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初中音乐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音乐学科知识

第1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问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教育中合作学习日益受到重视,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发挥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学习音乐互相合作,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目前,实施合作学习音乐教师只注重的是形式的表现,没有达到真正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实施合作学习,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观念淡薄,学生合作意识不强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不到音乐学习合作的氛围,音乐课堂教学的秩序混乱。由于音乐教师合作学习观念淡薄,不传达给学生合作学习观念,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就很难适应,造成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没有合作的意识。所以,学生完全听从教师安排,也不懂合作的意义,很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音乐知识。

2.不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学生合作的积极主动性不高

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研究,还把这些内容当成合作学习的内容,而这些问题本来就可以直接找出答案。因此,讨论研究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一点意义,并且还会降低了学生合作的积极主动性,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话,会去主动、轻松、快乐的探究,对音乐不感兴趣的话,就会产生厌烦感。不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会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

3.混乱的学生分组合作形式

初中音乐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爱好、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就对学生随意分组,分组没有科学性,组与组之间严重不平衡。在合作的过程中,讨论问题时,有的组会过于安静,有的组过于活跃,这些现象不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师不重视引导合作学习

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认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事,不参与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在讲台上观看。教师如果不正确组织、引导、协调学生合作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合作学习音乐的内容就会偏离中心,不仅在课堂上浪费了合作学习的时间,也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

1.营造一种学生合作音乐学习的氛围,加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也是一种学习音乐的方法,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快乐、轻松、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音乐知识。所以,营造一种学生合作学习音乐的良好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改善教室的布局,贴一些有关合作的图画,或者在教室里写一些标语,“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等,让教室充满合作的氛围。音乐教师还要做一些合作的游戏,使学生能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合作学习,创建出一个初中音乐高效课堂。

2.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组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音乐的效率

小组的组建影响着整个小组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都要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小组组建的成败就在于学生对音乐的有效合作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音乐,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能力、性格、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缩短小组之间的差距,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勇于表现自己。

3.对音乐合作主内容的合理选择

科学合理的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深化。合作学习不是一个学生独自完成,是由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稍微难一点,不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便于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4.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作用,协调合作过程

音乐课程的合作学习,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

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革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不断地研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轻松、快乐的音乐课堂上合作学习,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重要意义

传统的中国教育主要侧重的是对学生文学应用知识的培养,对文化艺术方面的教学培养相对较弱。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音乐教学得到广泛重视,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相关音乐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素质教育侧重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而初中音乐学科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音乐型人才,也是对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意义往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音乐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初中生也可以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和鉴赏提供知识储备。

首先,初中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音乐教师的课堂教授。通常情况下音乐老师会根据教学条件为学生们讲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例如音标、音调、唱歌技巧和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等。学生们只有通过对上述音乐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才能深入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这种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今后的业余生活,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为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扎实的艺术知识储备。

其次,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在现行音乐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们根据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来分析和鉴赏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感受流行音乐的技巧和古典音乐的典雅。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教授中国风类的音乐内容时,可以将现行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与古典的中国风音乐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们找到共同点以及区别,进而逐步锻炼初中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很大程度上是具有相似的表现力,因此,学生通过双方的音乐鉴赏既是对音乐风格的拓展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对音乐的鉴赏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辨别能力。

二、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除了上述提高初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外,还能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逐步提高学生们的音乐表演能力。一般情况下,根据音乐表演形式的不同,学生们的音乐表演能力也会有所差异。而初中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教学,在突出学生音乐表演个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表演能力。具体来看,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针对初中生的个性音乐表演能力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来实现的,学生们由于喜欢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所以通常会选择不同的乐器来进行表演。例如,喜欢舒缓欢快的钢琴的同学,往往需要通过不断的手指练习来掌握基本的钢琴表演技巧;喜欢笛管类乐器的同学,往往需要通过掌握吹奏以及手握的技巧,来实现笛管类乐器的表演。对这种音乐系形式的教学,初中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以外,还可以在课下的时间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音乐学习上的困惑和难题。学生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表演,才能逐步增强音乐表演的技术和自信心。

