练习者对中国武术的价值没有统一的认识 问卷中,世界流行的各种格斗形式项目可供选择有8项: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拳击、泰拳、柔道、中国武术和自由搏击等;中国武术相对其它格斗风格艺术的主要价值可供选择有5项:更具有养生与健身价值、更具有表艺术性、更具有攻防自卫价值、内容丰富更具有文化内涵、形式不同区别不大,样本280例,见表3。
调研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爱好世界各种格斗风格的练习者对武术的价值具有不同的认识。其中:1)从事合气道、搏击、武术的练习者普遍认为中国武术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相对其它格斗风格项目更具有养生、健身价值,他们认为中国武术以动为本,以变为法,以动制静的拳理,具有重要的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价值。2)从事跆拳道、泰拳、柔道的练习者普遍认为中国武术内容丰富,更具有文化内涵,认为武术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用哲理来解释武术拳理,规范拳法,强调内外合一,内外兼修,使武术拳理更具有深奥的东方文化内涵。3)从事拳击、空手道的练习者普遍认为中国武术相对其它格斗风格项目,更具有攻防击技性,认为中国武术踢、打、摔、拿等技法,点打穴位,攻击要害,其动作更具有攻防实用性。4)各类爱好不同格斗风格的练习者,都普遍认为中国武术主要更具有表演艺术性;认为中国武术的表演艺术技巧能充分展现人体的健、力、美,武术技术的演练能使武术的击技美和技艺美融合于一体。
上述调研结果表明:1)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攻防格斗的实用性,并没有被更多的从事其它格斗风格的练习者所普遍看好和接受;具有丰富东方文化内涵的武术内容也并不被更多的人所认识。2)从事不同格斗风格的爱好者中大部分人认为,中国武术其主要功能是养生、健身和表演艺术性。因此,在向外推广和宣传武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武术的实用性、格斗性和文化内涵方面的交流与研究,在运动形式和练习模式上要体现出武术具有实用性、格斗性等方面的功能;同时要注重武术能培养练习者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奋勇向上的高尚品质等方面的宣传;跆拳道和空手道等都在各自项目的推广与宣传过程中注重其民族主义精神的培养,这种理念普遍被西方所接受。这给我国的武术运动管理者和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在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发挥武术多功能的作用,通过武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树立优秀的中华民族形象做出贡献。
2.2 不同职业者对中国武术主要功能的理解具有明显差异
调研中,被访问者对中国武术的主要功能可共选择有6项:养生健身功能、攻防自卫功能、了解中国武术文化功能、表演艺术功能、身体练习功能和其他功能;被访者从事职业的可共选择有5项:从事商业活动;科教(包括学生)、手工机械操作工人、企业管理者、自由业,样本280例,见表4。
调研结果显示(表4):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群中有高达33.8%的人,认为中国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武术练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领悟东方传统文化;接受调研的科教和企业管理者中分别有31.6%和36.6%的练习者,认为进行武术练习可以起到调节自我平衡的作用,武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练习,以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接受调研的手工机械操作工人中有45%的人认为通过武术练习可以提高防身自卫的攻防能力;从事自由职业的练习者中有34.6%的人认为中国武术具有很美的演练技巧,通过武术练习可以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能充分展现武术动作的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
以上调研结果表明:不同职业者对武术价值的理解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接受调查者从事各种格斗风格的练习密切相关。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武术多功能方面的研究,以多种发展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地扩大武术的对外影响,使武术真正步人体育的主流社会。
【关键词】认知风格;外语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99-02
一、引言
随着认知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二语研究的视角从关注教师与教学转变为关注学习者与学习效果,学生的个体差异日益成为研究中心。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的研究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每一位学习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把这些特征进行系统化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类别的认知风格。在二语习得领域,人们也在积极地探索学习者是如何进行认知和学习的,并且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比如语言迁移理论、中介语理论、监控理论等等。作为影响学习者成效的因素之一,认知风格也被称为学习风格,也成为了研究者的研究内容之一。Oxford(2001)指出“在一定的教学方法之下,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可能共同发挥作用,也可能相互抵触。”Ellis提出了learner―instruction―matching(学与教匹配)的观念。他指出,总会有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者喜好的学习方法相匹配。而他把这种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称为学习风格。