其次,初中音乐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音乐表演能力的完善和提高。通常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师会根据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不同,分配他们完成小组活动或学校活动,让他们了解活动的形式特点和流程安排,从而增强自我在小组和学校活动中的集体意识。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表演能力的锻炼,也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今后音乐表演工作能力的提高。由于音乐具有互通性,学生们可以在这种综合性的音乐表演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还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这在一定意义上既是对音乐学科教学的肯定,也是对学校、学生、音乐教师三方教学关系提出的教学建议。学生们只有通过初中音乐教师的系统教学,才能加深对音乐学科知识的了解,而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又能进一步将所学知识和技巧通过学校活动应用到实践中,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随着现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被现代音乐教学模式所取代,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网络互通的情况下,将古典、现代、中国、外国等多类音乐形式,呈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这样既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感受每种音乐形式的魅力,从而丰富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3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程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78

在初中阶段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习惯于向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课程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压抑,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不仅难以感受到音乐教学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和深厚情感,同时还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背景之下,如何转变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丰富音乐课程教学方法,采取更为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成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音乐课程教学之中,改变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使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建立相关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音方滩闹中,单纯的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教材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

这种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局限在教材的狭小教学框架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一定的强制性和压迫感,而不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练习,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将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重点,全部放在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挖掘上,使学生忽视了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音乐元素和音乐曲目,影响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影响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视野。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积极的在音乐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元素,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音乐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历程之中,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品味。在向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以适当渗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曲目,例如学生熟悉的电影插曲、民族传统曲目等。使学生在一种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中,放松心情融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去,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学习的同时,对各种音乐类型和经典性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感悟。切实开阔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视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曲目的品味和鉴赏能力,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将音乐课程的教学设定为对于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及对于音乐曲目的讲授上,认为只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曲目,便是完成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关注音乐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知识性,而忽视了音乐课程所具有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使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和演唱的音乐曲目,仅仅停留在听和唱的学习上,而没有深入到音乐曲目之中,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等,进行全面的赏析和挖掘。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以一种全面、科学的视角,对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加强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纵向挖掘和延伸。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曲目进行深入的感知和体会,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音乐曲目进行演唱和赏析,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法,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音乐鉴赏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范围之内,对音乐曲目进行赏析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赏析结论。同时可以在全班展开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自由的表达自己对于音乐曲目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在不同赏析意见和感受的碰撞和激发之下,对音乐曲目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提升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水平。

第4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效课堂 音乐教学

音乐课堂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主阵地,我们的战斗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从多年来的音乐课堂教学来看。总觉得不尽如人意,耗时耗力效率低。在初中音乐教学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当今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的东风,进行一些打造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尝试。

一、对高效的课堂的理性认识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是一个形容词,表达人们的期望:何谓“效率”,在这里就是指老师讲的与学生学的。两者达到统一:而高效课堂,就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也应该是让学生心情舒畅、和谐有趣的环境下,用良好的心境完成学习目标。纵观多年来的音乐教学。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尽管也在创新教学上下足了功夫,甚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掩盖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忙,知识记住了,学生的兴趣却没了,能力也得不到提升。那么这样的课堂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业繁重,小小年纪承担着课内课外的无形压力,音乐欣赏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调剂心情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快乐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初中音乐的高效课堂。

二、打造高效课堂设想与尝试

(一)向“课前准备”要效率

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包括研读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等等工作。只有高效的备课才能向课堂要效率,这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前,要仔细研读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并选择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攻克重难点。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使教材与当地的音乐文化、网络教育资源相结合,能使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开发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学目标才能学生发展达到真正个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在很多学校提倡课前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课前准备效率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会逐渐攀升,相信这样的“厚积”必能带来“薄发”。

(二)向“兴趣”要效率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兴趣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目前的中学音乐课中,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各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因为上课比较轻松:但不喜欢音乐课的,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不喜欢唱教材上的“歌”,对音乐课的兴趣更是不大,但是兴趣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音乐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代名词,而不是枯燥的知识和理论,让音乐课堂变得快乐起来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为此。音乐教师要围绕着兴趣培养的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让学生们主动来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通过愉悦体验,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甚至觉得生活中再也不能离开音乐。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丢失了音乐本体的东西。还是要从音乐作品本身下手。对每部作品的艺术背景和艺术美感都进行深挖。找到与学生认知的共鸣点,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下面是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具体的做法:

(1)而适当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譬如:欣赏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示曲中所描述的春、江、花、月、夜多重景色的图片,直观形象的图片、优美动人的音乐加上惟妙惟肖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看后仿佛置身画中,陶醉“不知归路”。多媒体能够将视频、音频、动画等结合起来,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欣赏音乐的同时。听觉视觉感官都受到强烈的冲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激发了学习音乐兴趣。

(2)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获得竞赛的胜利,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思考,自觉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竞赛性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

(三)向“多学科融合”要效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逗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本身与很多学科是相互融合的。譬如历史、政治、语文、英语,甚至是地理、物理都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如果我们把这些学科知识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譬如:欣赏《高山流水》时,可以给学生们讲关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讲到音乐的属性时可以联系到物理中“声学”部分:学习唱京剧的时候,可以把京剧的发展史与历史、地理学科融合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作品内容并能深层次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提升是有巨大隐性价值的,多学科的融合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音乐课堂借学科融合之势。也必能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步伐。

(四)向“学生学习方法”要效率

教师在改进各方面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学习效率的高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正是建设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音乐课程的“双基”教学也是必须的。不能跳过音乐理论教学而直接进行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理解音乐作品丰富的韵味,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和提高其审美层次,乐理知识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像做数学题、物理题那样生搬硬套,学习乐理知识的应该与鲜活的音乐作品想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作品的不同。穿插学习乐理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目的不单是教学生知识,还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应该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培养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是我们音乐科也要和其它学科同样的要求。

(五)音乐教师自身求发展

作为音乐老师,只有自己的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瓶水”。自身专业知识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教学效率。首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老师应该是“一专多能的”。这也许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过于苛刻,但是面对初中的音乐教育现状。每个学校的中学音乐教师都要承担起一个年级。几个班甚至十几个班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声乐、钢琴、舞蹈还是合唱指挥,在日常教学与社团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都需要多多的掌握。其次,除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提高。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现在音乐课已经不是原来的“唱歌课”了,也不是单一的技能课。或者游戏课。而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主了。因此。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艺术素质。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只有不停的为自己充电。只有自己那桶“水”满了。那教给学生那碗“水”就实在了,他们就有可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结语

初中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特征,我们必须尊重教学规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我们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永远的追求。但不是高不可攀的梦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做好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高效课堂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

[2]李文彬.浅谈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现代阅读,2012,(02).

[3][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第5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而在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音乐课是必要的,高中学习的任务繁重,并且时刻都有面对高考的压力,开展音乐课是有必要的。据统计在高中阶段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繁重而放弃学习的学生占15%左右,因为高考压力放弃学业的学生占5%.,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在高中阶段学生个人心理教育是必须的,而高中音乐教学就是对学生一种心理教育,音乐课对于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说,起到调剂的作用。这个课程是学生释放压力的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信心和个性张扬的一种培养,也是对学生 感知能力、理解、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音乐课是教学和学习必要的内容。

[关键词]教学现状;发展方向;开展音乐课的意义

一、音乐课堂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自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使高中音乐课的开课率逐步上升,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高中音乐教师队伍逐步壮大,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高中音乐课程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展的问题。

1、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目前高中开设的并非是音乐课程。现行课程名称为“艺术欣赏课”,包括音乐、美术两个学科。课程内容仅为“欣赏”,同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内容相距甚远。高中与初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正常衔接,使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学校的高中艺术欣赏课变成了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高考的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欣赏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加试内容所取代。这种状况不仅与国家开设艺术欣赏课的初衷相悖,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音乐课堂出现的问题