二、认知风格理论的基本认识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在六七十年代,认知风格的研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有大量的认知风格结构被提出和验证,如场依存性-独立性;聚合型-发散型;整体型-序列型;言语型-表象型,等等。对此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特金。90年代起,认知风格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成果。这主要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拉埃丁及其同事完成的。他们不仅仅综合了已有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认知风格结构,并发展出一套认知风格评估体系,然后对其进行调查,并应用于真实的情景中。
(一)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内涵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是Allport在1937年首次使用的。认知风格是认知心理学的―个术语,它是一个介于智能与人格之间的心理学概念。笼统的说是指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其中即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在对认知风格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最早提出“场独立”和“场依赖”的概念,以后相继有许多学者对认知风格做了研究。由于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对认知风格的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奥苏贝尔(Ausubel)等人研究发现人类的认知风格至今有18种;希尔(Hill)列出了29种;布朗(Brown)研究了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之间的直接关系。认知风格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日渐受到重视。
(二)认知风格的类型
关于认知风格的类型,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很详细的划分。据说有70多种认知风格模式,而且在每种模式之下至少包含了两种对立的认知风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认知风格都能够借用来说明外语学习的情况,因为外语学习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到目前为止。引起语言学家重视的主要是场依赖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容忍型与排他型。
第一,场依赖型与场独立型。场依赖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根据这些差异划分出场依赖性和场独立性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所谓“场”是指周围的环境,它对人的知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场依赖性者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宏观上着眼,在处理问题时,易忽视问题的具体因素而被整体知觉特征所引导。场独立性者善于从较复杂的背景中识别出独立的个体,对于接受外部信息,他们有更大的自主性。在人际关系中,场依赖者表现出社会性定向,而场独立者呈现出非社会性定向特征。
第二,冲动型思维和审慎型思维。冲动型和审慎型之分与人的心理特征和性格有关。冲动型学习者更易于采取整体式的学习模式,审慎型学习者则易于采取分解式学习模式。
在语言学习上,审慎型学习者比较细致、严谨、善于归纳,在处理问题时速度较慢,但准确率高。冲动型学习者使用的语言学习方法比较灵活、顾虑少。频率高,在语言学习上会显示出明显的进步。研究结果表明.审慎型的认知方式有利于语言应用的准确性,而冲动型的认知方式有利于流利性(Kagan,1966)。如果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学习者能有意识地扬长避短,适当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会对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三,容忍倾向型与排他倾向型。人们在对待和接受客观事物时是有差别的,因此形成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在语言学习上.持容忍倾向的学习者比较容易包容不熟悉的、甚至有矛盾的语言学现象:而持排他倾向的学习者在一个时期难以接受一种全新的方式,因此新的语言项目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接受。针对这类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目的语的输入,排除母语的干扰,灵活准确的应用语言。
总之,认知风格的多样性决定了外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应针对这些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认知风格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在实施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调查
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相对比较固定,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风格比较困难,也不能让学习者只是一味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在此意义上,老师就很有必要掌握认知风格理论,并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尽相同的,正是这些千差万别的认知风格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要通过调查来确定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他们的典型的思维方式。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统计班上最普遍的认知风格是哪种以及最少见又是哪种。这样,教学方法就可以做到有针对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学习者的多样性。或者可以将认知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班,这样教学上就可以做到以学生为导向,处理起问题也容易得多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教法。