为了让音乐教学落实到实处,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种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成为展现自己的天堂。让繁重的学习轻松起来,让教育迅速发展。

1、营造起良好音乐教学氛围。

音乐课的环境优劣虽不是关键之处,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当然,教学环境的好坏也不完全取决于我们教师。但是就现在的条件,教师内部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创造音乐环境。如在上《非洲歌舞音乐》时,我给同学们放了VCD,给大家讲R&B,街舞的起源,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给非洲的歌舞音乐。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了音乐的学习,而且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愈加强烈。转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对学习相关音乐知识的普及。

2、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一学期中可安排两节课,做法是:同样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各显智慧选择内容,内容不限,可从古到今,课堂形式也不限,可个人,可集体,但要求所选内容是值得同学们欣赏学习、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并说明选此内容的原因,作出自我评价。最后通过自我评价和课堂效果由教师和其他组学生作出评分。这样学生们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会上得有声有色。最好是所有同学都参与,最好能分配好角色进行音乐剧的表演,还能用上乐器,发挥会器乐的同学的长处,展现他们才艺。更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凝聚了班级的团结力量。

4、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良好的音响设备。

现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制作音乐课件,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将视听相结合,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更形象地接受音乐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音乐课堂是轻松快乐的,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基础部分,有着特定的涵义和界定。它比任何一种的教育形式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他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在我校这样一所普通高级中学的现有环境下,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持续有效地进行音乐学习、音乐活动,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完善,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阶段。一节好的音乐课可能会给原本不太相信自我的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美的东西,从而相信自我,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项塑‘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上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它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我们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上欣赏课就有同学说话、打磕睡、偷听MP3、甚至开始写别的作业,这种尴尬的局面,根本不可能使我们的欣赏课达都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初中音乐欣赏课内容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们要求我在音乐课教唱,我非常高兴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要在以前,周杰伦含糊的演唱风格是我所不太接受的,当学完歌曲之后,我问了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曲”,很多孩子回答除了喜欢周杰伦之外,还因为这首歌曲优美抒情充满了江南的味道。孩子们的话让我既吃惊又很高兴,可见他们的耳朵还是很灵的,我就抓住契机给同学们讲授了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引出了江南丝竹音乐《中花六板》,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与锦绣。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欣赏民族、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通常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

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学期总课程量的3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兴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这些声像资源,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使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第7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对于情感体验明确提出:“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人的心情。”音乐是一种情感表现的艺术,也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和其它艺术相比,音乐能够更直接、更有利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音乐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

一、营造审美氛围,孕育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审美艺术氛围,以此孕育学生情感体验的意识。具体做法:(1)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画像,以此进行氛围熏陶。(2)利用校园课间循环播放一些动听的歌曲,或让学生自带一些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播放,以此开阔其音乐的视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此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活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解惑者”,学生是“受惑者”。然而,音乐与其它学科知识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只会扼杀其对音乐的兴趣,其“解惑”过程更需丰富而细腻情感的投入。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通过活化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感共鸣,引导他们积极“探究”“感悟”“实践”和“体验”音乐,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话题。

1.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互为沟通,要以积极的情感,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传达给学生,发挥情感在知情交流中的效能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媒体创设情境

情境是“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的奇妙动人之处就在于能够为学习者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能够拓宽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锻炼其想象思维,激感共鸣。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音乐的情境、风格和具体内容,积极运用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学乐曲《庆丰收》时,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示其中的各种民族乐器,同时可播放农民群众喜获丰收时的视频故事片断。如此,在学生理解所表现内容的同时,也促进其感受到了人们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又如,教学《中国民歌》一课时,可选取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

3.引入流行歌曲

实践表明,情感的表现不仅可以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以体现于通俗的,流行的音乐之中。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歌曲体会了创新教学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而且更能促使学生音乐情感的自由发挥。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以笔者的教学为例,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曾将数十首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感体验。如《同一首歌》、《爱的奉献》、《十七岁的雨季》、《同桌的你》、《不想长大》、《真心英雄》、《中国话》、《嘻刷刷》、《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

三、鼓励创造想象,升华情感体验

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想象。音乐欣赏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艺术。音乐中饱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这情感的源头在听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列宁曾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挖掘和发现“音乐之美”,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地活动,从而升华情感体验。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在学生反复聆听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以“梁祝”的故事情节为线索,通过自己对故事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不同的场景和图画,感受主人公那种“化蝶”的浪漫与幻想,抒发并激荡内心情感体验。再如,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时,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充分感受其拟人化的手法和性格化的旋律,描绘动物们狂欢的图景,想象体验狂欢之时的激奋昂扬的心情。

四、积极创新表达,展现音乐情感

情感的表现在人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通过音乐学习所表达的感情,则是一般情感的升华,具有典型意义。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用不同的形式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在教学单元主题为“真情的呼唤”一课时,先创设音乐场景,讲述歌曲《天亮了》的创作背景,播放Flash歌曲《天亮了》和《酒干倘卖无》。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真情”的含义,学生弄清了“真情”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真情就是你需要时无私的给予;真情是爱的呼唤,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一切可能的发生。最后,让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表现“真情”。且看学生的具体表现:有的编排了歌伴舞《爱的奉献》;有的根据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编排了小品;有的以“在我们身边”为题,用老师提供的道具及他们的肢体语言展示了在我们身边生活着的许多身残、智残的事例;有的真情演唱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总之,追寻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回归,让音乐与情感和谐共生,是我们音乐课堂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在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思考力度,强化教学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琦.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3,(1).

[3]代俊华.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运用.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6).

第8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途径

1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中,许多学校仍然采用的是5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分科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也强调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课堂结构大致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板块。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采用的也是这三个结构模式。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依据教学大纲来安排的。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下深入分析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灵活性不足

在我国的幼儿音乐教学当中,往往会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来安排教材内容。但是,幼儿现有的音乐知识结构由于地域上的差异会有所不同,再加上分科教学,导致幼儿教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使得幼儿音乐课堂教学灵活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中内容选取不当,教师无法根据班级学生接触的实际生活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一些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接触到许多与音乐相关的事物。无论是身边接触的人,还是接触的玩具等物件,都有可能具有一定的音乐教育性质。但是对于身处乡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幼儿而言。很少有机会接触与音乐相关的人或者事物。也很少会有去观看音乐表演的机会。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幼儿,接触到的音乐常识有差异。我们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这是当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所缺乏的。

1.2课堂模式程式化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幼儿音乐教学当中,采用的都是前苏联的分版块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虽然在常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音乐课则不太适用。因为音乐活动需要幼儿的全身心参与,通过唱、跳、游戏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得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美的感受。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美的感受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再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的。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教学法。但是,当前采用的音乐课程式化的教学,灵活性较差,教学内容安排过满。幼儿的年龄特征较为明显,一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动手能力较强。这种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幼儿的发挥,难以激发幼儿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1.3教学方式较为死板

音乐课堂本身属于一门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因此,教师应当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但是,通过对我国的幼儿音乐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我国幼儿音乐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往往不会刻意向幼儿讲解歌曲想要表达的实际情感,以及歌词的大概含义,只是让学生盲目地模仿。许多教师虽然安排了许多的音乐活动,但是却很少引导幼儿运用灵活的思维去思考音乐给人的感受。使得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从而失去了主动创造的机会。

2我国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

2.1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的模式转变

在幼儿音乐教学的初期阶段,我国首先对之前采用的分科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了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思想。并结合幼儿的基本心理特点,提出动静结合的教学思想。提出要转变原有的仅为新授内容的单项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动静结合的多样化、综合化的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在音乐课堂当中创造力的发挥,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学习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提出转变原有的统编教材,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无论是乡土内容的教材,还是革命歌曲等,都可以统统收录到教学内容当中。但是,在初期的改革过程当中,许多改革思路仍然停留在表面,没能渗入到幼儿音乐教学思想、体制当中。而且,许多构想并没有得到落实。