(二)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单独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适应班上所有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即使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交际教学法也可能不适合视觉型学习者或分析型学习者。比如,视觉学习者不喜欢听老师说而偏好于自己看板书,因此他们希望老师上课时少说多写。能清晰地展示单词、图片、表格的PPT演示和传统的翻译一语法教学法比较适合于这类学生。而听觉学习者则喜欢听说训练。在进行全班授课时,教师可更换使用不同教学法,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都有机会按照自己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接受知识。如果设计合理的话,任务型教学法则可以适应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三)教学活动与认知风格的匹配
专家们针对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对于听觉型学习者,主要课堂活动包括采访、辩论、参加小组讨论、做口头报告或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小组讨论等。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多采用图表、地图、表格、动画、图像、图解、带插图的文章等教学材料。适合他们的教学法主要有口语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教学法。
对于触觉型学习者,主要的活动可以有画画、制作模型等。对于动作型学习者,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游戏,制作模型或进行实验等。比较适合这两者的教学方法为全身反应法。对于整体型学习者,大声朗读、编写故事、设计电脑程序、做游戏、集体活动将可以使他们轻松地进行学习。对于分析型学习者,他们喜欢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完成预定的十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四)倡导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风格差异。从大的方面来讲,不同专业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根据陈晓军等的研究,“工科学生倾向于系统型认知风格,他们偏好结构严谨、有难度梯度的学习材料,有步骤、有组织的教学方式,习惯于集中精力处理完一项学习任务后再处理下一项任务。而非工科学生则相对来说对学习材料和教学方式的系统性要求不是很高,大量无序的语言输入相反会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灵感。”从小的方面来讲,针对同学科的学生也应尽量实行差异性教学,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期待、教学方法。当然面面俱到是难以做到的,但是教学者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并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上体现出这种差异。
四、结束语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地域差异,学习环境、外语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认知风格也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外语教师掌握认知风格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生认知风格。通过调查研究,在教学中尽量实现两个匹配,即教学活动与认知风格相匹配,以期实施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Doron, s. 1973. Reflectivity-impulsivity and their influence on reading for inference forstudents of ESL, Unpublished manuscript,University of Michigan.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5.
[3]Kagan, J.Reflectivity-impulsivity:The generality and dynamics of conceptual tempo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6.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leader financial trait theory of Dr. E.Ted Prince to research the impact of leader financial style on company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leader with surplus-type style has more improved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mpany performance than leader with relative chaos-type style, and deficit-type leader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ompany performance.
关键词: 领导者;财务风格;公司业绩
Key words: leader;financial style;company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160-03
0 引言