2.2幼儿音乐教育理念产生变化

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不仅幼儿音乐教育内容、模式等产生了变化,就连幼儿音乐教学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对于音乐教育理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教育的目的,以及音乐教育的功能的思考上。对于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学习音乐”,还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进行了重新审视,人们对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通过教育学习音乐”体现出来的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掌握音乐演奏技巧,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音乐修养。在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传统思想当中,认为音乐教育是音乐学院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培养专业化音乐人才而采用的手段。但是在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当中,大多数研究者都坚持“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思想,也就是在幼儿音乐教育当中,是运用于音乐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加强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目的。通过幼儿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当前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一样,主要目的都是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3教学方法上由“外在的教”向“内在的学”转变

在我国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关注的都是如何向学生传授更多的音乐知识,但是忽略如何引导学生由内向外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思想就使得学生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也渐渐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上逐渐丧失了主动探究的需求,也很少在课堂上提问题。但是,由于幼儿具有十分突出的年龄特征,因此课堂上被动的情况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年龄越增加,这种被动的心理会越突出。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人性格的问题,也是长期的教学方式导致的。

3推进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途径分析

3.1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缺乏一个适应于我国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在我国广州市的幼儿音乐教学当中,教研会提出了“音乐八要素”的音乐教育思想。不仅没有各个年龄阶段的培养指标,也没有相应的教材。而且,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许多教师在使用教学方式时,觉得操作较为困难。因此,许多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者,都致力于寻求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

3.2加强教师对幼儿即兴操作能力的培养

从当前我国的改革情况来看,一些音乐教育质量较好的幼儿园,都具有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许多幼儿园都聘请钢琴水平较高的老师,而且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这种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基本都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乐理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即兴伴奏能力。许多素质较高的教师,会训练幼儿用头声唱歌,而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由此可见,幼儿音乐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对自身幼儿音乐教学进行改革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余国家的音乐教学经验。例如,在国外的奥尔夫教学法当中,其创始人卡尔?奥尔夫是一位作曲家及音乐学理论家。我们应当充分学习其提出的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并结合我国的幼儿音乐教学实际,探究出更加适合我国的教育改革道路。

4结语

音乐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音乐教育不仅体现了音乐的魅力,还突出教育的独特功能,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幼儿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价值越来越突出。在时代快速发展下,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现有幼儿教育当中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改革。对于当前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来说,需要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不断互动,才能寻求一个适用于音乐教学的正确改革道路。因此,我们要深入到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当中,尽可能完善我国现有的音乐教学制度,使得音乐教学成为激发幼儿艺术灵感,引导幼儿感知社会、感知生活。转变陈旧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关注幼儿在音乐课堂上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D].云南大学,2015.

[2]滕瑾.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J].音乐时空,2013(06):135+129.

[3]马瑞.浅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J].大舞台,2011(02):158-159.

[4]闫昱.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81-182.

[5]刘翠娥.尝试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科研论坛,2010(01):64-65.

[6]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9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民族 音乐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166-03

2006、2007我国年公布的两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西有28个项目列入其中。2008年初,文化部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广西11人榜上有名。这些传承人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年事已高,平均年龄达66.7岁。另一项对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700多名学生进行的“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9%的苗族学生、31%的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可见民族音乐传承工作的时间紧迫感和任务的艰巨性。针对这种情况,广西各级各类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相应措施。近年来,广西的音乐教师对学校民族音乐传承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打造丰富的民族音乐课程“套餐”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关于如何看待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国学者塞勒(J.G.Saylor)等人提出三个隐喻。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民族音乐教育亦是如此。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学音乐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民族音乐课程“套餐”(见图1、图2、图3、图4):

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套餐1重点以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划分。