佩斯领导力研究院的泰德·普林斯博士[1]认为,领导者个人的财务特质(financial signature)关系着一家公司的各种财务决策。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有不同财务特质的领导者。决定领导者财务特质的两个特征,分别是资源利用和价值增加。著名的霍桑试验表明管理者的行为和领导方式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MIT斯隆管理学院的两位教授Bertrand和Schoar(2003)[2]在“风格管理:经理人对公司政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了经理人的个人风格如何影响公司业绩。他们跟踪1969-1999年间美国最大的800家公司薪酬最高的5位高层经理人(包括CEO,CFO等)的跨行业职业变动,发现在公司的投资决策、财务政策、组织战略、组织业绩方面都有显著的经理人效应。董临萍,吴冰,黄维德(2008)[3]认为领导风格对群体绩效存在影响,且领导风格的不同维度对公司业绩有不同的影响。朱春燕,孙林岩,汪应洛(2010)[4]领导风格对于在组织中建立知识支持型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风格是组织知识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王端旭,陈帅(2010)[5]的研究则表明人的因素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现有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维度说明了领导风格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然而却没有对领导者的财务风格在组织中的作用进行研究。肖洪钧,苗晓燕(2009)[6]认为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影响被领导者实现特定目标时所惯常采用的行为。泰德·普林斯(2005)[7]认为领导者的财务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商业决策中的财务管理方式。领导者的财务特质形成企业特殊的财务成果,进一步影响公司业绩。领导者可以学习新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一旦面临挑战,天生的财务风格就会表现到其决策中。高资源利用型的领导者可能通过加强研发,推出新产品和激进的营销策略来改善销售,而低资源利用型的领导者可能通过削减成本,控制费用来渡过难关。泰德·普林斯的佩斯案例库已经积累了很多领导者的财务风格如何影响组织价值的研究成果,而本文正是为了研究中国领导者的财务风格与组织业绩的关系。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制造业公司,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选取一级行业为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共1209家。按照泰德·普林斯(2005)的研究,领导者的财务风格可以用其所在公司的毛利率和费用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例来衡量,毛利率代表领导者的价值增加倾向而费用率代表领导者的资源利用倾向。与同行业进行比较有利于避免财务风格受到行业固有差异的影响。本文认为,领导者的财务风格应该是稳定的特质,Bertrand和Schoar(2003)在研究领导风格与公司业绩关系的时候,认为应当选取领导者已经在组织中任职3年以上的样本,因此本文选取样本公司2009-2012年间共四年的数据,剔除这四年中CEO(总经理)发生变动的样本。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样本公司的毛利率比和费用率比进行逐年聚类,将样本分为三类,即盈余、混乱和赤字,代表不同的财务风格。只有连续四年被归入同一类的样本公司才被认为具有稳定的领导者财务风格。在实际数据搜集过程中,发现样本中的ST公司时常出现异常值,如毛利率为负值的情况。为了不影响聚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剔除ST公司,并剔除数据缺失公司样本。
对于组织业绩的计量,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8]用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衡量组织业绩。由于本文采用毛利率作为自变量,因此若采用以上指标作为因变量,可能导致无意义的显著统计结果。领导者的财务特质表现在利用资源创造价值上,因此ROE(净资产利润率)作为综合业绩评价指标,能够反映领导者财务风格对组织业绩的影响。而且ROE是公司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衡量指标,同时也是组织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表现。同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代表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预期,也是组织业绩的一个重要表现,不同财务风格的领导者带领公司走向不同的命运,因此市场价值应当是领导者财务风格的体现。为了消除公司规模对市场价值的影响,本文采用市净率指标从另一个方面来表示组织业绩。
1.2 聚类分析结果与描述性统计 聚类分析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将性质相同的归为一类,性质差异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聚类分析的优点是事先不需要知道事物的类别,甚至连事物有多少类都不需要确定。因此,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公司的毛利率比和费用率比进行快速样本聚类,能够将不同的观测量划分到不同的类中,每一类代表一种领导者的财务风格,即盈余型(价值增加大于资源利用)赤字型(价值增加小于资源利用)和混乱型(价值增加等于资源利用)。首先计算各样本公司的毛利率比和费用率比,样本数据来自聚源数据库。对样本公司2009-2012年进行逐年聚类分析,根据毛利率比划分价值创造的高中低,根据费用率比划分资源利用的高中低,由此得到样本的九种财务特质和三种财务风格。剔除ST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后,有1046家公司连续四年被归入同一类,其中盈余型237家,赤字型186家,混乱型623家。