注:广西壮、侗、苗、瑶等不同民族都有属于他们的歌舞乐,套餐2重点以各民族声乐、器乐、欣赏和创作的学习领域划分。

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的不同,套餐3重点以学校层次划分。

注:由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域发展的不均衡,套餐4重点以教学设备、教学师资和教学条件划分。

四种套餐课程设计中既从广西的民族音乐风格、学习领域、学校层次、教学条件方面考虑,同时又要从广西的文化、素质、特色、发展、整体与个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套餐课程设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用课程体现文化,用文化塑造素质,用素质体现价值;以学生素质培养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学生素质的形成为终极标准;力求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广西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第二,为广西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发展创造空间。第三,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注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协调同时追求个性发展、满足个性要求、体现个性差异。实践证明,以上四种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套餐的实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确定课题、制订计划与明确意义、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五个阶段。本文试以广西崇左地区天琴音乐文化为例说明。

确定课题:《天琴音乐文化》

制订计划与明确意义:深入广西崇左地区,挖掘古壮天琴文化及传承推广天琴音乐文化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搜集资料:天琴是流传在左江流域壮族民间的一种宗教活动伴奏乐器,是壮族人民神圣的吉祥物,壮家世代的传家宝。古老神奇的金龙峒是天琴文化的发祥地。天琴,纯属手工制作,依凭自己独特的结构及弹奏方法,弹奏出天籁之音,蕴涵着等神秘气息,极富有古壮民族的文化韵味。

总结整理:龙州天琴是壮族三大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壮话称为“鼎叮”,用葫芦制作,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琴马等部件组成,音域宽,音色清凉、圆润、甜美悦耳。作为骆越文化在曲艺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天琴具有独特的骆越文化传统见证价值。在龙州境内,每逢重大民族节日,必定有天琴弹唱表演节目。2007年1月,龙州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与发展天琴艺术注入更多的动力。

交流评价:天琴的表演形式为边弹边唱边打脚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可用于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具有节奏明显、轻盈跳跃的特点。演唱上运用龙州方言的进行歌唱,音乐上具有清新、优雅、又富有神秘色彩。

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主要一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有助于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分类教学。本文试以以下两个课例来对此加以论述。

课例1:《演奏》

用电子键盘打击乐模拟民族打击乐器演奏。

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中流行一种古老的音乐――锣鼓乐,它主要是通过击奏各种不同形制的鼓、锣、钹、等打击乐器而产生的一种节奏性音乐;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模拟,如汉族锣鼓乐、瑶族锣鼓乐、苗族锣鼓乐、毛南族锣鼓乐等。

课例2:《演唱》

同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方法。以在音乐教育学课程中开设广西民歌这一课为例。

课前准备:按广西壮、侗、瑶、苗、京等少数民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布置专题任务,学生分别搜集一个民族的民歌资料并备课。

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主讲的学生对自己准备的广西某一少数民歌,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年代、特点、流派等,向全班同学作以详细介绍。教学环节的第二步:主讲的学生现场进行演唱两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将该作品所表示的意境、内涵、技巧等,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作以说明。教学环节的第三步: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相关资料,对主讲的同学进行品评或补充说明。教学环节的第四步:全体同学提出问题,然后由主讲学生和该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教学环节的第五步:由教师进行总结式的讲解,并补充和完善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布置下周作业《广西民歌演唱会》。

(三)运用对比法教学

主要可运用专题比较法、表现手段比较法、体裁比较法、相同题材比较法、风格比较法、时代比较法、结构比较法、相同单元比较法、不同单元比较法等对比法。在运用比较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准比较因子,贴近学生思维要求。同时,教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例如,我国的大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民俗相近,其音乐风格与我国西南地区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越南音乐与广西京族音乐同源;缅甸泰国等地的泼水节风俗与我国云、贵、川的傣族泼水节风俗一样;东南亚民间常用竹子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和乐器,如越南的竹筒琴、印尼的昂格隆等,我国西南地区,人们也用竹子做芦笙、口笛等来传情达意。这些对比有利于我们进行跨地域跨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世界不同民族的音乐。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资源

广西是多民族聚集地,蕴藏着巨大的音乐文化资源。民歌、歌舞、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艺术异彩纷呈,风格多样,作品数量浩如烟海。如歌圩文化、壮锦艺术、花山壁画、山歌文化及铜鼓艺术,它们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用唱歌来表达感情,表现生活的传统。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得二声部或三声部山歌。农历三月三日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据《中国民歌集成》广西卷的普查统计,共收集了各族不同曲调的民歌达三千多种。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演唱的歌种有壮族的德保“北路山歌”和“南路山歌”;靖西的“下甲山歌”那坡的“西伦山歌”;田东的“歌”;田阳的“古美山歌”龙州的“金龙山歌”和“霞秀山歌”;马山的“三顿欢”;崇左壮族民歌短衣壮的送客歌,敬酒歌,催眠瑶等民族歌舞。这些歌曲都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歌种,将它们收集在一起并传唱开来,就是一个生动的民歌博物馆。

近年来,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地建构和发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利用地域性资源优势,开始尝试以本土资源为基础,开发校本音乐课程资源,传承和宣传本民族音乐。如: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天琴教学、江南路的民族乐队吹奏啵咧(壮族吹管乐器)、南宁第十四中学的独弦琴的特色教学,三江基础学校的侗族大歌和多声部音乐等都是成功的典型范例。通过学习广西不同地区学校的校本资源特色,不仅为学校如何挖掘本土资源特色提供借鉴,也有利于加强各学校之间对民族音乐教学的交流。

合理进行专题拓展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广西的当代民歌、创作剧种、流行歌节、名家讲座和音乐人物等。介绍广西解放以来,创作的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文艺作品和经典剧目。另外包括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民间人物,形成一个具有探究性课题的民族音乐扩展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突破以往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实现学科知识呈现多媒体间的整合交互并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要求。学校音乐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如图5:

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围绕欣赏、演唱、演奏、舞蹈、即兴创作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见图6)。

在民族音乐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遵守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从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教学需要,考虑本地区教育水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地域和人才优势,扬长避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管理课程资源。二是经济实用原则。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要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注重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目标,讲究“实用、管用、够用”,重视对已有资源的改造和利用,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脱离实际需要的做法。三是共建共享原则。各市、各县、各学校之间要逐步建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机制,加快实现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乃至不同地域之间课程资源共享的目标,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

四、打造教师终身学习民族音乐的“创新平台”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技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脑力劳动密集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理念拓展到教学以外的所有人身上,音乐教师只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与学生的“共振”感。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加大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如2010~2011年由广西艺术学院承担“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自治区师资培训项目――小学、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子项目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学员245名,均受到学员的好评。根据2012年7~8月广西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最新信息统计,音乐学科的学员参与情况如下:

以上统计信息体现了网络学习平台在音乐教师培训方面的优越性。更新知识结构包括音乐专业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掌握,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区域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音乐教育,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知识层次、更新音乐教师的知识观念。通过网络的形式给教师构建一个终身学习民族音乐的“创新平台”。一是建立音乐教育教学资源总库。建立以连接各校园网站为平台,以资源应用与管理为核心的网络资源总库,包括电子音像教材、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媒体素材、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题库、网络课程、教学工具与软件等内容。二是建立音乐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立以音乐学科或音乐学科内的某个模块(或单元)为主题,为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搭建一个互动、开放、动态、实用的平台。提供包含必修和选修在内的自主学习资源,有多元化的交流协作记录、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学生作品及研究性学习案例等内容。此外,可以建立音乐教师博客网站,用于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教学成果、信息交流等。

【参考文献】

[1]徐寒梅.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表演专业例析[J].中国音乐,2010(1)

[2]覃贤珊.本土音乐走进高师公共艺术课程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1(4)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中国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西南宁,2010