对制造业各二级行业的三种财务风格对应的公司业绩进行统计描述,并对制造业整个样本的三种财务风格对应的公司业绩进行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出一定的规律,三种财务风格所对应的ROE值确实存在大小顺序,且盈余型高于混乱型,混乱型高于赤字型。也就是说,不同财务风格的领导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从PB值来看,三种财务风格所对应的PB值没有固定的大小顺序,而且我们发现赤字型风格的领导者反而有更高的市净率。这与中国股市的现状有特殊关系。领导者的财务风格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政策的影响是长远的,但是股价对各种因素非常敏感,且不仅仅限于公司经营层面的因素,还与宏观环境和各种利好利空消息有关,甚至这些外部因素往往是股价的短期决定因素。有的时候,陷入困境的公司由于重组等利好消息,股价反而远远超过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所以PB值可能与财务风格并没有显著的关系。
2 实证结果及解释
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来看,盈余型风格领导者所在的公司业绩相比混合型风格领导者所在公司业绩有明显的差异,赤字型与混乱型财务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是BP值却比较特殊,从描述性统计中看不出三种财务风格对应的BP值有大小关系。为了比较不同财务风格的公司业绩是否有显著的不同,本文采用如下的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Pi=?茁0+?茁1D1+?茁2D2+?着i(1)
这是一个虚拟变量模型,其中Pi为公司业绩的不同计量指标(计量指标分别为ROE比和市净率比);D是二元变量,当i公司领导者属于盈余风格,D1=1,当i公司领导者属于赤字风格,D2=1,?茁0则是混乱型财务风格的平均业绩表现。
对计量模型(1)进行分行业回归,以比较各个行业不同财务风格对组织业绩的相对影响。如果参数?茁0显著,那么混乱型财务风格对组织业绩有显著影响,我们假设混乱型财务风格的业绩代表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如果?茁1为正且显著,则说明盈余风格的领导者相对混乱型财务风格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如果?茁2显著且为负值,则说明赤字风格的领导者相对混乱型财务风格显著降低了公司业绩。如果经过F检验显著,而?茁1、?茁2并不显著,则说明三种财务风格对组织业绩的影响大致相同,并没有显著差别。如果F检验不能通过,则不能拒绝模型参数均为零的假设,这时认为模型建立失败,没有证据证明该行业三种财务风格对组织业绩有不同影响。考虑到模型使用了2009-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使用d检验来侦察自相关。使用SPSS建模过程中,利用VIF(方差膨胀因子)侦察多重共线性。
表2的回归结果验证了描述性统计得到的初步结论,领导者的财务风格显著影响公司业绩。除了木材、家具行业,其他分行业的回归模型都通过F检验和d检验。木材、家具行业不显著主要原因是该子行业的样本数太少,难以有效区分不同财务风格对组织业绩的影响。具体来看,表2的每个模型截距项参数显著,这说明财务风格与ROE有关。?茁1的参数估计则只有食品、饮料,石油、化工和电子三个子行业显著性小于5%,这说明只有这三个子行业的盈余型风格对组织业绩的影响显著异于混合型风格,且?茁1均为正值,说明盈余型风格对组织业绩有加强作用。?茁2的参数估计均为负值,除了食品、饮料,金属、非金属和其他三个子行业外,?茁2的估计值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因此大体来讲,赤字型领导风格对组织业绩有负面影响,使组织业绩降到平均水平以下。对整个制造业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非常理想。从表2可以看到,平均来讲,盈余型领导风格使样本公司相对行业的ROE比率提高了35.2%,而赤字型领导风格使样本公司相对行业的ROE比率下降了42.7%。
利用PB值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的结论亦是如此:领导者的财务风格显著影响公司业绩,盈余型风格的领导者相对混乱型风格的领导者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赤字型领导者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 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领导者财务风格与业绩有显著关系,且不同财务风格对组织业绩有不同影响。原因在于不同的财务风格,导致对资源利用和价值创造的不同,当价值创造超过投入的资源时,领导者为股东创造财富;而当领导者挥霍无度,或者投入大量资源而无法创造相应价值时,领导者损害股东财富;上市公司中更多的是混乱型的领导者,投入的资源只能创造行业平均水平的价值。领导者的财务特质是天生的,但是财务风格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财务风格适合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因此领导者应当注意培养财务特征,提升财务风格,使自身财务风格与组织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泰德·普林斯.简美娟译.卓越领导者的三大财务风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Marianne Bertrand and Antoinette Schoar. MANAGING WITH STYLE:THE EFFECT OF MANAGERS ON FIRM POLICIE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118(4):1169-1208.
[3]董临萍,吴冰,黄维德.魅力型领导风格、群体效能感与群体绩效——中国企业情境下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8,30(21):82-87.
[4]朱春燕,孙林岩,汪应洛.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对知识管理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0,7(1):11-15.
[5]王端旭,陈帅.人力资本投资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权变的研究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2):84-87.
[6]肖洪钧,苗晓燕.领导风格与团队创新气氛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09,2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